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3129B - 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3129B
CN102483129B CN201080039244.0A CN201080039244A CN102483129B CN 102483129 B CN102483129 B CN 102483129B CN 201080039244 A CN201080039244 A CN 201080039244A CN 102483129 B CN102483129 B CN 102483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chain link
pin
power transmission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92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3129A (zh
Inventor
多田诚二
镰本繁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83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3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3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31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1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 F16G5/18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in the form of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通过对规定链节相互间的最大相对旋转角的锁定点进行改进,提高了链节的强度。将通过与销(14)以及中间构件(15)抵接而规定最大相对旋转角的锁定点设置在链节前侧柱部(31)的前面(RP1)以及链节后侧柱部(32)的后面(RP2)、处于链节中间柱部(33)的前面(RP3)以及后面(RP4)共4处。将由链节外形部(31、32)的锁定点(RP1、RP2)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设定为比由链节中间柱部(33)的锁定点(RP3、RP4)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小。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链,更具体地说涉及适合汽车等车辆的无级变速机(CVT)的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汽车用无级变速机中使用的动力传递链,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所述的传递链,即,该传递链具备:具有供销***的前后***部的多个链节;以一链节的前***部与另一链节的后***部对应的方式将沿链宽度方向排列的链节相互连结起来的、前后排列的多个第1销以及多个第2销,且该传递链通过第1销和第2销相对地滚动接触移动,而使链节相互能够在长度方向上弯曲。
在专利文献1的动力传递链中,伴随链从直线部分向曲线部分或者从曲线部分向直线部分过渡,各销相互滚动接触的同时,在预先设定的弯曲范围内反复进行往复运动,伴随该往复运动链节彼此相互弯曲。在无级变速机中使用该动力传递链的情况下,存在因输入扭矩的变化、变速,而链节超过预先设定的弯曲范围(进行过冲)的情况,该过冲为链节变形、噪声增加的原因。
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在这种动力传递链中,将通过与所对应的第1销以及第2销抵接而规定链节相互间的最大相对旋转角的销抵接部(在本说明书中称为“锁定点”)设置于链节,来防止链节相互间所成的角度变大而超过规定角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90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5544号公报
汽车用无级变速机中使用的动力传递链,其课题为提高链节的强度,来提高耐老化性,为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传递链中,通过对链节形状进行改进,而提高了链节的强度,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传递链中,通过防止链节相互间所成的角度变大而超过规定角度,来提高了链节的强度。
链节强度的进一步提高依然为重要的课题,但存在尺寸上的制约,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改变链节形状来提高强度存在极限。因此,为解决该课题,着眼于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对最大相对旋转角进行规定的锁定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供通过对规定链节相互间的最大相对旋转角的锁定点进行改进,提高了链节强度的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链具备:具有供销***的前后***部的多个链节;和以一链节的前***部和另一链节的后***部对应的方式将沿链宽度方向排列的链节相互连结起来的、前后排列的多个第1销以及多个第2销,该动力传递链通过第1销和第2销的相对滚动接触移动,能够使链节相互间在长度方向弯曲,并且在各链节上设置有通过与所对应的第1销以及第2销抵接而规定链节相互间的最大相对旋转角的锁定点,该动力传递链在规定的链节中,在链节外形部的前面以及后面和处于前后***部之间的链节中间柱部的前面以及后面共4处设置有锁定点,并将由链节外形部的锁定点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设定为比由链节中间柱部的锁定点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小。
