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0479B - 磁性隧道接合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性隧道接合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0479B
TWI750479B TW108119625A TW108119625A TWI750479B TW I750479 B TWI750479 B TW I750479B TW 108119625 A TW108119625 A TW 108119625A TW 108119625 A TW108119625 A TW 108119625A TW I750479 B TWI750479 B TW I7504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depositing
temperature
inter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9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7213A (zh
Inventor
薛林
志康 程
曉東 王
汪榮軍
瑪亨德拉 帕卡拉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7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7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0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047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11C11/16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details concerning the memory cell structure, e.g. the layers of the ferromagnetic memory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0Thin magnetic films, e.g. of one-domain structure
    • H01F10/32Spin-exchange-coupled multilayers, e.g. nanostructured superlattices
    • H01F10/324Exchange coupling of magnetic film pairs via a very thin non-magnetic spacer, e.g. by exchange with conduction electrons of the spacer
    • H01F10/3254Exchange coupling of magnetic film pairs via a very thin non-magnetic spacer, e.g. by exchange with conduction electrons of the spacer the spacer being semiconducting or insulating, e.g. for spin tunnel junction [STJ]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0Thin magnetic films, e.g. of one-domain structure
    • H01F10/32Spin-exchange-coupled multilayers, e.g. nanostructured superlattices
    • H01F10/324Exchange coupling of magnetic film pairs via a very thin non-magnetic spacer, e.g. by exchange with conduction electrons of the spacer
    • H01F10/3268Exchange coupling of magnetic film pairs via a very thin non-magnetic spacer, e.g. by exchange with conduction electrons of the spacer the exchange coupling being asymmetric, e.g. by use of additional pinning, by using antiferromagnetic or ferromagnetic coupling interface, i.e. so-called spin-valve [SV] structure, e.g. NiFe/Cu/NiFe/FeMn
    • H01F10/3272Exchange coupling of magnetic film pairs via a very thin non-magnetic spacer, e.g. by exchange with conduction electrons of the spacer the exchange coupling being asymmetric, e.g. by use of additional pinning, by using antiferromagnetic or ferromagnetic coupling interface, i.e. so-called spin-valve [SV] structure, e.g. NiFe/Cu/NiFe/FeMn by use of anti-parallel coupled [APC] ferromagnetic layers, e.g. artificial ferrimagnets [AFI], artificial [AAF] or synthetic [SAF] anti-ferro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0Thin magnetic films, e.g. of one-domain structure
    • H01F10/32Spin-exchange-coupled multilayers, e.g. nanostructured superlattices
    • H01F10/324Exchange coupling of magnetic film pairs via a very thin non-magnetic spacer, e.g. by exchange with conduction electrons of the spacer
    • H01F10/3286Spin-exchange coupled multilayers having at least one layer with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1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applying magnetic films to substrates
    • H01F41/3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applying magnetic films to substrates for applying nanostructures, e.g.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 H01F41/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applying magnetic films to substrates for applying nanostructures, e.g.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for applying spin-exchange-coupled multilayers, e.g. nanostructured superlatt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3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magnetic material on a magnetic film,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thin magnetic fil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10Magnetoresis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50/85Magnetic a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0Thin magnetic films, e.g. of one-domain structure
    • H01F10/32Spin-exchange-coupled multilayers, e.g. nanostructured superlattices
    • H01F10/324Exchange coupling of magnetic film pairs via a very thin non-magnetic spacer, e.g. by exchange with conduction electrons of the spacer
    • H01F10/329Spin-exchange coupled multilayers wherein the magnetisation of the free layer is switched by a spin-polarised current, e.g. spin torque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all/Mr Elements (AREA)
  • Mram Or Spin Memory Techniques (AREA)
  • Thin Magnetic Film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案之實施例關於用於磁性隧道接合堆疊之製造的系統及方法。此製造可經由包括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的方法發生:(1)在種晶層之沉積之前,在緩衝層沉積在基板上之後加熱該基板;(2)在結構阻擋層之沉積之前,在第二釘孔層之沉積之後冷卻該基板;(3)在隧道阻障層之沉積期間加熱該基板且接著在該隧道阻障層的該沉積完成之後冷卻該基板;(4)在磁性儲存層沉積在該隧道阻障層上之後加熱該基板;及(5)在沉積封蓋層之第一夾層之前,在該磁性儲存層的該沉積之後冷卻該基板。

Description

