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9944B - 光學取像鏡頭組 - Google Patents

光學取像鏡頭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9944B
TWI429944B TW100100734A TW100100734A TWI429944B TW I429944 B TWI429944 B TW I429944B TW 100100734 A TW100100734 A TW 100100734A TW 100100734 A TW100100734 A TW 100100734A TW I429944 B TWI429944 B TW I4299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surface
side optical
optical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0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9554A (en
Inventor
Hsiang Chi Tang
Hsin Hsua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Priority to TW100100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9944B/zh
Priority to CN2011202187584U priority patent/CN202110325U/zh
Priority to CN2011101839871A priority patent/CN102590987B/zh
Priority to US13/183,000 priority patent/US8179615B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29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9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9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9944B/zh
Priority to US14/270,218 priority patent/USRE45765E1/en
Priority to US14/826,976 priority patent/US20150355438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取像鏡頭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特別是關於一種由五個透鏡構成全長短且低成本的光學鏡頭組,以應用於電子產品上。
藉由科技的進步,現在的電子產品發展的趨勢主要為朝向小型化,例如數位相機(Digital Still Camera)、網路相機(Web camera)、行動電話鏡頭(mobile phone camera)等,使用者需求較小型且低成本的光學鏡頭組外,同時也希望能達到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具高解析度、高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組。
在小型電子產品的光學取像鏡頭組,習知上有二鏡片式、三鏡片式、四鏡片式及五鏡片式以上之不同設計,然而以成像品質考量,四鏡片式及五鏡片式光學鏡頭組在像差修正、光學傳遞函數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性能上較具優勢;其中,又以五鏡片式相較四鏡片式的解析度更高,適用於高品質、高畫素(pixel)要求的電子產品。
在各種小型化的五鏡片式固定焦距的光學取像鏡頭組設計中,習知技術係以不同的正或負屈光度組合;如日本專利公開號JP2003-131136、JP2005-015521,係採用二組疊合(cemented doublet)的透鏡,以縮短光學系統的全長;日本專利公開號 JP2003-185917、JP2006-293042、美國公開號US2004/0196571、US2003/0117722、台灣專利TWM313781、係採用一組疊合的透鏡,已達到廣角的目的;日本專利公開號JP2003-161879,則使用屈折力相異的第四鏡片與第五鏡片,以構成光學系統,但其全長則過長不適合小型電子設備使用。
在小型數位相機、網路相機、行動電話鏡頭等產品,其光學鏡頭組要求小型化、焦距短、像差調整良好;在五鏡片式的各種不同設計的固定焦距取像光學系統中,其中以屈折力相異的第四鏡片與第五鏡片,且具有反曲點的第四鏡片或第五鏡片,較能符合像差修正良好且全長不致於過長的設計需求,如台灣專利TWM313246、TW201038966、TW201022714、TWM332199;可趨向於良好的像差修正,但在光學系統全長仍難符合小型電子設備使用。美國專利US7,826,151、US2010/0254029、US2010/0253829等分別使用具有反曲點的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以朝向更短的全長為設計。這些習知的技術中,雖採用具有反曲點的第五透鏡以修正像差或成像畸變,但在縮短光學取像鏡頭組全長的限制下,使第二透鏡至第四透鏡間則難以提高透鏡的屈折力,致第五透鏡的像差修正仍難以達到需求。為此,本發明提出更實用性的設計,在縮短光學取像鏡頭組同時,利用五個透鏡的屈折力、凸面與凹面的組合,除有效縮短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總長度外,進一步可提高成像品質,以應用於小型的電子產品上。
本發明主要目的之一為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 透鏡及第五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具有正屈折力,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中,第二透鏡為具負屈折力;其中,第三透鏡為具屈折力;其中,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可為正或負屈折力,在近光軸處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其中,第五透鏡具有正或負屈折力,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該光學取像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3<T12/T23<1.8 (1)
0.2<CT4/CT5<0.9 (2)
0.85<f/f1<1.55 (3)
其中,T12為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T23為在光軸上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CT4為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CT5為在光軸上該第五透鏡的厚度,f為該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f1為該第一透鏡之焦距。
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如上所述,其中,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為非球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為取像目的,另設置一光圈與一影像感測元件,光圈可設置於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為中置光圈,或光圈可設置於第一透鏡與被攝物體之間,為前置光圈;影像感測元件設置於該第 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及該第五透鏡組合後的一成像面的位置上;除滿足式(1)、式(2)及式(3)外,進一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0.75<Sd/Td<1.2 (4)
TTL/ImgH<2.3 (5)
其中,Sd為在光軸上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Td為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TTL為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ImgH為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
再一方面,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如上所述,其中,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為非球面;第三透鏡為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為塑膠材料所製成,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除滿足式(1)、式(2)、式(3)及式(4)外,進一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較佳地,0.39<T12/T23<1.25 (6)
較佳地,0.3<CT4/CT5<0.7 (10)
其中,T12為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T23為在光軸上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CT4為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
又一方面,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如上所述,其中,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為非球面;第三透 鏡為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為非球面;第四透鏡為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為具有負屈折力,第五透鏡為塑膠材料所製成,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除滿足式(1)、式(2)、式(3)、式(4)及式(10)外,進一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較佳地,0.35<CT4/CT5<0.55 (12)
較佳地,0.95<f/f1<1.40 (13)
其中,CT4為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T45為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CT5為在光軸上該第五透鏡的厚度,f為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f1為第一透鏡之焦距。
又一方面,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具有正屈折力,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中,第二透鏡為具負屈折力,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為非球面;其中,第三透鏡為具屈折力,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在近光軸處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其中,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該光學取像鏡頭組除滿足式(1)、式(2) 、式(3)及式(4)外,進一步滿足下列關係式:較佳地,0.39<T12/T23<1.25 (6)
28.0<v1-v2<42 (7)
| f/f4 |+| f/f5 |<0.6 (8)
-0.8<(R1+R2)/(R1-R2)<-0.2 (9)
較佳地,0.9<Sd/Td<1.1 (14)
其中,T12為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T23為在光軸上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v1為第一透鏡之色散係數,v2為第二透鏡之色散係數,f為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f4為第四透鏡之焦距,f5為第五透鏡之焦距,R1為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R2為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Sd為在光軸上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Td為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
本發明另一個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具有正屈折力,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中,第二透鏡為具負屈折力;其中,第三透鏡為具正屈折力;其中,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在近光軸處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其中,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該光學取像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 0.3<T12/T23<1.8 (1)
0.3<(CT4+T45)/CT5<0.7 (15)
| f/f4 |+| f/f5 |<1.8 (11)
其中,T12為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T23為在光軸上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CT4為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T45為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CT5為在光軸上該第五透鏡的厚度,f為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f4為第四透鏡之焦距,f5為第五透鏡之焦距。
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如前所述,其中,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該第五透鏡為塑膠材料所製成;對於不同的應用目的,除滿足式(1)、式(15)、式(11)關係式外,進一步可分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0.85<f/f1<1.55 (3)
0.35<CT4/CT5<0.55 (12)
| f/f4 |+| f/f5 |<0.6 (8)
-0.8<(R1+R2)/(R1-R2)<-0.2 (9)
其中,f為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f1為第一透鏡之焦距,CT4為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CT5為在光軸上該第五透鏡的厚度,f4為第四透鏡之焦距,f5為第五透鏡之焦距,R1為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R2為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
再一方面,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 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具有正屈折力,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中,第二透鏡為具負屈折力;其中,第三透鏡為具正屈折力;其中,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在近光軸處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其中,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其中至少一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該第五透鏡為塑膠材料所製成;除滿足式(1)、式(15)、式(11)關係式外,進一步可分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較佳地,0.39<T12/T23<1.25 (6)
0.95<f/f1<1.40 (13)
