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4597A - 开关组件、操作开关及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开关组件、操作开关及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4597A
CN102194597A CN2011100052695A CN201110005269A CN102194597A CN 102194597 A CN102194597 A CN 102194597A CN 2011100052695 A CN2011100052695 A CN 2011100052695A CN 201110005269 A CN201110005269 A CN 201110005269A CN 102194597 A CN102194597 A CN 102194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witch
contact site
dome switch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52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盛智
尾岛胜
土井纪章
仲市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4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4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5/041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4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buckling of disc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 H01H13/8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characterised by tactile feedback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组件、操作开关及便携式终端,能够以少的不合格品率制造圆顶开关组件(58),该圆顶开关组件(58)可检测比反转两级圆顶开关(24)的力小的输入,该便携式终端(1)具备该圆顶开关组件(58),并提高使用者的满足度。其特征在于,两级圆顶开关(24)具备支承两个第一接触部(24c)并使其从第一触点(61c)离开的支承部(24b),基板(25)构成为,两个第一接触部(24c)的双方分别与第一触点(61c)接触时通电而变为开关ON,即使是两个第一接触部(24c)中的一个从第一触点(61c)离开时也为非通电而变为开关OFF。

Description

开关组件、操作开关及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便携式电话及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及数码照相机等HMI部(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开关组件、操作开关、及具备该开关组件的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检测操作输入的开关提供有各种各样的开关。而且,作为该种开关,提案有使用圆顶型的反转弹簧(以后称为圆顶开关)的开关(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两级开关组件是具有检测旋转的旋转检测机构和检测多方向输入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单元,存在于旋转检测机构的下部的多方向输入装置检测上下左右和中心决定的这5个方向。而且,在该多方向输入装置中使用有圆顶开关。
成为该圆顶开关的点击板11被双面胶带19粘贴而配置。由此,固定圆顶开关的位置的同时,通过使用圆顶开关而能够以薄型小型构成开关的检测部位。
在此,上述的圆顶开关按照如下方式构成,通过按下圆顶型部分的顶点而使圆顶开关反转,与对应该圆顶开关的顶点而配置的触点接触,通电而变为开关ON(接通)。因此,在检测到按下操作之前,必须以一定程度的按压力按下。作为开关,也追求检测更小的按压力,在需要反转的构造中,存在检测所需的按压力降低具有限制的问题。
另外,由于上述的圆顶开关为由双面胶带粘贴固定的构造,在制造时在位置及角度发生偏差。而且,在考虑能够检测到微小力的按压的构造的情况下,存在制造时的位置及角度的偏差的影响变大,不合格品率上升这样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两级开关组件并没有能够对应这样的问题点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63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能够以少的不合格品率制造开关组件,该开关组件能检测到比反转圆顶开关的力小的输入。
该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组件,具有:开关部件,其至少具有两个第一接触部并通过导电性材料连接该两个第一接触部之间;电路部,其通过所述各第一接触部分别所具有的接触/离开的第一触点的接触/离开而使开关ON/OFF(接通/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件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所述两个第一接触部并使其从所述第一触点离开,所述电路部的构成为,所述两个第一接触部的双方与各自的所述第一触点接触时通电而变为开关ON(接通),即使是所述两个第一接触部中的一个从所述第一触点离开也为非通电而变为开关OFF(断开)。
由此,能够以少的不合格品率制造可以检测到比反转圆顶开关的力小的输入的开关组件。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所述开关部件还设置有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通过导电性材料连接,所述电路部具备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离开的第二触点,从所述第二接触部到所述第二触点的距离构成为比从所述第一接触部到所述第一触点的距离长。
由此,能够以少的不合格品率制造可以实现两级的按下检测的开关元件。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所述开关部件为具有圆顶型形状的圆顶开关,在圆顶型形状的外周部具备所述第一接触部,在圆顶型形状的顶点部具备所述第二接触部。
由此,能够通过一个圆顶开关实现两级检测的构成,即、进行按下操作时,首先,能够检测到最初对第一接触部的第一触点的接触,再进一步按下时,能够检测到对第二接触部的第二触点的接触。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所述开关部件在同一平面上配置有多个,所述电路部对应所述各开关部件的第一接触部而具备多个所述第一触点。