磁性隧道接合及其製造方法
本揭示案之實施例大體上關於製造用於磁性隨機存取記憶體(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MARM)應用之磁性隧道接合結構。
自旋移送扭矩磁性隨機存取記憶體或STT-MRAM在其記憶體單元中採用磁性隧道接合結構,其中兩個鐵磁層藉由薄的絕緣層或「介電」層彼此間隔開。該等磁層中之一者具有固定磁極,可稱作自由層之另一者具有可選擇性地在兩種狀態之間改變的磁極。在該等磁層具有垂直磁各向異性的情況下,可改變極性層之極性可在膜層之堆疊的深度方向上在具有與固定極性層相同的極性或與固定極性層之極性相反的極性之間切換,該等膜層包括磁性隧道接合或「MTJ」結構。跨MTJ之電阻為可改變極性層相對於固定極性層之極性的函數。在兩個層之極性在MTJ之深度方向上相同的情況下,跨MTJ之電阻低,且當兩個層之極性在MTJ之深度方向上彼此相反時,跨MTJ之電阻高。因此,跨單元之電阻可用以指示為0或1之值,且因此例如藉由使用低電阻狀態作為具有為0之資料值並使用高電阻狀態作為為1之資料值來儲存資料值。
為了形成MTJ堆疊,製造膜層堆疊,該膜層堆疊包括第一釘孔層及第二釘孔層,以及在該第一釘孔層與該第二釘孔層之間的合成抗亞鐵磁(SyF)耦合層。第一釘孔層及第二釘孔層之力矩藉由層間交換耦合效應經由SyF耦合層進行耦合。具有一厚度之SyF耦合層維持第一釘孔層及第二釘孔層之磁矩的反平行對準。第一釘孔層通常具有較大磁矩,因為其較為遠離自由層,此將有助於最小化針對來自堆疊之其餘部分之自由層的偶極場。
在MTJ採用包括藉由非磁性層分離開之兩個或兩個以上鐵磁層的合成抗亞鐵磁(SyF)層的情況下,在其高溫處理(例如,在約400℃或高於約400℃之溫度下的處理)之後,SyF耦合可能丢失。
因此,仍需要可承受處理溫度之改良MTJ堆疊。
在實施例中,一種製造元件之方法包括:形成磁性隧道接合堆疊,其中形成該磁性隧道接合堆疊包括:經由物理氣相沉積(PVD)在基板上沉積緩衝層,其中該基板處在一緩衝沉積溫度下;經由PVD在該緩衝層上沉積種晶層,在該種晶層之沉積期間,該基板處在自200℃至600℃之種晶層沉積溫度下;經由PVD在該緩衝層上沉積第一釘孔層,在該第一釘孔層之沉積期間,該基板處在第一釘孔層沉積溫度下;經由PVD在該第一釘孔層上沉積合成抗亞鐵磁(SyF)耦合層,其中在該SyF耦合層之沉積期間,該基板處在SyF耦合層溫度下;經由PVD在該SyF耦合層上沉積第二釘孔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第二釘孔層沉積溫度下;使該基板溫度自該第二釘孔層沉積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之結構阻擋層沉積溫度;以及經由PVD在該第二釘孔層上沉積結構阻擋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該結構阻擋層沉積溫度下。
在實施例中,一種包括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經配置以使計算系統:在緩衝層上沉積種晶層,其中在該種晶層之沉積期間基板處在自約200℃至600℃之種晶層沉積溫度下;在該緩衝層上沉積第一釘孔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第一釘孔層沉積溫度下;在該第一釘孔層上沉積合成抗亞鐵磁(SyF)耦合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SyF耦合層沉積溫度下;在該SyF耦合層上沉積第二釘孔層;使該基板溫度自第二釘孔層沉積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之結構阻擋層沉積溫度;以及隨後在該第二釘孔層上沉積結構阻擋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結構阻擋層沉積溫度下。
在實施例中,一種製造磁性隧道接合之方法包括:經由物理氣相沉積(PVD)在基板上之SyF耦合層上沉積第二釘孔層,其中在沉積該第二釘孔層之後,該基板處在自約-270℃至約100℃之第二釘孔層沉積溫度下;經由PVD在該第二釘孔層上沉積結構阻擋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自約-270℃至約100℃之結構阻擋層沉積溫度下;以及經由PVD在該結構阻擋層上沉積磁性參考層,而同時在該磁性參考層之沉積期間該基板處在磁性參考層沉積溫度下,其中該磁性參考層沉積溫度為自約-270℃至約100℃。在此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經由PVD在該磁性參考層上沉積隧道阻障層,此舉係藉由以下方式進行:沉積隧道阻障層之第一部分,而同時該基板處在第一隧道阻障物沉積溫度下;將該基板溫度升高至自約300℃至約600℃之第二隧道阻障層沉積溫度下;以及沉積隧道阻障層之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為隧道阻障層之總厚度的10%至90%。
本揭示案之實施例關於磁性隧道接合(MTJ)堆疊及STT MRAM記憶體單元及記憶體。本文中,將MTJ堆疊併入包括上部電極及下部電極之膜堆疊中,其中MTJ堆疊夾在上部電極與下部電極之間。可圖案化MTJ堆疊以形成用於磁阻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中之複數個個別記憶體單元。在MRAM單元之每一MTJ堆疊中,存在兩個磁層,其中一個磁層具有固定極性,且另一者具有可藉由在層上施加電壓或藉由將電流施加至彼磁層進行切換的極性。跨MRAM之電阻基於第一磁層與第二磁層之間的相對極性而改變。本文中將第一磁層及第二磁層稱作磁性參考層及磁性儲存層。當存在施加於單元上之電壓時或當存在流經單元之電流時,由MTJ堆疊形成之記憶體單元工作。回應於施加足夠強度之電壓,可切換磁層之極性可改變。另外,可藉由在低於切換磁性儲存層之磁極所需之閾值的相對低電壓下量測單元上之電流對電壓關係來判定單元之電阻率。
藉由使用包括沉積腔室之複數個腔室以將薄膜層沉積在基板上並最終圖案化且蝕刻彼些經沉積之膜層而形成本文所述之MTJ堆疊。用以形成本文所述之MTJ堆疊的沉積腔室包括物理氣相沉積(PVD)腔室。在習知MTJ堆疊製造中,基板之溫度為自約室溫(20℃至25℃)至低於約350℃,且可在MTJ堆疊之層的沉積當中及在MTJ堆疊之層的沉積之間不變化。相反,使用本文所論述之系統及方法,以一系列沉積操作來製造MTJ,其中在MTJ堆疊之各層之沉積當中及在MTJ堆疊之各種層之沉積之間,升高、降低或保持基板之溫度。在MTJ堆疊製造期間溫度之變化改良並促進了每一層之所需晶格(結晶)結構的形成,且改良了層間之晶格匹配。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製造的MTJ堆疊在製造之後經處理,包括在約400℃下歷時約3小時之退火操作,且呈現出強健的磁性性質及電學性質兩者,以及在退火之後層之間的減小粗糙度。
可藉由加熱或冷卻基板支撐件,或藉由使用輻射加熱燈,或藉由經由雷射(諸如,532nm雷射或810nm雷射)加熱基板來達成本文所論述之在形成MTJ堆疊期間所使用的沉積溫度。對基板之溫度控制可導致對晶格結構之改良控制,且因此導致層之間的的改良晶格匹配,此產生可承受大約400℃之後續高溫處理的更強健MTJ堆疊。在沉積之前、在沉積期間或在沉積之後加熱基板促進已沉積材料層沿著下層之晶格紋理的生長。在層沉積之間保持溫度亦可促進頂層之晶格結構的形成,頂層之晶格結構與下層之晶格結構相同。相反,在層沉積之前、在層沉積期間或在層沉積之後冷卻基板阻止了已沉積層形成下層之晶格結構並保留已沉積層之晶格結構。
在實施例中,MTJ堆疊基板可經受以下操作中之一或多者:(1)在種晶層之沉積之前,在緩衝層沉積在基板上之後加熱;(2)在結構阻擋層之沉積之前,在第二釘孔層之沉積之後冷卻;(3)在隧道阻障層之沉積期間加熱且接著在隧道阻障層的沉積完成之後冷卻;(4)在磁性儲存層沉積在隧道阻障層上之後加熱;及(5)取決於封蓋層之第一夾層的預期晶格結構,在沉積該第一夾層之前,在磁性儲存層的沉積之後冷卻。
在一個實例中,當第一層具有面心立方(fcc)結晶結構且第二層將沉積在該第一層之上以具有fcc結構時,可在第一層(或層之第一夾層)之沉積期間或在此之後加熱基板,且可在第二層(或該層之第二夾層)之沉積期間維持升高之溫度以使得第二層形成fcc結構。相反,若第一層具有fcc結晶結構且第二層將沉積在該第一層之上以具有體心立方(bcc)結構,則可在第一層之沉積期間或在此之後冷卻基板。可在第二層之沉積期間維持降低之溫度,以使得第二層形成bcc結構而不採用下層之fcc結構。
在用以形成MTJ堆疊之本文所述PVD操作中,電漿由濺射腔室中之惰性或稀有氣體形成,諸如,氬氣(Ar)、氦氣(He)、氪氣(Kr)及/或氙氣(Xe),而同時該腔室維持在真空狀態下。本文中所使用之PVD腔室進一步含有至少一個濺射靶,且基板被安置在該PVD腔室中,面向該濺射靶之大體上平坦之表面。濺射靶耦接至電源,以使得濺射靶受電驅動以經由電漿建立或自行經由電漿建立電源之電路中至接地(例如,濺射腔室之接地部分)的陰極狀態。將基板安置在基座上或安置在濺射腔室中之另一結構上,該基座或其他結構可處於浮動電勢,連接至接地,或可經偏置以在陰極靶中形成陽極,以便將電漿導向至該陽極或導向至接地電路。濺射腔室中之惰性氣體原子的正游離部分被電吸引至負偏置之靶,且因此電漿之離子轟擊該靶,此導致靶材料之原子噴射且沉積在基板上,從而在基板上形成由(若干)靶材料構成之薄膜。
第1A圖為磁性隧道接合(MTJ)堆疊之示意圖。第1A圖示出包括基板102之MTJ堆疊100A,該基板102包括為鎢(W)、氮化鉭(TaN)、氮化鈦(TiN)之導電層,或其上之其他金屬層。在一些實例中,基板102包括先前製造於其中或其上的一或多個電晶體、位元線或源極線,及其他記憶體接線,或用以形成MRAM記憶體且先前製造或形成於其上的其他組件。其上形成有MTJ堆疊之基板可具有包括小於200mm之直徑、為200mm之直徑、為約300mm、約450mm之直徑或另一直徑的尺寸,且可具有為圓形或矩形或正方形面板之形狀。藉由在其中具有基板之PVD腔室中濺射一或多個靶在基板102上形成MTJ堆疊100A中之緩衝層104,且在此該緩衝層104包括Cox Fey Bz 、TaN、Ta或其組合之一或多個層。經由在PVD腔室中在緩衝層104之上濺射來沉積種晶層106,且該種晶層106用以藉由減少或消除緩衝層104與種晶層106之間的晶格不匹配而改良MTJ堆疊100A中之隨後沉積之層的黏合及接種。在實施例中,種晶層106包括fcc晶格結構。緩衝層104用於MTJ堆疊100A中以改良種晶層106與基板之黏合。種晶層106在此包括鉑(Pt)、鉻(Cr)或釕(Ru),且藉由在其中具有基板之PVD腔室中濺射Pt、Cr或Ru或其合金之靶而形成。
第一釘孔層108是藉由濺射形成於種晶層106上,且具有fcc晶格結構。第一釘孔層108包括Co層及/或一或多個雙層。每一雙層包括為Co之第一夾層及為鎳(Ni)或鉑(Pt)之第二夾層。在此,合成抗亞鐵磁(SyF)耦合層110是藉由濺射形成於第一釘孔層108之上且具有剛形成之fcc晶格結構。SyF耦合層110可由自其靶濺射之釕(Ru)、銠(Ru)、Cr或銥(Ir)形成。藉由濺射在SyF耦合層110之上形成第二釘孔層112。剛形成之第二釘孔層112具有fcc晶格結構,且可包括單一鈷(Co)層及/或包括為Co之第一夾層及為鎳(Ni)或鉑(Pt)之第二夾層的雙層。SyF耦合層110位於第一釘孔層108與第二釘孔層112之間,且導致第一釘孔層108及第二釘孔層112之表面原子在暴露於磁場時與SyF耦合層110之表面原子對準,藉此釘紮第一釘孔層108及第二釘孔層112中之每一者之磁矩的定向。第一釘孔層108及第二釘孔層112各自包括類似磁矩,且將因此在外部磁場被施加至MTJ堆疊100A時類似地作出反應。SyF耦合層110維持第一釘孔層108及第二釘孔層112之磁矩的反平行對準。
