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9806B -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9806B
CN101549806B CN 200910126644 CN200910126644A CN101549806B CN 101549806 B CN101549806 B CN 101549806B CN 200910126644 CN200910126644 CN 200910126644 CN 200910126644 A CN200910126644 A CN 200910126644A CN 101549806 B CN101549806 B CN 101549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hold
stays
package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266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9806A (zh
Inventor
糸井明博
木野义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9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9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9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9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e.g. for severing the material at irregularities ;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yarn cleaner
    • B65H63/062Electronic slub 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卷绕单元(10)具有蓄存器(61)和单元控制部(50),所述蓄存器能够蓄留被卷绕到卷装(30)上之前的纱线(20),并能够将该蓄留的纱线(20)引出至喂纱纱管(21)侧。单元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当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时,从蓄存器(61)将具有纱疵的部分引出至喂纱纱管(21)侧,以上纱线引导管(26)捕捉该引出的纱线(20)并将其向捻接装置(14)引导,并且,将由下纱线引导管(25)捕捉的下纱线向捻接装置(14)引导,进行接纱作业。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在纱线卷绕装置中将被卷绕的纱线所具有的纱疵去除的作业。
背景技术
由精纺机等生产的纱线被卷绕到喂纱纱管上,再被输送至纱线卷绕装置。然后,在纱线卷绕装置中,被输送至该纱线卷绕装置的多个喂纱纱管的纱线通过接纱装置被接合,从而生成规定长度的卷装。在具有这种接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一直以来公知的是下述的纱线卷绕装置的构成,即,具有:用于捕捉卷绕纱管侧的线端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的抽吸臂、以及用于捕捉喂纱纱管侧的线端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的中转管。下面,分发生断头或剪纱的情况、以及新的喂纱纱管被供给的情况,对该纱线卷绕装置中的接纱作业进行说明。
在卷绕作业中,当发生了断头或剪纱等状况的情况下,上纱线被卷绕在惯性旋转的卷绕纱管侧,下纱线被适宜的捕获机构保持。然后,接纱作业如下述这样进行。即,使停止了旋转的卷绕纱管反转,通过以所述抽吸臂的顶端进行吸引从而捕捉被退绕的上纱线的线端,将其向接纱装置引导。另外,大致与此同时,通过以中转管的顶端进行吸引从而捕捉保持在所述捕获机构上的下纱线的线端,将下纱线从喂纱纱管退绕,并将其向接纱装置引导。然后,以接纱装置对上纱线、下纱线的线端进行接纱,再次开始卷绕作业。
另一方面,喂纱纱管的纱线全部被卷绕到卷绕纱管上、新的喂纱纱管被供给的情况下的接纱作业,如下述这样进行。即,使停止了旋转的卷绕纱管反转,通过以设在所述抽吸臂的顶端的吸嘴进行吸引从而捕捉被退绕的上纱线的线端,并将其向接纱装置引导。另外,大致与此同时,通过空气流将新的喂纱纱管侧的纱线(下纱线)的线端吹起,通过以中转管的顶端进行吸引从而将其捕捉。然后,使下纱线从喂纱纱管退绕,并通过中转管将其线端向接纱装置引导。在此基础上,通过接纱装置对上纱线、下纱线的线端进行接纱,再次开始卷绕作业。
另外,上述卷绕纱管的停止,是通过纱线卷绕装置所具有的提升机构以及卷装制动机构进行的。提升机构使摇架上升,使卷绕纱管从卷绕驱动部离开。卷装制动机构在所述摇架因所述提升机构而上升的同时,使握持在所述摇架上的卷绕纱管的旋转停止。由此,卷绕纱管的旋转停止,卷绕作业中断。
另外,虽与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目的不同,在日本特开2004-15618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多个颜色的卷装生成一个卷装的排列络纱机(arrange winder)。这种排列络纱机构成为能够制造这样一种卷纱卷装,即,在纱线的长度方向上分别测长出规定长度的各种颜色的纱线或纱种,并连续地卷绕而成。具体地说,这种排列络纱机利用选择装置从多个颜色的不同卷装或多个纱种的不同卷装中选择出至少一根纱线,利用接纱装置进行接纱,并且,经由同时进行纱线的测长及蓄留的纱线测长蓄留装置将上述纱线连续地卷绕成卷装。
另外,在美国专利第3314621号的说明书中,公开了在发生断头时不必使卷绕作业中断地进行卷绕的纱线卷绕方法以及装置。作为这种被公开的装置,记载了将从纱管被卷出的纱线蓄留、在发生断头时,直到接纱作业完成为止都使用被蓄留的纱线来继续进行卷绕的构成。
为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一直以来希望实现卷装的卷绕速度的高速化。但是,若使卷绕速度高速化,则带给移动中的纱线的负荷增大,会频繁地发生断头现象。在发生了断头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从卷装将线引出、与喂纱纱管侧的纱线进行接纱的作业,但是,在接纱作业中,当使卷装反转、捕捉卷装侧的纱线时,还会出现卷装的表面部分被抽吸臂的吸引力拉拽,产生络交紊乱的状况。另外,由于在接纱作业中为使卷装反转,卷绕作业被中断,因而,即使仅仅实现了卷绕速度的高速化,但未必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并且,由于每当卷绕作业被中断时,都要重复进行使高速旋转着的卷装急停、在接纱作业后使卷装再加速至停止之前的旋转速度的过程,因而耗电量也很大。
对于这一点,日本特开2004-156186号公报所公开的卷纱卷装,通过针对纱线设置蓄留部的构成实现了连续卷绕纱线的构成。但是,日本特开2004-156186号公报仅仅是用于从多个颜色的卷装生成一根纱线的构成,并不具备去除纱疵的构成。因此,包含纱疵的部分会原封不动地被卷绕到卷装中。另外,即使进行了纱疵去除,一旦具有纱疵的部分被卷绕到纱线蓄留部分上,由于接纱装置的构成,很难将纱疵去除。
另外,美国专利第3314621号的说明书所公开的纱线卷绕方法以及装置中,通过设置蓄留纱线的蓄留容器,即使在发生断头或纱疵去除作业时也能够继续进行卷装的卷绕作业。在这种纱线卷绕方法以及装置中,当发生断头或纱疵去除作业时,为了继续进行卷装的卷绕作业,不使被蓄留的纱线枯竭地、高效地进行纱疵去除以及接纱非常重要。但是,在美国专利第3314621号的说明书中,没有关于一边继续卷装的卷绕作业、一边进行接纱、纱疵去除的过程的具体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卷装的卷绕开始直到卷绕结束都能够连续地卷绕纱线的纱线卷绕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上所述,接下来说明用于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手段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在将从喂纱纱管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卷绕装置中,提供以下的构成。即,纱线卷绕装置具有:一边使纱线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所述卷装上的卷绕部;能够蓄留被卷绕到所述卷装上之前的纱线的纱线蓄留装置;用于检测纱疵的纱疵检测部;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装置;保持所述喂纱纱管的喂纱部;以及将蓄留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向纱线移动方向上游侧引出的引出机构。
由此,能够通过引出机构从纱线蓄留装置将纱线引出进行接纱作业,能够连续地进行卷装侧的卷绕作业。因此,能够削减因卷装的卷绕作业中断而造成的卷绕时间的浪费,能够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另外,由于卷绕作业不会中断,所以能够将产生在卷装的旋转开始时的卷绕张力的变动对横动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限度。而且,能够控制使停止的卷装加速到卷绕作业时的卷绕速度所消耗的电量,能够实现节能化。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如下述这样构成。所述引出机构构成为包括:捕捉作为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上纱线并将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的上纱线捕捉机构;作为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纱线蓄留驱动部;控制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的控制部。
