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2159B - 用于运动遮盖元件的驱动装置,门组件以及该驱动装置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运动遮盖元件的驱动装置,门组件以及该驱动装置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2159B
CN101432159B CN2007800157932A CN200780015793A CN101432159B CN 101432159 B CN101432159 B CN 101432159B CN 2007800157932 A CN2007800157932 A CN 2007800157932A CN 200780015793 A CN200780015793 A CN 200780015793A CN 101432159 B CN101432159 B CN 1014321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oving meter
push rod
actuating device
cover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57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2159A (zh
Inventor
奥拉夫·克里泽
维尔纳·施坦贝格尔
克里斯蒂安·贝茨
阿恩德·赫维格
塞巴斯蒂安·赫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aut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rose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8920720&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432159(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rose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rose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2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2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2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21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19Roller blinds powered, e.g. by electric, hydraulic or pneumatic actuators
    • B60J1/2022Roller blinds powered, e.g. by electric, hydraulic or pneumatic actuators with screw rods or extensible rods acting on the draw bar for pushing or push-pu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6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 B60J1/208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able windows, e.g. side wind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能遮盖车辆中开口的遮盖元件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遮盖元件尤其为遮阳卷帘、行李舱遮盖物或者汽车滑动天窗遮盖物,所述驱动装置具有驱动器、引导机构和与驱动器相耦接的移动元件,所述移动元件在引导机构内被引导并可与遮盖元件相连接以便使遮盖元件运动。根据本发明,驱动器(33)通过传递机构(38)与移动元件(32)相耦接以驱动移动元件(32),其中传递机构(38)至少部分地在引导机构(31)内延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驱动装置的门组件和用于装配驱动装置的方法。本发明因此给出了用于使遮盖机动车内开口的遮盖元件运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带有驱动装置的门组件和用于装配驱动装置的方法,其中遮盖元件尤其是遮阳卷帘、行李舱遮盖物或汽车滑动天窗遮盖物,这使得在尽可能少地损害将要被遮盖的开口面积时实现驱动装置的结构形式紧凑和制造成本低,并且保证驱动装置的驱动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用于运动遮盖元件的驱动装置,门组件以及该驱动装置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一种门组件以及用于装配驱动装置的方法。该驱动装置用来使遮盖机动车内开口的遮盖元件,尤其是遮阳卷帘、行李舱遮盖物或者汽车滑动天窗遮盖物运动。
此类的驱动装置尤其用于使遮盖机动车门的窗开口的遮阳卷帘形式的遮盖元件运动,并且为此目的具有驱动器、引导机构和与驱动器耦接的移动元件,该移动元件在引导机构内被引导并为了移动遮盖元件而与该遮盖元件相连接。
背景技术
EP1 123 824 A2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侧窗卷帘,该侧窗卷帘利用了此类的驱动装置。根据EP1 123 824 A2的驱动装置具有由两个垂直设置于机动车门上的、导轨形式的引导机构,沿着该导轨引导滑板,该滑板与遮阳卷帘的卷帘面的、水平上板条——即所谓的车篷弓形架——相连接。该滑板与在外周上具有蜗杆齿部的移动元件耦接,驱动的小齿轮啮合到该蜗杆齿部内并使用于操纵遮阳卷帘的移动元件运动。遮阳卷帘的卷帘面卷绕在车辆门的门栏内的卷绕轴上,能够通过门栏内的水平槽内被引导到门栏之外,并利用移动元件和滑板拉出到窗开口区域内以便遮盖窗开口。在该过程中,卷帘面由卷绕轴卷起并在拉出的状态下将窗开口掩盖成能够阻挡或者至少减弱通过窗开***入的光线,由此保护乘客免受阳光照射。
根据EP1 123 824 A2的驱动装置采用了在窗开口的区域内延伸的导轨。为了可靠地驱动遮阳卷帘,需要两个侧导轨,沿着这些侧导轨拉开卷帘面并在侧导轨内将卷帘面送到遮盖窗开口的位置。侧导轨在此是必须的,以便引导和稳定上卷帘边缘及滑板。然而仅有很小的安装空间提供给导轨,从而在窗玻璃分离时使遮阳卷帘的装入被迫与框架装饰或中间隔板的加宽联系在一起,这减小了窗玻璃的面积并因此导致乘客视野减小,还与用于装上导轨的巨大的装配费用及必需的装饰元件相联系。同时,伸入窗区域内的导轨还会损害窗框外观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使遮盖机动车内开口的遮盖元件,尤其是遮阳卷帘、行李舱遮盖物或汽车滑动天窗遮盖物运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门组件和用于装配该驱动装置的方法,在尽可能小地损害将要被遮盖的开口面积和制造成本低的前提下使驱动装置的结构形式紧凑成为可能,并保证安全可靠地驱动驱动装置。
该任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来实现。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使遮盖机动车内开口的遮盖元件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驱动器,引导机构,与所述驱动器相耦接的移动元件,所述移动元件在所述引导机构中被引导并且能够与所述遮盖元件相连接以使所述遮盖元件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通过柔性的绳索与所述移动元件相耦接以驱动所述移动元件,其中所述柔性的绳索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引导机构内延伸,所述移动元件通过推杆而与所述柔性的绳索相连接,其中所述移动元件通过所述推杆被引导在所述引导机构的第一段内。
根据本发明,在这种类型的驱动装置中提出,用于驱动移动元件的驱动器通过传递机构与移动元件耦接,其中传递机构至少部分地在引导机构中延伸。
本发明从以下基本思想出发,即设计一种单线股车窗玻璃升降器形式的、用于使例如遮阳卷帘的遮盖元件运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采用与移动元件相耦接且运动以驱动移动元件的传递机构。为了实现结构形式尽可能紧凑,在此将传递机构集成在引导机构内并因此无需额外的安装空间,其中在该引导机构中引导移动元件。
在装配到车辆上的状态下,驱动装置与遮盖元件相连接,其中通过移动元件来建立连接,遮盖元件可在用关闭开口的关闭方向或者在与关闭方向相反的、用于开启机动车开口的打开方向运动。遮盖元件例如可以是遮阳卷帘,通过移动元件的运动而移动到车辆门的窗开口前面以遮盖窗开口,或者离开窗开口区域以开启窗开口。
有益的是,移动元件构造成抗压的杆状元件并基本平行于遮盖元件的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延伸。传递机构按照单线股绳索车窗玻璃升降器的形式设计成柔性绳索,与移动元件相连接并建立移动元件与驱动器之间的连接。通过操纵驱动器,绳索至少部分地在驱动装置的引导机构内被引导、运动并由此在移动元件上施加调节遮盖元件的力。
优选能够引导移动元件的引导机构如此设置在车辆或车辆部件上,使得引导机构基本延伸到要被遮盖的车辆开口之外,并且引导机构与遮盖元件相耦接的移动元件引导到开口区域内以遮盖开口。用于引导移动元件的引导机构因此设置在要被遮盖的开口区域之外并如此引导移动元件,使得与移动元件相耦接的遮盖元件运动到开口区域内以遮盖开口。就此而论,尤其是做成杆状的移动元件从引导机构中移开以关闭开口,其中与移动元件相耦接的遮盖元件被拉着经过开口并因此遮住开口。驱动装置因此能够用来使遮阳卷帘运动,在车辆门上设置成使得引导机构基本在车辆门的门内空间内延伸,并在驱动移动元件的过程中与遮阳卷帘一起在车辆门的窗开口区域内移动。
优选引导机构构造成在基本平行于遮盖元件的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导槽或导管,在该导槽或导管中引导构造成杆的移动元件。通过引导机构在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上引导移动元件并以此方式带领和确定遮盖元件的运动,沿着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延伸的引导机构因此而预先确定了遮盖元件的运动方向。
有益的是,引导机构构造成横向于其延伸方向地支撑移动元件。在此可考虑且有益的是,构造成导管形式的引导机构完全垂直于引导机构的延伸方向且全方面引导移动元件,并构造成完全封闭的管状导轨。还可考虑导槽形式的引导机构在平行于与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两侧支撑移动元件,从而在该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引导机构确定移动元件;在平行于与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单侧支撑移动元件,从而仅在一侧实现移动元件在引导机构内沿第二方向的引导。这种引导机构例如能够由横截面呈U形的导槽构成,该导槽利用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个脚而实现两侧引导和利用其在第二方向上的基面而实现单侧引导。
为了保证在构造成导槽的引导机构内更安全地引导移动元件,移动元件可以通过在移动元件上施加的、平行于第二方向作用的预张紧而保持在引导机构内。在此情况下,因此在引导机构内可通过引导机构的结构形状而将移动元件引导到三个侧面,而通过将移动元件保持在引导机构内的预张紧而将移动元件引导到第四个侧面。
在一个有益的设计方案中,将引导机构集成到门组件支承板或机动车门的门内饰件中。就此而言,引导机构例如可以模制为门组件支承板或门内饰件中的导槽,并因此形成对移动元件的沿着门组件支承板或门内饰件的引导。可替代地,明显可能且有益的是在驱动装置的模块化设计的框架内将引导机构设计成特殊的、将设置于车辆上的部件,该部件例如固定到车辆门的门内板、门组件支承板或门内饰件上。
根据本发明,移动元件与传递机构耦接,并经该传递机构利用驱动装置的驱动器驱动移动元件。有益的是,移动元件通过推杆与传递机构连接,其中在一个优选设计方案中,移动元件通过推杆而在引导机构的第一段内被引导并与推杆相耦接,并且利用传递机构在引导机构内滑动运动。在此推杆的形状与引导机构相配,以便保证在引导机构内可靠、低摩擦地滑动引导推杆。
