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4910A - 发光器件封装 - Google Patents

发光器件封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4910A
CN102254910A CN2011101877110A CN201110187711A CN102254910A CN 102254910 A CN102254910 A CN 102254910A CN 2011101877110 A CN2011101877110 A CN 2011101877110A CN 201110187711 A CN201110187711 A CN 201110187711A CN 102254910 A CN102254910 A CN 102254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escent device
electrode
light
inclination ang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77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4910B (zh
Inventor
金太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ekin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54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4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4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4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483Containers
    • H01L33/486Containers adapted for surface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封装,该发光器件封装可防止安装在电极上的齐纳元件在空腔的倾斜面上定位。发光器件封装可包括安装在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器件、安装在第二电极上的齐纳元件、具有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形成空腔的空腔倾斜面的主体。空腔倾斜面可包括邻近齐纳元件的第一空腔倾斜面。第一空腔倾斜面可包括与第二电极形成第一倾斜角的倾斜面和与第二电极形成第二倾斜角的界面,其中该第二倾斜角不同于该第一倾斜角。

Description

发光器件封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5月1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0-0046104的优先权权益,将其并入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封装。
背景技术
例如,发光器件可包括包含将电能转换为光的半导体器件的发光二极管(LED)。
这样的发光二极管可用芯片型半导体替代热或电的释放来生成光。
包括具有相对小尺寸的芯片的这样的LED和封装主体可易受静电损伤(ESD)的影响。诸如齐纳二极管的齐纳元件可用来减小ESD。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的附图将对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根据在此广泛地描述的实施例的发光器件封装的截面图;
图2和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封装的界面的高度;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封装的界面的高度关系;
图5是界面的结构与反射角之间关系的概念图;
图6是界面的截面图;
图7是另一界面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在此广泛地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封装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在此广泛地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封装的顶视图;
图10至14是填充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发光器件封装的树脂材料的各种布置的截面图;
图15是包括根据在此广泛地描述的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阵列的背光单元的透视图;
图16是包括根据在此广泛地描述的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阵列的另一背光单元的透视图;
图17是包括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的发光器件的示例性照明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中的示例都是参照附图进行说明的。尽可能地,在所有的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类似的部分。
应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焊盘或者图案的器件被称为在另一器件“上”或“之下”时,它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另一器件上或之下。此外,基于附图中的描述,将描述每一层的位置“在...上”或“在...之下”。
为了描述的方便和清楚,可能夸大、省略、或示意性地描述各个层的厚度或尺寸。因此,附图所示的各个器件的尺寸未必表示其真实尺寸。
此外,将参考附图所示来描述在描述发光器件阵列的结构期间所涉及的角度和方向。在发光器件阵列结构的描述中,如果没有清楚地陈述相对于角度和位置关系的参考点,那可以依据相关的附图。
参照附图1,如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包括:发光器件102;齐纳元件105;第一电极103,其上安装有该发光器件102;第二电极104,其与第一电极103分离并且其上安装有齐纳元件105;主体100,其包含第一和第二空腔倾斜面101a和101b,其定义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上的空腔101的侧面。
例如,主体100可由诸如聚邻苯二甲酰胺(PPA)的树脂材料、硅(Si)、铝(Al)、氮化铝(AlN)或氧化铝(AlOx)、诸如光敏玻璃(PSG)的液晶聚合物、聚酰胺-9T(PA9T)、间规聚苯乙烯(SPS)、金属、蓝宝石(Al2O3)、氧化铍(BeO)、印刷电路版(PCB)、导电陶瓷、或它们的各种组合而组成。