根据该构成,由于将通过与所对应的第1销以及第2销抵接而规定最大相对旋转角的锁定点,设置在链节外形部的前面以及后面和处于链节的前后***部之间的中间柱部的前面以及后面共4处,因此防止过冲,并且,由于将由链节外形部的锁定点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设定为比由链节中间柱部的锁定点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小,因此,能够增大链节的前后柱部的下部的大小,由此,能够提高链节的强度,从而提高链节的耐老化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的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链节、销以及中间构件的基准形状的放大侧视图。
图3为表示将动力传递链安装到带轮上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中的链节外形部的锁定点的图。
图5为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中的链节中间柱部的锁定点的图。
图6为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中的链节的预张力赋予时的应力状态的图。
图7为表示以往的动力传递链中的短链节的形状的放大侧视图。
图8为表示以往的动力传递链中的短链节的弯曲状态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以往的动力传递链的短链节连续部分中的锁定点的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动力传递链中的长链节的形状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动力传递链的长链节连续部分中的锁定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是指图2的上下。
图1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的一部分,动力传递链(1)具备:具有在链长度方向上拉开规定间隔设置的前后***部(12)(13)的多个链节(11)(21);将沿链宽度方向排列的链节(11)(21)相互间以能够在长度方向弯曲的方式进行连结的多个销(第1销)(14)以及中间构件(inter piece)(第2销)(15)。中间构件(15)比销(14)短,两者以中间构件(15)配置在前侧、销(14)配置在后侧的状态对置。
由宽度方向相位相同的多个链节构成的链节列在行进方向(前后方向)上排列3个而形成一个链节单元,在行进方向上连结多个由该3列链节列构成的链节单元而形成链(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链节数为9个的链节列和链节数为8个的2列链节列构成一个链节单元。
在该动力传递链(1)中,对于链节(11)(21),使用后述的短链节(11)以及长链节(21)这两种链节。对于销(14),省略详细的说明,但例如使用销端面的与带轮(2)接触的位置靠近销中心的偏置小的销(14)、和销端面的与带轮接触的位置远离销中心的偏置大的销(14)。
如图2所示,短链节(11)(长链节(21)也一样)的前***部(12)由供销(14)能够移动地嵌合的销可动部(16)、以及供中间构件(15)固定的中间构件固定部(17)构成,后***部(13)由供销(14)固定的销固定部(18)以及供中间构件(15)能够移动地嵌合的中间构件可动部(19)构成。
各链节(11)(21)具有:用于形成前***部(12)的前面形状的前侧柱部(31);用于形成后***部(13)的后面形状的后侧柱部(32);前***部(12)和后***部(13)之间的中间柱部(33)。
在图2中,符号A以及B所示的位置为在链(1)的直线区域中销(14)和中间构件(15)接触的线(在剖面中为点),AB间的距离为间距长度。在短链节(11)和长链节(21)中,该间距长度不同。
各销(14)与中间构件(15)相比前后方向的宽度宽,在中间构件(15)的上下边缘部设置有向各销(14)侧延伸的突出边缘部(15a)(15b)。
在连结沿链宽度方向排列的链节(11)(21)时,以一链节(11)(21)的前***部(12)和另一链节(11)(21)的后***部(13)对应的方式重叠链节(11)(21)相互,销(14)被固定在一链节(11)(21)的后***部(13)中且以可移动的方式嵌合在另一链节(11)(21)的前***部(12)中,中间构件(15)以可移动的方式嵌合在一链节(11)(21)的后***部(13)中且被固定在另一链节(11)(21)的前***部(12)中。而且,通过该销(14)和中间构件(15)相对地滚动接触移动,使链节(11)(21)相互间能够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弯曲。
以销(14)为基准的销(14)和中间构件(15)的接触位置的轨迹为圆的渐开线,在本实施方式中,销(14)的滚动接触面(14a)为在剖面中具有半径为Rb、中心为M的基础圆的渐开线曲线,中间构件(15)的滚动接触面(15c)为平坦面(剖面形状为直线)。由此,在各链节(11)(21)从链(1)的直线区域向曲线区域或者从曲线区域向直线区域过渡时,在前***部(12)中,销(14)相对于固定状态的中间构件(15)其滚动接触面(14a)与中间构件(15)的滚动接触面(15c)滚动接触(包含若干的滑动接触)的同时在销可动部(16)内移动,在后***部(13)中,中间构件(15)在中间构件可动部(19)内相对于固定状态的销(14)其滚动接触面(15c)与销(14)的滚动接触面(14a)滚动接触(包含若干的滑动接触)的同时移动。
