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8663B -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 Google Patents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8663B
CN101948663B CN201010228922.XA CN201010228922A CN101948663B CN 101948663 B CN101948663 B CN 101948663B CN 201010228922 A CN201010228922 A CN 201010228922A CN 101948663 B CN101948663 B CN 101948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sheet
woven fabrics
double
sided adhesive
tensile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89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8663A (zh
Inventor
铃木俊英
山元健一
高桥亚纪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48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8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8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8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1Paper; Textile fabr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0Prese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6Presence of textile or fabric
    • C09J2400/263Presence of textile or fabric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20Coated or impregnated woven, knit, or nonwoven fabric which is not [a] associated with another preformed layer or fiber layer or, [b] with respect to woven and knit, characterized, respectively, by a particular or differential weave or knit, wherein the coating or impregnation is neither a foamed material nor a free metal or alloy layer
    • Y10T442/2738Coating or impregnation intended to function as an adhesive to solid surfaces subsequently associated therewith
    • Y10T442/2754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由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并且能够适合用于循环部件的双面粘合片。该粘合片(1)具备包含体积密度为0.35~0.60g/cm3的含麻无纺布的基材(10)和在其各面上分别设置的粘合剂层(21、22)。粘合剂层(21、22)由水分散液形成,所述水分散液包含将以全部单体成分的60质量%以上的比例含有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原料进行乳化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以两粘合面的平均值计,对SUS的粘合力为11N/20mm以上,并且对PP的粘合力为8.5N/20mm以上。

Description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无纺布为基材、具有使用水分散型丙烯酸类粘合剂(也称为压敏胶粘剂;下同)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双面胶粘性粘合片。特别涉及适合粘贴到循环部件上使用的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本申请要求2009年7月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163097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并入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具备基材的双面胶粘性粘合片(双面粘合片)作为作业性好、胶粘可靠性高的接合手段广泛应用于从家电制品到汽车、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各种产业领域。作为基材优选使用无纺布。作为有关以无纺布为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技术文献,可以列举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8-280439号公报、2006-143856号公报、2001-152111号公报和2000-2651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从节省资源的观点考虑,对于制品中使用的能够循环的部件,大多在使用后将部件拆解并对该部件或其构成材料进行再利用(循环)。另外,从对环境的顾虑、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类(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VOCs)的释放量等观点考虑,倾向于优选使用粘合剂成分分散于水中的形式的水分散型(水性)粘合剂组合物。因此,提供具有由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并且适合循环部件的接合的双面粘合片是有用的。
对由双面粘合片接合的部件等进行再利用时,需要将部件之间在接合部分离并从分离后的部件上除去(再剥离)双面粘合片的作业。此时,在将部件之间分离的阶段,接合部的双面粘合片有时在作业当中断裂或者沿接合面产生在基材层内部撕裂的层间破坏。另外,有时产生粘合剂层的残渣残留在被粘物上的问题(胶糊残留)。这样的情况下,在从分离后的部件上除去双面粘合片时,必须从分离的两部件的表面除去被破坏的双面粘合片或粘合剂层的残渣,部件的拆解作业效率显著下降。因此,要求用于循环部件的接合的双面粘合片具有便于有效从部件上进行除去的剥离性能(再剥离性等)。另外,同时要求所述双面粘合片与以往同样地具有能够实现部件的接合这一本来的使用目的的粘合性能(能够半永久地保持接合的粘合力、曲面胶粘性等)。
但是,水分散型(水性)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具有粘合力弱于溶剂型的倾向,另外,通过使水分散型组合物浸渗到无纺布中有时使该无纺布的强度降低,因此,使用水分散型组合物制作上述的粘合性能和剥离性能的平衡良好的双面粘合片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对于该课题,上述现有技术均未能令人满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由水分散型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并且兼具能够适合用于循环部件等的粘合特性和剥离性能的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胶粘性的粘合片,其具备包含无纺布的基材(无纺布基材)和在该无纺布基材的各面上分别设置的粘合剂层。该无纺布包含麻作为构成纤维,并且体积密度为约0.35g/cm3~约0.60g/cm3的范围。另外,上述粘合剂层由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粘合成分的水分散液(水分散型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该丙烯酸类聚合物通过将以全部单体成分的60质量%以上的比例含有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原料进行乳化聚合而得到。使用该粘合剂组合物制作的双面粘合片满足以下全部特性:
