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0369B -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0369B
TWI550369B TW103123785A TW103123785A TWI550369B TW I550369 B TWI550369 B TW I550369B TW 103123785 A TW103123785 A TW 103123785A TW 103123785 A TW103123785 A TW 103123785A TW I550369 B TWI550369 B TW I5503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oner container
container
nozzle
accommoda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3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2727A (zh
Inventor
Nobuyuki Taguchi
Goro Katsuyama
Takeroh Kurenuma
Hideo Yoshizawa
Masayuki Yamane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132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969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292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088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02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2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0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03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5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68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at one axial en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7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covered by arcuate shu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22/00Dispensing
    • Y10S222/01Xerograph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Description

碳粉容器及畫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為了補給在畫像形成製程中所消費掉之碳粉(toner),被裝卸自如設置在畫像形成裝置本體上之碳粉容器,和具備此之畫像形成裝置。
自以往,對於影印機、印表機、傳真機或是該些複合機等之使用電子照片方式之畫像形成裝置,所知的有對顯像裝置補給碳粉之圓筒狀的碳粉容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
於專利文獻1等中,被自換自如地設置在畫像形成裝置本體之碳粉容器收容部(瓶收容部、裝卸部)之碳粉容器(碳粉瓶、劑收納容器)主要是由容器本體和被保持部(蓋部、蓋子)所構成。在容器本體之內周面設置有螺旋狀之突起,藉由容器本體旋轉驅動,被容於容器本體內之碳粉則朝向開口部搬送。被保持部是連通於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不與容器本體之旋轉驅動連動,以非旋轉被保持於碳粉容器收容部。然後,自容器本體之開口部所排出之碳粉是自被設置在被保持部之碳粉排出口所排出。之後,自被 保持部之碳粉排出口所排出之碳粉是被補給至顯像裝置。
如此所構成之碳粉容器比起不設置被保持部,自容器本體之開口部朝向顯像裝置直接供給碳粉之碳粉容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專利文獻6),可以減輕交換碳粉容器之時的碳粉髒污。即是,防止由於與碳粉容器之裝卸動作之一部份動作連動而開關被保持部之碳粉排出口,使得使用者接觸到碳粉排出口而被碳粉弄髒之不佳狀況。並且,碳粉容器中之碳粉排出口之朝向被配置在垂直方向下方,藉由碳粉之自重落下可以減少碳粉結束時,碳粉排出口附近之碳粉量,故降低碳粉容器交換時之碳粉排出口之碳粉污染。
詳細而言,在專利文獻1等中,將碳粉容器安裝於裝置本體容器收容部之時,首先,將本體殼體(堆積部)打開至上方使碳粉容器收容部予以露出。之後,將碳粉容器由上方載置到碳粉容器收容部上。之後,握持被一體設置在被保持部之把手,旋轉操作(旋轉動作)被保持部。依此,最終決定碳粉容器收容部中之碳粉容器之位置。又,被設置在不跟隨被保持部之旋轉動作的被保持部上的碳粉排出口移動至下方,以抵抗彈簧之彈推力的方式,快門將碳粉排出口開啟至下方。
另外,專利文獻4等揭示著一種以袋容器和管套構件所構成之碳粉收納容器,其目的為降低隨著裝卸動作而引起碳粉污染(碳粉飛散)之發生,與碳粉收納容器之裝卸動作之一部份動作(開關支持器之旋轉動作)連動而關閉管套 構件之碳粉排出口的技術。
詳細而言,即是將碳粉收納容器安裝於裝置本體之時,首先以鉸鏈為中心使開關支持器予以旋轉而露出開關支持器之上方。之後,將碳粉收納容器設置在開關支持器內。之後,以鉸鏈為中心旋轉操作設置有碳粉收納容器之開關支持器。依此,最終決定裝置本體中之碳粉收納容器之位置。並且,隨著開關支持器之旋轉動作,以抵抗彈簧之彈推力之方式,口栓構件(快門構件)被推動至噴嘴(碳粉搬送管)而開啟以密封墊所密封之碳粉排出口。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874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528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0-31090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4-161371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0-338758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3-233248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1~3等之碳粉容器比專利文獻5、6等,減少碳粉排出口之碳粉污染,可以期待防止使用接觸碳粉而弄髒之不佳情形的效果。但是,專利文獻1~3等之碳粉容器在於裝卸時(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之面也有一些缺點。
第1缺點是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裝卸動作產生多數 動作之點。即是,碳粉容器之裝卸動作產生開關本體殼體之動作、將碳粉容器載置至碳粉容器收容部上或從此取出之動作、旋轉被保持部之旋轉動作等之多數動作。
第2缺點是於完成裝卸動作之時,使用者難以確信錯誤操作之點。即是,在完成開啟本體殼體之動作和將碳粉容器載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動作之時點,使用者無法確信錯誤操作。然後,之後執行被保持部之旋轉動作而決定被保持部之位置,使用者感覺被保持部之夾緊感,而確信無錯誤操作。
第3缺點是碳粉容器收容部之上方有佈局上之限制之點。即是,為了將碳粉容器從上方載置到碳粉容器收容部上,必須有於上下方向開關本體殼體之動作。因此,在佈局上必須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上方,確保用以執行載置或取出本體殼體之開關和碳粉容器之空間。依此,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上方配設掃描器(原稿讀取部)等之時,則降低碳粉容器之裝卸所涉及之操作性、作業性。
另外,專利文獻4等之碳粉收納容器由於是與開關支持器之開放動作連動,口栓構件被推動至噴嘴而以密封墊所密封之碳粉排出口,故可以期待有降低發生碳粉污染之效果。但是,專利文獻4等之碳粉收納容器於裝卸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之面上也有一些缺點。
第1缺點是無法增多碳粉收納容器之碳粉容量,碳粉收容容器之交換次數變多之點。即是,碳粉收納容器因將碳粉收納於將垂直方向設為長邊方向之袋容器,故當增多 碳粉容量時,碳粉收內容器之高度則變大。隨此開關支持器之高度也變大,影響畫像形成裝置全體之高度方向的佈局。因此,碳粉收納容器之碳粉容量無法再增多,比起專利文獻1等之碳粉容器(水平方向為長邊方向),交換次數變多。
第2缺點則為使用者難以確信錯誤操作之點。即是,因與開關支持器之開關動作連動,口栓構件開關碳粉排出口,故使用者自碳粉收納容器離手,難以感受到碳粉排出口之開關感。
該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般之課題而所創作出,其目的在提供一種提高交換時之操作性或作業性,並可確實降低碳粉污染發生的碳粉容器及畫像形成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達成目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為一種碳粉容器,包含:容器本體,被架構以收容碳粉並包含一開口,用以排放碳粉;及被保持部,其被安裝於該容器本體上並可用以非旋轉方式被保持在畫像形成裝置的碳粉容器收容部,該被保持部包括:碳粉排出口,用以排放由該容器本體的該開口排放的碳粉;噴嘴孔,用以接收平行該容器本體的長度方向的該畫像形成裝置的噴嘴,當該噴嘴在該噴嘴孔內時,該噴嘴接收由該碳粉排出口排放的碳粉;滑動部,其係被配設在該被保持部之下方,並在該碳粉容器收容部的一部份上滑動,其中該滑動 部及該噴嘴孔係被配設成當該碳粉容器被安裝在該畫像形成裝置上時,該滑動部在該碳粉容器收容部的一部份上滑動,及該噴嘴被***該噴嘴孔。
再者,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涉及之發明為一種碳粉容器,用以連接至畫像形成裝置的碳粉容器收容部,該碳粉容器包含:容器本體,被架構以收容碳粉並包含一開口,用以排放碳粉;及被保持部,其被安裝於該容器本體上並可用以非旋轉方式被保持在畫像形成裝置的碳粉容器收容部,該被保持部包括:碳粉排出口,用以排放由該容器本體的該開口排放的碳粉;噴嘴孔,用以接收平行該容器本體的長度方向的該畫像形成裝置的噴嘴,當該噴嘴在該噴嘴孔內時,該噴嘴接收由該碳粉排出口排放的碳粉;滑動部,其係於被裝卸到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時,沿著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滑動,該滑動部包含:第一滑動部,其朝下並配設在該被保持部的下部;及第二滑動部,其朝水平並至少部份連接至該第一滑動部。
再者,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涉及之發明為一種碳粉容器,包含:容器本體,被架構以收容碳粉並包含一開口,用以排放碳粉;及被保持部,其被安裝於該容器本體上並可用以非旋轉方式被保持在畫像形成裝置之碳粉容器收容部,該被保持部包括:碳粉排出口,用以排放由該容器本體的該開口排放的碳粉;噴嘴孔,用以接收平行該容器本體的長度方向的該畫像形成裝置的噴嘴,當該噴嘴在該噴嘴孔內時,該噴嘴接收由該碳粉排出口排放的碳粉; 滑動部,其係於被裝卸到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時,沿著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滑動,該滑動部具有:一對平面部,平行於一垂直平面,及壁面,其係橫向地連接該一對平面部,並朝下方延伸。
本發明因將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碳粉容器之構成予以最佳化,故可以提供提高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且確實降低發生碳粉污染之碳粉容器及畫像形成裝置。
1Y、1M、1C、1K‧‧‧感光體滾筒
2Y‧‧‧清潔部
2a‧‧‧清潔板
4Y‧‧‧帶電部
5Y‧‧‧顯像裝置
6Y、6M、6C、6K‧‧‧作像部
7‧‧‧曝光裝置
8‧‧‧中間轉印皮帶
9Y、9M、9C、9K‧‧‧1次轉印偏壓滾輪
10‧‧‧中間複印清潔部
12‧‧‧2次複印背拖滾輪
13‧‧‧清潔背拖滾輪
14‧‧‧旋轉滾輪
19‧‧‧2次轉印滾輪
20‧‧‧固定部
26‧‧‧供紙部
27‧‧‧供紙滾輪
28‧‧‧光阻滾輪對
29‧‧‧排紙滾輪對
30‧‧‧堆積部
31a、31b‧‧‧滑合面(導軌)
31c‧‧‧定位構件
31c1、34g1‧‧‧錐部
31d、31e‧‧‧嵌合構件
31g‧‧‧驅動齒輪
32Y、32M、32C、32K‧‧‧碳粉容器
33Y‧‧‧容器本體
33a‧‧‧突起
33b‧‧‧突起
33c‧‧‧齒輪(瓶齒輪)
33d‧‧‧握持部
33f、33h‧‧‧攪拌構件
33g1‧‧‧平板構件
33g2‧‧‧清潔構件
34Y‧‧‧被保持部(蓋)
34a‧‧‧蓋主部
34a1‧‧‧突出部
34a2‧‧‧軸承部
34b‧‧‧蓋殼體
34b1‧‧‧爪
34c、340c、134m‧‧‧支持器
34c1、34c2‧‧‧滑動部
34d‧‧‧口栓構件(開關構件、快門)
34e‧‧‧密封墊
34f‧‧‧壓縮彈簧
34g‧‧‧卡合部
34h‧‧‧缺口部
34k‧‧‧平面部
34m‧‧‧凹部
34n‧‧‧凸部
340m‧‧‧角部
35‧‧‧ID晶片
37‧‧‧密封材(密封)
43Y‧‧‧碳粉搬送管
51Y‧‧‧顯像滾輪
52Y‧‧‧刮刀
53Y、54Y‧‧‧顯像劑收容部
55Y‧‧‧搬送螺桿
56Y‧‧‧濃度檢測感應器
59‧‧‧碳粉補給裝置
60‧‧‧螺旋泵浦(粉末泵浦)
61‧‧‧轉子
62‧‧‧定子
63‧‧‧吸引口
64‧‧‧萬向聯結器
66‧‧‧馬達
67‧‧‧送出口
70‧‧‧噴嘴(碳粉搬送管、卡合構件)
70a‧‧‧碳粉補給口(接收口)
70b‧‧‧定位插銷
71‧‧‧管子(搬送管)
73‧‧‧保持部
74‧‧‧通訊電路(端子)
75‧‧‧控制部
76‧‧‧爪構件(彈推構件)
76a‧‧‧旋轉支軸
77‧‧‧板彈簧(第2彈推構件)
80Y‧‧‧旋轉軸
81Y‧‧‧線圈(搬送構件)
83Y‧‧‧螺絲
83Ya‧‧‧公螺絲部
84Y‧‧‧板狀構件(搬送構件)
84Ya‧‧‧母螺絲部
85Y‧‧‧引導部
90‧‧‧機械臂對(彈推手段)
91‧‧‧第1機械臂(第2彈推手段)
92‧‧‧第2機械臂(彈推具)
93‧‧‧支軸
94‧‧‧扭力彈簧
100‧‧‧圖像形成裝置本體(裝置本體)
A‧‧‧開口部
B‧‧‧碳粉排出口
G‧‧‧顯像劑
L‧‧‧雷射光
P‧‧‧被轉印材
310a‧‧‧基座板
31a11‧‧‧引導溝
31a12‧‧‧引導邊
340n‧‧‧噴嘴孔
340k‧‧‧定位孔
340b1‧‧‧爪(爪部)
340c2‧‧‧開口
第1圖是表示當作畫像形成裝置之印表機的全體構成圖。
第2圖是表示畫像形成裝置之作像部的放大圖。
第3圖是表示畫像形成裝置之碳粉補給經路之概略圖。
第4圖是表示碳粉容器收容部之一部份之斜視圖。
第5圖是表示碳粉容器之斜視圖。
第6圖是表示碳粉之頭部側之剖面圖。
第7圖是表示由M觀視方向觀看第6圖中之碳粉容器之圖式。
第8圖A是表示攪拌構件之一例的斜視圖。
第8圖B是表示自第6圖之M觀視方向所觀看到的攪拌構件之一例圖。
第8圖C是表示攪拌構件之一例的側面圖。
第9圖是表示碳粉容器之頭部側之另一例的剖面圖。
第10圖是表示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構成圖。
第11圖是表示噴嘴之圖式。
第12圖是表示於長邊方向觀看黃色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13圖是於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安裝之進行狀態的概略圖。
第14圖是於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15圖是由支持器側觀看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的碳粉容器之概略圖。
第16圖是由支持器側觀看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的碳粉容器之概略圖。
第17圖是表示實施例2中之碳粉容器之頭部側之剖面圖。
第18圖A是由長邊方向觀看黃色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18圖B是由上方觀看黃色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時的被保持部之支持器附近的剖面圖。
第19圖A是於長邊方向觀看碳粉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19圖B是由上方觀看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時的支持器附近之剖面圖。
第20圖是表示實施例3中之碳粉容器之斜視圖。
第21圖是表示設置在實施例4中之碳粉收容部之機械臂對的斜視圖。
第22圖是表示機械臂之分解斜視圖。
第23圖是由上方表黃色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時的機械臂對和被保持部之位置關係的概略圖。
第24圖是由上方表示碳粉容器安裝之進行狀態時的機械臂和被保持部之位置關係的概略圖。
第25圖是由上方表示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機械臂和被保持部之位置關係的概略圖。
第26圖是表示實施例5之碳粉容器被搭載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時的機械臂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27圖A是由長邊方向觀看黃色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27圖B是由上方觀看黃色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器之時的被保持部之支持器附近之概略圖。
第28圖A是於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安裝之進行狀態的概略圖。
第28圖B是由上方觀看碳粉容器安裝進行時之被保持部之支持器附近的概略圖。
第29圖A是由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收容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29圖B是由上方觀看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時的支持器附近之概略圖。
第30圖A是表示實施例7中之碳粉容器被搭載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30圖B是表示實施例7中之碳粉容器被搭載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31圖是表示實施例8中之碳粉容器之斜視圖。
第32圖是表示實施例9中之碳粉容器之剖面圖。
第33圖是表示實施例10中之碳粉容器之剖面圖。
第34圖是表示板狀構件之圖式。
第35圖是表示畫像形成裝置之碳粉補給路徑之概略圖。
第36圖是表示碳粉容器之斜視圖。
第37圖是表示碳粉容器之頭部側之剖面圖。
第38圖是表示由M觀視方向觀看第37圖中之碳粉容器之圖式。
第39圖是於長邊方向觀看黃色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40圖是於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之安裝進行狀態之概略圖。
第41圖是由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42圖是表示碳粉容器之安裝動作之被保持部之移動位置,和被保持部自機械臂所承受之負荷的關係曲線圖。
第43圖是表示裝卸自如地被設置在實施例12中之碳 粉容器收容部的碳粉容器之斜視圖。
第44圖是表示實施例12之碳粉容器之剖面圖。
第45圖是表示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基座板的斜視圖。
第46圖是放大表示設置有碳粉容器之基座板之一部份的剖面圖。
以下,針對用以實施該發明之最佳形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並且,各途中對於相同或是相當之部份賦予相同符號,該重複說明適當簡化或省略。
[實施例1]
於第1圖至第16圖中,針對畫像裝置全體之構成、動作予以說明。
首先,以第1圖至第4圖,針對畫像形成裝置全體之構成、動作予以說明。
第1圖是表示當作畫像形成裝置之印表機的全體構成圖,第2圖是表示該作像部之放大圖,第3圖是表示該碳粉補給路徑之概略圖,第4圖是表示碳粉容器收容部之一部份的斜視圖。
如第1圖所示般,在位於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之上方的碳粉容器收容部31上,裝卸自如(交換自如)地設置有對應於各色(黃、洋紅、青、黑)之4個碳粉容器32Y、 32M、32C、32K。
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下方配設有中間轉印單元15。以對向於該中間轉印單元15之方式,並列設置對應於各色(黃、洋紅、青、黑)之作像部6Y、6M、6C、6K。
參照第2圖,對應於黃色之作像部6Y是由感光體滾筒1Y、被配設在感光體滾筒Y之周圍的帶電部4Y、顯像裝置5Y(顯像部)、清潔部2Y、除電部(無圖式)等所構成。然後,在感光體滾筒1Y上,執行作像製程(帶電工程、曝光工程、顯像工程、轉印工程、清潔工程)而在感光體滾筒1Y上形成黃色畫像。
並且,其他3個作像部6M、6C、6K除所使用之碳粉顏色不一樣之外,其他幾乎與對應於黃色之作像部6Y幾乎為相同構成,形成對應於各個顏色之畫像。以下,適當省略說明另外3個作像部6M、6C、6K,僅執行對應於黃色之作像部6Y之說明。
參照第2圖,感光體滾筒1Y是藉由無圖式之驅動馬達於第2圖中之時鐘方向旋轉驅動。然後,在帶電部4Y之位置,感光體滾筒1Y之表面一樣被帶電(帶電工程)。
之後,感光體滾筒1Y之表面是達到自曝光裝置7(參照第1圖)所發出之雷射光L之照射位置,藉由該位置之曝光掃描而形成對應於黃色之靜電潛像(曝光工程)。
之後,感光體滾筒Y之表面是達到與顯像裝置5Y之對向位置,在該位置顯像靜電潛像,形成黃色之碳粉像(顯像工程)。
之後,感光體滾筒1Y之表面是到達中間轉印皮帶8及1次轉印偏壓滾輪9Y之對向位置,在該位置感光體滾筒1Y上之碳粉像被轉印至中間轉印皮帶8上(1次轉印工程),此時,在感光體滾體1Y上僅殘存未轉印碳粉。
之後,感光體筒體1Y之表面是到達與清潔部2Y之對向位置,在該位置藉由清潔板2a機械性回收殘存於感光體滾筒1Y上之未轉印碳粉(清潔工程)。
最後,感光體滾筒1Y之表面是到達無圖式之除電部之對向位置,在該位置除去感光體滾筒1Y上之殘留電位。
如此一來,完成在感光體滾筒1Y上所執行之一連串作像製程。
並且,上述作像製程即使在其他作像部6M、6C、6K,也與黃色作像部6Y相同被執行。即是,自配設在作像部下方之曝光裝置7,根據畫像資訊之雷射光L朝向各作像部6M、6C、6K之感光體滾筒上照射。詳細而言,曝光裝置7是自光源發生雷射光L,一面以旋轉驅動該雷射光L之多邊形鏡予以掃描,一面經由多數光學元件照射至感光體滾筒上。
之後,將經由顯像工程形成在各感光體滾筒上之各色之碳粉像,重疊於中間轉印皮帶8上而予以轉印。如此一來,在中間轉印皮帶8上形成彩色畫像。
在此,參照第1圖,中間轉印單元15是藉由4次之1次轉印偏壓滾輪9Y、9M、9C、9K、2次轉印偏壓滾輪 9Y、9M、9C、9K、2次轉印背拖滾輪12、清潔背拖滾輪13、旋轉滾輪14、中間轉印清潔部10等所構成。中間轉印皮帶8是藉由3個滾輪12~14被張架或支撐,並且藉由1個滾輪12之旋轉驅動無端移動至圖1中之箭號方向(α方向)。
4個1次轉印偏壓滾輪9Y、9M、9C、9K各個是將中間轉印皮帶8夾入感光體滾筒1Y、1M、1C、1K之間而形成1次轉印夾壓。然後,對1次轉印偏壓滾輪9Y、9M、9C、9K施加與碳粉極性相反之轉印偏壓。
然後,中間轉印皮帶8是於箭號方向(α方向)行走,順序通過各1次轉印偏壓滾輪9Y、9M、9C、9K之1次轉印夾壓。如此一來,感光體滾筒1Y、1M、1C、1K上之各色碳粉像是重疊於中間轉印皮帶8上而被1次轉印。
