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6941C - 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6941C
CN100456941C CNB2004100451981A CN200410045198A CN100456941C CN 100456941 C CN100456941 C CN 100456941C CN B2004100451981 A CNB2004100451981 A CN B2004100451981A CN 200410045198 A CN200410045198 A CN 200410045198A CN 100456941 C CN100456941 C CN 10045694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tea
green tea
extraction
fil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51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6911A (zh
Inventor
笹目正巳
衣笠仁
岛冈谦次
原口洋子
新纳仁
冈野谷和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o 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to 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o En Ltd filed Critical Ito En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6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6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694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694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适合加热销售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新生产方法。在生产工艺中引入了硅石去除步骤,其中将硅石加入由提取绿茶叶所得的茶提取物中,从而将茶提取物中的沉积物成分吸附至硅石,之后,除去硅石。通过往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并使其接触,引起二次沉积物的蛋白质和多糖可被选择性地吸收和降低,这使沉积物的产生得到防止,甚至在加热销售饮料时。更进一步,这使大量的风味成分得到保留。更进一步,大量的儿茶素保留在饮料中,由于儿茶素的抗菌作用,使抗热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另外,作为产生恶化气味原因的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物,能被选择性地降低,而在另一方面,烤香味成分,如吡嗪,能大量得到保留。

Description

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在长期的保藏后也不产生沉积物。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生产适于作为热饮销售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将绿茶饮料装入容器后,在保藏中有时会产生浮动的、浑浊的、毛丛状的(絮凝的)或者类似沉淀的沉积物(下文简单地总称为“沉积物”)。对于装在透明容器中的绿茶饮料来说,这种沉积物的产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会导致其市场价值的丧失。
虽然通称为“沉积物”,其可分为“初次沉积物”和“二次沉积物”,前者在生产出饮料后立即开始沉淀,后者是在生产出饮料的保藏中随着时间逐渐产生。其中,初次沉积物通常被称为茶奶油,这已被证实是由于咖啡因、茶黄素以及类似物的结合而产生的,并通过离心过滤、酶处理、膜过滤和类似方法的结合可防止茶奶油的产生。另一方面,二次沉积物是一个比初次沉积物更大的问题,对于初次沉积物来说,现有技术已经提出了各种防止方法。
有人已提出一种二次沉积物的防止方法——将引起沉积的物质除去的方法。例如,已公开了一种方法,其用热水提取茶,等所得的茶提取物冷却后,加入鞣酸,然后静置,接着用离心过滤和类似方法移去细的茶颗粒,之后通过硅藻土过滤的方法加以澄清(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6-269246)
另外,还公开了一种方法,其对绿茶进行提取而得到茶提取物,通过添加抗坏血酸进行酸化,快速冷却,之后用硅藻土过滤离心得以澄清(日本经审查专利公开No.H797965)。
此外,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往水溶性茶成分的茶提取物中加入脱乙酰壳聚糖,所述提取物通过用水或热水对茶进行提取而得到,大分子成分的多酚被吸收,然后经过离心以及进一步的硅藻土过滤处理,从而避免沉淀物的产生(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6-311847)。
另外,有人提议了一种方法——加入一种化学试剂、一种酶和类似物来溶解或者稳定不溶性的复合物(沉积物)。例如,现已公开了一种能有效阻止绿茶饮料中发生二次沉淀的方法,其中绿茶的热水茶提取物经过离心或者滤布过滤,再结合下述步骤,将一种具有半纤维素酶活性的酶进一步加入(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8-228684);一种通过往绿茶提取物中加入α-淀粉酶从而来阻止饮料中出现聚集物的方法(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1-45973);一种生产绿茶饮料的方法,其中包括将经酶处理的卵磷脂,例如:溶血卵磷脂,加入并与绿茶提取物混合,从而来阻止乳浊或沉淀物产生(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1-204386);以及相类似的方法。
然而,这些通过除去能引起沉积物的物质从而来防止二次沉积物的方法,由于其最终除去了所有含于绿茶饮料中的能引起乳浊/沉淀的物质,也大量地除去了那些影响茶风味和不涉及沉积物形成的组分,这导致茶饮料的原始风味削弱,因而产生了新的问题。
此外,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或酶来溶解或者稳定不溶性复合物的方法也具有问题,即由于添加物和所含组分的反应,茶的原始风味被改变了。
发明内容
近几年来,在冬季,一直将容器装饮料加热到大约55-60℃进行销售。我们近来发现,如果绿茶饮料在热的状态下储藏,则更容易产生二次沉积。进一步,我们近来也发现,在55-60℃下加热后销售时,会发生由于嗜热细菌而产生的腐臭和由于热变性而产生的风味改变。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新方法,所述饮料在长时期后仍为澄清,并保持茶的原始风味,且特别适合作为热饮销售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包括在70-100℃热水中对绿茶叶进行提取的提取步骤,往所得的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从而将茶提取物中的沉积物组分吸附到硅石的吸附步骤,从茶提取物中除去硅石的硅石去除步骤,热杀菌步骤,和容器灌装步骤。
上述硅石去除步骤可以与过滤步骤结合,或者硅石去除步骤可以与过滤步骤分开实施。具体地,可用下述方法将加入的硅石与不想要的物质一起从茶提取物中除去:用离心过滤、超滤、细滤、微滤、反渗透膜过滤、电渗析、生物功能膜过滤以及相类似的方法,或者其他多孔介质(过滤元件),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除去;也可采用结合上述任何两种手段的过滤方法;或者过滤可按下述方法执行,先用任何一种过滤方法(如上面提到的过滤方法)将硅石除去,然后再另外实施过滤,来从液体中分离出固体颗粒,可使用离心过滤、超滤、细滤、微滤、反渗透膜过滤、电渗析、生物功能膜过滤以及相类似的方法,或者其他多孔介质(过滤元件)。
在本发明中,可以改变所述步骤的次序,如将杀菌步骤和容器灌装步骤的次序调换,另外,也可***其他步骤。
