CN102678818B - 扭矩波动吸收器 - Google Patents

扭矩波动吸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8818B
CN102678818B CN201210068999.4A CN201210068999A CN102678818B CN 102678818 B CN102678818 B CN 102678818B CN 201210068999 A CN201210068999 A CN 201210068999A CN 102678818 B CN102678818 B CN 102678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spring
ring
supporting portion
torque fluctuation
shaped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89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8818A (zh
Inventor
佐伯智洋
中垣内聪
早坂奈绪子
釰内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78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8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8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8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 F16F15/1395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main friction means acting radially outside the circumferential lines of action of the elastic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 F16F15/129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xially clamping or 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influencing the frictional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 F16F15/1297Overload protection, i.e. means for limiting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 F16F15/139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xially clamping or 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influencing the frictional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16D2013/706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the axially movable pressure plate is supported by leaf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2Vibration dam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32Belleville-type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52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 F16F2230/0058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using inserts or exterior elements, e.g. to affect stiff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扭矩波动吸收器(1),包括:第一环状件(10、18);第二环状件(13、23),其布置成与第一环状件(10、18)轴向分开;环状碟形的第一盘簧(12、24),其布置在第一环状件(10、18)与第二环状件(13、23)之间;第一支撑部(10d、18b、27、32、33),其布置在第一环状件(10、18)与第一盘簧(12、24)之间,以及,在经过第一环状件(10、18)的第一径向预定部的圆上,第一支撑部与第一盘簧(12、24)部分或连续接触;以及第二支撑部(13c、23a、28、31),其布置在第二环状件(13、23)与第一盘簧(12、24)之间,以及,在经过第二环状件(13、23)的第二径向预定部的圆上,第二支撑部与第一盘簧(12、24)局部或者连续接触,第二径向预定部与第一环状件(10、18)的第一径向预定部径向位置不同。

Description

扭矩波动吸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吸收旋转轴之间所产生扭矩波动的扭矩波动吸收器。
背景技术
一种周知的扭矩波动吸收器设置在例如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传动系上。周知的扭矩波动吸收器吸收(抑制)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扭矩波动。周知的扭矩波动吸收器包括例如:阻尼部,其利用弹簧力吸收(抑制)扭矩波动;迟滞部,利用由摩擦所产生的迟滞扭矩吸收(抑制)扭矩波动;以及限幅部,当发动机旋转轴与变速器旋转轴(输入轴)之间所产生的扭转不能被阻尼部和迟滞部抑制时,限幅部产生滑转。
在例如JP2005-127507A(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周知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中,固定于圆盘两面的摩擦件被夹在第一摩擦面板和第二摩擦面板之间。第二摩擦面板构造成不可相对于第一摩擦面板旋转,但于变速器输入轴轴向移动。由盘簧使第二摩擦面板朝摩擦件偏置。限幅部中的盘簧具有连续环状外形。盘簧的外周端由保持板支撑,而盘簧的内周端与第二摩擦面板接触。藉此,将盘簧装配于周知的扭矩波动吸收器,同时使其从外周端到内周端倾斜。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披露周知扭矩波动吸收器的承推部(止推部)(对应于迟滞部)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于圆盘,轮轴的凸缘部布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承推件布置在第一侧板与凸缘部之间。盘簧和第二承推件布置在第二侧板与凸缘部之间。由盘簧使第二承推件偏置。迟滞部中的盘簧具有连续环状外形。盘簧的外周端由第二侧板支撑,而盘簧的内周端与第二承推件接触。藉此,将盘簧装配于周知的扭矩波动吸收器,同时使其从外周端到内周端倾斜。
这里,限幅部和迟滞部的寿命可能并不取决于各摩擦件的厚度,而是取决于摩擦件的容许磨耗(即:限幅部和迟滞部的寿命由盘簧所施加负荷等于或大于偏置摩擦件所需负荷的范围确定)。容许磨耗由盘簧的负荷确定。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周知扭矩波动吸收器,由于限幅部和迟滞部各自的结构,无法使摩擦件的容许磨耗增大。根据专利文献1中限幅部和迟滞部各自的结构,盘簧被夹在两个部件之间。另外,例如,当将盘簧装配于周知的扭矩波动吸收器而没有使其从外周端到内周端倾斜(即:处于内周端与外周端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成直线状的状态)时,或者,大致在上述条件下将盘簧装配于周知的扭矩波动吸收器时,可以使弹簧与两个部件稳固接触。所以,盘簧总是仅应用为下述姿势:在使盘簧挠性变形并压缩成于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为直线状(linearshape)之前的姿势。结果,可能使限幅部和迟滞部的寿命缩短。
因此,扭矩波动吸收器存在抑制限幅部和迟滞部寿命缩短的需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扭矩波动吸收器包括:第一环状件;
