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5765B -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5765B
TWI475765B TW101137702A TW101137702A TWI475765B TW I475765 B TWI475765 B TW I475765B TW 101137702 A TW101137702 A TW 101137702A TW 101137702 A TW101137702 A TW 101137702A TW I475765 B TWI475765 B TW I4757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wrist
reinforcing metal
met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7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4311A (zh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34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4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5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57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52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
當前,為了將一對平行的電路基板之間電氣連接,使用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等連接器。這種連接器分別安裝在一對電路基板的彼此相對的面上,彼此嵌合而導通。另外,提出了如下技術,即,使安裝在兩端部的加強金屬件發揮鎖止部件的作用,對於對方側連接器之間的嵌合狀態進行保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日本特開2010-198996號公報)。
圖14是表示現有的連接器的加強金屬件的斜視圖。
在圖14(b)中,851是安裝在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長度方向兩端部上的第一加強金屬件,該第一連接器安裝在未圖示的第一電路基板上,在圖14(a)中,951是安裝在第二連接器的殼體的長度方向兩端部上的第二加強金屬件,該第二連接器安裝在未圖示的第二電路基板上。
前述第一加強金屬件851是通過對金屬板進行沖裁、彎曲等加工而一體形成的部件,具有:板狀的主體部852,其沿第一連接器的寬度方向延伸;固定用基板連接 部856,其從該主體部852的兩端向第一連接器的長度方向延伸,軟釺焊在第一電路基板上;側方卡合片858,其從各基板連接部856的端部向上方延伸;側方卡合凹部858a,其形成在該側方卡合片858的表面;彎曲的中央卡合片854,其與前述主體部852的中央處連接;以及作為該中央卡合片854的前端緣的中央卡合緣部854a。
另外,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951是通過對金屬板進行沖裁、彎曲等加工而一體形成的部件,具有:板狀的主體部952,其沿第二連接器的寬度方向延伸;固定用基板連接部956,其從該主體部952的兩端下緣向第一連接器的寬度方向延伸,軟釺焊在第二電路基板上;側方卡合片958,其形成在主體部952的兩側肩部;側方卡合凸部958a,其形成在該側方卡合片958的側緣上;彎曲的中央卡合片954,其與前述主體部952的中央處連接;以及中央卡合凸部954a,其形成在該中央卡合片954的表面。
並且,如果將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嵌合,則第一加強金屬件851的側方卡合片858以及中央卡合片854與第二加強金屬件951的側方卡合片958以及中央卡合片954彼此卡合。具體地說,第一加強金屬件851的側方卡合凹部858a以及中央卡合緣部854a與第二加強金屬件951的側方卡合凸部958a以及中央卡合凸部954a彼此卡合。由此,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鎖止,其嵌合狀態得到保持。此外,在嵌合時,第一加強金屬件851或第二加強金屬件951中的某一個成為與圖示的姿態上下反轉的狀 態,從而與對方側的加強金屬件卡合。
另外,由於第一加強金屬件851與第二加強金屬件951彼此接觸並導通,所以通過預先將第一加強金屬件851的基板連接部856與第一電路基板的電源線連接,將第二加強金屬件951的基板連接部956與第二電路基板的電源線連接,從而使第一電路基板的電源線與第二電路基板的電源線經由第一加強金屬件851以及第二加強金屬件951電氣連接。
但是,在前述現有的連接器中,第一加強金屬件851的側方卡合片858以及中央卡合片854或第二加強金屬件951的側方卡合片958以及中央卡合片954不具有充分的柔性。因此,如果在安裝有第一電路基板以及第二電路基板的電子設備等掉落或承受外力時產生的振動或衝擊傳遞過來,則有時會發生第一加強金屬件851與第二加強金屬件951之間的導通暫時被切斷、即所謂的瞬斷這一現象。
此外,第一加強金屬件851的側方卡合凹部858a以及中央卡合緣部854a與第二加強金屬件951的側方卡合凸部958a以及中央卡合凸部954a之間的接觸面積極窄,所以第一加強金屬件851與第二加強金屬件951之間的接觸電阻變大。因此,如果在第一電路基板的電源線與第二電路基板的電源線之間流過大電流,則有可能使第一加強金屬件851以及第二加強金屬件951發熱而變為高溫。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前述現有連接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連接器,其通過向一第一加強金屬件的一接觸腕部賦予高柔性,並且確保較大的接觸面積,從而可以可靠地維持第一加強金屬件和一第二加強金屬件之間的卡合狀態,此外,可以可靠地維持第一加強金屬件和第二加強金屬件之間的導通狀態,可靠地保持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之間的嵌合。
為此,在本發明的連接器中,包括:第一連接器,其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一殼體,該第一殼體包括在長度方向兩端形成的第一嵌合引導部;以及第二連接器,其具有第二端子和第二殼體,該第二端子與前述第一端子接觸,該第二殼體包括在長度方向兩端形成的與前述第一嵌合引導部嵌合的第二嵌合引導部,在前述第一嵌合引導部以及第二嵌合引導部上安裝第一加強金屬件以及第二加強金屬件,該第二加強金屬件包括:第二主體部,其在前述第二殼體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對第二側板部,它們與該第二主體部的兩端連接,在前述第二殼體的長度方向上延伸,前述第一加強金屬件包括:第一主體部,其在前述第一殼體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一對第一側板部,它們與該第一主體部的兩端連接,在前述第一殼體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以及接觸腕部,其與前述第一主體部以及第一側板部各自連接,該接觸腕部各自包括:上方彎曲部;下方彎曲部;連接腕部,其將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下方彎曲部連接;以及柔性發揮部,其使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尺寸減少,前述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 面向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以及第二側板部的表面按壓。
在本發明的其他的連接器中,前述第一加強金屬件還包括基板連接部,該基板連接部的一端與一基板的導電線路連接,另一端與前述第一主體部以及第一側板部各自連接,從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側觀察時,該基板連接部各自的另一端在與各前述接觸腕部相同的位置處與前述第一主體部以及第一側板部各自連接。
在本發明的其他的連接器中,前述接觸腕部由帶狀的板部件形成,前述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在前述板部件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以及第二側板部的表面線接觸。
在本發明的其他的連接器中,與前述第一側板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柔性發揮部形成在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側緣上,使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尺寸隨著靠近前述下方彎曲部而減小。
在本發明的其他的連接器中,與前述第一主體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比與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連接的接觸腕部的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寬,發揮更大的按壓力。
在本發明的其他的連接器中,與前述第一主體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柔性發揮部形成在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方向中央處,是在前述接觸腕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狹縫狀的細長開口。
在本發明的其他的連接器中,從連接在前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不同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側板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
根據本發明,在連接器中,向第一加強金屬件的接觸腕部賦予高柔性,並且確保較大的接觸面積。由此,可以可靠地維持第一加強金屬件和第二加強金屬件之間的卡合狀態,並且,可以可靠地維持第一加強金屬件和第二加強金屬件之間的導通狀態,可靠地保持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之間的嵌合,提高可靠性。
1‧‧‧第一連接器
11‧‧‧第一殼體
12‧‧‧凹部
12a‧‧‧凹槽部
13‧‧‧第一凸部
14‧‧‧側壁部
15‧‧‧第一端子收容腔
15a‧‧‧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
15b‧‧‧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
101‧‧‧第二連接器
111‧‧‧第二殼體
112‧‧‧第二凸部
113‧‧‧凹槽部
115‧‧‧第二端子收容腔
122‧‧‧第二凸出端部
122a‧‧‧凹部
126‧‧‧第二金屬件保持凹部
151‧‧‧第二加強金屬 件
152‧‧‧第二主體部
154‧‧‧第二中央接觸腕部
154a‧‧‧基端彎曲部
154c‧‧‧彎曲腕部
154d‧‧‧前端彎曲部
156‧‧‧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
157‧‧‧第二側板部
157a‧‧‧第二鎖止鉤掛部
158‧‧‧第二側方接觸腕部
158a‧‧‧側方接觸凹部
161‧‧‧第二端子
162‧‧‧尾部
163‧‧‧被保持部
164‧‧‧連接部
165‧‧‧第一接觸部
165a‧‧‧第一接觸凹部
166‧‧‧第二接觸部
166a‧‧‧第二接觸凹部
21‧‧‧第一凸出端部
21a‧‧‧上表面
21b‧‧‧側壁延長部
21c‧‧‧端壁部
22‧‧‧突出端凹部
26‧‧‧第一金屬件保持凹部
26a‧‧‧外側端部收容部
26b‧‧‧側方接觸腕部收容開口部
26c‧‧‧中央基板連接部收容開口部
26d‧‧‧中央接觸腕部收容開口部
51‧‧‧第一加強金屬件
52‧‧‧第一主體部
54‧‧‧第一中央接觸腕部
54a‧‧‧下方彎曲部
54b‧‧‧柔性發揮部
54c‧‧‧連接腕部
54d‧‧‧上方彎曲部
55‧‧‧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
56‧‧‧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
57‧‧‧第一側板部
57a‧‧‧第一鎖止鉤掛部
58‧‧‧第一側方接觸腕部
58a‧‧‧下方彎曲部
58b‧‧‧柔性發揮部
58c‧‧‧連接腕部
58d‧‧‧上方彎曲部
61‧‧‧第一端子
62‧‧‧尾部
63‧‧‧被保持部
64‧‧‧下側連接部
65‧‧‧第一接觸部
66‧‧‧第二接觸部
