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0534B - 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0534B
TWI550534B TW101118072A TW101118072A TWI550534B TW I550534 B TWI550534 B TW I550534B TW 101118072 A TW101118072 A TW 101118072A TW 101118072 A TW101118072 A TW 101118072A TW I550534 B TWI550534 B TW I5505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request
information
sharing
pai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9146A (zh
Inventor
張凱傑
Original Assignee
張凱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凱傑 filed Critical 張凱傑
Priority to TW101118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0534B/zh
Priority to CN201210240642.XA priority patent/CN10342613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49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9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0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0534B/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
一種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特別係指一種依據所有共乘者的起點位置與終點位置進行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
近年來,隨著全球定位系統的普及與蓬勃發展,許多車輛均設置有全球定位系統,用以提供定位及導航服務,也因此各式應用全球定位系統的服務便應運而生。
傳統的派車系統包含有伺服器及車輛端,伺服器持續接收車輛端所回傳的經緯度以得知車輛端的當前位置。當使用者打電話叫車時,根據乘客告知的乘車點派遣行經乘車點附近,且願意載客的計程車前往載客。其中,乘客告知乘車點的方式可以是乘客口頭告知服務人員,或是透過互動式語音回覆系統輸入預先建立的地點,甚至是透過全球定位系統或電子地圖提供乘車點的經緯度給派車系統,使得伺服器可以計算出與乘車點距離最近的車輛,並派遣該車輛前往載客。
不過,由於經濟不景氣的因素,有越來越多的乘客希望可以與其他乘客共乘計程車,如此,便可以與其他乘客共同分擔計程車費,減少開支,然而,目前的派車系統指派車輛載客後,便不會再次指派已前往載客的車輛在載客後,再前往另一個地點接另一名乘客,因此,無法提供共乘的服務。
綜上所述,可知先前技術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無法提供共乘服務配對共乘者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此一問題。
有鑒於先前技術存在沒有共乘服務配對共乘者的問題,本發明遂揭露一種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其中:本發明所揭露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至少包含:接收模組,用以接收第一裝置所傳送之第一共乘請求,及用以接收第二裝置所傳送之第二共乘請求,其中,第一共乘請求包含表示發起點之發起點資訊與表示目的點之目的點資訊,第二共乘請求包含表示共乘點之共乘點資訊與表示下車點之下車點資訊;請求選擇模組,用以依據該發起點資訊、各該共乘點資訊、該目的點資訊及各該下車點資訊選擇第二共乘請求;傳送模組,用以傳送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及/或派車系統,共乘者資訊至少包含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配對模組,用以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
本發明所揭露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其步驟至少包括:接收第一裝置所傳送之第一共乘請求,第一共乘請求包含表示發起點之發起點資訊與表示目的點之目的點資訊;接收第二裝置所傳送之第二共乘請求,第二共乘請求包含表示共乘點之共乘點資訊與表示下車點之下車點資訊;依據該發起點資訊、各該共乘點資訊、該目的點資訊及各該下車點資訊選擇第二共乘請求;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傳送共乘者資訊至派車系統,共乘者資訊包含發起點資訊、目的點資訊、與第一共乘請求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及下車點資訊。
本發明所揭露之系統與方法如上,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本發明透過接收包含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的第一共乘請求 以及接收包含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的第二共乘請求,並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計算基準點與共乘點間的起點距離以及計算基準點至目的點與基準點至下車點所形成之終點夾角,及/或計算發起點至目的點與共乘點至下車點之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藉以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第二共乘請求,藉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並可以達成配對合適之使用者共乘的技術功效。
以下將配合圖式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特徵與實施方式,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能夠輕易地充分理解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應用的技術手段並據以實施,藉此實現本發明可達成的功效。
本發明可以配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使用者,使得被配對的使用者可以共乘。
以下先以「第1圖」本發明所提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架構圖來說明本發明的系統運作。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系統含有接收模組110、基準點決定模組140、請求選擇模組160、傳送模組170以及配對模組180。
接收模組110負責接收多個共乘請求。共乘請求是使用者操作相容於本發明的裝置(圖中未示),藉以設定乘車的起點以及終點後,被使用者所操作的裝置產生並傳送至接收模組110。使用者所操作的裝置包含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電腦等,但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為限。
使用者所操作的裝置會依據使用者所設定之乘車的起點/終點 取得表示該起點/該終點的資訊,並將所取得之表示該起點/該終點的資訊加入所產生的共乘請求中。其中,表示該起點/該終點的資訊包含但不限於該起點/該終點的經緯度、該起點/該終點的地址、該起點/該終點周圍的地標、該起點/該終點在本發明於電子地圖中所定義的座標等。
在部分的實施例中,共乘請求並不只包含可以表示起點與終點的資訊,例如,還能夠包含可以表示使用者身份的識別資料、使用者希望的共乘人數、使用者是否攜帶重物、大型行李或寵物、或使用者是否願意在共乘時交談等任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資訊,其中,識別資料包含但不限於使用者的身分證號、使用者的電子郵件帳號、使用者自行申請的帳號、或是使用者在本發明中的識別碼等,另外,識別資料包含但不限於預先儲存在使用者所使用的裝置中,或是在使用者設定起點與中點時一併輸入。
在本發明中,接收模組110先接收到的共乘請求被稱為「第一共乘請求」,傳送第一共乘請求的裝置被稱為「第一裝置」,操作第一裝置的使用者被稱為「第一使用者」,第一使用者在第一裝置上所設定的起點以及終點分別被稱為「發起點」與「目的點」,第一共乘請求中所包含之可以表示發起點/目的點的資訊被稱為「發起點資訊」/「目的點資訊」,第一共乘請求中之可以表示第一使用者身分的識別資料被稱為「第一識別資料」;相似的,在本發明中,在接收模組110接收到第一共乘請求後才被接收的其他共乘請求被稱為「第二共乘請求」,傳送第二共乘請求的裝置被稱為「第二裝置」,操作第二裝置的使用者被稱為「第二使用者」,第二使用者在第二裝置上所設定的起點以及終點分別被稱為「共乘 點」與「下車點」,第二共乘請求中之可以表示共乘點/下車點的資訊被稱為「共乘點資訊」/「下車點資訊」,第二共乘請求中之可以表示第二使用者身分的識別資料被稱為「第二識別資料」。實際上,第一共乘請求與第二共乘請求的區別方式並不以此為限,例如,也可以將最晚接收到的共乘請求視為第一共乘請求,並將其他的共乘請求是為第二共乘請求。
另外,在部分的實施例中,接收模組110除了接收共乘請求外,也可以接收第一裝置所傳送的選擇資料。另外,接收模組110也可以接收第一裝置及/或第二裝置所傳送的刪除資料。其中,選擇資料/刪除資料與一個或多個第二共乘請求相對應。
路徑規劃模組140負責規劃行車路線。在部分的實施例中,路徑規劃模組140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之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以及接收模組110所接收之各個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分別規劃通過發起點資訊所表示之發起點、目的點資訊所表示之目的點、某一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之共乘點與該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下車點資訊所表示之下車點的一個或多個預期行車路線,也就是說,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之預期行車路線的數量會與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第二共乘請求的數量相同。