为了进一步优化推杆在引导机构中的滑动运动,推杆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构造成在引导机构内横向于引导机构的延伸方向地减振地引导推杆。弹性元件例如构造成设置在推杆上的弹簧形式,该弹簧作用于推杆与引导机构的侧引导面之间,以便以这种方式实现推杆在引导机构内的弹性的、无间隙的和无嘎吱响声的引导。如果推杆由塑料制成,则弹性元件——例如为弹簧形式——能够利用双组分技术一体注塑到推杆上。推杆和/或弹性元件的材料还可以适应于引导机构,以实现推杆在引导机构内的、尽可能无摩擦的运动。
优选引导机构的第一段在其一端与驱动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用于使构造成绳索的传递机构转向的转向器相连接。构造成单线股绳索车窗玻璃升降器类型的传递机构因此从驱动器延伸到转向器,通过转向器转向并延伸回到驱动器。与传递机构耦接的推杆则在运行中沿着引导机构的第一段运动,通过驱动器移动传递机构并以这种方式在引导机构的第一段的与驱动器相连接的端部和与转向器相连接的端部之间移动推杆。
在一个有益的设计方案中,转向器为了在引导机构的延伸方向上对传递机构进行长度补偿而与引导机构的第一段弹性连接。因此转向器与引导机构之间的耦接形成为非刚性的,而是被弹簧弹性预张紧,从而自动补偿传递机构中的间隙。弹簧弹性预张紧导致当传递机构没有在驱动器和转向器之间绷紧地张开时转向器被引导机构推开,以便由此增大转向器与驱动器之间的距离并绷紧地张开驱动器与转向器之间的传递机构。
在与转向器相连接的端部的相对端处,引导机构的第一段与驱动装置的驱动器相连接。从驱动器出发,传递机构优选通过引导机构内的凹口而延伸到引导机构内,以便在引导机构内部由驱动引导到转向器并再引导回来。通过传递机构在引导机构内被引导,实现了特别节省空间的结构,其中同时例如设计成绳索的传递机构不受外界影响并被遮蔽以防污染和潮湿。通过从驱动器出发经过紧靠驱动器设置的凹口而将传递机构引入引导机构,实现了传递机构几乎在其整个长度范围均在引导机构内运行,并因此被引导机构进一步包围和遮蔽。
优选传递机构通过绳索接头或材料接合的连接,尤其是粘接或熔接而牢固地与推杆连接。传递机构因此固定地耦接到推杆上,从而使由驱动器引起的传递机构运动直接转换成推杆在引导机构内的运动。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有益的是,推杆与在引导机构的面向转向器的端部上的挡块相接触,其中挡块限定了推杆的初始位置。例如,推杆在初始位置处靠在转向器区域内的挡块上,并位于移动元件进入引导机构内尽可能远且与移动元件耦接的遮盖元件处于最大打开位置的位置处。与之相关地也可考虑,在车辆开口内的遮盖元件设置于最大遮盖位置的终点位置处使推杆靠在挡块上,挡块例如设置在驱动器区域内。进一步可考虑的是,提出运动学上反向的配置,在该配置中,推杆在遮盖元件关闭时靠在转向器区域内的挡块上,而在遮盖元件打开时靠在驱动器区域内的挡块上。
除了挡块,还在转向器区域内和/或驱动器区域内设置制动机构,利用该制动机构在初始位置和/或终点位置处横向于引导机构的延伸方向地确定推杆。制动机构实现推杆在初始位置和/或终点位置处无嘎吱响声地保持在引导机构内,以便在与遮盖元件的打开或关闭位置相对应的各个终点处实现推杆在引导机构内的明确规定的位置。
可考虑且有益的是,与之相关,在推杆上设置另外的弹性元件——例如注塑上去的元件,利用该元件相对于挡块和/或制动机构缓冲推杆,以避免在推杆的初始位置或终点位置处产生嘎吱响声。
通过在推杆与引导机构之间沿引导机构的延伸方向起作用的弹性元件,推杆在初始位置或终点位置处相对于引导机构预张紧,并且即使在颤动时也能够以这种方式无嘎吱响声地保持推杆。
在一种尤其有益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元件可松开地与传递机构相连接。尤其有益的是,使移动元件容易装配到引导机构内和能容易地从引导机构拆卸出来。
同时,移动元件与传递机构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构造成使得在夹住情况下移动元件与传递机构之间的连接自动解除,并因此防止了由遮盖元件引起物体夹住。这尤其以如下方式实现,即移动元件通过依赖压力的连接装置与推杆相连接,该推杆在引导机构内被引导且与传递机构相耦接。
连接装置优选设计成在由夹住情况而引起的沿遮盖元件打开方向的压力作用下,移动元件与推杆分离,使得与移动元件相耦接的遮盖元件能够返回其初始位置以开启车辆的开口,在该初始位置处将要被遮盖的开口被开启。
同时,有益地提出,在与传递机构相耦接的推杆运动到初始位置中——与遮盖元件打开最大时的位置相对应时,连接装置使在推杆与移动元件之间的先前松开的连接又重新恢复。此后,在夹住情况下,移动元件与推杆之间的连接因此松开,推杆容易地返回其初始位置并以这种方式自动恢复推杆与移动元件之间的连接。
在一个有益的设计方案中,用于连接移动元件与推杆的连接装置由移动元件上的夹子元件和推杆上的弹性元件组成。利用设置在移动元件上的夹子元件将移动元件保持在推杆的弹性元件内,其中在沿打开方向的压力施加到移动元件上或沿关闭方向的拉力施加到移动元件上时,移动元件与推杆之间的连接可根据该力松开。在该连接装置的设计方案中必要的是,既在施加压力又在施加拉力时设置推杆与移动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从两侧松开。以这种方式,连接装置使得在施加压力时移动元件能被从推杆中压出,而在施加拉力时移动元件能被从推杆中拉出。连接装置因此一方面通过移动元件上的夹子元件和推杆元件上的弹簧弹性元件与夹住情况相协调并在超过确定的压力时彼此松开来设定夹住保护,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拉力来使移动元件能与推杆分开而可能拆卸。
在第二段中,优选引导机构的造型适于引导移动元件。在第二段中,在此无需推杆来实现移动元件的引导,其中移动元件与引导机构共同作用并在引导机构内被滑动引导。为此目的,引导机构在第二段内构造成部分变窄,其中在变窄形成收缩部的位置处,引导机构与构造成杆状的移动元件的造型相配,并以此方式无间隙、无嘎吱响声地引导移动元件。通过在引导机构的第二段内引导移动元件,还能够使移动元件——为此目的例如至少部分设计成弹性但抗压的杆元件——相对于引导机构的第一段预张紧,以便因此尤其是在由一侧开口的引导槽构造而成的引导机构中实现移动元件在引导机构的第一段内的安全且可靠的引导。
有益的是,由第一段和第二段组成的引导机构一体地构造。引导机构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彼此相连并形成一体部件,在该部件中引导移动元件。
可替换地,引导机构具有构成为独立部件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与驱动器和转向器相连接并用于引导推杆,第二段构造成遮蔽移动元件免受污染和潮湿影响的辅助部件。例如,在将驱动装置用于车辆门的遮阳卷帘时,引导机构的第二段穿过门栏(Türbrüstung)延伸并在门栏区域内引导移动元件,同时遮蔽移动元件以防污染和潮湿影响。
为了实现对遮盖元件的安全、可靠的操控,与移动元件相耦接的遮盖元件在关闭时逆着遮盖元件的关闭方向被张紧。如果遮盖元件由柔性、可卷曲且可折叠的材料——例如纺织材料——制成,则可以这种方式无弯折地实现遮盖元件的关闭过程,并将遮盖元件在其关闭位置处张开。遮盖元件上的预张紧例如能够通过作用于卷绕轴上的弹簧实现,其中在缩回状态下遮盖元件卷绕在卷绕轴上,并为了伸出而从卷绕轴上展开。预张紧的弹簧则抵抗遮盖元件展开。
此外,移动元件在引导机构内弹性张紧,使得在遮盖元件关闭时下行程范围内的张力大于上行程范围内的张力。因此抵抗遮盖元件的关闭过程的应力在下行程范围内比上行程范围内的更大,其中在下范围内遮盖元件位于其打开最大位置附近,在上行程范围内遮盖元件位于其关闭位置处。采取该措施的原因在于,在下行程范围内遮盖元件通过驱动器的调节通常比在上行程范围内更易运动。通过由此在下行程范围内设定相对较大的移动元件在引导机构内的张力,平衡了下行程范围内的易运动性并实现了在遮盖元件整个行程范围内的稳定调节。这尤其使操纵驱动装置的乘客感到舒适,因为以相同的调节力和调节功率实现了遮盖元件的稳定调节,感觉不到驱动装置在遮盖元件上行程范围内可能出现的难运动性。
在驱动装置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中,驱动装置的驱动器具有可绕转轴旋转的心轴或盘绳滚筒形式的卷绕装置。心轴或盘绳滚筒在此构造成容纳传递机构,其中可绕转轴旋转地支撑心轴或盘绳滚筒,且心轴或盘绳滚筒通过绕转轴旋转而将传递机构绕起或展开。通过绕起或展开传递机构,驱动与传递机构相耦接并用于运动单线股绳索车窗玻璃升降器类型的遮盖元件的移动元件。采用心轴还是盘绳滚筒作为卷绕装置,尤其取决于所采用的传递机构的类型。如果传递机构由具有小弯曲半径的塑料绳构成,则有益地采用具有小直径的心轴,将塑料绳卷绕在该心轴上。相反,如果传递机构采用通常具有大弯曲半径——即相对于塑料绳更不容易弯曲——的钢丝绳,则有益地采用具有相对大直径的盘绳滚筒,钢丝绳卷绕在该盘绳滚筒上。就此而论,采用心轴具有无需额外在驱动的电动机和心轴之间设置减速传动装置的优点,因为已经通过心轴的小直径和由此获得的心轴的每转小行程实现了减速。心轴因此能够直接耦接到电动机上并由电动机驱动。相反地,如果采用盘绳滚筒,则通常需要在盘绳滚筒与电动机之间额外设置减速传动装置。
按照单线股绳索车窗玻璃升降器类型,构造成绳索的传递机构具有两端,这两端与卷绕装置如此连接,使得卷绕装置在回转方向上的旋转使传递机构通过第一端绕起,卷绕装置在另一回转方向上的旋转使传递机构通过第二端绕起。一端的绕起与另一端的展开同时进行,使得在引导机构内在驱动器与转向器之间来回延伸的传递机构运动,在引导机构内延伸的传递机构的长度保持不变,与传递机构相连接的推杆移动到引导机构内。根据卷绕装置的旋转方向,通过在引导机构内移动推杆而可以这种方式使通过推杆与传递装置耦接的移动元件在打开方向或关闭方向上运动。
在一个有益的设计方案中,移动元件在其从引导机构伸出的那端具有连接元件,移动元件利用该连接元件可与遮盖元件相连接。连接元件设置在移动元件的远离推杆的那端上,建立移动元件与遮盖元件之间的连接并在移动元件移动时导致遮盖元件与移动元件一起运动。通过移动元件在关闭方向上的移动,遮盖元件因此被移动而遮盖车辆开口。
有益地,在连接元件区域内在移动元件上设置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构造成沿着开口滑动地引导移动元件。在此的背景是,例如在遮阳卷帘中,应该仅在将被遮盖的开口(例如车辆门的窗开口)同时被窗玻璃关闭时才可能操纵遮阳卷帘。利用接触元件,移动元件沿着窗玻璃被引导并沿着窗玻璃引导到窗开口被遮盖元件所遮盖的位置上。
补充或可替代地,接触元件也能够设置在遮盖元件本身上,例如在构成遮盖元件的遮阳卷帘的横杆——所谓的车篷弓形架——上,其中辅助接触元件构造成沿着开口滑动地引导遮盖元件。辅助接触元件还与关闭开口的玻璃一起作用并沿着被玻璃关闭的开口滑动地引导遮盖元件。
该任务还通过带有上述类型的用于操纵遮阳卷帘的驱动装置的车辆门的门组件来实现,其中遮阳卷帘用于遮盖车辆门的窗开口。
优选门组件还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驱动装置,其中控制装置设计为仅在窗玻璃关闭窗开口时才能控制驱动装置。控制装置例如能够设计成在操纵驱动装置之前先关闭窗玻璃,以便紧接着能够将遮阳卷帘送到其关闭位置处。同时提出,当在遮阳卷帘关闭时发出打开窗玻璃的指令的情况下,首先自动打开遮阳卷帘,以便紧接着移动窗玻璃。优选控制装置另外提供自动行程(Automatiklauf),该自动行程导致在发出关闭指令时遮阳卷帘自动从其完全打开的位置来到其完全关闭的位置中,相反地,在发出打开指令时从其完全关闭的位置带到其完全打开的位置中。
此外,该任务还通过用于装配前述类型的驱动装置的方法来实现。根据本发明,该方法提出:
将驱动装置的引导机构设置在机动车上,
沿装配方向将移动元件移入所述引导机构内,和
通过连接装置将所述移动元件与驱动装置的传递机构相连接。
以用于装配驱动装置的方法为基础的思想在于,将驱动装置在机动车上的装配分成两部分。首先,在此将引导机构设置并固定在机动车上。在此后的第二步骤中,将移动元件***引导机构内并可松开地与引导机构相连接。以这种方式能够使移动元件——在其一端处例如具有用于连接移动元件和遮盖元件的连接元件——能够通过车辆的部件——例如通过门栏内的开口——而与引导机构相连接。以移动元件通过相应的连接装置而夹入推杆中的方式,例如通过在引导机构内被引导的推杆实现移动元件与传递机构的连接。
有益地,将移动元件移入引导机构的第一段内,并通过推杆与传递机构可松开地耦接。通过第二段,则能实现移动元件相对于车辆的密封。就此而论,例如可以考虑为了将驱动装置装配到车辆门上而将移动元件穿过车辆门的门栏移入设置在车辆门上的引导机构的第一段内。引导机构的第二段则为了使移动元件相对于车辆门的湿空间密封而延伸到门栏的引导开口内。在此主要的优点是,使驱动元件可能容易地装配到车辆上,而无须为了适应驱动装置而再进行必要的车辆结构变化。
该任务还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遮盖机动车内开口的调节***的装配方法,尤其是遮阳卷帘、行李舱遮盖物或者汽车滑动天窗遮盖物的装配方法来实现。以该方法为基础的调节***包括:
用于遮盖机动车内开口的平坦的遮盖元件,
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器,引导机构和在所述引导机构内被引导并由所述驱动器来驱动的推杆,和
