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716B -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716B
TWI789716B TW110107051A TW110107051A TWI789716B TW I789716 B TWI789716 B TW I789716B TW 110107051 A TW110107051 A TW 110107051A TW 110107051 A TW110107051 A TW 110107051A TW I789716 B TWI789716 B TW I7897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xide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layer
electrode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7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3720A (zh
Inventor
片岡淳司
上田知正
鄭述述
斉藤信美
池田圭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3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3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71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zinc oxide, copper aluminium oxide, cadmium stann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2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AIIBVI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7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ng layer, e.g. the length,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8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for thin film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thickness or the shape of the insulator or the dimensions, the shape or the lay-out of the conductor
    • H01L29/4239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for thin film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thickness or the shape of the insulator or the dimensions, the shape or the lay-out of the conductor fully surrounding the channel, e.g. gate-all-arou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42Vertical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耐熱性高之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包含:氧化物半導體層;閘極電極;閘極絕緣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閘極電極之間;第1電極,其電性連接於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第1位置;第2電極,其電性連接於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相對於第1位置位於第1方向之第2位置;第1導電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1電極之間、及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2電極之間之至少任一位置,且含有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第1金屬元素、及與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及第2導電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1導電層之間,且含有與第1金屬元素及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及氧(O);閘極電極之隔著閘極絕緣層而與氧化物半導體層對向之部分之第1方向的位置位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於氧化物半導體層形成通道之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具有以下優異特性,即,斷開動作時之通道漏電流極小。因此,例如研究了將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應用於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Dynamic Random Acce Memory)之記憶胞之切換電晶體。
例如,於將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應用於記憶胞之切換電晶體時,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會經過伴隨記憶胞或配線之形成之熱處理。因此,期待實現一種即便經過熱處理,特性之變動亦較少之耐熱性高之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耐熱性高之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具備:氧化物半導體層;閘極電極;閘極絕緣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閘極電極之間;第1電極,其電性連接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第1位置;第2電極,其電性連接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相對於上述第1位置位於第1方向之第2位置;第1導電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1電極之間、及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2電極之間之至少任一位置,且含有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第1金屬元素、及與上述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及第2導電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1導電層之間,且含有與上述第1金屬元素及上述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及氧(O);且上述閘極電極之隔著上述閘極絕緣層而與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對向之部分之上述第1方向的位置位於上述第1位置與上述第2位置之間。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再者,以下說明中,對相同或類似之構件等附上相同符號,對已說明過一次之構件等適當省略其說明。
又,本說明書中,為了方便起見,有時使用「上」或「下」之用語。所謂「上」或「下」只是表示圖式內之相對位置關係之用語,並非規定相對於重力之位置關係之用語。
