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7900B - 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紙張搬運裝置、以及紙張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紙張搬運裝置、以及紙張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7900B
TWI687900B TW107136685A TW107136685A TWI687900B TW I687900 B TWI687900 B TW I687900B TW 107136685 A TW107136685 A TW 107136685A TW 107136685 A TW107136685 A TW 107136685A TW I687900 B TWI687900 B TW I6879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riven
piece
pieces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6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3289A (zh
Inventor
原口孝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金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金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金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7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790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2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 of devices; Data handling
    • G07D11/22Means for sensing or detection
    • G07D11/225Means for sensing or detection for detecting or indicating tamp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10Mechanical details
    • G07D11/14Inlet or outlet por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10Mechanical details
    • G07D11/16Handling of valuable paper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181Tes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r condition, e.g. wear or tear
    • G07D7/189Detecting attached objects, e.g. tapes or clip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2211/00Paper-money hand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具備有不正當行為偵測及防止抽取用之開閉構件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用以防止將開閉構件停止於初始旋轉姿勢時藉由馬達之慣性力所致的越距(over run)使停止位置偏移。 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係具備:開閉構件(50),其是在處於初始旋轉姿勢時容許前述紙張通過,並且在處於已從該初始旋轉姿勢離開的非初始旋轉姿勢時阻止前述紙張通過;及旋轉構件(70),其是與開閉構件一體旋轉;及驅動構件(90),其是軸支成能夠與開閉構件相對旋轉;以及驅動傳遞機構(100);驅動傳遞機構,係具備:設置於旋轉構件的至少一個被驅動片、設置於前述驅動構件並斷續地旋轉驅動旋轉構件的至少一個驅動片、及朝向使被驅動片與前述驅動片之間離之方向彈壓的緩衝構件(101)。

Description

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紙張搬運裝置、以及紙張操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執行中進行偵測並防止藉由被連接於紙幣的細繩、膠帶(tape)等之抽取手段所致的紙幣之不正當拔出行為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紙張搬運裝置、以及紙張操作裝置。
在紙幣存款機、各種自動販賣機、兌幣機等的各種紙幣操作裝置中,係將安裝有不易藉由感測器偵測之釣線、細繩等的線材、或膠帶等抽取用之不正當行為手段的紙幣,從***口***至機內並在紙幣之識別處理已結束的時間點拉回不正當行為手段以將紙幣回收至***口,藉此進行不正當接受物品或服務之提供的行為。
在專利文獻1中,係有揭示一種將具備有開縫(slit)之旋轉體配置於紙幣之搬運路徑的紙幣鑑別裝置,該開縫係在處於初始旋轉姿勢(起始位置(home position))時開放通路以容許紙幣通過,並且在處於已從初始旋轉姿勢離開時切斷通路以阻止紙幣通過,該紙幣鑑別裝置之技術係在於:可以確實地偵測安裝有線材等之不正當行為手段的紙幣已通過開縫,進而防止在將旋轉體停止於初始旋轉姿勢時藉由馬達之慣性力所致的旋轉體之損傷、或旋轉體之旋轉驅動裝置的損傷。 在專利文獻1中,係對具備有開縫的旋轉體裝配齒輪成同軸狀且能夠相對旋轉,並且藉由將設置於旋轉體的突起狀之連結部設置於齒輪的突起來按壓,藉此使已成為初始旋轉姿勢的旋轉體朝向初始旋轉姿勢旋轉移動。當在被偵測出旋轉體已到達初始旋轉姿勢的時間點使旋轉體停止時,就在旋轉體的連結部與齒輪的突起之間形成有作為減速區間的間隙(gap)。因此,在連結部停止後,齒輪的突起也會緩和一邊減速至減速區間變無為止且一邊旋轉並與連結部接觸的時間點之衝擊力,以防止旋轉體或旋轉體之旋轉驅動裝置所接受的損傷,更且可以在旋轉體停止時將開縫確實地定位在初始旋轉姿勢(可以防止越距(overrun))。
但是,實際上並非是藉由每一裝置的零件精度誤差等之不均等而在全部的裝置形成有共通的最佳之減速區間,而是在減速區間過小的情況下恐有齒輪的突起與旋轉體的連結部接觸之後更進一步將之持續按壓使其位移(越距)至超過初始旋轉姿勢後的旋轉位置之虞。換句話說,若假定是將全部的裝置之減速區間設定於固定,就會使齒輪在正確之位置、時序停止的控制變得困難,另一方面,更難以發現最適於每一裝置的減速區間來調整、設定。 在已發生旋轉體之越距的情況下,雖然為了防止搬運紙幣之卡紙(jam)而有必要使齒輪逆轉已越距的量並返回至初始旋轉姿勢,但是在被要求動作次數50萬次左右之高水平(level)作為馬達之耐久規格值的情況下,每一張紙幣通過時重複逆轉不僅會造成使馬達之耐久性顯著降低的原因,還會帶來全處理時間之長期化。又,雖然也可以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寬調變)控制突起之停止位置、停止時序,以免在旋轉體停止於初始旋轉姿勢之後齒輪的突起過度地按壓旋轉體的連結部,但是此會帶來所謂處理時間之長期化、處理速度之降低的不良情形,故而並非實用。 再者,有關專利文獻1與本案發明之差異點係在實施形態的說明中做更詳細說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3817342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開發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有設置於紙張之搬運路徑並藉由使旋轉姿勢變化來容許或阻止紙幣之通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防止用之開閉構件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用以阻止利用了固定於紙張的不正當行為手段之識別結束後的抽取,並且防止將開閉構件停止於初始旋轉姿勢時藉由馬達之慣性力所致的越距使停止位置偏移。 依據此,由於可有效地防止開閉構件之停止位置的偏移,所以可以消除為了要修正位置偏移而藉由使馬達逆轉所致的耐久性之降低、或藉由進行複雜之控制所致的處理時間之長期化的不良情形。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係偵測不正當行為手段被安裝於所搬運之紙張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特徵為,具備:開閉構件,其是在處於初始旋轉姿勢(初始旋轉角度)時容許前述紙張通過,並且在處於已從該初始旋轉姿勢離開的非初始旋轉姿勢時阻止前述紙張通過;及旋轉構件,其是與前述開閉構件一體旋轉;及開閉構件驅動用之驅動構件,其是與前述旋轉構件對向配置並軸支成能夠相對旋轉;以及驅動傳遞機構,其是將來自前述驅動構件之驅動力傳遞至前述旋轉構件;前述驅動傳遞機構,係具備:至少一個被驅動片,其是設置於前述旋轉構件;及至少一個驅動片,其是設置於前述驅動構件,並在對前述被驅動片相對地旋轉移動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按壓被驅動片,藉此來斷續地旋轉驅動前述旋轉構件;以及緩衝構件,其是朝向使前述被驅動片與前述驅動片之間離的方向彈壓。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備有不正當行為偵測及防止抽取用之開閉構件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用以防止將開閉構件停止於初始旋轉姿勢時藉由馬達之慣性力所致的越距使停止位置偏移。
以下,藉由圖式所示的實施形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但是,以下之各個實施形態所記載的構成要素、種類、組合、形狀、其相對配置等係只要沒有特定的記載,其主旨就非為將該發明之範圍限定於此而只不過是單純的說明例。
[紙幣搬運裝置]
圖1中之(a)係顯示具備有本發明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的紙幣搬運裝置之內部構成的縱剖視圖,(b)及(c)係顯示藉由開閉構 件所致的搬運路封閉狀態之主要部分放大圖。再者,圖1中之(b)係顯示已切斷搬運路徑的狀態,(c)係顯示使開閉構件旋轉並捲取不正當行為手段後的狀態。
再者,雖然在本例中係顯示紙幣作為紙張之一例,但是本裝置也可以應用於紙幣以外的紙張,例如有價證券、票據(gold note)、支票(ticket)等等搬運中的不正當行為之防止。
紙幣搬運裝置(紙張搬運裝置)1係安裝於未圖示之紙幣存款機、各種自動販賣機、兌幣機等的紙幣操作裝置本體來使用, 紙幣搬運裝置1所接受的紙幣係藉由識別感測器來接受紙幣之真偽、錢幣種類之識別之後逐張依次地收納於紙幣操作裝置本體內的現金箱(cash box)內。
紙幣搬運裝置1,係具備下部單元3、和對下部單元3支撐成開閉自如的上部單元4,且處於第1圖所示之各個單元已閉合的 狀態時在各個單元之對向面間形成有紙幣搬運路(搬運路徑)10。
在紙幣搬運路徑10之一端係設置有導入紙幣P的入口12;在入口12之內部係沿著搬運路徑10配置有:紙幣偵測用之入口通 紙感測器14;及入口輥子對16;及用 以識別紙幣之錢幣種類、真偽的資訊的光識別感測器18;及中繼輥子對20;及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入口側的通紙感測器22;及由不正當行為偵測用之開閉 構件、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等所構成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及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出口側的通紙感測器26;及出口輥子對28;及出口通紙感測器30 ;以及出口32。更配置有:搬運馬達35,其是驅動紙幣搬運用之各個輥子對16、20、28;以及控制手段(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 MPU(microprocessor;微處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200,其是基於來自光識 別感測器18之識別資訊來判定紙幣之錢幣種類、真偽,或基於來自各個通紙感測器、出口感測器之紙幣偵測信號來控制搬運馬達35及其他的控制對象。
從出口32所排出的紙幣係收容於未圖示的堆疊裝置(stacker device)。
再者,紙幣搬運裝置1之上述構成係只不過是一例,其能夠進行各種的變化。例如,能夠進行所使用的馬達數、輥子對之 配置、識別感測器之種類等等的種種變更選定。
各個輥子對16、20、28,係藉由配置於下部單元3側的驅動輥、和配置於上部單元4側的從動輥所構成,且具備夾持(nip) 紙幣之兩面側來搬運的構成。光識別感測器18係指藉由將搬運路徑10包夾於中間而對向配置的發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所構成,且在使從發光元件所產生的紅外線穿透紙幣之後,藉由受光元件來受光以辨識紙幣之光學圖案(光學特徵)的光耦合器(photocoupler)。再者,作為識別感測器,也可以使用磁性感測器。
[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第一實施形態] <基本構成> 基於圖1至圖11來說明第一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 圖2中之(a)至(c)係顯示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旋轉角度)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顯示(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之狀態的前視圖;圖3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帶有緩衝構件)、以及(a)之A-A剖視圖;圖4中之(a)及(b)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及側視圖;圖5中之(a)至(f)係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圖6中之(a)至(f)係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係指偵測抽取用之不正當行為手段U已被固定於從入口12所投入並沿著搬運路徑10所搬運的紙幣P,並且阻止藉由不正當行為手段U所為之紙幣抽取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防止用的機構。 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係具備:不正當行為偵測及防止用之開閉構件50,其是具有擋門(shutter)功能的導引開縫(guide slit)52,且以與導引開縫52平行的旋轉軸54作為中心而軸支成能夠旋轉,該擋門功能係在圖1中之(a)所示的初始旋轉姿勢(等候姿勢)時使搬運路徑呈開放狀態以容許所搬運的紙幣之進入、通過,並且在已從該初始旋轉姿勢離開的非初始旋轉姿勢(圖1中之(b)及(c))時閉鎖搬運路徑之全部或一部分以阻止(不能使)紙幣通過;及旋轉構件70,其是藉由開閉構件的旋轉軸54之一端部來固定軸心部所成的圓盤,且在外周緣具備至少一個凹陷部72並與開閉構件一體旋轉;及開閉構件驅動用之驅動齒輪(驅動構件)90,其是與旋轉構件之外側面相向而鄰近配置並藉由開閉構件的旋轉軸54之一端部來將軸心部軸支成能夠與旋轉構件相對旋轉;及驅動傳遞機構100,其是以將來自驅動齒輪的驅動力以既定之時序斷續地傳遞至旋轉構件70的方式來作動;及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DC馬達)120,其是驅動驅動齒輪;及齒輪機構130,其是在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與驅動齒輪90之間傳遞驅動力;及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其是偵測開閉構件處於初始旋轉姿勢、或不處於初始旋轉姿勢;以及控制手段200,其是控制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
開縫52係具有容許紙幣通過的形狀,且以僅在處於初始旋轉姿勢(初始旋轉角度)時容許平順的通過,當旋轉姿勢縱有稍微偏移時就阻止通過的方式所構成。再者,開縫並非必須,既可在不具有開縫的開閉構件本身旋轉的過程中開閉搬運路,又可在開閉構件設置缺口,且僅在處於初始旋轉姿勢時缺口會開放搬運路。 沿著開閉構件50之長邊方向側緣所形成的凹凸部56,係以與配置於其外徑側的裝置本體側之覆蓋構件上所設置之對應的凹凸部嚙合的方式所構成,且在二個凹凸部之間形成有較小的凹凸狀之間隙。凹凸狀之間隙,係負責開閉構件在固定於紙幣的抽取手段U已進入開縫52內的狀態下旋轉時,容易將抽取手段纏繞於開閉構件之外周的任務。又,因當抽取手段U盤繞於開閉構件50時,開閉構件50之旋轉就會藉由抽取手段而受到阻礙,會在來自旋轉編碼器(rotary encoder)135、137之脈衝中發生異常,或旋轉速度會比被設定作為基準值的開閉構件50之旋轉速度更降低,故而可以判定正在進行不正當行為。