其中,T12為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T23為在光軸上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f為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f1為第一透鏡之焦距。
本發明藉由上述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在光軸上以適當的間距組合配置,可獲得良好得像差修正與具有優勢的光學傳遞函數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並可有效縮短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全長,以應用於小型電子設備中攝像用的成像光學系統。
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中,第一透鏡為具有較強的正屈折力,經與第二透鏡的負屈折力組合,形成可修正像差卻又具有較強屈折力的透鏡組合;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可對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組合後的進行加強有效的幅度,並對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所產生的像差做補正、修正系統的色差;同樣的,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間,由第四透鏡調整影像的幅度,並調合光學傳遞函數,再由較厚的第五透鏡增加影像邊緣區域的幅度,並加以修正第四透鏡之影像的像差與色差,以提高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解像力,使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像差與畸變能符合高解析度的要求。再者對於不同的應用,若要加強修正第四透鏡之影像的像差與色差,可在第四透鏡配置為負屈折力的透鏡。
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中,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與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之組合,由第二透鏡與第五透鏡的屈折力補償,可有效減少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全長,使在相同的全長下可獲得更大的影像感測元件有效畫素的範圍;或換言之,在相同的影像感測元件有效畫素的範圍,可設計出較短的光學取像鏡頭組。
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中,藉由第五透鏡可為塑膠材料所製成,有利於製造及降低成本。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第四透鏡像側光學 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751、851‧‧‧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852‧‧‧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成像面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影像感測元件
CT4‧‧‧在光軸上第四透鏡的厚度
CT5‧‧‧在光軸上第五透鏡的厚度
f‧‧‧光學取像鏡頭組的整體之焦距
f1‧‧‧第一透鏡之焦距
f2‧‧‧第二透鏡之焦距
f3‧‧‧第三透鏡之焦距
f4‧‧‧第四透鏡之焦距
f5‧‧‧第五透鏡之焦距
v1‧‧‧第一透鏡之色散係數
v2‧‧‧第二透鏡之色散係數
R1‧‧‧第一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
R2‧‧‧第一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
T12‧‧‧在光軸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
T23‧‧‧在光軸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
T45‧‧‧在光軸上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
Td‧‧‧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
Sd‧‧‧在光軸上,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
TTL‧‧‧光軸上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面至影像感測元件成像面的距離
ImgH‧‧‧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
Fno‧‧‧光圈值
HFOV‧‧‧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1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取像鏡頭組示意圖;第1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2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取像鏡頭組示意圖;第2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3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取像鏡頭組示意圖;第3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4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取像鏡頭組示意圖;第4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5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取像鏡頭組示意圖;第5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6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取像鏡頭組示意圖;第6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7A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取像鏡頭組示意圖;第7B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8A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學取像鏡頭組示意圖;第8B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9圖係表一,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0圖係表二,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11圖係表三,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2圖係表四,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13圖係表五,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4圖係表六,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15圖係表七,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6圖係表八,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17圖係表九,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8圖係表十,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19圖係表十一,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20圖係表十二,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21圖係表十三,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22圖係表十四,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23圖係表十五,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24圖係表十六,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以及第25圖係表十七,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至第八實施例相關關係式數據彙整的資料表。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請參閱第1A圖,光學取像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及第五透鏡(150);其中,第一透鏡(110)為具有正屈折力,在近光軸處,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為凸面,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其中,第二透鏡(120)為具負屈折力,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其中,第三透鏡(130)為具屈折力,較佳地,可採用具正屈折力的透鏡,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其中,第四透鏡(140)具有正屈折力,在近光軸處,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為凹面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及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其中,第五透鏡可具有屈折力,在近光軸處,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151)為凸面,其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151)及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1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光學取像鏡頭組另包含一光圈(100)與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該光圈(100)設置於第一透鏡(110)與被攝物之間;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設置於第五透鏡(150)與成像面(170)之間,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光學取像鏡頭組並可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180),設置於成像面(17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及第五透鏡(150)之非球面光學面,其非球面之方程式(Aspherical Surface Formula)為式(16):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高度;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K:錐面係數;Ai:為第i階的非球面係數(Nth Order Aspherical Coefficient)。
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藉由前述之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及光圈(100)與影像感測元件(180)配置,滿足關係式:式(1)、式(2)與式(3)。
當限制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的空氣間隙厚度T12與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間的空氣間隙厚度T34之比值(式(1)),可使光線通過第一透鏡(110)與空氣間隙進入第三透鏡(130)的折射角度在一定範圍內,以增大折射角減少全長;當將第四透鏡(140)厚度與第五透鏡(150)厚度的比值減小(式(2)),即將第五透鏡(150)的厚度加大,可提供更大的幅度;若限制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f與第一透鏡(110)焦距f1的比值(式(3)),即加大第一透鏡(110)焦距f1、減少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f,可增加第一透鏡(110)所需的屈折力,並增加第一透鏡(110)對光學取像鏡頭組敏感度的貢獻。
更進一步,Sd為在光軸上光圈(100)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的距離,Td為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的距離,當滿足式(4)時,可限制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的距離,以縮短光學取像鏡頭組的長度;當滿足式(5)時,可有效減少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全長(TTL),使在相同的全長(TTL)下可獲得更大的影像感測元件有效畫素的範圍(ImgH);或當滿足式(7)時,有利於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間的像差修正;當滿足式(8)時,使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與第四透鏡(140)焦距f4的比值與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與第五透鏡(150)焦距f5的比值之總合予以限制,使第四透鏡(140)焦距f4與第五透鏡(150)焦距f5設計上,可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取得平衡,可以有效分配光學取像鏡頭組中第四透鏡(140)與第五透鏡(150)所需的屈折力,而使系統的敏感度不至於太高,且對於鏡頭組總長之縮短有所助益。
當限制第一透鏡(110)的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之曲率半徑R2時(式(9)),可限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之面形變化,除有利於第一透鏡(110)的像差修正,並有助於加大第一透鏡(110)的屈折力。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請參閱第4A圖,光學取像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及第五透鏡(450);其中,第一透鏡(410)為具有正屈折力,在近光軸處,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為凸面,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41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其中,第二透鏡(420)為具負屈折力,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4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42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其中,第三透鏡(430)為具屈折力,較佳地可採用具正屈折力的透鏡,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431)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3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其中,第四透鏡(440)具有負屈折力,在近光軸處,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441)為凹面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4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441)及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44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其中,第五透鏡可具有屈折力,在近光軸處,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451)為凸面,其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4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451)及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45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4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4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光學取像鏡頭組另包含一光圈(400)與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60), 該光圈(400)設置於第一透鏡(410)與被攝物之間;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60)設置於第五透鏡(450)與成像面(470)之間,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製成,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光學取像鏡頭組並可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480),設置於成像面(47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及第五透鏡(450)之非球面光學面,其非球面之方程式為使用式(16)為設計。