結構阻擋層114形成於第二釘孔層112之上,且在此包括鉭(Ta)、鉬(Mo)、鎢(W)或其組合。結構阻擋層114具有剛形成之bcc晶格結構,且由於其晶格結構而被採用,該晶格結構與第一釘孔層108及第二釘孔層112之晶格結構不同。結構阻擋層114防止在MTJ堆疊100A與金屬化接觸件之間形成短路,該等金屬化接觸件可耦接至MTJ堆疊100A以形成MRAM記憶體單元。另外,在MTJ堆疊100A中,藉由在PVD腔室中濺射而在結構阻擋層114之上形成磁性參考層116。在磁性參考層116之上形成隧道阻障層118,且在隧道阻障層118之上形成磁性儲存層120。磁性參考層116、隧道阻障層118及磁性儲存層120各自具有bcc晶格結構。藉由在一或多個PVD腔室中使用電漿濺射一或多個靶來形成隧道阻障層118、磁性參考層116及磁性儲存層120中之每一者。磁性參考層116及磁性儲存層120各自包括組成物可變化之Cox Fey Bz 合金。另外,磁性儲存層120可包括Ta、Mo、W或Hf或其組合之一或多個層。隧道阻障層118包括絕緣材料,且可由諸如MgO之介電材料製造。可各自選定隧道阻障層118之組成物及厚度,以便在MTJ堆疊100A之隧道阻障層118中產生大的隧道磁阻比(TMR)。TMR為MTJ堆疊100A自反平行狀態(Rap)至平行狀態(Rp)之電阻改變的量測值,且可使用公式((Rap -Rp )/Rp )表示為百分比。當將偏壓施加至MTJ堆疊100A時,自旋極化電子穿過隧道阻障層118,且電子經由隧道阻障層118之此傳輸導致磁性參考層116與磁性儲存層120之間導電。
在此實施例中,藉由在PVD腔室中濺射而在磁性儲存層120上形成封蓋層122,且該封蓋層122包括複數個夾層。封蓋層122包括第一封蓋夾層122A及第二封蓋夾層122B。第一封蓋夾層122A可由諸如MgO及/或氧化鐵之介電材料製造,且可進一步包括為Ru及/或Ir之封蓋夾層122A。第二封蓋夾層122B包括諸如Ru、Ir、Ta或其組合之金屬化材料,且形成於第一封蓋夾層122A之上。第一封蓋夾層122A充當用於硬遮罩蝕刻之蝕刻終止層,並保護MTJ堆疊100A免受腐蝕。第二封蓋夾層122B經配置以在MTJ堆疊100A稍後經圖案化時與電晶體或接觸件電連通,如以下參考第1B圖所論述。第一封蓋夾層122A及第二封蓋夾層122B之晶格結構可視每一夾層之組成物而變化。可在後續操作期間圖案化在第二封蓋夾層122B之上的硬遮罩層124以保護MTJ堆疊100A。可視硬遮罩層124之組成物而藉由各種製程形成硬遮罩層124。
PVD系統可包括一或多個PVD濺射腔室,諸如,以下在第3圖中所示之實例腔室。該一或多個PVD濺射腔室耦接至中央機器人基板移送腔室。該中央機器人基板移送腔室經配置以在與其耦接之裝載台及與其連接之濺射腔室之間移動基板。將PVD系統保持在為(例如)10 E-9 托之基本真空壓力下,以使得在基板上製造MTJ膜層堆疊期間當基板在PVD腔室當中及在PVD腔室之間移動時,其上形成有MTJ堆疊之基板不暴露於外部大氣中。MTJ堆疊製造期間之溫度變化形成所需晶格結構(例如,面心立方、體心立方,等等)之層。在MTJ堆疊形成期間的溫度控制導致層當中及層間之改良晶格匹配,此導致在大約400℃之溫度下的退火之後維持其磁性性質及電學性質的更強健MTJ堆疊。
第1B圖為製造包括MTJ堆疊100A之記憶體元件之方法100B的流程圖。部分地在PVD系統之經配置以藉由濺射沉積薄膜層之複數個PVD腔室中執行方法100B。可經由PVD系統之中央機器人移送腔室在濺射腔室當中及在濺射腔室之間移動基板102,以形成各種薄膜層,包括第1A圖中之MTJ堆疊100A以及以下所示並論述的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製造的MTJ堆疊。與習知MTJ堆疊製造方法相反,方法100B之操作可在自約20℃之溫度至大約600℃之溫度下發生,且可經由基板支撐件基座中之加熱器、輻射加熱燈及/或雷射退火設備在本文所論述之操作期間、在此之前及/或在此之後調整基板溫度。在方法100B期間調整溫度促進了晶格結構形成及MTJ堆疊100A之層間的晶格匹配,從而產生可承受大約400℃之處理操作的更強健MTJ堆疊。以下在第3圖中示出能夠以本文所論述之(若干)方式操作的實例PVD腔室。
因此本文中關於方法100B來引用第1A圖之層。在一或多個PVD腔室中使用包括氬氣(Ar)、氦氣(He)、氪氣(Kr)、氙氣(Xe)、氧氣(O2 )或氮氣(N2 )之一或多種氣體作為電漿物質來執行方法100B之操作。在方法100B期間PVD腔室中之處理壓力可為自約2毫托至約3毫托。可視用於MTJ堆疊100A之每一層之(若干)濺射靶之組成物而在PVD腔室當中及在PVD腔室之間移動基板102。在方法100B中,在操作126處,基板經歷包括脫氣及在Ar氣電漿中或在He/H電漿中之預清潔的操作。操作126處所論述之基板102可包括複數個層,該複數個層包括在先前操作期間形成之MTJ接觸件(未與基板102分開示出)。在方法100B期間,可經由或藉由中央機器人基板移送腔室使基板在處理腔室之間移動。在操作128處,將基板102自中央機器人基板移送腔室移送至複數個PVD腔室中之PVD腔室。隨後,在操作130處,藉由在PVD腔室之靶中濺射而在基板102上沉積緩衝層104。將自1kW至100kW之功率施加至本文所論述之一或多個PVD腔室,以使Ar之部分游離,且形成用於操作130中之電漿。靶的噴射之表面原子沉積在基板102上以形成緩衝層104。在於操作130處形成緩衝層104期間,在使用Ar電漿之PVD腔室中濺射包括Cox Fey Bz 、TaN及/或Ta之一或多個濺射靶以形成緩衝層104。在緩衝層104為Ta或包括Ta之實施例中,在使用Ta靶及Ar電漿之PVD腔室中濺射緩衝層104。
在實施例中,可在基板102處於室溫下(自約20℃至約25℃)時執行操作130。在一個實例中,經由基板支撐件基座中之複數個加熱器來控制基板溫度,且在其他實例中,可在基板上執行輻射加熱燈或雷射退火操作以控制溫度。在緩衝層104為TaN或包括TaN之實例中,在氮氣(N2 )存在於PVD腔室中時執行操作130,且使用Ar電漿來濺射Ta濺射靶以形成包括TaN之緩衝層104。在緩衝層104為TaN或包括TaN之另一實例中,在使用TaN濺射靶及Ar電漿之PVD腔室中執行操作130以形成緩衝層104。在緩衝層104及後續層之形成期間,所使用之一或多個PVD腔室維持在真空壓力下而同時溫度如以下所論述地變化。隨後,在操作132處,藉由濺射PVD腔室中之靶而在緩衝層104上沉積種晶層106。種晶層106具有如在操作132處剛沉積之fcc晶格結構。在操作132期間,在種晶層106之沉積期間,基板102之溫度為自約200℃至約60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為自約350℃至約500℃。
在操作314處藉由濺射PVD腔室中之靶在種晶層106上沉積第一釘孔層108。在MTJ堆疊100A中示出第一釘孔層108,且可在操作134處藉由使用Ar電漿濺射一或多個靶在PVD腔室中沉積該第一釘孔層108。在操作134處第一釘孔層108之沉積期間,基板102之溫度為自約200℃至約600℃,且處在操作132期間之基板溫度下或低於操作132期間之基板溫度。操作134期間之基板溫度促進第一釘孔層108之fcc晶格結構的形成,第一釘孔層108之fcc晶格結構為與下伏的種晶層106相同之晶格結構。在第一釘孔層108為Co層之實例中,在PVD腔室中使用Ar電漿濺射Co靶。在第一釘孔層108包括一或多個雙層之實例中,操作134使用Co濺射靶形成雙層之第一夾層,且使用包括不同元素之另一濺射靶形成雙層之第二夾層。取決於實施例,可在使用多個靶之同一PVD腔室中使用Ar電漿濺射Co濺射靶及另一元素(諸如,鎳或鉑)之濺射靶;或,雙層之每一層可在單獨的PVD腔室中形成。
在實施例中,為了沉積第一釘孔層108,以約2sccm至40sccm之流動速率將氙氣(Xe)或氬氣(Ar)引入PVD腔室中,而同時在負電壓下將自50W至10000W之功率施加至靶以形成電漿。在另一實例中,以自5sccm至20sccm之流動速率將Xe氣或Ar氣引入PVD腔室中,且在一些實例中,是以10sccm之流動速率引入。在另一實例中,施加至用以形成第一釘孔層108之一或多個濺射靶的功率為自100W至800W。在另一實例中,施加至一或多個濺射靶之功率可為400W。取決於第一釘孔層108之組成物,可在操作134處將Xe氣用於PVD腔室中之濺射操作中以形成電漿,因為Xe氣是比Ar重之氣體,且因此產生具有比使用Ar或其他較輕氣體形成之離子高之原子重量的離子。因此,Xe電漿以比Ar電漿高之能量轟擊靶,且可用以濺射沉積層,諸如,Pt。在本揭示案中之第一釘孔層108之一個實例中,以自約10sccm之流動速率將Xe、Ar或其混合物引入至PVD腔室中,且在負電壓下將400W之功率施加至靶以形成Ar或Xe電漿。
在操作134處可在包括複數個靶(包括Co靶及由Pt或Ni或者其組合或合金形成之靶)之PVD腔室中或在單獨的PVD腔室(其中一個PVD腔室含有Co靶且另一PVD腔室含有為Pt或Ni或者其組合或合金之靶)中沉積第一釘孔層108之雙層。在一個實例中,將複數個濺射靶安置在單個PVD腔室中且使用Ar電漿及/或Xe電漿濺射該複數個濺射靶。可使用本文所論述之罩殼將Co靶及另一元素之靶中的每一者選擇性地暴露於電漿,以形成雙層之Co夾層並形成另一元素之夾層,以便形成所得雙層。可在操作134處重複夾層沉積達複數次迭代,以形成第一釘孔層108之複數個雙層,如第2B圖中所示。
在操作136處,藉由在使用Ar、Kr或Xe電漿之PVD腔室中濺射為Ru、Cr、Rh或Ir之靶在第一釘孔層108上沉積SyF耦合層110。在一個實例中,在操作136處,在PVD腔室中使用為Ru、Cr、Rh或Ir之濺射靶來沉積SyF耦合層110。在實施例中,在操作136期間基板102之溫度處於操作134處之基板溫度下或低於操作134處之基板溫度,如以上所述,操作134處之基板溫度為自約200℃至約600℃。操作136處之基板溫度促進形成SyF耦合層110之fcc晶格結構,SyF耦合層110之fcc晶格結構匹配下伏的第一釘孔層108之fcc晶格結構。在於操作136處形成SyF耦合層110之一個實例中,在使用Kr或Xe作為電漿氣體之PVD腔室中濺射Ir濺射靶。以自10sccm至25sccm之流動速率將形成電漿之Xe氣或Kr氣引入至PVD腔室中,且在一些實例中,是以16sccm之氣體流動速率引入。在於操作136處形成SyF耦合層110之另一實例中,在使用Ar電漿之PVD腔室中濺射Ru濺射靶。以自2sccm至10sccm之氣體流動速率將形成電漿以濺射Ru靶之Ar氣引入至PVD腔室中,且在一些實例中,Ar之氣體流動速率為6sccm。另外,在操作136之實例中,當在PVD腔室中使用Kr氣、Xe氣或Ar氣時,在負電壓下將在150W與300W之間的功率施加至靶,以形成並維持Kr電漿、Xe電漿或Ar電漿,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約250W之功率。
在操作138處,在PVD腔室中,在SyF耦合層110上沉積第二釘孔層112。在操作138期間,基板102之溫度約與操作136期間基板102之溫度(自約200℃至約600℃)相同。剛形成之第二釘孔層112具有fcc晶格結構,該fcc晶格結構匹配下伏的SyF耦合層110之fcc晶格結構。操作138期間之溫度促進第二釘孔層112之fcc晶格結構之形成。在一個實例中,在PVD腔室中使用Co靶及Ar電漿由Co形成第二釘孔層112。在另一實例中,第二釘孔層112包括雙層,且可包括或可不包括形成為與該雙層接觸之Co層。
