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0613U - 烹調容器 - Google Patents

烹調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0613U
TWM460613U TW101214250U TW101214250U TWM460613U TW M460613 U TWM460613 U TW M460613U TW 101214250 U TW101214250 U TW 101214250U TW 101214250 U TW101214250 U TW 101214250U TW M460613 U TWM460613 U TW M4606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container
dish portion
container according
heat
li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4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nichi Yasumoto
Minoru Endo
Daisuke Sugiura
Original Assignee
Hirata &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ata &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ata &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M460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0613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A47J36/04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the materials being non-metall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Description

烹調容器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通過微波進行加熱的烹調容器。
已知有能夠通過吸收在微波爐內放出的微波,在短時間內高溫發熱,從而對魚、肉等的食材進行燒烤的容器。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加熱所承載的食材的片材,其由通過吸收微波而發熱的金屬層及耐熱性塑膠膜層構成。
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一種在底面具有加熱介質的陶器,上述加熱介質是用焊劑(flux)層夾持通過微波發熱的鐵氧體(ferrite)層而成。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8971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128847號公報
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片具有缺乏耐久性,不能反復使用的問題。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容器具有重量重,容易不留神而破裂的問題。
本創作是考慮到上述情況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耐久性,並且使用輕質材料,風味豐富地對食材進行加熱的烹調容器。
本創作的烹調容器,通過照射微波對食材進行加熱,其特徵在於:具有非發熱性的外側皿部(碗部)和發熱性的內側皿部,該內側皿部收容在該外側皿部,並且通過混合添加有二氧化矽的矽酮聚合物或氟樹脂中的任一者與通過微波發熱的發熱體材料而成。
根據本創作的烹調容器,具有耐久性,並且是輕質。另一方面,通過內側皿部的發熱,能夠烹調魚、肉等的食材,風味豐富地加熱食品。另外,雖然內側皿部上升至高溫,但是由於外側皿部是非發熱性的,能夠防止使用者的燙傷。
本創作的烹調容器,其特徵在於:還具有分別覆蓋前述外側皿部及內側皿部的外側蓋部及內側蓋部,前述外側蓋部是非發熱性的;前述內側蓋部是發熱性的,並且通過混合添加有二氧化矽的矽酮聚合物或氟樹脂的任一者與通過微波發熱的發熱體材料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外侧盖部及內侧盖部分别覆盖外侧皿部及內侧皿部,因此,能够在防止水分的蒸发的同时加热食材,烹调成干蒸状。另外,通過內側蓋部的輻射能夠縮短烹調時間,並且,進一步地能夠不發生偏頗地進行加熱,因此,能夠風味豐富地烹調食材。
本創作的烹調容器,其特徵在於:在內側皿部的內底面上設置有多個突起。
根據本創作,通過橫跨多個突起承載食材使油脂成分落下,因此,能夠減少食材與油脂成分的粘著。另外,也 能夠防止在食材中包含的多餘的油脂成分的攝取。
本創作的烹調容器,其特徵在於:在內側皿部的內側面或內側蓋部的內上面設置有凹凸。
根據本創作,通過凹凸使表面積變大,使輻射效率上升,因此,能夠縮短烹調時間。
本創作的烹調容器,其特徵在於:前述發熱體材料包括氧化鐵及碳。
