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4309B - 用於在牽伸裝置和環圈形成機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及設有此設備的圓針織機 - Google Patents

用於在牽伸裝置和環圈形成機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及設有此設備的圓針織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4309B
TWI464309B TW097131287A TW97131287A TWI464309B TW I464309 B TWI464309 B TW I464309B TW 097131287 A TW097131287 A TW 097131287A TW 97131287 A TW97131287 A TW 97131287A TW I464309 B TWI464309 B TW I4643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machine
fibrous material
loop forming
drafting frame
transpor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1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0770A (en
Inventor
Wolfgang Bauer
Axel Flad
Original Assignee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filed Critical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Publication of TW200940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0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4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43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01H11/005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with blowing and/or suction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4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loose fibres, e.g. in high-pil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Description

用於在牽伸裝置和環圈形成機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及設有此設備的圓針織機
本發明有關一種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序文中所指示之裝置,及有關一配備有該裝置之圓針織機。
此種裝置係已知特別與所謂之紡紗針織機有關連,亦即譬如圓針織機(世界專利第PCT WO 2004/079 068 A2號、德國專利第DE 10 2006 006 502 A1號),其以廣大地未加撚纖維材料操作,取代以正常之紗線。用於針織之纖維材料係在其由一牽伸機架顯露之後以一具有所謂的加撚構件之紡紗或傳輸裝置的幫助被直接地轉換成一暫時紗線,於該整個傳輸製程期間維持該纖維材料之暫時加撚。該暫時紗線之傳輸較佳地係於一連接至該加撚構件之傳輸管中施行。用於大致上想要的較長之傳輸路徑,分別由一加撚構件及一傳輸管所形成之複數傳輸單元被連續地連接,以便能夠將該等牽伸機架設置在一離該環圈形成機比較大之距離處。為著要達成該纖維的均勻傳輸之目的,其通常係於此型式的二連續式傳輸單元之間額外留下一間隙,該間隙具有使用於產生該等撚度所需要之壓縮氣流消散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儘管其相對正常紗線之低強度,其係可能遍及由該牽伸機架至一環圈形成機、特別是一圓針織機之分派系統的相當長之展距傳輸該纖維材料,因為其係藉由此工具所達成,即定形成一暫時紗線之纖維材料滿 足該傳輸路徑上之所有強度需求,且沒有使其分離或撕破之危險存在。在另一方面,在由該傳輸裝置的出口之端部至該環圈形成機之有關系統的短展距上,用於該暫時紗線中之纖維材料所提供的撚度係再次減少至零(假撚原理),以致被處理成環圈之纖維材料不包括一被加撚之紗線,但實質上包括彼此平行設置之未加撚人造纖維。因此,獲得一具有極端柔軟性之針織織物當作最終產品。
