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30B - 电梯的群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控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30B
CN1015530B CN88104896A CN88104896A CN1015530B CN 1015530 B CN1015530 B CN 1015530B CN 88104896 A CN88104896 A CN 88104896A CN 88104896 A CN88104896 A CN 88104896A CN 1015530 B CN1015530 B CN 1015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mentioned
hall
stat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4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61A (zh
Inventor
辻伸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1970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447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2119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44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2119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46058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30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10Det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call input
    • B66B2201/102Up or down call in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2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present in the elevator car to be alloc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5Taking into account a certain departure interval of elevator cars from a specific floor, e.g. the ground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1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time of the d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3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real-time traffic da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4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cost function evalu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对测出拥挤的候梯厅配多台电梯轿厢的电梯群控装置,它具有对上述拥挤候梯厅按其客流量来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装置;按给定轿厢的第一状态时刻与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分别对增加分配台数设定各轿厢在上述候梯厅达到第二状态的基准时刻的基准时刻设定装置;预测轿厢在上述候梯厅达到第二状态时刻的第二状态时刻预测装置及选择第二状态预测时刻与基准时刻间隔差较小的轿厢来增加分配的增加分配装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从多台电梯轿厢中选择和分配为候梯厅呼叫(外呼)服务的轿厢的电梯群控装置。
在并行设置多台电梯的情况下,通常进行群控运行。在这种群控运行中,具有对分配方式的控制,即如果候梯厅的呼叫被登录,则立即重新对各个轿厢计算分配估计值,把其中具有最佳估计值的轿厢选作应服务的轿厢,以此进行轿厢分配,并只使被分配的轿厢响应上述候梯厅的呼叫,以便提高运行效率及缩短候梯厅等待时间。另外,对采用这种分配方式的群控电梯来说,由于一般情况在各层候梯厅都分别对各个轿厢及其行驶方向设置有抵达预报灯,所以可根据这个预报灯对候梯厅乘客进行分配轿厢的预报显示,从而使乘客能安心在所预报的轿厢前等待。
另外,举例来说,对于象上班时间门厅内人多 的情况,拥挤着众多乘客,这时,可以按时间或按走向电梯轿厢的乘客数,测出已到上班时间区就给大门厅楼层分配两台以上的轿厢,或按特开昭50-58739号公报中所述的方法,即测出候梯厅的乘客数,当乘客数达到或超过给定值时,就分配两台以上的轿厢,以提前消除拥挤现象。
过去,在对一个候梯厅的呼叫,用这种方法分配两台以上轿厢的场合,其做法是从分配估计值中具有最佳估计值的轿厢开始,依次分配所需的轿厢数,一般说来,在对门厅楼层等拥挤楼层选择具有好的分配估计值的轿厢时,由于到达拥挤层时间较短的轿厢被选择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数台轿厢一齐抵达拥挤层的机会就多起来了。因此,这时乘客分乘两台以上的轿厢,各个轿厢的容量还有相当的剩余而未被充分利用,并以很短的时间间隔依次出发。或者在很短的时间间隔中数台轿厢几乎一齐出发,因此,要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等到下一批轿厢的到达。于是,这种运行方式的运送效率将变得很低,等待时间将变长。
于是,就提出了如下方法:当测出一层候梯厅很拥挤时,设定出从首先在一层服务的轿厢达到到达状态到后继服务的轿厢达到到达状态之间的时间基准值(以下称作基准服务时间间隔);按给定轿厢的到达时刻与上述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对应于增加分配的轿厢台数,分别设定其他轿厢抵达一层的时刻基准值(以下称作基准时刻);然后,分别把预测的轿厢抵达一层的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间偏差较小的轿厢作为增加的分配轿厢而加以选择,以减少轿厢一齐抵达上述拥挤层服务的现象,从而提高运送效率。
另外,至今还提出了数个以防止多个轿厢一齐运行、缩短乘客等待时间为目的的分配方法。例如,在特开昭62-121186号公报中就有相应的记载。该方法以消除由于多个候梯厅呼叫引起的多台轿厢一起运行为目的,对各个轿厢中与已发生的候梯厅呼叫相应的该候梯厅呼叫的等待时间进行规定的估算,选择出具有最佳估算值的轿厢,以响应上述候梯厅的呼叫;它具有以下特征:当要选择最优轿厢时,先给所发生的候梯厅呼叫临时分配轿厢,对各个轿厢分别求得在作此假定分配时其抵达特定楼层的时间间隔与平均运行时间间隔的偏差值指标,并加上对应轿厢的上述估计值以作为综合估计值,这样,就可把具有好的综合估计值的轿厢优先分配给候梯厅的呼叫。这时,按在这个时时间区段中轿厢走一圈的时间,求得平均到达时间间隔。按响应当时时间区段上上述平均运行时间间隔的均匀时间间隔使各轿厢到达特定楼层的预测到达时刻分散开来,从而对响应候梯厅呼叫的轿厢进行分配控制。
但是,这种分配方法,由于并不是既使用了按一圈时间求得的平均到达时间间隔,又使用了按拥挤楼层客流量设定的平均到达时间间隔,所以它即使具有在较短的时间内响应所有楼层的候梯厅呼叫、分散轿厢等效果,但和上述的给拥挤层的候梯厅呼叫分配数台轿厢、集中服务的方法相比,很难说有提高拥挤层的运送效率的效果。
另外,对上述分配控制方法来说,它仅仅是使用按拥挤层的客流量设定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或按一圈时间求得的平均到达时间间隔来设定轿厢到达拥挤层或特定层的基准时刻,然后选择预测到达时刻与基准时刻偏差较小的轿厢,而对分配后的分配轿厢的运行状况则未采取任何措施。因此,就会出现下列问题,即分配轿厢超过了基准时刻仍未到达拥挤层或特定层,不能充分提高拥挤层的运送效率,不能通过防止数个轿厢集结在一起运行而大幅度缩短等待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分配给拥挤层数台轿厢时,设法避免数台分配轿厢集结在一起服务,以提高拥挤层的运送效率,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促使分配轿厢按基准时刻抵达拥挤层或特定层,从而提高拥挤层的运送效率,缩短候梯厅呼叫的等待时间。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是当测出候梯厅拥挤时,就设法给这个拥挤候梯厅分配多台轿厢的装置,它具有: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装置,用于按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客流量,对上述拥挤候梯厅设定从首先服务的轿厢处于第一状态(为轿厢的停止、门的开关动作、门的开启状态、起动、停止决定等与运行有关的任一种轿厢状态)到后继服务的轿厢同样达到上述状态之一的第二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基准值(以下称作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基准时刻设定装置,用于按给定轿厢的第一状态时刻与 上述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对增加分配的轿厢台数分别设定各轿厢在上述拥挤候梯厅达到第二状态的时刻基标值(以下称作基准时刻);预测轿厢在上述拥挤候梯厅达到第2状态的时刻的第2状态时刻预测装置以及对于上述拥挤候梯厅,把第2状态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之间偏差较小的轿厢选作增加的分配轿厢加以分配的增加分配装置。
对本发明来说,如测出候梯厅拥挤,则按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客流量来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按上述基准服务时间间隔与给定轿厢的第1状态时刻,对增加分配的轿厢台数,分别设定到达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基准时刻;把第2状态预测时刻与基准时刻之间偏差较小的轿厢分别作为要增加的分配轿厢加以分配。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是针对候梯厅呼叫从数台轿厢中选择分配应服务的轿厢以响应上述候梯厅呼叫的装置,它具有:设定上述分配轿厢在特定的候梯厅应达到给定状态的基准时刻的基准时刻设定装置;预测上述轿厢在上述特定候梯厅达到上述给定状态的时间的预测装置;根据由上述预测装置测得的上述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二者的偏差来选择分配上述分配轿厢的分配装置;比较上述分配轿厢的上述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如检测出上述预测时刻比上述基准时刻要早,则对上述分配轿厢发出延迟到达指令的判断装置以及响应上述延迟到达指令,自动转换到推迟运行状态(增加开往上述特定候梯厅的上述分配轿厢在途中各层的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的延迟装置。
