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4836A - 作业工具 - Google Patents

作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4836A
CN101524836A CNA2009101261987A CN200910126198A CN101524836A CN 101524836 A CN101524836 A CN 101524836A CN A2009101261987 A CNA2009101261987 A CN A2009101261987A CN 200910126198 A CN200910126198 A CN 200910126198A CN 101524836 A CN101524836 A CN 101524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tool
long axis
percussion
too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261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4836B (zh
Inventor
生田洋规
仲村真
杉山义夫
荒川琢雄
三轮正夫
鹫见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649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806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746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142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4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4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4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48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冲击工具中有助于提高减振机构的装配性能的技术。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冲击工具具有:马达(111),其用于驱动工具头(119);工具主体(103),其用于容置马达;动态吸振器主体部(151),其对锤击作业时的工具主体进行减振;强制驱动机构部(171),其在锤击作业时,被马达驱动,对动态吸振器主体部施加除了工具主体的振动以外的外力,从而强制地驱动该动态吸振器主体部(151)。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和强制驱动机构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构成动态吸振器主体部(151)的多个构成构件和构成强制驱动机构部(171)的多个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被预先组合的状态,即,作为装配体A1、A2装配到工具主体上。

Description

作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锤或锤钻等那样的直线驱动工具头的冲击工具的减振技术。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1)
日本特开2003-1107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减振机构的电锤的结构。在该以往的电锤中,具有作为对锤击作业所伴随的锤头(harm bit)长轴方向的振动进行减振的装置的动态吸振器,通过该动态吸振器来实现锤击作业时锤的低振动化。动态吸振器具有配重,所述配重在螺旋弹簧所产生的作用力起作用的状态下可直线运动,通过该配重在前端工具长轴方向上运动来进行锤击作业时的锤的减振。
在以往的电锤中,配重及螺旋弹簧配置在缸体和容置该缸体的筒状(barrel)部之间的截面为圆环形的空间内。
但是,在上述这样的配置结构中,在装配电锤时,需要进行如下作业,即,将动态吸振器的构成元件,即配重、螺旋弹簧单个地装配至缸体或者筒状部中。即,以往的电锤针对减振机构而言在装配方面还存在着应改善的空间。
(背景技术2)
另外,以往的电锤具有在长轴方向上直线地驱动锤头的马达。对于在旋转轴线方向的一端侧上配置有对电流供给用的碳刷(carbon brush)进行保持的电刷保持件的马达而言,为了应对消耗品即碳刷的更换,马达罩能够自由装卸。在容置马达的马达壳体中,该马达的轴向一端侧被马达罩覆盖,这样的结构例如记载在JP2007-44869号公报中。
但是,马达罩用于覆盖马达、特别是电刷保持件和其周边区域,该马达罩只不过是具有覆盖功能而已。
(背景技术3)
进而,在日本特开2004-174710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马达驱动的电动工具。在该电动工具中,控制器(电子电路单元)通过多根导线电连接在驱动马达上,从电源向控制器供电的电力经由这些多根导线供给至驱动马达,而在设计这种作业工具时,要求具有能够提高控制器等的电气安装件(electricalcomponent)的装配性能的更进一步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通过工具头的冲击动作对被加工件实施规定的锤击作业的冲击工具的结构合理化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涉及以下各点。
(1)在冲击工具中,提供有助于提高与驱动工具头的驱动马达的供电相关的电气安装件的装配性能的技术。
(2)在冲击工具中,针对为了覆盖在工具主体内容置的内部机构而具备的罩构件,提供带有新功能的附加技术。
(3)在冲击工具中,提供有助于提高与驱动工具头的驱动马达的供电相关的电气安装件的装配性能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优选方式为,在通过工具头在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动作而对被加工件实施规定的锤击作业的冲击工具中,具有马达、工具主体、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和强制驱动机构部。马达用于驱动工具头。工具主体用于容置马达。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对锤击作业时的工具主体进行减振。强制驱动机构部在锤击作业时,被马达驱动,对在动态吸振器主体部上施加工具主体的振动以外的外力,从而强制地驱动该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另外,本发明中的“规定的锤击作业”不仅指工具头只进行直线状的冲击动作的锤击作业,还优选包括进行直线状的冲击动作和圆周方向的旋转动作的电锤钻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中,对于在动态吸振器主体部上施加除了工具主体的振动以外的外力来强制地驱动动态吸振器主体部这一点,在冲击工具是手持式的情况下,该冲击工具的设计振动值即理论推定的冲击工具在进行作业时产生的振动值因作业者的手的按压作用,有可能出现实际上输出比该设计振动值小的振动值的情况。因此,通过在动态吸振器主体部上施加除了工具主体的振动以外的固定外力,能够强制且稳态地驱动动态吸振器,由此,在作业者的手承受工具主体所产生的振动而使工具主体的表观上的振动值低的状况下,即在作业者的手承受了一定量的工具主体所产生的振动的状况下,赋予动态吸振器适应实际上相对于设计上的振动的高振动值的减振功能,使作业者的手成为可以不再需要承受工具主体部的振动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优选方式,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和强制驱动机构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构成动态吸振器主体部的多个构成构件和构成强制驱动机构部的多个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被预先组合的状态下,即作为装配体装配到工具主体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构成减振机构的动态吸振器主体部或强制驱动机构部中的至少一方成为装配体,能够用作一个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工具主体的装配作业,提高装配性能。另外,由于能够将装配体作为一个部件来装卸,因此也易于修理。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另一方式,还具有:筒状部,其接合在工具主体上;缸体,其容置在筒状部中。并且,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具有能够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的配重和对该配重作用工具头长轴方向的作用力的弹性元件,并且,通过配重及弹性元件装配至缸体和筒状部中的任意一方上,所述动态吸振器主体成为装配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用于通过将动态吸振器主体部装配在缸体或筒状部上与该缸体或筒状部一体化的一个部件。因此,只要进行将缸体或筒状部装配在工具主体上的作业即可。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另一方式,强制驱动机构部组合有马达旋转驱动的凸轮轴、一体形成或固定安装在凸轮轴上的偏心凸轮、支撑凸轮轴的至少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并使其自由旋转的轴承以及容置轴承的轴承箱。强制驱动机构部还具有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串联配置的2根销,所述2根销基于偏心凸轮的旋转运动,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直线运动,从而强制地驱动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并且,将距离偏心凸轮近的销装配到轴承箱上,成为与凸轮轴的轴线交叉状,所述强制驱动机构部成为装配体。
这样,根据本发明,通过轴承在作为主体的轴承箱上装配一体形成在或固定安装在偏心凸轮上的凸轮轴,然后装配距离偏心凸轮较近的销,从而形成装配体。因此,能够例如以从形成在工具主体部上的作为强制驱动机构安装用的开口部向工具主体内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进行***固定的方式,容易地将轴承箱装配到工具主体部上。