在至少一個雙層形成為第二釘孔層112之部分的實例中,該雙層是在PVD腔室中以與形成為第一釘孔層108之部分且在以上論述之雙層類似的方式形成。在實施例中,第二釘孔層112進一步包括形成於該至少一個雙層之上厚度為高達10Å之的Co層。在實施例中,第二釘孔層112可具有自0.3nm至15nm之總厚度。在使用Xe氣以在PVD腔室中形成電漿之實施例中,以自約2sccm至約40sccm、或自5sccm至20sccm之流動速率將Xe氣引入至PVD腔室中,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以約10sccm之流動速率將Xe氣引入至PVD腔室中。在第二釘孔層112之形成期間,在負電壓下將自50W至約1000W之功率施加至靶,以形成並維持Ar電漿及/或Xe電漿。在一些實例中,在負電壓下將自100W至600W之功率施加至靶,以形成並維持Ar電漿及/或Xe電漿,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負電壓下將約200W之功率施加至靶。在實施例中,在操作138A中,在於操作138處沉積第二釘孔層112之後,基板102之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或自約-200℃至約25℃之溫度。在操作138A處降低基板102之溫度以冷卻具有fcc晶格結構之第二釘孔層112,使得隨後沉積之層形成其他晶格結構,諸如,bcc晶格結構,如以下所論述。
在操作140處將結構阻擋層114沉積為包括bcc晶格結構。藉由在於操作140處沉積結構阻擋層114之前在操作138A處降低基板溫度來促進在操作140處形成結構阻擋層114之bcc晶格結構。在實施例中,結構阻擋層114是在PVD腔室中形成,該PVD腔室視結構阻擋層114之預期組成物而包含包括Ta、Mo及/或W之濺射靶。在操作140期間,基板102之溫度可在於操作138A處建立之範圍內,例如,自約-270℃至約100℃。在操作140期間可使基板溫度保持在恆定溫度下,或可自操作138處之溫度上升至在-270℃至約100℃之範圍內的不同溫度。操作140處之沉積溫度促進結構阻擋層114形成為bcc晶格結構,與較高沉積溫度相反,較高沉積溫度可導致結構阻擋層114不當地形成其他晶格結構,諸如,下伏的第二釘孔層112之fcc晶格結構。
隨後在操作142處在結構阻擋層114上沉積磁性參考層116。可在使用為CoxFeyBz合金之濺射靶的PVD腔室中或藉由使用為Co、Fe或B之個別濺射靶或藉由(若干)合金濺射靶與(若干)單一元素濺射靶之組合(例如,CoFe靶與B靶)而形成磁性參考層116。在操作142期間,基板之溫度為自約-270℃至約100℃,且處於操作140處之基板溫度下或高於操作140處之基板溫度。剛形成之磁性參考層116具有bcc晶格結構,該bcc晶格結構匹配下伏的結構阻擋層114之bcc晶格結構。
在操作144處在磁性參考層116上沉積隧道阻障層118。在操作144處將隧道阻障層118沉積為具有bcc晶格結構。在操作144期間基板102之溫度如以下所論述地變化。在一個實例中,在操作144期間沉積隧道阻障層118之第一部分,而同時基板在第一溫度下,該第一溫度為與用於操作142之溫度(自約-270℃至約100℃)相同的溫度。在此實例中,在沉積了隧道阻障層118之第一部分之後,基板溫度升高至自約300℃至約600℃或自約450℃至約500℃之第二溫度,且在該第二溫度下沉積隧道阻障層118之第二部分。隧道阻障層118之總厚度為自約1Å約15Å。隧道阻障層118之第一部分可為隧道阻障層118之總厚度的約10%至約90%,或為總厚度之40%至60%。在操作144之一個實例中,在使用金屬氧化物靶(諸如,MgO)及基於Ar氣之電漿的PVD腔室中形成隧道阻障層118。在替代實施例中,在操作144處在PVD腔室中使用諸如Mg、Ti、Hf、Ta或Al之金屬靶及基於Ar氣之電漿形成隧道阻障層118,而同時在PVD腔室中存在O2 以形成金屬氧化物。
在操作144A處,在於操作144處形成隧道阻障層118之後,修改基板102之溫度以促成隧道阻障層118之bcc晶格結構。在操作144A期間,使基板溫度自在操作144處用於沉積隧道阻障層118之第二部分的第二溫度(300℃至600℃)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或自約-200℃至約25℃之溫度。藉由在操作144處隧道阻障層118之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沉積之間加熱,促進貫穿隧道阻障層118之bcc晶格結構的形成。操作144A處之隨後冷卻有助於阻止不當晶格結構在隧道阻障層中形成。
在操作146處,在PVD腔室中形成磁性儲存層120。在操作146期間基板之溫度可為自-270℃至約100℃。磁性儲存層120具有剛形成之bcc晶格結構。可視預期組成物而以各種方式形成磁性儲存層120。磁性儲存層120可包括CoxFeyBz之一或多個層,且在一些實例中,包括Ta、Mo、W或Hf之一或多個層。如此,磁性儲存層120在PVD腔室中之沉積可包括Ar電漿,以及CoxFeyBz合金靶,或為Co、Fe及B之個別靶,或合金靶與元素靶之組合(諸如,CoFe靶與B靶)。在磁性儲存層120包括Ta、Mo、W或Hf之實例中,在使用由Ar形成之電漿的腔室中濺射為Ta、Mo、W或Hf之濺射靶。
在一個實例中,可藉由調整罩殼以暴露或保護一或多個靶(諸如,以上所論述的用以形成CoxFeyBz及Ta、Mo、W或Hf之層的一或多個靶),在使用利用Ar形成之電漿的單個PVD腔室中形成磁性儲存層120。在另一實例中,使用Ar電漿在使用CoxFeyBz合金靶的PVD腔室中濺射磁性儲存層120之CoxFeyBz層。在另一實例中,藉由使用個別Co靶、Fe靶及B靶及基於Ar氣之電漿在PVD腔室中形成CoxFeyBz層。在又一實例中,在使用基於Ar氣之電漿以及合金靶及複合元素靶(例如,CoFe靶及B靶)的PVD腔室中形成Cox Fey Bz 層。可在使用Ta靶、Mo靶、W靶或Hf靶之PVD腔室中濺射磁性儲存層120之Ta層、Mo層、W層或Hf層。在操作148處,在磁性儲存層120上沉積封蓋層122之第一封蓋夾層122A。
在實施例中,在操作146A處,在磁性儲存層120之沉積之後,可進一步修改基板102之溫度。在操作146A處之基板溫度修改的一個實例中,基板溫度首先升高至自約300℃至約600℃或自約350℃至約450℃之溫度。藉由在於操作146處沉積磁性儲存層120之後加熱,磁性儲存層120之晶格結構更容易形成為bcc晶格結構。另外,在操作146B處,基板102可選地在操作146A處之加熱之後冷卻至自約-270℃至約100℃或自約-200℃至約25℃之溫度。在此實例中操作146B為可選的,因為磁性儲存層120形成為具有bcc晶格結構,因而是否執行操作146B取決於第一封蓋夾層122A之預期晶格結構。若以下所論述之第一封蓋夾層122A具有除了bcc晶格結構以外之晶格結構,諸如,fcc晶格結構,則可在於操作148處形成第一封蓋夾層之前執行操作146B。在另一實例中,若第一封蓋夾層122A將形成為具有bcc晶格結構,例如,與下伏的磁性儲存層120相同之晶格結構,則可不在操作148之前執行操作146B。
在實施例中,在操作148處在可與形成非氧化物層之PVD腔室不同的PVD腔室中形成封蓋層122之第一封蓋夾層122A,因為當形成氧化物層時在操作148期間在該PVD腔室中存在Ar電漿及O2兩者。在操作148處藉由使用Ar電漿濺射Mg靶在PVD腔室中沉積第一封蓋夾層122A,O2亦存在於該PVD腔室中。在操作148之另一實例中,在使用MgO濺射靶及Ar電漿之PVD腔室中形成第一封蓋夾層122A。在使用MgO或含鐵氧化物形成第一封蓋夾層122A之此實例中,第一封蓋夾層122A可具有剛形成之bcc晶格結構。在此實例中,因為其為與下伏的磁性儲存層120相同之晶格結構,所以可不使用操作146A處之可選冷卻。在第一封蓋夾層122A由與隧道阻障層118相同之材料(例如,Mg)形成的實例中,用於操作144之PVD腔室可為用於操作148以形成第一封蓋夾層122A之同一PVD腔室。在第一封蓋夾層122A之另一實例中,第一封蓋夾層122A由Ru及/或Ir形成,且具有fcc晶格結構,其與具有bcc晶格結構之下伏的磁性儲存層120不同。在此實例中,在於操作148處形成第一封蓋夾層122A之前,使用操作146A降低基板溫度。在操作150處在第一封蓋夾層122A上沉積第二封蓋夾層122B。若在操作148中使用O2,則操作150可在單獨的、與用以濺射第一封蓋夾層122A之PVD腔室不同的PVD腔室中發生,因為在該PVD腔室中不使用O2形成第一封蓋夾層122A。在使用Ar電漿及由Ru、Ir及/或Ta構成之一或多個濺射靶的PVD腔室中形成第二封蓋夾層122B。取決於第二封蓋夾層122B之組成物,操作150可在亦用以在操作136處形成(例如)SyF耦合層110的PVD腔室中發生。第二封蓋層包括Ta及/或Ru及/或Ir,且可具有fcc晶格結構。
另外,在方法100B中,在操作152處,在PVD腔室中在第二封蓋夾層122B之上沉積硬遮罩層124。取決於MTJ堆疊100A中所使用之硬遮罩層124的類型,操作152在存在O2 之情況下可發生或可不發生。舉例而言,若硬遮罩層124為金屬氧化物硬遮罩,則可在操作152期間使用基於O2 及Ar之電漿連同一或多個金屬化濺射靶以形成金屬氧化物層,或可使用金屬氧化物濺射靶來沉積硬遮罩層124,在此情形下,在操作150處之硬遮罩層124形成中不使用O2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硬遮罩層124為非晶碳或旋塗碳時,操作152發生在CVD或旋塗沉積腔室中。操作152處之基板溫度視形成之硬遮罩的類型而變化。在操作126至152處形成之MTJ堆疊100A可經受一或多個製程,該一或多個製程共同地由方法100B中之操作154指示。此些操作可包括高溫(大約400℃)操作。在一個實例中,操作154處之製程可包括預圖案化退火操作,繼之以MTJ圖案化操作。在替代實施例中,操作154處之MTJ圖案化可包括複數個製程(諸如,圖案化硬遮罩層124),且可進一步包括用以在硬遮罩層124經圖案化之後使用圖案化之硬遮罩層作為蝕刻遮罩蝕刻MTJ堆疊100A以自MTJ堆疊100A形成複數個個別柱的操作。
在操作154之替代實施例中,執行熱退火操作以修復、結晶化且增強膜堆疊(包括MTJ堆疊100A中之(若干)磁性儲存層及(若干)磁性參考層)之晶格結構。在操作154處執行之熱退火可用以進一步使至少(若干)磁性參考層116及(若干)磁性儲存層120之材料結晶化。在(若干)磁性參考層及(若干)磁性儲存層之沉積之後,彼些層之結晶化建立了MTJ堆疊100A之垂直各向異性,而同時維持其所需電學性質及機械性質。以下示出並論述遵循方法100B之操作製造的MTJ堆疊之實施例,且該等實施例經配置以在於操作154處執行之熱退火操作之後及/或在大約400℃之高溫下發生之額外或替代後端處理操作期間維持第一釘孔層及第二釘孔層的剛沉積之面心立方(fcc)>111>結晶結構。
