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5044A - 便携无线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无线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5044A
CN101485044A CNA200780025555XA CN200780025555A CN101485044A CN 101485044 A CN101485044 A CN 101485044A CN A200780025555X A CNA200780025555X A CN A200780025555XA CN 200780025555 A CN200780025555 A CN 200780025555A CN 101485044 A CN101485044 A CN 101485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nd
substrate
housing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55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岛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85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50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具有:第一壳体,在内部设置有第一基板;天线,配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上端部;以及第二壳体,以经由铰链部能够开闭的方式配置在该第一壳体的上端部,并且在内部设置有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包含GND、信号线的电缆连接,在该电缆上的任意的位置上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具有规定的阻抗的频率特性的电流分布控制单元,由此,在各频带均在最优的位置连接电缆和基板的GND,能够不依赖电缆连接器的位置地在使用的所有频带均获得良好的天线特性。

Description

便携无线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无线通信***能够对应多个频带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便携电话机中,由于其小型化而引起的部件配置空间的减少,以及由于多功能化而引起的部件数量的增加,要求在有限的空间、终端条件下具有高天线特性。折叠式的便携电话机等通过在铰链部配置照相机等大型部件,从而连接两个壳体间的电缆的连接位置设置在壳体中央部附近的情况较多。
但是,在连接位置为壳体中央部的情况下,在电缆与壳体内基板叠合的位置,由于流入基板的电流与流入电缆的电流为逆相,所以天线特性劣化,就天线特性面而言不是最优的连接条件。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发明。
使用附图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提供一种折叠式便携电话机,其具有两个壳体1、2,两个壳体在连结部3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结。此外,两个壳体1、2内的基板4、5内的信号线经由在各自的基板4内的中央部附近和基板5内的下端部设置的连接器部7、8以电缆6电连接。壳体1在连结部3侧上端部具有天线部9,天线部9与基板4内的无线电路部连接。电缆6上具有GND裸露部10,在基板4的连结部3的端部电气式GND连接。利用上述结构,由于基板4和电缆6通过GND裸露部而电流流过,所以在基板和电缆上不流过逆相电流,天线特性得到改善。于是,如果是专利文献1的形状的话,则能够不依赖电缆连接的壳体内连接器位置,得到高天线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55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便携电话机不仅使用一个频带,而使用多个频带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多。例如,由于搭载数字电视机、无线LAN、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等其它的无线功能,必须要对应于多个频带。此外,在这些无线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离开的情况较多,在此情况下壳体内的电流分布根据频率而差异很大。
因此,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通过仅在期望的频带中在最优的位置连接电缆和基板的GND,从而改善天线特性。因此,在使用多个频带的情况下,在各频率中,电缆与基板的GND连接具有最优的位置,像现有技术那样以1点的连接不可能改善全频带的天线特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无线终端设备,通过在各频带中以最优的位置连接电缆和基板的GND,从而能够与电缆连接器的位置无关地在使用的所有的频带中获得良好的天线特性。
解决课题的方法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对应于多个频带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中,在使用的全部的频带不使特性劣化,而在所希望的频带改善天线特性。
为此,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设备,是作为无线通信***对应于多个频带的便携通信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壳体,在内部设置有第一基板;天线,配置在该第一壳体的上端部;和第二壳体,以经由铰链部能够开闭的方式配置在该第一壳体的上端部,并且在内部设置有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包含GND、信号线的电缆连接,在该电缆上的任意的位置上配置一个或多个具有规定的阻抗的频率特性的电流分布控制单元。
此外,所述便携通讯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与上述电缆电连接的导电性连接部,该导电性连接部经由电抗元件与上述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
根据该结构,利用各电流分布控制单元,不依赖连接器的位置而在期望的位置上,使要GND连接的期望的频带为低阻抗特性,其它频带为高阻抗特性,由此,在电流分布控制单元中仅在特定的频带中大致被GND连接,而在其它频带中在电流分布控制单元中不被连接。因此,在任意频带中均以最优的位置进行GND连接,能够得到良好的天线特性。
