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4818A - 用于汽车前端的双元可挤压接头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前端的双元可挤压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4818A
CN101164818A CNA2007101422782A CN200710142278A CN101164818A CN 101164818 A CN101164818 A CN 101164818A CN A2007101422782 A CNA2007101422782 A CN A2007101422782A CN 200710142278 A CN200710142278 A CN 200710142278A CN 101164818 A CN101164818 A CN 101164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ar
frame cross
bracketed
upper frame
vertical ex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22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4818B (zh
Inventor
里达·巴库什
提姆·穆奇
迈克尔·阿祖兹
派拉梅斯瓦拉劳·波休拉朱
维克托·科斯特罗米诺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164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4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4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48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结构接头,形成在向下弯曲形成基本上垂直的延伸部分的上部车架横杆和基本上纵向延伸的下部车架横杆之间,其能够增加下部车架横杆的悬臂部分的弯曲抵抗而不牺牲碰撞能量处理。该结构接头通过可挤压的管状加强部件加强,其以抓斗构造形成,包括向前延伸的支撑臂,该支撑臂位于悬臂部分的下方以降低该向下倾斜的悬臂部分的重心,从而阻止当遭遇由正面撞击产生的碰撞能量时悬臂部分的过早弯曲。悬臂部分以预先折叠的构造形成以增强该悬臂部分的碰撞能量处理。管状加强部件提供邻近该结构接头的双元结构构造,以提供可挤压的结构接头,从而提供碰撞能量的有效处理。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前端的双元可挤压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机动车辆的车架结构,特别是用于连接形成汽车前端结构一部分的两个相交梁部件的一种车架构造。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的前端结构设计成对车主提供视觉吸引力,而其功能为在正面和偏置碰撞期间作为能量吸收结构。前端结构的尺寸,形状和结构都增加前端结构减弱碰撞脉冲的能力并且限制其侵入车辆驾驶室。将前端结构设计成可吸收经过该车架组件的能量是很重要的。所达到的重要程度是,车辆工程师会花费大量工作用来设计车辆车架,使得其吸收最大能量时以一种可控方式挤压。
车辆车架结构的一个设计目标是提供更好的结合以及在碰撞时能量的吸收。吸收正面以及后部碰撞能量的主要组件是横杆。此外,在侧面碰撞中,如果车辆具有较软的前端,其可以帮助减轻两车内人员的伤害。如果具有吸收更多能量并且延长挤压横杆的时间的装置,将极大地减少进入车厢的碰撞脉冲和侵入。
车辆车架通常包括上部横杆和基本上垂直隔开的下部横杆。优选地,上部横杆与下部横杆相结合,如在车辆车架的最前(forwardmost)部,以形成整体连接的汽车车架结构。在车辆上部结构部件和下部结构部件之间的结构接头连接按照惯例设计为刚性连接,其在所有方向都保持较好的结构完整性。而,上部横杆部件和下部横杆部件的形成优选地通过液压技术完成,其将上部横杆和下部横杆形成为管状部件,该上部横杆和下部横杆可以采用任何材料或任何构造技术成形,包括冲压或轧辊成形的车身结构。
布置和设计前横杆***的装配限制会产生关于前端能量处理功能的问题。在汽车的车架构造中,其中装配限制当悬臂部分接近保险杠时迫使横杆向下弯曲,其将允许汽车的车架达到16-20英寸保险杠高度的要求,正面碰撞在保险杠的重心和副车架连接部的重心之间产生偏移偏心距。这个偏移偏心距会导致在前横杆部分的重心产生充分的外加弯曲,其可成为前横杆部分弯曲量的很大部分。因此,这个外加弯曲降低了该部分处理正常情况下的由于下部车架横杆部件的悬臂部分的轴向折叠而产生的弯曲和折叠压力的能力。车架构造的偏心距可导致悬臂部分在任何轴向碰撞开始时就发生过早向下弯曲。
解决该装配和负载限制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加强最靠近副车架连接部的悬臂部分的后半部分或三分之一部分的横杆长度部分,在该部分的下部侧面,即弯曲压力最高的位置,将导致该悬臂部分弯曲能力相应的增加。典型地,通过形成从悬臂部分向下延伸的垂直方向的凸缘而提供这种加强。虽然这种加强凸缘解决方案的确实现了下部车架横杆部件的悬臂部分弯曲能力所需要的增加,但是增加的弯曲能力却恶化了悬臂部分的可挤压性。其结果是,该悬臂部分只能沿着前半部分或者是向前突出下部车架横杆连接部的悬臂部分的长度有效地挤压,因而相当大地降低了汽车车架的碰撞能量处理能力。