对本发明来说,如测出分配轿厢在特定候梯厅达到给定状态的预测时刻比基准时刻早,则对上述分配轿厢实行增加开往上述特定候梯厅的轿厢在途中各层的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的推迟运行。
更进一步地说,本发明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是针对上述候梯厅呼叫从数台轿厢中选择分配应服务的轿厢以响应上述候梯厅呼叫的装置,它具有:设定上述分配轿厢在特定候梯厅应达到给定状态的基准时刻的基准时刻设定装置;预测上述轿厢在上述特定候梯厅达到上述给定状态的时刻的预测装置;按照由上述预测装置测得的上述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的偏差,选择分配上述分配轿厢的分配装置;比较上述分配轿厢的上述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如测出上述预测时刻比上述基准时候晚,则发出加速抵达指令的判断装置;以及响应上述加速到达指令,自动转换到加速运行状态(减少开往上述特定候梯厅的上述分配轿厢在途中各层的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的加速装置。
对本发明来说,如测出分配轿厢在特定候梯厅达到给定状态的预测时刻比基准时刻晚,则使上述分配轿厢进行减少开往上述特定候梯厅的轿厢在途中的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的加速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
图1~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是整体结构图,它用方块图的形式来表示群控装置(10)的各种功能和用群控装置控制的1号~8号电梯用轿厢控制装置(11)~(18)的功能。(10A)是在登录或消除各层候梯厅呼叫(上行呼叫或下行呼叫)的同时,计算候梯厅呼叫登录后所经时间(以下称为持续时间)的候梯厅呼叫登录装置;(10B)是预测等待时间计算装置,它在计算各个轿厢抵达各楼层候梯厅所需时间的预测值(以下称作到达预测时间)的同时,把分配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与上述持续时间相加,计算候梯厅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10C)是响应候梯厅呼叫,选择分配一台最优轿厢的分配装置;(10D)是测定1层拥挤程度的常用拥挤程度检测装置;例如,可根据设置在1层候梯大厅天花板上的工业用电视摄象机(ITV)拍摄的图像来测出乘客人数;(10E)是当上述拥挤程度检测装置(10D)的输出超出规定值(即测出1层很拥挤)时,发出分配多台轿厢指令的多台分配命令装置;(10F)是按上述1层的客流量和1层以外各楼层的客流量,设定对应1层的服务时间间隔基准值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装置。
在这里,所谓1层服务时间间隔,就是从首先在一层服务的轿厢达到第一状态(如到达状态)的时刻(以下,把这个时刻称作第1状态时刻)到后继服务的轿厢达到第2状态(如到达状态)的时刻(以下,把这个时刻称作第2状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这将在图2所示的轿厢运行图中加以说明。图中A1、A2、A3分别表示1号到3号电梯到达1层的时刻,B1、B2、B3是它们从1层出发的时刻。在这里,表示A1点与A2点间的时间间隔TA12和表示A2点与A3点间的时间间隔TA23都 着眼于轿厢到达时刻的服务时间间隔。与此相对应表示B1点与B2点间时间间隔的TS12和表示B2点与B3点间时间间隔的TS23都着眼于轿厢出发时刻的服务时间间隔。另外,虽然还考虑过B1点与A2点间的时间间隔或者着眼于开门时刻等情况,但在本实施例中,只用着眼于到达时刻的服务时间间隔。
另外,在图1中,(10G)是按给定轿厢的到达时刻(第1状态时刻)与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分别对增加分配的轿厢台数设定各轿厢在1层达到到达状态(第2状态)的时刻基准值的基准时刻设定装置;(10H)是计算开往1层的各个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并把它作为第2状态预测时刻的第2状态时刻预测装置;(10J)是当接收到来自上述多台分配命令装置(10E)的指令时,把上述到达1层的到达预测时刻(第2状态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偏差最小的轿厢选作为增加分配的轿厢加以分配的增加分配装置。另外,上述各时刻是指群控中的时刻,通常把现行时间作为起始时间来设定。
(11A)是设置在1号电梯用轿厢控制装置11中向各层候梯厅呼叫发出候梯厅呼叫消除信号的候梯厅呼叫消除装置;(11B)是设置在(11)中的登录各层轿厢呼叫的轿厢呼叫登录装置;(11C)是控制各层到达预报灯(未作图示)点亮的到达预报灯控制装置;(11D)是为了响应轿厢呼叫或已获分配的候梯厅呼叫而控制轿厢行驶、停止、运行方向等基本动作的运行控制装置;(11E)是控制门的开与关的门控制装置。这里所用的候梯厅呼叫消除装置(11A)、轿厢呼叫登录装置(11B)、到达预报灯控制装置(11C)及运行控制装置(11D)都是人们熟知的装置。另外,2号~8号电梯用轿厢控制装置(12)~(18)与1号电梯用轿厢控制装置(11)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3是群控装置(10)的方块形线路图。群控装置(10)是由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作MCOM)构成的,它包括MPU(微处理装置)(101)、ROM(只读存贮器)(102)、RAM(随机存贮器(103)、输入电路(104)、及输出电路(105)。来自各层候梯厅按钮开关的候梯厅按钮信号(19)、来自轿厢控制装置(11)~(18)的1号~8号电梯的状态信号及来自设置在1层的拥挤程度测定装置的乘客数信号(21)都由输入电路输入;而输出电路(105)向各候梯厅按钮中的候梯厅按钮灯输出信号(20)并向轿厢控制装置(11)~(18)输出指令信号。
下面参照图4~图8,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情况。图4是表示构成群控装置(10)的MCOM的ROM(102)中存贮的群控程序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其多台分配命令程序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程序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基准时刻设定程序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增加分配程序流程图。
首先,用图4简要说明群控装置的工作情况。
众所周知,如果在第(31)步执行输入程序,则候梯厅按钮信号(19)、来自轿厢控制装置(11)~(18)的状态信号(轿厢位置、方向、停止、行驶、门的开关状态、轿厢负载、轿厢呼叫、候梯厅呼叫消除信号等)及来自设置在1层的拥挤程度测定装置的乘客数信号(21)均被输入。
众所周知,第(32)步的候梯厅呼叫登录程序,在判断是登录还是消除候梯厅呼叫、是使候梯厅按钮灯点亮还是熄灭的同时,计算候梯厅呼叫的持续时间。另外,对于要多台分配的候梯厅处的候梯厅按钮灯,即使有轿厢到达也使其保持亮灯状态。
第(33)步的预测计算程序,对1号~8号电梯的轿厢到达各候梯厅的到达预测时间、各轿厢从各候梯厅出发的预测出发时间及候梯厅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分别进行计算。到达预测时间是根据速度(比如每前进一层要2秒钟,停止一次要10秒钟)以及轿厢顺序经过所有候梯厅1圈的运行时间来计算的。出发预测时间是在到达预测时间上加上在该候梯厅的停止时间预测值(例如有响应预定的呼叫时为10秒,无呼叫时为0秒)来求得的。预测等待时间是用候梯厅呼叫持续时间加上分配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来求得的。这里所用的到达预测时间、出发预测时间及预测等待时间的计算方法都是公众熟知的。
第(34)步的分配程序,对未分配任何轿厢的候梯厅呼叫,选择分配一台最佳轿厢并发出预报。例如,把按各轿厢分配候梯厅呼叫时的所有候梯厅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的总和作为分配估计值,分别对每个轿厢求得该值,把具有最小估计值的轿厢分配给上述候梯厅呼叫,这是众所周知的。另 外,如预报轿厢已响应候梯厅的呼叫,则把到达预报灯从亮灯状态转换到灭灯状态以说明轿厢到达,而对应各轿厢的分配及预报的指令,将经历开门及关门动作,一直保留到门完全关闭好才消除。因此,对需要分配多台电梯的候梯厅呼叫,如果在预报轿厢的门完全关闭前才消除其分配及预报,则可以从剩下的分配轿厢中选择1台到达预测时间最小的轿厢,以作为预报轿厢。
第(35)步的多台分配命令程序在测出1层拥挤时,则发出指令,给一层的上行呼叫分配多台轿厢。
第(36)步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程序,用于分别测出一层及一层以外各层的客流量;按1层的客流量设置对应一层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再按1层以外各层的客流量,修改上述基准服务时间间隔。
第(37)步的基准时刻设定程序,按最后在一层处于到达状态的轿厢从到达时间开始的经过时间,或为1层上行呼叫预报的分配轿厢(以下称作预报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及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与应增加分配的轿厢到1层的到达时刻对应的基准时刻。
第(38)步的增加分配程序,只把到1层的到达预测时间与上述基准时刻的偏差最小的轿厢作为增加分配的台数进行选择分配。另外,不预报增加的分配轿厢。
众所周知,第(39)步的输出程序用于输出候梯厅按钮灯信号(20)、分配信号、预报信号等。整个群控程序按这个顺序每一秒钟执行一次。
下面,用图5说明多台分配程序(35)的工作情况。
在第(51)步判断是否是上班时间区段,在第(52)步判断1层是否拥挤。在上班时间区段以外的时间区,用第(56)步,把对应1层上行呼叫的分配台数N设定为1(台),把消除多台分配命令用的定时计数器C调回到0(秒)。当为上班时间区段,而且1层的乘客数M已超过给定值M1(例如20人)时,则从第(52)步前进到第(53)步,在这里,把1层的分配台数N设定为3(台),把定时计数器C调整到120(秒)。然后,就进行多台轿厢的分配。在发出多台分配指令后,如1层的乘客数M持续处于少于给定值M1的状态,则在第(54)步,使定时计数器C1秒1秒地减少,在第(55)步,如测出计数器C的值小于等于0(秒)时,则在第(56)步,把分配台数N设定为1(台),从而解除了多台分配指令。当上班时间区段结束时,同样也解除多台分配指令。
下面,用图6说明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程序(36)的工作情况。
在第(61)步,每当轿厢停止时,用轿厢底部的称重装置测出轿厢负载,根据该负载信号的增减来求得乘客人数。然后,在第(62)步,累计出1层的上述乘梯人数,按这个人数求得过去5分钟内的客流量Ra(人/5分)。在第(63)步同样也累计出1层以外各层的上述乘梯人数,以作为1层以外各层人数的合计,按这个人数,求得过去5分钟内的客流量Rb(人/2分)。在第(64)步,把相当于轿厢定员Po(=20人)的人数作为给定值P,然后,按1层在5分钟内的客流量,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秒)。如轿厢以这个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顺序到达1层,则意味着不会因满员而使剩余乘客不能登梯,从而可以用最少的轿厢,完成高效的乘客运送。