第二环状件,其布置成与第一环状件轴向分开;环状碟形的第一盘簧,其布置在第一环状件与第二环状件之间;第一支撑部,其布置在第一环状件与第一盘簧之间,以及,在经过第一环状件的第一径向预定部的圆上,第一支撑部与第一盘簧局部或连续接触;以及第二支撑部,其布置在第二环状件与第一盘簧之间,以及,在经过第二环状件的第二径向预定部的圆上,第二支撑部与第一盘簧局部或者连续接触。第二径向预定部与第一环状件的第一径向预定部径向位置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第一盘簧处于无载状态的条件下,第一盘簧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第一盘簧的内周端相对于第一盘簧的外周端朝扭矩波动吸收器的第一侧倾斜。在第一盘簧布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条件下,第一盘簧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相对于外周端朝第一侧倾斜的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移位,使其越过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linearstate),从而相对于外周端朝扭矩波动吸收器的第二侧倾斜,与布置于无载状态下的第一盘簧相比,第一盘簧设置为在轴向相反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支撑部是第一支撑件,其包括形成为环状的圆杆。第一支撑件由第一环状件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支撑部包括形成于第一环状件的部分、或者固定于第一环状件或第一盘簧的多个第一支撑铆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二支撑部是第二支撑件,其包括形成为环状的圆杆。第二支撑件由第二环状件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二支撑部包括形成于第二环状件的部分、或者固定于第二环状件或第一盘簧的多个第二支撑铆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环状件或第二环状件包括引导部,引导部用于确定第一盘簧的内周端或外周端的径向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引导部具有沿周向连续延伸的环状肋外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引导部具有面对第一盘簧的内周端或外周端的表面。引导部的该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具有斜面的楔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引导部是形成于第二环状件的凸部。第一环状件包括孔部,凸部与该孔部接合以使其不转动但轴向方式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扭矩波动吸收器进一步包括:环状碟形的第二盘簧,其布置在第一环状件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并且与第一支撑部接触;以及第三支撑部,其布置在第一环状件与第二盘簧之间,以及,在经过第一环状件的第一径向预定部的圆上,第三支撑部与第二盘簧局部或连续接触,第一径向预定部与第一支撑部处于径向不同位置。在第二盘簧处于无载状态的条件下,第二盘簧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第二盘簧的内周端相对于第二盘簧的外周端朝第二侧倾斜。在第二盘簧布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之间的条件下,第二盘簧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相对于外周端朝第二侧倾斜的内周端从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linearstate)移位,使其相对于外周端朝第一侧倾斜,与布置处于无载状态的第二盘簧相比,第二盘簧设置成在轴向相反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支撑部包括形成为环状的圆杆、或者固定于第一盘簧或第二盘簧的多个支撑铆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扭矩波动吸收器进一步包括布置在第一盘簧和第二盘簧之间的环板状环件。第一支撑部与环件的内周端或外周端结合。环件的径向位置由第一环状件或第二环状件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环状件或第二环状件具有引导部,引导部用于确定第一支撑部的内周部或外周部的径向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二支撑部是形成于第二环状件的部分。第三支撑部是形成于第一环状件的部分。
根据如上述构造的扭矩波动吸收器,以与第一盘簧和第二盘簧接触的方式,设置用于限幅部或迟滞部中第一盘簧和第二盘簧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使其径向布置于彼此不同的位置。所以,可以在内周端越过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的状态下,使第一盘簧和第二盘簧各自压缩以将其装配在扭矩波动吸收器上。结果,可以增加限幅部或迟滞部的容许磨耗;从而,可以避免扭矩波动吸收器寿命缩短。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点和特征将更为明了,其中:
图1是俯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结构;
图2是沿图1中线II-II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盘簧布置于限幅部时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结构;
图4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限幅部中的摩擦件磨损时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结构;
图5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迟滞部结构;
图6是示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一实施例扭矩波动吸收器的盘簧的载荷/挠曲变形曲线的图;
图7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二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结构;
图8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三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结构;
图9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四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结构;
图10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结构;
图11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四实施例的第二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结构;
图12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五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结构;
图13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六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限幅部结构;
图14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七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迟滞部结构;
图15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八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迟滞部结构;
图16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九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迟滞部结构;
图17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十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迟滞部结构;
图18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十实施例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迟滞部结构;以及
图19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十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的迟滞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扭矩波动吸收器包括:第一环状件10或18(图2)、第二环状件13或23(图2)、盘簧12或24(图2)、第一支撑部27或18b(图2)、以及第二支撑部28或23a(图2)。如图2所示,第二环状件13或23与第一环状件10或18轴向分开。环状碟形盘簧12或24布置在第一环状件10与第二环状件13之间、或第一环状件18与第二环状件23之间。第一支撑部27或18b布置在第一环状件10与盘簧12之间、或第一环状件18与盘簧24之间。在经过第一环状件10或18的径向预定部(作为第一径向预定部)的圆上,第一支撑部27或18b与盘簧12或24局部或连续接触。第二支撑部28或23a布置在第二环状件13与盘簧12之间、或第二环状件23与盘簧24之间。第二支撑部28或23a与盘簧12或24部分或连续接触,并且位于经过第二环状件13或23的径向预定部(作为第二径向预定部)的圆上。第二环状件13或23的径向预定部与第一环状件10或18的径向预定部布置在径向不同的位置。