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藉由前述之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及光圈(400)與影像感測元件(480)配置,滿足前述之關係式式(1)至式(15)之一或其組合。
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1A圖,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1B圖。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主要由五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光圈(100)及影像感測元件(180)所構成的光學系統;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1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110)為雙凸型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2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為凸面、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為凹面,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 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為凸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為凹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4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為凹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15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151)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1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1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filter)(1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1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18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取像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100)置於第一透鏡(110)與被攝物體之間。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9圖(即表一)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1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0圖(即表二)所示。
本第一實施例光學取像鏡頭組中,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為 f=4.01(毫米),構成的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光圈值(f-number)Fno=2.4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5.1(度)。參見表一,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至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至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的距離為T23,在光軸上第四透鏡(140)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第五透鏡(150)的厚度為CT5,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110)之焦距為f1;其間的關係式(式(1)、式(2)及式(3))如下:T12/T23=0.60、CT4/CT5=0.43及f/f1=1.18。
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的距離為Td,光圈(100)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152)的距離為Sd,其間的關係式(式(4))為Sd/Td=0.99;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至成像面(1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影像感測元件(18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間的關係式(式(5))為TTL/ImgH=1.80;第四透鏡(140)的厚度CT4、第五透鏡(150)的厚度CT5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151)的距離T45,其間的關係式(式(15))為(CT4+T45)/CT5=0.47。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0)之色散係數v1,第二透鏡(120)之色散係數v2,其間的關係式(式(7))為v1-v2=32.1;第四透鏡(140)焦距f4、第五透鏡(150)焦距f5與光學取像鏡頭組焦距f之間的關係(式(8))為| f/f4 |+| f/f5 |=1.57;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之曲率半徑R2之間的關係(式(9))為(R1+R2)/(R1-R2)=-0.68;相關關係式計算數據列於第25圖(即表十七)。
由第9圖(即表一)之光學數據及由第1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breation)、像散(astigmatic field curving)與歪曲(distortion)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2A圖,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2B圖。第二實施例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主要由五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60)、光圈(200)及影像感測元件(280)所構成的光學系統;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2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210)為雙凸型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2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2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2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2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222)亦為凹面,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2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2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2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231)為凹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2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2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2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24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241)為凹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2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2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24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25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251)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2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 光學面(2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252)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2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2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2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28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取像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200)置於第一透鏡(210)與被攝物體之間。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1圖(即表三)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2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2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2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2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2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2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241)、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242)、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2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25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2圖(即表四)所示。
本第二實施例光學取像鏡頭組中,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為f=3.77(毫米),構成的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2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0.6(度)。
參見表三,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212)至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221)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222)至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231)的距離為T23,在光軸上第四透鏡(240)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第五透鏡(250)的厚度為CT5,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210)之焦距為f1;其間的關係式(式(1)、式(2)及式(3))如下:T12/T23=0.71、CT4/CT5=0.39及f/f1=1.30。
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211)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252)的距離為Td,光圈(200)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252)的距離為Sd,其間的關係式(式(4))為Sd/Td=0.99;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211)至成像面(2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影像感測元件(28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間的關係式(式(5))為TTL/ImgH=2.14;第四透鏡(240)的厚度CT4、第五透鏡(250)的厚度CT5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242)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251)的距離T45,其間的關係式(式(15))為(CT4+T45)/CT5=0.58。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10)之色散係數v1,第二透鏡(220)之色散係數v2,其間的關係式(式(7))為v1-v2=33.1;第四透鏡(240)焦距f4、第五透鏡(250)焦距f5與光學取像鏡頭組焦距f之間的關係(式(8))為| f/f4 |+| f/f5 |=0.08;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21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212)之曲率半徑R2之間的關係(式(9))為(R1+R2)/(R1-R2)=-0.62;相關關係式計算數據列於第25圖(即表十七)。
