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2150U - *** - Google Patents

***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2150U
TWM632150U TW111203224U TW111203224U TWM632150U TW M632150 U TWM632150 U TW M632150U TW 111203224 U TW111203224 U TW 111203224U TW 111203224 U TW111203224 U TW 111203224U TW M632150 U TWM632150 U TW M6321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p surface
main body
massage
face
massage sti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3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蘇子榮
Original Assignee
蘇子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蘇子榮 filed Critical 蘇子榮
Priority to TW111203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2150U/zh
Publication of TWM632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215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包含一包括一第一底面、一第一頂面與二第一側面的第一主體、一包括一第二底面、一第二頂面與二第二側斜面的第二主體,及一設置於該第二頂面並遠離於該第一主體的第三主體。該等第一側面與該第一底面的銜接處形成二第一穩定邊緣。該第二主體從該第一主體沿一長度方向延伸,該第二頂面在一高度方向上低於該第一頂面,該等第二側斜面與該第二底面的銜接處形成二分別對應於該等第一穩定邊緣的第二穩定邊緣,每一第二穩定邊緣與各別的第一穩定邊緣共線。該第三主體包括一第三頂面,該第三頂面在該高度方向上高於該第二頂面但低於該第一頂面。

Description

***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按摩器,特別是指一種***。
如圖1所示,習知一種按摩器1包含一凸出的第一按摩部101,及一凸出的第二按摩部102。如此,當使用者感到身體不適或疲勞時,雖可握住該按摩器1,並利用該第一按摩部101或該第二按摩部102,對不適部位的肌肉、經脈、穴道進行按摩,以緩解不適,但是,在實際使用時,由於使用者必須透過手、手腕、胳臂、肩膀等身體部位出力,以對患處反覆進行按摩,而且,為了有效地按摩到患處,使用者常常也需將身體擺成一個不自然且緊張的姿勢,因此,若按壓的時間過久,反而常常會在身體負責出力的部位造成重複使力傷害(RSI,Repetitive strain injury),可以理解的是,其他習知呈弧狀或可滾動的按摩器在使用上也會產生相同的問題。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
於是,本新型***,包含一第一主體、一第二主體,及一第三主體。
該第一主體包括一第一底面、一在一高度方向上相反於該第一底面的第一頂面,及二在一與該高度方向相交的橫方向上相反設置的第一側面,該等第一側面連接在該第一底面與該第一頂面之間,該等第一側面與該第一底面的銜接處形成二第一穩定邊緣。
該第二主體從該第一主體沿一長度方向延伸,該長度方向相交於該高度方向與該橫方向,該第二主體包括一對應於該第一底面的第二底面、一在該高度方向上相反於該第二底面的第二頂面,及二在該橫方向上相反設置並連接於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二頂面之間的第二側斜面,該第二頂面在該高度方向上低於該第一頂面,該第二頂面在該橫方向上的一頂寬度小於該第二底面在該橫方向上的一底寬度,該等第二側斜面與該第二底面的銜接處形成二分別對應於該等第一穩定邊緣的第二穩定邊緣,每一第二穩定邊緣與各別的第一穩定邊緣共線。
該第三主體設置於該第二頂面並在該長度方向上遠離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三主體包括一第三頂面,該第三頂面在該高度方向上高於該第二頂面但低於該第一頂面。