在第(65)~(68)步,是用给定值Q1、Q2(Q1>Q2)来判断1层以外各层的客流量Rb,根据判断结果来修正按客流量Ra设定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当客流量Rb大于给定值Q1,即1层以外各层的客流量较多的时候,则从第(65)步前进到第(67)步,在这里,重新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将其加长1个定值Tx1(=10秒)。这样,被调配到一层去的轿厢就慢了下来;向与此相当的这部份时间被用来强化对其它楼层的服务,可以防止服务效率的降低。另外,当客流量Rb小于给定值Q2,即1层以外各层的客流量较少的时候,则从第(65)步前进到第(66)、(68)步,在这里,进行重新设定,使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缩短一个定值Tx2(=15秒)。这样,被调配到一层去的轿厢速度就加快了;利用因此而剩余下来的轿厢来加强对一层的服务,就可以提高服务效率。按这种方法,就设定了最佳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
下面,用图7来说明基准时刻设定程序(37)的工作情况。
在第(70)~(72)步,计算出最后到达一 层的轿厢的从到达时间开始的经过时间,首先,在第(70)步,判断有没有刚到1层的轿厢,如果有刚到1层的轿厢,则在第(71)步,把经过时间tc重新调到0(秒)。如果没有刚刚到达的轿厢,则在第(72)步1秒1秒地增加经过时间tc。这样,轿厢最后到达一层时才开始计算的经过时间tc就算出来了。
接着,在第(74)步,首先把表示增加的分配台数的变量之初始设定成1(台)。然后,在第(75)步,判断1层上呼叫的预报轿厢是否已到达1层。如果预报轿厢已到达一层,则在第(76)步把经过时间tc定为负值,并把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乘上i倍后与此值相加,把这个计算值设定为对应于第i个增加的分配轿厢的基准时间t(i)进行设定。另外,如果预报轿厢还未到达1层的话,则在第(77)步,把预报轿厢到达1层的预测时间Twa加上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的i倍,然后,把这个计算结果作为对应第i个增加的分配轿厢的基准时刻t(i)进行设定。另外,预报轿厢的1层到达预测时间twa使用由预测计算程序(33)计算所得的到达预测时间。接着,在第(78)步,把增加分配台数i增加1,在第(79)步,判断是否对所有的增加分配轿厢都分别设定了基准时刻t(i)(i=1,2,…,N-1);如果设定结束,则使这个程序结束执行。
最后,用图8说明增加分配程序(38)的工作情况。
在第(81)步,判断是否存在为1层上行呼叫预报的轿厢,并且判断1层的分配台数N是否是2台以上。如果对1层发出了多台分配指令,则在第(82)步,除预报轿厢以外,所有轿厢的1层上行呼叫均被消除,这是因为,随着情况的变化,以前的增加分配轿厢的基准时刻,对现在来说,就不一定是最佳值了,所以要进行重新估计,重新分配,以便随时选择最佳的增加分配轿厢。
在第(83)步,对选择增加分配轿厢所用的参数进行初始设定。即把表示增加分配台数的变量i设定为1,把表示电梯号的变量j设定为1,把表示基准时刻与到达预测时间的最小偏差及其对应电梯号的临时变量x、y分别设定为999和1。然后,在第(84)~(91)步,对第1~第(B-1)号增加分配轿厢分别进行选择。
首先,在第(84)步,判断是否是已分配给1层上行呼叫的轿厢,如果是,则把这个轿厢从增加分配轿厢的选择范围中去除。然后,在第(85)步,把可能比预报轿厢先到1层的轿厢也从增加分配轿厢的选择范围中去除。这是因为如轿厢j的到达预测时间ta(j)小于预报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twa时,把轿厢j选定为增加分配轿厢,则容易发生预报不准(预报以外的轿厢先行到达),造成在预报轿厢前等待的乘客来不及登上先到的电梯等情况。所以在这里增加了这个选择条件,以防止发生预报不准现象。
在第(86)步,判断第i号增加分配轿厢的基准时刻t(i)与未分配的轿厢j的1层到达预测时间ta(j)的偏差|t(i)-ta(j)|,在已经判定的轿厢中是否是最小的。如果偏差|t(i)-ta(j)|比最小值x小,则在第(87)步,用|t(i)-ta(j)|取代偏差最小值x进行重新设定;同时,把这时的最小号电梯y设定为J,并存贮起来。然后,在第(88)步,使电梯号J-往上增加,在第(89)步,判断第(84)~(88)步的处理是否对所有电梯号(J=1~8)都进行过了。如还未对所有电梯号进行上述处理,则返回到第(84)步进行相同的处理。如对所有电梯号来说,上述处理都进行过了,则在第(90)步,把具有最小偏差值的轿厢y作为第i增加分配轿厢,分配给1层的上行呼叫。接着,为了对下面的第(i+1)个增加分配轿厢进行选择,把增加分配台数i加1,把电梯号j重新初始设定为1、把最小值X设定为999,把最小号电梯y设定为1。
在第(91)步,如果增加分配的台数i还未达到分配台数N,则再一次返回到第(84)步,对下一个增加分配轿厢进行选择。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增加分配台数i达到分配台数N为止。
如上所述的增加分配程序(38),是用与分配程序(34)不同的衡量标准来选择增加分配轿厢的。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测出1层候梯厅较拥挤,则按1层的客流量及1层以外各层的客流理,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按这个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及给定轿厢的第1状态时刻(从最后到达1层的轿厢的到达时间开始计算的经过时间或对应1层上行呼叫的预报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对增加的分配 轿厢台数,分别设定与到达1层的时刻相应的基准时刻。由于是把1层到达预测时间与基准时刻偏差较小的轿厢分别作为增加分配轿厢而加以选择,所以轿厢一齐抵达1层进行服务的现象就会消失,从而可以提高1层拥挤时的运送效率,缩短1层及其它楼层的等待时间。
正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对本发明的第1个实施例来说,只要测出候梯厅较拥挤,则借助对这种拥挤候梯厅分配多台轿厢的本电梯群控装置,用预测时间计算装置计算轿厢在上述拥挤候梯厅达到给定状态的预测时间;用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装置,按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客流量,设定从首先服务的轿厢在上述拥挤候梯厅达到第1状态起到后断服务的轿厢达到第2状态为止的中间的时间间隔基准值基准服务时间间隔);用基准时刻设定装置,按该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及给定轿厢的第1状态时刻,对应于增加的分配轿厢台数,分别设定其他轿厢在上述拥挤候梯厅达到第2状态的时刻基准值(基准时刻);用增加分配装置,把与上述拥挤候梯厅对应的第2状态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偏差小的轿厢作为增加分配轿厢进行选择分配;这样,多台分数轿厢一起服务,拥挤层的现象就会消失,从而可以提高对拥挤层的运送效率,缩短等待时间。
图9~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个实施例的图。
图9是整个结构图,其中与图1符号相同的部份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群控装置(10)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
在图9中,(10K)是判断是否要对增加分配轿厢发延(推)迟运行命令,如需要则输出到在延迟命令信号的判断装置。另外,各个时刻是指群控中的时刻,它随时把现行时间作为时间起始点来设定。
(11F)是把上述到达延迟指令信号利用与对轿厢呼叫登录信号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并相应输出轿厢呼叫停止指令信号的延迟装置。
下面,参照图10~图12,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情况。图10是表示1号电梯用轿厢呼叫登录装置(11B)及延迟装置(11F)的逻辑电路图,(1a)~(9a)分别是按下1层~9层的运行目的楼层按钮(未作图示)时就变成[H](高电位)的运行目的楼层按钮信号,(16)~(96)分别是当轿厢处于1层~9层时就变成[H]的轿厢位置信号,(1C)~(9C)是当1层~9层的轿厢呼叫分别被登录时就变成[H]的轿厢呼叫登录信号,(1d)~(9d)是来自群控装置(10)的,当分别被强制停在1层~9层时,就变成[H]的延迟到达指令信号,(1e)~(9e)是当响应轿厢呼叫,分别停在1层~9层时变成[H]的轿厢呼叫停止指令信号,(1A)~(9A)是专门,(1B)~(9B)是R-S触发器(以下称作存贮器),(1C)~(9C)是分别装在1层~9层的运行目的楼层按钮内部的轿厢呼叫登录灯,(1D)~(9D)是或门,(22)是当轿厢停在某一层时为(H),其它时间为[L]的停止信号。图11是表示构成群控装置(10)的MCOM的ROM(102)中存贮的群控程序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判断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用图11简要说明群控装置的工作情况。其中第(31)~(38)步由于与图4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就不再说明了。
第(139)步的判断程序,判断是否对增加分配轿厢发延迟运行指令,如发延迟指令,则输出延迟到达指令信号。
第(140)步的输出程序,能输出候梯厅按钮灯信号(20)、分配信号及预报信号等,这是众所周知的。
上述群控程序(31)~(38)(139)(140),按这样的顺序每1秒钟执行1次。
多台分配程序(35)的工作情况,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程序(36)的工作情况,基准时刻设定程序(37)的工作情况及增加分配程序(38)的工作情况,与图5~图8说明的工作情况相同,在此就省略不说明了。
下面,用图12来说明判断程序(139)的工作情况。
在第(92)步,把所有电梯的延迟到达指令P(i)(i=1,2,…,8)都清成0。然后在第(93)步,判断是否存在对应1层上行呼叫的预报轿厢,而且1层的分配台数N是否是2台以上。如果对1层发出了多台分配命令,则在第(94)步,把表示增加分配台数的变量i初始设定成1。
在第(95)~(98)步,对(N-1)台增加分配轿厢W(i)(i=1,2,…,N-1)分别判断是 否需要进行延迟运行。在第(95)步,判断第i个增加分配轿厢W(i)是否可能以基准时刻t(i)早到一层。如果发现增加分配轿厢W(i)的到达1层的预测时间ta(W(i))小于基准时刻,则在第(96)步,把到达延缓指令P(W(i))置成1。在第(97)步,为了对下面的第(i+1)个增加分配轿厢是否进行延迟运行进行判断,把增加分配台数i增加1。在第(98)步,如果发现增加分配台数i未达到分配台数N,则再次返回第(95)步,判断是否需要对下一个增加分配轿厢进行延迟运行。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增加分配台数i达到分配台数N为止。
最后,用图10对由通常的轿厢呼叫登录及延迟到达指令信号引起的强制停止加以说明。