在该动力传递链(1)中,由于销反复上下移动而产生多边形振动,这成为噪声的重要因素,但通过使销(14)和中间构件(15)相对地滚动接触移动,且以销(14)为基准的销(14)和中间构件(15)的接触位置的轨迹为圆的渐开线,从而与销以及中间构件的接触面均为圆弧面的情况等相比,能够减少振动,能够降低噪声。
该动力传递链(1)被用于V型带轮式CVT,但此时,如图3所示,在中间构件(15)的端面未与具有带轮轴(2e)的带轮(2)的固定槽轮(2a)以及可动槽轮(2b)的各圆锥状槽轮面(2c)(2d)接触的状态下,销(14)的端面与带轮(2)的圆锥状槽轮面(2c)(2d)接触,通过基于该接触的摩擦力传递动力。
若使处于实线所示的位置的驱动带轮(2)的可动槽轮(2b)相对于固定槽轮(2a)接近、离开,则驱动带轮(2)中的卷绕直径如该图中点划线所示,接近时变大,离开时变小。在从动带轮中,虽然省略图示,但其可动槽轮向与驱动带轮(2)的可动槽轮(2b)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若驱动带轮(2)的卷绕直径变大,则从动带轮的卷绕直径变小,若驱动带轮(2)的卷绕直径变小,则从动带轮的卷绕直径变大。其结果,以变速比为1∶1的状态(初始值)为基准,得到驱动带轮(2)的卷绕直径为最小,从动带轮的卷绕直径为最大的U/D(减速传动)状态,另外,得到驱动带轮(2)的卷绕直径为最大,从动带轮的卷绕直径为最小的O/D(超速传动)状态。
为了进一步降低噪声以及振动,优选随机排列间距长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链节(11)(21)、或者剖面形状或者端面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销(14),由此,错开打音产生的周期,将声音的能量分散在不同的频带,降低声压级的峰值。
图7表示与图2所示的本发明中的短链节(11)对应的以往的短链节(41)。该短链节(41)与图2的具体形状不同,但基本形状相同,具有:前***部(42)以及后***部(43);用于形成前***部(42)的前面形状的前侧柱部(51);用于形成后***部(43)的后面形状的后侧柱部(52);前***部(42)和后***部(43)之间的中间柱部(53),其间距长度(AB间距离)为L1。
而且,如图8所示,在该短链节(41)连续且它们卷绕在带轮(2)上而弯曲的情况下,在图中○标记所示的位置,设置有通过链节(41)与对应的销(14)以及中间构件(15)抵接而规定最大相对旋转角的锁定点,以使链节(41)相互间所成的角度不会超过规定角度地变大。
只提取与锁定点有关联的短链节(41)、销(14)以及中间构件(15)并进行放大表示的为图9,在该图所示的短链节(41)中,其中间柱部(53)的前面与在前***部(42)内滚动的销(14)的下部抵接,中间柱部(53)的后面与在后***部(43)内滚动的中间构件(15)的下部抵接。并且,前侧柱部(51)的下部前面与在两个链节前的链节(41)的前***部(42)内滚动的销(14)的下部抵接,后侧柱部(52)的下部后面与在两个链节后的链节(41)的后***部(43)内滚动的中间构件(15)的下部抵接。
这样,设置有中间柱部(53)的前面的锁定点(RP5)、中间柱部(53)的后面的锁定点(RP6)、链节外形部(前侧柱部)(51)的前面的锁定点(RP7)以及链节外形部(后侧柱部)(52)的后面的锁定点(RP8)共4个锁定点(RP5)(RP6)(RP7)(RP8)。在这些锁定点(RP5)(RP6)(RP7)(RP8)中,使短链节(41)和销(14)以及中间构件(15)同时抵接(链节中间柱部(53)的锁定点(RP5)(RP6)和链节外形部的锁定点(RP7)(RP8)与相同的相对旋转角对应),通过这些锁定点(RP5)(RP6)(RP7)(RP8)防止链节(41)相互间的进一步的弯曲。
由此,在从链(1)的直线部分向圆弧部分过渡或者从圆弧部分向直线部分过渡时,抑制销(14)或者中间构件(15)因过冲而与链节(41)的前后***部(42)(43)的周面强烈接触而产生作为破裂的起点的压痕、摩擦痕,从而提高链节寿命。
图10示出与图7的短链节(41)对应的长链节(61)。对于长链节(61)而言,其中间柱部(54)的前后方向长度比短链节(41)的中间柱部(53)大,间距长度为比短链节L1大的L2。
图11表示用图10所示的长链节(61)置换图8的短链节(41)后的长链节连续部分。在该长链节连续部分中,与有效旋转半径Rc为小且最小半径Rmin为小的短链节连续部分相比,有效旋转半径Rc为大且最小半径Rmin为大,在图11中○标记所示的锁定点为与图9中的中间柱部(53)的前面的锁定点(RP5)以及后面的锁定点(RP6)相当的共2处。
在图8的短链节连续部分以及图11的长链节连续部分中,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均为18deg,不管哪一种情况,有效旋转半径Rc以及链节下部的最小半径Rmin均为考虑随机性而留有充分的余量的值。
此外,在图9中箭头所示的部分为用于形成锁定点(RP7)(RP8)所需的形状的前侧以及后侧柱部(51)(52)的一部分,它们越大,链节(41)的压缩应力就能越大,链节(41)的耐老化性就越有利于提高。
然而,使链节(41)整体变大存在尺寸上的制约,很难使图9中箭头所示的部分变大。在本发明中,着眼于锁定点,如后所述,通过对其进行研究,解决了使图9中箭头所示的部分变大,提高链节强度的课题。
为了解决该课题,首先,针对包含图8所示的短链节连续部分等的随机排列,进行最大相对旋转角的解析,考虑链节外形部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受随机程度的影响,另外考虑现状中长链节至多只能连续两个这一条件的成立,验证实施了能否使链节(41)的前侧以及后侧柱部(51)(52)增大。
