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3767B - Cassette - Google Patents

Casset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3767B
TWI523767B TW100147835A TW100147835A TWI523767B TW I523767 B TWI523767 B TW I523767B TW 100147835 A TW100147835 A TW 100147835A TW 100147835 A TW100147835 A TW 100147835A TW I523767 B TWI523767 B TW I5237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sette
axis direction
printing material
axis
inser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7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1301A (en
Inventor
Masahiro Karasawa
Yuji Aoki
Hiroshi Satoh
Masaru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31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1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3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37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5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mecha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Description

卡匣
本發明係關於內部收納印刷材料之卡匣。
作為印刷裝置之一例之印表機係自印刷頭將油墨噴出至記錄對象物(例如,印刷用紙)來進行印刷。作為對印刷頭供給油墨之技術,已知有利用將油墨收納於內部之油墨卡匣(亦僅稱為「卡匣」)之技術。此處,若在未從卡匣向印刷頭供給油墨之狀態下使印刷頭作動,則有所謂空打之印刷頭受損傷等異常發生之情形。藉此,已知有於卡匣或印表機上搭載用以檢測卡匣內部之油墨耗盡之狀態、或油墨餘量不足之狀態之檢測機構之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2)。另,將油墨耗盡之狀態、或油墨餘量不足之狀態稱為油墨末端。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707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136807號公報
專利文獻1之技術係利用壓電型檢測機構檢出油墨末端。該技術係於卡匣內設置液體檢測部,並藉由以壓電型檢測機構檢知檢測室之容積變化來檢出油墨末端。專利文獻1之技術中,有必要於卡匣內部設置用以向壓電型檢測機構供給電力、或壓電型檢測機構與印表機之信號授受之電性導通機構(配線或電極端子等)。因此,卡匣之構造變得複雜,有造成卡匣大型化或製造成本增加之虞。
專利文獻2之技術係藉由光學檢測機構檢出油墨末端。藉由設置隨副墨盒之容積變化而變化位置之構造物,並藉由光學感測器檢知該構造物之位移來檢出油墨末端。專利文獻2之技術中,若副墨盒、構造物、及光學感測器之位置關係從所設計之正確位置關係偏離,則有造成無法檢出油墨末端之虞。
另,上述各種問題係並非限定於收納用以印刷之油墨之卡匣,用以噴射油墨以外之其他種類之液體的印刷裝置及該印刷裝置用之卡匣亦存在相同問題。
本發明根據上述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抑制卡匣或印刷裝置大型化之技術。又,其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對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精確定位卡匣之技術。又,其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可正確進行印刷材料末端檢測之技術。
另,日本特願2010-285972之揭示內容係援用於本說明書中用以參考。
本發明係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可作為以下之形態或應用例而實現。
[應用例1]一種卡匣,其係可裝卸地對卡匣安裝部安裝者,該卡匣安裝部具備:印刷材料供給管,其係固定於裝置側前壁部,且具有延伸於特定方向之中心軸;棒,其具有平行於上述中心軸之軸,可沿上述軸方向移動,且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及感測器,其係檢測上述棒之位移;且上述卡匣具備:外殼,將相互正交之三個空間軸分別設為X軸、Y軸、Z軸,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上述卡匣***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方向設為-Y軸方向,且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之方向設為+Y軸方向時,該外殼具備:於上述Y軸方向對向之2面,即,前面,其係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且上述Z軸方向之尺寸大於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之大致長方形之面;及後面,其係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與上述前面及上述後面相交,在上述Z軸方向對向之2面,即,第1側面,其係位於+Z軸方向側;及第2側面,其係位於-Z軸方向側;及與上述前面、上述後面、上述第1側面、及上述第2側面相交,且在上述X軸方向對向之2面,即,第3側面,其係位於+X軸方向側;及第4側面,其係位於上述-X軸方向側;印刷材料收納部,其係設置於上述外殼內部;第1***孔,其係設置於上述前面,供上述棒***;第2***孔,其係設置於上述前面,其內部配置有用以供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之印刷材料供給口,供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及印刷材料流道,其係設置於上述外殼內部,其一端具有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另一端連接於上述印刷材料收納部;且上述第1***孔係在上述前中,設置於上述第1側面與上述第2側面之中間位置。
於應用例1記述之卡匣中,未設置有用以檢測卡匣內之印刷材料耗盡,或餘量不足(稱為「末端檢測」)之壓電型檢測機構。藉此,由於無須於卡匣內部設置用以供給電力、或如此之檢測機構與印表機之信號授受之電性導通機構(配線或電極端子等),故可使卡匣之構造變得簡單。因此,可使卡匣小型化。又可降低卡匣之製造成本。
又,應用例1之卡匣中,第1***孔係設置於前面中之第1側面與第2側面之中間位置。即,以前面之長度方向之中間位置進行定位。假設以接近卡匣之前面之長度方向之一側端部之位置進行定位之情形,雖可抑制一側之端部附近之位置偏離,卻無法抑制另一側端部附近之位置偏離,且該偏移有變大之趨勢。然而,根據應用例1之卡匣,由於以卡匣之前面之長度方向之中間位置進行定位,故可同等抑制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之位置偏離。藉此,可高精度且高效率對卡匣安裝部定位卡匣。
此處,「第1裝置側側壁部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之中間位置」或「第1側面與第2側面之中間位置」所使用之「中間位置」不必為完全之中間,只要不偏向於任一側之側面或側壁部配置即可。例如,「中間位置」亦包含自第1側面與第2側面之Z軸方向上之中心位置偏離之位置。具體而言,「中間位置」係包含第1***孔之中心軸相對第1側面與第2側面之Z軸方向上之距離,自中心位置起10%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另,第1***孔之中心軸以配置於更中間之方式,「中間位置」較好為包含相對第1側面與第2側面之Z軸方向上之距離,自中心位置起7.5%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
[應用例2]如應用例1記述之卡匣,其中進而具備:檢測室,其係設置於上述印刷材料流道之途中,且根據內部壓力之變化而改變容積;及桿構件,其係與上述棒之前端抵接,藉由根據上述檢測室之容積變化而移位,以使上述棒沿上述軸方向移動。
根據應用例2記述之卡匣,藉由將用於印刷材料之末端檢測之棒***第1***孔,於卡匣之前面之長度方向之中間位置,進行卡匣對卡匣安裝部之定位。藉此,可抑制卡匣相對棒之位置偏離,且可正確進行印刷材料之末端檢測。又,由於使用印刷材料之末端檢測所用之棒,進行卡匣對卡匣安裝部之定位,故可不必另外設置定位用構件,從而可減少零件個數,且亦可使卡匣小型化。又,亦可使安裝卡匣之印刷裝置小型化。
[應用例3]如應用例1或應用例2記述之卡匣,其中於上述第1***孔,亦***配置於上述棒之外周之棒罩體。
根據應用例2記述之卡匣,由於可防止棒接觸於形成第1***孔之壁,故可對應檢測室之容積變化,使棒平滑移動。藉此,可更正確進行印刷材料之末端檢測。
[應用例4]如應用例1至應用例3之任一項記述之卡匣,其中上述外殼係具備:保護容器,其係於上述-Y軸方向側具有開口,且將上述印刷材料收納部收納於內部;及容器蓋,其係設置於上述-Y軸方向側,且以封塞上述保護容器之上述開口之方式安裝於上述保護容器;且上述第2***孔與上述第1***孔係設置於上述容器蓋上。
根據應用例4記述之卡匣,外殼係具備保護容器與容器蓋,且於容器蓋上設置有第2***孔與第1***孔。收納有印刷材料收納部之保護容器側係與容器蓋側相比,整體重量變大。若外殼之側面係自前面側(-Y軸方向之前端側)連續形成至後面側(+Y軸方向之前端側),則存在後面側低於前面側,使卡匣整體傾斜之可能性。對此,若使收納印刷材料收納部之保護容器與容器蓋為不同構件,則僅藉由容器蓋與保護容器間之間隙,可以保護容器相對容器蓋可輕微移動之方式來構成。藉此,即使印刷材料收納部之重量較大,亦僅保護容器之部分傾斜,容器蓋係未傾斜,可保持正確姿勢。藉此,於安裝狀態中,可降低設置於容器蓋之第2***孔或第1***孔相對於卡匣安裝部之位置自設計之正確位置偏離之可能性。
[應用例5]如應用例4記述之卡匣,其中進而具備:卡匣側端子群,該等係於上述安裝狀態中,與設置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裝置側端子群接觸;且上述卡匣側端子群係設置於上述容器蓋。
根據應用例5記述之卡匣,於安裝狀態中,藉由在自正確位置偏離之可能性降低之容器蓋設置卡匣側端子群,可謀求卡匣側端子群與裝置側端子群之穩定之電性連接。
[應用例6]如應用例4或應用例5記述之卡匣,其中上述容器蓋具有:第1側面,其係構成上述外殼之上述第1側面之一部分;及第2側面,其係構成上述外殼之上述第2側面之一部分;於上述容器蓋之第1側面,設置有突出於+Z軸方向之第1凸部,上述第1凸部係在將上述卡匣***上述卡匣安裝部時、及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時,藉由設置於上述第1裝置側側壁部且延伸於上述Y軸方向之第1導軌予以引導;於上述容器蓋之第2側面,設置有突出於-Z軸方向之第2凸部,上述第2凸部係在將上述卡匣***上述卡匣安裝部時、及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時,藉由設置於上述第2裝置側側壁部且延伸於上述Y軸方向、並與上述第1導軌在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不同之第2導軌予以引導;且上述第1凸部與上述第2凸部之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不同。
根據應用例6記述之卡匣,由於具備X軸方向之尺寸不同之第1凸部與第2凸部,故藉由使第1導軌之X軸方向之尺寸對應第1凸部,第2導軌之X軸方向之尺寸對應第2凸部,可防止以卡匣之第1側面與第2側面與原本之位置關係相反之錯誤狀態安裝卡匣。
[應用例7]如應用例6記述之卡匣,其中上述保護容器具有:第1側面,其係構成上述外殼之上述第1側面之其他一部分;及第2側面,其係構成上述外殼之上述第2側面之其他一部分;於上述保護容器之第1側面,設置有突出於+Z軸方向之第1容器側凸部,上述第1容器側凸部係在將上述卡匣***上述卡匣安裝部時、及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時,藉由上述第1導軌予以引導;於上述保護容器之第2側面,設置有突出於上述-Z軸方向之第2容器側凸部,上述第2容器側凸部係在將上述卡匣***上述卡匣安裝部時、及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時,藉由上述第2導軌予以引導;上述第1容器側凸部與上述第2容器側凸部中至少任一方之上述+Y軸方向側之一部分具有:突出部,其係與較上述一部分更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之另一部分相比,以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變大之方式突出於X軸方向。
根據應用例7記述之卡匣,第1容器側凸部與第2容器側凸部中至少任一方係具有X軸方向之尺寸比其他部分要大之一部分。藉此,安裝卡匣時,藉由於卡匣之凸部與卡匣安裝部之導軌之間設置一定程度之間隙,可將卡匣更平滑***卡匣安裝部,且安裝後藉由X軸方向之尺寸較大之一部分與導軌協動,可限制卡匣之+Y軸方向側之X軸方向之動作。
[應用例8]如應用例1至應用例7之任一項記述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孔之上述-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係在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之前,設置於上述棒***之位置。
根據應用例8記述之卡匣,藉由棒將印刷材料卡匣引導至卡匣安裝部內正確之位置後,進行印刷材料供給管與印刷材料供給口之連接。因此,可防止因印刷材料供給管之前端在與卡匣之印刷材料供給口不同之位置發生衝突,致使印刷材料供給管破損。又,由於可縮小印刷材料供給管之中心軸與印刷材料供給口之中心之位置偏離,故印刷材料供給口與供給管之外周間不易產生較大間隙,可降低油墨自該間隙洩露之可能性。
[應用例9]如應用例8記述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孔之上述開口端係設置於比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更靠向上述-Y軸方向側。
根據應用例9記述之卡匣,即使設置於裝置側前壁部之印刷材料供給管與棒之+Y軸方向側之前端於Y軸方向上位於相同位置之情形,亦藉由使印刷材料供給口與第1***孔之開口端成為特定之位置關係,而可在印刷材料供給管***印刷材料供給口之前,將棒***第1***孔。