在申请人为Fadhel Aouadi等人,公告日为2004年2月24日,并转让给福特环球技术公司(Ford Global Technologies,LLC)的美国专利6,695,393号中,公开了一种双元挤压横杆的概念,其具有将梁分成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的水平中间壁。这个双元车架横杆吸收碰撞动能以防止侵入车厢。于2004年11月2日向TatsuoKasuga授权的美国专利6,811,212号中,指出一种类似的前横杆结构,其具有将梁分为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的水平中间壁。在均向Federico Jaekel等人授权的,于2001年10月16日公告的美国专利6,302,478号,和于2002年7月2日公告的美国专利6,412,857号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立体车架,包括液压成形的管状部件,其通过使用在该液压成形的管状部件末端周围延伸的一对分离的壁部分而形成接头。
于2005年9月6日向Troy Cornell授权的美国专利6,938,948号中,公开了一种能量吸收前车架结构,其中发动机支架侧横杆连接在该车辆前端并且包括可挤压的通过不可变形的中间结构连接的连接部。这个构造允许车辆车架在正面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以增加乘员的安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在上部车架横杆部件与下部车架横杆部件之间的结构接头,其能够阻止由于向下角度而强加在悬臂部分的过早的弯曲,同时允许下部前横杆部件的悬臂部分沿着其整个长度折叠,从而有效地处理碰撞能量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前面提到的已知的现有技术缺陷,通过提供汽车车架中上部车架横杆和下部车架横杆之间的结构接头,其阻止由于向下角度而强加在悬臂部分的过早弯曲,并且不牺牲碰撞能量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位于汽车车架中上部车架横梁和下部车架横杆之间的结构接头,其将增加弯曲能力,同时允许下部前端横杆部件的悬臂部分沿着其整个长度折叠,从而有效地处理碰撞能量负载。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使下部前端横杆部件的弯曲能力得到增强。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降低了下部车架横杆部件的向下倾斜的悬臂部分的外加弯曲。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在上部车架横杆部件和下部车架横杆部件之间的结构接头上增加可挤压的加强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是加强部件是管状部件,其将在撞击下挤压以增强前端横杆***的碰撞能量处理。
本发明还有一个优点是,加强部件不减损下部车架横杆部件的悬臂部分的挤压。
本发明还有一个特征是,加强部件包括向前突出的支撑臂,其在悬臂部分的后面部分下方,以增加对撞击中过早弯曲的抵抗。
本发明还有一个优点是,位于上部车架横杆和下部车架横杆之间的结构接头的刚度增加。
本发明还有一个特征是,加强部件以抓斗构造形成。
本发明还有一个优点是,支撑臂呈现双元可挤压结构,其增强碰撞能量处理。
本发明还有一个特征是,下部车架横杆部件的悬臂部分以预先折叠的构造形成,以在遭受冲击力时引导该悬臂部分的折叠。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下部车架横杆部件的悬臂部分的碰撞能量处理得到增强。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是,可挤压的加强部件移动前端横杆***的重心,以阻止在撞击情况下悬臂部分的过早弯曲。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位于汽车车架中上部车架横杆部件和下部车架横杆部件之间的结构接头,其将增加弯曲能力而不牺牲碰撞能量处理效力,其结构耐用,制造便宜,不需要维护,易于组装,并且使用简单而有效。
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均在本发明中实现,通过提供位于向下弯曲以形成基本上垂直的延伸部分的上部车架横杆,和基本上纵向延伸的下部车架横杆之间的结构接头,其能够增加下部车架横杆的悬臂部分的弯曲抵抗,而不牺牲其碰撞能量处理。该结构接头用可挤压的管状加强部件加强,该部件以抓斗构造形成,其包括向前延伸的支撑臂,该支撑臂位于悬臂部分之下以降低该向下倾斜的悬臂部分的重心,从而阻止当遭遇正面撞击产生的碰撞能量时悬臂部分的过早弯曲。悬臂部分以预先折叠的构造形成以增强该悬臂部分的碰撞能量处理。管状加强部件提供邻近结构接头的双元结构构造以提供可挤压的结构接头,而提供碰撞能量的有效处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点将通过以下对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而显而易见,特别是当结合附图时,其中:
图1是结合本发明原理的汽车车架前部的透视图;
图2是位于上部车架横杆部件的垂直延伸部分和纵向延伸的下部车架横杆部件之间的结构接头的放大局部侧视图,观察该结构接头的内侧;以及
图3是位于上部车架横杆部件的垂直延伸部分和纵向延伸的下部车架横杆部件之间的结构接头的放大局部透视图,观察该结构接头的外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3,,结合本发明的原理的位于汽车车架两个主要组件之间的结构接头被最好地展现。汽车车架10的两个主要部件是上部车架横杆12和下部车架横杆22。上部车架横杆12包括基本上水平的延伸部分13,其分别在两侧位于汽车的上部外侧。上部车架横栏12优选地通过弯曲部分14向内以及向下弯曲,以形成基本上垂直的延伸部分15,其内侧通过下部车架横杆22。散热器支撑部件19连接在上部车架横杆的侧面相对的、垂直的延伸部分15,以横向延伸而穿过汽车车架10的前端。下部车架横杆22向上部车架横杆12的垂直延伸部分15的前方延伸,以形成悬臂部分18,传统上,保险杠(未示)安装在其上。