由此,能够一边以控制部控制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蓄留驱动部,一边通过上纱线捕捉机构从纱线蓄留装置引出纱线进行捕捉。例如,能够一边驱动驱动机构从而将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向纱线移动方向上游侧引出、一边将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捕捉到所述上纱线捕捉机构上。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如下述这样构成。所述喂纱部具有将变空的喂纱纱管排出、并接受新的喂纱纱管的喂纱纱管保持部,所述喂纱纱管保持部所接受的新的喂纱纱管的线端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侧的线端通过所述接纱装置被接纱。
由此,能够不使卷绕作业停止地进行喂纱纱管的更换,能够进一步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将从能够更换的喂纱纱管被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卷绕装置中,提供以下的构成。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驱动卷绕卷筒的卷绕驱动部,该卷绕驱动部使与所述卷绕卷筒接触的所述卷装旋转;能够蓄留被卷绕到所述卷装上之前的纱线的纱线蓄留装置;用于检测纱疵的纱疵检测部;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装置;捕捉作为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上纱线并将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的上纱线捕捉机构;捕捉作为所述喂纱纱管侧的纱线的下纱线并将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的下纱线捕捉机构;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当所述纱疵检测部检测出纱疵时,将位于所检测到的纱疵的纱线卷绕方向上游侧的纱线切断,同时使所述纱线蓄留装置所进行的纱线的蓄留停止,以所述上纱线捕捉机构对停止在纱线蓄留装置的下方的上纱线进行捕捉并将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并且,将以所述下纱线捕捉机构捕捉的下纱线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进行接纱作业。
由此,在接纱作业期间,也能够不必为了引出卷装侧的纱线而使卷装反转以及停止地进行卷绕作业。因此,能够削减因卷装的卷绕作业中断而造成的卷绕时间的浪费,能够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另外,由于不必为进行接纱作业而使卷装反转或停止,因而从卷装的卷绕开始到卷绕结束,纱线不会从卷装被引出、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连续地进行卷绕。因此,由于将停止的卷装再驱动至卷绕作业中的旋转速度的情况的频度减少,因而能够抑制消耗的电量,实现节能化。另外,上纱线捕捉机构是不在卷装上直接捕捉纱线的构成,因而在卷装侧的纱线的捕捉时,不会产生络交紊乱等的卷装的品质低下的情况。另外,即使在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由于从纱线蓄留装置将位于具有纱疵的部分的纱线卷绕方向上游侧的纱线引出切断并进行接纱作业,因而能够切实地消除纱疵。另外,在喂纱纱管的纱线用尽时,在下游侧,蓄留的纱线不会不充足,能够一边继续卷装的卷绕,一边在位于纱线蓄留装置的上游的位置容易地捕捉线端,将其与新的喂纱纱管的纱线接纱。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如下述这样构成。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用于卷绕并蓄留纱线的蓄留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蓄留部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的卷绕机构、以及用于使所述卷绕机构正转以及反转的纱线蓄留驱动部,当所述上纱线捕捉机构将所述上纱线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时,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被所述控制部控制为反转或无负载。
由此,能够通过纱线蓄留驱动部的控制使卷绕机构的正转速度变化,从而能够容易地调节纱线的蓄留量。另外,通过控制卷绕机构的反转,能够以适当的引出量及时机将纱线向上游侧引出,因此,能够更加精密地进行接纱作业。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如下述这样构成。纱线蓄留装置具有覆盖所述卷绕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壳,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导入孔,该导入孔用于将从所述喂纱纱管被引出的纱线向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内导入,在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相比纱线卷绕方向上游侧发生断头或剪纱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进行控制,从而在所述上纱线的线端在被导入所述导入孔之前使所述卷绕机构停止。
由此,能够将纱线切实地引导到纱线蓄留装置内。另外,即使在发生了断头或剪纱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上纱线被卷绕到纱线蓄留装置中,并且,能够将其留在易于捕捉上纱线的线端的位置,能够使上纱线引导捕捉机构的捕捉更切实。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如下述这样构成。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蓄留量的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所述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所述纱线蓄留量,对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进行控制。
由此,能够通过使纱线蓄留驱动部的卷绕机构的正转速度变化,从而将卷装的卷绕速度保持为一定,并且,能够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中蓄留充分量的纱线。例如,在纱线蓄留量较少时,能够通过使纱线蓄留驱动部的旋转速度加速来始终确保适当的蓄留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观点,在将从喂纱纱管被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卷绕装置中,提供下述的构成。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一边使纱线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所述卷装上的卷绕部;能够蓄留被卷绕到所述卷装上之前的纱线的纱线蓄留装置;用于检测纱疵的纱疵检测部;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装置;保持所述喂纱纱管的喂纱部;作为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纱线蓄留驱动部;控制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的控制部;用于检测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蓄留量的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所述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而检测到的所述纱线蓄留量,对设在所述卷绕部上的卷绕驱动部的转速进行控制。
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纱疵去除的纱疵检测时、或是纱管更换时等的纱线蓄留装置不蓄留纱线的期间,所蓄留的纱线全部被卷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观点,提供一种具有多个所述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由此,能够提供可连续地进行卷绕作业、卷装的生产效率高的自动络纱机。
其他的特性、要素、过程、步骤、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势,会在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的概略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存器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上纱线引导管从待机位置向捕捉位置转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检测出纱疵时的蓄存器以及上纱线引导管的转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更换喂纱纱管时的蓄存器以及上纱线引导管的转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检测出纱疵时通过蓄留在蓄存器中的纱线量来调节卷筒驱动电机的情况下的蓄存器以及上纱线引导管的转动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所具有的卷绕单元(纱线卷绕装置)10的概略构成的主视图。
图1所示的卷绕单元10一边使从喂纱纱管21被退绕的纱线20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卷绕纱管22上,形成规定长度、规定形状的卷装30。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卷绕单元10和配置在该并列方向的一端的省略图示的机台控制装置。而且,各个卷绕单元10具有设置在主视图中左右一侧的省略图示的单元框架、和设置在该单元框架的侧面的卷绕单元主体16。