第2A圖至第2F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製造的MTJ堆疊之層的示意圖。第2A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之緩衝層104的放大圖。緩衝層104包括鉭(Ta)或TaN,或Ta及TaN之分層堆疊,且在一些實例中,包括Cox Fey Bz ,單獨地或與Ta、TaN或Ta/TaN分層堆疊組合。在緩衝層104之實例中,緩衝層104包括至少一個雙層204D。該至少一個雙層204D包括第一緩衝夾層204A及第二緩衝夾層204B,其以交替方式形成於基板102上用於至少一個雙層204D之至少一次迭代。在此實例中,第一緩衝夾層204A包括Ta,且第二緩衝夾層204B包括TaN,且第一緩衝夾層204A與基板102接觸。在另一實例中,第一緩衝夾層204A包括TaN,且第二緩衝夾層204B包括Ta,且因此TaN與基板102直接接觸。在緩衝層104之其他實例中,如第1A圖中所示,Cox Fey Bz 單獨地用於緩衝層104且因此與基板102直接接觸。在另一實例中,如第2A圖中所示,在至少一個雙層204D之上形成第三緩衝層204C。在此實例中,第三緩衝層204C由Cox Fey Bz 製造且形成為高達10Å之厚度。因此,取決於緩衝層104之配置,緩衝層104之厚度範圍為自1Å厚至60Å厚。在採用為Cox Fey Bz 之第三緩衝層204C的實例中,z為自約10重量%至約40重量%,y為自約20重量%至約60重量%,且x等於或小於70重量%。
第2B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之第一釘孔層108的放大圖。第一釘孔層108由至少一個雙層230製造,且當採用兩個或兩個以上雙層230時,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雙層230視為形成雙層堆疊234。每一雙層230由第一夾層208A及第二夾層208B製造。將第一釘孔層108之雙層表達為(X/Y)n 、(208A/208B)n ,其中每一雙層為第一材料X與第二、不同之材料Y的組合,且其中n為第一釘孔層108中之雙層的數目。在實施例中,X為Co,且Y為Pt或Ni中之一者。雖然在第2B圖中之實例中n=4,但在替代實施例中,n為自1至10。在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雙層230包括自約2Å至約16Å之厚度。在一個實例中,第一夾層208A包括Co且為自約1Å至約8Å厚,且第二夾層208B包括Pt或Ni,或為其組合或合金,且為自約1Å至約8Å厚。另外,在第一釘孔層108之另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雙層230形成為直接在種晶層106上且與種晶層106接觸,且上覆層208C形成於至少一個雙層230之頂部上。上覆層208C與SyF耦合層110接觸。在實施例中,上覆層208C為自1Å至10Å厚。在此實例中,上覆層208C為Co。取決於實施例,第一釘孔層108之總厚度為自1nm至約18nm。在其他實例中,可在第一釘孔層108與種晶層106之間形成一或多個過渡層,該一或多個過渡層不會負面地影響MTJ堆疊之性質。
第2C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之第二釘孔層112的放大圖。在實施例中,由至少一個雙層232製造第二釘孔層112。每一雙層232包括可為Co之第一夾層212A,以及可為Pt或Ni或其組合或合金之第二夾層212B。當第二釘孔層112中採用諸如雙層23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雙層時,可將該兩個或兩個以上雙層稱作雙層堆疊236。因此,在第1B圖中之操作138處,當沉積一或多個雙層時,可使用單獨的濺射靶形成雙層232之第一夾層208A及第二夾層208B中之每一者。將第二釘孔層112之至少一個雙層232表達為(X/Y)n 、(212A/212B)n ,其中n為雙層之數目。雖然在第2C圖中之實例中n=4,但在替代實施例中,n為自1至5。在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雙層232包括自約2Å至約16Å之總厚度。在一個實例中,第一夾層212A為自約1Å至約8Å厚之Co層,且第二夾層212B為自約1Å至約8Å厚。在各種實施例中,第二夾層212B包括Ni或Pt或其組合或合金。
另外,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釘孔層112包括形成於至少一個雙層232之頂部上的為Co之上覆層212C。在第二釘孔層112之其他實例中,不存在上覆層212C。在實施例中,上覆層212C為自約1Å至約10Å厚。取決於實施例,可包括一或多個層(包括如本文所論述之至少一個雙層232)之第二釘孔層112的總厚度為自0.3nm至15nm。在一些實例中,可在至少一個雙層232與第二釘孔層112之間或在至少一個雙層232與SyF耦合層110之間或此兩種情況下採用過渡層,其中(若干)此等過渡層不影響MTJ堆疊之效能。
在實施例中,第一釘孔層108及第二釘孔層112各自包括相同的夾層組成物及/或不同的夾層厚度。在替代實施例中,第一釘孔層108及第二釘孔層112各自包括不同組成物及/或厚度。在實施例中,第一釘孔層108包括至少一個雙層,該至少一個雙層包括為Co之第一夾層及為Pt之第二夾層,且該第一釘孔層108進一步包括形成於該至少一個雙層之上的Co上覆層。在此實例中,第二釘孔層112形成於SyF耦合層110之上且包括一或多個雙層。在實施例中,第二釘孔層112之一或多個雙層包括為Co之第一夾層及為Pt之第二夾層。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釘孔層108包括至少一個雙層,該至少一個雙層包括為Co之第一夾層及為Ni之第二夾層,且該第一釘孔層108進一步包括形成於該至少一個雙層之上的Co上覆層以使得Co上覆層與由Ir形成之SyF耦合層110接觸。在此實例中,第二釘孔層112包括一或多個雙層。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釘孔層112之一或多個雙層包括為Co之第一夾層及為Pt之第二夾層。
第2D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之實例隧道阻障層118的放大圖。隧道阻障層118具有總厚度T118 。如以上在第1B圖中所論述,在操作144處,在第一溫度下沉積第一部分118A,該第一溫度可為與用於操作142之溫度(-270℃至約100℃)相同的溫度或大體上類似的溫度。在此實例中,在沉積了隧道阻障層118之第一部分118A之後,基板溫度升高至約300℃至約600℃,且形成隧道阻障層118之第二部分118B。第一部分118A可形成為厚度T118A ,而同時基板102處於第一溫度下。厚度T118A 為隧道阻障層118之總厚度T118 的自約10%至約90%,或為總厚度之自40%至60%。第二部分118B可形成為第二厚度T118B 、T118B 與T118A 之總和為隧道阻障層118之總厚度T118 。隧道阻障層118之總厚度為自約1Å至約15Å。
第2E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之實例磁性儲存層120的放大圖。如第2E圖中所示,磁性儲存層120之第一磁層220A及磁性儲存層120之第二磁層220B分別由Cox Fey Bz 製造。在其間安置由Ta、Mo、W、Hf或其組合製造之第三層220C,且該第三層220C含有摻雜劑,諸如,硼、氧或其他摻雜劑。磁性儲存層120因此是由三個層製造:第一磁層220A及第二磁層220B,以及安置在第一磁層220A與第二磁層220B之間的第三層220C。第三層220C強化了垂直於基板平面(例如,垂直於基板102之平面)之釘紮力矩,此促進了磁各向異性、結構之磁性性質的方向依賴性。
第2F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之實例封蓋層122的放大圖。封蓋層122之總厚度為自2Å至120Å,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封蓋層(包括如第2F圖中所示之所有夾層)之總的所需厚度為約60Å。在實施例中,封蓋層122包括複數個夾層。第一封蓋夾層222A由直接形成在磁性儲存層120上之MgO或另一含鐵氧化物製造,厚度為自約2Å至約10Å。在第一封蓋夾層222A之頂部上,形成為Ru、Ir或其組合之第二封蓋夾層222B,厚度為自1Å至約30Å。在實施例中,第三封蓋夾層222C可選地由Ta形成於第二封蓋夾層222B上,厚度為1Å至約30Å。因此,封蓋層122之一些實施例不含有第三封蓋夾層222C。在實施例中,第二封蓋夾層222D可選地在第三封蓋夾層222C上形成,且由Ru、Ir或其組合形成,厚度為高達50Å。在各種實施例中,封蓋層122僅包括第一封蓋夾層222A,或包括第一封蓋夾層222A及第二封蓋夾層222B,或包括第一封蓋夾層222A、第二封蓋夾層222B及第三封蓋夾層222C,或包括第一封蓋層222A、第二封蓋層222A及第三封蓋層222C。在一些實施例中,過渡層可用在第一封蓋夾層222A、第二封蓋夾層222B及第三封蓋夾層222C中之一些或所有之間,或可用在封蓋層122與磁性儲存層120之間,以使得MTJ堆疊之效能不受(若干)過渡層的負面影響。
第3圖示出根據本文所述實施例之PVD腔室300。如上所述,可採用複數個PVD腔室來形成MTJ堆疊100A。PVD腔室300為可經配置以形成MTJ堆疊100A之一或多個層的實例PVD腔室。PVD腔室300包括腔室頂部330、腔室底部332及腔室壁328。適用於接納包括至少一個濺射靶之靶匣304的靶支撐件302耦接至腔室頂部330。在一些實施例中,靶支撐件302可適用於支撐及/或驅動可旋轉靶,諸如,本文所論述之受屏蔽靶。靶匣304可由諸如基於銅之材料的導電材料製造,或可由與耦接至匣之靶(諸如,靶306A或306B)相同的材料製造。在替代實施例中,匣可由非導電材料製造且可包括導電組件。雖然本文中示出了實例PVD腔室300,但如上所述可使用多個PVD腔室來形成MTJ堆疊,一些PVD腔室可經配置以形成氧化物層或氮化物層,且一或多個PVD腔室可如第3圖中所示(其中提供一或多個靶)進行配置。在一個實例中,PVD腔室300包括靶匣304,該靶匣304可包括圖示為306A及306B之一或多個濺射靶。以下在第4圖中描述靶匣304。屏蔽機構308被安置成與靶支撐件302相對,且在方法100B中所論述之MTJ堆疊形成期間選擇性地屏蔽靶匣304中之一或多個靶(306A/306B)使其免受電漿影響。屏蔽機構308可在方法100B之不同操作處旋轉,以使一或多個靶(306A/306B)連續地或同時地暴露於PVD腔室中之電漿。
另外,在實例PVD腔室300中,基板支撐件基座320被定位成朝向腔室底部332與靶匣304相對,且當基座320處在如上所述之用於沉積之預定溫度下時,將基板310安置在基板支撐件基座320上。基板支撐件基座320可具有與其耦接或安置於其中之一或多個加熱組件318。加熱組件318可用以在MTJ堆疊形成操作(諸如,以上在第1B圖中論述之操作)期間升高及/或降低基板310之溫度。控制器324與PVD腔室300通信,且經配置以執行複數個指令以形成MTJ堆疊。控制器324經配置以執行來自電腦可讀媒體之指令,該等指令經配置以使計算系統執行(例如)方法100B。由控制器324執行之指令可包括方法100B之各種態樣,包括將在沉積製程期間暴露或屏蔽哪一或多個靶306A/306B、PVD腔室之壓力,及/或在MTJ堆疊之每一層之形成之前、在此期間及在此之後PVD腔室之溫度。指令可進一步包括是否及/或何時將基板移送至與PVD腔室300不同之PVD腔室。雖然第3圖示出了基板支撐件基座320,但可將其他配置用於基座支撐件。PVD腔室300進一步包括電源312,該電源312用於將電壓施加至陰極(其可例如為靶匣304及/或(若干)靶306A/306B)及陽極(其可例如為基板310)。作為實例,在第3圖中,將靶306A及306B示為陰極,且將基板支撐件基座320示為陽極。在一些實例中,每一靶306A及306B充當單獨的電極。所施加之電壓在處理區域330中產生電場,該電場可用以形成電漿以濺射靶匣304中之一或多個靶306A/306B。根據本文所述實施例之PVD腔室300可具有氣體歧管(未示出),該氣體歧管耦接至形成於腔室壁328中之第一氣體入口314及第二氣體入口316。氣體歧管經配置以供應來自氣源(未繪出)之氣體,包括諸如可用以形成電漿之Ar、Xe及Kr以及He及H2 及/或O2 或N2 (若PVD腔室300經配置以形成氧化物層或夾層及/或氮化物層或夾層)的氣體。在實施例中,第一氣體入口314朝向待塗佈之基板表面供應氣體。可將第一氣體入口314導向至基板接納部分308,以便在沉積製程期間將第一氣體提供至基板。可提供第二氣體入口316,用於供應將在PVD腔室300內轉變為電漿之氣體(例如,稀有氣體,諸如,氬氣)。第一氣體入口314及第二氣體入口316之位置及定位可視實施例而變化。在一些實例中,可在PVD腔室300中採用兩個以上氣體入口。