之後,各色之碳粉像重疊被轉印之中間轉印皮帶8,是到達與2次轉印滾輪19之對向位置。在該位置,2次轉印背拖滾輪12是於2次轉印滾輪19之間,夾入中間轉印皮帶8而形成2次轉印夾壓。然後,形成在中間轉印皮帶8上之4色碳粉像,是被轉印至被搬送至該2次轉印夾壓之位置之轉印紙等之被轉印材P上。此時,在中間轉印皮帶8是殘存不被轉印至被轉印材P之未轉印碳粉。
之後,中間轉印皮帶8是到達中間轉印清潔部10之位置。然後,在該位置回收中間轉印皮帶8上之未轉印碳粉。
如此一來,完成在中間皮帶8上所執行之一連串之轉 印製程。
在此,被搬送至2次轉印夾壓之位置的被轉印材P是由被配設置裝置本體100之下方之供給部26,經由供給滾輪27或光阻滾輪對28等而被搬送。
詳細而言,在供給部26多數片重疊收納轉印紙等之被轉印材P。然後,當供紙滾輪27往第1圖中之反時鐘方向旋轉驅動時,最上方之被轉印材P則朝向光阻滾輪對28之滾輪被供給。
被搬送至光阻滾輪對28之被轉印材P是在停止旋轉驅動之光阻滾輪對28之軋輥的位置暫時停止。然後,中間轉印皮帶8上之彩色畫像配合時序,旋轉驅動光阻滾輪對28,被轉印材P則朝向2次轉印夾壓被搬送。如此一來,在被轉印材P上轉印所望之彩色畫像。
之後,在2次轉印之位置轉印彩色畫像之被轉印材P是被搬送至固定部20之位置。如此一來,在該位置,藉由固定滾輪及壓力滾輪所產生之熱或壓力,將被轉印至表面之彩色畫像固定至被轉印材P上。
之後,被轉印材P是經由排紙滾輪對29之滾輪間,被排出至裝置外。藉由排紙滾輪對29而被排出至裝置外之被轉印P是當作輸出畫像而順序被堆積於堆積部30上。
如此一來,完成畫像形成裝置中之一連串之畫像形成製程。
接著,在第2圖中,針對作像部之顯像裝置之構成及 動作,更詳細予以說明。
顯像裝置5Y是由對向於感光體滾筒1Y之顯像滾輪51Y、對向於顯像滾輪51Y之刮刀52Y、被配設在顯像劑收容部53Y、54Y的兩個搬送螺桿55Y、檢測顯像劑中之碳粉之濃度檢測感應器56Y等所構成。顯像滾輪51Y是由被固定於內部之磁石,或旋轉磁石周圍之軸套等所構成。在顯像劑收容部53Y、54Y內,收容有載體和碳粉所形成之2成分顯像劑G。顯像劑收容部54Y是經由被形成在該上方之開口,而連通至碳粉搬送管43Y。
如此所構成之顯像裝置5Y是動作成下述般。
顯像滾輪51Y之軸套是往第2圖之箭號方向(反時鐘方向)旋轉。然後,依據藉由磁石所形成之磁場而被支撐在顯像滾輪51Y之顯像劑G則隨著軸套之旋轉移動顯像滾輪51Y。
在此,顯像裝置5Y內之顯像劑G是被調整成顯像劑中之碳粉比率(碳粉濃度)成為在特定之範圍內。詳細而言,因應顯像裝置5Y內之碳粉消耗,被收容在特定範圍內32Y之碳粉經由碳粉補給裝置59(可以參照第3圖)而被補給至顯像劑收容部54Y。並且,針對碳粉補給裝置59及碳粉容器32Y之構成、動作,於後詳細說明。
之後,被補給至顯像劑收容部54Y內之碳粉,是藉由兩個搬送軸套55Y,一面與顯像劑G同時混合及攪拌,一面循環兩個顯像劑收容部53Y、54Y(第2圖紙面垂直方向之移動)。然後,顯像劑G中之碳粉是藉由與載體之摩擦 帶電而吸附於載體,依據被形成在顯像滾輪51Y之磁力,與載體同時被支撐於顯像滾輪51Y上。
被支撐於顯像滾輪51Y上之顯像劑G是被搬送至第2圖中之箭號方向(反時鐘方向),而到達刮刀52Y之位置。然後,顯像滾輪51Y上之顯像劑G是在該位置使顯像劑量適量化之後,搬送至感光體滾筒Y之對向位置(顯像區域)。然後,藉由被形成在顯像區域之電場使感光體滾筒1Y上之潛像吸附碳粉。之後,殘留於顯像滾輪51Y上之顯像劑G是隨著軸套之旋轉,到達顯像劑收容部53Y之上方,在該位置自顯像滾輪51Y脫離。
接著,第3圖是針對將收容在碳粉容器32Y(劑收納容器)之碳粉引導至顯像裝置5Y之碳粉補給裝置59予以詳細說明。
並且,第3圖是為了易於理解,改變碳粉容器32Y、碳粉補給路徑43Y、60、70、71、顯像裝置5Y之配置方向而予以圖示。實際上,於第3圖中,碳粉容器32Y和碳粉補給路徑之一部份之長邊方向是被配設成紙面垂直方向(可以參照第1圖)。
參照第4圖,被設置在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各碳粉容器32Y、32M、32C、32K內之碳粉(粉體之劑),是因應各色之顯像裝置內之碳粉消費,經過在每碳粉色所設置之碳粉補給路徑而適當補給至各顯像裝置內。4個碳粉補給路徑除作像製程所使用之碳粉顏色不同之外,其他幾乎為相同構造。
詳細而言,當碳粉容器32Y被設置在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時,於碳粉容器32Y之被保持部34Y(蓋)連接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噴嘴70(碳粉搬送管)。此時,碳粉容器32Y之口栓構件34d(開關構件)是在被夾於噴嘴70和爪構件76之狀態下,開放被保持部34之碳粉排出口(補給口)。依此,被收容在碳粉容器32Y之容器本體33Y內之碳粉是經由碳粉排出口,而被搬送至噴嘴70內。
另外,噴嘴70之另一端是被連接於當作搬送管之管子71之一端。管子71是由耐碳粉性佳之可撓性材料所構成,該另一端是連接於碳粉補給裝置59之螺旋泵浦(粉末泵浦)。
當作搬送管之管子71是被形成該內徑為4~10mm。當作管子71之材料是可以使用聚氨脂層、腈、EPDM、矽等之橡膠材料,或聚乙烯、尼龍等之樹脂材料。藉由使用如此之可撓性管子71,增大碳粉補給路徑之佈局自由度,使畫像形成裝置小型化。
螺旋泵浦60為吸引型一軸螺旋泵浦,由轉子62、定子62、萬向聯結器64、馬達66等所構成。轉子61、定子62、萬向聯結器64等是被收納於無圖式之殼體內。定子62為由橡膠等之彈性材料所構成之母螺絲構件,在該內部形成有雙間距之螺旋溝。轉子61為由金屬等之剛性材料所構成之軸扭轉成螺旋狀而所構成之公螺絲構件,被旋動自如地嵌插於定子62內。轉子61之一端是經由萬向 聯結器64,而旋轉如地連接於馬達66。
並且,於本實施例1中,轉子61之螺旋方向(捲繞方向)及旋轉方向是被設定成形成在碳粉容器32Y之容器本體33Y上之突起33b之螺旋方向(捲繞方向)及旋轉方向一致。
如此所構成之螺旋泵浦60是藉由馬達66使定子62內之轉子61往特定方向(自碳粉搬送方向上流側觀看為反時鐘方向)旋轉驅動,使吸引口63發生吸引力(送出管子71內之空氣而使管子71內產生負壓)。依此,碳粉容器32Y內之碳粉與空氣同時經由管子71被吸引至吸引口63。被吸引至吸引口63之碳粉是被送入定子62和轉子61之間隙,沿著轉子61之旋轉而送出至另一端側。所送出之碳粉是由螺旋泵浦60之送出口67被排出,經由碳粉搬送管43Y而被補給至顯像裝置5Y內(第3圖中之虛線箭號方向之移動)。
並且,於本實施例1中,自碳粉搬送方向上流側觀看碳粉搬送方向而往返時鐘方向旋轉螺旋泵浦60之轉子61。再者,將轉子61之螺旋方向(捲繞方向)設定成右方向。依此,藉由轉子61之旋轉,螺桿泵浦60內形成右旋之氣流。
接著,以第5圖至第9圖針對碳粉容器予以說明。
首先,如第1圖及第4圖所說明般,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卸自如地設置有4個略圓筒狀之碳粉容器32Y、32M、32C、32K(碳粉瓶)。碳粉容器32Y、32M、32C、 32K各達到壽命之時(所收容之碳粉幾乎被消耗掉而成為空瓶之時)則換成新品。然後,收容於碳粉容器32Y、32M、32C、32K內之各色碳粉各經由第3圖所說明之碳粉補給路徑,而適當補給至各作像部6Y、6M、6C、6K之顯像裝置。
第5圖是表示碳粉容器32Y之斜視圖。第6圖是表示碳粉容器32Y之頭部側(設置被保持部34Y之側)的剖面圖。第7圖是由第6圖之M觀視方向觀看碳粉容器32Y之圖式。第8圖A為表示攪拌構件一例的斜視圖,第8圖B是表示自第6圖之M觀視方向所觀看到的攪拌構件之一例圖,第8圖C是表示攪拌構件之側面圖。第9圖是表示碳粉容器32Y之頭部側之另外一例的剖面圖。
並且,其他之碳粉容器32M、32C、32K除所收容之碳粉顏色不一樣和凹部34m及凸部34n之位置外,其他與收容黃色碳粉容器32Y幾乎為相同構成。以下,適當省略其他3個碳粉容器32M、32C、32K之說明,僅針對收容黃色碳粉之碳粉容器32Y予以說明。
如第5圖所示般,碳粉容器32Y主要是以如容器本體33Y、被設置在該頭部之被保持部34Y(瓶蓋)所構成。
在容器本體33Y之頭部,設置有與容器本體33Y一體旋轉之齒輪33c、開口部A(可以參照第6圖)。開口部A是被設置在容器本體33Y之頭部(在安裝動作中成為對方之位置),朝向被保持部34Y內之空間(空洞)排出被收容在容器本體33Y內之碳粉。
齒輪33c是與被設置在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驅動部之驅動齒輪31g齒合,以旋轉軸,以旋轉軸(第6圖之中心線)為中心使容器本體33Y旋轉。詳細而言,齒輪33c是由形成在被保持部34Y之缺口部34h露出,在第6圖及第7圖所示之齒合位置D與裝置本體100之驅動齒輪31g齒合。然後,自驅動齒輪31g傳達驅動力至齒輪33c,容器本體33Y是往第7圖之反時鐘方向旋轉。並且,於實施例1中,驅動齒輪31g及齒輪33c為平齒車。
在此,在本實施例1中,驅動齒輪31g是於往第7圖之箭號方向(時鐘方向)旋轉驅動之時(主要為碳粉補給之時),以自驅動齒輪31g藉由齒輪33c所承受之力,被保持部34Y(或者容器本體33Y)被彈推至下方之方式,構成碳粉容器32Y及裝置本體100。
具體而言,參照第7圖,齒輪33c和驅動齒輪31g之齒合位置D是被設置在從齒輪33c之最上部至1/4旋轉下流側為止之範圍X(不包含最上部和1/4旋轉位置)。
藉由如此之構成,於驅動齒輪31g對齒輪33c之齒面垂直發生之力,產生作用於垂直方向下方之分力,被保持部34Y不會於上下大動作搖動,維持相對於連通至碳粉排出口B之噴嘴90的密封性,防止碳粉從碳粉排出口B附近飛散。
參照第5圖,在容器本體33Y之後端部(底部),設置有於執行碳粉容器32Y之裝卸作業之時使用者用以握持之 握持部33d。
再者,在容器本體33Y之內周面上,設置有螺旋狀之突起33b(自外周面側觀看時成為螺旋狀之溝槽)。該螺旋狀之突起33b是用以往特定方向旋轉驅動容器本體33Y而自開口部A排出碳粉。如此一來所構成之容器本體33Y是可以與被配置在該之周面上之齒輪33c同時以成形方法製造出。
並且,本實施例1中之碳粉容器32Y是與容器本體33Y同時旋轉之攪拌構件33f被設置在開口部A(參照第6圖)。攪拌構件33f是由被保持部34Y內之空間朝向容器本體33Y內被延伸設置,並且,對旋轉軸(第6圖中之中心線)被傾斜配置之棒狀構件或是平板構件。由於攪拌構件33f與容器本體33Y同時旋轉,故提昇開口部A之碳粉排出性。尤其,如第8圖A、第8圖B、第8圖C所示般,就以攪拌構件而言,於開口部嵌入固定將梯度互相相反之一對平板構件33g1配置在對旋轉中心成點對稱之位置的環構件33g2時,可以藉由旋轉作用連續吸引碳粉而排出,更提昇排出性。再者,如第9圖所示般,當使攪拌構件延伸到形成研缽狀之垂直的碳粉排出路上(攪拌構件33h)時,可預料碳粉排出性能則更佳。
再者,本實施例1中,由碳粉搬送方向上流側觀看時是使碳粉容器32Y之容器本體33Y往反時鐘方向旋轉。再者,將容器本體33Y中之突起33b之螺旋方向(捲繞方向)設定於右方向。
參照第5圖及第6圖,被保持部34Y是由蓋主部34a、蓋殼體34b、支持器34c、當作開關構件之口栓構件34d、密封墊34e、ID晶片35等所構成。再者,參照第5圖及第7圖,在被保持部34Y之兩側面,設置有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定位構件31c卡合之卡合部34g(溝部)。再者,在被保持部34Y之端面,設置有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嵌合構件31d所嵌合之凹部34m。再者,於被保持部34Y之周面,設置有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另外的嵌合構件(無圖式)所嵌合之凸部34n。又,於被保持部34Y之上方,設置有齒輪33c之一部份露出之缺口部34h。
被保持部34Y是經由開口部A連通至容器本體33Y,自碳粉排出口B排出由開口部A所排出之碳粉(第6圖中之虛線箭號方向之移動)。
在此,於本實施例1中,被形成在被保持部34Y之內部的空洞(空間)是被形成略圓柱狀。並且,由被形成於被保持部34Y之內部的略圓柱狀之空洞至碳粉排出口B之碳粉排出路徑(垂直路徑)形成研缽狀。依此,藉由容器本體33Y之旋轉而被收接之碳粉是暫時性放置研缽內,並且裝置本體100側之螺旋泵浦60之吸引力效率佳傳達至被放置的碳粉。因此,提昇從碳粉排出口排出而移動管子71內的碳粉之碳粉搬送性。
被保持部34Y是不與容器本體33Y之旋轉連動,卡合部34g是在卡合於定位構件31c之狀態下以非旋轉被保持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保持部73(可以參照第4圖及第 10圖)。
被保持部34Y之蓋殼體34b是被接著於蓋主部34a之周面。蓋殼體34B之前端設置有爪34b1,該爪34b1是被保持可對被保持部34Y相對性旋轉。在此,為了流暢執行容器本體33Y之旋轉驅動,設置被保持部34Y之爪34b1和容器本體33Y之卡合構件是設置適當間隙而被卡合。
再者,被保持部34Y是在與容器本體33Y之開口部A之周圍前端面33a相向之對向面,黏貼有密封材37。密封材37是在開口部A之周圍用以密封容器本體33Y及被保持部34Y互相的對向面,以發泡聚氨脂等之彈性材料所形成。
再者,在被保持部34Y之下方設置有保持器34c。在支持器34c,設置有當作與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連動而開關碳粉排出口B之口栓構件34d(快門)。詳細而言,在支持器34c,以被滑動部34c1、34c2包圍之方式,內設有可在第6圖之左右方向移動的口栓構件34d。在支持器34c之底面,裝置本體100之爪構件76是卡合於口栓構件34d,設置有口栓構件34d相對性移動用之空間(凹部)。在口栓構件34d之兩端,為了防止來自口栓構件34d之碳粉漏出,設置有G密封等之密封墊34e。並且,在支持器34c和蓋主部34a之卡合部,為了防止碳粉自雙方之間隙漏出,設置有0型環等之密封墊。
並且,當將碳粉容器32Y設置在碳粉容器31時,在口栓構件34d之右端,卡合當作彈推口栓構件34d於閉鎖 碳粉排出口B之方向的彈推構件之爪構件76(可以參照第5圖、第14圖等)。針對該爪構件76,於後說明。
再者,被保持部34Y之ID晶片35是被構成與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通訊電路74(端子)離開定距離相向。詳細而言,ID晶片35是被配設在突出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安裝方向(第5圖之β方向)的被保持部34Y之突出部34a1上,與安裝方向正交之面上。然後,ID晶片35是在被保持部34Y保持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執行與裝置本體之通訊電路74之間的非接觸通訊(無線通訊)。
在此,在ID晶片35事先記憶有碳粉容器32Y所涉及之各種資訊。另外,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通訊電路74是在碳粉容器32Y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在ID晶片35之間以無線接受資訊。即是,被記憶於ID晶片35之資訊經由通訊電路74而被發送至裝置本體0之控制部75(參照第5圖),或自控制部75所取得之裝置本體100之資訊經由通訊電路74而被發送並記憶至ID晶片35。
並且,於ID晶片35記憶有有關碳粉色、碳粉之製造號碼(製造序號)、碳粉之製造年月日等之碳粉資訊,或回收再利用次數、回收再利用年月日、回收再利用廠商等之碳粉容器32Y之回收再利用之資訊。然後,當碳粉容器32Y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時,被記憶於ID晶片35之資訊是經由電子電路74而被發送至裝置本體100之 控制部75。然後,根據該些資訊,最佳控制裝置本體100。例如,碳粉色與應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碳粉色部不同之時,則可以停止碳粉補給裝置59之動作,並因應製造號碼或回收再利用而變更作像條件。
再者,在被保持部34Y之支持器34c,設置有與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裝卸動作連動而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動部34c1、34c2。
更詳細而言,第1滑動部34c1是被形成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a(朝向上方具有平面之面,可以參照第10圖及後述第45圖、第46圖)成為平行之平面部,被配置在執行裝卸動作之被保持部34Y之底部。再者,第2滑動部34c2是被形成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b(朝向側方具有平面之面,可以參照第45圖、第46圖)成為平行的平面部,被配設在執行裝卸動作之被保持部34Y之側部。
再者,參照第5圖及第7圖,在被保持部34Y之端面,突出部34a1之附近,設置有嵌合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嵌合構件31d之凹部34m。該凹部34m是被構成於安裝操作為正確之時(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正規位置之時),嵌合於所對應之嵌合構件31d。
具體而言,如第7圖所示般,因應被收容於碳粉容器(容器本體)之碳粉之顏色,配設在凹部34m之位置為不同之位置。對應於青色之碳粉容器之凹部34m(C)和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嵌合構件(無圖式)是被配設在最上方,對應於 洋紅色之碳粉容器之凹部34m(M)和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嵌合構件是被配設在中段上方,對應於黃色之碳粉容器之凹部34m(Y)和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嵌合構件是被配設在最中段下方,對應於黑色之碳粉容器之凹部34m(K)和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嵌合構件(無圖式)是被配設在最下方。
藉由如此之構成,在特定顏色之碳粉收容器(例如,青之碳粉容器收容器),設置不同顏色之碳粉容器(例如黃色之碳粉容器),防止無法形成所欲之彩色畫像的不良狀況。
同樣的,參照第5圖及第7圖,在被保持部34Y之周面,設置另外之嵌合構件(無圖式)所嵌合之凸部34n。該凸部34n是與上述凹部34m相同,構成於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安裝操作正確時,嵌合於所對應的嵌合構件上。雖然省略圖式,但是因應於被收容於碳粉容器(容器本體)之碳粉顏色而配設在凸部34n之位置不同之位置上。
藉由如此之構成,與上述之凹部34m相同,防止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碳粉容器設置錯誤。
在此,於本實施例1中,以收容在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碳粉而言,是使用以下述成立關係之方式所形成的碳粉,即將體積平均粒徑設為Dv(μm),將個數平均粒徑設為Dn(μm)之時,3≦Dv≦8…(1)
1.00≦Dv/Dn≦1.40…(2)
依此,於顯像工程時執行因應畫像圖案之碳粉粒子之選擇而維持良好之畫質,並且在顯像裝置即使長時間攪拌亦可以維持良好之顯像性。並且,不用關閉管子71等之碳粉補給路徑,碳粉有效率並確實被搬送。
並且,碳粉之體積平均粒徑及個數平均粒徑之測量,代表性則有使用庫爾特粒子計數器式粒度分布測定器「庫爾特(Coulter)計數器-TA-2」(庫爾特公司製)或是「庫爾特粒子計數器(Coulter.Multisizer II)」(庫爾特公司製)而予以測量。
並且,於本實施例1中,當作收容於碳粉容器32Y、32M、32C、32K內之碳粉,形狀係數SF-1成為100~180之範圍,使用形狀係數SF-2成為100~180之範圍的大略球形碳粉。依此,可以維持高轉印效率,並且防止清潔性能之下降。又,不會堵塞管子71等之碳粉補給路徑,碳粉則有效率地確實地被搬送。
在此,形狀係數SF-1是表示碳粉粒子之球形度,以下式所求出。
SF-1=(M2/S)×(100 π/4)
在上式中,M為碳粉粒子之投影面中之最大粒徑(即使稀少粒徑中也為最大粒徑),S為碳粉粒子之投影面之面 積。因此,形狀係數SF-1為100之碳粉粒子是真球,自100增大時,球形度則變低。
再者,形狀係數SF-2是表示碳粉粒子之凹凸度,以下式求出。
SF-2=(N2/S)×(100/4 π)
於上式中,N為碳粉粒子之投影面中之周長,S為碳粉粒子之投影面之面積。因此,形狀係數SF-2為100之碳粉粒子無凹凸,自100增大時,凹凸則變大。
並且,形狀係數SF-1及形狀係數SF-2是以畫像解晰裝置「LUSEX3」(NIRECO CO.,LTD製)解析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800」(日立製作所)所攝影之碳粉粒子之照片而所求出。
接著,第10圖及第11圖中,針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構成予以說明。
第10圖是表示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構成圖。第11圖是表示噴嘴之圖式。
參照第10圖,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設置有4個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被保持部之滑動部之滑動部的滑合面31a、31b、決定被保持部之支持器34c之位置的保持部73、噴嘴70、用以使旋轉驅動器傳達至容器本體33Y之驅動部(設置有驅動齒輪31g)、與通訊電路74’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將被保持部34Y朝向 保持部73彈推之機械臂對90(彈推手段)、將口栓構件34d彈推於閉鎖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口B之方向的爪構件(彈推構件)76等。
保持部73是各以非旋轉保持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保持部73是由抵接於支持器34c之滑合面,或抵接於蓋殼體34b之一部份的抵接面等所構成。保持部73之滑合面(側面)。設置有與被保持部34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執行定位之定位構件31c(參照第5圖)。定位構件31c是沿著碳粉容器32Y之裝卸方向而延伸設置之凸部。
再者,在保持部73之滑合面(底面),與被保持部34Y之脫離動作而將口栓構件34d彈推於閉鎖碳粉排出口B之方向的彈推構件之爪構件76(可以參照第5圖、第12圖~第14圖)。爪構件76是以旋轉支軸76a為中心在第5圖中之兩箭號方向(R方向)可旋轉地被保持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具體而言,爪構件76是藉由被固定設置在第3圖、第5圖所記載之爪構件76下方之板彈簧77(第2彈推構件),被彈推至自不妨礙被保持部34Y之裝卸之退避位置突出至卡合於口栓構件34d之位置的方向(朝第13圖之箭號R2方向的彈推)。
並且,在保持部73之深側面上,配設有通訊電路74或嵌合構件31d。
在保持部73內,第11圖所式之噴嘴是被配置在每碳粉色上。在噴嘴70上設置有連通於被形成於碳粉容器32Y之被保持部34Y之碳粉排出口B的碳粉補給口70a。
在第12圖~第16圖,針對碳粉容器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裝卸操作)予以說明。
第12圖是由長邊方向觀看黃色碳粉容器32Y被安裝在碳粉容器部31之狀態(箭號Q方向之移動)的概略圖。第13圖是由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32Y之安裝進行狀態(開始碳粉排出口B之開放的狀態)的概略圖。第14圖是由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32Y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完成碳粉排出口B之開放的狀態)的概略圖。第15圖是由支持器34c側觀看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的碳粉容器32Y之概略圖。第16圖是由支持器34c側觀看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的碳粉容器32Y之概略圖。
將碳粉容器32Y安裝於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器31之時,首先打開設置在被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之前面(第1圖之紙張正前方側)之本體殼體(無圖式)而使碳粉容器收容部31露出於前方。
之後,參照第12圖,將碳粉容器32Y朝向碳粉容器收容部31內推入(箭號Q方向之移動)。即是,以被保持部34Y對容器本體33Y成為對方之方式,沿著容器本體33Y(或是碳粉容器32Y)之長邊方向而碳粉容器32Y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