可通过注塑成型或蚀刻工艺、或其它合适的工艺来形成主体100。主体100包括绝缘体100a以提供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之间的电绝缘。主体100可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包括长方形、圆形、多边形和其它这样的形状。主体100的表面除了其接触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的部分和其空腔101所处的部分外可覆盖有合成树脂材料或涂覆有绝缘膜。
从发光器件102发射到外部的光的照射角可根据第一和第二空腔倾斜面101a和101b相对于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的角而增大或减小。
例如,从发光器件102发射到外部的光的照射角可随着第一和第二空腔倾斜面101a和101b相对于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的角接近合适的角度而增大。从发光器件102发射到外部的光的照射角可随着第一和第二空腔倾斜面101a和101b相对于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的角偏离该合适的角度而减小。随着照射角的减小,从发光器件102发射到外部的光的聚集会增加。类似地,随着光的照射角的增大,从发光器件102发射到外部的光的聚集会减弱。
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向发光器件102施加正电压(+)和负电压(-)。因此,第一和第二电极103和104可以彼此分离以便彼此电绝缘。当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彼此分离时,外界物质,例如湿气和灰尘,可能进入这样的分离区。为了防止外界物质如此渗透到主体100的内部,可以用树脂材料来填充空腔101。例如,树脂材料可为硅、环氧树脂以及其它合适的材料。
该树脂材料包括荧光体。例如,取决于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的波长,该荧光体可为发射蓝光的荧光体、发射蓝绿光的荧光体、发射绿光的荧光体、发射黄绿光的荧光体、发射黄光的荧光体、发射黄红光的荧光体、发射橙光的荧光体、或发射红光的荧光体。
用包含基于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的波长而选择的荧光体的树脂材料填充空腔101,或可供选择地,多个树脂材料层可堆叠在空腔101中。
如果多个树脂材料层堆叠在空腔101中,那么第一树脂材料层和第二树脂材料层直到第n树脂材料层可依序地堆叠在空腔101中。在特定实施例中,多个树脂材料层中的至少一层可包括荧光体或扩散剂,也可不包括由特定应用指定的荧光体或扩散剂。在特定实施例中,树脂材料可包括一种荧光体,或两种或更多种荧光体。
树脂材料所包含的荧光体可以是双荧光体,以便当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的波长对应于绿光或红光时最终产生白光。例如,当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具有对应于绿光的波长时,树脂材料可包含激发红光和蓝光的荧光体,使得可以从由发光器件102发射的绿光生成白光。
例如,直接应用到发光器件102的树脂材料可包括含有双荧光体的层,和堆叠在双荧光体层之上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层。可供选择地,树脂材料包含设置在发光器件102上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层和堆叠在透明层上包含双荧光体的层。
例如,发光器件102可以是发射蓝光的蓝光发射器件、发射红光的红光发射器件、发射绿光的绿光发射器件或发射紫外(UV)光的紫外光发射器件中的一种。
发光器件102可以是水平型发光器件,其中发光器件102通过金属线与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电连接。可供选择地,发光器件102也可以是垂直型发光器件,其中将发光器件102引线接合到第二电极104,而不将其引线接合到第一电极103。此外,在该垂直型发光器件中,发光器件102的较低端,即发光器件102与第一电极103接触的区域,可以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03,因此就没有必要将发光器件102引线接合到第一电极103。
第一和第二空腔倾斜面101a和101b可相对于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4的表面倾斜,以限定作为在主体100中凹陷的空腔101。形成在第二电极104上的第一空腔倾斜面101a包括与第二电极104接触的界面A2和倾斜面A1。界面A2可防止齐纳元件105移动或未对准,和/或可防止齐纳元件105弯曲,该齐纳元件105用来控制施加到发光器件102的ESD。此外,基于界面A2和第二电极104之间的角,界面A2可改变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的照射角。
为了描述的清楚和简易,将界面A2和第二电极104之间的角认为是形成在各个表面之间的角,其定义了空腔101的对应的内角。随着形成在界面A2和第二电极104的表面之间的角接近合适的角度,通过空腔101从发光器件102发射到外部的光的照射角可增大且发射光的聚集可减弱。
另一方面,随着形成在界面A2和第二电极104的表面之间的角偏离该合适的角度并变成钝角时,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的照射角可减小并且发射光的聚集可增加。
在特定实施例中,界面A2距离第二电极104的表面的高度可基本上等于齐纳元件105距离第二电极104的表面的高度。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界面A2的高度最小化以便不妨碍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的路径。
然而,应该理解界面A2的高度可以等于齐纳元件105的高度,或可低于或高于齐纳元件105的高度,并且可基于其它相关部件的相关高度、各个空腔倾斜面/界面的角取向、光发射的方向和量,以及其它这样的因素被确定为必要的。
在特定实施例中,齐纳元件105的高度可接近50μm-300μm,并且界面A2的高度可被确定为与其相对应。
下文中,将参照图2和图3描述一种与基于图1中所示的发光器件封装的第二电极104的表面的齐纳元件105的高度相比的界面A2的高度的确定方法。
如图2所示,形成在第一空腔倾斜面101a的一个区域的界面A2的高度h1可以低于齐纳元件105的高度h2。图2中所示的界面A2基本上垂直于第二电极104,因此由于接近第二电极104的表面的此部分有些受到限制而使得沿着界面A2的该部分在第二电极104上定位齐纳元件105可能很困难。该界面A2的较低的高度h1可以使界面A2对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侧光的影响最小化。
