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7496B - 雙桿型吸振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桿型吸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7496B
TWI537496B TW102118647A TW102118647A TWI537496B TW I537496 B TWI537496 B TW I537496B TW 102118647 A TW102118647 A TW 102118647A TW 102118647 A TW102118647 A TW 102118647A TW I537496 B TWI537496 B TW I5374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liquid
chamber
rod
pist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1008A (zh
Inventor
宮里英考
高桑洋二
広木章
松崎幸一
水口寿雄
吉永耕大
三田剛
結束茉利子
Original Assignee
Sm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Sm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1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1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7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74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20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with the piston-rod extending through both ends of the cylinder, e.g. constant-volume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with solid or semi-solid material, e.g. pasty masses,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03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with solid or semi-solid material, e.g. pasty masses, as damping medium the damper being of the telescop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damping effects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troke
    • F16F9/48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damping effects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troke characterised by giving a particular shape to the cylinder, e.g. co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雙桿型吸振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將往復移動的移動體作為對象,用來使其往復移動中的任一個緩和地停止的雙桿型的油壓式吸振裝置。
如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所揭示,傳統以來,一般所知的油壓式的吸振裝置具有以下的構造:在液壓缸外殼的液室內充填礦物油之類的油,且制動用的活塞是在外周保有油之流通間隙的狀態下收容,而連接於該活塞的桿構件從液壓缸外殼的一端朝外部突出。然後,當移動體碰撞(抵靠)該桿構件的前端而使上述活塞位移時,藉由流動於上述流通間隙之油的流動抵抗,而吸收上述移動體的運動能量。
這種構造的已知吸振裝置,雖然是使連接於活塞的桿構件從液壓缸外殼的一端朝外部突出,而使抵靠於其前端的移動體緩和地停止,但在「移動體往復移動,且使該往復移動的其中任一個也能緩衝和地停止」的場合中,則必須在移動體的移動方向放配設一對方向相反的吸 振裝置。接著,當欲使其往復移動緩和地停止的移動體,譬如是利用流體壓驅動機器而形成往復驅動的物體時,必須在該流體壓驅動機器或者其附近確保一對吸振裝置的配設空間,因此使流體壓驅動機器的構造複雜化、且有導致其設置有受到限制的可能。
就用來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而言,譬如在專利文獻3中揭示一種具有一對活塞桿的緩衝器(吸震裝置),該一對活塞桿的一端是分別從液壓缸的兩端部朝該液壓缸的軸方向突出,且彼此獨立。
該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緩衝器,實質上,是將兩個「具備單一活塞桿的緩衝器」予以反向連結的裝置,而且在兩緩衝器中油活塞所押出的流體,並非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通過活塞周圍的間隙而導向該活塞的背面側,而是藉由導向可調整流路剖面積之另外設置的節流部分,而可在兩緩衝器獨立調整流路抵抗,因此在液壓缸內藉由活塞的移動而形成負壓,流體流向該活塞背面側的流路也另外形成,如此一來,兩活塞桿所產生的制動力可獨立地變動。因為這緣故,在緩衝器內朝一對活塞施加(賦予)流動抵抗的油之類的流體的流路變得極端極端,且製造不易,難以長時間穩定地發揮緩衝功能。