另外,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串联配置的2根销用作如下构件,即,将偏心凸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作为工具头长轴方向的驱动力经由动态吸振器主体部的弹性元件传递至配重。并且,对于距离偏心凸轮较近的销,出于确保动作稳定化的理由,被要求有一定的粗度。
但是,筒状部嵌合安装在形成于工具主体部上的圆筒部的外侧。并且,在采用将距离偏心凸轮较远的销安装在例如该圆筒部上的结构的情况下,如果销的直径大则必须将圆筒部形成为厚壁,结果导致圆筒部的大径化。在本发明中,通过2根销构成动力传递销,距离偏心凸轮较近的销成为组件化的对象。因此,对于距离偏心凸轮较远的销,能够在保证强度的范围内设定为尽量细。结果,能够使筒状部安装用的圆筒部小径化,进而能够实现筒状部的小径化。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另一方式,还具有:驱动机构,其将马达的旋转输出转换为直线运动,驱动工具头;密闭的容置空间,用于容置驱动机构。并且,在轴承箱上,在该轴承箱装配在工具主体部的状态下,还装配有排气机构和供油口盖由此构成强制驱动机构的装配体,所述排气机构连通容置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调整该容置空间的压力,所述供油口盖堵塞向容置空间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口。另外,本发明中的“排气机构”典型地以下述的筒状构件作为主,所述筒状构件具有将驱动机构的容置空间内部与外部连通的空气通路,并且在该空气通路内容置有吸附润滑油的过滤器。并且,例如以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嵌入的方式将排气机构安装在设置于轴承箱的轴承容置部上的开口上。
由此,根据本发明,在轴承箱上装配排气机构及供油口盖而构成装配体,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装配性能。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优选方式中,在马达轴的长轴方向一端部侧上,还具有安装固定在工具主体上且覆盖马达轴的端部的罩构件,该罩构件保持内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另外,本发明中的“保持”优选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方式,即,对内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施加马达长轴方向的外力而进行保持的方式,和在与马达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施加外力进行保持的方式。根据本发明,罩构件除了具有覆盖内部机构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保持该内部机构的功能,因此,例如对于被该罩构件保持的内部机构而言,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保持该内部机构的机构。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另一方式,马达具有:转子,其与马达轴一起旋转;轴承,其支撑马达轴的长轴方向一端部;电刷保持架单元,其配置在转子和轴承之间,保持用于对该转子供给电流的碳刷。并且,作为保持对象的内部机构是容置轴承的轴承容置部,罩构件从马达轴的长轴方向一端部侧按压轴承容置部且在径向按压保持轴承容置部。另外,本发明中的“轴承容置部”典型地作为该马达壳体的一部分一体地设置在容置马达的马达壳体的马达轴线方向一端侧上。因此,在成为在转子和轴承之间配置有电刷保持架单元的结构情况下,电刷保持架单元设置在箱体中的如下的连接区域中,即容置转子等的主体区域与容置轴承的轴承容置部之间的连接区域。结果,由于在该连接区域,即位于马达轴线方向的端部的轴承容置部与主体区域之间不能够设置加强肋,以及至少要设定用于使保持碳刷的电刷保持件部向马达轴侧(换向器)突入的开口部等原因,导致该连接区域强度低下,在马达驱动时有可能产生径向振摆。
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罩构件从马达轴的长轴方向一端部侧按压轴承容置部并在径向按压轴承容置部,从而能够补偿伴随配置电刷保持架单元而产生的补偿主体区域与轴承容置部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强度降低,由此,能够防止马达驱动时的径向振摆。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另一方式,具有:驱动轴,其作为内部机构,被马达轴旋转驱动,驱动机构,其作为内部机构,将驱动轴的旋转输出转换为直线运动从而直线地驱动工具头,工具主体具有密闭的容置空间,所述密闭的容置空间容置该驱动轴及驱动机构。并且,作为保持对象的内部机构是将容置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调整该容置空间的压力的排气机构,罩构件从马达轴的轴向一端部侧按压保持排气机构。另外,本发明的“排气机构”典型地以下述的筒状构件为主,并且例如以沿着马达轴的轴线方向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容置驱动机构的工具主体上设置的开口,所述筒状构件具有将容置空间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空气通路,并且在该空气通路中容置有润滑油吸附用的过滤器。此外,作为过滤器适当能够优选使用毛毡、海绵或布等,但不限于此,可以酌情使用能够吸附并捕捉润滑剂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罩构件从马达轴的轴向一端部侧按压保持排气机构,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容置空间的内部压力所引起的排气机构的脱离。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另一方式,具有:驱动轴,其作为内部机构,被马达轴旋转驱动,驱动机构,其作为内部机构,将驱动轴的旋转输出转换为直线运动从而直线地驱动工具头,工具主体还具有密闭的容置空间,所述密闭的容置空间容置该驱动轴及驱动机构。并且,作为保持对象的内部机构是堵塞供油口的供油口盖,所述供油口用于向容置空间内供给润滑油,并且罩构件从马达轴的轴向一端部侧按压保持供油口盖。根据本发明,与上述的排气机构一样,能够可靠地防止容置空间的内部压力所引起的供油口盖的脱离。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方式,冲击工具是通过工具头的冲击动作,对被加工件实施规定的锤击作业的冲击工具,至少具有驱动马达、工具主体、电刷保持架单元、连接端子、电源端子、电源开关和控制部。另外,对于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的马达轴的配置,可以是以横穿该长轴线的方式与马达轴相对于工具头的长轴线交叉的配设的方式,或者是马达轴的延长线横穿工具头的长轴线,而该马达轴自身配设在远离工具头的长轴线的位置上的方式。工具主体构成为容置驱动马达的容置部分。电刷保持架单元构成为保持用于向驱动马达供电的多个马达电刷的保持部分。连接端子能够以插座式(plug-in)的***方式连接在电刷保持架单元的被连接端子上。关于在此提及的“插座式”的***方式,是向阴端子***阳端子而使它们互相端子连接的方式,包括下述结构,即,构成为阳端子的连接端子***构成为阴端子的被连接端子的结构,或者构成为阳端子的被连接端子***构成为阴端子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电源端子构成为电源线所连接的端子。电源开关构成为能够切换驱动马达的通电状态及通电解除状态的开关。控制部具有对驱动马达的供电进行控制的功能。
尤其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冲击工具中,所述连接端子、电源端子、电源开关及控制部的各电气安装件作为装配在箱体上成为一体,构成电气安装件装配体(组装构件)。由此,以插座式的***方式将连接端子与被连接端子端子连接,从而该电气安装件装配体被装配至工具主体侧。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装入箱体的各种电气安装件用作一个部件的电气安装件装配体,此外通过连接端子及被连接端子端子彼此相互***而形成的端子连接,能够容易一次性地将电气安装件装配体装配至工具主体侧上,因而能够提高电气安装件的装配性能。另外,由于能够将电气安装件装配体作为一个部件来进行装卸,因此也使电气安装件易于修理。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另一方式中,优选所述电气安装件装配体将检测与驱动马达的转速有关的信息的马达转速传感器装配在箱体上成为一体,此外所述控制部基于马达转速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对驱动马达输出与转速控制相关的控制信号。关于在此提及的“与驱动马达的转速相关的信息”,包括转速自身以及与该转速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另外,关于在此提及的“转速控制”,列举典型地使实际的转速与作业者所任意设定的设定转速相一致的方式。另外,在控制部中,对驱动马达输出与转速控制有关的控制信号的输出部分,可以共用于输出转速控制以外的控制信号的输出部分,或者也可以独立地另外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提供如下的电气安装件装配体,即,其除了连接端子、电源端子、电源开关及控制部的各电气安装件之外,还将控制驱动马达的转速的机构上装配在箱体上成为一体。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另一方式中,优选所述电气安装件装配体配设在位于工具主体的后方的该工具主体和作业者所把持的把手部之间,并且在与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的马达轴交叉的方向上,将连接端子安装固定在被连接端子上,从而被连接端子及连接端子被端子连接。典型地能够将被连接端子构成为阴端子,而将连接端子构成为能够***被连接端子的阳端子。另外,关于在此提及的“工具主体的后方”,是指在工具主体的各部位中以工具头侧为前方的情况下的与工具头相反的一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与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相交的方向上将设置于电气安装件装配体上的连接端子安装固定在设置于工具主体的后方的被连接端子上,从而提供能够进行电气安装件装配体的装配及端子连接的结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方式的冲击工具中,优选以横穿该长轴线的方式将驱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的马达轴与工具头的长轴线交叉地配置。