根據本創作,顯示出作為發熱體材料使用氧化鐵及碳是合適的。
根據本創作的烹調容器,具有耐久性,並且使用輕質的材料,能夠風味豐富地加熱食材。
下面,對於本創作的烹調容器進行說明。從圖1至圖3分別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上面圖、側面圖及下面圖。圖4及圖5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皿部1的上面圖及長邊方向的側剖面圖,圖6及圖7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蓋部2的下面圖及長邊方向的側剖面圖。
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由承載食材的開口的皿部1及覆蓋皿部1的蓋部2構成。皿部1進一步包括內側皿部11和外側皿部12,該內側皿部11由混合有矽酮聚合物、二氧化矽、氧化鐵及碳的黑色的發熱性橡膠構成,外側皿部12與內側皿部11一體成型,收容內側皿部11,並且由混合有矽酮聚合物及二氧化矽的非發熱性橡膠構成。矽酮聚合物 及二氧化矽不吸收微波,因此不發熱,但是,氧化鐵及碳是吸收微波而發熱的發熱體材料。例如,氧化鐵是四氧化三鐵、碳是炭黑。
發熱性橡膠是通過照射微波而發熱,在短時間上升至高溫,因此,能夠烹調魚、肉等的食材,能夠風味豐富地烹調食材。
蓋部2也具有內側蓋部21和外側蓋部22,內側蓋部21由混合有矽酮聚合物、二氧化矽、氧化鐵及碳的黑色的發熱性橡膠構成,外側蓋部22由混合有矽酮聚合物及二氧化矽的非發熱性橡膠構成,並且收容粘接的內側蓋部21。內側蓋部21及外側蓋部22形成分別覆蓋內側皿部11和外側皿部12的形狀。
發熱性橡膠及非發熱性橡膠,具有只要是在從200℃至250℃程度的高溫下性質就不會劣化的耐熱性。因此,本創作的烹調容器,具有即使加熱至從200℃至250℃程度,也能夠維持性質的耐久性。
內側皿部11由厚度2mm程度的底部11a及側部11b構成,形成開口的形狀。底部11a是短邊12cm程度、長邊21cm程度的圓角的大致長方形。在底部11a上設置有5mm~7mm程度向內側蓋部21延伸的突起11c、11c、…。在內側蓋部21的底部11a上,平行地設置有多個沿著與內側蓋部21的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突起11c、11c、…。突起11c、11c、…,分別形成與大致長方形的底面的短邊方向相互大致平行的細長的形狀,以16mm程度的大致等間隔 設置有9個,以使食材橫跨多個突起11c、11c、…而被承載。此外,突起11c、11c、…和側部11b離開,以使油脂成分容易往底部11a的周邊積存。
通過在突起11c、11c、…上承載食材,油脂成分落下至底部11a,因此,能夠減少食材與油脂成分的粘著。另外,也能夠防止食材中含有的多餘的油脂成分的攝取。另外,食材的油脂成分往正下方落下,因此,容易積存在底部11a的中央附近。因此,構成為底部11a的中央附近比周邊高3mm程度,以使油脂成分向周邊流動。
內側皿部11的側部11b,是沿著底部11a的外周,在鉛垂方向上高3cm程度。沿著側部11b的上部的外周,設置有臺階(厚度差)11d,其由在水平方向上2mm程度的平坦的壁部和從平坦的部分向鉛垂方向延伸的2mm程度的側壁部構成。該平坦的壁部上承載蓋部2的外周部分,通過側壁固定蓋部2的位置。通過蓋部2在烹調容器內形成密閉的空間,因此,能夠在防止水分蒸發的同時加熱食材,能夠烹調成幹蒸狀。另外,通過將作為皿部1的發熱體的內側皿部11和作為蓋部2的發熱體的內側蓋部21相接觸,也能夠防止微波的侵入,能夠在不使微波直接照射食材的情形下完成烹調。
發熱的發熱性橡膠,可通過接觸進行直接加熱,還可以通過輻射進行加熱,因此,在食材與突起11c、11c、…接觸的內側皿部11的底部11a之外,從與食材沒有接觸的側部11b及內側蓋部21也加熱食材。因此,能夠縮短烹調 時間,進一步能夠不發生偏頗地加熱,因此,能夠風味豐富地烹調食材。
為此,在內側蓋部21上設置有多個半球形的凸部21a、21a、…,通過凹凸使表面積變大,使輻射效率上升。
在內側皿部11的臺階(厚度差)11d的側面上設置有4個槽。這是為了在成型內側皿部11時容易固定於模具,且容易從模具取出。
外側皿部12的側部12b是比底部12a厚3mm程度,但是,在上部的臺階(厚度差)11d附近進一步地厚5mm程度。這是為了防止承載蓋部2時的蓋部2的重量或長時間的使用等使皿部1發生變形。另外,在外側皿部12的側部12b上,沿著周邊設置有波狀的凹凸。
為了從背側補強內側皿部11的突起11c、11c、…,以使達到不會由於食材的重量而產生變形的程度,在外側皿部12的底部12a上,設置有根據內側皿部11的突起11c、11c、…的形狀的補強用的突起12c。即,在內側皿部11的平面狀(表面狀)部上,平行設置有沿著與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突起11c、11c‧‧。從外側皿部12的底部12a向各突起11c的背側,同樣地平行設置有沿著與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補強用的突起12c、12c‧‧‧。通過補強用突起12c從突起11c的背側支持,能夠防止變形。在外側皿部12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面上設置有皿部把手12d、12d。
如前所述,外側皿部12自身不發熱,但是內側皿部 11、食材的熱進行傳播,有時上升至高溫。為此,在皿部把手12d、12d上設置有孔,使表面積變大,以使在微波加熱結束後,在短時間內回到常溫。