此外,在「針對往復移動的移動體,無論朝哪一個方向的移動皆能使其緩和地停止」的緩衝器中,當移動體抵靠於其中一個活塞桿前端而緩和地停止時,接下來上述移動體一定會碰撞另一個活塞桿的前端,因此,當 移動體抵靠於其中一個活塞桿前端時,必須使另一個活塞桿的前端回到突出位置(復位位置),倘若如上述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緩衝器,使「從液壓缸的兩端部突出的一對活塞桿」形成彼此獨立,透過封入緩衝器內之油等的流體使另一個活塞桿移動至復位位置時,將因為流體的洩漏、或流體在部分流路處的流通不良、或者其他的原因,以致另一個活塞桿有可能在移動體抵靠於其中一個活塞桿時無法回到適當的位置,一旦形成該狀態,便無法發揮所期待的緩衝功能。
不僅如此,如以上所述「連結兩個緩衝器,且兩活塞桿所產生的制動力可獨立變更」的技術中,對於「於兩個緩衝器中設置共用的構造部分」的這點有其困難度,除此之外,如以上所述,由於被兩活塞所押出之流體的流動抵抗可獨立地調整的緣故,欲施加流動抵抗之油等流體的流路變得極端複雜且必須大量設置,因此使整體的構造變得大型化,至少是小型化困難的裝置。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4487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776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昭61-189335號公報
本發明的技術性課題是提供一種:可使往復 移動的移動體在往復的哪一個移動方向中皆能緩和地停止,且合理地具備簡單的設計構造之雙桿型的油壓式吸振裝置。
本發明的其他技術性課題是提供一種:具有「從液壓缸外殼的兩端突出至外部,且供移動體抵靠」的一列桿構件,在移動體抵靠於該桿構件的一端而使該桿構件移動且緩和地停止的場合中,可確實地將該桿構件的另一端押回至液壓缸外殼另一端的正確復位位置,且被制動用活塞所加壓的液體朝與上述桿構件移動的相反方向流動,而構成準備移動體對上述桿構件之另一端的抵靠(碰撞),藉此成為無論是朝向「利用單純的機構而交互地往復移動之移動體的哪一個方向」的移動,皆能穩定地發揮緩和地停止之功能的雙桿型油壓式吸振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雙感型吸振裝置,具備:在內部具有「已充填液體之液室」的液壓缸外殼;和在軸線方向上貫穿該液壓缸外殼,一端及另一端液密地從上述液壓缸外殼的一端及另一端突出於外部,且在軸線方向上往復移動的一列桿構件;和在軸線方向上保持間隔,且被保持在該桿構件位於上述液室內之部位的第1及第2活塞;和被該第1及第2活塞區隔至上述液室的一端側及另一端側的第1及第2活塞室;和形成於上述第1活塞與第2活塞之間的蓄液室;和為了對 液體賦予流動抵抗,而分別形成於上述第1及第2活塞的外周面與上述液室的內周面之間的流通間隙;及連結上述第1及第2活塞室與上述蓄液室之自由開閉的第1及第2單向流路,上述第1及第2單向流路構成:當上述桿構件的往復移動時,封閉位於該桿構件之移動方向前方側的單向流路,阻止液體從該移動方向前方側的活塞室朝上述蓄液室的流動,並且開放位於上述桿構件之移動方向後方側的單向流路,容許液體從上述蓄液室朝該移動方向後方側之活塞室的流動。
在本發明中最好是形成:上述桿構件具有:從上述液壓缸外殼的一端突出的第1桿構件及從另一端突出的第2桿構件;以及在上述液室內連結上述第1桿構件與第2桿構件的中間構件,上述第1及第2活塞,在形成於「上述第1及第2桿構件鄰接於上述中間構件的位置」的活塞安裝部配設成自由移動於軸線方向,並藉由上述桿構件的往復移動而位移,且交互地對上述中間構件的一端及另一端的第1及第2抵接面形成接觸或分離,上述第1及第2單向流路具有:在上述第1及第2活塞的內周面與上述活塞安裝部的外周面之間,形成經持續連通上述第1及第2活塞室的連通路;及在上述中間構件的第1及第2抵接面與上述第1及第2活塞的側面之間,形成將上述連通路與上述蓄液室予以連通或遮斷的開閉路,藉由上述第1及第2活塞對上述第1及第2抵接面的接觸或分離,而使上述開閉路形成開閉。
此外,在本發明中,最好是在「上述第1及第2活塞面向上述第1及第2活塞室側的側面」與「上述活塞對上述活塞安裝部的端部形成接觸或分離的階段部」之間,形成使上述連通路持續連通於該第1及第2活塞室的連通溝。
在本發明中期待:上述液室的內徑,在上述第1活塞室與第2活塞室之間的位置最大,且越朝向上述第1活塞室側及第2活塞室側,則逐漸地形成小型化。
在該場合中,上述液室的內徑,亦可在上述第1活塞室側與第2活塞室側形成不同。
此外,在本發明中,上述第1及第2桿構件在上述液室內往復移動的部位、上述中間構件、上述第1及第2活塞、上述第1及第2單向流路,最好相對於上述中間構件之軸線方向的中央形成左右對稱。
本發明中,在上述蓄液室內收容「由具有獨立氣泡,且自由伸縮的發泡體所形成」的彈性構件,對上述液體賦予預壓,可藉由使該彈性構件壓縮而構成蓄壓器。
此外,在上述液壓缸外殼,於成為上述液室之中央部的位置形成用來充填上述液體的充填孔,該充填孔亦可由「對上述液體賦予預壓的調壓塞」所封閉。
具有上述構造的雙桿型吸振裝置構成:使一對活塞保持在貫穿液室的一列桿構件,當移動體交互地抵靠於上述桿構件的一端及另一端而使該桿構件往復移動 時,被其中一個活塞所加壓之活塞室內的液體,將通過執行該加壓之活塞周圍的流通間隙而流入蓄液室,並從該蓄液室經由另一個活塞的單向流路,而流入被該另一個活塞所區隔形成的活塞室,且在桿構件因移動體的抵靠(碰撞)而朝單向移動並緩和地停止於移動端的場合中,該桿構件的另一端將被押回至從液壓缸外殼的另一端突出的復位位置,並形成「被制動用活塞所加壓的液體從液室內流向桿構件之移動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狀態,而準備下一次移動體朝上述桿構件之另一端的抵靠(碰撞)。