与所述驱动器相耦接的长形延伸的移动元件,所述移动元件在第一端处与所述推杆相连接,并且在第二端与所述遮盖元件相连接,以在装配状态下使所述遮盖元件运动。所述驱动器通过柔性的绳索与所述移动元件相耦接以驱动所述移动元件,其中所述柔性的绳索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引导机构内延伸,所述移动元件通过推杆而与所述柔性的绳索相连接,其中所述移动元件通过所述推杆被引导在所述引导机构的第一段内。
根据本发明,为了装配,首先将遮盖元件和驱动装置设置在机动车或者车辆部件上,接着将所述移动元件引入引导机构内并将移动元件的第一端而与推杆相连接,将其第二端而与遮盖元件相连接。
该方法基于以下认识,在典型的门***中,移动元件不能与车辆门上的驱动装置一起装配,因为驱动装置设置在门框内,而移动元件只有在车辆门装配完成时才能够在门栏外与遮盖元件相连接。根据当前的方法,通过移动元件被移入门栏及驱动装置的引导机构中并且其一端与推杆相连接而其另一端与遮盖元件相连接,而在驱动装置与例如设置在卷绕轴上、可卷绕的遮盖元件已经装配到车辆门上之后,在附加工序中实现移动元件的装配。装配因此模块化地实现:首先驱动元件和遮盖元件分别设置在车辆或车辆门上,以便接下来通过移动元件彼此相连。
如果平面的遮盖元件设置在卷绕轴上,则移动元件与例如构造成遮阳卷帘的遮盖元件的离开卷绕轴的边缘相连接。移动元件因此作用于遮盖元件的、没有与卷绕轴相连的自由边缘上并将调节力传递到遮盖元件上。
移动元件与推杆之间的连接有益地设计成可松开,使得在装配以后为了拆卸或者在由于夹住情况而导致的过大力作用时而能够松开该连接。
移动元件与推杆之间的连接例如能够构造成夹持连接。在此,优选为了形成移动元件与推杆之间的连接而进行的夹入比为了松开连接的脱夹需要消耗更少的力,从而一方面可能容易且无需消耗很大的力地装配移动元件,另一方面却只有在施加达到预定较大力之后才能实现拆卸移动元件。以这种方式,预防了不希望的拆卸并提高了驱动可靠性。有益地,在此尤其为了提高操作友好性而可听到和/或感觉到夹入,从而能直接且清楚地告知操作者在推杆与移动元件之间建立了连接。
可替代地,移动元件与推杆的连接也可以构造成螺纹连接,其中移动元件在其第一端上具有螺纹,该螺纹拧入推杆上的螺纹容纳部内以建立连接。
此外可考虑的是,移动元件与推杆之间的连接构造成卡口连接,该卡口连接能够通过移动元件的旋转来操纵。在此为了装配,移动元件伸入引导机构内并通过绕纵轴旋转而与推杆相连接,且能够为了拆卸而又能通过反向旋转而再次松开。
在改进方案中,设有附加引导元件,在装配之前将该附加引导机构插到移动元件上,并在移动元件引入驱动装置的引导机构内之后使该附加引导机构与机动车或者车辆部件相连接。这基于以下思想,除了驱动装置的引导机构之外,还可以在车辆上提供用于移动元件的另外的支点,以实现移动元件在车辆上的最佳引导。
在前述的设计方案中,在将移动元件***到引导机构中之后将附加的引导元件装配到车辆上。可替代地,也可提出先在机动车或者车辆部件上设置附加的引导元件,然后再将移动元件引入驱动装置的引导机构和附加的引导元件内。最后在第三个可选变形例中,在将移动元件引入驱动装置的引导机构内之后将附加的引导元件插在移动元件上,接下来将用于连接移动元件和遮盖元件的连接元件设置在该移动元件上。在该最后一个变形例中,附加引导元件的安装因此是以后进行的,首先释放移动元件的第二端并在插上附加的引导元件之后再装上连接元件,由此同时防止了引导元件从移动元件滑开。
在另一个设计方案中,长形延伸的移动元件第一和第二端的构造相同,使得移动元件既能够以第一端也能够以第二端引入引导机构中。移动元件因此能够从两侧***到引导机构内并独立于其指向装配。通过移动元件的对称构造,预防了由于移动元件的错误指向而导致的错误安装,并因此使装配变得容易和减少了出错率。
有益的是,在交付调节***的运输位置中,将移动元件设置在容纳遮盖元件的卷帘箱或者与遮盖元件相连接的车篷弓形架上,并为了装配而离开卷帘箱或者偏离车篷弓形架,以便与推杆相连接。移动元件的提供不是松散地、而是与调节***的其他组件一起整体实现。在此可考虑的是,移动元件与车篷弓形架铰接,在运输位置平行于车篷弓形架设置和交付,并为了装配而偏离车篷弓形架大约90°,以便移入车辆上的驱动装置的引导机构内。
可替代地,为了交付而将移动元件***引导机构内,为了装配而将移动元件首先从引导机构取出并在引导机构安装之后再将移动元件引入引导机构中。
由驱动器、引导机构和推杆组成的驱动装置可以作为单独的、可预先检测的单元提供。这具有以下优点,在装配之前就检测了驱动装置的具体功能性,然后能够作为单元设置在车辆上。然而自然可考虑的是,驱动装置以零件提供,并例如装配到车辆门的支承板上,其中只有通过装配在支承板上才形成起作用的单元。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中所示实施例而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基本思想。附图示出了:
图1为用于车辆门的门内板上的遮阳卷帘的驱动装置的正视图,该驱动装置具有带有心轴的驱动器;
图2为根据图1的、带有移入的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的正视局部透明视图;
图3为根据图1的、带有拉出的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的正视局部透明视图;
图4A为根据图2的驱动装置的切开的心轴、传递机构、推杆和移动元件的详细视图;
图4B为图4A的区域A的放大详细视图;
图5A为在用于引导移动元件的引导机构的第二段中带有收缩部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5B为根据图5A的驱动装置的正视局部透明视图;
图5C为根据图5A的驱动装置的侧视局部透明视图;
图6A为根据图5A到图5C的驱动装置的上部区域的详细视图;
图6B-6D为沿图6A中的线I-I,II-II,III-III的横截面视图;
图7为根据图5A到5C的驱动装置的驱动器的透视详细视图;
图8为根据图5A到5C的驱动装置的引导机构的带有收缩部的第二段的透视详细视图;
图9A为具有根据图5A到5C的驱动装置的转向器和推杆的下部区域的透视详细视图;
图9B为具有根据图5A到5C的驱动装置的转向器的下部区域的正视局部透明视图;
图9C为根据图5A到5C的驱动装置的推杆的透视详细视图;
图10为根据图5A到5C的驱动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11为根据图1的驱动装置的、具有单独形成的引导机构的第二段的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12为在驱动装置装配之前根据图11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3A为根据图11的驱动装置的侧视局部透明视图;
图13B为根据图13A的驱动装置的上段在装配在车辆门上的状态下的侧视局部透明视图,对应于图13A中的区域C;
图14A为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该驱动装置具有带有盘绳滚筒的驱动器;
图14B为根据图14A的驱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14C为根据图14A的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15A为根据图14A的驱动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5B为根据图15A的横截面图的区域C的放大视图;
图16A为根据图14A的驱动装置的切开的传递机构、推杆、移动元件和盘绳滚筒的正视图;
图16B为根据图14A的驱动装置的切开的传递机构、推杆、移动元件和盘绳滚筒的侧视图;
图17为根据图14A的驱动装置的盘绳滚筒的透视详细视图;
图18为根据图14A的驱动装置的盘绳滚筒的正视局部透明详细视图;
图19为根据图14A的驱动装置的推杆的透视详细视图;
图20A为根据图14A的驱动装置的推杆的正视局部透明详细视图;
图20B为沿着图20A的线IV-IV的推杆的横截面图;
图21为集成到门组件支撑板内的、用于车辆门的遮阳卷帘的驱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22为根据图21的、集成到门组件支撑板内的驱动装置的透视局部视图;
图23为根据图21的、集成到门组件支撑板内的驱动装置的上部区域的侧视图;
图24为根据图23的视图的区域D的放大视图;
图25为根据图21的、车辆门的门组件支撑板上的驱动装置的心轴的透视详细视图;
图26为在根据图25的、门组件支撑板上的引导机构内的推杆的透视局部剖视图;
图27为在门组件支撑板上的驱动装置的下部区域内的制动机构的透视详细视图;
图28A为车辆门上的遮阳卷帘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8B为车辆门上的遮阳卷帘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性正视图;以及
图29为车辆门上的遮阳卷帘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在装配于车辆门1上的状态下的驱动装置3,为了操纵遮阳卷帘2,该驱动装置与遮阳卷帘2的横杆21(所谓的车篷弓形架)相连接,遮阳卷帘2为了遮盖车辆门1的窗开口4而沿关闭方向ZU向上运动,或者为了开启窗开口4而沿打开方向AUF向下运动。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3设置在车辆门1的门内板12上,并通过在引导机构31下端处的转向器34区域内以及在驱动装置3的引导机构31上部区域中的驱动器33区域内的固定部位35,336而与门内板12相连接。在引导机构31中引导移动杆形式的移动元件,引导机构31完全设置在由门外板11、门内板12和遮盖门内板12的门内饰件(在图1中未示出)所形成的车辆门1的门内部空间的区域内,该移动元件32从引导机构31延伸到窗开口4区域并在其上端通过连接元件36而与遮阳卷帘2的车篷弓形架21相连接。移动元件32设计为抗压且抗弯,使得移动元件即使在从引导机构31中出来时也能够移动遮阳卷帘2到窗开口41区域内并将其保持在那里。
遮阳卷帘2适应窗开口4的形状,并在遮阳卷帘2的车篷弓形架21位于车辆门1的窗框13的上框架元件处的关闭状态下几乎完全覆盖窗开口4。遮阳卷帘2具有帘幕22,该帘幕22与车篷弓形架21相连接并由能保护内部空间不受阳光照射的材料,尤其是纺织材料制成。帘幕22例如由不透明且不透光的材料构成,该材料完全阻挡阳光照射到内部空间。帘幕22也能够用仅减弱阳光照射的半透明材料构成。
本发明始于以下思想,将用于操纵例如遮阳卷帘的遮盖元件2的驱动装置3构造成单线股绳索车窗玻璃升降器的类型。在此尤其是设置传递机构38,该传递机构38连接驱动器33和移动元件32,至少部分在引导机构31中延伸并由此尽可能深地被包围在引导机构31内。在驱动时,驱动器33使传递机构38运动并通过传递机构38使移动元件32运动,以及由此使遮阳卷帘2形式的遮盖元件沿关闭方向ZU运动到其关闭位置或沿打开方向AUF离开其关闭位置运动。
在图2到13显示了根据图1的驱动装置3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该驱动装置3中采用了带有心轴331的驱动器33。相同功能的部件在此有意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所显示的变形例仅在引导机构31的第二段311或311’的构造方面有区别,而在其他方面则结构和功能均相同。图2和3在此显示了驱动装置3的第一个变形例,图5到8和10显示了驱动装置3的第二个变形例,而图11到13则显示了驱动装置3的第三个变形例。图4显示了推杆37的详细视图,图9A到9C显示了转向器34的详细视图,该转向器34应用在所有根据图2到13的变形例中。
根据图2到13的驱动装置3具有驱动器33、引导机构31、绳索形式的传递机构38和拉杆形式的移动元件32。传递机构38与推杆37相连接并通过推杆37与移动元件32相耦接。
例如图3和图10所示的那样,移动元件32构造成杆状并且抗压,并且在驱动装置3的引导机构31中被引导。引导机构31在其下部区域内具有第一段310,移动元件32可滑动地支撑在该第一段310内。传递机构38使推杆37在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运动,在初始位置处推杆37设置在转向器34区域内,而在终点位置处推杆37设置在驱动装置3的驱动器33区域内,其中在初始位置处,即当推杆37设置在转向器34区域内时,移动元件32完全移入引导机构31内或者至少尽可能深地移入(如图2和图5所示)且遮阳卷帘2打开,而在终点位置处移动元件32尽可能远地从引导机构31移出并且遮阳卷帘2位于其关闭遮盖位置(见图1)。
传递机构38从驱动器33的心轴331出发穿过凹口334延伸到引导机构31内,从引导机构31内的心轴331伸展到引导机构31下端处的转向器34,由转向器34转向并在引导机构31内从转向器34返回驱动器33的心轴331。
如图4A和图10所示,传递机构38在其两端与心轴331相连接并形成两个绳段38a,38b,该绳段38a,38b在驱动装置3的引导机构31中彼此平行地延伸。
下面将结合图2到13分别说明在根据图2到图13的变形例中构造相同的推杆37、驱动器33和转向器34。
为了与移动元件32相耦接,传递机构38与推杆37连接,而推杆37又与移动元件32相耦接。图4B和图9C显示了推杆37的详细视图。推杆37在其一端通过绳接头381与传递机构38的绳段38a固定连接,使得推杆37在绳段38a运动时与绳段38a一起运动。如果心轴331使传递机构38如此运动,使得绳段38a在图4B中向上而绳段38b向下运动,则推杆37与绳段38a一起向上运动。