由第11圖(即表三)之光學數據及由第2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3A圖,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3B圖。第三實施例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主要由五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60)、光圈(300)及影像感測元件(380)所構成的光學系統;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3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310)為 雙凸型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3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3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2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321)為凸面、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322)為凹面,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3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3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331)為凸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3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3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3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34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341)為凹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3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3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34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35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351)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3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3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352)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3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3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3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38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取像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300)置於第一透鏡(310)與被攝物體之間。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3圖(即表五)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3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3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3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3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3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3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341) 、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342)、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3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35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4圖(即表六)所示。
本第三實施例光學取像鏡頭組中,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為f=3.52(毫米),構成的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4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2.1(度)。
參見表五,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312)至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321)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322)至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331)的距離為T23,在光軸上第四透鏡(340)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第五透鏡(350)的厚度為CT5,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310)之焦距為f1;其間的關係式(式(1)、式(2)及式(3))如下:T12/T23=1.00、CT4/CT5=0.43及f/f1=1.11。
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311)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352)的距離為Td,光圈(300)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352)的距離為Sd,其間的關係式(式(4))為Sd/Td=1.02;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311)至成像面(3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影像感測元件(38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間的關係式(式(5))為TTL/ImgH=2.09,第四透鏡(340)的厚度CT4、第五透鏡(350)的厚度CT5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342)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351)的距離T45,其間的關係式(式(15))為(CT4+T45)/CT5=0.48。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310)之色散係數v1,第二透鏡(320)之色散係數v2,其間的關係式(式(7))為v1-v2=32.5;第四透鏡 (340)焦距f4、第五透鏡(350)焦距f5與光學取像鏡頭組焦距f之間的關係(式(8))為| f/f4 |+| f/f5 |=0.36;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31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312)之曲率半徑R2之間的關係(式(9))為(R1+R2)/(R1-R2)=-0.54;相關關係式計算數據列於第25圖(即表十七)。
由第13圖(即表五)之光學數據及由第3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4A圖,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4B圖。第四實施例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主要由五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60)、光圈(400)及影像感測元件(480)所構成的光學系統;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4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410)為雙凸型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4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42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4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422)亦為凹面,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4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4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4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431)為凹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4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44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441)為凹面、第四透 鏡像側光學面(4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4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44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45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451)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4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4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452)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4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4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4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48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取像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400)置於第一透鏡(410)與被攝物體之間。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5圖(即表七)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4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4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4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4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441)、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442)、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4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45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6圖(即表八)所示。
本第四實施例光學取像鏡頭組中,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為f=3.54(毫米),構成的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2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1.7(度)。
參見表七,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412)至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421)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422)至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431)的距離為T23,在光軸 上第四透鏡(440)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第五透鏡(450)的厚度為CT5,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410)之焦距為f1;其間的關係式(式(1)、式(2)及式(3))如下:T12/T23=0.82、CT4/CT5=0.54及f/f1=1.28。
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452)的距離為Td,光圈(400)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452)的距離為Sd,其間的關係式(式(4))為Sd/Td=1.01;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至成像面(4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影像感測元件(48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間的關係式(式(5))為TTL/ImgH=2.03;第四透鏡(440)的厚度CT4、第五透鏡(450)的厚度CT5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442)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451)的距離T45,其間的關係式(式(15))為(CT4+T45)/CT5=0.6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410)之色散係數v1,第二透鏡(420)之色散係數v2,其間的關係式(式(7))為v1-v2=34.4;第四透鏡(440)焦距f4、第五透鏡(450)焦距f5與光學取像鏡頭組焦距f之間的關係(式(8))為| f/f4 |+| f/f5 |=0.13;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412)之曲率半徑R2之間的關係(式(9))為(R1+R2)/(R1-R2)=-0.56;相關關係式計算數據列於第25圖(即表十七)。