本发明下述各实施例提及的附图标号是为了易于理解实施例中的技术内容,并非用于对实施例加以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的图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1是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线II-II的剖视图。图3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当作为第一盘簧的盘簧12安装于或布置在限幅部2处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的结构。图4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当限幅部2中的第一摩擦件15和第二摩擦件16(摩擦件)磨损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的结构。图5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迟滞部4的结构。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设置在例如发动机(内燃机)的曲轴(其为对应于旋转轴的输出轴)与变速器的输入轴7(对应于旋转轴)之间的传动系上。扭矩波动吸收器1吸收(抑制)由旋转轴之间(曲轴与输入轴7之间)的扭转所导致的扭矩波动。如图2所示,扭矩波动吸收器1包括阻尼部3、迟滞部4、以及限幅部2。阻尼部3具有扭转缓冲作用,利用弹簧力吸收旋转轴之间所产生的扭矩波动。迟滞部4利用由摩擦等产生的迟滞扭矩吸收(抑制)扭矩波动。在扭矩波动超出阻尼部3和迟滞部4吸收能力的情况下,当发动机扭矩大于预定扭矩时,限幅部2产生滑转。阻尼部3与迟滞部4在传动系上并联布置。限幅部2与阻尼部3和迟滞部4串联布置。
如图2所示,扭矩波动吸收器1进一步包括铆钉9、支撑板10(作为第一环状件)、盖板11、盘簧12(作为第一盘簧)、压板13(作为第二环状件)、衬板14、第一摩擦件15(摩擦件)、第二摩擦件16(摩擦件)、第一侧板17、第二侧板18(作为第一环状件)、铆钉19、卷簧20、座件21、第一承推件22、第二承推件23(作为第二环状件)、盘簧24(作为第一盘簧)、轮轴件25、垫件26、第一支撑件27(作为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件28(作为第二支撑部)。
各铆钉9是使支撑板10与盖板11连接成一体的连接件。
具有环状外形的支撑板10(第一环状件)介由第一支撑件27支撑盘簧12的内周部(支撑板10可以支撑盘簧12的外周部)。支撑板10是限幅部2的构成部件。用铆钉9以叠置方式使支撑板10的外周部与盖板11的外周部固定成一体。用螺栓8使支撑板10和盖板11安装并固定至飞轮5(参见图2)。另外,用螺栓6使飞轮5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参见图2)。支撑板10与盖板11一体式旋转。在输入轴7的轴向上,支撑板10的内周部远离盖板11安置。如图3所示,支撑板10具有孔部10a,孔部10a用于支撑压板13,使得支撑板10不可转动但使得支撑板10可于轴向可移动。压板13的凸部13a插在孔部10a中,从而不可转动但于轴向移动。支撑板10包括朝发动机凹进的保持部10b。具有环状外形的第一支撑件27(第一支撑部)由位于孔部10a径向内侧的保持部10b支撑。支撑板10进一步包括位于盘簧12径向内侧的引导部10c。引导部10c位于盘簧12的径向内侧,以限制盘簧12的径向移动,从而,确定限幅部2中盘簧12的径向位置。另外,由引导部10c防止盘簧12与限幅部2分离。为了增加引导部10c的强度和刚性,使引导部10c沿支撑板10周向连续地形成在支撑板10处,以具有环状肋外形。引导部10c具有面对盘簧12的表面。引导部10c的该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楔形(斜面),以便允许盘簧12挠性变形。
如图3所示,盖板11是遮盖限幅部2的环状件。盖板11是限幅部2的构成部件。用铆钉9以叠置方式使盖板11的外周部与支撑板10的外周部固定成一体。用螺栓8使盖板11和支撑板10安装并固定至飞轮5。盖板11的内周部于轴向远离支撑板10安置。盖板11的内周部与第二摩擦件16可滑动方式稳固接触。
如图2所示,布置在支撑板10与压板13之间的盘簧12对应于环状碟形弹簧。作为第一盘簧的盘簧12是限幅部2的构成部件。盘簧12分别包括面对发动机的第一表面和面对变速器的第二表面(图3中面对左侧的第一表面以及面对右侧的第二表面)。介由具有环状外形的第一支撑件27,支撑板10支撑盘簧12第一表面的内周部。介由具有环状外形的第二支撑件28,盘簧12第二表面(面对变速器,即图3中右侧)的外周部使压板13朝盖板11偏置。盘簧12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位于第一支撑件27的径向外侧。在盘簧12处于无载状态的条件下,盘簧12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朝发动机(朝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第一侧,即朝图3中左侧)倾斜。例如,当将盘簧12安装至扭矩波动吸收器1时,使内周端移位越过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并在之后使内周端相对外周端朝变速器(朝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第二侧,也就是,朝图3中右侧)倾斜(即:在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处于直线状态的状态下,盘簧12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具有大致直线形状)。结果,将盘簧12安装于扭矩波动吸收器1时,在使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朝变速器倾斜的状态下,将盘簧12装配在扭矩波动吸收器1上。随着第一摩擦件15和第二摩擦件16磨损,使内周端移位越过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从而相对于外周端朝发动机(朝图4中左侧)倾斜。换而言之,根据第一实施例,借助于第一支撑件27和第二支撑件28,可以使盘簧12挠性变形越过直线形状并压缩,从而,装配在扭矩波动吸收器1上。
如图3所示,具有环状外形的压板13(第二环状件)布置在盘簧12与第一摩擦件15之间。压板13是限幅部2的构成部件。压板13包括凸部13a,由凸部13a支撑压板13,以使其相对于支撑板10不可转动但于轴向移动。将凸部13a(具有周向连续延伸的环形肋状)插在支撑板10的孔部10a中,以使其不可转动但于轴向可移动。压板13包括面对盘簧12的表面、以及在该表面中朝第一摩擦件15(朝图3中右侧)凹进的保持部13b。由保持部13b保持第二支撑件28。介由第二支撑件28,盘簧12使压板13朝第一摩擦件15偏置。压板13与第一摩擦件15可滑动方式稳固接触。第一摩擦件15和第二摩擦件16磨损;因此,压板13在压板13与支撑板10分离的方向移位。
衬板14是布置在第一摩擦件15与第二摩擦件16之间的环状部件,第一摩擦件15和第二摩擦件16布置在盖板11与压板13之间。衬板14是限幅部2的构成部件。如图1所示,衬板14包括多个挡块部14a。多个挡块部14a布置于衬板14的内周部以径向向内延伸。挡块部14a于衬板14的周向以彼此之间预定间隔的方式布置,以将阻尼部3处的扭转抑制在预定角度内。特别地,在阻尼部3处产生扭转的情况下,挡块部14a与轮轴件25的挡块部25d接触,从而,吸收扭转。挡块部14a被夹在第一侧板17与第二侧板18之间,并且用铆钉19使挡块部14a与第一侧板17和第二侧板18固定成一体。衬板14的外周部布置在第一摩擦件15与第二摩擦件16之间。由衬板14的外周部保持第一摩擦件15和第二摩擦件16,以用粘合剂、铆钉等使其固定于此处。
第一摩擦件15是限幅部2的构成部件。如图2所示,具有环状外形的第一摩擦件15布置在衬板14与压板13之间。第一摩擦件15由衬板14保持,并与压板13可滑动方式稳固接触。包括摩擦系数μ调整颗粒的橡胶、树脂、(长或短)纤维材料等可以应用作为第一摩擦件15。
第二摩擦件16是限幅部2的构成部件。如图2所示,具有环状外形的第二摩擦件16布置在衬板14与盖板11之间。第二摩擦件16由衬板14保持,并与盖板11可滑动方式稳固接触。包括摩擦系数μ调整颗粒的橡胶、树脂、(长或短)纤维材料等可以应用作为第二摩擦件16。
第一侧板17是环状部件,布置于轮轴件25的凸缘部25b处,以面对凸缘部25b的第一表面。凸缘部25b的第一表面面对发动机(图2中左侧)。第一侧板17是阻尼部3和迟滞部4各自的构成部件。第一侧板17具有位置靠近于外周端的部分(该部分下文称为外周端部)。用铆钉19使第一侧板17的外周端部与衬板14和第二侧板18固定成一体。在第一侧板17中形成开口部17a,使开口部17a径向位于阻尼部3的中部。卷簧20和一对座件21容纳在各开口部17a中。开口部17a于位于第一侧板17周向的两个端面可与一对座件21接触并可与之分离。第一侧板17与迟滞部4(其位于阻尼部3的径向内侧)中的第一承推件22接合,使得第一承推件22于轴向可移动,并使得第一承推件22相对于第一侧板17不可转动。第一侧板17的内周端由轮轴件25的轮轴部25a介由第一承推件22支撑,使得第一侧板17可转动。