烹調容器被加熱,則從在烹調容器內承載的食材發生蒸氣而形成高壓,因此,必須將蒸氣的一部分向烹調容器的外部排出。另一方面,為了將食材製成前述的幹蒸狀,有必要在容器內也保持蒸氣。因此,設置有6處貫通內側蓋部21及外側蓋部22的直徑2mm程度的蒸氣孔23、23、…。為了在把持用於把持烹調容器而在外側蓋部22中央上設置的蓋部把手22a時,不發生燙傷,該6處的蒸氣孔23、23、…,設置在離蓋部把手22a的外周4cm程度的位置上。
為了使承載的食材的位置在中央附近穩定,突起11c、11c、…,也可以是中央附近比兩端附近在垂直方向上凹下的弓型。補強用突起12c,也與突起11c的形狀相合,形成中央附近比兩端附近在垂直方向凹下的弓型。另外,突起11c、11c、…,只要是能夠承載食材的形狀即可,也可是沿著長邊方向延伸的形狀或圓形或多邊形狀的形狀。此處,為了在清洗烹調容器時,容易清洗突起11c、11c、…的間隙,優選多個突起11c、11c、…的間隙是1cm以上。
半球形的凸部21a、21a、…,不限於內側蓋部21,也可設置在內側皿部11的側部11b。向著內側皿部11的凸部21a,沿著內側蓋部21的長度方向上設置有多個。通過沿著長度方向的多個凸部21a、21a、…構成的凸部21a的 佇列,在與內側蓋部21的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平行地設置有多列。另外,凸部21a、21a、…的形狀,不限於半球形,也可以是多邊形或波型等,只要是與平坦的情形相比通過凹凸使表面積變大即可。凸部21a,在凸形狀之外,也可以是凹形狀。
烹調容器,也可不設置蒸氣孔23,而是完全的密閉狀。另外,蒸氣孔23的數目及大小也可以是任意的,也可以設置在皿部1上。
烹調容器的形狀不限於前述的形狀。圖8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其他的實例的圖。如圖8A所示,在具有皿部1和蓋部2的烹調容器上,也可進一步地具有,配置在內側蓋部21與內側皿部11的底部11a的中間附近並且能夠取下的中間皿部3,其中,該皿部1具有內側皿部11及外側皿部12、該蓋部2具有內側蓋部21及外側蓋部22。該情形下,中間皿部3由混合有矽酮聚合物、二氧化矽、氧化鐵及碳的黑色的發熱性橡膠構成。由此,能夠通過1個烹調容器烹調多個食材,能夠縮短烹調所需要的時間。
另外,也可將皿部1與蓋部2不分離,如圖8B所示,局部的常態是連接狀態。
另外,本創作的烹調容器,其外側皿部12及外側蓋部22也可以只有局部是非發熱性的。另外,內側皿部11及內側蓋部21,例如,也可以中央附近等局部是發熱性橡膠製成,其他部分是非發熱性的橡膠製成或耐熱性的塑膠製成等。
本創作的烹調容器,也可單獨形成內側皿部11和外側皿部12,在形成後進行粘接。另外,內側皿部11與外側皿部12,也可不粘接而構成為能夠取下的構造。同樣地,內側蓋部21與外側蓋部22也可構成為能夠取下的構造。
構成內側皿部11及內側蓋部21的發熱性橡膠所使用的發熱體材料,不限於氧化鐵及碳,也可使用氧化鋁、氧化鋅或碳化矽等的通過照射微波而發熱的物質的一種或數種,例如,也可在碳裏混合這些的發熱體材料中的任意材料。通過包括微波的高頻波進行加熱的原理,有介質加熱(誘電加熱)和感應加熱(誘導加熱),本創作的發熱體材料的發熱的原理,是任何一種均可。
也可代替內側皿部11、內側蓋部21、及外側皿部12、外側蓋部22中所使用的矽酮聚合物及二氧化矽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用具有從200℃至250℃程度的耐熱性的氟樹脂來生成發熱性橡膠或非發熱性橡膠。
即,發熱性橡膠,只要是混合有氟樹脂、添加有二氧化矽的矽酮聚合物中的任一者和通過微波發熱的發熱體材料而成的物質即可。如此地,非發熱性橡膠為如下三種。第一:二氧化矽及矽酮聚合物;第二:氟樹脂;第三:二氧化矽、矽酮聚合物及氟樹脂。發熱性橡膠,通過以上的三種組合分別進一步與發熱體材料混合。
在發熱性橡膠的生成中所使用的各物質的合適的比例的例子是:以重量%計,矽酮聚合物是56.7%~66.7%、二氧化矽是10.0%~16.7%、氧化鐵是13.3%~25%及碳是 4.0%~13.3%。
如此地,本創作的烹調容器,是由具有只要是在從200℃至250℃程度的高溫下性質就不會發生劣化的耐熱性的發熱性橡膠及非發熱性橡膠構成,因此,能夠反復進行通過微波放射進行的加熱。另外,發熱性橡膠及非發熱性橡膠比金屬或陶器等比重輕,因此,能夠輕質化。進一步地,受到衝擊也難以破損,成型容易。通過使用該發熱性橡膠,能夠風味豐富地加熱食材。
在上述說明的實施例中,所有的技術特徵均是例示,不應該是限制本創作的範圍。本創作的範圍,不是通過前述的意義來限定,而是包含申請專利範圍所顯示的以及與申請專利範圍所顯示的相等同的意義及範圍內的所有的變更。
1‧‧‧皿部
2‧‧‧蓋部
3‧‧‧中間皿部
11‧‧‧內側皿部
11a‧‧‧底部
11b‧‧‧側部
11c‧‧‧突起
11d‧‧‧臺階(厚度差)
12‧‧‧外側皿部
12a‧‧‧底部
12b‧‧‧側部
12c‧‧‧突起
12d‧‧‧皿部把手
21‧‧‧內側蓋部
21a‧‧‧凸部
22‧‧‧外側蓋部
22a‧‧‧蓋部把手
23‧‧‧蒸氣孔
圖1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上面圖。
圖2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側面圖。
圖3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下面圖。