由此,能够以少的不合格品率制造具备多个开关部件的开关组件。即,在具备多个开关部件的情况下,即使一个开关部件出现不合格,整个开关组件则成为不合格品,但通过大幅降低开关部件其本身的不合格品率,作为开关组件本身,也会大幅降低不合格品率。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开关,具备:所述开关组件;操作体,其设置于该开关组件的上面侧并接受使用者的按下操作。
所述操作体可以由旋转并也接受按下操作的旋转按下操作体、或不进行旋转而接受按下操作的按下操作体等适当的操作体构成。
通过该发明,能够以低的不合格品率提供检测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开关。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其具备:所述开关组件;控制装置,其根据由该开关组件检测到操作输入的输入检测信号执行控制动作;输出装置,其根据该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进行信息输出。
所述控制装置能够由可以执行CPU等适当的控制处理的装置构成。
所述输出装置可以由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装置等、进行输出的适当的装置构成。
所述便携式终端可以由便携式电话及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及数码照相机等可以携带的适当的终端构成。
通过该发明,能够提供采用了少的不合格品率的开关组件的便携式终端。
通过该发明,能够以少的不合格品率制造可以检测到比反转圆顶开关的力小的输入的开关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操作开关的数码照相机的正面图;
图2是操作开关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操作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操作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两级圆顶开关的说明图;
图6(A)、(B)是粘接覆盖膜及衬垫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7是圆顶开关周边的粘接构造的说明图;
图8(A)、(B)、(C)是操作开关的立体剖面图;
图9是表示具备操作开关的数码照相机的构成的框图;
图10(A)、(B)是表示周边固定触点部的电路构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支架和圆顶开关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2(A)、(B)是操作侧单元和检测侧单元的立体图;
图13(A)、(B)、(C)是表示实施例2的周边固定触点部的形状和电路构成的说明图;
图14(A)、(B)是实施例3的操作开关的粘接构造的说明题。
附图标记说明
1数码照相机、2显示器、10操作开关、14旋转操作体、24、424两级圆顶开关、24a、424a第二接触部、24b、424b支承部、24c、424c第一接触部、25基板、58圆顶开关组件、61a第二触点、61c第一触点、82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附图对该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具备操作开关10的数码照相机1的正面图。数码照相机1在上面右侧设置有开始拍摄用的快门按钮3,在省略图示的背面设置有照相机镜头。
在数码照相机1正面设置有显示器2,在其右侧邻接设置有操作开关10。该操作开关10用于数码照相机1的拍摄条件等设定用开关、及保存的照片的选择用开关等。在操作开关1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菜单画面等显示于显示器2的菜单按钮4,在操作开关1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显示拍摄图像的再生按钮5。
接着,对操作开关1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表示操作开关10的外观立体图,图3表示从上方观察操作开关10的分解立体图,图4表示从下方观察操作开关1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两级圆顶开关24的说明图,图6(A)、(B)表示粘接覆盖膜22A及衬垫22B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7表示圆顶开关24周边的粘接构造的说明图,图8表示操作开关10的立体剖面图。
如图3所示,上述操作开关10构成为,从上方依次具备:旋转操作体14、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导电片16、17、18、支架19、支架连结板20、按钮21、片材22、圆顶开关23,24、基板25、基体26。
旋转操作体由合成树脂性材料形成圆盘状,在其圆盘状的中央部轴方向上贯通有按钮插通孔27,并形成环状的帽形状。在该旋转操作体14的上面平均配置有在径方向上细长延伸的多个防滑突起28。另外,在旋转操作体14的下面形成有由环状的平面部、朝下突出的内周凸缘29和外周凸缘30围成的环状凹部31。在该环状凹部31的内面,沿周方向等分并按一定间隔突出设置有多个圆弧形带状的突部32。另外,在其内周侧沿周方向等分突出设置有多个小的轴部33。
而且,在内周凸缘29的外周面上,沿周方向等分具备沿轴方向形成凹状的凹槽34。另外,在相当于按钮插通孔27的内周凸缘29的内周面形成有旋转操作感触用的凹凸面35。该凹凸面35在周方向上交互形成12个凹凸,该凹凸按照与编码器的相位信号一致的方式构成。而且,在内周凸缘29的下端等分突出设置用于通过夹持支架19而与支架连结板20连结的多个卡止突起36。通过夹持支架19而安装于支架连结板20的旋转操作体14能够相对支架19自由地旋转。
在形成于上述旋转操作体14的内面的环状凹部31嵌合安装有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在内周凸缘29的下端嵌合安装有支架连结板20。
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由能够嵌合于上述环状凹部31的大小的环状的导电金属板形成。在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平面周方向上,为了编码器信号输出,每一定的间隔开设有可与上述圆弧形带状的突出部32对应地嵌合的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部37。同样,在该开口部37的内周侧,与上述轴部33对应开设有与该轴部33形状大致相同的轴孔38。该轴孔38与上述轴部33嵌合。另外,在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内周面,与上述凹槽34对应形成有与该凹槽34大致形状相同的内周凸部39。该内周凸部39与上述凹槽34嵌合。
