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1836B - 研削機構及研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研削機構及研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1836B
TWI771836B TW109145538A TW109145538A TWI771836B TW I771836 B TWI771836 B TW I771836B TW 109145538 A TW109145538 A TW 109145538A TW 109145538 A TW109145538 A TW 109145538A TW I771836 B TWI771836 B TW I7718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substrate
rough
fine
rough gri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5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6429A (zh
Inventor
高森雄大
高橋和宏
花坂周邦
渡辺創
礒野早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owa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owa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owa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6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6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1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183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7/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7/02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involving a reciprocatingly-moved work-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1/00Machines or devices using grinding or polishing bel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1/008Machin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tools or having several working po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05Feeding or manipul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grin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2Frames; Beds; Carri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研削機構及研削裝置。本發明在對於研削對象物的粗研削及精研削中使平坦度一定,包括:多個平臺2,將板狀的研削對象物W加以保持;至少一個粗研削部4,對研削對象物W進行粗研削;以及至少一個精研削部5,對研削對象物W進行精研削;並且在多個平臺2的每一個上,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構成為能夠移動。

Description

研削機構及研削裝置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研削機構及研削裝置。
在對例如樹脂密封基板等研削對象物進行研削的情況下,存在於粗研削之後進行精研削的情況。
而且,以前考慮粗研削及精研削利用分別不同的研削裝置來進行,或者在如專利文獻1所示的包括兩個平臺的半導體帶式研磨機中,在其中一個平臺上進行粗研削,且在另一個平臺上進行精研削。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181799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利用不同的研削裝置來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的情況、以及如專利文獻1那樣在不同的平臺上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的情況中的任一情況下,均需要在粗研削後將研削對象物移載至另一平臺。如此一來,需要在移載後的平臺上再次進行對準。即便對準,在移載前後平臺的水平度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對固定於平臺上來研削的研削對象物的平坦度造成影響,導致粗研削時的研削對象物的平坦度與精研削時的研削對象物的平坦度改變。其結果為,存在研削精度變差的擔憂。尤其在研削對象物薄(例如,5 mm以下、1 mm以下)的情況下,此平坦度(研削精度)的問題重大。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課題為在對研削對象物的粗研削及精研削中使平坦度一定。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即,本發明的研削機構包括:多個平臺,將板狀的研削對象物加以保持;至少一個粗研削部,對所述研削對象物進行粗研削;以及至少一個精研削部,對所述研削對象物進行精研削;並且在所述多個平臺的每一個上,所述粗研削部及所述精研削部構成為能夠移動。 本發明的研削裝置,包括所述研削機構。