乘客如在轿厢内按下3层这一运行目的楼层按钮,运行目的楼层按钮信号(a)就为[H],存贮器(3B)就被置位,轿厢呼叫就被登录;轿厢呼叫登录信号(3C)为[H],从而轿厢呼叫登录灯(3C)点亮。另外,作为或门(3D)输出的轿厢呼叫停止指令信号(3e)变为[H]。因此,用运行控制装置(11D)使轿厢行驶至3层后就停止。如轿厢停止,则停止状态信号(22)为[H],这时的3层轿厢位置信号(3b)为[H],所以与门(3A)的输出为H,存贮器(3B)被复位。这样,轿厢呼叫登录信号(3C)就变成[L]。轿厢呼叫登录灯(3c)灯灭,轿厢呼叫停止指令信号(3e)就变成[L]。这些是通常的工作情况。
接着,如果判断程序(139)发出3层到达延迟指令信号,即使(3d)变成[H],则或门(3D)导通,3层的轿厢呼叫停止指令信号(3e)变成了[H],增加分配轿厢就与通常的工作情况一样,在3层停止。即,这是增加分配轿厢假定响应3层的轿厢呼叫而停止的情形。如判断程序(139)的条件不成立,则到达延迟指令信号(3d)就为[L],以后,增加分配轿厢将通过无轿厢呼叫的各层,而不停止。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如测出1层的候梯厅较拥挤,则按1层的客流量及1层以外各层的客流量,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然后,按这个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及给定轿厢的第一状态时刻(最后到达1层的轿厢的从到达时间开始计算的经过时间,或对应1层上行呼叫的预报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对增加分配轿厢台数,分别设定到达1层的到达时刻的基准时刻;把1层达到预测时间与基准时刻偏差小的轿厢分别选作增加分配轿厢。当测出增加分配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小于基准时刻时,由于输出了延迟到达指令,所以,在既无轿厢呼叫又无分配候梯厅呼叫的楼层上,也会使上述增加分配轿厢强制停止,这样,轿厢一起到达1层服务的现象就消失了,从而可以提高1层在拥挤时的运送效率,缩短一层及其它楼层的等待时间。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个实施例的延迟装置(11F)及运行控制装置(11D)的方块形电路图。它被用来降低应进行延迟运行的轿厢的最高速度及加速度。图中(201)是当图10的延迟到达指令信号(1d)~(9d)中任一个为[H]时,该信号就变为[H]的到达延迟指令信号,(202)、(203)是非门,(204)是当使轿厢开始行驶时为[H],停止时为[L]的行驶指令信号,(205)是当向接口(端子)S输入的行驶指令信号(204)从[L]变成[H]时,产生与接口H1、H2、J1、J2对应的最高速度及加速度的速度指令信号(205a)的速度指令发生装置,这里,接口H1、H2分别与最高速度150米/分、90米/分相对应,接口J1、J2分别与加速度0.9米/秒2及0.8米/秒2相对应。(206)是按速度指令信号(205a)控制轿厢速度的速度控制装置。
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到达延迟指令信号(201)是[L],所以非门(202)、(203)的输出都是[H],速度指令发生装置(205)的接口H1、J1的输入也就为[H]。这样,速度指令发生装置(205)就输出与输入对应的速度指令信号(205a),轿厢由速度控制装置(206)控制,按最高速度150米/分,加速度0.9米/秒2运行。
然而,如果预测到1号电梯轿厢,作为1层上行呼叫的增加分配轿厢,比基准时刻要早到,则由于到达延迟指令信号(201)为[H],所以速度指令发生装置(205)的接口H2、J2的输入就为[H]。这样,1号电梯就以最高速度90米/分、加速度0.8米/秒2来运行,从而增加了行驶时间。因此随着到达一层的时间得到延迟,从而可以使轿厢按基准时刻抵达一层。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个实施例的延迟装置(11F)及运行控制装置(11D)的方块形电路 图,它将阻止要进行延迟运行的轿厢出发。
图中,(207)是与门,其它与图13相同。于是,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到达延迟指令信号(201)是[L],所以非门(202)的输出为H。因此,如行驶指令信号(204)从L变用H,则与门(207)的输出就为H。由于该信号被输入到速度指令发生装置(205)的S接口上,所以,速度指令发生装置(205)就输出与预先设定的最高速度(如150米/分)及加速度(如0.9米/秒2)相对应的速度指令信号(205a),速度控制装置(206)就以上述速度来控制运行。
然而,如果预测出1号电梯轿厢,作为1层上行呼叫的增加分配轿厢,比基准时刻要早到,则由于到达延迟指令信号(201)为[H],所以非门(202)的输出就为[L]。由于一般情况,即使行驶指令信号(204)为[H],与门(207)的输出仍为[L],所以轿厢的行驶就受到了阻碍。因此,轿厢到达一层的时间受到延迟,使轿厢可以按基准时刻到达1层。
图15及图16(a)、图15(b)表示本发明的第5个实施例,图15是延迟装置(11F)及门控制装置(11E)的继电器电路图,它能使要进行延迟运行的轿厢的门开、关动作所需时间比通常情况长一些。
图中,(+)、(-)表示直流电源,(316)是由群控装置(10)中输出到达延迟指令信号时就闭合的到达延迟指令继电器触点,(317)是延迟运行转换继电器,(317a)~(317c)是其常闭触点,(317d)是其常开触点,(318)是轿厢行驶时断开的行驶继电器触点,(319)是当接通电流时,再延迟一定时间(例如2秒)后才动作并切断电流,然后立即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设定门敞开时间的限时继电器,(319a)是其常开触点,(320)是设定为4秒的设定门敞开时间的限时继电器,(320a)是其常开触点,(321)是从轿厢起动开始到轿厢底部距欲停止楼层地板达到一定距离(例如75mm)时就闭合的地板检测继电器触点,(322)是当停在欲停止楼层地板上时就闭合的地板停止检测继电器触点,(323)是关门继电器,(323a)是其常闭触点,(323b)、(323c)是其常开触点,(324)是当轿厢门完全打开时就断开的全开启检测开关,(325)是开门继电器,(325a)是其常闭触点,(325b)、(325c)是其常开触点,(326)~(329)是电阻,(330)是驱动轿厢门的电动机电枢(磁场省略)。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通常,由于到达延迟指令继电器触点(316)处于断开状态,所以延迟运行转换用继电器(317)被切断电流,触点(317a)~(317c)闭俣,触点(317d)断开。
现在,1号电梯轿厢从5层往下行驶,把它作为响应4层轿厢呼叫的轿厢。这时,由于地板前检测继电器触点(321)闭合,所以关门继电器(323)就通过回路(+)-(321)-(317a)-(323)-(-)接通电流,触点(323a)断开,触点(323b)、(323c)闭合。由于触点(323a)断开,使开门继电器(325)被切断电流,触点(325a)闭合。另外,由于行驶继电器触点(318)断开,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319)、(320)都被切断电流。然后,随着(323b)、(323c)的闭合,电流通过回路(+)-(323c)-(330) -(323b)-(-)流过电动机电枢(330),门就从关着的位置继续向开门方向推去。
如1号电梯轿厢接近4层时,就开始减速,当到达距4层地板75mm处,由于地板前检测触点(321)断开,所以关门继电器(323)的电流被切断,触点(323a)闭合,触点(323b)、(323c)断开。随着触点(323a)的闭合,开门继电器(325)接通电流,触点(325a)断开,触点(325b)、(325c)闭合。由于电流通过回路(+)-(325b)
Figure 88104896_IMG3
(330)-(325c)-(-),按与上述回路相反的方向流入电动机电枢(330),所以门就开始打开。另外,随着一号电梯的停止,行驶继电器触点(318)进行闭合,而由于触点(325a)已经断开,所以,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319)、(320)的电流就仍未被接通。如果1号电梯开门结束,则由于全开启检测开关(324)断开,所以开门继电器(325)的电流被切断,触点(325a)闭合,触点(325b)、(325c)继开。随着触点(325a)的闭合,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319)、(320)被接通电流,限时继电器(319)工作2秒钟后,触点(319a)闭合。这样,关门继电器(323)就通过 回路(+)-(319a)-(317a)-(323)-(-)接通电流,触点(323b)、(323c)闭合,门就开始关闭。当门完全关闭并延迟若干时间后,1号电梯又重新起动,再一次开始向下行驶。在开始行驶的同时,行驶继电器触点(318)断开,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319)、(320)被切断电流,触点(319a)、(320a)断开。但是,这时由于地板前检测继电器触点(321)闭合,所以关门继电器(323)保持原状态。上述过程是不进行延迟运行时的工作状况。
接着,如到达延迟指令信号被输出,则到达延迟指令继电器(316)闭合,延迟运行转换继电器(317)接通电流,触点(317a)~(317c)断开,触点(317d)闭合。
与上述情况相同,1号电梯轿厢处于从5层向下行驶途中,响应4层的轿厢呼叫。这时,由于地板处停止检测继电器触点(322)闭合,关门继电器(323)通过回路(+)-(322)-(317d)-(323)-(-)接通电流。
1号电轿厢开始接近4层并减速,当轿厢底板停在4层地板上时,由于地板处停止检测继电器触点(322)断开,所以关门继电器323的电流被切断。当触点(323a)闭合时,与上述情况相同,关门继电器(325)接通电流,触点(325b)、(325c)闭合。这次,由于延迟运行切换继电器触点(317b)、(317c)断开,所以电流以回路(+)-(325b)-(326)-(330)-(325c)-(-),按照与上述回路的相反方向流入电动机电枢(330),门就开始打开了。由于这个电流比平常的电流小,电枢(330)的转动速度,即开门速度就比平常速度慢,开门动作所需时间也就比平常要长。如果门完全开启,触点(325a)闭合,则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319)、(320a)接通电流,限时继电器(319)动作2秒钟后,触点(319a)闭合,而由于触点(317a)已断开,所以电路未发生变化。由于触点(325a)闭合4秒钟后,限时继电器(320)动作,触点(320a)闭合,所以关门继电器(323)通过回路(+)-(320a)-(317d)-(323)-(-)比平常略微晚些动作。这样,通过回路(+)-(323c)-(330)-(327)(323b)-(-),流过电动机电枢(330)的电流比平常小。于是,关门速度比平常要慢,关门动作所需时间比平常要长。
图16(a)、图16(b)表示用来说明按上述方法控制时的具体开、关门动作状况的开、关门时间波形图。图16(a)表示通常运行时的状况,图16(b)表示延迟运行时的状况。图中,X是行驶中的时间,y是停止时的时间,t0是轿厢停在候梯厅地板上的时刻,t1是开门起始时刻,t2是开门结束时刻,t3是关门开始时刻,t4是关门结束时刻,t5是行驶开始时刻。
首先,1号电梯A响应2层的轿厢呼叫,如是处在通常运行状态,则按图16(a)所示,从距到达地板前75mm处的时刻t1开始开门,比如在2秒钟后的时刻t2(从停止时刻t0算起,比如为0.5秒钟后)开门结束。从这里开始,设置了2秒钟的门敞开时间,如到达时刻t3,则开始关门,比如在过2秒钟后的时刻t4,关门结束。然后,延迟时间1秒钟过后,在时刻t5开始行驶。其结果是,停止时的时间Y为0.5+2+2+1=5.5秒。
