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1562B -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 Google Patents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1562B
TWI421562B TW099142253A TW99142253A TWI421562B TW I421562 B TWI421562 B TW I421562B TW 099142253 A TW099142253 A TW 099142253A TW 99142253 A TW99142253 A TW 99142253A TW I421562 B TWI421562 B TW I4215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optical surface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2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4568A (en
Inventor
Hsin Hsuan Huang
Tsung Ha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Priority to TW099142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1562B/zh
Priority to CN2011100692206A priority patent/CN102486571B/zh
Priority to CN2011200754602U priority patent/CN201984203U/zh
Priority to US13/182,932 priority patent/US8189272B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24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4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1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15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特別是關於一種,而提供一種由四個透鏡構成全長短且低成本的光學鏡頭組,以應用於電子產品上。
藉由科技的進步,現在的電子產品發展的趨勢主要為朝向小型化,例如數位相機(Digital Still Camera)、網路相機(Web camera)、行動電話鏡頭(mobile phone camera)等,使用者需求較小型且低成本的光學鏡頭組外,同時也希望能達到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具高解析度、高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組。
在小型電子產品的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習知上有二鏡片式、三鏡片式、四鏡片式及五鏡片式以上之不同設計,然而以成像品質考量,四鏡片式及五鏡片式光學鏡頭組在像差修正、光學傳遞函數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性能上較具優勢;其中,又以四鏡片式相較五鏡片式的鏡片數量較少,製造成本較低,可使用於高畫素(pixel)要求的電子產品。
在各種小型化的四鏡片式攝像用光學鏡頭組設計中,習知技術係以不同的正或負屈光度組合;其中以正屈光度之第一透鏡、正屈光度之第二透鏡、負屈光度之第三透鏡、正屈光度之第四透鏡組合之設計,如美國專 利US2007014033、US2008/0024882、US7,215,492、US7,321,474,歐洲專利EP1821129,日本專利JP2007-225833、JP2008-020893、JP 2007-286153、JP 2007-193195,台灣專利TWM314860,中國專利CN1815287等,可趨向於良好的像差修正;若於第四透鏡使用簡單的面型將可增加製造良率,如美國專利US2007/0058256、US2007/0070234、US 2007/0242370、US2008/0043346,日本專利JP2005-091666、JP2005-025174、JP 2004-233654、JP2007-219520等。
在小型數位相機、網路相機、行動電話鏡頭等產品,其光學鏡頭組要求小型化、焦距短、像差調整良好;以新月型或雙凹型之第一透鏡、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鏡或其他組合之設計,最可能達到小型化之需求,如美國專利;歐洲專利;日本專利公開號JP2004-061938、JP2007-157031、JP2004-361934;台灣專利公開號TW201024789等。然而,這些專利所揭露之光學鏡頭組,其鏡頭總長仍應進一步再縮小。但這些習知的技術中,採用直接縮短後焦距,雖可有效縮短鏡頭總長,但需付出像差修正不良或成像畸變難以降低的缺點、或者在第三透鏡或四透鏡上,在物側面上近光軸為凹面(凸面),向透鏡邊緣轉成凸面(凹面),曲率變化極大,此種鏡片在加工上有相當的困難。為此,本發明提出更實用性的設計,在縮短光學鏡頭組同時,利用四個透鏡的屈折力、凸面與凹面的組合,除有效縮短光學鏡頭組的總長度 外,進一步可提高成像品質,並以簡單的透鏡外型以降低製造成本,以應用於電子產品上。
本發明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具有正或負屈折力;其中,第二透鏡為雙凸型透鏡,為具正屈折力;其中,第三透鏡為具負屈折力,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有一光學面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鏡為具正屈折力,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並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滿足下列第一組關係式:0<f/f4<0.75; (1)
-1.0<(R3+R4)/(R3-R4)<0.8; (2)
0<R8/f<1.0; (3)
1.2<| f/f2 |+| f/f3 |<3.1; (4)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4,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8。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可 再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影像感測元件設置於成像面處,可將被攝物成像;其中,影像感測元件可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感光元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感光元件或感光軟片等,不為所限。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光圈、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具有正或負屈折力;其中,第二透鏡為雙凸型透鏡,為具正屈折力;其中,第三透鏡為具負屈折力,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鏡為具正屈折力,為塑膠材料製成,其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及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並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光圈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對於不同的應用目的,除滿足第一組關係式外,進一步可分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0.65<SL/TTL<0.92; (5)
-1.0<(R3+R4)/(R3-R4)<0.8,或較佳地-0.5<(R3+R4)/(R3-R4)<-0.1; (9)
-0.6<f/f1<0.6; (7)
20<v4-v3<40; (8)
0<SAG32/Y32<0.25 (10)
其中,該光圈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4,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4,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
再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影像感測元件並另設置一光圈於鏡頭組中;其中,第一透鏡為具有正或負屈折力;其中,第二透鏡為雙凸型透鏡,為具正屈折力,為玻璃材質所製成;其中,第三透鏡為具負屈折力,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鏡為具正屈折力,為塑膠材料製成,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及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 均為非球面,並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影像感測元件設置於成像面處,可將被攝物成像;對於不同的應用目的,除滿足第一組關係式外,進一步可分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0.65<SL/TTL<0.92; (5)
-1.0<(R3+R4)/(R3-R4)<0.0, (6)或較佳地-1.0<(R3+R4)/(R3-R4)<-0.1 (12)
-0.6<f/f1<0.6, (7)或較佳地-0.3<f/f1<0.3; (14)
N2>1.7; (11)
1.7<| f/f2 |+| f/f3 |<2.8 (13)
其中,該光圈至該影像感測元件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該影像感測元件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4,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該第二透鏡之折射率N2
本發明另一個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具 有正或負屈折力;其中,第二透鏡為雙凸型透鏡,為具正屈折力;其中,第三透鏡為具負屈折力,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鏡為具正屈折力,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四鏡物側光學面及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滿足下列第二組關係式:0<f/f4<0.75; (1)
-1.0<(R3+R4)/(R3-R4)<0.0; (6)
-0.6<f/f1<0.6; (7)
0<R8/f<5.0; (15)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4,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8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具有正或負屈折力;其中,第二透鏡為雙凸型透鏡,為具正屈折力;其中,第三透鏡為具負屈折力,為塑膠材料製成,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鏡為具正屈折力,為塑膠材 料製成,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四鏡物側光學面及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對於不同的應用目的,除滿足第二組關係式外,進一步可分別滿足下列關係式之一或其組合:0<R8/f<2.0 (17)
或較佳地0<R8/f<1.0; (3)
1.2<| f/f2 |+| f/f3 |<3.1; (4)
20<v4-v3<40; (8)
0<SAG32/Y32<0.25; (10)
N2>1.7; (11)
-0.3<f/f1<0.3; (14)
0<f/f4<0.55; (16)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8,該第三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4,該第二透鏡之折射率N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
