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8595B - Sock body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Sock body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8595B
TWI448595B TW100111253A TW100111253A TWI448595B TW I448595 B TWI448595 B TW I448595B TW 100111253 A TW100111253 A TW 100111253A TW 100111253 A TW100111253 A TW 100111253A TW I448595 B TWI448595 B TW I4485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ments
strip
transfer
sock
sock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1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4506A (en
Inventor
Mustafa Inli
Original Assignee
Da Kong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529865&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44859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 Kong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 Kong Entp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44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4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8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85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transfer of knitted goods from one machine to anoth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2Loop-transfer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Description

襪體輸送裝置及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輸送裝置,特別是指一種襪體輸送裝置及其方法。
習知襪子的襪尖在一織襪機製造後一般是呈開放狀,並在另一台機器進行縫合。
當此織襪機是一種圓編針織機時,襪尖的縫合作業幾乎不可能在此織襪機上進行,一旦襪子被編織完成,其襪尖即必須使用另一台機器來縫合。為了將襪子從此織襪機上移走及在此織襪機之外縫合襪子,就需要個別地將襪子的線圈從此織襪機的織針上移走,及個別地將襪子的線圈轉移至襪尖縫合裝置。
在此織襪機中,這些織針被設置於一針筒的一外周面上的數溝槽,並可沿自身的軸線相對於該針筒移動,被這些織針頂端的針鈎勾住的線圈,可藉由沿織針的軸線方向的上、下移動穿過先前的線圈,藉此形成構成編織的結。襪子在織襪機上的製造是由從羅口部(ribbing)開始至襪管(leg)、襪跟(heel)、襪底(sole)與襪尖(toe)的一連串編織順序來完成。
為了將襪子線圈一圈圈地從該織襪機上移走,並附接至可縫合襪尖部分的襪尖縫合裝置,當襪子被編織在襪尖處的最後線圈附接於織針的針鈎上時,該織襪機即需停機。
在參考文獻中,某些解決方式是利用一轉移元件,將附接於針鈎上的線圈個別地移走並個別地轉移至襪尖縫合裝置的鋼筘的筘齒上。
舉例來說,在美國公開專利US 2004/0211226號中,該轉移元件是在一介於該針鈎與該針舌之間的位置移走該線圈,但是,該轉移元件必須被很精確地調整,否則即便是最小的失調,該轉移元件即會使該線圈脫圈,造成襪子變得有缺陷。
根據歐洲專利EP2080827A1號設計的轉移鉤是從織針側進入線圈,藉此移走線圈。該轉移鉤以半圓的型態進行摺疊,以將線圈轉移至其它的織針。
在日本專利JP2004143614號與JP2001316959號中,該轉移元件被設計成包含兩個部分,然而,該轉移元件並無法將線圈轉移至另一鋼筘的筘齒。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有效地將襪子在一織襪機製成的開放襪尖部分轉移至另一裝置進行縫合的襪體輸送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有效地將襪子在一織襪機製成的開放襪尖部分轉移至另一裝置進行縫合的襪體輸送方法。
於是,本發明襪體輸送裝置,適用於將一襪體從一織襪機轉移至一縫合裝置,該襪體在該織襪機被編織成具有一開放端,該織襪機包括數織針,每一織針具有一供該襪體的一線圈附接的針鈎,及一可相對於該針鈎打開或關閉的針舌,該縫合裝置可縫合該襪體的開放端,該襪體輸送裝置包含數條狀元件,及數轉移元件。該等條狀元件可分別沿數平行於該等織針的一長軸線或垂直於該等織針的長軸線的方向朝該等織針移動或遠離該等織針,該等條狀元件可移動至與該等織針上的線圈互相接觸。該等轉移元件可分別沿數平行於該等織針的長軸線或垂直於該等織針的長軸線的方向朝該等織針移動或遠離該等織針,該等轉移元件分別具有一可進入該等針鈎的尖端區。
本發明襪體輸送方法,適用於將一襪體從一織襪機轉移至一縫合裝置,該襪體在該織襪機被編織成具有一開放端,該織襪機包括數織針,每一織針具有一供該襪體的一線圈附接的針鈎,及一可相對於該針鈎打開或關閉的針舌,該縫合裝置可縫合該襪體的開放端,該襪體輸送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將數轉移元件與數條狀元件朝該等織針移動。(B)利用該等條狀元件將該等針鈎上的線圈滑移下來。(C)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至該等轉移元件分別進入該等針鈎。(D)移動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可從該等線圈的下方抓住該等線圈。(E)朝上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線圈轉移至該等轉移元件。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明白。
儘管本發明的說明與圖式是以應用於一圓編織襪機的情形作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也可應用於其他的線性或圓編針織機。
根據圓編針織機的操作原理可知,其織針是被設置於一針筒(圖未示)的一外周面上的數溝槽,並可沿自身的軸線相對於該針筒移動,被這些織針頂端的針鈎勾住的線圈,可藉由沿這些織針的軸線方向的上、下移動穿過先前的線圈,藉此形成構成編織的結。