上述卷绕单元主体16具有卷绕部5、纱线蓄留部6、纱疵检测部7、接纱部8以及喂纱部9。上述卷绕部5具有:以能够保持卷绕纱管22的方式构成的省略图示的摇架;用于使纱线20横动并使上述卷绕纱管22旋转的卷绕卷筒(横动卷筒)24;驱动卷绕卷筒24的卷绕驱动部(卷筒驱动电机)53;后述的第二张力器42。上述摇架构成为能够在相对于卷绕卷筒24接近或离开的方向上摆动,由此,卷装30相对于卷绕卷筒24接触或离开。如图1所示,在上述卷绕卷筒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27,通过该横动槽27使纱线20横动。
上述纱线蓄留部6具有用于蓄留被卷绕到卷装30上之前的纱线20的蓄存器61。另外,上述纱疵检测部7具有用于检测纱疵的清纱部15。上述接纱部8具有进行接纱作业的捻接装置(接纱装置)14、下纱线引导管(下纱线捕捉机构)25、上纱线引导管(上纱线捕捉机构)26。上述喂纱部9具有用于保持喂纱纱管21的喂纱纱管保持部60、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以及第一张力器41。
另外,喂纱部9进一步具有省略图示的纱管供给装置,该纱管供给装置用于向喂纱纱管保持部60供给新的喂纱纱管21。在该纱管供给装置中,具有纱库式的供给装置或托盘式的供给装置。作为该喂纱部9,当纱线20从设置在卷绕单元10上的喂纱纱管21上被全部引出时,将保持在喂纱纱管保持部60上的空纱管排出,上述纱管供给装置为进行更换而向喂纱纱管保持部60顺次供给新的喂纱纱管21。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通过使覆盖在喂纱纱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从喂纱纱管21上与纱线的退绕连动地下降,由此对来自喂纱纱管21的纱线的退绕进行辅助。限制部件40通过从喂纱纱管21被退绕的纱线的旋转和离心力从而相对于形成在喂纱纱管21上部的气圈接触,通过对该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来对纱线的退绕进行辅助。在限制部件40的近旁,具有用于检测上述喂纱纱管21的管纱上部锥面部的省略图示的传感器,当该传感器检测到管纱上部锥面部的下降时,能够对其进行追踪,并通过例如气缸(省略图示)使上述限制部件40下降。
在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的近旁,设有能够检测纱线20的有无的纱线探测器(下纱线检测传感器)37。该纱线探测器37构成为能够检测到从喂纱纱管21被引出的纱线20的用尽,并向单元控制部50发送无纱线检测信号。
第一张力器41是对移动的纱线20赋予规定的张力的部件。作为该第一张力器41,例如,可以采用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张力器。可动侧的梳齿可以通过省略图示的旋转式的螺线管而转动,从而梳齿之间能够成为啮合状态或释放状态。通过该第一张力器41,能够对蓄留在后述的蓄存器61中的纱线赋予一定的张力,使纱线20整齐地卷绕蓄留在蓄存器61中。
捻接装置14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时、或是来自喂纱纱管21的退绕中的纱线发生断头时等,对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与卷装30侧的上纱线进行接纱。作为捻接装置14,可以使用机械式的装置、采用压缩空气等的流体的装置等。
清纱器15构成为,能够通过以适宜的传感器监视纱线20的粗度来检测缺陷,通过以分析器52对来自该清纱器15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能够检测出粗节等的纱疵。另外,上述清纱器15还可以作为检测纱线20的移动速度的传感器、以及仅对纱线20的有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使用。
在清纱器15的下游侧配置有用于对移动中的纱线上蜡的上蜡装置17。另外,在上蜡装置17的下游侧具有省略图示的吸引部。该吸引部与适宜的负压源相连接,能够将蜡的渣滓、线头等吸引去除。
蓄存器61作为能够蓄留规定量的纱线的纱线蓄留装置构成。从喂纱纱管21被输送过来的纱线20被蓄留在蓄存器61中,然后,从蓄存器61被引出、卷绕到卷装30上。
上述蓄存器61构成为能够将蓄留的纱线20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这两个方向引出。通过这种构成,能够与使蓄留的纱线20卷绕到卷装30上的动作并行地、将纱线20也同样向喂纱纱管21侧引出、进行接纱作业。另外,在后面详细说明蓄存器61的结构、以及接纱作业时的动作的详细情况。
第二张力器42配置在蓄存器61的下游侧,对纱线从蓄存器61退绕时所产生的张力进行控制。由此,从蓄存器61被引出的纱线能够在被赋予了适宜的张力的状态下被卷绕到卷绕纱管22上。第二张力器42与第一张力器41相同,可以采用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张力器。
在捻接装置14的下侧以及上侧,设有对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进行捕捉及引导的下纱线引导管(下纱线捕捉机构)25、以及对卷装30侧的上纱线进行捕捉及引导的上纱线引导管(上纱线捕捉机构)26。在下纱线引导管25的顶端形成有下纱线吸引口32,同样地,在上纱线引导管26的顶端也形成有上纱线吸引口34。在下纱线引导管25和上纱线引导管26上分别连接有适宜的负压源,能够对上述下纱线吸引口32以及上纱线吸引口34作用吸引流。
卷绕纱管22通过正对该卷绕纱管22配置的卷绕卷筒24的旋转驱动而被驱动。该卷绕卷筒24连结在卷筒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上,该卷筒驱动电机53的动作通过电机控制部54进行控制。该电机控制部54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运转信号、进行使上述卷筒驱动电机53运转以及停止的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2对蓄存器61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蓄存器61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剖视图。如图2所示,蓄存器61具有旋转轴外壳70、蓄留部71、纱线引导部72。另外,上述旋转轴外壳70具有上方开放的圆筒状的筒部78和形成在该筒部78的开放侧端部的锷部79。
上述蓄留部71配置在上述锷部79的上方。该蓄留部71具有:形成为圆板状的支承板81、从该支承板81向上方突出的多个杆部件82、该多个杆部件82的顶端部分所连接的圆板状的安装板83。另外,蓄留部71以上述支承板81与上述锷部79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以后述的卷绕筒75能够在该间隙的内部旋转的方式构成。
多个杆部件82在正交于铅直方向的圆周上等间隔地并排配置,上述蓄留部71构成为通过这些杆部件82形成大致圆筒形状。通过将纱线20卷绕到由该多个杆部件82构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蓄留部71的外周部分上,从而纱线20被蓄留在蓄留部71上。
纱线引导部72配置在上述旋转轴外壳70的内部。在旋转轴外壳70上,在上述筒部78的下部(与蓄留部71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导入孔80,从喂纱纱管21被引出的纱线20从上述导入孔80被引导至纱线引导部72。
在上述筒部78的内部,配置有以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外壳70及蓄留部71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旋转轴73。在该旋转轴73与上述筒部78之间组装有伺服电机(纱线蓄留驱动部)55,能够使旋转轴73正转以及反转。另外,在该旋转轴73的中心,形成有轴孔状的纱线通路74。
在该旋转轴73的一端(与上述导入孔80相反侧的端部),固定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卷绕筒(卷绕机构)75。该卷绕筒75构成为,以向上略微倾斜、并通过旋转轴外壳70(锷部79)与支承板81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在径向上伸出,其顶端部分的一部分相比于旋转轴外壳70略微探出。该卷绕筒75构成为与旋转轴73一体地旋转。另外,卷绕筒75的内部与上述纱线通路74相连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具有引出机构,该引出机构用于将蓄留在蓄留部71上的纱线20向上游侧引出。该引出机构具有上纱线引导管26、伺服电机55、用于控制伺服电机55的单元控制部50。通过该引出机构能够实现纱线的顺畅的引出。
在以上的构成中,从纱线引导部72的导入孔80被导入旋转轴外壳70内的纱线20,经纱线通路74以及卷绕筒75的内部从该卷绕筒75的顶端被排出,由此,上述纱线20被诱导至上述蓄留部71的侧面部分。因此,当向正方向驱动上述伺服电机55时,卷绕筒75与旋转轴73一同旋转,由此纱线20被卷绕到上述侧面部分上。
另外,在上述蓄留部71上配置了多个的杆部件82的每一个,以随着从支承板81侧的端部向安装板83侧的端部接近而向蓄留部71的内侧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通过该杆部件82的倾斜,被卷绕在蓄留部71上的纱线以向上方滑动的方式移动。因此,当纱线20通过后述的卷绕筒75被连续卷绕时,由于被卷绕在上述倾斜部分上的纱线向上方移动,因此纱线20以整齐排列成螺旋状的状态被蓄留在由杆部件82构成的上述侧面部分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纱线蓄留驱动部使用了伺服电机55,因而能够精密地进行卷绕筒75的旋转的急停或加减速等。由此,能够正确地控制纱线20的引出量及引出时机等,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接纱作业。
另外,如图1所示,卷绕单元10具有配置在蓄留部71的上部的第一蓄留传感器76和配置在蓄留部71的下部的第二蓄留传感器77。这两个蓄留传感器(纱线蓄留检测机构)76、77由非接触型的光学传感器等构成,分别电连接在单元控制部50上。第一蓄留传感器76以能够检测被卷绕在构成蓄留部71的杆部件82的上端侧的纱线的方式配置在蓄留部71的上端侧,检测蓄存器61的最大蓄留状态。另外,第二蓄留传感器77以能够检测被卷绕在杆部件82的下端侧的纱线的方式配置在蓄留部71的下游侧,检测蓄存器61的纱线蓄留不足。单元控制部50根据来自第一蓄留传感器76和第二蓄留传感器77的信号,对纱线20向蓄留部71的卷绕速度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对蓄存器61的纱线蓄留量进行调节,使其不会产生过度或不足的情况。