下部车架横杆22的悬臂部分18以悬臂的方式向上部车架横杆部件的垂直延伸部分的前方突出,以将保险杠(未示)定位在车辆的最前端,以及,当遭遇到撞击产生的碰撞能量时,通过向后挤压而开始处理碰撞能量。在悬臂部分18折叠后,该冲击力碰到位于上部车架横杆12和下部车架横杆22之间的结构接头30。当悬臂部分18具有相对结构节点25向下的角度时,由于施加在悬臂部分18的重心的弯曲力的偏移偏心距,该悬臂部分18遭受过早的向下弯曲。在这种情况下,悬臂部分18不能有效地处理碰撞力,并且使结构节点25更大程度的暴露于碰撞能量中。
为了降低悬臂部分18的重心,并且去除向下倾斜的悬臂部分18的偏移偏心距,结构接头30为以抓斗构造形成的管状加强部件30,其带有配置为容纳嵌套的外部部件33的内部部件32。通过焊接在一起,内部部件32和外部部件33形成管状本体部分34,管状本体部分34包括向前延伸的支撑臂35,支撑臂35位于悬臂部分18之下,紧邻于上部车架横杆部件12的垂直延伸部分15之前。优选地,支撑臂35焊接到悬臂部分18。本体部分34还形成腔(pocket)36,用于容纳上部车架横杆部件12的垂直延伸部分15的末端。外部部件33优选地由焊接凸缘37形成,其向外弯曲以与上部车架横杆部件12结合并且有利于两者之间的焊接。
悬臂部分18以预先折叠的构造形成以当遭遇碰撞力时,增强该悬臂部分18的挤压性。该预先折叠的构造是通过悬臂部分18的褶皱表面来界定的,以选择地增加和减小悬臂部分18的有效横截面。褶皱形成凹部41降低脊部43之间的悬臂部分18的横截面,而脊部43增加悬臂部分18的横截面。因此,当撞击产生的碰撞能量遭遇悬臂部分18时,该悬臂部分18将均匀地在凹部41处弯折以及在脊部43处向外扩张。
一旦该碰撞能量到达悬臂部分18的后面部分,加强部件30的支撑臂35将作为第二单元来增加悬臂部分18处理碰撞力的效力。如果必要,上部车架横杆部件12的垂直延伸部分15和下部车架横杆部件22连同加强部件30之间的焊接,特别是外部部件33的焊接凸缘37,可以设计成在遭遇足够的碰撞力时脱离,并引导碰撞能量如所需要的沿对应于上部车架横杆部件12和下部车架横杆部件22的路径传递。
加强部件30的管状构造为下部车架横杆部件22的悬臂部分18提供可挤压的增强,其并不减损悬臂部分18对碰撞能量的有效处理。事实上,与加强支架30的支撑臂35结合的悬臂部分18的双元构造增加了碰撞能量处理的效力。此外,向前延伸的支撑臂35降低了向下倾斜的悬臂部分18的重心,从而大幅增加了对弯曲力的抵抗,以允许悬臂部分18按照设计折叠。即使加强部件30增加了悬臂部分的弯曲抵抗,该加强部件30的可挤压管状构造并没有减损悬臂部分18所需要的挤压。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所描述和说明的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性的这些零件,可以改变其细节,材料,步骤和排列,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阅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之内的公开内容的情况下完成上述变化。前面的描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的基础原理可以应用在其他实施例中,而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加强部件30的优选构造是两片式抓斗结构,其具有内部部件32和被容纳于该内部部件32内的外部部件33。加强部件30可以由通过液压成形制造工艺形成的单个管状部件替代。在这个替换中,加强部件30可以由包含管状支撑臂35的内部部件32和在该支撑臂35之后容纳在该内部部件32之中的外部部件33形成。任何这种构造,以及其他实施例,将提供可挤压的加强部件30,其将增加悬臂部分18的弯曲性能,而不影响悬臂部分的挤压性能以及相关的对于碰撞能量的有效处理。

Claims (19)

1.一种汽车车架中的结构接头,包括:
具有垂直延伸部分的第一车架部件;
具有纵向延伸部分的第二车架部件,其位置邻近所述第一主要车架部件的垂直延伸部分,所述第二车架部件包括从所述第一车架部件纵向延伸的突出部分;以及
管状加强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车架部件结合的本体部分,以及处于所述第二车架部件的突出部分下方的纵向延伸支撑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焊接在所述第二车架部件的突出部分上,以降低该突出部分的重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的本体部分形成腔,所述第一车架部件的垂直延伸部分位于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以抓斗构造形成,其中第一部件形成所述加强部件的一个侧边,容纳于所述第一部件内的第二部件形成所述加强部件的一个相对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部件是上部车架横杆,而所述第二车架部件是下部车架横杆,所述突出部分为悬臂部分,其以悬臂的方式从所述下部车架横杆与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连接处延伸,所述悬臂部分用来安装保险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由焊接凸缘形成,其由所述本体部分向侧面弯曲以结合所述上部车架横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形成为单个管状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架部件的突出部分以预先折叠的构造形成,其具有界定凹部和脊部的褶皱表面,所述凹部和脊部相对所述纵向延伸的突出部分横向设置。