圖2至圖6所示之構成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一個被驅動片74、和二個驅動片92、93;緩衝構件101,係有以下的構成特徵:配置於被驅動片74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所形成的周方向間隙內,且一邊在第一驅動片92與被驅動片74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被驅動片74朝向正轉方向彈壓。 亦即,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至少一個被驅動片74,其是設置於旋轉構件70之外側面的突起;及至少一個(本例中為二個)驅動片92、93,其是設置於驅動齒輪90之內側面(與旋轉構件之對向面),並在對被驅動片74相對地旋轉移動的過程中以既定之時序直接或間接地將被驅動片朝向周方向(正轉方向)按壓,藉此來斷續地(以既定之時序)旋轉驅動旋轉構件70;以及緩衝構件(彈性構件)101,其是由朝向使被驅動片74與第一驅動片92間離之方向彈壓的壓縮彈簧等所構成。驅動齒輪90係對旋轉構件70,在被驅動片74與各個驅動片92、93間的周方向間隙之範圍內相對旋轉。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驅動片92係間接地,換句話說是透過緩衝構件101來按壓被驅動片74的構成;第二驅動片93係直接地按壓被驅動片74的構成。 再者,作為緩衝構件101,係除了線圈狀之壓縮彈簧以外,既可以使用板簧及其他種類的彈簧材料,又可為橡膠、海綿等的彈性構件。緩衝構件101係既可在自由的狀態下配置於驅動片92與被驅動片74之間的周方向空間內,又可將一端固定於驅動片或被驅動片。
被驅動片74係藉由使沿著旋轉構件70之外側面之外周緣的環狀凸部71a之內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內徑側突設(屈曲)所形成,在本例中,被驅動片74之形成位置係相當於凹陷部72之內徑側(同等的周方向位置)。但是,被驅動片74之周方向位置,係只要可以實現後面所述的驅動傳遞機構之動作、舉動,也可非為凹陷部72之內徑側。 形成於環狀凸部71a與中心凸部71b之間的環狀之凹處71c,係在使驅動齒輪之內面對向裝配於旋轉構件之外面時,被利用作為收容驅動齒輪之驅動片92、93及緩衝構件的空間。 作為驅動構件90,也可使用滑輪來取代驅動齒輪。
本發明與專利文獻1之最大的差異點,係在於:在本發明中係不使被驅動片74與第一驅動片92直接接觸,而是使由壓縮彈簧所構成的緩衝構件101夾設於兩片間的構成。又,在專利文獻1中係以180度間隔將二個被驅動片(連結部)設置於旋轉體上,並且也以180度間隔設置二個驅動齒輪側之驅動片。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例中,係在旋轉構件70設置一個被驅動片74,並且在驅動齒輪90之面上以180度間隔配置二個(92、93)驅動片。位於驅動齒輪之正轉方向上游側的第一驅動片92係在正轉時透過緩衝構件101來按壓彈壓被驅動片74,而位於正轉方向下游側的第二驅動片93係在驅動齒輪逆轉時直接按壓彈壓被驅動片74。
控制手段200,係以如下方式來進行控制:在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偵測出導引開縫52處於初始旋轉姿勢時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斷開(OFF),且在不處於初始旋轉姿勢,亦即偵測出處於非初始旋轉姿勢時正轉驅動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並透過驅動齒輪來使旋轉構件移行至初始旋轉姿勢。 齒輪機構130,係具備被配置於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的輸出齒輪102a與驅動齒輪90之間的驅動傳遞路徑的中繼齒輪132、133、134等。在一個中繼齒輪133係固定有同一軸心狀的脈衝板(pulse plate)135,且藉由光遮斷器(photointerrupter)137偵測沿著脈衝板之周緣由既定之間距(pitch)所形成的缺口並輸出脈衝,控制手段就會計數每一單位時間之輸出並檢測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及驅動齒輪90之旋轉數(旋轉速度、旋轉角度)。脈衝板135和光遮斷器137係構成旋轉編碼器。 再者,因藉由將構成齒輪機構130的其中任二個齒輪作為由蝸桿(worm)和蝸輪(worm wheel)所構成的蝸形齒輪(worm gear)就很難進行藉由來自負荷側之驅動所為的逆旋轉,故而不正當行為者很難使用不正當行為手段來使開閉構件逆旋轉。
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係具備:輥子(追蹤構件)142,其是由旋轉自如的輥子所構成,且在導引開縫52處於初始旋轉姿勢時會與凹陷部72嵌合並停止,而在導引開縫(旋轉構件)從圖1中之(a)所示的初始旋轉姿勢移行至同圖1中之(b)所示的非初始旋轉姿勢時會從凹陷部72脫離並沿著旋轉構件之外周(非凹陷部)73而移動;及槓桿(lever)144,其是藉由支撐部144a旋轉自如地支撐輥子之軸142a,並且以設置於他部的軸部144b作為中心使輥子朝向旋轉構件之外周緣並沿著與旋轉軸54正交的面擺動;及槓桿彈壓用之彈性構件(扭力彈簧(torsion spring))146,其是將槓桿144朝向輥子142壓接於旋轉構件之外周緣的方向彈性彈壓;以及起始位置偵測用之感測器160,其是僅在輥子142已完全地嵌合(掉入)凹陷部72內時才偵測設置於槓桿的被偵測部144c,藉此偵測導引開縫52處於初始旋轉姿勢。
槓桿彈壓用彈性構件(槓桿彈壓構件)146係指將其環狀部盤繞於軸部144b的扭力彈簧,且藉由裝置本體之固定部來卡止從環狀部所突出的一端,並且藉由槓桿144之適所來卡止另一端部,藉此將槓桿及輥子沿著以軸部144b作為中心的轉動軌跡彈壓於旋轉構件之外周緣。 再者,作為追蹤構件的輥子142係只不過是一例,只要是因摩擦阻力較少而可以平順地移動旋轉於構件外周緣的構件,則也可設為不旋轉的構成。
控制手段200,係在起始位置偵測手段160偵測出導引開縫52處於初始旋轉姿勢時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斷開,且在處於已從初始旋轉姿勢離開的非初始旋轉姿勢時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正轉驅動。 驅動齒輪(驅動構件)90係指對連結成同軸狀的旋轉構件70相對旋轉的構成,另一方面是指在驅動齒輪正轉的過程中第一驅動片92透過緩衝構件101按壓被驅動片74,藉此透過被驅動片來驅動旋轉構件70的手段(圖5中之(a)至(d))。又,在旋轉構件藉由驅動齒輪90而正轉驅動的過程中,藉由槓桿144所支撐的輥子142已從旋轉構件之外周73嵌合於旋轉構件70之凹陷部72內時,因旋轉構件係藉由槓桿彈壓構件146之彈壓而急遽地增速並掉入凹陷部,故而被驅動片74會相對於第一驅動片92成為僅以所要角度先行間離的周方向位置關係(參照圖5中之(e)、(f))。 換言之,在輥子嵌合於凹陷部時,因旋轉構件70係藉由槓桿彈壓構件146之力,比目前為止藉由驅動齒輪所驅動時的旋轉速度更急遽地增速,故而在被驅動片74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會朝向周方向形成有作為減速區間的間隙G1。
又,旋轉構件係藉由已被彈簧彈壓的輥子嵌合於凹陷部來機械性地停止旋轉。 旋轉構件已停止之時間點的被驅動片74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的周方向間隙是成為驅動齒輪之減速區間G1。亦即,在輥子已完全掉入凹陷部之時間點,控制手段是藉由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160偵測槓桿之被偵測部144c來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之驅動停止。因此,驅動齒輪90(第一驅動片92)係藉由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之慣性(自己的餘勢),相對於利用藉由輥子所卡止而在初始旋轉姿勢停止的旋轉構件70(被驅動片74),在減速區間之範圍內持續旋轉。換句話說,在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及旋轉構件之旋轉已停止時,驅動齒輪90會一邊使緩衝構件101壓縮且一邊旋轉移動於減速區間內的期間,藉由緩衝構件之衰減作用,驅動齒輪之慣性力會減少,且透過緩衝構件能緩和驅動片按壓被驅動片時的衝擊力。藉由該緩衝作用,在驅動片旋轉移動於減速區間內的期間中,藉由利用槓桿彈壓構件146而被彈壓之輥子所卡止的旋轉構件係可以持續維持初始旋轉姿勢下的停止狀態。因此,能以導引開縫52成為開放搬運路徑之初始旋轉姿勢的方式,使開閉構件50確實地被定位。 再者,可明白:由於緩衝構件具有使驅動片與被驅動片之距離擴開的作用,所以存在緩衝構件101之情況下所形成的減速區間之角度範圍,係成為比不存在緩衝構件之情況下所形成的減速區間更大。藉由減速區間變大,就能夠獲得更具有餘裕的減速,且可以大幅地減少施加於被驅動片的衝擊。 在本例中,即便是利用藉由輥子嵌合於凹陷部時的氣勢使旋轉構件先行於驅動齒輪的現象,仍可藉由緩衝構件之擴開力在此以前的階段確保充分寬度的減速區間。
其次,使用作為比較例的圖7,來說明如專利文獻1在驅動片直接驅動被驅動片的構成之情況(本實施形態中之不存在緩衝構件101的情況)的問題點。 圖7中之(a)係顯示開閉構件50之導引開縫52是處於初始旋轉姿勢且處於容許所搬運之紙幣P通過的開放狀態(待機狀態)。在該待機狀態下,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係使旋轉構件70停止。 又,在圖7中之(a)的待機狀態下,驅動齒輪之第一驅動片92係在已與被驅動片74直接接觸的狀態下停止著。 其次,在圖7中之(b)的正轉開始狀態下,當驅動齒輪90按壓旋轉構件(被驅動片74)並開始旋轉時,輥子會脫離凹陷部(離位(home out)),且移行至外周73上((c))。 之後,當驅動齒輪90和旋轉構件70成為一體而正轉時,輥子就沿著旋轉構件之外周相對移動,且成為對(d)所示之凹陷部嵌合的嵌合(入位(home in))狀態。
當成為圖7中之(d)所示的入位狀態時,因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就會停止驅動,故而第一驅動片92(驅動齒輪90)會在圖示之位置開始減速。亦即,因第一驅動片92,係在與被驅動片74之間留下(d)中所示的狹窄之減速區間的狀態下停止來自馬達120之驅動力傳遞,故而此後會藉由慣性朝向正轉方向持續旋轉。但是,在該正轉過程中,因減速區間極短,故而第一驅動片92無法充分地減速而會與被驅動片碰撞並對被驅動片帶來衝擊。因此,如(e)所示,旋轉構件會成為越距並成為凹陷部72越過輥子的狀態。 在已發生越距的情況下,由於可藉由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160來偵測已發生輥子一旦嵌合於凹陷部之後立即從凹陷部脫離的舉動,所以控制手段可以知道越距發生。因此,如(f)所示,藉由力即使馬達120逆轉並藉由第二驅動片93將被驅動片74朝向順時針方向按壓,且再次使輥子嵌合於凹陷部內,藉此可以消除越距。
但是,為了要應付越距發生若在每次發生越距時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逆轉並使之入位,馬達之耐久性就會降低。亦即,對紙幣搬運裝置1之DC馬達120而言,因被要求例如正轉50萬次以上之耐久性,故而若對之更施加逆轉動作,可明白馬達之耐久性的降低就變得顯著。 如此,在減速區間過小的情況下,驅動齒輪對已成為停止狀態的旋轉構件進行減速就變得不充分,而會發生越距。
又,在可以確保比圖7中之(d)所示的寬度更大的寬度作為減速區間的情況下,雖然只要移動於減速區間的第一驅動片92與處於停止狀態的被驅動片74接觸時的餘勢為容許值之範圍,則驅動齒輪90就不會對旋轉構件之停止狀態帶來影響而可以停止,但是在餘勢已超過容許值的情況下則會抵抗槓桿彈壓構件146之力而強力推入被驅動片74。結果,當凹陷部72從輥子脫離時,因旋轉構件就無法維持初始旋轉姿勢而會越距,故而導引開縫52會成為非初始旋轉狀態,且成為阻礙到紙幣通過的事態。
相對於此,在本發明中,因是使緩衝構件101夾設於兩片74、92間,藉此透過緩衝構件101將被驅動片74藉由第一驅動片92來按壓,且可以將已利用緩衝構件之擴開力的減速區間必要充分地確保較大,故而可以使越距之發生率大幅地減少,且因不需要逆轉故而可以防止馬達之耐久性降低。 再者,控制手段200,係在出口感測器30確認紙幣後端之通過且使搬運馬達停止之後,僅以任意的次數來正轉驅動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在線材等之抽取手段已被固定於紙幣的情況下,因抽取手段會藉由紙幣後端已通過開縫而留在導引開縫內,故而可以藉由使開閉構件50旋轉並纏繞來阻止藉由抽取手段所為的收回。又,藉由旋轉編碼器135、137來偵測藉由抽取手段盤繞於開閉構件所發生的開閉構件之旋轉速度異常,藉此就可以知道不正當行為之存在,且可以作為發出警報的契機。亦即,因已纏繞於開閉構件的抽取手段係妨礙開閉構件50之旋轉並使旋轉速度降低,故而在將沒有抽取手段的正規狀態下之基準旋轉速度、或進行n旋轉並回到初始旋轉姿勢為止所需的基準旋轉時間,與實際的開閉構件之旋轉速度、或回到初始旋轉姿勢所需的旋轉時間進行比較,開閉構件之旋轉速度比基準值更慢、或旋轉時間比基準時間更長的情況下,可以檢測、判定抽取手段已盤繞於開閉構件。 再者,因當紙幣通過導引開縫之後使開閉構件旋轉的次數始終為固定時,就會被不正當行為者知道停止旋轉的時序,且能夠發現最適當的抽取時序,故而旋轉數也可設為隨機的(random)。
在本例中,雖然在開閉構件50處於待機紙幣導入的初始旋轉姿勢時導引開縫52會開放搬運路徑上的紙幣之移動路徑,但是也可在紙幣待機時採取導引開縫封閉搬運路徑的非初始旋轉姿勢,藉此防止工具從入口2不正當行為的***、以及堆疊裝置內的紙幣之不正當行為的拔出。 控制手段200,係具備:判別手段,其是接收光識別感測器18之輸出信號以判斷是否為真紙幣,在判斷出真紙幣並接收到出口感測器30之輸出信號之後持續正轉驅動搬運馬達35,而在未判斷出真紙幣時則逆轉搬運馬達35並將紙幣退還至入口2;以及比較手段,其是將基準旋轉時間、及/或基準旋轉速度來與開閉構件50的實際之旋轉時間、及/或實際之旋轉速度進行比較並在處於機轉範圍外時產生警報輸出。 如圖8之控制手段的方塊圖所示,在控制手段200之各個輸入端子,係連接有入口感測器14、光識別感測器18、出口感測器30及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160。在控制手段200之各個輸出端子,係連接有搬運馬達35、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旋轉編碼器135、137及警報機110。控制手段200係可以計數每一單位時間的旋轉編碼器之輸出,並檢測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之旋轉數及旋轉速度。
其次,基於圖9之流程圖來說明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中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不正當行為防止動作之控制順序。 在步驟S101中,控制手段(識別控制電路)200係為了檢測紙幣是否被投入於入口12而待機著。在紙幣被***於入口12之前的待機狀態下,開閉構件50之開縫52係保持在使搬運路徑10之上游側與下游側連通的圖1中之(a)所示的初始旋轉姿勢。當紙幣投入於搬運路徑10之一端上所設置的入口12時,入口感測器14就會檢測紙幣之***並將輸出信號送出至控制手段200。其次,在步驟S102中,控制手段200係驅動搬運馬達35並沿著搬運路徑10來搬運紙幣,並且在步驟S103中使光識別感測器18接通(ON)。接著,紙幣係沿著搬運路徑10而前進並通過開閉構件50之開縫52進而朝向出口32搬運。
在沿著搬運路徑10而移動的紙幣通過光識別感測器18時,控制手段200就接收光識別感測器18之輸出,並判定所搬運的紙幣是否為真紙幣的紙幣之真偽(步驟S104)。當控制手段200從紙幣之光學特徵判定為真紙幣時,就在步驟S105中判定出口感測器30是否已檢測出紙幣之通過。當出口感測器30檢測紙幣之通過時,搬運馬達35就會在步驟S106中被停止。在紙幣通過出口感測器30及出口32,且搬運馬達35停止之後,在步驟S107、S108中,控制手段200係將輸出信號送出至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並使開閉構件50進行n旋轉之後在步驟S109中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停止。藉此,可以在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停止之後進行步驟S110中的判定。
在步驟S110中,控制手段200係判定開閉構件50是否已進行n旋轉,當開閉構件50進行n旋轉而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160檢測槓桿之被偵測部144c時,就會停止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之作動。之所以使開閉構件50進行n旋轉,係為了要知道從將紙幣收納於堆疊裝置內之後使開閉構件50進行n旋轉時的離位至入位為止的全部所需時間是比設定基準時間更慢(超時(time-out))、或是從離位至入位為止的編碼器脈衝數比設定基準值還少。再者,使用在藉由設定基準值所為的判定中n旋轉所需的合計時間為一例,也可使用「1旋轉所需的時間×n次判定」。 再者,也能夠不設置旋轉編碼器而僅設置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160。在此情況下,控制手段係僅監視從異常判定條件之超時,亦即使開閉構件50進行n旋轉時的離位至入位為止的全部所需時間是否比設定基準時間更慢。