此外,所述便携通讯终端设备特征在于,上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经由绝缘层非接触地配置在上述电缆上的导体部,该导体部以与上述第一或第二基板上的GND连接的接触导体构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实现电缆内GND与基板GND的具有频率特性的连接。
此外,所述便携通讯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经由绝缘层非接触地配置在上述电缆上的导体部,该导体部经由电抗元件与上述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被限定的范围中也能够进一步进行严密的阻抗的频率控制。
此外,所述便携通讯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与上述导电性连接部连接的切换部;和配置在该切换部与第一或第二壳体的GND之间的多个电抗元件。
此外,所述便携通讯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与上述导体部连接的切换部;和配置在该切换部与第一或第二壳体的GND之间的多个电抗元件。根据该结构,在电缆上的相同位置处,通过利用开关切换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的电抗元件的连接,从而能够根据情况切换基板GND与电缆内GND的连接。
此外,所述便携通讯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在上述电抗元件与上述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之间具有切换部,该切换部对该电抗元件进行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或非连接的切换。
此外,所述便携通讯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导体部,经由绝缘层非接触地配置在所述电缆上;和切换部,用于对该导体部进行与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或非连接的切换。
根据这种形状,能够根据情况在期望的位置进行电缆与基板GND的连接、非连接的切换。
此外,所述便携无线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对壳体的开闭等状态进行检测的壳体状态检测单元,根据来自壳体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使切换部工作。采用该结构,根据终端的状态,能够选择电缆与基板GND的最优的连接方法,在所有的状态下获得更良好的天线特性。
此外,所述便携无线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具有通话时、数据通信时、待机时等的使用状态判别单元,通过该使用状态判别单元使上述切换部工作。
采用该结构,根据终端的使用状态,能够选择电缆与基板GND的最优的连接方法,在每个使用状态下获得更良好的天线特性。
此外,上述便携无线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另外设置的其它天线,和对上述天线以及该其它天线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的天线检测单元,根据来自该天线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使上述切换部工作。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用的天线,能够选择电缆与基板GND的最优的连接方法,即使在使用其它天线时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天线特性。
此外,上述便携无线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判别使用频率的通信***判别单元,上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与上述电缆电连接的导电性连接部和用于对该导电性连接部进行与上述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或非连接的切换的切换部,按照使用频率使该切换部工作。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0Ω连接电缆内GND与基板GND,流过电缆的逆相电流与上述的低阻抗连接的情况相比更加减少,所以能够得到良好的天线特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无线设备,在对应于作为无线功能的多个频带的便携电话机中,能够不依赖连接两个基板的电缆的连接位置,在所有的频带均获得高天线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的部件结构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线同轴电缆与第一基板的连接处所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抗元件的透过特性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4(A)是表示在各连接位置的天线特性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特性的图,(B)是表示在各连接位置的天线特性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特性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的部件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金属卷绕部的透过特性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的部件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金属卷绕部的透过特性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的部件结构的图。