A.两粘合面的对不锈钢(SUS)板的180°剥离粘合力(对SUS粘合力)的平均值为11N/20mm以上;和
B.两粘合面的对聚丙烯树脂板的180°剥离粘合力(对PP粘合力)的平均值为8.5N/20mm以上。
上述无纺布含有麻(典型地是马尼拉麻)作为构成纤维,并且体积密度在适当的范围内,因此具有高强度。因此,通过作为如上所述显示高对SUS粘合力和对PP粘合力的双面粘合片的基材使用,可以防止从被粘物上分离(再剥离)该粘合片时产生层间破坏或断裂。因此,根据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可以平衡良好地实现高粘合性和良好的再剥离性(再剥离时不易产生胶糊残留、不易断裂等)。
另外,上述双面粘合片的上述粘合剂层对SUS等极性材料和PP等低极性材料均显示高粘合性,因此可以与一般的双面粘合片同样地优选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半永久地固定部件等被粘物的用途)。另外,同时可以在不引起胶糊残留或片破坏(断裂、层间破坏等)的情况下从被粘物上再剥离,因此特别可以优选用于循环部件的接合。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的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无纺布基材可以如下选择:基重在20g/m2~30g/m2的范围内,厚度在35μm~85μm的范围内,并且该基重除以厚度而算出的体积密度在上述体积密度的范围内。由此,可以实现更良好的粘合性能(曲面胶粘性等)和剥离性能(再剥离性)。
另一优选方式中,作为上述基材,可以使用丝流方向(MachineDirection;MD方向)的拉伸强度(以下也称为MD拉伸强度)为20N/15mm以上、并且宽度方向(Cross-Machine Direction;CD方向)的拉伸强度(以下也称为CD拉伸强度)为15N/15mm以上的无纺布。具有所述无纺布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可以更可靠地在不发生中途断裂的情况下从被粘物上剥离,因此优选。
另一优选方式中,上述无纺布具有5N/20mm以上的层间强度。具有所述无纺布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可以在不引起层间破坏的情况下从被粘物上再剥离,因此优选。
另一优选方式中,上述双面粘合片满足以下至少一个特性:
C.在40℃保持力试验中的保持时间两粘合面均为1小时以上;和
D.在曲面胶粘性试验中的翘起距离为10mm以下。
更优选满足上述C和D两个特性的双面粘合片。在此,上述曲面胶粘性试验是用厚度0.5mm的铝板对宽度10mm、长度90mm的粘合片进行加衬而得到试验片,将该试验片以上述铝板为内侧在直径40mm的圆柱上卷绕弯曲10秒钟,并将该试验片压接在聚丙烯板上在温度23℃、相对湿度(RH)50%的环境下保持24小时,然后在70℃的环境下保持2小时,测定上述试验片端部从上述聚丙烯板表面翘起的距离。所述方式的双面粘合片具有良好的曲面胶粘性,因此可以优选用于具有曲面等非平面的表面形状的部件的接合。
另一优选方式中,上述双面粘合片的厚度(不包含剥离衬垫的片的总厚度)为100μm~250μm,并且,该双面粘合片满足以下特性:
E.MD拉伸强度和CD拉伸强度均为15N/10mm以上。
所述方式的双面粘合片具有良好的曲面胶粘性,因此可以优选用于具有曲面等非平面的表面形状的部件的接合。另外,由于具有适度的强度,因此从被粘物上再剥离时不易产生胶糊残留或片的破坏,可以适合用于循环部件的接合。
在另一优选方式中,上述双面粘合片满足以下特性:
F:将该双面粘合片在80℃保持30分钟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类(VOCs)的总量(TVOC)是每1g双面粘合片(剥离衬垫除外)为1000μg以下。
TVOC减少的双面粘合片对自然环境和作业环境的负荷少,因此优选。另外,由此,可以适合用于将大量生产的制品、汽车或住宅的内部装饰材料等在密闭空间中使用的制品、需要高温下作业的制品、或者使用时能够达到高温的制品等部件进行接合或固定的用途等。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如上所述具有良好的粘合特性(例如,粘合力、曲面胶粘性),因此可以与一般的双面粘合片同样地优选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将部件等被粘物半永久地固定的用途)。另外,如上所述具有可以在不引起断裂或胶糊残留等的情况下从被粘物上再剥离的特性,因此特别优选作为粘贴到循环部件上使用的(典型地是用于预计循环使用的部件的固定的)双面粘合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双面粘合片的代表性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双面粘合片的另一代表性构成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对本发明实施所必要的事项,可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领域现有技术的设计事项来理解。本发明可以基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以及本领域的技术常识来实施。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具有包含无纺布的基材。该无纺布包含麻(典型地是马尼拉麻)作为构成纤维。另外,可以在无损强度的范围内包含一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纤维。作为所述其它纤维,可以列举例如:木材纤维(木材浆粕等)、人造丝、醋酯纤维等纤维素类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聚酰胺纤维、聚烯烃纤维、聚氨酯纤维等合成纤维。另外,在此所说的“无纺布”,是指主要在粘合带及其它粘合片(压敏胶粘片)的领域中使用的粘合片用无纺布的概念,典型地是指使用一般的抄纸机制作的无纺布(有时也称为所谓的“纸”)。无纺布中所含的麻量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95%以上。特别优选使用实质上仅由麻构成的无纺布。
在此,上述无纺布的体积密度在约0.35g/cm3~约0.60g/cm3(例如,约0.35g/cm3~0.55g/cm3)的范围内。体积密度过于超过上述范围时,难以使粘合剂充分浸渗在无纺布中来设置,由此有时曲面胶粘性等粘合性能下降,或者再剥离时容易产生层间破坏。另外,体积密度过于低于上述范围时,强度不足,再剥离时有时粘合片容易在中途断裂。另外,优选使用基重在约20g/m2~约30g/m2的范围、厚度在约35μm~约85μm的范围的无纺布。在此,进行适当选择,使上述基重和上述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并且上述基重除以上述厚度而算出的体积密度在上述体积密度范围内。MD拉伸强度优选为约20N/15mm以上(更优选约25N/15mm以上)。CD拉伸强度优选为约15N/15mm以上(更优选约18N/15mm以上)。另外,无纺布的层间强度优选为约5N/20mm以上。该层间强度可以通过后述的方法测定。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由丙烯酸类聚合物(粘合成分)分散到水中的形式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该丙烯酸类聚合物,通过将以全部单体成分的60质量%以上(典型地为60~98质量%,例如,60~90质量%)的比例含有具有碳原子数4~12(以下,有时将所述碳原子数范围记作C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原料进行聚合而得到.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片,其特征还在于满足以下全部特性:特性A.两粘合面对SUS的粘合力的平均值为11N/20mm以上;和特性B.两粘合面对PP的粘合力的平均值为8.5N/20mm以上。例如,在以基重约25g/m2、厚度约50μm的麻制无纺布作为基材、并且在无纺布基材的各面上分别设置由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厚度约60μm的粘合剂层来制作双面粘合片时,该粘合片可以显示上述粘合特性。上述对SUS和对PP的粘合力可以通过后述的方法测定。