如图1所示,作为第一环状件的第二侧板18是布置于轮轴件25的凸缘部25b处的环状件,以面对凸缘部25b的第二表面。凸缘部25b的第二表面面对变速器(图2中右侧)。第二侧板18是阻尼部3和迟滞部4各自的构成部件。第二侧板18具有位置靠近于外周端的部分(该部分下文称为外周端部)。用铆钉19使第二侧板18的外周端部与衬板14和第一侧板17固定成一体。在第二侧板18中形成开口部18a,使开口部18a径向位于阻尼部3的中部。卷簧20和一对座件21容纳在各开口部18a中。开口部18a中位于第二侧板18周向的两个端面可与一对座件21接触并可与之分离。如图5所示,第二侧板18包括作为第一支撑部的支撑部18b。朝盘簧24(其分别具有面对发动机的第一表面以及面对变速器的第二表面)凸出的支撑部18b设置在位于阻尼部3径向内侧的迟滞部4中。可以在通过压制加工制造第二侧板18时形成支撑部18b。支撑部18b沿第二侧板18的周向连续(或局部地)朝盘簧24凸出。支撑部18b布置于第二承推件23的支撑部23a(第二支撑部)的径向外侧。支撑部18b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与盘簧24第二表面(面对图5中右侧)的外周部接触。第二支撑板18与第二承推件23接合,从而于此处不可转动但于轴向移动。介由第二承推件23,第二侧板18的内周部由轮轴件25的轮轴部25a支撑,使得第二侧板18可转动。
各铆钉19是使衬板14、第一侧板17、以及第二侧板18彼此固定成一体的固定件。
卷簧20是阻尼部3的构成部件。卷簧20容纳在形成于第一侧板17的开口部17a中、形成于第二侧板18的开口部18a中、以及形成于轮轴件25凸缘部25b的开口部25c(多个开口部25c沿周向形成在凸缘部25b中)中。卷簧20与在周向布置于开口部17a、开口部18a、以及开口部25c各自两端处的一对座件21接触。当第一侧板17和第二侧板18相对于轮轴件25转动时,使卷簧20压缩,从而,由于第一侧板17、第二侧板18、以及轮轴件25之间的转动差吸收冲击。各卷簧20可以为直状。可选择地,可以使直状的弹簧弯曲,从而可以将其利用作为卷簧20。可以利用周向弯曲的弧形弹簧作为卷簧20,以便允许曲轴与输入轴7之间的较大扭转。
如图1所示,各自作为阻尼部3构成部件的一对座件21容纳在形成于第一侧板17的开口部17a中、形成于第二侧板18的开口部18a中、以及形成于轮轴件25(凸缘部25b)的开口部25c中。于各开口部17a、18a和25c的周向,将一对座件21在周向布置在卷簧20的两端部与开口部17a的端面之间、卷簧20的端部与开口部18a的端面之间、以及卷簧20的端部和开口部25c的两个端面之间。座件21可以由树脂制成,以便减少卷簧20的磨损。
第一承推件22是迟滞部4的构成部件,并且是布置在第一侧板17与轮轴件25之间的环状件(参见图2)。第一承推件22轴向上位于第一侧板17与凸缘部25b之间。第一承推件22与第一侧板17接合,以使第一承推件22相对第一侧板17不可转动但于轴向移动。第一承推件22与凸缘部25b可滑动方式稳固接触。径向上位于第一侧板17和轮轴部25a之间的第一承推件22作为滑动支承(轴套),介由此滑动支承,轮轴部25a可旋转方式支撑第一侧板17。
具有环状外形的第二承推件23(第二环状件)是迟滞部4的构成部件,并且布置在第二侧板18和轮轴件25之间(参见图2)。第二承推件23轴向上位于盘簧24和凸缘部25b之间。于第二承推件23周向,第二承推件23包括支撑部23a,支撑部23a作为第二支撑部,连续(或局部地)朝盘簧24凸出。支撑部23a布置于第二侧板18的支撑部18b的径向内侧。另外,支撑部23a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与盘簧24第一表面(面对图5中左侧)的内周部接触。由盘簧24使支撑部23a朝凸缘部25b偏置。第二承推件23与凸缘部25b可滑动方式稳固接触。第二承推件23与第二侧板18接合,以相对第二侧板18不可转动但于轴向移动。径向上布置在第二侧板18和轮轴部25a之间的第二承推件23作为滑动支承(轴套),介由此滑动支承,轮轴部25a可旋转方式支撑第二侧板18。为了降低成本,可以利用由树脂形成的承推件作为第二承推件23。第二承推件23磨损,从而,第二承推件23在第二承推件23与第二侧板18分离的方向变形。
作为第一盘簧的盘簧24是迟滞部4的构成部件。如图2所示,盘簧24布置在第二承推件23和第二侧板18之间。对应于环状碟形弹簧的盘簧24使第二承推件23朝凸缘部25b偏置。盘簧24的内周端与第二承推件23接合,使得盘簧24不能相对于第二承推件23转动,并使得盘簧24于轴向可以移动。盘簧24第二表面(面对变速器,即图5中右侧)的外周部由第二侧板18的支撑部18b支撑。由盘簧24第一表面(面对发动机,即图5中左侧)的内周部,使第二承推件23的支撑部23a朝凸缘部25b偏置。盘簧24第一表面的内周部位于支撑部18b的径向内侧。在盘簧24处于无载状态的条件下,盘簧24布置成处在使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朝发动机(朝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第一侧,即朝图5中左侧)倾斜的状态。例如,当将盘簧24安装至扭矩波动吸收器1时,使内周端移位越过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并在之后使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朝变速器(朝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第二侧,即朝图5中右侧)倾斜(也就是,在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处于直线状态的状态下,盘簧24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具有直线形状(linearshape))。结果,当将盘簧24安装至扭矩波动吸收器1时,在使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朝变速器倾斜的状态下,将盘簧24装配在扭矩波动吸收器1上。随着第一承推件22和第二承推件23磨损,使内周端移位越过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linearstate),从而使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朝发动机(朝图5中左侧)倾斜。换而言之,借助于支撑部18b和支撑部23a,可以使盘簧24挠性变形越过直线形状并压缩,从而,将其装配在扭矩波动吸收器1上。
从阻尼部3和迟滞部4向变速器输出旋转驱动力的轮轴件25是阻尼部3和迟滞部4各自的构成部件。轮轴件25包括轮轴部25a和凸缘部25b。凸缘部25b自轮轴部25a外周部的预定部分径向向外延伸。如图2所示,轮轴部25a内周面与变速器的输入轴7花键连接,以使其不可转动但于轴向移动。第一侧板17由轮轴部25a的外周部介由第一承推件22可旋转方式支撑。第二侧板18由轮轴部25a的外周部介由第二承推件23可旋转方式支撑。凸缘部25b包括位于阻尼部3中的开口部25c。卷簧20和一对座件21容纳在各开口部25c中。开口部25c中位于开口部25c周向的端面可与一对座件21接触并可与之分离。凸缘部25b布置在第一承推件22和第二承推件23之间,以使凸缘部25b由迟滞部4(位于阻尼部3径向内侧)的轴向表面可滑动方式支撑。凸缘部25b包括多个挡块部25d,挡块部25d自凸缘部25b的外周端径向向外凸出。挡块部25d将阻尼部3的扭转限制在预定角度内。当在阻尼部3处产生扭转时,衬板14的挡块部14a与轮轴件25的挡块部25d接触;从而,限制阻尼部3处所产生的扭转。
当阻尼部3处产生扭转,垫件26吸收轮轴件25的挡块部25d与衬板14的挡块部14a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各垫件26布置在卷簧20内。当阻尼部3处产生扭转时,垫件26维持处于无载状态,直至垫件26被一对座件21夹在中间。特别地,当阻尼部3处产生扭转时,在轮轴件25的挡块部25d与衬板14的挡块部14a接触之前,垫件26被一对座件21夹在中间。
作为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件27是由成形为环状的圆杆形成的部件。第一支撑件27是限幅部2的构成部件。第一支撑件27由支撑板10的保持部10b支撑(参见图3)。第一支撑件27位于第二支撑件28的径向内侧。另外,第一支撑件27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与盘簧12第一表面(面对发动机,也就是图3中左侧)的内周部接触。
作为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件28是由成形为环状的圆杆形成的部件。第二支撑件28是限幅部2的构成部件。第二支撑件28由压板13的保持部13b支撑。第二支撑件28位于第一支撑件27的径向外侧。另外,第二支撑件28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与盘簧12第二表面(面对变速器,也就是图3中右侧)的外周部接触。
