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1164B - Vehicle headlight construction - Google Patents

Vehicle headlight constru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1164B
TWI521164B TW101100810A TW101100810A TWI521164B TW I521164 B TWI521164 B TW I521164B TW 101100810 A TW101100810 A TW 101100810A TW 101100810 A TW101100810 A TW 101100810A TW I521164 B TWI521164 B TW I5211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light
lens
light sourc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0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3219A (en
Inventor
Teppei Matsuzaki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3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3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1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1164B/zh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車輛用頭燈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車輛用頭燈構造。
關於這種構造,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構造,係具備兩個光源(發光二極體;LED),其中一方的光源的光是使用投射型鏡片來進行照射,另一方的光源的光係只用反光板來進行照射,藉此方式,能夠改變照射方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02712號公報
根據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構造,為了能夠改變照射方向(具有不同的配光特性之配光模式),必須具有兩個光源(也就是LED)以及附隨在光源週邊的電路零件等,價格趨於昂貴。
本發明係有鑒於上述實際的狀況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車輛用頭燈構造,即使極力削減可用來改變照射方向的零件數量及成本,尤其是極力削減可照射出遠光燈與近光燈用的照射光的零件數量及成本之後,仍然可構成車輛用頭燈。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案的請求項1所述的發明,係提供:一種車輛用頭燈構造,係具備:投射型鏡片(30、71)、反光板(R)、光源(33),在前述光源(33)的前方設置前方遮光板(38、69),利用前述反光板(R)與前述前方遮光板(38、69)來形成配光特性,以形成經由前述投射型鏡片(30)的配光模式、以及利用前述反光板(R)的反射之配光模式,以根據可改變的複數種配光模式來將前述光源(33)的光進行照射之車輛用頭燈構造,其特徵為:前述光源(33)係具有兩個發光源的雙燈絲型,在其中一方的發光源(48)的下方配置了下方遮光板(54),並且在前述其中一方的發光源(48)的後方配置了另一方的發光源(49),前述反光板(R)係具備:第1反射鏡(43、68)、以及第2反射鏡(44、72),該第1反射鏡(43、68)係配置在前述光源(33)的後方,且被形成為可將前述其中一方的發光源(48)的光反射成指向前述投射型鏡片(30、71);該第2反射鏡(44、72)係配置在與該第1反射鏡(43、68)不同的位置,且被形成為可將前述另一方的發光源(49)的光反射成不經由前述投射型鏡片(30、71),就可將光指向(導向)前方。
本案的請求項2所述的發明,係就請求項1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係將前述第1反射鏡(43、68)所進行之經 由前述投射型鏡片(30、71)的照射當作近光燈;將前述第2反射鏡(44、72)所進行的照射當作遠光燈。
本案的請求項3所述的發明,係就請求項1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係將前述第1反射鏡(43)與前述第2反射鏡(44)形成於一體。