本說明書中之構成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構件之化學組成之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例如可藉由二次離子質譜法(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SIMS)、能量分散X射線光譜法(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拉塞福反向散射譜法(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scopy:RBS)進行。又,構成半導體裝置之構件之厚度、構件間之距離、結晶粒徑等之測定例如可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ransmi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第1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具備:氧化物半導體層;閘極電極;閘極絕緣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閘極電極之間;第1電極,其電性連接於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第1位置;第2電極,其電性連接於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相對於第1位置位於第1方向之第2位置;第1導電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1電極之間、及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2電極之間之至少任一位置,且含有第1金屬元素、與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以及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以及第2導電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1導電層之間,且含有與第1金屬元素及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以及氧(O);閘極電極之隔著閘極絕緣層而與氧化物半導體層對向之部分之第1方向的位置位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
圖1係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模式剖視圖。
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係電晶體100。電晶體100係於氧化物半導體層形成有通道之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電晶體100係所謂之底部閘極型電晶體,其於形成有通道之氧化物半導體層之下側設置有閘極電極,於上側設置有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
電晶體100具備氧化物半導體層10、閘極電極12、閘極絕緣層14、源極電極16、汲極電極18、障壁層20、接觸層22、第1絕緣層24及第2絕緣層26。
源極電極16係第1電極之一例。汲極電極18係第2電極之一例。障壁層20係第1導電層之一例。接觸層22係第2導電層之一例。
氧化物半導體層10具有第1區域10a、第2區域10b及第3區域10c。
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形成有電晶體100進行導通動作時成為電流路徑之通道。將電子於通道中流動之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圖1中以兩個箭頭表示通道長度方向。
氧化物半導體層10為氧化物半導體。氧化物半導體層10為金屬氧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層10例如為非晶質。
氧化物半導體層10例如含有銦(In)、鎵(Ga)及鋅(Zn)。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所含之金屬元素中之銦、鎵及鋅共計的原子比例如為90%以上。又,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所含之除氧以外之元素中之銦、鎵及鋅共計的原子比例如為90%以上。例如,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不存在除氧以外之具有較銦、鎵及鋅之任一者大之原子比之元素。
氧化物半導體層10具有第1區域10a、第2區域10b及第3區域10c。第3區域10c之至少一部分設置於第1區域10a與第2區域10b之間。
第1區域10a作為電晶體100之源極區域發揮功能,第2區域10b作為電晶體100之汲極區域發揮功能。又,於電晶體100之導通動作時在第3區域10c形成有通道。
第1區域10a與第2區域10b例如為n型半導體。第1區域10a之氧缺陷濃度及第2區域10b之氧缺陷濃度例如高於第3區域10c之氧缺陷濃度。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之氧缺陷作為供體發揮功能。
第1區域10a之n型載子濃度及第2區域10b之n型載子濃度例如高於第3區域10c之n型載子濃度。第1區域10a之電阻及第2區域10b之電阻例如低於第3區域10c之電阻。
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厚度例如為10 nm以上100 nm以下。
氧化物半導體層10例如藉由原子層沈積法(Atomic Layer Deposition法:ALD法)形成。
閘極電極12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下側。閘極電極12例如為金屬、金屬化合物或半導體。閘極電極12例如為鎢(W)。閘極電極12之閘極長度例如為20 nm以上100 nm以下。
閘極絕緣層14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閘極電極12之間。閘極絕緣層14設置於第3區域10c與閘極電極12之間。
閘極絕緣層14例如為氧化物或氮氧化物。閘極絕緣層14例如為氧化矽或氧化鋁。閘極絕緣層14之厚度例如為2 nm以上10 nm以下。
再者,亦可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閘極絕緣層14之間設置材料與閘極絕緣層14不同之未圖示之氧化物層。
源極電極16於第1位置電性連接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第1位置例如係源極電極16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間之接觸層22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相接之位置。
源極電極16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上側。氧化物半導體層10夾於閘極電極12與源極電極16之間。
源極電極16設置於第1區域10a之上側。源極電極16例如電性連接於第1區域10a。
源極電極16例如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源極電極16例如為具有與障壁層20不同之化學組成之金屬。源極電極16例如含有鎢(W)或鉬(Mo)。
源極電極16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例如為1原子%以下。第1金屬元素係障壁層20中所含之金屬元素。
汲極電極18於第2位置電性連接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第2位置例如係汲極電極18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間之接觸層22和氧化物半導體層10相接之位置。
第2位置相對於第1位置位於通道長度方向。通道長度方向係第1方向之一例。
閘極電極12之隔著閘極絕緣層14而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對向之部分之通道長度方向的位置位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換言之,於考慮到沿通道長度方向延伸之座標軸之情形時,閘極電極12之隔著閘極絕緣層14而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對向之部分之通道長度方向之位置的座標值係處於第1位置之座標值與第2位置之座標值之間的值。
汲極電極18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上側。氧化物半導體層10夾於閘極電極12與汲極電極18之間。
汲極電極18設置於第2區域10b之上側。汲極電極18電性連接於第2區域10b。
汲極電極18例如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汲極電極18例如為具有與障壁層20不同之化學組成之金屬。汲極電極18例如含有鎢(W)或鉬(Mo)。
汲極電極18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例如為1原子%以下。第1金屬元素係障壁層20中所含之金屬元素。
障壁層20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源極電極16之間。障壁層20設置於第1區域10a與源極電極16之間。障壁層20例如與源極電極16相接。障壁層20作為從氧化物半導體層10向源極電極16側擴散之氧之擴散障壁發揮功能。
障壁層20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汲極電極18之間。障壁層20設置於第2區域10b與汲極電極18之間。障壁層20例如與汲極電極18相接。障壁層20作為從氧化物半導體層10向汲極電極18側擴散之氧之擴散障壁發揮功能。
障壁層20含有第1金屬元素、與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以及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第1元素可含有2種以上之元素。
第1金屬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鈦(Ti)、銀(Ag)、鎳(Ni)、銅(Cu)及鉭(T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又,第1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鋅(Zn)、矽(Si)、鋁(Al)、錫(Sn)、鎵(Ga)、鉿(Hf)、鑭(La)及鈰(Ce)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障壁層20例如為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