推杆37与滑杆形式的移动元件32相连接,并建立移动元件32与传递机构38之间的连接。如图4B所示,推杆37具有弹簧弹性元件371,该弹簧弹性元件371在其上部区域与推杆37固定连接,并在其下部区域内构造成具有弹簧弹性。推杆37在其上端和其下端分别具有开口372或373,移动元件32能够通过这些开口移入推杆37内。在移动元件32下端处形成有球形的夹子元件321,该夹子元件321可与推杆37的弹簧弹性元件371相接合,从而将移动元件32保持在推杆37内。
移动元件32与推杆37之间的连接优选构造成可松开。在根据图4B的设计方案中,移动元件32穿过推杆37的上部开口373移入推杆37中——例如为了装配——并通过使移动元件32下端处的夹子元件321卡入推杆37的弹簧弹性元件371内而与推杆37的弹簧弹性元件371接合。通过将弹簧弹性元件371设计成弹性的,例如为了拆卸而通过将移动元件32从推杆37中拉出并且由此使移动元件32上的夹子元件321与推杆37的弹簧弹性元件371脱离,而使移动元件32从推杆37中松开。
推杆37或移动元件32的弹簧弹性元件371和夹子元件321形式的连接装置如此设置,使得不仅在有拉力沿关闭方向ZU施加到移动元件32上时松开连接,而且还在有压力沿打开方向AUF施加时也能松开移动元件32与推杆37之间的连接。在沿打开方向AUF施加压力时,向下按压移动元件32,使夹子元件321与弹簧弹性元件371脱离,且按压移动元件32穿过弹簧弹性元件371并穿过在推杆37下部区域内开口372。
尤其有利的是,连接在有拉力或压力施加到移动元件32上时可松开,以便保证有效的夹住保护。如果在遮阳卷帘2沿关闭方向ZU运行时有物体夹在遮阳卷帘2的车篷弓形架21和车辆门1的窗框13之间(见图1),则移动元件32受到指向打开方向AUF的压力。弹簧弹性元件371在此设计成在超过沿关闭方向AUF的一定压力时移动元件32与推杆37之间的连接松开,且移动元件32穿过推杆37被向下按压。遮阳卷帘2就能够向下运动,从而防止物体夹在遮阳卷帘2和窗框13之间。弹簧弹性元件371例如能够设计成钢弹簧,其通过其刚性决定用于松开连接所需的力并且为了提供夹住保护而能够与在夹住情况下出现的力相协调。
如上所述,传递机构38以其两端与驱动器33的心轴331相连接并从心轴331出发向下延伸,由转向器34转向并延伸返回心轴331。传递机构穿过凹口334进入引导机构31的内部,并几乎在其整个长度上在引导机构31内部被引导。通过将传递机构38集成到引导机构31中,能够实现驱动装置3的紧凑结构,其中使所需的结构空间最小化,通过引导机构31尽可能地将传递机构38以及移动元件32与污染和潮湿隔离。
图9B显示了转向器34的详细视图。转向器34插在引导机构31的下端上,并具有突出部分341,引导机构31***该突出部分341内,以便建立引导机构31与转向器34之间的连接。就此而言,可考虑且有益的是,在突出部分341内设置弹簧弹性元件,该弹簧弹性元件在引导机构31下端和转向器34之间如此作用,使得引导机构31沿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Z与转向器34弹性连接。该弹性连接在此可用于传递机构38的长度补偿并使得当传递机构38在驱动器33和转向器34之间没有足够张紧时逆着Z方向将转向器34相对于引导机构31向下按压,从而使转向器34与驱动器33之间的距离增大由此使传递机构38张紧。
如图9B所示,转向器34具有设置于转向器34的挡块344区域内的销342。挡块344用于限定推杆37在引导机构31内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处,推杆37的下边缘靠着挡块344,推杆37因此位于引导机构31内的下部位置处,在该位置处移动元件32几乎完全移入引导机构31中。在该位置处,用作制动机构的销342穿过在推杆37下部区域内的开口372,从而使推杆37固定在引导机构31中。固定如此实现,使得推杆37通过销342横向于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Z地形状接合地保持,推杆37在该位置处无嘎吱响声地设置在转向器34区域内。
图6和7详细显示了驱动装置3的驱动器33。传递机构38以其两端与驱动器33的心轴331相连接,其中为了使推杆37运动,传递机构38通过其一端卷绕而通过其另一端展开,并以这种方式在引导机构31内运动。驱动器33具有电动机330,该电动机330驱动驱动轴331’(见图10),心轴331因此绕着转轴D旋转(见图2和图7),心轴331绕着该转轴D可旋转地支撑在驱动器33的壳体基部333上。驱动器33还具有电气接口335,电动机330通过该电气接口335供电。
尤其如在图7的放大图和图10的分解图所示,心轴331在其外周上具有蜗杆齿部,该蜗杆齿部形成为容纳传递机构38的与心轴331相连接的两端。传递机构38与心轴331连接成通过传递机构38的一端卷绕而通过另一端展开。这导致传递机构38在引导机构31内延伸的整个长度恒定并通过传递机构38的一端的卷绕或另一端的展开而在引导机构31内移动。
例如如图5A和图10所示,设置在心轴331外周上、用于容纳传递机构38的蜗杆齿部如此制成,使得传递机构38的末端以有序的方式卷绕或展开,通过在卷绕时传递机构38的回旋而有序地在蜗杆齿部内彼此靠近。
传递机构38在心轴331上的缠绕优选如此设计,使得传递机构38在推杆37紧靠心轴331设置的、推杆37上部位置处垂直于心轴331朝向推杆37延伸,并且传递机构38在心轴331上的附接点因此位于引导机构31正上方。以这种方式使得传递机构38在推杆37的该上部位置处不在心轴331和推杆37之间倾斜延伸。这是有益的,因为以这种方式将大致沿引导机构31纵向延伸的力在上部位置处传递到推杆37上并由此避免横向力引入到推杆37上。例如在图25中,以驱动装置3的另一个功能相同的实施方式显示了在其上部位置处的推杆37。
驱动器33的壳体基部333用于支撑心轴331,并通过驱动轴331’将电动机330与心轴331相连接,在图7中详细显示了该壳体基部333。壳体基部333支撑心轴331,该心轴331横向于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对应于Z方向)沿转轴D的方向延伸。壳体基部333与套管332相连接,为了装配而将引导机构31移入该套管332内,以便将引导机构31与驱动器33相连接。在套管332上形成有固定部位337,利用螺纹连接使套管332通过该固定部位337夹着引导机构31而与之连接。在壳体基部333上还形成有固定部位336,驱动装置3通过该固定部位336固定在车辆门1上(见图1)。
另一个固定部位35形成在转向器34上,并且用于将驱动装置3固定在车辆门1上的引导机构31的下部区域内。
尤其是与由塑料形成的传递机构38相关联,采用带有用于卷绕传递机构38的心轴331的驱动器33是有利的。塑料绳具有小的弯曲半径并因此能够以小螺旋卷绕在心轴331上。在根据图2到图13的变形例中,采用心轴331的好处在于,在电动机330和驱动器33的心轴331之间无须设置另外的减速传动装置。由于心轴331具有小的直径,心轴331每转一圈,只有相对短的传递机构38的一段卷绕在心轴331上或从心轴331上展开,从而使心轴331的旋转仅转换为相对小的传递机构38和推杆37的位移。
在根据图2到图13的变形例中,进一步提出,传递机构38的转向在驱动器33的区域内直接由心轴331进行。因此除转向器34之外无需其他转向器,这一方面使得驱动装置3的结构形式显著简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导致通过减少产生摩擦的(reibbehaftet)部件而实现工作效率的优化。
在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内引导推杆37。就此而言,可考虑且有益的是,在基本上形成为圆柱形的推杆37外部的、面向引导机构31的壁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弹性元件,利用所述弹性元件沿横向于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对应于Z方向)的方向在引导机构31内以减振的方式引导推杆37。如果推杆37由塑料制成,则例如利用双组分技术(Zwei-Komponenten-Technik)在推杆37的外周区域内将弹性元件注塑到推杆37上,并在推杆37与引导机构31之间产生张紧的和减振的横向力。以这种方式,弹性元件使推杆37可能在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中无间隙且无嘎吱响声地被引导。
引导机构31用于引导移动元件32。在此,在装配状态下,引导机构31仅在窗开口4区域之外延伸,该窗开口4应该通过用移动元件32移动的遮盖元件——在图1中为遮阳卷帘2——来遮盖。通过推杆37的运动,移动元件32从引导机构31中出来并移入将要遮盖的开口4区域内。
如上所述,引导机构31具有第一段310,在该第一段310内引导推杆37和与推杆37相耦接的移动元件32。另外,引导机构31具有第二段311或311’,该第二段311或311’的结构在根据图2到3、图5到10以及图11到13的驱动装置3的变形例中是不同的。
在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中通过推杆37实现移动元件32的引导。同时需要也在引导机构32的第二段311或311’区域内如此引导移动元件32,使得移动元件32的移动路径完全确定。在根据图2到3、图5到10以及图11到13的变形例中,这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在根据图2到3的变形例中,引导机构31在第二段311内形成为管状,使得杆状移动元件32没有紧贴在引导机构31上。因此需要设定另外的移动元件32引导点,该引导点例如由车辆门1的门栏14区域内、因此在引导机构31外的引导插座来实现。
与之相反,在根据图5到图10的变形例中,引导机构31在第二段311中的造型调整成能在引导机构31的第二段311内引导移动元件32。如图5A到5C、图6到图8所示,引导机构31在第二段311内具有收缩部311A,311B,311C,这些收缩部311A,311B,311C的横截面形成为长形(见图6),并且其窄的宽度与杆状移动元件32的直径相匹配。通过长形的收缩部311A,311B,311C的定向横向于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Z并且互相偏移90°角,在第二段311区域内实现了在横向于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完全确定地引导。这点尤其在根据图6B到6D所示的横截面中很清楚地伸出,图6B到6D显示了沿图6A中的线I-I,II-II,III-III的引导机构31的横截面。
因此在根据图5到图10的变形例中,移动元件32还在引导机构31的第二段311内被。在此例如能够通过由塑料形成的引导机构31的热成型制造引导机构31的第二段311内的收缩部311A,311B,311C。
为了能够将移动元件32装配到引导机构31内,第二段311在其收缩部311a,311b,311c区域内优选构造成具有足够的弹性,使得可以将设置有在移动元件32下端处的夹子元件321的移动元件32移入到引导机构31中。
在根据图2到图10的变形例中,具有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11的导轨31一体形成。在根据图5到图10的变形例中,引导机构31的与第一段310相连接的第二段311在驱动器33上面也实现了移动元件32的引导,并因此保证了对移动元件32的可靠引导。
在图11到图13中显示了驱动装置3的第三个变形例。与根据图2到图3或图5到10的变形例相反,在根据图11到图13的变形例中,引导机构31形成为两个部件并具有第二段311’,该第二段311’不与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相连接。第二段311’的直径与移动元件32配合并贴靠于杆状的移动元件32。
如图12所示,为了装配,沿装配方向将移动元件32与插到移动元件32上的第二段311’一起移入到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内,并通过夹子元件321而与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内的推杆37相连接。正如前面结合图4B所说明的那样,移动元件32与推杆37之间的连接可松开,并能够例如为了拆卸驱动装置3而通过逆着装配方向M将移动元件32从推杆37(由此从引导机构31)中拉出来而取消该连接。同时,正如结合图4B所说明的那样,可松开的连接还是一种防止夹住的措施,通过在沿装配方向M施加压力时移动元件32与推杆37之间的连接也能够松开。推杆37与移动元件32之间的连接在此设计成在超过一定压力时该连接自动松开,以便由此防止在由移动元件32移动的遮盖元件(在图1中为遮阳卷帘2)之间夹有物体。