最大相对旋转角根据所连续的为短链节(41)还是长链节(61)而不同,另外,还根据销(14)形状的不同而变化。根据解析,在本发明所作为对象的随机排列的实施方式中,发现其最大相对旋转角为17deg以下。若考虑链节(41)(61)的弹性变形,则在设定于实际的链(1)中的最大相对旋转角中,适合保留0.5~1deg的余量,对于链节外形部的锁定点而言,连续的2组相对旋转角之和包含余量在内只要在18deg×2=36deg以下即可。此外,需要确认即便附加随机性也没有连续的相对旋转角大的部位。
根据该解析结果,能够判断出相比于链节中间柱部(53)能够减小链节外形部(前侧以及后侧柱部(51)(52))的相对旋转角。这种想法是设计上的主要技术成就,现有技术中是没有的。
图2所示的短链节(11)是基于该解析进行的改良品,将前后***部(12)(13)设计为最小,将前侧柱部(31)以及后侧柱部(32)设计为最大,并且与中间柱部(33)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相比,减小了链节外形部(31)(32)的最大相对旋转角。由此,实现图2中箭头所示的部分的尺寸的增大。
图4以及图5是与表示以往的锁定点的图9对应的图,表示只有短链节(11)处于5要素连续状态中的锁定点(RP1)(RP2)(RP3)(RP4)。
在图4中,相对旋转角为比图9的相对旋转角(18deg)小的17deg(设计时约为16.8deg),在这些短链节(11)中,前侧柱部(31)的下部前面与在两个链节前的链节(11)的前***部(12)内滚动的销(14)的下部抵接,后侧柱部(12)的下部后面与在两个链节后的链节(11)的后***部(13)内滚动的中间构件(15)的下部抵接。即,该阶段中的锁定点仅为链节外形部(前侧柱部)(31)的前面的锁定点(RP1)以及链节外形部(后侧柱部)(32)的后面的锁定点(RP2)共2处,此时,在中间柱部(33)的前面以及后面中,还未到达锁定点。
在图5中,相对旋转角为比图9的相对旋转角(18deg)小,且比图4的相对旋转角大的17.5deg。而且,此时,在图4所示的锁定点(RP1)(RP2)的基础上,中间柱部(33)的前面与在前***部(12)内滚动的销(14)的下部抵接,中间柱部(33)的后面与在后***部(13)内滚动的中间构件(15)的下部抵接,从而追加有中间柱部(33)的前面的锁定点(RP3)以及中间柱部(33)的后面的锁定点(RP4)。由此,可靠地防止超过以中间柱部(33)的锁定点(RP3)(RP4)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的过冲。
这样,在最大相对旋转角的产生位置,链节的中间柱部被限制,此时,通过利用相邻的两组相对旋转角总计也未达到16.8deg×2(考虑各0.5deg左右的余量),能够减小链节外形部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
即,基于上述随机解析的结果,在基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中,在链节外形部(31)(32)的锁定点(RP1)(RP2)和链节中间柱部(33)的锁定点(RP3)(RP4)对应不同的相对旋转角,由链节外形部(31)(32)的锁定点(RP1)(RP2)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由链节中间柱部(33)的锁定点(RP3)(RP4)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并且其差为0.5deg以上。
要想得到上述锁定点(RP1)(RP2)(RP3)(RP4),需要使图2中箭头所示的部分的长度增大。图6示出基于此增大了前侧柱部(31)以及后侧柱部(32)的链节(11)的、用于向销(14)以及中间构件(15)所压入的下部附加残留应力的预张力加载时的应力状态。在该图中,G所示部分为应力在链节屈服应力以上的区域,包围G的Q所示的区域的应力与其相比小,R所示的区域的应力与其相比更小。可知对于预张力而言,若链节(11)的弹性极限贯通前侧柱部(31)以及后侧柱部(32),则链节(11)被极端地延展,因此塑性域贯通前后为适当预张力,通过使前侧柱部(31)以及后侧柱部(32)特别是在其下部的图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的长度增大,能够使允许预张力增大。由此,能够提高链节(11)的耐老化性。
在上述的动力传递链中,不需要对以往的销形状、链节间距进行变更,不进行大的设计变更就能够提高链强度。此外,即便在使4处的锁定点同时接触的以往的链中,也能够通过减小设计上的最大相对旋转角来提高链节的强度,但其存在极限,在本发明中,通过设为由链节外形部(31)(32)的锁定点(RP1)(RP2)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由链节中间柱部(33)的锁定点(RP3)(RP4)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从而能够使链节(11)的强度提高效果极大。
此外,对于与上述的短链节(11)组合的长链节而言,通过以短链节(11)为基准增大其中间柱部(33)的前后方向长度增大,来增大间距长度即可,但不限于此,参照上述解析结果,能够以得到适当的锁定点的方式进行变更。另外,间距长度不同的链节以及形状不同的销,因随机排列而出现各种组合,但可以按照各组合,对链节的前后柱部以及/或者中间柱部的形状进行变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链为如下所述的动力传递链,具备具有供销***的前后***部的多个链节、和以一链节的前***部和另一链节的后***部对应的方式将沿链宽度方向排列的链节相互连结起来的、前后排列的多个第1销以及多个第2销,通过第1销和第2销相对滚动接触移动,能够使链节相互间在长度方向上弯曲,并且,将通过与所对应的第1销以及第2销抵接而规定链节相互间的最大相对旋转角的锁定点设置于各链节,上述动力传递链在规定的链节中,在链节外形部的前面以及后面和处于前后***部之间的链节中间柱部的前面以及后面共4处设置有锁定点,将由链节外形部的锁定点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设定为比由链节中间柱部的锁定点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小。