而在另一部分的實施例中,路徑規劃模組140也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之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以及目的點資訊規劃基準行車路線,並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之每一個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以及下車點資訊分別規劃共乘行車路線。也就是說,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之共乘行車路線的數 量會較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第二共乘請求的數量多一(一個基準行車路線加上多個共乘行車路線)。其中,基準行車路線與共乘行車路線都可能包含一種或多種行車路線。
請求選擇模組160負責由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的各第二共乘請求中選擇第二共乘請求。
請求選擇模組160可能如「第2A圖」所示,包含基準點決定單元161、距離計算單元162、夾角計算單元163、以及請求選擇單元166a。
基準點決定單元161負責由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出的預期行車路線中選擇一個特定點做為基準點。一般而言,基準點決定單元161所選擇的基準點為第一共乘請求中之發起點資訊所表示的發起點或第二共乘請求中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的共乘點,但本發明所提之基準點並不以此為限。例如,當共乘點至目的點與下車點之預期行車路線需要上橋過河或是需要上高架橋時,基準點決定單元161可以將下橋的位置選擇為基準點,又如,當共乘點至目的點與下車點之預期行車路線因為需要經過無法穿越的建築物、設施、高山、湖泊、交通管制或封路等地形或路況而需要繞行時,基準點決定單元161也可以將繞行後的位置選擇為基準點。
距離計算單元162負責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之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以及接收模組110所接收之各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分別計算發起點資訊所表示之發起點與各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之共乘點間的距離,也就是說,距離計算單元162所計算出之距離的數量會與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第二共乘 請求的數量相同。其中,距離計算單元162所計算出之距離在本發明中被稱為「起點距離」,起點距離可以是發起點與共乘點的直線距離,但本發明所提之起點距離並不以此為限,例如,起點距離也可以是發起點至共乘點之最短路徑的長度。
夾角計算單元163負責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之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目的點資訊,以及接收模組110所接收之各第二共乘請求中的下車點資訊,分別計算基準點決定單元161所決定之基準點至目的點資訊所表示之目的點與基準點至各下車點資訊所表示之下車點的夾角,也就是說,夾角計算單元163所計算出之夾角的數量會與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第二共乘請求的數量相同。其中,夾角計算單元163所計算出的夾角在本發明中被稱為「終點夾角」。
在實務上,夾角計算單元163可以使用基準點、目的點、下車點在電子地圖上的座標或是經緯度計算終點夾角,也可以使用向量、距離或三角函數計算終點夾角,但本發明所提之夾角計算單元163計算終點夾角的方式並不以上述為限。
請求選擇單元166a會判斷距離計算單元162依據各第二共乘請求中之乘車點資訊所計算出的起點距離是否符合距離門檻值,以及判斷夾角計算單元163依據各第二共乘請求中之下車點資訊所計算出之終點夾角是否符合夾角門檻值,並選擇起點距離符合距離門檻值且終點夾角符合夾角門檻值的第二共乘請求。當起點距離小於或不大於距離門檻值時,請求選擇單元166a會判斷起點距離符合距離門檻值,當終點夾角小於或不大於夾角門檻值時,請求選擇單元166a會判斷終點夾角符合夾角門檻值。其中,距離 門檻值以及夾角門檻值通常為系統預設值,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部分的實施例中,若第一共乘請求中包含共乘人數的資訊,則請求選擇單元166a在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時,最多只會選擇與第一共乘請求中之共乘人數相同數量的第二共乘請求。而若第二共乘請求中也包含共乘人數的資訊,則請求選擇單元166a同樣也會參考第一共乘請求中的共乘人數選擇第二共乘請求。
請求選擇模組160也可能如「第2B圖」所示,包含重疊比對單元165、以及請求選擇單元166b。
重疊比對單元165負責逐一比對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出之基準行車路線與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出之各個共乘行車路線,並在比對後計算基準行車路線與各個共乘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若基準行車路線及/或共乘行車路線包含多條行車路線,則重疊比對單元165會比對並計算各種行車路線組合的重疊比率,並輸出各種行車路線之組合中重疊比率最高者。一般而言,重疊比對單元165所計算出的重疊比率為百分比,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求選擇單元166b負責依據重疊比對單元165所計算出之基準行車路線與各個共乘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由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出的各個共乘行車路線中選出重疊比率最高的共乘行車路線,並選擇規劃出重疊比率最高之共乘行車路線的第二共乘請求。
請求選擇單元166b也可以在基準行車路線與各個共乘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相同或相近時,進一步依據共乘行車路線的長度選擇共乘行車路線,也就是說,請求選擇單元166b在基準行車路線 與各個共乘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相同或相近時,可以選擇行車路線最短的共乘行車路線,藉以選擇規劃出重疊比率相同且共乘行車路線最短之共乘行車路線的第二共乘請求。
另外,請求選擇模組160也可能同時包含基準點決定單元161、距離計算單元162、夾角計算單元163、重疊比對單元165、請求選擇單元166a、請求選擇單元166b。此時,請求選擇單元166a可以先依據距離計算單元162所計算出的起點距離以及夾角計算單元163所計算出的終點夾角選擇起點距離符合距離門檻值且終點夾角符合夾角門檻值的多個第二共乘請求後,重疊比對單元165再根據請求選擇單元166a所選出的第二共乘請求計算基準行車路線與共乘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藉以使請求選擇單元166b進一步選出第二共乘請求。
傳送模組170負責傳送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傳送模組170傳送至第一裝置的共乘者資訊包含被請求選擇模組160所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此外,共乘者資訊也可能包含被請求選擇模組160所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中的下車點資訊、或第二共乘請求中的第二識別資料等。
在部分的實施例中,傳送模組170還可以傳送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至傳送被配對模組180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的第二裝置。
傳送模組170也可能傳送共乘者資訊至派車系統(圖中未示)。傳送模組170傳送至派車系統的共乘者資訊包含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以及被請求選擇模組160所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被配對模組180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中的 共乘點資訊及下車點資訊。如此,派車系統可以依據傳送模組170所傳送之發起點資訊、目的點資訊、乘車點資訊、下車點資訊派遣車輛給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共乘。
在實務上,傳送模組170可以只傳送包含共乘點資訊的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或只傳送包含發起點資訊、目的點資訊、乘車點資訊、下車點資訊的共乘者資訊至派車系統,或是傳送包含共乘點資訊的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也傳送包含發起點資訊、目的點資訊、乘車點資訊、下車點資訊的共乘者資訊至派車系統。
配對模組180負責配對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的第一共乘請求與被請求選擇模組160所選擇的第二共乘請求。
在部分的實施例中,若接收模組110在傳送模組170傳送多個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後,接收到第一裝置傳回之選擇其中一個或多個共乘者的選擇資料,則配對模組180會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選擇資料對應的第二共乘請求。其中,選擇資料與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以及下車點資訊被傳送至第一裝置的一個或多個第二共乘請求相對應或與該第二共乘請求中之第二識別資料相對應。