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本新型的***呈棒狀且具有兩個端點,可讓使用者在身體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下,以身體的重力利用槓桿原理,有效地進行施力,以避免對身體造成重複使力傷害,而且,本新型的***可供多角度靜置使用,其穩定不動的特性,可幫助使用者在輕鬆的狀態下,有效地以槓桿作用進行施力,產生習知的按摩器所無法輕易產生的機械性剪力,搭配以適當長度與角度組合在一起的端角、邊緣與平面元素所形成的特殊結構,本新型的***可以很巧妙地嵌入人體的不同部位,讓使用者可根據自身的需要,隨意施展不同的按摩手法,再者,本新型的***是由最高的該第一主體、次高的該第三主體與最矮的該第二主體的三個按摩體,組成高、中、矮的型態,各自有平面、邊緣與端角可供使用者作為施力的反作用點,以對肌肉、筋膜和穴道施加按摩,當使用者利用位於兩端的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三主體進行按摩時,該第二主體即可發揮平衡穩定的作用與提供使用者利用槓桿原理進行施力的力臂距離,再者,本新型的***位於兩端的最高的該第一主體與次高的該第三主體,可供使用者同時進行多點的按摩,如此,在多點同時施力的狀態下,除了可提高按摩效果的覆蓋面之外,在使用者利用槓桿原理施力時,該第一主體或該第三主體更可對使用者提供偏心剪力的反作力,以大幅降低二次性和擴大性的肌肉痙攣被觸發的風險,提高按摩時的安全性與按摩效果的持久性,再者,本新型的***在翻轉不同角度後,在結構上可提供使用者不同的銳角與鈍角的變化,及不同的幾何高度的變化,供使用者靈活應用,以便於使用者施加不同強度、深度與集中度的按摩效果。
100:***
10:第一主體
11:第一底面
12:第一頂面
13:第一側面
14:第一內端面
15:第一外端面
16:第一穩定邊緣
17:第一邊緣
18:第一端角
20:第二主體
21:第二底面
22:第二頂面
23:第二側斜面
24:第二外端面
241:容置槽
25:第二穩定邊緣
26:第二邊緣
27:第二端角
30:第三主體
31:第三頂面
32:第三側面
33:第三內端面
34:第三外端面
35:第三邊緣
36:第三端角
40:共同外輪廓
50:外襯套
X:橫方向
Y:長度方向
Z:高度方向
W1:頂寬度
W2:底寬度
θ 1:鈍角
θ 2:銳角
200:人體肌纖維
L:生長方向
1:按摩器
101:第一按摩部
102:第二按摩部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習知一種按摩器的一平面圖;圖2是本新型***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側視圖;圖4是沿著圖3中的線Ⅳ-Ⅳ所截取的一剖視圖;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仰視圖;圖6是利用該第一實施例所進行之數種按摩手法的一使用分類圖表;圖7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使用者利用該第一實施例進行背部的按摩;圖8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使用者利用該第一實施例進行肩膀的按摩;圖9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使用者利用該第一實施例進行大腿的按摩;圖10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使用者利用該第一實施例進行背部的按摩;圖11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使用者利用 該第一實施例進行大腿的按摩;圖1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使用者利用該第一實施例進行手臂的按摩;圖13是本新型***的一第二實施例的一側視圖;圖14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俯視圖;圖15是本新型***的一第三實施例的一立體圖;及圖16是本新型***的一第四實施例的一組合剖視圖。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3、4,為本新型***100的一第一實施例,該***100包含一第一主體10、一第二主體20,及一第三主體30。在本第一施例中,該第一主體10、該第二主體20與該第三主體30是一體成型。
該第一主體10包括一第一底面11、一在一高度方向Z上相反於該第一底面11的第一頂面12、二在一與該高度方向Z垂直相交的橫方向X上相反設置的第一側面13、一第一內端面14,及一在一長度方向Y上相反於該第一內端面14的第一外端面15,該長度方向Y垂直地相交於該高度方向Z與該橫方向X。
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底面11與該第一頂面12是呈水平狀。
該等第一側面13連接在該第一底面11與該第一頂面12之間,該等第一側面13與該第一底面11的銜接處形成二第一穩定邊緣16,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側面13是呈垂直狀。
該第一內端面14與該第一外端面15連接於該第一底面11、該第一頂面12與該等第一側面13之間,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內端面14從該第一頂面12朝下並朝內傾斜,該第一外端面15是呈垂直狀。