[發明的效果] 根據如上所述而構成的本發明,能夠在多個平臺的每一個中使粗研削及精研削的平坦度一定。
其次,關於本發明,舉例來進一步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受以下說明所限定。
本發明的研削機構如上所述,特徵在於包括:多個平臺,將板狀的研削對象物加以保持;至少一個粗研削部,對所述研削對象物進行粗研削;以及至少一個精研削部,對所述研削對象物進行精研削;並且在所述多個平臺的每一個上,所述粗研削部及所述精研削部構成為能夠移動。 若為此種研削機構,則在多個平臺的每一個上,粗研削部及精研削部構成為能夠移動,因此能夠以在各平臺上保持有研削對象物的狀態來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這兩者。由此,不需要將研削對象物移載至不同的平臺,不需要在不同平臺上再次對準,能夠在多個平臺的每一個中使粗研削及精研削的平坦度一定。其結果為,能夠藉由將多個研削對象物同時進行研削而提高處理量(處理能力),並且能夠提高各平臺中的研削對象物的研削精度。
各平臺中,為了設為與其他平臺獨立地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這兩者的結構,所述粗研削部及所述精研削部理想為與所述多個平臺分別對應而設置有多個。
兩個平臺中,在其中一個平臺上進行粗研削時,在另一個平臺上進行精研削的情況(在兩個平臺上不在相同的時機進行粗研削或精研削的情況)下,不需要與兩個平臺分別對應而設置粗研削部及精研削部。因此,為了簡化結構,所述粗研削部或所述精研削部中的至少一者理想為在至少兩個所述平臺中共用。
本發明的研削機構中,作為使多個平臺移動的具體實施方式,考慮研削機構還包括多個平臺移動部,所述平臺移動部設置於所述多個平臺的每一個上,且使所述平臺沿著一方向而在規定的範圍內進行直線往復移動。
此結構中,作為所述粗研削部及所述精研削部的具體移動形態,考慮所述粗研削部及所述精研削部在將利用所述平臺移動部的所述平臺的往復移動方向橫切的方向上移動。較佳為考慮,所述粗研削部及所述精研削部在與所述平臺的往復移動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動。
粗研削由於研削量增多,故而粗研削用研磨石的堵塞成為問題。因此,所述粗研削部理想為包括粗研削用研磨石的橫軸型的研削部。此外,橫軸型的研削部是研磨石的旋轉軸相對於平檯面而平行的研削方式。
若為此結構,則能夠減少粗研削用研磨石的堵塞。
另外,所述精研削部理想為包括精研削用研磨石的縱軸型的研削部。此外,縱軸型的研削部是研磨石的旋轉軸相對於平檯面而垂直的研削方式。
若為此結構,則能夠進行高精度的研削,研削面積大而能夠提高生產性。
根據研削對象物的種類,粗研削用研磨石或精研削用研磨石的堵塞的問題變大。另外,還存在如例如僅使銅配線部或焊接部露出的研削對象物等那樣對研削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研削對象物。在如上所述的研削對象物的情況下,若使用粗研削用研磨石或精研削用研磨石,則運轉成本增大。 為了適當解決此問題,所述粗研削部或所述精研削部理想為使用無端帶狀的研削帶的帶式研削型的研削部。與粗研削用研磨石或精研削用研磨石相比,研削帶廉價,能夠實現大幅度的成本下降。另外,研削帶與粗研削用研磨石或精研削用研磨石相比,交換作業也容易。
為了能夠選擇與研削對象物的種類相應的研削形態,提高研削機構的通用性,所述粗研削部理想為構成為能夠以包括粗研削用研磨石的橫軸型的研削部以及使用無端帶狀的研削帶的帶式研削型的研削部的形式來進行變更,所述精研削部理想為構成為能夠以包括精研削用研磨石的縱軸型的研削部以及使用無端帶狀的研削帶的帶式研削型的研削部的形式來進行變更。
為了藉由穩定地支撐粗研削部及精研削部而提高研削精度,理想為還包括夾持所述多個平臺而設置的一對腳部、以及架設於所述一對腳部的連結梁部,並且所述粗研削部及所述精研削部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撐於所述連結梁部。
此處,所述連結梁部中,理想為在近前側支撐所述粗研削部或所述精研削部中的一者,且在深處側支撐所述粗研削部或所述精研削部中的另一者。若為此結構,則在每個平臺上,能夠使由於連結梁部的撓曲等而受到的粗研削的不均相同,且能夠使由於連結梁部的撓曲等而受到的精研削的不均相同。
除此以外,為了提高研削機構的通用性,理想為除了所述粗研削部及所述精研削部以外,還包括使用無端帶狀的研削帶的帶式研削部,並且在所述多個平臺的每一個上,所述帶式研削部構成為能夠移動。
為了抑制由毛刺所引起的研削不良,或者提高研削對象物的品質,研削機構理想為還包括進行所述研削對象物的去毛刺的去毛刺部,並且在所述多個平臺的每一個上,所述去毛刺部構成為能夠移動。
另外,包括所述研削機構的研削裝置也為本發明的一形態。
<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來對本發明的研削裝置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關於以下所示的任一圖,為了容易理解,而適當省略或者誇張地示意性描畫。關於同一構成元件,標注同一符號而適當省略說明。