图10(A)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开闭时的开关状态的图,(B)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开闭时的开关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的部件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电抗元件的透过特性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3(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根据使用天线的开关状态的图,(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根据使用天线的开关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的部件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电抗元件的透过特性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的部件结构的图。
图17(A)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根据使用频率的开关状态的图,(B)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根据使用频率的开关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变形例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的部件结构的图。
图19是表示现有例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的部件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第一壳体
2   第二壳体
3   连结部
4   第一基板
5   第二基板
6   细线同轴电缆
7   第一连接器部
8   第二连接器部
9   第一天线部
92  第二天线部
93   蓝牙(Bluetooth)用天线部
10   GND裸露部
11   接点图形
12、121、122、123   电抗元件
13、131、132   金属卷绕部
14   开闭检测单元
151、152、153   开关部
16   使用天线检测单元
17   使用频率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的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应用于与800MHz带和2GHz带对应的便携电话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电话机的概略结构图。便携电话机具有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是以能够开闭地连结的连结部3连接的折叠式便携电话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具有第一基板4和第二基板5,第一基板4和第二基板5通过细线同轴电缆6以各自的连接器部7、8电连接。
连接器部7设置在第一基板4的中央部附近,连接器部8设置在第二基板5的下端。细线同轴电缆6是包括GND、信号线的同轴电缆组,其除连接器部以外被绝缘材料覆盖。第一壳体1在连结部3一端上具有与800MHz带和2GHz带对应的天线部9,天线部9与第一基板4内的无线电路部连接,被从图中左侧(非细线同轴电缆侧)供电。
细线同轴电缆6在第一基板4端部中具有GND裸露部10。第一基板4在与细线同轴电缆6大致叠合的基板端部上具有未被GND连接的接点图形11。
然后,图2详细表示GND裸露部10。如图2所示,细线同轴电缆6中的GND裸露部10与接点图形11直接电连接,接点图形11经由电抗元件12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
这里,图3表示电抗元件12的频率特性。图3是横轴为频率(frequency)纵轴为S21(透过特性,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的图表。根据图3,电抗元件12是在800MHz带具有高阻抗、在2GHz带具有低阻抗特性的元件。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细线同轴电缆6内的GND在2GHz带从第一基板4的端部起、在800MHz带从配置在第一基板4的中央部的第一连接器部7起与第一基板GND大致电连接。
图4(A)和图4(B)表示在基板端部连接细线同轴电缆内GND的情况下的、和在基板中央部连接细线同轴电缆内GND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天线特性。图4(A)是表示800MHz带的天线特性的图表,图4(B)是表示2GHz带的天线特性的图表。图4(A)和图4(B)是横轴为频率(frequency)纵轴为天线效率η的图表。这里,图4(A)和图4(B)的图表均为表示以下情况下的天线特性的图表,(a)是在基板端连接电缆的情况,(b)是在基板中央连接电缆的情况,(c)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的情况。
如图4(A)所示,在800MHz带中,在基板端部的接点图形11中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连接长度变短为从第一基板4端部至第二连接器部8,第二壳体2看作GND。因此,天线9附近的GND体积增加,如图4(A)的(a)所示那样,天线特性劣化。如果是在基板中央部的连接,则如图4(A)的(b)所示那样,连接长度变长为从第一连接器部7至第二连接器部8,第二壳体2不再看作GND,因此天线特性几乎不会劣化。此外,如后所述,在800MHz中,虽然在细线同轴上流过与基板逆相的电流,但是该长度是相对于频率能够忽视的长度,没有劣化。
如图4(B)所示,在2GHz带中,当在基板中央部连接时,在细线同轴上流过与基板逆相的电流,因为该长度相对于2GHz为不能忽视的长度,所以天线特性如图4(B)的(b)所示那样劣化。如果是基板端的连接,则因为细线同轴上的逆相电流消失,所以如图4(B)的(a)所示那样天线特性改善。此外,如上所述,虽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连接变短,但是因为相对于2GHz带为足够的长度,所以第二壳体不能看作GND,几乎没有天线特性的劣化。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800MHz带从基板中央部的连接器部7起、在2GHz带下从基板端部起、细线同轴电缆与第一基板3的GND大致连接,在800MHz带和2GHz带均在最优的位置进行连接。从而,如图4的(c)所示那样,在两频带中能够获得高的天线特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电话机的概略结构图。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细线同轴电缆6经由绝缘材料具有金属卷绕部13。金属卷绕部13在第一基板4的端部与第一基板4的GND电连接。再有,关于其它的部件结构,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根据图5所示的结构,细线同轴电缆内的GND与金属卷绕部13之间因为间隔有绝缘材料,所以未电连接,而是通过电容耦合而高频连接。