根据这种结构,在以横穿该长轴线的方式与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相对于工具头的长轴线交叉地配置的冲击工具中,能够提高电气安装件的装配性能。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另一方式中,优选所述电气安装件装配体将连接在电源端子上的电源线自身保持在箱体上。关于保持该电源线自身,可以是电源线直接地保持在箱体上的方式,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在电源线和箱体之间设置的线护套(cord guard)等夹隔构件而间接地保持在箱体上的方式。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供如下电气安装件装配体,即,除了连接端子、电源端子、电源开关及控制部的各电气安装件之外,电源线自身也装配在箱体上成为一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锤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电锤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动态吸振器装配体的外观图。
图5是表示励振装配体的剖视图。
图6A~图6D是表示动力传递销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7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电锤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断俯视图。
图10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11是从手柄109侧观察图1中的控制器140的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从主体部103侧观察图11中的控制器140的控制器壳体140c的形态的图。
图13是从工具上方观察图1中的控制器140及手柄109的图,是示意地表示将手柄109装配到主体部103上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14是从工具上方观察图1中的控制器140及手柄109的图,是示意地表示从控制器侧将手柄109装配到主体部103上之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电锤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概括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的电锤101将以下部分作为主体而构成,即,包括:主体部103,其形成电锤101的外轮廓;刀夹(toolholder)137,其连接在该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上的前端区域上(图示左侧);锤头119,其自由装卸地安装在该刀夹137上;作业者握持的手柄109,其连接在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上(图示右侧)。主体部10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工具主体”,锤头119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工具头”。锤头119以如下状态被保持,即,相对于刀夹137能够向其长轴方向(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进行相对往复运动,并且限制向其圆周方向的相对转动。为了便于说明,将锤头119侧称为前,将手柄109侧称为后。
主体部103以马达壳体105和齿轮箱107为主体构成,其中,马达壳体105用于容置驱动马达111;齿轮箱107与该马达壳体105相接合,用于容置运动转换机构113。在该齿轮箱107的前方配置有容置冲击元件115的筒状部108。齿轮箱107配置在马达壳体105的前侧及上方区域。筒状部108与齿轮箱107的前端部相接合并在锤头119的长轴线上向前方延伸。另外,手柄109形成为前方开口的“コ”字形,并连接在马达壳体105的后部。在手柄109的上部区域配置有电源开关131及操作构件133,所述电源开关131用于通电驱动驱动马达111,所述操作构件133使该电源开关131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动作。操作构件133装配在手柄109上并且沿着与锤头长轴方向相交的水平方向(左右方向)可自由滑动,通过作业者的手指进行滑动操作,使电源开关131向开启位置进行动作,由此通电驱动驱动马达111。
驱动马达111的旋转输出被运动转换机构113适当地转换为直线运动,然后传递给冲击元件115,经由该冲击元件115产生对锤头119向长轴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冲击力。对于驱动马达111而言,马达轴112的轴线横穿锤头119的长轴线,与锤头119的长轴线配置为交叉状。在齿轮箱107内部空间的上部区域容置有运动转换机构113,所述运动转换机构113将驱动马达111的旋转输出转换为直线运动,然后传递给冲击元件115。
运动转换机构113将驱动马达11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然后传递给冲击元件115,该运动转换机构113由曲柄机构构成,所述曲柄机构具有:曲柄轴121,其被驱动马达111驱动旋转;曲柄板124,其与该曲柄轴121一起旋转;偏心销122,其设置在从该曲柄板124的旋转中心偏移(shift)的位置上;曲柄臂123,其经由该偏心销122被连接;活塞125,其通过曲柄臂123而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等等。活塞125构成所谓的驱动冲击元件115的驱动件,在缸体141内能够在与锤头119的长轴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滑动。
曲柄机构配置在驱动马达111的前方,驱动马达111经由齿轮减速机构161减速之后驱动所述曲柄机构。齿轮减速机构161主要包括:小齿轮112a,其形成在马达轴112上;中间齿轮163,其与小齿轮112a相啮合而进行卡合;中间轴165,其能够支撑中间齿轮163,并使中间齿轮163自由旋转;从动齿轮167,其与中间齿轮163相啮合而进行卡合。从动齿轮167以与曲柄轴121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固定安装。对于曲柄轴121而言,其轴线横穿锤头长轴线与锤头长轴线配置为交叉状,并且,该曲柄轴121与中间轴165一起配置为与马达轴112平行。曲柄机构及齿轮减速机构161构成本发明中的“驱动机构”。曲柄机构容置在齿轮箱107中的密闭的内部空间内,即曲柄室116内,齿轮减速机构161容置在齿轮箱107中的比曲柄室116更靠上方的密闭的内部空间内,即齿轮室117内。曲柄室116及齿轮室117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容置空间”。
冲击元件115主要包括:撞击器143,其作为冲击件,配置在缸体141的膛(bore)内壁中可自由滑动;冲击栓145,其作为中间件,配置在刀夹137上可自由滑动,并将撞击器143的动能传递给锤头119。在缸体141内,在活塞125和撞击器143之间形成有空气室141a。通过伴随着活塞125的滑动动作而产生缸体141的空气室141a的空气弹簧驱动撞击器143,撞击器143碰撞(冲击)自由滑动地配置在刀夹137上的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145,经由该冲击栓145将冲击力传递给锤头119。
在电锤101进行加工作业时(在驱动锤头119时),在主体部103上产生锤头长轴方向上的冲击性且周期性的振动。另外,在主体部103上所产生的作为减振对象的主要振动是指,在活塞125和撞击器143压缩空气室141a的空气时的压缩反力,以及在撞击器143经由冲击栓145冲击锤头119时的稍迟于压缩反力而产生的冲击反力。
图2所示的电锤101具有:动态吸振器151,其作为对主体部103所产生的上述振动进行减振的减振机构;励振机构171,其强制地(积极地)驱动该动态吸振器151。动态吸振器151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励振机构171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强制驱动机构部”。
动态吸振器151在如图4所示那样预先将多个构成构件即配重153及2个螺旋弹簧155、157装配至缸体141的状态下,即在成为动态吸振器装配体A1的状态,如图2及图3所示,装配至齿轮箱107上,并且被筒状部108容置。动态吸振器151主要包括:圆环状的减振用配重153;在该配重153的锤头长轴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配置的前后的螺旋弹簧155、157。螺旋弹簧155、157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弹性元件”。
配重153配置在缸体141的外侧。前侧的螺旋弹簧155位于前弹簧支撑套筒158和配重153的前端面之间,所述前弹簧支撑套筒158在锤头长轴方向上可自由滑动地嵌合在缸体141的前端外周。后侧的螺旋弹簧157位于后弹簧支撑套筒159和配重153的后端面之间,所述后弹簧支撑套筒159在锤头长轴方向上可自由滑动地嵌合在缸体141的后端外周。前后的螺旋弹簧155、157对配重153相向地作用向锤头长轴方向的作用力。即,配重153在相向地作用前后螺旋弹簧155、157所产生的作用力的状态下,能够在锤头轴向上移动。如图3所示,小径部158c的前端面与缸体141的前端大径部141b的长轴方向后端面相抵接,由此防止前弹簧支撑套筒158从前方脱落。对于后弹簧支撑套筒159而言,通过嵌合固定在该缸体141的后侧外表面的挡圈142来防止长轴方向的后端面从后方脱落。
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动态吸振器151而言,在装配于齿轮箱107上之前的缸体141上,从缸体141的后端侧依次嵌入前弹簧支撑套筒158、前侧的螺旋弹簧155、配重153、后侧的螺旋弹簧157以及后弹簧支撑套筒159,之后,在缸体141的后侧外表面嵌合固定挡圈14,从而形成为一体,防止动态吸振器151从缸体141上脱落。即,在将动态吸振器151预先装配至缸体141上而成为装配体A1的状态下,将缸体141的后端部从齿轮箱107的前方嵌入该齿轮箱107圆筒部107a的内侧,装配至齿轮箱107中。