[應用例10]如應用例8或應用例9記述之卡匣,其中進而具備:卡匣側識別構件,其係藉由是否可與設置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裝置側識別構件嵌合而用以識別上述卡匣之種類;且上述卡匣側識別構件係以在上述棒***上述第***孔之後、且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之前開始與上述裝置側識別構件嵌合之方式而構成。
根據應用例10記述之卡匣,當與原本應安裝之正確種類之卡匣不同之錯誤種類之卡匣欲被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情形,卡匣側識別構件觸碰裝置側識別構件,可阻礙卡匣進一步***。藉此,可降低印刷材料供給管連接錯誤種類之卡匣之可能性。又,棒***第1***孔,且進行卡匣對卡匣安裝部之定位後,開始裝置側識別構件與卡匣側識別構件之嵌合。藉此,可抑制卡匣側識別構件相對裝置側識別構件之位置偏離。因此,在正確種類之卡匣被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卡匣側識別構件觸碰裝置側識別構件,可降低嵌合被阻礙之可能性。又,錯誤種類之卡匣欲被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情形,卡匣側識別構件確實觸及裝置側識別構件,可阻礙卡匣之進一步***。藉此,可降低印刷材料供給管連接錯誤種類之卡匣之可能性。
[應用例11]如應用例10記述之卡匣,其中上述卡匣側識別構件之-Y軸方向側之端係設置於比上述第1***孔之上述開口端更靠向上述+Y軸方向側,且設置於比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更靠向上述-Y軸方向側。
根據應用例11記述之卡匣,即使印刷材料供給管之+Y軸方向之前端、棒之+Y軸方向之前端、及裝置側識別構件之+Y軸方向側之端於Y軸方向上位於相同位置之情形,亦藉由使印刷材料供給口、第1***孔之開口端、及卡匣側識別構件之-Y軸方向之端成特定之位置關係,而在棒***第1***孔之後,且印刷材料供給管***印刷材料供給口之前,可開始卡匣側識別構件與裝置側識別構件之嵌合。
於應用例10或應用例11中,上述卡匣側識別構件較好採用藉由至少1個以上之凸條來形成,且藉由上述凸條數與位置而定之圖案係根據上述卡匣種類而不同之構成。
若採用如此之構成,則可以使用凸條之簡單構成來形成卡匣側識別構件。
[應用例12]如應用例1至應用例11之任一項記述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孔於上述Y軸方向具有特定長度,且上述第1***孔之上述-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之面積大於上述第1***孔之上述+Y軸方向之開口端之面積。
根據應用例12記述之卡匣,第1***孔中,首先***棒之-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比另一側之開口端,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要大。藉此,易於使棒***第1***孔,且藉由將棒***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可進行更高精度之卡匣定位。
[應用例13]如應用例12記述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孔係藉由由連接部至上述-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之一端側部分、與由上述連接部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之另一端側部分來構成;上述一端側部分係其平行於上述X軸與上述Z軸之剖面為圓之圓錐台;上述另一端側部分係其平行於上述X軸與上述Z軸之剖面為藉由上述Z軸方向中對向之一對直線、與上述X軸方向中對向之2個圓弧之組合而形成之形狀之柱狀;於上述連接部中,構成上述另一端側部分之上述剖面之上述一對直線間之距離小於構成上述一端側部分之上述剖面之上述圓之直徑,且構成上述另一端側部分之上述剖面之上述一對圓弧之直徑與構成上述一端側部分之上述剖面之上述圓之直徑相同。
根據應用例13記述之卡匣,於一端側部分中,剖面之面積自-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向著連接部而逐漸變小。且連接部,即在另一端側部分之入口,剖面形狀發生變化,且Z軸方向之尺寸變小。X軸方向之尺寸沒有變化。由連接部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之剖面形狀及面積沒有變化。藉此,可平滑引導棒從一端側部分至另一端側部分。又,關於另一端側部分之X軸方向係在棒與第1***孔之間設有間隙,且可將棒平滑引導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且關於Z軸方向係可使棒之位置穩定,且可高精度進行卡匣對卡匣安裝部之定位。
另,本發明係可以多種形態實現,除作為卡匣之構成以外,亦可以卡匣之製造方法、印刷裝置、及具備卡匣與印刷裝置之印刷材料供給系統等之形態來實現。
繼而,以如下順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A.實施例:
B.變化例:
A. 第1實施例:
A-1. 印刷材料供給系統之整體構成:
圖1係顯示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之構成之立體圖。於圖1中,描繪有相互正交之XYZ軸。對之後所示之圖亦根據需要描繪有XYZ軸。描繪於其他圖式中之XYZ軸之方向係與圖1之XYZ軸之方向對應。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係具備:作為印刷裝置之印表機10、及卡匣50。
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0係自印刷頭22噴出油墨之噴墨印表機。卡匣50係將作為印刷材料之油墨收納於內部。收納於卡匣50之油墨係流通於管24內,且供給至托架20之印刷頭22。印表機10係主要具備:卡匣安裝部42、控制部60、托架20、印刷頭22、及驅動機構30。又,印表機10還具備用以供使用者操作印表機10之動作之操作按鈕15。
於卡匣安裝部42可裝卸地安裝有卡匣50。本實施例中,有4種卡匣50分別對應4色(黑、黃、紅、藍)之油墨各一個,即卡匣安裝部42合計安裝有4個卡匣50。本實施例之印表機10之前面(+Y軸方向側之面)設置有更換用單體13。若將更換用罩體13之+Z軸側於近前側(+Y軸方向側)翻倒,則卡匣安裝部42之開口得以顯現,且可裝卸卡匣50。當將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時,可使油墨經由管24供給至設置於托架20之印刷頭22。本實施例中,藉由印表機10之泵機構(未圖示)吸引卡匣50內之油墨,使油墨供給至印刷頭22。另,每種油墨皆設置有管24。
於印刷頭22上,每種油墨皆設置有噴嘴。印刷頭22係將油墨自噴射噴嘴向印刷用紙2噴射,以印刷文字或圖像等資料。另,關於將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之情況、或卡匣50及卡匣安裝部42之細節構成將予以後述。再者,本實施例中,印表機10係並非使卡匣安裝部42與托架20之動作連動,即所謂「脫離托架型」之印表機。另,於托架20設置有卡匣安裝部42,且卡匣安裝部42與托架20一起移動,即所謂「基於托架型」之印表機亦可應用本發明。
控制部60係進行印表機10之各部之控制、或與卡匣50之信號授受。托架20係使印刷頭22對印刷用紙2相對移動。
驅動機構30係基於來自控制部60之控制信號,使托架20往復移動。驅動機構30係具備:時規皮帶32、及驅動馬達34。藉由經由時規皮帶32將驅動馬達34之動力傳送至托架20,使托架20於主掃描方向(X軸方向)上往復移動。又,印表機10係具備:搬送機構,其係用以使印刷用紙2於副掃描方向(+Y軸方向)上移動。當進行印刷時,藉由搬送機構使印刷用紙2移動於副掃描方向,且將印刷結束後之印刷用紙2自開口12輸出至前面罩體1I上。
又,於使托架20移動於主掃描方向之印刷區域外之位置,設置有被稱為初始位置之區域,且於初始位置,搭載有以可正常印刷之方式進行維護之維護機構。維護機構係由如下構件等構成,即:蓋構件5,其係按壓印刷頭22之底面側(朝向印刷用紙2之側)形成有噴嘴之面(噴嘴面),且以包圍噴射噴嘴之方式形成密閉空間;升降機構(未圖示),其係令用以按壓印刷頭22之噴嘴面之蓋構件5升降;及吸取泵(未圖示),其係將負壓導入藉由蓋構件5按壓噴射印刷頭22之噴嘴面而形成之密閉空間。
本實施例,在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之使用狀態中,將沿搬送印刷用紙2之副掃描方向(前後方向)之軸設為Y軸、沿重力方向(上下方向)之軸設為Z軸、沿托架20之移動方向(左右方向)之軸設為X軸。又,本實施例中,將副掃描方向(前方向)設為+Y軸方向、其反方向(後方向)設為-Y軸方向,自重力方向之下方朝向上方之方向(上方向)設為+Z軸方向、其反方向(下方向)設為-Z軸方向。又,自前側(+Y軸方向側)觀察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時,將自右側朝向左側之方向設為+X軸方向、其反方向設為-X軸方向。本實施例中,複數個卡匣50之排列方向亦可設為X軸方向。
A-2. 卡匣安裝部之細節構成:
圖2係卡匣安裝部42之前視圖。圖3係卡匣安裝部42之側視圖。圖4係用以對油墨末端之檢測方法加以說明之圖。另,圖4中省略下述之棒罩體之圖示。使用圖2~圖4對卡匣安裝部42之細節構成加以說明。另,在卡匣安裝部42中,亦將X軸方向稱為寬度方向、Z軸方向稱為高度方向、Y軸方向稱為長度方向。
如圖2及圖3所示,卡匣安裝部42之外形為大致長方體形狀。卡匣安裝部42係具備:裝置側前壁部432;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其係設置於與裝置側前壁部432交叉之方向;及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其係設置在與裝置側前壁部432交叉之方向且與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對向。再者,卡匣安裝部42係具備:第3裝置側側壁部438,其係設置於與裝置側前壁部432、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及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交叉之方向;及第4裝置側側壁部439,其係設置在與裝置側前壁部432、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及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交叉之方向且與第3裝置側側壁部438對向。藉由各壁部432、434、436、438、439來規定收納卡匣50之收納空間450。收納空間450係形成有分別收納4種卡匣50之4個安裝室450a~450d。又,卡匣安裝部42係具有:開口440,其係與裝置側前壁部432夾著收納空間450對向(圖3)。藉由通過開口440,於卡匣安裝部42裝卸卡匣50。卡匣50***卡匣安裝部42之方向為-Y軸方向,卡匣50自卡匣安裝部42取出之方向為+Y軸方向。
另,本說明書中,「相交」或「交叉」係指2個要件相互交叉且實際相交之狀態、延伸一側之要件之情形下與另一側之要件相交之狀態、及要件相互分別延伸之情形下彼此相交之狀態中任一項之狀態。
進而對各壁部之位置關係加以詳細說明。裝置側前壁部432係相對收納空間450位於-Y軸方向側。本實施例之情形,裝置側前壁部432係相對水平面(平行X軸與Y軸之面)直立設置。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係相對收納空間450位於+Z軸方向側。本實施例之情形,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係水平。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係相對收納空間450位於-Z軸方向側。本實施例之情形,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係水平。第3裝置側側壁部438係相對收納空間450位於+X軸方向側。本實施例之情形,第3裝置側側壁部438係相對水平面直立設置。第4裝置側側壁部439係相對收納空間450位於-X軸方向側。本實施例之情形,第4裝置側側壁部439係相對水平面直立設置。
如圖2及圖3所示,於裝置側前壁部432,設置有印刷材料供給管46、及棒45。印刷材料供給管46與棒45係排列於與Y軸正交之Z軸方向。印刷材料供給管46係設置於比棒45更靠向+Z方向側。棒45係設置於比印刷材料供給管46更靠向-Z方向側。藉此,Z軸方向中,自棒45向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方向為+Z軸方向,其反方向為-Z軸方向。印刷材料供給管46與棒45係分別自裝置側前壁部432突出有相同長度。即,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前端46c與棒45之+Y軸方向側之前端45c係於Y軸方向上配置在相同之位置P。又,於裝置側前壁部432設置有覆蓋棒45之外周之棒罩體47、及彈簧49。棒45、棒罩體47、及彈簧49統稱為棒狀構件48。
印刷材料供給管46係在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之安裝狀態下連接於卡匣50。藉此,經由印刷材料供給管46使油墨流通至印表機10側。如圖3所示,印刷材料供給管46具有:基端部46a,其係固定於裝置側前壁部432;及前端部46b,其係連接於卡匣50。又,印刷材料供給管46係具有沿Y軸方向延伸之中心軸Ca。此處,Y軸方向中,自基端部46a向前端部46b之方向為+Y軸方向,其反方向為-Y軸方向。
棒45係用以檢測卡匣50之油墨末端。棒45係具有沿Y軸方向延伸之軸Cb。棒45係可沿軸Cb方向(Y軸方向)移動之構成。接著,藉由以感測器檢測棒45之Y軸方向之位移,且藉由使卡匣50中有油墨之情形下Y軸方向之位置、與卡匣50之油墨耗盡之情形下Y軸方向之位置變化,並檢測該位移,來檢出油墨末端。所謂油墨末端不僅係油墨完全耗盡之情形(狀態),亦包含油墨少量殘留之情形(狀態)。棒45係貫通裝置側前壁部432而配置。棒45中,將比裝置側前壁部432更靠向+Y軸方向側配置之部分稱為+Y軸方向側之部分45b,將比裝置側前壁部432更靠向-Y軸方向側配置之部分稱為-Y軸方向側之部分45a。棒罩體47為筒狀,且配置於棒45之外周。彈簧49係設置於設置在棒45之+Y軸方向側之部分45b之彈簧承受部45d、與裝置側前壁部432之間,且於+Y軸方向側對棒45賦能。彈簧49係配置於棒45之外周。又,彈簧49係藉由棒罩體47覆蓋。另,之後關於棒45之說明係可直接置換成棒狀構件48之說明。