可移动地设置在移动元件32上的引导机构31的第二段311’一方面用于引导移动元件32,另一方面用于密封移动元件32以防污染和潮湿从外界侵入。为了实现该目的,如图13A以及尤其是在根据图13B的放大视图所示,驱动装置3在车辆(在此情况下在车辆门1)上设置成第二段311’穿过车辆区域且移动元件32相对于该区域隔离。如图13B所示,第二段311’在车辆门1上尤其设置成穿过车辆门1的门栏14延伸并为此目的而通过门栏14内的引导开口141引导第二段311′。第二段311’因此使对着设置在车辆门1的湿空间NR内的门栏14的内部区域的移动元件32与污物和潮湿隔离,并使得驱动装置3在车辆门1处的密封设置成为可能。同时,通过将第二段311’与门栏14固定连接并在其内部滑动地引导移动元件32,第二段311’起到在门栏14区域内引导移动元件32的作用。
如图13B所示,驱动装置3的其他部件通常设置在车辆门1的干空间TR内,且因此无须特别给予防潮保护。通过几乎完全在引导机构31内引导移动元件32和传递机构38,即使在车辆门1的干空间TR内也可确保驱动装置3不受污染。
在移动元件32的上端部形成有连接元件36,该连接元件36具有钩361,连接元件36可通过该钩361与遮阳卷帘2的横杆21相连接。例如可以考虑使钩361卡入遮阳卷帘2的横杆21上的孔眼(
Figure GSB00000644661600241
)内,其中可松开地形成钩361与孔眼之间的连接并且为了与移动元件32连接而使遮阳卷帘2钩在钩361内。
如图13B所示,遮阳卷帘2设置在车辆门1的门栏14区域内的卷帘箱23内并且具有卷绕轴231,遮阳卷帘2的帘幕22卷绕在该卷绕轴231上。为了操纵,移动元件32将帘幕22从卷帘箱23中拉出到窗开口4区域内并由此将帘幕22从卷绕轴231展开。
如上面所阐述的,根据图2到图13的驱动装置3的变形例采用了带有心轴331的驱动器33,绳索形式的传递机构卷绕在该心轴331上。从现在开始将结合图14到图20说明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采用了带有盘绳滚筒39而不是心轴331的驱动器33。
根据图14到图20的驱动装置3尤其适合采用钢丝绳形式的传递机构38。钢丝绳通常具有相对大的弯曲半径并因此不能小螺旋卷绕。根据图14到图20的驱动装置3因此采用具有相对大的直径的盘绳滚筒39,钢丝绳形式的传递机构38卷绕在盘绳滚筒39上。
根据图14到图20的驱动装置3构造成功能与根据图2到图13的驱动装置3类似,并且尤其具有驱动器33、引导机构31、传递机构38、移动元件32、用于将传递机构38与移动元件32相耦接的推杆37和转向器34。区别主要在于在驱动器33中使用盘绳滚筒39。
根据图14到图20的驱动装置3具有带有电动机330和由该电动机330所驱动的驱动轴331”的驱动器33。尤其是如图16A所示,驱动轴331”在其外周面区域内具有蜗杆齿部,该蜗杆齿部与盘绳滚筒39的圆周上的齿部392啮合。驱动轴331”及其蜗杆齿部和盘绳滚筒39形成减速装置,驱动轴331”的旋转通过该减速装置减速到盘绳滚筒39的旋转的一部分。
可以考虑各种不同的电动机330相对于盘绳滚筒39的设置方式。在图14A中显示了一种设置方式,在该设置方式中,电动机330与驱动轴331”一起平行于引导机构31延伸,其中驱动轴331”与盘绳滚筒39啮合。在图14B和图14C中显示了一个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电动机330横向于引导机构31设置,使得驱动轴331”从电动机330出发而横向于引导机构31延伸并与盘绳滚筒39啮合。驱动器33的作用方式原则上独立于电动机330的设置和方向。
盘绳滚筒39可绕转轴D旋转地设置在壳体基部333上并通过壳体基部333与电动机330相连接。壳体基部如壳体一样包围盘绳滚筒39并且盘绳滚筒39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基部333内。正如尤其由图14A和15B所示的横截面所显示的,盘绳滚筒39设置成使其转轴D相对于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Z方向)倾斜。
例如在图15A和15B以及概观图18所显示的,盘绳滚筒39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并且在其周面上一方面具有齿部392,另一方面具有卷绕区域393,该卷绕区域393设计成弯曲地容纳传递机构38。例如如图16B所示,传递机构38倾斜地从盘绳滚筒39延伸到引导机构31内,并在引导机构31内朝着引导机构31下端处的转向器34引导并从转向器34被引导返回到盘绳滚筒39。
盘绳滚筒39的倾斜布置一方面能使钢丝绳形式的传递机构38以有益的角度引入引导机构31内,另一方面,能够将用于与驱动轴331”啮合的盘绳滚筒39的齿部392设计成直齿。为了实现后者,盘绳滚筒39相对于引导机构31的倾角必须等于驱动轴331”上的蜗杆齿的偏角,从而使(合适的)驱动轴331”的蜗杆齿部能够啮合到(合适的)盘绳滚筒39的直齿部392内。
图18中详细显示了盘绳滚筒39的构造。尤其是从图18还可清楚地看到,盘绳滚筒39的齿部392设计成直齿的并且与合适的驱动轴331”蜗杆齿部相啮合。
盘绳滚筒39具有两个接头室386a,386b,在这两个接头室386a,386b内分别设置一个绳接头383或385,绳接头383或385分别与传递机构38的绳段38a,38b的一端380a,380b相连接。绳端380a,380b通过绳接头383,385以及接头室386a,386b而与盘绳滚筒39相连接,其中该连接形成为使得传递机构38的一个绳段38a或38b的卷绕导致另一绳段38b或38a的展开,从而使传递机构38在引导机构31中的长度保持恒定,而传递机构38在引导机构31中运动并由此驱动与传递机构38相连接的推杆37。
盘绳滚筒39设置有用于补偿传递机构38长度的长度补偿机构382。该长度补偿机构382具有弹簧384,该弹簧384设置在绳接头383和面向接头室386a的传递机构38的出口位置的那侧之间。弹簧384使绳接头383在接头室386a内预张紧,使得在传递机构38的绷紧松弛时在接头室386a内移动绳接头383以便再拉紧传递机构38。
与根据图2到图13的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类似,在根据图14到图20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元件32也通过推杆37而与传递机构38相连接。图19和图20A及图20B中详细显示了功能结构方面与根据图2到图13的实施方式的推杆37相同的推杆37。通过设置在推杆37的接头室377内的绳接头381使该推杆37与传递机构38的绳段38a耦接,其中绳接头381固定地与传递机构38连接。传递机构38的运动因此直接转换为推杆37的运动。在此情况下,传递机构38的第二绳段38b滑动地引入推杆37的引导开口376中。
推杆37与移动元件32可松开地连接。为此目的,推杆37具有弹性肋374,在移动元件32***时该弹性肋374卡入移动元件32的下端区域内的切口322内并由此将移动元件32保持在推杆37中。如图20A所示,弹性肋374设计成腹板状并与由塑料制成的推杆37的基体一体连接。在弹性肋374之间,弹簧弹性元件375设置在平行于移动元件32的延伸方向的狭孔(Schlitz)中,所述弹簧弹性元件375使弹性肋374相对于移动元件32弹性张紧并且例如形成为凸状(wulstartig)橡胶塞形式。尤其在根据图20B的横剖面图中可以看清弹簧弹性元件375的长形结构,该图显示了沿着图20A的剖面线IV-IV的推杆37的横剖面。
与根据图4B的推杆37的实施方式类似,根据图19和图20A、20B的推杆37中的移动元件32也是可松开地与推杆37相连接的,并且一方面能够通过沿关闭方向ZU在移动元件32上施加拉力或沿打开方向AUF在移动元件32上施加压力而从推杆37松开。通过施加压力而能够压着移动元件32穿过推杆37以便由此松开移动元件32和推杆37之间的连接,通过将弹性肋374和弹簧弹性元件375构造成当超过一定压力时自动松开移动元件和推杆37之间的连接并且移动元件32和推杆37互不干涉,防止了夹住的情况。根据图19和图20A,20B的推杆37设计成其作用方式与根据图4B的推杆37相类似。
驱动器33的壳体基部333与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固定连接,其中为了连接引导机构31和驱动器33,第一段310***到壳体基部333中,如图15B所示。
在壳体基部333上设置有导套312(见图15A和图15B),该导套312限定了移动元件32在驱动器33区域内的引导点。与根据图11到图13的实施方式类似,引导机构31的第二段311’设置在移动元件32上,与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分开。第二段311’一方面用于移动元件32的密封和保护,另一方面用于如结合图13A和13B所说明的那样用于将移动元件32引导固定于车辆上。
根据图1到20的驱动装置3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移动遮阳卷帘2形式的遮盖元件的驱动装置3,该驱动装置3作为单独的部件设置在车辆门1——例如车辆门1的门内板12——上。在此,驱动装置3在车辆门1上的固定可以考虑各种不同类型。
第一,可以考虑将驱动装置3设置在门内板12或门组件支撑板上,以便操纵卷绕在卷绕轴231上的遮阳卷帘2(见图13B),其中卷绕轴231安装在设置于门内饰件上的卷帘箱23内。
第二,可以考虑在门内饰件上既设置驱动装置3又设置卷帘箱。
第三,可以考虑在门内板12或者门组件支撑板上既设置驱动装置3又设置卷帘箱23。
在第四个变形例中,也可以将驱动装置3设在门内饰件16上,而将卷帘箱23设在门内板12或者门组件支撑板上。
根据图1到图20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的优点在于,驱动装置3为紧凑的、可在装配前预先检测的部件。通过将传递机构38和移动元件32集成到引导机构31内,驱动装置3的部件以紧凑的方式设置并同时得到保护免受因外界影响造成的污染和潮湿。
可替代作为单独的部件的驱动装置3的实施例,还可考虑将驱动装置3集成到车辆门1,尤其是门组件支撑板内。图21到27显示了驱动装置3的这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3集成在车辆门1的门组件支撑板15内。在此,驱动装置3在门组件支撑板15内的集成尤其以如下方式实现,即驱动装置3的引导机构31一体模制在例如由塑料制成的门组件支撑板15内。
门组件支撑板15为门组件的一部分并且支撑车辆门1的各种装置,例如在图21中未标明的扬声器、扶手、车窗玻璃抬升器或类似装置。
如图21所示,引导机构31在Z方向上垂直地沿着门组件支撑板15延伸。在引导机构31的上端处设置有驱动器33,而在引导机构31的下端部设置有转向器34。在引导机构31内引导推杆37,该推杆37与至少部分地在引导机构31内延伸的传递机构38相耦接,并且通过传递机构38在引导机构31内的运动而运动。
在图21到图2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带有用于卷绕和展开传递机构38的心轴331的驱动器33。在此,驱动装置3功能上与根据图2到图13的驱动装置3的实施方式完全相类似。尤其是传递机构38的两端与心轴331如此连接,使得在为单线股绳索车窗玻璃抬升器类型时通过传递机构38的一端卷绕而另一端展开以及相反,从而心轴33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推杆37在引导机构31内的纵向运动。
原则上自然也可以与根据图14到20的实施方式相类似地将带有具有盘绳滚筒39的驱动器33的驱动装置3集成到门组件支撑板15内。
如图22和图25所示,可以考虑将驱动器33的心轴331可旋转地支撑在与门组件支撑板15一体连接的壳体基部333内。心轴331在壳体基部333的突出部分333a,333b之间,这些突出部分333a,333b通过驱动轴331’而与驱动器33的电动机330相连接并由该电动机330驱动。
引导机构31设计成引导槽形式,尤其如图26所示的那样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Z的横截面上具有U形轮廓。推杆37因此在与X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上两侧被支承,在与Y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上则仅单侧被支承。
为了实现在引导机构31中安全地引导推杆37,可以在引导机构31区域内形成侧面的、沿着引导机构31延伸的引导肋(在图26未示出),为了在引导机构31中引导推杆37,该引导肋啮合到推杆37上的槽内并使得推杆37沿着引导机构31被引导。
可替代或附加地,通过将与推杆37相连接的移动元件32(例如设计成弹性杆元件)相对于引导槽31张紧,使推杆37沿Y方向有利地保持在引导槽31中。从图23和图24可以看出了这是如何具体实现的,并将在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下端与推杆37相连接并在引导槽形式的引导机构31内被引导的移动元件32另外还通过驱动器33区域内的导套312(见图23)和门栏14区域内的导套313(见图23和图24)引导。导套312,313沿Z方向设置在引导机构31的所假想的延长部分之外,并且通过使推杆37压入构造成引导槽的引导机构31中,因此不能从侧面开口的引导槽中滑出而起作用。
由于移动元件32的上端在关闭运动过程中沿着关闭窗开口4的窗玻璃41滑动,所以另外张紧移动元件32,其中在移动元件32的上端处设置有用于连接移动元件32与遮阳卷帘2形式的遮盖元件的连接元件36。由于窗玻璃41通常在对应于Y方向的横向上略微弯曲地形成,所述移动元件32沿关闭方向ZU的运动导致拉动元件32在横向Y上的弯曲以及因此移动元件32相对于引导机构31的张力增加。以这种方式另外确保和保证了在单侧开口、形成引导机构31的引导槽内可靠地引导推杆37。