67‧‧‧上側連接部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較佳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一第一連接器的斜視圖,即,從一嵌合面側觀察的圖;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的四視圖,(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c)是仰視圖,(d)是正視圖;圖3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一第一加強金屬件的斜視圖,(a)是從斜前上方觀察的圖,(b)是從斜後上方觀察的圖; 圖4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一第二連接器的斜視圖,是從一嵌合面側觀察的圖;圖5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二連接器的四視圖,(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c)是仰視圖,(d)是正視圖;圖6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一第二加強金屬件的斜視圖,(a)是從斜前上方觀察的圖,(b)是從斜後上方觀察的圖;圖7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的三視圖,(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c)是正視圖;圖8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的要部剖面圖,是圖7中的A部側剖面圖;圖9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的要部剖面圖,是沿圖7中的B-B剖線所取的剖面圖;圖10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的要部剖面圖,是沿圖7中的C-C剖線所取的剖面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下,第一加強金屬件和第二加強金屬件之間的關係的斜視圖,(a)是第一加強金屬件從斜前上方觀察的圖,(b)是第一加強金屬件的從斜後上方 觀察的圖;圖12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第二連接器的斜視圖,是從嵌合面側觀察的圖;圖1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第二加強金屬件的斜視圖;及圖14是示出現有的連接器的加強金屬件的斜視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一第一連接器的斜視圖,即,從一嵌合面側觀察的圖,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的四視圖,圖3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一第一加強金屬件的斜視圖。此外,在圖2中,(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c)是仰視圖,(d)是正視圖,在圖3中,(a)是從斜前上方觀察的圖,(b)是從斜後上方觀察的圖。
在圖中,1是本實施方式中的連接器即作為一對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其中一個的第一連接器,是安裝在作為安裝部件的未圖示的第一基板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裝型連接器,與後述的作為對方側連接器的第二連接器101彼此嵌合。此外,該第二連接器101是本實施方式中的連接器即一對基板對基板連接器中的另一個,是安裝在作為安裝部件的未圖示的第二基板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裝型連接器。
本實施方式中的連接器,典型來說,被稱為基 板對基板連接器,包括前述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與作為基板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電氣連接。此外,前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例如是電子設備等中使用的印刷電路基板、撓性排線(FFC:Flexible Flat Cable)、撓性電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也可以是任何種類的基板。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對連接器的各部分的結構以及動作進行說明而使用的示出上、下、左、右、前、後等方向的表達,並不是絕對概念,而是相對概念,在前述連接器的各部分處於圖示姿態的情況下是恰當的,但在其姿態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應當與姿態的變化對應地進行變更、解釋。
並且,前述第一連接器1具有由合成樹脂等絕緣性材料一體形成的作為連接器主體的第一殼體11。該第一殼體11如圖所示,具有大致呈長方體即大致呈長方形的厚板狀的形狀,在第二連接器101嵌入側、即嵌合面側(圖2(b)中的上側),具有將周圍包圍起來的大致呈長方形的凹部12。前述第一連接器1具有例如縱向約8.0[mm]、橫向約2.5[mm]以及厚度約0.8[mm]的尺寸,但尺寸可以適當變更。並且,在前述凹部12內與第一殼體11一體地形成有作為凸起部的第一凸部13,另外,在前述第一凸部13的兩側與第一殼體11一體地形成有與該第一凸部13平行地延伸的側壁部14。
在該情況下,前述第一凸部13以及側壁部14 從凹部12的底面向上方凸出,沿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延伸。由此,在前述第一凸部13的兩側,作為凹部12的一部分,沿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細長的凹部、即凹槽部12a形成在第一凸部13和側壁部14之間。此外,在圖示的例子中,前述第一凸部13是一個,但也可以是多個,其數量可以是任意的。另外,前述第一凸部13例如具有寬度約0.4[mm]的尺寸,但尺寸可以適當變更。
在這裡,在前述第一凸部13的兩側的側面上形成有凹槽狀的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另外,在前述側壁部14的內側側面上形成有凹槽狀的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並且,前述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在凹槽部12a的底面處連結並彼此一體化,因此在對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統一進行說明的情況下,作為第一端子收容腔15進行說明。
該第一端子收容腔15在第一凸部13的兩側以例如約0.2[mm]的間距各形成有十五個。並且,收容在各第一端子收容腔15中的第一端子61也在第一凸部13的兩側,以例如約0.2[mm]的間距各配置有十五個。此外,前述第一端子收容腔15的間距以及個數可以適當變更。
前述第一端子61是通過對導電性金屬板進行沖裁、彎曲等加工而一體形成的部件,具有:被保持部63;尾部62,其與該被保持部63的下端連接;上側連接部67,其與前述被保持部63的上端連接;第二接觸部66,其形成在該上側連接部67的內端附近;下側連接部64,其與該第 二接觸部66連接;以及第一接觸部65,其形成在該下側連接部64的自由端附近。
並且,前述被保持部63是沿上下方向、即第一殼體11的厚度方向延伸,嵌入至前述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中而得到保持的部分。另外,前述尾部62相對於被保持部63彎曲並連接,在左右方向、即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上向外側延伸,通過軟釺焊等連接在與第一基板的導電線路連結的連接焊盤上。此外,對於前述導電線路,典型來說,是信號線。另外,前述上側連接部67相對於被保持部63彎曲並連接,在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上向內側延伸。
在前述上側連接部67的內端上形成有彎曲的第二接觸部66,該第二接觸部66向上方彎曲,且在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上向內側凸出。另外,前述下側連接部64是與前述第二接觸部66的下端連接的具有U字狀的側面形狀的部分。在前述下側連接部64的自由端、即前述內側的上端附近形成有彎曲的第一接觸部65,該第一接觸部65以U字狀彎曲,且在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上向外側凸出。
前述第一端子61通過從安裝面側(圖2(b)中的下側)嵌入至第一端子收容腔15內,由形成在側壁部14的內側的側面上的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的側壁從兩側夾持被保持部63,從而固定在第一殼體11上。在該狀態下,即,在第一端子61填塞在第一殼體11中的狀態下,前述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位於凹槽部12a的左右兩 側,彼此相向。
此外,第一端子61是通過對金屬板進行加工而一體形成的部件,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彈性。並且,根據其形狀可知,彼此相向的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的間隔是可以彈性變化的。即,如果在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之間***第二連接器101所具有的後述的第二端子161,由此則使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的間隔彈性地伸長。
另外,在前述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兩端上各自配置有作為第一嵌合引導部的第一凸出端部21。在各第一凸出端部21上作為前述凹部12的一部分而形成有突出端凹部22。該突出端凹部22是大致呈長方形的凹部,與各凹槽部12a的長度方向兩端連接。並且,在第一連接器1以及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前述突出端凹部22作為使該第二連接器101所具有的後述的第二凸出端部122***的***凹部起作用。
並且,前述第一凸出端部21具有:側壁延長部21b,其從側壁部14的長度方向兩端沿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延伸;以及端壁部21c,其沿第一殼體11的短邊方向延伸,兩端與側壁延長部21b連接。在各第一凸出端部21中,端壁部21c和與其兩端連接的側壁延長部21b形成連續的“”字狀的側壁,劃分出大致呈長方形的突出端凹部22的三側。
並且,在前述第一凸出端部21上安裝作為加強 金屬件的第一加強金屬件51。該第一加強金屬件51收容並保持在形成於第一凸出端部21上的第一金屬件保持凹部26內。該第一金屬件保持凹部26從嵌合面側(圖2(b)中的上側)觀察呈連續的“”字狀,是在第一凸出端部21的上表面21a開口,從該上表面21a向第一殼體11的厚度方向下方延伸的狹縫狀空間。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加強金屬件51是通過對金屬板進行沖裁、彎曲等加工而一體形成的部件,具有:細長帶狀的第一主體部52,其沿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延伸;第一側板部57,其彎曲而與該第一主體部52的左右兩端連接,沿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延伸;作為基板連接部的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其與該第一側板部57的下端連接;作為接觸腕部的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其與前述第一側板部57的上側連接;作為基板連接部的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其與前述第一主體部52的中央下端連接;以及作為接觸腕部的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其與前述第一主體部52的中央上端連接。
前述第一主體部52和與該第一主體部52的左右兩端連接的第一側板部57,從嵌合面側觀察時,是連續的“”字狀的一體部件,在第一側板部57的自由端形成有凹凸形狀的第一鎖止鉤掛部57a。另外,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是與前述第一側板部57在同一面上延伸的板狀部件,其下端通過軟釺焊等連接在與第一基板的導電線路連結的接觸焊盤上。此外,對於前述導電線路,典型來說, 是電力線。
另外,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在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的正上方與第一側板部57的上端連接。即,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和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在從嵌合面側觀察時在大致同一位置與第一側板部57連接。並且,彎曲的帶狀板部件即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隨著從與第一側板部57連接的基端靠近前端而以下述方式彎曲,即,逐漸朝向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內側,然後逐漸朝向安裝面方向(下方向),隨後逐漸朝向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外側,最後,自由端斜向安裝面方向(下方向),且朝向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外側。即,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大體分為:上方彎曲部58d,其一端與第一側板部57的上端連接,並具有朝向上方的彎曲凸面;大致平板狀的連接腕部58c,其上端與該上方彎曲部58d的另一端連接,向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內側方向斜下方延伸;以及下方彎曲部58a,其上端與該連接腕部58c的下端連接,並具有朝向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內側方向的彎曲凸面。