如顯示圖10的出口感測器、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及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之各個動作的時序圖所示,雖然出口感測器30係在檢測出紙幣通過時產生輸出信號,但是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會在紙幣後端已完全通過出口感測器30的時間點藉由控制手段200之輸出信號而被彈壓,並如圖5中之(b)、(c)所示,由於驅動齒輪之驅動片92會一邊壓縮緩衝構件101並予以壓扁且一邊開始按壓旋轉構件之被驅動片74,所以開閉構件50會開始旋轉。此時,如第5中之(c)所示,由於輥子142會抵抗槓桿彈壓構件146之彈力並移動至開閉構件50之徑向外側,且槓桿之被偵測部144c會從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160間離,所以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160會產生「1」輸出信號。在開閉構件50更進一步旋轉,經過圖5中之(d),並如顯示即將入位前之狀態的(e)所示,輥子142於凹陷部72之前方旋轉時,輥子142會藉由槓桿彈壓構件146之彈力將凹陷部72之端部朝向正轉方向按壓。因此,如顯示入位狀態的圖5中之(f)所示,在輥子142已嵌合於凹陷部72內時,如圖5中之(f)所示,開閉構件50及旋轉構件70係比驅動齒輪90還先行旋轉,並以在驅動齒輪之驅動片92與開閉構件之被驅動片74之間形成角度上之間隙(減速區間G1)的方式來作動。但是,因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配置有朝向使驅動片92和被驅動片74間離之方向作動的緩衝構件101,故而在圖5中之(a)及(e)的階段已形成有作為減速區間之充分的間隙(減速區間)G1。因此,沒有必要期待藉由輥子嵌合於凹陷部所為的旋轉購艦之先行旋轉、和藉此所為的些微減速區間之形成。在不存在緩衝構件101之情況下所形成之作為減速區間的間隙,係如在圖7中所說明般地止於極窄的角度範圍。
在圖5中之(f)所示的入位狀態中,如圖10中之(4)所示,由於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160之輸出信號會從「1」成為「0」,所以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之作動會被停止。從而,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之作動停止之後所產生的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及齒輪機構130之慣性力,係在驅動片92一邊壓縮減速區間G1內的緩衝構件101且一邊使移動的期間減少。然後,藉由緩衝構件101之存在,如圖5中之(e)及(f)所示,由於驅動片92不直接抵接於被驅動片74就可以維持殘留有較寬之減速區間G1的狀態,所以不會產生從驅動片92對被驅動片74之較強的衝擊而可以使開閉構件50確實地移行至圖5中之(a)所示的初始旋轉姿勢,且予以保持。如此,開閉構件50可確實地定位於開閉構件50之開縫52與搬運路徑10匹配的初始旋轉姿勢。
在已通過出口32的真正紙幣連接有細繩、細線、膠帶等之抽取手段U的情況下,由於抽取手段係成為延伸至搬運路徑10及開閉構件50之開縫52內的狀態,所以在步驟S107、S108中當使開閉構件50進行n旋轉時,抽取手段U就會一邊夾持於開閉構件50之凹凸部56與裝置本體側之凹凸部之間所形成之較小的餘隙(clearance)內,且一邊盤繞於開閉構件50之外周。因藉由抽取手段盤繞於開閉構件之外周就會使開閉構件50之旋轉藉由抽取手段而受到阻礙,故而在從構成旋轉編碼器的脈衝板135所得的脈衝中會產生異常,或與設定基準值相較會使開閉構件50之旋轉速度降低。從而,在步驟S110中開閉構件之n旋轉所需的時間(從n旋轉中的離位至入位為止的全部所需時間)比設定基準值還慢時(超時的時候),或是開閉構件之n旋轉中的編碼器脈衝數比設定基準值更少時,控制手段200係判定抽取手段已連接於紙幣,並在步驟S125中將警報信號送出至警報機110,並在使警報機110作動之後成為結束(end)。已盤繞於開閉構件50之外周的抽取手段,係可以在開放上部單元4之後使開閉構件50旋轉來拆除。在步驟S110中開閉構件之n旋轉所需的時間為設定基準值以內的情況下,或是在開閉構件之n旋轉中的編碼器脈衝數為設定基準值以內的情況下,控制手段200係判定抽取手段並未連接於紙幣,且前進至步驟S111,而控制手段200會判定出口感測器30是否已成為接通(ON)。雖然只要紙幣已收容於堆疊裝置內,出口感測器30就保持於斷開(OFF)狀態,但是在紙幣藉由抽取手段被抽取的情況下,由於會朝向相反方向通過出口感測器30,所以出口感測器30會成為接通。在步驟S111中出口感測器30為接通狀態的情況下係判定紙幣藉由抽取手段而被抽取,並在步驟S125中產生警報信號。在步驟S111中出口感測器30為斷開狀態時,在步驟S112中於堆疊裝置內收納有紙幣之後,成為結束。
在步驟S104中,控制手段200不判定真紙幣時,會在步驟S120及S121中停止搬運馬達35之後逆轉,且將紙幣朝向入口12退還。 在步驟S122中入口感測器14已成為斷開時,控制手段200係停止搬運馬達35之驅動(步驟S123)並完成紙幣之排出(步驟S124)而成為結束。 再者,因圖9中已說明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中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不正當行為防止動作之控制順序係在以下之全部的實施形態共通,故而在以下之實施形態中不重複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動作> 其次,基於圖5、圖6及圖11來說明第一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100中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 圖5中之(a)至(f)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正轉時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之說明圖。圖11係顯示使開閉構件進行n旋轉的動作順序之流程圖,且為相當於圖9的流程圖之步驟S108的副常式(subroutine)。
圖5中之(a)係開閉構件50之導引開縫52處於初始旋轉姿勢,並處於容許沿著長邊方向被搬運於搬運路徑10上的紙幣P平順地通過的開放狀態(待機狀態)。在此待機狀態中,因槓桿之被偵測部144c是藉由起始位置偵測用之感測器160所偵測出,故而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係停止,且因藉由利用槓桿彈壓構件146而被彈壓後之槓桿144所支撐的輥子142已完全嵌合於旋轉構件之凹陷部72內,故而旋轉構件70係停止旋轉。此時,圖11之步驟S130已成為「是」,且被偵測出開閉構件處於初始旋轉姿勢。 又,在圖5中之(a)的待機狀態中,驅動齒輪(驅動構件)90之第一驅動片92係在已透過緩衝構件101來與被驅動片74之一端卡合狀態下停止。此時,如圖所示,雖然緩衝構件101係在被驅動片與第一驅動片之間利用既定之力而被壓縮,但是並未生成使輥子142從凹陷部脫離之程度的彈力。
接著,在(b)之正轉開始狀態(步驟S131)中,因控制手段200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開始正轉,故而驅動齒輪90會比處於停止狀態的旋轉構件還先行開始旋轉並使緩衝構件101強力被壓縮。因當緩衝構件101之壓縮狀態越過既定之界限時,從驅動片透過緩衝構件而傳遞至被驅動片的按壓力就會增大,故而旋轉構件會抵抗槓桿彈壓構件146之彈壓而開始旋轉。當旋轉構件開始旋轉時凹陷部72就會相對於輥子142開始旋轉移動,且如(c)及(d)依次所示,輥子會朝向外徑方向位移並脫離凹陷部(離位),且移行至外周緣73上並持續沿著外周緣之相對性的移動。 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係在此期間持續偵測開閉構件是否已返回至初始旋轉姿勢(步驟S132)。
在輥子已脫離凹陷部之後,如(d)及(e)所示,緩衝構件101係成為從來自驅動齒輪之壓力被開放並擴開後的狀態。換句話說,旋轉構件是藉由緩衝構件擴開時之適度的強度之彈壓而比驅動齒輪先行旋轉,且在被驅動片74與驅動片92之間形成有減速用的必要充分之角度範圍的減速區間G1。 當驅動齒輪90、和已擴開的緩衝構件101、和旋轉構件70成為一體並持續正轉時,輥子就會一邊旋轉且一邊沿著旋轉構件之外周緣相對移動,且在即將嵌合(入位)於(f)所示的凹陷部之前成為(e)所示的狀態。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與不存在如圖7所示之緩衝構件的構成例不同,因被驅動片74與驅動片92之距離會藉由緩衝構件101之擴開力而充分地擴開,故而沒有必要在(e)以後期待藉由輥子嵌合於凹陷部時的增速所形成的些微之寬度的減速區間。
又,因不依存於輥子嵌合於凹陷部時的舉動,就可以在入位前確保較寬的減速區間G1,故而即便使驅動齒輪高速旋轉仍可以實現沒有越距的平順之旋轉和朝向初始旋轉姿勢復位的復位動作。從而,能夠建構適於高速處理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 當成為(f)所示之入位狀態時,因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就會停止驅動並切斷對驅動齒輪90之驅動力傳遞,故而驅動齒輪之第一驅動片92係在圖示之位置開始減速。亦即,因第一驅動片係在與被驅動片之間留下(f)中以角度θ1顯示之較大的減速區間G1的狀態下停止來自馬達120的驅動力傳遞,故而此後能藉由慣性朝向正轉方向持續旋轉。在該正轉過程中,第一驅動片92係利用藉由緩衝構件101之壓扁所致的緩衝作用,一邊緩慢地減速且一邊使緩衝構件壓縮,而不對被驅動片帶來衝擊就可以停止。如此,可以將在馬達120已停止之時間點所形成的減速區間G1之周方向長度作為必要充分之長度,而且,因起了緩衝構件之緩衝作用,故而可以防止用過大之力來按壓被驅動片74而產生越距。 藉由旋轉構件之越距被消除,開閉構件50之導引開縫52就能夠始終停止於初始旋轉姿勢,且可以消除發生重新搬運於搬運路徑而來的紙幣之卡紙的風險。又,因不需要藉由使馬達120旋轉所致的越距之消除作業,故而可以一邊防止處理速度之降低,同時一邊防止以馬達為首的驅動零件之耐久性降低。
其次,圖6中之(a)至(f)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之逆轉動作順序的說明圖。 雖然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如圖5所示將藉由使開閉構件50正轉(逆時針方向)所為的不正當行為手段U之捲取動作作為不正當行為偵測、不正當行為防止的基本,但是因藉由使用者之請求仍有可能作為在同一紙幣搬運裝置1中使開閉構件逆轉(順時針方向)時捲取不正當行為手段的方法,故而也針對在同一驅動傳遞機構中也能夠進行逆轉時之不正當行為手段捲取的構成加以提出及說明。
在圖6中之(a)中,開閉構件50之導引開縫52是處於初始旋轉姿勢。在該待機狀態下,因槓桿之被偵測部144c是藉由起始位置偵測用之感測器160所偵測,故而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會停止,且因輥子142是完全嵌合於凹陷部72內,故而旋轉構件70會停止旋轉。 又,在圖6中之(a)的待機狀態中,驅動齒輪之第二驅動片93是位於已與被驅動片74接觸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一驅動片92係位於已從緩衝構件101間離的位置。 接著,當開始逆轉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時,驅動齒輪90之第二驅動片93就將位於停止狀態的被驅動片74朝向逆轉方向(順時針方向)開始按壓,且輥子142如(b)般地從凹陷部72脫離(離位)並移行至外周緣73上。 藉由更進一步繼續逆轉,輥子就會在(c)之階段成為即將嵌合於凹陷部內(入位)之前。
在(d)中藉由更使逆轉進展就成為輥子已入位於凹陷部內的狀態,且不正當行為用馬達120會停止驅動並切斷對驅動齒輪90之驅動力傳遞。在輥子入位於凹陷部內時,輥子係藉由槓桿彈壓構件146之彈壓將凹陷部之一端部朝向逆轉方向按壓。因此,由於僅有旋轉構件會急遽地增速而輥子會急遽地嵌合於凹陷部,藉此會使被驅動片從第二驅動片間離,所以第二驅動片會從該間離位置開始減速。亦即,因第二驅動片係在與被驅動片之間已留下以角度θ2所示之減速區域G2的狀態下停止來自馬達120之驅動力傳遞,故而此後能藉由慣性持續朝向逆轉方向旋轉。在第二驅動片93以過大之力按壓被驅動片74使其不離位的情況下結束逆轉動作。在目前為止的逆轉動作,緩衝構件101係並未進行特別的作用。
可是,因該減速區間G2係極為短,故而在該逆轉過程中無法充分地進行減速的情況下,會如(e)般地發生越距。特別是,因在第二驅動片93與被驅動片74之間不存在緩衝構件101,故而越距之發生率會變高。在已發生越距的情況下係如(f)所示會藉由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使驅動齒輪90正轉,藉此會藉由第一驅動片92透過緩衝構件101使被驅動片74正轉,且在輥子已入位於凹陷部的時間點使正轉停止。 再者,作為逆轉時的越距防止用之對策,係只要在第二驅動片93與被驅動片74之間配置第二緩衝構件即可。只要構成如此,就可以增大在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已停止之時間點所形成的減速區間θ2,並且即便第二驅動片以過大之力按壓第二緩衝構件仍不會藉由緩衝作用傳送至被驅動片而可以防止發生越距。
藉由逆轉時的旋轉構件之越距被消除,開閉構件50之導引開縫52就能夠始終停止於初始旋轉姿勢,且可以消除紙幣發生卡紙的風險。又,因不需要藉由使馬達120正轉所致的越距之消除作業,故而可以一邊防止處理速度之降低,同時一邊防止以馬達為首的驅動零件之耐久性降低。
[不正當防止機構:第二實施形態] <基本構成> 基於圖12至圖16來說明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 圖12中之(a)、(b)及(c)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的狀態之前視圖,圖13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帶有緩衝構件)、以及(a)之B-B剖視圖,圖14中之(a)及(b)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及側視圖,圖15中之(a)至(f)係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圖16中之(a)至(f)係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再者,在與第一實施形態同一部分係附記同一符號並省略已重複的構成、動作之說明。亦即,若除了驅動傳遞機構100之構成,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係與第一實施形態大致同等。 換句話說,齒輪機構130、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控制手段200之構成、功能及動作,係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
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係指偵測抽取用之不正當行為手段U被固定於從入口12所投入並沿著搬運路徑10搬運的紙幣,並且阻止藉由不正當行為手段U所為之紙幣抽取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防止用的機構。 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與第一實施形態之不同點,係在於驅動傳遞機構100之構成,特別是:設置於旋轉構件70的被驅動片75、76、設置於驅動齒輪90的驅動片92、93之構成、以及緩衝構件101之配置等。特別是,其特徵點係以如下之方式所構成:因被驅動片75、76與驅動片92、93之徑向位置關係是相互地偏移故而不會在兩片相對旋轉的過程中干涉(接觸),另一方面,各個驅動片係僅與由二對之被驅動片之間所保持的緩衝構件101接觸並將之按壓。 亦即,第二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二個作為突起的第一被驅動片75(75a、75b),其是設置於旋轉構件70之外側面;及第二被驅動片76(76a、76b),其是配置於已從第一被驅動片75朝向順時針方向間離既定距離的位置;及緩衝構件(彈性構件)101,其是由在伸縮自如之狀態下配置於第一及第二被驅動片76、76之間的壓縮彈簧等所構成;以及作為突起的二個驅動片92、93,其是設置於驅動齒輪90之內側面(與旋轉構件之對向面)並在對各個被驅動片75、76分別相對地旋轉移動(正轉、逆轉)的過程中與緩衝構件101接觸並將之朝向周方向按壓,藉此透過緩衝構件101、及各個被驅動片75、76來斷續地旋轉驅動旋轉構件70。
各個被驅動片75、76與各個驅動片92、93係具有相互地不干涉(接觸)的徑向位置關係。亦即,各個被驅動片75、76,係分別由突設於旋轉構件外面的環狀凸部71a之內周的短形之被驅動片75a、76a、以及突設於旋轉構件外面的中心凸部71b之外周並與各個被驅動片75a、76a分別相向的短形之被驅動片75b、76b所構成。另一方面,因各個驅動片92、93,係在能夠通過被驅動片75a、75b間之徑向間隙、及被驅動片76a、76b間之徑向間隙的徑向位置(相當於凹處71c之徑向寬度中間位置的位置)突設成圓弧狀,故而各個被驅動片與各個驅動片在相對地朝向周方向移動的過程中不會干涉。 第一驅動片92係在圖15所示之正轉時與由被驅動片75、76之間所保持的緩衝構件101之一端接觸並將之按壓,藉此使其一邊在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壓縮且一邊透過被驅動片75使旋轉構件正轉。第二驅動片93係在圖16所示之逆轉時與由被驅動片75、76之間所保持的緩衝構件101之另一端接觸並將之按壓,藉此使其一邊在與第二被驅動片76之間壓縮且一邊透過被驅動片76使旋轉構件逆轉。