障壁層20例如為含有鈦(Ti)作為第1金屬元素,含有鋅(Zn)及矽(Si)作為第1元素之氧化物。
障壁層20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例如為3原子%以上30原子%以下。
障壁層20之厚度例如較接觸層22之厚度厚。障壁層20之厚度及接觸層22之厚度係從氧化物半導體層10朝向源極電極16之方向之厚度。
障壁層20之厚度例如為接觸層22之厚度之1.5倍以上。障壁層20之厚度例如為5 nm以上30 nm以下。
障壁層20例如為結晶質。障壁層20之結晶粒徑例如小於接觸層22之結晶粒徑。障壁層20及接觸層22之結晶粒徑例如以結晶粒之長軸之中央值為代表。
障壁層20例如為非晶質。
接觸層22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障壁層20之間。接觸層22設置於第1區域10a與源極電極16之間。又,接觸層22設置於第2區域10b與汲極電極18之間。
接觸層22例如與障壁層20相接。接觸層22例如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相接。接觸層22例如與第1區域10a相接。接觸層22例如與第2區域10b相接。
接觸層22具有減小第1區域10a與源極電極16之間之電阻之功能。接觸層22具有減小第2區域10b與汲極電極18之間之電阻之功能。
接觸層22含有與第1金屬元素及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第2元素可含有2種以上之元素。
第2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銦(In)、鋅(Zn)、錫(Sn)及鎘(Cd)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接觸層22例如為金屬氧化物。
接觸層22例如含有銦(In)及錫(Sn)作為第2元素。接觸層22例如係含有銦(In)及錫(Sn)之氧化物。
接觸層22之厚度例如為1 nm以上10 nm以下。
接觸層22例如為結晶質。
第1絕緣層24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下側。第1絕緣層24例如為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第1絕緣層24例如為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
第2絕緣層26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上側。第2絕緣層26設置於源極電極16與汲極電極18之間。
第2絕緣層26將源極電極16與汲極電極18電性分離。第2絕緣層26例如為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第2絕緣層26例如為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
以下,對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作用及效果進行說明。
例如,於將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應用於記憶胞之切換電晶體之情形時,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會經過伴隨記憶胞或配線之形成之熱處理。由於經過熱處理,故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之閾值電壓有時會發生變動。
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之閾值電壓之變動係因形成有通道之氧化物半導體層中之氧逃逸至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側而產生。因氧化物半導體層中之氧逃逸,故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產生氧缺陷。氧缺陷於氧化物半導體層中作為供體發揮功能。因此,例如,於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為n通道型電晶體之情形時,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之閾值電壓降低。
第1實施方式之電晶體100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源極電極16之間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汲極電極18之間具備抑制氧擴散之障壁層20。藉由具備障壁層20,得以抑制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之氧逃逸至源極電極16或汲極電極18側。因此,得以抑制電晶體100之閾值電壓之變動。
障壁層20藉由含有第1金屬元素,例如與不含第1金屬元素之情形相比,電阻率降低。因此,可抑制因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源極電極16之間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汲極電極18之間設置障壁層20而導致接觸電阻增加。
第1實施方式之電晶體100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障壁層20之間具備接觸層22。藉由具備接觸層22,例如與未設置接觸層22而障壁層20直接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相接之情形相比,接觸電阻降低。
從抑制氧擴散之觀點來看,障壁層20之結晶粒徑較佳為較小。從抑制氧擴散之觀點來看,障壁層20之結晶粒徑較佳為小於接觸層22之結晶粒徑。又,從抑制氧擴散之觀點來看,障壁層20較佳為非晶質。
從抑制氧擴散之觀點來看,障壁層20較佳為氧化物。
從抑制氧擴散之觀點來看,障壁層20較佳為含有矽(Si)之氧化物。即,第1元素較佳為矽(Si)。
又,從抑制氧擴散之觀點來看,障壁層20較佳為含有矽(Si)及鋅(Zn)之氧化物。即,第1元素較佳為矽(Si)及鋅(Zn)。
又,從降低障壁層20之電阻率之觀點來看,障壁層20較佳為含有鈦(Ti)。即,第1金屬元素較佳為鈦(Ti)。
障壁層20之厚度較佳為5 nm以上30 nm以下,更佳為8 nm以上20 nm以下。藉由超過上述下限值,氧擴散抑制效果提高。藉由低於上述上限值,接觸電阻降低。
障壁層20之厚度較佳為較接觸層22之厚度厚。障壁層20之厚度較佳為接觸層22之厚度之1.5倍以上。
從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層22之間之接觸電阻之觀點來看,接觸層22較佳為金屬氧化物。藉由使接觸層22為金屬氧化物,可抑制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層22之間,因熱處理而形成高電阻之反應生成物。
從抑制形成高電阻之反應生成物之觀點來看,第2元素較佳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所含之至少一種元素。
從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層22之間之接觸電阻之觀點來看,接觸層22較佳為含有銦(In)及錫(Sn)之氧化物。
接觸層22之厚度較佳為1 nm以上10 nm以下,更佳為3 nm以上5 nm以下。藉由超過上述下限值,可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層22之間之接觸電阻。因此,接觸電阻降低。
又,藉由低於上述上限值,可降低接觸層22本身之電阻。因此,接觸電阻降低。
從耐熱性及降低電阻之觀點來看,源極電極16及汲極電極18較佳為含有鎢(W)或鉬(Mo)之金屬。
以上,根據第1實施方式,得以抑制熱處理後之閾值電壓之變動,實現具有高耐熱性之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
(第2實施方式) 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與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不同點在於進而具備第3導電層,該第3導電層設置於第1電極或第2電極與第1導電層之間,且含有第1金屬元素,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高於第1導電層之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以下,對與第1實施方式重複之內容,有時省略一部分記述。
圖2係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模式剖視圖。
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為電晶體200。
電晶體200具備氧化物半導體層10、閘極電極12、閘極絕緣層14、源極電極16、汲極電極18、障壁層20、接觸層22、金屬層23、第1絕緣層24及第2絕緣層26。
源極電極16係第1電極之一例。汲極電極18係第2電極之一例。障壁層20係第1導電層之一例。接觸層22係第2導電層之一例。金屬層係第3導電層之一例。
氧化物半導體層10具有第1區域10a、第2區域10b及第3區域10c。