本案的請求項4所述的發明,係就請求項1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係將前述第2反射鏡(44)製作成扇型,且將包含前述投射型鏡片(30)在內的整體製作成:從前方觀看時,係收納在沿著前述第2反射鏡(44)的外周側的圓形內。
本案的請求項5所述的發明,係就請求項1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前述第2反射鏡(72)係配置在前述光源(33)的下方且較之前述前方遮光板(38)更往前方延伸,前述投射型鏡片(71)、前述第1反射鏡(68)、及第2反射鏡(72),從前方觀看時,係被略呈橢圓形狀的鏡片(61)由前方包覆著。
本案的請求項6所述的發明,係就請求項1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從前方觀看時,前述第2反射鏡(44、72)的面積係較之前述第1反射鏡(43、68)製作成更大。
本案的請求項7所述的發明,係就請求項1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前述第1反射鏡(68)與前述第2反射鏡(72)係以不同的個體來形成的。
本案的請求項8所述的發明,係就請求項1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前述第2反射鏡(44、72)係配置在前述第 1反射鏡(43、68)的下方或上方。
本案的請求項9所述的發明,係就請求項1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前述第2反射鏡(44、72)係配置在前述第1反射鏡(43、68)的左方或右方。
本案的請求項10所述的發明,係就請求項1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前述第2反射鏡(44、72)係配置在前述第1反射鏡(43、68)的斜上方或斜下方。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發明,係採用雙燈絲型的光源,使用光源內的複數個發光源,並且使用複數之反射鏡及遮光板,可達成:經由投射型鏡片的配光模式、以及不經由投射型鏡片之利用反光板的反射的配光模式。根據這種本發明,光源係可直接援用:泛用性很高之例如:泛用性很高的H4、HS1燈泡等,而不必使用到LED這類的電路零件,而且反射鏡只需改變形狀即可,不必額外增加零件數量,即可改變照射方向,可很簡單地就形成能夠適合遠光燈用、近光燈用的頭燈。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發明,近光燈是照射車輛的近旁,所以使用投射型鏡片可照射較寬廣的範圍,遠光燈則是充分地使用反光板所反射的光,來進行具有指向性之對於遠方的照射,因此可達成最適當的照射。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發明,係藉由形成一體,而可削減零件數量,並且可簡化製造工序。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發明,係可製作成:適用於沒有整流罩的車輛之頭燈。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發明,係可製作成:橢圓形狀的頭燈,尤其是可適用於具有整流罩的車輛之頭燈。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發明,為了使得投射型鏡片的光更集中,乃將第1反射鏡的面積製作成較小,將第2反射鏡製作成較大,根據第2反射鏡的反射所進行的照射,係可充分地確保光量,而獲得寬廣的投影面積,可成為適合遠光燈的投影。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發明,依照頭燈的形狀的差異,頭燈的製作可更為容易。
根據請求項8~請求項10所述的發明,可製作出:對應於車輛的結構之適合的頭燈。
茲佐以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如下。此外,在以下所使用的圖面之中,箭頭FR係表示車輛的前方,箭頭UP係表示車輛的上方,箭頭LH係表示車輛的左方。
<第1實施方式>
第1圖、第2圖所示的速客達型機車1,係在具備供騎士騎乘的座墊2的車體3的前部,將前輪轉向裝置4予以支承成可進行轉動,在車體3的下部係將搖擺單元7予以支承成可進行上下擺動,該搖擺單元7係與引擎5構成 一體,並且將後輪6支承在該搖擺單元7的後部。前輪轉向裝置4,係在左右一對的前叉8、8的下部,將前輪9予以支承成可旋轉,並且在前叉8、8的上方,配置了車把10而構成的。
在座墊2的下方,設置了可供騎士的雙腳置放的腳踏地板11,在前輪9的上方設有前擋泥板12。在前擋泥板12的後方,設置了可從前方來包覆騎士的雙腳之腿部遮護罩13,腿部遮護罩13係將前叉8、8包覆在該腿部遮護罩13的內側。在腿部遮護罩13的上方且位於車把10的前方處,支承著頭燈14。