接着,下面参照图6说明第一摩擦件15、第二摩擦件16、以及第二承推件23各自的容许磨耗。容许磨耗由盘簧12和盘簧24各自的载荷确定。图6示出扭矩波动吸收器1中盘簧12和盘簧24各自的载荷/挠曲变形曲线(载荷特性)。限幅部2或迟滞部4的寿命取决于容许磨耗(也就是,限幅部2或迟滞部4的寿命取决于,使第一摩擦件15、第二摩擦件16、以及第二承推件23各自偏置时需要盘簧12和盘簧24各自施加载荷的范围)。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在盘簧12(图3)和盘簧24(图5)均处于无载状态的条件下,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盘簧12和盘簧24分别布置处在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不在直线状态的状态下。特别地,例如,在盘簧12和盘簧24各自处于无载状态的条件下,使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朝发动机(朝图3和图5各自的左侧)倾斜。这里,在使外周端固定的同时,使内周端朝变速器(朝图3和图5中右侧)倾斜,以这样的方式使盘簧12和盘簧24各自挠性弯曲或变形,使内周端移位越过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而使其相对于外周端朝变速器倾斜。如图6所示,周知的扭矩波动吸收器不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示于图3的第一支撑件27和第二支撑件28,以及示于图5的支撑部18b和支撑部23a)。所以,例如,在盘簧12和盘簧24各自安装于周知扭矩波动吸收器的条件下,使盘簧12和盘簧24分别布置处在内周端相对于外周端朝发动机倾斜的状态,而不是布置于相对外周端的直线状态下。结果,根据周知的扭矩波动吸收器,如图6所示,容许磨耗仅在“磨损”(“要求载荷”)与“直线状态”(其中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内周端处于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扭矩波动吸收器1中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示于图3的第一支撑件27和第二支撑件28,以及示于图5的支撑部18b和支撑部23a)。所以,在将盘簧12和盘簧24各自安装于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条件下,使内周端移位越过相对于外周端的直线状态,从而使其相对于外周端朝变速器倾斜。结果,如图6所示,容许磨耗范围从“磨损”(“要求载荷”)到使盘簧12和盘簧24各自挠曲越过“直线状态”的区域。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与限幅部2的盘簧12接触的第一支撑件27和第二支撑件28,以及与迟滞部4的盘簧24接触的支撑部18b和支撑部23a,径向上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位置。所以,可以使盘簧12以及盘簧24挠性弯曲,以使其移位越过直线形状,并这样装配在扭矩波动吸收器1上。因此,可以增大限幅部2或迟滞部4中的容许磨耗。结果,可以延长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寿命。
下面,参照图7,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7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器1的限幅部2结构。
第二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支撑板10处布置引导部10c(参见图3),以确定盘簧12在限幅部2中的径向位置。可选择地,根据第二实施例,压板13的凸部13a可以作为引导部,用于确定盘簧12在限幅部2中的径向位置。据此,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盘簧12的外周端延伸,使其靠近于压板13的凸部13a布置。由凸部13a限制盘簧12的径向移动;从而,凸部13a确定盘簧12在限幅部2中的径向位置。另外,由凸部13a限制盘簧12,以避免其与限幅部2分离。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类似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8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结构。
第三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第一支撑件27和第二支撑件28分别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和径向外侧支撑点,用于在限幅部2中支撑盘簧12(参见图3)。可选择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如图8所示,在支撑板10处布置支撑部10d,支撑部10d具有于轴向朝盘簧12(朝图8中右侧)凸出的凸部。另外,在压板13处布置支撑部13c,支撑部13c具有于轴向朝盘簧12(朝图8中左侧)凸出的凸部。支撑板10的支撑部10d(第一支撑部)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而压板13的支撑部13c(第二支撑部)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另外,径向内侧支撑点的位置和径向外侧支撑点的位置可以在径向上颠倒;从而,可以使盘簧12相对于轴向的倾斜方向颠倒(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径向内侧支撑点的位置和径向外侧支撑点的位置在径向上颠倒)。可以通过压制支撑板10和压板13,形成支撑部10d和支撑部13c。借助于支撑部10d和支撑部13c,可以使盘簧12挠性变形越过直线形状并压缩,从而,将其装配在扭矩波动吸收器1上。第三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类似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9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结构。图10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第一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结构。图11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二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结构。
第四实施例是第三实施例的变化例。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利用支撑铆钉31(参见图9)、支撑铆钉32(参见图10)、以及支撑铆钉33(参见图11),作为布置于支撑板10的支撑部10d(参见图8)和布置于压板13的支撑部13c(参见图8)中的任意一个。另外,根据第四实施例,支撑铆钉31、支撑铆钉32、以及支撑铆钉33也可以用作所有支撑部10d和支撑部13c。第四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类似。
图9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结构。如图9所示,取代根据第三实施例中压板13的支撑部13c(示于图8中),将支撑铆钉31(第二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铆钉)铆接并固定于盘簧12,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多个支撑铆钉31在盘簧12上的圆上以预定间隔布置。盘簧12上的该圆位于盘簧12中与支撑部10d接触部分的径向外侧。支撑铆钉31具有接触压板13的接触部,并且各接触部具有球面。
图10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结构。如图10所示,取代支撑板10的支撑部10d(示于图8),将支撑铆钉32(第一支撑部或第一支撑铆钉)铆接并固定于支撑板10,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多个支撑铆钉32在支撑板10上的圆上以预定间隔布置。支撑板10上的该圆位于盘簧12中与支撑部13c接触部分的径向内侧。支撑铆钉32具有接触盘簧12的接触部,并且各接触部具有球面。
图11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二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结构。如图11所示,取代支撑板10的支撑部10d(示于图8),将支撑铆钉33(第一支撑部或第一支撑铆钉)铆接并固定于盘簧12,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多个支撑铆钉33在盘簧12上的圆上以预定间隔布置。盘簧12上的该圆位于盘簧12中与支撑部13c接触部分的径向内侧。支撑铆钉33具有接触支撑板10的接触部,并且各接触部具有球面。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类似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12,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12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结构。