另外,筒状部108从前方罩住缸体141及动态吸振器151,并且其后端部在嵌合在齿轮箱107圆筒部107a的外侧之后被如螺钉114这样的固定安装装置接合。因而,动态吸振器151容置在缸体141和筒状部108之间的截面圆环状的空间内。与齿轮箱107接合的筒状部108具有与前弹簧支撑套筒158的前端圆形部158a的外表面相嵌合的嵌合阶梯部108a。即,前弹簧支撑套筒158位于缸体141的外表面和筒状部108的内表面之间,分别与该外表面及内表面接触。由此,缸体141与筒状部108在径向相对地定位。即,缸体141和筒状部108被保持在同一轴上。
另外,在前弹簧支撑套筒158的前方,在缸体141上设置有贯通径向的空打防止用的通气孔141c和作为从外径侧堵塞该通气孔141c的止回阀O的形环146。并且,在锤头119没有按压至被加工件的无负载状态,即没有在锤头119上作用负载的状态下,在撞击器143进行冲击动作时因该撞击器143而被向前方按压的缸体141内的空气推开O形环146,并通过通气孔141c向外侧流出。在前弹簧支撑套筒158上形成有贯通锤头长轴方向的小孔158b,因撞击器143的按压而向缸体141外侧流出的空气经由该小孔158b流出至缸体141和筒状部108之间的环状空间后方。因此,能够通过调整小孔158b的大小来适当地设定空气的缓冲(damper)效果。
装载在主体部103上的动态吸振器151在电锤101进行加工作业时,动态吸振器151中的减振单元即配重153及前后的螺旋弹簧155、157共同作用对减振对象即主体部103进行被动的减振。由此,能够抑制电锤101的主体部103所产生的上述振动。
接下来对积极地驱动动态吸振器151的励振机构171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励振机构171位于曲柄轴121正下方,且配置在动态吸振器151的后方。励振机构171主要包括:圆形的凸轮轴172;偏心凸轮173,其与凸轮轴172一起旋转;动力传递销174,其基于偏心凸轮173的旋转运动在锤头长轴方向上直线地动作,驱动动态吸振器151;轴承175、176,其支撑凸轮轴172使其自由旋转;轴承箱177,其容置轴承175、176。在此偏心凸轮173虽是与凸轮轴172形成一体,但是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安装。励振机构171是如图5所示那样预先将上述各构成构件组合而得到的励振装配体A2,在该励振装配体A2的状态从下方装配至主体部103的齿轮箱107中。
励振机构171的凸轮轴172隔着偏心凸轮173在下部具有小径部172a,在上部具有大径部172b,在该大径部172b的上方还具有曲柄板172c。并且,凸轮轴172从上方***轴承箱177的上下的轴承容置部177a、177b,并且,小径部172a和大径部172b通过轴承175、176支撑在轴承容置部177a、177b上,且可自由旋转。由此,凸轮轴172通过轴承175、176与轴承箱177一体化。另外,在偏心凸轮173的外侧,安装有滚针轴承178,由此能够防止因与动力传递销174之间的滑动而产生的磨损。另外,在凸轮轴172的曲柄板172c上,在偏离中心的位置形成有由“U”字形的凹部(槽或者长孔均可)构成的卡合部172d。如图3所示,该卡合部172d在将励振装配体A2装配到齿轮箱107上时,卡合在前面所述的曲柄机构中的偏心销122的下端所设置的小径的突出端部122a上。
动力传递销174由在锤头长轴方向串联配置的前后2根销174a、174b构成,并且,2根销174a、174b中与偏心凸轮173(实际上是滚针轴承178的外环,下同)相抵接的一侧的(后侧)销174a被装配在轴承箱177上,另一侧的(前侧)销174b被装配在齿轮箱107的圆筒部107a上。如图5及图6A~图6D所示,一侧的销174a即距离偏心凸轮173较近的销174a***销导孔177c,可自由滑动,并且其***方向端部即后端面与偏心凸轮173相抵接,所述销导孔177c位于与设置在轴承箱177上的凸轮轴172的轴线相交(锤头长轴方向)的方向。因而,通过将动力传递销174中的一侧的销174a装配至轴承箱177的销导孔177c中,得到励振装配体A2。
另外,如图6A~图6D所示,一侧的销174a设定为具有至少为偏心凸轮173的偏心量e(偏心凸轮173的中心P和旋转中心P 1之间的距离)的2倍以上的直径的粗细,以便在偏心凸轮173进行旋转时,该销174a的后端面不脱离通过偏心凸轮173中心P的锤头长轴线方向的直线。在图6A~图6D中示出了偏心凸轮173以90度为单位进行旋转动作的形态。
如图2及图3所示,另一侧的销174b即距离偏心凸轮173较远的销174b通过从前方***在齿轮箱107的圆筒部107a上形成的锤头长轴方向的销导孔107b,装配为贯通状态。另外,将另一侧的销174b装配至销导孔107b是在将上述动态吸振器装配体A1装配至上述的对齿轮箱107之前进行的。并且,另一侧的销174b的长轴方向前端面与动态吸振器151的后弹簧支撑套筒159的后端面相抵接,在励振装配体A2装配至齿轮箱107时,长轴方向后端面与一侧的销174a的前端面相抵接。另外,另一侧的销174b在能够保证强度的范围内设定为尽量细。即,形成为比一侧的销174a小的小径,由此能够实现装配有筒状部108的圆筒部107a的小径化,进而实现筒状部108的小径化。
在假设通过1根销来构成动力传递销174的情况下,作为整体需要一侧的销174a具有粗度,结果,圆筒部107a大径化,筒状部108也随着大径化。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2根销174a、174b构成动力传递销174,由此,不但能够维持动力传递销174的动作的稳定性,还能够实现筒状部108的小径化。
另外,对于轴承箱177的下部的轴承容置部177b而言,下方是开口177d,用于调整曲柄室116内的压力的排气机构181从下方装配到该开口177d上。排气机构181主要具有过滤器(filter)壳体184,所述过滤器壳体184具有连通曲柄室116的内部和外部的空气通路182。过滤器壳体184具有过滤器容置室,在该过滤器容置室中容置有过滤器183,所述过滤器183吸附润滑油,用于防止曲柄室116内的润滑油经过空气通路182漏出至外部。过滤器壳体184从下方嵌入下部的轴承容置部177b开口177d,并可装卸地装配过滤器壳体184,并且通过位于嵌合面之间的密封用O形环185的摩,使过滤器壳体184保持在嵌入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用的过滤器壳体184被装配在凸轮轴172正下方,并且,空气通路182的至少内侧开口部形成在凸轮轴172的轴线上。由此,凸轮轴172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曲柄室116内的润滑油难以进入空气通路182,能够减少润滑油的泄漏。
进而,在轴承箱177上形成有用于对曲柄室116供给的润滑油(grease:润滑脂)的供油口186。在供油口186上,从下方嵌入堵塞该供油口186的供油口盖187,并可装卸地装配供油口盖187。供油口盖187通过位于嵌合面之间的密封用O形环188的摩被保持在嵌入位置上。
如上所述,励振装配体A2不仅包括励振机构171,还包括排气机构181及供油口盖187。该结构的励振装配体A2从下方***在齿轮箱107的下表面侧,即与曲柄机构相向的一侧形成的安装用圆形的开口部107c,配置在齿轮箱107的曲柄室116内,并且,在该状态下,轴承箱177通过如螺钉189这样的固定安装装置安装固定在齿轮箱107上。
但是,若在将励振装配体A2装配至齿轮箱107的装配作业之前曲柄机构已装配到齿轮箱107,则在将励振装配体A2装配至齿轮箱107时需要进行对位作业,所述对位作业用于使设置在凸轮轴172的曲柄板172c上的卡合部172d卡合于设置在曲柄机构的曲柄板124上的偏心销122的突出端部122a。即,在将励振装配体A2装配至齿轮箱107时,需要调整凸轮轴172的圆周方向位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轮轴172的下端部设定棱轴(square shank)部(对面平行式)172e,另一方面,在供油口盖187的***方向端部上设定与该棱轴部172e外表面形状相对应形状的棱孔187a,能够使用该供油口盖187来调整凸轮轴172的圆周方向位置。另外,当然,该凸轮轴172的位置调整作业在将过滤器壳体184装配到下部的轴承容置部177b的开口177d中之前的阶段进行,供油口盖187形成为能够***轴承容置部177b的开口177d并可转动的大小。
因此,使用供油口盖187调整凸轮轴172的圆周方向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曲柄板172c的卡合部172d卡合在曲柄轴121的偏心销122的突出端部122a。由此,凸轮轴172能够与曲柄轴121一起旋转。另外,在励振装配体A2装配在齿轮箱107上时,凸轮轴172与曲柄机构的曲柄轴121大致配置在同一轴上。
另外,为了堵塞齿轮箱107下表面侧的开口部107c,励振装配体A2被装配在该齿轮箱107内的罩构件191覆盖。罩构件191从下侧按压保持励振装配体A2中的过滤器壳体184及供油口盖187。另外,罩构件191延伸至在齿轮箱107后方配置的马达壳体105的下方区域,且覆盖该下方区域,并且,从下方按压保持马达壳体105的下部的轴承容置部105a。另外,罩构件191被螺钉固定安装在齿轮箱107上,其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该螺钉的图示。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电锤101中,若通电驱动驱动马达111来驱动曲柄机构,则励振机构171的凸轮轴172与该曲柄机构的曲柄轴121一起被旋转驱动。凸轮轴172的旋转动作经由偏心凸轮173及动力传递销174转换为直线动作并输入至动态吸振器151。即,通过后弹簧支撑套筒159及后侧螺旋弹簧在锤头长轴方向强制地驱动配重153,由此使动态吸振器151发挥减振作用。即,动态吸振器151除了发挥上述的被动的减振作用之外,还作为强制地驱动配重153的强制励振而形成的主动的减振机构发挥作用,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锤击作业时主体部103所产生的振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动态吸振器151的构成构件即配重153、前后的螺旋弹簧155、157、及前后的弹簧支撑套筒158、159预先装配到缸体141上,作为动态吸振器装配体A1,在该状态下装配到齿轮箱107上。即,能够将动态吸振器151用作与缸体141一体化的一个部件,因此,容易进行齿轮箱107的装配作业,从而提高装配性能。另外,由于从齿轮箱107装卸也很容易,所以也易于修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积极地驱动动态吸振器151的励振机构171也一样,将其构成构件即凸轮轴172、偏心凸轮173、轴承175,176、销174a预先装配到轴承箱177上,作为励振装配体A2,在该状态下装配到齿轮箱107上。因此,由于能够将励振机构171用作一个部件,所以容易进行齿轮箱107的装配作业,从而提高装配性能。另外,由于从齿轮箱107装卸也很容易,所以也易于修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动态吸振器151的构成构件预先装配到缸体141撒花那个来构成动态吸振器装配体A1,但也可以改换其装配对象将缸体141变更为筒状部108。另外,本实施方式说明了将驱动马达111配置成马达轴112的轴线横穿锤头长轴线这种形式的电锤,但是也适用于将驱动马达111配置成马达轴112的轴线不横穿锤头长轴线即远离锤头长轴线这样形式的电锤。另外,以电锤为例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工具进行了说明,但是也适用于锤头119进行冲击动作和旋转动作的电锤钻。