此時,在碳粉容器32Y之前頭側,第1滑動部34c1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a,並且第2滑動部34c2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b,並在碳粉容 器32Y之後端側藉由握持握持部33d之使用者,將碳粉容器均勻地推入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內。
之後,當碳粉容器32Y之支持器34c到達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保持部73時,則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詳細而言,開始被保持部34Y之卡合部34g,和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定位構件31c之卡合。此時,藉由機械臂對90,碳粉容器32Y之被保持部34Y是朝向保持部73彈推(朝向箭號Q方向之彈推)。
並且,此時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保持部73之爪構件76,是退避至不妨礙被保持部34Y之安裝的位置(以旋轉支軸76a為中心之箭號R1方向之旋轉)。即是,爪構件76是藉由滑動部34c1,推壓於抵抗當作第2彈推構件之板彈簧77之彈推力的方向上。
之後,當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前進時,在卡合部34g和定位構件31c卡合狀態下,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d開啟碳粉排出口B(第13圖之狀態)。即是,隨著噴嘴70之前端***至支持器34c之穴部,口栓構件34d則被推動至噴嘴70。
此時,爪構件76是於噴嘴70之前端被接觸到口栓構件34d之前,自第12圖之退避位置突出至卡合於口栓構件34d之位置(以旋轉支軸76a為中心之箭號R方向之旋轉)。即是,爪構件76是由滑動部34c1之推動被開啟,藉由當作第1彈推構件之板彈簧之彈推力被推壓至預設位置。
針對該預設位置,爪構件76中在栓構件34d中,是與噴嘴70分離之一方的容器本體33Y側,成為在水平方向兩側突出於自口栓構件34d表面所突出(口栓構件34d)之卡合部和容器本體33Y側之間的空間。
此時,由防止碳粉飛散之觀點來看,是以當將爪構件推上之時,爪構件76剛好與口栓構件34d之卡合部卡合為最理想,但是為了維持機械公差,是以構成被推至從卡合面距離0.5~3mm左右之位置為佳。藉由如此之構成,爪構件76對於使用者推壓碳粉容器之動作,能夠持有餘欲而待機與口栓構件34d之卡合部卡合。
假設,爪構件76被推壓至預設位置之前,噴嘴70之前端被接觸至口栓構件34d之前端而開始移動口栓構件34d時,由於機械公差之設定,可想爪構件76無法卡合於口栓構件34d之卡合部,之後,使用者感受到異常,於再次取出碳粉容器之時,自碳粉排出口漏出碳粉之不良狀況。
在此,第13圖之狀態是口栓構件34d藉由噴嘴70和爪構件76而被挾持,為固定碳粉容器收容器31(保持部73)之位置的狀態。然後,從第13圖之狀態,碳粉容器32Y又移動至安裝方向(箭號Q方向)時,在固定保持部73中之口栓構件34d之位置的狀態下,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啟(相對性口栓構件34d移動)。
然後,參照第14圖,支持器34c抵接至保持部73之位置(抵接基準位置)決定被保持部34Y之位置,同時口栓 構件34d完全開放碳粉排出口B,並且碳粉容器32Y之齒輪33c齒合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驅動部之驅動齒輪31g。再者,當作電子基板之ID晶片35,相對於通訊電路74是在可以無線通訊之位置相向。並且,用以支撐碳粉容器之非互換性之凹部34m及凸部34n,是與裝置本體之嵌合構件31d、31e嵌合。然後,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口B和噴嘴70之碳粉補給口70a連通,完成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
另外,於自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取出碳粉容器32Y之時,則以與上述安裝時之程序相反之程序執行操作。
首先,與碳粉容器32Y從保持部78分離之動作(脫離動作)連動,在保持部73中之口栓構件34d之位置藉由噴嘴70及爪構件76被固定之狀態下,口栓構件34d被彈推至爪構件76而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閉鎖(從第14圖之狀態移動至第13圖之狀態)。此時,口栓構件34d之端面(第13圖之左側端面)是被嵌合於形成在被保持部34Y之嵌合部,完成口栓構件34d之碳粉排出口B之閉鎖。之後,當由第13圖之狀態,碳粉容器32Y又移動至脫離方向(與箭號Q相反之方向)之時,爪構件76則移動至不妨礙被保持部34Y之脫離的位置(第12圖之狀態)。然後,被保持部34Y完全脫離之後,爪構件76是由滑動部34c1之推動而被開啟,藉由當作第2彈推構件之板彈簧之彈推力而返回預設位置。
在此,當作將爪構件76從退避位置彈推至卡合位置之第2彈推構件之板彈簧77,是被形成爪構件76彈推口栓構件34d之力,比口栓構件34d之滑動抵抗(隨著開關動作而從O型環之密封墊所承受之滑動抵抗)大。依此,可以抑制於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時,被推動於口栓構件34d而爪構件76移動至退避位置,完全無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閉鎖的不良狀況。即是,於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時,確實執行口栓構件34d之碳粉排出口B之閉鎖。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因為藉由噴嘴70和爪構件76夾住並確實固定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口栓構件34d之位置,故即使於以驅動裝置本體100時,在口栓構件34d也不會發生位置偏離,可以防止碳粉排出口B附近之碳粉飛散。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時之口栓構件34d之行程,是被設定成比可藉由手動(例如,以手指推入口栓構件之動作)而移動之行程長。即是,即使於使用者錯誤接觸到碳粉容器32Y之口栓構件34d之時等,口栓構件34d之行程是被設定成充分長,以使不開啟碳粉排出口32Y。具體而言,口栓構件34d之長度(尤其,自噴嘴卡合之端面位置至碳粉排出口為止之長度)是被行程充分長,並且口栓構件34d之口徑相對於手指是被形成充分小。依此,如本實施例1所示般,即使在碳粉容器32Y設置將口栓構件34d彈推至閉鎖碳粉排出口 B之方向上的彈推構件(爪構件76)之時,亦可以防止因使用之錯誤操作而引起碳粉自碳粉排出口飛散。並且,於本實施例1中,因在裝置本體100設置有彈推口栓構件34d之彈推構件(爪構件76),故可以減少碳粉容器32Y之零件數,而降低零件成本或運轉成本。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如第6圖、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般,口栓構件34d是被配置在滑動部34c1、34c2所包圍之位置。即是,口栓構件34d是被內設在被保持部34Y。依此,滑動部34c1、34c2之滑動動作(裝卸動作),是不妨礙確實地執行口栓構件34d之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動作。即是,滑動部34c1、34c2當作口栓構件34d之保護壁而發揮機能。再者,口栓構件34d之圓柱部是藉由被保持部34Y之支持器而被包圍,與口栓之開關無關,成為不露出。藉此,與口栓之開關無關,可以維持閉密性。並且,口栓構件34d是當作與爪構件76卡合之卡合部而兩片平板對稱地突出於與圓筒部之軸方向呈垂直之方向上。該兩片平板因與爪構件76卡合,故呈露出,但是僅有露出支持器34c之厚度而已,因在於高位置,故即使在碳粉容器32Y之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之裝卸時,也不會有與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a擦動而不經意開啟口栓之情形,為對碳粉飛散具有防護措施的構成。
如上述說明般,本實施例1中之畫像形成裝置中,碳粉容器32Y之滑動部34c1滑動滑合面31a上之1個動作(除本體門之開關動作外),完成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 及脫離動作。
並且,本實施例1之碳粉容器32Y是具備有碳粉排出口B朝向垂直方向下方而被配設之被保持部34Y,該碳粉排出口B因被配設在較開口部A接近垂直方向下方,並且於與安裝動作連動而確實定位口栓構件34d之後,推動至噴嘴70而以密封墊34e密封而開啟碳粉排出口B,碳粉排出口B之碳粉污染少,可以防止使用者接觸到碳粉排出口B而被弄髒之狀況。
再者,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因成為隨著滑動部34c1之滑動的另一動作,故提昇碳粉容器32Y之交換時之操作性及作業性。尤其,藉由在被保持部34Y之底面設置滑動部34c1,滑動部34c1一面支撐碳粉容器32Y,一面滑動滑合面31a。
並且,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是使用者直接握持握持部33d之狀態下,開始進行滑動部34c1之滑動,之後,開始機械臂對90之彈推和被保持部34之定位,之後開始噴嘴70之***,完成滑動之同時也完成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和噴嘴70之***和驅動部之連結。依此,當使用者執行被保持部34Y之滑動(1動作的安裝動作)時,同時感受到被保持部34Y之定位所產生之夾緊感而確信安裝動作無產生錯誤操作。
再者,碳粉容器32Y不自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置本體100)之上方載置,而是從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置本體100)之前面裝卸,故可以提高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上方 佈局之自由度。例如,即使在碳粉補給裝置59之正上方配設掃描器(原稿讀取部)之時,碳粉容器32Y之裝卸時的操作性或作業性也不會下降。並且,也提高對於碳粉容器32Y之齒輪33c和裝置本體100之驅動齒輪31g之齒合位置D的佈局自由度。
再者,碳粉容器32Y因將該長邊方向當作水平方向而被設置在裝置本體100,故不會對畫像形成裝置100全體之高度方向之佈局造成影響,可以增加碳粉容器32Y之碳粉容量,減少該交換頻率。
如以上說明般,在本實施例1之畫像形成裝置,將碳粉容器32Y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進行裝卸時,因與該1動作之裝卸動作連動而藉由被保持部34Y之口栓構件34d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故可以確實流暢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因此,可以提高碳粉容器32Y之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確實降低碳粉污染之發生。
並且,於本實施例1中,雖然在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容器本體內僅收容碳粉,但是對於適當將由碳粉和載體所構成之2成分顯像劑供給至顯像裝置之畫像形成裝置,亦可以在碳粉容器32Y、32M、32C、31K之容器本體內收容2成分顯像劑。即使於此時,亦可以取得與上述本實施例1相同之效果。
再者,於本實施例1中,在容器本體33Y之周面一體形成突起33b,而旋轉驅動容器本體33Y,對此在容器本體33Y之內部旋轉自如地保持線圈或是螺桿,不旋轉容器 本體33Y,亦可以藉由齒輪33c旋轉驅動線圈或是螺桿。此時,與碳粉容器32Y之1動作之裝卸動作連動而藉由被保持不34Y之口栓構件34d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依此可以取得與上述本實施例1相同之效果。
再者,本實施例1中,在碳粉補給裝置59設置對管子71內部送出空氣之吸引型螺旋泵補60。對此,在碳粉補給裝置59,也可以設置對管子71之內部送入空氣之吐出型螺旋泵浦。並且,亦可以使用隔膜式氣體泵浦當作連接於管子71之泵浦。然後,即使於該些之時,與碳粉容器32Y之1動作的之裝卸動作連動而藉由被保持部34Y之口栓構件34d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依此可以取得與上述本實施例1相同之效果。
[實施例2]
以第17圖至第19圖,針對該發明之實施例2予以詳細說明。
第17圖是表示實施例2中之碳粉容器之頭部側的截面圖,相當於上述實施例1之第6圖的圖式。
參照第17圖,本實施例2中之碳粉容器32YU是與上述實施例1不同,當作彈推力到達至被保持部34Y之構件,設置有壓縮彈簧34f。詳細而言,在口栓構件34d之右端,設置有將口栓構件34d彈推至閉鎖碳粉排出口B之方向之口栓構件34d之壓縮彈簧34f。
以第18圖及第19圖,針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 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裝卸操作)予以說明。
第18圖A是自長邊方向觀看黃色碳粉之碳粉容器32Y被安裝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箭號方向之移動)之概略圖,第18圖B是自上方觀看此時之被保持部34Y之支持器34c附近的剖面圖。第19圖A是於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32Y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設置完成之狀態)的概略圖,第19圖B是從上方觀看此時之支持器34c附近之剖面圖。
碳粉容器收容部31上設置有對應於4個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4個碳粉容器收容部。在4個碳粉容器收容部各設置有決定被保持部34Y之滑動部34c1、34c2所滑動之滑合面31a、31b、被保持部34Y之支持器34c之位置的保持部73、噴嘴(碳粉搬送管)70、用以將旋轉動力傳達至容器本體33Y之驅動部(無圖式)等。保持部73是由抵接於支持器34c之滑合面31a、31b,或抵接於蓋殼體34b之一部份的抵接面(無圖式)等所構成。
將碳粉容器32Y安裝於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時,首先,開啟被設置在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之前面(第1圖之紙面前側)的本體殼體(無圖式)而使碳粉容器收容部31露出至前方。
之後,參照第18圖A,將碳粉容器32Y朝向碳粉容器收容部31內推入(箭號方向之移動)。即是,以被保持部34Y相對於容器本體33Y成為前頭之方式,沿著容器本體33Y(或是碳粉容器32Y)之長邊方向,碳粉容器32Y 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器31。
此時,在碳粉容器32Y之前頭側,第1滑動部34c1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a,並且第2滑動部34c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b,同時在碳粉容器32Y之後端側藉由握持握持部33d之使用者,將碳粉容器32Y均勻地推壓進入碳粉容器收容部31內。然後,彈粉容器32Y之支持器34c當到達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保持部73時,則開始被保持部34Y之定位。
之後,隨著噴嘴70之前端被***至支持器34c之穴部,口栓構件34d則被推動至噴嘴70。最後在支持器34c抵接至保持部73之位置決定被保持部34Y之位置,同時口栓構件34d完全開啟碳粉排出口B。依此,如第19圖A、第19圖B所示般,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口B和噴嘴70之碳粉補給口70a連通,完成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
並且,當噴嘴70往支持器34c內外之移動,和口栓構件34d往支持器34c內外之移動,因在雙方之構件滑接於支持器34c之密封墊34e之唇接(相當於第17圖之形成O型環內徑之部分,第17圖之具有O型環之剖面,棒球之主壘般的5角形之前端)的狀態下被執行,故藉由噴嘴70之插脫,防止碳粉從支持器34c露出之不良狀況。
如此一來,在本實施例2中,以碳粉容器32Y之滑動部34c1滑動滑合面31a上之1個動作(除本體門之開關外),完成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即是,一面使碳粉 容器32Y之滑動部34c1滑動於滑合面31a上,一面與該動作連動,順序執行被保持部34Y(碳粉容器32Y)之定位動作,和噴嘴70之***動作。
並且,自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取出(脫離)碳粉容器32Y之時,則執行與上述安裝時之程序相反之程序。此時,與碳粉容器32Y自保持部73脫離之動作連動,噴嘴70也從支持器34c離開,藉由壓縮彈簧34f之彈推力而移動至口栓構件34d閉鎖碳粉排出口B之位置。
再者,使碳粉容器32Y裝置之畫像形成裝置,是與後述說明之實施例11之畫像形成裝置不同,即使使用具備有第3圖所示般之爪構件76之實施例1之畫像形成裝置亦可。此時,因除上述壓縮彈簧34f之作用外,亦可以使第12圖至第14圖所說明之爪構件76之作用重疊,故可以提高碳粉排出口B之密封性,且更提高口栓構件34d和密封墊34e之密閉性。
此時,雖然口栓構件34d移動時之擦動負荷也變高,但是由於壓縮彈簧34f和爪構件76之共同動作,故可以提高口栓構件34d之移動力,故可以流暢執行碳粉排出口之開關。
如此一來,在碳粉容器32Y之滑動部34c1滑動滑合面31a上之1個動作(除了本體門之開關動作外),完成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
本實施例2之碳粉容器32Y是具備有碳粉排出口B 被配設在重力方向下方之被保持部34Y,並且因與安裝動作連動,口栓構件34d被推動至噴嘴70而開啟以密封墊34e所密封之碳粉排出口B,故減少碳粉排出口B之碳粉污染,抑制使用者接觸碳粉排出口B而被碳粉弄髒之不佳情形。
再者,相對於碳粉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因隨著滑動部34c1之滑動,成為1個動作,故提昇碳粉容器32Y之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尤其,藉由在被保持部34Y之底面設置滑動部34c1,滑動部34c1一面支持碳粉容器32Y,一面滑動滑合面31a。
而且,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是在使用者直接性握持握持部33d之狀態下,開始執行滑動部34c1之滑動,之後,與滑動同時開始定位被保持部34Y之位置,並且開始噴嘴70之***,與滑動之結束同時結束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和噴嘴70之***。依此,使用者是在進行被保持部34Y之滑動(1動作之安裝動作)進行之同時,感覺被保持部34Y定位之夾緊感,確信在安裝動作不會產生錯誤動作。
再者,碳粉容器32Y並不是從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置本體100)之上方載置。而是從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置本體100)之前面裝卸,故可以提高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上方佈局之自由度。例如,即使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正上方配設掃描器(原稿讀取部)之時,碳粉容器32Y之裝卸時的操作性或作業性也不會下降。
再者,碳粉容器32Y因將該長邊方向當作水平方向而被設置在裝置本體100,故不會對畫像形成裝置100全體之高度方向之佈局造成影響,可以增加碳粉容器32Y之碳粉容量,減少該交換頻率。
如以上說明般,在本實施例2中,因與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裝卸動作連動而在被保持部34Y設置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動部34c1、34c2,故可以提高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確實降低碳粉污染之發生。
[實施例3]
以第20圖針對該發明之實施例3予以詳細說明。
第20圖是表示實施例3中之碳粉容器的斜視圖,相當於上述實施例1之第5圖的圖式。本實施例3是被形成在被保持部34Y之滑動部34c1之形狀與上述各實施例有所不同。
如第20圖所示般,在本實施例3之碳粉容器32Y中,被保持部34Y之第1滑動部34c1是與上述各實施例中以平面部所構成之滑動部不同,為朝向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a立起之兩個凸部(肋)。詳細而言,當作滑動部之兩個凸部34c1各被形成可對滑合面31a抵接之高度(形成垂直方向之高度為相等),沿著長方向(裝卸方向)而延伸設置。依此,於執行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時,一面維持被保持部34Y(或是碳粉容器32Y)之姿勢,一面兩個凸部34c1(滑動部)滑動滑合面31a上。
然後,本實施例3之碳粉容器32Y也與上述各實施例相同,在碳粉容器32Y之滑動部34c1滑動滑合面31a上之1個動作(除本體門之開關動作之外)完成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
如以上說明般,即使在本實施例3中,與上述各實施例相同,因將長邊方向當作水平方向,使設置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碳粉容器之構成予以最佳化,故可以提高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確實降低碳粉污染之發生。
並且,碳粉容器32Y之滑動部34c1之形狀並不限定於本實施例3或上述各實施例,若為一面維持被保持部34Y之姿勢,一面滑動滑合面31a上者則達成可各實施例相同之效果。
[實施例4]
利用第21圖至第35圖針對該發明之實施例4予以詳細說明。
第21圖是表示被設置在實施例1中之碳粉容器收容氣31之機械臂對90的斜視圖。第22圖是表示機械臂對90之分解斜視圖。並且,於以下之說明中,適當使用在上述各實施例中說明所使用之圖面。
參照第4圖及第10圖,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設置有4個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被保持部之滑動部所滑動之滑合面31a、決定被保持部之支持部34c之位置的保持部73、噴嘴70、用以將旋轉驅動力傳達至容 器本體33Y之驅動部、通訊電路74、當作彈推手段而發揮功能之機械手臂對90等。
保持部73是各以非旋轉保持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被保持部。保持部73是以抵接於支持器34c之滑合面,或抵接於蓋殼體34b之一部的抵接面等所構成。在保持部73之滑合面(側面),設置有與被保持部34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執行定位之定位構件31c(可以參照第5圖)。定位構件31c為沿著碳粉容器32Y之裝卸方向而延伸設置之凸部。
在保持部73內對每各碳粉色設置有第11圖所示之噴嘴70。在噴嘴70設置有被形成在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口B連通之碳粉補給口70a。
參照第10圖及第21圖,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保持部73,於每碳粉色設置有機械臂對90。如第21圖所示,機械臂對90是各被設置在夾住碳粉容器之被保持部之兩側位置。