金屬層23設置於源極電極16與障壁層20之間及汲極電極18與障壁層20之間。金屬層23例如與源極電極16及障壁層20相接。金屬層23例如與汲極電極18及障壁層20相接。金屬層23例如於電晶體200之製造中,作為障壁層20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之供給源發揮功能。
金屬層23為金屬。金屬層23含有障壁層20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金屬層23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高於障壁層20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金屬層23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例如為70原子%以上100原子%以下。
第1金屬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鈦(Ti)、銀(Ag)、鎳(Ni)、銅(Cu)及鉭(T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金屬層23為金屬。金屬層23例如含有鈦(Ti)。金屬層23例如為鈦層。
金屬層23之厚度例如較障壁層20之厚度薄。金屬層23之厚度例如為1 nm以上10 nm以下。
障壁層20之化學組成與源極電極16及汲極電極18之化學組成不同。源極電極16及汲極電極18中所含之上述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例如為1原子%以下。
第2實施方式之電晶體200藉由設置金屬層23而容易向障壁層20導入第1金屬元素。
以上,根據第2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得以抑制熱處理後之閾值電壓之變動,實現具有高耐熱性之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
(第3實施方式) 第3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與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不同點在於:閘極電極包圍氧化物半導體層。以下,對與第1實施方式重複之內容,有時省略一部分記述。
圖3、圖4係第3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模式剖視圖。圖4係圖3之AA'剖視圖。圖3中,將水平方向稱為第1方向,將深度方向稱為第2方向,將上下方向稱為第3方向。
第3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為電晶體300。電晶體300係於氧化物半導體形成有通道之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電晶體300係閘極電極包圍形成有通道之氧化物半導體層而設置之所謂環繞式閘極電晶體(SGT,Surrounding Gate Transistor)。電晶體300係所謂垂直型電晶體。
電晶體300具備氧化物半導體層10、閘極電極12、閘極絕緣層14、源極電極16、汲極電極18、障壁層20、接觸層22及層間絕緣層32。源極電極16係第1電極之一例。汲極電極18係第2電極之一例。障壁層20係第1導電層之一例。接觸層22係第2導電層之一例。
氧化物半導體層10具有第1區域10a、第2區域10b及第3區域10c。
氧化物半導體層10設置於源極電極16與汲極電極18之間。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形成有在電晶體300之導通動作時成為電流路徑之通道。氧化物半導體層10於第3方向上延伸。氧化物半導體層10為柱狀,於第3方向上延伸。氧化物半導體層10例如為圓柱狀。
將電子於通道中流動之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第3方向為電晶體300之通道長度方向。
氧化物半導體層10為氧化物半導體。氧化物半導體層10為金屬氧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層10例如為非晶質。
氧化物半導體層10例如含有銦(In)、鎵(Ga)及鋅(Zn)。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所含之金屬元素中之銦、鎵及鋅共計的原子比例如為90%以上。又,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所含之除氧以外之元素中之銦、鎵及鋅共計的原子比例如為90%以上。例如,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不存在除氧以外之具有較銦、鎵及鋅之任一者大之原子比之元素。
氧化物半導體層10具有第1區域10a、第2區域10b及第3區域10c。第3區域10c之至少一部分設置於第1區域10a與第2區域10b之間。
第1區域10a作為電晶體300之源極區域發揮功能,第2區域10b作為電晶體300之汲極區域發揮功能。又,於電晶體300之導通動作時在第3區域10c中形成有通道。
第1區域10aと第2區域10b例如為n型半導體。第1區域10a之氧缺陷濃度及第2區域10b之氧缺陷濃度例如高於第3區域10c之氧缺陷濃度。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之氧缺陷作為供體發揮功能。。
第1區域10a之n型載子濃度及第2區域10b之n型載子濃度例如高於第3區域10c之n型載子濃度。第1區域10a之電阻及第2區域10b之電阻例如低於第3區域10c之電阻。
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第1方向之寬度例如為20 nm以上100 nm以下。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第3方向之長度例如為80 nm以上200 nm以下。
氧化物半導體層10例如藉由ALD法形成。
閘極電極12包圍氧化物半導體層10而設置。閘極電極12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周圍。
閘極電極12例如為金屬、金屬化合物或半導體。閘極電極12例如為鎢(W)。閘極電極12之閘極長度例如為20 nm以上100 nm以下。閘極電極12之閘極長度係閘極電極12之第3方向之長度。
閘極絕緣層14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閘極電極12之間。閘極絕緣層14包圍氧化物半導體層10而設置。閘極絕緣層14至少設置於第3區域10c與閘極電極12之間。
閘極絕緣層14例如為氧化物或氮氧化物。閘極絕緣層14例如為氧化矽或氧化鋁。閘極絕緣層14之厚度例如為2 nm以上10 nm以下。
再者,亦可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閘極絕緣層14之間設置材料與閘極絕緣層14不同之未圖示之氧化物層。
源極電極16於第1位置電性連接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第1位置例如係源極電極16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間之接觸層22和氧化物半導體層10相接之位置。
源極電極16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下側。源極電極16設置於第1區域10a之下側。源極電極16電性連接於第1區域10a。
源極電極16例如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源極電極16例如為鎢(W)或鉬(Mo)。
汲極電極18於第2位置電性連接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第2位置例如係汲極電極18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間之接觸層22和氧化物半導體層10相接之位置。
第2位置相對於第1位置位於通道長度方向。
閘極電極12之隔著閘極絕緣層14而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對向之部分之通道長度方向之位置位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換言之,於考慮到沿通道長度方向延伸之座標軸之情形時,閘極電極12之隔著閘極絕緣層14而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對向之部分之通道長度方向之位置的座標值係處於第1位置之座標值與第2位置之座標值之間的值。
汲極電極18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上側。汲極電極18設置於第2區域10b之上側。汲極電極18與第2區域10b電性連接。
汲極電極18例如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源極電極16例如為鎢(W)鉬(Mo)。
障壁層20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源極電極16之間。障壁層20設置於第1區域10a與源極電極16之間。障壁層20例如與源極電極16相接。障壁層20作為從氧化物半導體層10向源極電極16側擴散之氧之擴散障壁發揮功能。
障壁層20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汲極電極18之間。障壁層20設置於第2區域10b與汲極電極18之間。障壁層20例如與汲極電極18相接。障壁層20作為從氧化物半導體層10向汲極電極18側擴散之氧之擴散障壁發揮功能。
障壁層20含有第1金屬元素、與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以及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第1元素可含有2種以上之元素。