頭燈14係具備:由前方觀看時,呈圓形的前面鏡片15、以及用來保持前面鏡片15的外罩16。外罩16被支承在車把10的前方,可將前面鏡片15指向車輛的前方。在頭燈14的左右方,係配置著方向燈17、17,在頭燈14的後方,係設置著具備車速表等的儀表之儀表板18。
引擎5係具備:曲軸箱及汽缸(圖示省略),在曲軸箱的側部,設有一朝向後方延伸的傳動箱19。傳動箱19係收容著皮帶式無段變速機構,可將引擎5的動力傳遞到被支承在後部的後輪6。在傳動箱19的上方,設有空氣濾清器20,在傳動箱19的後部與車體3之間,中介安裝有後避震單元21。
位在座墊2下方的車體3的後部,係被側罩蓋22所包覆著。在側罩蓋22的後部,設有後擋泥板23。後輪6的上方係被後擋泥板23所包覆著。又,在側罩蓋22的後 部,係設置了煞車燈24及左右一對的方向燈25、25。
第3圖、第4圖及第5圖係顯示出:從頭燈14卸下前面鏡片15及外罩16之後的狀態。在以下之對於頭燈14的說明當中,係配合上述車輛的走向,在圖中顯示出該車輛的走向,並且說明用以構成頭燈14的各部分。在頭燈14的前面鏡片15及外罩16的內部,係收容著:投射型鏡片30、用以支承投射型鏡片30的鏡片支承外殼31、從後面來包覆鏡片支承外殼31的後面外罩32、被支承在後面外罩32的後部之光源,亦即燈泡33、被結合於燈泡33的後部之連接器34。
投射型鏡片30係由透光性的樹脂材料或者玻璃材料所作成,係往前方凸出之非球面狀(蛋殼狀)的凸透鏡,被支承在朝向前方變細的筒狀的鏡片支承外殼31的前部。在鏡片支承外殼31的後端部,係形成往上方及左右突出的被固定片35...,在後面外罩32的前部,形成有與被固定片35...的位置互相對應的固定部36...。
將螺絲37...穿過被固定片35...,並將螺絲37...固定於固定部36...,即可將鏡片支承外殼31連結到後面外罩32。如第6圖所示般地,在鏡片支承外殼31與後面外罩32之間,夾設著一個前方遮光板,亦即,左右橫長形之呈板狀的遮光罩38。遮光罩38係在兩側部被螺絲37穿過而被支承,與鏡片支承外殼31一起被螺絲37鎖緊而被固定在後面外罩32。遮光罩38係位於燈泡33的前方,而將鏡片支承外殼31的後部開口的下部予以遮蓋起來。
後面外罩32係位於鏡片支承外殼31的正後方,係呈一體地具有上側外殼40與下側外殼41而構成的,該上側外殼40的外形係呈朝後方凸出的球面狀(蛋殼狀);而該下側外殼41係位於上側外殼40的下方,如第3圖所示般地,從前方觀看時,係呈略半圓狀的扇型之球殼體。在該後面外罩32的內側面,係形成有一利用鏡面加工作成的反光板R(請參考第6圖)。第7圖係顯示沿著第2圖的A-A剖面線的剖面。在上側外殼40的後部,係形成有可供燈泡33***之燈泡***孔42。又,在下側外殼41的上方,係設有一個從前方觀看時,呈扇形的球殼體狀的遮罩39。遮罩39係從上方來將上側外殼40覆蓋,位於外罩16的前方,以防止外罩16的內面曝露出來。
請參考第3圖,上側外殼40從前方來觀看時,係與鏡片支承外殼31的後部相同的形狀,在前後方向上平滑地連結在一起。請參考第6圖,上側外殼40及下側外殼41的內側面,被施予鏡面加工,而製作成:可將來自燈泡33的光指向(導向)既定的方向之反射面,在上側外殼40的內側面係形成第1反射鏡43,在下側外殼41的內側面係形成第2反射鏡44。亦即,後面外罩32的反光板R係由:第1反射鏡43與第2反射鏡44所形成。在上側外殼40的下部,形成有一個從上方觀看時,呈半圓狀的連通開口45,利用這個連通開口45讓上側外殼40及下側外殼41的內側空間呈上下連通在一起。
第1反射鏡43係被形成:以橢圓形拋物面為基本之 經過光學設計後的面,在第7圖中,P1係表示第1反射鏡43的第1焦點,P2係表示第2焦點,P3係表示第2反射鏡44的反射面的拋物面焦點。此處,上述遮光罩38的上端係配置在第1反射鏡43的第1焦點P1的正下方。
請參考第2圖、第6圖等,從前方來觀看時的第1反射鏡43的外形的投影面積,係被形成為較之第2反射鏡44更大。又,如第7圖所示般地,第2反射鏡44,從側面觀看時,係較之遮光罩38更稍微往前方延伸。此外,第1反射鏡43及第2反射鏡44的鏡面加工(鏡面精製加工)係藉由:蒸鍍鋁膜等的方式來實施的。
如第7圖所示般地,燈泡33係雙燈絲型的燈泡,係具備:以玻璃管50來將呈前後排列的發光源亦即前側燈絲48與後側燈絲49包覆起來的燈泡本體51、以及支承著燈泡本體51的後部之基部52。如第6圖所示般地,在基部52設有端子53,端子53係結合於連接器34而被從車體側供給電力,以令前側燈絲48與後側燈絲49亮燈。燈泡33係將燈泡本體51鄰近於上側外殼40的內側空間,將基部52卡止於燈泡***孔42而被支承著。
燈泡33被配置在後面外罩32內的方式,係將前側燈絲48與第2焦點P2的位置一致,並且將後側燈絲49與拋物面焦點P3的位置一致。又,在玻璃管50內,在前側燈絲48的下方,設有一個下方遮光板54。利用這個下方遮光板54,可將前側燈絲48所照射之朝向下方的光的一部分遮蔽起來。
在下側外殼41的後面,係呈一體地形成有複數個可與外罩16結合之支承架55,利用支承架55使得後面外罩32被支承於外罩16。又,前面鏡片15係被卡合支承於外罩16,可讓來自投射型鏡片30及第2反射鏡44的光穿透過。此處,在第3圖中,前面鏡片15係以雙點鏈線(假想線)來表示。在頭燈14中,前面鏡片15係沿著從前方起呈扇型的第2反射鏡44的外周側的圓形,在這個圓形範圍內,收納著頭燈14的整個內部構造。