一般而言,襪子的織造是由從羅口部(ribbing)開始至襪管(leg)、襪跟(heel)、襪底(sole)與襪尖(toe)的一連串編織順序來完成。在襪尖最後被編織完之後,襪子是從織襪機上被移走,然而,在此情形下,襪子的襪尖仍未被縫合,因此,襪子在離開織襪機時,其襪尖仍是呈開放狀,襪子的襪尖是在之後被另一台不同的機器所縫合。
一定數目的織針是被設置於該織襪機的針筒(圖未示)的外周,儘管本發明在圖式中只以兩支相對設置的織針作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可應用於在該針筒上的其餘織針,且可應用於該針筒上的所有織針的同步作動。
當襪子最後的線圈被編織完且附接於該等織針的針鈎時,該織襪機停止作動,此時,襪子的羅口部、襪管、襪跟、襪底與襪尖已被織造完成。為了讓該織襪機可織成襪子,在襪子被轉移完成的過程中,設置於該針筒上方的裝置,例如上壓缸(upper cylinder)或翻邊裝置(crimping apparatus)是從該織襪機頂側被分離開來,藉此,提供襪子可從該織襪機被移走的條件。在單缸形式的織襪機中,在該針筒的頂側設置有該翻邊裝置,相反地,雙缸形式的織襪機則設置有該上壓缸。
為了讓襪子可被從該織襪機上被移走,在襪子的轉移過程中,設置於該織襪機頂側的部分裝置必須被分離開來,一旦襪子的轉移完成,被分離的部分裝置即會回到原本的位置並繼續製造襪子。
參閱圖1、2,為本發明襪體輸送裝置100的較佳實施例,適用於將一襪體80從一織襪機60轉移至一縫合裝置70(見圖39),該襪體80在該織襪機60被編織成具有一開放端81,該織襪機60包括數織針61,及數沈降片62,每一織針61具有一供該襪體80的一線圈82附接的針鈎611,及一可相對於該針鈎611打開或關閉的針舌612,該縫合裝置70(見圖39)可縫合該襪體80的開放端81。
在圖1中,該織襪機60的頂側是開放的,以讓本發明襪體輸送裝置可在該織襪機60上的預定位置進行該襪體80的轉移,該襪體80位於頂側的最後線圈82是被該等織針61的針鈎611勾住而呈圓形排列。當編織完成時,在編織過程中關閉該等針鈎611的針舌612是呈打開狀態。
如圖2、28、29所示,該襪體輸送裝置100包含:數條狀元件10、數轉移元件20、一條狀元件承座30、一轉移元件承座40,及二凸輪機構50(見圖47)。
該等條狀元件10可分別沿數平行於該等織針61的一長軸線或垂直於該等織針61的長軸線的方向朝該等織針61移動或遠離該等織針61,該等條狀元件10可移動至與該等織針61上的線圈82互相接觸。
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具有一柄身11,及一從該柄身垂直延伸出的踵部12、121、122、123(見圖46)。
該等轉移元件20可分別沿數平行於該等織針61的長軸線或垂直於該等織針61的長軸線的方向朝該等織針61移動或遠離該等織針61,該等轉移元件20分別具有一可進入該等針鈎611的尖端區28。
較佳地,該等轉移元件20分別具有一柄身21、一從該柄身21垂直延伸出的踵部22、221、222與223(見圖46)、一位於該尖端區28並朝下延伸而接近該等織針61的前尖部23、一與該前尖部23連接的徑向部24、及一連接於該柄身21與該徑向部24之間的傾斜部25、一形成於該前尖部23並朝向該等織針61的前通道26(見圖30),及一形成於該徑向部24並朝下延伸至與該前通道26連通的上通道27(見圖34)。該前通道26(見圖30)的內、外兩側側呈開放狀,該上通道27(見圖34)的頂側與內側呈開放狀。
該條狀元件承座30呈圓環狀,並具有數分別供該等條狀元件10可移動地設置的溝槽31。該等溝槽31呈圓形排列。
該轉移元件承座40呈圓環狀,並具有數分別供該等轉移元件20可移動地設置的溝槽41。該等溝槽41呈圓形排列。
該等凸輪機構50分別可轉動地設置於該條狀元件承座30與該轉移元件承座40,如圖47所示,每一凸輪機構50包括數呈圓形配置並具有不同直徑的凸輪51、52、53、54,其中一凸輪機構50的凸輪51、52、53、54可分別與該等條狀元件10的踵部12、121、122、123接觸,另一凸輪機構50的凸輪51、52、53、54可分別與該等轉移元件20的踵部22、221、222、223接觸,該等凸輪機構50使該等條狀元件10與該等轉移元件20可朝該等織針61向前移動或從該等織針61向後移動。
參閱圖2~27,為本發明利用上述的襪體輸送裝置100進行襪體輸送方法的較佳實施例,要先說明的是,在圖2~27中,該襪體輸送裝置100只示出兩支條狀元件10與兩支轉移元件20來做動作說明,該襪體輸送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首先的步驟,如圖2所示,將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朝該等織針61移動,使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位於該織襪機60的開放頂側。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的數目是對應於該織襪機60的織針61的數目。
該等轉移元件20的踵部22、221、221、223(見圖46)與該等條狀元件10的踵部12、121、122、123(見圖46),可致使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在徑向上向前-向後作動,這些徑向上的作動是藉由該等凸機機構50(見圖47)來同時達成。舉例來說,當其中一轉移元件20接近其中一織針61時,所有的轉移元件20產生相同的作動,同理,當其中一條狀元件10進入其中兩支的織針61之間時,所有的條狀元件10即會進入相同數目的織針61之間。
此外,每一轉移元件20是正對於每一織針61設置,每一條狀元件10則是正對於每兩支織針61的中間點設置。
接著的步驟,如圖3、30所示,利用該等條狀元件10將該等針鈎611上的線圈82滑移下來。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條狀元件10與該等轉移元件20分別沿一下移方向120與一下移方向220朝下移動一預定距離,該等條狀元件10將該等針鈎611上的線圈82滑移下來,但該等線圈82並不會脫開該等針舌612,在此情形下,該等針舌612已被完全打開,但是,該等線圈82仍保持套在該等針舌612上。
要說明的是,如果該等線圈82被進一步朝下滑移,該等針舌612上將被淨空,而且某些針舌612有可能被關閉起來,在這些針舌612被關閉起來的情形下,該等轉移元件20將不能進入到它們在該等針鈎611內的位置,此情形將導致該等針舌612的斷裂或該等轉移元件20的斷裂。
接著的步驟,如圖4、31所示,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至該等轉移元件20分別進入該等針鈎611。
在本實施例中,當該等條狀元件10保持在前一步驟的位置時,該等轉移元件20分別沿一關閉方向240朝該等織針61移動,並藉由該等前通道26進入該等針鈎611。
該等轉移元件20的前尖部23具有一定的大小與幾何形狀,以進入或脫出該等針鈎611。
接著的步驟,如圖5、31所示,朝下移動該等條狀元件10至該等線圈82脫開該等針舌612。
在本實施例中,一旦該等轉移元件20進入到它們在該等針鈎611內的位置,該等條狀元件10沿該等下移方向120朝下移動一預定距離,以讓該等線圈82脫開該等針舌612。
接著的步驟,如圖6所示,朝後移動該等條狀元件10至該等條狀元件10從該等織針61之間移出。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一打開方向130朝後移動,並從該等織針61之間退出。