在部分的實施例中,在配對模組180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第二共乘請求後,若接收模組110接收到第一裝置所傳送的刪除資料,則配對模組180將取消第一共乘請求與所接收到之刪除資料相對應的一個或多個第二共乘請求的配對;而若接收模組110接收到第二裝置所傳送的刪除資料,則配對模組180會取消第一共乘請求與傳送刪除資料之第二裝置的配對。
此外,本發明更包含可附加的參數判斷模組150以及評價處 理模組190。
參數判斷模組150負責判斷第一共乘請求所包含之第一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一配對參數與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第二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二配對參數是否相符,如此,請求選擇模組160在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時,可以選擇起點距離符合距離門檻值、終點夾角符合夾角門檻值、以及所包含之第二識別資料對應的第二配對參數與第一配對參數相符的第二共乘請求。
與第一識別資料/第二識別資料對應的第一配對參數/第二配對參數包含使用者資料、可接受資料、以及使用者評價等項目,其中,使用者資料包含使用者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等資料,可接受資料包含可接受的共乘者性別、可接受的共乘者職業、可接受的共乘者年齡、是否接受共乘者攜帶重物或大型行李、是否接受共乘者攜帶寵物、可接受的共乘人數、是否接受共乘時交談、可接受的共乘金額分配方式、優先配對對象、拒絕配對對象等資料,使用者評價包含使用者為第一使用者時所獲得之評價數、使用者為第一使用者時所獲得之正面評價、使用者為第一使用者時所獲得之負面評價、使用者為第二使用者時所獲得之評價數、使用者為第二使用者時所獲得之正面評價、使用者為第二使用者時所獲得之負面評價等資料,但本發明所提之第一配對參數/第二配對參數所包含的資料並不以上述為限。
一般而言,參數判斷模組150可以將第一共乘請求中所包含的第一使用者是否攜帶重物或大型行李或寵物的資訊與第二配對參數之第二使用者可接受資料中的是否接受共乘者攜帶重物或大型行李、是否接受共乘者攜帶寵物等資料進行比對,參數判斷模 組150也可以比對第一配對參數之使用者資料中的性別、年齡與職業等資料以及第二配對參數之第二使用者可接受資料中的可接受性別、可接受年齡與可接受職業等資料,參數判斷模組150也可以比對第一配對參數之第一使用者可接受資料中的是否接受共乘時交談、可接受的金額分配方式等資料與第二配對參數之第二使用者可接受資料中的是否接受共乘時交談、可接受的金額分配方式等資料,反之,參數判斷模組150也可以比對第二配對參數是否與第一配對參數相符。當參數判斷模組150所比對之項目都相符合時,參數判斷模組150可以判斷第一配對參數與第二配對參數相符。
參數判斷模組150也可以比對第一配對參數之拒絕配對對象是否包含第二識別資料,以及比對第二配對參數之拒絕配對對象是否包含第一識別資料,若是,則參數判斷模組150可以判斷第一配對參數與第二配對參數不相符,若否,則參數判斷模組150可以判斷第一配對參數與第二配對參數相符。
另外,參數判斷模組150在比對出第一配對參數之優先配對對象包含第二識別資料,或比對出第二配對參數之優先配對對象包含第一識別資料時,參數判斷模組150判斷第一配對參數與第二配對參數相符,則配對模組180可以優先配對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
評價處理模組190負責在接收模組110接收到第二裝置所傳送之第一評價資料後,依據第一評價資料調整與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第一識別資料相對應之第一配對參數中的使用者評價。其中,第二裝置所傳送的第一評價資料可以包含第一識別資料,也可以 包含第二識別資料。
若第一評價資料包含第一識別資料,則評價處理模組190可以依據第一識別資料直接調整與第一識別資料相對應之第一配對參數中的使用者評價,而若第二評價資料只包含第二識別資料,則評價處理模組190可以依據配對模組180的配對結果,判斷與傳送第一評價資料的第二使用者共乘的第一使用者之第一識別資料,並依據所判斷出的第一識別資料調整與第一識別資料相對應之第一配對參數中的使用者評價。其中,評價處理模組190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的使用者評價的好壞,將使用者評價寫入第一使用者的正面評價或負面評價中,並修改第一使用者的評價數,藉以調整第一使用者的使用者評價。
評價處理模組190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一裝置所傳送之第二評價資料後,依據第二評價資料調整與第二共乘請求中的第二識別資料相對應之第二配對參數中的使用者評價。其中,第一裝置所傳送的第二評價資料可以包含第二識別資料,也可以包含第一識別資料,評價處理模組190依據第二評價資料調整與第二識別資料相對應之第二配對參數中的使用者評價的方式與依據第一評價資料調整與第一識別資料對應之使用者評價的方式相同,故不再贅述。
接著以第一實施例來解說本發明的運作系統與方法,並請參照「第3A圖」本發明所提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流程圖。在本實施例中,假設有兩位使用者欲使用本發明與其他人共乘計程車,且兩位使用者可以互相配對,其中一位使用者使用具有GPS系統的手機,另一位使用者使用電腦。
使用手機的使用者可以執行手機中與本發明相容的軟體,該軟體在執行後可以提供該使用者由預先建立的資料中選擇目的地(終點)、輸入是否攜帶重物或大型行李或寵物、以及選擇是否共乘時交談等資訊,如此,該軟體可以在由預先建立的資料中讀取該使用者所選擇之目的地的經緯度,並在透過第一裝置的GPS系統取得該使用者之所在位置(起點)的經緯度後,傳送共乘請求至本發明。其中,該軟體所傳送的共乘請求包含該使用者之所在位置的經緯度、目的地的經緯度、以及表示該使用者的識別資料。
使用電腦的使用者同樣可以執行電腦中與本發明相容的軟體,該軟體在執行後可以提供該使用者由電子地圖中選擇出發地(起點)與目的地(終點)、輸入是否攜帶重物或大型行李或寵物、以及選擇是否共乘時交談等資訊,如此,該軟體可以透過電子地圖讀取該使用者所選擇之出發地以及目的地的經緯度後,傳送共乘請求至本發明。其中,該軟體所傳送的共乘請求包含該使用者所選擇之出發地與目的地的經緯度、以及表示該使用者的識別資料。
在本實施例中,假設本發明之系統中沒有尚未配對的共乘請求,因此,在接收模組110接收到該手機所傳送的共乘請求後,本發明之系統會等待其他的共乘請求,直到接收到其他的共乘請求後才開始配對。也就是說,在接收模組110接收到該電腦所傳送的共乘請求後,由於本實施例假設該手機所傳送的共乘請求與該電腦所傳送的共乘請求可以配對,因此,在本實施例中,該手機所傳送的共乘請求為第一共乘請求、該手機為第一裝置、該手機之使用者為第一使用者、該電腦所傳送的共乘請求為第二共乘 請求、該電腦為第二裝置、該電腦之使用者為第二使用者。
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如「第4A圖」所示,第一使用者的所在位置為發起點411、第一使用者所選擇之目的地為目的點412、第二使用者在電子地圖中所選擇之起點為共乘點421、第二使用者在電子地圖中所選擇之終點為下車點422,則在接收模組110接收到第一裝置(手機)所傳送的第一共乘請求(步驟202)以及第二裝置(電腦)所傳送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06)後,請求選擇模組160可以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假設請求選擇模組160包含基準點決定單元161、距離計算單元162、夾角計算單元163、以及請求選擇單元166a,則本實施例將如「第3B圖」之流程所示,路徑規劃模組140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的各個第二共乘請求,分別規劃通過發起點資訊所表示的發起點、每一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的共乘點、目的點資訊所表示的目的點、以及該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下車點資訊所表示的下車點的多個預期行車路線(步驟251)。在本實施例中,若只有一個第二共乘請求,則路徑規劃模組140將只會規劃出一條起點為發起點、通過共乘點與目的點/下車點、終點為下車點/目的點的預期行車路線,而若有多個第二共乘請求,則路徑規劃模組140將會規劃出與第二共乘請求數量相同的預期行車路線,且每一預期行車路線的起點都是發起點、都會通過某一共乘點與目的點/下車點、終點為下車點/目的點,其中,在同一預期行車路線中之共乘點與下車點被同一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的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所表示。
在路徑規劃模組140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分別規劃預期行車路線(步驟251)後,基準點決定單元161可以在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的預期行車路線中決定基準點(步驟252)。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基準點決定單元161將發起點決定為基準點。
在基準點決定單元161決定基準點(步驟252)後,距離計算單元162可以依據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第一使用者所在位置的經緯度)與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第二使用者在電子地圖中所選擇之起點的經緯度)計算發起點與共乘點間的起點距離311(步驟253),夾角計算單元163可以依據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目的點資訊(第一使用者所選擇之目的地的經緯度)以及第二共乘請求中的下車點資訊(第二使用者在電子地圖中所選擇之終點的經緯度)計算基準點(發起點)至目的點與發起點至下車點之終點夾角312(步驟254)。
在實務上,距離計算單元162依據共乘點資訊計算發起點與共乘點間的起點距離(步驟253),夾角計算單元163依據目的點資訊以及下車點資訊計算基準點至目的點與基準點至下車點的終點夾角(步驟254)的步驟並沒有先後次序的限制,也就是說,距離計算單元162可以在夾角計算單元163計算終點夾角之前或之後計算起點距離。