如上所述,已經配置了燈泡33及遮光罩38等之後的頭燈14,係如第7圖所示般地,從位於第2焦點P2的前側燈絲48所照射的光係被第1反射鏡43所反射,而具有指向性地被照射到第1焦點P1,射進入投射型鏡片30的後面。投射型鏡片30的折射率是被設定成:可將從後面入射進來的光指向(導向)前方,所以前側燈絲48的光就會經由第1反射鏡43及投射型鏡片30,而具有指向性地朝向前方照射。又,從位於拋物面焦點P3的後側燈絲49所照射的光,係被第2反射鏡44所反射而具有指向性地朝向前方照射。
如此一來,根據頭燈14,係可形成:以前側燈絲48當作發光源之利用第1反射鏡43且經由投射型鏡片30的第1配光模式、以及以後側燈絲49當作發光源之利用第2反射鏡44的第2配光模式。藉此,根據頭燈14,係可形成:只讓前側燈絲48亮燈而從投射型鏡片30將光照射出去的照射形態、只讓後側燈絲49亮燈而主要是從第2反 射鏡44將光照射出去的照射形態、以及讓前側燈絲48與後側燈絲49兩者都亮燈來將光照射出去的照射形態。
接下來,佐以第8圖來具體地說明頭燈14的配光模式。在本實施方式中,頭燈14係將利用第1反射鏡43且經由投射型鏡片30的照射方式當成近光燈來進行照射,將利用第2反射鏡44所進行的照射方式當成遠光燈來進行照射。第8圖(A)是顯示出近光燈時的光的樣子,第8圖(B)是顯示近光燈時的配光模式。第8圖(C)是顯示出遠光燈時的光的樣子,第8圖(D)是顯示遠光燈時的配光模式。
如第8圖(A)所示般地,近光燈的時候,來自前側燈絲48的光是被第1反射鏡43所反射,通過遮光罩38的上方,再經由投射型鏡片30而被朝向車輛前方照射。配光模式(上述第1配光模式)係如第8圖(B)所示,光是被照射到靠近下方之較寬廣的範圍(請參考f1區域)。
又,如第8圖(C)所示般地,遠光燈的時候,來自後側燈絲49的光是被第2反射鏡44所反射而被照射到車輛前方,並且其中有一部分的光是被第1反射鏡43所反射,而從投射型鏡片30照射到車輛前方(請參考f2區域)。這種情況的配光模式(上述第2配光模式)係如第8圖(D)所示,被第2反射鏡44所反射而照射出去的光,是具有比較靠近上方的指向性,可以照射到比較遠的地方。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頭燈14,作為光源也就是燈泡33,係採用:具有兩個發光源亦即前側 燈絲48及後側燈絲49,並且在前側燈絲48的下方配置著下方遮光板54的雙燈絲型的燈泡,在燈泡33的後方係配置了:被形成為可將前側燈絲48的光加以反射而指向(導向)投射型鏡片30的第1反射鏡43,並且在第1反射鏡43的更下方處,配置了:被形成為可將後側燈絲49的光加以反射而不經由投射型鏡片30就直接指向(導向)前方的第2反射鏡44,藉由這種構造,可利用第1反射鏡43及第2反射鏡44與遮光罩38來形成配光特性,以形成:經過投射型鏡片30的配光模式、利用第2反射鏡44的反射之配光模式,能夠利用可改變的複數種配光模式來將燈泡的光照射出去。
在使用了上述的這種構造的情況下,係可援用例如:泛用性很高的H4、HS1燈泡等,也不必使用LED之類的電路零件,而且只要改變反射鏡(第1反射鏡43及第2反射鏡44)的形狀即可,不必另外增加零件數量,即可改變照射方向,能夠很簡單就形成可適用於遠光燈用、近光燈用的頭燈。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係以利用第1反射鏡43且經過投射型鏡片30的照射方式當成近光燈,係以利用第2反射鏡44的照射燈當成遠光燈,來進行光的照射。根據這種構造,因為近光燈是照射車輛的近旁,所以係使用投射型鏡片30來進行廣範圍的照射,遠光燈則是充分使用第2反射鏡44所反射的光,使其具有指向性而進行遠方的照射,藉此,可獲得合宜的照射。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反射鏡43與第2反射鏡44形成一體。根據這種結構,除了可削減零件數量,並且可簡化製造工序。又,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將第2反射鏡44做成扇型,將包含投射型鏡片30在內的整體,收納在從前方觀看時之延著第2反射鏡44的外周側的圓形內。根據這種結構,係可構成:適用於如第1圖所示的頭燈14並未被收容在整流罩內的車輛、或者無整流罩的車輛之頭燈。
此外,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雖然是舉出將第1反射鏡43與第2反射鏡44形成一體的例子,但是,依頭燈的形狀之不同,亦可將兩者做成不同的個體,藉由這種作法,有時候係可更容易製作。
又,包含上述後面外罩32在內,雖然是將上側外殼40及下側外殼41製作成:球面狀且略呈半圓狀的扇形之球殼體形狀,但是,亦可因應車輛的不同,而將後面外罩32製作成橢圓或四角形狀等各種形態。
又,上側外殼40與下側外殼41也不必做成同一形狀(相似形狀)。