接著的步驟,如圖7所示,朝下移動該等條狀元件10至該等條狀元件10低於該等線圈82。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下移方向120進一步下移一預定距離,而朝它們在抓住該等線圈82之前的位置移動至低於該等線圈82。
接著的步驟,如圖8所示,移動該等條狀元件10,使該等條狀元件10可從該等線圈82的下方抓住該等線圈82。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一關閉方向140朝前移動至進入兩相鄰的織針61之間,以從該等線圈82的下方抓住該等線圈82。
接著的步驟,如圖9與圖32~36所示,朝上移動該等條狀元件10至該等線圈82轉移至該等轉移元件20。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一上移方向110朝上移動,使該等線圈82分別從該等織針61轉移至該等轉移元件20,在此過程中,朝上移動的該等線圈82會使該等針舌612再度關閉該等針鈎611。
接著的步驟,如圖10、37所示,朝後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至該等轉移元件20脫開該等針鈎611。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分別沿一打開方向230朝後移動至該等轉移元件20脫開該等針鈎611,並打開該等針舌612,在此狀態下,該等線圈82(即該襪體80)是在一個完全被該等轉移元件20抓住的位置。
接著的步驟,如圖11、38所示,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使該襪體80朝上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上移方向110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也同步分別沿一上移方向210朝上移動,而將該襪體80朝上帶動。
接著的步驟,如圖12、39、40所示,利用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將該襪體80移動至該縫合裝置70的數呈圓形排列並互相間隔一間隙的筘齒的下方。
在本實施例中,該縫合裝置70具有二可互相摺疊的鋼筘71、72、數分別排列於該鋼筘71的半圓圓周上的公筘齒73、數分別排列於該鋼筘72的半圓圓周上的母筘齒74,及一縫針75。該等公、母筘齒73、74的總合數目等於該等轉移元件20的數目。該等公、母筘齒73、74之間互相間隔一間隙76。
該等公筘齒73分別具有一朝下延伸的延伸部731、一從該延伸部731底端延伸出的銜接尖端732,及一形成於該延伸部731朝外的一側面上的針溝733。該等母筘齒74分別具有一朝下延伸的延伸部741,及一形成於該延伸部741底端的銜接凹口742。
當該等鋼筘71、72未摺疊時,該等公、母筘齒73、74呈圓形排列,當該鋼筘72摺疊於該鋼筘71時,可使該等公、母筘齒73、74一對一互相摺疊,此時,該等銜接端部732與該等銜接凹口742互相銜接。
接著的步驟,如圖13、41、42所示,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至該等公、母筘齒73、74分別***該等轉移元件20。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上移方向210、110朝上移動,使該等公、母筘齒73、74的延伸部731、741可分別進入該等轉移元件20的上通道27。
接著的步驟,如圖14、43、44所示,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至該等轉移元件20脫開該等線圈82,使該等該等轉移元件20上的線圈82轉移至該等公、母筘齒73、74,並使該襪體80翻邊。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分別沿該等上移方向210再進一步朝上移動,以脫開該等線圈82,在此情形下,該等線圈82即可轉移至該等公、母筘齒73、74上。
接著的步驟,如圖15所示,朝後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至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脫開該等公、母筘齒73、74。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打開方向230、130朝後移動,以脫開該等公、母筘齒73、74,如此,數目對應於該等轉移元件20的數目的線圈82即可被轉移至總合數目相同的該等公、母筘齒73、74上。
接著的步驟,如圖16所示,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至與該等公、母筘齒73、74之間形成一間距。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下移方向220、120朝下移動,以形成可供該等鋼筘71、72(見圖39)摺疊作動的該間隙。
接著的步驟,如圖17、39、45所示,使該等公、母筘齒73、74一對一上、下摺疊,該等公筘齒73位於上半部,該等母筘齒74位於下半部。
在本實施例中,承載該等母筘齒74的鋼筘72繞一摺疊軸線77並沿一摺疊方向310朝承載該等公筘齒73的鋼筘71摺疊,使該等公、母筘齒73、74互相接近至該等銜接端部732與該等銜接凹口742互相銜接,而一對一上、下摺疊。
因為所有的織襪機的織針數目都是偶數,且因為該等轉移元件20的數目、該等條狀元件10的數目與該等公、母筘齒73、74的總合數目均是對應於織針的數目,因此也都是偶數,因此,當該鋼筘72摺疊時,每一公筘齒73可對應於每一母筘齒74。
接著的步驟,如圖18所示,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使該等條狀元件10的其中數者分別對應於下半部的母筘齒74之間的間隙76(見圖39)。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沿該等上移方向210、110朝上移動,直到該等條狀元件10的其中數者分別對應於該鋼筘72(見圖39)上的母筘齒74之間的間隙76(見圖39)。在此情形下,該等條狀元件10的其中數者在一可進入該等母筘齒74之間的間隙76(見圖39)的位置。
接著的步驟,如圖19所示,朝前移動該等條狀元件10,使該等條狀元件10的其中數者分別介於下半部的母筘齒74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等關閉方向140朝前移動至該等條狀元件10的其中數者分別進入該等母筘齒74之間。
接著的步驟,如圖20、45所示,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使位於下半部的母筘齒74上的線圈82移動至上半部的公筘齒73上,讓上半部的每一公筘齒73上有兩個互相重疊的線圈82。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上移方向210、110朝上移動,使在該等母筘齒74上的線圈82被朝上撥動,因此,原本呈兩個半圓分佈的線圈82被結合成一個半圓分佈,換句話說,該等母筘齒74上的線圈82均被轉移該等公筘齒73上,使每一公筘齒73上有兩個互相重疊的線圈82。
要說明的是,為了讓該等線圈82可靠地從該等母筘齒74轉移至該等公筘齒73,該等母筘齒74分別形成有該等銜接凹口742,該等公筘齒73分別形成有該等銜接端部732,以形成公母配合的型式。