对防止茶饮料沉积物(包括初次和二次沉积物)的方法作深入研究后,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硅石加入茶提取物并与之接触,茶提取物中的沉积物成分,更具体而言是形成二次沉积物的部分蛋白质和多糖,可以被选择性地吸附至硅石中,在这些观察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一般认为,绿茶饮料的保藏中二次沉积物产生的原因,是配方中大分子成分的比例。因此,在一些除去能引起二次沉积物的物质的方法中,所有含大分子成分都被除去。然而,由于含大分子成分包括一些对茶风味有影响的含大分子成分,常规方法虽然能防止沉积物产生,但茶的原始风味被削弱了。相对照的是,本发明中由于形成二次沉积物的部分蛋白质和多糖可以被选择性地吸附至硅石并除去,因此其含量下降,与此同时,不涉及沉积物产生的风味成分大量地留在茶提取物中。因此,生产一种经长期后仍为澄清、且保持有茶原始风味的容器装绿茶饮料成为可能。
至于二次沉积的原因,近来有份报告认为,存在于茶提取物或茶制剂溶液中的小木麻黄素,在热杀菌时分解为鞣花酸,这种鞣花酸结合蛋白质、多糖以及类似物,从而形成二次沉积物(见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3-235452等)。从此观点看,可认为通过将硅石加入绿茶提取物、并选择性地吸附与鞣花酸结合的蛋白质和多糖至硅石,本发明能从茶提取物中大量地选择和除去作为二次沉积物真正原因的成分。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特别适合用于加热销售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生产。在热饮料的销售中,饮料一般可在55-60℃下保藏和出售。如果绿茶饮料在加热状态下保藏,二次沉积物的发生要容易的多,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形成二次沉积物的蛋白质和多糖能被选择性地吸附和除去,因而可使所生产的绿茶饮料在长期后仍为澄清。
另外,倘若饮料在55-60℃下热销售,在常温下不增殖的嗜热细菌(抗热的嗜热细菌)的繁殖,对于常规的绿茶饮料来说,便成了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具有抗菌能力且存在于茶提取物的儿茶素能保留在饮料中,因此,抗热细菌的生长由于这种抗菌的儿茶素的活力而受到抑制。从这点看,使用那些吸附上述多酚的方法,则儿茶素的量变小;此外,使用那些通过所述酶以及类似物来进行分解的方法,则导致过多的有机物质残留。
另外,当常规绿茶饮料在55-60℃热销售时,还会产生问题,即热变性和氧化变质加速,而当由于加热引起的变质发生时,会闻到一种类似马铃薯的不令人愉快的气味。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中,作为气味恶化主要原因的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物,可以被选择性地减少。同时,烤香味成分,例如吡嗪,能大量地保留在饮料中,因此,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风味的绿茶饮料,在热饮用时,能清楚闻出烤香味而没有不愉快气味。
从风味的角度来说,已知人的味觉会随着温度而改变。当温度高时,苦味和涩味的感受会变得不强烈些,而当温度更高时,甜味则更容易品尝出来。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由于涩味成分、儿茶素、烤香味成分一定留在饮料中,且令人不愉快的马铃薯气味受到抑制,因而,提供了一种特别适合于热销售的绿茶饮料。
另外,在本发明中,“绿茶饮料”指的是主要原料是茶提取物的饮料,所述茶提取物通过对绿茶叶进行提取而获得。不容易发生二次沉积的茶饮料,如乌龙茶饮料和红茶饮料等,不是本发明优选的茶饮料。
另外,在本发明中,“二次沉积物”指的是絮凝状(丛毛状的)的沉淀物,而不包括细粉状的沉淀物,并应与“初次沉积物”区分开。此外,以葡萄作为原料的饮料如葡萄酒中,可出现非絮凝状的颗粒沉淀,这也应与“二次沉积物”区分开。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的是一种绿茶饮料中随加入的硅石量而变的半乳糖醛酸和蛋白质的量,所述饮料经吸附步骤、再离心过滤而制成。
图2表示的是一种绿茶饮料中随加入的硅石量而变的半乳糖醛酸和蛋白质的量,所述饮料经吸附步骤、再离心过滤和硅藻土过滤而制成。
图3表示的是一种绿茶饮料中随加入的硅石量而变的T%,所述饮料经吸附步骤、再离心过滤和硅藻土过滤而制成。
图4表示的是经不同过滤方法制备而成的绿茶饮料中,香味化合物(吡嗪、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物)的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然而,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虽然上面详细表述的只是本发明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能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可对这些代表性的实施方案作出许多修改。相应地,所有这种修改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案中,容器装的绿茶饮料通过下述步骤生产:提取步骤,在热水中对绿茶叶进行提取;粗滤步骤,将提取物残渣从茶提取物中除去;吸附步骤,往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茶提取物的沉积物成分被吸附到硅石上;过滤步骤(与硅石去除步骤重叠),包括离心过滤和硅藻土过滤;配制步骤;热杀菌步骤;和容器灌装步骤。
然而,这个生产方法仅仅只是一个例子。每个步骤的次序可以改变,另外,在每个步骤中可***另一步骤。例如,在本生产方法中,虽然添加的硅石是通过离心过滤从茶提取物中除去的,但在离心过滤前,可***一次过滤来除去茶提取物中的所添加的硅石。
(原料)
任何茶种都可作为绿茶叶而作为原料,即只要是叶采自茶植物(科学名称:Camellia sinensis)的原料茶叶,而不限其品种、地域、采摘时期、采摘方法、种植方法等。新鲜的茶叶和类似物(包括叶子和茎)也可作为原料茶叶。进一步说,任何一种天然茶都可作为原料茶叶,所述原料茶叶通过蒸或烤新鲜茶叶或类似物,从而停止酶活性的天然茶加工方法制备而成,例如Sen-cha,Kamairi-cha,Kabuse-cha,Gyokuro,Ten-cha,Matcha,Ban-cha,Houji-cha,蒸制的Tamaryoku-cha,烤制的Tamaryoku-cha,Ureshino-cha,Aoyagi-cha等。此外,可结合这些天然茶中的两种或多种,在制作中也可加香料。另外,也可使用轻度发酵茶,如茉莉花茶。现有的茉莉属茶有几种,然而,在那些通过往绿茶中加入人造香料而制作的茶中,优选那些非发酵茶。对上述天然茶用当前公知的处理工艺进行加工后,所得的精制茶也可作为原料茶叶。
另一方面,半发酵茶,如乌龙茶和Tekkannon-cha,发酵茶,如红茶,后热处理的发酵茶,如普铒茶,不适合作为本发明的原料茶叶。这是因为发生于乌龙茶、红茶、半发酵茶和发酵茶中的茶奶油,与发生于绿茶、非发酵茶中的不可逆的絮凝状沉积物(指的是,二次沉积物),两种具有不同的原因。
(提取步骤)
绿茶叶的提取可在70-100℃的热水中进行。例如,提取可以根据常规方法完成,可使用一种称为搅和机的提取器,相对于原料茶加20-100倍的提取水,温度为70-100℃,在大气压下大约提取1-20分钟,根据需要,搅拌一次到多次。然而,提取方法和提取条件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也可实施加压提取。
另外,热水提取的温度为70-100℃,特别优选的是,提取在70-90℃的热水中进行,在这条件下,更容易获得所需的风味,而涩味并不增强。
除纯净水外(包括硬水、软水和离子交换水),含抗坏血酸的水溶液和pH值调整水以及类似水都可作为提取用水的例子。
优选的是,根据需要,同时、之前或之后将获得的茶提取物冷却至大约5-40℃,并依需要,通过加入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钠或类似物,来调整到酸性(pH 4-5)。通过冷却或调整茶提取物的酸度,可防止所提取成分的氧化,而在同时,引起初次沉积物的成分沉淀下来,从而使后续的离心过滤的效率得以提高。
(粗滤步骤)
粗滤步骤是一个除去提取残渣比如茶叶、大的细粉和类似物的步骤。举例而言,可任意选择不锈钢过滤器、法兰绒、滤网和其他当前用于除去提残渣的过滤方法。
由于粗滤步骤是一个除去大的提取残渣的步骤,对茶饮料中的分子量分布等没有影响,因而这种作用也可通过其他过滤方式(离心过滤、硅藻土过滤,在本实施例中)实现,同时,可省略粗滤步骤。
(吸附步骤)