棒45係在裝置側前壁部432中,設置於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之中間位置。詳細而言,關於Z軸方向,係設置於連結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之內表面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之內表面之線段之中間位置。即,如圖2所示,棒45之中心軸Cb係配置於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之Z軸方向上之中間位置。此處,「中間位置」未必為完全之中間,只要不配置偏向於第1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434、436之任一側即可。例如,「中間位置」係包含相對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之Z軸方向上內壁面之距離,自中心位置Vm起10%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另,為將中心軸Cb配置於更中間,「中間位置」較好為包含相對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之Z軸方向上內壁面之距離,自中心位置Vm起7.5%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
在進行其他構成構件之說明前,對使用圖4檢出棒45之位移之方法加以說明。在本實施例中,棒45之位移之檢測係使用光學性檢測機構300進行。檢測機構300係具備:棒45、遮光部138、及感測器136。感測器136係設置於比裝置側前壁部432更靠向-Y軸方向側。感測器136係使用凹形狀之所謂透過型之光感測器。該感測器136上,對向設置有未圖示之發光部與受光部。另,圖中之虛線箭頭係表示光之透過方向。
遮光部138係設置於棒45之-Y軸方向側之前端。若棒45藉由彈簧49之力移動於卡匣50側(+Y軸方向側),則遮光部138***感測器136之發光部與受光部之間,遮蔽來自發光部之光。其結果,感測器136之受光部中,由於不再接受來自發光部之光,故可檢出棒45之位置變化。另,本實施例之感測器136使用透過型光感測器,但並非限定於光感測器,只要能檢出棒45之位移者即可。例如,藉由如遮光部138之形狀之檢測片,接通、切斷機械性開關,來檢出棒45之位移亦可。棒45之位移之檢測係藉由光學性檢測機構以外之檢測機構,例如機械性檢測機構或電性檢測機構進行亦可。另,關於棒45之位移之檢測與油墨末端檢測之關係將予以後述。
返回圖2及圖3,進而對卡匣安裝部42之構成加以說明。於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上,具備自+Y軸方向側之端延伸至-Y軸方向側之第1導軌402。第1導軌402係於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形成之溝。於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上,具備自+Y軸方向側之端延伸至-Y軸方向側之第2導軌404。第1導軌402與第2導軌404之X軸方向之尺寸(寬)不同。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1導軌402之X軸方向之尺寸Ta比第2導軌之X軸方向之尺寸Tb要小。
卡匣安裝部42係進而具備:接點機構410;裝置側識別構件420;及限制構件406。另,亦將「裝置側識別構件420」簡單稱為「識別構件420」。接點機構410係設置於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與裝置側前壁部432相交之角部。接點機構410係具備:裝置側端子群414;及保持裝置側端子群414之保持構件412。裝置側端子群414係具有複數個端子,且電性連接於印表機10之控制部60(圖1)。
識別構件420係設置於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識別構件420係用以識別收納空間450之各安裝室450a~450d是否安裝正確種類之卡匣50。識別構件420係根據安裝之卡匣50所收納之油墨顏色,形成有不同形狀。詳細而言,識別構件420係至少藉由1個以上之凸條422來形成,且藉由凸條422之數量與位置而決定之圖案係根據卡匣50之種類(本實施例為油墨顏色)而不同。另,圖2中,以格子顯示可配置凸條422之位置,於實際配置有凸條422之位置係賦予陰影線。若正確種類之卡匣50***收納空間450之各安裝室450a~450d,則藉由設置於卡匣50之凸條而形成之卡匣側識別構件與識別構件420嵌合。藉此,正確種類之卡匣50安裝於各安裝室450a~450d。另,若錯誤種類之卡匣50***各安裝室450a~450d,則卡匣側識別構件之凸條與識別構件420之凸條422彼此衝突,阻礙卡匣50之安裝。藉此,防止錯誤種類之卡匣50安裝於各安裝室450a~450d。另,識別構件420之+Y軸方向側之端422c係與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前端46c及棒45之+Y軸方向側之前端45c配置於Y軸方向上相同之位置P。
限制構件406係與卡匣50抵接,降低將卡匣50過度壓入收納空間450之可能性。限制構件406係配置於識別構件420之X軸方向之兩側。又,限制構件406係自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延伸向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
A-3. 卡匣之構成:
A-3-1. 卡匣之主要構件說明:
圖5係卡匣50之分解立體圖。圖6係卡匣50之外觀立體圖。圖7A係卡匣50之前視圖。圖7B及圖7C係模式化顯示第1***孔53之部分之部分剖面圖。圖7B係圖7A之7X-7X剖面之一部分,即以平行X軸與Y軸且包含第1***孔53之中心軸Ce之面切斷卡匣50的剖面。圖7C係圖7A之7Z-7Z剖面之一部分,即以平行Z軸與Y軸且包含第1***孔53之中心軸Ce之面切斷卡匣50的剖面。圖7D係顯示在連接部53h中之一端側部分53y與另一端側部分53t之平行Z軸與X軸之剖面之圖。圖8係用以對卡匣50之內部構成加以說明之模式圖。圖9A-圖9C係顯示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情況之模式圖。圖9A-C係按圖9A、圖9B、圖9C之順序成時間序列。於卡匣50中,亦將X軸方向稱為寬度方向、Y軸方向稱為長度方向、Z軸方向稱為高度方向。
如圖5所示,卡匣50係具備:印刷材料收納部70、卡匣外殼72、及印刷材料供給單元74。
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部收納有油墨。印刷材料收納部70係將油墨等液體無法透過之薄膜粘合成袋狀而形成。又,於印刷材料收納部70,安裝有印刷材料供給單元74。
如圖8所示,於印刷材料供給單元74,一體化設置有印刷材料注入口76、印刷材料檢測機構80、印刷材料導出管78、及印刷材料流道90。印刷材料注入口76係在卡匣50之製造階段,用以將油墨注入印刷材料收納部70,且在製造後封塞開口。印刷材料檢測機構80係利用於使用檢測機構300之油墨末端之檢測。另,對印刷材料檢測機構80之細節構成將予以後述。印刷材料流道90係用以使收納於印刷材料收納部70之油墨流通至印表機10之流路。自印刷材料收納部70向印表機10之油墨流動方向中,印刷材料流道90中之上游端77係在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開口,下游端78f係向外部開口。下游端78f亦可稱為印刷材料供給口78f。印刷材料流道90一端具有印刷材料供給口78f。於印刷材料流道90之另一端連接有印刷材料收納部70。印刷材料流道90係使印刷材料收納部70與外部連通之流道。印刷材料流道90中,包含印刷材料供給口78f之下游側端部係藉由圓筒形狀之印刷材料導出管78來形成。印刷材料供給口78f係配置於下述之第2***孔51內。
如圖5所示,卡匣外殼72係具備:保護容器84、及容器蓋82。保護容器84內部收納有印刷材料收納部70之大部分。保護容器84係-Y軸方向側開口之大致長方體形狀之構件。容器蓋82係以封塞保護容器84之開口75之方式安裝於保護容器84。又,容器蓋82係相對保護容器84並非以牢固無法作動之方式固定。容器蓋82係以僅容器蓋82與保護容器84之間之間隙可相對保護容器84微動之方式來構成。
如圖6所示,卡匣50之外觀為大致長方體形狀。卡匣50係按長度方向(Y軸方向)、高度方向(Z軸方向)、寬度方向(X軸方向)之順序使尺寸變小。卡匣50係具備形成外表面之6個面532、534、536、538、539、及540。詳細而言,卡匣50係具備:前面532、後面540、第1側面534、第2側面536、第3側面538、及第4側面539。各面532、534、536、538、539、540為實質上之平面。前面532與側面534、536、538、539之-Y軸方向側之一部分係藉由容器蓋82構成。後面540與側面534、536、538、539之+Y軸方向側之一部分係藉由保護容器84構成。將第1~第4側面534、536、538、539中藉由容器蓋82構成之部分分別稱為容器蓋82之第1~第4側面。又,將第1~第4側面534、536、538、539中藉由保護容器84構成之部分分別稱為保護容器84之第1~第4側面。另,面532、534、536、538、539、540未必為完整平面。例如,設置於前面532之第1***孔53或第2***孔51之開口端之周邊係以於孔之周圍鑲邊之方式設置若干比前面532突出之形狀亦可。
前面532與後面540係於Y軸方向上對向。前面532位於-Y軸方向側,後面540位於+Y軸方向側。前面532係相對印刷材料收納部70位於-Y軸方向側。於安裝狀態下,前面532係與裝置側前壁部432相對。後面540係相對印刷材料收納部70位於+Y軸方向側。後面540係與前面532對向。第1側面534係相對印刷材料收納部70位於+Z軸方向側。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40係與前面532及後面540相交。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40係於Z軸方向上對向。第1側面534位於+Z軸方向側,第2側面540位於-Z軸方向側。第1側面534係相對印刷材料收納部70位於+Z軸方向側。第2側面536係相對印刷材料收納部70位於-Z軸方向側。第2側面536係與第1側面534對向。第3側面538與第4側面539係與前面532、後面540、第1側面534、及第2側面540相交。第3側面538與第4側面539係於X軸方向上對向。第3側面538位於+X軸方向側,第4側面539位於-X軸方向側。第3側面538相對印刷材料收納部70位於+X軸方向側。第4側面539係相對印刷材料收納部70位於-X軸方向側。第4側面539係與第3側面538對向。
如圖7A所示,於藉由容器蓋82形成之前面532,在安裝狀態下,形成有***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第2***孔51、及***棒45之第1***孔53。如圖8所示,第2***孔51於Y軸方向具有特定長度。第2***孔51***有印刷材料供給管46(圖3)。藉此,印刷材料供給管46連接於印刷材料導出管78,且印刷材料收納部70之油墨通過印刷材料供給管46、管24供給至印刷頭22。另,印刷材料供給管46連接於印刷材料導出管78之狀態係稱為油墨可自印刷材料導出管78流通至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狀態。
第1***孔53係設置於前面532中之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中間位置。換言之,設置於Z軸方向中之連結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中間位置。即,第1***孔53之中心軸Ce係配置於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Z軸方向上之中間位置。此處,「中間位置」不必為完全之中間,只要不配置偏向於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任一側即可。例如,「中間位置」係包含相對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Z軸方向上之距離Th,自中心位置Vh起10%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即,將第1側面534至第1***孔53之中心軸Ce之距離設為Tha、第2側面536至第1***孔53之中心軸Ce之距離設為Thb之情形,「中間位置」並非指僅表示Tha與Thb完全相等之情形,即Tha=Thb=0.5×Th之情形。「中間位置」亦包含0.4×Th≦Tha≦0.6×Th或0.6×Th≧Thb≧0.4×Th之位置。若為該範圍,則可充分取得本發明之效果。另,若在該範圍,則無法一眼分辨第1***孔53偏向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哪一側。另,為使中心軸Ce配置於更中間,「中間位置」較好為包含相對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Z軸方向上之距離,自中心位置Vh起7.5%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
如圖7B及圖7C所示,第1***孔53於Y軸方向具有特定長度。第1***孔53具有:-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及+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又,第1***孔53係具有:一端側部分53y,其係位於-Y軸方向側;及另一端側部分53t,其係位於比一端側部分53y更靠向+Y軸方向側。以連接部53h為邊界,一端側部分53y位於-Y軸方向側,且另一端側部分53t位於+Y軸方向側。一端側部分53y係包含-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另一端側部分53t係包含+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即,從連接部53h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之部分為一端側部分53y,自連接部53h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之部分為另一端側部分53g。如圖7A及圖7D所示,一端側部分53y係平行於X軸與Z軸之剖面形狀為圓。該圓之直徑隨開口端53f向+Y軸方向逐漸變小。又,如圖7B所示,一端側部分53y之平行於X軸與Y軸之剖面、及平行於Z軸與Y軸之剖面係藉由開口端53f形成之-Y軸方向側之邊較長,且藉由連接部53h形成之+Y軸方向側之邊較短之梯形。即,一端側部分53y為圓錐台。另一端側部分53t其平行於X軸與Z軸之剖面形狀並非為圓。如圖7A及圖7D所示,另一端側部分53t之平行於X軸與Z軸之剖面係藉由Z軸方向上對向之一對直線53p、53p,與X軸方向上對向之2個圓弧53q、53q之組合所形成之形狀。該剖面形狀係自連接部53h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保持相同。即,另一端側部分53t為柱狀。如圖7B及圖7C所示,另一端側部分53y之平行於X軸與Y軸之剖面、及平行於Z軸與Y軸之剖面任一者皆為長方形。如圖7B所示之平行於X軸與Y軸之剖面之長方形係比圖7C所示之平行於Z軸與Y軸之剖面之長方形面積要小。+Y軸方向之開口端53g之面積比-Y軸方向之開口端53f之面積小。又如圖7D所示,關於連接部53h中之另一端側部分53t與一端側部分53y之平行於X軸與Z軸之剖面,構成另一端側部分53t之剖面之一對直線53p、53p間之距離係比構成一端側部分53y之剖面之圓之直徑要小,且構成另一端側部分53y之剖面之一對圓弧53q、53q之直徑係與構成一端側部分53y之剖面之圓之直徑相同。另「相同」之語義係包含大致相同。即,「相同」亦包含藉由製造誤差會產生之程度之尺寸不同。即,隨-Y軸方向之開口端53f向+Y軸方向之開口端53g,第1***孔53之平行於X軸與Z軸之剖面係發生如下變化。即,該剖面係於一端側部分53y中為圓。該圓之面積係隨從-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向連接部53h逐漸變小。該剖面之形狀係在連接部53h,即另一端側部分53t之入口,變化為藉由一對之直線53p、53p與一對之圓弧53q、53q之組合而形成之形狀。隨該形狀之變化,一對直線53p、53p間之距離係由於比構成一端側部分53y之剖面之圓之直徑要小,故Z軸方向之尺寸變小。另一方面,一對圓弧53q、53q之直徑係由於與構成一端側部分53y之剖面之圓之直徑相同,故X軸方向之尺寸無變化。剖面形狀及面積係從連接部53h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無變化。棒45係於第1***孔53,自-Y軸方向側***向+Y軸方向側。此時,由於作為入口之-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較大,故易於***棒45。另一方面,由於+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變窄,故藉由棒45***至+Y軸方向之開口端53g,可對卡匣50進行高精度定位。又,一端側部分53y中,剖面面積係隨從-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向連接部53h逐漸變小。且在連接部53h,即另一端側部分53t之入口改變剖面形狀,僅Z軸方向之尺寸變小。X軸方向之尺寸係與一端側部分53y相同。自連接部53h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剖面之形狀及面積無變化。藉此,自一端側部分53y至另一端側部分53t,可平滑引導棒45。又,另一端側部分53t之關於X軸方向係在棒45與第1***孔53之間設有間隙,且可將棒平滑引導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且關於Z軸方向係可使棒45之位置穩定,且可高精度進行卡匣對卡匣安裝部之定位。