在此,关于上述特性A,优选上述SUS粘合力在两粘合面均为11N/20mm以上。另外,两粘合面的平均值优选为13N/20mm以上。更优选任一粘合面的SUS粘合力均为13N/20mm以上。
关于上述特性B,优选上述PP粘合力在两粘合面均为8.5N/20mm以上。另外,两粘合面的平均值优选为9N/20mm以上。更优选任一粘合面的PP粘合力均为9N/20mm以上。
对SUS板粘合力和对PP板粘合力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从提高从被粘物上的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通常分别优选为约18N/20mm和约16N/20mm。
另外,作为上述具有C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等。作为特别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例示(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
上述单体原料中除了作为主单体(在此为占全部单体成分的60质量%以上的单体)的(甲基)丙烯酸C4-12烷基酯以外,还可以含有其它单体(可选单体)作为可选成分。可选单体可以是选自能够与在此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各种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例如,可以使用具有选自羧基、羟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烷氧基甲硅烷基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含官能团单体)。其中,优选使用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另外,作为上述含官能团单体,除了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以外,还可以优选使用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所述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等。上述含官能团单体可以起到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引入交联点的作用。上述含官能团单体的种类和含量比例(共聚比例)可以考虑所使用的交联剂的种类及其量、交联反应的种类、所需的交联程度(交联密度)等进行适当设定。
上述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可以通过将上述单体原料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上述乳液聚合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与现有公知的一般乳液聚合同样的方式,适当采用例如公知的各种单体供给方法、聚合条件(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压力等)、使用的材料(聚合引发剂、表面活性剂等)来进行。例如,作为单体供给方法,可以采用将全部单体原料一次供给到聚合容器内的总括加料方式、连续供给(滴加)方式、分批供给(滴加)方式等的任一种方式。也可以将单体原料的一部分或全部预先与水混合进行乳化,然后将该乳化液供给到反应容器内。
作为聚合温度,可以采用例如约20℃~约100℃(典型地为约40℃~约80℃)的温度。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例示偶氮类引发剂、过氧化物类引发剂、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类引发剂等,但是不限于这些。
作为偶氮类引发剂,可以例示:2,2’-偶氮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二盐酸盐等。
作为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
作为氧化还原类引发剂,可以例示过硫酸盐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钠的组合等。
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可以根据该引发剂的种类和单体的种类(单体原料的组成)等适当选择,通常相对于单体原料100质量份从例如约0.01质量份~约1质量份的范围内选择是合适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供给方法,可以采用将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的实质上全部在单体原料的供给开始前加到反应容器中的(典型地是在反应容器内准备该聚合引发剂的水溶液)总括加料方式、连续供给方式、分批供给方式等的任一种方式。从聚合操作的容易性、工序管理的容易性等观点考虑,例如,可以优选采用总括加料方式。聚合温度可以设定为例如约20℃~约100℃(典型地是约40℃~约80℃)。
作为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等。作为阴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例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铵、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钠等。作为非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例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等。另外,可以使用在这些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乳化剂中引入可自由基聚合基团(丙烯基等)的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乳化剂(反应性乳化剂)。这样的乳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乳化剂的使用量(固形分基准)相对于单体原料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例如约0.2质量份~约10质量份(优选约0.5质量份~约5质量份)。
上述聚合中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链转移剂(也可以作为分子量调节剂或聚合度调节剂来理解)。所述链转移剂例如可以是选自十二烷基硫醇(十二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2-巯基乙醇等硫醇类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优选使用十二硫醇。链转移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原料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例如约0.001质量份~约0.5质量份。该使用量可以为约0.02质量份~约0.05质量份。