图10中示出了驱动马达111的具体情形。如图所示,驱动马达111主要包括:马达轴112;离心式冷却风扇132,其在马达轴112上端侧并与其一体地旋转;电机件134,其与马达轴112一体旋转;定子135,其固定在马达壳体105上;换向器136,其设置在马达轴112的下端侧(冷却风扇132的相反侧);电刷保持架单元138,其容置多个(2个)碳刷(为了方便而省略图示),所述碳刷与换向器136的外周面滑动连接而供给电流。马达轴112的长轴方向各端部通过上下的轴承139a、139b支撑在马达壳体105上,可自由旋转。另外,通过马达轴112、电机件134、换向器136构成转子。
如图7所示,电刷保持架单元138是装配体,配置在与换向器136的外周区域相对应的马达壳体105的外侧,所述装配体在由大致筒状体构成的保持件基座138a上至少预先装配有保持碳刷的电刷保持件部138b、与驱动马达111控制用的控制器140的阳端子140a连接的阴端子138c、与转子侧连接的端子(为了方便而省略其图示)等多个部件。即,电刷保持架单元138配置在马达壳体105中的连接区域105b的外侧,所述连接区域105b位于容置电机件134及定子135的大径的主体区域部105c和容置下部的轴承139b的下部的轴承容置部105a之间。使保持件基座138从马达壳体105下方以罩住连接区域105b外侧,并且通过钉(为了方便而省略其图示)固定安装在连接区域105b,从而装配电刷保持架单元138。另外,连接区域105b形成有从下端向上方延伸规定长度的缺口部105d,以便防止该连接区域105b与电刷保持件部138b之间产生干涉,所述电刷保持件部138b径向贯通该连接区域105b,且与换向器134的外周面相向配置。
另外,在轴承容置部105a内具有防松垫圈126,所述防松垫圈126在与轴承139b长轴方后端面之间在长轴方向上向该轴承139b作用弹力。但如果该防松垫圈126只是单纯地嵌入轴承容置部105a的轴承容置空间,则例如在对驱动马达111的马达壳体105进行装配作业时,若使马达壳体105朝上(使轴承容置部105a在上侧),防松垫圈126就会从该轴承容置部105a脱离,因此使用上不方便。
鉴于上述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垫圈保持环127,作为将防松垫圈126保持为不从轴承容置空间脱离的构件。垫圈保持环127由在上端具有凸缘部127a且在下端具有卡止爪127b的筒状构件构成,通过将卡止爪127b卡止在形成于轴承容置部105a底面的开口边缘上,在允许相对于该轴承容置部105a在长轴方向相对移动的状态下,装配垫圈保持环127。另外,相对移动量被设定为至少大于防松垫圈126的弹性变形量。垫圈保持环127通过上端的凸缘部127a将防松垫圈126夹持保持在凸缘部127a和轴承容置部105a的底面之间。这样,轴承容置部105a保持防松垫圈126并防止其脱离。因此,能够提高将驱动马达111装配至马达壳体105时的装配性能。
在齿轮箱107中,在曲柄室116的后方形成有下方开口的大致圆形的马达配置空间。装配了驱动马达111的马达壳体105如图2所示,使冷却风扇132在上侧,从下方***马达配置空间,并且通过钉(为了方便而省略其图示)接合在齿轮箱107上。这样,在齿轮箱107的下方露出配置:容置驱动马达111下部的轴承139b的轴承容置部105a、电刷保持架单元138、上述的励振机构部171、排气机构部181、供油口盖187等。因此,在齿轮箱107的下表面侧配置罩构件191,使所述罩构件191覆盖包括上述露出的构件在内的大致齿轮箱107的整个下表面。
罩构件191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碟形,通过为了方便而省略图示的多个螺钉可装卸地固定安装在齿轮箱107上,如图2所示,在该固定安装状态下,从下方按压保持下部的轴承容置部105a、排气机构部181的过滤器壳体184及供油口盖187。因此,在罩构件191的内侧形成有保持轴承容置部105a的第一保持部192、保持过滤器壳体184的第二保持部193以及保持供油口盖187的第三保持部194。
如图10所示,第一保持部192由圆环状的凹部192a构成,该凹部192a靠外的边缘部通过O形环195弹性地卡合在轴承容置部105a的下边缘部,由此,第一保持部192从下方向长轴方向按压该轴承容置部105a且从外径侧向内径侧按压保持该轴承容置部105a。即,凹部192a和轴承容置部105a彼此通过斜面或者曲面卡合,由此对轴承容置部105a作用分解在轴向和分解在径向的按压力。
如图8所示,第二保持部193在罩构件191底面(内表面)向上方突出,与罩构件191底面形成一体,由上方开口的大致杯状的筒状体193a构成,从下方罩住过滤器壳体184,嵌合在过滤器壳体184上,并且,通过阶梯端面193b将从下方向长轴方向按压保持该过滤器壳体184的轴向下端面,所述阶梯端面193b位于比沿着筒状体193a周壁面形成的底面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在筒状体193a的底面设置有与过滤器183的下表面相抵接的十字形的挡块193c,由此,在过滤器183的下表面与筒状体193a的底面之间形成规定的作为油窝的空间。因此,即使在润滑油通过过滤器183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润滑油停留在油窝空间中,防止其向外部泄漏。
如图8所示,第三保持部194由突起194a构成,所述突起194a在罩构件191的底面向上方突出,与罩构件191的底面形成为一体,该突起194a从下方向长轴方向按压保持供油口盖187的下端面中央部。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罩构件191不但具有覆盖容置在齿轮箱107内的各种内部机构的功能,还具有保持构成该内部机构的多个构成构件即轴承容置部105a、排气机构部181及供油口盖187的功能。如上所述,在驱动马达111具有电刷保持架单元138的情况下,出于配置有电刷保持架单元138而使外径变细以及形成了用于使电刷保持件部138b与换向器136相向的缺口部105d等原因,会出现马达壳体105的主体区域105c和轴承容置部105a之间的连接区域105b强度降低的情况。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罩构件191向长轴方向及径向按压保持轴承容置部105a,因此能够补充连接区域105b的强度不足,由此能够防止马达轴112的径向振摆。另外,通过O形环195弹性地保持轴承容置部105a,因此,能够起到对轴承139b的防尘效果以及因振动使罩构件191与轴承容置部105a的接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振动声)的防止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外径侧按压保持轴承容置部105a,也可以变更为从内径侧按压保持轴承容置部105a。
另外,由于通过罩构件191按压保持排气机构部171及供油口盖187,所以对于该排气机构部171及供油口盖187而言,不需要另外采取用于防止因振动等引起的脱落的措施。另外,例如在交换碳刷时等,只要从齿轮箱107卸下罩构件191,就能够在交换电刷的同时,交换排气用过滤器173,补充润滑油等,因此便利性高。
另外,如图2及图10所示,在罩构件191上,在保持轴承容置室105a的第一保持部192的周边区域形成有吸入口196,所述吸入口196吸入用于冷却驱动马达111的外面的气体。在通电驱动驱动马达111时,由于冷却风扇132的旋转而从吸入口196吸入至马达壳体105内的外面的气体通过电机件134和定子135之间以及定子135和箱体内壁面之间,而冷却驱动马达11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冷却流路,使马达冷却后的空气进一步用于冷却齿轮减速机构161、曲柄机构、冲击元件115等。图1及图9中通过箭头表示冷却空气的流动。
即,在电锤101中,设定空气的流通路径,以便利用冷却风扇132使马达冷却后的空气从马达壳体105的上部开口流入齿轮箱107和覆盖该齿轮箱107外侧的主体罩106之间的空间106a,之后通过筒状部108和覆盖该筒状部108外侧的主体罩106之间的空间106b向前方流动,之后,流经在主体罩106的左右侧面上形成的放出口106c(参照图1及图2的虚线),放出至工具外部。因而,通过在上述流通路径中流动的空气来冷却齿轮箱107的齿轮室117内的齿轮减速机构161、曲柄室116内的曲柄机构以及筒状部108内的缸体141、冲击元件115等。由此,能够合理地冷却电锤101中的整个放热部位。
接着,参照图11及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40及其周边结构。图11示出了从手柄109侧观察图1中的控制器140的图,图12示意地示出了从主体部103侧观察图11中的控制器140的控制器壳体140c的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40配设在位于主体部103的后方的该主体部103和作业者把持的手柄109之间。在此提及的手柄109构成本发明中的“把手部”。如图11所示,该控制器140具有在控制器壳体140c中容置或者装配各种电气安装件(电气构件)的结构。换言之,该控制器140也被称为各种电气安装件预先装配到控制器壳体140c上成为一体的电气安装件装配体。控制器壳体140c由一个或多个构件适当地构成。优选该控制器壳体140c构成为有底箱状的容置构件或容置壳体。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在容置构件或容置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容置并装配电气安装件,所以能够彻底地保护该电气安装件。在此提及的控制器140及控制器壳体140c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电气安装件装配体”及“壳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预先装配到控制器140的控制器壳体140c上而成为一体的电气安装件,具体地说具有作为交流电源供电用的AC线150、AC端子144、电源开关131、控制部147、驱动马达111控制用的控制器140的阳端子140a、140b、转速调节标度盘148及马达转速传感器14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安装件装配体中,以容置有驱动马达111的控制部147的控制器为主,在该控制器添加上其他电气安装件组件化并成为一体,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控制器为主的该电气安装件装配体称为控制器140。