此外,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主體10形成有數第一邊緣17與數第一端角18,在排除該等第一穩定邊緣16的情形下,該等第一邊緣17形成於該第一底面11、該第一頂面12、該等第一側面13、該第一內端面14與該第一外端面15相鄰任兩者的銜接處,該等第一端角18形成於該第一底面11、該第一頂面12、該等第一側面13、該第一內端面14與該第一外端面15相鄰任三者的相交處。
該第二主體20從該第一主體10的該第一內端面14沿該長度方向Y朝內延伸,該第二主體20包括一對應於該第一底面11的第二底面21、一在該高度方向Z上相反於該第二底面21的第二頂面22、二在該橫方向X上相反設置並連接於該第二底面21與該第二 頂面22之間的第二側斜面23,及一在該長度方向Y上相反於該第一主體10的第二外端面24,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主體20在該長度方向Y上的長度大於該第一主體10在該長度方向Y上的長度與該第三主體30在該長度方向Y上的長度。
該第二頂面22在該高度方向Z上低於該第一頂面12,該第二頂面22在該橫方向X上的一頂寬度W1小於該第二底面21在該橫方向X上的一底寬度W2。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底面21與該第二頂面22是呈水平狀,該第二頂面22與每一第二側斜面23之間是夾一鈍角θ 1,該第二底面21與每一第二側斜面23之間是夾一銳角θ 2。
該等第二側斜面23與該第二底面21的銜接處形成二分別對應於該等第一穩定邊緣16的第二穩定邊緣25,每一第二穩定邊緣25與各別的第一穩定邊緣16共線。
該第二外端面24連接於該第二底面21、該第二頂面22與該等第二側斜面23之間,該第二外端面24形成一沿該長度方向Y延伸的容置槽241。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外端面24是呈垂直狀,該容置槽241適用於放置加熱後的紅豆、活性碳、發熱石、香氛精油等物品,可在按摩時產生更佳的舒壓或保健作用。
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主體10的第一底面11與該第二主體20的第二底面21互相連接,並配合形成一呈矩形的共同外 輪廓40(見圖5),讓該第一底面11與該第二底面21可穩固地擺放在一支撐面(圖未示,例如地面或床面)上。
此外,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主體20形成有數第二邊緣26與數第二端角27,在排除該等第二穩定邊緣25的情形下,該等第二邊緣26形成於該第二底面21、該第二頂面22、該等第二側斜面23與該第二外端面24相鄰任兩者的銜接處,該等第二端角27形成於該第二底面21、該等第二側斜面23與該第二外端面24相鄰任三者的相交處。
該第三主體30設置於該第二頂面22並在該長度方向Y上遠離於該第一主體10,該第三主體30包括一第三頂面31、二在該橫方向X上相反設置並與該第三頂面31連接的第三側面32、一第三內端面33,及一在該長度方向Y上相反於該第三內端面33的第三外端面34。
該第三頂面31在該高度方向Z上高於該第二頂面22但低於該第一頂面12。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三頂面31是呈水平狀。
在本第一實施例中,每一第三側面32與各別的第二側斜面23連接,並對應於各別的第二側斜面23的傾斜度。
該第三內端面33與該第三外端面34連接於該第三頂面31與該等第三側面32之間,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三內端面33從該第三頂面31朝下並朝內傾斜,該第三外端面34與該第二外端 面24連接,並呈垂直狀。
此外,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三主體30形成有數第三邊緣35與數第三端角36,該等第三邊緣35形成於該第三頂面31、該等第三側面32、該第三內端面33與該第三外端面34相鄰任兩者的銜接處,該等第三端角36形成於該第三頂面31、該等第三側面32、該第三內端面33與該第三外端面34相鄰任三者的相交處。
如圖2、6所示,一般常見的按摩手法有刮撥(stroking)、拉展(stripping)、揉壓(rubbing)、搓捏(kneading)與按壓(pressing)…等等,其中:
一、刮撥(stroking)是在該***100的長度方向Y與一人體肌纖維200的生長方向L傾斜相交形成一斜角的情形下做移動,以利用該***100的某一邊緣(例如該第二穩定邊緣25)對人體部位的局部區域進行按摩的手法。
二、拉展(stripping)是指該***100沿著該人體肌纖維200的生長方向L緩慢地做前後線性移動,並施加正向力,以利用該***100的某一邊緣(例如該第一邊緣17)對人體部位的局部區域進行按摩的手法。
三、揉壓(rubbing)是指利用該***100的某一平面(例如該第一頂面12、該第二頂面22或該第三頂面31)接觸人體部位的局部區域做前後、左右或旋轉的動作,以進行按摩的手法。
四、搓捏(kneading)是指該***100沿著垂直於該人體肌纖維200的生長方向L的方向做線性移動,以利用該***100的某一邊緣(利如該第一邊緣17、該第二邊緣26或該第三邊緣35)去搓肌肉經膜的兩側。
