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0424A -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0424A
CN102540424A CN2011104119092A CN201110411909A CN102540424A CN 102540424 A CN102540424 A CN 102540424A CN 2011104119092 A CN2011104119092 A CN 2011104119092A CN 201110411909 A CN201110411909 A CN 201110411909A CN 102540424 A CN102540424 A CN 102540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len
refracting power
thing side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119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野英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40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4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所述成像透镜,包括: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其两侧都形成凹形;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其形成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其中凸表面朝向所述物侧,以上组件顺序地从所述物侧到像侧进行放置,其中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2)、(3)和(4):(1)0.40<f1/|f2|<0.80(2)0.10<f/f3<0.80(3)0.20<f/|f4|<1.00(4)vd1-vd2>25。

Description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成像透镜以及包括该成像透镜的成像设备的技术领域,所述成像透镜适合于诸如包括成像装置的数码相机或装配有相机的移动电话等的小尺寸设备。
背景技术
包括诸如CCD(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成像装置(固态成像装置)的具有附着相机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已经被用作成像设备。
在这种成像设备中,具有小型化的需求。进一步,在安置在该成像设备中的成像透镜中,也需要小尺寸以及短的总光学长度。
进一步,近年来,在诸如具有附着相机的移动电话的小尺寸成像设备中,随着已经促进了小型化并且已经开发了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装配了等效于数码相机的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的成像设备模型已经广泛发展。因此,在要装配的成像透镜中,需要对应于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的高像素密度透镜性能。
进一步,为了防止由于在黑暗区域拍摄的噪声造成的图像质量降级,需要具有明亮的F数(F-number)的透镜。
在这些情况中,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以下的成像透镜(例如,JP-A-2004-4566、JP-A-2002-365530、JP-A-2002-365531、JP-A-2006-293324、JP-A-2007-219079以及JP-A-2009-69163)。
发明内容
JP-A-2004-4566公开的成像透镜具有三透镜结构,并且具有短的光学长度的优点。但是,使用这种三透镜结构,由于如上所述的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难以满足对高分辨率透镜和小色差的需求,并且难以确保对应于具有高像素密度的成像装置的优秀光学性能。
JP-A-2002-365530和JP-A-2002-365531公开的成像透镜具有四透镜结构并且能够可靠地校正各种像差,但是其具有长的总光学长度并且因此不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此外,由于第一透镜的正折光力和第二透镜的负折光力较强,偏心敏感度(eccentric sensitivity)较高并且组装效率降低,这可能导致光学性能的降级。
JP-A-2006-293324公开的成像透镜具有四透镜结构并且具有高的像差校正能力,但是其具有长的光学长度并且因此不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此外,由于第三透镜在两侧都具有凸形,因此难以校正像差。此外,当***光束完全被反射时可能出现残影,这可能导致光学性能的降级,从而降低图像质量。
JP-A-2007-219079公开的成像透镜具有四透镜结构并且能够可靠地校正各种像差,特别是校正场弯曲,但是其具有长的光学长度并且因此不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此外,由于第二透镜形成为凹的新月形(其中凸的部分朝向物侧),可能出现残影,这可能导致光学性能的降级,从而降低图像质量。此外,由于第二透镜的折光力弱,因此不能充分地校正色差,这可能引起光学性能的降级。此外,由于第三透镜的正折光力和第四透镜的负折光力较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偏心敏感度高并且组装效率降低,这可能导致光学性能的降级。
JP-A-2009-69163公开的成像透镜具有四透镜结构并且能够可靠地校正各种像差,但是其具有长的光学长度并且因此不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此外,由于第二透镜的折光力弱,因此不能充分地校正色差,这可能导致光学性能的降级。此外,由于第三透镜的正折光力和第四透镜的负折光力较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偏心敏感度高并且组装效率降低,这可能导致光学性能的降级。
相应地,需要提供一种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其能够确保对应于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的优秀光学性能并且实现小型化。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成像透镜,其包括: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其两侧都形成凹形;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其形成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其中凸表面朝向所述物侧,以上组件顺序地从所述物侧到像侧进行放置。这里,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2)、(3)和(4):
(1)0.40<f1/|f2|<0.80
(2)0.10<f/f3<0.80
(3)0.20<f/|f4|<1.00
(4)vd1-vd2>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是整个透镜***的焦距、vd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使用该配置,在成像透镜中,在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之间适当地分布焦距。
在上述的成像透镜中,优选地是,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5):
(5)1.50<R6/R7<4.00
其中,R6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所述物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7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所述像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随着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5),第三透镜的物侧的近轴曲率半径的尺寸变成最佳,并且阻止第三透镜的物侧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第三透镜的像侧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之间的差值变大。
在上述成像透镜中,优选地是所述孔径光阑放置在光轴方向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物侧表面的顶部和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直径之间。
随着所述孔径光阑布置在光轴方向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物侧表面的顶部和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直径之间,增加了进入第一透镜的***光的量。
在上述的成像透镜中,优选地是,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6):
(6)5.00<|f4|/D8<30.00
其中,D8是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
随着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6),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变成最佳。
在上述成像透镜中,优选地是,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7):
(7)1.00<R4/f2<30.00