在距離計算單元162依據發起點資訊與共乘點資訊計算發起點與共乘點間的起點距離(步驟253),夾角計算單元163依據目的點資訊以及下車點資訊計算基準點至目的點與基準點至下車點的終點夾角(步驟254)後,請求選擇單元166a可以依據距離計 算單元162所計算出之起點距離以及夾角計算單元163所計算出的終點夾角,選擇接收模組110所接收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5)。在本實施例中,假設距離門檻值為500公尺、夾角門檻值為30度,若距離計算單元162所計算出的起點距離311為413公尺,夾角計算單元163所計算出的終點夾角312為28度,則請求選擇單元166a會判斷發起點411與共乘點421間的起點距離311符合距離門檻值,且發起點411至目的點412與發起點411至下車點422的終點夾角312也符合夾角門檻值,因此,請求選擇單元166a會選擇包含之共乘點資訊表示共乘點421且包含之下車點資訊表示下車點422的第二共乘請求。
在實務上,若本發明之系統中還包含參數判斷模組150,則在請求選擇模組160依據起點距離以及終點夾角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前,參數判斷模組150可以如「第3B圖」之流程所示,先判斷第一共乘請求中之第一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一配對參數是否與第二共乘請求中之第二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二配對參數相符(步驟230)。而後,請求選擇模組160在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時,會選擇對應之起點距離符合距離門檻值、對應之終點夾角符合夾角門檻值、且對應之第二識別資料與第一識別資料相符的第二共乘請求。
在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後,傳送模組170可以傳送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第一使用者所使用的手機)(步驟262)。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傳送模組170所傳送的共乘者資訊包含被請求選擇模組160所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以及下車點資訊,其中,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分別 為共乘點的地址、下車點所在的交叉路口名稱。
同樣在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後,配對模組180可以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被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80a),也就是媒合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共乘,如此,第一使用者便可以攔計程車前往共乘點接第二使用者。
實務上,在配對模組180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80a)後,傳送模組170可以傳送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至傳送被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的第二裝置(第二使用者所使用的電腦)(步驟266),使得第二使用者得知共乘之第一使用者的起點與終點,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另外,在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後,傳送模組170也可以傳送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以及與第一共乘請求配對之各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至本發明外部的計程車派車系統,使得計程車的派車系統可以派遣計程車至發起點接第一使用者,載著第一使用者至共乘點接第二使用者,之後載著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至目的點後讓第一使用者下車,再載著第二使用者至下車點。
以下繼續以第二實施例來解說本發明的運作系統與方法,同樣請參照「第3A圖」之流程。在本實施例中,假設有兩位使用者欲使用本發明共乘。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兩位使用者中之第一使用者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發起點411與目的點412,另一位第二使用者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共乘點421、下車點422,如「第4B圖」所示。
在兩位使用者分別操作裝置傳送共乘請求至執行本發明之伺服器後,接收模組110可以接收到兩位使用者所操作之傳送的共乘請求(步驟202、206)。接著,請求選擇模組160可以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
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在「第4B圖」所表示的地圖中,公園602無法穿越,因此,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出的預期行車路線721將以發起點411為起點、並在經過共乘點421後,繞過公園602,在通過目的點412,最後以下車點422為終點(步驟251)。
若請求選擇模組160包含基準點決定單元161、距離計算單元162、夾角計算單元163、以及請求選擇單元166a,則基準點決定單元161會將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出之預期行車路線721中完成繞行的位置決定為基準點500(步驟252)。而後,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第二共乘請求以及其後的過程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相似的,在路徑規劃模組140依據如「第4C圖」所示的地圖規劃由共乘點421至目的點412與下車點422或下車點432的預期行車路線731、732(步驟251)後,若預期行車路線731、732都必須經過橋樑606,則基準點決定單元161可以將離開橋樑606的位置決定為基準點500(步驟252)。
在基準點決定單元161決定基準點(步驟252)後,距離計算單元162可以依據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與兩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分別計算出發起點411與兩個共乘點421、431間的起點距離(步驟253),夾角計算單元163依據第一共乘請求 中的目的點資訊以及兩第二共乘請求中的下車點資訊,分別計算出基準點500至目的點412與基準點500至下車點422的終點夾角312以及基準點500至目的點412與基準點500至下車點432的終點夾角322(步驟254),請求選擇單元166a可以依據距離計算單元162所計算出之起點距離以及夾角計算單元163所計算出的終點夾角,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5)。
以下繼續以第三實施例來解說本發明的運作系統與方法,同樣請參照「第3A圖」之流程。在本實施例中,假設有三位使用者欲使用本發明共乘。在本實施例中,假設三位使用者中之第一使用者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發起點411與目的點412,剩下兩位第二使用者的起點分別為共乘點421與共乘點431、終點分別為下車點422與下車點432,如「第5A圖」所示。
在三位使用者分別操作裝置傳送共乘請求至執行本發明之伺服器後,接收模組110可以接收到三位使用者所操作之傳送的共乘請求(步驟202、206)。接著,請求選擇模組160可以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假設請求選擇模組160包含基準點決定單元161、距離計算單元162、夾角計算單元163、以及請求選擇單元166a,則本實施例將如「第3B圖」之流程所示,路徑規劃模組140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的兩個第二共乘請求,分別規劃通過發起點資訊所表示的發起點、各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的共乘點、目的點資訊所表示的目的點、以及各下車點資訊所表示的下車點的多個預期行車路線751、755(步驟251),接著,基準點決定單元161可以不進行額外的判斷,或是 可以在判斷沒有經過高架橋、快速道路,也沒有繞路等情況時,將路徑規劃模組140所規劃之預期行車路線中的發起點411決定為基準點(步驟252)。
在基準點決定單元161決定基準點(步驟252)後,距離計算單元162可以依據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與兩筆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分別計算出發起點411與兩個共乘點421/431間的起點距離311/321(步驟253),也就是距離計算單元162會計算出兩個起點距離,夾角計算單元163依據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目的點資訊以及兩筆第二共乘請求中的下車點資訊,分別計算出發起點411(基準點)至目的點412與發起點411至兩個下車點422/432的終點夾角312/322(步驟254),也就是夾角計算單元163會計算出兩個終點夾角。
之後,請求選擇單元166a可以依據距離計算單元162所計算出之起點距離以及夾角計算單元163所計算出的終點夾角,選擇一個或兩個接收模組110所接收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5)。在本實施例中,假設發起點411與共乘點421間的起點距離311為413公尺、發起點411與共乘點431間的起點距離321為315公尺,目的點412發起點411下車點422所形成的終點夾角312為28度、目的點412發起點411下車點432所形成的終點夾角322為47度,若距離門檻值為500公尺、夾角門檻值為30度,則因為目的點412發起點411下車點432所形成的終點夾角322超過夾角門檻值,因此,雖然發起點411與共乘點431間的起點距離321符合距離門檻值,且小於發起點411與共乘點421間的起點距離311,請求選擇模組160只會選擇包含表示共乘點421之共乘點資訊與包含 表示下車點422之下車點資訊的第二共乘請求,而不會選擇包含表示共乘點431之共乘點資訊與包含表示下車點432之下車點資訊的第二共乘請求。