本發明藉由上述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在光軸上以適當的間距組合配置,可有效縮短光學鏡頭組鏡頭的全長,兼具有良好得像差修正與具有優勢的光學傳遞函數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中,該第二透鏡具正屈折力,提供系統所需的部分屈折力,有助於縮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總長度;該第三透鏡具負屈折力,可有效對具正屈折力的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所產生的像差做補正、修正系統的佩茲伐和數(Petzval Sum),使周邊像面變得更平,且同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色差,以提高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解像力,該第四透鏡具正屈折力,可進一步提高屈折力並調合光學傳遞函數,使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像差與畸變能符合高解析度的要求。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中,該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的組合,可有效加強屈折力的幅度,進而使得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總長度變得較短;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經與凸面在物側、凹面在像側的第四透鏡組合,可有效修正像散。再者藉由第一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為塑膠材料所製成,且使用簡單的面型,有利於製造及降低成本。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組,請參閱第1A 圖,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及影像感測元件(180);其中,第一透鏡(110)之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第二透鏡(120)為雙凸型透鏡,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第三透鏡(130)之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為凹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至少有一光學面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鏡(140)之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為凸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為凹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2)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為非球面,並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影像感測元件(180)設置於成像面(170)處,可將被攝物成像。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及、第四透鏡(140)之非球面光學面,其非球面之方程式(Aspherical Surface Formula)為式(18)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高度; 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K:錐面係數;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藉由前述之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及影像感測元件(180)配置,滿足第一組關係式:式(1)、式(2)、式(3)及式(4);當限制第四透鏡(140)的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之曲率半徑R4與第四透鏡(140)焦距f4比值時(式(1)、式(3)),可使經由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的影像減少畸變像差,並可使光學鏡頭組的主點(Principal Point)與成像面(170)被限制於較遠處,可縮短光學鏡頭的總長度。由於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為面為凸面,若使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之曲率半徑R3與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之曲率半徑R4的差異減小(式(2)),將有助於增進第二透鏡(120)成像品質;同樣,若相對,若減少(絕對值減少)第二透鏡(120)焦距f2與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整體焦距f比值、減少(絕對值減少)第三透鏡(130)焦距f3與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整體焦距f比值(式(4)),可使該第三透鏡(130)有效分配光學鏡頭組所需的屈折力,將有助於增加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所構成光學鏡頭組的敏感度。
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可另設置一光圈(100),該光圈(100)可設置於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之間,為中置型光圈;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 鏡(140)之雙面光學面均為非球面,並由塑膠所製成;除滿足第一組關係式外,進一步滿足式(5)、式(6)、式(7)、式(8)、式(9)及式(10)之一或其組合。當限制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的色散係數差異(式(8))時,有利於該光學鏡頭組中色差的修正。當限制光圈(100)物側表面至該影像感測元件(180)之成像面(170)距離(SL)與第一透鏡物側表面(111)至影像感測元件(180)之成像面(170)的距離(TTL)之比值(式(5)),可在光學鏡頭組於遠心特性與較廣的視場角中取得良好的平衡,並可有效縮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總長,使其趨向較薄的設計。
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可另設置一光圈(100),該光圈(100)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之間,為中置型光圈;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之雙面光學面均為非球面,並由塑膠所製成,第二透鏡(120)為玻璃材質所製成,除滿足第一組關係式外,進一步滿足式(5)、式(6)、式(7)、式(11)、式(12)、式(13)及式(14)之一或其組合。在加大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最大的有效範圍(即相當於垂直距離Y32)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SAG32)的比值(使SAG32變大)(式(10)),可使第三透鏡(130)的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更為凸形(即曲率變化加大),有利於光線的聚集。
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及影 像感測元件(180);其中,第一透鏡(110)之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第二透鏡(120)為雙凸型透鏡,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可為非球面或球面所構成;第三透鏡(130)之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為凹面、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皆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鏡(140)之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為凸面、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為凹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及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皆為非球面;其中,影像感測元件(180)設置於成像面(170)處,可將被攝物成像。藉由如此配置,滿足第二組關係式:式(1)、式(6)、式(15)及式(7)。
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係由塑膠所製成,第二透鏡(120)可為玻璃材質所製成,除滿足第二組關係式外,對於不同應用目的,進一步滿足式(17)、式(8)、式(4)、式(16)、式(3)、式(11)、式(10)及式(14)之一或其組合。
請參閱第7A圖,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可增設一片平板狀的表玻璃(790),該表玻璃(790)也可加上鍍膜以增加濾光作用,不為所限;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710)、光圈(70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60)、表玻璃(790)及影像感測元件(780);由於表玻璃(790)為平板狀,不具屈折力,僅 影響第四透鏡(740)到影像感測元件(780)的間距,而不影響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及第四透鏡(740)所構成的光學成像效果。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1A圖,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1B圖。第一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主要由四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及影像感測元件(180)所構成較大視角的光學鏡頭組;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鏡(1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110)為負屈折力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為凹面、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為凸面,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20),為一雙凸型透鏡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4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並設置有反曲點,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為凹面,第四 透鏡物側光學面(1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為非球面;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filter)(1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1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180)。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8圖(即表一)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1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1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1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均使用式(18)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9圖(即表二)所示。