另外,在蓄存器61中,纱线向蓄留部71卷绕的速度(换言之,从上游侧的喂纱纱管21向蓄存器61的纱线供给速度)被控制成,在开始纱线的卷绕的时刻,与被顺次放大的卷装30的纱线卷绕速度相等、或比上述被顺次放大的卷装30的纱线卷绕速度快。而且,当从卷绕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接纱作业时所必需的纱线量被蓄留在蓄存器61中时,控制伺服电机55的驱动,以与卷装30的纱线卷绕速度相等的速度将纱线卷绕到蓄留部71上,维持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另外,所谓“接纱作业时所必需的纱线量”,是在为进行后述的捻接装置14所进行的接纱作业而从蓄存器61向上游侧引出的纱线量的基础上、加上为进行与该接纱作业并行进行的向卷装30的卷绕而从蓄存器61向下游侧引出的纱线量而得到的。在蓄留部71中,最好始终维持蓄留有该必需的纱线量以上的纱线的状态。
从上述蓄存器61的蓄留部71被退绕的纱线20,被卷绕到通过卷绕卷筒24而被驱动的卷装30上。而且,此时,第二张力器42赋予纱线20的张力,通过单元控制部50对应于卷绕速度进行控制。
接下来,对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时的接纱作业进行说明。清纱器15一旦通过纱线粗度的监视检测到纱疵,便对单元控制部50发送纱疵检测信号。根据该纱疵检测信号,上述单元控制部50操作设在清纱器15的下方的刀具(剪纱机构),将纱线20切断。同时,单元控制部50使蓄存器61的伺服电机55停止,由此使卷绕筒75的旋转停止。由此,上纱线在蓄存器61的导入孔80的下方停止。
参照图3说明上纱线引导管26的捕捉位置。图3是表示上纱线引导管26处于捕捉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当纱线被切断后,单元控制部50使上纱线引导管26以轴35为中心转动到图3所示的捕捉位置。在该捕捉位置,上纱线引导管26的顶端的上纱线吸引口34,与在蓄存器61的导入孔80的下方垂下的纱线相面对。
此时,反方向驱动伺服电机55,使具有纱疵的部分从蓄存器61被引出,被吸引到上纱线吸引口34,或是直到纱疵被吸引到上纱线吸引口34为止维持中立状态。由于如上述那样、在上纱线引导管26上连接有负压源,因而能够通过产生在上纱线吸引口34近旁的吸引流来捕捉上纱线,并将其引导至捻接装置14。而且,下纱线引导管25的下纱线吸引口32在图1所示的位置捕捉下纱线,之后,以轴33为中心向上方转动,由此将下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在该状态下,被引导的上纱线和下纱线通过捻接装置14被接纱,由此完成接纱作业。此时,包含纱疵的上纱线的线端部被捻接装置14的刀具切断,通过连接在上纱线引导管26上的省略图示的负压源被吸引去除。然后,单元控制部50将伺服电机55向正方向再次驱动,使卷绕筒75向蓄留纱线20的方向旋转。
接下来,对喂纱纱管21的更换时的接纱动作进行说明。当上述纱线探测器37检测到从喂纱纱管21供给的纱线已用尽时,该纱线探测器37将无纱线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部50发送。接收到该无纱线检测信号的单元控制部50,使向蓄存器61的纱线的供给停止。此时,若对使伺服电机55停止的时机进行调节、使线端停止在规定的位置,则纱线的捕捉变得容易,能够进一步抑制纱线的浪费。
而且,单元控制部50使上纱线引导管26转动至捕捉位置、将蓄存器61入口近旁的纱线吸引捕捉,并且,在该状态下向下方转动、将上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另外,当通过上述纱库式供给装置供给喂纱纱管21时,新的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通过下纱线引导管25被引导至捻接装置14。而且,在以捻接装置14将上纱线与下纱线接纱后,控制伺服电机55,使卷绕筒75向纱线20蓄留的方向旋转。
接下来参照图4,对检测出纱疵时、直到将上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为止的蓄存器61以及上纱线引导管26的控制进行说明。当图4的流程开始时,单元控制部50待机直到从清纱器15接收到表示有纱疵被检测到的信号(S101)。一旦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单元控制部50立即停止伺服电机55的正转(S102),并以省略图示的刀具将纱线20切断(S103)。
接着,为了引出上纱线引导管26的转动所需的纱线量,使伺服电机55反转规定数(S104)。接着,使上纱线引导管26转动至图3的实线所示的捕捉位置,并使其静止(S105)。然后,对在蓄存器61的导入孔80的下方垂下的上纱线作用上纱线吸引口34所产生的吸引流,进行上纱线的吸引捕捉(S106)。接着,单元控制部50使上纱线引导管26向下方的引导位置转动(S107)。由此,能够将被导入蓄存器61的上纱线以及纱疵的部分引出。另外,在S104的处理中,也可以代替使伺服电机55反转规定数的构成、而将其改变为将伺服电机55置于中立状态的构成。
当上纱线引导管26的向引导位置的转动完成时,单元控制部50检查清纱器15的信号(S108),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上纱线引导管26将上纱线正常地引导至捻接装置14时,与此同时上纱线的纱道通过清纱器15,从而能够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因此,由于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这一情况意味着向捻接装置14的上纱线引导已成功,所以,在使上纱线引导管26移动到不会对卷绕作业造成妨碍的待机位置之后(S109),完成关于上纱线的引导的控制流程。由于清纱器15没有检测到上纱线这一情况意味着上纱线的引导失败了,所以,返回到S105的处理,再次尝试以纱线引导管26对上纱线的线端进行捕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装置中,由于能够在蓄存器61的导入孔80这一确定范围内进行上纱线的捕捉,因而与以往相比,上纱线的引导出现失败的情况较少。
另外,在上纱线的引导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成不返回到S105而是返回到S104的处理、进一步追加使伺服电机55反转,从而进一步将纱线20向上游侧引出。另外,在S106的处理中,是相对于上纱线作用吸引流而进行上纱线的吸引捕捉,但也可以采取以夹持机构等握持上纱线而进行捕捉的结构。
通过以上所示的一系列的流程,被引导至捻接装置14的上纱线与通过下纱线引导管25被引导的下纱线被接纱。由于上述的接纱作业与向卷装30的纱线20的卷绕作业并行地进行,因此,能够不使卷绕卷筒24停止以及反转地去除纱疵。当接纱作业完成后,伺服电机55开始正转,使向蓄存器61的纱线供给再次开始。为了复原上述接纱作业所消耗的纱线量,向蓄留部71的纱线20的供给速度被控制为比卷装30的卷绕速度大。一旦蓄留了规定量的纱线,单元控制部50使向蓄存器61的纱线的供给速度恢复到与卷装30的纱线卷绕速度相等的速度。
接下来参照图5,对喂纱纱管21的纱线全部用尽的情况下、直至将上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为止的蓄存器61以及上纱线引导管26的控制进行说明。当图5的流程开始时,单元控制部50待机直至从上述纱线探测器37接收到无纱线检测信号(S201)。当接收到无纱线检测信号时,单元控制部50使伺服电机55的正转停止,停止向蓄存器61的纱线20的供给(S202)。接着,使上纱线引导管26转动至图3的实线所示的捕捉位置,并使其静止(S203)。对从蓄存器61被引出的纱线作用上纱线吸引口34的吸引流,进行上纱线的吸引捕捉(S204)。为了引出上纱线引导管26的转动所需的纱线量,单元控制部50使伺服电机55反转规定数(S205)。接着,使上纱线引导管26向下方的引导位置转动(S206)。在S207的处理中,在清纱器15未检测到纱线20的情况下,返回S204的处理,再次尝试以上纱线引导管26进行上纱线的线端的捕捉。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的情况下,在使上纱线引导管26移动到待机位置后(S208),完成图5的流程。另外,在S203的处理中,还可以代替使伺服电机55反转规定数的构成、而将其改变为将伺服电机55置于中立状态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喂纱纱管21的纱线20用尽时,单元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向蓄存器61的纱线20的供给停止(图5的S201、S202)。通过这一构成,在喂纱纱管21的纱线20用尽时,能够在下游侧一边继续卷装30的卷绕,一边在位于蓄存器61的上游的位置上容易地捕捉线端,将其与新的喂纱纱管21的纱线20接纱。
由于以上所示的接纱作业也与向卷装30的纱线卷绕作业并行地进行,因此,能够不使卷绕卷筒24停止以及反转地进行喂纱纱管21的更换。当接纱作业完成后,伺服电机55开始正转,将新的喂纱纱管21的纱线20向蓄存器61供给。
如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具有:一边使纱线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卷装30上的卷绕卷筒24、能够蓄留被卷绕到卷装30上之前的纱线20的蓄存器61、用于检测纱疵的纱疵检测部7、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部8、保持上述喂纱纱管21的喂纱纱管保持部60、以及将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20向纱线移动方向上游侧引出的引出机构。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通过上述引出机构从蓄存器61将纱线引出进行接纱作业,能够连续地进行卷装30侧的卷绕作业。因此,能够削减因卷装30的卷绕作业中断而产生的卷绕时间的浪费,能够提高卷装30的生产效率。另外,由于卷绕作业不会中断,所以能够将产生在卷装30的旋转开始时的卷绕张力的变动对横动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限度。而且,能够控制使卷装30加速到卷绕作业时的卷绕速度所消耗的电量,能够实现节能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如下述这样构成。上述引出机构由以下部分构成:捕捉作为卷装30侧的纱线20的上纱线,并将其引导至捻接装置14的上纱线引导管26;设在蓄存器61上的伺服电机55;控制上述伺服电机55的单元控制部50。