因此,當移動體抵靠於液壓缸外殼之兩端的桿構件時,反覆地形成所謂「位於其中一個活塞室內的大多數液體流入另一個活塞室」的單純的流動,這點與傳統上桿構件僅從液壓缸外殼的一端突出於外部的油壓式吸振裝置(請參考專利文獻1)中所採用之液體的流動近似,因此,可充分地活用已知的技術,並且用於該吸振裝置的零件可共通使用。
因此,即使是朝交互地往復移動之移動體的任一個方向的移動,也能穩定地發揮緩和地停止的功能,可減少零件數量並達成構造的簡單化,能獲得降低成本的雙桿型油壓式吸振裝置。
如同以上的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可獲得:可使往復移動的移動體,在往復的哪一個移動方向皆能緩 和地停止,且合理地具備簡單的設計構造之雙桿型的油壓式吸振裝置。
1‧‧‧液壓缸外殼
3‧‧‧液室
4a、4b‧‧‧蓋
5‧‧‧(連接)桿
6a、6b‧‧‧桿構件
7a、7b‧‧‧活塞安裝部
9a、9b‧‧‧階段部
10a、10b‧‧‧活塞
11a、11b‧‧‧連通路
12‧‧‧中間構件
12a、12b‧‧‧抵接面
13a、13b‧‧‧流通間隙
14a、14b‧‧‧活塞室
15a、15b‧‧‧連通溝
17‧‧‧蓄液室
18a、18b‧‧‧單向流路
19a、19b‧‧‧開閉路
27‧‧‧彈性構件
28‧‧‧充填孔
29‧‧‧調壓塞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中雙桿型吸振裝置的第1實施例之構造的縱剖面圖。
第2圖:為上述第1實施例中活塞的前視圖。
第3圖:是顯示將上述第1實施例中的連接桿朝箭號A方向按壓之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4圖:為第3圖的重要部位放大圖。
第5圖:是顯示本發明中雙桿型吸振裝置之第2實施例構造的縱剖面圖。
第6圖:是顯示本發明中雙桿型吸振裝置之第3實施例構造的縱剖面圖。
第1~4圖,是顯示具備本發明中雙桿型吸振裝置之基本構造的第1實施例。該雙桿型吸振裝置,主要是以往復移動的移動體作為制動對象,適用來使其往復的移動皆能緩和地停止的裝置,一般來說,是用於利用流體壓或其他動力使移動構件往復移動的制動器、或附設於利用該制動器形成往復驅動的機器等,但其用途並不侷限於此。
該雙桿型吸振裝置,具備「內部可充填油等液體,且形成一個筒狀(圓形孔狀)之液室3」的液壓缸外殼1,上述液室3之軸線L方向的一端,是由第1密封機構20A與第1蓋4a所封閉,上述液室3之軸線L方向的另一端,則由第2密封機構20B與第2蓋4b所封閉。接著,形成圓柱狀之第1桿構件6a的前端,從上述液壓缸外殼1的一端側,通過上述第1密封機構20A與第1蓋4a的中心孔而液密地朝外部突出,第2桿構件6b的前端,從上述液壓缸外殼1的另一端側,通過上述第2密封機構20B與第2蓋4b的中心孔而液密地朝外部突出,而構成:往復移動的移動體交互地抵靠於該桿構件6a、6b的前端,而使該移動體緩和地停止。
在上述液壓缸外殼1的周圍,形成有可將該吸振裝置安裝於「使移動體往復移動的制動器」之必要位置的螺旋溝2,然而,該液壓缸外殼1可利用任意的手段,固定於上述制動器等的必要位置。舉例來說,在第6圖的第3實施例中,液壓缸外殼1是利用其他的任意手段固定於必要的設置位置,而非上述的螺旋溝。
上述第1及第2桿構件6a、6b,是利用以下所說明的構造而機械性地相互連結,並形成一列連接桿5。因此,該連接桿5,是在軸線L方向上貫穿上述液壓缸外殼1內的液室3,其一端與另一端分別分別從該液室3兩端的上述第1及第2密封機構20A、20B與第1及第2蓋4a、4b液密地朝外部突出,為了等待下一次移動體 的抵靠,上述一根連接桿5的長度設定成:上述的移動體抵靠(碰撞)於上述一端與另一端地其中任一個,也就是指上述第1桿構件6a的前端與第2桿構件6b的前端之其中任一個,當所抵靠的桿構件投入液壓缸外殼1內的停止位置時,另一個桿構件的前端將從上述液室3的蓋突出至必要的突出位置(復位位置)。
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上述連接桿簡稱為桿。
上述桿5是由以下方式所形成:前端從上述液室3兩端的蓋4a、4b突出的上述第1及第2桿構件6a、6b的基端,在上述液室3內,挾持可朝軸線L方向移動的圓環狀第1及第2活塞10a、10b,並由筒狀的中間構件12相互連結。
更具體地說,從第4圖可得知,在上述桿構件6a、6b對上述中間構件12的連結端側,依序設置「形成細徑化的活塞安裝部7a、7b」、及具有「用來鎖入上述中間構件12之螺紋孔12c」之公螺紋的連結部8,除了自由滑動地將上述活塞10a、10b外嵌於上述活塞安裝部7a、7b之外,還將上述連結部8鎖入中間構件12的螺紋孔12c而形成連結。此時,上述活塞安裝部7a、7b的軸線L方向長度略大於活塞10a、10b的厚度,在該尺寸差的範圍內,該活塞10a、10b可在該活塞安裝部7a、7b朝軸線L方向位移。
在上述第1活塞10a與上述液室3一端的上述第1密封機構20A之間,形成有第1活塞室14a,在上 述第2活塞10b與上述液室3另一端的上述第2密封機構20B之間,形成有第2活塞室14b。此外,在上述第1及第2活塞10a、10b的外周與上述第1及第2活塞室14a、14b的內周面之間形成有:當上述第1及第2活塞10a、10b壓縮上述第1及第2活塞室14a、14b內的液體,而使該液體在上述活塞10a、10b背面側的蓄液室17內流動時,對該該液體賦予流動抵抗的流通間隙13a、13b。