接着,参照附图3,形成在第一空腔倾斜面101a的一个区域的界面A2的高度h3可以高于齐纳元件105的高度h4。如果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的照射角相对较小,即,如果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相对很少的侧光向界面A2行进,即使界面A2的高度h3高于齐纳元件105的高度h4,界面A2也不会影响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的照射角。随着界面A2的高度h3的增加,在界面A2的附近的第二电极104上定位/安装齐纳元件105由于更加受限的接近面积的原因而可能变得更困难。然而,齐纳元件105沿着界面A2的移动也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由于齐纳元件105更加稳定的定位的原因而减小发光器件封装的故障率。
例如,如图4所示,界面A2在R1方向上反射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侧光。当界面A2被形成为基本上垂直于第二电极104时,界面A2将在不想要的方向上,即,在R1方向上反射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由此减少了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光的聚集。
为了避免在当界面A2被形成为垂直于第二电极104时对聚集的该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最小化界面A2的高度。
然而,如果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侧光的量相对小或从发光器件102发射的侧光的照射角相对小,界面A2的高度可能将增加而不会对聚集度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图5是界面的结构与反射角之间关系的概念图。
参照图5,第一空腔倾斜面201a包括:倾斜面C2,其与第二电极204的表面形成θ2角;和界面C1,其与第二电极204的表面形成θ1角。
当在空腔倾斜面201a和第二电极204的各个表面对角θ进行测量时,倾斜面C2的角θ2和界面C1的角θ1满足如下关系:θ2>θ1,空腔倾斜面201a和第二电极204的各个表面相交以在空腔201内部形成角。因此,在第二电极204邻近具有角θ1的界面C1的表面上定位/安装齐纳元件205可能有些困难,其中界面C1比具有角θ2的倾斜面C2更陡峭。在图5中,界面C1的角θ1是接近于恰当角度的钝角。
当界面C1的角θ1接近合适的角度时,从安装在第一电极203上的发光器件202朝着界面C1发射的侧光不会聚集为中心光,而是将会在中心光的向侧面的方向上发散。因此,如果该侧光不是从发光器件202发射的,界面C1的角θ1可能是相对于第二电极205的表面的合适的角度,不会严重影响聚集。然而,如果该侧光是从发光器件202发射的,可能将界面C1的角θ1设定为大于90度的角,即钝角。
在该示例中,界面C1的角θ1小于倾斜面C2的角θ2。如果界面C1的角θ1大于或等于倾斜面C2的角θ2,可能损伤定位/安装在界面C1和第二电极204上的齐纳元件205。
图6和图7是界面的截面图。参照图6,第一空腔倾斜面201a可包括倾斜面D2和界面D1。界面D1可与第二电极形成平缓的钝角θ3。
界面D1可在R3方向上反射从安装在第一电极203上的发光器件202发射的侧光,而且可允许反射光接近从发光器件202发射的中心光。图6所示的界面D1相对于第二电极204的表面的角θ3仅稍微不同于倾斜面D2相对于第二电极204的表面的角θ4。在特定实施例中,界面D1的角θ3可以是防止疏忽地将齐纳器件205定位在界面D1上而不是定位在第二电极上的最小化的角,因为这将从用于在第二电极204上安装齐纳器件205的空腔的顶部提供相对大的接近面积。
因此,第一空腔倾斜面201a的该结构能减小对齐纳元件205的损伤,同时最大化从发光器件202发射的光的聚集。然而,由于界面D1的角θ3相对平缓,由于制造工艺错误的原因而将齐纳元件205安装在界面D1的区域上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例如,界面D1的角θ3可具有在90度至150度的范围内的值,而且界面D1的角θ3可小于倾斜面D2的角θ4。例如,倾斜面D2的角θ4可为120度至150度,或为特定应用而设定为合适的值。
接着,参照图7,第一空腔倾斜面201a包括倾斜面E2和界面E1。界面E1形成接近合适角度的钝角θ5。具有角θ5的界面E1可在R4方向上反射从安装在第一电极203上的发光器件202发射的光,而且可允许该反射光与从发光器件202发射的中心光分离。第一空腔倾斜面201a的该结构可大大降低对齐纳元件205损伤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减小从发光器件202发射的光的聚集而增加光的发散。
图8是根据在此广泛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封装的截面图。
将省略或者简要的说明图8示出的实施例的部件的详细描述,这些部件类似于图1示出的实施例的那些部件或基本上与图1示出的实施例的那些部件相同。
根据图8所示实施例,发光器件封装的主体可包括第一空腔倾斜面301a和第二空腔倾斜面301b,它们中的每个具有形成在邻近级之间的台阶部分的多级结构。
第一空腔倾斜面301a包括:界面B3,该界面B3与第二电极304表面基本上垂直地形成,以便齐纳元件305可恰当地定位在第二电极304上,而不是疏忽地安装在倾斜面B3上或者朝着倾斜面B3移动;从界面B3延伸的第一倾斜面B2;以及邻近第一倾斜面B2设置的第二倾斜面B1。台阶部分***在第一倾斜面B2和第二倾斜面B1之间。其它布置、倾斜板的数量和台阶部分也可以是合适的。
在特定实施例中,第一空腔倾斜面301a可提供反射镜的特性。即,当具有位于第一倾斜面B2和第二倾斜面B1之间的台阶部分的第一空腔倾斜面301a向上延伸时,第一空腔倾斜面301a包括台阶部分的总长增加,由此由于第一空腔倾斜面301a的反射镜效果的原因从发光器件302发射的光的聚集也可在从发光器件302发射的中心光的加强方向上增加。
在安装在第一电极303上的发光器件302以下的位置,或其他合适的位置,散热孔303a可形成在图8所示的发光器件封装的第一电极303上。散热孔303a可以通过发光器件302的较低端将由发光器件302生成的热散发到外部,从而改善了发光器件302的散热特性。除了图8中所示的发光器件封装以外,散热孔303a还可以贯穿在此描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形成。散热孔303a可形成在发光器件302下。
第一电极303和第二电极304可向发光器件302施加正电压(+)和负(-)电压,并且可彼此分离以便彼此电绝缘。灰尘、湿气和其它外界物质可进入第一电极303和第二电极304之间的分离区。绝缘部分300a可设置在第一电极303和第二电极304之间,以提供它们之间的电绝缘并且防止外界物质进入发光器件封装。例如,绝缘部分300a可由诸如硅、环氧树脂或其它合适的材料的树脂材料制成。
如图8所示,第二空腔倾斜面301b可包括第三倾斜面B4和第四倾斜面B5。因为在图8示出的实施例中齐纳元件305不是沿着第四倾斜面B5设置,所以如具有第一空腔倾斜面301a则没有必要设置分离的界面。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空腔倾斜面301a和第二空腔倾斜面301b具有不同的形状。然而,第一空腔倾斜面301a和第二空腔倾斜面301b可具有相同的形状,或它的其它合适的部件布置。
图9是根据在此广泛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封装的顶视图。图9示出的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包括多个发光器件的发光器件封装,图1和图8示出的实施例描述了每个包括一个发光器件的发光器件封装。