通过采用上述构成,能够一边以卷绕控制部50控制伺服电机55的驱动,一边通过上纱线引导管26从蓄存器61引出上纱线并将其引导至捻接装置14。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能够一边驱动伺服电机55从而将蓄存器61的纱线20向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侧引出,一边将蓄存器61的纱线20吸引捕捉到上纱线引导管26上。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如下述这样构成。喂纱部9具有喂纱纱管保持部60,该喂纱纱管保持部60将变空的喂纱纱管21排出,并接受新的喂纱纱管21。喂纱纱管保持部60所接受的新的喂纱纱管21的线端与蓄存器61侧的线端通过捻接装置14被接纱。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不使卷绕作业停止地进行喂纱纱管21的更换,能够进一步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卷绕单元10具有:卷筒驱动电机53、蓄存器61、纱疵检测部7、捻接装置14、上纱线引导管26、下纱线引导管25、单元控制部50。卷筒驱动电机53构成为能够使卷装30旋转。蓄存器61能够蓄留被卷绕到卷装30上之前的纱线20,并能够将该被蓄留的纱线20引出至喂纱纱管21侧。纱疵检测部7检测纱疵,捻接装置14进行接纱作业。上纱线引导管26捕捉卷装30侧的纱线20并将其引导至捻接装置14。下纱线引导管25捕捉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20并将其引导至捻接装置14。上述单元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时,将位于被检测到的纱疵的卷绕方向上游侧的纱线切断,同时,使蓄存器61所进行的纱线的蓄留停止,上纱线引导管26吸引捕捉停止在蓄存器61的导入孔80的下方的上纱线,并将其引导至捻接装置14,进行接纱作业。
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在接纱作业期间,也能够不必为了引出卷装30侧的纱线20而使卷装30反转以及停止地进行卷绕作业。因此,能够削减因卷装30的卷绕作业中断而产生的卷绕时间的浪费,能够提高卷装30的生产效率。另外,上纱线引导管26是不直接吸引卷装30的表面的构成,在卷装30侧的纱线20的捕捉时,不会产生络交紊乱等的卷装30的品质低下的情况。另外,即使在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由于从蓄存器61将位于具有纱疵的部分的纱线卷绕方向上游侧的纱线引出切断并进行接纱作业,因而能够切实地消除纱疵。另外,在喂纱纱管21的纱线20用尽时,在下游侧,蓄留的纱线20不会不充足,能够一边继续卷装30的卷绕,一边在位于蓄存器61的上游的位置容易地捕捉线端,将其与新的喂纱纱管21的纱线接纱。
另外,在从卷装的表面直接捕捉上纱线的以往的构成中,由于卷装的表面上的线端的位置是不定的,为了能够吸引卷装的表面整体,需要将上纱线捕捉机构的顶端的吸引口形成为细长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由于只要捕捉从蓄存器61的导入孔80垂下的纱线20即可,所以不必将上纱线吸引口34如现有的吸嘴那样构成为包含卷装30的整个卷绕宽度的宽幅状,能够紧凑地构成上纱线捕捉机构(上纱线引导管26)。另外,由于与对卷装30表面的线端进行捕捉的现有的构成相比,能够缩小上纱线吸引口34的吸引范围,因而能够提高纱线的捕捉成功率,能够进一步缩短接纱作业的作业周期。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不是在卷装30的表面捕捉上纱线的构成,因此,在以上纱线捕捉机构进行的线端的捕捉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该线端从纱层表面滑落的现象(所谓的端面滑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中,上述蓄存器61具有用于卷绕蓄留纱线20的蓄留部71、以能够相对于蓄留部71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的卷绕筒75、用于使卷绕筒75正转或反转的伺服电机55。而且,作为单元控制部50在上纱线引导管26将上纱线向蓄存器61引导时,能够使伺服电机55在单元控制部50控制下成为反转或中立状态。
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够通过伺服电机55来控制卷绕筒75的正转速度,从而容易地调节纱线20的蓄留量。另外,通过控制卷绕筒75的反转,能够以适当的引出量及时机将纱线20引出,因此,能够更加精密地进行接纱作业,能够有助于实现纱疵的切实去除以及对纱线浪费的防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中,如下述这样构成。蓄存器61具有覆盖卷绕筒75的一部分的旋转轴外壳70,在旋转轴外壳70上,形成有导入孔80,该导入孔80用于将从喂纱纱管21被引出的纱线导入至蓄存器61内。在蓄存器61的纱线卷绕方向上游侧发生断头或剪纱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0对伺服电机55进行控制,在上纱线的线端被导入导入孔80之前,使卷绕筒75的旋转停止。
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够切实地将纱线引导到蓄存器61内。另外,即使在发生断头或剪纱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上纱线卷绕到蓄存器61上。另外,能够将上纱线的线端保留在易于捕捉的位置,能够使上纱线引导管26所进行的捕捉更加切实地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中,如下述这样构成。即,该卷绕单元10具有用于检测蓄存器61的纱线蓄留量的第一蓄留传感器76以及第二蓄留传感器77。另外,单元控制部50根据通过第一蓄留传感器76以及第二蓄留传感器77检测到的纱线蓄留量对伺服电机55进行控制。
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够将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调节为适当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使蓄存器61的卷绕筒75的正转速度变化,从而将卷装30的卷绕速度保持为一定,并且,能够在蓄存器61中蓄留充分量的纱线。例如,在纱线蓄留量较少时,能够通过使伺服电机55的旋转速度加速来始终确保适当的蓄留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具有多个上述卷绕单元10。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够连续地进行卷绕作业,能够提供卷装的生产效率高的自动络纱机。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以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将纱疵去除。即,在第一步骤中,使从喂纱纱管21被引出的纱线20在卷绕到卷装30上之间蓄留。在第二步骤中,在检测到纱疵时将蓄留的纱线20包括纱疵部分向纱线移动方向上游侧引出。在第三步骤中,将在上述第一步骤中引出的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在第四步骤中,将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在第五步骤中,对在上述第三步骤中被引导的纱线和在上述第四步骤中被引导的纱线进行接纱。
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即使在去除纱疵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必为引出卷装30侧的纱线而使卷装30反转以及停止地、连续地进行卷绕。另外,由于将具有纱疵的部分引出后进行接纱作业,因此能够切实地去除纱疵。
另外,可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将单元控制部50构成为能够根据纱疵检测时纱线20的蓄留量来控制卷筒驱动电机53的转速。参照图6,对根据纱线蓄留量来控制卷装30的旋转的情况下的、纱疵检测时的卷绕卷筒24以及蓄存器61的控制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纱疵检测时对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进行调节的情况下的、蓄存器61以及上纱线引导管26的转动的控制的流程图。
当图6的流程开始时,单元控制部50待机直到从清纱器15接收到表示有纱疵被检测到的信号(S301)。当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单元控制部50通过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即蓄留传感器76、77的检测值,检查是否有足够的纱线量蓄留在蓄存器61中(S302)。若纱线20的蓄留量足够,则使伺服电机55的正转急停,使伺服电机55反转规定数(S304)。当在S302的处理中判定纱线量未被充分地蓄留的情况下,在进行使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减缓的控制后(S303),转至S304的处理。以后的S305~S311的处理,由于与图4中说明的S103~S109的处理相同故省略说明。
如以上所示,图6所示的构成的自动络纱机,具有用于检测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的第一蓄留传感器76以及第二蓄留传感器77。而且,单元控制部50根据蓄存器61的纱线蓄留量对卷筒驱动电机53进行控制(S302、S303)。