如圖7A及圖8所示,卡匣50係進而於容器蓋82上具備卡匣側識別構件520(亦簡單稱為「識別構件520」)。識別構件520係配置於前面532與第2側面536相交之凹狀角部55。識別構件520係與裝置側識別構件420相同,藉由至少一個以上之凸條522來形成。又,識別構件520係根據卡匣50所收納之油墨顏色而形成不同之圖案。具體而言,如圖7A所示,將設置於角部55之凹部分割為8個區域(圖7A中以格子狀表示該區域),於該等中一部分或全部配置凸條522。配置凸條522之區域係根據油墨顏色而不同。圖7A中,作為凸條之配置圖案之一例,於配置有凸條522之位置附加有陰影線。另,圖5及圖6中,省略識別構件520之圖示。此處,如圖8所示,卡匣側識別構件520中,-Y軸方向側之端亦稱為「前端面520f」。
在對卡匣50之其他構成加以說明前,關於印刷材料導出管78、第1***孔53、及識別構件520之關係,使用圖8、圖9A-圖9C予以說明。另,圖9A-圖9C中,省略棒45中配置於比裝置側前壁部432更靠向-Y軸方向側之部分(圖3之-Y軸方向側之部分45a)。於卡匣安裝部42安裝卡匣50之情形,以在印刷材料供給管46被***印刷材料供給口78f之前,將棒45***第1***孔53之方式構成卡匣50。本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第1***孔53之開口端53f係設置於比印刷材料供給口78f更靠向-Y軸方向側。藉此,如圖9A所示,棒45係首先被***第1***孔53。
又,將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之情形,以於第1***孔53***棒45之後,且印刷材料供給口78f***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前,開始卡匣側識別構件520與裝置側識別構件420之嵌合之方式,構成卡匣50。本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前端面520f係設置於比第1***孔53之-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更靠向+Y軸方向側,且,設置於比印刷材料供給口78f更靠向-Y軸方向側。藉此,首先如圖9A所示,棒45***第1***孔53,其次,如圖9B所示,開始卡匣側識別構件520與裝置側識別構件420之嵌合。接著,如圖9C所示,最後於印刷材料供給口78f***印刷材料供給管46,連接於印刷材料導出管78。另,如圖9C所示,卡匣50相對卡匣安裝部42安裝完成之狀態(稱為安裝狀態)中,不僅棒45,棒單體47亦***第1***孔53。
又,與印刷材料供給管46連接於印刷材料導出管78之時點大致同時,卡匣50抵接於限制構件406(圖2),防止卡匣50繼續向-Y軸方向側移動。本實施例之情形,限制構件406係與卡匣50中朝向-Y軸方向側之面(前面532)抵接(圖9C)。
又,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之狀態中,電路基板200之卡匣側端子群202與裝置側端子群414係電性連接,且可在電路基板200與印表機10之控制部60(圖1)之間授受信號。
使用圖5~圖8進而進行卡匣50之構成構件之說明。如圖5~圖8所示,卡匣50係進而於容器蓋82具備電路基板200。詳細而言,電路基板200係配置於前面532與第1側面534相交之角部52。如圖7所示,電路基板200係具備:卡匣側端子群202,其係具有設置於表面之複數個端子;及儲存裝置204,其係設置於背面。於儲存裝置204,儲存有關於卡匣50之資訊(例如,油墨顏色)。在安裝狀態中,卡匣側端子群202之各端子係與裝置側端子群414之對應之各端子接觸。藉此,進行電路基板200與控制部60(圖1)之信號授受。
如圖5~圖8所示,第1側面534係藉由容器蓋之第1側面534a、與保護容器之第1側面534b來構成。
於第1側面534設置有第1卡匣凸部56。第1卡匣凸部56係自第1側面534突出於+Z軸方向。又,第1卡匣凸部56係延伸於Y軸方向。第1卡匣凸部56係藉由設置於容器蓋82之第1側面534a之第1凸部56a、及設置於保護容器84之第1側面534b之第1容器側凸部56b來構成。第1凸部56a係自容器蓋82之第1側面534a突出於+Z方向。第1容器側凸部56b係自保護容器84之第1側面534b突出於+Z軸方向。又,第1容器側凸部56b係延伸於Y軸方向。第1卡匣凸部56(56a、56b)係在將卡匣50***卡匣安裝部42(參照圖2及圖3)時,及將卡匣50自卡匣安裝部42取出時,藉由第1導軌402(參照圖2及圖3)引導。
第2側面536係藉由容器蓋之第2側面536a、與保護容器之第2側面536b來構成。於第2側面536設置有第2卡匣凸部58。第2卡匣凸部58係自第2側面536突出於-Z軸方向。又,第2卡匣凸部58係延伸於Y軸方向。第2卡匣凸部58係藉由設置於容器蓋82之第2側面536a之第2凸部58a、及設置於保護容器84之第2側面536b之第2容器側凸部58b來構成。第2凸部58a係自容器蓋82之第2側面536a突出於-Z方向。第2容器側凸部58b係自保護容器84之第2側面538b突出於-Z軸方向。又,第1容器側凸部56b係延伸於Y軸方向。第2卡匣凸部58(58a、58b)係在將卡匣50***卡匣安裝部42(參照圖2及圖3)時,及將卡匣50自卡匣安裝部42取出時,藉由第2導軌404(參照圖2及圖3)引導。
如圖7A所示,第1卡匣凸部56(56a、56b)之X軸方向之尺寸Tc、與第2卡匣凸部58(58a、58b)之X軸方向之尺寸Td不同。詳細而言,第2卡匣凸部58(58a、58b)之Z軸方向之尺寸Td係比第1卡匣凸部56(56a、56b)之X軸方向之尺寸Tc要大。對此,如圖2所示,引導第2卡匣凸部58(58a、58b)之卡匣安裝部42之第2導軌404之X軸方向之尺寸Tb係比引導第1卡匣凸部56(56a、56b)之第1導軌402之Z軸方向之尺寸Ta要大。即,第1導軌402之Z軸方向之尺寸Ta係對應第1卡匣凸部56(56a、56b)之X軸方向之尺寸Tc,第2導軌404之X軸方向之尺寸Tb係對應第2卡匣凸部58(58a、58b)之X軸方向之尺寸Td。第2卡匣凸部58(58a、58b)之X軸方向之尺寸Td係比第2導軌404之X軸方向之尺寸Tb要小,且比第1導軌402之尺寸Ta(56a、56b)要大。又,第1卡匣凸部56(56a、56b)之X軸方向之尺寸Tc係比第1導軌402之X軸方向之尺寸Ta要小。即,成Tc<Ta<Td<Tb之關係。藉此,可防止卡匣50於Z軸方向以相反之錯誤狀態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詳細而言,在反轉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狀態下,由於第2卡匣凸部58、具體而言係設置於容器蓋82之第2側面536a之第2凸部58a無法***第1導軌402,故可防止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
如圖6及圖8所示,第1凸部56a與第1容器側凸部56b係於Y軸方向設有空間部56c而配置。又,第2凸部58a與第2容器側凸部58b係於Y軸方向設有空間部58c而配置。如圖8所示,在安裝狀態中,設置於卡匣安裝部42之板彈簧Sp伸入空間部56c、58c,藉由板彈簧Sp使卡匣50對裝置側前壁部432側賦能。
另,本實施例中,將第1卡匣凸部56、具體而言係將第1容器側凸部56b形成為於Y軸方向連續延伸之形狀。又,將第2卡匣凸部58、具體而言係將第2容器側凸部58b形成為於Y軸方向連續延伸之形狀。然而,該等未必一定要於Y軸方向連續延伸。欲防止將卡匣50於Z軸方向以相反之錯誤狀態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即使僅藉由設置於-Y軸方向之前端部之第1凸部56a及第2凸部58a亦可。又,為將卡匣50以相對於容器側安裝部42不傾斜之方式裝卸,只要在第1側面534中至少2部位及第2側面536中至少2部位,於Y軸方向上設有一定程度之間隔地設置有凸部即可,且其未必一定要延伸於Y軸方向。
A-3-2. 印刷材料供給單元之說明:
圖10係顯示印刷材料供給單元74之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印刷材料檢測機構80具備大致圓筒形狀之檢測室100。檢測室100係設置於印刷材料流道90(圖8)之途中。於檢測室100,開口有供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流入之流入口102、與使油墨向印刷材料供給口78f流出之流出口104。又,檢測室100係藉由以可撓性材料形成之薄膜118覆蓋其上端面。檢測室100係根據內部壓力之變化而使薄膜變形而改變容積。
印刷材料檢測機構80係進而設置有止回閥106、與彈簧108。止回閥106與彈簧108係配置於檢測室100。止回閥106係阻止自流入口102流入檢測室100之油墨逆流。彈簧108係向檢測室100之外側對薄膜118賦能。詳細而言,彈簧108係以壓縮之狀態配置於檢測室100。彈簧108係嵌合於自檢測室100之底面向上方直立設置之突起110來定位。又,於彈簧108與薄膜118之間,***有承壓板112。該承壓板112係連結將彈簧108之賦能力傳遞至薄膜118之承壓部114、與限制止回閥106之移動之限制部116而一體化構成。若將承壓板112之限制部116嵌入檢測室100之流入口102,則限制止回閥106向上方移動,且以在賦能彈簧108與薄膜118之間夾著承壓部114之狀態來定位。另,本實施例中,承壓部114與限制部116係一體化而構成,但亦可個別構成。
又,印刷材料檢測機構80進而具備桿構件120。桿構件120係自檢測室100之外側連接構成檢測室100之一端面(圖中上端面)之薄膜118。桿構件120係於一端側設置有軸孔122。軸孔122係藉由與設置在檢測室100之外側面之軸銷126嵌合,使桿構件120可旋動地軸支於軸銷126。另一方面,於桿構件120之另一端側設置有引導孔124,供固定於印刷材料供給單元74之導銷128穿過該引導孔124而引導桿構件120之旋動動作。再者,於桿構件120之上面(與連接於薄膜118之面相反側之面),設置有作為抵接上述之卡匣安裝部42側之棒45之前端45c(參照圖3及圖4)之抵接部的凸部132。在將卡匣50垂直投影於平行於X軸與Z軸之面之情形,凸部132與第1***孔53係處於至少一部分重疊之關係。具備如此構成之印刷材料檢測機構80之印刷材料收納部70中,以如下之方式將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供給至卡匣安裝部42。
圖11係顯示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供給至卡匣安裝部42之情況之第1剖面圖。圖12係顯示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供給至卡匣安裝部42之情況之第2剖面圖。圖11及圖12中,為便於理解,省略桿構件120或承壓板112之限制部116等圖示。於卡匣安裝部42內置有未圖示之供給泵,用以從卡匣50側吸入油墨,並將油墨壓送向托架20。圖11顯示有卡匣安裝部42之供給泵未作動時之情況,圖12係顯示有卡匣安裝部42之供給泵作動時之情況。
如圖11所示,卡匣安裝部42之供給泵未作動時,以增加檢測室100之容積之方式使彈簧108按壓薄膜118。隨檢測室100之容積增加,油墨通過連接印刷材料收納部70與流入口102之流入通路140,流入檢測室100。於流入口102設置有止回閥106,其係容許油墨流入檢測室100,並阻止逆流。另,圖中之虛線之箭頭係表示油墨之流動。
若卡匣安裝部42之供給泵作動,則從印刷材料導出管78吸引油墨,且將檢測室100內之油墨通過連接流出口104與印刷材料導出管78之流出通路142供給至卡匣安裝部42。且,本實施例之卡匣50中,由於流出通路142之內徑設定比流入通路140之內徑要大,故相對檢測室100流出之油墨,流入檢測室100之油墨較少,致使檢測室100內成負壓。因此,如圖12所示,薄膜118係抵抗彈簧108之力,以被吸入檢測室100內側之方式變形。
產生於該檢測室100內之負壓係藉由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通過流入通路140流入檢測室100來逐漸消除。如此藉由彈簧108之力,向檢測室100之外側再度按壓薄膜118,使檢測室100之容積復原。藉此,從卡匣安裝部42之供給泵停止,經過一定時間後,回到如圖11所示之狀態。接著,若卡匣安裝部42之供給泵再次作動,則檢測室100內成負壓,如圖12所示,薄膜118成被吸入檢測室100之內側之狀態。
若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被耗盡,則即使檢測室100內為負壓,亦無油墨從印刷材料收納部70流入檢測室100。即,自卡匣安裝部42之供給泵停止,經過一定時間後,檢測室100內之負壓亦未被消除,則如圖12所示,薄膜118係保持被吸入檢測室100內側之狀態。
若如此之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耗盡,則構成檢測室100之一端面之薄膜118係保持被吸入檢測室100內側之方式變形之狀態。即,藉由使用檢測機構300(參照圖4)檢測薄膜118之位移,可檢出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耗盡。但,由於本實施例之薄膜118之位移量較小,故使用如下之桿構件120來增加位移量。
圖13係顯示設置於本實施例之卡匣50之桿構件120之構成之說明圖。於桿構件120之一端側設置有軸孔122。設置於檢測室100之外側面之軸銷126(圖10)以嵌入軸孔122之狀態,使桿構件120可以該軸孔122為中心旋動。又,於桿構件120之另一端側設置有引導孔124,固定於印刷材料供給單元74之導銷128(圖10)係插通引導孔124。在桿構件120旋動時,藉由導銷128沿著引導孔124移動來引導桿構件120之旋動動作,藉此可以高精度限制桿構件120之旋動。