图9所示的发光器件封装可包括R、G和B发光器件402a、402b和402c,第一电极403,第二电极404,绝缘构件400a,从第一电极403突出的端子407a和407b,从第二电极404突出的端子407c和407d,空腔401,定义空腔401的侧面的第一空腔倾斜面401a和第二空腔倾斜面401b,防止ESD且保持恒压的齐纳元件405,以及确定极性的阴极标记400b。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单独的R、G和B发光器件402a、402b和402c,通过混合从R发光器件402a发射的光、从G发光器件402b发射的光、以及从B发光器件402c发射的光可发射白光。R、G和B发光器件402a、402b和402c可单独地发射红(R)光、绿(G)光和蓝(B)光,由此空腔401可填充有不含荧光体的透明树脂材料。
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如果图9所示的发光器件封装只包括R发光器件402a和G发光器件402b,则填充空腔401的树脂材料可包含激发蓝光的荧光体以形成白光。此外,如果发光器件封装只包括R发光器件402a和B发光器件402c,则填充空腔401的树脂材料可包含激发绿光的荧光体以形成白光;并且如果发光器件封装只包括G发光器件402b和B发光器件402c,则填充空腔401的树脂材料可包含激发红光的荧光体以形成白光。
可在第一电极403上安装两个或三个发光器件,根据从发光器件发射的光的颜色可确定包含在树脂材料中的荧光体。在特定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R、G和B发光器件402a、402b和402c可以以基本上三角形的形状布置在第一电极403上。R、G和B发光器件402a、402b和402c也可有其它合适的布置。
图10至14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器件封装的各种填充材料的截面图。
如图10所示,包含荧光体的第一树脂材料503可填充空腔501安装有发光器件504的一部分,第二透明树脂材料502可堆叠在第一树脂材料503上。可以定位齐纳元件506以便使其与发光器件504共面。界面505可形成在齐纳元件506的一侧,并且可以防止齐纳元件506疏忽地沿空腔501的倾斜面定位。
如图11所示,第一透明树脂材料513可填充空腔511安装有发光器件514的一部分,并且包含荧光体的第二树脂材料512可堆叠在第一树脂材料513上。
如图12所示,包含荧光体的第一树脂材料523和包含与第一树脂材料523相同的荧光体的第二树脂材料522可堆叠在第一树脂材料523上,以填充空腔521。从发光器件524发射的光可经过接触发光器件524的第一树脂材料523和堆叠在第一树脂材料523之上的第二树脂材料522,然后向外部放出。例如,如果发光器件524发射蓝光,则第一树脂材料523和第二树脂材料522可包含黄荧光体。在特定实施例中,第一树脂材料523和第二树脂材料522可包含不同浓度的荧光体,并且第二树脂材料522可被处理为透镜形状以便转换从发光器件524向外部发射光的特性。在发光器件524的一侧可以设置用于稳定施加到发光器件524的电压和减小ESD的齐纳元件526,并且可以设置用于防止疏忽地沿空腔521的倾斜面定位齐纳元件526的界面525。
如图13所示,可依序地堆叠包含两种或更多种荧光体的第一树脂材料533和第二树脂材料532。如果发光器件534不是发射蓝光的蓝光发光器件,则可在空腔531中依序地堆叠两种或更多种荧光体以激发白光。
在图13中,例如,如果发光器件534是发射绿光的绿光发光器件,那么可在发光器件534上依序地堆叠激发蓝光的第一树脂材料533和激发红光的第二树脂材料532以最终激发白光。例如,如果发光器件534是发射红光的红光发光器件,那么第一树脂材料533可包含绿光荧光体或蓝光荧光体中的一种,并且第二树脂材料532可包含绿光荧光体或蓝光荧光体中的另一种。
可在发光器件534的一侧设置用于稳定施加到发光器件534的电压和减小ESD齐纳元件536,并在空腔531的倾斜面上设置用于防止齐纳元件536疏忽地沿空腔531的邻近齐纳元件536的倾斜面定位的界面535。
如图14所示,发光器件封装可包括第一电极544,第二电极541,安装在第一电极544上的发光器件548,安装在第二电极541上的齐纳元件542,以及设置在空腔549的上部的光致发光膜(PLF)550。为了防止齐纳元件542朝着第一空腔倾斜面545移动或在第一空腔倾斜面545上疏忽地定位,可在第一空腔倾斜面545与第一电极541在空腔549的内角接合的区域形成界面551。
第一电极544和第二电极541可彼此分离以便彼此电绝缘,并且绝缘构件547可形成在第一电极544和第二电极541之间的分离区以防止外界物质进入第一电极544和第二电极541之间的分离区。可在发光器件548下面形成散热孔543,从而将由发光器件548生成的热散发到外部。
PLF 550可由包含荧光体的树脂材料制成,该荧光体由从发光器件548发射的光激发而形成白光。发光器件和荧光体的颜色的其它组合也可以是合适的。
例如,如果发光器件548是发蓝光的蓝光发光器件,则PLF 550包含黄荧光体,该黄荧光体由从发光器件548发射的蓝光的激发而形成白光。
当PLF 550形成在空腔549的上部时,分离的荧光体可在空腔549中。当PLF 550形成在空腔549的上部时,空腔549可填充有透明树脂材料。例如,如果从发光器件548发射的光是红光、绿光或紫外光,则PLF 550可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如果发光器件548是发射红光的红光发光器件,则PLF 550可被形成为包含蓝荧光体和绿荧光体的一个膜,或是可通过堆叠分别激发蓝光和绿光的多膜形成。
上述发光器件可应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照明设备中,例如,包括背光单元(BLU)或照明装置的照明设备。
图15是包括在此具体化且广泛描述的发光器件的阵列的示例性背光单元的透视图。特别地,图15示出一种垂直型背光单元,该垂直型背光单元包括较低的接收构件650、反射板620,多个发光器件模块640、以及多个光学片630。发光器件模块640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印刷电路板642和安装在印刷电路板642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封装644的阵列。在特定实施例中,如果发光器件封装644发射红、绿和蓝光以便形成白光,则在发光器件封装644的底表面上可形成多个突出体,突出体以改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混合效果。如果发光器件封装644只发射白光,则在发光器件封装644的底表面上的突出体可使发射的白光更均匀地分散。
反射板620可具有相对高的反射率,由此能够减少光损失。光学片630包括亮度增强片632,棱镜片634或扩散片636中的至少一个。
扩散片636可朝着液晶显示面板的前表面引导从发光器件模块640入射的光,并且可以使光扩散以便在大面积上达到均匀的分布,然后将光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上。
棱镜片634可将倾斜光(来自入射光)转换为垂直光以便发射垂直光。即,为了将倾斜光转换为垂直光,可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下方至少设置至少一个棱镜片634。