藉由以上之特徵的構成來產生如下之特徵的功效。 亦即,在正轉時係在圖15中之(d)及(e)所示的離位後之各個階段中藉由緩衝構件101之擴開作用而在第一被驅動片75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形成有具有較大之周方向長度的減速區間G1。因此,如圖15中之(f)所示,在旋轉構件已停止之時間點所形成的減速區間G1也同樣具有較大之周方向長度,且進行具有餘裕的減速而可以防止越距。 從而,沒有必要期待藉由輥子142之先行旋轉所致的 些微之減速區間的形成,該先行旋轉係藉由輥子142已從旋轉構件之外周73嵌合於凹陷部72內的入位時之旋轉構件的增速所致。
如圖15中之(f)所示,旋轉構件已停止之時間點的第一被驅動片75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的周方向間隙G1是成為驅動齒輪之減速區間G1。驅動齒輪90(第一驅動片92),係對藉由輥子所卡止而在初始旋轉姿勢停止的旋轉構件70(第一被驅動片75),藉由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之慣性(自己的餘勢),在前述減速區間之範圍持續旋轉。換句話說,在第一驅動片92一邊使緩衝構件101壓縮一邊旋轉移動於減速區間內的期間,驅動齒輪之慣性力係藉由緩衝構件之衰減作用而減少,且能透過緩衝構件來緩和驅動片92按壓被驅動片75時的衝擊力。藉由該緩衝作用,在驅動片92旋轉移動於減速區間內的期間中,藉由依槓桿彈壓構件146而被彈壓之輥子所卡止的旋轉構件係可以持續維持初始旋轉姿勢下的停止狀態。因此,能以導引開縫52成為開放搬運路徑之初始旋轉姿勢的方式,使開閉構件50確實地被定位。 再者,可明白:即便是在實施形態中,仍由於緩衝構件具有使驅動片與被驅動片之距離擴開的作用,所以存在緩衝構件101之情況下所形成的減速區間之角度範圍,係成為比不存在緩衝構件之情況下所形成的減速區間更大。藉由減速區間變大,就能夠獲得更具有餘裕的減速,且可以大幅地減少施加於被驅動片的衝擊。
又,使用共通的一個緩衝構件101不僅在正轉時就連在逆轉時也可以確保較寬之減速區間並防止越距,此點也是第二實施形態之優點(merit)。 再者,因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中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不正當行為防止動作之控制順序,係與基於圖9之流程圖所說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控制順序同等,故而省略已重複的說明。
<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動作> 其次,基於圖15、圖16及圖11來說明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驅動傳遞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
圖15中之(a)至(f)係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正轉時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的說明圖。圖11係顯示使開閉構件進行n旋轉的動作順序之流程圖,且為相當於圖9的流程圖之步驟S108的副常式。 圖15中之(a)係開閉構件50之導引開縫52處於初始旋轉姿勢,並處於容許紙幣P通過導引開縫內的開放狀態(待機狀態)。在此待機狀態中,槓桿之被偵測部144c因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停止,且被彈簧彈壓後的輥子142已完全嵌合於旋轉構件之凹陷部72內,故而旋轉構件70係停止旋轉。此時,圖11之步驟S130已成為「是」,且被偵測出開閉構件處於初始旋轉姿勢。 又,在圖5中之(a)的待機狀態中,雖然驅動齒輪之第一驅動片92係在與第一驅動片75之間輕輕地壓縮緩衝構件10的狀態下停止,但是此時的緩衝構件並未生成使輥子142從凹陷部脫離之程度的彈力。
接著,如圖9之步驟S101至S105所示,當被偵測出從入口12所投入並藉由光識別感測器18偵測到是真正紙幣的紙幣P已通過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並收納於下游側之堆疊器時,就會如步驟S108所示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進行n旋轉。圖15中之(b)係顯示該時間點的正轉開始狀態。 亦即,在圖15中之(b)的正轉開始狀態(圖9:步驟S131)中,因驅動齒輪90會比處於停止狀態的旋轉構件還先行開始旋轉故而緩衝構件101會在第一被驅動片92與第一驅動片75之間強力被壓縮。因當緩衝構件101之壓縮狀態達到界限狀態而使彈力變高時,從第一驅動片92透過緩衝構件而傳遞至第一被驅動片75的按壓力就會增大,故而旋轉構件會抵抗槓桿彈壓構件146之彈壓而開始旋轉。當旋轉構件開始旋轉時凹陷部72就會相對於輥子142開始旋轉移動,且如(c)及(d)依次所示,輥子會朝向外徑方向位移並脫離凹陷部(離位),且移行至外周緣73上並開始移動。緩衝構件係持續被強力壓縮直至輥子脫離凹陷部為止的狀態,且在(c)所示之脫離後擴開並形成較寬的減速區間G1。 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係在此期間持續偵測開閉構件是否已返回至初始旋轉姿勢(步驟S132)。 在輥子已脫離凹陷部之後,如(d)及(e)所示,因緩衝構件101係成為大幅擴開後的狀態,故而在第一被驅動片75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形成有具有較大之周方向長度(角度θ1)的減速區間G1。
當驅動齒輪90和緩衝構件101和旋轉構件70成為一體並持續正轉而成為(e)至(f)所示的入位狀態時,因第一驅動片92就會在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留下(f)中以角度θ1顯示之較大的減速區間G1的狀態下停止來自馬達120的驅動力傳遞,故而此後能藉由慣性朝向正轉方向持續旋轉。在該正轉過程中,第一驅動片92係利用藉由緩衝構件101之壓扁所致的緩衝作用,一邊緩慢地減速且一邊使緩衝構件壓縮,而不對第一被驅動片75帶來衝擊就可以停止。因此,可以大幅地確保在馬達已停止之時間點所形成的減速區間G1,且與緩衝構件之緩衝作用相依,可以防止用過大之力來按壓被驅動片而產生越距。 再者,圖示上,雖然是以(d)及(e)中的減速區間G1之角度θ1、和(f)中的減速區間G1之角度θ1為固定的方式所描繪,但是不限於成為固定,而是(f)中的減速區間G1之角度θ1能變短。 藉由旋轉構件之越距被消除,開閉構件50之導引開縫52就能夠始終停止於初始旋轉姿勢,且可以消除重新搬運於搬運路徑而來的紙幣在導引構件之部位成為卡紙的風險。又,因不需要藉由使馬達120旋轉所致的越距之消除作業,故而可以一邊防止處理速度之降低,同時一邊防止以馬達為首的驅動零件之耐久性降低。
其次,如在第一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因在同一紙幣搬運裝置1中不僅正轉時,也有可能被要求在使開閉構件逆轉(逆時針方向)時捲取不正當行為手段的方法,故而也針對在一個驅動傳遞機構100中也能夠進行逆轉時之不正當行為手段捲取的構成加以提出及說明。 亦即,圖16中之(a)至(f)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逆轉動作順序的說明圖。 圖16中之(a)係與圖15中之(a)同樣地顯示開閉構件50等候紙幣投入的狀態。
在圖16中之(a)的待機狀態下,驅動齒輪之第二驅動片93在與第二被驅動片76之間加壓緩衝構件101,另一方面,第一驅動片92係位於已從緩衝構件101間離的位置。 接著,在(b)中當開始逆轉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時,第二驅動片93就會透過緩衝構件將處於停止狀態的第二被驅動片76朝向逆轉方向(順時針方向)開始按壓,且如(c)所示,輥子142會從凹陷部72脫離(離位)並移行至外周緣73上。在(b)及(c)中,因緩衝構件係以較強之力被壓縮,故而第二驅動片93之力能傳遞至第二驅動片76。 藉由更進一步繼續逆轉,在離位後之(d)及(e)中,緩衝構件會擴開較寬,結果,旋轉構件會成為比驅動齒輪還先行的狀態,且形成有較寬的減速區間G3。 在(f)中,藉由更使逆轉進展,輥子就會入位於凹陷部內,且切斷對驅動齒輪90之驅動力傳遞。在輥子已入位之時間點係已能藉由緩衝構件101之擴開力在第二被驅動片76與第二驅動片93之間確保較寬的減速區間G3,且因第二驅動片係從該間離位置開始減速故而能夠獲得充分的減速。藉由減速區間G3之存在來消除越距的機制(mechanism)、和其優點係與圖15之正轉時同樣。
[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第三實施形態] <基本構成> 基於圖17至圖21來說明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驅動傳遞機構)。 再者,在與第二實施形態同一部分係附記同一符號並省略已重複的構成、動作之說明。亦即,若除了驅動傳遞機構100之構成,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係與第一實施形態大致同等。亦即,齒輪機構130、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控制手段200之構成、功能及動作,係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 圖17中之(a)至(c)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的狀態之前視圖,圖18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帶有緩衝構件)、以及(a)之C-C剖視圖,圖19中之(a)至(c)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側視圖、及帶有緩衝構件之側視圖。又,圖20中之(a)至(f)係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圖21中之(a)至(f)係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為第二實施形態的變化例,與第二實施形態之不同點係在於:驅動傳遞機構100之構成,特別是:設置於旋轉構件70的被驅動片76、76之構成、設置於驅動齒輪90的驅動片92、93之構成、以及緩衝構件101之配置等。 具體而言,被驅動片75、76係指設置於旋轉構件之外側面的凹處71c之徑向寬度中間位置之細長的圓弧狀之突起,且在相對旋轉時處於與各個驅動片92、93不干涉的位置關係。
另一方面,驅動片92、93,係分別由突設於驅動齒輪內面的外側環狀凸部91a之內周的驅動片92a、93a、和以在與各個驅動片92a、93a之間隔著既定之通過間隙相向的方式突設於驅動齒輪內面的中心凸部91b之外周的驅動片92b、93b所構成,且在該通過間隙內可供各個被驅動片75、76朝向周方向通過。又,與第二實施形態相反,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驅動片92、93之間,且在正轉、逆轉時分別藉由被驅動片75、76之一方而相對地被按壓,藉此在驅動片92、93之周方向間隔內收縮。
因被驅動片與驅動片之徑向位置關係是相互地偏移故而不會在兩片相對旋轉的過程中緩衝(接觸),另一方面,被驅動片係以藉由進入通過間隙內而僅與由二對之驅動片之間所保持的緩衝構件接觸並將之相對地按壓的方式所構成。 亦即,第三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作為突起的第一被驅動片75,其是設置於旋轉構件之外側面;及作為突起的第二被驅動片76,其是配置於已從第一被驅動片朝向順時針方向間離既定距離的位置;以及驅動片92、93,其是伸縮自如地保持以使周方向位置不同的位置關係突設於驅動齒輪90之內側面(與旋轉構件之對向面)並由壓縮彈簧等所構成的緩衝構件101,並且在對各個被驅動片75、76相對地旋轉移動(正轉、逆轉)的過程中透過緩衝構件來斷續地旋轉驅動各個被驅動片75、76(旋轉構件70)。
第一驅動片92係在圖20所示之正轉時與在與第二驅動片93之間所保持的緩衝構件101之一端接觸並將之按壓,藉此使其一邊在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壓縮且一邊透過第一被驅動片75使旋轉構件正轉。第二驅動片93係在圖21所示之逆轉時在與第一驅動片92間所保持的緩衝構件101在與第二被驅動片76之間壓縮且一邊透過第二被驅動片76使旋轉構件逆轉。 換言之,第三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設置於旋轉構件的二個被驅動片75、76、以及處於與各個被驅動片不干涉之徑向位置關係的驅動齒輪側之二個驅動片92、93;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各個驅動片92、93之間所形成的周方向間隙內,且在正轉時一邊在第一驅動片92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第一被驅動片75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又,在逆轉時在第二驅動片93與第二被驅動片76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第二被驅動片76朝向逆轉方向彈壓。
在圖20中之(d)及(e)所示的正轉時之各個階段中,藉由緩衝構件101之擴開作用,在第一被驅動片75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係形成有具有較大之周方向長度的減速區間G1。因此,如圖20中之(f)所示,在旋轉構件已停止之時間點所形成的減速區間G1也同樣地具有較大之周方向長度,且進行具有餘裕的減速而可以防止越距。
即便是在圖21中之(d)、(e)及(c)所示之逆轉時的各個階段中也可以形成同樣較大的減速區間G3。 藉由減速區間G1、G3、與緩衝構件之衰減作用的協同動作能消除越距且開閉構件50可以復位至初始旋轉姿勢的原理,係與在第二實施形態中所述者同樣。 再者,因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中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不正當行為防止動作之控制順序,係與基於圖9之流程圖所說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控制順序同等,故而省略已重複的說明。
<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動作> 其次,基於圖20、圖21來說明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驅動傳遞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再者,一併參照圖11之流程圖。 圖20中之(a)至(f)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正轉時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之說明圖。 圖20中之(a)係顯示與第二實施形態的圖15中之(a)相同的待機狀態。 在(b)之正轉開始狀態(步驟S131)中,驅動齒輪90是比處於停止狀態的旋轉構件還先行開始旋轉並使緩衝構件101在第一驅動片92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強力被壓縮。當緩衝構件101之壓縮狀態到達界限狀態並使彈力變高時,旋轉構件就會抵抗槓桿彈壓構件146之彈壓而使旋轉構件開始正轉。當旋轉構件開始正轉時,就如(c)及(d)依次所示,輥子會朝向外徑方向位移並脫離凹陷部(離位),且移行至外周緣73上並持續移動。 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係在此期間持續偵測開閉構件是否已返回至初始旋轉姿勢(步驟S132)。 在輥子已脫離凹陷部之後,如(d)及(e)所示,因緩衝構件101係成為已擴開的狀態,故而會在第一被驅動片75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形成有具有充分大之周方向長度(角度θ1)的減速區間G1。
接著,當成為(f)所示之入位狀態時,因第一驅動片92係在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留下(f)中以角度θ1顯示之較大的減速區間G1的狀態下停止來自馬達120的驅動力傳遞,故而此後能藉由慣性朝向正轉方向持續旋轉。在該正轉過程中,第一驅動片92係一邊緩慢地減速且一邊使緩衝構件壓縮,而不對第一被驅動片75帶來衝擊就可以停止。因此,可以大幅地確保在馬達已停止之時間點所形成的減速區間G1,且與緩衝構件之緩衝作用相依,可以防止用過大之力來按壓被驅動片而產生越距。
其次,圖21中之(a)至(f)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逆轉動作順序的說明圖。 在圖21中之(a)的待機狀態下,驅動齒輪90及旋轉構件70係停止旋轉。 在(b)中,當開始逆轉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120時,第二驅動片93是透過緩衝構件將處於停止狀態的第二被驅動片76朝向逆轉方向(順時針方向)開始按壓,且如(c)般,輥子142會從凹陷部72脫離(離位)並移動至外周緣73上。在(b)及(c)中,因緩衝構件係以較強之力被壓縮,故而第二驅動片93之力會傳遞至第二驅動片76。 藉由更進一步繼續逆轉,在(d)及(e)中係使緩衝構件擴開較寬,結果成為旋轉構件比驅動齒輪還先行的狀態,且形成有較寬的減速區間G3。 在(f)中係成為輥子已入位於凹陷部內的狀態且切斷對驅動齒輪90的驅動力傳遞。因在此時間點係已藉由緩衝構件101之擴開力在第二被驅動片76與第二驅動片93之間確保有較寬的減速區間G3,且第二驅動片係在與被驅動片之間留下減速區間G3的狀態下停止來自馬達之驅動力傳遞,故而此後能藉由慣性朝向逆轉方向持續旋轉。因該慣性,係藉由處於已充分地擴開之狀態的緩衝構件之緩衝作用所減少,故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越距之產生。