以下的說明中,作為板狀的研削對象物,以經樹脂密封的基板(密封完畢基板)為一例來進行說明。基板例如可列舉:玻璃環氧基板、陶瓷基板、樹脂基板、金屬基板等一般的基板以及引線框架等。除此以外,板狀的研削對象物也可為基板以外的對象。
<研削裝置100的整體結構> 本實施方式的研削裝置100藉由對密封完畢基板W(以下簡稱為“基板W”)的表面進行平面研削,來進行基板W的高度調整(厚度調整)、或者搭載於基板W的電子零件的散熱性的提高等基板的改良。
具體而言,研削裝置100如圖1所示,包括:供給基板W的基板供給模塊100A、對基板W進行研削的基板研削模塊100B、對經研削的基板W進行洗滌的基板洗滌模塊100C、以及將經研削的基板W加以收納的基板收納模塊100D,來分別作為構成元件。各構成元件100A~100D能夠分別相對於其他構成元件而相互拆裝,且能夠更換。另外,在各模塊100A~100D間的基板W的移動是利用基板搬送機構100E和/或機械臂(未圖示)來進行。本實施方式的研削裝置100整體的動作是利用包括後述控制部9的控制機器CTL來控制。
基板供給模塊100A供給研削前的基板W(研削前基板)。具體而言,基板供給模塊100A包括供給基板W的研削前基板供給部11。
基板研削模塊100B對由基板搬送機構100E和/或機械臂(未圖示)來搬送的基板W的表面進行平面研削,具體而言,基板研削模塊100B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這兩者。詳情將於後述。
基板洗滌模塊100C對利用基板研削模塊100B來研削的基板W(研削完畢基板)進行洗滌。具體而言,基板洗滌模塊100C包括:旋轉式的洗滌部13,利用例如水等洗滌液來對經研削的基板W進行洗滌;以及乾燥部14,使經洗滌的基板W乾燥。除此以外,在基板洗滌模塊100C,也可設置有包括用以判斷基板W的優劣的相機的檢查部15。此外,此檢查部15也可與基板洗滌模塊100C分開而作為檢查模塊來設置。
基板收納模塊100D將利用基板洗滌模塊100C來洗滌,且利用基板搬送機構100E和/或機械臂(未圖示)來搬送的基板W加以收納。具體而言,基板收納模塊100D包括將基板W加以收納的研削完畢基板收納部12。此外,也可藉由將研削完畢基板收納部12設置於基板供給模塊100A,而將基板收納模塊100D設為與基板供給模塊100A相同的模塊。
<基板研削模塊100B(研削機構)> 其次,對基板研削模塊100B(研削機構)進行詳細敘述。
具體而言,基板研削模塊100B如圖1~圖3所示,包括:將基板W加以保持的多個平臺2、使多個平臺2分別進行直線往復移動的多個平臺移動部3、對基板W進行粗研削的至少一個粗研削部4、以及對基板W進行精研削的至少一個精研削部5;並且在多個平臺2的每一個上,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構成為能夠移動。此外,本實施方式中,是包括兩個平臺2以及兩個平臺移動部3的結構。
各平臺2將基板W吸附保持,在其上表面形成有用以吸附基板W的多數個吸附孔(未圖示)。此外,多數個吸附孔連接於抽吸泵VP。本實施方式的平臺2是與俯視長方形狀的基板W對應而形成俯視長方形狀。
各平臺移動部3使平臺2沿著一方向(Y方向)而在規定的範圍內進行直線往復移動。另外,各平臺移動部3能夠與其他平臺移動部3獨立地使平臺2進行直線往復移動。具體而言,各平臺移動部3於在Y方向上設定於近前側的第一位置P、與在Y方向上設定於深處側的第二位置Q之間使平臺2進行直線往復移動。此處,第一位置P是進行基板W的接收及交接的位置,但也可設定為與進行基板W的接收及交接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本實施方式的各平臺移動部3是以平臺2的長邊方向與平臺2的往復移動方向(Y方向)一致的方式使平臺2移動的結構。另外,各平臺移動部3為了達成高的研削精度,理想為不包括使平臺2旋轉的機構。兩個平臺移動部3並排設置於X方向,各平臺移動部3包括:沿著Y方向而設置的Y方向軌道、在此Y方向軌道上滑動且固定有平臺2的Y方向滑件、以及將此Y方向滑件驅動的Y方向驅動部(例如,滾珠螺桿及伺服馬達)。此外,Y方向驅動部藉由利用後述的控制部9來控制,使得平臺2沿著Y方向軌道而直線往復移動。
本實施方式中,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相對於多個平臺2(多個平臺移動部3)的每一個而設置有至少一個。具體而言,本實施方式中,與其中一個平臺2對應而設置有一個粗研削部4及一個精研削部5,且與另一個平臺2對應而設置有一個粗研削部4及一個精研削部5。
各粗研削部4在利用所對應的平臺移動部3的基板W的移動範圍內移動,來對基板W的上表面進行粗研削。此粗研削部4是包括粗研削用研磨石41的橫軸型的研削部,且設定為使粗研削用研磨石41旋轉的主軸42的旋轉軸相對於平檯面而平行。此粗研削用研磨石41形成圓板形狀,其外側周面成為用於研削的使用面。
各精研削部5在利用所對應的平臺移動部3的基板W的移動範圍內移動,來對基板W進行精研削。此精研削部5是包括精研削用研磨石51的縱軸型的研削部,且設定為使精研削用研磨石51旋轉的主軸52的旋轉軸相對於平檯面而垂直。此處,精研削用研磨石51是較粗研削用研磨石41而言孔更細的研磨石。另外,精研削用研磨石51形成圓環形狀或圓板形狀,其軸方向的一端面成為用於研削的使用面。進而,精研削用研磨石51具有大於基板W的寬度尺寸的直徑。
具體而言,各粗研削部4及各精研削部5構成為在將利用平臺移動部3的平臺2的往復移動方向(Y方向)橫切的方向上移動。本實施方式中,各粗研削部4及各精研削部5構成為在第一位置P與第二位置Q之間,在與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移動。