所敘述之傳輸的一缺點在於以下事實,即污垢微粒、線頭、短絨、及外來纖維與亦鬆弛地附著至該纖維材料及被該纖維材料所夾帶之其他外來物體,可導致該針織織物中之疵點及導致該等環圈形成構件之污染。與正常之紡紗不同,沒有絡紗機等係存在的,藉此該纖維材料中之雜質及其他疵點能被辨認及藉由將該暫時紗線細切及隨後之撚結而盡可能消除。
因此亦已經提出(德國專利第DE 10 2007 018 369號)該最初敘述型式之裝置,其在連續式傳輸單元間之間隙中分別具有一供氣構件,其具有在該等間隙中緊接抵靠著彼此之傳輸單元的出口及入口開口,該等傳輸單元形成一本質上封閉之系統,且除了空氣之移除以外,尤其具有用於清潔及降低飛散(defly)該纖維材料之作用。其係因此達成由該纖維流動捕集及移去該間隙區域中之外來微粒。然而,此一系統之實際測試已顯露本質上僅只該等輕的微粒被由該纖維流動移去,反之較重的微粒、特別是所謂之薄殼部分保留於該纖維流動中,且因此最終包括有該針織 織物中之纖維材料。此外,此型式之清潔的不利係由該牽伸機架至該環圈形成機之整個傳輸展距不只形成一關閉之系統,同時也形成一僵硬及特別無彈性之系統,該系統被連接至一額外之收集管線,且能夠妨礙在該環圈形成機之操作。
面對此,本發明之技術問題在於組構該最初敘述之裝置,使得其可更輕易地處理,可被更輕易地設計成適於該個別案例之需求,且能夠甚至更有效地清潔該纖維流動。
此問題係根據本發明所解決,其中一吸入裝置被設置在形成該空氣移除開口之敞開的間隙之區域中。
如果其係依照一敞開系統之方式操作,譬如被設置在形成於二傳輸單元間之間隙之下方,且因此另外使用已存在之任何污垢微粒等的自然重力,其令人驚訝地係建立該吸入裝置,導致大體上更有效地清潔該纖維流動或暫時紗線。特別地是,其係可能以一有利之方式用此一小低壓力進行該吸入,致使該傳輸單元中之纖維材料的傳輸係因此不被減弱,如可為當使用以吹出空氣操作的供氣裝置之案例。此外,該結果有利地係該等較輕的微粒如先前藉由吸出該纖維流動被移去,而例如及相同,當該等較重之微粒、諸如殼體微粒同時被排出經過該敞開之間隙,且接著譬如由於重力而下降。通過該吸入裝置之纖維流動係無引起混亂的成份,因此使人驚訝地比當使用一封閉之系統時遠 加更有效的。最後,其亦有利的是該吸入裝置能夠緊接抵靠著一敞開之間隙、亦即一用於引導空氣之封閉系統係不需要的,其有利於接近至該各種零組件。
本發明之進一步有利特色係在該等附屬項中顯露。
圖1於一直立之局部剖面圖中約略概要地顯示一呈圓針織機1之形式的環圈形成機,並設有一針筒2,其中正常之織針3被可位移地安裝,並能在一針織位置以未示出的凸輪零件之幫助運動進入一適於承接纖維材料4之承接位置,隨後被稱為針織系統。能譬如被組構成右/左圓針織機之圓針織機1座落在藉由該參考數目5所指示之工作場所或針織房間的地板上。一操作員能夠由該工作場所地板5操作該針織機1。此外,複數罐形容器6被放置在該工作場地板5上,包括纖維之紗條7被放置在該罐形容器中。
該紗條7經由輸送帶8等被供給至一牽伸機架9,該操作員由一設置在該工作場地板5上方之工作平臺10係可接近該牽伸機架。此一牽伸機架9被分派至大量針織系統之每一個,僅只其中之一被顯示在圖1,該牽伸機架依就本身而言已知之方式具有譬如三對牽伸輥11。此外,如果必需,由一供給線軸14退繞之輔助經紗12能被供給至每一針織系統。能選擇性地以一經紗導引器之幫助或如圖1所示經由該牽伸機架9的一對輸出輥11a直接供給該輔 助經紗12至該針織系統。
一未示出之來自該牽伸機架9的纖維網本質上包括彼此平行設置之未加撚的主要纖維,如於圖2中更精確地明顯者,該纖維網係以大致上標以該參考數目15之傳輸裝置的幫助供給至一被分派之針織系統。該傳輸裝置15包含至少一加撚構件16及一連接至其上之紡紗或傳輸管17(圖2),在根據圖1之具體實施例中,基於該圓針織機1離該牽伸機架9之相當大距離,分別具有一加撚構件16a、16b、16c及一傳輸管17a、17b、17c之三個傳輸單元被連續地連接。該纖維材料4的傳輸方向中之第一加撚構件16a係直接地設置在該牽伸機架9之該對輸出輥或該輸送導盤18後方,而該傳輸方向中之最後傳輸管17c接近該等織針3之彎鉤19(圖2)終止,該等織針係在該相關針織系統延伸進入該纖維承接位置。在該等織針3之後方,譬如被連接至一中心吸入裝置21之吸入元件20能被設置。
根據圖2,被組構成紡紗裝置之傳輸裝置15、或包括加撚構件16及傳輸管17之每一傳輸單元,具有用於將來自該牽伸機架9之纖維網首先轉換成一具有實撚的暫時紗線22之作用。用於此目的,該加撚構件16係由譬如一本質上中空之圓柱形本體23所形成,該內部孔腔在其本身中承接譬如該傳輸管17之最初部份,且與該傳輸管17齊平地終止在一前端側面24。至少一空氣通道25、較佳地是複數空氣通道25由該端部側面24延伸,該等空氣通道 相對該傳輸管17之中心軸全部被對角線地設置。該空氣通道25貫穿該等本體23與該傳輸管17之壁面,且終止在該傳輸管17的一內部壁面。於操作期間,壓縮或吹出空氣係藉由未示出之機構供給至緊接抵靠著該本體23外面的空氣通道25之端部,以致該加撚構件16將該對輸出輥11a的輸送導盤18中所顯現之纖維材料牽伸進入該傳輸管,且同時亦於該相關針織系統之方向中將其進一步引導經過該傳輸管17。基於該空氣通道25之對角線配置,另外於該傳輸管17中以此一致使出自該輸出輥11a之纖維材料不只被吸入、但亦被紡織成該暫時紗線22之方式產生空氣亂流26,在其中賦予該纖維材料大量之旋轉,且同時壓緊該纖維材料。該暫時紗線22本質上保持該等撚度,直至該傳輸管17之末端,隨之這些撚度係接著再次被鬆開,直至該纖維材料4之入口進入該織針3,亦即被減少至零(假撚效果)。因此,一被壓緊、但幾乎未加撚之纖維材料4進入該等織針3。根據圖1,如果包括加撚構件及傳輸管16a/17a至16c/17c之三傳輸單元7被連續地連接,獲得該相同之效果。根據圖1,這些傳輸單元亦可相對彼此被設置在預定的角度,由於其結果,其係可能遍及比較長之展距傳輸出自該牽伸機架9之細化的纖維材料,而不會使其受損壞。