在吸附步骤中,往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从而使茶提取物和硅石接触,茶提取物中的沉积物成分被选择性地吸附至硅石,而在本步骤中加入的硅石在之后的步骤中除去。
除硅石(二氧化硅;SiO2)外,作为主要成分(占总量不少于50%)的含硅石的复合物可作为硅石来用于添加。
硅石(二氧化硅;SiO2)可以是任何结晶二氧化硅和非结晶二氧化硅。其也可以是任何天然的和合成的硅石。在合成硅石的情况中,可使用经任何合成方法所生产的硅石,所述合成方法比如是干法(气相法)、湿法(水玻璃法;包括凝胶型和沉淀型)、溶胶-凝胶方法等。
可以采用含硅石复合物,举例说,诸如硅酸盐、硅藻土、水晶、石英以及类似物的粘土矿物,这些都是天然复合物。
通过往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并使茶提取物和硅石接触,含在茶提取物中的沉积物成分,尤其是形成二次沉积物的部分蛋白质和多糖,可被选择性地吸附至硅石,从而使其在茶溶液中的浓度降低。
硅石的添加量为所提取绿茶源(茶叶量)的0.5-20倍,特别优选1-10倍。
除添加的量外,通过调节微粒直径、小孔直径、硅石的电荷和硅石表面的羟基团或硅烷醇基团,来调整硅石的吸附能力,因而通过吸附作用而除去的蛋白质和多糖的类型和量,也可得以调整,从而使绿茶饮料风味的调节成为可能。
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具体的吸附方法,可将硅石加入茶提取物并搅拌,或者在粗滤后将硅石加入茶提取物,并将茶提取物和硅石一起送入之后的步骤,从而使茶提取物和硅石在液体输送过程中得以接触。硅石的添加也可分成几次进行,以便于分散和吸附。
在这种处理过程中,优选将硅石加入茶叶提取物,然后将茶提取物冷却至20-40℃,同时使之与硅石接触。如果茶提取物冷却到20℃以下,则担心会产生茶奶油,从而降低硅石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如果高于40℃,茶提取物可能发生热变性、并丧失风味。
此外,优选将所要加入硅石的茶提取物调整到微酸性范围(pH 4.5-5.5)。通过调节到微酸性范围,儿茶素的变化可受到抑制。有必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调整到pH值4.5以下,则担心会产生茶奶油,从而使硅石的吸附能力降低。
为了从茶提取物中除去硅石,可单独***一个除去硅石的硅石过滤步骤,或者在吸附步骤后通过离心过滤、硅藻土过滤或其他过滤方法,将硅石除去。
(离心过滤)
离心过滤可在下述条件下完成,例如,流速200-500L/h,转速5000-20000rpm。在此处理过程中,通过改变流速、转速、离心沉积表面(∑),以及相关因素,可调整最终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澄清度(T%)。
在离心时,优选预先将茶提取物冷却到约5-40℃,然而,冷却并非是绝对必要的。
离心过滤是一个除去细微粉末,从而可使加入的硅石如前所述被除去的工艺。
如果存在其他能除去细微粉末的工艺,则离心过滤并不是绝对必要的。然而,在硅藻土过滤之前进行离心过滤,则硅藻土过滤的负担会减轻。例如,通过增加渗透流速和降低渗透压,可缩短过滤的持续时间。然而,由于细微粉末也可通过硅藻土过滤而除去,因而其负担略微加重,但是,如果实施硅藻土过滤,则离心过滤也可省略。
(硅藻土过滤)
硅藻土过滤是一种以硅藻土为过滤介质的滤饼过滤法。
硅藻土是一种土,其来源于称为硅藻的浮游植物,经在海底或湖底沉积多年,并成化石,堆积成细微的硅藻丛。直径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由于表面具有很多0.1-1.0μm的微孔,通过在金属丝网或滤布上形成一层致密的过滤介质滤饼层,过滤后可获得澄清的液体。
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硅石(SiO2),尤其是无定形硅石,对于过滤介质的应用来说,通常使用那些已通过焙烧而纯化的。
硅藻土过滤的方法可以在一支持过滤的表面上形成含有硅藻土的介质层(预涂布),根据需要,将硅藻土过滤试剂注入源溶液(茶提取物为未过滤溶液)(主体加料),同时,将源溶液(茶提取物为未过滤溶液)送到前述介质层。
在此,“预涂布”指的是,在过滤操作前,将介质分散入清澈的液体,然后循环,从而在过滤支持物【例如金属网(叶),厚的过滤纸(滤板),薄片状金属环(烛形物),陶瓷管(烛形物)和类似物】的表面形成几毫米厚的介质层,籍此,来自沉积物的悬浮的固体部分被过滤元件直接吸附,从而防止了污染并改善了滤出液的澄清度。
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硅藻土而言,虽然说优选使用的是0.05-0.1达西的硅藻土过滤介质,但也可使用那些用作过滤介质的硅藻土,比如那些来自于经碾磨/干躁处理的硅藻土原料矿石的硅藻土,那些来自于经碾磨/干躁处理后再经焙烧或熔烧的硅藻土原料矿的硅藻土。使用0.05-0.1达西的硅藻土过滤介质可生产出澄清得多的容器装茶饮料。在此,“0.05-0.1达西的硅藻土过滤介质”指的是达西渗透性系数K为0.05-0.1的硅藻土过滤介质。“达西渗透性系数K”是一个表明过滤介质渗透性的指数,其可用水渗透法或空气渗透法测定。目前,“达西”的使用十分广泛,硅藻土过滤介质可以根据所述值购买。
另外,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硅藻土而言,优选使用已通过酸洗而除去铁的硅藻土。这是因为铁不但影响绿茶饮料的口味,还是褐变的原因。对于硅藻土酸处理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使用下述或类似方法:用任何方法使硅藻土和酸性水接触的酸处理方法,将硅藻土和酸性水喂入混合池并搅拌的方法,将酸加入在混合池中的硅藻土和水混合物中的方法,以及类似方法,然后,在固液分离后用水洗,从而得到以水悬浮状态或仍以浸泡状态使用的硅藻土。使用以水悬浮状态或仍以浸泡状态的硅藻土,可使从硅藻土中洗脱出的铁降低。此处的酸性水指的是pH值小于7的酸性的水(含有酸的水溶液),优选pH为1-5,比如可采用诸如柠檬酸、乳酸和醋酸等有机酸水溶液,诸如磷酸、硝酸和盐酸等无机酸水溶液,以及相类似物质的水溶液。
其他过滤介质,如硅胶、珍珠岩和纤维素,可与硅石混合。
(配制)
在配制中,可加入任何水(硬水,软水,离子交换水,自然水等),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碳酸氢钠,糖类,糊精,风味剂,乳化剂,稳定剂,或者其他风味物质以及类似物质,或者这些物质中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并主要实行pH调节,深度调节和口味调节。例如,在一例子中,pH值调节到大约6,Brix度调节到大约0.3。
(杀菌和容器灌装)
在罐装饮料的情况中,热杀菌必要时可以重新加热(热装法)的方式实施,然后灌装并实行蒸馏杀菌【例如,热杀菌在适当的压力(1.2mmHg,或相接近),121℃下经7分钟完成】,在塑料瓶装饮料的情况中,热杀菌可以UHT杀菌(配方溶液在120-150℃下保持1-几十秒)方式实施。
在本发明所得的绿茶饮料中,优选茶提取物中半乳糖醛酸量为30-50ppm,在热销售时特别为35-45ppm,和/或优选茶提取物中蛋白质的量为6-10ppm,在热销售时特别为7-9ppm。因此,优选将这些值作为指数,用于选择和调节在吸附步骤时添加硅石的类型和量。就半乳糖醛酸和蛋白质的量而言,与实例中相同方法测得的值作为标准。
由于半乳糖醛酸是一种组成多糖(果胶)的成分,其为绿茶饮料中产生沉积物的原因之一,因而通过测定绿茶饮料中半乳糖醛酸的量,可测出果胶的总量。
当考虑热销售的应用时,优选绿茶饮料的澄清度为93-98T%透光度(660nm),尤其优选95-98T%。在此,可通过调整诸如离心过滤和硅藻土过滤的过滤条件来调节绿茶饮料的澄清度。从这方面说,如果绿茶饮料的澄清度能被调节到93-98T%透光度(660nm),除离心过滤和硅藻土过滤外,也可采用其他过滤方法,如超滤、细滤、微滤、反渗透膜过滤、电渗析、生物功能膜过滤以及类似方法,或者这些方法中两种或多种的结合。然而,由于茶饮料容易受到氧化变质的影响,因此,优选采用总体过滤设计,而不是用于膜过滤/超滤中的一般所称的交流设计(cross-flow scheme),并且从风味平衡的角度看,适合使用过滤介质进行澄清过滤,比如使用过滤介质的滤饼过滤并结合离心过滤。其中,在本发明中,甚至在不必预防在滤出液中留有硅石或不具有特殊技术经验的情况下,稳定地生产出高质量的茶饮料,从上述角度考虑,硅藻土过滤是十分出色的。
另外,通过上述步骤,即提取步骤,粗滤步骤,吸附步骤,含离心过滤/硅藻土过滤的过滤步骤,配制步骤,热杀菌步骤,容器灌装步骤,来生产绿茶饮料的方法只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而并非作为限定。例如,上述步骤的次序可以改变,也可加入其他步骤。
(实验1:常温保藏的质量评价)