藉由形成上述流通間隙13a、13b,如第1圖所示,在第1桿構件6a從液壓缸外殼1突出的狀態下,相對於該第1桿構件6a,移動體朝箭號A方向抵靠,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當該第1桿構件6a被押入液室3內時,由於桿5之移動方向前方側的第2活塞10b對第2活塞室14b內的液體加壓,因此該第2活塞室14b內的液體,通過上述第2活塞10b周圍的上述流通間隙13b,且一邊受到流動抵抗並一邊流入上述蓄液室17內。相反地,在上述第2桿構件6b從液壓缸外殼1突出的狀態下,移動體抵靠於該第2桿構件6b,當該第2桿構件6b被押入液室3內時,由於桿5之移動方向前方側的第1活塞10a對第1活塞室14a內的液體加壓,因此該第1活塞室14a內的液體,通過上述第1活塞10a周圍的上述流通間隙13a,且一邊受到流動抵抗並一邊流入上述蓄液室17內。
此時,為了緩和移動體為上述桿構件6a、6b之抵靠初期的衝撃,最好是減緩上述流通間隙13a、13b 於該時間點的流動抵抗,亦即,使流通間隙13a、13b形成較大,另外,在必須大量吸收移動體之運動能量的時間點,則必須對上述流通間隙13a、13b預先實施節流。
因此,上述流通間隙13a、13b,期望能藉由調整上述活塞室14a、14b之內周面的形狀,而預先變化成對應於上述活塞10a、10b之位置的大小。舉例來說,加工成「在移動體的抵靠初期上述活塞10a、10b所存在的部位,使上述流通間隙13a、13b變大,之後逐漸變小的錐面」、或與其近似的曲面,或者當往復移動之移動體於復位移動之際可吸收的運動能量不大時,使活塞室內周面形成簡單的圓筒狀而使上述流通間隙13a、13b成為一定。而且,當移動體形成前進移動與後退移動時,為了使其緩和地停止,應吸收的運動能有所不同是常見的,因此,用來「適當地設定上述流通間隙13a、13b」的活塞室14a、14b之內周面形狀的調整,在上述的各活塞室14a、14b中,可對應於前進移動的移動體與後退移動的移動體之運動能量而形成不同。而上述流通間隙13a、13b,並不侷限於上述的例子,可任意地設定。
就上述活塞室14a、14b之內周面形狀的調整例而言,在圖示的範例中,上述液室3的內徑,在上述第1活塞室14a與第2活塞室14b之間的位置處最大,且越是朝向第1活塞室14a側及第2活塞室14b側,則逐漸變化而形成小徑化。在該場合中,雖然是使上述液室3的內徑產生曲線般的變化,但亦可形成直線般的變化。此外, 液室3之內徑的變化比例在雙方的活塞室14a、14b中可彼此不同。但是,上述液室3的內徑也可以整體形成一致。
此外,在上述第1活塞10a與位於上述桿5之該第1活塞10a的保持部分之間設有第1單向流路18a,該第1單向流路18a當該第1活塞10a朝上述第1活塞室14a側移動時,阻止液體從該第1活塞室14a朝向上述蓄液室17的流動,當該第1活塞10a朝相反方向移動時,容許液體從上述蓄液室17朝向上述第1活塞室14a的流動。另外,在上述第2活塞10b與位於上述桿5之該第2活塞10b的保持部分之間設有第2單向流路18b,該第2單向流路18b當該第2活塞10b朝第2活塞室14b側移動時,阻止液體從該第2活塞室14b朝向上述蓄液室17的流動,當該第2活塞10b朝相反方向移動時,容許液體從上述蓄液室17朝向上述第2活塞室14b的流動。
因此,在上述桿構件6a、6b之活塞安裝部7a、7b的外周與上述活塞10a、10b的中心孔內周之間,形成有連通該活塞之表面側(活塞室14a、14b側)與背面側(蓄液室17側)的連通路11a、11b,在上述活塞10a、10b之表面側的側面,如第2圖及第4圖所清楚地顯示,即使在該活塞10a、10b抵接於上述桿構件6a、6b之上述活塞安裝部7a、7b一端的階段部9a、9b的場合中,也能持續使上述連通路11a、11b的一端連通於桿構 件6a,6b之周圍空間(活塞室14a、14b)的連通溝15a、15b,是被設在該活塞10a、10b的半徑方向,且在上述中間構件12之平坦端面的抵接面12a、12b與上述活塞10a、10b的平坦側面之間,形成有「藉由活塞10a、10b對上述抵接面12a、12b的接觸或分離而形成開閉」的開閉路19a、19,而形成該開閉路19a、19b將上述連通路11a、11b的另一端與蓄液室17予以連通或遮斷,藉由該開閉路19a、19b與上述連通路11a、11b而形成上述單向流路18a、18b。
上述桿構件6a、6b之上述活塞安裝部7a、7b的軸線L方向的長度,是形成略大於上述活塞10a、10b的厚度,藉由其間的尺寸差而形成上述開閉路19a、19b。接著,譬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將第1桿構件6a朝箭號A方向按壓,當第1活塞10a從中間構件12的抵接面12a分離時,使上述開閉路19a開放,由於上述第1桿構件6a的連通路11a與上述蓄液室17形成連通,因此該蓄液室17內的液體從上述開閉路19a通過上述連通路11a及上述連通溝15a,亦即通過第1單向流路18a,而可流入活塞室14a。因此,上述的尺寸差,只須為「可確保液體順利通過上述開閉路19a之流動」的程度即可。另外,如第3圖所示,當第1桿構件6a被押入時,由於第2活塞10b抵接於中間構件12的抵接面12b而使上述開閉路19b封閉,因此第2桿構件6b的連通路11b從上述蓄液室17遮斷,液體不會從活塞室14b通過該連通路 11b,也就是指第2單向流路18b而流入蓄液室17。
如以上所述,一旦使上述活塞10a、10b可滑動地分別保持在桿構件6a、6b與中間構件12之間,則如第3圖及第4圖所例示,當移動體抵靠於第1桿構件6a,而將該桿構件6a押入液室3內時,由於桿5之移動方向前方側的第2活塞10b對第2活塞室14b內的液體加壓,因此該第2活塞10b壓接於中間構件12的抵接面12b而將開閉路19b封閉,並將連通路11b的一端從蓄液室17遮斷。因此,第2活塞室14b內的液體僅通過第2活塞10b周圍的流通間隙13b,並在被賦予流動抵抗的狀態下流入上述蓄液室17,並在此時作用制動力。然後,流入上述蓄液室17的液體,作用於桿5之移動方向後方側的第1活塞10a,而將其朝向桿5之移動方向後方側按壓,因此該第1活塞10a從中間構件12的抵接面12a分離而使開閉路19a開放,由於連通路11a連通於上述蓄液室17,而使該蓄液室17內的液體通過該連通路11a而流入第1活塞室14a。
當移動體抵靠於第2桿構件6b而將該第2桿構件6b押入液室3內時,當然就會執行與上述說明左右相反的動作。