接着,如1号电梯A要在延迟运行时停止,则如图16(b)所示,比通常时刻晚一点,即从轿厢停止时刻t0开始开门,并以比通常慢的速度完成开门动作,比如用2.5秒的时间把门完全打开。从这个时刻t2开始,设置了比通常长的,比如4秒的门敞开时间,从时刻t3开始关门,这时的开门动作的速度也比通常要慢,比如,在2.5秒钟后的时刻t4关门结束,并经过比通常长的延迟时间1.5秒后,在时刻t5开始行驶。其结果是,停止时的时间y为2.5+4+2.5+1.5=10.5秒,与通常运行状态的停止时间相比,每停一次,延长5秒。
这样,对于可能比基准时刻早到的增加分配轿厢来说,由于开门的开始时间比通常晚,开、关门速度比通常慢,不干预时间比通常设置的要长一点,开、关门动作所需时间比通常要长,所以可以使轿厢按基准时刻抵达1层。
正如以上所说的那样,本发明的第2~第5个实施例主要涉及对候梯厅呼叫,从多台轿厢中选择分配应服务的轿厢,以响应上述候梯厅呼叫,借助于电梯群控装置,用基准时刻设定装置,设定上述分配轿厢在特定的候梯厅应达到给定状态的基准时刻;用预测装置,预测上述轿厢在上述特定候梯厅达到给定状态的时刻;用分配装置,按上述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的偏差,选择分配轿厢;用判断 装置,比较上述分配轿厢的上述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如检测出上述预测时刻比上述基准时刻早,则对上述分配轿厢发出延迟到达指令;用延迟装置,响应上述延迟到达指令,自动切换到增加上述开往特定候梯厅的上述分配轿厢在途中各层的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的延迟运行,这样,就可以使分配轿厢按基准时刻到达拥挤层或特定层,从而可以提高拥挤层的运送效率,缩短候梯厅呼叫的等待时间。
另外,在上述第1~第5个实施例中,对选择第一台分配轿厢(预报轿厢)的分配程序(34)来说,是把要分配的候梯厅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的总和作为分配估计值,但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来计算分配估计值。很显然,即使是把登录的多个候梯厅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的平方和作为分配估计值,或把预测等待时间中的最大值作为分配估计值等方法,也都适合于本发明。
另外,增加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的延迟运行方法,也并非仅限于上述第2~第5个实施例。例如,对在轿厢的出入口附近安有光电装置,当光线被遮挡一个给定时间(比如1秒)后,就开始关门的电梯来说,如果接收到到达延迟指令,则使上述规定时间延长至2秒,从而可很容易增加轿厢停止时间。另外,象t(i)-ta(w(i))≥Tx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各种延迟运转方法,例如,使到达延迟指令只有在其差值大于定值Tx时才起作用,或按到达预测时间与基准时刻之差的大小使延迟的程度分级变化,或把上述多种延迟运行方法综合起来。
图17-图20表示本发明的第6个实施例。
图17是整体结构图。其中与图1具有相同符号的部份,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群控装置(10)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
在图17中,(10K)是判断是否对增加分配轿厢发加速运行指令,如需要,则输出加速到达指令信号的判断装置。另外,各时刻是指群控中的时刻,它是以现行时间作为起点设定的。
(11D′)是为了响应轿厢呼叫或已被分配的候梯厅呼叫,控制轿厢的行驶、停止、运行方向等基本功作的运行控制装置,(11E′)则控制开、关门的门控制装置,(11F′)是当接收到上述加速到达指令信号时,输出用于增加轿厢最高速度及加速度的指令信号的加速装置。
下面,参照图18~图2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情况。图18是表示加速装置(11F′)及运行控制装置(11D′)的方块形电路图。图中(1201)是来自群控装置(10)的,当以通常速度运行时为[L],当增加最高速度及加速度,进行加速运行时为[H]的加速到达指令信号,(1202)、(1203)是非门,(1204)是当轿厢开始行驶时为[H]、停止时为[L]的行驶指令信号,(1205)是当向接口S输入的行驶指令信号(1204)从[L]变成[H]时,发出与接口H1、H2、J1、J2对应的最高速度及加速度的速度指令信号(1205a)的速度指令发生装置,这里接口H1、H2分别对应最高速度150米/分、160米/分,接口J1、J2分别对应加速度0.9米/秒2、1.1米/秒2。(1206)是按速度指令信号(1205a)来控制轿厢速度的速度控制装置。图19是表示构成群控装置(10)的MCOM的ROM(102)中存贮的群控程序流程图。图20是表示判断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用图19简单说明一下群控装置的工作情况。图中第31~第38步与图4的实施例相同,在此就省略不说明了。
第(239)步的判断程序,判断是否对增加分配轿厢发加速运行指令,如需要,则输出加速到达指令信号。
第(240)步的输出程序,输出候梯厅按钮灯信号(20)、分配信号、预报信号等,这是已知的。
上述群控程序(31)-(38)(239)(240),按这种顺序,每一秒钟执行一次。
下面,用图20来说明判断程序(239)的工作情况。
在第(192)步,把所有电梯的加速到达指令P(i)(i=1,2,…,8)都复位到O。接着,在第(193)步,判断是否存在对应1层上行呼叫的预报轿厢,并且1层的分配台数N是否是2台以上。如果对1层发出了多台分配指令,则在第(194)步,把表示增加分配台数的变量i初始设定成1。
在第(195)~(198)步,判断是否必须对(N-1)台增加分配轿厢W(i)(i=1,2,…,N-1)分别进行加速运行。在第(195)步,判断 第i个增加分配轿厢W(i)是否可能比基准时刻t(i)晚到1层。如果增加分配轿厢W(i)到达一层的到达预测时间ta(W(i))大于基准时刻t(i)时,则在第(196)步,把加速到达信号P(W(i))置成1。接着,在第(197)步,为了判断是否对第(i+1)个增加分配轿相进行加速运行,使增加分配台数i加1。在(198)步,如果判断出增加分配台数i还未达到分配台数N,则再次返回第(195)步,判断对下一个增加分配轿厢是否有必要进行加速运行。这个过程重复执行,直到增加分配台数i达到分配台数N为止。
最后,用图18,对通常的行驶状态及按加速到达指令信号行驶的状态加以说明。
通常情况,由于加速到达指令信号(1201)为[L]所以非门(1202)、(1203)的输出都是[H],速度指令发生装置(1205)的接口H1、J1的输入也为[H],这样,速度指令发生装置(1205)就输出与此输入对应的速度指令信号(1205a),速度控制装置(1206)控制的轿厢就以最高速度150米/分、加速度0.9米/秒2运行。
接着,如预测到1号电梯轿厢作为1层上行呼叫的增加分配轿厢,比基准时刻要晚到,则由于加速到达指令信号(1201)为[H]。所以速度指令发生装置(1205)的接口H2、H2的输入也就为[H]。这样,1号电梯就以最高速度160米/分、加速度1.1米/秒2运行,以减少行驶时间。因此,由于促使加速抵达一层,所以可以使轿厢按基准时刻到达一层。
如上所述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如测出1层的候梯厅较拥挤,则按1层的客流量及1层以外各层的客流量,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接着,按这个基准服务时间间隔与给定轿厢的第1状态时刻(从最后到达1层的轿厢的到达时间开始计算的经过时间,或1层上行呼叫的预报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对增加分配台数的轿厢,分别设定对应1层到达时刻的基准时刻,把1层到达预测时间与基准时刻的偏差较小的轿厢分别选作增加分配轿厢。然后,如果测出增加分配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比基准时刻晚,则输出加速到达指令。由于增加了上述增加分配轿厢的最高速度及加速度,缩短了轿厢在中途各层的行驶时间,所以轿厢一起抵达1层服务的情况就会消失,从而可以提高1层拥挤时的运送效率,缩短1层及其它各层的等待时间。
图21、图22(a)及图22(b)表示本发明的第7个实施例。图21表示加速装置(11F′)及门控制装置(11E′)的继电器电路图,它使要进行加速运行的轿厢的开、关门动作所需的时间比通常时间减少。
图中,(+)、(-)是直流电源,(1316)是当群控装置(10)输出加速到达指令信号时闭合的加速到达指令继电器触点,(1317)是加速运行切换继电器,(1317a)是其常闭触点,(1317b)~(1317d)是其常开触点,(1318)是轿厢行驶时断开的行驶继电器触点,(1319)是当接通电源后动作一定时间(例如4秒),然后切断电源,重新恢复到原来状态的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1319a)是其常开触点,(1320)是设定为2秒的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1320a)是其常开触点,(1321)是轿厢起动后,轿厢底板距欲停止层的地板达一定距离(例如,约75mm)时闭合的地板检测继电器触点,(1322)是当停在停止层地板上时就闭合的地板停止检测继电器触点,(1323)是关门继电器,(1323a)是其常闭触点,(1323b)、(1323c)是其常开触点,(1324)是轿厢门完全打开时断开的全开启检测开关,(1325)是开门继电器(1325a)是其常闭触点,(1325b)、(1325c)是其常开触点,(1326)~(1329)是电阻,(1330)是驱动电梯门的电动机电枢(磁场省略)。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情况。
通常,由于加速到达指令继电器触点(1316)是断开的,所以加速运行转换继电器(1317)被切断电流,触点(1317a)闭合,触点(1317b)~(1317d)断开。
现在,1号电梯轿厢正处在从5层向下行驶途中,把它作为响应4层轿厢呼叫的轿厢。这时,由于地板处停止检测继电器触点(1322)闭合,所以关门继电器(1323)通过回路(+)-(1322)-(1317a)-(1323)-(-)接通电流,触点(1323a)断开,触点(1323b)、(1323c)闭合。由于触点(1323a)断开,使开门继电器(1325)切断电流,触点(1325a)闭合。另外,由于行驶继电器触点(1318)断开,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1319)、(1320)都被切断电流 。接着,随着触点(1323b)、(1323c)的闭合,电流通过回路(+)-(1323c)-(1330)-(1327)-(1323b)-(-)流过电动机电枢(1330),门从关着的位置继续被推向关门方向。
1号电梯当接近4层时就开始减速,由于在即将停止在4层之前,地板处停止检测继电器触点(1322)断开,关门继电器(1323)切断电流,触点(1323a)闭合,触点(1323b)、(1323c)断开。随着(1323a)的闭合,开门继电器(1325)接通电流,触点(1325a)断开,触点(1325b)、(1325c)闭合。这样,由于电流以上述回路相反的方向,通过回路(+)-(1325b)-(1326)-(1330)-(1325c)-(-)流过电动机电枢(1330),所以门就开始打开了。另外,随着1号电梯的停止,行驶继电器触点(1318)闭合,而由于触点(1325a)已经断开,所以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1319)、(1320)仍未接通电流。如1号电梯开门结束,则由于全开启检测开关(1324)断开,所以开门继电器(1325)被切断电流,触点(1325a)闭合,触点(1325b)、(1325c)断开。随着触点(1325a)的闭合,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1319)、(1320)被接通电流。限时继电器(1320)动作2秒钟后,触点(1320a)闭合。但由于触点(1317b)断开,所以电路上不起变化。触点(1325a)闭合4秒钟后,由于限时继电器(1319)动作、触点(1319a)闭合,所以关门继电器通过回路(+)-(1319a)-(1317a)-(1323)-(-)接通电流,触点(1323b)、(1323c)闭合,门开始关闭。如关门结束并经过基干延迟时间后,1号电梯再一次起动并开始向下行驶。在行驶开始的同时,行驶继电器触点(1318)断开,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1319)、(1320)被切断电流,触点(1319a)、(1320a)断开。但是,这时由于地板处停止检测继电器触点(1322)已经闭合,所以关门继电器(1323)保持原状态。上述过程是不进行加速运行时的工作情况。