機械臂對90是參照第22圖,由第1機械臂91(第2彈推具)、第2機械臂92(彈推具)、支軸93、扭力彈簧94等所構成。機械臂對90是經由支軸93而被一體設置,並且藉由扭力彈簧94而使力作用於以支軸93為中心之旋轉方向之雙方向。具體而言,藉由第1機械臂91和第2機械臂92,使力作用於以支軸93為中心之旋轉方向之雙方向,第1機械臂91和第2機械臂92所構成之角度若大,該力則變大。
如此所構成之機械臂對90是當作在碳粉容器32Y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下,使被保持部34Y朝向保持部73彈推(朝向箭號Q方向之彈推)之彈推手段而發揮功能。具體而言,機械臂對90是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設置碳粉容器32Y之狀態下,彈推當作被保持部34Y之被彈推部之平面部34k。並且,機械臂對90是被構成與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連動而被保持部34Y之滑動部34c2(各配置在被保持部34Y之分離的兩個側部上的第2滑動部)抵接而滑動。並且,在本實施例4中,當作藉由機械臂對90而被彈推之被保持部34Y之被彈推部之平面部34k,為在形成有滑動部34c2之被保持部34Y之兩個側部之終端,交會於該側部之平面(於本實施例4中,成為正交於連結兩個側部之終端之裝卸方向的平面)。
藉由如此之構成,被兩個機械臂對90挾持,兩個滑動部34c2均衡佳流暢地滑動,並且碳粉容器32Y被設置在保持部,藉由該機械臂90而維持保持部73中之被保持部32Y之姿勢(被彈推至噴嘴70側而決定該位置)。因此,提高碳粉容器32Y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且可以確實降低交換作業時發生碳粉之污染。
以第23圖至第25圖、第12圖至第14圖,針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裝卸動作)予以說明。
第12圖是自長邊方向觀看黃色碳粉容器32Y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箭號Q方向之移動)之概略 圖,第23圖是自上方表示此時之機械臂對90和被保持部34Y(支持器34c)之位置關係的概略圖。第13圖是自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32Y進行安裝之狀態(開始開啟碳粉排出口B之狀態)的概略圖,第24圖是自上方表示此時之機械臂對90和被保持部34Y(支持器34c)之位置關係之概略圖。第14圖是自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32Y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器31之狀態(完成碳粉排出口B之開啟的狀態)之概略圖,第25圖是自上方表示此時之機械臂對90和被保持部34Y(支持器34c)之位置關係的概略圖。
將碳粉容器32Y安裝於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時,首先,開啟被設置在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之前面(第1圖之紙面前側)之本體殼體(無圖示)而使碳粉容器收容部31露出於前方。
之後,參照第12圖,將碳粉容器32Y朝向碳粉容器收容部31內推入(箭號Q方向之移動)。即是,使被保持部34Y相對於容器本體33Y成為前頭,沿著容器本體33Y(或是碳粉容器32Y)之長邊方向,碳粉容器32Y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
此時,一面在碳粉容器32Y之前頭側,滑動部34c1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a,一面在碳粉容器32Y之後端側,藉由藉由握持握持部33d之使用者,將碳粉容器32Y均勻地推入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內。
然後,參照第23圖,當碳粉容器32Y之支持器34c(被保持部34Y)到達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機械臂對 90之位置時,第1機械臂91抵接於支持器34c(被保持部34Y)之前端,並且第2機械臂92抵接於支持器34c(被保持部34Y)之側面(滑動部34c2),機械臂對90則擴大至第23圖中之黑箭號方向(γ方向)。然後,機械臂對90擴大至黑箭號方向(γ方向),藉由扭力彈簧94之扭力,第1機械臂91是使力作用於箭號S1方向,第2機械臂92是使力作用於箭號S2方向。此時,第2機械臂92是在支持器34c之兩側面上相向,箭號S2方向之兩方向之力是被相抵。因此,自第2機械臂92作用於滑動部34c2之力是成為樹脂彼此的些許擦動程度,第1機械臂91之箭號S1方向之力主要是作用於被保持部34Y。該力是使碳粉容器32Y從保持部73脫離之方向的力。
之後,抵抗該脫離之方向的力量,又推入至碳粉容器32Y,當碳粉容器32Y之支持器34c到達碳粉容器收容部部31之保持部73時,除第1滑動部34c1之滑合面31a之滑動外,第2滑動部34c2一面滑動機械臂對90,一面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詳細而言,開始被保持部34y之卡合部34g和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定位構件31c之卡合。
之後,並且當進行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時,在卡合部34g和定位構件31c卡合之狀態下,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d開啟碳粉排出口B(第13圖之狀態)。即是,隨著噴嘴70之前端被***至支持器34c之穴部,口栓構件34d相對性被推動至噴嘴70。
此時,除了第2滑動部34c2之第1機械臂91上之滑動,藉由第2機械臂92,被保持部34Y是朝向被保持部73而被彈推(朝向箭號Q方向之彈推)。
詳細而言,參照第24圖,第1機械臂91是被推至支持器34c(被保持部34Y)之前端,抵接於2滑動部34c2。同時,第2機械臂92是開始抵接於支持器34c之後端(平面部34k)。此時,藉由第1機械臂91之箭號S2方向之兩方向之力則被相抵。因此,自第1機械臂91作用於滑動部34c2之力成為樹脂彼此之些許擦動抵抗程度,藉由第2機械臂92之箭號S3方向之力是作用於被保持部34Y。該力是將碳粉容器32Y朝向保持部73彈推之方向(箭號Q方向)的力。
然後,參照第14圖,支持器34c抵接於保持部73之位置(抵接基準位置)決定被保持部34Y之位置,同時當口栓構件34d完全開放碳粉排出口B時,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驅動部之驅動齒輪則齒合碳粉容器32Y之齒輪。並且,ID晶片35是被決定於可與通訊電路74通訊之位置。然後,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口B和噴嘴70之碳粉補給口70a連通,完成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
此時,參照第25圖,第1機械臂91是抵接於第2滑動部34c2之狀態,第2機械臂92是成為抵接於當作被彈推部之平面部34k(支持器34c後端)之狀態。依此,僅第2機械臂92之箭號S4方向之力作用於被保持部34Y。該力是將碳粉容器32Y之被保持部34Y保持於保持部73之力 量(定位力)。並且,於本實施例4中,藉由兩個機械臂對90抵接於平面部34k之兩處(兩端),將被保持部34Y均衡佳彈推於安裝方向。
並且,即使在藉由使用者拉出,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時,在被保持部34Y之卡合部34g和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定位構件31c之卡合偏離前後,第1機械臂91和第2機械臂92也成為第23圖之姿勢。此時第1機械臂91因使上述碳粉容器32Y自保持部73脫離之S1方向之力予以作用,故該成為支持使用者拉出動作之力量,成為容易脫離。
並且,該直到發生藉由第1機械臂91脫離時之支持力,雖然經由第25圖及第24圖之狀態,但是此時於第2機械臂92發生朝向上述箭號S3、S4之保持部73彈推碳粉容器32Y之力量,依此對於使用者力道大而不緩慢執行的拉出動作,由於將碳粉容器32Y推回至保持部73而閉鎖碳粉排出口,抑制碳粉飛散,再者於拉出需要力量,故可以產生促使使用者碳粉難以飛散,可快速執行拉出動作的效果。
並且,於本實施例4中,參照第6圖,當作被彈推部之滑動部34c2之高度(垂直方向之位置),是被形成與碳粉排出口B(或是口栓構件34d)之高度幾乎相等。依此,滑動部34c滑動機械臂對90時,即使以噴嘴70之長邊中心軸為旋轉中心之旋轉力矩(跳動)作用於被34Y,亦可抑制自第1機械臂91及第2機械臂作用於滑動部34c2之力成 為促進旋轉力矩之力。其結果,碳粉排出口B(或是口栓構件34d)和噴嘴70之位置偏離所產生之不佳狀況。
再者,本實施例4中,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中,開始對滑動部34c2之機械臂對90之滑動後,開始藉由噴嘴70推動口栓構件34d,隨著完成滑動部34c2之機械臂對90之滑動,構成執行機械臂對90之平面部34k(被彈推部)之彈推(定位)。即是,如第6圖所示般,滑動部34c之裝卸方向之長度設定成充分長。依此,於開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中之被保持部34Y之流暢之安裝動作開始後,確實執行藉由噴嘴70之口栓構件34d之推動,和保持部73中之被保持部34Y之定位。
再者,本實施例4中,隨著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口栓構件34d之裝卸方向之移動距離是構成比從碳粉排出口B至平面部34k(被彈推部)為止之裝卸距離短。依此,開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中之被保持部34Y之流暢安裝動作後,確實執行噴嘴70和口栓構件34d之卡合。
再者,本實施例4中,參照第7圖,被保持部34Y之卡合部34g是被配設在滑動部34c2(第2滑動部)或碳粉排出口B(或是口栓構件34d)之垂直方向上方。依此,即使為自碳粉排出口B漏出碳粉之時,因漏出之碳粉之多數落下於重力方向,故降低於卡合部34g附著碳粉而產生與定位構件31c之卡合不良之不佳狀況。
如上述說明般,即使在本實施例4中,亦與上述各實施例相同,因將長邊方向當作水平方向,將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碳粉容器之構成予以最佳化,故可以提高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且確實降低發生碳粉污染。
又,於本實施例4中,兩個滑動部34c2被兩個機械臂對90所挾持而流暢滑動,同時碳粉容器32Y被設置在保持部73,藉由該機械臂對90之彈推力,被保持部34Y被保持至保持部73。依此,更提高碳粉容器32Y之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且確實降低隨著交換作業時發生碳粉污染。
[實施例5]
以第26圖針對該發明之實施例5予以詳細說明。
第26圖是表示實施例5中之碳粉容器32Y被搭載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時的機械臂對90之狀態的概略圖,為相當於上述實施例4中之第25圖之圖式。本實施例5是使用角部340m當作碳粉容器32Y之被保持部34Y之被彈推部之點,與使用平面部34k當作被保持部34Y之被彈推部之上述實施例4不同。
參照第26圖,即使在本實施例5中,機械臂對90是碳粉容器32Y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是當作將被保持部34Y朝向保持部73彈推之彈推手段發揮機能。具體而言,機械臂對90是在碳粉容器32Y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下,彈推當作被保持部34Y之 被彈推部之角度340m(曲面部)。並且,機械臂對90是與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連動,構成被保持部34Y之第2滑動部34c2抵接而滑動。在此,當作藉由機械臂對90而被彈推之被保持部34Y之被彈推部之角度340m,是形成有滑動部34c2之被保持部34Y之兩個側部之終端中各個角度(兩個角部)。
藉由如此之構成,兩個滑動部34c2被夾於兩個機械臂對90而流暢滑動,同時碳粉容器32Y被設置在保持部73,藉由該機械臂對90維持保持部73中之被保持部34Y之姿勢。並且,本實施例5中,藉由兩個機械臂對90抵接於兩個角部340m,均衡佳地將被保持部34Y彈推於安裝方向。
在此,於本實施例5中,被保持部34Y之角部340m是形成有R角(取弧度之倒角)。然後,角度340m之R角被形成比抵接於角部340m之機械臂對90之抵接部(第2機械臂92之抵接部92a)之R角小。依此,執行從滑動部34c2滑動機械臂對90之動作,移行至機械臂對90彈推被保持部34Y(角部340m)之動作。
如以上說明般,即使在本實施例5中,也與上述各實施例相同,因將長邊方向當作水平方向將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碳粉容器之構成予以最佳化,故可提高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且確實降低發生碳粉污染。
並且,在本實施例5中,與上述實施例4相同,兩個滑動部34c2被兩個機械臂對90所挾持而流暢滑動,同時 碳粉容器32Y被設置在保持部73,藉由該機械臂對90之彈推力,被保持部34Y被保持至保持部73。依此,更提高碳粉容器32Y之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且確實降低隨著交換作業時發生碳粉污染。
[實施例6]
以第27圖至第29圖,針對該發明之實施例6予以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6之碳粉容器32Y也在被保持部34Y之支持器34c,設置有與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裝卸動作連動而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動部34c1、34c2。
詳細而言,第1滑動部34c1為被形成相對於碳粉容器31之滑合面31a(上面,可以參照第27圖A)成為平行之平面部,被配設在執行裝卸動作之被保持部34Y之底部。再者,第2滑動部34c2為被形成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b(側面,可以參照第27圖B)成為平行之平面部,被配設在執行裝卸動作之被保持部34Y之側部。
以第27圖至第29圖,針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裝卸操作)予以說明。
第27圖A是在長邊方向觀看黃色碳粉容器32Y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箭號方向之移動)的概略圖,第27圖B是由上方觀看此時之被保持部34Y之支持器34c附近之概略圖。第28圖A是在長邊方向觀看進行 碳粉容器32Y之安裝的狀態(開始被保持部34Y之定位的狀態)的概略圖,第28圖B是自上方觀看此時之被保持部34Y之支持器34c附近之概略圖。第29圖A是在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32Y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設置完成之狀態)的概略圖,第29圖B是自上方觀看此時之支持器34c附近之概略圖。
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是設置有對應於4個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4個碳粉容器收容部。在4個碳粉容器收容部各設置有被保持部34Y之滑動部34c1、34c2滑動之滑合面31a、31b、決定被保持部34Y之支持器34c位置之保持部73、噴嘴70、用以將旋轉驅動力傳達至容器本體33Y之驅動部(無圖式)等。保持部73是由抵接於支持器34c之滑合面31a、31b,或抵接於蓋殼體34b之一部份的抵接面(無圖式)等所構成。在保持部73之滑合面31b(側面)設置有與被保持部34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執行定位之定位構件31c。定位構件31c為沿著碳粉容器32Y之安裝方向而延伸設置之凸部。
將碳粉容器32Y安裝於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時,首先開啟被設置於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之前面(第1圖之紙面前方側)之本體殼體(無圖式)而使碳粉容器收容部31露出於前方。
之後,參照第27圖,將碳粉容器朝向碳粉容器收容部31內而推入(箭號方向之移動)。即是,被保持部34Y相對於容器本體33Y成為前頭,沿著容器本體33Y(或是 碳粉容器32Y)之長邊方向,碳粉容器32Y被安裝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
此時,一面在碳粉容器32Y之前頭側第1滑動部34c1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a,並一面在碳粉容器32Y之後端側藉由握持握持部33d之使用者,均衡地將碳粉容器推入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內。
之後,參照第28圖A,當碳粉容器32Y之支持器到達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保持部79時,除了第1滑動部34c1之滑合面31a之滑動外,第2滑動部34c2一面滑動滑合面31b,一面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詳細而言,開始被保持部34Y之卡合部34g,和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定位構件31c之卡合。
之後,又當進行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時,在卡合部34g和定位構件31c卡合之狀態下,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開啟碳粉排出口B。即是,隨著噴嘴70之前端被***至支持部34c之穴部,口栓構件34d則被推動至噴嘴70。然後,如第29圖A所示般,在支持器34c抵接於保持部73之位置(抵接基準位置),決定被保持部34Y之位置,同時口栓構件34d完全開啟碳粉台出口B。依此,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口B和噴嘴補給口70a連通,完成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
如此一來,於本實施例6中,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安裝碳粉容器32Y之動作,是被構成於開始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後,則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d開啟碳粉排出口B之 開放。具體而言,被構成相對於移動至安裝方向(第27圖A之箭號方向)之被保持部34Y,定位構件31c之前端是成為比噴嘴70之前端更靠被保持部34Y側。即是,參照第27圖B,定位構件31c是被形成比噴嘴70長,該長度僅為從保持部73之抵接基準位置向左側延伸之特定長度H。
換言之,於本實施例6中,在碳粉容器32Y之滑度34c1滑動滑合面31a上之1個動作(除本體門之開關動作之外),完成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即是,一面使碳粉容器32Y之滑動部34c1在滑合面31a上滑動,一面與該動作連動,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碳粉容器32Y)之定位動作,之後開始執行噴嘴70之***動作。
因此,噴嘴70是藉由定位構件31c而確實抵接於正確被定位之被保持部34Y之口栓構件34d(穴部)。依此,噴嘴70自口栓構件34d偏離而抵接於被保持部34Y,依此可以抑制噴嘴70(或是被保持部34Y)發生破損於未然。即是,不執行被保持部34Y之正確定位而開始執行噴嘴70之***動作時,噴嘴70自口栓構件34d偏離而抵接於被保持部34Y,超過容許應力之應力則作用於噴嘴70(或是被保持部34Y),使噴嘴70(或是被保持部34Y)變形。
並且,於本實施例6中,參照第27圖B,定位構件31c是在安裝有被保持部34Y之側的前端,形成有錐面31c1(或是倒角)。並且,被保持部34Y之卡合部34g也在定位構件31c所卡合之側之前端,形成有錐面34g1(或是 倒角)。依此,在碳粉容器32Y之裝卸操作中,流暢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卡合部34g和碳粉容器31之定位構件31c之卡合。
再者,當朝噴嘴70之支持器34c內外移動時,朝口栓構件34d之支持器34c內外移動,因在雙方構件滑接於支持器34c之密封墊34e之肋部的狀態下被執行,故防止由於噴嘴70之插脫而造成自支持器34c漏出碳粉之不良狀況。
並且,於將碳粉容器32Y自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取出(脫離)之時,則執行與上述安裝程序相反之程序。此時,與碳粉容器部32Y自保持部73分離之動作連動,噴嘴70也自支持器34c分離,藉由壓縮彈簧34f之彈推力,口栓構件34d移動至閉鎖碳粉排出口B之位置。
如此一來,在碳粉容器32Y之滑動部34c1滑動滑合面31a上之1個動作(除本體門之開關動作外),完成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
本實施例6之碳粉容器32Y是具備有在重力方向下方配置碳粉排出口B之被保持部34Y,並且於與安裝動作連動而確實定位口栓構件34d之後,因被推動於噴嘴70而開啟以密封墊34e所密封之碳粉排出口B,故可以減少碳粉排出口B之碳粉污染,防止使用者接觸到碳粉排出口B而被碳粉弄髒之不良狀況。
再者,相對於碳粉容器31之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 作,因成為隨著滑動部34c1之滑動的1個動作,故提昇碳粉容器32Y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尤其,藉由在被保持部34Y之底面設置滑動部34c1,滑動部34c1一面支持碳粉容器32Y,一面滑動滑合面31a。
並且,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是在使用者直接握持握持部33d之狀態下開始執行滑動部34c1之滑動,之後與滑動同時開始決定被保持部34Y之定位,之後開始執行噴嘴70之***,於滑動完成之同時完成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和噴嘴70之***。依此,使用者是與被保持部34Y之滑動(1個動作之安裝動作)行進之同時,感受被保持部34Y定位的夾緊感,確信安裝動作無產生錯誤動作。
再者,碳粉容器32Y不自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置本體100)之上方載置,而是從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置本體100)之前面裝卸,故可以提高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上方佈局之自由度。例如,即使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正上方配設掃描器(原稿讀取部)之時,碳粉容器32Y之裝卸時的操作性或作業性也不會下降。
再者,碳粉容器32Y因將該長邊方向當作水平方向而被設置在裝置本體100,故不會對畫像形成裝置100全體之高度方向之佈局造成影響,可以增加碳粉容器32Y之碳粉容量,減少該交換頻率。
如以上說明般,在本實施例6之畫像形成裝置,將碳粉容器32Y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進行裝卸時,因與該1動作之裝卸動作連動而藉由被保持部34Y之口栓構件34d 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故可以確實流暢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因此,可以提高碳粉容器32Y之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確實降低碳粉污染之發生。