[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第四實施形態] <基本構成> 基於圖22至圖26來說明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 圖22中之(a)、(b)及(c)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的狀態之前視圖,圖23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帶有緩衝構件)、以及(a)之D-D剖視圖,圖24中之(a)及(b)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及側視圖。又,圖25中之(a)至(f)係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圖26中之(a)至(f)係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再者,在與各個實施形態同一部分係附記同一符號並省略已重複的構成、動作之說明。亦即,若除了驅動傳遞機構100之構成,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係與前述各個實施形態大致同等。
第四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其構成之特徵在於:對僅具有被驅動片75、76(非干涉型被驅動片=未藉由驅動片所直接按壓地保持緩衝構件)的第二實施形態中的旋轉構件70附加有第一實施形態的被驅動片74(干涉型被驅動片=藉由驅動片所直接按壓);二個驅動片92、93係在正轉時和逆轉時分別直接按壓被驅動片(第三被驅動片)74。又,緩衝構件101係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地配置於被驅動片75、76之間。 在驅動齒輪正轉時並未與緩衝構件接觸的第二驅動片93是與被驅動片74直接接觸並將之按壓,藉此如圖25中之(b)及(c)般地以既定之已確定的時序來確實地實現離位。在驅動齒輪逆轉時並未與緩衝構件接觸的第一驅動片92是與被驅動片74直接接觸並將之按壓,藉此如圖26中之(b)及(c)般地以既定之已確定的時序來確實地實現離位。
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與驅動片接觸所按壓的被驅動片74,係以藉由從相當於嵌合凹處之內側的環狀凸部71a之內周面朝向旋轉構件之中心部延伸來阻塞各個驅動片92、93之移動路徑的方式所配置。換句話說,被驅動片74,係在驅動齒輪已開始正轉的初始之階段(圖25中之(b)及(c))中藉由第二驅動片93所按壓並使旋轉構件正轉,且在驅動齒輪已開始逆轉的初始之階段(圖26中之(b)及(c))中藉由第一驅動片92所按壓並使旋轉構件逆轉。因被驅動片74係僅貢獻於正轉時及逆轉時輥子從凹陷部脫離的離位之實現,且在離位後藉由緩衝構件之擴開力使旋轉構件比驅動齒輪先行移動,故而會成為已從各個驅動片93、92間離的狀態。
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因各個被驅動片75(75a、75b)、76(76a、76b)與各個驅動片92、93之徑向位置關係是相互地偏移,故而驅動片對被驅動片相對旋轉的過程中不會干涉(接觸)。另一方面,驅動片92、93係以在一方之驅動片按壓緩衝構件101時另一方之驅動片會按壓被驅動片74的方式所構成。 換句話說,第四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二個非干涉型被驅動片75、76,其是使各自之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旋轉構件70;及一個干涉型被驅動片(第三被驅動片)74;以及二個驅動片92、93,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所配置,且處於與各個非干涉型被驅動片75、76不干涉,另一方面與干涉型被驅動片74干涉的位置關係。在驅動齒輪正轉時係使另一方的驅動片93與干涉型被驅動片74接觸並將之按壓,在逆轉時係使一方的驅動片92與干涉型被驅動片74接觸並將之按壓。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二個非干涉型被驅動片75、76之間,且在驅動齒輪正轉時係一邊在一方的驅動片92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5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75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在逆轉時係一邊在另一方的驅動片93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朝向正轉方向彈壓。 再者,在本說明書中所謂干涉型被驅動片,係指稱在驅動齒輪對旋轉構件相對旋轉的過程中處於與其中任一個驅動片干涉的位置關係的被驅動片(74);所謂非干涉型被驅動片,係指稱在驅動齒輪對旋轉構件相對旋轉的過程中處於都未與任一個驅動片干涉的位置關係的被驅動片(75、76)。
緩衝構件101,係在驅動齒輪正轉時藉由第一驅動片92朝向逆時針方向按壓,藉此一邊在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第一被驅動片75朝向正轉方向彈壓。藉由第一驅動片92一邊壓縮緩衝構件且一邊靠近第一被驅動片75來使第二驅動片93接近被驅動片74,且在已與被驅動片74接觸之時間點以後開始按壓被驅動片74。又,緩衝構件101,係在驅動齒輪逆轉時藉由第二驅動片93朝向順時針方向按壓,藉此一邊在與第二被驅動片76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第二被驅動片76朝向逆轉方向彈壓。藉由第二驅動片93一邊壓縮緩衝構件且一邊靠近第二被驅動片76來使第一驅動片92接近被驅動片74,且在已與被驅動片74接觸以後開始按壓被驅動片74。 換言之,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一方的驅動片使緩衝構件壓縮時,另一方的被驅動片執行按壓被驅動片74的任務,反之,另一方的驅動片使緩衝構件按壓時,一方的驅動片執行按壓被驅動片74的任務。 換句話說,在本實施形態,藉由直接按壓被驅動片74來使旋轉構件正轉、或逆轉的是其中任一方的驅動片92、93,緩衝構件係除了執行在被驅動片74被直接驅動的前階段中透過其中任一方的被驅動片75、76來按壓旋轉構件的任務以外,還具有作為旋轉構件以初始旋轉姿勢停止之後使驅動齒輪減速時的緩衝手段之功能。
第四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係用以消除僅藉由透過緩衝構件的驅動力來使旋轉構件旋轉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如下的問題點。 亦即,因第一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為緩衝構件101與被驅動片74接觸並一邊在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壓縮且一邊按壓被驅動片74的構成,故而藉由被驅動片74被按壓而一旦使輥子從凹陷部脫離之後環繞並再次嵌合於凹陷部的舉動、以及使之再嵌合用的各個時序全部會依存於:所謂緩衝構件之壓縮量(彈力)的不確定要素。換句話說,在驅動齒輪已轉動何角度之時間點輥子從凹陷部開始脫離,之後以哪個時序再嵌合是不確定的,且會出現偏差。此在第二實施形態中也是同樣的。特別是,藉由緩衝構件之耐久性降低,該偏差之程度就會變高。
相對於此,在第四實施形態中,係採用不透過緩衝構件而使藉由驅動片來直接按壓干涉型被驅動片的構成,藉此可以無歧異地確定輥子從凹陷部開始脫離用的驅動齒輪之旋轉角度或時序、進而再嵌合用的驅動齒輪之旋轉角度或時序,且可以防止偏差。換句話說,因驅動片和被驅動片都是剛體,且是一個零件,而且在兩片間不夾設緩衝構件,故而可無歧異地確定驅動片開始按壓被驅動片的位置、角度,且當驅動齒輪轉動至既定之角度為止時就可確實地開始旋轉構件之轉動。而且,因可以藉由緩衝構件之存在來加長從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停止的狀態使驅動齒輪開始旋轉之後所形成的減速區間,故而可以有效率地防止越距發生。 再者,因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中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不正當行為防止動作之控制順序,係與基於圖9之流程圖所說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控制順序同等,故而省略已重複的說明。
<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動作> 其次,基於圖25及圖26來說明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驅動傳遞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 圖25中之(a)至(f)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正轉時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之說明圖。一邊一併參照顯示使圖11之開閉構件進行n旋轉的動作順序之流程圖、和圖9之流程圖且一邊加以說明。 再者,適當省略與前述各個實施形態所對應之動作順序重複的說明。
在圖25中之(a)的待機狀態下,旋轉構件70係停止旋轉,開閉構件係處於初始旋轉姿勢。 在圖25中之(a)中,驅動齒輪之第一驅動片92係越過第二被驅動片76來與緩衝構件101接觸,且在與第一被驅動部75之間已按壓緩衝構件的狀態下停止。此時,在緩衝構件101,係並未生成使輥子142從凹陷部72脫離之程度的彈力。又,雖然位於已與第一驅動片92間離180度之位置的第二驅動片93係位在第一被驅動片75與被驅動片(第三被驅動片)74之間,但是並未與被驅動片74接觸。 接著,在(b)之正轉開始狀態(步驟S131)中,因驅動齒輪90是比處於停止狀態的旋轉構件還先行開始正轉,故而緩衝構件101會在第一被驅動片75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開始被強力壓縮。雖然彈力藉由緩衝構件101之壓縮而變高,藉此使第一被驅動片75被按壓,但是在旋轉構件藉由來自緩衝構件之按壓力而開始旋轉之前,第二驅動片93會很快地與被驅動片74接觸並開始按壓,藉此使旋轉構件開始旋轉。換句話說,第二驅動片93對被驅動片74及第一被驅動片75之位置關係,係以在藉由第一驅動片92所推入並壓縮後的緩衝構件透過第一被驅動片75使旋轉構件開始旋轉之前第二驅動片93會與被驅動片74開始接觸並開始按壓的方式來設定。
凹陷部72對輥子142開始旋轉,且如(c)及(d)依次所示,在輥子朝向外徑方向位移並脫離(離位)凹陷部之後,係移行至外周緣73上並一邊轉動且一邊持續移動。 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係在此期間持續偵測開閉構件是否已返回至初始旋轉姿勢(步驟S132)。 在輥子已脫離凹陷部之後,如圖25中之(d)及(e)所示,因緩衝構件101係成為大幅擴開後的狀態,故而在第一被驅動片75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形成有具有較大之周方向長度(角度θ1)的減速區間G1。又,在凹陷部已從輥子脫離(離位)之後,因藉由緩衝構件之擴開力會使旋轉構件比驅動齒輪還先行朝向正轉方向移動,故而第二驅動片93會從被驅動片74間離。換句話說,第二驅動片93與被驅動片74接觸並將之按壓的僅在使其離位的時候,且從驅動齒輪開始正轉至離位為止的驅動齒輪之旋轉角度、所需時間(時序)不受緩衝構件之舉動影響而會成為始終已確定的固定值。 當驅動齒輪90和緩衝構件101和旋轉構件70成為一體而持續正轉時,輥子就會沿著旋轉構件之外周緣相對移動,且成為(e)所示之狀態。
接著,當成為(f)所示之入位狀態時,驅動齒輪之第一驅動片92就會在圖示之位置開始減速。旋轉構件已停止之時間點的第一被驅動片75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的周方向間隙G1是成為驅動齒輪之減速區間G1。因第一驅動片92係在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留下(f)中以角度θ1顯示之較大的減速區間G1的狀態下停止來自馬達120的驅動力傳遞,故而此後能藉由慣性朝向正轉方向持續旋轉。利用藉由緩衝構件101之壓扁所致的緩衝作用來防止旋轉構件之越距的功效、和藉由越距消除所致的功效係與上述各個實施形態之情況同樣。 再者,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仍可明白:由於緩衝構件是具有使驅動片與被驅動片之距離擴開的作用,所以存在緩衝構件101之情況下所形成的減速區間之角度範圍,係成為比不存在緩衝構件之情況下所形成的減速區間更特別大。藉由減速區間變大,可以更具有餘裕進行減速,而可以大幅減少施加在被驅動片的衝擊。
其次,圖26中之(a)至(f)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逆轉動作順序的說明圖。再者,一邊一併參照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正轉時有關的圖11之流程圖同時一邊加以說明。 圖26中之(a)係與圖25中之(a)同樣的待機狀態。 在圖26中之(a)的待機狀態中,驅動齒輪之第二驅動片93是位於已透過緩衝構件101輕輕地加壓第二被驅動片76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一驅動片92係位於已從緩衝構件101間離的位置,且並未與被驅動片74接觸。 接著,在(b)之逆轉開始狀態(步驟S131) 中,因驅動齒輪90是比旋轉構件還先行開始逆轉,故而緩衝構件101會在第二驅動片93與第二被驅動片76之間開始被強力壓縮。在旋轉構件藉由緩衝構件101之按壓力而開始逆轉之前,第一驅動片92會很快地與被驅動片74接觸並開始按壓,藉此使旋轉構件開始逆轉。換句話說,第一驅動片92對被驅動片74及第二被驅動片76之位置關係,係以在藉由第二驅動片93所推入並壓縮後的緩衝構件透過第二被驅動片76使旋轉構件開始旋轉之前第一驅動片92會與被驅動片74開始接觸並開始按壓的方式來設定。 如(c)及(d)依次所示,在輥子朝向外徑方向位移並脫離(離位)凹陷部之後,係移行至外周緣73上並一邊轉動且一邊持續移動。 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係在此期間持續偵測開閉構件是否已返回至初始旋轉姿勢(步驟S132)。 藉由更進一步繼續逆轉,在(d)及(e)中使緩衝構件擴開較寬,結果成為旋轉構件比驅動齒輪先行的狀態,且形成有較寬的減速區間G3。
在(f)中,輥子入位於凹陷部內,且切斷對驅動齒輪90之驅動力傳遞。在入位之時間點係已藉由緩衝構件101之擴開力而在第二被驅動片76與第二驅動片93之間確保有較寬的減速區間G3,因第二驅動片係從該間離位置開始減速故而能夠進行充分的減速。藉由形成有較寬之減速區間所致的越距防止功效、以及藉由越距消除所致的功效係與正轉的情況同樣。 又,因第一驅動片92與被驅動片74接觸並將之按壓的是僅在使其離位的時候,故而從驅動齒輪之逆轉開始至離位為止的驅動齒輪之旋轉角度、所需時間(時序)不受緩衝構件之舉動影響而可以設為始終已確定的固定值。
[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第五實施形態] <基本構成> 基於圖27至圖31來說明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 再者,在與前述各個實施形態同一部分係附記同一符號並省略已重複的構成、動作之說明。亦即,若除了驅動傳遞機構100之構成,則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係與前述各個實施形態大致同等。 圖27中之(a)至(c)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的狀態之前視圖,圖28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以及(a)之E-E剖視圖,圖29中之(a)至(c)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側視圖、及加上緩衝構件的側視圖。又,圖30中之(a)至(f)係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圖31中之(a)至(f)係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第五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有如組合第三實施形態及第四實施形態的結構。 具體而言,被驅動片75、76係與第三實施形態同樣為設置於旋轉構件之外側面的凹處71c之徑向寬度中間位置之細長的圓弧狀之突起,且在與驅動齒輪相對旋轉的過程中處於與各個驅動片92、93不干涉的位置關係。
另一方面,驅動片92、93,係分別由突設於驅動齒輪內面的外側環狀凸部91a之內周的驅動片92a、93a、和以與各個驅動片92a、93a隔著既定之通過間隙相向的方式突設於驅動齒輪內面的中心凸部91b之外周的驅動片92b、93b所構成,且在該通過間隙內可供各個被驅動片75、76朝向周方向通過。又,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驅動片92、93之間,且在驅動片92、93之周方向間隔內伸縮。 被驅動片75、76係具有藉由相對地進入各個通過間隙內來與緩衝構件接觸並使之壓縮的功能。 特別是,因被驅動片75、76與驅動片92、93之徑向位置關係是相互地偏移,故而在兩片相對旋轉的過程中不會干涉(接觸),另一方面,被驅動片75、76係以與由二個驅動片92、93之間所保持的緩衝構件101接觸並將之按壓的方式所構成。又,在驅動齒輪正轉及逆轉時分別使被驅動片75、76利用單一個干涉型驅動片(第三驅動片)96所按壓,藉此來使旋轉構件正轉及逆轉。