另一方面,假設請求選擇模組160包含重疊比對單元165以及請求選擇單元166b,則本實施例將如「第3C圖」之流程所示,路徑規劃模組140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第一共乘請求所包含的發起點資訊以及目的點資訊,規劃起點為發起點資訊所表示之發起點、終點為目的點資訊所表示之目的點的基準行車路線761(步驟256),並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各第二共乘請求,分別規劃起點為各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之共乘點、終點為同一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目的點資訊所表示之目的點的共乘行車路線765、766(步驟257),如「第5B圖」所示。
之後,重疊比對單元165可以計算基準行車路線711與共乘行車路線765/766之重疊比率。在本實施例中,假設重疊比對單元165計算出基準行車路線761與共乘行車路線765的重疊比率為73%、基準行車路線761與共乘行車路線766的重疊比率為19%。
在重疊比對單元165計算出基準行車路線與共乘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後,請求選擇單元166b可以依據基準行車路線與各共乘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選擇一個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9)。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基準行車路線761與共乘行車路線765的重疊比率高於基準行車路線761與共乘行車路線766的重疊比率,因此,請求選擇單元166b將會選擇包含規劃出共乘行車路線765之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的第二共乘請求。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請求選擇模組160只選擇了包含表示共乘點421之共乘點資訊與包含表示下車點422之下車點資訊的第二共乘請求,因此,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後之過程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以下繼續以第四實施例來解說本發明的運作系統與方法,同樣請參照「第3A圖」之流程。在本實施例中,假設有三位使用者欲使用本發明共乘。在本實施例中,假設三位使用者中之第一使用者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發起點411與目的點412,剩下兩位第二使用者的起點分別為共乘點421與共乘點451、終點分別為下車點422與下車點452如「第5C圖」所示。
在三位使用者分別操作裝置傳送共乘請求至執行本發明之伺服器後,接收模組110可以接收到三位使用者所操作之傳送的共乘請求(步驟202、206)。接著,請求選擇模組160可以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
若請求選擇模組160包含基準點決定單元161、距離計算單元162、夾角計算單元163、以及請求選擇單元166a,則本實施例將如「第3B圖」之流程所示,路徑規劃模組140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的各個第二共乘請求,分別規劃通過發起點資訊所表示的發起點、每一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的共乘點、目的點資訊所表示的目的點、以及該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下車點資訊所表示的下車點的多個預期行車路線(步驟251)。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有兩個第二共乘請求,因此,路徑規劃模組140將會規劃出與兩條預期行車路線,其中一條預期行車路線的起點 為發起點411、並通過共乘點421與目的點412、終點為下車點422,另一條預期行車路線的起點為發起點411、並通過共乘點451與目的點412、終點為下車點452。
在路徑規劃模組140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分別規劃預期行車路線(步驟251)後,基準點決定單元161可以由預期行車路線中決定基準點(步驟252)。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基準點決定單元161將發起點411決定為基準點。
在基準點決定單元161決定基準點(步驟252)後,距離計算單元162可以依據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發起點資訊與兩筆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分別計算出發起點411與共乘點421以及發起點411與共乘點451間的起點距離311、331(步驟253),夾角計算單元163依據第一共乘請求中的目的點資訊以及兩筆第二共乘請求中的下車點資訊,分別計算出發起點411(基準點)至目的點412與發起點411至下車點422以及至下車點452的終點夾角312、332(步驟254)。
之後,請求選擇單元166a可以依據距離計算單元162所計算出之兩個起點距離以及夾角計算模組163所計算出的兩個終點夾角,選擇接收模組110所接收之全部或部分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在本實施例中,假設發起點411與共乘點421間的起點距離311為413公尺、發起點411與共乘點451間的起點距離331為315公尺,目的點412發起點411下車點422所形成的終點夾角312為28度、目的點412發起點411下車點452所形成的終點夾角332為20度,若距離門檻值為500公尺、夾角門檻值為30 度,則請求選擇模組160會判斷發起點411至共乘點421間的起點距離311以及發起點411至共乘點451間的起點距離331都符合距離門檻值,且目的點412發起點411下車點422所形成的終點夾角312與目的點412發起點411下車點452所形成的終點夾角332也都符合夾角門檻值,因此,請求選擇單元166a會選擇所有的第二共乘請求,也就是選擇接收模組110所接收的兩筆第二共乘請求。
若請求選擇模組160除了包含基準點決定單元161、距離計算單元162、夾角計算單元163、以及請求選擇單元166a之外,還包含重疊比對單元165以及請求選擇單元166b,則在請求選擇單元166a選出第二共乘請求後,本實施例將如「第3C圖」之流程所示,路徑規劃模組140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第一共乘請求所包含的發起點資訊以及目的點資訊,規劃起點為發起點資訊所表示之發起點411、終點為目的點資訊所表示之目的點412的基準行車路線781(步驟256),並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各第二共乘請求,分別規劃起點為各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之共乘點421/451、終點為同一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下車點資訊所表示之下車點422/452的共乘行車路線785/786(步驟257),如「第5C圖」所示。
之後,重疊比對單元165可以計算基準行車路線781與共乘行車路線785/786之重疊比率。在本實施例中,假設重疊比對單元165計算出基準行車路線781與共乘行車路線785的重疊比率為60%、基準行車路線781與共乘行車路線786的重疊比率同樣為60%。
在重疊比對單元165計算出基準行車路線與共乘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後,請求選擇單元166b可以依據基準行車路線與各共乘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選擇一個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9)。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共乘行車路線785與共乘行車路線786對基準行車路線781的重疊比率都是相同的60%,因此,請求選擇單元166b同樣可以同時選擇使路徑規劃模組140規劃出共乘行車路線785以及共乘行車路線786的第二共乘請求,也就是接收模組110所接收的兩筆第二共乘請求。
事實上,當兩個以上的共乘行車路線對基準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相同時,請求選擇單元166b進一步依據共乘行車路線785與共乘行車路線786的長度選擇第二共乘請求。在本實施例中,若共乘行車路線785的長度較共乘行車路線786為短,則請求選擇單元166b將會選擇使路徑規劃模組140規劃出行車路線較短之共乘行車路線785的第二共乘請求。
在實務上,若本發明之系統中還包含參數判斷模組150,則在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前,參數判斷模組150可以如「第3D圖」之流程所示,先判斷第一共乘請求中之第一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一配對參數是否與第二共乘請求中之第二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二配對參數相符(步驟230)。而後,請求選擇模組160在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時,會選擇對應之起點距離符合距離門檻值、對應之終點夾角符合夾角門檻值、且對應之第二識別資料與第一識別資料相符的第二共乘請求,也就是說,若參數判斷模組150判斷第一共乘請求中之第一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一配對參數與某個第二共乘請求中之第二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二 配對參數不相符,即使第二共乘請求中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的共乘點與發起點間的起點距離符合距離門檻值,且第二共乘請求中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的下車點與發起點及目的點所形成的終點夾角也符合夾角門檻值,請求選擇模組160也不會選擇該第二共乘請求。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參數判斷模組150判斷兩第二共乘請求中之第二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二配對參數都與第一共乘請求中之第一識別資料所對應的第一配對參數相符,因此,請求選擇模組160同樣會選擇接收模組110所接收的兩筆第二共乘請求。