並且,該下方彎曲部58a作為在第一連接器1以及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與該第二連接器101所具有的後述第二加強金屬件151接觸的第一金屬件接觸部起作用。另外,前述連接腕部58c在第一連接器1以及第二連接器101的嵌合工序中,作為對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151進行引導的第一金屬件引導部起作用。此外,前述連接腕部58c以及上方彎曲部58d作為可柔軟地彈性變形 的撓性彈簧部起作用,可以使下方彎曲部58a撓性、即柔軟地進行位移,由此,下方彎曲部58a可以可靠地維持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之間的接觸。
此外,彎曲的帶狀板部件即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如圖2(a)明確所示,形成為隨著從與第一側板部57連接的基端靠近前端,其寬度尺寸逐漸減小。具體地說,在連接腕部58c以及上方彎曲部58d中的靠近第一主體部52的側緣上形成柔性發揮部58b,由此前述側緣是傾斜的。這樣,由於形成柔性發揮部58b,連接腕部58c以及上方彎曲部58d的寬度尺寸隨著靠近下方彎曲部58a而減少,所以連接腕部58c以及上方彎曲部58d的柔性高,由此下方彎曲部58a可以柔軟地進行位移。
另外,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是帶狀的板部件,其基端與前述第一側板部57在同一面上延伸,並且,其自由端以朝向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外側的方式彎曲。並且,前述自由端的下端通過軟釺焊等連接在與第一基板的導電線路連結的連接焊盤上。此外,對於前述導電線路,典型來說,是電力線。
並且,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在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的正上方與第一主體部52的上端連接。即,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和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從嵌合面側觀察時在大致同一位置與第一主體部52連接。彎曲的帶狀板部件即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隨著從與第一主體部52連接的基端靠近前端而以下述方式彎曲,即,逐漸朝向第一殼 體11的長度方向內側,然後逐漸朝向安裝面方向(下方向),隨後逐漸朝向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外側,最後,自由端斜向安裝面方向(下方向),且朝向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外側。即,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大體分為:上方彎曲部54d,其一端與第一主體部52的上端連接,並具有朝向上方的彎曲凸面;大致平板狀的連接腕部54c,其上端與該上方彎曲部54d的另一端連接,向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內側方向斜下方延伸;以及下方彎曲部54a,其上端與該連接腕部54c的下端連接,並具有朝向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內側方向的彎曲凸面。
該下方彎曲部54a作為在第一連接器1以及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與該第二連接器101所具有的第二加強金屬件151接觸的第一金屬件接觸部起作用。另外,前述連接腕部54c在第一連接器1以及第二連接器101的嵌合工序中,作為對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151進行引導的第一金屬件引導部起作用。此外,前述連接腕部54c以及上方彎曲部54d作為可柔軟地彈性變形的撓性彈簧部起作用,可以使下方彎曲部54a撓性、即柔軟地進行位移,由此,下方彎曲部54a可以可靠地維持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之間的接觸。
此外,彎曲的帶狀板部件即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形成為,在從與第一主體部52連接的基端至前端為止的中途部分處,其寬度尺寸減少。具體地說,在連接腕部54c以及上方彎曲部54d的寬度方向中央處形成有柔性發揮部 54b。該柔性發揮部54b是在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狹縫狀的細長開口,形成為在板厚方向上貫穿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這樣,在形成有柔性發揮部54b的部分處,作為撓性彈簧部起作用的連接腕部54c以及上方彎曲部54d的寬度尺寸實質性地減少,所以連接腕部54c以及上方彎曲部54d的柔性高,由此下方彎曲部54a可以柔軟地進行位移。
前述第一金屬件保持凹部26具有:槽狀的外側端部收容部26a,其沿第一殼體11的厚度方向,且在沿著“”字狀側壁的中心軸的方向上延伸,該“”字狀側壁由端壁部21c和與端壁部21c兩端連接的側壁延長部21b形成;側方接觸腕部收容開口部26b,其與該外側端部收容部26a連結,以使得前述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向突出端凹部22內露出的方式,在側壁延長部21b的內側面開口;中央基板連接部收容開口部26c,其與前述外側端部收容部26a連結,以使得可以從外側觀察前述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在端壁部21c的外側面開口;以及中央接觸腕部收容開口部26d,其與前述外側端部收容部26a連結,以使得前述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向突出端凹部22內露出的方式,在端壁部21c的內側面開口。
此外,第一加強金屬件51在安裝在第一凸出端部21上的狀態下,大致整體收容在第一金屬件保持凹部26內,但左右的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的至少一部分向側壁延 長部21b的內側露出,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的至少一部分向端壁部21c的外側露出,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的至少一部分向端壁部21c的內側露出。
下面,對第二連接器101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4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二連接器的斜視圖,是從嵌合面側觀察的圖,圖5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二連接器的四視圖,圖6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二加強金屬件的斜視圖。此外,在圖5中,(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c)是仰視圖,(d)是正視圖,在圖6中,(a)是從斜前上方觀察的圖,(b)是從斜後上方觀察的圖。
第二連接器101具有由合成樹脂等絕緣性材料一體形成的作為連接器主體的第二殼體111。該第二殼體111如圖所示,具有大致呈長方體即大致呈長方形的厚板狀的形狀,具有例如縱向約6.0[mm]、橫向約1.5[mm]以及厚度約0.7[mm]的尺寸,但尺寸可以適當變更。並且,在第二殼體111的嵌入至第一連接器1中的那一側、即嵌合側(圖5(b)中的上側),一體地形成有:細長的凹槽部113,其在第二殼體11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作為細長凸部的第二凸部112,其劃分出該凹槽部113的外側,並且在第二殼體11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該第二凸部112沿凹槽部113的兩側,且沿第二殼體111的兩側形成。另外,各第二凸部112具有凹槽狀的第二端子收容腔115,該第二端子收容腔115是分佈在第二凸部112的內側的側面、第二凸部112的上 表面以及第二凸部112的外側的側面上連續形成的。並且,在該第二端子收容腔115內收容並填塞有作為端子的第二端子161。
如圖所示,凹槽部113在向第二基板安裝的那一側、即安裝面(圖5(b)中的下表面)側由底部封閉。此外,在圖所示的例子中,前述凹槽部113是兩根,但也可以是一根,其數量可以是任意的。另外,前述凹槽部113具有例如寬度約0.7[mm]的尺寸,尺寸可以適當變更。
前述第二端子161是通過對導電性金屬板進行沖裁、彎曲等加工而一體形成的部件,具有:被保持部163;尾部162,其與該被保持部163的下端連接;連接部164,其與前述被保持部163的上端連接;第一接觸部165,其與該連接部164的內端連接;第二接觸部166,其形成在前述被保持部163的外側表面上。
並且,前述第二端子161通過從嵌合面側嵌入至第二端子收容腔115內,被保持部163收容在第二端子收容腔115的形成於第二凸部112的外側側面上的部分中,通過其側壁從兩側夾持,從而固定在第二殼體111上。在該狀態,即,第二端子161填塞在第二殼體111中的狀態下,第一接觸部165、連接部164以及第二接觸部166的表面成為在第二凸部112的各側面以及嵌合面露出的狀態。在該情況下,對於前述第二端子收容腔115,在各第二凸部112上例如以大約0.2[mm]的間距分別形成有15個。並且,對於收容在各第二端子收容腔115中的第二端子 161,也在各第二凸部112上例如以大約0.2[mm]的間距分別配置有十五個。此外,前述第二端子收容腔115的間距以及個數可以適當變更。
另外,前述尾部162向第二殼體111的外側延伸,通過軟釺焊等連接在與第二基板上的導電線路連結的連接焊盤上。此外,對於前述導電線路,典型來說,是信號線。
並且,在前述第二殼體111的長度方向兩端各自配置有作為第二嵌合引導部的第二凸出端部122。該第二凸出端部122是在第二殼體1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兩端與各第二凸部112的長度方向兩端連接的厚壁部件,其上表面具有大致呈長方形的形狀。並且,前述第二凸出端部122作為在第一連接器1以及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向前述第一連接器1所具有的第一凸出端部21的突出端凹部22中***的***凸部起作用。
另外,在前述第二凸出端部122上安裝作為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加強金屬件151。該第二加強金屬件151沿第二凸出端部122的第二殼體111的外側面配置,收容並保持在形成於第二凸出端部122上的第二金屬件保持凹部126內。
並且,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二加強金屬件151是通過對金屬板進行沖裁、彎曲等加工而一體形成的部件,具有:細長帶狀的第二主體部152,其在第二殼體1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側板部157,其彎曲而與該第二主體部 152的左右兩端連接,在第二殼體11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以及作為基板連接部的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其與該第二側板部157的下端連接。
前述第二主體部152和與該第二主體部152的左右兩端連接的第二側板部157從嵌合面側觀察時是連續的“”字狀的一體部件,在第二側板部157的自由端上形成有凹凸形狀的第二鎖止鉤掛部157a。另外,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是與前述第二側板部157在同一面上延伸的板狀部件,其下端通過軟釺焊等連接在與第二基板的導電線路連結的連接焊盤上。此外,對於前述導電線路,典型來說,是電力線。
此外,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以如下方式安裝在第二凸出端部122上,即,該第二加強金屬件151覆蓋第二凸出端部122的外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並且,第二主體部152、第二側板部157以及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的外側面向第二凸出端部122的外側露出。並且,第二主體部152的中央部的外側面作為在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與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接觸的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起作用。另外,第二側板部157的外側面作為在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與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接觸的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起作用。此外,在對前述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以及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統一進行說明的情況下,作為接觸腕部進行說明。