所述乳液聚合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实施乳液聚合,使所得丙烯酸类聚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残留的不溶分的质量比例(凝胶分数)为0质量%以上且低于约70质量%。或者,可以实施乳液聚合,使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用四氢呋喃(THF)萃取后得到的可溶分的重均分子量(Mw)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为例如约50万~约100万。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中,粘合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配合一般的交联剂,例如选自碳二亚胺类交联剂、肼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硅烷偶联剂等中的交联剂。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交联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设定为将由该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即利用上述交联剂交联后的粘合剂)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残留的不溶分的质量比例(凝胶分数)为约15质量%~约70质量%(例如,约30质量%~约55质量%)程度的量。
上述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配合增粘剂。作为所述增粘剂,可以使用例如选自松香类树脂、松香衍生物树脂、石油类树脂、萜烯类树脂、酚醛类树脂、酮类树脂等各种增粘树脂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所述增粘树脂可以优选以该树脂分散于水中的水性乳液形态的增粘剂形式使用。例如,通过将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水性乳液与上述增粘树脂的水性乳液混合,可以容易地制备以所需的比例含有这些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作为增粘树脂乳液,优选使用至少实质上不含有芳烃类溶剂(更优选实质上不含有芳烃类溶剂及其它有机溶剂)的增粘树脂乳液。由此,可以提供TVOC更少的粘合片。
作为可以优选使用的增粘树脂(可以是水性乳液的形式)的市售品,可以例示: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品的商品名“ス一パ一エステルKE-802”、“ス一パ一エステルNS-100H”、“ス一パ一エステルE-865”、“ス一パ一エステルE-865NT”、“ス一パ一エステルE-650”、“ス一パ一エステルE-786-60”、“タマノルE-100”、“タマノルE-200”、“タマノル803L”、“ペンセルD-160”、“ペンセルKK”;ヤスハラケミカル株式会社的商品名“YSポリスタ一S”、“YSポリスタ一T”、“マイテイエ一スG”;ハリマ化成株式会社的商品名“ハリエスタ一SK-501NS”、“ハリエスタ一SK-385NS”、“ハリエスタ一SK-370N”、“ハリエスタ一SK-218NS”、“ハリエスタ一SK-323NS”、“ハリエスタ一SK-350NS”等,但是不限于这些。
增粘剂的配合比例以不挥发分(固形分)换算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例如约50质量份以下。通常将上述配合比例设定为约30质量份以下是适当的。增粘剂含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通常相对于聚合物成分100质量份设定为约1质量份以上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
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用于pH调节等目的的酸或碱(氨水等)。作为该组合物中可以含有的其它可选成分,可以例示:粘度调节剂、流平剂、增塑剂、填充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稳定剂、防腐剂、抗老化剂等水性粘合剂组合物领域中一般的各种添加剂。另外,为了提高粘合剂对无纺布基材的浸渗性,该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添加公知的润湿改善剂。所述润湿改善剂的添加在无纺布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应用直接法形成粘合剂层时特别有效。这样的各种添加剂可以通过常规方法使用现有公知的添加剂,由于并非本发明的特征所在,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根据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其为具有由水分散型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即,使用水分散型的粘合剂组合物制造的双面粘合片),并且可以实现优良的粘合性能和剥离性能。并且,可以在不引起断裂或胶糊残留的情况下再剥离,因此,可以是优选应用于循环部件的双面粘合片。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片(可以是带状等长条状的双面粘合片),可以具有例如图1或图2所示意表示的剖面结构。图1所示的双面粘合片1具有如下构成:在无纺布基材10的各面上分别设置有粘合剂层21、22,这些粘合剂层21、22分别由至少该粘合剂层侧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31、32保护,图2所示的双面粘合片2具有如下构成:在无纺布基材10的各面上分别设置有粘合剂层21、22,其中粘合剂层21由双面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31的第一剥离面保护。这种粘合片2可以通过将该粘合片2卷绕而形成粘合剂层22与剥离衬垫31的第二剥离面接触、该粘合剂层22也由剥离衬垫31保护的构成。另外,图1和图2中为了方便图示分别用直线表示无纺布基材1与粘合剂层21、22的界面,但是,实际上粘合剂层21、22各自至少一部分浸渗到无纺布基材1中。
在无纺布基材的各面上设置粘合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优选将选自以下的任一方法分别应用于各面:(1)将粘合剂组合物施加(典型地是涂布)到剥离衬垫上并使其干燥从而在该剥离衬垫上形成粘合剂层,使该带衬垫的粘合剂层与基材贴合而进行转印(层压)的方法(以下也称为“转印法”);和(2)将粘合剂组合物直接施加(典型地是涂布)到基材上并使其干燥的方法(以下也称为“直接涂布法”或者“直接法”)。例如,可以在基材的两面应用转印法制造双面粘合片(转印-转印法),或者可以在基材的第一面(典型地是在最先设置粘合剂层的面)应用转印法、在第二面应用直接涂布法来制造双面粘合片(转印-直接法)。从容易得到适合粘贴于循环部件的用途(例如,循环部件的固定)的双面粘合片(例如,拉伸强度高的粘合片)的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上述转印-直接法。在通过该转印-直接法制造双面粘合片时,可以使直接法中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度低于转印法中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度。由此,可以更高水平实现粘合剂层对基材的浸渗性和粘合特性。
粘合剂组合物的涂布,可以使用例如凹版辊式涂机、反转辊涂布机、辊舐涂布机(kiss roll coater)、浸渍辊涂布机、刮棒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喷涂机等惯用的涂布机来进行。
从提高粘合剂组合物中的水分或残留单体等挥发分的除去效率以及促进交联反应等观点考虑,该组合物的干燥优选在加热下进行。干燥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采用约40℃~约140℃(优选约60℃~约120℃)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例如可以设定为约1分钟~约5分钟。通过在适当条件下(例如,约40℃以上(典型地是约40℃~约70℃)的环境下)熟化(养护)干燥后的粘合剂层,可以进一步进行交联反应。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除了满足上述特性A、特性B以外,优选还满足下述至少一个(优选两个)特性:特性C.在40℃保持力试验中的保持时间两粘合面均为1小时以上;和特性D.在上述曲面胶粘性试验中试验片端部的翘起距离为约10mm以下。