於二連續式傳輸單元之間,用於產生亂流所需之壓縮氣流係經由空氣移除開口外部地排出,該等開口被一在前的傳輸單元(例如16a、17a)之出口端部28及一隨後之 傳輸單元(例如16b、17b)的入口端部29間之間隙27(圖1)所形成。
所敘述型式之圓針織機係例如由世界專利文件第PCT WO 2004/079 068 A2號與德國專利第DE 10 2006 006 502 A1號所已知,該等專利同此作為本揭示內容之主題,以便藉由參考它們避免重複。
類似於圖1,圖3顯示一牽伸機架9,與圖1對比,其具有用於纖維材料之二鄰接的傳輸管線,且因此分別具有二鄰接之傳輸單元16a、17a或16b、17b或16c、17c。此外,僅只該牽伸機架9之下輥11、11a被表示,以便簡化該說明。最後,圖3分別顯示一經紗導引器30,其設置在該分別最後傳輸管17c之端部,所供給之纖維材料4係藉著該導引器被供給至該等織針3(圖2)。
根據本發明及根據圖3,至少一吸入裝置31a、31b係分別設置在至少一空氣移除開口或形成該開口之間隙的區域中,較佳地是在所有該等間隙27a、27b等之區域中。該吸入裝置較佳地是包含一吸入管,該吸入管以一端部、且特別有利地是由該底部緊接地延伸直至該相關間隙27a、27b,及以另一端部,被連接至一未示出之吸入或低壓力源。較佳地是選擇該吸入源之吸入動力,使得直接地在該相關間隙27a、27b設定例如在周遭氣壓之下的20毫巴至50毫巴之低壓力。其結果是,該纖維流動或該纖維流動中夾帶有雜質的暫時紗線22之有效完全排除被達成。再者,其充分清楚的是考慮由這些區域所顯現及由該相關 加撚構件(例如16a)所產生之吹出空氣、與緊接抵靠著該相關間隙27a、27b的加撚構件(例如16b)之吸入動力,鄰接在該等間隙27a、27b上之區域中的低壓應被調整,使得一方面達成一有利的清潔效果,且在另一方面,當通過該等間隙27a、27b及該傳輸展距之剩餘部份時,該該暫時紗線22之傳輸不被損壞。
該等吸入裝置31a、31b或吸入管能夠如圖3及4所顯示,最少坐落於其吸入開口垂直於一藉由該等傳輸管17a至17c所指定之傳輸方向v 的區域中,如在圖4中藉由該吸入裝置31b之中心軸32b所指示者。然而,其亦可為方便的是相對該傳輸方向v 對角線地設置該等吸入裝置。這被指示在圖4中,其中該吸入裝置31a亦可選定具有以虛線顯示的軸線32a1、32a2之位置31a1及31a2。如果緊接抵靠著該相關間隙27a之傳輸單元16a、17a的一出口端部28a係斜面的及設有一對角線之前面或端面33a與具有一出口開口,一對應於該軸線32a1之對角線位置係譬如可感測的,該出口開口被導向該吸入裝置31a,且其軸線譬如相對該軸線32a1同軸地延伸。然而,未達成該出口端部28a之斜面,其中該傳輸管17a係在該相關端部上方彎曲。反之,為了連續式管子之軸線可被連續地對齊,一筆直之管子較佳地是在其端部對角線地切割,以便組構該端面33a(圖4)。
由於該斜面,在該個別傳輸管17之出口端部達成該自由開口及因此可用於該吸入之空間的加大,由於此結果 ,在該傳輸方向v 中所測量之間隙27的長度能夠在此案例中被減少。
該端面33a相對該傳輸管17a之軸線傾斜的角度可為不同的,因與一在該傳輸管17b之出口端部的對角線前面或端面33b之比較顯示在圖4中。
因此,圖4總共顯示一具有對角線地往下指向之與吸入裝置31結合的端面(例如圖4中之33a)之具體實施例,該吸入裝置由該底部附接在其上面,例如於位置31a2中。在此案例中,鬆弛之夾帶微粒係藉由重力所輔助特別輕易地由該纖維流動或暫時紗線22分開。
該等傳輸管17在其出口端部之組構的進一步可能具體實施例係在圖5至8為明顯的。在此方面之更詳細說明顯現為不需要的。
能獲得進一步有利之具體實施例,其中該等對角線端面33a係取代直立地而水平地設置導向該等吸入裝置31之側面及軸線,如於圖4中。其結果是,該間隙27a、27b的區域中之纖維材料的不需要之鬆弛可被廣泛地避免。最後,對角線延伸之出口端部給予該優點,即它們規定一用於將被移去的過量空氣之較佳方向,且因此自動地引導該空氣遠離該隨後之入口開口。