第1金屬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鈦(Ti)、銀(Ag)、鎳(Ni)、銅(Cu)及鉭(T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又,第1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鋅(Zn)、矽(Si)、鋁(Al)、錫(Sn)、鎵(Ga)、鉿(Hf)、鑭(La)及鈰(Ce)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障壁層20例如為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
障壁層20例如為含有鈦(Ti)作為第1金屬元素,含有鋅(Zn)及矽(Si)作為第1元素之氧化物。
障壁層20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例如為3原子%以上30原子%以下。
障壁層20之厚度例如較接觸層22之厚度厚。障壁層20之厚度及接觸層22之厚度係從氧化物半導體層10朝向源極電極16之方向之厚度。
障壁層20之厚度例如為接觸層22之厚度之1.5倍以上。障壁層20之厚度例如為5 nm以上30 nm以下。
障壁層20例如為結晶質。障壁層20之結晶粒徑例如小於接觸層22之結晶粒徑。障壁層20及接觸層22之結晶粒徑例如以結晶粒之長軸之中央值為代表。
障壁層20例如為非晶質。
接觸層22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障壁層20之間。接觸層22設置於第1區域10a與源極電極16之間。又,接觸層22設置於第2區域10b與汲極電極18之間。
接觸層22例如與障壁層20相接。接觸層22例如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相接。接觸層22例如與第1區域10a相接。接觸層22例如與第2區域10b相接。
接觸層22具有減小第1區域10a與源極電極16之間之電阻之功能。接觸層22具有減小第2區域10b與汲極電極18之間之電阻之功能。
接觸層22含有與第1金屬元素及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第2元素可含有2種以上之元素。
第2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銦(In)、鋅(Zn)、錫(Sn)及鎘(Cd)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接觸層22例如為金屬氧化物。
接觸層22例如含有銦(In)及錫(Sn)作為第2元素。接觸層22例如係含有銦(In)及錫(Sn)之氧化物。
接觸層22之厚度例如為1 nm以上10 nm以下。接觸層22例如為結晶質。
層間絕緣層32設置於閘極電極12、源極電極16及汲極電極18之周圍。層間絕緣層32例如為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層間絕緣層32例如為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
再者,亦可於源極電極16與障壁層20之間及汲極電極18與障壁層20之間設置與第2實施方式中所說明之金屬層相同之金屬層。
以上,根據第3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得以抑制熱處理後之閾值電壓之變動,實現具有高耐熱性之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又,根據第3實施方式,由於為SGT,故可於單位面積內以較高之密度配置電晶體。
(第4實施方式) 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備:第1配線,其於第1方向上延伸;第2配線,其於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延伸;及記憶胞;記憶胞具備:氧化物半導體層,其電性連接於第1配線,且由第2配線之一部分包圍;閘極絕緣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2配線之一部分之間;電容器,其電性連接於氧化物半導體層;第1導電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1配線之間、及氧化物半導體層與電容器之間之至少任一位置,且含有第1金屬元素、與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以及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及第2導電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1導電層之間,且含有與第1金屬元素及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及氧(O)。以下,對與第1至第3實施方式重複之內容,有時省略一部分記述。
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係半導體記憶體400。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係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Dynamic Random Acce Memory)。半導體記憶體400將第3實施方式之電晶體300用作DRAM之記憶胞之切換電晶體。
圖5係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方塊圖。
如圖5所示,半導體記憶體400具備記憶胞陣列210、字元線驅動電路212、列解碼器電路214、感測放大器電路215、行解碼器電路217及控制電路221。
圖6、圖7係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記憶胞陣列之模式剖視圖。圖6係包含第1方向即第3方向之面之剖視圖、圖7係包含第2方向及第3方向之面之剖視圖。第1方向與第2方向交叉。第1方向與第2方向例如垂直。第3方向係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垂直之方向。第3方向係例如與基板垂直之方向。
第4實施方式之記憶胞陣列210具備立體地配置有記憶胞之三維構造。圖6、圖7中被虛線包圍之區域分別表示1個記憶胞。
記憶胞陣列210具備矽基板250。
記憶胞陣列210於矽基板250之上例如具備複數條位元線BL及複數條字元線WL。位元線BL於第1方向上伸長。字元線WL於第2方向上伸長。
位元線BL與字元線WL例如垂直交叉。於位元線BL與字元線WL交叉之區域配置有記憶胞。記憶胞中包含第1記憶胞MC1及第2記憶胞MC2。第1記憶胞MC1及第2記憶胞MC2係記憶胞之一例。
連接於第1記憶胞MC1及第2記憶胞MC2之位元線BL為位元線BLx。位元線BLx係第1配線之一例。連接於第1記憶胞MC1之字元線WL為字元線WLx。字元線WLx係第2配線之一例。
連接於第2記憶胞MC2之字元線WL為字元線WLy。字元線WLx配置於位元線BLx之一側。字元線WLy設置於位元線BLx之另一側。
記憶胞陣列210具有複數條板狀電極線PL。板狀電極線PL連接於各記憶胞之板狀電極72。
記憶胞陣列210為了使各配線與各電極電性分離而具備層間絕緣層260。
複數條字元線WL電性連接於列解碼器電路214。複數條位元線BL電性連接於感測放大器電路215。
列解碼器電路214具備根據所輸入之低位址信號選擇字元線WL之功能。字元線驅動電路212具備對由列解碼器電路214選擇之字元線WL施加特定電壓之功能。
行解碼器電路217具備按照所輸入之行位址信號選擇位元線BL之功能。感測放大器電路215具備對由行解碼器電路217選擇之位元線BL施加特定電壓之功能。又,具備偵測並放大位元線BL之電位之功能。
控制電路221具備控制字元線驅動電路212、列解碼器電路214、感測放大器電路215、行解碼器電路217及未圖示之其他電路之功能。
字元線驅動電路212、列解碼器電路214、感測放大器電路215、行解碼器電路217及控制電路221等電路例如包含未圖示之電晶體或配線層。電晶體係例如使用矽基板250而形成。
位元線BL及字元線WL例如為金屬。位元線BL及字元線WL例如為氮化鈦、鎢、或氮化鈦與鎢之積層構造。
圖8係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第1記憶胞之模式剖視圖。圖9係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第2記憶胞之模式剖視圖。
第1記憶胞MC1設置於矽基板250與位元線BLx之間。於矽基板250與第2記憶胞MC2之間設置有位元線BLx。
第1記憶胞MC1設置於位元線BLx之下側。第2記憶胞MC2設置於位元線BLx之上側。
第1記憶胞MC1設置於位元線BLx之一側。第2記憶胞MC2設置於位元線BLx之另一側。
第2記憶胞MC2具有使第1記憶胞MC1上下反轉之構造。第1記憶胞MC1及第2記憶胞MC2分別具備電晶體300及電容器201。
電晶體300具備氧化物半導體層10、閘極電極12、閘極絕緣層14、源極電極16、汲極電極18、障壁層20及接觸層22。源極電極16係第1電極之一例。汲極電極18係第2電極之一例。障壁層20係第1導電層之一例。接觸層22係第2導電層之一例。電晶體300具備與第3實施方式之電晶體300相同之構成。
氧化物半導體層10電性連接於位元線BLx。氧化物半導體層10由字元線WL之一部分包圍。包圍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字元線WL之一部分為閘極電極12。
氧化物半導體層10具有第1區域10a、第2區域10b及第3區域10c。