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够根据纱线20的蓄留量使卷装30的卷绕速度变化。例如,在纱线卷绕量少时,通过抑制卷筒驱动电机53的旋转速度,使得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比从蓄存器61被引出的纱线20的引出量多,由此,能够始终确保适当的蓄留量。能够防止在进行纱疵去除的纱疵检测时、或是纱管更换时等的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蓄留驱动部的卷绕机构停止期间所蓄留的纱线全部被卷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上述构成可以进一步变更为下述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可以形成一旦满足一定条件便停止卷绕卷筒24的旋转的构成。例如可以构成为,在基于清纱器15的纱疵的检测连续发生了三次的情况下,视为被供给了不良的喂纱纱管,停止卷绕,将不良的喂纱纱管排出。然后,新的纱管作为喂纱纱管被供给,在蓄存器61中充分地蓄留了纱线20之后,使卷绕卷筒24旋转、再次开始卷绕。
可以变更为如下构成,即,在纱线探测器37检测到喂纱纱管21的纱线已用尽的情况下,取代停止向蓄存器61的纱线的供给的操作而使供给速度减速。即,即使纱线没有完全停止,只要能够在线端完全被吸入蓄存器61之前以上纱线引导管26进行捕捉,便能够为了接纱作业而将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由此,在喂纱纱管21的纱线20用尽时,能够一边在下游侧继续卷装30的卷绕,一边在位于蓄存器61的上游的位置容易地捕捉线端,与新的喂纱纱管的纱线进行接纱。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可以构成为,根据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的蓄留量,使卷装30的卷绕速度变化。例如,在纱线蓄留量少时,可以通过降低卷装30的卷绕速度来进行调节,以确保不会从蓄存器61过多地引出纱线,确保适当的纱线蓄留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控制张力的第一张力器41以及第二张力器42,采用了门式的张力器,但也可以取代这一构成而采用圆盘式的张力器等,对张力控制机构的构成进行适当的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出纱疵时,纱线的切断是在从蓄存器61将纱线引出后立即进行的,但也可以在将纱疵部分从蓄存器61引出后的任意的时刻将纱线切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两个蓄留传感器76、77来检测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但也可以使用例如三个以上的蓄留传感器等,适当变更纱线量的检测方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作为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的两个蓄留传感器76、77来检测蓄存器61的纱线蓄留量,单元控制部50根据检测到的纱线蓄留量来控制卷绕驱动部(卷筒驱动电机53),但也可以作为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例如设置对纱疵去除的发生频度进行监视的监视部,以该监视结构为基准来控制卷绕驱动部。另外,上述监视部可以不限于纱疵去除,还可以考虑喂纱纱管的更换作业和纱疵去除的发生时刻等,对卷绕驱动部进行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卷绕驱动部经由卷绕卷筒24使卷装30旋转,但也可以通过卷绕驱动部直接使卷装30旋转。
尽管对本发明已根据其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对以上所披露的发明进行多种方式的改进、以及采取除以上描述的形式外的多种形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以所附的权利要求来覆盖落入本发明的主旨及保护范围的所有变形例。

Claims (10)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将从喂纱纱管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其特征在于,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一边使纱线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所述卷装上的卷绕部;能够蓄留被卷绕到所述卷装上之前的纱线的纱线蓄留装置;用于检测纱疵的纱疵检测部;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装置;保持所述喂纱纱管的喂纱部;以及将蓄留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向纱线移动方向上游侧引出的引出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机构构成为包括:捕捉作为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上纱线并将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的上纱线捕捉机构;作为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纱线蓄留驱动部;控制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的控制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纱部具有将变空的喂纱纱管排出、并接受新的喂纱纱管的喂纱纱管保持部,所述喂纱纱管保持部所接受的新的喂纱纱管的线端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侧的线端通过所述接纱装置被接纱。
4.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将从能够更换的喂纱纱管被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其特征在于,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用于使卷装旋转的卷绕驱动部;能够蓄留被卷绕到所述卷装上之前的纱线的纱线蓄留装置;用于检测纱疵的纱疵检测部;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装置;捕捉作为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入口近旁的上纱线并将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的上纱线捕捉机构;捕捉作为所述喂纱纱管侧的纱线的下纱线并将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的下纱线捕捉机构;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当所述纱疵检测部检测出纱疵时,将位于所检测到的纱疵的纱线卷绕方向上游侧的纱线切断,同时使所述纱线蓄留装置所进行的纱线的蓄留停止,所述上纱线捕捉机构对停止在纱线蓄留装置的下方的上纱线进行捕捉并将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并且,将所述下纱线捕捉机构捕捉的下纱线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进行接纱作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用于卷绕并蓄留纱线的蓄留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蓄留部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的卷绕机构、以及用于使所述卷绕机构正转以及反转的纱线蓄留驱动部,当所述上纱线捕捉机构将所述上纱线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时,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被所述控制部控制为反转或无负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覆盖所述卷绕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壳,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导入孔,该导入孔用于将从所述喂纱纱管被引出的纱线向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内导入,在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相比纱线卷绕方向上游侧发生断头或剪纱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进行控制,从而在所述上纱线的线端被导入所述导入孔之前使所述卷绕机构停止。
7.如权利要求2、5或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蓄留量的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所述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所述纱线蓄留量,对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进行控制。
8.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将从喂纱纱管被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其特征在于,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一边使纱线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所述卷装上的卷绕部;能够蓄留被卷绕到所述卷装上之前的纱线的纱线蓄留装置;用于检测纱疵的纱疵检测部;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装置;保持所述喂纱纱管的喂纱部;将蓄留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向纱线移动方向上游侧引出的引出机构;作为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纱线蓄留驱动部;控制所述纱线蓄留驱动部的控制部;用于检测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蓄留量的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所述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而检测到的所述纱线蓄留量,对设在所述卷绕部上的卷绕驱动部的转速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纱部具有将变空的喂纱纱管排出、并接受新的喂纱纱管的喂纱纱管保持部,所述喂纱纱管保持部所接受的新的喂纱纱管的线端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侧的线端通过所述接纱装置被接纱。