链节相互间所成的角=相对旋转角,这例如能够作为规定链节的间距长度的直线相互间所成的角度而得到。通常,链节被固定在销的规定位置,因此,链节的相对旋转角也能够作为销相互间所成的角度而得到。
在从链的直线部分向曲线部分或者从曲线部分向直线部分过渡时,一方的销相对于另一方的销一边滚动接触一边移动,销相互间的接触位置移动从而销相互间的相对旋转角度变化,伴随该变化,相邻的链节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也变化。销相互间的接触为沿销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接触(在销的横剖面中为点接触)。在无级变速机用等的链中,伴随作用于链的扭矩变化、链速度变更,惯性力等变动,存在链节相互间或者销相互间超过预先设定的相对旋转角度而产生过冲的可能性。该过冲被锁定点(通过链节的规定位置和与其对应的第1销以及第2销的规定位置抵接、干预来阻止链节以及销过度移动)防止。由此,抑制链节的变形和噪声的产生。
在存在多种链节形状的情况下,在作为基准的链节(例如数量多的一方的链节)上设置上述4处的锁定点。其他的链节只要设置至少2处的锁定点即可。4处的锁定点为链节外形部的前面以及后面和处于链节的前后***部之间的中间柱部的前面以及后面的共4处。
在以往的锁定点的思想中,以4处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均相同时锁定的方式设定锁定点,但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链中,将链节外形部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设定为比链节中间柱部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小。通过该设定,能够增大以往所不能增大的链节的前后柱部的下部的大小,由此,链节的强度提高。
对链节以及销而言,优选为组合间距长度不同的链节和销形状不同的销而随机排列。间距为从前***部内的第1销和第2销的接触位置至后***部内的第1销和第2销的接触位置的距离,例如,能够通过在保持前后***部的形状相同的状态下改变两者间的间隔(中间柱部的前后长度)来得到间距不同的链节(短链节和长链节)。对于销形状而言,例如有时设定为偏置不同,也有时设定为滚动接触面的曲率大小、长度不同等。通常,第1销以及第2销中的任意一方的滚动接触面形成为平坦面,另一方的滚动接触面形成为能够进行相对的滚动接触移动的渐开线曲面。但是,第1销以及第2销也可以形成为各个接触面所需要的曲面。
链节的间距长度设为两种,从而错开打音产生的周期,降低声压级的峰值。对于销的偏置以及长度而言,通过将它们设为2个水准,从而与带轮接触的位置成为2个水准,降低声压级的峰值。另外,对于第1销以及第2销的滚动接触面形状而言,通过将第1销与第2销的接触位置的轨迹设为渐开线曲线,并且其渐开线的基础圆半径设为2个水准,降低声压级的峰值。
在组合间距长度不同的链节和销形状不同的销而随机排列的情况下,最大相对旋转角不仅因间距长度而变化,也因销的形状而变化。若最大相对旋转角变小,则能够进一步增大链节外形部(前后柱部)的大小,因此,虽随机排列,但也可以通过部分限制该排列,部分消除最大相对旋转角变大的位置。
例如,优选为多个链节包含间距长度相对长的长链节和相对短的短链节,它们随机排列,长链节在链行进方向至多连续2个。这样,能够与销形状无关地限制最大相对旋转角。
此外,有时各锁定点以短链节为基准设置,长链节设为仅中间柱部的长度与短链节不同的形状,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设为与短链节相同,不在其外形部设置锁定点,而只用中间柱部的锁定点防止过冲。这样,能够将长链节设为简单的形状,但长链节的形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设为与短链节不同的值。另外,链节的中间柱部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也可以根据间距长度进行变更。链节外形部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和链节中间柱部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之差例如为0.5deg左右,但不限于此。
优选为,将第1销以及第2销中的一方固定在设置于一链节的前***部的前侧部分的销固定部且以可移动的方式嵌入在设置于另一链节的后***部的前侧部分的销可动部,将上述的另一方以可移动的方式嵌入在设置于一链节的前***部的后侧部分的销可动部且固定在设置于另一链节的后***部的后侧部分的销固定部。
销向销固定部的固定,例如为基于机械式压入的销固定部内缘和销外周面的嵌合固定,也可以对此进行替换而采用热压配合或者冷缩配合。优选嵌合固定用与销固定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部分的边缘(上下边缘)来进行。该嵌合固定后,通过在预张力赋予工序中赋予预张力,向链节的销固定部(销压入部)赋予均匀且适当的残留压缩应力。
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链中,第1销以及第2销的至少一方与带轮接触,通过摩擦力传递动力。在任意一方的销与带轮接触的链中,第1销以及第2销中的任意一方在该链用于无级变速机时为与带轮接触的销(以下称为“第1销”或者“销”),另一方为不与带轮接触的销(称为中间构件或者窄条,以下称为“第2销”或者“中间构件”)。
链节例如为弹簧钢或碳工具钢制。链节的材质不限于弹簧钢或碳工具钢,当然也可以为轴承钢等其他的钢。作为销的材质,使用轴承钢等适当的钢。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链节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为前,将其另一侧设为后,但该前后只是便于说明而设置的,并不表示链节的长度方向总是与前后方向一致。