由此,能够使形成于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开口部37、轴孔38、内周凸部39按照分别与形成于旋转操作体14的下面侧的突部32、轴部33、凹槽34对应地压入的方式嵌合而一体化。而且,如图8的立体剖面图所示,在旋转操作体14的下面侧嵌合固定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
在该情况下,在安装于旋转操作体14的下面的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下面露出的平面部形成为滑接面40(参照图4),在此与后述的上接触件16a、17a、18a(参照图3)接触。因此,滑接面40以平面没有凹凸的方式形成。即,按照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滑接面40和贯通开口部37的突出部32的前端露出面在同一平面的方式构成。由此,确保后述的上接触件16a、17a、18a相对于滑接面40的稳定的接触性。
导电片16、17、18由导电金属板形成。
其中,公共导电片16在基端部具有例如3个安装孔16c。而且,从该基端侧到自由端侧分为两部分,将其中的一方作为保持弹性力并向上延伸的上接触件16a,另一方作为保持弹性力并向下延伸的下接触件16b。
第一导电片17作为第一信号检测用而设置,与上述公共导电片16相同,在基端部具有安装孔17c。将从基端部分为两部分的自由端侧的一方作为保持弹性力并向上延伸的上接触件17a,将另一方作为保持弹性力并向下延伸的下接触件17b。
第二导电片18作为第二信号检测用而设置,与上述公共导电片16同样,在基端部具有安装孔18c。将从基端部分为两部分的自由端侧的一方作为保持弹性力并向上延伸的上接触件18a,将另一方作为保持弹性力并向下延伸的下接触件18b。
而且,这些导电片16、17、18的上接触件16a、17a、18a保持一定的弹性力与上述的滑接面40滑接。另外,各导电片16、17、18的自由端侧与内周侧和外周侧并列较长地延伸。该3个导电片16、17、18保持于后述的支架19并在周方向上以三等分配置。
上述滑接面40的外周侧为持续接通并获得一定的信号的公共接触件侧,内周侧为获得间断性信号的脉冲信号输出侧。因此,公共导电片16的外周侧成为上接触件16a,该上接触件16a成为在滑接面40的旋转轨迹上持续接通的公共接触件。另外,第一导电片17和第二导电片18的内周侧成为上接触件17a、18a,该上接触件17a、18a成为在滑接面40的旋转轨迹上与各开口部37间断性接触,输出作为旋转编码器的脉冲信号的接触件。
另外,导电片17、18将上接触件17a、18a的自由端侧进一步分为两部分。由此,通过分割的接触件获得稳定的弹性作用,在与触点接触时获得滑动的接触作用。
支架19由POM树脂(POM:聚甲醛树脂)、ABS树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或它们的混合树脂等软性材料形成为可平面上封闭上述旋转操作体14的环状凹面31的大小的环状体。该支架19非旋转地支承于后述的基体26。在该支架19的上面,在周方向上三等分突出设置有用于嵌合并固定上述各导电片16、17、18的3个突起42。通过这些突起42与上述各导电片16、17、18的各安装孔16c、17c、18c嵌合,在支架19的上面安装各导电片16、17、18。由此,上接触件16a、17a、18a按照适合接触的斜向上延伸的状态进行安装。另外,在支架19的上面开设有周方向上三等分开设的圆弧形带状的下接触件插通孔43、44、45。将上述下接触件16b、17b、18b向下插通到该下接触件插通孔43、44、45。由此,接触件16b、17b、18b从支架19的下面向适合接触的斜向下方向延伸。
在支架19的上面外周侧形成有环状平面部46(参照图3)。该环状平面部46与旋转操作体14的外周凸缘30的下端对应。另外,在环状平面部46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突出的环状缘部47。该环状缘部47与旋转操作体14的外周凸缘30的内周面对应。同样,在支架19的上面内周侧突出设置有支架内周凸缘48。该支架内周凸缘48与旋转操作体14的内周凸缘29的外周面对应接触。由此,旋转操作体14和支架稳定地对应。
另外,支架19将形成于旋转操作体14的下面和该支架19的上面的相对面间的环状凹部31(参照图4)的开放面平面地封闭。由此,确保用于使上述的上接触件16a、17a、18a与滑接面40弹性位移并稳定接触的封闭空间。通过该封闭空间防止为了维持圆滑的接触性而注入的润滑脂向环状凹部31泄漏。另外,由于该环状凹部31形成在距离下方基体26侧按下行程长度以上的空间位置,所以难以从该按下行程侵入灰尘,形成防尘效果高的触点构造。
另外,在支架19的外周面,在周方向上每90度配置有向外突出设置的4个保持片49。该保持片49保持于后述的基体26。另外,在支架19的下面,在周方向上间隔90设置有4个按下突起50。该按下突起50对应4个方向的按下位置而设置。另外,在支架19的下面内周侧,形成有收纳后述的支架连结板20并对其进行导向的环状收纳凹部51。而且,该支架19在保持各导电片16、17、18的状态下,通过后述的支架连结板20与旋转操作体14连结。
支架连结板20(参照图4)形成为能够收纳于上述支架19的环状收纳凹部51的大小的金属制环状圆板。在该环状圆板的周方向上,在与上述旋转操作体14的各卡止突起36对应的位置开设形成有多个卡止孔52。在该卡止孔52嵌合卡止旋转操作体14的卡止突起36。通过该支架连结板20的嵌合卡止作用,旋转操作体14、支架19、支架连结板20依次连结为层叠状态。
另外,在旋转操作体14的中央部具备操作者以指尖旋转操作旋转操作体14时能够明显获得其旋转操作感触的感触机构。该感触机构由在旋转操作体14的中央部开口的按钮插通孔27、插通于此的后述的按钮21构成。
上述按钮21由合成树脂性材料形成为圆柱状,插通到旋转操作体14的按钮插通孔27。在与该圆柱状的轴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形成有横孔53。该横孔53内设有从按钮21的内部向外施力的螺旋弹簧54、对设于该螺旋弹簧54的两端的球体55。
由此,在将按钮21插通于旋转操作体14的按钮插通孔27并安装时,位于螺旋弹簧54的两端球体55与按钮插通孔27的旋转操作感触用凹凸面35对应,该球体55对旋转操作体14施加一定的弹力。通过该弹力,在将旋转操作体14旋转操作到按下操作位置时,每一次球体55都沿凹凸面35进退,由于弹力变化而使旋转操作体14的旋转阻力不同。由此,获得明确的点击感。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可以在横孔53的内部设有螺旋弹簧54及球体55,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按钮21的配置空间。
另外,在相对横孔53的贯通位置在周方向上相差90度的按钮21的外周面两侧,沿轴方向形成有将该按钮21的下端及外周面作为开放面的升降导向用的凹面56。该凹部56通过后述的基体26的按钮导向片74向按下方向被导向。另外,在下面中央,对应按下位置突出设置有按下突起57,该按下突起57将后述的圆顶开关组件58的中央开关S1(参照图3)按下。
在上述支架19的下方,间隔按下行程空间19B(参照图8)对设有圆顶开关组件58。
上述圆顶开关组件58依次层叠有片材22、圆顶开关23,24、基板25而一体化。通过将下层的基板25粘贴在基体26的上面,在基体26的上面搭载圆顶开关组件58。
基板25为印刷配线基板,在中央部具有中央固定触点60(60a、60b),在其周边的四方具有周边固定触点部61(61a、61b、61c)。而且,在不与周边固定点部61重叠的周方向上三等分地具备公共固定触点59a、第一固定触点59b、第二固定触点59c。