圖示之上述單向流路18a、18b的構造,不過是一種例子而已,舉例來說,上述連通路11a、11b,可由設在上述桿構件6a、6b之活塞安裝部7a、7b的外表面或活塞10a、10b的內周面的軸線方向溝所形成形成。此 外,前記連通溝15a、15b雖然是設在活塞10a、10b,但亦可設在桿構件6a、6b的階段部9a、9b側。
此外,雖然上述單向流路18a、18b是設在「上述活塞10a、10b」與「桿5之該活塞10a、10b的保持部分」之間,但也能採用與上述單向流路相同作用的其他構造,譬如,將獨立的單向閥內建於「連通活塞10a、10b之表背面側」的流路、或者將單向閥組裝入桿構件6a、6b之類的手段手段。在前述的場合中,則不須使上述活塞10a、10b對桿5保持成可移動於其軸線方向,只需將活塞10a、10b固定地設於桿5即可。
此外,在「藉由將該液壓缸外殼1的端部捻縫(caulking)固定於上述液壓缸外殼1兩端」之上述蓋4a、4b的內側,設有用來密封上述液壓缸外殼1兩端的前述密封機構20A、20B。該密封機構20A、20B具備:固定地嵌裝於上述蓋4a、4b內側的保持構件21a、21b,且在設於該保持構件21a、21b外周面的環狀溝嵌合有由O型環形成的密封構件22a、22b,而利用該密封構件22a、22b在上述保持構件21a、21b的外周面與液壓缸外殼1的內周面之間形成密封。
另外,在上述保持構件21a、21b之上述活塞10a、10b側的半部,形成有可供上述桿構件6a、6b貫穿成滑動狀態的桿構件承接孔23a、23b,該保持構件21a、21b形成:可作為上述桿構件6a、6b的軸承及導引件而發揮功能。此外,在形成於上述保持構件21a、21b之蓋 4a、4b側半部之內周的空間,收容著接觸於上述桿構件6a、6b外周面的密封構件24a、24b,藉由該密封構件24a、24b在上述保持構件21a、21b的內周與桿構件6a、6b的外周之間形成密封,而抑止充填於液室3內的油等液體漏出。
具有上述構造之第1實施例的雙桿型吸振裝置,由於是構成:在貫穿單一液室3的桿5,將一對緩衝用活塞10a、10b保持成可相對於該桿5而移動於軸線L方向,當移動體交互地抵靠於上述桿5的一端及另一端而使該桿構件往復移動時,被其中一個活塞10a、10b所加壓之活塞室14a、14b內的液體,將通過執行該加壓之活塞10a、10b周圍的流通間隙13a、13b而流入中央的蓄液室17,並從該蓄液室17經由另一個活塞10b、10a的單向流路18b,18a,而流入被該另一個活塞10b、10a所區隔形成的活塞室14b、14a,因此在桿5因為移動體的抵靠而朝單向移動且緩和地停止於移動端的場合中,該桿5的另一端將被押回至從液壓缸外殼1的另一端突出的復位位置,且被制動用活塞10a、10b所加壓的液體形成:在液室3內朝桿5之移動方向的相反方向流動的狀態,而準備移動體朝上述桿5的另一端之下一次的抵靠。
因此,上述雙桿型的油壓式吸振裝置,即使是面對「交互地往復移動之移動體朝向任何一的方向的移動」,皆能穩定地發揮緩和地停止的功能,由於零件數量少的緣故,構造也變得簡單,且成本也降低。
然而,雖然在以上的說明中,主要是說明上述吸振裝置,在「移動體抵靠於一對桿構件6a、6b的其中一個而使桿5移動,並緩和地停止」的場合中,另一個桿構件6b,6a被押回至液壓缸外殼1之另一端側的適當復位位置,而準備移動體朝該另一個桿構件之下次抵靠,但即使是移動體不會對該另一個桿構件抵靠的狀態下也能使用。在該場合中,譬如,設置用來偵測「上述另一個桿構件抵達復位位置之狀態」的感測器,在另外設置根據該感測器的輸出而作動的彈簧、或其他任意可將桿構件押回的手段即可。
此外,當移動體抵靠於液壓缸外殼1兩端的桿構件6a、6b時,反覆地形成所謂「位於其中一個活塞室內的大多數液體流入另一個活塞室」的單純的流動,這點與傳統上桿構件僅從液壓缸外殼1的一端突出於外部的油壓式吸振裝置中所採用之液體的流動近似,因此,可充分地活用已知的「具備單一桿構件之吸振裝置」的技術,並且用於該吸振裝置的零件可共通使用。
位於上述液壓缸外殼1內部之一對活塞10a、10b間的蓄液室17,藉由移動體抵靠於上述一對桿構件6a、6b的其中任一個而使活塞10b、10a朝活塞室14b、14a側移動,而形成使「從該活塞室14b、14a所押出的液體」流入,並經由該蓄液室17而流入另一個活塞室14a、14b,由於該蓄液室17本身是形成僅供液體通過的空間,因此其軸方向長度可盡可能地縮短,藉由在不損及 上述功能的範圍內縮短至極限,可縮短液壓缸外殼1,結果可達成吸振裝置的小型化。然而,如同以下說明的第5圖及第6圖所揭示的實施例,該蓄液室17,藉由將液室3內的液體作為「藉由在加壓狀態下收容,而達成吸振裝置之耐用化」的蓄壓器,可有效地加以利用。
在第5圖所示的第2實施例中,雖然與第1實施例的場合相同,是將「位在保持於上述桿5上之一對活塞10a、10b間」的中間構件12,作為兩桿構件6a、6b之連結用的構件,但在該中間構件12的兩端部設置凸緣12d、12e,而區隔出「形成於該中間構件12周圍」的蓄液室17,在位於該蓄液室17的液體中,收容著由「具有獨立氣泡,且自由伸縮的合成樹脂發泡體」所形成的環狀彈性構件27。然後,使上述蓄液室17形成較大,藉由「使該彈性構件27在包含該蓄液室17的液室3內受到壓縮」地收容已賦予預壓的液體,而構成蓄壓器。如此一來,即使收容於液室3的液體在長期使用的期間從桿構件6a、6b周圍等形成若干的洩漏,也能抑制「作為吸振裝置之功能」的衰減,可使吸振裝置形成耐用化。
此外,在第6圖所示的第3實施例中,雖與上述第2實施例相同,將環狀彈性構件27收容於「形成在中間構件12周圍的蓄液室17」,但形成使該蓄液室17朝外部開口的液體充填孔28,該充填孔28是由「對液室3內部的液體賦予預壓」的調壓塞29所封閉。形成於液壓缸外殼1壁面的上述液體充填孔28,並不會被桿5的 局部所封閉,且不被該桿5的位置所限制地必須經常朝液室3形成開口。此外,該充填孔28,在其內部具有被調壓塞29的O型環29a所封閉的圓筒狀部,藉由將調壓塞29的O型還29a鎖入該充填孔,並將充滿上述充填孔28之圓筒狀部的液體壓入液室3,可對液室3內的液體賦予預壓。