亮度增强片632可传输与其传输轴平行的光,并且反射与其传输轴垂直的光。
当将在此具体化且广泛描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应用到这样的背光单元时,可改善背光单元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并且可减小背光单元的各个发光器件封装的齐纳元件的损伤,由此允许背光单元恰好处理外部ESD。
图16是包括在此具体化且广泛描述的发光器件的另一示例性背光单元的透视图。
特别地,图16示出一种边缘型背光单元,该边缘型背光单元包括较低的接收构件800、输出光的发光器件模块810、邻近发光器件模块810定位的导光板820、和多个光学片。该多个光学片可位于导光板820的上表面。该多个光学片可与参考图15所描述的多个光学片630相同,由此将省略其相关详细的描述。
发光器件模块810可包括印刷电路板812和安装在印刷电路板812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封装814的阵列。金属芯PCB(MCPCB)或由FR4制成的PCB可用作印刷电路板812。其它类型的PCB也可以用作印刷电路板812。此外,除了长方形形状以外,印刷电路板812可根据特定背光组件的结构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
导光板820可将发光器件封装814发射的光转换为表面光,然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表面光。多个光学片可提供由导光板820提供的光的均匀亮度分布,而且可改善垂直入射特性。将从导光板820的后部发射的光反射回导光板820的反射片可位于导光板820的后表面上。
可以组合上述的图15所示的垂直型背光单元的结构和上述的图16所示的边缘型背光单元的结构。
图17是包含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发光器件的示例性照明装置的透视图。
参照图17,照明装置900可包括罩902和布置在罩902的一个侧表面上的发光器件封装901a-901n。也可设置向各个发光器件封装901a-901n供电的电源。
根据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可使得诸如齐纳元件的ESD元件不吸收光,由此期望输出较高数量的光。
图17示出一种荧光型灯罩。然而,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发光器件也可应用到白炽灯、荧光平行灯(FPL)、荧光灯、卤素灯、金属灯和其它各种灯类型和插座标准。
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照明***可包括图15至17所示的背光单元和照明装置,以及为了照明目的使用根据在此广泛地描述的实施例的发光器件封装的装置。
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的发光器件封装可允许在主体内沿空腔倾斜面的界面安装用于防止ESD的齐纳器件,从而防止对齐纳元件的损伤。
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的发光器件封装可允许空腔倾斜面的界面具有倾斜角,从而反射从发光器件发射的侧光,由此改善光效率。
可设置发光器件封装,该发光器件封装防止疏忽地沿着空腔的倾斜面定位安装在电极上的齐纳元件。
根据在此广泛地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封装可包括:发光器件和齐纳元件,其上安装有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其上安装有齐纳元件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有空腔倾斜面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形成空腔的主体,其中空腔倾斜面包括邻近齐纳元件的第一空腔倾斜面,并且第一空腔倾斜面包括具有相对于第二电极的表面的第一倾斜角的倾斜面和具有相对于第二电极的表面不同于第一倾斜角的第二倾斜角并且形成在斜面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界面。
该说明中的任何涉及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等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中任何地方出现这样词语并不必都涉及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意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认为结合其它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范围内。
尽管已参考其一些示意性的实施例对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出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例。更特别地,在本公开、附图和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主题组合布置的组成部件和/或布置方面,各种变化和修改是可能的。除了在组成部件和/或布置方面的变化和修改之外,替代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5)

1.一种发光器件封装,包括:
衬底;
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发光器件和无源电流调节器;以及
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至少一个倾斜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倾斜壁包括邻近所述无源电流调节器定位的第一倾斜壁,所述第一倾斜壁包括:
与所述衬底的表面形成第一倾斜角的第一倾斜表面;和
与所述衬底的表面形成第二倾斜角的第二倾斜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角不同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并且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和所述衬底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角在120°和170°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角大约为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角大于90°且小于所述第一倾斜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无源电流调节器的高度,或者大于所述无源电流调节器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无源电流调节器的高度大约在50μm和300μm