又,在桿構件120與薄膜118相對側之面,設置有接觸於薄膜118之半球體狀凸部130,在桿構件120與薄膜118相對側之面之相反側之面,設置有與設置於卡匣安裝部42側之棒45之前端45c(參照圖3及圖4)抵接之凸部,即抵接部132。且,自作為桿構件120之支點之軸孔122至抵接部132之距離D2係設定比從軸孔122至凸部130之距離D1要大。藉此,若接觸凸部130之薄膜118移位,則該位移量係以桿比R(=D2/D1>1,本實施例為3.1)而放大來作為抵接部132之位移量。以如此之桿構件120放大後之薄膜118之位移量係如上所述傳遞至設置於卡匣安裝部42內部之棒45。此處,放大薄膜118之位移量,且將放大之位移量作為棒45之移動距離。因此,為正確進行使用檢測機構300之油墨末端之檢測,要求棒45在所設計之正確位置抵接於桿構件120。若棒45在從抵接部132偏離之位置與桿構件120抵接之情形,則遮光部138與感測器136之位置關係自預先設計之位置關係產生較大偏離,致使無法進行正確之油墨末端檢測。
A-4. 油墨末端之檢測說明:
使用圖14~圖16進行油墨末端之檢測之細節說明。圖14係用以對油墨末端之檢測加以說明之第1圖,顯示未安裝有卡匣50之狀態,尤其顯示在安裝油墨殘量足夠之卡匣50之前之狀態。圖15係用以對油墨末端之檢測加以說明之第2圖,顯示將油墨殘量足夠之狀態之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時之狀態。圖16係用以對油墨末端之檢測加以說明之第3圖,顯示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之油墨卡匣50之油墨耗盡時、或殘量不足時(油墨末端時)之狀態。
如圖14所示,彈簧49係使棒45向卡匣50賦能。在卡匣50未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參照圖3)時,藉由彈簧49之力使棒45移動至卡匣50側。藉此,棒45之遮光部138係***感測器136之發光部與受光部之間,且成遮蔽發光部之光的狀態。該狀態係與之後使用圖16加以說明之油墨末端之狀態相同。印表機10係控制成在該狀態不可印刷。將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時,於圖中之箭頭方向即-Y軸方向***卡匣50。相反,將卡匣50從卡匣安裝部42取出時,於圖中箭頭相反之方向即+Y軸方向取出卡匣。另,如圖14所示之卡匣50係成油墨殘量充足之狀態。
如圖15所示,若將油墨殘量充足狀態下之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則在設置於卡匣50側之桿構件120之抵接部132抵接有棒45之前端45c。此處,藉由卡匣50之彈簧108之賦能力A賦予桿構件120之抵接部132之賦能力A'係設定比彈簧49之賦能力B要大。藉此,若棒45之前端45c抵接於桿構件120,則抵抗彈簧49之賦能力B,棒45移動於卡匣安裝部42之內側(-Y軸方向側)。藉此,由於棒45之遮光部138自感測器136遠離,故感測器136成透光狀態。如此之感測器136係基於藉由棒45之遮光部138之移動從光之遮斷狀態變為透過狀態,可檢出卡匣50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在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耗盡、或殘量不足之前都維持該狀態。印表機10在該狀態下,只要卡匣50或印表機10內不存在其他異常,則以可印刷之方式進行控制。另,關於「其他異常」之種類、或其檢測方法之技術係眾所周知,故此處省略說明。
如圖16所示,若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耗盡(或殘量不足),則無油墨自印刷材料收納部70流入檢測室100,使檢測室100成負壓。此處,卡匣50之彈簧108之賦能力A係設定比藉由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無油墨(或殘量不足)之情形下發生之負壓之力C要小。故,藉由該力C,使薄膜118成被吸入檢測室100內側之狀態不變。若薄膜118於使檢測室100之容積減少之方向上變形,則棒45藉由彈簧49之賦能力B向+Y軸方向移位。又,隨該位移,棒45係使桿構件120追隨薄膜118之變形而旋動,並使桿構件120保持關閉狀態。其結果,使棒45移動於卡匣50側,且使棒45之遮光部138***感測器136之發光部與受光部之間。感測器136係基於藉由棒45之遮光部138遮蔽光(已移動棒45),檢出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之油墨耗盡或殘量不足(油墨末端)。且,印表機10以該狀態下不可印刷之方式進行控制。
另,薄膜118本身之Y軸方向之變形量雖較小,但該變形量藉由桿構件120於抵接部132以特定之桿比R(=D2/D1>1,參照圖13)放大。因此,即使薄膜118本身之Y軸方向之變形量較小,亦可放大棒45之動作。又,彈簧49對棒45賦能之力B係以桿構件120之桿比R放大。故,自圖15之狀態過渡至圖16之狀態時,即使較小之力亦可使桿構件120平滑旋動,且可快速檢知油墨末端。
A-5. 效果: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例之卡匣50,未設置用以檢出油墨末端之壓電檢測機構。藉此,在卡匣內部,由於不必設置電力供給、或如此之檢測機構與印表機10之信號授受用之電性導通機構(配線或電極端子等),故可使卡匣構造簡化。因此,可使卡匣50小型化。又,亦可使安裝卡匣之印刷裝置小型化。且,可抑制卡匣50之製造成本。又,藉由抑制與印表機10相比,大量製造之可替換之卡匣50之製造成本,亦可抑制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整體之製造成本。
又,***棒45之第1***孔53係在前面532中,設置於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中間位置(圖7)。即,藉由將用於印刷材料之末端檢測之棒45***第1***孔53,在卡匣之前面532之長度方向之中間位置,對卡匣安裝部42進行卡匣50之定位。藉此,可抑制相對棒45之卡匣50之位置偏離,且可正確進行藉由檢測機構300之油墨末端之檢測。
此處,卡匣50之前面532之Z軸方向之尺寸係比X軸方向之尺寸要大。因此,第1***孔53偏向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任一側設置之情形,有存在難以進行卡匣50之正確定位之情形。例如,第1***孔53偏向第1側面534側設置之情形,藉由棒45***第1***孔53,雖可抑制第1側面534側之搖晃、或擺動,但無法抑制遠離第1***孔53之第2側面536側之搖晃、或擺動,且其程度更甚。藉此,存在第2側面536側從原本應安裝之位置偏離之情形。然而,本實施例中,由於將第1***孔53設置於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中間位置,故可使第1側面534側及第2側面536側之搖晃、或擺動程度相同,且較小。因此,可對卡匣安裝部42高精度且高效率地定位卡匣50。
又,本實施例中,用以檢測油墨末端之棒45亦兼備用以進行卡匣50對卡匣安裝部42之定位之構件。故,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不必具備新的用以定位之構件。藉此,可減少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之零件數。又,因使用用於油墨末端檢測之棒45進行卡匣50對卡匣安裝部42之定位,故可不必設置其他定位用構件,而減少零件數,並可使卡匣50小型化。又,亦可使安裝卡匣50之印刷裝置10小型化。
又,在安裝狀態中,除沿軸方向(Y軸方向)移動之棒45以外,棒罩體47亦***第1***孔53。藉此,由於可防止棒45接觸形成第1***孔53之壁,故可對應檢測室100之容積變化使棒45平滑移動。藉此,可更正確進行油墨末端之檢測。
又,如圖5及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卡匣外殼72係具備:容器蓋82、及保護容器84。於保護容器84收納有印刷材料收納部70。又,於保護蓋82,設置有用以***設置於卡匣安裝部42之構件之第2***孔51及第1***孔53。此處,保護容器84側係比保護蓋82側整體重量要大。若外殼側面534係從前面532側(-Y軸方向之前端側)連續形成至後面540側(+Y軸方向之前端側),則存在後面540側低於前面532側,使卡匣整體傾斜之可能性。對此,若使收納液體收納部70之保護容器84與容器蓋82為不同構件,則僅容器蓋82與保護容器84間之間隙,可以保護容器84相對容器蓋82可微動之方式來構成。藉此,即使印刷材料收納部70之重量較大,亦只有保護容器84之部分傾斜,容器蓋82係未傾斜,而可保持正確姿勢。藉此,於安裝狀態中,可降低設置於容器蓋82之第2***孔51或第1***孔53相對卡匣安裝部42之位置自設計之正確位置偏離之可能性。
又,本實施例中,於降低自正確位置偏離之可能性之容器蓋82,設置有卡匣側端子群202。藉此,可謀求安裝狀態中之卡匣側端子群202與裝置側端子部414穩定電性連接。
又,如圖6及圖7A所示,本實施例中,於容器蓋82之第1側面534a,設置有突出於+Z方向之第1凸部56a,且於容器蓋82之第2側面536,設置有突出於-Z方向之第2凸部58a。第1凸部56a係在將卡匣50***卡匣安裝部42(參照圖2及圖3)時、及將卡匣50自卡匣安裝部42取出時,藉由設置於第1裝置側側壁部434之第1導軌402(參照圖2及圖3)來引導。第2凸部58a係在將卡匣50***卡匣安裝部42(參照圖2及圖3)時、及將卡匣50自卡匣安裝部42取出時,藉由設置於第2裝置側側壁部436之第2導軌404(參照圖2及圖3)來引導。且,第1凸部56a之X軸方向之尺寸Tc與第2凸部58a之X軸方向之尺寸Td不同。藉此,藉由使第1導軌402之X軸方向之尺寸Ta對應第1凸部之X軸方向之尺寸Tc,且使第2導軌404之X軸方向之尺寸Tb對應第2凸部之X軸方向之尺寸Td,可防止以反轉卡匣50之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位置之錯誤狀態來安裝卡匣50。
又,本實施例中,第1***孔53之-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係設置在將印刷材料供給管46***印刷材料供給口78f之前,***棒45之位置(圖8及圖9A)。因此,藉由棒45將卡匣50引導至卡匣安裝部42內之正確位置後,進行印刷材料供給管46與印刷材料供給口78f之連接。故,可防止藉由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前端46c(圖3)在與卡匣50之印刷材料供給口78f不同的位置發生衝突而致使印刷材料供給管46破損。又,由於可縮小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中心軸Ca(參照圖3)與印刷材料供給口78f之中心軸Ce(參照圖7A)之位置偏離,故印刷材料供給口78a與供給管46之外周間不易產生較大間隙,可降低油墨自該間隙洩露之可能性。
又,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第1***孔53之開口端53f係與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前端46c、棒45之+Y軸方向側之前端45c在Y軸方向中位於相同位置P。然而,本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第1***孔53之開口端53f因比印刷材料供給口78f更靠向-Y軸方向側設置,故可易於達成上述安裝狀態。即,在印刷材料供給管46***印刷材料供給口78f之前,首先可將棒45***第1***孔53,進行卡匣50之定位。
又,如圖7A所示,本實施例之卡匣50係具備:卡匣側識別構件520,其係藉由是否可與裝置側識別構件420嵌合,用以識別卡匣之種類。在錯誤種類之卡匣被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之情形,識別構件520、420彼此觸碰,可阻礙卡匣進一步***。因此,可降低印刷材料供給管46連接錯誤種類之卡匣50之可能性。藉此,可降低與本來顏色不同顏色之油墨流通於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可能性。又,如圖9A-圖9B所示,棒45***第1***孔53後,開始裝置側識別構件420與卡匣側識別構件520之嵌合。即,可抑制卡匣側識別構件520相對裝置側識別構件420之位置偏離。因此,在正確種類之卡匣50被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時,卡匣側識別構件520觸碰裝置側識別構件420,可降低嵌合被阻礙之可能性。又,錯誤種類之卡匣50被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之情形,卡匣側識別構件520確實觸及裝置側識別構件420,則可阻礙卡匣50之進一步***。故,可降低印刷材料供給管46連接錯誤種類之卡匣50之可能性,且可降低其他顏色之油墨供給至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可能性。
又,本實施例中,除印刷材料供給管46之前端46c與棒45之前端45c之外,裝置側識別構件420之+Y軸方向側之端422c亦在Y軸方向中位於相同位置P。然而,本實施例中,由於卡匣側識別構件520之前端面520f設置比第1***孔53之開口端53f更靠向+Y軸方向側,且設置比印刷材料供給口78f更靠向-Y軸方向側,故可易於達成上述安裝狀態。即,可在棒45***第1***孔53後,且印刷材料供給管46***印刷材料供給口78f之前,開始卡匣側識別構件520與裝置側識別構件420之嵌合。又,本實施例中,卡匣側識別構件520與裝置側識別構件420係可以使用凸條522、422之簡單構成來形成。
又,如圖7B所示,本實施例中,第1***孔53係在Y軸方向具有特定長度,且-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之面積係比+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之面積要大。即,最初***棒45之-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係比另一側之開口端,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要大。因此,使棒45更易***第1***孔53,且將棒45***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藉此可高精度進行卡匣50之定位。