由第15圖(即表七)之光學數據及由第4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5A圖,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5B圖。第五實施例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主要由五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60)、光圈(500)及影像感測元件(580)所構成的光學系統;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5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510)為雙凸型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5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5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2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521)為凸面、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522)為凹面,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5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5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531)為凸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5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5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5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54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541)為凹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5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5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54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55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551)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5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5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552)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5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5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5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58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取像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500)置於第一透鏡(510)與第二透鏡(520) 之間。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7圖(即表九)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5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5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5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5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5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5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541)、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542)、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5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55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8圖(即表十)所示。
本第五實施例光學取像鏡頭組中,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為f=3.30(毫米),構成的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6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40.2(度)。
參見表九,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512)至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521)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522)至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531)的距離為T23,在光軸上第四透鏡(540)的厚度為CCT4,在光軸上第五透鏡(550)的厚度為CT5,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510)之焦距為f1;其間的關係式(式(1)、式(2)及式(3))如下:T12/T23=0.48、CT4/CT5=0.49及f/f1=1.19。
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511)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552)的距離為Td,光圈(500)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552)的距離為Sd,其間的關係式(式(4))為Sd/Td=0.81;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511)至成像面(5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影像感測元件(58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間的關係式(式(5))為 TTL/ImgH=1.49;第四透鏡(540)的厚度CT4、第五透鏡(550)的厚度CT5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542)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551)的距離T45,其間的關係式(式(15))為(CT4+T45)/CT5=0.54。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510)之色散係數v1,第二透鏡(520)之色散係數v2,其間的關係式(式(7))為v1-v2=32.1;第四透鏡(540)焦距f4、第五透鏡(550)焦距f5與光學取像鏡頭組焦距f之間的關係(式(8))為| f/f4 |+| f/f5 |=0.56;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51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512)之曲率半徑R2之間的關係(式(9))為(R1+R2)/(R1-R2)=-0.40;相關關係式計算數據列於第25圖(即表十七)。
由第17圖(即表九)之光學數據及由第5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6A圖,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6B圖。第六實施例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主要由五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60)、光圈(600)及影像感測元件(680)所構成的光學系統;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6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610)為雙凸型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6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6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62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621)為凸面、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622)為凹面,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6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6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 屈折力的第三透鏡(6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631)為凸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6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6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6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64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641)為凹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6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6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64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65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651)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6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6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652)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6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6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6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68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取像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600)置於第一透鏡(610)與被攝物體之間。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9圖(即表十一)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6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6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6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6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6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6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641)、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642)、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6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65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20圖(即表十二)所示。
本第六實施例光學取像鏡頭組中,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為f=3.99(毫米),構成的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40、 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4.8(度)。
參見表十一,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612)至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621)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622)至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631)的距離為T23,在光軸上第四透鏡(640)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第五透鏡(650)的厚度為CT5,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610)之焦距為f1;其間的關係式(式(1)、式(2)及式(3))如下:T12/T23=0.40、CT4/CT5=0.35及f/f1=1.38。
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611)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652)的距離為Td,光圈(600)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652)的距離為Sd,其間的關係式(式(4))為Sd/Td=0.97;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611)至成像面(6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影像感測元件(68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間的關係式(式(5))為TTL/ImgH=1.75;第四透鏡(640)的厚度CT4、第五透鏡(650)的厚度CT5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642)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651)的距離T45,其間的關係式(式(15))為(CT4+T45)/CT5=0.38。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610)之色散係數v1,第二透鏡(620)之色散係數v2,其間的關係式(式(7))為v1-v2=30.3;第四透鏡(640)焦距f4、第五透鏡(650)焦距f5與光學取像鏡頭組焦距f之間的關係(式(8))為| f/f4 |+| f/f5 |=0.33;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61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612)之曲率半徑R2之間的關係(式(9))為(R1+R2)/(R1-R2)=-0.58;相關關係式計算數據列於第25圖(即表十七)。