五、按壓(pressing)是指利用該***100的某一端角(例如該第一端角18或該第三端角36)對人體的穴道進行點狀的按壓。
由圖6可知,該***100可供使用者視實際需要,輔助使用者進行上述各種的按摩手法。
以下將以圖7至圖12,簡單介紹使用者利用該***100進行按摩的其中幾種態樣:
如圖2、7所示,當使用者要按摩背部時,可背面朝下躺在該***100上,此時,可將該第一主體10與該第三主體30的其中一者作為支點,並將該第一主體10與該第三主體30的另一者作為施力的反作用點(即按摩點),以身體的重力利用槓桿原理,有效施力,透過作為施力之反作用點的該第一主體10或該第三主體30交替進行按摩。
如圖8所示,當使用者要按摩肩膀時,可背面朝下躺在該***100上,此時,可將該第三主體30作為支點,並將該第一主體10作為施力的反作用點(即按摩點),以身體的重力利用槓桿原 理,有效施力,透過該第一主體10的第一邊緣17或第一端角18進行按摩。
如圖9所示,當使用者要按摩大腿時,可背面朝下將大腿壓在該***100上,此時,可將該第三主體30作為支點,並將該第一主體10作為施力的反作用點(即按摩點),以身體的重力利用槓桿原理,有效施力,主要透過該第一主體10的第一邊緣17進行按摩,次要也可透過該第一主體10的第一端角18進行按摩。
如圖10所示,當使用者要按摩背部時,可側躺在該***100上,並同時將該第一主體10與該第三主體30作為兩個施力的反作用點(即按摩點),如此,以身體的重力,透過該第一主體10的第一頂面12,及該第三主體30的第三邊緣35與第三端角36進行按摩。
如圖11所示,當使用者要按摩大腿時,可正面朝下將大腿壓在該***100上,讓大腿在該第二主體20上滾動,以輪流透過該第一主體10的第一邊緣17與該第三主體30的第三邊緣35進行按摩。
如圖12所示,當使用者要按摩手臂時,可正面朝下將手臂壓在該***100上,此時,該第一主體10的其中一第一側面13朝下,該第一側面13及位於底側並共線的該第一穩定邊緣16與該第二穩定邊緣25,可形成穩固的支撐,使用者可透過位於頂側的該 第一穩定邊緣16與該第二穩定邊緣25進行按摩。
經由以上的說明,可再將本新型的優點歸納如下:
一、本新型的***100呈棒狀且具有兩個端點(即該第一主體10與該第三主體30),而可讓使用者以槓桿作用進行施力,如此,使用者可在身體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下,以身體的重力利用槓桿原理,有效地進行施力,相較於習知技術,使用者在利用該***100進行按摩時,即無須刻意地透過手、手腕、胳臂或肩膀等身體部位進行施力,或將身體擺成一個不自然且緊張的姿勢,而可有效避免對身體造成重複使力傷害(RSI,Repetitive strain injury)。
二、有別於習知的按摩器多為簡單可移動的點狀、弧狀或可滾動的設計,本新型的***100可供多角度靜置使用,該***100穩定不動的特性,可幫助使用者在輕鬆的狀態下,有效地以槓桿作用進行施力,產生習知的按摩器所無法輕易產生的機械性剪力,搭配以適當長度與角度組合在一起的端角、邊緣與平面元素所形成的特殊結構(例如圖7在使用時形成類似槌狀的型態,圖9在使用時形成類似叉狀的型態),該***100可以很巧妙地嵌入人體的不同部位,讓使用者可根據自身的需要,隨意地對肌肉、筋膜或穴道施展刮撥、拉展、揉壓、搓捏、按壓等按摩手法,習知的按摩器在使用上並無法同時兼備這些不同的按摩手法。
三、有別於習知按摩器的單一按摩體結構,本新型的***100是由最高的該第一主體10、次高的該第三主體30與最矮的該第二主體20的三個按摩體,組成高、中、矮的型態,各自有平面、邊緣與端角可供使用者作為施力的反作用點,以對肌肉、筋膜與穴道施加按摩,其中,最矮的第二主體20連結最高的第一主體10和次高的第三主體30,而且,在該***100的長度方向Y上,該第二主體20的長度是比該第一主體10與該第三主體30更長,如此,當使用者利用位於兩端的該第一主體10與該第三主體30進行按摩時,該第二主體20即可發揮平衡穩定該***100的作用與提供使用者利用槓桿原理進行施力的力臂距離。
四、本新型的***100位於兩端的最高的該第一主體10與次高的該第三主體30,可供使用者同時進行多點的按摩,如此,在多點同時施力的狀態下,除了可提高按摩效果的覆蓋面積之外,在使用者利用槓桿原理施力時(例如圖9所示之類似叉狀的型態),該第一主體10或該第三主體30更可對使用者提供偏心剪力(Eccentric Shear Force)的反作力,相較於習知按摩器只能形成單點同心繞圈施力(single-point concentric circular manipulation)或單點正向施力(single-point normal manipulation),本新型的***100可大幅降低二次性和擴大性的肌肉痙攣被觸發的風險,而提高按摩時的安全性與按摩效果的持 久性。
五、本新型的***100在翻轉不同角度後,在結構上可提供使用者夾不同銳角角度與鈍角角度的邊角變化,及不同的幾何高度的變化,供使用者靈活應用,以便於使用者施加不同強度、深度與集中度的按摩效果,例如,如圖12所示,當該***100繞該長度方向Y旋轉90度使用時,使用者即可利用相鄰的第二底面21與第二側斜面23,所形成之尖銳的邊角作為施力的反作用點,此尖銳的邊角適合做跨肌纖維與筋膜的橫向刮撥,此時,該第一主體10朝下的其中一第一側面13,及共線的該第一穩定邊緣16與該第二穩定邊緣25並可形成穩固的支撐。