本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2.94(毫米),構成的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光圈值(f-number)Fno=2.3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3.7(度)、第二透鏡(120)的折射率N2=1.530。
參見表一,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二透鏡(120)的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121)的曲率半徑R3、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122)的曲率半徑R4,第四透鏡(140)的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142)的曲率半徑R8,第二透鏡(120)的焦距f2、第三透鏡(130)的焦距f3、第四透鏡(140)的焦距f4,其間的關係式如下:f/f4=0.32、(R3+R4)/(R3-R4)=-0.27、R8/f=0.54及| f/f2 |+| f/f3 |=2.25。
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100)置於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之間,光圈(100) 至成像面(1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111)至該成像面(1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79。此時,本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一透鏡(110)的焦距f1,與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之關係式為f/f1=-0.06;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四透鏡(140)的色散係數為v4=56.5,第三透鏡(130)的色散係數為v3=23.4,其關係式為:v4-v3=3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132)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其關係式為:SAG32/Y32=0.09。
由第8圖(即表一)之光學數據及由第1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breation)、像散(astigmatic field curving)與歪曲(distortion)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2A圖,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2B圖。第二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主要由四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60)及影像感測元件(280)所構成的較短總長的光學鏡頭組;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鏡(2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210)為正 屈折力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211)凸面且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212)凹面,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2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21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20),為一雙凸型透鏡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2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2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2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231)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2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2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2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24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並設置有反曲點,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241)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242)為凹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2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242)為非球面;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2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280)。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0圖(即表三)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2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2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2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2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2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2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2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242)均使用式(18)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1圖(即表四)所示。
本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2.91(毫米),構成的整體攝像用光 學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3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2.5(度)、第二透鏡(220)的折射率N2=1.543。
參見表三,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二透鏡(220)的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221)的曲率半徑R3、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222)的曲率半徑R4,第四透鏡(240)的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242)的曲率半徑R8,第二透鏡(220)的焦距f2、第三透鏡(230)的焦距f3、第四透鏡(240)的焦距f4,其間的關係式如下:f/f4=0.04、(R3+R4)/(R3-R4)=-0.31、R8/f=0.41及| f/f2 |+| f/f3 |=2.01。
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200)置於第一透鏡(210)與第二透鏡(220)之間,光圈(200)至成像面(2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211)至成像面(2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92。此時,本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一透鏡(210)的焦距f1,與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之關係式為f/f1=0.05;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四透鏡(240)的色散係數為v4=56.5,第三透鏡(230)的色散係數為v3=23.8,其關係式為:v4-v3=32.7;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232)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222)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232)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其關係式為:SAG32/Y32=0.09。
由第10圖(即表三)之光學數據及由第2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本實施 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3A圖,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3B圖。第三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主要由四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60)及影像感測元件(380)所構成的大視角光學鏡頭組;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鏡(3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310)為負屈折力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311)為凹面、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312)為凸面,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3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31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20),為一雙凸型透鏡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3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3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331)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3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3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3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34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並設置有反曲點,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341)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342)為凹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3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342)為非球面;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及一 設置於成像面(3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380)。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2圖(即表五)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3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3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3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3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3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3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3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342)均使用式(18)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3圖(即表六)所示。