在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後,傳送模組170可以傳送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步驟262)。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傳送模組170所傳送的共乘者資訊包含被請求選擇模組160所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其中,共乘點資訊為共乘點的經緯度,使得第一裝置可以依據傳送模組170所傳送的經緯度,在第一裝置所顯示的電子地圖中標示兩位第二使用者的共乘點。
同樣在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50)後,配對模組180可以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被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的兩筆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80a),也就是媒合第一使用者與兩位第二使用者共乘,如此,第一使用者便可以攔計程車逐一前往兩個共乘點接兩位第二使用者共乘計程車。
實務上,在配對模組180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80a)後,傳送模組170可以傳送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至傳送被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的第二裝置(步驟266)。在本實施例中,也就是傳送模組170將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分別傳 送至兩位第二使用者所使用的裝置,甚至,傳送模組170還可以將與第一共乘請求配對之其他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料與下車點資訊傳送至第二使用者所使用的裝置,使得兩位第二使用者得知共乘之第一使用者或所有使用者的起點與終點,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傳送模組170傳送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步驟262)後,接收模組110可以如「第3E圖」的流程所示,等待接收第一裝置所傳回的選擇資料(步驟270)。其中,第一使用者可以依據共乘者資訊所包含之兩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的共乘點以及兩個下車點資訊所表示的下車點,操作第一裝置選擇欲共乘的共乘者,使得第一裝置會產生相對應的選擇資料,並傳送所產生的選擇資料至接收模組110。
在接收模組110接收到第一裝置所傳回的選擇資料(步驟270)。後,配對模組180可以根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的選擇資料,將第一共乘請求以及與選擇資料對應的第二共乘請求配對(步驟280b)。
在配對模組180配對第一共乘請求以及與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之選擇資料對應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80b)後,傳送模組170可以傳送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至傳送被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的第二裝置(步驟266),使得第二使用者得知共乘之第一使用者的起點與終點。
傳送模組170甚至還可以分別傳送與第一共乘請求配對之其他第二共乘請求中的共乘點資訊及/或下車點資訊至傳送各地二共乘請求的第二裝置,在本實施例中,也就是傳送模組170會傳送 發起點資訊、目的點資訊、表示共乘點451的共乘點資訊、以及表示下車點452的下車點資訊至傳送包含表示共乘點421之共乘點資訊與表示下車點422之下車點資訊的第二共乘請求的第二裝置,以及傳送發起點資訊、目的點資訊、表示共乘點421的共乘點資訊、以及表示下車點422的下車點資訊至傳送包含表示共乘點451之共乘點資訊與表示下車點452之下車點資訊的第二共乘請求的第二裝置。
另外,在上述的四個實施例中,在配對模組180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被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80a)或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對應選擇資料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80b)後,接收模組110也可以如「第3F圖」之流程所示,接收第一裝置所傳送的刪除資料(步驟242),配對模組180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的刪除資料取消已配對的第二共乘資料與第一共乘資料的配對(步驟246)。其中,第一使用者可以依據第一裝置所顯示之共乘點與下車點操作第一裝置選擇欲共乘的共乘者,使得第一裝置會產生相對應的刪除資料,並傳送所產生的刪除資料至接收模組110。
而在傳送模組170傳送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至傳送被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的第二裝置(步驟266)後,第二使用者可以操作第二裝置,使第二裝置產生相對應的刪除資料,並傳送所產生的刪除資料至接收模組110。接收模組110可以如「第3F圖」之流程所示,接收第二裝置所傳送的刪除資料(步驟242),配對模組180可以依據接收模組110所接收到的刪除資料取消已配對的第二共乘資料與第一共乘資料的配對(步驟246)。
此外,在上述的四個實施例中,若本發明之系統還包含評價處理模組190,則在各個共乘的使用者抵達終點後,實務上則是在配對模組180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被請求選擇模組160選擇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80a)或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對應選擇資料的第二共乘請求(步驟280b)後,第一使用者/第二使用者可以操作第一裝置/第二裝置傳送包含與表示第二使用者/第一使用者之第二識別資料/第一識別資料對應的第二使用者評價/第一使用者評價至執行本發明之伺服器。
如「第3G圖」之流程所示,在接收模組110在接收到第一裝置/各第二裝置所傳送之與第二識別資料/第一識別資料對應的第二評價資料/第一評價資料(步驟291、295)後,在評價處理模組190可以調整與接收模組所接收到的第二評價資料/第一評價資料對應的第二評價資料/第一評價資料(步驟293、297)。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具有接收包含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的第一共乘請求以及接收包含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的第二共乘請求,並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計算發起點與共乘點間的起點距離以及計算發起點至目的點與發起點至下車點所形成之終點夾角,及/或計算發起點至目的點與共乘點至下車點之行車路線的重疊比率,藉以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第二共乘請求之技術手段,藉由此一技術手段可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沒有共乘服務配對共乘者的問題,進而達成配對合適之使用者共乘的技術功效。
再者,本發明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可實現於硬體、軟體或硬體與軟體之組合中,亦可在電腦系統中以集中方式實現或 以不同元件散佈於若干互連之電腦系統的分散方式實現。
雖然本發明所揭露之實施方式如上,惟所述之內容並非用以直接限定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任何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揭露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對本發明之實施的形式上及細節上作些許之更動潤飾,均屬於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仍須以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接收模組
140‧‧‧路徑規劃模組
150‧‧‧參數判斷模組
160‧‧‧請求選擇模組
161‧‧‧基準點決定單元
162‧‧‧距離計算單元
163‧‧‧夾角計算單元
165‧‧‧重疊比對單元
166a‧‧‧請求選擇單元
166b‧‧‧請求選擇單元
170‧‧‧傳送模組
180‧‧‧配對模組
190‧‧‧評價處理模組
311~331‧‧‧起點距離
312~332‧‧‧終點夾角
411‧‧‧發起點
412‧‧‧目的點
421‧‧‧共乘點
422‧‧‧下車點
431‧‧‧共乘點
432‧‧‧下車點
451‧‧‧共乘點
452‧‧‧下車點
500‧‧‧基準點
602‧‧‧公園
606‧‧‧橋樑
721‧‧‧預期行車路徑
731、732‧‧‧預期行車路徑
751、755‧‧‧預期行車路徑
761‧‧‧基準行車路徑
765、766‧‧‧共乘行車路徑
781‧‧‧基準行車路徑
785、786‧‧‧共乘行車路徑
步驟202‧‧‧接收第一裝置所傳送之第一共乘請求,第一共乘請求包含表示發起點之發起點資訊及表示目的點之目的點資訊
步驟206‧‧‧接收第二裝置所傳送之第二共乘請求,第二共乘請求包含表示共乘點之共乘點資訊及表示下車點之 下車點資訊
步驟230‧‧‧判斷第一共乘請求中之第一識別資料所對應之第一配對參數是否與第二共乘請求中之第二識別資料所對應之第二配對參數相符
步驟242‧‧‧接收第一裝置/第二裝置所傳送之刪除資料
步驟246‧‧‧取消第一共乘請求與已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之配對
步驟250‧‧‧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選擇第二共乘請求
步驟251‧‧‧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分別規劃行車路線