六、本新型的***100的第二主體20的容置槽241可供放置加熱後的紅豆、活性碳、發熱石、香氛精油等物品,以在按摩時產生更佳的舒壓或保健作用。
參閱圖13、14,為本新型的一第二實施例,該第二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該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
該第二主體20的第二頂面22是呈傾斜狀,並從該第三主體30朝該第一主體10在該高度方向Z上降低高度,且該第二頂面22在該橫方向X上的頂寬度W1從該第三主體30朝該第一主體10遞增。
如此,該第二實施例也可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參閱圖15,為本新型的一第三實施例,該第三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該第三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
該第一主體10的第一內端面14是呈階梯狀,該第二主體20的每一第二側斜面23是呈階梯狀。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第三實施例的其他變化例中,當然也可採用只讓該第一主體10的第一內端面14呈階梯狀的設計,或者,採用只讓該第二主體20的每一第二側斜面23呈階梯狀的設計。
如此,該第三實施例除了可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之外,並可產生更多的邊緣與端角供使用者進行按摩。
參閱圖16,為本新型的一第四實施例,該第四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該第四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
該第四實施例還包含一外襯套50,該外襯套50用於容置該第一主體10、該第二主體20與該第三主體30。
如此,該第四實施例除了可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之外,藉由可拆卸的該外襯套50,並可在按摩時適度減緩剛性材質的該第一主體10、該第二主體20與該第三主體30,對於皮膚所造成的摩擦傷害,也可便於清洗,達到衛生保健的使用 優點。
綜上所述,本新型的***,不僅可讓使用者在身體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下,以身體的重力利用槓桿原理,有效地進行施力,且可供多角度靜置使用,以巧妙地嵌入人體的不同部位,讓使用者可根據自身的需要,隨意地進行不同的按摩手法,而位於兩端的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三主體,更可供使用者同時進行多點的按摩,以提高按摩效果的覆蓋面,並對使用者提供偏心剪力的反作用力,此外,在翻轉不同角度後,在結構上可提供使用者不同的銳角與鈍角的變化,及不同的幾何高度的變化,供使用者靈活應用,所以確實能達成本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
10:第一主體
11:第一底面
12:第一頂面
13:第一側面
14:第一內端面
15:第一外端面
16:第一穩定邊緣
17:第一邊緣
18:第一端角
20:第二主體
21:第二底面
22:第二頂面
23:第二側斜面
24:第二外端面
241:容置槽
25:第二穩定邊緣
26:第二邊緣
27:第二端角
30:第三主體
31:第三頂面
32:第三側面
33:第三內端面
34:第三外端面
35:第三邊緣
36:第三端角
X:橫方向
Y:長度方向
Z:高度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包含:一第一主體,包括一第一底面、一在一高度方向上相反於該第一底面的第一頂面,及二在一與該高度方向相交的橫方向上相反設置的第一側面,該等第一側面連接在該第一底面與該第一頂面之間,該等第一側面與該第一底面的銜接處形成二第一穩定邊緣;一第二主體,從該第一主體沿一長度方向延伸,該長度方向相交於該高度方向與該橫方向,該第二主體包括一對應於該第一底面的第二底面、一在該高度方向上相反於該第二底面的第二頂面,及二在該橫方向上相反設置並連接於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二頂面之間的第二側斜面,該第二頂面在該高度方向上低於該第一頂面,該第二頂面在該橫方向上的一頂寬度小於該第二底面在該橫方向上的一底寬度,該等第二側斜面與該第二底面的銜接處形成二分別對應於該等第一穩定邊緣的第二穩定邊緣,每一第二穩定邊緣與各別的第一穩定邊緣共線;及一第三主體,設置於該第二頂面並在該長度方向上遠離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三主體包括一第三頂面,該第三頂面在該高度方向上高於該第二頂面但低於該第一頂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其中,該第一主體的第一底面與該第二主體的第二底面互相連接,並配合形成一呈矩形的共同外輪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其中,該第二主體還包括一在該長度方向上相反於該第一主體的第二外端面,該第二外端面連接於該第二底面、該第二頂面與該等第二側斜面之間,該第二外端面形成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容置槽。