第五实施例是第二实施例的变化例。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多个盘簧36和38彼此串联地布置在支撑板10和压板13之间(盘簧36作为第一盘簧,而盘簧38作为第二盘簧)。支撑部10d(其具有朝盘簧38凸起的凸部)布置于支撑板10。支撑部13c(其具有朝盘簧36凸起的凸部)布置于压板13。环件37(其包括作为第一支撑部的支撑部37a)布置在盘簧36和盘簧38之间。取决于盘簧36和38的数量,支撑部10d(第三支撑部)、支撑部13c(第二支撑部)、以及支撑部37a(第一支撑部)均可以构造为径向内侧支撑点或径向外侧支撑点。如图12所示,在第五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盘簧36和38;所以,支撑部10d和支撑部13c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而支撑部37a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位于盘簧36和盘簧38之间的支撑部37a是对盘簧36和盘簧38的公共支撑部。成形为环状的圆杆可以用作支撑部37a。支撑部37a固定(结合)至环板状环件37的内周端,因而,支撑部37a的径向位置由环件37的内周端确定(支撑部37a也可以固定至环件37的外周端)。凹部37b形成于环件37外周端。凹部37b与凸部13a接合以使其不转动但于轴向移动(凹部37b可以是孔部)。这里,此外,在盘簧38处于无载状态的条件下,盘簧38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盘簧38的内周端相对于盘簧38的外周端朝变速器(第二侧)倾斜。同时,在盘簧38布置于支撑部37a(第一支撑部)与支撑部10d(第三支撑部)之间的条件下,盘簧38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相对于外周端朝变速器倾斜的内周端,从相对外周端的直线状态移位至相对于外周端朝发动机(第一侧)倾斜;所以,与盘簧38布置处于无载状态相比,将盘簧38设置成在轴向相反方向倾斜。第五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类似。
第五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另外,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限幅部2或迟滞部4中的容许磨耗可以进一步增大。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13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限幅部2结构。
第六实施例是第五实施例的变化例。在第五实施例中,利用了包括支撑部37a的环件37(示于图12)。可选择地,在第六实施例中采用了支撑铆钉39作为第一支撑部。取决于盘簧36和38的数量,将支撑铆钉39构造为径向内侧支撑点或径向外侧支撑点。如图13所示,在第六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盘簧36和38;所以,支撑部10d和支撑部13c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而支撑铆钉39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支撑铆钉39铆接并固定至盘簧38。支撑铆钉39具有接触盘簧36的接触部,并且接触部具有球面。另外,取代固定至盘簧38,支撑铆钉39也可以固定至盘簧36。多个支撑铆钉39布置成在圆环上以预定间隔穿过支撑铆钉39中与盘簧36接触的部分。第六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的类似。
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第五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另外,在第六实施例中,不需要置于盘簧36与盘簧38之间以使盘簧36与盘簧38彼此分开的中间部(支撑部37a)。另外,在第六实施例中也不需要用于确定中间部径向位置的引导件,导致成本降低。
下面,参照图14,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14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迟滞部4结构。
第七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根据第七实施例,迟滞部4中的第二侧板18通过半冲裁加工(halfblankingprocess)进行局部压制,以形成凹凸部;从而,形成支撑部18b作为第一支撑部。第七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类似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15,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15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迟滞部4结构。
第八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迟滞部4中,使径向内侧支撑点和径向外侧支撑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在径向上颠倒。也就是,布置于第二承推件23的支撑部23b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另外,布置于第二侧板18的支撑部18c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根据第八实施例,使盘簧24相对于轴向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实施例中盘簧24相对于轴向的倾斜方向颠倒。第八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
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类似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16,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16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迟滞部4结构。
第九实施例是第八实施例的变化例。在第八实施例中,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的支撑部18c(见图15)设置于第二侧板18。可选择地,在第九实施例中,可以将成形为环状的圆杆所形成的支撑件41布置在盘簧24与第二侧板18之间。支撑件41的径向位置由位于支撑件41径向内侧的第二承推件23确定。第九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八实施例的类似。
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类似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17,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17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十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迟滞部4结构。图18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十实施例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迟滞部4结构。
第十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根据第一实施例,支撑部18b设置于第二侧板18。可选择地,在第十实施例中利用了示于图17的支撑铆钉42或示于图18的支撑铆钉43。第十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
如图17所示,根据第十实施例,取代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侧板18的支撑部18b,将支撑铆钉42铆接并固定于第二侧板18,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多个支撑铆钉42在第二侧板18上的圆上以预定间隔布置。第二侧板18上的该圆位于盘簧24与支撑部23a接触部分的径向外侧。支撑铆钉42具有接触盘簧24的接触部,并且各接触部具有球面。
图18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十实施例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迟滞部4结构。如图18所示,根据第十实施例的变化例,取代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侧板18的支撑部18b(示于图3),将支撑铆钉43铆接并固定于盘簧24,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多个支撑铆钉43在盘簧24上的圆上以预定间隔布置。盘簧24的该圆位于盘簧24与支撑部23a接触部分的径向外侧。支撑铆钉43具有接触第二侧板18的接触部,并且各接触部具有球面。
根据第十实施例和第十实施例变化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类似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19,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图19是放大的剖视图,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的迟滞部4结构。