通过相对于引导机构31预张紧移动元件32,还能够获得另一个有益的效果。尤其有益的是,通过将导套312,313在下行程范围内的预张紧设计得大,而在上行程范围内设计得很小,其中在该下行程范围内移动元件32基本上进入引导机构31内,而在上行程范围内移动元件32基本上从引导元件31中出来。据此,通过驱动装置3的行程范围平衡了难运动性
Figure GSB00000644661600301
和易运动性
Figure GSB00000644661600302
从而进一步使通过驱动器33传递到移动元件32上的升力在移动元件32的整个行程范围内相同。驱动装置3尤其以这种方式在通常容易进行移动过程的下行程范围内通过预张紧加载并因此降低了升力。同时,在通常难于使驱动装置3运行的上行程范围内只设置很小的张力,从而使升力在该行程范围内之降低很小或者根本没有降低。以这种方式使操纵驱动装置3的乘客觉得该行程过程很舒服并且乘客感觉不到在上行程范围内驱动装置3运行困难。
尤其是在驱动器33的电动机330不是转速可控的电动机时,此类依赖于行程范围的预张紧的设计有利于调整恒定的调节速度。
在图25中显示了当推杆37紧靠驱动器33的心轴331的上部位置处时,传递机构38的、从心轴331到推杆37延伸的绳段38a如此在推杆37与心轴331之间伸展,使得绳段38a在心轴331上的附接点387设置在引导机构31紧上方。如前面已经结合图5A和图10所说明的,以这种方式在推杆37的上部位置处在推杆37上施加基本指向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的纵向力,但是可以避免引入横向力。
在图26中详细显示的推杆37的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38在其绳段38a区域内通过与绳段38a相连接的、设置在推杆37的接头室377内的绳接头(图26中未示出)耦接。从转向器34延伸回驱动器33的绳段38b滑动地被引导经过推杆37处。通过推杆37的上部区域内的开口373将移动元件32引入推杆37内,并且与推杆37可松开地连接。
图27详细显示了驱动装置3的下转向器34的区域。转向器34一体形成在门组件支撑板15上并用于将传递机构38转向180°。在引导机构31的下端处的转向器34的区域内,推杆37在引导机构31内的移动由挡块344限定。在推杆37的该下部初始位置处,推杆37靠在挡块344上并同时通过进入元件343形式的制动机构固定在引导机构31中,尤其以横向于引导机构31的方式固定在引导机构31中。进入元件343在其上边缘处具有进入斜面,并且设计成用于容纳从上方沿着引导机构31朝向转向器34的方向滑动的推杆37并将推杆37固定在引导机构31的转向器34区域内的推杆37的下部位置处。
代替根据图27的进入元件343,也可采用根据图9B的销342。
对遮阳卷帘2形式的遮盖元件的操作最好如此控制,使得在车辆门1的窗玻璃41关闭并因此遮盖车辆门1的窗开口4时,仅在其关闭、遮盖位置上可能放出遮阳卷帘2。在窗玻璃41打开时则不能操作遮阳卷帘2。同时与用于操纵窗玻璃41的车窗玻璃抬升器和用于操纵遮掩卷帘2的驱动装置3共同作用的控制装置为此目的优选设置成当开始窗玻璃41的打开过程时首先缩回并由此打开遮阳卷帘2,以便紧接着打开窗玻璃41。相反地,当在窗玻璃41打开时出现遮阳卷帘2的关闭指令,首先关闭窗玻璃41以便紧接着放出遮阳卷帘2。
最好通过在出现关闭指令时使遮阳卷帘2自动从完全打开的位置运行到完全关闭遮盖的位置,来以自动进程(Automatiklauf)驱动遮阳卷帘2。相反地,在出现遮阳卷帘2的打开指令时则自动地完全缩回。
优选,与遮阳卷帘2相耦接的移动元件32如此运行,在关闭过程中,靠着关闭的窗玻璃41到达并沿着关闭的窗玻璃41运行到关闭位置处。有益地是,驱动装置3在此设计成移动元件32通过形成在连接元件36区域内的接触元件(Anlageelement),在关闭过程中尽可能快地靠着关闭的窗玻璃41到达并由此在其移动路径上由窗玻璃41滑动地引导。
在图28A和28B以及图29中显示了此类接触元件362的实施方式。接触元件362形成在移动元件32上端处的连接元件36上并且是间隔元件,该间隔元件使得连接元件36在移动元件32的移动路径中不会靠到窗玻璃41上并且在关闭位置处与窗框13的上横框元件——尤其是密封131——之间有一定间隔。接触元件362的材料可以适用于沿着窗玻璃41容易地滑动。
如图10的分解图所示,有益的是接触元件362可绕轴363旋转地设置在连接元件36上并且由此可无摩擦地沿着窗玻璃41运动。
如图28B所示,在遮阳卷帘2的上部横杆21上形成有附加的接触元件362’,362”,这些附加的接触元件362’,362”确保沿着窗玻璃41安全地、限定地引导横杆21。
在根据图28A的实施方式中,接触元件362制造得坚固,例如由塑料制成。在图29中显示了接触元件362的替代设计方案,其中接触元件362形成为有弹性的,并且为协调和适应滑动的目的而进行变形,在移动运动中能够形状接合地靠在窗玻璃41上。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不局限于上面所说明的实施例。尤其是驱动装置3不限于用于操纵车辆门1的遮阳卷帘2。其实,相同类型的驱动装置也可用于使汽车滑动天窗遮盖物或者行李舱遮盖物运动。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辆门
11                 门外板
12                 门内板
13                 窗框
131                密封
14                 门栏
141                引导开口
15                 门组件支承板
16                 门内饰件
2                  卷帘
21                 横杆
22                 帘幕
23                 卷帘箱
231                卷绕轴
3                  驱动装置
31                 引导机构
310                引导部的下部
311,311’         引导部的上部
311a,311b,311c   收缩部
312,313           导套
32                 移动元件
321                夹子元件
322                切口
33                 驱动器
330                电动机
331                心轴
331’              驱动轴
331”              驱动小齿轮
332                套管
333                壳体基部
333a,333b         突出部分
334,334’         凹口
335                电气接口
336,337           固定部位
34                 转向器
341                突出部分
342                销
343                进入元件
344                挡块
35                 固定部位
36                 连接元件
361                钩
362,362’,362”  接触元件
363                转轴
364                插座
37                 推杆
371                弹簧弹性元件
372,373           开口
374                弹性肋
375                弹簧弹性元件
376                引导开口
377                接头室
38                 绳索
38a,38b      第一或第二绳段
380a,380b    第一或第二绳端部
381           绳接头
382           长度补偿机构
383,385      绳接头
384           弹簧
386a,386b    接头室
387           附接点
39            盘绳滚筒
391           盘绳滚筒壳体
392           啮合区域
393           卷绕区域
4             窗开口
41            窗玻璃
a             距离
A,B,C       截面
AUF           打开方向
D             轴
M             装配方向
NR            湿空间
TR            干空间
X             长度方向
Y             横向
Z             垂直方向
ZU            关闭方向

Claims (19)

1.一种用于使遮盖机动车内开口的遮盖元件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
驱动器,
引导机构,
与所述驱动器相耦接的移动元件,所述移动元件在所述引导机构中被引导并且能够与所述遮盖元件相连接以使所述遮盖元件运动,
其中所述驱动器(33)通过柔性的绳索(38)与所述移动元件(32)相耦接以驱动所述移动元件(32),其中所述柔性的绳索(38)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引导机构(31)内延伸,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32)通过推杆(37)而与所述柔性的绳索(38)相连接,其中所述移动元件(32)通过所述推杆(37)被引导在所述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元件是遮阳卷帘、行李舱遮盖物或汽车滑动天窗遮盖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32)构造成使所述遮盖元件(2)沿关闭方向(ZU)运动以关闭所述机动车的开口,或者沿与所述关闭方向(ZU)相反的打开方向(AUF)运动以开启所述机动车的开口(4),其中所述移动元件(32)构造成杆状并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打开方向(AUF)和关闭方向(ZU)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遮盖元件(2)运动,所述驱动装置(3)设置在车辆门(1)上,使得所述引导机构(31)基本上在所述车辆门(1)的门内部空间(NR)内延伸并且构造成在所述车辆门(1)的窗开口(4)区域内引导所述移动元件(3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31)构造成导槽或导管,所述导槽或导管在基本平行于所述打开方向(AUF)和所述关闭方向(ZU)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导槽或导管中引导构造成杆的移动元件(32),其中所述引导机构(31)横向于其延伸方向(Z)地支承所述移动元件(3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31)集成到车辆门(1)的门组件支撑板(15)或者门内饰件(16)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7)利用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横向于延伸方向(Z)减振地被引导在所述引导机构(31)中,所述移动元件(32)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在其一端与所述驱动器(33)相连接,而在其另一端与用于转向所述柔性的绳索(38)的转向器(34)相连接,其中所述转向器(34)沿所述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Z)弹簧弹性地与所述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相连接以对所述柔性的绳索(38)进行长度补偿。
9.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的绳索(38)从所述驱动器(33)穿过所述引导机构(31)中的凹口(334)延伸到所述引导机构(31)中,并且被引导到所述引导机构(31)的下部(310)内。
10.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初始位置和/或终点位置处,所述推杆(37)与所述引导机构(31)上的挡块(344)接触,其中所述推杆(37)通过制动机构(342,343)横向于所述引导机构(31)的延伸方向(Z)确定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或终点位置中。