10.一种自动络纱机,具有多个如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所述纱线卷绕装置。
CN 200910126644 2008-03-31 2009-03-05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Active CN101549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9627A JP5007826B2 (ja) 2008-03-31 2008-03-31 糸巻取装置及びこの糸巻取装置を備える自動ワインダ
JP2008089627 2008-03-31
JP2008-089627 2008-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9806A CN101549806A (zh) 2009-10-07
CN101549806B true CN101549806B (zh) 2013-03-13

Family

ID=40786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26644 Active CN101549806B (zh) 2008-03-31 2009-03-05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2) EP2107025B1 (zh)
JP (1) JP5007826B2 (zh)
CN (1) CN101549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47407A (ja) * 2008-08-25 2010-03-04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自動ワインダ
JP5190703B2 (ja) * 2008-12-24 2013-04-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CN102574656B (zh) * 2009-09-30 2013-08-2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
EP2484619B1 (en) * 2009-09-30 2016-08-10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er
CN102079463A (zh) * 2009-11-26 2011-06-01 江南大学 一种新型组合式收纱锭子
JP2011157196A (ja) * 2010-02-02 2011-08-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
JP2011184181A (ja) * 2010-03-11 2011-09-22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
JP5471923B2 (ja) * 2010-07-15 2014-04-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JP2012096867A (ja) * 2010-10-29 2012-05-24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貯留引き出し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CN102154741A (zh) * 2010-12-14 2011-08-17 江苏华佳丝绸有限公司 一种强捻纱防捻缩装置
JP2012188255A (ja) 2011-03-11 2012-10-04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き取り装置
JP5884280B2 (ja) * 2011-03-18 2016-03-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02134785B (zh) * 2011-04-01 2013-01-02 厉力永 横机纱线自动上蜡装置
DE102012102576A1 (de) * 2012-03-26 2013-09-2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r Garnüberwachung
DE102012102695A1 (de) * 2012-03-29 2013-10-02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orspinnmaschine mit einer Anordnung zur Detektion und Entfernung von Garnfehlern
JP2013241231A (ja) 2012-05-18 2013-12-05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4024654A (ja) * 2012-07-27 2014-02-06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DE102012020135A1 (de) * 2012-10-15 2014-04-17 FlexCon Germany GmbH Verfahren und Wickel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denpakets
EP2774883B1 (de) * 2013-03-08 2016-06-08 Gebrüder Loepfe AG Verfahren zum Spulen und Reinigen eines Garns
CN103832878A (zh) * 2013-04-19 2014-06-04 仪征金鹰纺织有限公司 一步法并纱络筒机
JP2015196598A (ja) * 2014-04-03 2015-11-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繊維機械、及び、パッケージの形成方法
JP2016016969A (ja) * 2014-07-10 2016-0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貯留装置、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JP2016016957A (ja) * 2014-07-10 2016-0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6044016A (ja) * 2014-08-21 2016-04-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16047764A (ja) * 2014-08-28 2016-04-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2016050053A (ja) * 2014-08-28 2016-04-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JP2016050054A (ja) * 2014-08-28 2016-04-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繊維機械
DE102015000570A1 (de) * 2015-01-17 2016-07-21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werten der Spleißverbindungen
CN105293191A (zh) * 2015-11-13 2016-02-03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断纱后纱尾抓取的自动络筒机剪切装置
CN105947782A (zh) * 2016-06-21 2016-09-21 大津编物(无锡)有限公司 多功能络筒机
CN105947787A (zh) * 2016-06-21 2016-09-21 大津编物(无锡)有限公司 自动络筒机
CN105947786A (zh) * 2016-06-21 2016-09-21 大津编物(无锡)有限公司 改进的络筒机
CN107829204B (zh) * 2017-11-24 2019-03-12 泉州威廉针织科技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圆纬机的纱线检测除疵智能控制***及控制方法
IT201900001195A1 (it) * 2019-01-28 2020-07-28 Savio Macch Tessili Spa Apparato di filatura, in particolare ad aria, con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e relativo metodo di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in un apparato di filatura
DE102019103193A1 (de) * 2019-02-08 2020-08-13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Fadenspeicherrohr für eine Arbeits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sowie Arbeits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JP2020142897A (ja) * 2019-03-06 2020-09-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圧縮空気消費量出力装置及び繊維機械