其中,R4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物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随着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7),第二透镜的物侧上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尺寸变成最佳的。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指向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成像透镜;以及成像装置,其将由所述成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成电信号,其中,所述成像透镜包括: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其两侧都形成凹形;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其形成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其中凸表面朝向所述物侧,以上组件顺序地从所述物侧到像侧进行放置,以及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2)、(3)和(4):
(1)0.40<f1/|f2|<0.80
(2)0.10<f/f3<0.80
(3)0.20<f/|f4|<1.00
(4)vd1-vd2>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是整个透镜***的焦距、vd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使用该配置,在该成像设备的成像透镜中,在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之间适当地分布焦距。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可以确保对应于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通过向第一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获得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值;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通过向第二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获得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值;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通过向第三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获得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值;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了通过向第四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获得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值;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了通过向第五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获得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值;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图12是示出了通过向第六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获得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值;
图13是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图14是示出了通过向第七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获得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值;
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图16是示出了通过向第八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获得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值;
图17是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图18是示出了通过向第九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获得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值;
图19是示出了关闭状态的移动电话的透视图,其中,根据本公开的成像设备应用于该移动电话,图19结合图20和图21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20是示出了打开状态的移动电话的透视图;以及
图21是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描述本公开的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的优选实施例。
[成像透镜的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包括: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其两侧都形成凹形;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其形成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其中凸表面朝向物侧,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相应地,在成像透镜中安置了正、负、正和负折光力,以形成其中发生正折光力的安排配置。
通过形成两侧都是凹形的第二透镜,由于离轴光束导致的总反射残影(ghosting)在透镜的***部分扩散,使得可以阻止残影光入射到诸如CCD或CMOS的成像装置,这对校正彗形像差有效。
形成具有正折光力的新月形的第三透镜对于像差校正是有效的,并且更具体地,对于场弯曲和散光是有效的。
通过形成具有负折光力的形状是凸表面朝向物侧的第四透镜,能够阻止进入第四透镜的***部分的残影光通过在物侧从其表面被反射而入射到诸如CCD或CMOS的成像装置中。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2)、(3)和(4)。
(1)0.40<f1/|f2|<0.80
(2)0.10<f/f3<0.80
(3)0.20<f/|f4|<1.00
(4)vd1-vd2>25
这里,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焦距、f是整个透镜***的焦距、vd1是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2是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条件表达式(1)是关于在第一透镜的折光力中第二透镜的适当折光力分布的条件表达式。对第二透镜的焦距使用绝对值的原因是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光力。通过设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具有条件表达式(1)示出的折光力安排,可以获得良好的像差校正效果。
如果f1/|f2|高于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则第二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强,并且因此难于校正离轴像差,并且特别是难于校正散光和场弯曲,这因此降低了制造时的组装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f1/|f2|低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则第二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弱,并且因此对于减少总的光学长度不利,这对于小型化是不利的。此外,其对于校正色差不利,这使得难于确保适用于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的良好的光学性能。
为此,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1),并且因此,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确保适用于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的良好的光学性能。
条件表达式(2)是关于在整个***的透镜的折光力中第三透镜的适当折光力分布的条件表达式。
如果f/f3高于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则第三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强,并且因此难于校正离轴像差,并且特别是难于校正散光和场弯曲,这因此降低了制造时的组装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f/f3低于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则第三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弱,并且因此对于减少总的光学长度不利,这对于小型化是不利的。
为此,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2),并且因此,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确保良好的像差校正性能,从而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
条件表达式(3)是关于在整个***的透镜的折光力中第四透镜的适当折光力分布的条件表达式。对第四透镜的焦距使用绝对值的原因是第四透镜具有负折光力。
如果f/|f4|高于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则第四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强,并且因此难于校正离轴像差,并且特别是难于校正场弯曲和扭曲,这因此降低了制造时的组装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f/|f4|低于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则第四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弱,并且因此对于减少总的光学长度不利,这导致小型化的降级。
为此,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3),并且因此,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确保良好的像差校正性能,从而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