在PVD腔室300之操作期間,例如,在MTJ堆疊之形成期間,基板中之加熱器318經調整以將基板310調至預定溫度。在另一實例中,PVD腔室300包括用以升高或降低基板310之溫度的複數個輻射加熱燈326。雖然在第3圖中將複數個輻射加熱燈326示為被安置在基板支撐件基座320以下,但在其他實例中,可將複數個輻射加熱燈326安置在基板310上方及/或腔室內相對於基板310之其他位置處。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雷射來控制基板310之溫度。該雷射可經配置以在雷射腔室中操作,該雷射腔室耦接至PVD腔室300或耦接至亦耦接至PVD腔室300之移送腔室。對基板之溫度的調整可回應於由控制器324執行之MTJ堆疊製造指令的執行。此些指令可取決於包括用以形成MTJ堆疊之層的材料以及彼些層之預期晶格結構的因素。
第4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實例靶匣。第4圖圖示靶匣402,該靶匣402可類似於第3圖中之靶匣304。靶匣402包括複數個濺射靶404A、404B、404C及404D。雖然在第4圖中示出四個濺射靶,但在一些實例中使用單個靶,且在其他實例中可使用2至10個或更多個靶。每一靶404A、404B、404C及404D可包括元素或合金或化合物。來自第3圖之屏蔽機構308可移動,以在各種層之沉積期間選擇性地露出一或多個濺射靶。支撐結構406經配置以進一步分離濺射靶404A、404B、404C及404D。支撐結構406充當相鄰靶之間的壁,以與第3圖中之屏蔽機構308一致地起作用以在沉積期間使一或多個靶與電漿隔離。雖然在第4圖中將靶匣402示為具有圓形形狀,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多邊形、橢圓形或其他幾何形狀用於靶匣。類似地,雖然在第4圖中將濺射靶404A、404B、404C及404D示為具有圓形形狀且為類似形狀及大小,但在替代實施例中可採用包括多邊形之各種幾何形狀,且濺射靶之形狀及大小兩者均可變化。
使用本文所論述之系統及方法,藉由在MTJ堆疊之各種層的層沉積期間、在此之前及/或在此之後使基板溫度變化而製造出改良之MTJ堆疊。可調節各種蹭之沉積期間的基板溫度,以促進形成與下層之晶格結構相同的層晶格結構,抑或阻止下層之紋理以使得沉積在下層之頂部上的層形成與下層之晶格結構不同的晶格結構。所得MTJ堆疊因此被製造成具有改良之晶格匹配,且在大約400℃之溫度下的處理之後維持複數個磁性性質及電學性質。
雖然前文針對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但可在不脫離本揭示案之基本範疇的情況下設計本揭示案之其他及另外實施例,且本揭示案之範疇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判定。
100A:習知MTJ堆疊 100B:方法 102:基板 104:緩衝層 106:種晶層 108:第一釘孔層 110:耦合層 112:第二釘孔層 114:結構阻擋層 116:磁性參考層 118A:第一部分 118B:第二部分 118:隧道阻障層 120:磁性儲存層 122:封蓋層 122A:第一封蓋夾層 122B:第二封蓋夾層 124:硬遮罩層 126:操作 128:操作 130:操作 132:操作 134:操作 136:操作 138:操作 138A:操作 140:操作 142:操作 144:操作 144A:操作 146:操作 146A:操作 146B:操作 148:操作 150:操作 152:操作 154:操作 204A:第一緩衝夾層 204B:第二緩衝夾層 204C:第三緩衝層 204D:至少一個雙層 206:種晶層 208A:第一夾層 208B:第二夾層 208C:上覆層 212A:第一夾層 212B:第二夾層 212C:上覆層 220A:第一磁層 220B:第二磁層 220C:第三層 222A:第一封蓋夾層 222B:第二封蓋夾層 222C:第三封蓋夾層 222D:第二封蓋夾層 230:至少一個雙層 232:至少一個雙層 234:雙層堆疊 236:雙層堆疊 300:PVD腔室 302:靶支撐件 304:匣 306A:靶 306B:靶 308:屏蔽機構 310:基板 312:電源 314:第一氣體入口 316:第二氣體入口 318:加熱器 320:基座 324:控制器 326:輻射加熱燈 328:腔室壁 330:頂部 332:底部 402:靶匣 404A:濺射靶 404B:濺射靶 404C:濺射靶 404D:濺射靶 406:支撐結構
因此,可詳細地理解本揭示案之上述特徵的方式,可藉由參考實施例來獲得以上簡要概述的本揭示案之更特定描述,一些實施例在隨附圖式中加以圖示。然而,應注意,隨附圖式僅圖示例示性實施例,且因此不應視為對本揭示案之範疇的限制,且可允許其他同等有效之實施例。
第1A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製造之實例磁性隧道接合(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MTJ)堆疊的示意圖。
第1B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製造包括磁性隧道接合(MTJ)堆疊之記憶體元件之方法的流程圖。
第2A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MTJ堆疊之緩衝層的放大圖。
第2B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MTJ堆疊之第一釘孔層的放大圖。
第2C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MTJ堆疊之第二釘孔層的放大圖。
第2D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MTJ堆疊之實例隧道阻障層的放大圖。
第2E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MTJ堆疊之實例磁性儲存層的放大圖。
第2F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之實例封蓋層122的放大圖。
第3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經配置以製造MTJ堆疊之物理氣相沉積(PVD)腔室的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用於PVD腔室中之實例靶匣。
為了便於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已使用相同元件符號來表示諸圖中所共有之相同組件。預期一個實施例之組件及特徵可有利地併入其他實施例中而無需進一步敘述。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0A:習知MTJ堆疊
102:基板
104:緩衝層
106:種晶層
108:第一釘孔層
110:耦合層
112:第二釘孔層
114:結構阻擋層
116:磁性參考層
118:隧道阻障層
120:磁性儲存層
122:封蓋層
122A:第一封蓋夾層
122B:第二封蓋夾層
124:硬遮罩層

Claims (23)

  1. 一種製造一元件之方法,包括:形成一磁性隧道接合堆疊,其中形成該磁性隧道接合堆疊包括:經由物理氣相沉積(PVD)在一基板上沉積一緩衝層,其中該基板處在一緩衝沉積溫度下;經由PVD在該緩衝層上沉積一種晶層,在該種晶層之沉積期間,該基板處在自200℃至600℃之一種晶層沉積溫度下;經由PVD在該種晶層上沉積一第一釘孔層,在該第一釘孔層之沉積期間,該基板處在一第一釘孔層沉積溫度下;經由PVD在該第一釘孔層上沉積一合成抗亞鐵磁(SyF)耦合層,其中在該SyF耦合層之沉積期間,該基板處在一SyF耦合層沉積溫度下;經由PVD在該SyF耦合層上沉積一第二釘孔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一第二釘孔層沉積溫度下;經由PVD在該第二釘孔層上沉積一結構阻擋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一結構阻擋層沉積溫度下;經由PVD沉積與該結構阻擋層接觸之一磁性參考層;經由PVD沉積與該磁性參考層接觸之一隧道阻 障層;以及經由PVD沉積與該隧道阻障層接觸之一磁性儲存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沉積溫度約為室溫,該第一釘孔層沉積溫度等於或小於該種晶層沉積溫度,該SyF耦合層沉積溫度等於或小於該第一釘孔層沉積溫度,且該第二釘孔層沉積溫度等於或小於該第一釘孔層沉積溫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使該基板溫度自該第二釘孔層沉積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之一結構阻擋層沉積溫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釘孔層包括至少一個雙層及一上覆層,其中該第一釘孔層之該至少一個雙層包括自1Å至8Å厚的為鈷(Co)之一夾層,及自1Å至8Å厚的為鉑(Pt)或鎳(Ni)之一夾層;其中該第二釘孔層包括一雙層或一上覆層中之至少一者,其中該第二釘孔層之該至少一個雙層包括自1Å至8Å厚的為鈷(Co)之一夾層,及自1Å至8Å厚的為鉑(Pt)或鎳(Ni)之一夾層;以及其中該結構阻擋層包括鉭(Ta)、鉬(Mo)、鎢(W)或其組合,且為自1Å至8Å厚。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步驟包括: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一第一部分,而同時該基板處在一第一隧道阻障層沉積溫度下;使該基板溫度升高至自約300℃至約600℃之一第二隧道阻障層沉積溫度;以及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為該隧道阻障層之一總厚度的10%至90%。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該第二部分之後,使該基板之該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之一沉積後溫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形成該磁性儲存層之後,使該基板之一溫度自約300℃升高至約600℃;將該基板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之一封蓋層沉積溫度;在該磁性儲存層上沉積一封蓋層之一第一夾層;在該第一夾層上沉積該封蓋層之一第二夾層;以及在該第二夾層上沉積一硬遮罩層。