<第2實施方式>
接下來,佐以第9圖、第10圖及第11圖來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頭燈60。針對於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位,都標示同一個元件符號,並且省略其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頭燈60係具備:從前方觀看時,略呈橢圓形狀 的透光性的前面鏡片61、以及從後方來保持該前面鏡片61的鏡片支承罩62(第10圖),如第11圖所示般地,被設置成:收容在機車63的整流罩也就是腿部遮護罩64內。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鏡片支承罩62的上下方向略中央領域,係形成開口65,燈泡33係被配置成從開口65鄰近於前面鏡片61及鏡片支承罩62內。燈泡33係被支承在燈泡支承體66,該燈泡支承體66係以從後方來包覆住開口65的方式被安裝在鏡片支承罩62。
鏡片支承罩62,在位於燈泡33的上方處的部位,係具有一個內周面被施予螺紋加工的轂部67,第1反射鏡68、遮光罩69、及投射型鏡片支承板70係一起被鎖緊在轂部67而被固定支承著。第1反射鏡68係具有:呈球殼體狀且以橢圓形拋物面作為基本之經過光學設計後的面,P1係表示第1反射鏡68的第1焦點,P2係表示第2焦點。燈泡33係朝向前方貫穿過第1反射鏡68,其前側燈絲48係與第1反射鏡68的第2焦點P2一致。
遮光罩69係被配置成:在第1反射鏡68及燈泡33的前方,被支承成由上方往下方垂下,其下端部係位於靠近第1反射鏡68的第1焦點P1的上方。投射型鏡片支承板70係被支承成:在遮光罩69的前方,由上方往下方垂下,在其前端部係支承著一個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朝前方凸出之非球面狀(蛋殼狀)的投射型鏡片71。
鏡片支承罩62,係在位於燈泡33下方的部位,具有可將燈泡33的光予以反射而指向前方的反射面也就是第2 反射鏡72,P3係表示第2反射鏡72的反射面之拋物面焦點。第2反射鏡72係與第1反射鏡68相連,其下端是較之遮光罩69更往前方延伸,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被設定成比較大。
並且燈泡33的後側燈絲49係被配置成:與第2反射鏡72的拋物面焦點P3一致。在本實施方式中,也是利用第1反射鏡68及第2反射鏡72來構成燈泡33的反光板R,但是,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實施方式是用不同的個體來構成的。
請一起參考第9圖、第10圖可知,在前面鏡片61與鏡片支承罩62之間,設有一內部遮罩73,鏡片支承罩62的內側面係被內部遮罩73由前方覆蓋著。內部遮罩73係以螺絲固定在前面鏡片61而被組裝上去,係具有:可讓投射型鏡片71朝向前方露出的圓形的鏡片用開口74、以及形成在鏡片用開口74的下方,可讓第2反射鏡72朝向前方露出之從前方觀看時,呈扇形的反光板用開口75。
此處,係如第9圖所示般地,第2反射鏡72從前方觀看時係呈扇型。又,第1反射鏡71係在內部遮罩73的後方,位於鏡片用開口74的周緣的後方。第9圖中的虛線係表示第1反射鏡68。
如第10圖所示般地,在上述結構的第2實施方式中,前側燈絲48的光係被第1反射鏡68所反射而從投射型鏡片71朝前方照射,後側燈絲49的光係被第2反射鏡72所反射而朝前方照射。而來自投射型鏡片71的光是當成 近光燈,來自第2反射鏡72的光是當成遠光燈。
根據上述的實施方式,在第1反射鏡68與第2反射鏡72的排列方向上,第1反射鏡68與第2反射鏡72係形成比較長條狀,包含第1反射鏡68與第2反射鏡72在內的頭燈內部構造部分,係被略呈橢圓形狀的前面鏡片61所包覆,而該前面鏡片61的長軸係沿著第1反射鏡68與第2反射鏡72的排列方向。根據這種結構,可將頭燈整體大小予以製作成比較緊緻小型化,因此,可特別適合構成適用於第11圖所示的這種具有整流罩(腿部遮護罩64)的車輛用的頭燈。
此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雖然是說明了:第2反射鏡(44或72)是位於第1反射鏡(43或68)的下方的結構,但是,係可如第12圖所示般地,亦可將第2反射鏡與第1反射鏡配成一對,以位於上下、左右、或傾斜方向上的方式配置在與車輛相對應的位置。第12圖(A)~(C)係顯示這種配置例。在該圖中所顯示的頭燈的內部構造係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因此,針對於相對應的構成要件,都標示了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的元件符號。
在第12圖(A)中,第2反射鏡72係配置在第1反射鏡68的上方。在第12圖(B)中,第2反射鏡72係配置在第1反射鏡68的左方。在第12圖(C)中,第2反射鏡72係配置在第1反射鏡68的斜下方。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說明了將本發明應用在機車時的例子,但是,本發明的構造亦可適用於四輪車(汽車)等的其他種類的車輛 。