圖4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皿部的上面圖。
圖5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皿部的長邊方向的側剖面圖。
圖6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蓋部的下面圖。
圖7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蓋部的長邊方向的側剖面圖。
圖8是表示本創作的烹調容器的其他的實例的圖。
1‧‧‧皿部
11‧‧‧內側皿部
11a‧‧‧底部
11c‧‧‧突起
11d‧‧‧臺階(厚度差)
12‧‧‧外側皿部
12d‧‧‧皿部把手

Claims (17)

  1. 一種烹調容器,其通過照射微波對食材進行加熱,其特徵在於:具有非發熱性的外側皿部和內側皿部,該內側皿部收容在該外側皿部,並且通過含有矽酮聚合物、二氧化矽以及通過微波發熱的發熱體材料而成、或者是通過含有氟樹脂以及通過微波發熱的發熱體材料而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外側皿部含有矽酮聚合物及二氧化矽而成、或者是含有氟樹脂而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還具有分別覆蓋上述外側皿部及內側皿部的外側蓋部及內側蓋部,上述外側蓋部是非發熱性的,上述內側蓋部是發熱性的,並且通過含有矽酮聚合物、二氧化矽以及通過微波發熱的發熱體材料而成、或者是通過含有氟樹脂以及通過微波發熱的發熱體材料而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在上述內側蓋部的內上面設置有朝向上述內側皿部的凸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凸部形成半球狀,並且沿著上述內側蓋部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或5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在上述內側皿部的內底面設置有多個沿著與該內側皿 部的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突起,在上述外側皿部的內底面形成有從背側補強上述突起的補強突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在上述內側皿部的內底面設置有多個沿著與該內側皿部的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突起,在上述外側皿部的內底面形成有從背側補強上述突起的補強突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突起設置成與上述內側皿部的內側面相分離,上述內底面構成為中央比周邊變高。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突起設置成與上述內側皿部的內側面相分離,上述內底面構成為中央比周邊變高。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多個突起相互平行,並且分別形成中央凹下的形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多個突起相互平行,並且分別形成中央凹下的形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多個突起相互平行,並且分別形成中央凹下的形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多個突起相互平行,並且分別形成中央凹下的形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發熱體材料包括氧化鐵和碳。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發熱體材料包括氧化鐵和碳。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發熱體材料包括氧化鐵和碳。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烹調容器,其中上述發熱體材料包括氧化鐵和碳。
TW101214250U 2011-07-22 2012-07-23 烹調容器 TWM4606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1344A JP5081317B1 (ja) 2011-07-22 2011-07-22 調理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0613U true TWM460613U (zh) 2013-09-01

Family

ID=47435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4250U TWM460613U (zh) 2011-07-22 2012-07-23 烹調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081317B1 (zh)
KR (1) KR101398373B1 (zh)
CN (1) CN203252433U (zh)