而且,对应一个中央固定触点60搭载有一级圆顶开关23,对应4个周边固定触点部61搭载有两级圆顶开关24,以片材22覆盖在其上面并使圆顶开关23、24在基板25的固定位置不动作的方式进行粘贴。由此,构成对应按下按钮21的按下位置而设置的中央开关S1、对应按下旋转操作体14的各按下位置而设置的4个周边开关S2。
两级圆顶开关24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金属部件形成,如图5(A)的正面图所示,具有切割大致圆形的外周四处的形状,在外周设置有两个支承部24b和两个第一接触部24c,在中央设置有第二接触部24a。两个支承部24b在中央夹持第二接触部24a并对称相对配置。两个支承部24c在中央夹持第二接触部24a并对称相对配置。该两个支承部24b和两个第一接触部24c按照相隔90度的方式交互配置。设置有两级圆顶开关24的第二接触部24a的中央的弯曲部分具有作为反转弹簧的功能。因此,在两级圆顶开关24的顶点被按照规定行程按下时,其周围的弯曲部分作为反转弹簧而形成凹凸交替,第二接触部24a与其下方的第二触点61a(参照图3)接触。
当进行详述时,如表示图5(A)的A-A剖面的图5(B)所示,两级圆顶开关24形成为,中央的第二接触部24a作为顶点,两个支承部24b位于下端并与支承部61b(参照图3)持续接触(接地)。该支承部24b支承两级圆顶开关24整体。两级圆顶开关24通过作为素材的金属部件的弹性力在按压时变形,在解除按压时复位。
而且,在没有进行按下操作的通常状态时,如表示图5(B)的B-B部分的放大图的图5(C)所示,两个第一接触部24c与第一触点61c空开稍小的间隙(空隙)分开。该第一接触部24c和第一接触点61c之间的空隙优选为1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m以下,在该实施例中,形成0.03mm~0.05mm的空隙。
另外,中央的第二接触部24a在形成没有被按下操作的通常状态时,与第二触点61a空开充分的间隙(空隙)而离开。该中央的第二接触部24a与第二触点61a之间的空隙优选比上述的第一接触部24c与第一触点61c之间的空隙宽,优选设定为一倍以上,更有选设定为5倍以上。
如图3所示的一级圆顶开关23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金属部件形成,中央的接触部23a作为顶点,两个公共接触部23b位于下端并与常时触点60b持续接触。接触部23a在处于没有被按下操作的通常状态时,从触点60a空开充分的间隙(空隙)分开。
如图4所示,片材22由粘接覆盖膜22A和衬垫22B构成。图6为粘接覆盖膜22A、衬垫22B、一级圆顶开关23、及两级圆顶开关24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粘接覆盖膜22A形成为覆盖膜层22A1和粘接层22A2的双层构造。
覆盖膜层22A1由FET膜形成。该覆盖膜层22A1设置有避让口64A,66A这样的连接用孔,是将其以外的部分整体覆盖的片材。
粘接层22A2由双面胶带或通过印刷技术在覆盖膜层22A1上涂布的糊层而形成。该粘接层22A2构成为,在周边片材部201设置避让口64A、66A这样的连接用孔,同时设置变位性向上孔203。该变位性向上孔203分别设置在两级圆顶开关24的各第一接触部24c的相对位置。变位性向上孔203为由圆弧和直线构成的大致D型的形状,按照直线部分形成内侧,圆弧部分形成外侧的方式并列配置两个。
另外,在两个变位性向上孔203之间设置有粘接层22A2的触点粘接部202。该触点粘接部202为长方形板向厚度方向弯曲的形状,通过大致形成圆形的周边开关S2的中心(两级圆顶开关24的顶点的相对位置),形成从周边开关S2的外周一端到另一端构成桥接的状态。因此,变位性向上孔203位于周边开关S2的触点粘接部202的两侧而构成。
通过该构成,触点粘接部202与周边片材部201连接的两端部成为两级圆顶开关24的支承部24b相对配置。另外,位于触点粘接部202的两侧的各变位性向上孔203成为两级圆顶开关24的第一接触部24c的相对位置。
衬垫22B在周边片材部251设置有避让口64B、66B这样的连接用孔、一级圆顶开关孔252和两级圆顶开关孔253。
一级圆顶开关孔252为比一级圆顶开关23大若干的形状。两级圆顶开关孔253为比两级圆顶开关24大若干的形状。
四个两级圆顶开关孔253两个形成为一对,各对通过连通孔261连通。而且,一级圆顶开关孔252和连通孔261通过连通孔262连通。
通过该连通孔261、262,能够在按下开关时形成空气的通道(空气路径),能够顺畅地执行一级圆顶开关孔252和两级圆顶开关孔253的按下动作。
在如此构成的操作开关10A的圆顶开关组件58A中,粘接层22A2如图7(A)的俯视图中剖面线所示,遍及周边开关S2的周围整体与衬垫22B粘接,同时,从两级圆顶开关24的支承部24b到中央进行粘接。
由于在两级圆顶开关24的第一接触部24c的相对位置设置有变位性向上孔203,因此,粘接层22A2没有与第一接触部24c粘接。由此,第一接触部24c能够自由地动作,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两级圆顶开关24的两级的按下操作的检测。
如图7(B)的D-D箭头向视E-E局部放大端面图所示,两级圆顶开关24由于第一接触部24c不通过变位性向上孔203粘接而能够自由移动,所以能够正确执行微小的变位并进行按下检测,另外,如果进行按下解除也容易复位。
周边开关S2的两级圆顶开关24的周围由于通过覆盖膜层22A1覆盖,而且由粘接层22A2的周边片材部201粘接,所以能够发挥防尘功能。即,两级圆顶开关24为周围存在衬垫22B,上下由覆盖膜层22A1和基板25夹持的密闭状态。而且,通过使基板25的上面和衬垫22B的下面完全粘接,能够防止灰尘从下面侵入。另外,通过使衬垫22B的上面和覆盖膜层22A1的下面完全粘接,也能够防止灰尘从上面侵入。
而且,由于衬垫22B及连通孔261、262的存在,从而在按下一个两级圆顶开关24时,由于空气从连通孔261、262移动进入另一个两级圆顶开关24的周围,所以能够防止由于气压而妨碍按下操作。
这样,由粘接覆盖膜22A覆盖圆顶开关23、24并通过该粘接层22A2无间隙地与周围无间隙地粘接,提高防尘功能,且通过只对粘接层22A2设置变位性向上孔203,能够实现两级圆顶开关24的微笑的ON/OFF检测的稳定动作。
如图3所示,基体26由比旋转操作体14稍微大的金属圆板形成。在基体26的中央部,从底面立起突出设置有能够与上述按钮21的两侧凹部56卡合的按钮导向片74。在与按钮导向片74对应的上方的基板25及片材22的对应位置,在分别贯通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口64、65,以不妨碍按钮导向片74的立起突出设置。另外,相对公共固定触点59a、第一固定触点59b和第二固定触点59c,按照使它们从上面露出的方式在片材22上设置避让口66,能够与下接触件16b、17b、18b接触。
而且,在该基体26的外周侧,从其四方的底面立起突起设置反凹形状的升降导向片77。该升降导向片77在反凹形内卡合上述支架19的保持片49。由此,能够使按下行程长度升降。通过保持片49分别对该四方的升降导向片77卡合并保持,保持于支架19的最上部的旋转操作体14在按下时对应按下的方向倾斜移动。因此,旋转操作体14通过作为旋转操作体14整体稍微倾斜移动,通过倾斜移动,只是陷入一定的按下行程量的部分将周边开关S2按下,起到作为开关的功能。
图9是表示具备这样的构成的操作开关10的数码照相机1的构成的框图。
数码照相机1与控制部82连接,设置有低通滤波器81、操作按钮3、4、5、电源部86、显示器2、闪光器83、照相机部84及存储部85。