再者,其已證實相對於該想要之清潔效果選擇該等間隙27a、27b的長度x1、x2(圖4)為方便的,其於該傳輸方向v 中被測量為既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0<x≦2di之尺寸被視為特別有利的,其中di意指在該個別間隙27a、 27b之前的傳輸管17a、17b之內徑。分別測量由該在前的傳輸管(例如17a)之最外側邊緣直至該隨後之傳輸管(例如17b)的入口開口29之最初處(圖1)的尺寸x,如圖4清楚地顯示。該隨後之傳輸管的入口端部藉此能夠藉由本身所界定,如在圖1中所指示,或亦藉由一被連接至該相關傳輸管的加撚構件(例如16b)之入口開口。這視該個別之結構而定,且譬如視該加撚構件是否被設置於該傳輸管的入口端部之前面或藉由該傳輸管遍及其整個長度所貫穿而定。因此該長度x總計指示分別由一加撚構件16及一傳輸管17所形成的二傳輸單元間之最小距離。
再者,0<x≦2di之尺寸的使用具有該優點,即在該暫時紗線22的斷紗或一傳輸單元16、17用於其他理由的空轉之後,開始再次紡紗沒問題發生,且該形成之紗線22係自動地穿線進入該分別隨後之傳輸單元的入口開口。
特別如圖1、3及4顯示,該等傳輸管17a、17b及17c較佳地是全部具有在一直線中延伸之中心軸。此外,圖1顯示一變體,其中至少一傳輸管17c係相對其他傳輸管17a、17b設置在一角度,然而,所有該等管子軸線係對齊的。此外,於根據圖3之具體實施例中,所有三傳輸管17a、17b及17c係相對彼此同軸地設置。於對比下,為著本發明之目的,圖4顯示一特別較佳之具體實施例,其具有一實質上特別之特色。
此特別之特色在於該事實,即就本身而言考慮,該等傳輸管17a至17c其實具有持續恆定之內徑,然而這些內 徑於該針織機1之方向中由該牽伸機架9逐漸地變得較小。特別地是,該傳輸管17a具有該最大內徑,該傳輸管17b具有一中等內徑,且該最小傳輸管17c具有該最小內徑。因此,達成該優點,即由該等傳輸管17a、17b及17c所形成之傳輸管線在起初具有一比較大之內徑,且在該末端具有一比較小之內徑。該大的最初之直徑輔助來自該牽伸機架9的纖維流動之未受干擾的傳輸,而該小的末端直徑輔助該纖維流動4之未受干擾的***該織針3。於此案例中,連續式傳輸單元16、17間之間隙27a、27b的尺寸被方便地設計為如此大,以致由具有較大內徑之在前的傳輸單元所顯現之空氣數量僅只同樣多地被傳輸至該等隨後之傳輸單元,因它們能夠基於其較小之內徑承接。
其特別有利的是如果於該傳輸方向v 中由一在前的第一傳輸單元(例如16a、17a)至一緊接隨後之第二傳輸單元(例如16b、17b)的過渡區域,被選擇為大於由此第二傳輸單元(例如16b、17b)至另一隨後之第三傳輸單元(例如16c、17c)的過渡區域。於此案例中,該暫時紗線22於該第一傳輸管17a中形成一比較大之氣球形圓圈,其輔助該等夾帶之外來微粒在該隨後的第一間隙27a中之良好分離。其結果是,該等雜質之最大部份業已在此間隙27a之區域中被移去。因此,隨後之傳輸管、特別是分別在該傳輸方向v 中之最後的傳輸管17c獲得一對應地減少之內徑,由於此結果,該氣球形圓圈之形成係較小的,且一較狹窄之引導被達成,這對於該纖維材料之清潔***該 等織針係有利的。
進一步有利之具體實施例(圖4)提供其實將所有該等傳輸管17a、17b及17c組構成筆直,且設置它們,使諸軸線彼此平行地延伸,但於該等連續式傳輸管的軸線之間提供一相對該傳輸方向v 橫亙地延伸的偏位。如圖4顯示,一偏位或間距A1譬如存在於該等傳輸管17a及17b的軸線之間,且一偏位A2存在於該等傳輸管17b及17c的軸線之間。於該具體實施例中,藉此方便地有A1>A2,既然該等傳輸管17a、17b、17c之內徑在該針織機1之方向中變得恆定地較小。該偏位A的一優點在於該事實,藉著此優點,能夠以一簡單之方式補償該牽伸機架出口及該經紗導引器30的入口孔洞間之幾何位置差異,而不需要用於此目的彎曲該等傳輸管17之一。按照該個別之案例,應選擇該偏位之尺寸,且具有例如1.5毫米至4毫米之傳輸管的正常內徑,應為比該個別隨後之傳輸管的內徑較小或最多剛好為其一半大。該偏位A之方向可為使得一隨後之傳輸管係在該側面或朝向該頂部或底部相對一在前的管子坐落偏置達該偏位A,需要亦參考普遍於該等間隙27a、27b中之空氣條件特別地選擇該個別之位置。
圖9顯示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其現在被考慮為最佳者,對比於圖4,僅只表示二傳輸單元,其分別具有一加撚構件35a、35b及一連接至其上的傳輸管36a、36b,雖然在此亦可存在有三或更多傳輸單元。該等零件35a、36a在此形成一在前的傳輸單元,且該等零件35b、 36b形成一隨後之傳輸單元。於該在前的傳輸單元35a、36a之出口端部37及該隨後之傳輸單元35b、36b的入口端部38之間,再次提供一意欲形成空氣移除開口的敞開之間隙39。於此間隙39之區域中,設置吸入裝置40。對比於圖4,該吸入裝置40具有連接至一吸入管41之吸入室42,該吸入室係藉由第一端壁42a及適宜地平行於與相向於該第一端壁之第二端壁42b所密封,該等端壁本質上係設置成垂直於該纖維材料之傳輸方向,且彼此在一間距隔開。該在前的傳輸單元之傳輸管36a突出經過該第一端壁42a之通道,並以其形成該出口端部37之自由端部份延伸直至該間隙39,且該第二端壁42b設置在此。此端壁42b係設有一坐落相向於該隨後之傳輸單元的入口端部38a之出口開口43,且該出口開口之內部橫截面係大於該在前的傳輸單元之傳輸管36a在此位置的外部橫截面。