本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2.28(毫米),構成的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3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41(度)、第二透鏡(320)的折射率N2=1.543。
參見表五,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二透鏡(320)的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321)的曲率半徑R3、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322)的曲率半徑R4,第四透鏡(340)的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342)的曲率半徑R8,第二透鏡(320)的焦距f2、第三透鏡(330)的焦距f3、第四透鏡(340)的焦距f4,其間的關係式如下:f/f4=0.50、(R3+R4)/(R3-R4)=-0.19、R8/f=0.61及| f/f2 |+| f/f3 |=2.03。
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300)置於第一透鏡(310)與第二透鏡(320)之間,光圈(300)至成像面(3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311)至成像面(3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78。此時,本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 第一透鏡(310)的焦距f1,與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之關係式為f/f1=-0.2;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四透鏡(340)的色散係數為v4=56.5,第三透鏡(330)的色散係數為v3=23.4,其關係式為:v4-v3=3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332)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322)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332)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其關係式為:SAG32/Y32=0.18。
由第12圖(即表五)之光學數據及由第3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4A圖,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4B圖。第四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主要由四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60)及影像感測元件(480)所構成的光學鏡頭組;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鏡(4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410)為負屈折力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為凸面且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412)為凹面,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41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420),為一雙凸型透鏡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421)及第二透鏡像 側光學面(4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4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431)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4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44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並設置有反曲點,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441)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442)為凹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4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442)為非球面;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4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480)。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4圖(即表七)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4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4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4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4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4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442)均使用式(18)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5圖(即表八)所示。
本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3.23(毫米),構成的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4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0.0(度)、第二透鏡(420)的折射率N2=1.544。
參見表七,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二透鏡(420)的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421)的曲率半徑 R3、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422)的曲率半徑R4,第四透鏡(440)的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442)的曲率半徑R8,第二透鏡(420)的焦距f2、第三透鏡(430)的焦距f3、第四透鏡(440)的焦距f4,其間的關係式如下:f/f4=0.44、(R3+R4)/(R3-R4)=-0.41、R8/f=0.64及| f/f2 |+| f/f3 |=2.77。
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400)置於第一透鏡(410)與第二透鏡(420)之間,光圈(400)至成像面(4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411)至成像面(4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3。此時,本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一透鏡(410)的焦距f1,與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之關係式為f/f1=-0.27;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四透鏡(440)的色散係數為v4=56.5,第三透鏡(430)的色散係數為v3=25.6,其關係式為:v4-v3=30.9;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32)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22)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432)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其關係式為:SAG32/Y32=0.07。
由第14圖(即表七)之光學數據及由第4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5A 圖,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5B圖。第五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主要由四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60)及影像感測元件(580)所構成的光學鏡頭組;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鏡(5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510)為負屈折力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511)為凹面、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512)為凹面,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5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51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20),為一雙凸型透鏡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5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5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531)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5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5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5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54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並設置有反曲點,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541)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542)為凹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5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542)為非球面;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5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580)。