11.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32)能松开地与所述柔性的绳索(38)相连接,其中所述移动元件(32)利用设置于所述移动元件(32)上的夹子元件(321;322)而保持在所述推杆(37)的弹簧弹性元件(371;374,375)中以形成夹持连接,所述推杆(37)在所述引导机构(31)内被引导且与所述柔性的绳索(38)相耦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元件(321;322)和弹簧弹性元件(371;374,375)构造成在由于夹住情况而产生的、沿打开方向(ZU)的压力作用时使所述移动元件(32)从所述推杆(37)松开,使得与所述移动元件(32)相耦接的遮盖元件(2)能够返回运动以开启所述车辆的开口(4)。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元件(321;322)和弹簧弹性元件(371;374,375)构造成在与所述柔性的绳索(38)相耦接的所述推杆(37)运动到初始位置时,在所述推杆(37)与所述移动元件(32)之间建立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31)的第二段(311)的造型适于引导所述移动元件(32),其中所述引导机构(31)具有在其第二段(311)中模制的收缩部(311a,311b,311c),在所述收缩部(311a,311b,311c)内所述移动元件(32)被引导。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33)具有能绕转轴(D)旋转的、心轴(331)或者盘绳滚筒(39)形式的卷绕装置,所述卷绕装置构造成容纳所述柔性的绳索(38),其中通过绕所述转轴(D)旋转,卷绕装置(331)能够将所述柔性的绳索(38)卷绕在所述卷绕装置上或者从所述卷绕装置展开以驱动所述移动元件(32)。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的绳索(38)具有两端(380a,380b),所述两端(380a,380b)与所述卷绕装置(331;39)连接成使得所述卷绕装置(331;39)在一个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导致所述第一端(380a)卷绕,而所述卷绕装置(331;39)在另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导致所述第二端(380b)卷绕,其中根据所述卷绕装置(331;39)的旋转方向,与所述柔性的绳索(38)相耦接的移动元件(32)能够沿所述打开方向(AUF)或所述关闭方向(ZU)运动。
17.一种用于遮盖机动车内开口的调节***的装配方法,其中所述调节***包括:
平坦的遮盖元件,用于遮盖所述机动车内的所述开口,
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器、引导机构和由所述驱动器驱动的在所述引导机构内被引导的推杆,和
与所述驱动器相耦接、长形延伸的移动元件,所述移动元件在第一端处与所述推杆相连接,并且在第二端处与所述遮盖元件相连接,以在装配状态下使所述遮盖元件运动,
所述驱动器(33)通过柔性的绳索(38)与所述移动元件(32)相耦接以驱动所述移动元件(32),其中所述柔性的绳索(38)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引导机构(31)内延伸,
所述移动元件(32)通过推杆(37)而与所述柔性的绳索(38)相连接,其中所述移动元件(32)通过所述推杆(37)被引导在所述引导机构(31)的第一段(310)内,
其特征在于,
为了装配,首先将所述遮盖元件(2)和所述驱动装置(3)设置在机动车或车辆部件(1)上,接着将所述移动元件(32)引入所述引导机构(31)中并将所述移动元件(32)的第一端(321)与所述推杆(37)相连接,将所述移动元件(32)的第二端(361)与所述遮盖元件(3)相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元件是遮阳卷帘、行李舱遮盖物或汽车滑动天窗遮盖物。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交付所述调节***的运输位置中,将所述移动元件(32)***所述引导机构(31)中,为了装配而然后首先将所述移动元件(32)从所述引导机构(31)中取出,并在装上所述引导机构(31)之后再引入所述引导机构(31)中。
CN2007800157932A 2006-09-29 2007-09-28 用于运动遮盖元件的驱动装置,门组件以及该驱动装置的装配方法 Active CN1014321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47348.5 2006-09-29
DE102006047348A DE102006047348A1 (de) 2006-09-29 2006-09-29 Antriebsvorrichtung zum Bewegen eines Abdeckelementes, Türbaugruppe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der Antriebsvorrichtung
PCT/EP2007/060337 WO2008037803A1 (de) 2006-09-29 2007-09-28 Antriebsvorrichtung zum bewegen eines abdeckelementes, türbaugruppe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der antrieb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2159A CN101432159A (zh) 2009-05-13
CN101432159B true CN101432159B (zh) 2012-12-26

Family

ID=3892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57932A Active CN101432159B (zh) 2006-09-29 2007-09-28 用于运动遮盖元件的驱动装置,门组件以及该驱动装置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918490B2 (zh)
EP (2) EP1979182B2 (zh)
JP (1) JP5426384B2 (zh)
KR (1) KR20090060965A (zh)
CN (1) CN101432159B (zh)
DE (1) DE102006047348A1 (zh)
ES (1) ES2377100T5 (zh)
HK (1) HK1130230A1 (zh)
WO (1) WO20080378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7785A1 (de) * 2006-09-29 2008-04-03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Fahrzeugrollo
DE102008025741A1 (de) 2008-05-29 2009-12-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Sonnenbeschattungseinrichtung für Seiten- oder Heckfenster
DE102008059166A1 (de) 2008-11-24 2010-05-27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Verstell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Verstelleinrichtung
DE102009035092A1 (de) * 2009-07-28 2011-02-03 Bos Gmbh & Co. Kg Seitenfensterrollo mit zugfestem Tragstab
DE102010008365B4 (de) * 2010-02-17 2011-09-01 Gemo D. G. Moritz Gmbh & Co. Kg Steigungskabel mit stabilisiertem Mitnehmer
DE102010020526A1 (de) * 2010-05-14 2011-11-1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Rolloführung für eine Seitenscheibe einer Fahrzeugtür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2606056A (zh) * 2011-01-19 2012-07-25 皇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半自动式遮阳帘装置
US20120186759A1 (en) * 2011-01-25 2012-07-26 Paul Lin Sunshade Assembly for a Side Window of a Vehicle
TW201235545A (en) * 2011-02-16 2012-09-01 Macauto Ind Co Ltd Semi-automatic shading curtain
DE202011000772U1 (de) * 2011-04-01 2012-07-0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Fahrzeugtür mit einem Lautsprecher
KR101282444B1 (ko) * 2011-09-29 2013-07-17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전동식 블라인드
DE202012001602U1 (de) 2012-02-17 2013-05-2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Hallstadt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s ersten Teils mit einem zweiten Teil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4136249A (zh) * 2012-03-01 2014-11-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侧部结构
JP2014058213A (ja) * 2012-09-18 2014-04-03 Hayashi Telempu Co Ltd 車両用シェード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5026196B (zh) * 2012-11-30 2018-12-25 艾习司汽车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关闭形成于汽车车辆的车身中的开口的装置以及对应的车辆
JP6629049B2 (ja) * 2015-11-18 2020-01-15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ェード装置
DE102016100208B4 (de) 2016-01-06 2020-04-30 Macauto Industrial Co., Ltd.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beschattungseinrichtung
DE102016111168B4 (de) * 2016-06-17 2020-01-02 Macauto Industrial Co., Ltd.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 Verschattungseinrichtung
DE102016111167A1 (de) 2016-06-17 2017-12-21 Macauto Industrial Co., Ltd. S-Schlag-frei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PKW-Verschattungseinrichtungen
DE102016213199A1 (de) 2016-07-19 2018-01-25 Bos Gmbh & Co. Kg Beschat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eiten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7217690A1 (de) 2017-10-05 2019-04-11 Bos Gmbh & Co. Kg Beschat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eiten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9211932A1 (de) * 2019-08-08 2021-02-11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Türantriebsvorrichtung mit einer eine Führungsschiene umfassenden Getriebebaugruppe