由第19圖(即表十一)之光學數據及由第6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7A圖,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7B圖。第七實施例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主要由五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60)、光圈(700)及影像感測元件(780)所構成的光學系統;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7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710)為雙凸型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7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7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72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7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722)亦為凹面,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7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7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7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731)為凹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7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7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7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74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741)為凹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7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7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74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75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751)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7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7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752)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 物側光學面(7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7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7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78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取像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700)置於第一透鏡(710)與被攝物體之間。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21圖(即表十三)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7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7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7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7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7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7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741)、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742)、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7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75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22圖(即表十四)所示。
本第七實施例光學取像鏡頭組中,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為f=3.70(毫米),構成的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3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0.8(度)。
參見表十三,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712)至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721)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722)至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731)的距離為T23,在光軸上第四透鏡(740)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第五透鏡(750)的厚度為CT5,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710)之焦距為f1;其間的關係式(式(1)、式(2)及式(3))如下:T12/T23=1.24、CT4/CT5=0.37及f/f1=1.47。
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711)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752)的距離為Td,光圈(700)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752)的距離為Sd,其間的關係式(式(4))為Sd/Td=1.02;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711)至成像面(7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影像感測元件(78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間的關係式(式(5))為TTL/ImgH=2.10;第四透鏡(740)的厚度CT4、第五透鏡(750)的厚度CT5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742)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751)的距離T45,其間的關係式(式(15))為(CT4+T45)/CT5=0.4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710)之色散係數v1,第二透鏡(720)之色散係數v2,其間的關係式(式(7))為v1-v2=33.1;第四透鏡(740)焦距f4、第五透鏡(750)焦距f5與光學取像鏡頭組焦距f之間的關係(式(8))為| f/f4 |+| f/f5 |=0.05;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71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712)之曲率半徑R2之間的關係(式(9))為(R1+R2)/(R1-R2)=-0.29;相關關係式計算數據列於第25圖(即表十七)。
由第21圖(即表十三)之光學數據及由第7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八實施例>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8A圖,第八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8B圖。第八實施例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主要由五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60)、光圈(800)及影像感測元件(880)所構成的光學系統;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8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810)為 雙凸型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8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8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82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8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822)亦為凹面,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8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8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8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831)為凹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8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8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8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84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841)為凹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842)為凸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8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84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850),為一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近軸上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851)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852)為凹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8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852)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8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852)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8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88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取像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800)置於第一透鏡(810)與被攝物體之間。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23圖(即表十五)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8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8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8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8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 (8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8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841)、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842)、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851)與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85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24圖(即表十六)所示。
本第八實施例光學取像鏡頭組中,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焦距為f=3.69(毫米),構成的整體光學取像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2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0.6(度)。
參見表十五,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812)至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821)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822)至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831)的距離為T23,在光軸上第四透鏡(840)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第五透鏡(850)的厚度為CT5,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810)之焦距為f1;其間的關係式(式(1)、式(2)及式(3))如下:T12/T23=0.75、CT4/CT5=0.45及f/f1=1.48。
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811)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852)的距離為Td,光圈(800)至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852)的距離為Sd,其間的關係式(式(4))為Sd/Td=1.03;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811)至成像面(8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影像感測元件(88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間的關係式(式(5))為TTL/ImgH=2.11;第四透鏡(840)的厚度CT4、第五透鏡(850)的厚度CT5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842)至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851)的距離T45,其間的關係式(式(15))為(CT4+T45)/CT5=0.51。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810)之色散係數v1,第二透鏡(820)之 色散係數v2,其間的關係式(式(7))為v1-v2=33.1;第四透鏡(840)焦距f4、第五透鏡(850)焦距f5與光學取像鏡頭組焦距f之間的關係(式(8))為| f/f4 |+| f/f5 |=0.11;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81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812)之曲率半徑R2之間的關係(式(9))為(R1+R2)/(R1-R2)=-0.28;相關關係式計算數據列於第25圖(即表十七)。