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其中,該第三主體還包括二在該橫方向上相反設置並與該第三頂面連接的第三側面、一第三內端面,及一在該長度方向上相反於該第三內端面的第三外端面,該第三內端面與該第三外端面連接於該第三頂面與該等第三側面之間,該第三外端面與該第二外端面連接,該第二主體在該長度方向上的長度大於該第一主體在該長度方向上的長度與該第三主體在該長度方向上的長度。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其中,該第三主體的該第三內端面從該第三頂面朝下並朝內傾斜,每一第三側面與各別的第二側斜面連接,並對應於各別的第二側斜面的傾斜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其中,該第二頂面是呈水平狀。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其中,該第二頂面是呈傾斜狀,並從該第三主體朝該第一主體在該高度方向上降低高度,且該第二頂面在該橫方向上的頂寬度從該第三主體朝該第一主體遞增。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其中,該第一主體還包括一 第一內端面,及一在該長度方向上相反於該第一內端面的第一外端面,該第一內端面與該第一外端面連接於該第一底面、該第一頂面與該等第一側面之間,該第一內端面從該第一頂面朝下並朝內傾斜,該第二主體從該第一內端面朝內延伸。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其中,該第一主體的第一內端面是呈階梯狀,該第二主體的每一第二側斜面是呈階梯狀。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還包含一外襯套,該外襯套用於容置該第一主體、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三主體。
TW111203224U 2022-03-30 2022-03-30 *** TWM632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224U TWM632150U (zh) 2022-03-30 2022-03-30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224U TWM632150U (zh) 2022-03-30 2022-03-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2150U true TWM632150U (zh) 2022-09-21

Family

ID=84613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224U TWM632150U (zh) 2022-03-30 2022-03-30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2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57503Y1 (ko) 발마사지기
TWM632150U (zh) ***
KR20070001304U (ko) 마사지용 돌 괄사기구
CN217886540U (zh) ***
JP5892571B2 (ja) マッサージ器
KR200418237Y1 (ko) 전신 마사지 및 지압구
TW201946608A (zh) 頭部按摩裝置
CN217908308U (zh) 按摩板
TWM630733U (zh) 按摩板
KR20200001043U (ko) 척추 마사지구
JP5709245B2 (ja) マッサージ器
KR102245779B1 (ko) 기능성 마사지구
JP3130859U (ja) スクレーピング療法用多機能マッサージ器
KR101748353B1 (ko) 혈액순환 개선을 위한 롤러형 발 마사지기
TWI595868B (zh) 腰背舒壓板
JP3198998U (ja) 指圧器具セットの配置構造
JP2020000637A (ja)
TWM547385U (zh) 按摩滾筒
JP2010104568A (ja) まごの手
KR200496911Y1 (ko) 마사지 기구
KR102581449B1 (ko) 다용도로 사용가능한 목침
CN209154428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铲叉推拿调理杆
JP3627115B2 (ja) 指圧器
TWM530642U (zh) 按摩復健裝置
WO2006017958A1 (fr) Dispositif de frott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