条件表达式(4)是用于调节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d线的短波长中的阿贝数的条件表达式。
通过使用阿贝数在条件表达式(4)的范围中的玻璃材料作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可以执行良好的色差校正。此外,可以抑制***彗形像差和场弯曲的出现。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1)、(2)、(3)和(4),可以适当地执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的焦距的分布。
相应地,可以实现能够可靠地校正轴向色差、球面像差和场弯曲的成像透镜,从而减少其总的光学长度并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
具体地,可以实现35mm版本中24mm-35mm的焦距、F数的值是2.1-2.6、总光学长度相对于成像装置的对角长度(从成像装置的中心到对角的长度)的比率是1.4-2.0的成像透镜。
如上所述,因为F数的值是2.1-2.6、35mm版本中的焦距是24mm-35mm、总光学长度相对于成像装置的对角长度的比率是1.4-2.0,可以减少总光学长度并且实现清晰的光学***。
优选地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5)。
(5)1.50<R6/R7<4.00
这里,R6是第三透镜的物侧上的表面的近轴(paraxial)曲率半径,R7是第三透镜的像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条件表达式(5)是关于第三透镜的物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和第三透镜的像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条件表达式。
如果R6/R7高于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则第三透镜的物侧上的近轴曲率半径变得过大,并且因此难于校正离轴像差。此外,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和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之间的近轴曲率半径增加,这显著地降低了透镜的制造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R6/R7低于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则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和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之间的近轴曲率半径增加,这显著地降低了透镜的制造效率。
为此,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5),并且因此,其可以可靠地校正离轴像差,并且实现透镜的高制造效率。
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上的近轴曲率半径(R6)的值优选的是-12.424mm到-3.254mm。此外,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上的近轴曲率半径(R7)的值优选的是-5.446mm到-1.926mm。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中,在光轴方向中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顶部和其有效直径之间布置孔径光阑是优选的。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中,采用前光阑配置,其中通过将孔径光阑的位置设置在从光轴方向中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顶部到其有效直径的范围中,相比于将孔径光阑从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顶部布置在物侧上,可以增加***光的量。此外,可以减少总的光学长度并且实现小型化。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中,优选地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6)。
(6)5.00<|f4|/D8<30.00
这里,D8是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
条件表达式(6)是关于第四透镜的折光力和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条件表达式。
如果|f4|/D8高于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则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变得过薄,这因此降低了第四透镜的组装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f4|/D8低于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则第四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强,并且因此难于可靠地校正像差,并且特别是难于校正场弯曲和扭曲,这因此降低了制造时的组装效率。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中,优选地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7)。
(7)1.00<R4/f2<30.00
这里,R4是第二透镜的物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条件表达式(7)是关于第二透镜的物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和第二透镜的折光力的条件表达式。
如果R4/f2高于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则第二透镜的物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变得过小。因此,第二透镜的折光力变大,这因此降低了第二透镜的制造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R4/f2低于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则第二透镜的物侧上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变得过大,在透镜的***部分中产生的残影光进入诸如CCD或CMOS的成像装置,这引起了图像质量的降级。
[成像透镜的值的例子]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和表格描述本公开的成像装置的特定实施例和通过将特定值应用到所述实施例中获得的值的例子。
以下的表和说明书中示出的符号的意义等如下所示。
“表面编号Si”是从物侧计数到像侧的第i个表面;“近轴曲率半径Ri”是第i个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间隔Di”是第i个表面和第(i+1)个表面之间的轴向表面间隔(透镜的中心厚度或空气间隔);“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Ndi”是从第i个表面起算的透镜等的d线(λ=587.6nm)中的折射率;“vdi”是从第i个表面起算的透镜的d线中的阿贝数。
“STO”表示关于“表面编号Si”的孔径光阑,“∞”表示关于“近轴曲率半径Ri”的平表面。
“K”表示圆锥(conic)常数,并且“第三”、“第四”...分别表示第三、第四...散光系数
在指示下述散光系数的每个表中,“E-n”表示使用“10”为底的指数表达,也就是说,“10-n”。例如,“0.12345E-05”表示“0.12345×10-5”。
作为每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成像透镜,存在透镜表面形成为非球面形状的成像透镜。当非球面表面的深度是“Z”,与光轴的高度是“Y”,近轴曲率半径是“R”,圆锥常数是“K”,以及第i个非球面系数(“i”是3或更大的整数)是“Ai”时,由下述表达式(1)限定非球面表面的形状。
Z = Y 2 / R 1 + 1 - ( 1 + K ) ( Y / R ) 2 + ΣAi · Y i - - - ( 1 )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1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成像透镜1包括:孔径光阑STO;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G3;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G4,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第一透镜G1在其两侧形成凸形。
第二透镜G2在其两侧形成凹形,并且在像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在物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第三透镜G3形成为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
第四透镜G4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光轴附近的表面形成朝向物侧的凸表面,并且在物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和在像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分别有变曲(inflection)点。
密封玻璃SG置于第四透镜G4和像面IMG之间。
通过向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1应用特定值而获得的第一值示例的透镜数据与F数“Fno”、整个透镜***的焦距“f”和场视角“2ω”在表1中一起示出。
表1
FNo=2.4
f=3.7
2ω=76.5°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121
在成像透镜1中,第一透镜G1的两个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二透镜G2的两个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第三透镜G3的两个表面(第六表面和第七表面)、以及第四透镜G4的两个表面(第八表面和第九表面)都形成为非球面表面。在表2中与圆锥常数K一起示出第一值示例中的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131