AC线150是将交流电源导入控制器140的电源线,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电源线”。AC线150自身装配在控制器壳体140c上,从而保持该AC线150。具体而言,如图6A~图6D中所示,AC线150夹在控制器壳体140c和线夹(cord clamp)152之间从而被固定保持。关于该AC线150自身的保持,可以是AC线150直接地被保持在控制器壳体140c上的方式,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在AC线150和控制器壳体140c之间设置的线护套(cord guard)等夹隔构件,间接地保持在控制器壳体140c上的方式。AC端子144构成为端子,所述端子与AC线150的一端连接,所述AC线150的另一端与交流电源连接。在此提及的AC端子14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电源线所连接的电源端子”。
电源开关131为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切换使经由AC线150输入的电力在驱动马达111的马达电路中导通的开启状态和解除该导通的关闭状态。在此提及的电源开关131构成本发明中的“电源开关”。控制部147是对驱动马达111的供电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分,具体而言包括下述功能,即,基于能够对驱动马达111的转速进行设定的转速调节标度盘148的设定,来控制在驱动马达111的马达电路中导通的电流。在该控制部147中,对于向驱动马达111输出与转速控制有关的控制信号的输出部分而言,可以共用于输出转速控制以外的控制信号的输出部分,或者也可以独立地另外设置。在此提及的控制部147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控制部”。
如图12所示,马达转速传感器149是从控制器壳体140c中的与主体部103的后方相向的对置面140d朝向驱动马达111的转子突出设置的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与驱动马达111(转子)的转速有关的信息。在此提及的马达转速传感器149相当于本发明“马达转速传感器”。另外,在控制器壳体140c的对置面140d上设有用于将控制部147所控制的电流供电给电刷保持件部138b的一对阳端子140a、140a和碳寿命检测用阳端子140b。
对于一对端子140a、140a及端子140b而言,这些阳端子(凸部)分别***在电刷保持件部138b侧设置的阴端子138c(凹部)中,从而形成相互间端子连接的结构的端子,即所谓的“插座式”的***端子。在进行阳端子140a、140b的端子连接时,在与驱动马达111的马达轴112相交的方向上将固定阳端子140a、140b安装于配设在主体部103后方的阴端子138c上,由此能够进行该端子连接。在此提及的控制器140侧的阳端子140a、140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连接端子”,另外在此提及的主体部103侧的阴端子138c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被连接端子”。另外,根据需要能够省略碳寿命检测用的端子140b。此外,也能够采用在控制器140侧设置阴端子,另一方面在电刷保持件部138b侧设置阳端子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的制器140,能够将装入控制器壳体140c的各种电气安装件(电装件)用作一个部件的电气安装件装配体,并且能够通过连接端子及被连接端子的端子彼此的***端子连接而容易一起装配在主体部103侧上,因此,能够提高控制器140的电气安装件的装配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3上装配了上述结构的控制器140之后,进一步从控制器140侧装配手柄109。参照图13及图14说明与手柄109的该装配有关的具体结构及动作。图13是从工具上方观察图1中的控制器140及手柄109的图,示意地示出了将手柄109装配到主体部103上之前的状态。另外,图14是从工具上方观察图1中的控制器140及手柄109的图,示意地示出了从控制器侧将手柄109装配到主体部103上之后的状态。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源开关131的开关控制杆131a能够在图中实线所示开启位置和图中双点划线所示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动作。在开关控制杆131a处于开启位置时对驱动马达111的马达电路通电,另一方面,在开关控制杆131a处于关闭位置时解除对驱动马达111的马达电路的通电。
另一方面,在手柄109上设有操作构件133,所述操作构件133通过作业者的手动操作能够在图13中的箭头10方向或20方向进行滑动动作。该操作构件133具有为了将开关控制杆131a设定在关闭位置而被按压操作的第一操作区域133a和为了将开关控制杆131a设定在开启位置而被按压操作的第二操作区域133b。即,该操作构件133通过按压操作第一操作区域133a而向关闭位置(图13中的实线所示位置)进行滑动动作,并通过按压操作第二操作区域133b而向开启位置(图1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位置)进行滑动动作。另外,该操作构件133具有在前端部分具备倾斜面的一对导向部133c、133c,在该一对导向部133c、133c之间形成有缝隙133d。在该缝隙133d上配设有开关控制杆131a的状态下,随着操作构件133的滑动动作,开关控制杆131a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在该结构中,操作构件133通过一对导向部133c、133c及缝隙133d的共同作用来实现调整该操作构件133的设定位置和开关控制杆131a的设定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考虑下述情况,即,在开关控制杆131a设定在图13中实线所示的开启位置,并且操作构件133设置在图13中实线所示的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那样从控制器侧将手柄109装配到主体部103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构件133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所需的负荷大于开关控制杆131a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所需的负荷时,开关控制杆131a在一个导向部133c的倾斜面上滑动,并且被引导至缝隙133d中。由此,开关控制杆131a从开启位置切换至关闭位置,从而相对于操作构件133的设定位置调整开关控制杆131a的设定位置。另外,在装配手柄109时,开关控制杆131a已经被设定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开关控制杆131a不在导向部133c的倾斜面上滑动而原样配设在缝隙133d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构成为,在操作构件133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所需的负荷小于开关控制杆131a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所需的负荷的情况下,相对于开关控制杆131a的设定位置调整操作构件133的设定位置。根据上述结构,在将手柄109装配到主体部103上时,作业者无需特意确认开关控制杆131a及操作构件133双方的位置设定的一致性,因此是合理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预先装配至控制器140的控制器壳体140c上而成为一体的电气安装件,记载了使用AC线150、AC端子144、电源开关131、控制部147、阳端子140a、140b、转速调节标度盘148及马达转速传感器149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是将AC端子、电源开关、控制部、连接端子在箱体上进行组件化的结构即可,在除此之外还将其他电气安装件组件化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该其他电气安装件的种类及数量。

Claims (20)

1.一种冲击工具,通过工具头在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动作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锤击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其驱动所述工具头,
工具主体,其容置所述马达,
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其对锤击作业时的所述工具主体进行减振,
强制驱动机构部,其在进行锤击作业时,被所述马达驱动,对所述动态吸振器主体部施加所述工具主体的振动以外的外力,从而强制地驱动该动态吸振器主体部;
所述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和所述强制驱动机构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构成所述动态吸振器主体部的多个构成构件和构成所述强制驱动机构部的多个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被预先组合的状态下,即作为装配体装配到所述工具主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筒状部,其接合在所述工具主体中,
缸体,其容置在所述筒状部中;
所述动态吸振器主体部具有能够在所述工具头长轴方向上直线运动的配重和对该配重作用所述工具头长轴方向上的作用力的弹性元件,并且通过将所述配重及所述弹性元件装配至所述缸体和所述筒状部中的任意一方中,从而成为装配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制驱动机构部组合有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凸轮轴、一体形成或固定在所述凸轮轴上的偏心凸轮、支撑所述凸轮轴的至少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并使其自由旋转的轴承以及容置所述轴承的轴承箱;还具有在所述工具头长轴方向上串联配置的2根销,所述2根销用于根据所述偏心凸轮的旋转运动,在所述工具头长轴方向上直线运动,从而强制地驱动所述动态吸振器主体部;距离所述偏心凸轮近的销以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呈交叉状的方式被装配于所述轴承箱,从而所述强制驱动机构部成为装配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驱动结构,其将所述马达的旋转输出转换为直线运动,来驱动所述工具头,