接着,如加速到达指令信号被输出,则加速到达指令继电器(1316)闭合,加速运行切换继电器(1317)被接通电流,触点(1317a)断开,触点(1317b)~(1317d)闭合。
与上述情况相同,使从5层向下行驶的1号电梯轿厢响应4层的轿厢呼叫。这时,由于地板预检测继电器触点(1321)闭合,关门继电器(1323)通过回路(+)-(1321)-(1317d)-(1323)-(-)接通电流。
1号电梯接近4层并减速,如轿厢底板达到距4层地板75mm处,则由于地板预检测继电器触点(1321)断开,关门继电器(1323)被切断电流。一旦触点(1323a)闭合,与上述情况相同,开门继电器(1325)被接通电流,触点(1325b)、(1325c)闭合,这次,由于加速运行切换继电器触点(1317b)、(1317c)闭合,所以电流以与上述回路的相反方向,通过回路(+)-(1325b) -(1325c)-(-)流过电动机电枢,门就开始打开。由于这个电流比通常的电流大,所以电动机电枢(1330)的转动速度,即门的开启速度比通常要快,开门动作所需时间也就比通常短。如开门结束,触点(1325a)闭合,则门敞开时间设定用限时继电器(1319)、(1320)就接通电流,限时继电器(1320)动作2秒钟后,触点(1320a)闭合,所以关门继电器(1323)比通常早一些,通过回路(+)-(1320a)-(1317b)-(1323)-(-)接通电流。这样,比通常情况大的电流,通过回路(+)-(1323c)
Figure 88104896_IMG5
(1323b)-(-)流过电动机电枢(1330)。因此,关门速度就比通常快,关门动作所需时间也比通常要短。
图22(a)及图22(b),表示用来说明按上述过程控制时的具体开、关工作状况的开、关门时间波形图。图22(a)表示通常运行时的情况,图22(b)表示加速运行时的情况。图中,X是行驶中的时间,y是停止时的时间,t0是轿厢停在候梯厅地板面上的时刻,t1是开门开始时刻,t2是开门结束时刻,t3是关门开始时刻,t4是关门结束时刻,t5是行驶开始时刻。
当1号电梯响应2层的轿厢呼叫时,如处于通常运行状态,则如图22(a)所示,从停在候梯厅地板面上的时刻t0(与时刻t1相同)开始开门,比如经过2.5秒钟后,在时刻t2,开门结束,从这时开始设置了4秒钟的门敞开时间,如达到时刻t3,则开始关门,例如经过2.5秒钟后,在时刻t4关门结束。然后,经过1.5秒钟的延迟后,在时刻t5开始行驶。这样,停止时间y就为 2.5+4+2.5+1.5=10.5秒。
当一号电梯处在加速运行状态时,则如图22(b)所示,此通常情况略早些,在到达距地板75mm处的时刻t1就开始开门;开门动作比通常快,例如,经过2秒钟,在时刻t2(从停止时刻t2算起,比如是0.5秒后)开门结束。从时刻t2开始设定的门敞开时间也比通常短,为2秒钟,在时刻t3开始关门。这时的关门动作也比通常快。比如经过2秒钟后,在时刻t4关门结束。耽搁时间也比通常情况短,为1秒钟,在时刻t5开始行驶。这样,停止时间y就为0.5+2+2+1=5.5秒,1次比通常运行时缩短5秒钟。
这样,对要比基准时刻晚到的增加分配轿厢来说,由于设定的开门开始时间比通常略早一些,开、关门速度比通常要快,不干预时间比通常要短,开、关门动作所需时间也比通常减少,所以能够按基准时刻使轿厢到达一层。
然而,在上述第6、第7个实施例中,选择第1台分配轿厢(预报轿厢)的分配程序(34)是把要给予分配的候梯厅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的平方和作为分配估计值,但分配估计值的计算方法并不只是这1种。很显然,即使采用把登录的多个候梯厅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之和作为分配估计值,或把预测等待时间中的最大值作为分配估计值等方法,也都可以适用本发明。
另外,第6、第7个实施例中所用的减少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的加速运行方法,也不是仅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对在轿厢的出入口附近设置光电装置,当光线被遮挡并经过规定时间(比如2秒钟)后就开始关门的电梯装置来说,如发出加速到达指令,则把上述规定时间缩短成1秒,从而很容易减少轿厢停止时间。另外,当接收到加速到达指令时,则轿厢开往上述特定候梯厅的过程中,对途中各层新的候梯厅呼叫加以限制,从而也很容易减少上述轿厢的停止时间,再比如,象特开昭53-87446号公报中所述的那样,把候梯厅优先数加到预测等待时间中,从表观上加长设定预测等待时间,以使其对途中各层的候梯厅呼叫难以加以分配。在这种场合,对接收到加速到达指令的增加分配轿厢来说,也可以把候梯厅优先数加到特定层的候梯厅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中去,以计算出分配估计值。另外,还可采用以下方法;当ta(W(i))-t(i)≥Tx时,使加速到达指令仅在上述时间差大于一定值Tx时才有效,或使加速程度按到达预测时刻与基准时刻之差值的大小变化、或把上述数种加速运行方法综合起来使用等。
正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6、第7个实施例,主要涉及对候梯厅呼叫,从多个轿厢中选择分配应服务的轿厢,使其响应上述候梯厅的呼叫的电梯群控装置,它借助于基准时刻设定装置,设定上述分配轿厢在特定候梯厅应达到给定状态的基准时刻;借助于预测装置,预测上述轿厢在上述特定候梯厅达到上述给定状态的时刻;借助于分配装置,按上述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的偏差,选择分配上述分配轿厢;借助于判断装置,比较上述分配轿厢的上述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如测出上述预测时刻比上述基准时刻晚,则对上述分配轿厢发出加速到达指令;借助于加速装置,响应上述加速到达指令,自动切换到减少开往上述特定候梯厅的上述分配轿厢在途中各层的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的加速运行方式上;这样,就可使分配轿厢按基准时刻抵达拥挤层或特定层,从而可以提高拥挤层的运送效率,缩短候梯厅呼叫的等待时间。
在上述第1~第7个实施例中,虽然是按时刻和用乘客数检测装置测出的乘客数来判断1层是否拥挤,从而决定是否发出多台分配指令,但也可使用轿厢底部的称重装置,测出从1层上电梯的乘客数,从而判断1层是否拥挤,是否发多台分配指令。另外,虽然把上班时间区段的1层作为拥挤层处理,但也并不只限于这种情况,它也很容易适用于午饭时间区的食堂楼层或主要楼层、会议结束时的会议室楼层等拥挤层。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轿厢底部的称重装置,测出各层的乘客人数并将其累加起来,求得1层在过去5分钟内的客流量Ra,按这个量及轿厢定员Po(=20人)来设定所需时间(产生与给定值P(=Po)相当的乘客数所需的时间),作为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再把1层以外各层的乘客数累加起来,求得1层以外各层在过去5分钟内的客流量Rb,考虑这个客流量Rb的大小,修改(增长或缩短)按上述1层的客流量Ra设定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但并不仅限于按客流量来决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这种方法。还可以按季节来修改给定值P。如在冬季等季节,把给定值P下降至轿厢定员 的80%等来加以设定;也可以按各大楼的用途来分别设定。另外也可按1层的客流量与1层以外各层的客流量之比Ra/Rb值的大小,当Ra/Rb>2.0时,按To←(T0-Tx2),当Ra/Rb<0.5时,按To←(T0+Tx1)来修改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o。客流量Ra、Rb不仅可按当天的测定值来设定,而且可以对每天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用这个处理结果来设定客流量Ra和Rb。另外,虽然是用5分钟内的乘客数来表示客流量Ra、Rb,但表示客流量的方法也不只是这一种。例如,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候梯厅呼叫的发生次数来代替。另外,用特开昭62-121186号公报所述的方法,按运行1圈的时间来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T0,无疑也是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只着眼于到达1层的时间,把轿厢到达1层的状态定义为第1状态和第2状态,使用与其对应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但并不只有图2所说明的服务时间间隔的决定方法。例如,也可以着眼于轿厢的出发时间,把轿厢从1层出发的状态分别定义为第1状态或第2状态。这时,在图7所示的基准时刻设定程序的第(70)~(72)步中,把轿厢最后一次从1层出发后经过的时间作为经过时间tc进行计算,同样,在第(77)步,使用出发预测时间tws(是用预测计算程序(33)计算出的出发预测时间)来代替预报轿厢的1层到达预测时间twa。在增加分配程序(38)的第(86)步及第(87)步中也可用出发预测时间ts(j)(这也是利用由预测计算程序(33)计算出的出发预测时间)来代替到达预测时间ta(j)。此外,也考虑过把出发状态定义为第1状态,把到达状态定义为第2状态等着眼于各种时刻的服务时间间隔,但实际上不管着眼于何时刻的服务时间间隔,无疑都能得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结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把基准服务时间间隔依次加到最后到达的轿厢到达时间开始的经过时间或预报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中去,并设定与增加分配台数的轿厢对应的基准时刻,但基准时刻的设定方法也并非只此1种。例如,也可以把出发状态定义为第1状态,把到达状态定义为第2状态时的基准时刻t(i)(i=1,2,3)设定成:
t(1)=(预报轿厢的出发预测时间)+To
t(2)=(1号增加分配轿厢的出发预测时间)+To
t(3)=(2号增加分配轿厢的出发预测时间)+To。