步驟252‧‧‧於行車路線中決定基準點
步驟253‧‧‧依據發起點資訊與共乘點資訊計算發起點與共乘點間之起點距離
步驟254‧‧‧依據目的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計算基準點至目的點與基準點至下車點之終點夾角
步驟255‧‧‧選擇第二共乘請求,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之共乘點與發起點間之起點距離小於距離門檻值,且基準點至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下車點資訊所表示之下車點與基準點至目的點之終點夾角小於夾角門檻值
步驟256‧‧‧依據發起點資訊與目的點資訊規劃基準行車路線
步驟257‧‧‧依據共乘點資訊及下車點資訊分別規劃共乘行車路線
步驟259‧‧‧依據基準行車路線與共乘行車路線之重疊比率選擇 第二共乘請求
步驟262‧‧‧傳送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共乘者資訊包含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中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或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
步驟266‧‧‧傳送發起點資訊及/或目的點資訊至傳送被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之第二裝置
步驟270‧‧‧接收第一裝置傳送之選擇資料
步驟280a‧‧‧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
步驟280b‧‧‧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選擇資料所對應之第二共乘請求
步驟291‧‧‧接收與第一共乘請求所包含之第一識別資料對應之第一評價資料
步驟293‧‧‧依據第一評價資料調整與第一識別資料對應之第一配對參數
步驟295‧‧‧接收與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第二識別資料對應之第二評價資料
步驟297‧‧‧依據第二評價資料調整與第二識別資料對應之第二配對參數
第1圖為本發明所提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架構圖。
第2A圖為本發明所提之請求選擇模組之元件示意圖。
第2B圖為本發明所提之請求選擇模組之另一種元件示意圖。
第3A圖為本發明所提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流程圖。
第3B圖為本發明所提之請求選擇之詳細方法流程圖。
第3C圖為本發明所提之請求選擇之詳細方法流程圖。
第3D圖為本發明所提之判斷配對參數是否相符之附加方法流程圖。
第3E圖為本發明所提之依據選擇資料配對共乘請求之附加方法流程圖。
第3F圖為本發明所提之取消配對共乘請求之附加方法流程圖。
第3G圖為本發明所提之調整使用者評價之附加方法流程圖。
第4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之可配對兩使用者共乘之發起點、目的點、共乘點、下車點示意圖。
第4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之可配對兩使用者共乘之發起 點、目的點、共乘點、下車點之繞路示意圖。
第4C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之可配對多使用者共乘之發起點、目的點、共乘點、下車點之過橋示意圖。
第5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之配對多使用者共乘之發起點、目的點、共乘點、下車點示意圖。
第5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之配對多使用者共乘之發起點、目的點、共乘點、下車點示意圖。
第5C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之可配對多使用者共乘之發起點、目的點、共乘點、下車點示意圖。
步驟202‧‧‧接收第一裝置所傳送之第一共乘請求,第一共乘請求包含表示發起點之發起點資訊及表示目的點之目的點資訊
步驟206‧‧‧接收第二裝置所傳送之第二共乘請求,第二共乘請求包含表示共乘點之共乘點資訊及表示下車點之下車點資訊
步驟250‧‧‧依據發起點資訊、各共乘點資訊、目的點資訊及各下車點資訊選擇第二共乘請求
步驟262‧‧‧傳送共乘者資訊至第一裝置,共乘者資訊包含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中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或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
步驟266‧‧‧傳送發起點資訊及/或目的點資訊至傳送被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之第二裝置
步驟280a‧‧‧配對第一共乘請求與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

Claims (9)

  1. 一種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該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一第一裝置所傳送之一第一共乘請求,該第一共乘請求包含表示一發起點之一發起點資訊及表示一目的點之一目的點資訊;接收至少一第二裝置所傳送之一第二共乘請求,各該第二共乘請求各包含表示一共乘點之一共乘點資訊及表示一下車點之一下車點資訊;依據該發起點資訊與各該共乘點資訊計算該發起點與各該共乘點間之各起點距離,依據該目的點資訊與各該下車點資訊計算一基準點至該目的點與該基準點至各該下車點之各終點夾角,並依據各該起點距離及各該中點夾角選擇至少一該第二共乘請求;傳送一共乘者資訊至該第一裝置,該共乘者資訊至少包含各該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或各該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與下車點資訊;及配對該第一共乘請求與該些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其中依據該發起點資訊與各該共乘點資訊計算該發起點與各該共乘點間之各起點距離,依據該目的點資訊與各該下車點資訊計算一基準點至該目的點與該基準點至各該下車點之各終點夾角,並依據各該起點距離及各該中點夾角選擇至少一該第二共乘請求之步驟更包含依據該發起點資訊及該目的點資訊規劃一預期行車路線,於該預期行車路線中決定一基準點, 依據該發起點資訊與各該共乘點資訊計算該發起點與各該共乘點間之各起點距離,依據該目的點資訊與各該下車點資訊計算該基準點至該目的點與該基準點至各該下車點之各終點夾角,選擇至少一該第二共乘請求,各該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之共乘點與該發起點間之起點距離符合一距離門檻值,且該基準點至該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下車點資訊所表示之該下車點與該基準點至該目的點之終點夾角符合一夾角門檻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於選擇至少一該第二共乘請求之步驟前,更包含選擇該第一共乘請求中之一第一識別資料所對應之一第一配對參數與各該第二共乘請求中之一第二識別資料所對應之一第二配對參數相符之各該第二共乘請求之步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其中該配對該第一共乘請求與該些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之步驟更包含依據該第一裝置傳送之一選擇資料,配對該第一共乘請求與該選擇資料所對應之至少一該第二共乘請求之步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於該配對該第一共乘請求與該些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後,更包含接收與該第一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一第一識別資料對應之一第一評價資料,並依據該第一評價資料調整與該第一識別資料對應之一第一配對參數,及/或接收與該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一第二識別資料對應之一第二評價資料,並依據該第二評價資料調整與該第二識別資料對應之一第二配 對參數之步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於該配對該第一共乘請求與該些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之步驟後,更包含依據該第一裝置/該第二裝置所傳送之一刪除資料,取消該第一共乘請求與至少一該已配對之第二共乘請求之配對之步驟。
  7. 一種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該系統至少包含:一接收模組,用以接收一第一裝置所傳送之一第一共乘請求,及用以接收至少一第二裝置所傳送之一第二共乘請求,其中,該第一共乘請求包含表示一發起點之一發起點資訊與表示一目的點之一目的點資訊,各該第二共乘請求各包含表示一共乘點之一共乘點資訊與表示一下車點之一下車點資訊;一請求選擇模組,用以依據該發起點資訊與各該共乘點資訊計算該發起點與各該共乘點間之各起點距離,依據該目的點資訊與各該下車點資訊計算一基準點至該目的點與該基準點至各該下車點之各終點夾角,並依據各該起點距離及各該中點夾角選擇至少一該第二共乘請求選擇至少一該第二共乘請求;一傳送模組,用以傳送一共乘者資訊至該第一裝置及/或一派車系統,該共乘者資訊至少包含各該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及一配對模組,用以配對該第一共乘請求與該些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其中該請求選擇模組是依據該發起點資訊及該目的點資訊規劃一預期行車路線,於該預期行車路線中決定一基準點,依據該發起點資訊與各該共乘點資訊計算該發起點與各該共乘點間之各起點距離,依據該目的點資訊與各該下車點資訊計算該基準點至該目的點與該基準點至各該下車點之各終點夾角,選擇所包含之共乘點資訊所表示之共乘點與該發起點間之起點距離符合一距離門檻值,且該基準點至該被選擇之第二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下車點資訊所表示之該下車點與該基準點至該目的點之終點夾角符合一夾角門檻值之至少一該第二共乘請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其中該請求選擇模組是選擇與該第一共乘請求所包含之一共乘人數相同數量之第二共乘請求。