而且,本實施方式的基板研削模塊100B包括門型的支撐部6,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撐各粗研削部4及各精研削部5。此支撐部6如圖2及圖3所示,包括:設置於兩個平臺2(兩個平臺移動部3)的兩側的一對腳部61、以及架設於一對腳部61的連結梁部62;並且各粗研削部4及各精研削部5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撐於此連結梁部62。連結梁部62在第一位置P與第二位置Q之間沿著X方向而設置。本實施方式中為如下結構:在連結梁部62的近前側支撐兩個粗研削部4,且在連結梁部62的深處側支撐兩個精研削部5。藉由此結構,對兩個基板W進行粗研削或精研削的Y方向的位置成為相同位置。其結果為,在每個平臺2上,能夠使由於連結梁部62的撓曲等而受到的粗研削的不均相同,且能夠使由於連結梁部62的撓曲等而受到的精研削的不均相同。
此處,在連結梁部62與各粗研削部4之間,如圖2所示,設置有粗研削部移動部7,且在連結梁部62與各精研削部5之間,如圖3所示,設置有精研削部移動部8。此外,圖1中,未圖示出粗研削部移動部7及精研削部移動部8。
粗研削部移動部7使各粗研削部4在X方向上移動,例如,在連結梁部62中包括:沿著X方向而設置的X方向軌道、沿著此X方向軌道而移動的X方向滑件、以及將此X方向滑件驅動的X方向驅動部。X方向滑件及X方向驅動部是與兩個粗研削部4分別對應而設置。此外,X方向軌道在兩個粗研削部4中通用,但也可分別對應而設置。各X方向驅動部是由後述的控制部9來控制,各粗研削部4相互獨立地沿著X方向而移動。
另外,粗研削部移動部7設為能夠使各粗研削部4在Z方向上移動的結構,在連結梁部62中包括:沿著Z方向而設置的Z方向軌道、沿著此Z方向軌道而移動的Z方向滑件、以及將此Z方向滑件進行驅動的Z方向驅動部。Z方向軌道、Z方向滑件及Z方向驅動部是與兩個粗研削部4分別對應而設置。各Z方向驅動部是由後述的控制部9來控制,各粗研削部4相互獨立地沿著Z方向而移動。
精研削部移動部8使各精研削部5在X方向上移動,例如,連結梁部62中包括:沿著X方向而設置的X方向軌道、沿著此X方向軌道而移動的X方向滑件、以及將此X方向滑件進行驅動的X方向驅動部。X方向滑件及X方向驅動部是與兩個精研削部5分別對應而設置。此外,X方向軌道在兩個精研削部5中通用,但也可分別對應而設置。各X方向驅動部是由後述的控制部9來控制,各精研削部5相互獨立地沿著X方向而移動。
另外,精研削部移動部8設為使各精研削部5在Z方向上移動的結構,連結梁部62中包括:沿著Z方向而設置的Z方向軌道、沿著此Z方向軌道而移動的Z方向滑件、以及將此Z方向滑件進行驅動的Z方向驅動部。Z方向軌道、Z方向滑件及Z方向驅動部是與兩個精研削部5分別對應而設置。各Z方向驅動部是由後述的控制部9來控制,各精研削部5相互獨立地沿著Z方向而移動。
所述結構中,藉由控制部9對各部進行控制,而對保持於多個平臺2的基板W分別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
以下,著眼於一個平臺2,對保持於此平臺2的基板W的粗研削及精研削進行說明。
控制部9在對各基板W進行粗研削的情況下,如圖4的(A)所示,使粗研削部4在基板W的移動範圍內移動,以規定的順序進行粗研削。
控制部9對平臺移動部3進行控制而使基板W進行直線往復移動,並且對粗研削部移動部7進行控制而使粗研削部4在X方向上移動,由此對基板W的上表面整體進行粗研削。例如,控制部9使平臺2直線移動至少一次,而將基板W的所需部位沿著長邊方向進行粗研削,然後,使粗研削部4在X方向上錯開,粗研削部4對準未研削部分,使平臺2直線移動至少一次,而將基板W的所需部位沿著長邊方向進行粗研削。藉由反復進行所述操作,而將基板W的上表面整體進行粗研削。
所述粗研削中,控制部9對粗研削部4的Z方向的位置進行反饋控制,來調整基板W的粗研削量。
具體而言,控制部9基於來自與基板W接觸的一個或多個接觸感測器10(參照圖1)的檢測信號,以基板W的厚度達到規定的目標值的方式,對粗研削部4的Z方向的位置進行反饋控制。接觸感測器10是與各平臺2對應而設置。此處,基板W的厚度可根據平臺上表面的Z方向的位置與基板上表面的Z方向的位置之差來求出,也可基於根據研削前的基板上表面的Z方向的位置與研削後的基板上表面的Z方向的位置來求出的研削量而求出。此外,檢測基板W的厚度或研削量的感測器除了接觸感測器以外,也可為光學式感測器等其他方式的位移感測器。
控制部9在粗研削後對基板W進行精研削的情況下,如圖4的(B)所示,使精研削部5在基板W的移動範圍內移動,以規定的順序進行精研削。
控制部9對精研削部移動部8進行控制,將精研削部5的精研削用研磨石51配置於與基板W接觸的位置,對平臺移動部3進行控制而使基板W直線移動,由此對基板W的上表面整體進行精研削。例如,控制部9對精研削部移動部8進行控制,在精研削用研磨石51配置於與基板W的寬度方向整體接觸的位置後,對平臺移動部3進行控制而使基板W直線移動至少一次,將基板W沿著長邊方向進行精研削。
所述精研削中,控制部9對精研削部5的Z方向的位置進行反饋控制,來調整基板W的精研削量。具體而言,控制部9基於來自與基板W接觸的接觸感測器10的檢測信號,以基板W的厚度達到規定的目標值的方式,對精研削部5的Z方向的位置進行反饋控制。此處,基板W的厚度可根據平臺上表面的Z方向的位置與基板上表面的Z方向的位置之差來求出,也可基於根據研削前的基板上表面的Z方向的位置與研削後的基板上表面的Z方向的位置來求出的研削量而求出。
此處,當將保持於兩個平臺2的基板W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時,各粗研削部4及各精研削部5構成為不會相互干擾。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設置為兩個粗研削部4(橫軸型的研削部)的粗研削用研磨石41在內側彼此相向且主軸42位於外側。
另外,控制部9在各平臺2中,當粗研削部4或精研削部5中的一者對基板W進行研削時,使粗研削部4或精研削部5中的另一者退避至與其他平臺2相反的一側(外側)。由此,不會阻礙在其他平臺2上進行研削的研削部4、研削部5的移動。除此以外,還可設為如下結構:在粗研削部4或精研削部5中的一者對基板W進行研削時,使粗研削部4或精研削部5中的另一者藉由在Z方向上升而退避。