图2是示出了第一值示例中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的图表。
在图2中,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两点划线指示g线(波长是435.8400nm)的值,由实线指示d线(波长是587.5600nm)的值,由点线指示c线(波长是656.2700nm)的值。在散光图中,由实线指示弧矢像面上的值,由点线指示子午像面上的值。
从每个像差图中很明显看出,在第一值示例中,各种像差被可靠地校正,并且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二实施例>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透镜2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成像透镜2包括:孔径光阑STO;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G3;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G4,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第一透镜G1在其两侧形成凸形。
第二透镜G2在其两侧形成凹形,并且在像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在物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第三透镜G3形成为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
第四透镜G4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光轴附近的表面形成朝向物侧的凸表面,并且在物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和在像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分别有变曲点。
密封玻璃SG置于第四透镜G4和像面IMG之间。
通过向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透镜2应用特定值而获得的第二值示例的透镜数据与F数“Fno”、整个透镜***的焦距“f”和场视角“2ω”在表3中一起示出。
表3
FNo=2.4
f=3.2
2ω=71.0°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151
在成像透镜2中,第一透镜G1的两个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二透镜G2的两个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第三透镜G3的两个表面(第六表面和第七表面)、以及第四透镜G4的两个表面(第八表面和第九表面)都形成为非球面表面。在表4中与圆锥常数K一起示出第二值示例中的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表4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152
图4是示出了第二值示例中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的图表。
在图4中,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两点划线指示g线(波长是435.8400nm)的值,由实线指示d线(波长是587.5600nm)的值,由点线指示c线(波长是656.2700nm)的值。在散光图中,由实线指示弧矢像面上的值,由点线指示子午像面上的值。
从每个像差图中很明显看出,在第二值示例中,各种像差被可靠地校正,并且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三实施例>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透镜3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成像透镜3包括:孔径光阑STO;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G3;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G4,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第一透镜G1在其两侧形成凸形。
第二透镜G2在其两侧形成凹形,并且在像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在物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第三透镜G3形成为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
第四透镜G4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光轴附近的表面形成朝向物侧的凸表面,并且在物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和在像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分别有变曲点。
密封玻璃SG置于第四透镜G4和像面IMG之间。
通过向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透镜3应用特定值而获得的第三值示例的透镜数据与F数“Fno”、整个透镜***的焦距“f”和场视角“2ω”在表5中一起示出。
表5
FNo=2.4
f=4.2
2ω=70.2°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171
在成像透镜3中,第一透镜G1的两个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二透镜G2的两个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第三透镜G3的两个表面(第六表面和第七表面)、以及第四透镜G4的两个表面(第八表面和第九表面)都形成为非球面表面。在表6中与圆锥常数K一起示出第三值示例中的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表6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172
图6是示出了第三值示例中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的图表。
在图6中,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两点划线指示g线(波长是435.8400nm)的值,由实线指示d线(波长是587.5600nm)的值,由点线指示c线(波长是656.2700nm)的值。在散光图中,由实线指示弧矢像面上的值,由点线指示子午像面上的值。
从每个像差图中很明显看出,在第三值示例中,各种像差被可靠地校正,并且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四实施例>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透镜4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成像透镜4包括:孔径光阑STO;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G3;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G4,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第一透镜G1在其两侧形成凸形。
第二透镜G2在其两侧形成凹形,并且在像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在物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第三透镜G3形成为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
第四透镜G4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光轴附近的表面形成朝向物侧的凸表面,并且在物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和在像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分别有变曲点。
密封玻璃SG置于第四透镜G4和像面IMG之间。
通过向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透镜4应用特定值而获得的第四值示例的透镜数据与F数“Fno”、整个透镜***的焦距“f”和场视角“2ω”在表7中一起示出。
表7
FNo=2.4
f=2.9
2ω=77.0°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191
在成像透镜4中,第一透镜G1的两个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二透镜G2的两个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第三透镜G3的两个表面(第六表面和第七表面)、以及第四透镜G4的两个表面(第八表面和第九表面)都形成为非球面表面。在表8中与圆锥常数K一起示出第四值示例中的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表8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192
图8是示出了第四值示例中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的图表。
在图8中,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两点划线指示g线(波长是435.8400nm)的值,由实线指示d线(波长是587.5600nm)的值,由点线指示c线(波长是656.2700nm)的值。在散光图中,由实线指示弧矢像面上的值,由点线指示子午像面上的值。
从每个像差图中很明显看出,在第四值示例中,各种像差被可靠地校正,并且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五实施例>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透镜5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成像透镜5包括:孔径光阑STO;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G3;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G4,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第一透镜G1在其两侧形成凸形。