第十一实施例是第九实施例的变化例。多个盘簧(盘簧24和盘簧46)布置在第二承推件23与第二侧板18之间,以于轴向彼此串联。支撑部23b布置于第二承推件23,支撑部23b具有朝盘簧24凸起的凸部。支撑部18b布置于第二侧板18,支撑部18b具有朝盘簧46凸起的凸部。支撑件41布置在盘簧24与盘簧46之间。支撑部23b、支撑部18b、以及支撑件41是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还是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由盘簧24和46的数量确定。如图19所示,在第十一实施例中,利用了两个盘簧24和46。所以。支撑部23b和支撑部18b作为径向外侧支撑点,而支撑件41作为径向内侧支撑点。置于盘簧24与盘簧46之间的支撑件41作为对盘簧24和盘簧46的公共支撑点。支撑件41可以由成形为环状的圆杆形成。支撑件41的径向位置由位于支撑件41径向内侧的第二承推件23确定。第十一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九实施例的类似。
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具有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扭矩波动吸收器1类似的效果。另外,与第九实施例的相比,借助于多个盘簧24和46,可以使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限幅部2或迟滞部4中的容许磨耗增加。
上述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变化例可以进行改进或调整,或者可以应用本发明中所描述构成部件的不同组合或选择,只要这样的组合或选择落在本发明整体披露(包括本发明权利要求和附图中限定的范围)内并用于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换而言之,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并基于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所能获得的多种改动都可以包括在本披露的上述实施例中。

Claims (4)

1.一种扭矩波动吸收器,包括:
第一环状件;
第二环状件,其布置成与所述第一环状件轴向分开;
环状碟形的第一盘簧;
环状碟形的第二盘簧;
第一支撑部,布置在所述第一盘簧和所述第二盘簧之间,
第二支撑部,布置于所述第二环状件,
其中,所述第一盘簧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环状件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盘簧处于无载状态的条件下,所述第一盘簧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所述第一盘簧的内周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盘簧的外周端朝所述扭矩波动吸收器的第一侧倾斜,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一盘簧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条件下,所述第一盘簧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相对于所述外周端朝所述第一侧倾斜的所述内周端移位,使其越过相对于所述外周端的直线状态,从而相对于所述外周端朝所述扭矩波动吸收器的第二侧倾斜,与布置于无载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盘簧相比,所述第一盘簧设置为在轴向相反方向倾斜,
其中,所述第二盘簧布置在所述第一环状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盘簧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接触,以及
所述扭矩波动吸收器还包括:
第三支撑部,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环状件与所述第二盘簧之间,以及,在经过所述第一环状件的第一径向预定部的圆上,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盘簧局部或连续接触,所述第一径向预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处于径向不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二盘簧处于无载状态的条件下,所述第二盘簧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所述第二盘簧的内周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盘簧的外周端朝所述第二侧倾斜,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二盘簧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之间的条件下,所述第二盘簧布置处于这样的状态,使相对于所述第二盘簧的外周端朝所述第二侧倾斜的所述第二盘簧的内周端从相对于所述第二盘簧的外周端的直线状态移位,使其相对于所述第二盘簧的外周端朝所述第一侧倾斜,与布置处于无载状态的所述第二盘簧相比,所述第二盘簧设置成在轴向相反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形成为环状的圆杆、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一盘簧或所述第二盘簧的多个支撑铆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器,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盘簧与所述第二盘簧之间的环板状环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环件的内周端或外周端结合,以及
其中,所述环件的径向位置由所述第一环状件或所述第二环状件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器,其中,所述第一环状件或所述第二环状件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周部或外周部的径向位置。
CN201210068999.4A 2011-03-15 2012-03-15 扭矩波动吸收器 Active CN102678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6701 2011-03-15
JP2011056701A JP5742326B2 (ja) 2011-03-15 2011-03-15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8818A CN102678818A (zh) 2012-09-19
CN102678818B true CN102678818B (zh) 2016-04-06

Family

ID=45819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8999.4A Active CN102678818B (zh) 2011-03-15 2012-03-15 扭矩波动吸收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96474B2 (zh)
EP (1) EP2500600A3 (zh)
JP (1) JP5742326B2 (zh)
CN (1) CN1026788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4629B2 (ja) * 2011-05-25 2015-05-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JP6301158B2 (ja) * 2014-02-27 2018-03-2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装置
DE102017121437A1 (de) * 2017-09-15 2019-03-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begrenzer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WO2019162410A1 (en) * 2018-02-21 2019-08-29 Valeo Otomotiv Sanayi Ve Ticaret A.S. A torque limiter having pressure plate and diaphragm spring
JP2020148335A (ja) * 2019-03-15 2020-09-1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リミッタ装置
JP7289249B2 (ja) * 2019-10-02 2023-06-0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動力伝達装置
JP7422618B2 (ja) 2020-06-16 2024-01-26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装置