<研削方法> 其次,對利用本實施方式的研削裝置100的研削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此例中假定如下情況:在兩個平臺2中同時進行粗研削,然後同時進行精研削。
首先,基板搬送機構100E自基板收納模塊100A的研削前基板供給部11接收基板W,且依序搬送至基板研削模塊100B的兩個平臺2。此處,平臺2將所搬送的基板W吸附而保持。 本實施方式中,為了達成高的研削精度,平臺移動部3不包括使平臺2旋轉的機構。因此,研削裝置100包括排列機構,使基板搬送機構100E的基板W的朝向與平臺移動部3的基板W的朝向(參照圖1)一致。排列機構例如可為基板搬送機構100E所包括的旋轉機構,或者也可為一邊使基板W的朝向適當旋轉,一邊使基板W自基板搬送機構100E移動至平臺2的機械臂等搬送機構。
然後,與各平臺2對應的粗研削部4移動至規定的研削位置,並且平臺移動部3使平臺2進行直線往復移動而進行基板W的粗研削。在此粗研削中,基於接觸感測器10的檢測信號,以基板W的厚度達到規定的目標值的方式,對粗研削部4的Z方向的位置進行反饋控制。
粗研削結束後,粗研削部4退避至平臺2的移動範圍外。而且,與各平臺2對應的精研削部5移動至規定的研削位置,並且平臺移動部3使平臺2進行直線往復移動而進行經粗研削的基板W的精研削。在此精研削中,基於接觸感測器10的檢測信號,以基板W的厚度達到規定的目標值的方式,對精研削部5的Z方向的位置進行反饋控制。
精研削結束後,基板搬送機構100E和/或機械臂(未圖示)將基板W依序搬送至基板洗滌模塊100C。經此基板洗滌模塊100C進行洗滌及檢查的基板W利用基板搬送機構100E和/或機械臂(未圖示)而搬送至基板收納模塊100D的研削完畢基板收納部12。
作為其他的研削方法,還考慮:以在其中一個平臺2上進行粗研削時,在另一個平臺2上進行精研削的方式,在兩個平臺2上交替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等,在兩個平臺2上錯開研削時機。另外,作為其他的研削方法,還考慮在各平臺2上獨立地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
在這些情況下,各平臺2上的粗研削及精研削的順序與以上所述相同,但基板搬送機構100E和/或機械臂(未圖示)在每次精研削結束時,將此經精研削的基板W搬送至基板洗滌模塊100C,並且將研削前的基板W自研削前基板供給部11搬送至未保持有基板W的平臺2。
<本實施方式的效果>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研削裝置100,在多個平臺2的每一個上,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構成為能夠移動,因此能夠在各平臺2上保持有基板W的狀態下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這兩者。由此,不需要將基板W移載至不同的平臺,不需要在不同的平臺上再次對準,能夠在多個平臺2的每一個上使粗研削及精研削的平坦度一定。其結果為,能夠藉由對多個基板W同時進行研削,來提高處理量(處理能力),並且提高各平臺2上的基板W的研削精度。
<其他的變形實施方式>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
例如,如圖5的(A)及圖5的(B)所示,也可設為將粗研削部4或精研削部5中的至少一者在至少兩個平臺2中共用的結構。例如,如圖5的(A)所示,也可設為在兩個平臺2的每一個上設置粗研削部4,將一個精研削部5在兩個平臺2上共用的結構。另外,如圖5的(B)所示,也可設為將一個粗研削部4及一個精研削部5在兩個平臺2上共用的結構,從而在兩個平臺2上交替進行粗研削及精研削。進而,雖未圖示,但也可設為在兩個平臺2的每一個上設置精研削部5,而將一個粗研削部4在兩個平臺2上共用的結構。
另外,連結梁部62中,也可將兩個粗研削部4中的一者設置於近前側且將另一者設置於深處側,將兩個精研削部中的一者設置於近前側且將另一者設置於深處側。若為此結構,則在兩個平臺2上同時進行粗研削的情況、或者同時進行精研削的情況下,能夠使粗研削部4彼此、或者精研削部5彼此在結構上不會相互干擾。
進而,除了所述實施方式以外,也可如圖6所示,設置去毛刺部16,所述去毛刺部16在利用平臺移動部3的基板W的移動範圍內移動而進行基板W的去毛刺。關於此去毛刺部16,考慮與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同樣,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撐於連結梁部62。作為去毛刺部16,考慮例如包括刷毛。此處,在設置去毛刺部16的情況下,藉由與在兩個平臺2上共用粗研削部4或精研削部5的結構加以組合,能夠使其配置容易。另外,去毛刺部16能夠在兩個平臺2上共用。
所述實施方式的粗研削部4使用粗研削用研磨石41,精研削部5使用精研削用研磨石51,但如圖7所示,粗研削部4或精研削部5也可為使用無端帶狀的研削帶171的帶式研削型的研削部(以下為帶式研削部17)。此外,研削帶171將在表面附著有研磨粒的帶狀的研磨布紙的兩端接合而形成帶狀。與粗研削用研磨石41或精研削用研磨石51相比,研削帶171廉價,能夠實現大幅度的成本下降。另外,研削帶171與粗研削用研磨石41或精研削用研磨石51相比,交換作業也容易。進而,帶式研削部17在對如下的研削對象物進行研削的情況、或將研削對象物所形成的毛刺去除的情況等下有效,所述研削對象物如在利用粗研削用研磨石41或精研削用研磨石51時堵塞的問題變得顯著的基板W、或例如僅使銅配線部或焊接部露出的基板W等那樣,對研削精度的要求不太高。
此帶式研削部17包括:利用主軸172的驅動軸173而旋轉驅動的驅動輪174、接觸輪175、以及環掛於這些輪174、175的無端帶狀的研削帶171。此外,也可包括對研削帶171賦予張力的張力輪176。這些各零件172~176由基體構件170所支撐。