TW101118072A 2012-05-21 2012-05-21 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 TWI550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8072A TWI550534B (zh) 2012-05-21 2012-05-21 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
CN201210240642.XA CN103426139B (zh) 2012-05-21 2012-07-11 共乘者媒合配对的***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8072A TWI550534B (zh) 2012-05-21 2012-05-21 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9146A TW201349146A (zh) 2013-12-01
TWI550534B true TWI550534B (zh) 2016-09-21

Family

ID=49650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072A TWI550534B (zh) 2012-05-21 2012-05-21 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6139B (zh)
TW (1) TWI5505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291B (zh) * 2018-05-14 2020-10-11 淡江大學 計程車共乘系統及計程車共乘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3836B (zh) * 2014-07-29 2016-04-06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城市叫车订单时间地点组合的订单推送***
BR112016024779B1 (pt) 2014-04-24 2023-03-14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istema e método para gestão de fornecimento de serviço
CN105070040A (zh) * 2015-07-18 2015-11-18 成都生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车主筛选的拼车方法
TWI596565B (zh) * 2015-12-11 2017-08-21 建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運輸規劃系統及方法
WO2017143815A1 (en) * 2016-02-24 2017-08-31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rpooling
CN107169815A (zh) * 2016-03-08 2017-09-15 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熟人间拼车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41558A (zh) * 2016-04-28 2017-11-10 李哲荣 共乘路径的计算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计算装置与记录媒体
US10607192B2 (en) * 2016-08-25 2020-03-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vehicle scheduling
TWI644282B (zh) * 2017-05-02 2018-12-11 林庠序 基於共乘行為的碳匯產生系統與相關的共乘媒合子系統
CN110800030B (zh) 2017-10-31 2022-09-30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拼车服务的方法和***
JP7312001B2 (ja) * 2019-03-29 2023-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40971A1 (en) * 2001-11-07 2003-05-15 Sitra Ltd. Request ma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80114629A1 (en) * 2006-11-09 2008-05-15 Yahoo! Inc. System for matching users and transportation providers
TW201007203A (en) * 2008-08-13 2010-02-16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Carpool service method
CN101216913B (zh) * 2008-01-11 2010-11-10 北京工业大学 合乘动态匹配多级筛选方法
CN102243686A (zh) * 2011-04-08 2011-11-16 孙宏民 营业用车动态共乘服务***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40971A1 (en) * 2001-11-07 2003-05-15 Sitra Ltd. Request ma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80114629A1 (en) * 2006-11-09 2008-05-15 Yahoo! Inc. System for matching users and transportation providers
CN101216913B (zh) * 2008-01-11 2010-11-10 北京工业大学 合乘动态匹配多级筛选方法
TW201007203A (en) * 2008-08-13 2010-02-16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Carpool service method
CN102243686A (zh) * 2011-04-08 2011-11-16 孙宏民 营业用车动态共乘服务***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291B (zh) * 2018-05-14 2020-10-11 淡江大學 計程車共乘系統及計程車共乘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6139B (zh) 2017-10-10
CN103426139A (zh) 2013-12-04
TW201349146A (zh) 201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0534B (zh) 共乘者媒合配對之系統及其方法
US11887206B2 (en) System to facilitate a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a service provider
US11313687B2 (en) Public and ordered transportation trip planning
US11587192B2 (en) System for navigating vehicles associated with a delivery service
US1064882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 electronic display of various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for viewing and comparing
CN110383360B (zh) 利用数字优先级排定的连接且自适应的车辆交通管理***
KR102039318B1 (ko) 루트-상 수송들을 모니터링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JP6851402B2 (ja) 輸送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2001677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vehicle reservation used in an intermodal route
JP6673037B2 (ja) オンデマンド客貨混載システム及び車載機
US20150006072A1 (en) Dynamically Optimiz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9635980B (zh) 约车订单分配方法及***
CN108332765B (zh) 拼车出行路线生成方法及装置
WO2021068856A1 (zh) 一种为用户展示出行方式的方法及***
US11270232B2 (e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plurality of objects between object-specific locations
JP2018200555A (ja) 相乗り車両への同乗者決定装置および同乗者決定方法
JP6954313B2 (ja) 交通案内システム、交通案内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740029B1 (ko) 구간 운송차량의 경로 가변시스템
JP2016057777A (ja) 配車予約システム、車両管理サーバ、車載端末及び配車予約方法
JP2018200554A (ja) 相乗り車両への同乗者決定装置および同乗者決定方法
CN116962966A (zh) 推荐接载位置的方法和设备
KR102167679B1 (ko) 택시를 이용하여 대리기사의 픽업이 가능한 택시-대리기사 매칭 서비스 제공시스템 및 그 구동방법
WO2024057714A1 (ja) 配車装置、配車システム及び配車方法
JP7374509B2 (ja) 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TWI524300B (zh) 利用所在位置預約乘坐車輛之系統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