操作开关10与低通滤波器81连接。该低通滤波器81在从接收到操作开关10的一级圆顶开关23及两级圆顶开关24瞬时通电(例如1μm以下)引起的信号的情况下,将该信号切断而不进行检测,只将比以上时间长的通电引起的信号传递到控制部82。由此,不会由于冲击等而使操作开关10在瞬时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产生误动作。
操作按钮3、4、5(如图1所示的快门按钮3、菜单按钮4、再生按钮5)将使用者按下操作的按下信号传递到控制部82。
电源部86对各部分供给电力。
显示器2根据控制部82的控制信号显示图像。在该图像中可以为由照相机部84拍摄的图像、拍摄并保存于存储部85的图像、或菜单图像等。
闪光器83根据控制部82的控制信号进行闪光灯发光。
照相机部84根据控制部82的控制信号进行拍摄,将拍摄图像传递到控制部82。
存储部85根据控制部82的控制信号进行数据的写入。在该数据中,可以为将由照相机部84拍摄的拍摄图像数据、及显示菜单画面等程序等适当的数据。
根据该构成,数码照相机1根据操作开关10及操作按钮3、4、5的操作进行动作,能够执行闪光器83的照明、照相机部84的拍摄、向显示器2的拍摄图像的显示等拍摄中所必要的动作。
图10是表示周边固定触点部61的形状和电路构成的说明图。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表示概略构成的纵向剖面图。
如图10(A)所示,周边固定触点部61在中央设置有第二触点61a,在其外侧,两个第一触点61c以第二触点61a为中心对称(图示左右对称)配置。另外,在以第二触点61a为中心并与第一触点61c相差90度的位置上设置两个支承部61b。该两个支承部61b以第二触点61a为中心对称地(图示上下对称)配置。因此,支承部61b及第一触点61c以第二触点61a为中心配置在四方。
在两个支承部61b载置有两级圆顶开关24的支承部24b。该支承部61b如图示所示,没有与任一电路连接,为没有通电的构成。因此,两级圆顶开关24的支承部24b起到作为决定两级圆顶开关24的位置及高度(或决定姿势)支承部的功能。
在两个第一触点61c邻接配置两级圆顶开关24的第一接触部24c。该两个第一触点61c和两个第一接触部24c之间,以正确的姿势将两级圆顶开关24的支承部24b载置于支承部61b时,如图10(B)所示,形成大致均等地分开距离Lc的状态。这是因为,两级圆顶开关24按照两个支承部24b比两个第一接触部24c更向下方突出的方式构成,在一个平面上载置两级圆顶开关24时,变为两个支承部24b接地而两个第一接触部24c离开的构成。
第二触点61a相对第二接触部24a相对充分地离开。该第二触点61a和第二接触部24a离开的距离La构成为比第一触点61c和第一接触部24c离开的距离Lc宽。
而且,在基板25(参照图3)上,如图10(A)所示,设置有第一触点电路K1和第二触点电路K2。第一触点电路K1为与两个第一触点61c相接的电路。该第一触点电路K1在两级圆顶开关24的两个第一接触部24c分别与两个第一触点61c接触的状态时,对金属制的两级圆顶开关24通电,形成开关ON的状态,可进行第一检测的检测。因此,即使一个第一触点61c与两级圆顶开关24的两个第一接触部24c接触,另一方离开而不会通电,仍然是开关OFF。
第二触点电路K2是两级圆顶开关24的第一接触部24c和第二接触部24a连接的电路。该第二触点电路K2在较强地按下两级圆顶开关24的中心而使第二接触部24a与第二触点61a接触时,由于两级圆顶开关24的两个第一接触部24c已经与第一触点61c接触,因此,在金属制的两级圆顶开关24的第一接触部24c和第二接触部24a之间通电。通过该通电而形成开关ON的状态,能够进行第二检测的检测。
接着,对使用数码照相机1的使用者操作操作开关10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支架19和圆顶开关23、24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2(A)、(B)是将操作开关10分离为操作侧单元U1和检测侧单元U2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此,操作侧单元U1由旋转操作体14、导电片16、17、18(参照图3)、支架19、及按钮21构成。检测侧单元U2由圆顶开关组件58、及基体26构成。
在操作开关10处于按下待机的状态下,图3、4所示的圆顶开关组件58所具备的5个圆顶开关23、24具有半圆形的圆顶型,其中高部与各按下突起50、57的下端相对。这些圆顶开关23、24对应来自上方的按下力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在受到按下力时形成凹陷,按下力被释放时复位,在恢复到原来的高度时为圆顶型,并为下一次的按下做准备。另外,与圆顶开关23、24对应的基板25的固定触点由于没有被按下而为非接通的状态,因此,不输出检测信号。
如图12中箭头Y3所示,在对按钮21进行按下操作时,按钮21受到该按下力并陷入按下行程的量,按压中央的一级圆顶开关23。而且,该一级圆顶开关23与其按下方向的中央固定触点60平面接触并导通,输出来自中央固定触点60的中央按下信号。而且,在释放按钮21的按下力时,一级圆顶开关23弹性复位,经由按下突起57使按钮21向上按压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如图12中箭头Y1(Y1a~Y1d)所示,在对旋转操作体14进行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受到进行该按下操作的特定位置(Y1a~Y1d)的按下力。如箭头Y1(Y1a~Y1d)所示,在进行一级按下的状态时,旋转操作体14经由按下突起50(图11)按压对应特定位置的两级圆顶开关24,该两级圆顶开关24的第一接触部24c与该按下方向的第一触点61c平面接触并导通,输出来自该第一触点61c的第一信号。
在此,由于按下前的第一接触部24c和第一触点61c的间隙非常小,因此,只要轻轻按下旋转操作体14,第一接触部24c和第一触点61c就会接触而导通,输出第一信号。
另外,由于支架19由软性材料形成,因此,在按下旋转操作体14的一部分时,支架19弯曲变形。因此,按下部分的按下突起50牢固地向下方陷入,同时,能够防止与其成90度的其它按下突起50相连而陷入。
即,由于在各按下突起50之间存在形成支架19的软性材料的区域,因此,能够难以使该区域变形而将按下力传递到相邻的按下突起50。
这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超越上述的低通滤波器81而向控制部82传递,因此,只要为冲击的瞬间信号则被切断以不形成动作信号。
受到第一信号的控制部82执行准备动作。该准备动作能够进行以下适当的动作,即、例如从将显示器2的显示消除的待机状态,移动到将来自照相机部84的拍摄图像实时显示到显示器2的待拍摄准备阶段,或者将菜单画面显示到显示器2并按照通过闪烁该菜单画面中对应被按下操作的第一接触部24c的指令部分进行消除的方式进行显示等。
如图12的箭头Y2(Y2a~Y2d)所示,在旋转操作体14进一步较强地被按下时,在保持第一接触部24c与第一触点61c接触的状态下,作为两级圆顶开关24的顶点的第二接触部24a部分向下方被按下,该第二接触部24a形成反向凹凸,第二接触部24a与第二触点61a接触并导通,输出第二信号。
由于该第二信号超越上述的低通滤波器81而向控制部82传递,因此,只要为冲击的瞬间信号则被切断以不形成动作信号。
受到第二信号的控制部82执行指示的动作。该被指示的动作能够进行如下的适当动作,例如将显示于显示器2的再生图像顺次切换,对闪光器的有无及白色平衡等拍摄模式进行切换,进行时刻设定等设定操作等。