與第1圖相同,上述第5圖及第6圖,顯示「其中一個桿構件6a從液壓缸外殼1突出,而等待移動體對該桿構件6a形成抵靠」的狀態,由於參考第5圖及第6圖之上述第2及第3實施例的構造及作用,與參考第1~4圖作說明的第1實施例無實質上的改變,因此對圖面中相同或相當的主要部分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其說明。
此外,雖然在圖示的第1~3實施例中,上述桿5是構成「利用中間構件12而機械性地連接一對桿構件6a、6b」,但上述構件亦可連結為一體而構成桿5,在該場合中可視需要,將相當於「被可移動於液室3之軸線方向的一對活塞10a、10b所挾持的筒狀、或者在兩端部設有凸緣12d、12e」的中間構件12的構件,在桿5上設成一體、或作為獨立的構件額外設置。
L‧‧‧軸線
1‧‧‧液壓缸外殼
2‧‧‧螺旋溝
3‧‧‧液室
4a、4b‧‧‧蓋
5‧‧‧(連接)桿
6a、6b‧‧‧桿構件
7a、7b‧‧‧活塞安裝部
8‧‧‧連結部
9a、9b‧‧‧階段部
10a、10b‧‧‧活塞
11a、11b‧‧‧連通路
12‧‧‧中間構件
13a、13b‧‧‧流通間隙
14a、14b‧‧‧活塞室
15a、15b‧‧‧連通溝
17‧‧‧蓄液室
20A‧‧‧第1密封機構
20B‧‧‧第2密封機構
21a、21b‧‧‧保持構件
22a、22b‧‧‧密封構件
23a、23b‧‧‧桿構件承接孔
24a、24b‧‧‧密封構件

Claims (8)

  1. 一種雙桿型吸振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液壓缸外殼,該液壓缸外殼在內部具有已充填液體的液室;和一列桿構件,該一列桿構件在軸線方向上貫穿該液壓缸外殼,一端及另一端液密地從上述液壓缸外殼的一端及另一端突出於外部,且在軸線方向上往復移動;和第1及第2活塞,該第1及第2活塞在軸線方向上保持間隔,且可各別朝上述軸線方向自由變位地被保持在該桿構件位於上述液室內的部位;和第1及第2活塞室,該第1及第2活塞室被該第1及第2活塞區隔至上述液室的一端側及另一端側;和蓄液室,該蓄液室形成於上述第1活塞與第2活塞之間;和流通間隙,該流通間隙為了對液體賦予流動抵抗,而分別形成於上述第1及第2活塞的外周面與上述液室的內周面之間;及自由開閉的第1及第2單向流路,該第1及第2單向流路將上述第1及第2活塞室與上述蓄液室予以連結,上述第1及第2單向流路構成:藉由上述第1及第2活塞對於上述桿的變位可各別地自由開閉,當上述桿構件的往復移動時,係利用該移動方向前方側的活塞對上述桿之變位封閉位於該桿構件之移動方向前方側的單向流路, 阻止液體從該移動方向前方側的活塞室朝上述蓄液室的流動,並且利用該移動方向後方側的活塞對上述桿之變位開放位於上述桿構件之移動方向後方側的單向流路,容許液體從上述蓄液室朝該移動方向後方側之活塞室的流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雙桿型吸振裝置,其中上述桿構件具有:從上述液壓缸外殼的一端突出的第1桿構件及從另一端突出的第2桿構件;以及在上述液室內連結上述第1桿構件與第2桿構件的中間構件,上述第1及第2活塞,在形成於上述第1及第2桿構件鄰接於上述中間構件的位置的活塞安裝部,配設成自由移動於軸線方向,並藉由上述桿構件的往復移動而位移,且交互地對上述中間構件的一端及另一端的第1及第2抵接面形成接觸或分離,上述第1及第2單向流路構成:具有:在上述第1及第2活塞的內周面與上述活塞安裝部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持續連通上述第1及第2活塞室的連通路;及在上述中間構件的第1及第2抵接面與上述第1及第2活塞的側面之間,形成將上述連通路與上述蓄液室予以連通或遮斷的開閉路,藉由上述第1及第2活塞對上述第1及第2抵接面的接觸或分離,而使上述開閉路形成開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雙桿型吸振裝置,其中在上述第1及第2活塞面向上述第1及第2活塞室側的側面、與上述活塞對上述活塞安裝部的端部形成接 觸或分離的階段部之間,形成使上述連通路持續連通於該第1及第2活塞室的連通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記載的雙桿型吸振裝置,其中上述液室的內徑,在上述第1活塞室與第2活塞室之間的位置最大,且越朝向上述第1活塞室側及第2活塞室側,則逐漸地形成小型化。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雙桿型吸振裝置,其中上述液室的內徑,在上述第1活塞室側與第2活塞室側形成不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記載的雙桿型吸振裝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2桿構件在上述液室內往復移動的部位、上述中間構件、上述第1及第2活塞、上述第1及第2單向流路,相對於上述中間構件之軸線方向的中央形成左右對稱。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雙桿型吸振裝置,其中在上述蓄液室內收容:由具有獨立氣泡且自由伸縮的發泡體所形成的彈性構件,可藉由對上述液體賦予預壓而使該彈性構件壓縮,而構成蓄壓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雙桿型吸振裝置,其中在上述液壓缸外殼,於成為上述液室之中央部的位置形成用來充填上述液體的充填孔,該充填孔是由對上述液體賦予預壓的調壓塞所封閉。
TW102118647A 2012-06-21 2013-05-27 雙桿型吸振裝置 TWI5374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0089A JP5803008B2 (ja) 2012-06-21 2012-06-21 両ロッド型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1008A TW201411008A (zh) 2014-03-16