密闭的容置空间,其容置所述驱动机构;
在该轴承箱装配在所述工具主体部中的状态下,在所述轴承箱上装配排气机构和供油口盖,由此构成所述强制驱动机构部的装配体,所述排气机构将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用于调整该容置空间的压力;所述供油口盖堵塞向所述容置空间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吸振器具有承受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部的弹簧支撑套筒,该弹簧支撑套筒在分别接触于所述缸体的外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外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之间,由此,所述缸体和所述筒状部相互之间在径向上被定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配体内,所述凸轮轴的轴向而端部被轴承支撑。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内部机构,其容置在所述工具主体内,
马达轴,其作为所述内部机构,被所述马达驱动旋转;
所述马达轴以横穿所述工具头长轴线的方式与所述工具头长轴线呈交叉状配置,
在所述马达轴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侧,还具有安装在所述工具主体上且覆盖所述马达轴的端部的罩构件,
所述罩构件保持所述内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刷保持架单元,其保持多个马达电刷,所述多个马达电刷用于向所述驱动马达供电,
连接端子,其能够以插座式的***方式对所述电刷保持架单元的被连接端子进行端子连接,
电源端子,其与电源线连接,
电源开关,其能够切换所述驱动马达的通电状态及通电解除状态,
控制部,其进行与所述驱动马达的供电相关的控制;
所述连接端子、所述电源端子、所述电源开关及所述控制部的各电气安装件一体装配在箱体中而构成为电气安装件装配体,该电气安装件装配体通过以插座式的***方式将所述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被连接端子,从而装配于所述工具主体侧。
9.一种冲击工具,在长轴方向上直线驱动工具头,由此使该工具头实施规定的锤击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
工具主体,
多个内部机构,其容置在所述工具主体内,
作为所述内部机构的马达,
作为所述内部机构的马达轴,其通过所述马达的通电驱动而被驱动旋转;
所述马达轴以横穿该工具头长轴线的方式与所述工具头长轴线呈交叉状配置,
在所述马达轴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侧,还具有安装在所述工具主体上且覆盖所述马达轴的端部的罩构件,
所述罩构件保持所述内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与所述马达轴一起旋转的转子、支撑所述马达轴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的轴承以及配置在所述转子和所述轴承之间,保持用于对该转子供给电流的碳刷的电刷保持架单元,
作为所述保持对象的所述内部机构是容置所述轴承的轴承容置部,所述罩构件从所述马达轴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侧按压所述轴承容置部,并且在径向按压并保持所述轴承容置部。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为所述内部机构的驱动轴,其通过所述马达轴被驱动旋转,
作为所述内部机构的驱动机构,其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输出转换为直线运动,来直线驱动所述工具头;
所述工具主体具有容置所述驱动轴及所述驱动机构的密闭的容置空间,
作为所述保持对象的所述内部机构是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而调整该容置空间的压力的排气机构,所述罩构件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端部侧按压并保持所述排气机构。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为所述内部机构的驱动轴,其通过所述马达轴被驱动旋转,
作为所述内部机构的驱动机构,其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输出转换为直线运动,来直线驱动所述工具头;
所述工具主体具有容置所述驱动轴及所述驱动机构的密闭的容置空间,
作为所述保持对象的所述内部机构是堵塞向所述容置空间内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口的供油口盖,所述罩构件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端部侧按压并保持所述供油口盖。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容置部具有设置于该轴承容置部与所述轴承之间的防松垫圈以及保持该防松垫圈的垫圈保持构件,该垫圈保持构件能够相对移动地装配在所述轴承容置部,以便允许所述防松垫圈的弹性变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构件具有能够卡合在所述轴承容置部的端部上的凹部,在该凹部和所述轴承容置部之间设置有O形环。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构件上,在所述轴承容置部的周边区域设置有为了冷却所述马达而吸入外部气体的吸入口,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外侧设有覆盖该工具主体且具有气体的放出口的主体罩,所述马达冷却后的空气流入所述工具主体和所述主体罩之间的空间内,并且从所述放出口向外部放出,由此冷却所述工具主体内所容置的所述驱动机构。
16.一种冲击工具,通过工具头的冲击动作对被加工件实施规定的锤击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马达,其驱动所述工具头,
工具主体,其容置所述驱动马达,
电刷保持架单元,其保持多个马达电刷,所述多个马达电刷用于向所述驱动马达供电,
连接端子,其能够以插座式的***方式对所述电刷保持架单元的被连接端子进行端子连接,
电源端子,其与电源线连接,
电源开关,其能够切换所述驱动马达的通电状态及通电解除状态,
控制部,其进行与所述驱动马达的供电相关的控制;
所述连接端子、所述电源端子、所述电源开关及所述控制部的各电气安装件一体装配在箱体中而构成电气安装件装配体,该电气安装件装配体通过以插座式的***方式将所述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被连接端子而装配于所述工具主体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安装件装配体是将检测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转速有关的信息的马达转速传感器一体装配于所述箱体的结构,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马达转速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对所述驱动马达输出与转速控制有关的控制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安装件装配体处于所述工具主体的后方,且配设在该工具主体和由作业者把持的把手部之间,并且,在与通过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的马达轴交叉的方向上,将所述连接端子安装于配设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后方的所述被连接端子上,从而所述被连接端子及连接端子相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的马达轴以横穿所述工具头的长轴线的方式与该长轴线呈交叉状配置。
20.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安装件装配体将在所述电源端子上连接的所述电源线自身保持于所述箱体。
CN2009101261987A 2008-03-05 2009-03-05 作业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4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5214A JP5202997B2 (ja) 2008-03-05 2008-03-05 作業工具
JP2008055214 2008-03-05
JP2008-055214 2008-03-05
JP2008-064977 2008-03-13
JP2008064977 2008-03-13
JP2008064977A JP5180632B2 (ja) 2008-03-13 2008-03-13 打撃工具
JP2008074649 2008-03-21
JP2008074649A JP5214294B2 (ja) 2008-03-21 2008-03-21 打撃工具
JP2008-074649 2008-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4836A true CN101524836A (zh) 2009-09-09
CN101524836B CN101524836B (zh) 2012-05-02

Family

ID=4109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619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4836B (zh) 2008-03-05 2009-03-05 作业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02997B2 (zh)
CN (1) CN101524836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990A (zh) * 2009-12-16 2012-09-0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振动减振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02806551A (zh) * 2011-06-01 2012-12-05 株式会社牧田 往复运动式作业工具