接著的步驟,如圖21所示,朝後移動該等條狀元件10至該等條狀元件10脫開該等公、母筘齒73、74。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打開方向130朝後移動,而脫開該等公、母筘齒73、74。
接著的步驟,如圖22所示,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至與該等公、母筘齒73、74之間形成該間距,並使該等公、母筘齒73、74恢復為圓形排列。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下移方向220、120朝下移動,藉以形成可供該鋼筘72(見圖39)回到未摺疊的原始位置的該間隙,該鋼筘72(見圖39)繞該摺疊軸線77並沿一展開方向320轉回到原始位置。
接著的步驟,如圖23、45所示,將該縫合裝置70的縫針75下移,並利用該縫針75將每一公筘齒73上的兩個線圈82縫合在一起。
在本實施例中,該縫針75沿一降針方向410朝下移動,且該縫針75可沿一進針方向420進入該等公筘齒73的針溝733,並沿一縫合方向430以一縫線751將每一公筘齒73上的兩個線圈82縫合在一起,藉此完成該襪體80的襪尖的縫合作業。
接著的步驟,如圖24所示,將該縫合裝置70的縫針75上移,並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使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對應於該等公、母筘齒73、74之間的間隙76(見圖39)並位於該等線圈82的上方。
在本實施例中,該縫針75沿一昇針方向440朝上移動,同時,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上移方向210、110朝上移動,當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移動至對正於該等公、母筘齒73、74之間的間隙76(見圖39),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即停止朝上移動。
接著的步驟,如圖25所示,朝前移動該等條狀元件10,使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介於該等公、母筘齒73、74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關閉方向140朝前移動至進入該等公、母筘齒73、74之間的間隙76(見圖39)。
接著的步驟,如圖26所示,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使該襪體80被縫合的開放端81脫開該等公筘齒73。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下移方向220、120朝下移動,以朝下撥動該襪體80的襪尖脫開該等公筘齒73。
最後的步驟,如圖27所示,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
在本實施例中,該襪體80的襪尖已被該縫線751縫合,且該襪體80已脫開該縫合裝置70,此時,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分別沿該等下移方向220、120朝下移動,以準備進行下一襪體80的轉移作業。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也可利用任何驅動機構來驅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然而,較佳地,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的打開與關閉作動是利用如圖47所示的凸輪機構50來達成。
如圖46、47所示,每一凸輪機構50的凸輪51、52、53、54可分別與相對對應的條狀元件10的踵部12、121、122、123接觸,或可分別與相對應的轉移元件20的踵部22、221、222、223接觸。
當每一凸輪機構50轉動時,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即會因與該等凸輪51、52、53、54接觸,而同時產生朝前關閉或朝後打開的作動,在每一條狀元件10上的踵部12、121、122、123並不相同,以分別與該等凸輪51、52、53、54上的溝槽511、521、531、541銜接,同樣地,每一轉移元件20上的踵部22、221、222、223也是分別與該等凸輪51、52、53、54上的溝槽511、521、531、541銜接,然而,可以理解是,圖式中的凸輪機構50只是簡化的表示。
該等凸輪51、52、53、54上沿著圓周設置的溝槽511、521、531、541的數目是相同於該等轉移元件20的數目或該等條狀元件10的數目。
儘管在上述的轉移元件20與條狀元件10均有四種不同位置的踵部,但是,可以理解是,也可能有多於或少於四種的踵部,因此,每一凸輪機構50用於驅動該等轉移元件20與該等條狀元件10的凸輪數目也會隨之改變。
經由以上的說明,可再將本發明的優點歸納如下:
本發明用於移走該襪體80的線圈82的轉移元件20可容易地進入該等織針61的針鈎611,就像鏈圈一般,並躲在該等織針61的針鈎611內,如此,本發明在該襪體80的線圈82的轉移過程中,即可避免發生線圈脫圈的情形,因此,本發明可容易地將該襪體80的線圈82個別地從該等織針61轉移至該等轉移元件20,並將該襪體80的線圈82個別地附接到該縫合裝置70的公、母筘齒73、74上,以便於進行襪尖的縫合作業,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更可能製造出沒有缺陷的襪子。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襪體輸送裝置及其方法,可有效地將襪子在一織襪機製成的開放襪尖部分轉移至另一縫合裝置進行縫合,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襪體輸送裝置
10...條狀元件
11...柄身
12...踵部
121...踵部
122...踵部
123...踵部
20...轉移元件
21...柄身
22...踵部
221...踵部
222...踵部
223...踵部
23...前尖部
24...徑向部
25...傾斜部
26...前通道
27...上通道
28...尖端區
30...條狀元件承座
31...溝槽
40...轉移元件承座
41...溝槽
50...凸輪機構
51...凸輪
511...溝槽
52...凸輪
521...溝槽
53...凸輪
531...溝槽
54...凸輪
541...溝槽
60...織襪機
61...織針
611...針鈎
612...針舌
62...沈降片
70...縫合裝置
71...鋼筘
72...鋼筘
73...公筘齒
731...延伸部
732...銜接尖端
733...針溝
74...母筘齒
741...延伸部
742...銜接凹口
75...縫針
751...縫線
76...間隙
77...摺疊軸線
80...襪體
81...開放端
82...線圈
110...上移方向
120...下移方向
130...打開方向
140...關閉方向
210...上移方向
220...下移方向
230...打開方向
240...關閉方向
310...摺疊方向
320...展開方向
410...降針方向
420...進針方向
430...縫合方向