其后,在释放使用者对旋转操作体14的按下力时,两级圆顶开关24进行弹性复位,经由按下突起50将按钮19朝上按压。由此,旋转操作体1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对旋转操作体14进行旋转操作时,组装到该旋转操作体14的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朝向相同方向旋转,固定于支架19的非旋转的上接触件16a、17a、18a与该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滑接面40接触,检测出作为旋转编码器的相位信号。另外,由于该滑接面40形成于同一平面,因此,确保上接触件16a、17a、18a相对于滑接面40的稳定的接触性。
另一方面,相对具备公共固定触点59a、第一固定触点59b、第二固定触点59c的基板25,下接触件16b、17b、18b均维持以非旋转并持续接触的状态。由此,通过从上接触件16a、17a、18a获得的信号,对旋转操作体14的旋转操作位置、旋转方向、旋转速度的信号进行检测。另外,在对旋转操作体14进行旋转操作时,位于设置在按钮21的螺旋弹簧54的两端的球体55与按钮插通孔27的旋转操作感触用的凹凸面35对应,对旋转操作体14施加一定的弹力并赋予旋转阻力,因此,使旋转操作体14每旋转30度都会获得点击感,会将旋转操作明确传递到操作者的手上。另外,此时,由于上述的感触机构的旋转操作感触部分和触点部分分开,所以相互的消耗粉末不会使触点部分受到不良影响。
通过以上的构成及动作,对于检测微小的按压的圆顶开关组件58,能够防止制造时的不均引起的不良情况,并能够提高成品率。
即,对于第一触点回路K1,两级圆顶开关24的两个第一接触部24c的双方与各第一触点61c接触时,首先形成开关ON,并进行第一检测,因此,即使为因制造时的偏差而一个第一接触部24c与第一触点61c持续接触的状态,也能够顺利地检测到开关ON/OFF。
特别是在将两级圆顶开关24粘接到片材22的粘接层22A2的触点粘接部202并固定配置时,可能因粘接偏差等而使两级圆顶开关24倾斜,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顺利进行动作。即,即使两级圆顶开关24倾斜而被粘接,且两个第一接触部24c中的一方与周边固定触点部61的第一触点61c持续接触的状态,由于另一第一接触部24c处于从第一触点61c离开的状态,因此,通过该另一第一接触部24c对应按下操作与第一触点61c接触/离开,从而能够执行良好的ON/OFF检测。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良好地动作的圆顶开关组件。另外,由于成品率良好,所以能够以低价格大量提供。
另外,对于两级圆顶开关24,支承部24b比第一接触部24c更向下方突出,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制造时的偏差而使两个第一接触部24c的双方均保持与第一触点61c接触的状态。即,支承部24b作为支承部保持两级圆顶开关24的高度并使第一接触部24c从第一触点61c离开,因此,能够容易地提供可靠地执行精度良好的第一检测的圆顶开关组件。
另外,对于第二触点电路K2,在两级圆顶开关24的第二接触部24a与第二触点61a且第一接触部24c与第一触点61c接触的情况下,由于为开关ON并进行第二检测的构成,因此,能够可靠地执行第二检测。特别是由于第二触点电路K2与双方的第一触点61c连接,所以只要第一接触部24c与任一第一触点61c接触,则可以执行第二检测。
这样,能够提供以少的零件数量精度良好地可靠地执行按压强度不同的两级的检测。
另外,能够降低对两级圆顶开关24的加工精度和片材22(参照实施例1的图3)的粘贴精度的要求,能够使制造容易化。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一个两级圆顶开关24检测按下强度不同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因此,能够使按下操作时的作用点集中于两级圆顶开关24的顶点和按下突起50的接触部的一处,能够容易地进行稳定的动作。
另外,由于直到输出第一信号,抵抗按下操作的弹性力只来自2处的支承部24b,所以,两级圆顶开关24能够以轻的按下力容易使开关ON。而且,在输出第一信号后,直到输出第二信号,抵抗按下操作的弹性力成为来自两个支承部24b和两个第一接触部24c的状态并逐渐变强。因此,如果不牢固按下则不会进入开关ON的状态,使用者能够明确认识并区分第一信号所需的按下力和第二信号所需的按下力的差。
另外,通过具有该种圆顶开关组件58的操作开关10,例如能够提供容易可靠地实现本动作开始前的第一信号的输出功能的操作开关10,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满足度。
由于按钮19由软性材料形成,所以即使可以将成为用于第一信号的检测的行程的第一接触部24c和第一触点61c的间隙设为非常小而灵敏地进行按下检测,也能够防止想要按下的第一接触部24c和其它的第一接触部24c连动而进行按下检测。因此,能够兼备灵敏地检测出轻的按下且防止对没有按下部位的误检测这两者。
另外,由于将作为5个方向的输入装置的圆顶开关23、24中除中央外的4个方向的两级圆顶开关24不只设为具有目前的单纯的圆形及小盘(椭圆)型,而是设为具有第一接触部24c和支承部24b的特殊的形状,因此,没有必要如目前那样使挠性及膜片的开关部介于其中,而能够廉价地实现可靠性高的第一信号的输出。
另外,在将两级圆顶开关24的周围由覆盖膜层22A1覆盖,进而通过由粘接层22A2的周边片材部201进行粘接,从而防止灰尘的混入,且以通过气压不防碍按压引起的两级圆顶开关24的平滑的变形动作的方式具备连通孔261的严密的构成中,由于能够排除两级圆顶开关24粘接时的姿势的倾斜引起的不良,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大量生产时的生产效率。
另外,由于为通过低通滤波器81排除了冲击引起的开关ON的构成,所以能够防止无意识的误动作。特别是在检测第一信号时,即使为执行准备动作的构成,由于只要是冲击下就能不进行准备动作,因此,也能够防止数码照相机1的电源部86的蓄电池的消耗。
另外,操作开关10由于通过中央方向的一级圆顶开关23和4个方向的两级圆顶开关24而作为5个方向开关起作用,另外,通过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和导电片16、17、18作为旋转开关起作用功能,因此,能够具有作为旋转式JOG/多方向输入复合开关的功能。
另外,为了作为旋转式JOG/多方向输入复合开关起作用,所以,操作开关10构成俯视为圆形,从操作开关10的形状不能够明了多方向输入的位置(两级圆顶开关24的位置),形成无论哪个旋转位置都能够多方向输入的构成,使用者能够正确地输入想要输入的方向。即,即使使用者不能从操作开关10的形状正确了解应按下的位置而稍微偏离该位置,灵敏地反应的两级圆顶开关24也能够对使用者意图的方向进行最初按下检测,由此,能够容易正确输入使用者意图的方向。
(实施例2)
图13是使用了形状不同的两级圆顶开关424的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说明图。
图13(A)表示两级圆顶开关424的俯视图,图13(B)表示图13(A)的B-B局部放大的A-A剖面图。
两级圆顶开关424构成为,环状支承部424b和圆形且以中央凸的方式弯曲的本体部425由两个臂部426连接。