如圖9顯示,特別以此一致使其最外側邊緣稍微向外突出超過該入口開口37及突出進入該間隙39之方式,該傳輸管36a之自由端部份可突出經過該出口開口43,該最外側邊緣類似於圖4建立以該入口開口38開始的間隙39之長度x,如圖9清楚地顯示。由於這些措施之結果,其令人驚訝地達成與鬆弛之纖維渦漩的空氣由該傳輸管36a顯現及衝撞該隨後之加撚構件35b或傳輸管36b,被擲回進入該出口開口43的邊緣及該傳輸管36a之間所形成的環狀之圓周式間隙,且接著隨同可能的、特別是較輕的絨毛、雜質等被排出經過該吸入管41。同時,較重之微粒被 射出經過該敞開之間隙39,且由進入該隨後之加撚構件35b的纖維流動移去。因此,如於其他所敘述之具體實施例中達成有效之清潔。
如果該傳輸管36a係設置在譬如以一O型環44之幫助而密封的第一端壁42b中,該清潔效果係特別良好的,且因此差不多除了該出口開口43的邊緣及該傳輸管36a間之區域中以外,該吸入管41之吸入效果變得有效的。
為了該吸入室42僅只當必需時生產及打開與清潔,該第二端壁42b被適宜地組構成一蓋件,其係以被密封及可分開之方式連接至該吸入室42。另一O型環45可適宜地具有密封之作用。同時,其係以該等O型環44、45之幫助達成除了該吸入管41及該端壁42b與該傳輸管36a間之通入該間隙39的區域以外,該吸入室42能被組構成一完全封閉之外殼,其係在一間距坐落相向於該隨後之傳輸單元35b、36b的入口端部38。
能在進一步、未示出的傳輸單元間之過渡區域提供對應之吸入室42。
再者,於圖9中為明顯之傳輸單元可類似於那些根據圖1至8被製成。
本發明不限於所敘述之具體實施例,其能在許多方面被修改。譬如,於該圖示中為明顯之所敘述角度應被了解僅只為範例,該等端面係在該等傳輸單元之出口端部於此角度下斜,該等範例能夠根據權宜措施偏離。用於連續式傳輸單元(例如圖1中之16b、17b及16c、17c)間之角 度也是如此。再者,該等傳輸管17及36能與那些在此心照不宣地假設者具有不同之圓形內部輪廓。如果該等輪廓脫離該圓形之形狀,一傳輸管之平均內徑被適宜地用作尺寸di。再者,其可為適宜的是使用傳輸管,其內徑由該等入口開口在該等出口開口之方向中逐漸地減少,例如錐形的。再者,能應用異於那些所敘述者之加撚構件、特別是亦為機械式加撚構件。此外,傳輸管能被使用,其內部夾套係設有至少一螺旋狀溝槽,以便因此改善該等傳輸管中之暫時紗線的旋轉,該溝槽之節距需要被選擇如藉由該加撚構件所規定之撚度的一函數。再者,所敘述之傳輸裝置亦可被形成在環圈形成機上,而異於所敘述之圓針織機。最後,應了解不同之特色亦可被應用在異於那些所敘述及所說明之組合中。
1‧‧‧圓針織機
2‧‧‧針筒
3‧‧‧織針
4‧‧‧纖維材料
5‧‧‧地板
6‧‧‧罐形容器
7‧‧‧紗條
8‧‧‧輸送帶
9‧‧‧牽伸機架
10‧‧‧工作平臺
11‧‧‧牽伸輥
11a‧‧‧輸出輥
12‧‧‧輔助經紗
14‧‧‧線軸
15‧‧‧傳輸裝置
16‧‧‧加撚構件
16a‧‧‧加撚構件
16b‧‧‧加撚構件
16c‧‧‧加撚構件
17‧‧‧傳輸管
17a‧‧‧傳輸管
17b‧‧‧傳輸管
17c‧‧‧傳輸管
18‧‧‧導盤
19‧‧‧彎鉤
20‧‧‧吸入元件
21‧‧‧中心吸入裝置
22‧‧‧暫時紗線
23‧‧‧圓柱形本體
24‧‧‧前端側面
25‧‧‧空氣通道
26‧‧‧空氣亂流
27‧‧‧間隙
27a‧‧‧間隙
27b‧‧‧間隙
28‧‧‧出口端部
28a‧‧‧出口端部
29‧‧‧入口端部
30‧‧‧經紗導引器
31‧‧‧吸入裝置
31a‧‧‧吸入裝置
31a1‧‧‧位置
31a2‧‧‧位置
31b‧‧‧吸入裝置
32a‧‧‧中心軸
32a1‧‧‧軸線
32a2‧‧‧軸線
32b‧‧‧中心軸
33a‧‧‧端面
33b‧‧‧端面
35a‧‧‧加撚構件
35b‧‧‧加撚構件
36a‧‧‧傳輸管
36b‧‧‧傳輸管
37‧‧‧出口端部
38‧‧‧入口端部
38a‧‧‧入口端部
39‧‧‧間隙
40‧‧‧吸入裝置
41‧‧‧吸入管
42‧‧‧吸入室
42a‧‧‧端壁
42b‧‧‧端壁
43‧‧‧出口開口
44‧‧‧O型環
45‧‧‧O型環
A‧‧‧偏位
A1‧‧‧偏位
A2‧‧‧偏位
本發明係隨後會同所附圖面在諸具體實施例中更詳細地說明。在此顯示:圖1概要地顯示一用於在牽伸機架及環圈形成機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裝置;圖2係經過根據圖1之裝置的傳輸單元之概要縱向剖面圖,該裝置係由一加撚構件及一傳輸管所形成;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根據圖1之裝置的透視圖;圖4係根據圖3之裝置的細部; 圖5至8係各種傳輸單元,其根據本發明被組構成用於根據圖3及4之裝置;及圖9係經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施例根據圖1之裝置的縱向剖面圖。
16a‧‧‧加撚構件
16b‧‧‧加撚構件
16c‧‧‧加撚構件
17a‧‧‧傳輸管
17b‧‧‧傳輸管
17c‧‧‧傳輸管
27a‧‧‧間隙
27b‧‧‧間隙
28a‧‧‧出口端部
31a‧‧‧吸入裝置
31a1‧‧‧位置
31a2‧‧‧位置
31b‧‧‧吸入裝置
32a‧‧‧中心軸
32a1‧‧‧軸線