下面,對使前述結構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7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的三視圖,圖8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的要部剖面圖,是圖7中的A部側剖面圖,圖9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的要部剖面圖,是沿圖7中的B-B剖線所取的剖面圖,圖10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的要部剖面圖,是沿圖7中的C-C剖線所取的剖面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彼此嵌合的狀態下,第一加強金屬件和第二加強金屬件之間的關係的斜視圖。此外,在圖7中,(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c)是正視圖,在圖11中,(a)是第一加強金屬件的從斜前上方觀察的圖,(b)是第一加強金屬件的從斜後上方觀察的圖。
在這裡,對於第一連接器1,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通過軟釺焊等連接在與未圖示的第一基板的導電線路連結的連接焊盤上,並且,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以及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通過軟釺焊等連接在與第一基板的導電線路連結的連接焊盤上,從而表面安裝在第一基板上。此外,對於連結在前述尾部62所連接的連接焊盤上的導電線路,典型來說,是信號線,對於連結在前述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以及第一中央基板連接 部55所連接的連接焊盤上的導電線路,典型來說,是電力線。
同樣地,對於第二連接器101,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通過軟釺焊等連接在與未圖示的第二基板的導電線路連結的連接焊盤上,並且,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通過軟釺焊等連接在與第二基板的導電線路連結的連接焊盤上,從而表面安裝在第二基板上。此外,對於連結在前述尾部162所連接的連接焊盤上的導電線路,典型來說,是信號線,對於連結在前述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所連接的連接焊盤上的導電線路,典型來說,是電力線。
首先,操作者使第一連接器1的嵌合側與第二連接器101的嵌合面成為相向的狀態,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的位置與第一連接器1的相應的凹槽部12a的位置對齊,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出端部122的位置與第一連接器1的相應的突出端凹部22的位置對齊,由此完成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的位置對齊。
在該狀態下,如果將第一連接器1及/或第二連接器101向接近對方側的方向、即嵌合方向移動,則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以及第二凸出端部122向第一連接器1的凹槽部12a以及突出端凹部22內***。由此,如圖7所示,在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的嵌合完成後,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成為導通狀態。
詳細地說,如圖10所示,在各第一端子61的 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之間***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端子161,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端子161的第一接觸部165接觸,第一端子61的第二接觸部66和第二端子161的第二接觸部166接觸。其結果,連結在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所連接的第一基板上的連接焊盤上的導電線路,和連結在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所連接的第二基板上的連接焊盤上的導電線路導通。在該情況下,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成為多點接觸,因此可靠地維持導通狀態。
另外,如圖8、9以及11所示,第一連接器1所具有的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連接器101所具有的第二加強金屬件151成為彼此卡合的狀態。由此,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成為導通的狀態。此外,在圖11中,為了使得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之間的關係明確,省略了第一殼體11、第二殼體111、第一端子61以及第二端子161的圖示。
詳細地說,在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內側***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左右的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中的下方彎曲部58a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左右的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接觸,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中的下方彎曲部54a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接觸。在該情況下,通過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自身的作為彈簧部的功能,主要是連接腕部58c以及上方彎曲部58d的作為彈簧部的功能,將 下方彎曲部58a的表面向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的表面按壓,通過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自身的作為彈簧部的功能,主要是連接腕部54c以及上方彎曲部54d的作為彈簧部的功能,將下方彎曲部54a的表面向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表面按壓。
由此,第二加強金屬件151通過第一加強金屬件51牢固地保持,所以可以防止第二加強金屬件151與第一加強金屬件51脫離,可靠地維持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的嵌合。另外,由於可靠地維持下方彎曲部58a的表面和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的表面之間的接觸、以及下方彎曲部54a的表面與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表面之間的接觸,所以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之間的導通得到可靠維持。
此外,通過使第一加強金屬件51及/或第二加強金屬件151向嵌合方向移動,從而下方彎曲部58a的表面在向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的表面按壓的狀態下滑動,下方彎曲部54a的表面在向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表面按壓的狀態下滑動。因此,可以防止在下方彎曲部58a和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之間、以及下方彎曲部54a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之間咬入異物,不會發生接觸不良。另外,由於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的表面以及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表面是平面,所以滑動距離長,即,滑動量變大。因此,下方彎曲部58a和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之間、以及下方彎曲部54a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之間的清潔 效果變大,可以防止接觸不良。
這樣,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以及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經由連接焊盤而連接的第一基板的導電線路,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經由連接焊盤而連接的第二基板的導電線路之間導通。
在該情況下,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之間成為多點接觸,具體地說,在三個部位接觸,所以導通狀態得到可靠地維持。另外,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之間的接觸電阻也降低。因此,即使在前述導電線路是電力線,例如,使1~3[A]程度的大電流在第一基板的導電線路和第二基板的導電線路之間流動的情況下,由於接觸電阻低,所以不會在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上產生大量的熱量。並且,由於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是多點接觸的,所以由於電流分流而可以防止產生大量的熱量。
此外,前述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的連接腕部54c以及上方彎曲部54d是比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的連接腕部58c以及上方彎曲部58d寬的部件,發揮比前述連接腕部58c以及上方彎曲部58d更大的按壓力。其原因在於,在第一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二連接器101的定位,不僅通過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實現,而且通過多個第一端子61實現,與此相對,在第一連接器1的長度方向上的第二連接器101的定位,主要通過配置在第一連接器1的長 度方向兩端上的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實現。
該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所發揮的按壓力的大小,是通過柔性發揮部54b調整的。如前所述,由於該柔性發揮部54b的存在,連接腕部54c以及上方彎曲部54d的寬度尺寸實質性地減少,所以彈力減少,其結果,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發揮的按壓力減少。此外,通過調整前述柔性發揮部54b的寬度以及長度,從而可以調整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所發揮的按壓力的減少程度。
並且,如前所述,由於柔性發揮部54b的存在,連接腕部54c以及上方彎曲部54d的柔性提高,下方彎曲部54a可以柔軟地進行位移,因此可以可靠地維持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之間的接觸。特別地,上方彎曲部54d是具有大半徑的彎曲部,因此柔性高,可以大範圍地彈性變形。另外,優選如圖8所示,在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的自由端與第一殼體11的端壁部21c抵接。由此,不會發生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永久變形而失去作為彈簧部的功能的現象、即所謂的降服。並且,由於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是帶狀的板部件,所以下方彎曲部54a的表面是帶狀的板部件的表面,在前述板部件的寬度方向、即從嵌合面側觀察時第一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上大範圍地延伸,大範圍地與在第二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即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線接 觸。因此,前述下方彎曲部54a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之間的接觸電阻低,並且,可以可靠地維持導通狀態。