第二透镜G2在其两侧形成凹形,并且在像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在物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第三透镜G3形成为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
第四透镜G4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光轴附近的表面形成朝向物侧的凸表面,并且在物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和在像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分别有变曲点。
密封玻璃SG置于第四透镜G4和像面IMG之间。
通过向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透镜5应用特定值而获得的第五值示例的透镜数据与F数“Fno”、整个透镜***的焦距“f”和场视角“2ω”在表9中一起示出。
表9
FNo=2.4
f=4.7
2ω=64.2°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211
在成像透镜5中,第一透镜G1的两个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二透镜G2的两个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第三透镜G3的两个表面(第六表面和第七表面)、以及第四透镜G4的两个表面(第八表面和第九表面)都形成为非球面表面。在表10中与圆锥常数K一起示出第五值示例中的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表10
图10是示出了第五值示例中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的图表。
在图10中,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两点划线指示g线(波长是435.8400nm)的值,由实线指示d线(波长是587.5600nm)的值,由点线指示c线(波长是656.2700nm)的值。在散光图中,由实线指示弧矢像面上的值,由点线指示子午像面上的值。
从每个像差图中很明显看出,在第五值示例中,各种像差被可靠地校正,并且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六实施例>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透镜6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成像透镜6包括:孔径光阑STO;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G3;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G4,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第一透镜G1在其两侧形成凸形。
第二透镜G2在其两侧形成凹形,并且在像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在物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第三透镜G3形成为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
第四透镜G4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光轴附近的表面形成朝向物侧的凸表面,并且在物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和在像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分别有变曲点。
密封玻璃SG置于第四透镜G4和像面IMG之间。
通过向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透镜6应用特定值而获得的第六值示例的透镜数据与F数“Fno”、整个透镜***的焦距“f”和场视角“2ω”在表11中一起示出。
表11
FNo=2.2
f=4.4
2ω=67.5°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231
在成像透镜6中,第一透镜G1的两个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二透镜G2的两个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第三透镜G3的两个表面(第六表面和第七表面)、以及第四透镜G4的两个表面(第八表面和第九表面)都形成为非球面表面。在表12中与圆锥常数K一起示出第六值示例中的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表12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232
图12是示出了第六值示例中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的图表。
在图12中,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两点划线指示g线(波长是435.8400nm)的值,由实线指示d线(波长是587.5600nm)的值,由点线指示c线(波长是656.2700nm)的值。在散光图中,由实线指示弧矢像面上的值,由点线指示子午像面上的值。
从每个像差图中很明显看出,在第六值示例中,各种像差被可靠地校正,并且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七实施例>
图13是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透镜7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成像透镜7包括:孔径光阑STO;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G3;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G4,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第一透镜G1在其两侧形成凸形。
第二透镜G2在其两侧形成凹形,并且在像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在物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第三透镜G3形成为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
第四透镜G4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光轴附近的表面形成朝向物侧的凸表面,并且在物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和在像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分别有变曲点。
密封玻璃SG置于第四透镜G4和像面IMG之间。
通过向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透镜7应用特定值而获得的第七值示例的透镜数据与F数“Fno”、整个透镜***的焦距“f”和场视角“2ω”在表13中一起示出。
表13
FNo=2.4
f=3.2
2ω=70.8°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252
图14是示出了第七值示例中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的图表。
在图14中,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两点划线指示g线(波长是435.8400nm)的值,由实线指示d线(波长是587.5600nm)的值,由点线指示c线(波长是656.2700nm)的值。在散光图中,由实线指示弧矢像面上的值,由点线指示子午像面上的值。
从每个像差图中很明显看出,在第七值示例中,各种像差被可靠地校正,并且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八实施例>
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透镜8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成像透镜8包括:孔径光阑STO;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G3;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G4,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第一透镜G1在其两侧形成凸形。
第二透镜G2在其两侧形成凹形,并且在像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在物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第三透镜G3形成为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
第四透镜G4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光轴附近的表面形成朝向物侧的凸表面,并且在物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和在像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分别有变曲点。
密封玻璃SG置于第四透镜G4和像面IMG之间。
通过向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透镜8应用特定值而获得的第八值示例的透镜数据与F数“Fno”、整个透镜***的焦距“f”和场视角“2ω”在表15中一起示出。
表15
FNo=2.4
f=3.9
2ω=73.4°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271
在成像透镜8中,第一透镜G1的两个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二透镜G2的两个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第三透镜G3的两个表面(第六表面和第七表面)、以及第四透镜G4的两个表面(第八表面和第九表面)都形成为非球面表面。在表16中与圆锥常数K一起示出第八值示例中的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表16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272