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6圖(即表九)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5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5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5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5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5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 (5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5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542)均使用式(18)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7圖(即表十)所示。
本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3.18(毫米),構成的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4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0.0(度)、第二透鏡(520)的折射率N2=1.544。
參見表九,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二透鏡(520)的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521)的曲率半徑R3、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522)的曲率半徑R4,第四透鏡(540)的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542)的曲率半徑R8,第二透鏡(520)的焦距f2、第三透鏡(530)的焦距f3、第四透鏡(540)的焦距f4,其間的關係式如下:f/f4=0.52、(R3+R4)/(R3-R4)=-0.41、R8/f=0.65及| f/f2 |+| f/f3 |=2.70。
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500)置於第一透鏡(510)與第二透鏡(520)之間,光圈(500)至成像面(5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511)至成像面(5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2。此時,本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一透鏡(510)的焦距f1,與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之關係式為f/f1=-0.17;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四透鏡(540)的色散係數為v4=56.5,第三透鏡(530)的色散係數為v3=25.6,其關係式為:v4-v3=30.9;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532)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 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522)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532)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其關係式為:SAG32/Y32=0.06。
由第16圖(即表九)之光學數據及由第5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6A圖,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6B圖。第六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主要由四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60)及影像感測元件(680)所構成的高解析度光學鏡頭組;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鏡(6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610)為負屈折力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611)為凸面、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612)為凹面,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6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61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620),為一雙凸型透鏡玻璃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6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622)皆為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6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631)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6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6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6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640),為塑膠材質 製造之透鏡並設置有反曲點,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641)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642)為凹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6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642)為非球面;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6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680)。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18圖(即表十一)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6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61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6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6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6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642)均使用式(18)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第19圖(即表十二)所示。
本第六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3.56(毫米),構成的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光圈值Fno=2.3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38.2(度)、第二透鏡(420)的折射率N2=1.801。
參見表十一,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二透鏡(620)的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621)的曲率半徑R3、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622)的曲率半徑R4,第四透鏡(640)的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642)的曲率半徑R8,第二透鏡(620)的焦距f2、第三透鏡(630)的焦距f3、第四透鏡(640)的焦距f4,其間的關係式如下:f/f4=0.54、(R3+R4)/(R3-R4)=0.66、R8/f=0.76及| f/f2 |+| f/f3 |=1.50。
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 (600)置於第一透鏡(610)與第二透鏡(620)之間,光圈(600)至成像面(6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611)至成像面(6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6。此時,本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一透鏡(610)的焦距f1,與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之關係式為f/f1=-0.14;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四透鏡(640)的色散係數為v4=55.8,第三透鏡(630)的色散係數為v3=30.2,其關係式為:v4-v3=25.36;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632)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622)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632)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其關係式為:SAG32/Y32=0.55。