在此,关于上述特性C,在后述的40℃保持力试验中,将试验片保持在40℃的环境中,在其自由端施加有500g负荷的状态下经过1小时后的时刻测定的从该试验片的初始位置偏移的距离(初始位置与经过1小时后的时刻的位置差)更优选为约2mm以下(更优选为约1.5mm以下)。
关于上述特性D,上述翘起距离更优选为约7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4mm以下。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优选包含无纺布基材和两粘合剂层在内的总厚度(剥离衬垫除外)在约100μm~约250μm(例如,约150μm~约200μm)的范围内。另外,除了满足上述特性A~B以外,优选还满足特性E:双面粘合片的MD方向和CD方向的拉伸强度均为约15N/10mm以上。关于上述特性E,MD方向的拉伸强度更优选为约20N/1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约25N/10mm以上。
为了得到满足所述拉伸强度的双面粘合片,例如优选使用拉伸强度高的无纺布(例如,具有上述MD和CD拉伸强度的无纺布)作为基材。另外,为了得到更高拉伸强度的双面粘合片,优选使粘合剂层更充分地浸渗在基材中而设置。作为使粘合剂层更充分地浸渗在基材中的方法,例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适当组合使用以下方法:使用直接涂布法作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粘合剂层的方法;在基材上设置粘合剂层后进行在厚度方向上施加压缩力的处理(例如,用40℃以上(典型地是40~100℃)、优选50℃以上(典型地是50~90℃)的工具压制。所述处理可以优选使用设定为上述温度的层压机来实施);在基材上设置粘合剂层后在40℃以上(典型地是40~70℃)的环境下例如保持约1天~约7天进行熟化等。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的一个优选方式中,将该双面粘合片在80℃保持30分钟时释放的TVOC可以是每1g双面粘合片(剥离衬垫除外)为1000μg(以下,有时将其记作“1000μg/g”等)以下。满足所述特性(特性F)的双面粘合片,例如,可以优选用于在室内使用的家电或办公自动化设备、或者构成密闭室的汽车等对TVOC的减少要求高的用途。TVOC更优选为500μg/g以下,进一步优选300μg/g以下。另外,TVOC例如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相关的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另外,以下说明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份”和“%”为质量基准。
<例1>
在具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加装置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60份蒸馏水和0.1份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ラテムルE-118B”(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乳化剂),在导入氮气的同时在60℃搅拌1小时以上。在其中加入0.1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A-057)。
作为单体原料,准备将85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3份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0.5份甲基丙烯酸、0.02份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品;商品名:KBM-503)、0.033份十二硫醇(链转移剂)和1.9份上述乳化剂加到28.6份蒸馏水中进行乳化而得到的单体原料。
在保温于60℃的上述反应液中,用4小时缓慢滴加该单体原料乳化液进行乳液聚合。单体原料滴加结束后,进一步在60℃搅拌3小时,然后停止加热。然后,相对于单体100份加入10%过氧化氢水溶液0.75份并搅拌5分钟,再加入0.5份抗坏血酸进行氧化还原处理。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添加10%氨水调节pH至6.5,得到固形分浓度(NV)为约51%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乳液。该乳液的平均粒径为约200nm。
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乳液中包含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份,以固形分为基准加入20份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ス一パ一エステルKE-802”(水分散型松香树脂)和10份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ス一パ一エステルNS-100H”(水分散型松香树脂)。进而,使用作为pH调节剂的10%氨水和作为增稠剂的聚丙烯酸,将pH调节为7.2、粘度调节为8Pa·s,得到本例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另外,上述粘度使用BH型粘度计,在3号转子、转速20rpm、液温30℃、测定时间1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使用所得到的粘合剂组合物,以下述顺序制作双面粘合片。另外,作为剥离衬垫,使用双面经聚硅氧烷类剥离剂处理后的カイ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SLB-80WD(V2)”。即,在第一片剥离衬垫的第一面上涂布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并在100℃干燥2分钟,从而形成厚度约60μm的第一粘合剂层。将该带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层叠到无纺布基材的第一面上,由此在该基材上设置第一粘合剂层。然后,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直接涂布到上述基材的第二面上使干燥后的片总厚为170μm,并在100℃干燥2分钟,从而形成第二粘合剂层。将第二片剥离衬垫层叠到第二粘合剂层上。将所得到的层叠体(剥离衬垫(第一片)/第一粘合剂层/无纺布基材/第二粘合剂层/剥离衬垫(第二片))在50℃的烘箱中保持24小时,得到双面粘合片。
另外,作为无纺布基材,使用无纺布A(马尼拉麻100%、体积密度0.48g/cm3、基重23.3g/m2、厚度49μm、MD拉伸强度42.2N/15mm、CD拉伸强度33.3N/15mm)。
<例2>
除了使用无纺布B(马尼拉麻100%、体积密度0.43g/cm3、基重22.9g/m2、厚度53μm、MD拉伸强度41.2N/15mm、CD拉伸强度31.4N/15mm)代替无纺布A以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双面粘合片。
<例3>
除了使用无纺布C(马尼拉麻100%、体积密度0.508g/cm3、基重25.4g/m2、厚度50μm、MD拉伸强度38.6N/15mm、CD拉伸强度26.8N/15mm)代替无纺布A以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双面粘合片。
<例4>
除了使用无纺布D(马尼拉麻100%、体积密度0.45g/cm3、基重24.7g/m2、厚度55μm、MD拉伸强度30.4N/15mm、CD拉伸强度18.7N/15mm)代替无纺布A以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双面粘合片。
<例5>
除了使用无纺布E(马尼拉麻100%、体积密度0.35g/cm3、基重24.4g/m2、厚度69μm、MD拉伸强度23.2N/15mm、CD拉伸强度16.5N/15mm)代替无纺布A以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双面粘合片。
<例6>
除了使用无纺布F(马尼拉麻70%和木材浆粕30%、体积密度0.29g/cm3、基重20.6g/m2、厚度71μm、MD拉伸强度13.2N/15mm、CD拉伸强度9.1N/15mm)代替无纺布A以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双面粘合片。