图16是示出了第八值示例中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的图表。
在图16中,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两点划线指示g线(波长是435.8400nm)的值,由实线指示d线(波长是587.5600nm)的值,由点线指示c线(波长是656.2700nm)的值。在散光图中,由实线指示弧矢像面上的值,由点线指示子午像面上的值。
从每个像差图中很明显看出,在第八值示例中,各种像差被可靠地校正,并且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九实施例>
图17是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透镜9的透镜配置的框图。
成像透镜9包括:孔径光阑STO;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G3;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G4,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第一透镜G1在其两侧形成凸形。
第二透镜G2在其两侧形成凹形,并且在像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在物侧的其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第三透镜G3形成为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
第四透镜G4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光轴附近的表面形成朝向物侧的凸表面,并且在物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和在像侧的表面上的有效直径中分别有变曲点。
密封玻璃SG置于第四透镜G4和像面IMG之间。
通过向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透镜9应用特定值而获得的第九值示例的透镜数据与F数“Fno”、整个透镜***的焦距“f”和场视角“2ω”在表17中一起示出。
表17
FNo=2.4
f=4.0
2ω=72.6°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291
在成像透镜9中,第一透镜G1的两个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二透镜G2的两个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第三透镜G3的两个表面(第六表面和第七表面)、以及第四透镜G4的两个表面(第八表面和第九表面)都形成为非球面表面。在表18中与圆锥常数K一起示出第九值示例中的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表18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292
图18是示出了第九值示例中的球面像差、散光和扭曲的图表。
在图18中,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两点划线指示g线(波长是435.8400nm)的值,由实线指示d线(波长是587.5600nm)的值,由点线指示c线(波长是656.2700nm)的值。在散光图中,由实线指示弧矢像面上的值,由点线指示子午像面上的值。
从每个像差图中很明显看出,在第九值示例中,各种像差被可靠地校正,并且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
[在成像透镜的条件表达式等中的相应值]
在表19和表20中示出了成像透镜1-9中的条件表达式(1)-(7)的相应值。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311
从表20中明显地看出,成像透镜1-9满足条件表达式(1)-(7)。
此外,在表21中示出了35mm版本的成像透镜1-9的焦距、F数的值、总光学长度相比于成像装置的对角长度(从成像装置的中心到对角的长度)的比率。
Figure BSA00000635052200341
如表21所示,在成像透镜1-9中,35mm版本中的焦距是26mm-34mm、F数的值是2.2-2.4、总光学长度相比于成像装置的对角长度的的比率是1.5-1.7。
[成像设备的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透镜和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将由成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成电信号。成像透镜包括: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其两侧都形成凹形;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其形成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其中凸表面朝向物侧,以上组件顺序地从物侧到像侧进行安置。
相应地,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在成像透镜中安置了正、负、正和负折光力,以形成其中发生正折光力的安排配置。
通过形成两侧都是凹形的第二透镜,由于离轴光束导致的总反射残影在透镜的***部分扩散,使得可以阻止残影光入射到诸如CCD或CMOS的成像装置,这对校正彗形像差有效。
形成具有正折光力的新月形的第三透镜对于像差校正是有效的,并且更具体地,对于场弯曲和散光是有效的。
通过形成具有负折光力的形状是凸表面朝向物侧的第四透镜,能够阻止进入第四透镜的***部分的残影光通过在物侧从其表面被反射而入射到诸如CCD或CMOS的成像装置中。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2)、(3)和(4)。
(1)0.40<f1/|f2|<0.80
(2)0.10<f/f3<0.80
(3)0.20<f/|f4|<1.00
(4)vd1-vd2>25
这里,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焦距、f是整个透镜***的焦距、vd1是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2是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条件表达式(1)是关于在第一透镜的折光力中第二透镜的适当折光力分布的条件表达式。对第二透镜的焦距使用绝对值的原因是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光力。通过设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具有条件表达式(1)示出的折光力安排,可以获得良好的像差校正效果。
如果f1/|f2|高于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则第二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强,并且因此难于校正离轴像差,并且特别是难于校正散光和场弯曲,这因此降低了制造时的组装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f1/|f2|低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则第二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弱,并且因此对于减少总的光学长度不利,这对于小型化是不利的。此外,其对于校正色差不利,这使得难于确保适用于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的良好的光学性能。
为此,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1),并且因此,可以使成像设备实现小型化并且确保适用于高像素密度成像装置的良好的光学性能。
条件表达式(2)是关于在整个***的透镜的折光力中第三透镜的适当折光力分布的条件表达式。
如果f/f3高于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则第三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强,并且因此难于校正离轴像差,并且特别是难于校正散光和场弯曲,这因此降低了制造时的组装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f/f3低于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则第三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弱,并且因此对于减少总的光学长度不利,这对于小型化是不利的。
为此,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2),并且因此,可以使成像设备实现小型化并且确保良好的像差校正性能,从而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
条件表达式(3)是关于在整个***的透镜的折光力中第四透镜的适当折光力分布的条件表达式。对第四透镜的焦距使用绝对值的原因是第四透镜具有负折光力。
如果f/|f4|高于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则第四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强,并且因此难于校正离轴像差,并且特别是难于校正场弯曲和扭曲,这因此降低了制造时的组装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f/|f4|低于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则第四透镜的折光力变得过弱,并且因此对于减少总的光学长度不利,这导致小型化的降级。
为此,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3),并且因此,可以使成像设备实现小型化并且确保良好的像差校正性能,从而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
条件表达式(4)是用于调节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d线的短波长中的阿贝数的条件表达式。
通过使用阿贝数在条件表达式(4)的范围中的玻璃材料作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可以执行良好的色差校正。此外,可以抑制***彗形像差和场弯曲的出现。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1)、(2)、(3)和(4),可以适当地执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的焦距的分布。