並且,下方彎曲部54a的表面是彎曲凸面,但與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表面同樣地,是平滑面。因此,即使在安裝有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的電子設備等掉落或承受外力時產生的振動或衝擊傳遞過來,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相對於第一加強金屬件51相對地位移的情況下,下方彎曲部54a的表面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表面彼此滑動,也可以維持接觸,所以不會發生下方彎曲部54a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導通暫時切斷、即所謂的瞬斷現象。
假定在下方彎曲部54a以及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其中一個上形成凸部,在另一個上形成凹部,使下方彎曲部54a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進行凹凸嵌合的情況下,如果傳遞來振動或衝擊,則凸部在凹部內移動或出入凹部,所以在此時,有可能使凸部和凹部的表面暫時分離而發生瞬斷。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前所述,由於下方彎曲部54a的表面以及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表面是平滑面,所以不會發生瞬斷。
另外,前述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所發揮的按壓力的大小是通過柔性發揮部58b調整的。如前所述,由於通過該柔性發揮部58b的存在使連接腕部58c以及上方彎曲部58d的寬度尺寸減少,所以彈力減少,其結果,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所發揮的按壓力減少。此外,通過調整前述柔性發揮部58b的寬度以及長度,可以調整第一側方接 觸腕部58所發揮的按壓力的減少程度。
並且,如前所述,通過柔性發揮部58b的存在使連接腕部58c以及上方彎曲部58d的柔性提高,下方彎曲部58a可以柔軟地位移,所以可以可靠地維持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的接觸。特別地,上方彎曲部58d由於是具有大半徑的彎曲部,所以柔性高,可以大範圍地彈性變形。另外,優選如圖9所示,在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的自由端與第一殼體11的側壁延長部21b抵接。由此,不會發生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永久變形而失去作為彈簧部的功能的現象、即所謂的降服。並且,由於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是帶狀的板部件,所以下方彎曲部58a的表面是帶狀的板部件的表面,在前述板部件的寬度方向、即從嵌合面側觀察時在第一連接器1的長度方向上大範圍地延伸,大範圍地與在第二連接器10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即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線接觸。因此,前述下方彎曲部58a和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之間的接觸電阻低,並且導通狀態也可以可靠地維持。
並且,下方彎曲部58a的表面是彎曲凸面,但與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的表面同樣地是平滑面。因此,與下方彎曲部54a以及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情況相同地,下方彎曲部58a和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即使傳遞來振動或衝擊,也可以可靠地維持接觸,不會發生瞬斷。
並且,根據圖8以及9可知,與下方彎曲部58a 和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開始接觸的位置相比,下方彎曲部54a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開始接觸的位置更靠近第一連接器1的嵌合面(在圖8以及9中,更靠上方)。因此,在將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工序中,在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出端部122向第一連接器1的突出端凹部22內***時,首先,下方彎曲部54a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開始接觸,然後下方彎曲部58a和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開始接觸。即,下方彎曲部54a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接觸以及下方彎曲部58a和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的接觸不是同時開始的。因此,將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出端部122向第一連接器1的突出端凹部22內***所需的力,即,將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所需的嵌合力變小,所以可以容易地進行嵌合作業。
另外,根據圖8~10可知,與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開始接觸的位置相比,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開始接觸的位置更靠近第一連接器1的嵌合面(在圖8~10中,更靠上方)。因此,在將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工序中,在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以及第二凸出端部122向第一連接器1的凹槽部12a以及突出端凹部22內***時,首先,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開始接觸,然後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開始接觸。即,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接觸以及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的接觸不是同時開始的。因此,將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 部112以及第二凸出端部122向第一連接器1的凹槽部12a以及突出端凹部22內***所需的力,即,將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所需的嵌合力變小,所以可以容易地進行嵌合作業。
並且,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和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從嵌合面側觀察時,在大致同一位置處與第一側板部57連接。因此,從下方彎曲部58a和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的接觸部位,至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和第一基板的連接焊盤的連接部位為止的第一加強金屬件51內的導電距離短,因此導電電阻低,即使在流過大電流的情況下,也不會在第一加強金屬件51上產生大量的熱量。
同樣地,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和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從嵌合面側觀察時,在大致同一位置處與第一主體部52連接。因此,從下方彎曲部54a和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的接觸部位,至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和第一基板的連接焊盤的連接部位為止的第一加強金屬件51內的導電距離短,因此導電電阻低,即使在流過大電流的情況下,也不會在第一加強金屬件51上產生大量的熱量。
另外,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和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從嵌合面側觀察時,在大致同一位置處與第二側板部157連接。因此,從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和下方彎曲部58a的接觸部位,至第二側 方基板連接部156和第二基板的連接焊盤的連接部位為止的第二加強金屬件151內的導電距離短,因此導電電阻低,即使在流過大電流的情況下,也不會在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上產生大量的熱量。
此外,在圖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不具有形成在與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相同的位置處的基板連接部。因此,第二加強金屬件151內的電流從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和下方彎曲部54a的接觸部位,流動至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和第二基板的連接焊盤的連接部位。但是,由於第二加強金屬件151是以位於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內側的方式形成的,所以整體的尺寸較小,因此從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和下方彎曲部54a的連接部位至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和第二基板的連接焊盤的連接部位為止的導電距離也變短。這樣,即使在流過大電流的情況下,也不會在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上產生大量的熱量。此外,根據需要,也可以在與第二中央接觸腕部154相同的位置處形成與第二側方基板連接部156相同的基板連接部。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包括:第一連接器1,其具有第一端子61和第一殼體11,該第一殼體11包括在長度方向兩端形成的第一凸出端部21;以及第二連接器101,其具有第二端子161和第二殼體111,該第二端子161與第一端子61接觸,該第二殼體111包括在長度方向兩端形成的與第一凸出端部21嵌合的第二凸出端部 122,在第一凸出端部21以及第二凸出端部122上安裝第一加強金屬件51以及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第二加強金屬件151包括:第二主體部152,其在第二殼體1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對第二側板部157,其與第二主體部152的兩端連接,在第二殼體11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第一加強金屬件51包括:第一主體部52,其在第一殼體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一對第一側板部57,其與第一主體部52的兩端連接,在第一殼體1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和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它們分別與第一主體部52以及第一側板部57連接,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以及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各自包括:上方彎曲部54d和58d;下方彎曲部54a和58a;連接腕部54c和58c,其將上方彎曲部54d和58d、下方彎曲部54a和58a連接;以及柔性發揮部54b和58b,其使上方彎曲部54d和58d、連接腕部54c和58c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尺寸減小,下方彎曲部54a以及58a的彎曲凸面向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主體部152以及第二側板部157的表面按壓。
由此,可以向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以及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賦予高柔性,並且,在下方彎曲部54a以及58a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主體部152以及第二側板部157之間確保大接觸面積。其結果,可以可靠地維持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之間的卡合狀態,並且可以可靠地維持第一加強金屬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件151之間的導通狀態,可以可靠 地保持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之間的嵌合,提高可靠性。