[實施例7]
以第30圖A、第30圖B針對該發明之實施例7予以詳細說明。
第30圖A、第30圖B是表示實施例7中之碳粉容器32Y被搭載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的概略圖,相當於上述實施例6之第27圖A、第27圖B之圖式。本實施例7主要是碳粉容器32Y之被保持部34Y之形狀與上述實施例6互不相同。
本實施例7中之碳粉容器32Y也與上述實施例6相同,以容器本體33Y、被保持部34Y(底部蓋)等所構成。再者,在碳粉容器32Y之被保持部34Y設置有當作開關構件之口栓構件34d,並且設置有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定位構件31c所卡合之卡合部34g。
在此,本實施例7之被保持部34Y是與是上述實施例6不同,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移動於安裝方向(第30圖A之箭號方向)時,是被形成卡合於定位構件31c之卡合部34g之前端比被推動至噴嘴70之口栓構件34d之前端靠碳粉容器收容部31側(紙面右側)。即是卡合部34g是被形成比口栓構件34d僅長於保持部73側之特定長度H。並且,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中,定位構件31c和噴嘴 70是被形成自保持部73之抵接基準位置起幾乎為相同長度。
藉由如此構成,即使在本實施例7中,也與上述實施例6相同,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於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後,則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d開啟碳粉排出口B。因此,噴嘴70自口栓構件34d偏離而抵接於被保持部34Y,依此可以防止噴嘴70(或是被保持部34Y)之破損發生於未然。
如以上所說明般,即使在本實施例7中,則與上述實施例6相同,於將碳粉容器32Y安裝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時,於與該安裝動作連動而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後,因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d開啟碳粉排出口B之開放,故確實且流暢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啟。依此,可以提高碳粉容器32Y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確實降低碳粉之污染。
[實施例8]
以第31圖,針對該發明之實施例8予以詳細說明。
第31圖是表示實施例8中之碳粉容器之斜視圖,相當於上述實施例1之第5圖的圖式。本實施例8是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定位構件31c之形狀則與上述實施例1互不相同。
參照第1圖,本實施例8中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定位構件31c,是與一體被形成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壁 面(側面)之上述實施例1不同,自碳粉容器收容部之保持部深側與噴嘴70同時突出於被保持部34Y側。然後,與上述實施例6相同,本實施例8之定位構件31c也被形成比噴嘴70,僅自保持部之抵接位置突出至被保持部34Y側之特定長度。
藉由如此構成,即使在本實施例8中,也與上述實施例6相同,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於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後,則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d開啟碳粉排出口B。因此,噴嘴70自口栓構件34d偏離而抵接於被保持部34Y,依此可以防止噴嘴70(或是被保持部34Y)之破損發生於未然。
如以上所說明般,即使在本實施例8中,則與上述實施例6相同,於將碳粉容器32Y安裝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時,於與該安裝動作連動而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後,因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d開啟碳粉排出口B之開放,故確實且流暢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啟。依此,可以提高碳粉容器32Y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確實降低碳粉之污染。
[實施例9]
以第32圖針對該發明之實施例9予以詳細說明。
第32圖是表示實施例9中之碳粉容器之截面圖。本實施例9之碳粉容器主要是容器本體33Y與被保持部34Y以非旋轉被保持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點,和當作搬送 構件81Y設置線圈81Y之點,與上述各實施例所示藉由容器本體旋轉而將收容於內部之碳粉搬送至開口部A之點有所不同。
如第32圖所示般,碳粉容器32Y主要由容器本體33Y和被保持部34Y所構成。
在容器本體33Y之頭部設置有開口部A,在該開口部A之外圍部旋轉自如地設置有齒輪33c。齒輪33c是用以與裝置本體100之驅動齒輪齒合而旋轉驅動線圈81Y。
在齒輪33c一體設置有旋轉軸80Y,並在旋轉軸80Y連結有螺旋狀之線圈81Y。旋轉軸80Y之一端是被支撐於被保持部34Y之軸承部34a2。線圈81Y是從容器本體33Y內部之開口部A延伸至後端部(底部)被設置。然後,藉由齒輪33c旋轉容器本體33Y,旋轉軸80Y及線圈81Y也被旋轉驅動。
依此,被收容在容器本體33Y之碳粉藉由線圈81Y之碳粉搬送力朝向開口部A而被搬送。
在此,線圈81Y之外徑因比容器本體33Y之內徑小,故即使對於離容器本體33Y之內周面遠之旋轉中心軸附近之碳粉,亦可以受到碳粉搬送力。而且,線圈81該形狀是比較撓性,並且僅為一端側之支持,故於旋轉時該姿勢搖動。依此,從容器本體33Y之內周面至旋轉中心軸,全體可以受到碳粉搬送力。因此,即使在容器本體33Y收容多量之狀態下,由於環境變動或長期間放置等產生碳粉凝聚之時,由於藉由線圈81Y之碳粉搬送力而使該 凝聚狀態減弱,可以防止排出碳粉量降低。
在此,本實施例9也與上述各實施例相同,於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卸碳粉容器32Y之時,與該1動作的裝卸動作連動而藉由被保持部34Y之口栓構件34d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此時,於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之後,則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d開啟碳粉排出口B之開放。再者,在被保持部34Y設置有與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裝卸動作連動而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動部34c1、34c2。
如以上說明般,即使在本實施例9中,也與上述各實施例相同,因將長邊方向當作水平方向將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碳粉容器之構成予以最佳化,故提高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且可以確實降低碳粉污染之發生。
並且,於本實施例9中,雖然使用線圈81Y當作搬送構件,但是亦可以使用螺桿當作搬送構件。而且,於此時取以取得與本實施例4相同之效果。
[實施例10]
以第33圖及第34圖,針對該發明之實施例10予以詳細說明。
第33圖為表示實施例10中之碳粉容器之剖面圖,相當於上述實施例9之第32圖之圖式。第34圖是表示板狀構件84Y之圖式。本實施例10之碳粉容器是使用板狀構件84Y之點當作搬送構件之點,是與上述實施例9有所不 同。
如第33圖所示般,碳粉容器32Y主要是由容器本體33Y和被保持部34Y所構成。
在容器本體33Y之頭部設置有開口部A,在該開口部A之外圍部旋轉自如地設置有齒輪33c。齒輪33c是與上述實施例9相同,與裝置本體100之驅動齒輪齒合而旋轉驅動。
在齒輪33c一體設置有螺桿83Y,在螺桿83Y設置有板狀構件84Y。詳細而言。在螺桿83Y之雄螺絲部83Ya,螺合著板狀構件84Y之母螺絲部84Ya(可以參照第34圖)。參照第34圖,在板狀構件84Y形成缺口部,該缺口部是卡合於豎立於容器本體33Y之內周面的引導部85Y。
參照第33圖,螺桿83Y是一端側被支持於被保持部34Y之軸承部34a2,另一端側被支持於設置在容器本體33Y之後端部之軸承部。然後,藉由齒輪33c旋轉容器本體33Y,螺桿83Y也一體被旋轉驅動。依此,螺合於螺桿83Y之板狀構件84Y則一面被引導部85Y引導(並不會隨螺桿83旋轉),一面沿著螺絲之傳送方向移動(開口部A側之箭號方向之移動)。並且,板狀構件84Y之移動速度是配合容器本體33Y之碳粉消耗之速度,被設定成比較緩慢。
如此一來,被收容至容器本體33Y之碳粉是藉由板狀構件84Y之碳粉搬送力而被搬運至開口部A側。
在此,板狀構件84Y之外徑是被形成比容器本體33Y之內徑稍微小,從容器本體33Y之內周至較遠之旋轉中心軸A附近,可以使碳粉受到碳粉搬送力。因此,即使在容器本體33Y收容多量之狀態下,由於環境變動或長期間放置等產生碳粉凝聚之時,由於藉由線圈81Y之碳粉搬送力而使該凝聚狀態減弱,可以防止排出碳粉量降低。
在此,本實施例10也與上述各實施例相同,於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卸碳粉容器32Y之時,與該1動作的裝卸動作連動而藉由被保持部34Y之口栓構件34d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此時,於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之後,則開始藉由口栓構件34d開啟碳粉排出口B之開放。再者,在被保持部34Y設置有與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裝卸動作連動而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動部34c1、34c2。
如以上說明般,即使在本實施例9中,也與上述各實施例相同,因將長邊方向當作水平方向將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碳粉容器之構成予以最佳化,故提高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並且可以確實降低碳粉污染之發生。
[實施例11]
參照第35圖至第42圖,針對實施例11予以詳細說明。於以往之技術中,雖然可以期待碳粉容器中碳粉排出口之碳粉污染減少,防止使用者接觸碳粉排出口而被碳粉弄髒之不佳狀況,但是於安裝碳粉容器之時,因不決定被 保持部之姿勢,故碳粉容器交換時之操作性(設置性)並不充分,於碳粉容器交換時則有碳粉從碳粉排出口附近飛散之問題。
於以下之實施例中,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提供於執行碳粉容器之交換時,容易操作,確實降低發生碳粉飛散的碳粉容器收容部及畫像形成裝置。
首先,針對畫像形成裝置之構成、動作予以說明。
第35圖是表示實施例11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之碳粉補給之概略圖。並且,本實施例11之畫像形成裝置之構成是與第1圖、第2圖、第4圖所示之實施例1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之構成相同。在此,在本實施例11之畫像形成裝置之碳粉補給裝置中與實施例1之畫像形成裝置之碳粉補給裝置59不同之點,是如第35圖所示般,在口栓構件34d無具備有第3圖所示之爪構件76的點,及不將碳粉容器32Y之ID晶片35在被保持部34Y之前頭設置突出部34a1,維持前端之平面部之點,針對其他構成,則與實施例1之畫像形成裝置相同。
接著參照第36圖至第38圖,針對碳粉容器予以說明。
實施例11是與先前第1圖及第4圖所說明之實施例1相同,碳粉容器收容部31上裝卸自如地設置有4個圓筒狀之碳粉容器32Y、32M、32C、32K(碳粉瓶)。碳粉容器32Y、32M、32C、32K各個所收容之碳粉幾乎被消耗光而成為空瓶時,即到達壽命之時則更換新品。然後,被 收容於碳粉容器32Y、32M、32C、32K內之各色碳粉各經由第35圖所示之碳粉補給路徑,而適當被補給至各作像部6Y、6M、6C、6K之顯像裝置。
第36圖是表示碳粉容器32Y之概略構成之斜視圖。第37圖為碳粉容器32Y之頭部側(設置被保持部34Y之側)的剖面圖。第38圖是由箭號M方向觀看第37圖之碳粉容器32Y之模式圖。
並且,其他3個碳粉容器32M、32C、32K除所容之碳粉顏色不同之外,成為與收容黃色碳粉之碳粉容器32Y幾乎同樣之構成。以下,適當省略其他3個碳粉容器32M、32C、32K之說明,僅執行收容黃色之碳粉容器32Y之說明。
在此,在第36圖至第38圖所示之實施例11之碳粉容器中,在與實施例1之碳粉容器相同部分,賦予與第5圖至第7圖相同之符號,省略說明。本實施例11之碳粉容器是不具備有實施例1之碳粉容器中之攪拌構件33f、爪構件76、旋轉支軸76a、突出部34a1、凹部34m、嵌合構件31d、凸部34n之構成。再者,在第36圖中省略第5圖中之驅動齒輪31g。
本實施例11之碳粉容器為具備有當作彈推手段之壓縮彈簧34f之構成。該壓縮彈簧34f是在第37圖中之口栓構件34d之右端被設置成口栓構件34d彈推至閉鎖碳粉排出口B之方向。再者,本實施例11之ID晶片35是在與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裝卸方向(第36圖之箭號方向) 正交之被保持部35Y之面上,在裝卸動作中被設置在與通訊電路74相向之位置。
再者,在被保持部34Y之支持器34c上,設置有與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裝卸動作連動而滑動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動部34c1、34c2。
詳細而言,第1滑動部34c1為被形成相對於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基座板310a之滑合面(導軌)31a(朝向上方具有平面之面,可以參照第10圖)而成為平行之平面部,被配設在執行裝卸動作之被保持部34Y之底部。再者,第2滑動部34c2為被形成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滑合面31b9朝向側方具有平面之面,可以參照第10圖)而成為平行之平面部,被配設在執行裝卸動作之被保持部34Y之側部。
在此,如第37圖所示般,碳粉容器32Y是在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下,碳粉排出口B(或是口栓構件34d)是被設在較於容器本體33Y之開口部A垂直方向下方(第37圖中之下側)。
藉此,碳粉本體33Y內之碳粉自與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被開啟之碳粉排出口B,移動至第37圖之虛線箭號方向而被排出。即是,自開口部A所排出之容器本體33Y內之碳粉自垂直方向下方之碳粉排出口B被排出。
再者,碳粉排出口B較於容器本體33Y(或是開口部A),是被配設在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安裝方向之 深側(第37圖中之左側)。
藉此,可以與碳粉容器32Y之長邊方向(軸線方向)之裝卸動作連動,流暢且確實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即是,於碳粉容器32Y之安裝時,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後,則優先執行噴嘴70和口栓構件34d之抵接。再者,因可以將包含噴嘴70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保持部配設在安裝方向深側(第37圖中之左側),故簡化裝置本體100之佈局。
並且,碳粉排出口B較於在容器本體33Y之周面上被設置在開口部A附近之齒輪33c,是被配置在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安裝方向的深側(第37圖中之左側)。
藉此,與碳粉容器32Y之長邊方向之裝卸動作連動,可以流暢且確實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關。即是,在碳粉容器32Y之安裝時,開始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後,優先執行噴嘴70和口栓構件34d之抵接,之後執行齒輪33c和驅動齒輪之齒合。
接著,針對本實施例11中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予以說明。針對本實施例11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參照實施例1中之第10圖、第11圖及實施例4中之第21圖、第22圖予以說明。
如第10圖所示般,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設置有4個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被保持部之滑動部所滑動之滑合面31a、決定被保持部之支持器34c之位置的保持部73、當作卡合構件之噴嘴70、用以將旋轉驅動力 傳達至容器本體33Y之驅動部、通訊電路74、彈推構件及第2彈推構件而發揮功能之機械臂對90等。
保持部73是各以非旋轉保持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被保持部。保持部73是由抵接於支持器34c之滑合面,或抵接於蓋殼體34b之一部份的抵接面等所構成。在保持部73之滑合面(側面),設置有與被保持部34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執行定位之定位構件31c(可以參照第36圖)。定位構件31c為沿著碳粉容器32Y之裝卸方向而延伸設置之凸部。
在保持部73內於每碳粉色設置有第11圖所示之碳粉色。在噴嘴70設置有與被形成於碳粉容器32Y之被保持部34Y之碳粉排出口B連通的碳粉補給口70a。
參照第10及第21圖,在碳粉容器31中之保持部73附近(碳粉容器之被保持部被***至保持部之前的位置),於每碳粉色設置有機械臂對90,如第21圖所示般,機械臂對90是各被設置在夾住碳粉容器之被保持部之兩側位置上。
機械臂對90是參照第22圖,由第1機械臂91、第2機械臂92、支軸93、扭力彈簧94等所構成。機械臂對90是經由支軸93而被一體性設置,並且藉由扭力彈簧使力作用於以支軸93為中心之旋轉方向之雙方向上。具體而言,藉由第1機械臂91和第2機械臂92,使力作用於以支軸93為中心之旋轉方向之雙方向上。該力是隨著第1機械臂91和第2機械臂92所構成之角度變大而增大。
如此構成之機械臂對90是當作與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將被保持部34Y(碳粉容器32Y)朝向保持部彈推(朝第4圖之箭號Q方向彈推)之彈推構件而發揮功能。並且,機械臂對90也當作與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連動而將被保持部34Y(碳粉容器34Y)自保持部73脫離之方向(第4圖箭號Q之相反方向)彈推之第2彈推構件發揮功能。
第39圖是自於長邊方向觀看黃色碳粉容器32Y被安裝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箭號Q方向之移動)之概略圖。第40圖是於長邊方向觀看碳粉容器32Y之安裝進行的狀態(開始開啟碳粉排出口B之狀態)的概略圖。第41圖是於長邊方向觀看被安裝在碳粉容器32Y被安裝至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狀態(完成碳粉排出口B之開放的狀態)的概略圖。
針對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裝卸操作),則與第12圖至第14圖及第23圖至第25圖所說明之實施例4之裝卸動作相同。
本實施例1中,是藉由機械臂對90之彈推力執行被保持部34Y之保持部73之移動,和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口B之開放。
第42圖是表示在碳粉容器之安裝動作中,被保持部34Y(碳粉容器32Y)之移動位置,和被保持部34Y自機械臂對90所承受之負荷的關係曲線圖。
如第42圖所示般,當被保持部34Y移動至W1之位 置時(第39圖、第23圖之位置),被保持部34Y是承受與安裝方向(箭號Q方向)相反方向之力。即是,對藉由機械臂對90而朝向保持部73彈推之前的碳粉容器32Y,施加自保持部73脫離之方向的力。藉此,使用者是以強過該力的力量將碳粉容器32Y推壓制保持部73側。因此,之後在施加於被保持部34Y之機械臂對90之彈推力上,被附加上使用者之推壓力,而力道佳地執行碳粉排出口B之開啟。
並且,當在第42圖之W2之位置移動被保持部34Y時(第40圖、第24圖之位置),被保持部34Y則承受安裝方向(箭號Q方向)之力(機械臂對90之彈推力)。此時,藉由被保持部34Y之密封墊34e的密封對象物雖然由口栓構件34d被切換至噴嘴70,但是該切換速度因藉由機械臂對90被增快,故可以藉由密封對象物之切換縮短密封性下降之時間。
然後,在第42圖中之W3之位置(第41圖、第25圖之位置)決定被保持部34Y之位置。
如此一來,在本實施例11中,開啟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口B之速度並不是由使用者之操作速度(推入碳粉容器之速度)所決定,而是藉由機械臂對90而機械性決定。因此,被保持部34Y之密封性降低之時間不會極端增長,而是常時性幾乎一定地變短,減輕自碳粉排出口B附近之碳粉飛散。
再者,本實施例11中是與碳粉容器32Y之滑動部 34c1滑動滑合面31a上之1個動作(除本體門之開關動作)連動,而開始執行機械臂對90之彈推動作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動作,之後開始執行噴嘴70之***動作,最後完成齒輪33c之驅動齒輪。依此,提昇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之操作性。
再者,於將碳粉容器32Y自裝置本體100之碳粉容器31取出(脫離)時,則以與安裝時之程序相反之程序執行操作。此時,與碳粉容器32Y自保持部73分離之動作連動,噴嘴70也自支持器34c分離,藉由壓縮彈簧34f之彈推力,口栓構件34d則移動至閉鎖碳粉排出口B之位置。
如此一來,以碳粉容器32Y之滑動部34c1滑動滑合面31a上之1個動作(除本體門之開關動作外),完成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
此時,機械臂對90是當作與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連動而彈推至被保持部34Y(碳粉容器32Y)自保持部73脫離之方向的第2彈推構件而發揮功能。依此,閉鎖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口B之速度並不是由使用者之操作速度(拉出碳粉容器之速度)所決定,而是藉由機械臂對90而機械性被決定。因此,被保持部34Y之密封性降低時間不會極端增長,而是常時性幾乎一定地變短,減輕自碳粉排出口B附近之碳粉飛散。
以下,整理出先前所述之背景技術和本實施例11之效果的關係。
於先前所述之專利文獻1~4等之技術中,於使用者以手動執行裝卸碳粉容器的操作速度變慢之時,碳粉則在碳粉排出口附近飛散。
具體而言,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等之技術是使用者在碳粉容器收納部上使碳粉容器之被保持部予以旋轉,移動快門而開啟碳粉排出口。即是,開始碳粉容器之碳粉排出口之速度,是由使用者之操作速度(使被保持部予以旋轉之速度)所決定。在此,當開啟碳粉容器之碳粉排出口之速度極端變慢時,碳粉排出口附近之碳粉飛散至碳粉容器外而污染裝置本體之可能性變高。該是因為執行碳粉排出口之開啟動作之期間(動狀態)之碳粉排出口附近之密封性,較於執行排出口之開放動作之前後(靜狀態)則變低。因此,當開啟碳粉容器之碳粉排出口之速度變慢時,密封性降低之時間則變長,發生來自碳粉排出口附近之碳粉飛散。