相应地,可以实现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设备,在所述成像透镜中能够可靠地校正轴向色差、球面像差和场弯曲,其亮度较高,其总光学长度被减小,并且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
具体地,可以实现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设备,在所述成像透镜中,35mm版本中的焦距为26mm-34mm、F数的值是2.2-2.4、总光学长度与成像装置的对角长度(从成像装置的中心到对角的长度)的比率是1.5-1.7。
如上所述,因为F数的值是2.2-2.4、35mm版本中的焦距是26mm-34mm、总光学长度与成像装置的对角长度的比率是1.5-1.7,可以减少总光学长度并且实现清晰的光学***。
[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本公开的成像设备应用于移动电话(参见图19-21)。
如图19和20所示,在移动电话10中,显示部20和主体30通过铰链部40可折叠地连接。如图19所示,当被携带时显示部20和主体30处于折叠状态。如图20所示,使用时(例如,当通信时)显示部20和主体30处于打开状态。
液晶显示面板21置于显示部2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扬声器22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21之上。成像单元100装配在显示部20中,成像单元100包括成像透镜1、成像透镜2、成像透镜3、成像透镜4、成像透镜5、成像透镜6、成像透镜7、成像透镜8或成像透镜9。用于通过红外光执行通信的红外通信部23置于显示部20中。
位于成像单元100的第一透镜G1的物侧上的覆盖镜头24被置于显示部20的另一表面上。
诸如数字键和电源键的各种操作键31置于主体30的一个表面上。此外,麦克风32安装于主体30的一个表面上。存储卡槽33形成于主体30的一个侧表面,存储卡40可以***存储卡槽33或与存储卡槽33相分离。
图21是示出了移动电话10的配置的框图。
移动电话1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50,CPU 50控制移动电话10的整个操作。例如,在CPU 50中,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51中的控制程序扩展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52中,并且经过总线53控制移动电话10的操作。
相机控制部60具有控制成像单元100拍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功能。相机控制部60包括根据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等压缩通过摄像获得的图像信息,并且向总线53发送压缩的数据。成像单元100包括诸如CCD(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成像装置101,以及成像透镜1、成像透镜2、成像透镜3、成像透镜4、成像透镜5、成像透镜6、成像透镜7、成像透镜8或成像透镜9。
通过总线53发送的图像信息暂时存储在RAM 52中,并且根据需要输出到存储卡接口41,经由存储卡接口41存储在存储卡40中,或者经由显示控制部54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21上。此外,同时,在拍照时,通过麦克风32记录的音频信息通过音频编解码器70暂时存储在RAM 52中或存储在存储卡40中,当图像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21上的同时,将音频信息通过音频编解码器70从扬声器22进行输出。
必要时图像信息或音频信息输出到红外光接口55,由红外光接口55通过红外光通信部23输出到外部,并且图像信息或音频信息被发送到包含红外光通信部的其它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等。当基于RAM 52或存储卡40中存储的图像信息将运动图像或静止图像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21上时,相机控制部60通过总线53向显示控制部54发送通过对存储在RAM 52或存储卡40中的文件进行解码或解压缩获得的图像数据。
通信控制部80通过安装在显示部20中的天线(未示出)执行通信控制部80和基站之间的无线电波的发送和接收。在音频通信模式中,通信控制部80处理已接收到的音频信息,并且将结果通过音频编解码器70输出到扬声器22。此外,通信控制部80通过音频编解码器70接收由麦克风32收集的音频,并且对要发送的音频执行预定的处理。
如上所述,既然可以减少成像透镜1、成像透镜2、成像透镜3、成像透镜4、成像透镜5、成像透镜6、成像透镜7、成像透镜8和成像透镜9中的总的光学长度,因此可以容易地将成像透镜组装到需要薄的外观的诸如移动电话10的成像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图像设备应用于移动电话作为一个例子,但是成像设备的应用范围不限于移动电话。也就是说,成像设备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诸如数字视频摄像机、数码相机、装配有照相机的个人计算机或装配有相机的PDA(个人数字助理)等的各种数字输入/输出设备中。
所述实施例中示出的各个部分的任何形状和尺寸仅是用于实现实施例的特定例子,并且因此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本公开包括与2010年12月14日在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0-278527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该在先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处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的范围的程度上,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

Claims (6)

1.一种成像透镜,包括:
孔径光阑;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其两侧都形成凹形;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其形成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以及,
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其中凸表面朝向所述物侧,
以上组件顺序地从所述物侧到像侧进行放置,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2)、(3)和(4):
(1)0.40<f1/|f2|<0.80
(2)0.10<f/f3<0.80
(3)0.20<f/|f4|<1.00
(4)vd1-vd2>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是整个透镜***的焦距、vd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5):
(5)1.50<R6/R7<4.00
其中R6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所述物侧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7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所述像侧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
其中所述孔径光阑放置在光轴方向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物侧表面的顶部和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直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6):
(6)5.00<|f4|/D8<30.00
其中D8是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7):
(7)1.00<R4/f2<30.00
其中R4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物侧的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6.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透镜;以及
成像装置,将由所述成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成电信号,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包括: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其两侧都形成凹形;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其形成新月形,其中凹表面朝向物侧;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其中凸表面朝向所述物侧,以上组件顺序地从所述物侧到像侧进行放置,以及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2)、(3)和(4):
(1)0.40<f1/|f2|<0.80
(2)0.10<f/f3<0.80
(3)0.20<f/|f4|<1.00
(4)vd1-vd2>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是整个透镜***的焦距、vd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CN2011104119092A 2010-12-14 2011-12-07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Pending CN1025404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8527 2010-12-14
JP2010278527A JP5589815B2 (ja) 2010-12-14 2010-12-14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0424A true CN102540424A (zh) 2012-07-04

Family

ID=45349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119092A Pending CN102540424A (zh) 2010-12-14 2011-12-07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76499B2 (zh)