另外,第一加強金屬件51還包括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以及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它們一端與基板的導電線路連接,另一端分別與第一主體部52以及第一側板部57連接,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以及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各自的另一端從第一連接器1的嵌合面側觀察時,在與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以及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各自相同的位置處,分別與第一主體部52以及第一側板部57連接。因此,從下方彎曲部54a以及58a至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55以及第一側方基板連接部56的一端為止的第一加強金屬件51內的導電距離短,所以導電電阻低,即使在流過大電流的情況下,在第一加強金屬件51上也不會產生大量的熱量。
並且,第一中央接觸腕部54以及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由帶狀的板部件構成,下方彎曲部54a以及58a的彎曲凸面在板部件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主體部152以及第二側板部157的表面線接觸。因此,下方彎曲部54a以及58a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主體部152以及第二側板部157之間的接觸電阻低,並且,也可以可靠地維持導通狀態。
並且,與第一側板部57連接的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的柔性發揮部58b形成在上方彎曲部58d以及連接腕部58c的至少一部分的側緣上,使上方彎曲部58d以及連 接腕部58c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尺寸隨著靠近下方彎曲部58a而減少。由此,下方彎曲部58a可以柔軟地位移,所以可以可靠地維持與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的接觸。
下面,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對於與第一實施方式具有相同構造的部分,標注相同標號,由此省略其說明。另外,對於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動作以及相同的效果,也省略其說明。
圖12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第二連接器的斜視圖,是從嵌合面側觀察的圖,圖1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第二加強金屬件的斜視圖。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端子161具有:未圖示的主體部;尾部162,其與該主體部的下端連接;第一接觸部165,其與前述主體部的上端連接;連接部164,其與該第一接觸部165的上端連接;以及第二接觸部166,其與該連接部164的外端連接。此外,在前述第一接觸部165的表面形成有與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觸部65卡合的第一接觸凹部165a,在前述第二接觸部166的表面形成有與第一端子61的第二接觸部66卡合的第二接觸凹部166a。
並且,前述第二端子161通過附著成型(overmold)而與第二殼體111一體化。即,第二殼體111是通過向預先在內部放置有第二端子161的模具的型腔內填充樹脂而形成的。由此,第二端子161在主體部埋沒在 第二殼體111內,第一接觸部165、連接部164以及第二接觸部166的表面在第二凸部112的各側面以及嵌合面上露出的狀態下,一體安裝在第二殼體111上。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加強金屬件151具有與第二主體部152的中央部的上端連接的彎曲腕部154c。該彎曲腕部154c是整體具有大致U字狀的側面形狀的部件,包含與前述第二主體部152連接的基端彎曲部154a以及更靠前端的前端彎曲部154d。並且,在第二加強金屬件151安裝在第二殼體111的第二凸出端部122上的狀態下,前述彎曲腕部154c收容在形成於第二凸出端部122的上表面上的凹部122a內。另外,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151的第二側方接觸腕部158上形成有與第一加強金屬件51的第一側方接觸腕部58卡合的側方接觸凹部158a。
此外,對於第二連接器101的其他結構,由於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另外,對於第一連接器1,由於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並且,對於將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動作以及效果,由於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另外,本發明並不受前述實施方式所限定,可以基於本發明的思想而進行各種變形,不應當將這些變形排除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外。
1‧‧‧第一連接器
11‧‧‧第一殼體
12‧‧‧凹部
12a‧‧‧凹槽部
13‧‧‧第一凸部
14‧‧‧側壁部
15a‧‧‧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
15b‧‧‧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
21‧‧‧第一凸出端部
21a‧‧‧上表面
21b‧‧‧側壁延長部
21c‧‧‧端壁部
22‧‧‧突出端凹部
26‧‧‧第一金屬件保持凹部
26a‧‧‧外側端部收容部
26b‧‧‧側方接觸腕部收容 開口部
26c‧‧‧中央基板連接部收容開口部
26d‧‧‧中央接觸腕部收容開口部
51‧‧‧第一加強金屬件
52‧‧‧第一主體部
54‧‧‧第一中央接觸腕部
55‧‧‧第一中央基板連接部
58‧‧‧第一側方接觸腕部
61‧‧‧第一端子
62‧‧‧尾部
63‧‧‧被保持部
65‧‧‧第一接觸部
66‧‧‧第二接觸部
67‧‧‧上側連接部

Claims (19)

  1. 一種連接器,包括:第一連接器,其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一殼體,該第一殼體包括在長度方向兩端形成的第一嵌合引導部;以及第二連接器,其具有第二端子和第二殼體,該第二端子與前述第一端子接觸,該第二殼體包括在長度方向兩端形成的與前述第一嵌合引導部嵌合的第二嵌合引導部,其特徵在於:在前述第一嵌合引導部以及第二嵌合引導部上安裝第一加強金屬件以及第二加強金屬件,該第二加強金屬件包括:第二主體部,其在前述第二殼體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對第二側板部,它們與該第二主體部的兩端連接,在前述第二殼體的長度方向上延伸,前述第一加強金屬件包括:第一主體部,其在前述第一殼體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一對第一側板部,它們與該第一主體部的兩端連接,在前述第一殼體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以及接觸腕部,其與前述第一主體部以及第一側板部各自連接,該接觸腕部各自包括:上方彎曲部;下方彎曲 部;連接腕部,其將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下方彎曲部連接;以及柔性發揮部,其使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尺寸減少,前述下方彎曲部的一彎曲凸面向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以及第二側板部的表面按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前述第一加強金屬件還包括基板連接部,該基板連接部的一端與一基板的一導電線路連接,另一端與前述第一主體部以及第一側板部各自連接,從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側觀察時,該基板連接部各自的另一端在與各前述接觸腕部相同的位置處與前述第一主體部以及第一側板部各自連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前述接觸腕部由帶狀的板部件形成,前述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在前述板部件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以及第二側板部的表面線接觸。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前述接觸腕部由帶狀的板部件形成,前述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在前述板部件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以及第二側板部的表面線接觸。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與前述第一側板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柔性發揮部 形成在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側緣上,使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尺寸隨著靠近前述下方彎曲部而減小。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與前述第一主體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比與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連接的接觸腕部的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寬,發揮更大的按壓力。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與前述第一主體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比與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連接的接觸腕部的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寬,發揮更大的按壓力。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與前述第一主體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柔性發揮部形成在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方向中央處,是在前述接觸腕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狹縫狀的細長開口。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與前述第一主體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柔性發揮部形成在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方向中央處,是在前述接觸腕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狹縫狀的細長開口。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與前述第一主體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柔性發揮部形成在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方向中央處,是在前述接觸腕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狹縫狀的細長開口。
  11.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與前述第一主體部連接的接觸腕部的柔性發揮部形成在前述上方彎曲部以及連接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方向中央處,是在前述接觸腕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狹縫狀的細長開口。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為止的距離,不同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側板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