DE102021204275A1 (de) * 2021-04-29 2022-11-03 Bos Gmbh & Co. Kg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 Fensteröff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15930A1 (de) * 1984-04-28 1985-10-31 Baumeister & Ostler, 7307 Aichwald Kraftfahrzeugfensterrollo
DE20112948U1 (de) * 2001-07-27 2001-10-25 Bos Gmbh Sicht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schei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2165A1 (de) * 1986-04-11 1987-10-22 Baumeister & Ostler Fuehrungsloses fensterrollo,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JPH0540324Y2 (zh) * 1987-03-17 1993-10-13
JPH0427686Y2 (zh) * 1987-05-23 1992-07-03
JP3409926B2 (ja) 1994-03-15 2003-05-26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ウレギュレータ
JPH1016568A (ja) * 1996-06-28 1998-01-20 Oi Seisakusho Co Ltd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DE19654851C1 (de) 1996-12-30 1998-06-10 Brose Fahrzeugteile Seilfensterheber mit einer Führungsschiene
DE19910830C1 (de) 1999-03-11 2000-06-29 Webasto S P A Rollo-Sonnenschutz für ein Fahrzeugdach
DE19944948C1 (de) 1999-09-20 2001-05-31 Baumeister & Ostler Gmbh Co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005970A1 (de) * 2000-02-09 2001-08-23 Bos Gmbh Seitenfensterrollo
DE10040624A1 (de) 2000-08-16 2002-03-07 Bos Gmbh Fahrzeug mit Sonnenschutzrollo im Dach
DE10151872B4 (de) * 2001-10-24 2007-10-04 Bos Gmbh & Co. Kg Geteiltes Fensterrollo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16186A1 (de) 2002-04-04 2003-10-16 Brose Fahrzeugteile Sonnenschutzrollo für ein Fahrzeugfenster
DE10248591B4 (de) 2002-10-17 2006-04-20 Bos Gmbh & Co. Kg Fensterrollo mit Deckel auf dem Auszugschlitz
JP2005319958A (ja) * 2004-05-11 2005-11-17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窓用ロールブラインド
DE202004014652U1 (de) * 2004-09-14 2006-03-0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Fahrzeugtür mit einem Fensterheber
DE102004049167A1 (de) 2004-10-08 2006-04-20 Hs Products Engineering Gmbh Fensterrollo für ein Fahrzeugfenster
JP4560442B2 (ja) * 2005-05-23 2010-10-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サンシェード開閉装置
DE102005052618A1 (de) 2005-11-02 2007-05-03 Bos Gmbh & Co. Kg Heckfensterrollo ohne Restlichtspalt
DE202006011248U1 (de) 2006-07-19 2006-09-2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Fensterrolloanordnung für Kraftfahrzeuge sowie Fahrzeugtü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15930A1 (de) * 1984-04-28 1985-10-31 Baumeister & Ostler, 7307 Aichwald Kraftfahrzeugfensterrollo
DE20112948U1 (de) * 2001-07-27 2001-10-25 Bos Gmbh Sicht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scheib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79182A1 (de) 2008-10-15
US7918490B2 (en) 2011-04-05
KR20090060965A (ko) 2009-06-15
EP1979182B1 (de) 2011-12-21
ES2377100T5 (es) 2019-02-25
EP2409865B1 (de) 2018-08-15
DE102006047348A1 (de) 2008-04-03
EP1979182B2 (de) 2018-07-11
WO2008037803A1 (de) 2008-04-03
ES2377100T3 (es) 2012-03-22
JP2010504879A (ja) 2010-02-18
EP2409865A3 (de) 2012-04-25
EP2409865A2 (de) 2012-01-25
CN101432159A (zh) 2009-05-13
US20090133844A1 (en) 2009-05-28
HK1130230A1 (en) 2009-12-24
JP5426384B2 (ja)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2159B (zh) 用于运动遮盖元件的驱动装置,门组件以及该驱动装置的装配方法
CN101484330B (zh) 车辆卷帘
US7469960B2 (en) Vehicle roof comprising a roller blind system
US20080034668A1 (en) Window blind driven by a window lifter
KR20080014631A (ko) 자동 수축기능을 갖는 수동 윈도우 블라인드
CN101780758B (zh) 天窗***
CN107635806A (zh) 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模块的模块载体和制造方法
US8104822B2 (en) Blinds for vehicles
JP5586959B2 (ja) 自動車のグレージングルーフ、対応する組立の方法、および対応する車両
CN1880716A (zh) 滑动门的打开和关闭装置
KR20080082927A (ko) 자동 작동의 측면 창 롤러 블라인드
EP1200279B1 (de) Anordnung zum einbau in eine fahrzeugtür
USRE46149E1 (en) Sunroof utilizing two independent motors
AU1546302A (en) Openable motor vehicle roof with two transparent covers
US8708404B2 (en) Sunroof utilizing two independent motors
US20180178634A1 (en) Shad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window
US8807644B2 (en) Sunroof positioning and timing elements
US7717157B2 (en) Sun shade apparatus
US9895962B2 (en) Drive wheel arrangement for two pivot components of a top of a convertible vehicle
ITRM990449A1 (it)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per una parte componente mobile di un autoveicolo.
KR101864034B1 (ko) 선루프 조립체
KR100884927B1 (ko) 탄력적 작동암을 구비한 차량용 전동식 차양장치
US20170113518A1 (en) Electric door curtain for vehicle
DE102007031256A1 (de) Fensterrolloanordnung für Kraftfahrzeuge sowie Fahrzeugtür
DE10215331A1 (de) Sonnenschutzrollo für Fensterscheiben von Kraftfahrzeugtür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BOZE CAR PART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LOSE CAR PARTS MANUFACTURING KOBO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10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1030

Address after: No. 585, Tower Hill Road, Anting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201805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Brose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castle

Applicant before: Brose Fahrzeugtelle GmbH & Co. KG Couburg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02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02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7

Address after: German castle

Patentee after: The German Coburg Brose auto parts company

Address before: 201805 Tower Road 585, Anting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rose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7

Address after: Tainan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Macauto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castle

Patentee before: The German Coburg Brose auto parts compan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