32a2‧‧‧軸線
32b‧‧‧中心軸
33a‧‧‧端面
33b‧‧‧端面
A1‧‧‧偏位
A2‧‧‧偏位

Claims (14)

  1. 一種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該環圈形成機包含至少二傳輸單元,該等傳輸單元係連續地設置於一傳輸方向(v )中,且分別具有一入口端部(29、37)與一出口端部(28、38),該等傳輸單元係分別由一加撚構件(16a、16b、16c、35a、35b)及一連接至其上之傳輸管(17a、17b、17c、36a、36b)所形成,一在前的傳輸單元之出口端部(28、37)及一隨後之傳輸單元的入口端部(29、38)之間設有一敞開之間隙(27a、27b、39),該間隙係意欲用於形成一空氣移除開口,其特徵為在該間隙(27a、27b、39)之區域中,設置一朝該間隙打開之吸入裝置(31a、31b、40),其中在該傳輸方向(v )中所觀察之傳輸管(17a、17b、17c、36a、36b)具有逐漸地較小之內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間隙(27、27b、39)具有一於該傳輸方向(v )中所測量之最小長度x,該最小長度x實現該不等方程式0<x2di,di係於該在前的傳輸單元之出口端部(28、37)的內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至少一傳輸單元(16a、17a)之出口端部(28a)係設有一相對其軸線對角線地延伸之出口開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等傳輸管(17a、17b、17c、36a、36b)具有彼此平行地延伸之軸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二連續式傳輸管(17a、17b、17c)之軸線係設置有一預定的偏位(A1、A2),該偏位相對該傳輸方向(v )橫亙地延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偏位(A1、A2)最多係等於該個別隨後之傳輸管的一半內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吸入裝置包括一吸入管(31a、31b、4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吸入管(31a)具有一相對該傳輸方向(v )對角線地延伸之軸線(32a1、32a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吸入管(31a、31b)包含一被導向該間隙(27a、27b)之斜角的出口開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用於在牽伸機架 (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等連續式傳輸管(17b、17c)之軸線互相形成一角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吸入裝置(40)具有一被連接至吸入管(41)之吸入室(42),該吸入室具有第一端壁(42a)及坐落相向於該第一端壁之第二端壁(42b),該在前的傳輸單元之傳輸管(36a)突出經過該第一端壁(42a)之通道,且向上延伸至該第二端壁(42b),在該間隙(39)之區域中,該第二端壁具有一坐落相向於該隨後之傳輸單元的入口端部(38)之出口開口(43),及具有一在此位置大於該在前的傳輸單元之傳輸管(36a)的外部橫截面之內部橫截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在前的傳輸單元之傳輸管(36a)被密封地設置於該第一端壁(42a)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用於在牽伸機架(9)及環圈形成機(1)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其中該第二端壁(42b)被組構成如一蓋件,該蓋件係以被密封及可分開之方式連接至該吸入室(42)。
  14. 一種圓針織機,其特徵為該圓針織機係設有至少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項之一的設備。
TW097131287A 2007-08-21 2008-08-15 用於在牽伸裝置和環圈形成機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及設有此設備的圓針織機 TWI4643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39870A DE102007039870A1 (de) 2007-08-21 2007-08-21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Fasermaterial zwischen einem Streckwerk und einer maschenbildenden Maschine und damit ausgerüstete Rundstric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770A TW200940770A (en) 2009-10-01