用1000ml热水在80℃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根据绿茶源(茶叶量),将不同添加量(见表1)的硅石(非结晶含水硅石,Mizusawa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Mizuka Soap)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将茶提取物(pH 5.0)搅拌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往离心分离后的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
上述生产出的容器装绿茶饮料在室温下保藏2周,观察之后沉积物的发生情况,并评价风味。
风味的评价由10个评委的评价决定。
下述标准作为沉积物评价的指标:
+++:产生大量沉积物
++:产生沉积物
+:产生轻微沉积物
±:产生细微粉粒
-:无沉积物产生
[表1]
  硅石含量(%)   风味   沉积物的产生   总的评价
  0   丰富   +++   ×
  0.3   丰富   ++   ×
  0.5   丰富   ±   △
  1   清晰并良好   -   ○
  5   清晰并良好   -   ○
  10   略淡,但良好   -   ○
  20   相对较淡   -   △
  25   淡   -   ×
显然,通过往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并使其接触,可抑制沉积物的产生。
特别是,当添加硅石的量是绿茶源(茶叶量)的0.5倍或更多并接触时,这种效果是显著的。另一方面,如果添加量超过绿茶源(茶叶量)的20倍时,风味变淡。
(实验2:热保藏情况下的质量评价)。
用1000ml热水在80℃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根据绿茶源(茶叶量),将不同添加量(见表2)的硅石(非结晶含水硅石,Mizusawa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Mizuka Soap)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搅拌茶提取物(pH 5.0)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同时使流速在200L/h-400L/h间变化(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往离心分离后的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
另外,通过改变离心分离的流速,来调节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澄清度(T%)。
上述生产出的容器装绿茶饮料在55℃温浴下保藏2周,在7天和14天后观察沉积物的发生情况。
为测定澄清度(T%),样品经彻底摇动,再测定透光度(660nm)。
4.0ml的样品放在标准玻璃槽中,用测量设备:Hitachi分光光度计U-3310进行测定。
下面提到的实验也测定了T%。
另外,沉积物的评价如实验1中一样的方法实施。
【表2】
Figure C20041004519800161
在热保藏的情况下,即使添加相对于绿茶源(茶叶量)0.5倍或更多量的硅石,仍可看到出现沉积物。然而,通过调整离心过滤来增加澄清度(T%),即使在热保藏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沉积物的产生。
(实验3:通过过滤方法进行质量评价)
【生产方法3-1】
用1000ml热水在80℃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粗滤后的茶提取物强制冷却到30℃,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surface)(∑):1000m2)。
然后,往离心分离后的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溶液,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
【生产方法3-2】
用1000ml热水在80℃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粗滤后的茶提取物强制冷却到30℃,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surface)(∑):1000m2)。
然后,使用0.1达西的硅藻土,对离心过滤后的滤出物进行硅藻土过滤,从而得到硅藻土滤出液。
然后,往硅藻土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
【生产方法3-3】
用1000ml热水在80℃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相对于绿茶源(茶叶量)两倍添加量的硅石(非结晶含水硅石,Mizusawa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Mizuka Soap)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搅拌茶提取物(pH 5.0)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往离心分离后的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
【生产方法3-4】
用1000ml热水在80℃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相对于绿茶源(茶叶量)两倍添加量的硅石(非结晶含水硅石,Mizusawa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Mizuka Soap)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搅拌茶提取物(pH 5.0)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使用0.1达西的硅藻土,对离心过滤后的滤出物进行硅藻土过滤,从而得到硅藻土滤出液。
然后,往硅藻土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
【生产方法3-5】
除硅藻土过滤中使用酸处理硅藻土代替硅藻土外,与上述生产方法3-4一样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
硅藻土的酸处理以下述步骤进行:将生产方法3-3中使用的硅藻土浸入40倍量的盐酸溶液中(2.5%浓度),搅拌上述溶液,在室温下保持24小时,然后用水清洗直到滤出液pH值为5,之后在转鼓中干燥。
由上述方法生产的容器装绿茶饮料([3-1]-[3-5]),在37℃或55℃的恒温池中保藏30天,并在7天、14天和30天后观察沉积物产生的状态、水色和风味。
水色和风味的评价由10个评委的评价决定。
另外,沉积物的评价与实验1中一样实行。
【表3】
Figure C20041004519800191
在长期(30天)热保藏的情况下,虽然可通过在离心过滤后实施硅石吸附,从而增加澄清度来抑制沉淀的产生,但是,仍可观察到轻微浑浊的发生(3-3)。
而在那些用硅藻土进一步提高澄清度的饮料中,不能观察到这种浑浊。
另外,那些用未经酸处理的硅藻土过滤的饮料则明显发生了变色(3-4)。
(实验4:硅藻土过滤成分洗脱出的铁量评价)
将5g硅藻土过滤成分浸入100ml纯净水(离子交换水)中,并将上述溶液在室温下保持24小时(期间搅拌5次),然后,通过过滤将过滤成分和纯净水分离,再由简单的铁分析仪(染色/光学密度)测定滤出液(纯净水)中铁的量。
结果显示,折算为每克原硅藻土,洗脱出的铁量为0.10μg/g。
(实验5:通过过滤方法测定半乳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
【生产方法5-1】
用1000ml热水在80℃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相对于绿茶源(茶叶量)的0倍、0.5倍、5倍或20倍的硅石(非结晶含水硅石,Mizusawa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Mizuka Soap)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搅拌茶提取物(pH 5.0)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往离心分离后的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从而得到容器装绿茶饮料。