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倾斜壁进一步包括第二倾斜壁,所述第二倾斜壁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和所述衬底一起限定空腔,并且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封装进一步包括填充所述空腔的至少一种树脂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树脂材料包括红(R)荧光体、绿(G)荧光体、蓝(B)荧光体或黄(Y)荧光体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树脂材料包括第一树脂材料和第二树脂材料,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材料或所述第二树脂材料中的一个包括红(R)荧光体、绿(G)荧光体、蓝(B)荧光体或黄(Y)荧光体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倾斜壁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发光器件定位的第二倾斜壁,其中所述第二倾斜壁与所述第一倾斜壁不对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第二倾斜壁与所述衬底的表面形成等于所述第一倾斜角的角。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第二倾斜壁包括:
与所述衬底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倾斜角的第三倾斜表面;和
与所述衬底的表面形成第三倾斜角的第四倾斜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倾斜角不同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并且其中所述第四倾斜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三倾斜表面和所述衬底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第三倾斜角不同于所述第二倾斜角。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其中所述第三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二倾斜角并且小于所述第一倾斜角。
15.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封装的照明***。
CN201110187711.0A 2010-05-17 2011-05-17 发光器件封装 Active CN102254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46104 2010-05-17
KR1020100046104A KR101298406B1 (ko) 2010-05-17 2010-05-17 발광소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4910A true CN102254910A (zh) 2011-11-23
CN102254910B CN102254910B (zh) 2016-04-13

Family

ID=44475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7711.0A Active CN102254910B (zh) 2010-05-17 2011-05-17 发光器件封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05110B2 (zh)
EP (1) EP2388818B1 (zh)
KR (1) KR101298406B1 (zh)
CN (1) CN10225491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9088A (zh) * 2015-09-17 2017-03-29 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6992236A (zh) * 2015-12-02 2017-07-28 普因特工程有限公司 芯片基板
CN107546310A (zh) * 2016-06-24 2018-01-05 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
WO2020001334A1 (zh) * 2018-06-25 2020-01-02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模组及包括该光源模组的照明装置
CN110890355A (zh) * 2018-09-07 2020-03-17 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
CN111554792A (zh) * 2019-02-11 2020-08-18 陈在彦 指向角得到调节的发光元件封装以及利用上述发光元件封装的发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28962A (ko) * 2011-05-18 2012-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TWD146855S (zh) * 2011-06-29 2012-05-01 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載具
TWD146854S (zh) * 2011-06-29 2012-05-01 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封裝
USD667384S1 (en) * 2011-07-11 2012-09-18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Light emitting diode lead-frame
TWD146858S (zh) * 2011-07-25 2012-05-01 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載具
USD668233S1 (en) * 2011-10-24 2012-10-02 Silitek Electronic (Guangzhou) Co., Ltd. LED package
CN103515519B (zh) * 2012-06-25 2016-12-07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04376B1 (ko) * 2013-01-25 2019-10-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시스템
JP6273124B2 (ja) * 2013-11-08 2018-01-31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Led照明装置