优选在上述的动力传递链中,任意一方的销(中间构件)比另一方的销(销)短,长的一方的销的端面与无级变速机的带轮的圆锥状槽轮面接触,通过基于该接触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各带轮由具有圆锥状的槽轮面的固定槽轮和具有与固定槽轮的槽轮面对置的圆锥状的槽轮面的可动槽轮构成,在两槽轮的槽轮面间夹持链,通过利用油压致动器使可动槽轮移动,随着无级变速机的槽轮面间距离而改变链的卷绕半径,从而能够以顺畅的动作进行无级变速。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具有圆锥面状的槽轮面的第1带轮、具有圆锥面状的槽轮面的第2带轮、架设于上述第1以及第2带轮的动力传递链,动力传递链为上述所记载的动力传递链。
符号说明
(1)动力传递链;(2)带轮;(2a)(3b)固定槽轮;(2b)(3a)可动槽轮;(2c)(2d)圆锥状槽轮面;(11)短链节;(12)前***部;(13)后***部;(14)销(第1销);(15)中间构件(第2销);(21)长链节;(RP1)(RP2)(RP3)(RP4)锁定点

Claims (4)

1.一种动力传递链,该动力传递链具备:具有供销***的前后***部的多个链节;和以一链节的前***部和另一链节的后***部对应的方式将沿链宽度方向排列的链节相互连结起来的、前后排列的多个第1销以及多个第2销,该动力传递链通过第1销和第2销的相对滚动接触移动,能够使链节相互在长度方向弯曲,并且在各链节上设置有通过与所对应的第1销以及第2销抵接而规定链节相互间的最大相对旋转角的锁定点,其特征在于,
在规定的链节中,在链节外形部的前面以及后面和处于前后***部之间的链节中间柱部的前面以及后面共4处设置有锁定点,并将由链节外形部的锁定点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设定为比由链节中间柱部的锁定点规定的允许最大相对旋转角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链,其特征在于,
多个链节包含间距长度相对短的短链节和相对长的长链节,它们随机排列,长链节在链行进方向上至多只连续2个。
3.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具有圆锥面状的槽轮面的第1带轮、具有圆锥面状的槽轮面的第2带轮、架设于第1以及第2带轮的动力传递链,该动力传递链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链。
4.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具有圆锥面状的槽轮面的第1带轮、具有圆锥面状的槽轮面的第2带轮、架设于第1以及第2带轮的动力传递链,该动力传递链为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链。
CN201080039244.0A 2009-09-04 2010-08-31 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3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4518A JP5321367B2 (ja) 2009-09-04 2009-09-04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204518 2009-09-04
PCT/JP2010/064795 WO2011027743A1 (ja) 2009-09-04 2010-08-31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3129A CN102483129A (zh) 2012-05-30
CN102483129B true CN102483129B (zh) 2014-04-23

Family

ID=4364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924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3129B (zh) 2009-09-04 2010-08-31 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79687B2 (zh)
EP (1) EP2474755B1 (zh)
JP (1) JP5321367B2 (zh)
CN (1) CN102483129B (zh)
WO (1) WO20110277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09786A (ja) * 2012-07-02 2014-01-20 Jtekt Corp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970A (zh) * 2003-11-10 2006-12-13 株式会社Jtekt 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8846A (ja) * 1985-03-26 1986-09-29 Fuji Heavy Ind Ltd 伝動ベルト構造
DE10118102A1 (de) * 2000-04-28 2001-10-31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Laschenkette
NL1026773C2 (nl) * 2004-08-03 2006-02-06 Gear Chain Ind Bv Scharniersamenstel voor een transmissieketting en transmissieketting voorzien van een dergelijk scharniersamenstel.
JP4678179B2 (ja) * 2004-12-06 2011-04-27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チェーンベルト