TWI537496B true TWI537496B (zh) 2016-06-11

Family

ID=4976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647A TWI537496B (zh) 2012-06-21 2013-05-27 雙桿型吸振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366306B2 (zh)
JP (1) JP5803008B2 (zh)
KR (1) KR101669833B1 (zh)
CN (1) CN104541083B (zh)
DE (1) DE112013003125T5 (zh)
RU (1) RU2608985C2 (zh)
TW (1) TWI537496B (zh)
WO (1) WO2013190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711B (zh) 2006-10-31 2012-11-1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胃肠道中释放药物的可吞吃的多喷嘴给药设备的设计
JP5699992B2 (ja) * 2012-06-21 2015-04-15 Smc株式会社 双方向緩衝装置
USD754035S1 (en) * 2013-11-14 2016-04-19 Smc Corporation Shock absorber
GB2526828A (en) * 2014-06-03 2015-12-09 Lama D D Dekani Improvements in dampers
PL228287B1 (pl) * 2014-08-27 2018-03-30 Axtone Spolka Z Ograniczona Odpowiedzialnoscia Urzadzenie pochłaniajace energie uderzen
CN105041956A (zh) * 2015-07-20 2015-11-11 常州大学 双杆变缸体无源单控变阻尼磁流变阻尼器
CN105156559A (zh) * 2015-07-20 2015-12-16 常州大学 单杆变缸体无源双控变阻尼磁流变阻尼器
TWI581899B (zh) * 2015-09-09 2017-05-11 Automatic preloading device for feed system
EP3954341B1 (en) 2016-12-01 2023-08-23 Össur Iceland EHF Prosthetic feet having heel height adjustability
JP2018162841A (ja) * 2017-03-27 2018-10-18 Kyb株式会社 緩衝器
US10980648B1 (en) * 2017-09-15 2021-04-20 Össur Iceland Ehf Variable stiffness mechanism and limb support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11446164B1 (en) 2017-09-15 2022-09-20 Össur Iceland Ehf Variable stiffness mechanisms
RU185921U1 (ru) * 2018-04-19 2018-12-24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Ростар" Защитный кожух амортизатора
DE102019212971A1 (de) * 2019-08-29 2021-03-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r Dämpfventileinrichtung
USD878250S1 (en) * 2019-10-10 2020-03-17 Jiali Huang Automotive hydraulic rod
CN111878536A (zh) * 2020-07-17 2020-11-03 江苏力汇振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变阻尼黏滞流体阻尼器
CN113294404B (zh) * 2021-04-20 2022-11-11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橡胶与胶泥共用的动量及能量吸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454A (en) * 1899-05-23 Hiram stevens maxim
US404012A (en) * 1889-05-28 Elevator-controlling mechanism
US1273059A (en) * 1917-07-19 1918-07-16 Frederic W Hild Dash-pot.
US1845165A (en) * 1928-07-03 1932-02-16 John A Mcgrew Shock absorber
US1845166A (en) * 1929-05-03 1932-02-16 John A Mcgrew Shock absorber
US1876146A (en) * 1930-01-02 1932-09-06 John A Mcgrew Shock absorber
FR745362A (zh) * 1932-09-13 1933-05-10