15‧‧‧前面鏡片
16‧‧‧外罩
30‧‧‧投射型鏡片
31‧‧‧鏡片支承外殼
32‧‧‧後面外罩
33‧‧‧燈泡(光源)
34‧‧‧連接器
38‧‧‧前方遮光板
40‧‧‧上側外殼
41‧‧‧下側外殼
42‧‧‧燈泡***孔
43、68‧‧‧第1反射鏡
44、72‧‧‧第2反射鏡
48‧‧‧前側燈絲(其中一方的發光源)
49‧‧‧後側燈絲(另一方的發光源)
50‧‧‧玻璃管
51‧‧‧燈泡本體
54‧‧‧下方遮光板
55‧‧‧支承架
R‧‧‧反光板
P1‧‧‧第1反射鏡43的第1焦點
P2‧‧‧第1反射鏡43的第2焦點
P3‧‧‧第2反射鏡44的反射面的拋物面焦點
第1圖係具備了應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構造之頭燈的機車的左側面圖。
第2圖係具備了應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構造之頭燈的機車的機車的正面圖。
第3圖係第1實施方式的頭燈的內部構造的正面圖。
第4圖係第1實施方式的頭燈的內部構造的左側面圖。
第5圖係第1實施方式的頭燈的內部構造的平面圖。
第6圖係第1實施方式的頭燈的分解立體圖。
第7圖係第1實施方式的頭燈的縱剖面圖。
第8圖係用來說明第1實施方式的頭燈的配光模式的圖。
第9圖係應用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構造之頭燈的縱剖面圖。
第10圖係具備了第2實施方式的頭燈之機車的左側面圖。
第11圖係具備了第2實施方式的頭燈之機車的正面圖。
第12圖係用來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圖。
15‧‧‧前面鏡片
16‧‧‧外罩
30‧‧‧投射型鏡片
31‧‧‧鏡片支承外殼
32‧‧‧後面外罩
33‧‧‧燈泡(光源)
34‧‧‧連接器
38‧‧‧前方遮光板
40‧‧‧上側外殼
41‧‧‧下側外殼
42‧‧‧燈泡***孔
43‧‧‧第1反射鏡
44‧‧‧第2反射鏡
48‧‧‧前側燈絲(其中一方的發光源)
49‧‧‧後側燈絲(另一方的發光源)
50‧‧‧玻璃管
51‧‧‧燈泡本體
54‧‧‧下方遮光板
55‧‧‧支承架
R‧‧‧反光板
P1‧‧‧第1反射鏡43的第1焦點
P2‧‧‧第1反射鏡43的第2焦點
P3‧‧‧第2反射鏡44的反射面的拋物面焦點

Claims (7)

  1. 一種車輛用頭燈構造,係具備:投射型鏡片(30、71)、反光板(R)、光源(33),在前述光源(33)的前方設置前方遮光板(38、69),利用前述反光板(R)與前述前方遮光板(38、69)來形成配光特性,以形成經由前述投射型鏡片(30)的配光模式、以及利用前述反光板(R)的反射之配光模式,以根據可改變的複數種配光模式來將前述光源(33)的光進行照射之車輛用頭燈構造,其特徵為:前述光源(33)係具有兩個發光源的雙燈絲型,在其中一方的發光源(48)的下方配置了下方遮光板(54),並且在前述其中一方的發光源(48)的後方配置了另一方的發光源(49),前述反光板(R)係具備:第1反射鏡(43、68)、以及第2反射鏡(44、72),該第1反射鏡(43、68)係配置在前述光源(33)的後方,且被形成為可將前述其中一方的發光源(48)的光反射成指向前述投射型鏡片(30、71);該第2反射鏡(44、72)係配置在與該第1反射鏡(43、68)不同的位置,且被形成為可將前述另一方的發光源(49)的光反射成不經由前述投射型鏡片(30、71),就可將光指向前方,將前述第2反射鏡(44)製作成扇型,且將包含前述投射型鏡片(30)在內的整體製作成:從前方觀看時,係收納在沿著前述第2反射鏡(44)的外周側的圓形內,係將前述第1反射鏡(43、68)所進行之經由前述投射型鏡片(30、71)的照射當作近光燈;將前述第2反射鏡 (44、72)所進行的照射當作遠光燈,從前方觀看時,前述第2反射鏡(44、72)的面積係較之前述第1反射鏡(43、68)製作成更大,將用以支承投射型鏡片(30)的鏡片支承外殼(31)配置在後面外罩(32)與投射型鏡片(30)之間,形成在後面外罩(32)的上側外殼(40)從前方來觀看時,係與鏡片支承外殼(31)的後部相同的形狀,並且在前後方向上平滑地連結在一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其中,係將前述第1反射鏡(43)與前述第2反射鏡(44)形成於一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其中,前述第2反射鏡(72)係配置在前述光源(33)的下方且較之前述前方遮光板(38)更往前方延伸,前述投射型鏡片(71)、前述第1反射鏡(68)、及第2反射鏡(72),從前方觀看時,係被略呈橢圓形狀的鏡片(61)由前方包覆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其中,前述第1反射鏡(68)與前述第2反射鏡(72)係以不同的個體來形成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其中,前述第2反射鏡(44、72)係配置在前述第1反射鏡(43、68)的下方或上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其中,前述第2反射鏡(44、72)係配置在前述第1反射鏡 (43、68)的左方或右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用頭燈構造,其中,前述第2反射鏡(44、72)係配置在前述第1反射鏡(43、68)的斜上方或斜下方。
TW101100810A 2011-03-04 2012-01-09 Vehicle headlight construction TWI521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7606A JP2012185977A (ja) 2011-03-04 2011-03-04 車両用ヘッドライト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3219A TW201243219A (en) 2012-11-01
TWI521164B true TWI521164B (zh) 2016-02-11

Family

ID=46729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0810A TWI521164B (zh) 2011-03-04 2012-01-09 Vehicle headlight construction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85977A (zh)
CN (1) CN102654264B (zh)
BR (1) BR102012004771B1 (zh)
TW (1) TWI5211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5084B2 (ja) * 2011-09-01 2015-07-29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型ヘッドランプ
BR112016007022B1 (pt) * 2013-10-10 2021-07-27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de farol de diodo emissor de luz led para uma motocicleta
JP6081519B2 (ja) * 2014-08-27 2017-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前照灯モジュール及び前照灯
CN106949418B (zh) * 2016-01-06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近光灯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JP6817441B2 (ja) * 2016-12-16 2021-0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ヘッドライト構造
CN106594676A (zh) * 2016-12-28 2017-04-26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灯具反射镜
TWI723304B (zh) 2018-12-05 2021-04-01 誠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光利用率的光線投射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3001A (ja) * 1986-02-19 1987-08-2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ヘツドランプ用の複合反射鏡
JPS6486401A (en) * 1987-09-29 1989-03-31 Koito Mfg Co Ltd Head light of vehicle
JPH01159902A (ja) * 1987-12-15 1989-06-22 Koito Mfg Co Ltd 自動車用前照灯
JPH0740243Y2 (ja) * 1991-02-21 1995-09-1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フォグランプ
JPH0716245Y2 (ja) * 1991-05-16 1995-04-12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プロジェクタランプ