DE102019107712A1 (de) * 2019-03-26 2020-10-01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pleißverbindung a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sowie Arbeit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DE102019116671A1 (de) * 2019-06-19 2020-12-24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stelle einer Spinnmaschine
EP3828325A1 (de) * 2019-11-29 2021-06-02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Spinnstelle und luftspinnmaschine umfassend eine solche spinnstelle und verfahren zur erfassung einer einen soll-wert unterschreitenden fadenfestigkeit
DE102021118851A1 (de) 2021-07-21 2023-01-2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ul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CN114194941B (zh) * 2021-12-10 2023-12-01 浙江云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4781A1 (en) * 1978-04-06 1979-10-17 Du Pont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e winding of yarn from a constant speed source
EP0277717A1 (en) * 1987-01-16 1988-08-10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Yarn winding device
CN1133360A (zh) * 1994-12-15 1996-10-16 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实现灵活可调络纱循环的方法及其设备
DE10046602A1 (de) * 1999-09-21 2001-03-22 Barmag Barmer Maschf Fadenspannungsspeicher
CN1358658A (zh) * 2000-12-14 2002-07-17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把连续的纱线卷绕到纺丝筒子机或络筒机的一个工位上的方法
CN101065306A (zh) * 2004-12-01 2007-10-31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卷绕机工作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244814B (de) 1963-08-14 1966-01-25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rnvorrates beim Garnspulen
JPH05766A (ja) 1991-06-24 1993-01-08 Murata Mach Ltd 自動ワインダの巻取ユニツト
JPH05162923A (ja) * 1991-12-17 1993-06-29 Tsudakoma Corp クリール装置
JP4048902B2 (ja) * 2002-10-07 2008-02-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の糸弛み取り装置
JP3736633B2 (ja) * 2002-10-31 2006-01-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異種糸の糸継ぎ巻取装置
DE60320504T2 (de) * 2002-10-15 2009-06-10 Murata Kikai K.K. Fadenverarbeitendes System
JP4244131B2 (ja) 2002-11-08 2009-03-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特殊な絣糸の製造方法とその巻糸パッケージ
JP2004277979A (ja) * 2003-03-13 2004-10-07 Kenichi Takahashi 曲線裁断・縫製することにより誰にでも簡単に着用できる着物。
EP1828040B1 (de) * 2004-12-01 2013-08-28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Arbeits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4781A1 (en) * 1978-04-06 1979-10-17 Du Pont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e winding of yarn from a constant speed source
EP0277717A1 (en) * 1987-01-16 1988-08-10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Yarn winding device
CN1133360A (zh) * 1994-12-15 1996-10-16 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实现灵活可调络纱循环的方法及其设备
DE10046602A1 (de) * 1999-09-21 2001-03-22 Barmag Barmer Maschf Fadenspannungsspeicher
CN1358658A (zh) * 2000-12-14 2002-07-17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把连续的纱线卷绕到纺丝筒子机或络筒机的一个工位上的方法
CN101065306A (zh) * 2004-12-01 2007-10-31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卷绕机工作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77793A3 (en) 2012-04-18
EP2107025A2 (en) 2009-10-07
EP2377793A2 (en) 2011-10-19
JP5007826B2 (ja) 2012-08-22
CN101549806A (zh) 2009-10-07
EP2107025B1 (en) 2013-05-08
EP2377793B1 (en) 2012-11-21
EP2107025A3 (en) 2011-05-04
JP2009242042A (ja) 200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9806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1759062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N101654200B (zh) 纤维机械
CN10300317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3003177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57465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1659361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具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3420226A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1927919A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730482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1469468A (zh) 纺纱机械
CN101659362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具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EP2072440B1 (en) Unwinding ass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unwinding assisting device
CN102574655B (zh) 纱线卷绕装置
JP2007284812A (ja)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糸継ぎ方法
CN103896109A (zh) 纱线引出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2548884A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3625981A (zh) 纱线卷绕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CN101481056B (zh) 防扭结装置及具有该防扭结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4129679A (zh) 纱线卷绕机
CN103526349A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CN211171024U (zh) 一种纱线的纺纱机构
JP2007290839A (ja) 巻き終わり糸の制御装置
CN103010832A (zh) 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JP3430631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