440...昇針方向
圖1是本發明的襪體輸送裝置一較佳實施例搭配的一織襪機的前視示意圖,說明一襪體最後的線圈附接於該織襪機的數織針的針鈎上;
圖2是一類似於圖1的視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數轉移元件與數條狀元件朝該等織針移動,而位於該織襪機頂側;
圖3是一類似於圖2的視圖,說明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朝下移動,該等條狀元件將該等針鈎上的線圈滑移下來;
圖4是一類似於圖3的視圖,說明朝前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至該等轉移元件分別進入該等針鈎;
圖5是一類似於圖4的視圖,說明朝下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線圈脫開該等織針的針舌;
圖6是一類似於圖5的視圖,說明朝後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條狀元件從該等織針之間移出;
圖7是一類似於圖6的視圖,說明朝下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條狀元件低於該等線圈;
圖8是一類似於圖7的視圖,說明朝前移動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可從該等線圈的下方抓住該等線圈;
圖9是一類似於圖8的視圖,說明朝上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線圈轉移至該等轉移元件;
圖10是一類似於圖9的視圖,說明朝後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至該等轉移元件脫開該等針鈎;
圖11是一類似於圖10的視圖,說明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該襪體朝上移動;
圖12是一類似於圖11的視圖,說明利用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將該襪體移動至一縫合裝置的數呈圓形排列的公、母筘齒的下方;
圖13是一類似於圖12的視圖,說明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公、母筘齒***該等轉移元件;
圖14是一類似於圖13的視圖,說明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至該等轉移元件脫開該等線圈,使該等線圈轉移至該等公、母筘齒,並使該襪體翻邊;
圖15是一類似於圖14的視圖,說明朝後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脫開該等公、母筘齒;
圖16是一類似於圖15的視圖,說明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至與該等公、母筘齒之間形成一間距;
圖17是一類似於圖16的視圖,說明使該等公、母筘齒一對一上、下摺疊,該等公筘齒位於上半部,該等母筘位於下半部;
圖18是一類似於圖17的視圖,說明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的其中數者分別對應於該等母筘齒之間的數間隙;
圖19是一類似於圖18的視圖,說明朝前移動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的其中數者分別介於該等母筘齒之間;
圖20是一類似於圖19的視圖,說明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位於該等母筘齒上的線圈移動至該等公筘齒上,讓每一公筘齒上有兩個互相重疊的線圈;
圖21是一類似於圖20的視圖,說明朝後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條狀元件脫開該等公、母筘齒;
圖22是一類似於圖21的視圖,說明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至與該等公、母筘齒之間形成該間距,並使該等公、母筘齒恢復為圓形排列;
圖23是一類似於圖22的視圖,說明將該縫合裝置的一縫針下移,並利用該縫針將每一公筘齒上的兩個線圈縫合在一起;
圖24是一類似於圖23的視圖,說明將該縫合裝置的縫針上移,並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分別對應於該等公、母筘齒之間的間隙並位於該等線圈的上方;
圖25是一類似於圖24的視圖,說明朝前移動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分別介於該等公、母筘齒之間;
圖26是一類似於圖25的視圖,說明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該襪體被縫合的開放端脫開該等公筘齒;
圖27是一類似於圖26的視圖,說明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以準備進行下一襪體的轉移作業;
圖28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該等轉移元件設置於該較佳實施例的一轉移元件承座;
圖29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該等條狀元件設置於該較佳實施例的一條狀元件承座;
圖30是一局部立體示意圖,說明該轉移元件準備進入該織針的針鈎;
圖31是一類似於圖30的視圖,說明該轉移元件進入該織針的針鈎;
圖32是一類似於圖31的視圖,說明該織針上的線圈被朝上推動,而推動該織針的針舌;
圖33是一類似於圖32的視圖,說明該織針上的線圈被朝上推動,使該織針的針舌關閉該織針的針鈎;
圖34是一局部剖視立體示意圖,說明該轉移元件進入該織針的針鈎;
圖35是一類似於圖33的視圖,說明該織針上的線圈被朝上推動;
圖36是一類似於圖35的視圖,說明該織針上的線圈脫開該織針,並轉移至該轉移元件;
圖37是一類似於圖36的視圖,說明該轉移元件朝後移動至脫開該織針的針鈎,並打開該織針的針舌;
圖38是一類似於圖37的視圖,說明該轉移元件帶動該線圈朝上移動;
圖39是一立體作動示意圖,說明該縫合裝置的公、母筘齒的摺疊作動;
圖40是該縫合裝置的公、母筘齒的立體示意圖;
圖41是一局部剖視立體示意圖,說明該轉移元件朝上移動至該公、母筘齒的其中一者進入該轉移元件的一上通道;
圖42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該公、母筘齒的其中一者進入該轉移元件的上通道;
圖43是一類似於圖42的視圖,說明朝上移動該轉移元件至該轉移元件脫開該線圈;
圖44是一局部剖視立體示意圖,說明朝上移動該轉移元件至該轉移元件脫開該線圈;
圖45是一立體作動示意圖,說明該縫合裝置的公、母筘齒互相摺疊之後,該母筘齒上的線圈被朝上移動至該公筘齒上;
圖46是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的平面示意圖,說明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具有在不同位置上的踵部;及
圖47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凸輪機構的平面視意圖。