同樣地,專利文獻4等之技術也藉由使用者以手動使設置有碳粉收納容器(碳粉容器)之開關支持器予以旋轉,口栓構件被推動至碳粉搬送管(噴嘴)而開放以密封墊密封之碳粉台出口。即是,開放碳粉收納容器之碳粉排出口之速度,是由使用主之操作速度(使開關支持器予以旋轉之速度)所決定。因此,與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等之技術相同,當開啟碳粉收納容器之碳粉排出口之速度極端變慢時,密封墊之密封性降低之時間則變長,產生來自碳粉排出口附近之碳粉飛散。
在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也考慮縮小碳粉排出口之開口面積,或提高被設置在碳粉排出口附近之密封構件之密著性的對策。但是,上者之對策是限制自碳粉容器所排出之碳粉量,後者之對策由於提高密著性之密封構件,而降低碳粉容器之裝卸操作性。
於本實施例11中,是將碳粉容器收容部31構成與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使碳粉容器32Y朝向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保持部73彈推。依此,不會使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量或交換時之操作性降低,不管使用者執行碳粉容器32Y交換時之操作,可以確實降低發生碳粉飛散。
並且,本實施例11之碳粉容器32Y是具備有碳粉排出口B朝垂直方向下方配設之被保持部34Y,該碳粉排出口B被配設於較開口部A更垂直方向下方,並且因與安裝動作連動確實定位口栓構件34d之後,開啟被推動於噴嘴70而以密封墊34e所密封之碳粉排出口B,故碳粉排出口B之碳粉污染變少,防止使用者接觸碳粉排出口B而被碳粉弄髒之不佳狀況。
再者,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3之碳粉容器32Y之裝卸動作,因成為隨著滑動部34c1之滑動的1個動作,故提昇碳粉容器32Y之交換時之操作性、作業性。尤其,在被保持部34Y之地面設置滑動部34c1,依此滑動部34c1一面支持碳粉容器32Y,一面滑動滑合面31a。
並且,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是使用者直接握持握 持部33d之狀態下開始執行滑動部34c1之滑動,之後,與機械臂對90之彈推同時執行被保持部34Y之定位,之後開始執行噴嘴70之***,於完成滑動之同時也完成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和噴嘴70之***和驅動部之連結。依此,使用者是與進行被保持部34Y之滑動(1動作之安裝動作)同時感受被保持部34Y之定位的夾緊感,確信安裝動作不產生錯誤操作。
再者,碳粉容器32Y並非從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置本體100)之上方載置,因自碳粉容器收容部31(裝置本體100)之前面裝卸,故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上方之佈局自由度為高。例如,即使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正上方配設有掃描器(原稿讀取部)之時,碳粉容器32Y之齒輪32Y之裝卸的操作性、作業性也不會降低。並且,也提高相對於碳粉容器32Y之齒輪33c和裝置本體100之驅動齒輪之齒合位置D的佈局自由度。
再者,碳粉容器32Y因將該長邊方向設為水平方向而被設置在裝置本體100,故畫像形成裝置100之全體高度方向之佈局不會受到影響,可以增多碳粉容器32Y之碳粉容量而減少該交換頻率。
如以上說明般,在本實施例11中,當執行碳粉容器32Y之交換時,操作容易,可以確實降低碳粉飛散之發生。
再者,因將碳粉容器收容部31構成與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連動將碳粉容器32Y朝向碳粉容器收容部31 之保持部73彈推,故不會降低碳粉容器32Y之碳粉排出量或交換時之操作性,不管使用者執行交換碳粉容器32時之操作,可以降低碳粉散之發生。
並且,於本實施例11中,雖然僅在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容器本體內收容碳粉,但是對於將由碳粉和載體所構成之2成分顯像劑適當供給至顯像裝置之畫像形成裝置100,亦可以在碳粉容器32Y、32M、32C、32K之容器本體內收容2成分顯像劑。即使於此時,藉由設置與碳粉容器32Y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將碳粉容器32Y朝向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保持部73彈推之機械臂對90,則可以確實減輕碳粉飛散之發生。
[實施例12]
參照第43圖至第46圖,針對實施例12予以詳細說明。
第43圖是表示實施例12中被裝卸自如地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碳粉容器32Y之斜視圖,相當於實施例11中之第36圖之圖式。第44圖是表示實施例12之碳粉容器32Y之剖面圖。本實施例12中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是卡合於碳粉容器32Y之定位孔340k之定位插銷70b設置在噴嘴70之點,和上述實施例11有所不同。
本實施例12中之畫像形成裝置100也與實施例11相同,堆積部(排出部)30和中間轉印單元(中間轉印體)15之間,設置有碳粉容器收容部31,當作被安裝成能夠裝卸 收納補給至各作像部(作像單元)6Y、6M、6C、6K之顯像裝置之碳粉的劑收納容器之碳粉容器(碳粉瓶)32Y、32M、32C、32K。
被設置在該裝置本體(印表機)100之碳粉容器(碳粉瓶)32Y是如第43圖及第44圖所示般,具有一端形成在開口部A之圓筒狀之容器本體(瓶本體)33Y,和在該開口部A對容器本體33Y可相對性旋轉之被保持部(蓋)34Y。容器本體33Y是在該周面形成有當作藉由旋轉將所收納之碳粉搬送至開口部A側之搬送部的突起33b(突出於容器內部側之螺旋)。再者,開口部A為以容器本體33Y之軸線(旋轉軸)為中心之圓形狀,形成比容器本體33Y之徑更小之徑。因由被形成該小徑之開口部A排出碳粉,故於突起33b和開口部A之間設置有第2螺旋(第2突起)和朝向第2螺旋取出碳粉之取出部(雖然任一者皆省略圖式,但是被配置在隱藏在支持器134m之位置)。
被保持部(蓋)34Y是經由支持器134m而被安裝在容器本體33Y。在被保持部34Y,如第44圖所示般,在該圓筒之外徑部設置有爪(爪部)340b1。藉由該爪340b1被形成在容器本體33Y之圓周溝33e卡合,則被保持部34Y和容器本體33Y則可相對性旋轉。並且,使密封材料37存在於容器本體33Y和被保持部34Y之間,防止來自該接合部之碳粉洩漏。再者,在安裝容器本體33Y之被保持部34Y之位置附近,當作用以使容器33Y旋轉之輸入部使用之齒輪(瓶齒輪)33c是與容器本體33Y一體被設置。
在被保持部34Y於該周面下部形成有碳粉排出口(補給口)B。詳細而言,碳粉排出口B是與被設置在支持器(出口構件)340c之漏斗狀之開口340c2一體化。然後,在被設置在支持器340c之噴嘴孔340n,***當作卡合構件之噴嘴70(噴嘴搬送管),經由碳粉補給口70a而連通碳粉排出口B和噴嘴70。並且,在噴嘴孔340n嵌合口栓構件(快們)34d,於碳粉容器32Y不與噴嘴70卡合之時,堵塞一連串碳粉補給通路。在此,在本實施例12中,雖然省略圖式,但是將口栓構件34d彈推至與藉由噴嘴70而被推壓之方向相抵抗之方向的彈推手段,並不是設置在碳粉容器32Y側,而是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側。
在設置有噴嘴70之裝置本體100側,如第43圖所示般,在噴嘴本體之左右並列設置有定位插銷70b。該定位插銷70b是被***至設置在被保持部34Y之定位孔340k。再者,噴嘴70之補給側是與上述實施例11相同,與吸引型之螺桿泵浦60之吸引口連通。以螺桿泵浦而言可以使用以高固體/氣體重量比能夠連續定量移送之1軸偏心螺桿泵浦(一般泵浦)。
如此所構成之碳粉容器32Y當從第43圖之箭號M觀看時,安裝支持氣(出口構件)340c之被保持部34Y由容器本體33Y之外周面突出至外側。換言之,在被保持部34Y形成有當作以不與容器本體33Y之裝卸方向(箭號M、Q方向)之投影面重疊之方向被投影至裝卸方向之突出部的支持器340c。
當將碳粉容器32Y對碳粉容器收容部(設置部)31正確設置在箭號Q方向時,定位插銷70b被***至定位孔340k,並且噴嘴70被***至噴嘴孔340n。即是,使碳粉容器32Y朝該軸線方向(長邊方向)以被保持部34Y為前端移動,依此噴嘴70被***至噴嘴孔340n。然後,當噴嘴70被***至噴嘴孔340n之時,口栓構件34d則從噴嘴孔340n被推至深側,藉由噴嘴70之碳粉補給口(接收口)70a和碳粉排出口B(開口340c2)連通,則可執行碳粉補給。
然後,即使在本實施例12中碳粉容器收容部,也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執行碳粉補給動作。即是,藉由容器本體33Y旋轉,將所收納之碳粉送至被保持部34Y,以碳粉掩埋碳粉排出口B。吸引型之螺桿泵浦若以碳粉掩埋吸入側之碳粉排出口B時,因可以確實搬送碳粉,故可以將因應該作動時間之量的碳粉補給至顯像裝置。
如此一來,雖然執行碳粉補給,但是碳粉容器32Y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設置是由使用者所執行。因此,當於無正確設置碳粉容器32Y之設置不良時,噴嘴70則無法正確***至噴嘴孔340n,無法補給碳粉。
第45圖是表示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設置部)31之基座板310a之斜視圖,第46圖是放大表示設置有碳粉容器32Y之基座板310a之一部份的剖面圖。
參照第45圖(可以也參照第10圖),在被設置在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基座板310a,有屬於可以安裝4色份之碳粉容器32Y之空間,於各碳粉容器32Y之安裝位置形 成有滑合面31a、31b。並且,本實施例12中之基座板310a雖然1片安裝有4個碳粉容器32Y,但是亦可以配合碳粉容器32Y之數量在每碳粉容器32Y獨立設置基座板310a。
藉由被形成在基座板310a之滑合面31a及滑合面31b,如第46圖所示般,形成有收納被保持部34Y之引導溝31a11。在該引導溝31a11之滑合面31b和基座板310a之上面所形成之彎曲部分的引導邊(引導邊端)31a12是支撐容器本體33Y。引導溝31a11由第46圖之紙面垂直方向觀看,是被構成引導由容器本體33Y之外圓周突出之支持器340c(突出部)。即是,被形成被保持部34Y之突出部34c可以剛好收放在引導溝31a11。引導邊31a12是在第46圖所示之引導溝31a11之起點至終點之位置上,以容易支撐旋轉之容器本體33Y之方式,採用倒角。
如此所構成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因設置有形成有引導溝31a11之滑合面31a、31b,故當在引導溝31a11嵌合被保持部34Y時,則規制以被保持部34Y之軸心為中心之旋轉。因此,在被保持部34Y嵌合於引導溝31a11之狀態下,若將碳粉容器32Y載置在滑合面31a上而移動至箭號Q方向時,則可以簡單且確實設置碳粉容器。即是,藉由使被保持部34Y嵌合至引導溝31a11,因不會在噴嘴孔340n或定位孔340k之位置產生偏差,故當將碳粉容器32Y安裝在箭號Q方向時,定位插銷70b可以確實被***至定位孔340k,並且噴嘴70確實被***至噴嘴孔340n。
並且,在本實施例12中,由安裝動作開始至完成為止,碳粉容器32Y是與該軸線平行而在滑合面31a上滑行移動而被安裝。對此,亦可以設為於安裝動作之最初,將碳粉容器32Y於將被保持部34Y當作前頭而在與箭號Q方向正交之方向方滑動後安裝於箭號Q方向之方式。又,亦可以設為安裝動作之最初從上方將碳粉容器32Y滑落至滑合面31a,之後,在箭號Q方向滑行移動而予以安裝之方式。
本實施例12中之畫像形成裝置100中,從操作者(使用者)側觀看在深側具有碳粉排出機構,碳粉容器32Y之噴嘴孔340n和裝置本體100側之噴嘴70是成為在裝置本體100深側相接之構成。藉由如此之構成,即使在相接部發生碳粉飛散,因成為距離操作者較遠之位置,故比起碳粉排出機構(相接構造)在裝置本體100之前側,操作者難以被碳粉弄髒。再者,因相接構造在於裝置本體100深側,故少有操作者於安裝時握持被保持部34Y而予以操作,以操作實驗確認出大致是抓住容器本體33Y而進行推壓之動作。當抓住容器本體33Y而予以操作時,雖然被保持部34Y側旋轉,有操作性變差之可能性,但是在本實施例12中,因藉由滑合面31a限制被保持部34Y之旋轉,故提昇操作性。因此,如上述般,碳粉排出機構(相接構造)即使在裝置本體100深側,亦可以提昇碳粉容器32Y交換時之操作性。
以下,匯集本實施例12中之碳粉容器收容部31之構 成和效果之關係。並且,以下所述之構成及效果幾乎是與上述實施例11中之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構成及效果相同。
於本實施例12中,碳粉容器32Y之排出側之被保持部(蓋)34Y之主部雖然為略圓筒,但是在該一部份含有碳粉快門機構之空間上,具有突出的支持器340c(凸起部、突出部)。將該支持器340c當作鍵,放入至形成在裝置本體100側之引導溝31a11而予以安裝,依此可以正確決定吸引碳粉之噴嘴70之位置關係。
沿著滑合面31a使碳粉容器32Y予以移動,依此碳粉排出口B卡合於噴嘴70,防止碳粉容器32Y之設置不良或錯誤設置。比起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需要多數動作之專利文獻1~4等之技術,若藉由本實施例12之構成,以碳粉容器32Y沿著滑合面31a移動之1個動作(除本體門之開關動作外),完成碳粉容器32Y之脫離動作。
再者,藉由設置滑合面31a之引導邊31a12,安裝後之碳粉容器32Y旋轉自如地確實被支持。
再者,藉由設置滑合面31a之引導溝31a11,安裝時碳粉容器32Y則不會產生振動,可確實防止碳粉容器32Y之設置不良或錯誤設置。
再者,當僅握持容器本體33Y而安裝至裝置本體之時,若無限制旋轉之元件,被保持部34Y則成為旋轉自如之狀態。此時,力矩力以被保持部34Y之旋轉中心為基準發生,支持器(突出部)340c朝向下方。因此,本實施例12是將引導溝31a11配置在垂直方向下方。依此,即使在使 用者僅握持容器本體33Y之時,支持器340c也自然地放入至引導溝31a11,提昇防止碳粉容器32Y錯誤設置性能。
再者,於本實施例12中,因在支持器(突出部)340c形成有與噴嘴70(碳粉補給口70a)相接的碳粉排出口B,故碳粉排出口B是沿著滑合面31a而移動,可防止碳粉排出口B之旋轉變位。依此,使用者並無特別意識,可以簡單且確實執行碳粉排出口B和噴嘴70之相接。再者,與專利文獻5、6等之套筒夾頭方式之碳粉排出口之開放動作不同,在本實施例12中,因不使用拉柄等,與安裝動作連動,口栓構件34d被推壓至噴嘴70而被開啟之機構,故可防止碳粉容器32Y交換時之碳粉飛散。
再者,因抓住容器本體33Y可以不強迫執行碳粉容器32Y之裝卸操作,故可以在裝置本體100深側配置碳粉排出機構(噴嘴70和碳粉排出口B之相接部)。
如以上說明般,在本實施例12中,當執行碳粉容器32Y之交換時,容易操作,可以確實減輕碳粉飛散之發生。
並且,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例,只要在本發明之技術思想範圍內,除上述各實施例中所暗示之技術思想外,上述各實施例亦可作適當變更。再者,上述構成構件之數量、位置、形狀等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例,在實施本發明可設成適當之數量、位置、形狀等。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 器,其特徵為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安裝動作中,於開始定位之後,開始藉由開關構件開啟碳粉排出口。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碳粉容器收容部是具備與碳粉排出口連通之噴嘴,將開關構件設為與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安裝動作連動而被推動至噴嘴而開始開啟碳粉排出口,並且與來自碳粉容器收容部之脫離動作連動而被彈推構件彈推,開始執行碳粉排出口之閉鎖的口栓構件。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中,其特徵為碳粉容器收容部是具備有卡合於被保持部而執行該被保持部之定位的定位構件,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安裝動作中,開始執行定位構件之被保持部之卡合後,開始藉由噴嘴執行口栓構件之推動。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在上述碳粉容器中,相對於移動至安裝方向之被保持部,定位構件之前端是被形成比噴嘴之前端更靠被保持部側。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中,其特徵為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移動至安裝方向時,與定位構件卡合之被保持部之前端,是被形成比被推動至上述噴嘴之口栓構件之前端更靠碳粉容器收容部側。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定位構件是在安裝被保持部之側的前端形成有錐面或是倒角。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 器,其特徵為被保持部是在卡合定位構件之側的前端形成有錐面或是倒角。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是一種被裝卸自如地設置在畫像形成裝置本體之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碳粉容器,具備有將收容於內部之碳粉自排出口排出之容器本體,和自容器本體之開口部所排出之碳粉自碳粉抬出口排出,並且以非旋轉被保持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被保持部,被保持部是具備有抵接於碳粉容器收容部而滑動之滑動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之碳粉容器,其特徵為滑動部是與對碳粉容器收容部之裝卸動作連動而滑動該碳粉容器收容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滑動部為平面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平面部是被形成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滑合面成為平行。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滑動部是被形成相對於特定平面可抵接之高度的多數凸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將特定平面設為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滑合面。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滑動部是被配設在被保持部之底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被保持部之底部是於對碳粉容器收容部執行裝卸動作之時,載置在該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滑合面而滑動該滑合面。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滑動部是被配設在被保持部之側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被保持部之側部是於對碳粉容器收容部執行裝卸動作之時將該碳粉容器收容部之滑合面當作側面而滑動該滑合面。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具備有被保持部是在被設置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狀態下,藉由該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彈推手段被彈推至安裝方向之被彈推部,滑動部是與相對於碳粉容器收容部之裝卸動作連動而抵接於彈推手段。
再者,其他之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彈推手段是經由支軸而一體被設置並且藉由扭力彈簧而使力作用於以該支軸為中心之旋轉方向之雙方向上的機械臂。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滑動部是各配設於被保持部之分離的兩個側部上,將被彈推部設為兩個側部之終端的各個角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角部之R角是被形成比抵接於該角部之彈推 手段之抵接部之R角小。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滑動部各被配設於被保持部之分離的兩個側部,將被彈推部在兩個側部之終端交會於該側部之平面。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滑動部是該高度被形成與碳粉排出口之高度相同。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碳粉容器收容部是具備與碳粉排出口連通之噴嘴,被保持部是具備口栓構件,該口栓構件是與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安裝動作連動而被推動至噴嘴,開啟碳粉排出口,並且與碳粉容器收容部之脫離動作連動而被彈推構件彈推,閉鎖碳粉排出口,在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安裝動作中,於對滑動部之彈推部之彈推手段滑動之後,開始藉由碳粉搬送管推動口栓構件,隨著完成滑動部之彈推手段之滑動,藉由該彈推手段執行被彈推部之彈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隨著對碳粉容器收容部執行裝卸動作,口栓構件之裝卸方向之移動距離是構成比從碳粉排出口至被彈推部之距離更短。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碳粉容器是針對上述碳粉容器,其特徵為被保持部是具備有與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卡合於該碳粉容器收容部之定位構件的卡合部,卡合部是被配設在滑動部及碳粉排出口之垂直方向上 方。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一種裝卸自如地設置有碳粉容器之畫像形成裝置,碳粉容器是具備將收容於內容之碳粉自開口部排出之容器本體,和將自該容器本體之開口部被排出之碳粉自碳粉排出口排出之被保持部,具備有以非旋轉保持被保持部之保持部,和於安裝碳粉容器之時一面限制被保持部之旋轉,一面將該被保持部朝向保持部引導之導軌。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導軌是具備有支持容器本體之引導邊。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導軌是具備有引導被保持部之一部份的引導溝。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被保持部具備以不與容器本體之裝卸方向之投影面重疊的方式被投影至裝卸方向的突出部,突出部是被引導溝引導。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突出部形成有碳粉排出口。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引導溝相對於被保持部是被配設在垂直方向下方。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一種裝卸自如地設置有碳粉容器之畫碳粉補給裝置,碳粉容器是具備將收容於內容之碳粉自開口部排出之容器本體,和將自該容器本體之開口部被排出之碳粉自碳粉排出口排出之被保持部,並具有以非旋轉保持被保持部之保持部,和與碳粉容器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將該碳粉容器朝向保持部彈推之彈推具。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彈推具是與碳粉容器之安裝動作連動而將被保持部朝向保持部彈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碳粉容器具備與裝卸動作連動而開關碳粉排出口之開關構件,在碳粉容器之安裝動作中,是構成於開始藉由彈推具執行彈推之後,開始藉由開關構件開啟碳粉排出口之開放。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構成相對於藉由彈推具而朝向保持部彈推之前的碳粉容器,使力作用於自該保持部脫離之方向。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與碳粉容器之脫離動作連動而彈推至碳粉容器彈推由保持部脫離之方向的第2彈推具。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 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第2彈推具是與碳粉容器之脫離動作連動而彈推至被保持部從保持部脫離之方向。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與裝卸動作連動而開關碳粉排出口之開關構件,在碳粉容器之脫離動作中,構成於開始藉由第2彈推具執行彈推之後,開始藉由開關構件執行碳粉排出口之閉鎖。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構成對被彈推至藉由第2彈推具而由保持部所脫離之方向上之前的碳粉容器,使力朝向該保持部予以作用。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將彈推具和第2彈推具設為經由支軸一體性被設置,並藉由扭力彈簧使力作用於以該支軸為中心之旋轉方向之雙方向的機械臂。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導軌是具備與碳粉容器之裝卸動作連動而被保持部之滑動部滑動之滑合面,於碳粉容器之裝卸動作中,於滑動部之滑動開始之後,與執行藉由彈推具之彈推同時執行保持部之被保持部之定位,隨著完成滑動部之滑動,完成保持部之被保持部之定位。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導軌是具備與碳粉容器裝卸動作連動,被保持部之滑動部滑動之滑合面。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具備碳粉容器之裝卸動作連動,被保持部之滑動部滑動之滑合面。