另外,此帶式研削部17如圖8所示,包括以使研削帶171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來覆蓋研削帶171的覆蓋體177。覆蓋體177的下壁部177a(與基板W相向的壁面)形成平面形狀,且在此下壁部177a形成有用以使研削帶171露出的開口部177H。此處,由於覆蓋體177的下壁部177a形成與基板W相向的平面形狀,故而自外部供給的水等研削液在形成於下壁部177a的下表面與基板W的上表面之間的空間中流動,高效地供給至研削部分。
另外,在覆蓋體177的下壁部177a或者與此下壁部177a相連的側壁部177b的下側部分,形成有用以將進入至覆蓋體177的內部的研削液排出至外部的排出孔177c。此外,在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也可與帶式研削部17同樣,設置以這些研磨石41、51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來覆蓋的覆蓋體。
另外,除了將粗研削部4或者精研削部5設為帶式研削部17的結構以外,基板研削模塊100B(研削機構)除了包括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以外,也可還包括使用無端帶狀的研削帶171的帶式研削部17。此帶式研削部17在多個平臺2的每一個上構成為能夠移動,且考慮與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同樣,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撐於連結梁部62。
除此以外,粗研削部4也可構成為能夠以包括粗研削用研磨石41的橫軸型的研削部以及使用無端帶狀的研削帶171的帶式研削型的研削部的形式來進行變更,精研削部5也可構成為能夠以包括精研削用研磨石51的縱軸型的研削部以及使用無端帶狀的研削帶171的帶式研削型的研削部的形式來進行變更。藉由使它們能夠變更,能夠選擇與基板W的種類相應的研削形態,從而能夠提高基板研削模塊100B(研削機構)的通用性。
在此情況下,如圖9所示,也可構成為:相對於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中的Z方向移動部的Z方向滑件18,使用附屬構件19a、附屬構件19b來安裝。例如,粗研削部4經由粗研削部4用的附屬構件19a而安裝於Z方向滑件。另外,精研削部5經由精研削部5用的附屬構件19b而安裝於Z方向滑件18。此外,圖9中,已示出帶式研削部17不使用附屬構件而安裝於Z方向滑件18的例子,但也可使用帶式研削部用的附屬構件來安裝於Z方向滑件18。藉由如上所述,使用與各研削部4、5對應的附屬構件19a、附屬構件19b,粗研削部4(橫軸型)與帶式研削部17成為能夠相互變更,精研削部5(縱軸型)與帶式研削部17成為能夠相互變更。圖9中,由於將粗研削部4、精研削部5及Z方向移動部的Z方向滑件18設為通用,故而能夠將粗研削部4(橫軸型)、精研削部5(縱軸型)及帶式研削部17相互變更。除此以外,也可將橫軸型的主軸42與帶式研削部17的主軸172設為通用,構成為相對於此通用的主軸而能夠將粗研削用研磨石41與研削帶171相互變更。
進而,除了所述實施方式以外,還可設置包括較精研削部5的精研削用研磨石51而言孔更細的研磨用研磨石的研磨研削部。此研磨研削部在多個平臺2的每一個上構成為能夠移動,考慮與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同樣,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撐於連結梁部62。
所述實施方式中是將兩個平臺2並列配置的結構,但也可為將三個以上的平臺2並列配置的結構。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是利用多個平臺2來對一種研削對象物W進行研削的結構,但也可藉由使在多個平臺2的每一個上進行研削的研削對象物W的種類不同,而設為對多種研削對象物W進行研削的結構。在此情況下,與各平臺2對應而設置的粗研削部4及精研削部5是根據各研削對象物W的種類來選擇。
另外,所述實施方式的粗研削部4為橫軸型的研削部,但也可設為縱軸型的研削部。另一方面,所述實施方式的精研削部5為縱軸型的研削部,但也可設為橫軸型的研削部。另外,藉由利用例如粗研削用研磨石及精研削用研磨石來更換安裝於研削部的主軸的研磨石,能夠將粗研削部及精研削部設為各種配置。
另外,也可在各研削部與研削部移動部之間設置使研削部旋轉的旋轉部。此旋轉部使研削部的旋轉軸旋轉90度,能夠利用縱軸型及橫軸型來切換。
除此以外,所述實施方式的支撐部6為門型,但也可為包括一個腳部以及自此腳部延伸的梁部的懸臂型。
除此以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當然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
2:平臺 3:平臺移動部 4:粗研削部 5:精研削部 6:支撐部 7:粗研削部移動部 8:精研削部移動部 9:控制部 10:接觸感測器 11:研削前基板供給部 12:研削完畢基板收納部 13:洗滌部 14:乾燥部 15:檢查部 16:去毛刺部 17:帶式研削部 18:Z方向滑件 19a、19b:附屬構件 41:粗研削用研磨石 42:主軸 51:精研削用研磨石 52:主軸 61:一對腳部 62:連結梁部 100:研削裝置 100A:基板供給模塊 100B:基板研削模塊(研削機構) 100C:基板洗滌模塊 100D:基板收納模塊 100E:基板搬送機構 170:基體構件 171:研削帶 172:主軸 173:驅動軸 174:驅動輪 175:接觸輪 176:張力輪 177:覆蓋體 177a:下壁部 177b:側壁部 177c:排出孔 177H:開口部 CTL:控制機器 P:第一位置 Q:第二位置 VP:抽吸泵 W:板狀的研削對象物(密封完畢基板、基板)