【生产方法5-2】
用1000ml热水在80℃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相对于绿茶源(茶叶量)的0倍、0.5倍、5倍或20倍的硅石(非结晶含水硅石,Mizusawa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Mizuka Soap)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搅拌茶提取物(pH 5.0)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使用0.1达西的硅藻土,对离心过滤后的滤出物进行硅藻土过滤,从而得到硅藻土滤出液。
然后,往硅藻土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从而获得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此外,硅藻土的酸处理以下述步骤进行:将0.1达西的硅藻土浸入40倍量的盐酸溶液中(2.5%浓度),搅拌上述溶液,在室温下保持24小时,然后用水清洗直到滤出液pH值为5,之后在转鼓中干燥。
【半乳糖醛酸的分析】
各取100ml由生产方法5-1和5-2所得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样本,经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除去丹宁酸,然后浓缩5倍。
往每1mL浓缩液中,加入4mL的乙醇,并在30℃冷却过夜。
冷却后,经离心过滤,弃去上清液,再用乙醇洗两次,然后减压干燥,以获得分析样本。将减压干燥所得的分析样本溶解于总体积为1mL的蒸馏水中,加入5mL冰冷的0.025M四硼酸纳,再在热水中反应10分钟。
反应后,冷却到室温,加入200μL的7.5mM咔唑,再将混合物置于热水中反应10分钟。
等冷却到室温后,在530nm下测光密度(分析设备:Hitachi分光光度计U-3310),以测定半乳糖醛酸的含量。
结果见图1和图2。
【蛋白质分析】
各取100ml由生产方法5-1和5-2所得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样本,经柱色谱地(Sephadex LH-20)除去丹宁酸,然后浓缩5倍。
往每1mL浓缩液中,加入4mL的乙醇,并在30℃冷却过夜。
冷却后,经离心过滤,弃去上清液,再用乙醇洗两次,然后减压干燥。进而用15%三氯乙酸将蛋白质沉淀,以获得用于定量测定的样本。
将上述用于定量测定的样本溶解于总体积为100μL的蒸馏水中,然后在1N的NaOH中溶解超过30分钟。
在随后来的溶解后,加入1ml的碳酸钠碱性铜(sodium carbonate alkalinecopper)试剂,并将溶液静置超过10分钟。
之后,加入100μL福林试剂并迅速混合,然后将溶液静置超过30分钟,再在750nm下测光密度(分析设备:Hitachi分光光度计U-3310),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结果见图1和图2。
【T%测定】
对上述生产方法5-2获得的每个容器装绿茶饮料样品(样本)进行彻底摇动,然后测定透光度(660nm)。
4.0ml的样本放入标准玻璃槽中,用测量设备:Hitachi分光光度计U-3310),进行测定。
【结果】
通过往茶提取物中添加硅石并使其接触,然后离心分离(实验5-1),离心分离后的半乳糖醛酸和蛋白质量降低,且澄清度提高。
离心分离后进一步实施硅藻土过滤(实验5-2),在这种情况下,也能看到如实验5-1中同样的趋势。
使用未经酸处理的硅藻土,与生产方法5-2一样的方法所制备出的容器装绿茶饮料样本,则无法进行半乳糖醛酸和蛋白质的分析,因为出现了显著的变色和沉淀。
(实验6:通过过滤方法测定的含量)
【生产方法6-1】
用1000ml热水在85℃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相对于绿茶源(茶叶量)的5倍的硅石(非结晶含水硅石,Mizusawa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MizukaSoap)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搅拌茶提取物(pH 5.0)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使用0.1达西的硅藻土,对离心过滤后的滤出物进行硅藻土过滤,从而得到硅藻土滤出液。
然后,往硅藻土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从而获得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此外,硅藻土的酸处理以下述步骤进行:将0.1达西的硅藻土浸入40倍量的盐酸溶液中(2.5%浓度),搅拌上述溶液,在室温下保持24小时,然后用水清洗直到滤出液pH值为5,之后在转鼓中干燥。
【生产方法6-2】
用1000ml热水在85℃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经粗滤的茶提取物强制冷却到30℃,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surface)(∑):1000m2)。
然后,使用0.1达西的硅藻土,对离心过滤后的滤出物进行硅藻土过滤,从而得到硅藻土滤出液。
然后,往硅藻土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从而获得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生产方法6-3】
用1000ml热水在85℃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相对于绿茶源(茶叶量)的0.3重量%的脱乙酰壳多糖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
加入后,搅拌茶提取物(pH 5.0)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往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从而获得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生产方法6-4】
用1000ml热水在85℃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经粗滤的茶提取物强制冷却到30℃,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对离心过滤后的滤出物进行膜处理。
在膜处理中,使用膜处理设备(Nitto Denko Mernbrane Master)和Millipore UF膜(100000级分),膜过滤的工作压力为6kg/cm2
然后,往膜过滤后的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从而获得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儿茶素分析方法】
通过测定每个容器装绿茶饮料样本中儿茶素的量、并取粗滤得到的茶提取物为对照样品,按下述方法测定残留儿茶素的比例。
结果见表4。
1)设备和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Hitachi D-7000HPLC***
HPLC柱:YMC Jsphere ODS-H80 Φ4.6×250mm。
2)试剂
移动相:乙腈(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或高级),
磷酸(高级),超纯水(以0.45μm处理的离子交换水)
儿茶素标准溶液:(-)-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atechin gallate(Cg)】,(-)-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儿茶素【(+)-catechin(C)】。
3)样本定量方法
精确测定5ml容器装绿茶饮料样本,放入50ml定量瓶中,用蒸馏水调整体积。
用0.45μm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
预先,以10-100ppm的量级制备每种儿茶素的标准液,从而制定出一条3-点标准曲线。