TWI464309B true TWI464309B (zh) 2014-12-11

Family

ID=4015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1287A TWI464309B (zh) 2007-08-21 2008-08-15 用於在牽伸裝置和環圈形成機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及設有此設備的圓針織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23273A1 (zh)
EP (1) EP2217749B1 (zh)
JP (1) JP2010537062A (zh)
KR (1) KR20100061495A (zh)
CN (1) CN101809214B (zh)
BR (1) BRPI0815639A2 (zh)
DE (1) DE102007039870A1 (zh)
TW (1) TWI464309B (zh)
WO (1) WO20090241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13430A1 (en) * 2010-10-28 2019-01-10 Solar Junction Corporation Opto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dilute nitride
JP6177054B2 (ja) * 2013-08-29 2017-08-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機のための経糸の積極送り装置及び編機
DE102015102266A1 (de) * 2015-02-18 2016-08-18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aschenware
CN107099930B (zh) * 2017-07-03 2018-12-07 浙江宏锋经纬编有限公司 一种经编丝往复除尘机构
EP3753885A1 (de) * 2019-06-19 2020-12-23 Heberlein AG Ansaugvorrichtung für eine textilmaschine,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ansaugvorrichtung, verwendung von zwei zyklonelementen und verfahren zum ansaugen von garne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1400A1 (de) * 1986-09-16 1988-03-17 Fritz Stahleck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falschdrallspinnen
EP1599625A2 (de) * 2003-03-06 2005-11-30 König, Reinhard Maschenware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ihrer herstellung
DE102005044082A1 (de) * 2005-09-08 2007-03-15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6197A (en) * 1964-06-09 1966-10-19 British Nylon Spinners Ltd Yarns polymeric material and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US4107911A (en) * 1976-06-18 1978-08-22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Pneumatic spinning apparatus
JPS5612301Y2 (zh) * 1976-06-23 1981-03-20
CH627798A5 (de) * 1978-03-15 1982-01-29 Luwa Ag Pneumatische reinigungseinrichtung am einlauftisch einer spinnereimaschine.