又,如圖7B及圖7C所示,本實施例中,上述第1***孔53係藉由連接部53h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之一端側部分53y、與連接部53b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之另一端側部分53t來構成。一端側部分53y係平行於X軸與Z軸之剖面為圓之圓錐台。如圖7B、圖7C及圖7D所示,另一端側部分53t係平行於X軸與Z軸之剖面為藉由Z軸方向上對向之一對直線53p、53p、與X軸方向上對向之2個圓弧53q、53q之組合而形成之形狀之柱狀。在連接部53h中,構成另一端側部分53t之剖面之一對直線53p、53p間之距離係比構成一端側部分53y之剖面之圓之直徑要小。又在連接部53h中,構成另一端側部分53t之剖面之一對圓弧53q、53q之直徑係與構成一端側部分53y之剖面之一對圓弧之直徑相同。即,一端側部分53y中,剖面之面積自-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f向連接部53h逐漸變小。且連接部53h,即在另一端側部分53g之入口,剖面形狀發生變化,且僅Z軸方向之尺寸變小。X軸方向之尺寸沒有變化。連接部53h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之剖面形狀及面積沒有變化。藉此,可平滑引導棒45從一端側部分53y至另一端側部分53t。又,另一端側部分53t之關於X軸方向係在棒45與第1***孔53之間設有間隙,可將棒45平滑引導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且關於Z軸方向係可使棒45之位置穩定,可高精度進行卡匣50對卡匣安裝部42之定位。另,在X軸方向中卡匣50對卡匣安裝部42之定位係藉由將第2卡匣凸部58放入第2導軌404來進行。又,在-Y軸方向側中卡匣50對卡匣安裝部42之定位係藉由將卡匣50(本實施例中為前面532)抵接於限制構件406來進行。
B. 變化例:
以上關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係並非限定於該實施例,亦可在未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構成。例如,可進行如下變化。另,由於以下之變化例之任一者皆以上述實施例為基礎,故上述實施例說明之效果或變化例亦同樣適用於以下變化例。又,省略關於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之部分之說明。又,關於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之要件係使用相同符號。
B-1. 第1變化例:
圖17係用以說明第1變化例之卡匣50a之圖。上述實施例中,第1卡匣凸部56或第2卡匣凸部58之X軸方向之尺寸雖整體部分為固定,但亦可使一部分之X軸方向之尺寸較大。例如,設置於保護容器84之第1側面534b之第1容器側凸部56b中,於後面540側(+Y軸方向側)設置有突出於X軸方向之突出部57。設置有突出部57之部分之第1卡匣凸部56之X軸方向之尺寸Te亦比第1導軌402(圖2)之X軸方向之尺寸Ta要小。又,雖省略圖示,但關於第2容器側凸部58b亦同樣設置有X軸方向之尺寸(作為Tf)比第2導軌404(圖2)之X軸方向之尺寸Tb要小之突出部。X軸方向之尺寸係滿足Tc<Te<Ta<Td<Tf<Tb之關係。藉此,在將卡匣50a安裝於卡匣安裝部42時,藉由在卡匣凸部56、58與導軌402、404之間設置一定程度之間隙,可將卡匣50a更平滑***卡匣安裝部42,且安裝後藉由X軸方向之尺寸較大之部分(突出部57所位於之部分)與第1導軌402、404協動,可限制卡匣50a之+Y軸方向側之X軸方向之動作。
B-2. 第2變化例:
上述實施例中,第1***孔53係在前面532中,設置於第1側面534與第2側面536之中間位置,但進而較好係設置於前面532中,第3側面538與第4側面539之中間位置。藉此,可進而更精確進行使用第1***孔53與棒45之卡匣50之定位。此處,「第3側面538與第4側面539之中間位置」係不必為完全之中間,偏向於任一側之側面配置亦可。例如,「中間位置」係包含第1***孔53之中心軸Ce相對第3側面538與第4側面539之X軸方向之距離自中心位置起10%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另,為使中心軸Ce配置於更中間,「中間位置」較好為包含相對第3側面538與第4側面539之X軸方向之距離自中心位置起7.5%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
B-3. 第3變化例:
上述實施例中,第1***孔53之+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係相對平行X軸及Z軸之面平行,但亦可相對該面傾斜。如圖14及圖15所示,印刷材料收納部70內有油墨之情形,桿構件120之抵接部132係成突出於-Y方向之狀態。故,為使桿構件120之抵接部不干涉第1***孔53之+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53g,亦可以+Z軸方向側之部分比-Z軸方向側之部分更後退於-Y軸方向側之方式,使開口端53g傾斜。另,開口端53傾斜之情形中「開口端53g之面積」係作為將開口端53g投影於平行X軸及Z軸之面之情形之面積。
B-4. 第4變化例:
本發明係並非限定於噴墨印表機及其油墨卡匣,亦可應用於噴射油墨以外之其他液體之任意印刷裝置及其液體收納容器。例如,可應用於如下所述之各種印刷裝置及其液體收納容器。
(1)傳真裝置等之圖像記錄裝置
(2)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之圖像顯示裝置用之彩色濾光器之製造之色料噴射之印刷裝置
(3)噴射用於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或面發光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場發射顯示器)等之電極形成之電極材料之印刷裝置
(4)噴射包含用於製造生物晶片之生物有機物之液體之印刷裝置
(5)作為精密滴液管之試料印刷裝置
(6)潤滑油之印刷裝置
(7)樹脂液之印刷裝置
(8)以針尖噴射潤滑油至時鐘或相機等精密機械之印刷裝置
(9)將用以形成用於光通訊元件等之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之紫外線硬化樹脂液等之透明樹脂液噴射至基板上之印刷裝置
(10)噴射用於蝕刻基板等之酸性或鹼性蝕刻液之印刷裝置
(11)具備噴出其他任意微小量液滴之液體噴射頭之印刷裝置
另,「液滴」係指自印刷裝置噴出之液體之狀態,包含粒狀、淚狀、線狀之拖尾者。又,此處稱為「液體」係只要印刷裝置可噴射之材料即可。例如「液體」係物質為液相時之狀態之材料即可,如粘性高或低之液體狀態材料、及溶膠、凝膠水、其他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及液狀金屬(金屬熔液)之液體狀態之材料皆包含於「液體」。又,不僅作為物質之一狀態之液體,包含顏料或金屬粒子等之固狀物之功能材料之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於溶劑者等亦包含於「液體」。又,作為液體之代表性例係例舉如上述實施形態說明之油墨或液晶等。此處,油墨係包含一般性之水性墨、油性墨、凝膠墨、熱熔墨等之各種液體狀組合物。
1...印刷材料供給系統
5...蓋構件
10...印表機
11...前面罩體
12...開口
13...更換用罩體
15...操作按鈕
20...托架
22...印刷頭
24...管
30...驅動機構
32...時規皮帶
34...驅動馬達
42...卡匣安裝部
45...棒
45a...-Y軸方向側之部分
45b...+Y軸方向側之部分
45c...前端
45d...彈簧承受部
46...印刷材料供給管
46a...基端部
46b...前端部
46c...前端
47...棒罩體
48...棒狀構件
49...彈簧
50...卡匣
50a...卡匣
51...第2***孔
52...角部
53...第1***孔
53f...開口端
53g...開口端
53h...連接部
53p...直線
53q...圓弧
53t...另一端側部分
53y...一端側部分
55...角部
56...第1卡匣凸部
56a...第1凸部
56b...第1容器側凸部
56c...空間部
57...突出部
58...第2卡匣凸部
58a...第2凸部
58b...第2容器側凸部
58c...空間部
60...控制部
70...印刷材料收納部
72...卡匣外殼
74...印刷材料供給單元
75...開口
76...印刷材料注入口
77...上游端
78...印刷材料導出管
78f...印刷材料供給口
80...印刷材料檢測機構
82...容器蓋
84...保護容器
90...印刷材料流道
100...檢測室
102...流入口
104...流出口
106...止回閥
108...彈簧
110...突起
112...承壓板
114...承壓部
116...限制部
118...薄膜
120...桿構件
122...軸孔
124...引導孔
126...軸銷
128...導銷
130...凸部
132...抵接部
132...凸部
136...感測器
138...遮光部
140...流入通路
142...流出通路
200...電路基板
202...卡匣側端子群
300...檢測機構
402...第1導軌
404...第2導軌
406...限制構件
410...接點機構
412...保持構件
414...裝置側端子群
420...裝置側識別構件
422...凸條
422c...端
432...裝置側前壁部
434...第1裝置側側壁部
436...第2裝置側側壁部
438...第3裝置側側壁部
439...第4裝置側側壁部
440...開口
450...收納空間
450a...安裝室
520...識別構件
520...卡匣側識別構件
520f...前端面
522...凸條
532...前面
534...第1側面
534a...容器蓋之第1側面
534b...保護容器之第1側面
536...第2側面
536a...容器蓋之第2側面
536b...保護容器之第2側面
538...第3側面
539...第4側面
540...後面
A...賦能力
A'...賦能力
B...賦能力
C...藉由負壓之力
Ca...中心軸
Cb...中心軸
Ce...中心軸
P...位置
Sp...板彈簧
Ta...X軸方向之尺寸
Tb...X軸方向之尺寸
Tc...X軸方向之尺寸
Td...X軸方向之尺寸
Te...X軸方向之尺寸
Tf...X軸方向之尺寸(省略圖示)
Th...距離
Tha...距離
Thb...距離
Vh...中心位置
圖1係顯示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卡匣安裝部42之前視圖。
圖3係卡匣安裝部42之側視圖。
圖4係用以對油墨末端之檢測方法加以說明之圖。
圖5係卡匣50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卡匣50之外觀立體圖。
圖7A係卡匣50之前視圖。
圖7B係圖7A之7X-7X剖面之一部分,即以平行X軸與Y軸且包含第1***孔53之中心軸Ce之面切斷卡匣50的剖面。
圖7C係圖7A之7Z-7Z剖面之一部分,即以平行Z軸與Y軸且包含第1***孔53之中心軸Ce之面切斷卡匣50的剖面。
圖7D係顯示於連接部53h中之一端側部分53y與另一端側部分53t之平行Z軸與X軸之剖面之圖。
圖8係用以對卡匣50之內部構成加以說明之模式圖。
圖9A係顯示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情況之第1模式圖。
圖9B係顯示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情況之第2模式圖。
圖9C係顯示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情況之第3模式圖。
圖10係顯示印刷材料供給單元74之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11係顯示油墨供給至卡匣安裝部42之情況之圖。
圖12係顯示油墨供給至卡匣安裝部42之情況之圖。
圖13係顯示桿構件120之構成之說明圖。
圖14係用以對油墨末端之檢測加以說明之第1圖。
圖15係用以對油墨末端之檢測加以說明之第2圖。
圖16係用以對油墨末端之檢測加以說明之第3圖。
圖17係用以對第1變化例之卡匣50a加以說明之圖。
50...卡匣
51...第2***孔
53...第1***孔
53f...開口端
53g...開口端
56...第1卡匣凸部
56a...第1凸部
56b...第1容器側凸部
56c...空間部
58...第2卡匣凸部
58a...第2凸部
58b...第2容器側凸部
58c...空間部
70...印刷材料收納部
74...印刷材料供給單元
76...印刷材料注入口
77...上游端
78...印刷材料導出管
78f...印刷材料供給口
80...印刷材料檢測機構
90...印刷材料流道
200...電路基板
520...卡匣側識別構件
520f...前端面
522...凸條
532...前面
534...第1側面
536...第2側面
540...後面
Sp...板彈簧

Claims (13)

  1. 一種卡匣,其係可裝卸地對卡匣安裝部安裝者,該卡匣安裝部具備:印刷材料供給管,其係固定於裝置側前壁部,且具有延伸於特定方向之中心軸;棒,其具有平行於上述中心軸之軸,可沿上述軸方向移動,且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及感測器,其係檢測上述棒之位移;且上述卡匣具備:卡匣外殼,將相互正交之三個空間軸分別設為X軸、Y軸、Z軸,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上述卡匣***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方向設為-Y軸方向,且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之方向設為+Y軸方向時,該卡匣外殼具備:於上述Y軸方向上對向之2個面,即:前面,其係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且上述Z軸方向之尺寸大於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之大致長方形之面;及後面,其係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與上述前面及上述後面相交,在上述Z軸方向上對向之2個面,即:第1側面,其係位於+Z軸方向側;及第2側面,其係位於-Z軸方向側;及與上述前面、上述後面、上述第1側面、及上述第2側面相交,且在上述X軸方向上對向之2個面,即:第3側面,其係位於+X軸方向側;及第4側面,其係位於-X軸方向側;印刷材料收納部,其係設置於上述卡匣外殼內部; 第1***孔,其係設置於上述前面,供根據上述卡匣之印刷材料殘量之變化而位移之上述棒***;第2***孔,其係設置於上述前面,其內部配置供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之印刷材料供給口,供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及印刷材料流道,其係設置於上述卡匣外殼內部,其一端具有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另一端連接於上述印刷材料收納部;且上述第1***孔係在上述前面中’設置於上述第1側面與上述第2側面之中間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進而具備:檢測室,其係設置於上述印刷材料流道之途中,且根據內部壓力之變化而改變容積;及桿構件,其係與上述棒之前端抵接,且藉由根據上述檢測室之容積變化而移位,以使上述棒沿上述軸方向移動。
  3. 如請求項1或2之卡匣,其中於上述第1***孔亦***配置於上述棒之外周之棒罩體。
  4.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上述卡匣外殼具備:保護容器,其係於上述-Y軸方向側具有開口,且將上述印刷材料收納部收納於內部;及容器蓋,其係設置於上述-Y軸方向側,且以封塞上述保護容器之上述開口之方式安裝於上述保護容器;且上述第2***孔與上述第1***孔係設置於上述容器蓋 上。