電容器201具備胞電極71、板狀電極72及電容器絕緣膜73。胞電極71及板狀電極72例如為氮化鈦。又,電容器絕緣膜73例如具有氧化鋯、氧化鋁、氧化鋯之積層構造。
電容器201電性連接於第1記憶胞MC1及第2記憶胞MC2之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一端。電容器201之胞電極71連接於汲極電極18。板狀電極72連接於板狀電極線PL。
源極電極16連接於位元線BL。閘極電極12連接於字元線WL。閘極電極12係字元線WL之一部分。
再者,圖6、圖7、圖8、圖9中,位元線BL與源極電極16及字元線WL與閘極電極12例示了由同一材料同時形成之情形。位元線BL與源極電極16及字元線WL與閘極電極12亦可分別由不同材料分開地形成。
於第1記憶胞MC1之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與連接有電容器201之端部為相反側之端部(另一端),電性連接有位元線BLx。於第2記憶胞MC2之氧化物半導體層10之與連接有電容器201之端部為相反側之端部(另一端)電性連接有位元線BLx。
於第1記憶胞MC1之閘極電極12電性連接有字元線WLx。又,於第2記憶胞MC2之閘極電極12電性連接有字元線WLy。
電晶體300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源極電極16及汲極電極18之間具備障壁層20。又,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障壁層20之間具備接觸層22。
於使用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作為DRAM之記憶胞之切換電晶體之情形時,在形成電晶體後施加高溫且長時間之熱處理。熱處理例如為用以形成電容器之熱處理。藉由高溫且長時間之熱處理,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之閾值電壓容易產生變動。
電晶體300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源極電極16及汲極電極18之間具備障壁層20。因此,即便於形成電晶體後施加高溫且長時間之熱處理,亦可抑制閾值電壓之變動。
又,電晶體300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障壁層20之間具備接觸層22。因此,接觸電阻降低。由此,電晶體300之導通電流增加。
根據第4實施方式,藉由使用第3實施方式之電晶體300作為DRAM之切換電晶體,得以抑制熱處理後之閾值電壓之變動,實現具備高耐熱性之半導體記憶體。
(第5實施方式) 第5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具備:氧化物半導體層;電極;第1導電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電極之間,且含有第1金屬元素、與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以及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及第2導電層,其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1導電層之間,且含有與第1金屬元素及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以及氧(O)。以下,對與第1實施方式重複之內容,有時省略一部分記述。
圖10係第5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模式剖視圖。
第5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包含接觸構造500。接觸構造500具備氧化物半導體層10、障壁層20、接觸層22、配線層40、接觸插塞42及層間絕緣層44。障壁層20係第1導電層之一例。接觸層22係第2導電層之一例。接觸插塞42係電極之一例。
氧化物半導體層10為氧化物半導體。氧化物半導體層10為金屬氧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層10例如為非晶質。
氧化物半導體層10例如含有銦(In)、鎵(Ga)及鋅(Zn)。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中之銦、鎵及鋅共計的原子比例如為90%以上。又,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所含之除氧以外之元素中之銦、鎵及鋅共計的原子比例如為90%以上。例如,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不存在除氧以外之具有較銦、鎵及鋅之任一者大之原子比之元素。
配線層40例如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
接觸插塞42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配線層40之間。接觸插塞42含有金屬。接觸插塞42例如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接觸插塞42例如為鎢(W)或鉬(Mo)。
障壁層20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插塞42之間。障壁層20例如與接觸插塞42相接。障壁層20作為從氧化物半導體層10向接觸插塞42側擴散之氧之擴散障壁發揮功能。
障壁層20含有第1金屬元素、與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以及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第1元素可含有2種以上之元素。
第1金屬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鈦(Ti)、銀(Ag)、鎳(Ni)、銅(Cu)及鉭(T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又,第1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鋅(Zn)、矽(Si)、鋁(Al)、錫(Sn)、鎵(Ga)、鉿(Hf)、鑭(La)及鈰(Ce)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障壁層20例如為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
障壁層20例如為含有鈦(Ti)作為第1金屬元素,含有鋅(Zn)及矽(Si)作為第1元素之氧化物。
障壁層20中所含之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例如為3原子%以上30原子%以下。
障壁層20之厚度例如較接觸層22之厚度厚。障壁層20之厚度及接觸層22之厚度係從氧化物半導體層10朝接觸插塞42之方向之厚度。
障壁層20之厚度例如為接觸層22之厚度之1.5倍以上。障壁層20之厚度例如為5 nm以上30 nm以下。
障壁層20例如為結晶質。障壁層20之結晶粒徑例如小於接觸層22之結晶粒徑。障壁層20及接觸層22之結晶粒徑例如以結晶粒之長軸之中央值為代表。
障壁層20例如為非晶質。
接觸層22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障壁層20之間。接觸層22例如與障壁層20相接。接觸層22例如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0相接。
接觸層22具備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插塞42之間之電阻之功能。
接觸層22含有與第1金屬元素及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第2元素可含有2種以上之元素。
第2元素例如係選自由銦(In)、鋅(Zn)、錫(Sn)及鎘(Cd)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接觸層22例如為金屬氧化物。
接觸層22例如含有銦(In)及錫(Sn)作為第2元素。接觸層22例如係含有銦(In)及錫(Sn)之氧化物。
接觸層22之厚度例如為1 nm以上10 nm以下。接觸層22例如為結晶質。
層間絕緣層44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配線層40之間。層間絕緣層44例如為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
於接觸構造500不具備障壁層20之情形時,接觸插塞42因形成接觸構造500後施加之熱處理而氧化。即,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所含之氧擴散至接觸插塞42,使構成接觸插塞42之金屬氧化,形成金屬氧化物層。
藉由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插塞42之間形成金屬氧化物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插塞42之間之接觸電阻增加。
接觸構造500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插塞42之間具備障壁層20。藉由具備障壁層20,得以抑制接觸插塞42氧化。因此,得以抑制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插塞42之間之接觸電阻增加。
又,接觸構造500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障壁層20之間具備接觸層22。因此,氧化物半導體層10與接觸插塞42之間之接觸電阻降低。