KR101633046B1 (ko) * 2015-01-13 2016-06-23 루미마이크로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패키지
JP6736256B2 (ja) * 2015-03-23 2020-08-05 ローム株式会社 Ledパッケージ
DE102015105137A1 (de) * 2015-04-02 2016-10-06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JP6176359B2 (ja) * 2016-05-10 2017-08-09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6874288B2 (ja) * 2016-06-30 2021-05-19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光源
DE102016113763A1 (de) * 2016-07-26 2018-02-01 Endress+Hauser Conducta Gmbh+Co. Kg Sensoranordnung zum Einsatz in der Prozessautomatisierung
US10749076B2 (en) * 2017-06-29 2020-08-18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2404057B1 (ko) * 2017-10-19 2022-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패키지
CN109887906A (zh) * 2019-02-22 2019-06-14 福建天电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反射led封装支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7825A (zh) * 2004-06-11 2005-12-14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半导体发光组件
US20060267040A1 (en) * 2005-05-31 2006-11-3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gh-brightness LED with protective function of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damage
US20070075451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Matthias Wint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radiation-emitting component
US20070114514A1 (en) * 2005-11-21 2007-05-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090045423A1 (en) * 2006-01-13 2009-02-19 Takashi Hashimoto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8529A (ja) * 1998-11-30 2000-08-15 Canon Inc 過電圧防止素子を有す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US6547416B2 (en) * 2000-12-21 2003-04-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aceted multi-chip package to provide a beam of uniform white light from multiple monochrome LEDs
AT410266B (de) * 2000-12-28 2003-03-25 Tridonic Optoelectronics Gmbh Lichtquelle mit einem lichtemittierenden element
JP4211359B2 (ja) * 2002-03-06 2009-01-21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264378B2 (en) * 2002-09-04 2007-09-04 Cree, Inc. Power surface mount light emitting die package
JP4150245B2 (ja) 2002-11-27 2008-09-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収納用パッケージおよび発光装置
JP4645071B2 (ja) 2003-06-20 2011-03-09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成型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JP4744178B2 (ja) * 2005-04-08 2011-08-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
JP2007123777A (ja) * 2005-10-31 2007-05-17 Sharp Corp 半導体発光装置
WO2007077960A1 (en) 2006-01-04 2007-07-12 Showa Denko K.K.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07184319A (ja) * 2006-01-04 2007-07-19 Showa Denko Kk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5205724B2 (ja) * 2006-08-04 2013-06-0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TWM318188U (en) 2007-02-02 2007-09-01 Lighthouse Technology Co Ltd Light-emitting diode
US20100059988A1 (en) 2007-08-27 2010-03-11 Nowla Engineering Co., Ltd. Loose flange pipe joint
US8030674B2 (en) * 2008-04-28 2011-10-04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with roughened surface portions of the lead-frame
TW201003991A (en) * 2008-07-03 2010-01-16 jia-han Xie Package structure of LED and light bar using the same
JP5040863B2 (ja) 2008-09-03 2012-10-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