JP4591764B2 (ja) 2004-12-17 2010-12-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
JP2006214554A (ja) * 2005-02-04 2006-08-17 Jtekt Corp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
JP2007255544A (ja) * 2006-03-23 2007-10-04 Jtekt Corp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039067A (ja) * 2006-08-07 2008-02-21 Jtekt Corp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202674A (ja) * 2007-02-20 2008-09-04 Jtekt Corp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5136838B2 (ja) * 2007-11-07 2013-02-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970A (zh) * 2003-11-10 2006-12-13 株式会社Jtekt 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1-218846A 1986.09.29
JP特开2006-161911A 2006.06.22
JP特开2006-214554A 2006.08.17
JP特开2007-255544A 2007.10.04
JP特开2008-202674A 2008.09.04
JP特开2009-115233A 2009.05.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74755A4 (en) 2013-03-27
EP2474755A1 (en) 2012-07-11
EP2474755B1 (en) 2015-09-16
US8979687B2 (en) 2015-03-17
JP5321367B2 (ja) 2013-10-23
CN102483129A (zh) 2012-05-30
US20120149512A1 (en) 2012-06-14
JP2011052804A (ja) 2011-03-17
WO2011027743A1 (ja) 201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00520B2 (ja) 内部フランク係合を備えた逆歯チェーンシステム
US8920272B2 (en) Guide plate and chain
JP2008039044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動力伝達部材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EP1837552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8019987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US20070191166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499753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2483129B (zh) 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JP2009103150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5211606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EP219232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5765269B (zh) 张紧轨以及具有这种张紧轨的牵引机构传动装置
JP2004301257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動力伝達装置
JP2006097844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動力伝達装置
CN101319701B (zh) 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
JP2005299755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144825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KR20080077350A (ko) 차량 구동 장치용 플레이트 링크 체인
JP4893562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DE2949061A1 (de) Gliederkette
JP5125648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4893561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CN210289287U (zh)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循环传输大链轮
JP2007255544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5211346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