  8. 一種包括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經配置以使一計算系統:在一緩衝層上沉積一種晶層,該緩衝層沉積於一基 板上;在該種晶層上沉積一第一釘孔層;在該第一釘孔層上沉積一合成抗亞鐵磁(SyF)耦合層;在該SyF耦合層上沉積一第二釘孔層;在該第二釘孔層上沉積一結構阻擋層;在該結構阻擋層上沉積一磁性參考層;在該磁性參考層上沉積一隧道阻障層之一第一部分,而同時該基板處在一第一隧道阻障層沉積溫度下;使該基板溫度升高至自約300℃至約600℃之一第二隧道阻障層沉積溫度;在該第一部分上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為該隧道阻障層之一總厚度的10%至90%;使該基板溫度降低至自約300℃至約600℃之一磁性儲存層沉積溫度;以及在該隧道阻障層上沉積一磁性儲存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該磁性儲存層沉積溫度下。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等指令進一步經配置以在該磁性參考層之該沉積之前將該基板冷卻至自約-270℃至約100℃之一磁性參考層沉積溫度。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等指令進一步經配置以:在該磁性儲存層的沉積之後,使該基板溫度自約300℃升高至約600℃;隨後將該基板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之一封蓋層沉積溫度;在該磁性儲存層上沉積一封蓋層之一第一夾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該封蓋層沉積溫度下,其中該磁性儲存層包括一第一結晶結構且該第一夾層包括一第二結晶結構,其中該第一結晶結構及該第二結晶結構不同;在該第一夾層上沉積該封蓋層之一第二夾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該封蓋層沉積溫度下;以及在該封蓋層之該第二夾層上沉積一硬遮罩層。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等指令進一步經配置以:在該磁性儲存層上沉積一封蓋層之一第一夾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自約300℃至約600℃之一封蓋層沉積溫度下,該磁性儲存層包括一第一結晶結構,且該封蓋層之該第一夾層包括同一結晶結構;以及在該第一夾層上沉積該封蓋層之一第二夾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該封蓋層沉積溫度下。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等指令進一步經配置以:在該種晶層的沉積之前或在該種晶層的沉積之後,建立自約300℃至約600℃之一基板溫度。
  13. 一種製造一磁性隧道接合之方法,包括:經由物理氣相沉積(PVD)在一基板上沉積一緩衝層;經由PVD在該緩衝層上沉積一種晶層;經由PVD在該種晶層上沉積一第一釘孔層;經由PVD在該第一釘孔層上沉積一合成抗亞鐵磁(SyF)耦合層;經由PVD在該SyF耦合層上沉積一第二釘孔層;經由PVD在該第二釘孔層上沉積一結構阻擋層;經由PVD沉積與該結構阻擋層接觸之一磁性參考層;經由PVD沉積與該磁性參考層接觸之一隧道阻障層;經由PVD沉積與該隧道阻障層接觸之一磁性儲存層;在沉積該磁性儲存層之後,建立自約300℃至約600℃之一基板溫度;隨後,將該基板之該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 100℃;經由PVD,藉由在該磁性儲存層上沉積一封蓋層之一第一夾層且在該第一夾層上沉積該封蓋層之一第二夾層來沉積與該磁性儲存層接觸之該封蓋層;以及在該封蓋層之該第二夾層上沉積一硬遮罩。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該種晶層的沉積之前或在該種晶層的沉積之後,建立自約300℃至約600℃之一基板溫度。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沉積該隧道阻障物層之步驟包括: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一第一部分,而同時該基板處在一第一隧道阻障物層沉積溫度下;使該基板溫度升高至自約300℃至約600℃之一第二隧道阻障層沉積溫度;以及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為該隧道阻障層之一總厚度的10%至90%。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該第二部分之後,將該基板之一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之一磁性儲存層沉積溫度;經由PVD在該隧道阻障層上沉積該磁性儲存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該磁性儲存層沉積溫度下;以及 在沉積該磁性儲存層之後,使該基板之一溫度升高至自約300℃至約600℃之一磁性儲存層沉積溫度。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經由PVD在該磁性儲存層上沉積一封蓋層之一第一夾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自約-270℃至約100℃之一封蓋層沉積溫度下,其中該磁性儲存層包括一第一結晶結構且該第一夾層包括一第二結晶結構,其中該第一結晶結構及該第二結晶結構不同;以及經由PVD在該第一夾層上沉積該封蓋層之一第二夾層,而同時該基板處在該封蓋層沉積溫度下。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封蓋層之該第一夾層包括一面心立方(fcc)結晶結構。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結構阻擋層、該磁性參考層、該隧道阻障層及該磁性儲存層各自具有一體心立方(bcc)結晶結構。
  20.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釘孔層及該SyF耦合層各自具有一面心立方(fcc)結晶結構。
  21. 一種製造一磁性隧道接合堆疊之方法,包括:在一結構阻擋層上沉積一磁性參考層,其中該結構阻擋層形成於一基板上; 在該磁性參考層上沉積一隧道阻障層;在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後,建立自約-270℃至約20℃的該基板之一溫度;以及在該隧道阻障層上沉積一磁性儲存層,其中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步驟包括: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一第一部分,而同時該基板處在一第一隧道阻障層沉積溫度下;使該基板溫度升高至自約300℃至約600℃之一第二隧道阻障層沉積溫度;以及沉積該隧道阻障層之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為該隧道阻障層之一總厚度的10%至90%。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沉積該磁性參考層之前,在該基板上沉積一緩衝層;在該緩衝層上沉積一種晶層,其中在沉積該種晶層之前或在沉積該種晶層之後中的至少一種情況下,該基板處在自約300℃至約600℃之一溫度下;在該種晶層上沉積一第一釘孔層;在該第一釘孔層上沉積一SyF耦合層;在該SyF耦合層上沉積一第二釘孔層;以及在該第二釘孔層上沉積該結構阻擋層。
  23.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沉積該磁性儲存層之後,建立自約300℃至約600℃的該基板之一溫度;隨後,將該基板之該溫度降低至自約-270℃至約100℃;在該磁性儲存層上沉積一封蓋層之一第一夾層;在該第一夾層上沉積該封蓋層之一第二夾層;以及在該封蓋層之該第二夾層上沉積一硬遮罩層。
TW108119625A 2018-07-09 2019-06-06 磁性隧道接合及其製造方法 TWI750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029,844 US10468592B1 (en) 2018-07-09 2018-07-09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US16/029,844 2018-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7213A TW202017213A (zh) 2020-05-01
TWI750479B true TWI750479B (zh) 2021-12-21

Family

ID=68391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9625A TWI750479B (zh) 2018-07-09 2019-06-06 磁性隧道接合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8592B1 (zh)
JP (1) JP7125535B2 (zh)
KR (1) KR102445327B1 (zh)
CN (1) CN112335064A (zh)
TW (1) TWI750479B (zh)
WO (1) WO20200139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57849B2 (en) * 2018-05-24 2021-03-23 Applied Materials, Inc.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with coupling-pinning layer lattice matching
US10910557B2 (en) * 2018-09-14 2021-02-02 Applied Material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a 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MRAM) device