KR101567031B1 (ko) * 2008-10-01 2015-11-06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7825A (zh) * 2004-06-11 2005-12-14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半导体发光组件
US20060267040A1 (en) * 2005-05-31 2006-11-3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gh-brightness LED with protective function of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damage
US20070075451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Matthias Wint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radiation-emitting component
US20070114514A1 (en) * 2005-11-21 2007-05-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090045423A1 (en) * 2006-01-13 2009-02-19 Takashi Hashimoto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9088A (zh) * 2015-09-17 2017-03-29 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6549088B (zh) * 2015-09-17 2018-11-16 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6992236A (zh) * 2015-12-02 2017-07-28 普因特工程有限公司 芯片基板
CN107546310A (zh) * 2016-06-24 2018-01-05 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
WO2020001334A1 (zh) * 2018-06-25 2020-01-02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模组及包括该光源模组的照明装置
CN110890355A (zh) * 2018-09-07 2020-03-17 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
CN111554792A (zh) * 2019-02-11 2020-08-18 陈在彦 指向角得到调节的发光元件封装以及利用上述发光元件封装的发光装置
CN111554792B (zh) * 2019-02-11 2023-08-18 陈在彦 指向角得到调节的发光元件封装以及利用上述发光元件封装的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41030A1 (en) 2011-10-06
US8405110B2 (en) 2013-03-26
KR101298406B1 (ko) 2013-08-20
KR20110126430A (ko) 2011-11-23
EP2388818B1 (en) 2016-03-23
CN102254910B (zh) 2016-04-13
EP2388818A2 (en) 2011-11-23
EP2388818A3 (en)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4910B (zh) 发光器件封装
US1014149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EP3174110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932523B2 (en) LED lamp for light source of lighting device
CN102237485B (zh) 引线框架、芯片封装、封装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US7759683B2 (en)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KR20190054605A (ko) 조명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US20120146077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2117878A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72678A (zh) 照明包装件
CN101997073A (zh) 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照明器材和照明***
JP2018041843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2130109A (zh) 发光器件和使用发光器件的灯单元
JP2017162942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2254909A (zh) 发光器件封装
CN102185077A (zh) 发光器件、用于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以及背光单元
CN101740670A (zh) 发光单元
US20180337215A1 (en) Light-emit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ight-emitting assembly
KR100712880B1 (ko) 색온도 편차를 줄일 수 있는 백색 발광 다이오드
KR20120139041A (ko) 형광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소자 패키지
JP2017163002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KR101039979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조명 시스템
KR101859148B1 (ko) 리드 프레임 어셈블리 및 그의 발광 칩 어레이 모듈
JP2010016108A (ja) 発光装置
KR101785493B1 (ko) 광손실 방지형 발광소자 패키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5

Address after: 168 Changsheng North Road,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Leyu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INNOTEK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