如图13(B)所示,环状的支承部424b底面整体在平面上进行接触。
臂部426具有随着从支承部424b向上方直立而向内侧弯曲的倒L字的截面,在本体部425附近的位置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第一接触部424c。
本体部425形成为圆顶型,在下面的中央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第二接触部424a。
图13(C)是表示周边固定触点461的形状和电路构成的说明图。该实施例2的周边固定触点461为从实施例1的周边固定触点部61除去了支承部61b的形状。即,第二触点461a与实施例1的第二触点61a相同,第一触点461c与实施例1的第一触点61c相同。
周边固定触点461的第二触点61a及第一触点461c以外的表面由绝缘部件覆盖,在其上载置有两级圆顶开关424。两级圆顶开关424的第一接触部424c与第一触点461相对并邻接配置,第二接触部424a与第二触点461a相对配置。
第一触点电路K1与实施例1相同,为与两个第一触点61c相接的电路。另外,第二触点电路K2与实施例1相同,为与两级圆顶开关424的第一接触部424c和第二接触部424a相接的电路。
在按下周边固定触点461的中央时,首先,两个第一接触部424c与第一触点461c接触,第一触点电路K1变为开关ON。而且,在按下周边固定触点461的中央时,第二接触部424a与第二触点461a接触,由于第一接触部424c已经与第一触点461c接触,由此,第二触点电路K2变为开关ON。
通过以上的构成,能够抑制制造时的偏差引起的不良品的产生,能够精度良好地执行按压力不同的两级的检测,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图14表示实施例3的操作开关的粘接构造的说明图。图14(A)表示圆顶开关组件58A的俯视图,图14(B)表示F-F向视G-G局部放大端面图。
由于该实施例3除粘接层22A2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故而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对于粘接层22A2,实施例1中的触点粘接部202变换为大致圆形的触点粘接部207。而且,在该触点粘接部207的周围设置有代替变位性向上孔203的变位性向上孔208。由于其它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故而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即,由于在两级圆顶开关24的第一接触部24c的周边存在变位性向上孔208,因此,粘接不能够妨碍第一接触部24c的动作,从而能够进行良好的按下检测。另外,由于周围完全地无间隙粘接,所以能够获得高的防尘性,并能够防止防尘引起的性能降低。
而且,即使由于粘接状态而使两级圆顶开关24倾斜,也能够顺利检测开关的ON/OFF。
另外,在以上的各实施例中,作为操作开关10,以具有旋转操作体14并能够检测旋转操作和方向输入操作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操作开关中使用圆顶开关组件58。
例如,构成为,具备将两级圆顶开关24并列多个配置为圆形,并覆盖其上部整体的大致圆盘型的非旋转的操作体,在该操作体的上面被使用者描绘圆形时而能检测旋转操作。在该情况下,在通过邻接的多个两级圆顶开关24依次检测ON/OFF时,只要为下述构成即可,即、控制装置根据该信号判断为旋转操作时,执行对应旋转操作的动作。
在该发明的构成和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中,该发明的便携式终端与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1对应,以下相同,输出装置与显示器2对应,开关部件及圆顶开关与两级圆顶开关24对应,电路部与基板25对应,开关组件与圆顶开关组件58对应,控制装置与控制部82对应。但是,该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施方式。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该发明可以用于各种用途的开关组件,特别是适合于能够作为便携式电话及PDA及数码照相机等要求小型的开关组件的适当装置的操作输入装置而使用。

Claims (6)

1.一种开关组件,具有:
开关部件,其至少具有两个第一接触部并通过导电性材料连接该两个第一接触部之间;
电路部,其通过所述各第一接触部分别所具有的接触/离开的第一触点的接触/离开而使开关接通/断开,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件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所述两个第一接触部并使其从所述第一触点离开,
所述电路部的构成为,所述两个第一接触部的双方与各自的所述第一触点接触时通电而变为开关接通,即使是所述两个第一接触部中的一个从所述第一触点离开也为非通电而变为开关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件还设置有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通过导电性材料连接,
所述电路部具备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离开的第二触点,
从所述第二接触部到所述第二触点的距离构成为比从所述第一接触部到所述第一触点的距离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件为具有圆顶型形状的圆顶开关,
在圆顶型形状的外周部具备所述第一接触部,
在圆顶型形状的顶点部具备所述第二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件在同一平面上配置有多个,
所述电路部对应所述各开关部件的第一接触部而具备多个所述第一触点。
5.一种操作开关,具备: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组件;
操作体,其设置于该开关组件的上面侧并接受使用者的按下操作。
6.一种便携式终端,其具备:
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组件;
控制装置,其根据由该开关组件检测到操作输入的输入检测信号执行控制动作;
输出装置,其根据该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进行信息输出。
CN2011100052695A 2010-03-11 2011-01-12 开关组件、操作开关及便携式终端 Pending CN1021945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4303/10 2010-03-11