  13. 如請求項5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為止 的距離,不同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側板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
  14.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為止的距離,不同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側板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
  15.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為止的距離,不同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側板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
  16. 如請求項8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 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為止的距離,不同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側板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
  17. 如請求項9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為止的距離,不同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側板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
  18.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為止的距離,不同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側板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
  19.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主體部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主體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一嵌合面為止的距離,不同於從連接在前述第一側板部各自上的接觸腕部的下方彎曲部的彎曲凸面與前述第二加強金屬件的第二側板部的表面開始接觸的位置開始,至前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為止的距離。
TW101137702A 2011-10-14 2012-10-12 Connector TWI475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6896 2011-10-14
JP2012160180A JP2013101909A (ja) 2011-10-14 2012-07-19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4311A TW201334311A (zh) 2013-08-16
TWI475765B true TWI475765B (zh) 2015-03-01

Family

ID=4862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7702A TWI475765B (zh) 2011-10-14 2012-10-12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5339B2 (zh)
JP (1) JP2013101909A (zh)
TW (1) TWI4757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16228B2 (en) 2017-09-04 2019-12-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having a mechanism which prevents plastic deformation of a termina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5040B2 (ja) * 2011-08-31 2016-06-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ならびに当該ソケッ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US9124011B2 (en) * 2013-02-27 2015-09-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nector, and header and socket to be used in the same
JP6293431B2 (ja) * 2013-03-05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4207821A (ja) * 2013-04-15 2014-10-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部品の組付構造
JP5809198B2 (ja) * 2013-06-10 2015-11-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ガイド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JP6144122B2 (ja) * 2013-06-14 2017-06-07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6120168B2 (ja) * 2013-06-25 2017-04-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199666B2 (ja) * 2013-09-04 2017-09-2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716803B2 (ja) 2013-09-20 2015-05-1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WO2015063817A1 (ja) * 2013-10-31 2015-05-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そのソケッ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その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
JP5881666B2 (ja) * 2013-11-19 2016-03-09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6245964B2 (ja) * 2013-12-02 2017-12-1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5887326B2 (ja) * 2013-12-12 2016-03-1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5972855B2 (ja) * 2013-12-24 2016-08-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04795654B (zh) * 2014-01-17 2017-09-0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US9391398B2 (en) * 2014-03-20 2016-07-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5185310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5098413B (zh) * 2014-04-17 2017-09-2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JP2015220005A (ja) * 2014-05-15 2015-12-07 Smk株式会社 基板対基板用コネクタ
JP6167997B2 (ja) * 2014-06-05 2017-07-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JP6327973B2 (ja) * 2014-06-30 2018-05-2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051242B2 (ja) * 2014-07-16 2016-12-2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034339B2 (ja) * 2014-07-29 2016-11-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388152B2 (ja) 2014-08-07 2018-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473990B2 (ja) * 2014-08-07 2019-0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
JP6056835B2 (ja) * 2014-11-14 2017-01-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KR102019739B1 (ko) * 2014-12-23 2019-09-09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홀드다운의 구조가 개선된 커넥터 장치
JP6136078B2 (ja) * 2015-02-09 2017-05-31 Smk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装置
JP6391517B2 (ja) * 2015-03-30 2018-09-1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385875B2 (ja) * 2015-04-01 2018-09-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1656514B1 (ko) * 2015-04-13 2016-09-22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강도 보강 기능을 구비하는 커넥터 장치
JP6378642B2 (ja) * 2015-04-23 2018-08-2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418324B2 (ja) * 2015-05-01 2018-11-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極コネクタ
JP6287977B2 (ja) * 2015-06-30 2018-03-07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6356656A (zh) * 2015-07-17 2017-01-25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105048179A (zh) * 2015-08-04 2015-11-11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及板对板插座连接器
JP6150854B2 (ja) * 2015-08-07 2017-06-21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5959704B2 (ja) * 2015-09-04 2016-08-0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6041949B2 (ja) * 2015-09-09 2016-12-1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KR101754261B1 (ko) * 2015-09-17 2017-07-05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크랙 방지용 커넥터 장치
JP6404248B2 (ja) * 2016-02-15 2018-10-1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US20170271813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sert molded holding members
JP6259003B2 (ja) * 2016-04-15 2018-01-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プラグ電気コネクタ
JP6167205B2 (ja) * 2016-06-21 2017-07-1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6399063B2 (ja) * 2016-09-07 2018-10-0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1579147S (zh) * 2016-09-07 2017-06-19