TW (1) TWM4606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0567B (zh) * 2019-12-03 2022-07-11 日商愛伊斯有限公司 單餐煮飯用包裝容器以及裝有煮飯米的密封容器
TWI770580B (zh) * 2020-05-09 2022-07-11 日商愛伊斯有限公司 使用非浸泡米的單餐用米飯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6076B2 (ja) * 2012-01-30 2014-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09469927A (zh) * 2018-10-19 2019-03-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和具有该加热装置的微波炉
JP7505363B2 (ja) 2020-10-15 2024-06-25 味の素株式会社 冷凍包餡食品用の電子レンジ加熱用容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加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71808A (ja) * 1989-03-13 1990-11-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電子レンジ用調理容器
JP2541655B2 (ja) * 1989-03-31 1996-10-0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調理器
JPH0915473A (ja) * 1995-06-29 1997-01-17 Canon Inc フィルターケース
JPH09215473A (ja) * 1996-02-14 1997-08-19 Mitsui Toatsu Chem Inc 冷凍食品の加熱方法
JP4426384B2 (ja) * 2004-06-23 2010-03-03 サンゴバン・ティーエム株式会社 コート材及び耐火断熱材
JP2011000190A (ja) * 2009-06-16 2011-01-06 News Chef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調理用容器
JP6103795B2 (ja) * 2009-11-12 2017-03-29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加熱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0567B (zh) * 2019-12-03 2022-07-11 日商愛伊斯有限公司 單餐煮飯用包裝容器以及裝有煮飯米的密封容器
TWI770580B (zh) * 2020-05-09 2022-07-11 日商愛伊斯有限公司 使用非浸泡米的單餐用米飯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98373B1 (ko) 2014-05-22
JP5081317B1 (ja) 2012-11-28
CN203252433U (zh) 2013-10-30
KR20130011898A (ko) 2013-01-30
JP2013022321A (ja) 2013-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2507B2 (ja) マイクロ波蒸気調理容器システム
JP5025154B2 (ja) 電気炊飯器
TWM460613U (zh) 烹調容器
JP3182006U (ja) 電子レンジ用調理器具
JP5142070B2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調理容器
KR101334557B1 (ko) 조리용기
JP5076369B2 (ja) 電気炊飯器
JP5081318B1 (ja) 発熱性ゴム
JP6197167B2 (ja) 電気炊飯器
JP5316524B2 (ja) 電気炊飯器
KR20080006168U (ko) 전자렌지용 조리용기
JP2012011078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調理食器
JP3173592U (ja) 調理器具
JP6161585B2 (ja) 電気炊飯器
KR101651078B1 (ko) 조리 및 보온기능을 겸비한 이중 냄비
KR102486358B1 (ko) 전자레인지용 조리 용기
JP2012040428A (ja) 電気炊飯器
KR200455898Y1 (ko) 조리기구의 바닥면 구조
JP5527459B2 (ja) 電気炊飯器
KR101406492B1 (ko) 조리용기
WO2020153444A1 (ja) 調理器
JP2010268929A (ja) 炊飯調理具
JP2008279141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調理容器
KR101129602B1 (ko) 전자레인지용 내열용기
TWM464108U (zh) 蒸煮鍋具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