JP2010054303A JP2011187406A (ja) 2010-03-11 2010-03-11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操作スイッチ、および携帯端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4597A true CN102194597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602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52695A Pending CN102194597A (zh) 2010-03-11 2011-01-12 开关组件、操作开关及便携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87406A (zh)
KR (1) KR20110102812A (zh)
CN (1) CN10219459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6924A (zh) * 2015-01-30 2015-05-13 何杰恩 一种控制装置
CN107883995A (zh) * 2017-11-06 2018-04-06 苏州斯普兰蒂电子有限公司 弹片检测设备
US11810739B2 (en) 2021-01-07 2023-11-07 Asustek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knob module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4917B2 (ja) * 2017-11-23 2021-04-07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233A (zh) * 1999-07-19 2001-01-24 阿尔卡塔尔公司 双压式转换器
JP2004111285A (ja) * 2002-09-19 2004-04-08 Polymatech Co Ltd 接点スイッチおよび多段接点スイッチ
JP2006073311A (ja) * 2004-09-01 2006-03-16 Omron Corp 操作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1097814A (zh) * 2006-06-26 2008-01-02 星电株式会社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JP4431177B2 (ja) * 2007-06-20 2010-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233A (zh) * 1999-07-19 2001-01-24 阿尔卡塔尔公司 双压式转换器
JP2004111285A (ja) * 2002-09-19 2004-04-08 Polymatech Co Ltd 接点スイッチおよび多段接点スイッチ
JP4109524B2 (ja) * 2002-09-19 2008-07-02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接点スイッチおよび多段接点スイッチ
JP2006073311A (ja) * 2004-09-01 2006-03-16 Omron Corp 操作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1097814A (zh) * 2006-06-26 2008-01-02 星电株式会社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JP4431177B2 (ja) * 2007-06-20 2010-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6924A (zh) * 2015-01-30 2015-05-13 何杰恩 一种控制装置
CN107883995A (zh) * 2017-11-06 2018-04-06 苏州斯普兰蒂电子有限公司 弹片检测设备
CN107883995B (zh) * 2017-11-06 2023-09-12 苏州斯普兰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弹片检测设备
US11810739B2 (en) 2021-01-07 2023-11-07 Asustek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knob modul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87406A (ja) 2011-09-22
KR20110102812A (ko) 2011-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3502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вода для 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ме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вода
CN100511536C (zh) 旋转式输入装置
JP4969472B2 (ja) 操作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5502276A (ja) 回転可能なキーパッドおよび表示部を備える電子デバイス
CN102194597A (zh) 开关组件、操作开关及便携式终端
US11311795B1 (en) Smart cube
EP1073080B1 (e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CN101527217A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4995008B2 (ja) 入力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8946573B2 (en) Key assembly, rotary input device using the ke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rotary input device
US8217282B2 (en) Combination switch
CN102414767A (zh) 操作开关及便携式终端
JP4026211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US7301111B2 (en) Slide switch
WO2019137076A1 (zh) 智能终端
CN113711167B (zh) 四维触控板模块
CN101996812A (zh) 操作检测装置
JP7057170B2 (ja)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0348576A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複合スイッチ
JP4937994B2 (ja) 多方向スライド式スイッチ
CN112947036B (zh) 可穿戴设备
JP2005078864A (ja) 入力装置
JP2002107810A (ja) カメラ
KR20100001176A (ko) 회전형 입력장치
JP2000340053A (ja) 多方向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