CN107819221A (zh) 2016-09-13 2018-03-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TWI758340B (zh) 2016-10-21 2022-03-2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連接器
JP6761736B2 (ja) * 2016-11-11 2020-09-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12210B2 (ja) * 2016-12-21 2019-05-1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885730B2 (ja) * 2017-01-06 2021-06-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遮蔽シールド板付きコネクタ
JP6335362B2 (ja) * 2017-05-25 2018-05-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7069118U (zh) * 2017-06-08 2018-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JP6530015B2 (ja) * 2017-06-28 2019-06-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975626B2 (ja) * 2017-11-29 2021-12-0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DE102018000207A1 (de) 2018-01-12 2019-07-18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JP6978956B2 (ja) * 2018-02-09 2021-12-0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
KR102542024B1 (ko) 2018-02-23 2023-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금속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6959884B2 (ja) * 2018-03-13 2021-11-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KR102041368B1 (ko) * 2018-05-24 2019-11-07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JP6660427B2 (ja) * 2018-07-27 2020-03-1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KR102654718B1 (ko) * 2018-07-31 2024-04-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493611B1 (ja) * 2018-08-03 2019-04-03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714056B2 (ja) * 2018-09-12 2020-06-2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KR102573668B1 (ko) 2018-09-17 2023-09-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적 연결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7055893B2 (ja) * 2018-09-19 2022-04-1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6816747B2 (ja) * 2018-10-01 2021-01-20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6816749B2 (ja) * 2018-10-11 2021-01-20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7148357B2 (ja) * 2018-10-18 2022-10-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N209119431U (zh) * 2018-10-26 2019-07-16 连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与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JP7108531B2 (ja) * 2018-12-27 2022-07-28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1638607S (zh) * 2018-12-28 2019-08-05
JP7309370B2 (ja) * 2019-01-22 2023-07-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JP2020184459A (ja) * 2019-05-08 2020-11-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9929524U (zh) * 2019-05-29 2020-01-10 连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JP7411882B2 (ja) * 2019-08-08 2024-01-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I750832B (zh) * 2019-10-11 2021-1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組
TW202220305A (zh) 2020-03-13 2022-05-16 大陸商安費諾商用電子產品(成都)有限公司 加強部件、電連接器、電路板總成及絕緣本體
KR102494901B1 (ko) * 2020-05-13 2023-02-06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US11973286B2 (en) 2020-06-01 2024-04-30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710923B2 (en) 2020-07-31 2023-07-25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Compact, reliable card edge connector
CN212874843U (zh) 2020-08-31 2021-04-02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7129462B2 (ja) * 2020-12-17 2022-09-0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対
JP2023104779A (ja) * 2022-01-18 2023-07-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5832U (en) * 2008-01-18 2008-07-01 Jiangsu Famfull Electronics Co Ltd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49084U (en) * 2008-06-10 2009-0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901218B2 (en) * 2009-02-27 2011-03-08 Ddk Ltd. Receptacle and a plug with fixtures to attach to substrates and engaging each other to form a power supply conta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59024A1 (de) 1999-12-08 2001-06-13 Bosch Gmbh Robert Kabelbaumstecker mit Rastarm
JP2004055306A (ja) * 2002-07-18 2004-02-19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EP1523788B1 (en) * 2002-07-23 2011-03-0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Low-profile connector
JP2005294036A (ja) *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55329B2 (ja) * 2007-11-08 2010-09-2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201243107Y (zh) 2008-07-08 2009-05-20 众鸣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197294B2 (ja) * 2008-10-14 2013-05-1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660756B2 (ja) * 2008-10-14 2015-01-2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01740975B (zh) 2008-11-25 2011-12-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
JP5253129B2 (ja) * 2008-12-19 2013-07-3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049361B2 (ja) * 2010-02-10 2012-10-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5832U (en) * 2008-01-18 2008-07-01 Jiangsu Famfull Electronics Co Ltd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49084U (en) * 2008-06-10 2009-0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901218B2 (en) * 2009-02-27 2011-03-08 Ddk Ltd. Receptacle and a plug with fixtures to attach to substrates and engaging each other to form a power supply contac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16228B2 (en) 2017-09-04 2019-12-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having a mechanism which prevents plastic deformation of a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45339B2 (en) 2014-09-30
US20130280926A1 (en) 2013-10-24
JP2013101909A (ja) 2013-05-23
TW201334311A (zh) 201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5765B (zh) Connector
US10249969B2 (en) Connector
KR101832599B1 (ko) 커넥터
TWI540801B (zh) Connector
JP6807218B2 (ja) コネクタ
TWI823154B (zh) 連接器
KR101919691B1 (ko) 커넥터
JP6327973B2 (ja) コネクタ
JP5197294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6245964B2 (ja) コネクタ
JP6404248B2 (ja) コネクタ
CN111934110B (zh) 连接器
JP5107811B2 (ja) 基板コネクタ
JP7473613B2 (ja) 金具、金具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0129569A (ja) コネクタ
TW202218261A (zh)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對
JP6660432B2 (ja) コネクタ
JP6714056B2 (ja) コネクタ
JP2018113268A (ja) コネクタ
TW202308235A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