由第23圖(即表十五)之光學數據及由第8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取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該光學取像鏡頭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透鏡光學面上設置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的總長度。
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中,可至少設置一孔徑光闌(未於圖上顯示),如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昇影像品質。
表一至表十六(分別對應第9圖至第24圖)所示為本發明光學取像鏡頭組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 化皆屬具體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及圖式中所說明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園。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
112‧‧‧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
120‧‧‧第二透鏡
121‧‧‧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
122‧‧‧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
130‧‧‧第三透鏡
131‧‧‧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
132‧‧‧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
140‧‧‧第四透鏡
141‧‧‧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
142‧‧‧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
150‧‧‧第五透鏡
151‧‧‧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
152‧‧‧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
1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成像面
180‧‧‧影像感測元件

Claims (19)

  1. 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其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與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光學面為非球面;一具屈折力的第三透鏡,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與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一光學面為非球面;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一具屈折力的第五透鏡,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該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該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另包含一光圈及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於一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23,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該第五透鏡的厚度為CT5,該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在光軸上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Sd,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d,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 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3<T12/T23<1.8 0.2<CT4/CT5<0.9 0.85<f/f1<1.55 0.75<Sd/Td<1.2 TTL/ImgH<2.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第三透鏡為具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為塑膠材料所製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該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滿足下列關係式:0.95<f/f1<1.4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該第五透鏡的厚度為CT5,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3<CT4/CT5<0.7。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第四透鏡為具正屈折力,第五透鏡為為具負屈折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該第五透鏡的厚度為CT5,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35<CT4/CT5<0.5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12,在 光軸上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23,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39<T12/T23<1.2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8.0<v1-v2<4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該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之焦距為f5,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f/f4 |+| f/f5 |<0.6。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R1+R2)/(R1-R2)<-0.2。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d,在光軸上,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Sd,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9<Sd/Td<1.1。
  12. 一種光學取像鏡頭組,其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第四透 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一具屈折力的第五透鏡,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該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與該第五透鏡像側光學面其中至少一面可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該第五透鏡為塑膠材料所製成;其中,另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於一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23,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五透鏡物側光學面的厚度為T45,在光軸上該第五透鏡的厚度為CT5,該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之焦距為f5,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3<T12/T23<1.8 0.3<(CT4+T45)/CT5<0.7 | f/f4 |+| f/f5 |<1.8 0.2<CT4/CT5<0.9 TTL/ImgH<2.3。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該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滿足下列關係式:0.85<f/f1<1.55。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的厚度為CT4,在光軸上該第五透鏡的厚度為CT5,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35<CT4/CT5<0.55。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該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之焦距為f5,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f/f4 |+| f/f5 |<0.6。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R1+R2)/(R1-R2)<-0.2。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第四透鏡為具正屈折力,第五透鏡為為具負屈折力。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12,在光軸上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23,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39<T12/T23<1.25。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光學取像鏡頭組,其中,該光學取像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滿足下列關係式:0.95<f/f1<1.40。
TW100100734A 2011-01-07 2011-01-07 光學取像鏡頭組 TWI429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0734A TWI429944B (zh) 2011-01-07 2011-01-07 光學取像鏡頭組
CN2011202187584U CN202110325U (zh) 2011-01-07 2011-06-21 光学取像镜头组
CN2011101839871A CN102590987B (zh) 2011-01-07 2011-06-21 光学取像镜头组
US13/183,000 US8179615B1 (en) 2011-01-07 2011-07-14 Image pickup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14/270,218 USRE45765E1 (en) 2011-01-07 2014-05-05 Image pickup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14/826,976 US20150355438A1 (en) 2011-01-07 2015-08-14 Image pickup optical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0734A TWI429944B (zh) 2011-01-07 2011-01-07 光學取像鏡頭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9554A TW201229554A (en) 2012-07-16
TWI429944B true TWI429944B (zh) 2014-03-11

Family

ID=45435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0734A TWI429944B (zh) 2011-01-07 2011-01-07 光學取像鏡頭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179615B1 (zh)
CN (2) CN202110325U (zh)
TW (1) TWI4299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7665A (ja) 2009-02-25 2010-09-09 Olympus Corp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JP5095662B2 (ja) * 2009-03-31 2012-12-12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用撮像レンズ
US8520124B2 (en) * 2009-08-18 2013-08-2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TWI439750B (zh) * 2010-08-20 2014-06-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鏡頭
TWI440922B (zh) * 2010-11-01 2014-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透鏡組
TWI429944B (zh) * 2011-01-07 2014-03-11 Largan Precision Co 光學取像鏡頭組
TWI438470B (zh) * 2011-07-22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光學鏡片組
JP5750698B2 (ja) * 2011-09-01 2015-07-22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KR101301314B1 (ko) 2011-10-10 2013-08-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렌즈 유닛
KR101321276B1 (ko) * 2011-10-21 2013-10-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TWI440884B (zh) * 2011-11-07 2014-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系統
TWI438476B (zh) * 2012-01-12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系統
TWI438478B (zh) * 2012-02-08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光學鏡片系統
KR101964297B1 (ko) * 2012-02-16 2019-04-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CN103293635B (zh) * 2012-02-23 2017-03-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JP5894838B2 (ja) 2012-03-29 2016-03-3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KR101422910B1 (ko) 2012-04-30 2014-07-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용 광학계
TWI460463B (zh) * 2012-05-28 2014-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光學鏡片系統
US8675288B2 (en) * 2012-06-12 2014-03-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JP5985904B2 (ja) 2012-06-29 2016-09-06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570467B (zh) 2012-07-06 2017-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組
CN103676095B (zh) * 2012-08-30 2016-04-13 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五片式成像镜片组
US8913332B2 (en) * 2012-09-05 2014-12-16 Kolen Co., Ltd. Photographing lens optical system