<例7>
除了使用无纺布G(聚酯100%、体积密度0.65g/cm3、基重24.0g/m2、厚度37μm、MD拉伸强度15.4N/15mm、CD拉伸强度13.5N/15mm)代替无纺布A以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双面粘合片。
<例8>
除了使用无纺布H(木材浆粕100%、体积密度0.37g/cm3、基重11.0g/m2、厚度30μm、MD拉伸强度8.8N/15mm、CD拉伸强度1.5N/15mm)代替无纺布A以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双面粘合片。
<例9>
除了使用无纺布I(马尼拉70%和人造丝30%、体积密度0.30g/cm3、基重23.6g/m2、厚度80μm、MD拉伸强度20.2N/15mm、CD拉伸强度13.3N/15mm)代替无纺布A以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双面粘合片。
另外,无纺布A~I的拉伸强度如下测定。即,以MD方向为长度方向,将各无纺布切割为宽度15mm的条状,制成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RH)50%的环境中设置到株式会社A&D制造的拉伸试验机、商品名“テンシロン”上,并将夹盘间距设定为180mm。将该试验片在拉伸速度50mm/分钟的条件下沿MD方向拉伸,测定最大拉伸强度。另外,关于CD拉伸强度,除了以CD方向为长度方向制作试验片以外,与MD拉伸强度的测定同样地测定最大拉伸强度。
另外,各无纺布的层间强度如下测定。即,用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基材对市售的双面粘合带(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5000NS”)的单面进行加衬,并切割为宽度20mm以上、长度100mm以上的尺寸,制成单面粘合带。将该单面粘合带的粘合面分别粘贴在各无纺布的各面上,使该无纺布的MD方向与该粘合带的长度方向对应,然后使2kg的辊在各面上往返一次进行压接,制成层叠体(单面粘合带/无纺布/单面粘合带)。将上述层叠体切割为宽度20mm、长度100mm的尺寸,制成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在60℃下保持48小时,然后在23℃下保持1小时。将该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以层间破坏的方式(将无纺布撕裂为两层的方式)从端部开始剥离约10mm。根据JIS Z0237,在温度23℃、RH50%的环境下,将剥离的该端部分别用拉伸试验机的夹盘夹住,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T形剥离,测定剥离强度(N/20mm宽度)。
对于无纺布A~I,将MD拉伸强度、CD拉伸强度和层间强度的测定结果与其它特性一起示于表1中。
对于例1~9得到的各粘合片,进行以下的测定或评价。这些结果如表2所示。
[对SUS粘合力测定]
将各双面粘合片的第一片剥离衬垫剥离,在露出的第一粘合面上粘贴厚度25μm的PET薄膜进行加衬。将该加衬后的粘合片切割为宽20mm、长100mm的尺寸,制作试验片。从上述试验片上将第二片剥离衬垫剥离,将露出的第二粘合面粘贴在作为被粘物的SUS304不锈钢板上,使2kg的辊往返一次进行压接。将所得材料在23℃保持30分钟后,使用上述拉伸试验机,根据JIS Z0237,在温度23℃、RH50%的环境下,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条件下进行剥离,测定此时的剥离强度作为对SUS粘合力(N/20mm宽度)。
对于各双面粘合片的各粘合面分别进行所述测定,并计算其平均值。
[对PP粘合力测定]
除了使用聚丙烯(PP)板(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P-N-AN”)作为被粘物这一点以外,与上述SUS粘合力测定同样地对两粘合面测定对PP粘合力(N/20mm宽度),并计算其平均值。
[40℃保持力测定]
使用蠕变试验机,测定各双面粘合片的各粘合面的保持力。即,将各双面粘合片的第一片剥离衬垫剥离,在露出的第一粘合面上粘贴厚度25μm的PET薄膜进行加衬。将该加衬后的粘合片切割为宽10mm,制作试验片。从上述试验片上将第二片剥离衬垫剥离,将露出的第二粘合面以宽度10mm、长度20mm的胶粘面积粘贴到作为被粘物的电木板上。将所得材料在40℃下保持30分钟后,使电木板下垂,并在试验片的自由端施加500g的负荷。根据JIS Z0237,在施加有该负荷的状态下在40℃的环境下放置1小时,当不到1小时试验片就落下时记录直到该落下的时间,当1小时后试验片也不落下而粘贴在被粘物上时测定在经过1小时的时刻试验片从初始粘贴位置偏移的距离(mm)。
所述测定对各双面粘合片的两面进行。另外,表2所示的落下时间或偏移距离为两面的平均值。
[拉伸强度测定]
将各双面粘合片以MD方向为长度方向切割为宽度10mm的条状,制成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在温度23℃、RH50%的环境下设置到上述拉伸试验机上,并将夹盘间距设定为100mm,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测定最大拉伸强度。将该最大拉伸强度作为该双面粘合片的MD拉伸强度(N/10mm)。
除了将各双面粘合片以CD方向为长度方向进行切割而制作试验片以外,与MD拉伸强度的测定同样地测定该双面粘合片的CD拉伸强度(N/10mm)。
[曲面胶粘性评价]
将各双面粘合片切割为宽度10mm、长度90mm的尺寸,将第一片剥离衬垫剥离,在露出的第一粘合面上粘贴切割为相同尺寸的铝片(厚度0.5mm)进行加衬而制作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在23℃、RH50%的环境下保持1天后,卷绕(以铝片侧为内侧)到直径40mm的圆柱上并按压约10秒钟使其弯曲为圆弧状。从该试验片上将第二片剥离衬垫剥离,将露出的第二粘合面用层压机压接到PP板(200mm×300mm、厚度2mm)上。将所得材料在23℃、RH50%的环境下保持24小时,继而在70℃保持2小时,然后测定该试验片的端部从PP板表面翘起的距离(mm)。
[再剥离性评价]
从各双面粘合片上将第一片剥离衬垫剥离,在露出的第一粘合面上粘贴作为被粘物的无纺布(日本バイリ一ン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バイブラツクDS-25NK”)进行加衬,再用手动辊进行压接。将所得材料切割为宽20mm、长100mm的尺寸,制作试验片。从该试验片上将第二片剥离衬垫剥离,将露出的第二粘合面粘贴到作为被粘物的厚度2mm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板(ABS板;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BS-N-WN”)上,使2kg的辊往返一次进行压接。将所得材料在70℃保持14天、在60℃保持50小时、然后在23℃保持24小时。在温度23℃、RH50%的环境下,使用拉伸试验机,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条件下将该试验片从上述被粘物(PC板)上剥离,观察剥离后的粘合片和被粘物的状态,以下述两个级别对低速剥离时的再剥离性进行评价。
○:在不产生片的断裂和被粘物上的胶糊残留的情况下剥离
×:产生片的断裂和/或被粘物上的胶糊残留等,剥离不良
使用同样制作的试验片,除了拉伸速度设定为30m/分钟以外,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以上述两个级别对高速剥离时的再剥离性进行评价。
[TVOC测定试验]
将各双面粘合片切割为宽10mm、长50mm,制作试验片。从该试验片上将第一片剥离衬垫剥离,在露出的第一粘合面上粘贴铝箔进行加衬。从该试验片上将第二片剥离衬垫剥离,使第二粘合剂层露出。将所得材料放入小玻璃瓶(20mL)中并密封,然后,使用顶空进样器(HSS装置)在80℃保持30分钟。在相同温度下取小玻璃瓶中的气体试样1mL,注入气相色谱仪(GC装置)进行分析。以正癸烷换算量求出产生的各气体的质量。采用它们的合计量作为TVOC的值。另外,正癸烷换算量通过正癸烷的校准曲线求出,该校准曲线通过将由GC/Mass(质谱分析)得到的产生气体的检测强度作为正癸烷的检测强度而预先做成。另外,HSS和GC的设定如下所述。
HSS:安捷伦技术(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制造的7694型