9.在具有包括水平延伸部分,垂直延伸部分和连接所述水平延伸部分和垂直延伸部分的弯曲部分的上部车架横杆,和位于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下方垂直隔开的纵向延伸的下部车架横杆的汽车车架中,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垂直延伸部分邻近所述下部车架横杆,所述下部车架横杆包括向前突出的悬臂部分,其从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垂直延伸部分与所述下部车架横杆之间的结构接头以悬臂方式延伸,改进包括:
所述悬臂部分以预先折叠的构造形成,其具有界定与所述纵向延伸的悬臂部分横向的凹部和脊部的褶皱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状加强部件,其具有与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垂直延伸部分和所述下部车架横杆结合的本体部分,以及位于所述下部车架横杆的悬臂部分下方的纵向延伸的支撑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以抓斗构造形成,其中第一部件形成所述加强部件的一个侧边且第二部件形成所述加强部件的一个相对侧边并且容纳于所述第一部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由焊接凸缘形成,其从所述本体部分向侧面弯曲以结合所述上部车架横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的本体部分形成腔,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垂直延伸部分位于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焊接在所述悬臂部分上以降低所述悬臂部分的重心。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形成为单个管状部件,其通过液压成形制造工艺形成。
16.一种汽车车架,包括:
包括水平延伸部分,垂直延伸部分和连接所述水平延伸部分和垂直延伸部分的弯曲部分的上部车架横杆;
位于所述上部车架横杆下方垂直隔开的纵向延伸的下部车架横杆,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垂直延伸部分邻近所述下部车架横杆,所述下部车架横杆包括向前突出的悬臂部分,其从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垂直延伸部分与所述下部车架横杆之间的结构接头以悬臂方式延伸;
所述悬臂部分以预先折叠的构造形成,其具有界定与所述纵向延伸的悬臂部分横向的凹部和脊部的褶皱表面;以及
管状加强部件,其具有与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垂直延伸部分和所述下部车架横杆结合的本体部分,以及纵向延伸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焊接在所述下部车架横杆的悬臂部分的下方以降低所述悬臂部分的重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以抓斗构造形成,其中内部部件形成所述加强部件的一个侧边而外部部件形成所述加强部件的一个相对侧边并且容纳于所述内部部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的内部部件形成腔,所述上部车架横杆的垂直延伸部分位于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包括焊接凸缘,其从所述本体部分向侧面弯曲以结合所述上部车架横杆,以确保所述上部车架横杆位于所述内部部件和所述外部部件的焊接凸缘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形成为单个管状部件,其通过液压成形制造工艺形成。
CN2007101422782A 2006-09-06 2007-09-06 用于汽车前端的双元可挤压接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4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516,438 2006-09-06
US11/516,438 US7341299B1 (en) 2006-09-06 2006-09-06 Double cell crushable joint for automotive front en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4818A true CN101164818A (zh) 2008-04-23
CN101164818B CN101164818B (zh) 2011-02-09

Family

ID=38566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227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4818B (zh) 2006-09-06 2007-09-06 用于汽车前端的双元可挤压接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41299B1 (zh)
CN (1) CN101164818B (zh)
DE (1) DE102007042292B4 (zh)
GB (1) GB24416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93902B1 (fr) * 2005-11-28 2009-01-09 Plastic Omnium Cie Piec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support d'un bloc optique.