JP2014067018A (ja) * 2012-09-07 2014-04-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482991B (zh) * 2012-11-02 2015-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鏡頭組
JPWO2014080561A1 (ja) * 2012-11-21 2017-0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CN204807789U (zh) * 2012-12-25 2015-11-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以及具备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WO2014103197A1 (ja) 2012-12-25 2014-07-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I459024B (zh) * 2012-12-28 2014-11-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JP2014153576A (ja) * 2013-02-08 2014-08-25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14153575A (ja) * 2013-02-08 2014-08-25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513641B1 (ja) * 2013-02-20 2014-06-04 株式会社AAC Technologies Japan R&D Center 撮像レンズ
JP5513648B1 (ja) * 2013-03-19 2014-06-04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レンズ
CN103412394B (zh) 2013-03-19 2017-05-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WO2014155465A1 (ja) 2013-03-29 2014-10-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I457590B (zh) * 2013-04-08 2014-10-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系統鏡片組
CN103412395B (zh) * 2013-04-12 2015-10-1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412396B (zh) 2013-04-12 2015-12-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KR102008497B1 (ko) 2013-06-03 2019-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시스템
CN103543512B (zh) 2013-06-03 2016-05-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TWI454729B (zh) 2013-06-28 2014-10-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TWI457593B (zh) * 2013-08-19 2014-10-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CN103913822B (zh) * 2013-11-15 2016-08-1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JP6202569B2 (ja) 2013-11-21 2017-09-2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4698570B (zh) * 2013-12-09 2018-05-0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组
CN104007537B (zh) 2014-01-27 2017-01-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020549B (zh) 2014-01-27 2016-08-1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TWI518357B (zh) * 2014-02-26 2016-01-2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
CN104914558B (zh) * 2014-03-14 2017-09-01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组
JP6274942B2 (ja) * 2014-03-27 2018-02-0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5枚の光学素子構成の撮像レンズ
CN104142558B (zh) * 2014-04-16 2016-08-2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142559B (zh) 2014-04-18 2016-07-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4142562B (zh) * 2014-04-18 2016-09-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494591B (zh) * 2014-11-26 2015-08-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KR101719881B1 (ko) * 2014-12-22 2017-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CN105866933A (zh) * 2015-01-24 2016-08-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KR102380230B1 (ko) 2015-03-18 2022-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촬영 장치
CN105068214B (zh) * 2015-08-10 2017-12-0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5807392B (zh) 2016-01-06 2018-04-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13480B (zh) * 2017-02-08 2018-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422457B (zh) * 2017-08-18 2023-04-25 深圳市晶钛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组、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086104B2 (en) 2019-06-25 2021-08-10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Compact objective lens for near-infrared imaging
JP6625780B1 (ja) * 2019-06-28 2019-12-25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RU2732342C1 (ru) * 2019-08-29 2020-09-15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товский оптико-механический завод" Светосильный объектив
KR20210054768A (ko) 2019-11-06 2021-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360292B2 (en) 2020-02-04 2022-06-14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Compact objective lens with enhanced distortion for near-infrared imag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13246U (en) 1996-05-10 1997-08-11 Taian Glass Entpr Co Ltd Structure of decorative cup of candle
TW313781U (en) 1997-03-08 1997-08-21 Beauty Cosmetics Co Ltd Coupling mechanism for cosmetic box
JP2003161879A (ja) 2001-09-13 2003-06-06 Ricoh Co Ltd 結像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撮影装置
JP2003131136A (ja) 2001-10-29 2003-05-08 Inaryo Technica Kk 広視野撮像装置
JP2003185917A (ja) 2001-12-14 2003-07-03 Nidec Copal Corp 広角レンズ
CN2513128Y (zh) * 2001-12-25 2002-09-2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影像镜头
JP2004302056A (ja) 2003-03-31 2004-10-2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画像取込用レンズ
JP4699032B2 (ja) 2004-02-18 2011-06-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293042A (ja) 2005-04-12 2006-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07298572A (ja) 2006-04-27 2007-11-15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
TWM313781U (en) 2006-12-13 2007-06-11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Imaging lens set
TWM313246U (en) 2006-12-21 2007-06-01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Imaging lens set
US7710665B2 (en) * 2007-11-08 2010-05-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maging optical system
TWM332199U (en) 2007-11-28 2008-05-11 Create Electronic Optical Co Five element optical imaging lens
KR100999750B1 (ko) * 2008-06-24 2010-1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KR100962999B1 (ko) 2008-06-27 2010-06-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KR101499971B1 (ko) * 2008-10-14 2015-03-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I388878B (zh) 2008-12-01 2013-03-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光學鏡片組
JP5201679B2 (ja) * 2008-12-25 2013-06-05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JP5095662B2 (ja) * 2009-03-31 2012-12-12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用撮像レンズ
JP5601857B2 (ja) 2009-04-07 2014-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ならびに携帯端末機器
JP5607398B2 (ja) * 2009-04-07 2014-10-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ならびに携帯端末機器
TWI432773B (zh) 2009-04-20 2014-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透鏡組
TWI390244B (zh) * 2009-06-12 2013-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鏡頭
TWI421557B (zh) * 2009-07-14 2014-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透鏡系統
TWI414840B (zh) * 2009-08-11 2013-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透鏡系統
KR101586025B1 (ko) * 2009-08-11 2016-01-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JP5426313B2 (ja) 2009-10-15 2014-02-26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系
JP5201690B2 (ja) * 2009-10-30 2013-06-05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KR101710991B1 (ko) * 2009-12-14 2017-02-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CN101710207B (zh) * 2009-12-28 2014-11-1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低敏感度高解像薄型镜头
TWI429944B (zh) * 2011-01-07 2014-03-11 Largan Precision Co 光學取像鏡頭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55438A1 (en) 2015-12-10
US8179615B1 (en) 2012-05-15
CN202110325U (zh) 2012-01-11
TW201229554A (en) 2012-07-16
CN102590987B (zh) 2013-10-09
CN102590987A (zh) 2012-07-18
USRE45765E1 (en) 201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9944B (zh) 光學取像鏡頭組
TWI418877B (zh) 成像用光學系統
TWI424215B (zh) 取像用光學系統
TWI431356B (zh) 取像用光學鏡片組
TWI424212B (zh) 攝影用光學鏡片組
TWI453498B (zh) 光學影像鏡頭組
TWI440924B (zh) 影像鏡頭組
TWI421562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TWI432822B (zh) 光學攝像鏡頭組
TWI437311B (zh) 影像拾取鏡組
TWI435135B (zh) 光學透鏡系統
TWI424187B (zh) 拾像光學系統
TWI427354B (zh) 攝像用光學透鏡組
TWI424217B (zh) 影像擷取鏡頭組
TWI435137B (zh) 攝像用光學鏡片組
TWI434096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
TWI437312B (zh)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
TWI424216B (zh) 光學影像鏡組
TWI447471B (zh) 影像拾取鏡片組
TWI437257B (zh) 光學影像擷取鏡片組
TWI435136B (zh) 光學成像鏡頭組
TWI435138B (zh) 影像拾取光學系統
TWI461728B (zh) 影像鏡組
TWI432821B (zh)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
TWI421563B (zh) 影像拾取光學鏡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