圖1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研削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2是示意性表示所述實施方式的研削機構的結構的正視圖(自近前側來看的圖)。 圖3是示意性表示所述實施方式的研削機構的結構的背視圖(自深處側來看的圖)。 圖4是示意性表示所述實施方式的(A)進行粗研削的狀態、(B)進行精研削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5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研削裝置中(A)將精研削部共用的情況、(B)將粗研削部及精研削部共用的情況下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6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研削裝置的變形實施方式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7是示意性表示變形實施方式的帶式研削部的結構的正視圖及側視圖。 圖8是表示帶式研削部中的套管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9是示意性表示粗研削部、精研削部及帶式研削部的在Z方向滑件上的安裝結構的圖。
2:平臺
3:平臺移動部
4:粗研削部
5:精研削部
6:支撐部
9:控制部
10:接觸感測器
11:研削前基板供給部
12:研削完畢基板收納部
13:洗滌部
14:乾燥部
15:檢查部
41:粗研削用研磨石
42:主軸
51:精研削用研磨石
52:主軸
100:研削裝置
100A:基板供給模塊
100B:基板研削模塊(研削機構)
100C:基板洗滌模塊
100D:基板收納模塊
100E:基板搬送機構
CTL:控制機器
P:第一位置
Q:第二位置
VP:抽吸泵
W:板狀的研削對象物(密封完畢基板、基板)

Claims (5)

  1. 一種研削機構,其包括:兩個平臺,將金屬基板經樹脂密封的板狀的研削對象物加以保持;兩個粗研削部,對所述研削對象物進行粗研削;一個精研削部,對所述研削對象物進行精研削;一個去毛刺部,進行所述研削對象物的去毛刺;兩個平臺移動部,設置於所述兩個平臺的每一個上,使所述平臺沿著一方向而在規定的範圍內進行直線往復移動;一對腳部,夾持所述兩個平臺而設置;以及連結梁部,架設於所述一對腳部,沿著與利用所述兩個平臺移動部的直線往復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並且所述粗研削部、所述精研削部及所述去毛刺部,在與利用所述兩個平臺移動部的直線往復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以能夠在所述兩個平臺兩者移動的方式支撐於所述連結梁部,所述兩個粗研削部配置於所述連結梁部的一側,所述精研削部及所述去毛刺部配置於與所述一側為相反側的所述連結梁部的另一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研削機構,其中所述精研削部在所述兩個平臺中共用。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研削機構,其中除了所述粗研削部及所述精研削部以外,還包括使用無端帶 狀的研削帶的帶式研削部;並且在所述兩個平臺的每一個上,所述帶式研削部構成為能夠移動。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研削機構,其中在所述兩個平臺的每一個上,所述去毛刺部構成為能夠移動。
  5. 一種研削裝置,包括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研削機構。
TW109145538A 2019-12-25 2020-12-22 研削機構及研削裝置 TWI771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3681 2019-12-25
JP2019-233681 2019-12-25
JP2020092991A JP7341101B2 (ja) 2019-12-25 2020-05-28 研削機構及び研削装置
JP2020-092991 2020-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6429A TW202126429A (zh) 2021-07-16
TWI771836B true TWI771836B (zh) 2022-07-21

Family

ID=76755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5538A TWI771836B (zh) 2019-12-25 2020-12-22 研削機構及研削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41101B2 (zh)
KR (1) KR102494209B1 (zh)
SG (1) SG10202012561YA (zh)
TW (1) TWI7718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0449B1 (ko) * 2021-08-11 2023-12-07 서우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스트립 연삭 장치