JPS5932606Y2 (ja) * 1981-10-13 1984-09-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空気式紡績装置における空気ノズル先端部の空気の整流板
JPS5951079U (ja) * 1982-09-25 1984-04-04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湿潤紡績用仮撚ノズル
JPS6134234A (ja) * 1984-07-26 1986-02-18 Murata Mach Ltd 空気式紡績装置
JPH042829A (ja) * 1990-04-17 1992-01-07 Murata Mach Ltd 結束紡積の糸通し方法
JPH0456777U (zh) * 1990-09-17 1992-05-15
DE19925171A1 (de) * 1999-06-01 2000-12-07 Terrot Strickmaschinen Gmbh Rundstrickmaschine
EP1621649B1 (en) * 2004-07-28 2008-09-10 FARE' S.p.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synthetic yarns
DE102006006502B4 (de) 2006-02-13 2018-03-08 Reinhard König Spinnstrickmaschine
WO2008086791A1 (de) * 2007-01-17 2008-07-24 Koenig Reinhard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inbetriebnahme
DE102007018369A1 (de) 2007-04-16 2008-10-23 König, Reinhard, Dr. Ing. Spinnsystem und Verfahren für das Spinnstricke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1400A1 (de) * 1986-09-16 1988-03-17 Fritz Stahleck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falschdrallspinnen
EP1599625A2 (de) * 2003-03-06 2005-11-30 König, Reinhard Maschenware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ihrer herstellung
DE102005044082A1 (de) * 2005-09-08 2007-03-15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15639A2 (pt) 2015-02-18
JP2010537062A (ja) 2010-12-02
TW200940770A (en) 2009-10-01
CN101809214A (zh) 2010-08-18
DE102007039870A1 (de) 2009-02-26
CN101809214B (zh) 2013-01-23
EP2217749A1 (de) 2010-08-18
US20110023273A1 (en) 2011-02-03
EP2217749B1 (de) 2013-06-26
WO2009024116A1 (de) 2009-02-26
KR20100061495A (ko) 2010-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4309B (zh) 用於在牽伸裝置和環圈形成機之間傳輸纖維材料的設備,及設有此設備的圓針織機
TWI770227B (zh) 用於操作噴氣式紡紗裝置的方法,導紗通道及包含此導紗通道的噴氣式紡紗機
CN103981606B (zh) 纺纱机的纺纱部位
EP2573022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KR101945037B1 (ko) 편성포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US20140223881A1 (en) Spinning Unit of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US20150329994A1 (en) Spinning Unit of an Air 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its Operation
GB2353806A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eaning fibre material
CN103014931A (zh)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US7281366B2 (en) Arrangement device for producing a spun thread
TW201726996A (zh) 製造針織布之裝置及方法
JP2013067900A (ja) 紡績機
TWI433974B (zh) 用以製造毛圈織物的編織機
CN105668327B (zh) 纱线抽吸装置
TWI457480B (zh) 用以將已延伸纖維材料供應至處理該纖維材料機器的作業站的裝置
US20220356038A1 (en) Suction device for a textile machine, textile machine with a suction device, use of two cyclone elements, and method for suctioning yarns
JP2015178688A (ja) 繊維制御部材、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JP2024052577A (ja) 仮撚加工機及び繊維屑回収装置
JP7391763B2 (ja) 紡績機用の集束装置、集束装置を備えたドラフト装置、および集束装置を作動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JP3108034B2 (ja) 嵩高絹複合糸の製造方法
JP2010001587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JP2007511446A (ja) 仮撚り加工機
JP2020204135A (ja) 紡績機
CZ2008459A3 (cs) Zpusob a zarízení k odlucování necistot pri ojednocování vláken z pramene vláken pri výrobe príze na doprádacím stroji zejména na rotorovém doprádacím stroji
CN109706559A (zh) 用于导回纱线的纱线导回单元和具有它的纺织机的工作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