为此,如图6所示,在基板端部中细线同轴内GND与第一基板4的GND的连接,通过细线同轴电缆内的GND与金属卷绕部13的电容耦合,在800MHz带中以高阻抗的频率特性连接,在2GHz带中以低阻抗的频率特性连接。图6是横轴为频率(frequency)、纵轴为S21(透过特性)的图表。
根据该结构,在2GHz带从第一基板4端部起、在800MHz带从第一连接器部7起、与第一基板GND大致电连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两频带获得高的天线特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没有必要在细线同轴电缆6上设置GND裸露部,所以制造变得容易。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附图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电话机的概略结构图。再有,关于其它的部件结构,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细线同轴电缆6具有经由绝缘材料卷绕的面积不同的第一金属卷绕部131和第二金属卷绕部132。
关于两个金属卷绕部131、132的卷绕面积,金属卷绕部131较小,金属卷绕部132较大。利用这种形状,因为在各金属卷绕部的电容耦合不同,所以各金属卷绕部的阻抗的频率特性也不同。图8表示这时的各金属卷绕部的频率特性。图8是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S21(透过特性)的图表。金属卷绕部131在800MHz带为高阻抗的频率特性,在2GHz带为低阻抗的频率特性。金属卷绕部132在800MHz带也为低阻抗的频率特性。
这里,第一金属卷绕部131设置在第一基板4端部,在第一基板4端部GND连接。第二金属卷绕部132设置在第一金属卷绕部131与第一连接器部之间,在与第一基板4大致叠合的位置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
根据图7所示的结构,细线同轴电缆6内的GND在2GHz带从第一金属卷绕部131(第一基板4端部)起、在800MHz带从第二金属卷绕部132起大致电连接。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获得良好的天线特性。
再有,在800MHz带中,因为能够不依赖连接器的位置而使基板与电缆的GND的连接位置最优化,所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保持足够的连接长度的同时,减少细线同轴上的逆相电流,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天线特性。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附图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电话机的概略结构图。再有,关于其它的部件结构,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首先,图9所示的便携电话机具有开闭检测单元14。此外,细线同轴电缆6经由绝缘材料具有金属卷绕部13。进一步,具有通过开闭检测单元14切换连接的开关部151。金属卷绕部13经由开关部151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
开闭检测单元14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电话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单元。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是开状态还是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对应于开闭状态对开关部151进行控制。
图10(A)和图10(B)是详细地表示开闭检测单元14和开关部151的状态的图。图10(A)是表示便携电话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被检测为开状态的情况下的状态的图,通过开关部151关闭,以变为与GND连接的方式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图10(B)是表示便携电话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被检测为闭状态的情况下的状态的图,以变为不与GND连接的方式进行工作。再有,因为其它的部件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为开状态的情况下,细线同轴6内的GND在2GHz带从第一基板4端部起、在800MHz带从第一连接器部7起与第一基板GND大致电连接,在两频带均能够获得良好的天线特性。
另一方面,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为闭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基板4和第二基板5中流过的天线电流分布从开状态开始发生变化,在与细线同轴电缆6在第一基板4端部连接的情况、与在第一基板的中央部的第一连接器部7的连接相比,特别是在2GHz带,流过第一基板4和第二基板5的逆相电流增加,天线特性劣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为闭状态的情况下,使第一基板4的连接点从第一基板4端部移动至第一连接器部7。
因此,与第一基板4基板端部的连接相比,第二基板上的电流相位延迟,逆相电流减少,天线特性不再劣化,因此,便携电话机即使在闭状态下也能够得到良好的特性。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附图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电话机的概略结构图。再有,关于其它的部件结构,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首先,图11所示的便携电话机在第一壳体1的下端部具有第二天线92。该第二天线92与第一基板4内的无线电路部连接。
此外,便携电话机具有:使用天线检测单元16;和在第一壳体1上频率特性不同的第一电抗元件121和第二电抗元件122。例如,第一电抗元件121和第二电抗元件122的频率特性如图12所示那样。第一电抗元件121在800MHz带是高阻抗特性,在2GHz带是低阻抗特性;第二电抗元件122在800MHz带是低阻抗特性,在2GHz带是高阻抗特性。还具有:对第一电抗元件121和第二电抗元件122的连接进行切换的开关部152。
此外,细线同轴电缆6具有GND裸露部10。第一基板4在与细线同轴电缆6大致叠合的基板端部上具有未被GND连接的接点图形11。接点图形11通过开关部152的切换,在第一天线使用时经由第一电抗元件121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在第二天线92使用时经由第二电抗元件122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