亦即,在驅動齒輪之內側面,係於距離各個驅動片92、93等距離的部位,橫跨於外側環狀凸部91a與中心凸部91b之間而配置有與各個被驅動片75、76干涉的干涉型驅動片96。在驅動齒輪正轉時,一方的驅動片92是在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5之間一邊壓縮緩衝構件101,同時一邊彈壓被驅動片75,並且干涉型驅動片96會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接觸並將之按壓。又,在驅動齒輪逆轉時,另一方的驅動片93是在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之間一邊壓縮緩衝構件101,同時一邊彈壓被驅動片76,並且干涉型驅動片96會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5接觸並將之按壓。 亦即,第五實施形態的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二個被驅動片75、76,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設置於旋轉構件;及二個驅動片92、93,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驅動齒輪並處於與二個被驅動片75、76不干涉的位置關係;以及干涉型驅動片(第三驅動片)96,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驅動齒輪並處於與各個被驅動片75、76干涉的位置關係。在圖30所示之正轉時係使干涉型驅動片96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接觸並將之按壓,在圖31所示之逆轉時係使干涉型驅動片96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5接觸並將之按壓。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二個驅動片92、93之間,且在驅動齒輪正轉時係一邊在一方的驅動片92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5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75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在驅動齒輪逆轉時係一邊在另一方的驅動片93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朝向逆轉方向彈壓。 在驅動齒輪90正轉的過程中干涉型驅動片96是不透過緩衝構件101而是直接與第二被驅動片76接觸並按壓,藉此來正轉驅動旋轉構件70。在驅動齒輪逆轉時,干涉型驅動片96是不透過緩衝構件101而是直接與第一被驅動片75接觸並按壓,藉此來正轉驅動旋轉構件70。
在圖30中之(d)及(e)所示的各個階段中,藉由緩衝構件101之擴開作用,在第一驅動片92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係形成有具有較大之周方向長度的減速區間G1。因此,如圖30中之(f)所示,在旋轉構件已停止之時間點所形成的減速區間G1也同樣地具有較大之周方向長度,且進行具有餘裕的減速而可以防止越距。 藉由減速區間G1、與緩衝構件之衰減作用的協同動作能消除越距且開閉構件50可以復位至初始旋轉姿勢的原理,係與在前述各個實施形態中所述者同樣。 再者,因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中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不正當行為防止動作之控制順序,係與基於圖9之流程圖所說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控制順序同等,故而省略已重複的說明。
<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動作> 其次,基於圖30、圖31來說明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驅動傳遞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再者,一併參照圖11之流程圖。 圖30中之(a)至(f)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正轉時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姿勢控制順序之說明圖。再者,因圖30的各個圖中之(a)至(f),係與前述各個實施形態的各個圖中之(a)至(f)對應,故而省略已重複的說明。
在圖30中之(a)的待機狀態下,旋轉構件70係停止旋轉。 在圖30中之(a)的待機狀態下,驅動齒輪之第一驅動片92係在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輕輕地壓縮緩衝構件101。干涉型驅動片96係與任何的被驅動片都處於非接觸狀態。 在(b)之正轉開始狀態(步驟S131)中,緩衝構件101是在第一驅動片92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強力被壓縮,並且旋轉構件是藉由干涉型驅動片96按壓第二被驅動片76而開始正轉。當旋轉構件開始正轉時,就如(c)及(d)依次所示,輥子會從凹陷部離位,且移行至外周緣73上並持續移動。第一被驅動片75並非是藉由來自已被壓縮的緩衝構件之壓力所驅動而是僅藉由來自干涉型驅動片96之按壓力所驅動。 旋轉姿勢偵測手段140係在此期間持續偵測開閉構件是否已返回至初始旋轉姿勢(步驟S132)。 在輥子已脫離凹陷部之後,如(d)及(e)所示,因緩衝構件101係成為已擴開的狀態,故而會在第一被驅動片75與第一驅動片92之間形成有具有充分大之周方向長度(角度θ1)的減速區間G1。在(d)之時間點,干涉型驅動片96與第二被驅動片76係呈間離,且並未進行驅動力之傳遞。
接著,當成為(f)所示之入位狀態時,驅動片92就在圖示之位置開始減速。亦即,因第一驅動片92係在與第一被驅動片75之間留下(f)中以角度θ1顯示之較大的減速區間G1的狀態下停止來自馬達120的驅動力傳遞,故而此後能藉由慣性朝向正轉方向持續旋轉。在該正轉過程中,利用藉由緩衝構件101之壓扁所致的緩衝構件,第一驅動片92就會一邊緩慢地減速且一邊使緩衝構件壓縮,而不對第一被驅動片75帶來衝擊就可以停止。因此,可以大幅地確保在馬達已停止之時間點所形成的減速區間G1,且與緩衝構件之緩衝作用相依,可以防止用過大之力來按壓被驅動片而產生越距。
其次,圖31中之(a)至(f)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逆轉動作順序的說明圖。 在圖31中之(a)中,旋轉構件70係停止旋轉。 在(a)之待機狀態中,驅動齒輪之第二驅動片93係在與第二被驅動片76之間輕輕地壓縮緩衝構件101。干涉型驅動片96係與任何的被驅動片都處於非接觸狀態。 在(b)之逆轉開始狀態(步驟S131)中,緩衝構件101是在第二驅動片93與第二被驅動片76之間強力被壓縮,並且旋轉構件是藉由干涉型驅動片96將第一被驅動片75朝向順時針方向按壓而開始逆轉。當旋轉構件開始逆轉時,就如(c)及(d)依次所示,輥子會從凹陷部脫離(離位),且移行至外周緣73上並持續移動。第二被驅動片76並非是藉由來自已被壓縮的緩衝構件之壓力所驅動而是僅藉由來自干涉型驅動片96之按壓力所驅動。 在輥子已脫離凹陷部之後,如(d)及(e)所示,因緩衝構件101係成為已擴開的狀態,故而會在第二被驅動片76與第二驅動片93之間形成有具有充分大之周方向長度(角度θ3)的減速區間G3。在(d)之時間點,干涉型驅動片96與第一被驅動片75係呈間離,且並未進行驅動力之傳遞。 有關圖31中之(e)及(f),因與圖30中之(a)及(f)之正轉時的情況僅在旋轉方向相反,故而省略說明。
[本發明之構成、作用、功效的歸納] 第一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係偵測不正當行為手段U被安裝於藉由搬運路徑10所搬運之紙張P的手段,其特徵為,具備:不正當行為偵測用之開閉構件50,其是在處於初始旋轉姿勢時容許紙張通過,並且在處於已從該初始旋轉姿勢離開的非初始旋轉姿勢時阻止紙張通過;及旋轉構件70,其是與開閉構件一體旋轉;及開閉構件驅動用之驅動構件90,其是與旋轉構件對向配置並軸支成能夠相對旋轉;以及驅動傳遞機構100,其是將來自驅動構件之驅動力傳遞至旋轉構件;驅動傳遞機構,係具備:至少一個被驅動片,其是設置於旋轉構件70;及至少一個驅動片,其是設置於驅動構件90,並在對被驅動片相對地旋轉移動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將被驅動片朝向周方向按壓,藉此來斷續地旋轉驅動旋轉構件;以及緩衝構件101,其是朝向使被驅動片與驅動片之間離的方向彈壓。
第一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係對應第一至第五實施形態。 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係指在紙張通過設置於開閉構件50的開縫52內之後使開閉構件50旋轉,藉此捲取已固定於紙張的線材、膠帶等的不正當行為手段並進行物理性偵測,並且阻止使用了不正當行為手段之抽取的手段。再者,作為開閉構件之構成,開縫並非必須,不具有開縫的開閉構件本身是既可開閉通路,又可在開閉構件設置缺口來取***縫。 設為在開閉構件待機時使開縫52呈開放狀態以容許紙張通過的設定之情況下,當開閉構件在前次之旋轉時越距而無法以使開縫開放的姿勢(初始旋轉姿勢)停止時,紙張就會發生卡紙而阻礙滑順且快速(speedy)的運用。 作為防止越距的手法,只要使之逆轉並返回至初始旋轉姿勢,或PWM控制馬達,就會使處理時間增大,且使零件之耐久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以能夠相對旋轉地將驅動構件90裝配於與開閉構件50為一體的旋轉構件70,並且藉由設置於驅動構件90側的驅動片斷續地以既定之時序來驅動已設置於旋轉構件的被驅動片之方式所構成的情況下,在進行n旋轉後以旋轉構件已復位至初始旋轉姿勢的時間點使馬達停止。在此情況下,雖然可以確保用以使對已先停止的旋轉構件之被驅動片具有餘勢的驅動構件之驅動片減速的減速區間,但是因該減速區間係成為過小,故而驅動片會碰撞於被驅動片而發生越距。因此,會有藉由逆轉動作而復位至初始旋轉姿勢用的處理時間之延遲、馬達的耐久性之降低的不良情形。 為了防止進行n旋轉而來的開閉構件以初始旋轉姿勢停止時的越距,假設在旋轉構件到達初始旋轉姿勢之前(旋轉360度之前)使馬達120停止並提早實施煞車(brake)的情況下,煞車的時序就會變得困難。當使旋轉構件停止的煞車之時序些微過早時,就會發生驅動片因減速之過度而與被驅動片接觸並在使之移動至初始旋轉姿勢之前停止驅動片旋轉未了(旋轉角度未達360度之狀態下的停止)。實際情況是難以藉由每一紙張搬運裝置之零件精確度、裝配精確度之偏差來消除如此的不良情形,且很難個別地設定煞車之時序。又,藉由設置紙張搬運裝置的場所之溫度環境的差異也會在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動作中發生偏差。例如在0度的低溫環境下動作會變遲鈍並容易停止,而在60度的高溫環境下被要求50萬次之動作的小型馬達之耐久性係比常溫環境更容易降低。對如此的不良情形很難藉由精密的軟體控制來應付。
又,在為了不正當行為防止而被要求在每次使紙幣通過一張時使開閉構件50進行二旋轉、或該二旋轉以上的次數旋轉的情況下,小型馬達所要求的旋轉數係成為100萬次以上。只要在發生越距後使其逆轉並修正停止位置,小型馬達就會進行更龐大之數目的旋轉。 相對於此,在本發明中,係藉由僅附加及配置朝向使旋轉構件70之被驅動片與驅動構件90之驅動片之間離的方向彈壓的緩衝構件101,就能夠擴大前述減速區間,且不用進行逆轉或複雜的軟體控制就能夠確實地防止越距之發生,且可以防止小型馬達之耐久性的降低。
若就實施形態加以說明,則相對於藉由在已旋轉360度之後藉由輥子142所卡止而以初始旋轉姿勢停止的旋轉構件70(被驅動片),驅動齒輪90(驅動片)係藉由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之慣性(自己的餘勢)在減速區間之範圍內持續旋轉。換句話說,在驅動片一邊使緩衝構件101壓縮且一邊旋轉移動於減速區間內的期間,驅動齒輪之慣性力係藉由緩衝構件之衰減作用而減少,且能透過緩衝構件來緩和驅動片按壓被驅動片時的衝擊力。藉由該緩衝作用,在驅動片旋轉移動於減速區間內的期間中,藉由輥子所卡止的旋轉構間隙可以持續維持初始旋轉姿勢下的停止狀態。因此,能以導引開縫52成為初始旋轉姿勢的方式,使開閉構件50確實地被定位。 該驅動傳遞機構100,係當然能夠在開閉構件正轉時防止越距,即便是在逆轉時也能夠防止越距。
第二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係驅動片92、93與被驅動片75、76具有不干涉的徑向位置關係,使周方向位置不同的二個被驅動片75、76當中之一方(例如,75)在與一方的驅動片(例如,92)之間,加壓被配置於周方向位置不同的二個驅動片92、93之間的緩衝構件101,且使另一方的被驅動片(例如,76)在與另一方的驅動片(例如,92)之間加壓緩衝構件。 第二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係對應第三、第五實施形態。 緩衝構件101係只要是發揮朝向使驅動構件與旋轉構件間離的周方向彈壓的功能,也可配置於驅動構件與旋轉構件之任一部位。在本例中,係在間離所配置的二個驅動片92、93之間配置緩衝構件。對緩衝構件相對地進退並在與驅動片之間將之加壓的是被驅動片75、76。 該驅動傳遞機構100,係當然能夠在開閉構件正轉時防止越距,即便是在逆轉時仍能夠防止越距。
第三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係在驅動構件具備直接按壓被驅動片75、76的干涉型驅動片96。 第三本發明,係對應第五實施形態。 由於各個被驅動片,係不透過舉動不穩定的緩衝構件而是藉由屬於剛體的干涉型驅動片96所直接驅動,所以在從初始旋轉姿勢開始旋轉並旋轉360度之後再次復位至初始旋轉姿勢的過程中,能夠無歧異地設定復位的時序,且可以提高不正當行為偵測、不正當行為防止用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動作的穩定性。 該驅動傳遞機構100,係當然能夠在開閉構件正轉時防止越距,即便是在逆轉時仍能夠防止越距。
第四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係驅動片92、93與被驅動片75、76具有不干涉的徑向位置關係,使周方向位置不同的二個驅動片當中之一方(例如,92)在與一方的被驅動片(例如,75)之間,加壓被配置於周方向位置不同的二個被驅動片之間的緩衝構件101,且使另一方的驅動片(例如,93)在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例如,76)之間加壓緩衝構件。 第四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24,係對應第二、第四實施形態。 緩衝構件101係只要是發揮朝向使驅動構件與旋轉構件間離的方向彈壓的功能,也可配置於驅動構件與旋轉構件之任一部位。在本例中,係在間離所配置的二個被驅動片75、76之間配置緩衝構件。對緩衝構件相對地進退並在與驅動片之間將之加壓的是驅動片92、93。 該驅動傳遞機構100,係當然能夠在開閉構件正轉時防止越距,即便是在逆轉時仍能夠防止越距。
第五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係具備藉由驅動片92、93所直接按壓的干涉型被驅動片74。 第五本發明係對應第四實施形態。 干涉型被驅動片74係不透過舉動不穩定的緩衝構件而是藉由屬於剛體的各個驅動片92、93所直接驅動,所以在從初始旋轉姿勢開始旋轉並旋轉360度之後再次復位至初始旋轉姿勢的過程中,能夠無歧異地設定復位的時序,且可以提高不正當行為偵測、不正當行為防止用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動作的穩定性。 該驅動傳遞機構100,係當然能夠在開閉構件正轉時防止越距,即便是在逆轉時仍能夠防止越距。
在第六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中,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一個被驅動片(75、或76)與一個驅動片(92、或93)之間,且一邊在驅動構件90旋轉時在一個驅動片與一個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與一個被驅動片直接接觸並朝向旋轉方向按壓。 第六本發明,係對應第一實施形態。 藉由在一個被驅動片74與一個驅動片92之間配置有緩衝構件101,就能夠將開閉構件50朝向一方向(正轉方向)一旋轉時的減速區間確保較寬以防止越距之發生。 只要也在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5與另一方面的驅動片93之間配置緩衝構件101,則即便是在逆轉時仍能夠防止越距之發生。