US10784310B2 (en) 2018-11-08 2020-09-2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ooling for PMA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enhancement of STT-MRAM (spin torque transfer-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evices
EP3739640B1 (en) * 2019-05-13 2022-08-24 IMEC vzw A layer stack for a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6702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Western Digital (Fremont), Llc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 magnetoresistive structure utilizing heating and cooling
US20140248719A1 (en) * 2010-12-10 2014-09-04 Avalanche Technology Inc. Mtj manufacturing method utilizing in-situ annealing and etch back
KR101537715B1 (ko) * 2014-04-18 2015-07-21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메모리 소자
KR20160010139A (ko) * 2014-07-18 2016-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기억 소자 및 그의 형성 방법
WO2017134697A1 (ja) * 2016-02-01 2017-08-10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磁気抵抗効果素子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8927B1 (en) * 2002-10-09 2005-10-25 Grandis Inc. Magnetic element utilizing spin-transfer and half-metals and an MRAM device using the magnetic element
JPWO2006022183A1 (ja) * 2004-08-27 2008-05-08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磁気抵抗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598579B2 (en) 2007-01-30 2009-10-06 Magic Technologies, Inc.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MTJ) to reduce spin transfer magnetization switching current
KR101746615B1 (ko) * 2010-07-22 2017-06-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자기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카드 및 시스템
US20130064971A1 (en) * 2011-09-13 2013-03-14 Matthew J. Carey Method for making a current-perpendicular-to-the-plane (cpp) magnetoresistive (mr) sensor with an antiparallel free (apf) structure formed of an alloy requiring post-deposition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KR101446338B1 (ko) * 2012-07-17 2014-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281468B2 (en) * 2013-06-17 2016-03-08 Imec Magnetic memory element
US9564582B2 (en) 2014-03-07 2017-02-07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of forming magnetic tunneling junctions
JP6375719B2 (ja) * 2014-06-24 2018-08-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磁性薄膜および磁性薄膜を含む応用デバイス
US9768377B2 (en) * 2014-12-02 2017-09-19 Micron Technology, Inc. Magnetic cell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US9634237B2 (en) * 2014-12-23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thin perpendicular pinned layer structure for magnetic tunneling junction devices
JP5848494B1 (ja) * 2015-02-02 2016-01-27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垂直磁化型mtj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160351799A1 (en) 2015-05-30 2016-12-01 Applied Materials, Inc. Hard mask for patterning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US11245069B2 (en) 2015-07-14 2022-02-08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s for forming structures with desired crystallinity for MRAM applications
KR102567975B1 (ko) * 2016-07-12 2023-08-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소자
CN108232003B (zh) 2016-12-21 2021-09-03 上海磁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型磁电阻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48719A1 (en) * 2010-12-10 2014-09-04 Avalanche Technology Inc. Mtj manufacturing method utilizing in-situ annealing and etch back
US20130216702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Western Digital (Fremont), Llc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 magnetoresistive structure utilizing heating and cooling
KR101537715B1 (ko) * 2014-04-18 2015-07-21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메모리 소자
KR20160010139A (ko) * 2014-07-18 2016-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기억 소자 및 그의 형성 방법
WO2017134697A1 (ja) * 2016-02-01 2017-08-10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磁気抵抗効果素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32571A (ja) 2021-11-25
JP7125535B2 (ja) 2022-08-24
US10468592B1 (en) 2019-11-05
KR102445327B1 (ko) 2022-09-21
CN112335064A (zh) 2021-02-05
WO2020013930A1 (en) 2020-01-16
TW202017213A (zh) 2020-05-01
KR20210019122A (ko)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0479B (zh) 磁性隧道接合及其製造方法
TWI821274B (zh) 磁性穿隧接合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10495000B (zh) 包括垂直磁化磁穿隧接面的磁性装置
KR102649026B1 (ko) 결합-피닝 층 격자 정합을 갖는 자기 터널 접합들
US11621393B2 (en) Top buffer layer for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application
US10038138B1 (en) High temperature volatilization of sidewall materials from patterned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JP7507693B2 (ja) 磁気トンネル接合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46619B (zh) 磁性穿隧接合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11522126B2 (en)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with protection layers
US1091055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a 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MRAM)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