  5. 如請求項4之卡匣,其中進而具備:卡匣側端子群,該等係於上述安裝狀態中,與設置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裝置側端子群接觸;且上述卡匣側端子群係設置於上述容器蓋。
  6. 如請求項4之卡匣,其中上述容器蓋具有:第1側面,其係構成上述卡匣外殼之上述第1側面之一部分;及第2側面,其係構成上述卡匣外殼之上述第2側面之一部分;於上述容器蓋之第1側面,設置有突出於+Z軸方向之第1凸部,上述第1凸部係在將上述卡匣***上述卡匣安裝部時、及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時,藉由設置於上述第1裝置側側壁部且延伸於上述Y軸方向之第1導軌予以引導;於上述容器蓋之第2側面,設置有突出於-Z軸方向之第2凸部,上述第2凸部係在將上述卡匣***上述卡匣安裝部時、及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時,藉由設置於上述第2裝置側側壁部且延伸於上述Y軸方向、並與上述第1導軌在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不同之第2導軌予以引導;且上述第1凸部與上述第2凸部之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不同。
  7. 如請求項6之卡匣,其中上述保護容器具有:第1側面,其係構成上述卡匣外殼之上述第1側面之其他一部分;及第2側面,其係構成上述卡匣外殼之上述第2側面之其 他一部分;於上述保護容器之第1側面,設置有突出於+Z軸方向之第1容器側凸部,上述第1容器側凸部係在將上述卡匣***上述卡匣安裝部時、及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時,藉由上述第1導軌予以引導;於上述保護容器之第2側面,設置有突出於上述-Z軸方向之第2容器側凸部,上述第2容器側凸部係在將上述卡匣***上述卡匣安裝部時、及將上述卡匣自上述卡匣安裝部取出時,藉由上述第2導軌予以引導;上述第1容器側凸部與上述第2容器側凸部中之至少任一方之上述+Y軸方向側之一部分具有:突出部,其係與較上述一部分更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之另一部分相比,以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變大之方式突出於X軸方向。
  8.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孔之上述-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係在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之前,設置於***上述棒之位置。
  9. 如請求項8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孔之上述開口端係設置於比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更靠向上述-Y軸方向側。
  10. 如請求項8之卡匣,其中進而具備:卡匣側識別構件,其係藉由是否可與設置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裝置側識別構件嵌合而用以識別上述卡匣之種類;且上述卡匣側識別構件係以在上述棒***上述第1***孔之後、且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之前開始與上述裝置側識別構件之嵌合之方式而構 成。
  11. 如請求項10之卡匣,其中上述卡匣側識別構件之-Y軸方向側之端係設置於比上述第1***孔之上述開口端更靠向上述+Y軸方向側,且設置於比上述印刷材料供給口更靠向上述-Y軸方向側。
  12.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孔於上述Y軸方向具有特定長度,且上述第1***孔之上述-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之面積大於上述第1***孔之上述+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之面積。
  13. 如請求項12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孔係藉由自連接部至上述-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之一端側部分、與自上述連接部至+Y軸方向側之開口端之另一端側部分構成;上述一端側部分係其平行於上述X軸與上述Z軸之剖面為圓之圓錐台;上述另一端側部分係其平行於上述X軸與上述Z軸之剖面為藉由上述Z軸方向上對向之一對直線、與上述X軸方向上對向之2個圓弧之組合所形成之形狀之柱狀;於上述連接部中,構成上述另一端側部分之上述剖面之上述一對直線間之距離小於構成上述一端側部分之上述剖面之上述圓之直徑,且構成上述另一端側部分之上述剖面之上述一對圓弧之直徑與構成上述一端側部分之上述剖面之上述圓之直徑相同。
TW100147835A 2010-12-22 2011-12-21 Cassette TWI523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5972 2010-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1301A TW201231301A (en) 2012-08-01
TWI523767B true TWI523767B (zh) 2016-03-01

Family

ID=46313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7835A TWI523767B (zh) 2010-12-22 2011-12-21 Cassette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2) US8434859B2 (zh)
EP (2) EP3312012A1 (zh)
JP (4) JP5545377B2 (zh)
KR (1) KR101441262B1 (zh)
CN (3) CN105109208B (zh)
AU (1) AU2011346241B2 (zh)
BR (1) BR112013005898A2 (zh)
CA (1) CA2809231C (zh)
DE (1) DE202011110616U1 (zh)
ES (1) ES2664893T3 (zh)
MX (1) MX2013003180A (zh)
PL (1) PL2657031T3 (zh)
RU (1) RU2520941C1 (zh)
TR (1) TR201802135T4 (zh)
TW (1) TWI523767B (zh)
WO (1) WO20120861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41262B1 (ko) * 2010-12-22 2014-09-17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카트리지
JP5884305B2 (ja) * 2011-06-13 2016-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検出システム
JP2013000986A (ja) * 2011-06-17 2013-01-0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960871B2 (en) 2012-01-13 2015-02-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unting member, liquid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JP5664772B2 (ja) 2012-01-13 2015-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印刷装置、液体収容容器、印刷システム、及び端子接続構造
US9440755B2 (en) * 2012-01-13 201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US8646889B2 (en) 2012-01-13 2014-0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US8931887B2 (en) 2012-01-13 2015-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JP6051595B2 (ja) 2012-05-21 2016-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083151B2 (ja) 2012-08-24 2017-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供給装置及び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182839B2 (ja) 2012-08-31 2017-08-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
GB2526033B (en) * 2013-03-20 2020-01-0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Printhead assembly with fluid interconnect cover
KR102100600B1 (ko) 2013-09-18 2020-04-13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JP6398274B2 (ja) * 2014-04-11 2018-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アダプター、ならびに液体噴射装置
CN105751705B (zh) * 2015-01-06 2019-08-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单元
JP6661462B2 (ja) 2016-05-16 2020-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補給容器
EP3663092B1 (en) * 2016-06-10 2022-08-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Use of an ink refill container
CN107554079B (zh) * 2016-06-30 2019-06-07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用耗材容器***方法
JP6961919B2 (ja) * 2016-09-30 2021-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JP7005942B2 (ja) * 2017-06-01 2022-01-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貯留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1356591B (zh) * 2017-11-20 2022-06-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WO2020046307A1 (en) * 2018-08-30 2020-03-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ringes with plungers
JP7159702B2 (ja) * 2018-08-31 2022-10-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JP2022001417A (ja) 2020-06-22 2022-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貯留機構
CN214606596U (zh) * 2020-09-21 2021-11-05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墨量检测机构、墨盒以及打印机
CN115107373B (zh) 2021-03-19 2023-08-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JP2022144519A (ja) 2021-03-19 2022-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4244U (ja) * 1983-05-07 1984-11-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S6022346U (ja) * 1983-07-20 1985-02-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US5221935A (en) * 1990-02-15 1993-06-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Waste ink receiving cartridge and ink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said cartridge
DE69207291T2 (de) * 1991-07-12 1996-06-20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system
US5359357A (en) * 1992-03-19 1994-10-25 Fuji Xerox Co., Lt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110872B2 (ja) * 1992-06-24 2000-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142617A (en) * 1995-04-27 2000-11-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for use with compact supply station
CA2234353A1 (en) * 1997-04-11 1998-10-11 David C. Kamp Liquid containment and dispens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attachment of liquid containing pouch to chassis
JP3493964B2 (ja) * 1997-08-28 2004-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挿入機構