4)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条件
柱:YMC Jsphere ODS-H80 Φ4.6×250mm;柱温:40℃
移动相:坡相A:5%乙腈(含有0.1%磷酸)和相B:50%乙腈(含0.1%磷酸)流速:10ml/min:注入体积:10μl;探测:UV230nm
【表4】
  6-1   6-2   6-3   6-4
  (+)-儿茶素   95.88   96.85   74.41   95.60
  儿茶酸酯   97.36   97.90   46.49   74.45
  总儿茶素   97.26   97.53   56.20   81.85
虽然在加入硅石用于吸附的情况下(6-1),与实施硅藻土过滤的情况(6-2)一样,不能观察到儿茶素量的下降,但是,在加入脱乙酰壳多糖的情况下(6-3),与实施膜过滤的情况(6-4)一样,儿茶素的量下降了。
(实验7:经过滤方法后,香味成分的变化)
【生产方法7-1】
用1000ml热水在85℃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粗滤后的茶提取物强制冷却到30℃,然后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往离心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
然后,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从而获得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生产方法7-2】
用1000ml热水在85℃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相对于绿茶源(茶叶量)的5倍的硅石(非结晶含水硅石,Mizusawa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MizukaSoap)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搅拌茶提取物(pH 5.0)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往离心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从而获得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生产方法7-3】
用1000ml热水在85℃下对10g绿茶源(产于静冈的“Yabukita”品种头茶和二茶以50∶50混合所得的轻度蒸汽杀青绿茶)提取3.5分钟。
所得的茶提取物用80网眼的不锈钢过滤器进行粗滤,将相对于绿茶源(茶叶量)的5倍的硅石(非结晶含水硅石,Mizusawa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MizukaSoap)加入一个已存有经粗滤茶提取物的池中,搅拌茶提取物(pH 5.0)15分钟,同时强制冷却到30℃,从而使茶提取物与硅石充分接触,然后静置,再使用Westfalia SA1连续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流速:300L/h,转速:10000rpm,离心沉淀表面(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surface)(∑):1000m2)。
然后,使用0.1达西的硅土,对离心过滤后的滤出物进行硅藻土过滤,从而得到硅藻土滤出液。
然后,往硅藻土滤出液中加入300ppm的抗坏血酸,用碳酸氢钠调节到pH值6,并通过添加离子交换水调整到1000ml(填补),然后进行UHT杀菌(135℃,30秒),在金属板内冷却,再在85℃下灌装入透明的塑料容器中(PET瓶),从而得到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其后,将瓶盖部分翻转30秒进行杀菌,并立即冷却从而获得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此外,硅藻土的酸处理以下述步骤进行将0.1达西的硅藻土浸入40倍量的盐酸溶液中(2.5%浓度),搅拌上述溶液,在室温下保持24小时,然后用水清洗直到滤出液pH值为5,之后在转鼓中干燥。
【香味成分分析方法】
用10ml小玻璃瓶取容器装绿茶饮料样本,加入3g NaCl。
加入5μl的0.1%环己醇作为内标。
在香味成分提取中,采用固相微提取(SPME)方法,以GC/MS进行分析,结果见图4。
以内标物(5μL的0.1%环己醇)表面作为1,测定香味成分的量,结果以相对比例计。
(分析条件)
GC/MS:Agilent 5973N
柱:DB-WAX(0.25mmI.D.×60m×0.25μm),
流速:0.9ml/min,
箱温:35℃(3min)-5℃/min-240℃(5min),
注入温度:-50℃-12℃/s-240℃,无断裂。
【结果】
在加入硅石用于吸附的情况下(7-2),与进一步实施硅藻土过滤的情况(7-3)一样,与单独离心的情况(7-1)相比较,有下述趋势:吡嗪量大,而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物降低。

Claims (9)

1.一种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包括:在70-100℃热水中对绿茶叶进行提取的提取步骤,往所得的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从而将pH值已调到4.5-5.5的茶提取物中的沉积物组分吸附到硅石、随后使所述茶提取物与硅石接触,同时冷却以达到20-40℃的吸附步骤,从茶提取物中除去硅石的硅石去除步骤,热杀菌步骤,和容器灌装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容器装绿茶饮料是一种保持在55-60℃状态下、用于加热销售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中硅石的添加量为所要提取茶叶量的0.5-2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中包括一个获得在660nm测定为95T%或更大的透光度的澄清度的过滤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中在硅石去除步骤后的步骤中,使用经酸处理的硅藻土来进行硅藻土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中在70-100℃热水中对绿茶叶进行提取,然后对所得的茶提取物进行粗滤,往粗滤后的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再用离心分离或其他过滤方法将硅石从茶提取物中除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中在70-100℃热水中对绿茶叶进行提取,然后对所得的茶提取物进行粗滤,往粗滤后的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再用离心分离将硅石从茶提取物中除去,然后用经酸处理的硅藻土进行硅藻土过滤。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中容器装绿茶饮料通过下述步骤生产:在70-100℃热水中对绿茶叶进行提取的提取步骤,从茶提取物中除去提取物残渣的粗滤步骤,往所得的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从而将茶提取物中的沉积物成分吸附到硅石的吸附步骤,从茶提取物中除去硅石的硅石去除离心分离步骤,热杀菌步骤,和容器灌装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其中容器装绿茶饮料通过下述步骤生产:在70-100℃热水中对绿茶叶进行提取的提取步骤,从茶提取物中除去提取物残渣的粗滤步骤,往所得的茶提取物中加入硅石从而将茶提取物中的沉积物成分吸附到硅石的吸附步骤,从茶提取物中除去硅石的硅石去除离心分离步骤,硅藻土过滤步骤,热杀菌步骤,和容器灌装步骤。
CNB2004100451981A 2004-02-19 2004-04-28 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694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43606A JP4015631B2 (ja) 2004-02-19 2004-02-19 容器詰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43606/04 2004-02-19