US7866716B2 (en) 2008-04-08 2011-01-11 Flex-N-Gate Corporation Energy absorber for vehicle
US7887122B2 (en) * 2008-06-12 2011-02-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ne-piece shotgun with impact energy absorber
US7762619B2 (en) * 2008-07-29 2010-07-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quential crash hinges in automotive frame rails
DE102009047810A1 (de) * 2009-09-30 2011-03-31 Audi Ag Fahrzeugkarosserieaufbau mit einer Karosserieversteifung hinter der zweiten Sitzreihe
US8276955B2 (en) * 2010-03-26 2012-10-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Zero stack-up telescopically collapsible energy absorbing rail and bracket assembly
DE102011103090A1 (de) * 2011-05-25 2012-11-29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Fahrzeugkarosserie und deren Verwendung
KR101210024B1 (ko) * 2011-06-08 2012-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체의 전방 연결구조
US8857902B2 (en) * 2012-03-26 2014-10-14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101360639B1 (ko) * 2012-06-26 2014-02-10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자동차의 전방 차체
DE102013208265A1 (de) 2013-05-06 2014-11-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9061707B2 (en) * 2013-07-16 2015-06-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xtruded fender attachment bracket
JP2015105024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骨格部材
JP5907156B2 (ja) 2013-12-12 2016-04-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KR102378914B1 (ko) * 2014-09-22 2022-03-24 아르셀러미탈 차량의 전방 보디 구조체
JP6044624B2 (ja) * 2014-12-17 2016-12-1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レーム構造
US9365241B1 (en) * 2015-03-04 2016-06-1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crash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US9643651B2 (en) 2015-08-28 2017-05-09 Honda Motor Co., Ltd. Casting, hollow interconnecting member for connecting vehicular frame members, and vehicular frame assembly including hollow interconnecting member
US10065587B2 (en) 2015-11-23 2018-09-04 Flex|N|Gate Corporation Multi-layer energy absorber
GB2544795A (en) * 2015-11-27 2017-05-31 Ford Global Tech Llc A structural member
US9630578B1 (en) * 2016-04-22 2017-04-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ail attached to a sub-frame and extending outboard of the frame rail
US10259501B2 (en) 2017-01-18 2019-04-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US10494028B2 (en) * 2017-06-21 2019-12-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US10214243B2 (en) * 2017-07-11 2019-02-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KR20200043575A (ko) * 2018-10-17 2020-04-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휀더 에이프런
KR20210158681A (ko) * 2020-06-24 2021-12-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전방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45166A (en) * 1934-04-26 1936-06-23 Curtiss Aerocar Company Inc Semitrailer body construction
DE3346986A1 (de) * 1983-12-24 1985-07-18 Fleck, Andreas, 2000 Hamburg Wagenkasten
US4684151A (en) * 1986-03-21 1987-08-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collapsible frame rail
JPH07115586B2 (ja) * 1986-10-27 1995-12-13 一仁 深澤 車体の衝撃吸収材
JPS63215468A (ja) * 1987-02-28 1988-09-07 Isuzu Motors Ltd 車両等のフレ−ムとクロスメンバの取付構造
AU3255489A (en) * 1988-04-08 1989-10-12 Jra Limited Improved bus frame
JPH03213473A (ja) * 1990-01-17 1991-09-18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組立方法
DE69105016T2 (de) * 1990-03-30 1995-03-23 Mazda Motor Vorderwagenaufbau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5332281A (en) * 1992-04-30 1994-07-26 Ford Motor Company Space frame construction
JP3180936B2 (ja) * 1993-12-17 2001-07-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478317B2 (ja) * 1996-08-21 2003-12-1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ボデーの構造
US6302478B1 (en) * 1997-10-16 2001-10-16 Cosma International Inc. Hydroformed space frame joints therefor
JP4155707B2 (ja) * 1997-10-16 2008-09-24 コスマ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ハイドロフォーム加工された立体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PP579498A0 (en) * 1998-09-10 1998-10-01 Emms Investments Pty Ltd A jointing device
JP3532775B2 (ja) * 1998-10-15 2004-05-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押し出し材フレーム結合構造