再者,其他之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在碳粉容器之安裝動作中,於開始滑動部之滑動後,與執行藉由彈推具之彈推同時執行保持部之被保持部之定位,隨著完成滑動部之滑動,完成保持部之被保持部之定位。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碳粉容器具備開關被保持部之碳粉排出口之開關構件,並具備與碳粉容器之安裝動作連動而推動開關構件,開放碳粉排出口,並且與該碳粉排出口連通之碳粉搬送管。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碳粉容器是具備帶來彈推該寬構件之力量的構件,該開關構件是彈推至抗衡藉由碳粉搬運管而被推動之方向的方向上。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碳粉容器是沿著容器本體之長邊方向而裝卸。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碳粉容器是將容器本體之長邊方向當作水平方向而被安裝。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 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被保持部是被安裝成相對於容器本體成為前頭。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碳粉容器在容器本體之周面上,開口部之附近具備有齒輪,並具備有與齒輪齒合而將旋轉驅動力傳達至該齒輪之驅動齒輪。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藉由被傳達至齒輪之旋轉驅動力與容器本體之旋轉連動,而將收容於該容器本體內之碳粉朝向開口部搬送。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碳粉容器是在容器本體之內周面具備有螺旋狀之突起。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碳粉容器是在容器本體內收容碳粉。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碳粉容器是在容器本體內又收容有載體。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屬於碳粉容器被安裝成可對安裝部裝卸之畫像形成裝置,該碳粉容器具有藉由旋轉將所收容之碳粉搬送至開口部側之搬送部的容器本體,和被安裝於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並且能夠對容器本體相對性旋轉之被保持部,其特徵為被保持部具有構 成將收納於內部之碳粉補給至畫像形成裝置本體之時的通路一部份之碳粉排出口,安裝部是具有藉由碳粉容器移動至該軸線方向而卡合於碳粉排出口之卡合構件,和於該移動之時限制被保持部之旋轉之導軌。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導軌具有支持容器本體之引導邊和引導被保持部之端面的引導溝。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被保持部具有將碳粉容器在與軸線垂直之剖面上,突出至比容器本體之外徑更外側的突出部,突出部是被引導至導軌之引導溝。
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引導溝在重力方向被構成下方。再者,其他態樣所涉及之畫像形成裝置是針對上述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為在突出部形成有碳粉排出口。
32Y‧‧‧碳粉容器
33Y‧‧‧容器本體
34Y‧‧‧被保持部(蓋)
35‧‧‧ID晶片
34d‧‧‧口栓構件(開關構件、快門)
34c‧‧‧支持器
70‧‧‧噴嘴(碳粉搬送管、卡合構件)
71‧‧‧管子(搬送管)
76‧‧‧爪構件(彈推構件)
77‧‧‧板彈簧(第2彈推構件)
59‧‧‧碳粉補給裝置
60‧‧‧螺旋泵浦(粉末泵浦)
61‧‧‧轉子
62‧‧‧定子
63‧‧‧吸引口
64‧‧‧萬向聯結器
66‧‧‧馬達
67‧‧‧送出口
43Y‧‧‧碳粉搬送管
5Y‧‧‧顯像裝置

Claims (17)

  1. 一種碳粉容器,包含:容器本體,被架構以收容碳粉並包含一開口,用以排放碳粉;及被保持部,其被安裝於該容器本體上並可用以非旋轉方式被保持在畫像形成裝置的碳粉容器收容部,該被保持部包括:碳粉排出口,用以排放由該容器本體的該開口排放的碳粉;噴嘴孔,用以接收平行該容器本體的長度方向的該畫像形成裝置的噴嘴,當該噴嘴在該噴嘴孔內時,該噴嘴接收由該碳粉排出口排放的碳粉;滑動部,其係被配設在該被保持部之下方,並在該碳粉容器收容部的一部份上滑動,其中該滑動部及該噴嘴孔係被配設成當該碳粉容器被安裝在該畫像形成裝置上時,該滑動部在該碳粉容器收容部的一部份上滑動,及該噴嘴被***該噴嘴孔。
  2. 一種碳粉容器,用以連接至畫像形成裝置的碳粉容器收容部,該碳粉容器包含:容器本體,被架構以收容碳粉並包含一開口,用以排放碳粉;及被保持部,其被安裝於該容器本體上並可用以非旋轉方式被保持在畫像形成裝置的碳粉容器收容部,該被保持部包括: 碳粉排出口,用以排放由該容器本體的該開口排放的碳粉;噴嘴孔,用以接收平行該容器本體的長度方向的該畫像形成裝置的噴嘴,當該噴嘴在該噴嘴孔內時,該噴嘴接收由該碳粉排出口排放的碳粉;滑動部,其係於被裝卸到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時,沿著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滑動,該滑動部包含:第一滑動部,其朝下並配設在該被保持部的下部;及第二滑動部,其朝水平並至少部份連接至該第一滑動部。
  3. 一種碳粉容器,包含:容器本體,被架構以收容碳粉並包含一開口,用以排放碳粉;及被保持部,其被安裝於該容器本體上並可用以非旋轉方式被保持在畫像形成裝置之碳粉容器收容部,該被保持部包括:碳粉排出口,用以排放由該容器本體的該開口排放的碳粉;噴嘴孔,用以接收平行該容器本體的長度方向的該畫像形成裝置的噴嘴,當該噴嘴在該噴嘴孔內時,該噴嘴接收由該碳粉排出口排放的碳粉;滑動部,其係於被裝卸到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時,沿著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滑動,該滑動部具有:一對平面部,平行於一垂直平面,及 壁面,其係橫向地連接該一對平面部,並朝下方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滑動部用以同步於裝/卸動作,而沿著該碳粉容器收容部的滑動槽滑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滑動部用以同步於裝/卸動作,而沿著該碳粉容器收容部的滑動槽滑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滑動部用以同步於裝/卸動作,而沿著該碳粉容器收容部的滑動槽滑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滑動部的高度與該碳粉排出口的高度實質相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滑動部的高度與該碳粉排出口的高度實質相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滑動部的高度與該碳粉排出口的高度實質相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容器,更包含:可移動構件,其係被配設在該噴嘴孔內並用以當該裝著時接觸該畫像形成裝置的該噴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碳粉容器,更包含:可移動構件,其係被配設在該噴嘴孔內並用以當該裝 著時接觸該畫像形成裝置的該噴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碳粉容器,更包含:可移動構件,其係被配設在該噴嘴孔內並用以當該裝著時接觸該畫像形成裝置的該噴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可移動構件係為配置在該噴嘴孔內的彈簧所彈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被保持部包含偏壓部份,其當該被保持部被耦接至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時,為該碳粉容器收容部的偏壓單元所偏壓;及該滑動部,用以在將該碳粉容器安裝至該碳粉容器收容部時,接觸並滑動於該偏壓單元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容器本體其內包含碳粉。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碳粉容器,其中該容器本體其內包含載體。
  17. 一種畫像形成裝置,其使用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碳粉容器。
TW103123785A 2005-06-07 2006-06-07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TWI5503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67298 2005-06-07
JP2005198355 2005-07-07
JP2005203370 2005-07-12
JP2005223438 2005-08-01
JP2005304216 2005-10-19
JP2005313616 2005-10-28
JP2006013293A JP4396946B2 (ja) 2005-01-26 2006-01-23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29246A JP4408864B2 (ja) 2005-06-07 2006-02-07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2727A TW201502727A (zh) 2015-01-16
TWI550369B true TWI550369B (zh) 2016-09-21

Family

ID=3749845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3785A TWI550369B (zh) 2005-06-07 2006-06-07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TW095120259A TWI332606B (en) 2005-06-07 2006-06-07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096104490A TWI355570B (en) 2005-06-07 2006-06-07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100137316A TWI464545B (zh) 2005-06-07 2006-06-07 Toner containers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0259A TWI332606B (en) 2005-06-07 2006-06-07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096104490A TWI355570B (en) 2005-06-07 2006-06-07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100137316A TWI464545B (zh) 2005-06-07 2006-06-07 Toner container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6) US7826777B2 (zh)
EP (4) EP1890201B1 (zh)
DE (1) DE202006020942U1 (zh)
ES (3) ES2701192T3 (zh)
HK (2) HK1112069A1 (zh)
TW (4) TWI550369B (zh)
WO (1) WO20061322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9630B (zh) * 2015-02-27 2020-07-2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2703B2 (en) * 2002-05-20 2009-06-02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replenishing a toner or a carrier of a two-ingredient typ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eloping device
JP4456957B2 (ja) * 2004-08-06 201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6B2 (en) 2004-08-1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13295B2 (ja) 2004-11-09 2011-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減容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ES2605527T3 (es) 2005-04-27 2017-03-14 Ricoh Company, Ltd. Recipiente de tóner y aparato de formación de imagen
EP1890201B1 (en) * 2005-06-07 2014-12-3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8050597B2 (en) * 2006-11-09 2011-11-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ontainer having a gear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200825639A (en) * 2006-12-05 2008-06-16 Gen Plastic Ind Co Ltd Toner cartridge with a lock function
US7796922B2 (en) * 2007-04-20 2010-09-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unit at the toner carrying section
JP4458152B2 (ja) * 2007-11-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装置及びこの現像剤収容装置が着脱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153B2 (ja) * 2007-11-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装置及びこの現像剤収容装置が着脱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326392B2 (ja) 2007-12-25 2013-10-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ャッタ機構、粉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3393B2 (ja) * 2008-03-28 2014-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271280A (ja) * 2008-05-07 2009-11-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容器、トナー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補給方法
JP5332336B2 (ja) * 2008-06-20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65259B (zh) 2008-09-09 2019-09-0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JP5531579B2 (ja) * 2008-11-27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粉体容器
JP5483101B2 (ja) 2009-09-04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97887B (zh) * 2009-09-04 2014-06-18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JP5487934B2 (ja) * 2009-12-15 2014-05-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42498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Xerox Corporation Replenisher toner container
SG10201501511VA (en) * 2010-03-01 2015-04-29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S2771173T3 (es) 2010-03-10 2020-07-06 Ricoh Co Ltd Recipiente de tóner y dispositiv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US8965250B2 (en) 2010-03-17 2015-02-24 Ricoh Company, Limited Cap, powder container, develop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378374B1 (en) 2010-04-01 2019-09-25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784850B1 (ko) 2010-06-11 2017-11-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화상 형성 장치에서 탈착 가능하게 설치되는 정보 저장 시스템, 탈착 장치 및 토너 용기
JP5621360B2 (ja) * 2010-07-01 2014-11-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483018B2 (ja) 2010-08-03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687984B2 (en) * 2010-10-15 2014-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91391B2 (ja) * 2010-10-25 2015-04-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U2011337578A1 (en) 2010-12-03 2013-06-20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11452B2 (ja) 2010-12-06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0647B2 (ja) 2011-02-17 2016-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62801B (zh) * 2011-03-31 2016-12-21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材料容器和具有该粉末材料容器的图像形成设备及粉末材料补充方法
JP2012252178A (ja) 2011-06-03 2012-12-20 Ricoh Co Ltd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3954B2 (ja) 2011-06-06 2017-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CN102331694B (zh) * 2011-07-18 2014-08-2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2314131A (zh) * 2011-08-05 2012-01-1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盒粉仓
JP5765624B2 (ja) 2011-08-19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22116B2 (ja) 2011-08-24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36704B2 (ja) * 2011-08-29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5950156B2 (ja) 2011-09-09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2016277648B2 (en) * 2011-11-25 2019-02-07 Ricoh Company, Limite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X368873B (es) * 2011-11-25 2019-10-21 Ricoh Co Ltd Recipiente para polvo y aparato formador de imagen.