例如,首先在拥挤候梯厅服务的轿厢成为第1状态的时刻,与后继服务的轿厢成为第2状态的时刻,二者之间的间隔成为等间隔,也就是说,只要是设定的基准时刻能选择增加分配轿厢,那么任何方法都是可行的。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只着眼于基准时刻与第2状态预测时刻(到达预测时间)的偏差,把偏差值最小的轿厢选作增加分配轿厢,但并不是只有这一种选择上述偏差值小的轿厢的增加分配轿厢的选择方法。关于分配评价值,例如,把上述偏差加权并加到预测等待时间的总和中,以求得综合估计值,选择该综合估计值最小的轿厢,也可与其他估计值综合起来,以选择增加分配轿厢。很明显,其他估计值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分配的方法,不外乎是优先分配偏差的小轿厢,而且也是选择偏差小的轿厢。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的第1个实施例的图。图1是整体结构图,图2是用来说明服务时间间隔的运行图,图3是群控装置(10)的方块形电路图,图4是群控程序的流程图,图5是多台分配命令程序的流程图,图6是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程序的流程图,图7是基准时刻设定程序流程图,图8是增加分配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的第2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10是轿厢呼叫登录装置及延迟装置的逻辑电路图,图11是群控程序的流程图,图12是判断程序的流程图。
另外,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的第3个实施例的图,是运行控制装置及延迟装置的逻辑电路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的第4个实施例的图、是运行控制装置及延迟装置的逻辑电路图。
图15、图16(a)及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的第5个实施例的图;图15是门控制装置及延迟装置的继电器电路图,图16 (a)、图16(b)是门开、关时间波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的第6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18是运行控制装置及加速装置的逻辑电路图,图19是群控程序的流程图,图20是判断程序的流程图。
另外,图21、图22(a)及图22(b)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的第7个实施例的图;图21是门控制装置及加速装置的继电器电路图,图22(a)及图22(b)是门开、关时间波形图。

Claims (15)

1、一种电梯的群控装置,它针对候梯厅呼叫,从多个电梯轿厢中选择分配应服务的轿厢,使这个分配轿厢响应上述候梯厅的呼叫,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出候梯厅较拥挤就发出指令,要求对这个候梯厅的上述候梯厅呼叫分配多台轿厢的多台分配指令装置;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装置,用于把伴随首先在上述拥挤候梯厅服务的上述轿厢运行时产生的轿厢工作状态之一的第一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服务间隔,按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客流量来设定上述服务时间间隔基准值;基准时刻设定装置,用于按上述轿厢达到上述第一状态时的第一状态时刻与上述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对增加分配台数的轿厢分别设定其在上述拥挤候梯厅到上述第二状态时的时刻基准值;预测上述轿厢在上述拥挤候梯厅达到上述第二状态的时刻的第2状态时刻预测装置;以及接受来自上述多台分配指令装置的指令,把对应上述拥挤候梯厅的第二状态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的偏差较小的轿厢选作增加分配轿厢加以分配的增加分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准时刻设定装置包括预测轿厢在上述候梯厅达到第一状态的时刻的第一状态时刻预测装置,把上述基准服务时间间隔加到被预测是初次服务的分配轿厢的第一状态预测时刻上,以设定与增加分配轿厢台数对应的基准时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准时刻设定装置包括计算轿厢在上述拥挤候梯厅达到第一状态后的经过时间的经过时间计算装置;它通过把最后服务的轿厢的上述经过时间置成负值后再加上基准服务时间间隔来设定对应于增加分配轿厢台数的基准时刻。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把轿厢在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出发状态分别定义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装置把在上述拥挤候梯厅产生的客流量达到或超过给定值所需的时间,作为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进行设定。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把轿厢到达上述拥挤候梯厅的状态定义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装置把在上述拥挤候梯厅产生的客流量达到或超过给定值所需的时间作为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进行设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于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装置是按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客流量和上述拥挤候梯厅以外的候梯厅的客流量来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的,所以当上述拥挤候梯厅以外的候梯厅的客流量少于规定值时,修改基准服务时间间隔,使其小于按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客流量设定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于基准服务时间间隔设定装置是按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客流量与上述拥挤候梯厅以外的候梯厅的客流量来设定基准服务时间间隔的,所以当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客流量超过规定值时,修正基准服务时间间隔,使其大于按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客流量设定的基准服务时间间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旦在上述拥挤候梯厅的分配轿厢中取消了在上述拥挤候梯厅未预报的轿厢,增加分配装置就重新对分配轿厢进行选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加分配装置预计被预报的轿厢到达所述拥挤候梯厅的时刻,一旦预计到该轿厢比上述预报的时刻后到达上述拥挤候梯厅时,增加分配装置就从预计的轿厢中选择轿厢。
10、电梯的群控装置,群控电梯具有群控装置和轿厢控制装置;群控装置,对应候梯厅的呼叫,从多个电梯轿厢中选择分配应服务的轿厢,发出分配指令;轿厢控制装置,与上述群控装置连接,根据分配指令,使轿厢响应上述候梯厅的呼叫;其特征在于:
上述群控装置具有:
数台分配指令装置,一旦检测出候梯厅的拥挤情况后,就发出指令,以便对应于该候梯厅的上述候梯厅呼叫分配数台上述的轿厢;
基准服务间隔设定装置,在拥挤的候梯厅,随着首先服务的上述轿厢的运行而产生轿厢工作状态之一的第一状态,又产生此后服务的上述轿厢的上述工作状态之一的第二状态,将从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时间间隔设为服务间隔,相应于拥挤候梯厅的交通量,设定上述服务间隔的基准值;
基准时刻设定装置,根据上述轿厢形成第一状态的第一状态时刻和上述基准服务间隔,对应于增加分配台数,设定其它的上述轿厢在拥挤的候梯厅形成上述第二状态的时刻基准值;
第二状态时刻预测装置,预测上述轿厢在上述拥挤的候梯厅形成上述第二状态的时刻;
增加分配装置,接受来自数台分配指令装置的指令后,就把对应上述拥挤的候梯厅的第二状态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的偏差小的轿厢选作增加分配轿厢加以分配;
判断装置,比较上述分配轿厢的上述预测时刻和上述基准时刻,如测出上述预测时刻比上述基准时刻早,则对上述分配轿厢发出延迟到达的指令;
上述轿厢控制装置具有:
延迟装置,响应上述延迟到达指令,转换成延迟运行,增加开往上述特定候梯厅的轿厢在途中各层的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延迟装置接受到延迟到达指令后,则转换成按设定时间推迟轿厢出发、增加停止时间的阻止出发运行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延迟装置接受延迟到达指令后,则转换成增加行驶时间的延长行驶时间运行方式,使开往特定候梯厅的轿厢通过途中各层的最高速度或加速度降低到通常情况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延迟装置接受延迟到达指令后,则转换成强制停止运行方式,把轿厢强制停止在开往特定候梯厅途中的既无轿厢呼叫又无候梯厅呼叫的楼层上,以增加停止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延时装置接受延迟到达指令后,则转换成延长开关门动作的运行方式,增加开往特定候梯厅的轿厢的途中各层的开关动作与通常相比的时间。
15、电梯群控装置,群控电梯具有群控装置和轿厢控制装置;群控装置,对应候厅的呼叫,从多个轿厢中选择分配应服务的轿厢,发出分配指令;轿厢控制装置,与上述群控装置连接,根据分配指令,使轿厢响应上述候梯厅的呼叫,其特征在于:
上述群控装置具有:
数台分配指令装置,一检测出候梯厅的拥挤情况后,就发出指令,以便对应于该候梯厅的上述候梯厅呼叫,分配数台上述轿厢。
基准服务间隔设定装置,在拥挤的候梯厅,随着首先服务的上述轿厢运行而产生轿厢工作状态之一的第一状态,又产生此后服务的上述轿厢的上述工作状态之一的第二状态,将从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时间间隔设为服务间隔,根据上述拥挤候梯厅的交通量,设定上述服务间隔的基准值;
基准时刻设定装置,根据上述轿厢形成第一状态的第一状态时刻和上述基准服务间隔,对应于增加分配台数,设定其它的上述轿厢在拥挤的候梯厅形成上述第二状态的时刻基准值;
第二状态时刻预测装置,预测上述轿厢在上述拥挤的候梯厅形成第二状态的时刻;
增加分配装置,接受来自上述数台分配指令装置的指令后,就把对应上述拥挤的候梯厅的第二状态预测时刻与上述基准时刻的偏差小的轿厢选作增加分配轿厢加以分配;
判断装置,比较上述分配轿厢的上述预测时刻和上述基准时刻,如测出上述预测时刻比上述基准时间晚,则对上述分配轿厢发出促进到达指令;
上述轿厢控制装置具有:
加速装置,响应促进到达指令,转换成加速运行方式,使开往上述特定候梯厅的轿厢在途中减少停止时间或行驶时间。
CN88104896A 1987-08-06 1988-08-06 电梯的群控装置 Expired CN1015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2197015A JPH064475B2 (ja) 1987-08-06 1987-08-06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装置
JP197015/87 1987-08-06
JP211933/87 1987-08-26
JP62211934A JPH064476B2 (ja) 1987-08-26 1987-08-26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装置
JP211934/87 1987-08-26