再者,亦可於接觸插塞42與障壁層20之間設置與第2實施方式中所說明之金屬層相同之金屬層。
以上,根據第5實施方式,得以抑制熱處理後之接觸電阻增加,實現具有高耐熱性之半導體裝置。
於第1至第4實施方式中,以於第1區域10a與源極電極16之間及第2區域10b與汲極電極18之間這兩個位置設置有障壁層20及接觸層22之電晶體為例進行了說明。但,障壁層20及接觸層22亦可設為設置於第1區域10a與源極電極16之間及第2區域10b與汲極電極18之間之任一位置的電晶體。
於第1至第5實施方式中,以氧化物半導體層10為含有銦(In)、鎵(Ga)及鋅(Zn)之金屬氧化物之情形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0中應用其他金屬氧化物。
以上,對本發明之若干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該等實施方式係作為示例而提出,並非意圖限定發明範圍。該等新規之實施方式可以其他各種方式實施,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例如,可將一實施方式之構成要素置換或變更為其他實施方式之構成要素。該等實施方式或其變化包含在發明之範圍或主旨中,並且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之範圍內。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享有以日本專利申請案2020-155888號(申請日:2020年9月16日)為基礎申請案之優先權。本申請案藉由參照該基礎申請案而包含基礎申請案之全部內容。
10:氧化物半導體層 10a:第1區域 10b:第2區域 10c:第3區域 12:閘極電極 14:閘極絕緣層 16:源極電極(第1電極) 18:汲極電極(第2電極) 20:障壁層(第1導電層) 22:接觸層(第2導電層) 23:金屬層(第3導電層) 24:第1絕緣層 26:第2絕緣層 32:層間絕緣層 40:配線層 42:接觸插塞(導電層) 44:層間絕緣層 71:胞電極 72:板狀電極 73:電容器絕緣膜 100:電晶體(半導體裝置) 200:電晶體(半導體裝置) 201:電容器 210:記憶胞陣列 212:字元線驅動電路 214:列解碼器電路 215:感測放大器電路 217:行解碼器電路 221:控制電路 250:矽基板 260:層間絕緣層 300:電晶體(半導體裝置) 400:半導體記憶體(半導體記憶裝置) 500:接觸構造 BL:位元線 BLx:位元線(第1配線) MC1:第1記憶胞(記憶胞) MC2:第2記憶胞(記憶胞) PL:板狀電極線 WL:字元線 WLx:字元線(第2配線) WLy:字元線
圖1係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模式剖視圖。 圖2係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模式剖視圖。 圖3係第3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模式剖視圖。 圖4係第3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模式剖視圖。 圖5係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方塊圖。 圖6係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記憶胞陣列之模式剖視圖。 圖7係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記憶胞陣列之模式剖視圖。 圖8係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第1記憶胞之模式剖視圖。 圖9係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第2記憶胞之模式剖視圖。 圖10係第5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模式剖視圖。
10:氧化物半導體層
10a:第1區域
10b:第2區域
10c:第3區域
12:閘極電極
14:閘極絕緣層
16:源極電極(第1電極)
18:汲極電極(第2電極)
20:障壁層(第1導電層)
22:接觸層(第2導電層)
24:第1絕緣層
26:第2絕緣層
100:電晶體(半導體裝置)

Claims (18)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其包含:氧化物半導體層;閘極電極;閘極絕緣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閘極電極之間;第1電極,其電性連接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第1位置;第2電極,其電性連接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相對於上述第1位置位於第1方向之第2位置;第1導電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1電極之間、及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2電極之間之至少任一位置,且含有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第1金屬元素、及與上述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及第2導電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1導電層之間,且含有與上述第1金屬元素及上述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以及氧(O);且上述閘極電極之隔著上述閘極絕緣層而與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對向之部分之上述第1方向的位置位於上述第1位置與上述第2位置之間;上述第1元素係選自由鋅(Zn)、矽(Si)、鋁(Al)、錫(Sn)、鎵(Ga)、鉿(Hf)、鑭(La)及鈰(Ce)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金屬元素係選自由鈦(Ti)、銀(Ag)、鎳(Ni)、銅(Cu)及鉭(T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3.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2元素係選自由銦(In)、鋅(Zn)、錫(Sn)及鎘(Cd)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4.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及上述第2電極係具有與上述第1導電層不同化學組成之金屬。
  5.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及上述第2電極含有鎢(W)或鉬(Mo)。
  6.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含有銦(In)、鎵(Ga)及鋅(Zn)。
  7.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其進而包含:第3導電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電極或上述第2電極與上述第1導電層之間,含有上述第1金屬元素,且上述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高於上述第1導電層之上述第1金屬元素之濃度。
  8.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導電層之厚度較上述第2導電層之厚度厚。
  9.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導電層之結晶粒徑小於上述第2導電層之結晶粒徑。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導電層為非晶質。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閘極電極包圍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
  12.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包含:第1配線,其於第1方向上延伸;第2配線,其於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延伸;及記憶胞;上述記憶胞包含:氧化物半導體層,其與上述第1配線電性連接,由上述第2配線之一部分包圍;閘極絕緣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2配線之一部分之間;電容器,其電性連接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第1導電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1配線之間、及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電容器之間之至少任一位置,含有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第1金屬元素、及與上述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及第2導電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1導電層之間,且含有與上述第1金屬元素及上述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以及氧(O)。