CN103328159A (zh) * 2011-01-10 2013-09-25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冲击工具
CN103358287A (zh) * 2012-03-31 2013-10-2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
CN103659727A (zh) * 2012-09-12 2014-03-26 美克司株式会社 冲击工具
CN104159710A (zh) * 2012-03-09 2014-11-1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装置
CN104669209A (zh) * 2013-11-26 2015-06-03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CN104907983A (zh) * 2014-03-10 2015-09-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螺丝批
CN104942763B (zh) * 2014-03-24 2019-06-21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11745187A (zh) * 2019-03-26 2020-10-09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的吸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4723A1 (de) 2009-12-16 2011-06-22 Robert Bosch GmbH, 70469 Handwerkzeugmaschine
KR101006002B1 (ko) * 2010-05-03 2011-01-05 계양전기 주식회사 전동공구
JP5726654B2 (ja) * 2011-07-01 2015-06-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US9573262B2 (en) 2012-11-19 2017-02-21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JP6026861B2 (ja) * 2012-11-19 2016-11-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KR101357212B1 (ko) * 2013-09-10 2014-01-29 주식회사 가우스 관로청소용 브레이커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33972A1 (de) * 1999-07-20 2001-01-25 Bosch Gmbh Robert Bohr- oder Schlaghammer
JP4270887B2 (ja) * 2003-01-10 2009-06-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往復動式工具
JP4195818B2 (ja) * 2003-01-16 2008-12-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ハンマ
GB2399615B (en) * 2003-03-21 2006-03-15 Black & Decker Inc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incorporating such apparatus
AU2004222098B2 (en) * 2003-03-21 2009-11-05 Black & Decker Inc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incorporating such apparatus
DE602004026134D1 (de) * 2003-04-01 2010-05-06 Makita Corp Kraftwerkzeug
JP4509698B2 (ja) * 2004-08-27 2010-07-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2007175836A (ja) * 2005-12-28 2007-07-12 Hitachi Koki Co Ltd 打撃工具
JP2007175839A (ja) * 2005-12-28 2007-07-12 Hitachi Koki Co Ltd 打撃工具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990A (zh) * 2009-12-16 2012-09-0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振动减振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US10071468B2 (en) 2009-12-16 2018-09-11 Robert Bosch Gmbh Hand-power tool with an oscillation-damping device
CN102655990B (zh) * 2009-12-16 2016-08-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振动减振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03328159A (zh) * 2011-01-10 2013-09-25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冲击工具
CN103328159B (zh) * 2011-01-10 2015-12-16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冲击工具
CN102806551A (zh) * 2011-06-01 2012-12-05 株式会社牧田 往复运动式作业工具
CN104159710A (zh) * 2012-03-09 2014-11-1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装置
CN103358287B (zh) * 2012-03-31 2016-04-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
CN103358287A (zh) * 2012-03-31 2013-10-2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
CN103659727A (zh) * 2012-09-12 2014-03-26 美克司株式会社 冲击工具
US9604352B2 (en) 2012-09-12 2017-03-28 Max Co., Ltd. Impact tool
CN103659727B (zh) * 2012-09-12 2017-07-11 美克司株式会社 冲击工具
TWI614097B (zh) * 2012-09-12 2018-02-11 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衝擊工具
CN104669209B (zh) * 2013-11-26 2016-08-24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CN104669209A (zh) * 2013-11-26 2015-06-03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CN104907983A (zh) * 2014-03-10 2015-09-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螺丝批
CN104942763B (zh) * 2014-03-24 2019-06-21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11745187A (zh) * 2019-03-26 2020-10-09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的吸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02997B2 (ja) 2013-06-05
CN101524836B (zh) 2012-05-02
JP2009208208A (ja) 200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4836B (zh) 作业工具
EP2529893B1 (en) Impact tool
CN105298837B (zh) 电动泵单元
CN102848354B (zh) 打击工具
WO2016031392A1 (ja)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と該アクチュエータの組立方法
EP1543917A1 (en) Indexing turret for rotating tools
CN100400929C (zh) V形带式无级变速机
CN111644695B (zh) 往复式工具
CN201546796U (zh) 一种活塞冷却装置
US11845170B2 (en) Power tool
CN218760905U (zh) 偏心滚轮轴承
CN101205945B (zh) 曲轴的支承构造
KR20090020945A (ko) 디젤차량의 크랭크 저널 윤활구조
JP6102322B2 (ja)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の潤滑構造
CN1532015A (zh) 电动工具
JP5214294B2 (ja) 打撃工具
KR100314039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마모 방지구조
JP2006112435A (ja) 内燃機関の補機取り付け構造
JP5180632B2 (ja) 打撃工具
US10119594B2 (en) Balancer device of engine and motorcycle
JPH1182049A (ja) 内燃機関の補機取り付け構造
CN110388280A (zh) 内燃机的支承框架或者气缸盖罩
CN209523788U (zh) 一种高集成度紧凑性凸轮轴支撑结构
JP4233680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JP5138300B2 (ja) 斜板式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