100...襪體輸送裝置
10...條狀元件
11...柄身
12...踵部
20...轉移元件
21...柄身
22...踵部
23...前尖部
24...徑向部
25...傾斜部
28...尖端區
60...織襪機
61...織針
611...針鈎
612...針舌
80...襪體
81...開放端
82...線圈

Claims (20)

  1. 一種襪體輸送裝置,適用於將一襪體從一織襪機轉移至一縫合裝置,該襪體在該織襪機被編織成具有一開放端,該織襪機包括數織針,每一織針具有一供該襪體的一線圈附接的針鈎,及一可相對於該針鈎打開或關閉的針舌,該縫合裝置可縫合該襪體的開放端,該襪體輸送裝置包含:數條狀元件,可分別沿數平行於該等織針的一長軸線或垂直於該等織針的長軸線的方向朝該等織針移動或遠離該等織針,該等條狀元件可移動至與該等織針上的線圈互相接觸;及數轉移元件,可分別沿數平行於該等織針的長軸線或垂直於該等織針的長軸線的方向朝該等織針移動或遠離該等織針,該等轉移元件分別具有一可進入該等針鈎的尖端區。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襪體輸送裝置,其中,該等轉移元件更分別具有一位於該尖端區的前尖部,及一形成於該前尖部並朝向該等織針的前通道。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襪體輸送裝置,其中,,每一轉移元件的前尖部朝下延伸並接近該等織針。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襪體輸送裝置,更包含二可轉動的凸輪機構,該等條狀元件分別具有一柄身,及一從該柄身垂直延伸出的踵部,該等轉移元件更分別具有一柄身,及一從該柄身垂直延伸出的踵部,每一凸輪機構包括數呈圓形配置並具有不同直徑的凸輪,其中一凸輪機構的凸輪分別與該等條狀元件的踵部接觸,另一凸輪機構的凸輪分別與該等轉移元件的踵部接觸,該等凸輪機構使該等條狀元件與該等轉移元件可朝該等織針向前移動或從該等織針向後移動。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任一項所述之襪體輸送裝置,更包含一呈圓環狀的轉移元件承座,及一呈圓環狀的條狀元件承座,該轉移元件承座具有數分別供該等轉移元件可移動地設置的溝槽,該條狀元件承座具有數分別供該等條狀元件可移動地設置的溝槽。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襪體輸送裝置,其中,該縫合裝置具有數呈圓形排列的筘齒,該等筘齒可一對一摺疊,該等筘齒分別具有一延伸部,該等轉移元件更分別具有一與該前尖部連接的徑向部,及一形成於該徑向部並與該前通道連通的上通道,該等筘齒的延伸部可分別進入該等上通道,以將該等轉移元件上的線圈轉移至該筘齒。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襪體輸送裝置,其中,該縫合裝置更具有二鋼筘,該等筘齒分別設置於該等鋼筘,該等筘齒可分別定義為公筘齒與母筘齒,該等公筘齒設置於其中一可摺疊於另一鋼筘的鋼筘。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襪體輸送裝置,其中,該等公筘齒更分別具有一從該延伸部底端延伸出的銜接尖端,及一形成於該延伸部朝外的一側面上的針溝,該等母筘齒更分別具有一形成於該延伸部底端的銜接凹口。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襪體輸送裝置,其中,該等轉移元件更分別具有一柄身,及一連接於該柄身與該徑向部之間的傾斜部。
  10. 一種襪體輸送方法,適用於將一襪體從一織襪機轉移至一縫合裝置,該襪體在該織襪機被編織成具有一開放端,該織襪機包括數織針,每一織針具有一供該襪體的一線圈附接的針鈎,及一可相對於該針鈎打開或關閉的針舌,該縫合裝置可縫合該襪體的開放端,該襪體輸送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將數轉移元件與數條狀元件朝該等織針移動;(B)利用該等條狀元件將該等針鈎上的線圈滑移下來;(C)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至該等轉移元件分別進入該等針鈎;(D)移動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可從該等線圈的下方抓住該等線圈;及(E)朝上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線圈轉移至該等轉移元件。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C)與該步驟(D)之間的步驟(C1),在該步驟(C1)中,朝下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線圈脫開該等針舌。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C1)與該步驟(D)之間的步驟(C2),在該步驟(C2)中,朝後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條狀元件從該等織針之間移出。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C2)與該步驟(D)之間的步驟(C3),在該步驟(C3)中,朝下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條狀元件低於該等線圈。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E)之後的步驟(F),在該步驟(F)中,朝後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至該等轉移元件脫開該等針鈎。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F)之後的步驟(G),在該步驟(G)中,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該襪體朝上移動。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G)之後的步驟(H),在該步驟(H)中,利用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將該襪體移動至該縫合裝置的數呈圓形排列並互相間隔一間隙的筘齒的下方。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H)之後的步驟(I),在該步驟(I)中,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筘齒***該等轉移元件。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I)之後的步驟(J),在該步驟(J)中,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至該等轉移元件脫開該等線圈,使該等線圈轉移至該等筘齒,並使該襪體翻邊。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J)之後的步驟(K),在該步驟(K)中,朝後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脫開該等筘齒。