JP62211933A JPS6460583A (en) 1987-08-26 1987-08-26 Group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61A CN1031061A (zh) 1989-02-15
CN1015530B true CN1015530B (zh) 1992-02-19

Family

ID=27327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4896A Expired CN1015530B (zh) 1987-08-06 1988-08-06 电梯的群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4901822A (zh)
KR (1) KR920005182B1 (zh)
CN (1) CN10155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891B2 (ja) * 1988-02-17 1995-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US5271484A (en) * 1991-04-10 1993-12-21 Otis Elevator Company Selectable notification time indicating elevator car arrival
ZA969385B (en) * 1995-11-29 1997-06-02 Otis Elevator Co Distributed elevator shuttle dispatching
US5767462A (en) * 1995-11-30 1998-06-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Open loop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dispatching
US5786550A (en) * 1995-11-30 1998-07-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Dynamic scheduling elevator dispatcher for single source traffic conditions
US5808247A (en) * 1995-11-30 1998-09-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Schedule windows for an elevator dispatcher
JP5404394B2 (ja) * 2007-07-12 2014-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WO2009024853A1 (en) 2007-08-21 2009-02-26 De Groot Pieter J Intelligent destination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JP5094314B2 (ja) * 2007-10-02 2012-1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EP2221266B1 (en) * 2007-12-20 2016-09-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JP5351510B2 (ja) * 2008-12-26 2013-1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り場行先階予約式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2011020745A (ja) * 2009-07-13 2011-02-0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KR101292457B1 (ko) * 2009-11-27 2013-07-31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시스템
FI122222B (fi) * 2009-12-22 2011-10-14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WO2013130032A1 (en) * 2012-02-27 2013-09-06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CN103771199A (zh) * 2012-10-24 2014-05-07 通用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分配呼叫***
CN103332542B (zh) * 2013-05-16 2015-06-10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群控***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CN105984768B (zh) * 2015-01-30 2018-03-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JP6866275B2 (ja) * 2017-10-30 2021-04-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7280811B2 (ja) * 2019-12-02 2023-05-24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混雑度予測表示システム、混雑度予測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950199B (zh) * 2019-12-24 2021-10-19 界首市迅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电梯远程调度***
CN116977934A (zh) * 2023-08-02 2023-10-31 无锡八英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边结合的人流量预警控制方法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7558A (en) * 1982-04-06 1986-01-2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traffic demand analyzing system
JPS58177869A (ja) * 1982-04-06 1983-10-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交通需要分析装置
US4499973A (en) * 1983-03-24 1985-02-1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Transportation system
JPH0610069B2 (ja) * 1984-12-05 1994-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S61136885A (ja) * 1984-12-06 1986-06-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サ−ビス評価装置
JPS61257879A (ja) * 1985-05-09 1986-1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装置
JPH0694341B2 (ja) * 1986-02-25 1994-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待時間予測装置
US4691808A (en) * 1986-11-17 1987-09-08 Otis Elevator Company Adaptive assignment of elevator car cal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900003048A (ko) 1990-03-23
US4901822A (en) 1990-02-20
KR920005182B1 (ko) 1992-06-29
CN1031061A (zh) 198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30B (zh) 电梯的群控装置
CN1018263B (zh) 电梯群控装置
CN101054140B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以及***
CN1015531B (zh) 电梯的群管理***
CN1046138A (zh) 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US8104585B2 (en) Method of assigning hall calls based on time thresholds
EP0348152A2 (en) Queue based elevator dispatching system using peak period traffic prediction
CN1243493A (zh) 电梯管理控制装置
CN107187966B (zh) 一种基于人数检测结果的多部电梯控制方法及***
JPH07196264A (ja) エレベータ群の制御方法
CN1605556A (zh) 控制单升降道中两电梯轿厢电梯***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US8905196B2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apparatus having standby operation
KR920001299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관리장치
EP0544543A2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ynamic sector assignments
JPH06156895A (ja) 複数エレベータかごの派遣方法
CN1019288B (zh) 实现电梯群控的装置
AU2003262594B2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method
CN1124224C (zh) 电梯控制装置
JPH064476B2 (ja)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装置
JPH07309539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CN104444642A (zh) 汽车电梯控制方法与***
JPH064475B2 (ja)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装置
CN115417261B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乘梯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JPH071289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16281469B (zh) 电梯物联网通信调度方法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