JP5435380B1 (ja) * 2011-11-25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5116B2 (ja) * 2012-03-15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その粉体収納容器から現像剤を補給する粉体補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が搭載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KR102002623B1 (ko) 2012-06-03 2019-07-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405221B2 (en) 2012-06-08 2016-08-02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015252B2 (ja) 2012-08-31 2016-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42600B2 (en) * 2012-11-22 2015-01-2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96358B2 (ja) * 2013-01-21 2016-03-3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65317B2 (en) 2013-02-25 2016-10-11 Ricoh Company, Ltd. Nozzle insertion memb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749884B (zh) * 2013-03-15 2021-12-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JP6075195B2 (ja) 2013-05-08 2017-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9509B2 (ja) 2013-05-21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8346B2 (ja) * 2013-08-29 2016-1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
US9158269B2 (en) 2013-09-03 2015-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table connection of 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toner cartridge
USD722642S1 (en) 2013-12-13 2015-02-17 Keyence Corporation Ink bottle for inkjet printer
EP2960722B1 (en) 2013-12-27 2021-04-1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564612B1 (ja) 2013-12-27 2014-07-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SG10201804311QA (en) * 2014-03-17 2018-07-30 Ricoh Co Ltd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308511B (zh) * 2014-03-17 2019-12-20 株式会社理光 喷嘴接收装置、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394351B2 (ja) 2014-03-17 2018-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GB2549026B (en) 2014-11-28 2021-06-23 Canon Kk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BR112017011150B1 (pt) * 2014-11-28 2023-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ucho montável em conjunto principal
JP6586740B2 (ja) * 2015-03-06 2019-10-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74166B2 (ja) * 2015-03-18 2020-10-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
JP6665431B2 (ja) 2015-06-24 2020-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57653B2 (ja) * 2015-08-17 2020-03-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0002B2 (ja) * 2016-02-15 2019-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430477B1 (en) 2016-03-16 2021-05-05 Katun Corporation Spindle dispensing toner cartridge
JP6586916B2 (ja) * 2016-04-07 2019-10-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91181A (ja) 2016-04-12 2017-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11325B2 (ja) 2016-10-21 2021-07-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収容容器、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6919831B2 (ja) * 2017-05-18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1633452S (zh) * 2018-09-21 2019-06-10
JP7275514B2 (ja) 2018-09-27 2023-05-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US11048189B2 (en) 2019-03-13 2021-06-29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sheet member with two portions to move toner
US11249420B2 (en) * 2019-10-07 2022-02-15 Katun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interface mechanism and methods for same
CN114761882A (zh) 2019-11-18 2022-07-15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调色剂再填充装置
CN110989308B (zh) * 2019-11-29 2022-06-03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剂补充容器
USD995625S1 (en) 2020-07-28 2023-08-15 Keyence Corporation Cartridge for continuous inkjet print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2479A (en) * 2002-09-20 2004-07-16 Ricoh Co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powder feeding device, toner storage container, powd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recycling the contain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1899A (en) * 1983-01-08 1986-09-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US5184181A (en) * 1986-09-24 1993-02-02 Mita Industrial Co., Ltd. Cartridge discriminating system
US4907019A (en) * 1989-03-27 1990-03-06 Tektronix, Inc. Ink jet cartridges and ink cartridge mounting system
JPH03178749A (ja) 1989-12-07 1991-08-02 Fujitsu Ltd 鏡面加工装置における切削油供給方法
CA2068358C (en) 1991-05-14 1998-12-22 Yoshihiko Yamada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receiving apparatus within which such cartridge is mounted
JP3078037B2 (ja) * 1991-06-21 2000-08-2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107918A (ja) 1991-10-16 1993-04-30 Ricoh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ツジ
JPH072389A (ja) 1992-06-08 1995-01-06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給紙カセット引き込み装置
JPH06149047A (ja) 1992-11-10 1994-05-27 Fuji Xerox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用トナー供給装置
JP3178749B2 (ja) 1993-01-18 2001-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供給装置
JPH06266227A (ja) 1993-03-14 1994-09-22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収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986679B2 (ja) * 1994-06-17 1999-1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US5648840A (en) 1994-11-14 1997-07-15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oner conveyance apparatus
US5530531A (en) * 1995-03-15 1996-06-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ultiple cartridge keying apparatus
JP3509385B2 (ja) 1995-07-24 2004-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ボトル
JP3423542B2 (ja) * 1996-08-25 2003-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ボトル
KR100227914B1 (ko) 1995-10-11 1999-11-01 이토가 미찌야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토너보급장치, 및 그에 탑재된 토너용기
JP3875743B2 (ja) 1996-01-09 2007-01-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トナーボトル
US5722014A (en) 1996-06-21 1998-02-24 Nashua Corporation Enhanced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toner and supplying toner to an image forming machine
JP3572500B2 (ja) 1996-08-21 2004-10-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US5903806A (en) * 1996-08-07 1999-05-11 Konic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agent replenish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JP3535721B2 (ja) 1997-01-10 2004-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
US5890040A (en) 1997-01-14 1999-03-30 Konic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JPH10213959A (ja) 1997-01-30 1998-08-11 Konica Corp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41691B2 (ja) * 1997-10-03 2004-07-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収納容器
JP3013823B2 (ja) * 1997-11-28 2000-02-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Atm伝送路におけるページング信号の配信方法
US6606467B2 (en) * 1998-06-30 2003-08-12 Steven Bruce Michlin Toner cartridge, contact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veloper roller and toner cartridge used therein
JP3450757B2 (ja) 1998-09-22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US5991584A (en) 1998-10-07 1999-11-23 Katun Co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assembly
US6104902A (en) * 1998-11-20 2000-08-15 Katun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assembly
KR100370541B1 (ko) 1998-12-07 2003-01-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현상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
TWI251725B (en) * 1998-12-22 2006-03-21 Ricoh Kk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628539B2 (ja) * 1999-01-25 2005-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
JP2000293024A (ja) 1999-04-06 2000-10-20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US6228915B1 (en) * 1999-04-15 2001-05-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ed food adhesion
JP3868146B2 (ja) 1999-04-28 2007-0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042626A (ja) 1999-05-25 2001-02-16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これを装着する電子写真装置並びにトナーボトルの成形方法
JP4014335B2 (ja) 1999-05-25 2007-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05286A (ja) 1999-06-17 2001-01-1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169864B1 (en) 1999-07-06 2001-01-02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ntainer including a movably mounted sealing member
JP3571584B2 (ja) 1999-07-08 2004-09-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4473A (ja) 1999-11-24 2001-06-08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72060A (ja) 2000-01-01 2000-06-23 Ricoh Co Ltd トナ―収容器及びトナ―補給装置
US6256470B1 (en) * 2000-02-18 2001-07-0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device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toner cartridge for use therein
JP2001235932A (ja) 2000-02-24 2001-08-31 Konica Corp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容器とそれに収納された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52950B2 (ja) 2000-02-29 2006-03-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591077B2 (en) 2000-05-08 2003-07-0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ontainer therefor
JP4185672B2 (ja) 2000-05-08 2008-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283501B2 (ja) 2000-06-28 2002-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2002221858A (ja) 2000-11-24 2002-08-09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これを装着する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トナーボトルの成形方法
JP2002174947A (ja) 2000-12-07 2002-06-21 Ricoh Co Ltd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62390B1 (ko) * 2000-12-29 2002-11-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기-토너 카트리지 조립체
JP4048051B2 (ja) 2001-01-31 2008-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229402B1 (en) * 2001-01-31 2012-05-30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723742B2 (ja) 2001-03-26 2011-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移送装置
JP4815062B2 (ja) 2001-04-13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99982B2 (ja) 2001-06-01 2009-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ナー補給装置
JP4124992B2 (ja) 2001-10-25 2008-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4095875B2 (ja) 2001-10-30 2008-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60304379T2 (de) * 2002-01-31 2007-02-01 Ricoh Co., Ltd. Tonernachfüllvorrichtung und damit versehene Entwick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Bilderzeugungsgerät
JP2003255686A (ja) 2002-03-05 2003-09-10 Canon Inc 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封止部材
JP3741691B2 (ja) 2002-04-12 2006-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133629B2 (en) 2002-04-12 2006-11-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as easy-to-handle large capacity toner container
US6766135B2 (en) 2002-04-22 2004-07-20 Jui-Chi Wang Toner cartridge
US6987940B2 (en) 2002-04-30 2006-0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US7542703B2 (en) * 2002-05-20 2009-06-02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replenishing a toner or a carrier of a two-ingredient typ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eloping device
JP3968268B2 (ja) 2002-05-20 2007-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42626A (ja) 2002-05-21 2004-02-12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光沢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219263A1 (en) * 2002-05-24 2003-11-27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device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toner thereto
CN100504654C (zh) * 2002-06-03 2009-06-24 株式会社理光 色调剂运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009492B2 (ja) * 2002-06-12 2007-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97940B2 (en) * 2002-06-21 2005-05-24 Nik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rrecting aberrations and distortions in EUV lithography
JP4220798B2 (ja) 2002-09-20 2009-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
JP4280511B2 (ja) * 2002-09-20 2009-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49994B2 (ja) 2002-09-20 2009-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その再生産方法、粉体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39031A (ja) 2002-09-24 2004-05-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補給用トナー収容器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422956B2 (ja) * 2002-10-16 2010-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機構
US7116928B2 (en) * 2002-12-18 2006-10-03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dis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076192B2 (en) 2002-12-27 2006-07-11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691489B2 (ja) 2003-02-03 2005-09-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ボトル
JP4383898B2 (ja) * 2003-02-28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349073C (zh) * 2003-03-05 2007-11-1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JP4476617B2 (ja) 2003-03-05 2010-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785497B1 (en) * 2003-03-24 2004-08-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ner cartridge and toner supply device
US6895191B2 (en) * 2003-05-13 2005-05-17 Xerox Corporation Insertion verification of replaceable module of printing apparatus
JP4366117B2 (ja) * 2003-05-21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4208645B2 (ja) 2003-06-03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2005003702A (ja) 2003-06-09 2005-01-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補給装置
AU156108S (en) * 2003-06-27 2004-08-09 Toshiba Tec Kk Toner storage container
JP4157809B2 (ja) 2003-07-07 2008-10-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245852B2 (en) 2003-07-08 2007-07-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985753B2 (ja) * 2003-08-19 2007-10-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05531B2 (ja) 2003-08-25 2009-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87269B2 (ja) * 2003-10-27 2010-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交換方法、装置ユニットの交換方法
USD523037S1 (en) * 2003-10-30 2006-06-13 Paul Ott Gmbh Edge banding machine
KR100958651B1 (ko) 2004-01-17 2010-05-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이차전지용 애노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
JP2005221825A (ja) 2004-02-06 2005-08-18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483349B2 (ja) 2004-03-08 2010-06-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4650780B2 (ja) * 2004-05-17 2011-03-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5345773A (ja) 2004-06-03 2005-12-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6B2 (en) * 2004-08-1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84691B2 (en) * 2004-11-09 2007-02-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13295B2 (ja) 2004-11-09 2011-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減容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USD532037S1 (en) 2005-02-01 2006-11-14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artridge
JP4378303B2 (ja) * 2005-03-03 2009-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の評価方法
US7620349B2 (en) * 2005-03-15 2009-11-17 Ricoh Co., Ltd. Agent containing unit having improved usability, agent refill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890201B1 (en) * 2005-06-07 2014-12-3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7298716A (ja) 2006-04-28 2007-11-15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搬送装置
USD599845S1 (en) * 2006-06-13 2009-09-08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artridge
USD602985S1 (en) 2007-08-30 2009-10-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artridg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2479A (en) * 2002-09-20 2004-07-16 Ricoh Co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powder feeding device, toner storage container, powd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recycling the container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9630B (zh) * 2015-02-27 2020-07-2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
US10955795B2 (en) 2015-02-27 2021-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90201A4 (en) 2011-09-28
US20110008075A1 (en) 2011-01-13
EP1890201A1 (en) 2008-02-20
TW201209529A (en) 2012-03-01
TWI464545B (zh) 2014-12-11
WO2006132259A1 (ja) 2006-12-14
EP2741142A1 (en) 2014-06-11
ES2556542T3 (es) 2016-01-18
EP1890201B1 (en) 2014-12-31
US7720417B2 (en) 2010-05-18
US7853183B2 (en) 2010-12-14
US20070154243A1 (en) 2007-07-05
ES2533553T3 (es) 2015-04-13
US8160461B2 (en) 2012-04-17
US7826777B2 (en) 2010-11-02
ES2701192T3 (es) 2019-02-21
USRE47086E1 (en) 2018-10-16
EP2889696B1 (en) 2018-10-24
TWI355570B (en) 2012-01-01
TWI332606B (en) 2010-11-01
HK1140551A1 (en) 2010-10-15
TW200720865A (en) 2007-06-01
US20070122205A1 (en) 2007-05-31
US7835675B2 (en) 2010-11-16
US20070147900A1 (en) 2007-06-28
US20070160393A1 (en) 2007-07-12
DE202006020942U1 (de) 2011-03-10
EP2755090B1 (en) 2015-10-21
EP2889696A1 (en) 2015-07-01
EP2755090A1 (en) 2014-07-16
HK1112069A1 (en) 2008-08-22
TW200705140A (en) 2007-02-01
TW201502727A (zh) 2015-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0369B (zh)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TWI495968B (zh)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TWI332128B (en)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80639B2 (ja)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の製造方法
JP4396946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48576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501051B (zh) 粉末容器和設置有該容器的影像形成設備
TWI530763B (zh) 碳粉容器及使用該碳粉容器的影像形成系統
JP4371317B2 (ja)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梱包箱
JP4371318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3828B2 (ja) トナー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572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15473A (ja)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07858B1 (ko) 토너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4408864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05105B2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05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MXPA06013160A (en)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