EP (1) EP2466358A1 (zh)
JP (1) JP5589815B2 (zh)
CN (1) CN10254042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550A (zh) * 2014-03-04 2014-09-03 东莞市旭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影镜头
CN106772943A (zh) * 2015-12-29 2017-05-31 广州市全像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组
WO2021031277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467052A (zh) * 2021-07-01 2021-10-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透镜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0853B2 (ja) * 2010-12-14 2015-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6066179B2 (ja) * 2013-01-11 2017-01-2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2015102849A (ja) 2013-11-28 2015-06-0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521235B (zh) 2015-05-28 2016-02-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JP6358752B2 (ja) 2015-12-25 2018-07-1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5965563B1 (ja) * 2016-04-27 2016-08-10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レンズ
JP6399627B1 (ja) * 2018-03-07 2018-10-03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TWI717161B (zh) * 2019-12-20 2021-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5919A (ja) * 2004-06-04 2005-12-15 Seiko Precision Inc 撮像レンズ
US20070291376A1 (en) * 2006-06-15 2007-12-20 Fujin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CN101755230A (zh) * 2008-02-13 2010-06-23 纳卢克斯株式会社 成像光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4030B2 (ja) * 2001-01-31 2003-07-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
JP4032668B2 (ja) 2001-06-05 2008-01-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
JP4032667B2 (ja) 2001-06-05 2008-01-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
JP4403672B2 (ja) * 2001-06-05 2010-01-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
JP4506083B2 (ja) 2002-03-25 2010-07-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こ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撮像ユニットを備える携帯端末
JP4222926B2 (ja) 2002-09-20 2009-02-12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デバイス検査
JP4940704B2 (ja) 2005-03-17 2012-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該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4879600B2 (ja) * 2006-02-15 2012-02-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2007264498A (ja) * 2006-03-29 2007-10-11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
CN101373256B (zh) * 2007-08-22 2010-04-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JP2010049113A (ja) * 2008-08-22 2010-03-04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TWI384254B (zh) * 2008-10-16 2013-0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透鏡組
JP2010278527A (ja) 2009-05-26 2010-12-09 Kyocera Corp Agc回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無線機、並びにagc回路の制御方法
JP2011095301A (ja) * 2009-10-27 2011-05-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TWI401467B (zh) * 2009-11-13 2013-07-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36126B (zh) * 2011-05-17 2014-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光學鏡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5919A (ja) * 2004-06-04 2005-12-15 Seiko Precision Inc 撮像レンズ
US20070291376A1 (en) * 2006-06-15 2007-12-20 Fujin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CN101755230A (zh) * 2008-02-13 2010-06-23 纳卢克斯株式会社 成像光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550A (zh) * 2014-03-04 2014-09-03 东莞市旭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影镜头
CN104020550B (zh) * 2014-03-04 2016-10-05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影镜头
CN106772943A (zh) * 2015-12-29 2017-05-31 广州市全像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组
WO2021031277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467052A (zh) * 2021-07-01 2021-10-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透镜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28114A (ja) 2012-07-05
JP5589815B2 (ja) 2014-09-17
US20120147248A1 (en) 2012-06-14
EP2466358A1 (en) 2012-06-20
US8576499B2 (en) 2013-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6722B (zh)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2540424A (zh)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CN102959449B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205679843U (zh) 摄像镜头
CN101655599B (zh) 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设备
CN101356465B (zh) 变焦透镜和成像装置
CN101634740B (zh)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1073027B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2540407A (zh)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CN100378490C (zh) 成像透镜与成像设备
US8520321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CN102959448A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0485438C (zh) 图像拍摄透镜和图像拍摄设备
EP2579080A1 (en) Image pickup lens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CN103309021A (zh)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JP4189768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US20130148012A1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007536B2 (ja) 撮像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JP4935235B2 (ja) 小型撮像系及び撮像装置
JP4743225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