JP3488960B2 (ja) * 2000-02-18 2004-01-19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JP4070190B2 (ja) * 2002-08-19 2008-04-0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
JP2004178844A (ja) * 2002-11-25 2004-06-2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
JP4044024B2 (ja) * 2003-09-29 2008-02-0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US7287887B2 (en) * 2004-07-29 2007-10-30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Vehicle headlamp
JP4382633B2 (ja) * 2004-11-05 2009-12-16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型灯具
FR2881509B1 (fr) * 2005-02-01 2007-03-16 Valeo Vision Sa Projecteur verticalis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6302712A (ja) * 2005-04-21 2006-11-02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JP4615417B2 (ja) * 2005-10-13 2011-01-1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の灯具ユニット
JP5358118B2 (ja) * 2008-04-18 2013-1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JP5023406B2 (ja) * 2009-03-30 2012-09-1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3219A (en) 2012-11-01
BR102012004771A2 (pt) 2013-10-29
BR102012004771B1 (pt) 2020-04-28
CN102654264A (zh) 2012-09-05
CN102654264B (zh) 2014-09-10
JP2012185977A (ja)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1164B (zh) Vehicle headlight construction
JP4049260B2 (ja) 車両用灯具
US6986594B2 (en) Lighting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US8118460B2 (en) Motorcycle headlamp
JP2010165583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ポジションライトおよび灯火装置
JP2007103212A (ja) 車両のヘッドランプ構造
CN110715262B (zh) 车辆用照明装置
JP2002358806A (ja) ヘッドランプ
JP6039101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プロジェクターライトアセンブリの追加ライト構造
JP6697241B2 (ja) 車両用灯具
TW201621211A (zh) 車輛用頭燈構造
CN109690176B (zh) 前照灯装置
CN220338283U (zh) 车辆用灯具
JP6192238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9152057A (ja) 車両用灯具
KR101555858B1 (ko) 차량용 헤드 램프
CN216556943U (zh) 鞍乘型车辆的照明装置
CN113815753A (zh) 跨坐型车辆
JP2006260823A (ja) 車両用灯具
CN111256091A (zh) 车辆用照明器具
JP2015037037A (ja) 車両用前照灯
TWI725876B (zh) 跨坐型車輛
TWI736322B (zh) 速克達型機車
CN113799896B (zh) 速克达型机车
JP7475997B2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