·加压时间:0.12分钟
·定量管(loop)填充时间:0.12分钟
·定量管平衡时间:0.05分钟
·注射时间:3分钟
·样品定量管温度:160℃
·传输线温度:200℃
GC装置:安捷伦技术公司制造的6890型
·柱:ジ一エル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制,J&W毛细管柱,商品名“DB-ffAP”(内径0.533mm×长度30m,膜厚1.0μm)
·柱温:250℃[从40℃开始以10℃/分钟升温至90℃,接着以20℃/分钟升温至250℃并保持2分钟]
·柱压:24.3kPa(恒流模式)
·载气:He(5.0mL/分钟)
·注射口:分流(分流比12∶1)
·注射口温度:250℃
·检测器:FID
·检测器温度:250℃
表1
表2
糊:有胶糊残留
裂:有断裂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实质上由麻构成、体积密度在0.35~0.60g/cm3的范围内的无纺布基材的例1~5的双面粘合片,对SUS粘合力为11N/20mm以上并且对PP粘合力为8.5N/20mm以上,显示出对金属部件和塑料部件均可以适用的良好粘合力。另外,这些例1~5的双面粘合片,在300mm/分钟的低速条件和30m/分钟的高速条件下均不产生被粘物上的胶糊残留和片的断裂中的任一种问题,显示良好的再剥离性。其中,体积密度在0.4~0.5g/cm3范围内的例1~2的双面粘合片,显示更优良的粘合力和再剥离性。
另一方面,使用体积密度低于0.35g/cm3的含麻无纺布的例6和例9的双面粘合片,再剥离性均不充分。更具体而言,例6的双面粘合片在高速剥离时产生断裂,例9的粘合片在低速剥离时产生胶糊残留、在高速剥离时产生断裂。另外,使用不含麻无纺布基材的例7的双面粘合片,在40℃保持力试验中试验片在经过1小时前落下,并且在再剥离性试验中产生胶糊残留或断裂等,因此粘合力和剥离性能均不充分。同样地,使用不含麻无纺布基材的例8的双面粘合片,在低速剥离和高速剥离时均产生断裂,再剥离性差。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这些仅仅是例子,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技术包括以上例示的具体例的各种变形例、变更例。

Claims (7)

1.一种粘合片,为具备包含无纺布的基材和在该基材的各面上分别设置的粘合剂层的双面胶粘性的粘合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包含麻作为构成纤维,并且体积密度为0.35~0.60g/cm3
所述粘合剂层由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所述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将以全部单体成分的60质量%以上的比例含有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原料进行乳化聚合而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并且,所述粘合片满足以下全部特性:
A.两粘合面的对不锈钢板的180°剥离粘合力的平均值为11N/20mm以上;和
B.两粘合面的对聚丙烯树脂板的180°剥离粘合力的平均值为8.5N/20mm以上,
所述无纺布的对丝流方向测定的拉伸强度为20N/15mm以上、对宽度方向测定的拉伸强度为15N/15mm以上,
所述无纺布的基重为20g/m2~30g/m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无纺布的厚度为35μm~85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无纺布的层间强度为5N/20mm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还满足以下全部特性:
C.在40℃保持力试验中的保持时间各面均为1小时以上;和
D.在用厚度0.5mm的铝板对宽度10mm、长度90mm的粘合片进行加衬而得到试验片,将该试验片以所述铝板为内侧在直径40mm的圆柱上卷绕弯曲10秒钟,并将该试验片压接在聚丙烯板上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保持24小时、然后在70℃的环境下保持2小时的曲面胶粘性试验中,所述试验片端部从所述聚丙烯板表面翘起的距离为10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的厚度在100μm~250μm的范围内,并且还满足以下特性:
E.对丝流方向和宽度方向测定的拉伸强度均为15N/10mm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片,其用于循环部件的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将所述粘合片在80℃保持30分钟时,从该粘合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类的总量是每1g粘合片为1000μg以下。
CN201010228922.XA 2009-07-09 2010-07-09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Active CN101948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3097A JP5438404B2 (ja) 2009-07-09 2009-07-09 両面接着性粘着シート
JP2009-163097 2009-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8663A CN101948663A (zh) 2011-01-19
CN101948663B true CN101948663B (zh) 2014-07-23

Family

ID=4266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8922.XA Active CN101948663B (zh) 2009-07-09 2010-07-09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08605A1 (zh)
EP (1) EP2272930B1 (zh)
JP (1) JP5438404B2 (zh)
CN (1) CN1019486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33667B2 (en) * 2008-12-03 2012-12-18 Sri Sports Limited Golf club head
EP2674421B1 (en) 2011-01-28 2016-07-13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2-furaldehyde
JP6050689B2 (ja) * 2012-01-25 2016-12-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14001006A (ja) * 2012-06-21 2014-01-09 Narumi China Corp 複合容器
KR101441003B1 (ko) * 2012-12-04 2014-09-17 (주)리가테크 접착력이 향상된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647398A (zh) * 2014-11-14 2016-06-08 美国圣戈班性能塑料公司 可交联胶带
US10081745B1 (en) 2014-12-30 2018-09-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ater-bas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WO2016109176A1 (en) 2014-12-30 2016-07-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ater-bas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JP6262410B1 (ja) 2014-12-30 2018-01-17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水性感圧接着剤組成物