JP43606/2004 2004-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6911A CN1656911A (zh) 2005-08-24
CN100456941C true CN100456941C (zh) 2009-02-04

Family

ID=34858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5198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6941C (zh) 2004-02-19 2004-04-28 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82643B2 (zh)
JP (1) JP4015631B2 (zh)
CN (1) CN100456941C (zh)
TW (1) TW2005280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3788A (zh) * 2015-01-15 2016-12-07 台湾牛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牛蒡萃取物饮料中耐热性孢子的两阶段式杀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2824B2 (ja) * 2004-07-22 2011-06-15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茶ポリフェノール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70026005A (ko) * 2005-09-01 2007-03-08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정제 녹차 추출물의 제조 방법
JP4542047B2 (ja) * 2005-10-20 2010-09-08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US20090007522A1 (en) * 2006-02-28 2009-01-08 Toyo Seikan Kaisha,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a Drink Contained in a Container
US7972644B2 (en) 2006-03-22 2011-07-05 Ito En, Ltd. Bottleable green tea beverage
EP2031976B1 (en) * 2006-05-11 2013-10-02 Sol Mate AG Maté beverage
ATE553659T1 (de) * 2006-07-24 2012-05-15 Unilever Nv Ausgangsstoff für ein getränk
US20080241085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Lin Connie B Compositions for use in darkening the skin
JP4944253B2 (ja) * 2010-08-31 2012-05-30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029131A1 (ja) * 2010-08-31 2012-03-08 株式会社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84950B (zh) * 2010-10-08 2015-02-25 长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类提取物
JP5406379B2 (ja) * 2010-10-08 2014-02-05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類エキス
JP5931519B2 (ja) * 2012-03-12 2016-06-08 サントリー食品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茶葉ペクチン含有飲料
JP6027353B2 (ja) * 2012-07-03 2016-11-16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容器詰め緑茶飲料用緑茶抽出液及び容器詰め緑茶飲料
WO2014012755A1 (en) * 2012-07-18 2014-01-23 Unilever N.V. An edible product
JP6169353B2 (ja) * 2012-12-28 2017-07-26 キリン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飲料製造装置
US8871108B2 (en) 2013-01-22 2014-10-28 Tel Fsi, Inc. Process for removing carbon material from substrates
JP6250353B2 (ja) * 2013-09-30 2017-12-20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ケルセチン配糖体配合容器詰緑茶飲料
CN105580932B (zh) 2014-10-22 2021-11-30 可口可乐公司 制备具有不同味道的茶叶提取物的方法
JP6783234B2 (ja) 2014-12-19 2020-11-11 イーピー ミネラルス,エルエルシー オパール質の生物起源シリカ/膨張パーライト複合製品
JP6801957B2 (ja) * 2015-12-21 2020-12-16 キリ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高可溶性固形分濃度容器詰め緑茶飲料
JP2018099099A (ja) * 2016-12-21 2018-06-28 キリン株式会社 甘味及び苦渋味を調和した味わいの深い容器詰緑茶飲料
JP6991505B2 (ja) * 2017-09-28 2022-01-12 ポッカサッポロフード&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半発酵茶の風香味改善方法及び半発酵茶の製造方法
JP7182432B2 (ja) * 2018-11-14 2022-12-02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キトサンを含有する飲料
CN111296605A (zh) * 2020-04-02 2020-06-19 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澄清的菊花茶饮料的方法
CN111317047A (zh) * 2020-04-15 2020-06-23 西安艾默农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翅果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15517305B (zh) * 2022-08-25 2023-12-15 杭州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种茶叶拼配的色香味俱佳无沉淀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JP7506282B1 (ja) 2024-04-12 2024-06-25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及び容器詰緑茶飲料のコク向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9249A (ja) * 1993-03-19 1994-09-27 Taiyo Kagaku Co Ltd 発泡性が持続するチューインガムの製造法
JPH06311847A (ja) * 1993-04-28 1994-11-08 J A Foods Ooita:Kk 清澄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2003235452A (ja) * 2002-02-20 2003-08-26 Ito En Ltd 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ZA717113B (en) * 1971-01-22 1972-07-26 Ceylon Inst Of Scient And Ind Improvements in the preparation of tea extracts suitable for chilled beverages