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襪體輸送方法,更包含一在該步驟(K)之後的步驟(L)、一在該步驟(L)之後的步驟(M)、一在該步驟(M)之後的步驟(N)、一在該步驟(N)之後的步驟(O)、一在該步驟(O)之後的步驟(P)、一在該步驟(P)之後的步驟(Q)、一在該步驟(Q)之後的步驟(R)、一在該步驟(R)之後的步驟(S)、一在該步驟(S)之後的步驟(T)、一在該步驟(T)之後的步驟(U)、一在該步驟(U)之後的步驟(V),及一在該步驟(V)之後的步驟(W),在該步驟(L)中,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至與該等筘齒之間形成一間距,在該步驟(M)中,使該等筘齒一對一上、下摺疊,該等筘齒的其中一半位於上半部,該等筘齒的另一半位於下半部,在該步驟(N)中,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的其中數者分別對應於下半部的筘齒之間的間隙,在該步驟(O)中,朝前移動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的其中數者分別介於下半部的筘齒之間,在該步驟(P)中,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位於下半部的筘齒上的線圈移動至上半部的筘齒上,讓上半部的每一筘齒上有兩個互相重疊的線圈,在該步驟(Q)中,朝後移動該等條狀元件至該等條狀元件脫開該等筘齒,在該步驟(R)中,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至與該等筘齒之間形成該間距,並使該等筘齒恢復為圓形排列,在該步驟(S)中,將該縫合裝置的一縫針下移,並利用該縫針將原上半部的每一筘齒上的兩個線圈縫合在一起,在該步驟(T)中,將該縫合裝置的縫針上移,並朝上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分別對應於該等筘齒之間的間隙並位於該等線圈的上方,在該步驟(U)中,朝前移動該等條狀元件,使該等條狀元件分別介於該等筘齒之間,在該步驟(V)中,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使該襪體被縫合的開放端脫開原上半部的該等筘齒,在該步驟(W)中,朝下移動該等轉移元件與該等條狀元件。
TW100111253A 2010-04-06 2011-03-31 Sock body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TWI448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R201002641 2010-04-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4506A TW201144506A (en) 2011-12-16
TWI448595B true TWI448595B (zh) 2014-08-11

Family

ID=44529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1253A TWI448595B (zh) 2010-04-06 2011-03-31 Sock body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377979B1 (zh)
ES (1) ES2534928T3 (zh)
PT (1) PT2377979E (zh)
TW (1) TWI448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9121B (zh) 2013-11-15 2015-11-21 Da Kong Entpr Co Ltd Socks sewing device
TWI539050B (zh) 2013-11-15 2016-06-21 Da Kong Entpr Co Ltd Sewing sock machine needle plate
KR101783287B1 (ko) * 2014-08-29 2017-10-23 나가타세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환편기의 편지 봉합방법 및 환편기 시스템
JP5813192B1 (ja) * 2014-08-29 2015-11-17 永田精機株式会社 丸編機の編地移し方法及び装置
WO2016055390A1 (en) * 2014-10-10 2016-04-14 Staubli Italia S.P.A. Method and machine for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articles
TWI589747B (zh) * 2015-03-04 2017-07-01 Coil folding device
CN104846541A (zh) * 2015-05-29 2015-08-19 浙江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圆袜机的转移装置
CN105887312B (zh) * 2015-12-07 2018-08-07 浙江海润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转移缝头
CN105887317B (zh) * 2015-12-07 2018-05-04 浙江海润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织袜缝合方法
CN105887322B (zh) * 2015-12-07 2018-05-18 浙江海润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转移缝头
TWI749282B (zh) * 2018-01-18 2021-12-11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縫合管狀針織物開口端之縫紉機及其編織方法
TWI748170B (zh) * 2018-08-20 2021-12-01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管狀織物之翻面機構及其方法
TWI726307B (zh) 2018-08-20 2021-05-01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機構
TWI726304B (zh) * 2018-08-20 2021-05-01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從針織機的織針轉移線圈以及縫紉之機制
IT201900005838A1 (it) * 2019-04-16 2020-10-16 Lonati Spa Dispositivo prelevatore per operare il prelievo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a maglia da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e e il suo trasferimento ad un'unità atta ad eseguire ulteriori operazioni sul manufatto.