JP6067895B1 (ja) 2015-08-18 2017-01-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曲面画像表示パネル用偏光板
CN105860862A (zh) * 2016-06-20 2016-08-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可拉伸胶带及可拉伸胶带制品
US10593353B2 (en) * 2017-12-28 2020-03-17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and magnetic disc device
JP7320359B2 (ja) * 2019-03-06 2023-08-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CN114375206A (zh) * 2019-09-10 2022-04-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医疗用粘合带或片
JP2021138869A (ja) * 2020-03-06 2021-09-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2021188007A (ja) 2020-06-03 2021-12-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感圧接着テープ
JP2023172451A (ja) * 2022-05-24 2023-12-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両面粘着シー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732A (zh) * 2006-12-07 2008-06-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CN101302407A (zh) * 2007-05-11 2008-11-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9983A (en) * 1986-05-30 1988-07-26 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and adhesive articles
JP3376503B2 (ja) * 1995-01-31 2003-02-10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リサイクル部品用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0265140A (ja) 1999-03-12 2000-09-26 Hitachi Kasei Polymer Co Ltd 成型材リサイクル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JP3678617B2 (ja) 1999-11-25 2005-08-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接着テープ
JP2006143856A (ja) 2004-11-18 2006-06-08 Nitto Denko Corp 両面接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188714A1 (en) * 2005-02-24 2006-08-24 Lintec Corporation Adhesive sheet
JP4841372B2 (ja) * 2006-09-21 2011-12-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接着テープ
JP6045013B2 (ja) * 2007-10-26 2016-1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感圧接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732A (zh) * 2006-12-07 2008-06-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CN101302407A (zh) * 2007-05-11 2008-11-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65140A 2000.09.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8663A (zh) 2011-01-19
US20110008605A1 (en) 2011-01-13
JP5438404B2 (ja) 2014-03-12
EP2272930A1 (en) 2011-01-12
EP2272930B1 (en) 2015-03-04
JP2011016943A (ja) 2011-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8663B (zh)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CN101724367B (zh) 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CN101724366B (zh) 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96153B (zh) 双面粘着胶带
CN101195732B (zh) 双面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KR101181336B1 (ko) 수분산형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점착 테이프
CN101302407A (zh) 双面粘合片
CN101418194A (zh) 双面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JP5441575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877605A (zh) 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CN102822300A (zh)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CN101440265A (zh) 水性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利用
CN106459706A (zh)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CN102020942A (zh)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CN104073179A (zh) 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
CN103450829A (zh) 粘合剂组合物以及粘合片
CN102051136A (zh) 双面胶粘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82590A (zh) 热固型胶粘带或胶粘片
CN102533167A (zh) 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231966A (zh) 双面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CN102695767B (zh) 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CN105555898B (zh)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CN102822299A (zh)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JP2006143856A (ja) 両面接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391131A (zh) 环保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