JP2022052126A (ja) * 2020-09-23 2022-04-0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ヒステリシストルク発生機構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FR3130340B1 (fr) * 2021-12-13 2024-02-09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oscillations de tors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4578A (en) * 1977-07-21 1980-01-22 Automotive Products Limited Diaphragm spring clutches
US4362230A (en) * 1979-08-17 1982-12-07 Fraymon S.A.E. Motor vehicle clutch mechanism
EP0235882A2 (en) * 1986-03-05 1987-09-09 Automotive Product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cover assembly
US5385224A (en) * 1992-04-06 1995-01-31 Kabushiki Kaisha Daikin Seisakusho Clutch cover assembly
CN1120135A (zh) * 1994-07-15 1996-04-10 菲希特尔及萨克斯有限公司 分开式飞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13429A (en) * 1972-05-22 1975-11-12 Daikin Mfg Co Ltd Clutch disc
JPS51141751U (zh) * 1975-05-08 1976-11-15
JPS547008A (en) * 1977-06-16 1979-01-19 Aisin Seiki Co Ltd Torsion-damer-added-flywheel
DE7729027U1 (de) * 1977-09-19 1978-03-16 Haeussermann Lamellen, Dr.-Ing. Kurt Haeussermann, 7300 Esslingen Federungsvorrichtung mit einem Tellerfedern enthaltenden Federpaket
DE3611498A1 (de) * 1986-04-05 1987-10-08 Bbc Brown Boveri & Cie Tellerfeder-fuehrung
JPH05141461A (ja) * 1991-10-23 1993-06-08 F Pureba Walter 改良型の均一な耐荷重スプリング
JP2550974Y2 (ja) * 1991-11-08 1997-10-1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JP2564900Y2 (ja) * 1992-08-07 1998-03-11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US5499704A (en) * 1993-06-01 1996-03-19 Hays; Bill J. Automotive clutches
JPH09100874A (ja) * 1995-10-06 1997-04-15 Exedy Corp ダンパーディスク組立体
JP2000081064A (ja) * 1998-09-03 2000-03-21 Exedy Corp 皿ばね
DE10133049C1 (de) * 2001-07-07 2003-01-30 Zf Sachs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GB0124246D0 (en) * 2001-10-10 2001-11-28 Ap Tmf Ltd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s
FR2842578B1 (fr) * 2002-06-19 2006-06-09 Zf Sachs Ag Embrayage a friction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4581576B2 (ja) 2003-09-29 2010-11-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JP2006283942A (ja) * 2005-04-05 2006-10-19 Exedy Corp トルク伝達装置、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トルクリミッタ装置
DE102008029642A1 (de) * 2008-06-23 2009-12-31 Häussermann Lamellen GmbH Tellerfederanordnung
JP5481897B2 (ja) * 2009-03-25 2014-04-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4578A (en) * 1977-07-21 1980-01-22 Automotive Products Limited Diaphragm spring clutches
US4362230A (en) * 1979-08-17 1982-12-07 Fraymon S.A.E. Motor vehicle clutch mechanism
EP0235882A2 (en) * 1986-03-05 1987-09-09 Automotive Product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cover assembly
US5385224A (en) * 1992-04-06 1995-01-31 Kabushiki Kaisha Daikin Seisakusho Clutch cover assembly
CN1120135A (zh) * 1994-07-15 1996-04-10 菲希特尔及萨克斯有限公司 分开式飞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8818A (zh) 2012-09-19
US8696474B2 (en) 2014-04-15
EP2500600A3 (en) 2018-01-10
EP2500600A2 (en) 2012-09-19
JP5742326B2 (ja) 2015-07-01
JP2012193767A (ja) 2012-10-11
US20120264522A1 (en) 201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8818B (zh) 扭矩波动吸收器
JP5481897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JP4941115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JP5625676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US8840481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part, damper mechanism, and flywheel assembly
KR20200138232A (ko) 마찰 장치를 가진 진자 로커 댐퍼를 구비한 클러치 디스크 및 마찰 클러치
US9127721B2 (en) Torsional damper for clutch
CN107076258A (zh) 具有扭振减振器的离合器盘
US20170234400A1 (en) Blade-type torsional damper
CN104421378A (zh) 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传动机构的减震装置
JP5811659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CN100449168C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1270793B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KR102507146B1 (ko) 유체동역학 토크 커플링 장치의 비틀림 진동 댐퍼의 동적 흡진기
CN111742160B (zh) 具有摆式减振器且在其法兰区域之间仅具有一个运动方向的离合器盘片;以及摩擦离合器
CN111263866B (zh) 具有可激活摩擦装置的扭转阻尼装置
KR20230147665A (ko) 비틀림 진동 댐퍼용 회전축을 갖는 마찰 장치
JP7143856B2 (ja) ダンパ
CN106662207B (zh) 离心摆
JP2002181131A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JP2011247425A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CN110785581B (zh) 扭振缓冲器
KR101028540B1 (ko) 클러치의 댐핑장치
JP6708004B2 (ja) ダンパ装置
JP5143658B2 (ja) ダンパ装置及びダンパスプリ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