KR102543850B1 (ko) * 2023-02-20 2023-06-14 홍운기 금속 성형품 버 자동제거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40986A (zh) * 1974-04-27 1975-11-12
JPH079313A (ja) * 1993-06-30 1995-01-13 Sumitomo Heavy Ind Ltd 複合研削盤
JP2001025944A (ja) * 1999-07-13 2001-01-3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2頭式平面研削盤
US20030126727A1 (en) * 2001-03-01 2003-07-10 Takahiro Tozaw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chining joint face of work
US20040235391A1 (en) * 2002-08-21 2004-11-25 Grivna Howard W. Material removal monitor
JP2005117065A (ja) * 2004-12-24 2005-04-28 Ibiden Co Ltd 電子部品の封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1365A (en) * 1979-01-23 1980-08-02 Citizen Watch Co Ltd Belt grinding machine for machining wrist watch case
JP2562989B2 (ja) * 1990-09-10 1996-12-11 アミテック株式会社 研削装置
JPH07276222A (ja) * 1994-04-06 1995-10-24 Fujitsu Ltd 研磨装置及び研磨装置を用いた研磨方法
JP6181799B1 (ja) 2016-04-01 2017-08-16 ソウ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半導体ストリップグラインダー
KR101976042B1 (ko) * 2017-08-25 2019-05-07 최충호 버 자동제거장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40986A (zh) * 1974-04-27 1975-11-12
JPH079313A (ja) * 1993-06-30 1995-01-13 Sumitomo Heavy Ind Ltd 複合研削盤
JP2001025944A (ja) * 1999-07-13 2001-01-3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2頭式平面研削盤
US20030126727A1 (en) * 2001-03-01 2003-07-10 Takahiro Tozaw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chining joint face of work
US20040235391A1 (en) * 2002-08-21 2004-11-25 Grivna Howard W. Material removal monitor
JP2005117065A (ja) * 2004-12-24 2005-04-28 Ibiden Co Ltd 電子部品の封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02257A (ja) 2021-07-15
SG10202012561YA (en) 2021-07-29
TW202126429A (zh) 2021-07-16
KR20210082356A (ko) 2021-07-05
KR102494209B1 (ko) 2023-02-06
JP7341101B2 (ja)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80588B1 (ko) 반도체 기판의 평탄화 장치 및 방법
TWI771836B (zh) 研削機構及研削裝置
CN102869476B (zh) 圆片的倒角装置
US10155294B2 (en) Polishing apparatus and polishing method
JP2003163178A (ja) ダイシング装置
JP6329813B2 (ja) 搬送ロボット
CN111283548B (zh) 圆板状工件的加工方法
TWI834238B (zh) 半導體帶材磨削裝置
KR20180113165A (ko) 절삭 장치
JP7417400B2 (ja) 円板状ワークの加工方法
JP7339858B2 (ja) 加工装置及び板状ワークの搬入出方法
TW202124093A (zh) 研削機構及研削裝置
CN113021179A (zh) 研削机构及研削装置
CN113021104A (zh) 研削机构及研削装置
JP2011245571A (ja) 加工装置
JP4488581B2 (ja) 研削装置
JP7335097B2 (ja) ドレッシングボード及び研削砥石のドレッシング方法
JP2014042959A (ja) 研削装置
JP2001047361A (ja) ラップ装置
JP2023072862A (ja) 研削装置、及び加工装置
JP2010023163A (ja) 加工装置
JP2023122739A (ja) 搬送装置
KR20220040375A (ko) 연마 장치
KR101721833B1 (ko) 폴리싱 유닛 및 그가 적용된 반도체 스트립 그라인더
JP2022133695A (ja) 保持パッド、及び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