这里,图13(A)是表示通过使用天线检测单元16检测到第一天线9正在被使用的情况的状态的图。在第一天线9使用时,通过切换开关部152,使得经由第一电抗元件121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
此外,图13(B)是表示通过使用天线检测单元16检测到第二天线92正在被使用的情况的状态的图。在第二天线92的使用时,通过切换开关部152,使得经由第二电抗元件122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天线9的使用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一基板4的GND与细线同轴电缆内的GND的连接在2GHz带变为在基板端的连接,在800MHz带变为在第一连接器部的连接,在两频带均能够获得良好的天线特性。
另一方面,在第二天线92的使用时,第一基板4的GND与细线同轴电缆内的GND的连接在2GHz带变为在第一连接器部的连接,在800MHz带变为在基板端的连接。
这样,在使用第二天线92的情况下,电流分布与第一天线9的使用时不同,在2GHz带中,通过使细线同轴电缆6与第一基板4连接于第一连接器部7,因为细线同轴电缆6和第一基板4上流过同相的电流,所以天线特性提高。
此外,在800MHz带中,通过使第一基板4与第二基板5被最短地连接,从而接近最优的壳体长度,能够获得良好的天线特性。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附图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4是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电话机的概略结构图。再有,关于其它的部件结构,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13所示的便携电话机在第一壳体1内的下端部具有2.4GHz带Bluetooth(蓝牙)用的天线93。这里,天线93与第一基板4内的无线电路部连接。
此外,细线同轴电缆6具有GND裸露部10。第一基板4在与细线同轴电缆6大致叠合的基板端部上具有未被GND连接的接点图形11。接点图形11经由电抗元件123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
这里,图15表示电抗元件123的频率特性。图15是横轴表示频率(frequency)、纵轴表示透过特性(S21)的图表。电抗元件123在800MHz带和2.4GHz带为高阻抗特性,在2GHz带为低阻抗特性。
根据该结构,在便携电话用的天线9使用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一基板4的GND与细线同轴电缆内的GND的连接,在2GHz带变为在基板端的连接,在800MHz带变为在第一连接器部的连接,在两频带均能够获得良好的天线特性。
另一方面,在配置于第一壳体1内的下端部的Bluetooth天线93的使用时,其电流分布与便携电话天线9的使用时的不同,通过使细线同轴电缆6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于第一连接器部7,由于在细线同轴电缆6与第一基板4中流过同相的电流,所以Bluetooth天线特性提高。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附图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6是第七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电话机的概略结构图。再有,关于其它的部件结构,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16所示的便携电话机具有使用频率判别单元17。此外,便携电话机具有利用使用频率判别单元17而切换连接的开关部153,细线同轴电缆6具有GND裸露部10。
GND裸露部10经由开关部153在第一基板4的端部与第一基板4的GND连接。开关部153通过使用频率判别单元17,以在使用800MHz带时变为非连接,在使用2GHz带时变为连接的方式进行工作。具体而言,通过使用频率判别单元17,当判别2GHz带为使用频率时,如图17(A)所示那样,开关部153成为闭状态。此外,在判别800MHz带为使用频率时,如图17(B)所示那样,开关部153成为开状态。
根据图16所示的结构,第一基板4的GND与细线同轴电缆6的GND的连接的阻抗变为0Ω。与第一基板4的GND与细线同轴电缆6的GND的连接是高阻抗连接的情况相比,如果为0Ω的连接,在2GHz带细线同轴电缆6上的逆相电流变得更小,与作为高阻抗连接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天线特性。
(变形例)
再有,在各实施方式中,以在第一壳体1中连接细线同轴电缆6内的GND与第一基板4的GND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第二壳体2内经由实施例中记载的电抗元件或金属卷绕部等电流分布控制装置连接细线同轴电缆6与第二基板5的GND。作为一个示例,图18表示经由金属卷绕部连接的状态。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第一基板4的端部连接细线同轴电缆6内的GND与第一基板4的GND,但因为根据使用频率存在最优的连接位置,所以即使不是在基板端的连接也没有关系。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细线同轴电缆6连接在基板GND上,但不限定于基板GND,也可以连接在周边部件例如金属折叠器、照相机、屏蔽盒等的GND上。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叙述了与800MHz带和2GHz带对应的便携电话机,但频率不限定于2GHz带和800MHz,也可以是1.7GHz带等其它频带,也可以应用于无线LAN、GPS和数字电视等其它的无线通信***中,
此外,各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电话机中当然也可以设置显示部、操作部、照相机、扬声器等搭载在便携电话机上的部件。

Claims (12)

1.一种便携无线终端设备,作为无线通信***与多个频带对应,该便携无线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壳体,在内部设置有第一基板;
天线,配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上端部;以及
第二壳体,以经由铰链部能够开闭的方式配置在该第一壳体的上端部,并且在内部设置有第二基板,
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包含GND、信号线的电缆连接,