US4324840A (en) * 1980-06-16 1982-04-13 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 Adsorption decaffeination
SU1409200A1 (ru) * 1985-06-10 1988-07-15 Кутаис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Н.И.Мусхелишвили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растворимого ча
JPS62278949A (ja) 1986-05-27 1987-12-03 Morinaga & Co Ltd 保存性の良好なココアペ−ストの製造法
JPS62278948A (ja) 1986-05-27 1987-12-03 Fuji Debuison Kagaku Kk 清澄な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H078781B2 (ja) * 1990-06-15 1995-02-01 昌市 桜下 浴用剤組成物
JPH0797965B2 (ja) 1991-04-11 1995-10-25 株式会社 伊藤園 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H05168407A (ja) * 1991-12-24 1993-07-02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容器詰緑茶類飲料の製造方法
JP2613163B2 (ja) 1993-03-18 1997-05-21 株式会社ポッ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970010219B1 (en) * 1994-10-06 1997-06-23 Pacific Co Ltd Prevention method of precipitation in green tea and woorong tea
JPH08228684A (ja) 1995-03-01 1996-09-10 Yakult Honsha Co Ltd 緑茶飲料の製造法
DE69530777D1 (de) 1995-12-07 2003-06-18 Nestle Sa Herstellung von Tee-Extrakt
JP4008135B2 (ja) 1998-12-28 2007-11-14 サッポロ飲料株式会社 抹茶入り茶類飲料の製造方法
JP3096035B1 (ja) 1999-08-05 2000-10-10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緑茶飲料
JP2001204386A (ja) 2000-01-24 2001-07-31 Kirin Beverage Corp 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法
JP4113829B2 (ja) 2003-10-24 2008-07-09 株式会社 伊藤園 グルタミン酸含有食品素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37286A (ja) 2003-11-07 2005-06-02 Ogawa & Co Ltd 呈味増強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9249A (ja) * 1993-03-19 1994-09-27 Taiyo Kagaku Co Ltd 発泡性が持続するチューインガムの製造法
JPH06311847A (ja) * 1993-04-28 1994-11-08 J A Foods Ooita:Kk 清澄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2003235452A (ja) * 2002-02-20 2003-08-26 Ito En Ltd 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3788A (zh) * 2015-01-15 2016-12-07 台湾牛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牛蒡萃取物饮料中耐热性孢子的两阶段式杀菌方法
CN106173788B (zh) * 2015-01-15 2020-02-21 台湾牛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牛蒡萃取物饮料中耐热性孢子的两阶段式杀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15631B2 (ja) 2007-11-28
JP2005229918A (ja) 2005-09-02
TW200528031A (en) 2005-09-01
US7682643B2 (en) 2010-03-23
TWI358262B (zh) 2012-02-21
US20050186314A1 (en) 2005-08-25
CN1656911A (zh) 2005-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6941C (zh) 生产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方法
TWI444143B (zh)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972644B2 (en) Bottleable green tea beverage
JP3626462B2 (ja) 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4065012B2 (ja) 加温販売用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07482B (zh) 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JP5681367B2 (ja) 飲料用原料茶の製造方法
JP5698332B1 (ja) 飲料製造方法
TWI419821B (zh)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369464B2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84975B2 (ja) 茶飲料用原料の選定方法及び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7074418B1 (ja) 発酵茶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CN1726795B (zh) 乌龙茶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JP4332487B2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
US7022367B2 (en) Oolong tea beverage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3704140B2 (ja) ウーロン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89055A (ja) 抹茶入り茶類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93418B2 (ja) 脱色された茶抽出液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21194A (ja) 茶飲料用原料
JP7506282B1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及び容器詰緑茶飲料のコク向上方法
CA2541255C (en) Bottleable green tea beverage
JP3583411B2 (ja) ストリクチニン含有茶飲料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保管方法
EP1836899A1 (en) Bottleable green tea beve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