US6227321B1 (en) * 1999-03-31 2001-05-08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Structural tube for a motor vehicle unibody
GB9907597D0 (en) * 1999-04-06 1999-05-26 Robert Wright & Son Coachworks Vehicle pillar system
DE19926352B4 (de) * 1999-06-10 2004-02-12 Daimlerchrysler Ag Rohbaukarosseri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01233254A (ja) * 2000-02-22 2001-08-28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体構造
JP3832233B2 (ja) * 2000-12-05 2006-10-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EP1363826B1 (en) * 2001-03-02 2006-01-18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Hybrid space frame for motor vehicle
DE60228486D1 (de) * 2001-12-17 2008-10-02 Decoma Int Inc Vordermodulstruktur mit komponententrägerplatte
JP2004188998A (ja) * 2002-12-06 2004-07-0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
US6695393B1 (en) * 2002-09-18 2004-02-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inetic energy absorbing rail for an automotive frame
ATE333403T1 (de) * 2002-11-06 2006-08-15 Thyssenkrupp Steel Ag Verbindungsknoten für schalenelemente
DE10256608A1 (de) * 2002-12-03 2004-07-01 Wilhelm Karmann Gmbh Seitenwandmodu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EP1442967A3 (de) * 2003-01-31 2006-06-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 subsidary of Ford Motor Company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von zwei Fahrzeugrahmenteilen
US6938948B1 (en) * 2004-02-27 2005-09-06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Energy absorbing front frame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US7185724B2 (en) * 2004-04-05 2007-03-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support structure
US7210733B2 (en) * 2004-04-22 2007-05-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bular support for shock tower in automobiles
US7066533B2 (en) * 2004-06-03 2006-06-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bular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4077433B2 (ja) * 2004-07-07 2008-04-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7243986B2 (en) * 2004-10-19 2007-07-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pot-welded joint for hydroformed members
US7281757B2 (en) * 2004-10-29 2007-10-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pot-welded joint for hydroformed members
DE102006008068A1 (de) * 2006-02-22 2007-08-23 Daimlerchrysler Ag Lastkraftwagen mit einer energieabsorbierenden Einrichtung
EP1834862B1 (en) * 2006-03-15 2010-05-0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716144D0 (en) 2007-09-26
US20080054665A1 (en) 2008-03-06
US7341299B1 (en) 2008-03-11
GB2441626A (en) 2008-03-12
CN101164818B (zh) 2011-02-09
GB2441626B (en) 2010-08-04
DE102007042292B4 (de) 2013-08-01
DE102007042292A1 (de) 200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4818B (zh) 用于汽车前端的双元可挤压接头
US7762619B2 (en) Sequential crash hinges in automotive frame rails
US8960780B2 (en) Vehicle side body structure
JP6236046B2 (ja) 車体構造
CN202827426U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和用于车辆的保险杠***
WO2013121890A1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5927695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US20090243336A1 (en) Frame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JP6369550B2 (ja) 自動車部材
JPWO2016148057A1 (ja) 車体構造
JP5482987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US7063376B2 (en) Structural member for a vehicle frame assembly
CN207902549U (zh) 车辆框架
JP2017136973A (ja)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JP5239474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US11220296B2 (en) Vehicle structural member for improved lateral loading
JP2006175987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09096330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5235007B2 (ja) 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
CN101481989B (zh)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
JP2003291755A (ja) 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要素
JP4012131B2 (ja) 車体の後部構造
JP7419921B2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1519659U (zh) 一种汽车侧围柱碰电池保护加强结构
KR102492993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멤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