在该电缆上的任意的位置上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具有规定的阻抗的频率特性的电流分布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与所述电缆电连接的导电性连接部,该导电性连接部经由电抗元件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经由绝缘层非接触地配置在所述电缆上的导体部,该导体部以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基板上的GND连接的接触导体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经由绝缘层非接触地配置在所述电缆上的导体部,导体部经由电抗元件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切换部,与所述该导电性连接部连接;以及多个电抗元件,配置在该切换部与第一或第二壳体的GND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切换部,与所述导体部连接;以及多个电抗元件,配置在该切换部与第一或第二壳体的GND之间。
7.如权利要求2、4或5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在所述电抗元件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之间具有切换部,
该切换部对该电抗元件进行与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或非连接的切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导体部,经由绝缘层非接触地配置在所述电缆上;以及切换部,用于对该导体部进行与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或非连接的切换。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对壳体的开闭等状态进行检测的壳体状态检测单元,
根据通过所述壳体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使切换部工作。
10.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通话时、数据通信时、待机时等的使用状态判别单元,
对应于利用所述使用状态判别单元判别的使用状态使所述切换部工作。
11.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其它的天线;以及
天线检测单元,对所述天线以及其它天线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
对应于通过所述天线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使用状态使所述切换部工作。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无线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判别使用频率的通信***判别单元,
所述电流分布控制单元具有:导电性连接部,与所述电缆电连接;以及切换部,用于对该导电性连接部进行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壳体内的GND连接或非连接的切换,
对应于通过所述通信***判别单元判别的使用频率使所述切换部工作。
CNA200780025555XA 2006-07-06 2007-06-27 便携无线终端设备 Pending CN1014850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6579/2006 2006-07-06
JP2006186579 2006-07-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5044A true CN101485044A (zh) 2009-07-15

Family

ID=38894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25555XA Pending CN101485044A (zh) 2006-07-06 2007-06-27 便携无线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76541A1 (zh)
EP (1) EP2040327B1 (zh)
JP (1) JP4691595B2 (zh)
CN (1) CN101485044A (zh)
WO (1) WO200800447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3999A (zh) * 2009-07-16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03985962A (zh) * 2014-04-25 2014-08-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宽带天线
CN109193123A (zh) * 2018-08-29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天线辐射体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3457B (zh) 2008-06-19 2014-02-0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装置
WO2009154053A1 (ja) * 2008-06-19 2009-1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JP4603617B2 (ja) * 2008-11-27 2010-12-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JP2011035823A (ja) * 2009-08-05 2011-02-17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JP2011040884A (ja) * 2009-08-07 2011-02-24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JP2011091727A (ja) * 2009-10-26 2011-05-06 Nec Corp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91022B2 (ja) 2010-12-13 2015-10-07 学校法人日本大学 細胞遊走調節剤
KR101555554B1 (ko) 2014-10-29 2015-09-24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방사 패턴 조절을 위한 광대역 안테나