在第七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中,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二個被驅動片75、76,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旋轉構件;以及二個驅動片92、93,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驅動構件,且處於與各個被驅動片不干涉的徑向位置關係;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二個被驅動片75、76之間所形成的周方向間隙內,且在驅動構件正轉時係一邊在一方的驅動片92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5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75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在驅動構件逆轉時係一邊在另一方的驅動片93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朝向逆轉方向彈壓。 第七發明,係對應第二實施形態。 藉由緩衝構件101所致的減速區間之擴大功效、和藉由此所致的越距防止功效係與其他的發明同樣。
在第八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中,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二個被驅動片75、76,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旋轉構件;以及二個驅動片92、93,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驅動構件,且處於與各個被驅動片不干涉的徑向位置關係;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二個驅動片92、93之間,且在驅動構件正轉時係一邊在一方的驅動片92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5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75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在驅動構件逆轉時係一邊在另一方的驅動片93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朝向逆轉方向彈壓。 第八本發明,係對應第三實施形態。 藉由緩衝構件101所致的減速區間之擴大功效、和藉由此所致的越距防止功效係與其他的發明同樣。
在第九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中,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二個被驅動片75、76,其是使各自之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旋轉構件;及一個第三被驅動片(干涉型被驅動片)74;以及二個驅動片92、93,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驅動構件,且處於與二個被驅動片不干涉,另一方面與第三被驅動片74干涉的位置關係;在正轉時係使一方的驅動片93與第三被驅動片74接觸並將之按壓,在逆轉時係使另一方的驅動片92與第三被驅動片74接觸並將之按壓;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二個被驅動片75、76之間,且在驅動構件正轉時係一邊在另一方的驅動片92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5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75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在驅動構件逆轉時係一邊在一方的驅動片93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6朝向正轉方向彈壓。 第九本發明,係對應第四實施形態。 由於第三被驅動片74係不透過舉動不穩定的緩衝構件而是藉由屬於剛體的各個驅動片92、93所直接驅動,所以能夠無歧異地設定復位至初始旋轉姿勢的時序,且可以提高不正當行為偵測、不正當行為防止用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動作的穩定性。 藉由緩衝構件101所致的減速區間之擴大功效、和藉此所致的越距防止功效係與其他的發明同樣。
在第10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中,驅動傳遞機構100,係具備:二個被驅動片75、76,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旋轉構件;及二個驅動片92、93,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驅動構件並處於與二個被驅動片74、76不干涉的位置關係;以及第三驅動片96,其是處於與各個被驅動片75、76干涉的位置關係;在驅動構件正轉時係使第三驅動片96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6接觸並將之按壓,且在逆轉時係使第三驅動片96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5接觸並將之按壓;緩衝構件101,係配置於二個驅動片92、93之間,且在驅動構件正轉時係一邊在一方的驅動片92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5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75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在驅動構件逆轉時係一邊在另一方的驅動片93與一方的被驅動片76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76朝向逆轉方向彈壓。 第10本發明,係對應第五實施形態。 各個被驅動片係不透過舉動不穩定的緩衝構件而是藉由屬於剛體的干涉型驅動片96所直接驅動,所以在復位至初始旋轉姿勢的過程中,能夠無歧異地設定復位的時序,且可以提高不正當行為偵測、不正當行為防止用的開閉構件之旋轉動作的穩定性。
第11本發明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24,係具備: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其是驅動驅動構件;及旋轉姿勢偵測手段,其 是偵測開閉構件處於初始旋轉姿勢;以及控制手段,其是控制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控制手段,係在旋轉姿勢偵測手段偵測出開閉構件處於初始旋轉姿勢 時使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斷開。
在開閉構件處於非初始旋轉姿勢時係驅動馬達並使其旋轉。
第12本發明的紙張搬運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第1至第11中之任一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
依據該紙張搬運裝置,可以發揮各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所發揮的不正當行為偵測、不正當行為防止功效。
第13本發明的紙張操作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上述紙張搬運裝置。
依據該紙張操作裝置,可以發揮各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所發揮的不正當行為偵測、不正當行為防止功效。
1:紙幣搬運裝置
3:下部單元
4:上部單元
10:紙幣搬運路徑
12:入口
16、20、28:輥子對
14:入口感測器(入口通紙感測器)
18:光識別感測器
22、26:通紙感測器
24: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
28:出口輥子對
30:出口感測器
32:出口
50:開閉構件
52:導引開縫
54:旋轉軸
56:凹凸部
70:旋轉構件
71a:環狀凸部
71b:中心凸部
71c:凹處
72:凹陷部
73:外周緣
74、76、77:被驅動片
75(75a、75b):第一被驅動片
76(76a、76b):第二被驅動片
90:驅動齒輪(驅動構件)
92、93、96:驅動片
100:驅動傳遞機構
101‧‧‧緩衝構件 102a‧‧‧輸出齒輪 110‧‧‧警報機 120‧‧‧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 130‧‧‧齒輪機構 132、133、134‧‧‧中繼齒輪 135‧‧‧脈衝板 137‧‧‧光遮斷器 140‧‧‧旋轉姿勢偵測手段 142‧‧‧輥子(追隨構件) 142a‧‧‧軸 144‧‧‧槓桿 144a‧‧‧支撐部 144b‧‧‧軸部 144c‧‧‧被偵測部 146‧‧‧槓桿彈壓構件 160‧‧‧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 200‧‧‧控制手段 G1、G2、G3‧‧‧減速區間(周方向間隙) P‧‧‧紙幣 U‧‧‧不正當行為手段
圖1中之(a)係顯示具備有本發明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的紙幣搬運裝置之內部構成的縱剖視圖,(b)及(c)係顯示藉由開閉構件所致的搬運路封閉狀態之主要部分放大圖。 圖2中之(a)至(c)係顯示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顯示(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3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帶有緩衝構件)、以及(a)之A-A剖視圖。 圖4中之(a)及(b)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及側視圖。 圖5中之(a)至(f)係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圖6中之(a)至(f)係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圖7中之(a)至(f)係顯示驅動片為直接驅動被驅動片之構成的情況之問題點的比較圖。 圖8係控制手段的方塊圖。 圖9係顯示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不正當行為偵測、及不正當行為防止動作之控制順序的流程圖(flow chart)。 圖10係顯示出口感測器(sensor)、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以及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之各個動作的時序圖(timing chart)。 圖11係顯示使開閉構件進行n旋轉的動作順序之流程圖。 圖12中之(a)至(c)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的狀態之前視圖。 圖13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帶有緩衝構件)、以及(a)之B-B剖視圖。 圖14中之(a)及(b)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及側視圖。 圖15中之(a)至(f)係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圖16中之(a)至(f)係第二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圖17中之(a)至(c)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的狀態之前視圖。 圖18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帶有緩衝構件)、以及(a)之C-C剖視圖。 圖19中之(a)至(c)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側視圖、及帶有緩衝構件之側視圖。 圖20中之(a)至(f)係第三實施形態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圖21中之(a)至(f)係第三實施形態的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圖22中之(a)至(c)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的狀態之前視圖。 圖23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帶有緩衝構件)、以及(a)之D-D剖視圖。 圖24中之(a)及(b)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及側視圖。 圖25中之(a)至(f)係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圖26中之(a)至(f)係第四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圖27中之(a)至(c)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之一例的前視圖、顯示旋轉構件與旋轉姿勢偵測手段之裝配狀態的前視圖、以及(b)中附加有驅動齒輪之一部分及緩衝構件的狀態之前視圖。 圖28中之(a)至(d)係顯示開閉構件之構成的說明圖、立體圖、(a)之右側視圖、以及(a)之E-E剖視圖。 圖29中之(a)至(c)係驅動齒輪之內側面的立體圖、側視圖、及加上緩衝構件的側視圖。 圖30中之(a)至(f)係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正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圖31中之(a)至(f)係第五實施形態的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中的開閉構件之逆轉時的動作順序之說明圖。
24‧‧‧不正當行為防止機構
54‧‧‧旋轉軸
70‧‧‧旋轉構件
71a‧‧‧環狀凸部
72‧‧‧凹陷部
73‧‧‧外周緣
74‧‧‧被驅動片
90‧‧‧驅動齒輪(驅動構件)
92、93‧‧‧驅動片
100‧‧‧驅動傳遞機構
101‧‧‧緩衝構件
120‧‧‧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
130‧‧‧齒輪機構
132、133‧‧‧中繼齒輪
135‧‧‧脈衝板
137‧‧‧光遮斷器
140‧‧‧旋轉姿勢偵測手段
142‧‧‧輥子(追隨構件)
142a‧‧‧軸
144‧‧‧槓桿
144a‧‧‧支撐部
144b‧‧‧軸部
144c‧‧‧被偵測部
146‧‧‧槓桿彈壓構件
160‧‧‧起始位置偵測用感測器

Claims (13)