IT201900012417A1 (it) * 2019-07-19 2021-01-19 Da Kong Entpr Co Ltd Dispositivo di cucitura o di rimagliatura per la chiusura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a maglia
CN110670223A (zh) * 2019-11-14 2020-01-10 诸暨市锋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袜机移袜装置
CN112853592B (zh) * 2019-11-28 2022-03-29 浙江博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圆针织机的织物拾取转移方法
CN112853593A (zh) * 2019-11-28 2021-05-28 浙江博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圆针织机的织物拾取转移装置
CN211227564U (zh) * 2019-11-28 2020-08-11 浙江博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圆针织机的护针片
TWM615158U (zh) 2021-03-31 2021-08-01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取襪結構
CN113737382B (zh) * 2021-08-10 2023-08-15 浙江罗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袜机用缝齿针及使用方法
CN113818146B (zh) * 2021-10-24 2022-11-29 浙江罗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干涉的对目式袜子缝制装置以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7281A (en) * 1993-07-12 1996-01-30 Fabritex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ing two edges of a knitted tubular article
JP2004143614A (ja) * 2002-10-23 2004-05-20 Nagata Seiki Co Ltd 靴下移し装置
US20040211226A1 (en) * 2001-07-24 2004-10-28 Paolo Frullin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the stitches of a knitted tubular article to an operating station
EP2080827A1 (en) * 2007-12-21 2009-07-22 Massimo Bianchi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osing the toe at the end of tubular hosiery art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103283A1 (zh) 1973-03-28 1974-01-12
DE3247767C2 (de) 1982-12-23 1985-06-20 Memminger Gmbh, 7290 Freudenstadt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gestrickten oder gewirkten Maschenware und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eingerichtete Strickmaschine
DE4119421A1 (de) 1991-06-13 1992-12-17 Scheller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einzeln von textilflaechen von einem stapel
US5551260A (en) 1993-07-29 1996-09-03 Fabritex, S.R.L. Method for joining two edges of a knitted tubular article upon completion thereof
IT1269399B (it) * 1994-09-07 1997-04-01 Alberto Frullini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il trattamento delle maglie di manufatti tessili
JP4025512B2 (ja) 2000-05-12 2007-12-19 丸善産業株式会社 靴下のつま先縫製方法と装置
JP4025484B2 (ja) 2000-05-12 2007-12-19 丸善産業株式会社 靴下のつま先縫製用の靴下移し針
JP2002266208A (ja) 2001-03-14 2002-09-18 Nagata Seiki Co Ltd 靴下を機外に搬出する搬出方法および搬出装置
DE10150684C1 (de) 2001-10-17 2003-04-24 Groz Beckert Kg Platine für das Spitzenschließen von Strümpfen
CZ300101B6 (cs) 2002-10-17 2009-02-11 UNIPLET TREBÍC a.s. Zpusob výroby hadicovitého úpletu a zarízení k provádení tohoto zpusobu
ITMI20030841A1 (it) 2003-04-24 2004-10-25 Matec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manufatti tubolari, particolarmente del tipo calze o simili, chiusi in corrispondenza di una loro estremita' assiale con una
ITMI20030842A1 (it) 2003-04-24 2004-10-25 Matec Spa Dispositivo per eseguire il trasferimento di un
ITMI20042084A1 (it) * 2004-11-02 2005-02-02 Cesare Colosio S P A Dispositivo di cucitura automatica particolarmente per macchine per calze
ITFI20060080A1 (it) 2006-03-28 2007-09-29 Conti P Dispositivo per chiudere la punta di un calzino
WO2007135697A1 (en) 2006-05-22 2007-11-29 Orion Srl Integrated system and relative device for closing the stocking on circular machin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emi-finished tubular knitt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7281A (en) * 1993-07-12 1996-01-30 Fabritex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ing two edges of a knitted tubular article
US20040211226A1 (en) * 2001-07-24 2004-10-28 Paolo Frullin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the stitches of a knitted tubular article to an operating station
JP2004143614A (ja) * 2002-10-23 2004-05-20 Nagata Seiki Co Ltd 靴下移し装置
EP2080827A1 (en) * 2007-12-21 2009-07-22 Massimo Bianchi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osing the toe at the end of tubular hosiery art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534928T3 (es) 2015-04-30
PT2377979E (pt) 2015-07-17
TW201144506A (en) 2011-12-16
EP2377979A1 (en) 2011-10-19
EP2377979B1 (en)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8595B (zh) Sock body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844363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loops from the knitting machine needle
TWI539050B (zh) Sewing sock machine needle plate
JP3604297B2 (ja) ニット製品の縁を縫製するための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
CN107109727B (zh) 用于编织管状针织制品的方法和机器
EP2984220B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articles
TWI726304B (zh) 從針織機的織針轉移線圈以及縫紉之機制
CZ280672B6 (cs) Způsob sešívání dvou okrajů pleteného hadicového výrobku po jeho dokončení a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způsobu
JP3047008B1 (ja) 連結部が形成されたニット衣類の編成方法
JP3887406B2 (ja) ニットウエアの衿首部編成方法およびニットウエア
CN101435131A (zh) 带指袋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WO2001061092A1 (en) Method of knitting stripe pattern of tubular knitting fabric and the knitting fabric
US68269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the stitches of a knitted tubular article to an operating station
EP1127971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ubular items, particularly hosiery items, closed at an axial end
CN210215745U (zh) 一种用于转移织物的缝口齿
KR101648748B1 (ko) 편성포의 풀림방지방법
TW446770B (en) Stitch loop retaining method by using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210215747U (zh) 一种用于转移织物的转移针
JP2791938B2 (ja) ニットした管状物品の完成後、該物品の二端を結合する方法
EP1471175B1 (en) Neck forming method
JP2001262449A (ja) 軸方向端部が閉じられた筒物、特に靴下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210215746U (zh) 一种用于转移织物的护针片
JP6195867B2 (ja) 指袋付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5785424B2 (ja) 外反母趾用靴下、および外反母趾用靴下の編成方法
WO2007020829A1 (ja) パイピング部を有する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