DE69911744T2 (de) * 1998-02-13 2004-07-29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drucker, dafür geeignete tanktu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wiederherstellung des tintentröpfchenausstossvermögens
JP3928312B2 (ja) * 1999-09-21 2007-06-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799846B (zh) * 2000-01-21 2010-06-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DE60140335D1 (de) * 2000-01-21 2009-12-17 Seiko Epson Corp Tintenpatrone für aufzeichnungsgerät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CA2379725C (en) * 2001-04-03 2007-06-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US7744202B2 (en) * 2002-01-30 2010-06-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MXPA03002490A (es) * 2002-03-20 2004-10-15 Seiko Epson Corp Cartucho para tinta y soporte de cartucho para tinta.
JP4133154B2 (ja) * 2002-09-19 2008-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919734B2 (ja) * 2002-12-06 2007-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筺体、画像形成装置
JP4356335B2 (ja) * 2003-03-11 2009-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2004276538A (ja) * 2003-03-18 2004-10-07 Ricoh Co Ltd インク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並びにインク充填方法、インク再充填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JP4129742B2 (ja) * 2003-07-02 2008-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745944C (en) 2003-03-26 2012-07-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JP2004306505A (ja) * 2003-04-09 2004-11-0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パッケージ
JP2005022124A (ja) * 2003-06-30 2005-01-27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インク供給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US7004564B2 (en) * 2003-07-31 2006-02-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WO2005054382A1 (ja) * 2003-12-08 2005-06-16 Sony Corporation 記録液、液体カートリッジ、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US7234787B2 (en) * 2004-01-08 2007-06-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quid level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233889B (en) * 2004-06-02 2005-06-11 Benq Corp Ink cartridge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thereof
JP4321370B2 (ja) * 2004-06-14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充填方法
JP2006035484A (ja) * 2004-07-23 2006-02-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方法
JP2007076363A (ja) * 2005-08-16 2007-03-2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070040859A1 (en) 2005-08-16 2007-02-22 Hitotoshi Kimura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2007196650A (ja) * 2005-11-28 2007-08-09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36807A (ja) 2005-11-17 2007-06-07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73759B2 (ja) * 2005-11-28 2012-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JP2007210233A (ja) * 2006-02-10 2007-08-23 Ricoh Co Ltd 装置本体に着脱される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569507B2 (ja) * 2006-03-31 2010-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77028B2 (ja) 2006-04-18 2012-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4321562B2 (ja) * 2006-08-08 2009-08-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4946751B2 (ja) 2006-11-06 2012-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器ホルダ、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BRPI0718248B8 (pt) * 2006-11-06 2021-03-09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de líquido e aparelho de consumo de líquido
AU2007318573B2 (en) 2006-11-06 2011-01-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JP2008230214A (ja) 2007-02-19 2008-10-02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導出部のシール構造体及びシール方法並びに流体収容容器、再充填流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再充填方法
JP2008213147A (ja) * 2007-02-28 2008-09-18 Brother Ind Ltd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4973546B2 (ja) 2007-03-23 2012-07-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導電性ペースト、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および多層セラミック基板
JP5018469B2 (ja) 2007-03-30 2012-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US20090102880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JP2009119853A (ja) 2007-10-23 2009-06-0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容器
DE202008007757U1 (de) * 2008-06-03 2008-08-07 Ninestar Image Co., Ltd., Zhuhai Tintenpatrone und Vorrichtung mit Tintenpatrone
JP5020286B2 (ja) * 2009-03-18 2012-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92414B2 (en) * 2008-09-29 2012-10-23 Ricoh Company, Ltd. Ink cartridge and an imaging apparatus
JP4907625B2 (ja) * 2008-09-29 2012-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29138B2 (ja) * 2009-07-07 2013-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充填用治具、インク充填装置、インク充填方法、インク充填キット
CN101491975B (zh) * 2009-02-20 2011-12-28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JP2010208038A (ja) 2009-03-06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DE202009003510U1 (de) * 2009-03-15 2009-05-28 Leier, Rolf Behälter zur Aufnahme einer Flüssigkeit
JP5262950B2 (ja) * 2009-04-21 2013-08-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JP2010285972A (ja) 2009-06-15 2010-12-24 Rinnai Corp 自吸式ポンプ
CN201645998U (zh) * 2010-04-16 2010-11-24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KR101441262B1 (ko) * 2010-12-22 2014-09-17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카트리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00646A1 (en) 2012-08-09
JP2014193616A (ja) 2014-10-09
AU2011346241B2 (en) 2014-03-13
TR201802135T4 (tr) 2018-03-21
CA2809231C (en) 2015-01-20
ES2664893T3 (es) 2018-04-23
EP2657031B1 (en) 2018-01-24
JP2017109495A (ja) 2017-06-22
MX2013003180A (es) 2013-04-24
RU2520941C1 (ru) 2014-06-27
EP2657031A4 (en) 2015-04-22
JP5790834B2 (ja) 2015-10-07
EP2657031A1 (en) 2013-10-30
JP2015221577A (ja) 2015-12-10
CN102555502A (zh) 2012-07-11
JPWO2012086171A1 (ja) 2014-05-22
JP6075421B2 (ja) 2017-02-08
DE202011110616U1 (de) 2015-03-18
CN105109208A (zh) 2015-12-02
JP5545377B2 (ja) 2014-07-09
KR20130077870A (ko) 2013-07-09
JP6358348B2 (ja) 2018-07-18
CN102555502B (zh) 2016-03-09
US20130278687A1 (en) 2013-10-24
AU2011346241A1 (en) 2013-04-04
EP3312012A1 (en) 2018-04-25
US8733915B2 (en) 2014-05-27
PL2657031T3 (pl) 2018-05-30
CN202742815U (zh) 2013-02-20
CN105109208B (zh) 2017-04-12
BR112013005898A2 (pt) 2016-06-07
CA2809231A1 (en) 2012-06-28
US8434859B2 (en) 2013-05-07
KR101441262B1 (ko) 2014-09-17
WO2012086171A1 (ja) 2012-06-28
TW201231301A (en)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3767B (zh) Cassette
JP605159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6035724B2 (ja) 取付部材、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5942450B2 (ja) 装着部材、装着部材を備える液体容器、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6683197B2 (ja) 印刷装置
JP6744587B2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WO2016158913A1 (ja) 印刷装置
JP2016164003A (ja) 印刷材収容容器
CN112009108B (zh) 液体容器、安装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308245B2 (ja) 印刷材収容容器
JP602833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035815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2153140A (ja) 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