JPS5215965A (en) * 1975-07-29 1977-02-05 Tokico Ltd Oil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US4453638A (en) * 1982-09-27 1984-06-12 Wallace Christopher D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JPS61189335A (ja) 1985-02-15 1986-08-23 Koganei Seisakusho:Kk 緩衝器
SU1357621A1 (ru) * 1986-07-14 1987-12-07 Московское станкостроительн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Красный пролетарий"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амортизатор двустороннего действи
US5376135A (en) * 1993-02-25 1994-12-27 Aulie; Alan L. Adjustable hydraulic damper
CN1059734C (zh) * 1994-07-16 2000-12-20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车用自适应减震器
FR2726874B1 (fr) * 1994-11-14 1996-12-20 Jarret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u type a compression hydrostatique d'elastomere et ses applications
JP4129937B2 (ja) * 1999-04-07 2008-08-06 株式会社構造計画研究所 油圧制振装置
JP4535950B2 (ja) * 2005-07-07 2010-09-01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空圧緩衝器
JP2010007765A (ja) 2008-06-27 2010-01-14 Koganei Corp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5668289B2 (ja) * 2010-01-14 2015-02-12 Smc株式会社 油圧式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CN201908986U (zh) * 2011-01-11 2011-07-27 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设备有限公司 双杆液压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1083B (zh) 2016-08-24
KR101669833B1 (ko) 2016-10-27
DE112013003125T5 (de) 2015-03-12
WO2013190961A1 (ja) 2013-12-27
US9366306B2 (en) 2016-06-14
CN104541083A (zh) 2015-04-22
JP2014005849A (ja) 2014-01-16
TW201411008A (zh) 2014-03-16
JP5803008B2 (ja) 2015-11-04
KR20150016385A (ko) 2015-02-11
RU2608985C2 (ru) 2017-01-30
RU2015101708A (ru) 2016-08-10
US20150198212A1 (en)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7496B (zh) 雙桿型吸振裝置
CN107636344B (zh) 用于车辆悬架的液压减震器
US10208830B2 (en) Hydraulic compression stop member for a hydraulic shock-absorber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with pressure relief device
TWI512213B (zh) 雙向緩衝裝置
EP3173655B1 (en) Variable load control system in a hydraulic device
JP2019108975A (ja) 油圧圧縮ストップアッセンブリを備える油圧式ダンパ
CN109404472B (zh) 减震器组件
US12006999B2 (en)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US20220412427A1 (en) Damping force generating mechanism and pressure shock absorber
WO2017047526A1 (ja) 緩衝器
WO2015092436A2 (en) Shock absorber damper
CN109312808B (zh) 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0852773B1 (ko) 유압댐퍼
JP5728376B2 (ja) 緩衝器
JP6093599B2 (ja) 緩衝装置
JP2017003015A (ja) 緩衝器
JP2015232378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2011017404A (ja) 緩衝器
JP2011017405A (ja) 緩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