  1. 一種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係偵測不正當行為手段被安裝於所搬運之紙張的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特徵為,具備: 開閉構件,其是在處於初始旋轉姿勢時容許前述紙張通過,並且在處於已從該初始旋轉姿勢離開的非初始旋轉姿勢時阻止前述紙張通過;及 旋轉構件,其是與前述開閉構件一體旋轉;及 開閉構件驅動用之驅動構件,其是與前述旋轉構件對向配置並軸支成能夠相對旋轉;以及 驅動傳遞機構,其是將來自前述驅動構件之驅動力傳遞至前述旋轉構件; 前述驅動傳遞機構,係具備:至少一個被驅動片,其是設置於前述旋轉構件;及至少一個驅動片,其是設置於前述驅動構件,並在對前述被驅動片相對地旋轉移動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按壓被驅動片,藉此來斷續地旋轉驅動前述旋轉構件;以及緩衝構件,其是朝向使前述被驅動片與前述驅動片之間離的方向彈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前述驅動片與前述被驅動片具有不干涉的徑向位置關係,使周方向位置不同的二個前述被驅動片當中之一方在與一方的前述驅動片之間,加壓被配置於周方向位置不同的二個前述驅動片之間的前述緩衝構件,且使另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在與另一方的前述驅動片之間加壓前述緩衝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在前述驅動構件具備直接按壓前述被驅動片的干涉型驅動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前述驅動片與前述被驅動片具有不干涉的徑向位置關係,使周方向位置不同的二個前述驅動片當中之一方在與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之間,加壓被配置於周方向位置不同的二個前述被驅動片之間的前述緩衝構件,且使另一方的前述驅動片在與另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之間加壓前述緩衝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在前述旋轉構件具備藉由前述驅動片所直接按壓的第三被驅動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前述緩衝構件,係配置於前述一個被驅動片與前述一個驅動片之間,且在前述驅動構件旋轉時一邊在前述一個驅動片與前述一個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與前述一個被驅動片直接接觸並朝向旋轉方向按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前述驅動傳遞機構,係具備:二個前述被驅動片,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前述旋轉構件;以及二個前述驅動片,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前述驅動構件,且處於與前述各個被驅動片不干涉的徑向位置關係; 前述緩衝構件係配置於前述二個被驅動片之間,且在前述驅動構件正轉時一邊在一方的前述驅動片與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在前述驅動構件逆轉時一邊在另一方的前述驅動片與另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朝向逆轉方向彈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前述驅動傳遞機構,係具備:二個前述被驅動片,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前述旋轉構件;以及二個前述驅動片,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前述驅動構件,且處於與前述各個被驅動片不干涉的徑向位置關係; 緩衝構件係配置於前述二個驅動片之間,且在前述驅動構件正轉時一邊在一方的前述驅動片與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在前述驅動構件逆轉時一邊在另一方的驅動片與另一方的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朝向逆轉方向彈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前述驅動傳遞機構,係具備:二個被驅動片,其是使各自之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前述旋轉構件;及一個第三被驅動片;以及二個前述驅動片,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驅動構件,且處於與前述二個被驅動片不干涉,另一方面與前述第三被驅動片干涉的位置關係; 在正轉時係使一方的前述驅動片與前述第三被驅動片接觸並予以按壓,在逆轉時係使另一方的前述驅動片與前述第三被驅動片接觸並予以按壓; 前述緩衝構件係配置於二個前述被驅動片之間,且在前述驅動構件正轉時一邊在一方的前述驅動片與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朝向正轉方向彈壓; 在前述驅動構件逆轉時一邊在前述另一方的驅動片與另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朝向正轉方向彈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前述驅動傳遞機構,係具備:二個前述被驅動片,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前述旋轉構件;及二個驅動片,其是使周方向位置不同地配置於前述驅動構件並處於與二個被驅動片不干涉的位置關係;以及第三驅動片,其是處於與各個被驅動片干涉的位置關係; 在前述驅動構件正轉時係使前述第三驅動片與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接觸並予以按壓,且在逆轉時係使前述第三驅動片與另一方的前述被驅動片接觸並予以按壓; 緩衝構件係配置於二個前述驅動片之間,且在驅動構件正轉時一邊在一方的前述驅動片與前述另一方的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另一方的被驅動片朝向正轉方向彈壓,在前述驅動構件逆轉時一邊在另一方的前述驅動片與前述一方的被驅動片之間被壓縮,同時一邊將該一方的被驅動片朝向逆轉方向彈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之任一項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其中,並具備: 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其是驅動前述驅動構件;及 旋轉姿勢偵測手段,其是偵測前述開閉構件處於初始旋轉姿勢;以及 控制手段,其是控制前述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 前述控制手段,係在前述旋轉姿勢偵測手段偵測出前述開閉構件處於前述初始旋轉姿勢時使前述不正當行為防止用馬達斷開(OFF)。
  12. 一種紙張搬運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之任一項所述之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
  13. 一種紙張操作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紙張搬運裝置。
TW107136685A 2018-01-25 2018-10-18 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紙張搬運裝置、以及紙張操作裝置 TWI687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0412 2018-01-25
JP2018010412A JP6445722B1 (ja) 2018-01-25 2018-01-25 不正検知機構、紙葉搬送装置、及び紙葉取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289A TW201933289A (zh) 2019-08-16
TWI687900B true TWI687900B (zh) 2020-03-11

Family

ID=6489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685A TWI687900B (zh) 2018-01-25 2018-10-18 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紙張搬運裝置、以及紙張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2752B2 (zh)
EP (1) EP3745364B1 (zh)
JP (1) JP6445722B1 (zh)
CN (1) CN111602180B (zh)
AU (1) AU2018404713B2 (zh)
BR (1) BR112020010758A2 (zh)
CA (1) CA3082317C (zh)
ES (1) ES2970689T3 (zh)
MX (1) MX2020006378A (zh)
PH (1) PH12020551104A1 (zh)
RU (1) RU2750042C1 (zh)
TW (1) TWI687900B (zh)
WO (1) WO2019146168A1 (zh)
ZA (1) ZA202005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3944B1 (ja) * 2021-05-27 2022-06-13 日本金銭機械株式会社 不正防止機構、紙葉搬送装置、及び紙葉取扱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0559A (ja) * 1996-01-12 1997-07-22 Nippon Kinsen Kikai Kk 紙幣鑑別装置及び紙幣引抜手段検出方法
JPH1131250A (ja) * 1997-07-14 1999-02-02 Nippon Kinsen Kikai Kk 紙幣鑑別装置
US20040212145A1 (en) * 2003-04-24 2004-10-28 Ya-Hui Yang Auto-bill-dispensing machine
CN2685994Y (zh) * 2004-02-25 2005-03-16 吉鸿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纸钞投币机的防盗装置
TW200629177A (en) * 2005-01-12 2006-08-16 Nippon Kinsen Kikai Kk Bill identifier Valuable sheet discriminating device
TWM418356U (en) * 2011-08-02 2011-12-11 Int Currency Tech Banknotes and coins receiver
TW201320010A (zh) * 2011-11-10 2013-05-16 Int Currency Tech 紙鈔接收機之防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2781A (ja) * 1982-02-03 1983-08-08 トツパン・ム−ア株式会社 商品印刷見本貼着シ−トの作成方法
EP0602775B1 (en) 1992-12-17 1996-11-27 Mars Incorporated Document handler with shutter
JP3639332B2 (ja) * 1994-11-24 2005-04-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紙幣識別装置
US6179110B1 (en) * 1997-07-14 2001-01-30 Japan Cash Machine Co., Ltd. Bank note discriminating apparatus and bank note drawing means detecting method
JPH1189268A (ja) * 1997-09-09 1999-03-30 Denso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制御装置
JP3815391B2 (ja) * 2002-07-12 2006-08-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紙幣識別装置
JP2005236208A (ja) 2004-02-23 2005-09-02 Japan Ae Power Systems Corp 静止誘導電器
KR200449406Y1 (ko) 2008-07-22 2010-07-07 노틸러스효성 주식회사 수표입금기의 셔터장치
BRPI1010340A8 (pt) * 2010-12-10 2016-08-16 Nippon Kinsen Kikai Kk Manipulador de documento
RU2482046C2 (ru) 2011-04-08 2013-05-20 Гизеке Унд Девриент Гмбх Саморегулируем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листов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эт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JP5953912B2 (ja) * 2012-05-01 2016-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884117B2 (ja) * 2013-07-21 2016-03-15 旭精工株式会社 硬貨払出装置
JP5984756B2 (ja) * 2013-07-23 2016-09-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0483B2 (ja) * 2013-08-28 2017-02-0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取引装置、及び取引装置の管理方法
WO2015114681A1 (ja) * 2014-01-29 2015-08-06 日本金銭機械株式会社 紙葉類鑑別収納装置
CN104297260B (zh) 2014-11-04 2017-10-10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介质的无接触式检测方法及装置
JP6561521B2 (ja) * 2015-03-20 2019-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CN204667520U (zh) * 2015-06-08 2015-09-23 洛阳理工学院 公交车投币箱用进币机构
CN107067537A (zh) * 2017-05-17 2017-08-18 上海古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币检测机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硬币包装机
JP7081374B2 (ja) * 2018-07-31 2022-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0559A (ja) * 1996-01-12 1997-07-22 Nippon Kinsen Kikai Kk 紙幣鑑別装置及び紙幣引抜手段検出方法
JPH1131250A (ja) * 1997-07-14 1999-02-02 Nippon Kinsen Kikai Kk 紙幣鑑別装置
US20040212145A1 (en) * 2003-04-24 2004-10-28 Ya-Hui Yang Auto-bill-dispensing machine
CN2685994Y (zh) * 2004-02-25 2005-03-16 吉鸿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纸钞投币机的防盗装置
TW200629177A (en) * 2005-01-12 2006-08-16 Nippon Kinsen Kikai Kk Bill identifier Valuable sheet discriminating device
TWM418356U (en) * 2011-08-02 2011-12-11 Int Currency Tech Banknotes and coins receiver
TW201320010A (zh) * 2011-11-10 2013-05-16 Int Currency Tech 紙鈔接收機之防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82224A1 (en) 2021-03-18
US11922752B2 (en) 2024-03-05
MX2020006378A (es) 2020-09-03
AU2018404713A1 (en) 2020-06-11
AU2018404713B2 (en) 2021-02-11
BR112020010758A2 (pt) 2020-11-17
CA3082317A1 (en) 2019-08-01
EP3745364A1 (en) 2020-12-02
ZA202005141B (en) 2021-08-25
CA3082317C (en) 2023-07-11
CN111602180B (zh) 2021-09-21
EP3745364B1 (en) 2023-12-06
WO2019146168A1 (ja) 2019-08-01
CN111602180A (zh) 2020-08-28
JP6445722B1 (ja) 2018-12-26
EP3745364A4 (en) 2021-10-20
RU2750042C1 (ru) 2021-06-21
TW201933289A (zh) 2019-08-16
JP2019128813A (ja) 2019-08-01
PH12020551104A1 (en) 2021-07-05
ES2970689T3 (es)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0021043A1 (fr)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 billets de banque
JP3105725B2 (ja) 紙幣識別装置
EP2278560B1 (en) Security gate mechanism for a currency handling device
US8695778B2 (en) Modular security gate
TWI687900B (zh) 不正當行為偵測機構、紙張搬運裝置、以及紙張操作裝置
JP3213660B2 (ja) 紙幣識別装置
EP2973445B1 (en) Cashbox with latch arrangement
US20040012142A1 (en) Banknote drive rollers with antijamming characteristics
JP3129031B2 (ja) 引き抜き防止機能付き紙幣鑑別装置
EP3985625A1 (en) Banknote validator with cashbox
WO2022249703A1 (ja) 不正防止機構、紙葉搬送装置、及び紙葉取扱装置
US8132807B2 (en) Validator drive roller release mechanism
JP2009199563A (ja) 紙葉類鑑別装置及び紙葉類鑑別法
RU2440921C2 (ru) Накопитель банкнот
JPH11272904A (ja) 紙幣一括払出装置のリジェクト装置
JP2000113278A (ja) 紙幣処理装置
JP2000113277A (ja) 紙幣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