TWI615719B (zh) * 2017-02-23 2018-02-2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切換裝置及自動切換方法
WO2023055110A1 (ko) * 2021-09-30 2023-04-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케이블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1335A (ja) * 2001-09-25 2003-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
JP4096294B2 (ja) * 2002-05-14 2008-06-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装置
JP3975843B2 (ja) * 2002-07-04 2007-09-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装置
JP3841291B2 (ja) * 2002-11-19 2006-11-01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装置
EP1445821A1 (en) * 2003-02-06 2004-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boom portion
EP1624588A4 (en) * 2003-05-14 2006-07-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ORTABLE RADIO
JP4263961B2 (ja) * 2003-07-24 2009-05-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用アンテナ装置
JP2005057664A (ja) * 2003-08-07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み型携帯無線機器
JP2005136668A (ja) * 2003-10-30 2005-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型携帯無線機器。
JP4124259B2 (ja) * 2004-03-04 2008-07-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無線通信機
US6995716B2 (en) * 2004-04-30 2006-02-0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electively engaged antenna matching for a mobile terminal
JP2006005567A (ja) 2004-06-16 2006-0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無線機
JP4358084B2 (ja) * 2004-07-12 2009-11-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JP4605590B2 (ja) * 2004-11-26 2011-01-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
JP2006166260A (ja) * 2004-12-09 2006-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3999A (zh) * 2009-07-16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03985962A (zh) * 2014-04-25 2014-08-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宽带天线
CN109193123A (zh) * 2018-08-29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天线辐射体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40327A4 (en) 2012-12-19
EP2040327A1 (en) 2009-03-25
EP2040327B1 (en) 2018-08-08
US20090176541A1 (en) 2009-07-09
JPWO2008004479A1 (ja) 2009-12-03
JP4691595B2 (ja) 2011-06-01
WO2008004479A1 (fr) 2008-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5044A (zh) 便携无线终端设备
CN108886376B (zh) 接收机和rf信号提供设备
CN101111971B (zh) 连接电缆一体式天线装置和无线电设备
JP2007104468A (ja) 携帯無線機
US20090135081A1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80311962A1 (en) Wireless terminals with integrated high speed serial communication hinges
US20120028581A1 (en) Portable terminal for having detachable bluetooth headset
CN101867628A (zh) 无线通信终端
US9780452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2057534A (zh) 便携式无线设备
CN103026548A (zh) 便携式无线机
JP4712775B2 (ja) 無線端末装置
JP2005057664A (ja) 折畳み型携帯無線機器
EP1870958B1 (en) Folding portable telephone
CN102204010A (zh) 移动无线设备
CN200990596Y (zh) 具备无线信号接收的耳机
US20080048925A1 (en) Sliding-Type Portable Wireless Set
JP2006166260A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JP4642588B2 (ja) 携帯無線装置
KR100663518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스위치 장치
JP2008154107A (ja) 折畳み構造携帯端末
CN100559650C (zh) 同轴导体
JP2003174310A (ja) 無線通信端末
CN203233026U (zh) 内置馈电器bt的din接头和天线***
JP2008211479A (ja) 携帯通信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