  13. 如請求項12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1金屬元素係選自由鈦 (Ti)、銀(Ag)、鎳(Ni)、銅(Cu)及鉭(T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1元素係選自由鋅(Zn)、矽(Si)、鋁(Al)、錫(Sn)、鎵(Ga)、鉿(Hf)、鑭(La)及鈰(Ce)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15. 如請求項12或13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2元素係選自由銦(In)、鋅(Zn)、錫(Sn)及鎘(Cd)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16. 一種半導體裝置,其包含:氧化物半導體層;電極;第1導電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電極之間,且含有氧(O)及氮(N)中之至少任一元素、第1金屬元素、及與上述第1金屬元素不同之第1元素;及第2導電層,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與上述第1導電層之間,且含有與上述第1金屬元素及上述第1元素不同之第2元素、及氧(O);且上述第1元素係選自由鋅(Zn)、矽(Si)、鋁(Al)、錫(Sn)、鎵(Ga)、鉿(Hf)、鑭(La)及鈰(Ce)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17. 如請求項16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金屬元素係選自由鈦(Ti)、銀(Ag)、鎳(Ni)、銅(Cu)及鉭(T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18. 如請求項16或17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2元素係選自由銦(In)、鋅(Zn)、錫(Sn)及鎘(Cd)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TW110107051A 2020-09-16 2021-02-26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89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5888A JP2022049604A (ja) 2020-09-16 2020-09-16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0-155888 2020-09-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720A TW202213720A (zh) 2022-04-01
TWI789716B true TWI789716B (zh) 2023-01-11

Family

ID=80627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7051A TWI789716B (zh) 2020-09-16 2021-02-26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69810B2 (zh)
JP (1) JP2022049604A (zh)
CN (1) CN114267728A (zh)
TW (1) TWI789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3580A (ja) 2021-03-17 2022-10-03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3142623A (ja) 2022-03-25 2023-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の糖化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64323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326026B2 (en) * 2012-01-20 2019-06-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90296155A1 (en) * 2018-03-21 2019-09-26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946284A (zh) * 2010-01-22 2019-12-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電視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7173B1 (ko) * 2006-12-26 2010-01-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제조방법
JP2008270313A (ja) 2007-04-17 2008-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記憶素子
JP5781720B2 (ja) 2008-12-15 2015-09-2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859439B2 (en) * 2013-09-18 2018-01-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856227B2 (ja) 2014-05-26 2016-02-0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6538598B2 (ja) 2016-03-16 2019-07-03 株式会社東芝 トランジスタ及び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8157101A (ja) 2017-03-17 2018-10-04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トランジスタ、メモリ及び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US11437521B2 (en) * 2018-10-09 2022-09-06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of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46284A (zh) * 2010-01-22 2019-12-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電視裝置
US10326026B2 (en) * 2012-01-20 2019-06-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40264323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90296155A1 (en) * 2018-03-21 2019-09-26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49604A (ja) 2022-03-29
US11769810B2 (en) 2023-09-26
US20220085182A1 (en) 2022-03-17
TW202213720A (zh) 2022-04-01
CN114267728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6507B (zh)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CN113451405B (zh)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US20200381557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I789716B (zh)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US1137413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I797636B (zh) 半導體裝置與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82571B (zh)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847211B (zh) 半導體裝置
US2023020005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202314977A (zh)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
CN115863427A (zh) 半导体装置、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6825821A (zh) 半导体器件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