由第18圖(即表十一)之光學數據及由第6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7A圖,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7B圖。第七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主要由四片透鏡、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60)、表玻璃(790)及影像感測元件(780)所構成的較短總長且具有良好像差修正能力的光學鏡頭組;在光軸上,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鏡(710),在本實施例第一透鏡(710)為正屈折力塑膠材質 製造之透鏡,在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711)為凸面且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712)為凹面,其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711)及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71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720),為一雙凸型透鏡玻璃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721)及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7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73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731)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732)為凸面,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731)與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73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740),為塑膠材質製造之透鏡並設置有反曲點,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741)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742)為凹面,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7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742)為非球面;一玻璃材質製成之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6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一設置於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60)與成像面(770)之間的一表玻璃(790)為平板玻璃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及一設置於成像面(770)上之影像感測元件(780)。
本實施例的光學數據如第20圖(即表十三)所示,其中,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711)、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712)、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721)、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722)、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7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732)、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741)與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742)均使用式(18)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 數如第21圖(即表十四)所示。
本第七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3.43(毫米),構成的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光圈值(f-number)Fno=2.30、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29.0(度)、第二透鏡(420)的折射率N2=1.728。
參見表十三,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二透鏡(720)的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721)的曲率半徑R3、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722)的曲率半徑R4,第四透鏡(740)的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742)的曲率半徑R8,第二透鏡(720)的焦距f2、第三透鏡(730)的焦距f3、第四透鏡(740)的焦距f4,其間的關係式如下:f/f4=0.41、(R3+R4)/(R3-R4)=-0.35、R8/f=0.72及| f/f2 |+| f/f3 |=2.22。
在本實施例中,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另設有一光圈(700)置於第一透鏡(710)與第二透鏡(720)之間,光圈(700)至成像面(7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711)至成像面(7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7。此時,本實施例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一透鏡(710)的焦距f1,與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焦距為f之關係式為f/f1=0.30;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第四透鏡(740)的色散係數為v4=56.5,第三透鏡(730)的色散係數為v3=23.4,其關係式為:v4-v3=33.1;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732)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722)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732)於光軸頂 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其關係式為:SAG32/Y32=0.01。
由第20圖(即表十三)之光學數據及由第7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球差、像散與歪曲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透鏡光學面上設置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總長度。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中,可至少設置一孔徑光闌(未於圖上顯示)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昇影像品質。
表一至表十四(分別對應第8圖至第21圖)所示為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具體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及圖式中所說明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園。
100、200、300、400、500、600、7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第三透鏡像側 光學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270、370、470、570、670、770‧‧‧成像面
180、280、380、480、580、680、780‧‧‧影像感測元件
790‧‧‧表玻璃(Cover glass)
f‧‧‧攝像用光學鏡頭組的整體之焦距
f1‧‧‧第一透鏡之焦距
f2‧‧‧第二透鏡之焦距
f3‧‧‧第三透鏡之焦距
f4‧‧‧第四透鏡之焦距
v3‧‧‧第三透鏡之色散係數
v4‧‧‧第四透鏡之色散係數
N2‧‧‧第二鏡之折射率
R3‧‧‧第二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
R4‧‧‧第二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
R8‧‧‧第四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
SL‧‧‧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TL‧‧‧光軸上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成像面的距離
Fno‧‧‧光圈值
HFOV‧‧‧最大視角的一半
Y32‧‧‧第三透鏡的像側光學面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
SAG32‧‧‧第三透鏡的像側光學面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
第1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鏡頭組示意圖; 第1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2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鏡頭組示意圖;第2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3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鏡頭組示意圖;第3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4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鏡頭組示意圖;第4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5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鏡頭組示意圖;第5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6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鏡頭組示意圖;第6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7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鏡頭組示意圖;第7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第8圖係表一,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9圖係表二,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10圖係表三,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1圖係表四,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12圖係表五,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3圖係表六,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14圖係表七,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5圖係表八,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16圖係表九,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7圖係表十,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18圖係表十一,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數據;第19圖係表十二,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第20圖係表十三,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數據;以及第21圖係表十四,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
112‧‧‧第一透鏡像側光學面
120‧‧‧第二透鏡
121‧‧‧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
122‧‧‧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
130‧‧‧第三透鏡
131‧‧‧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
132‧‧‧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
140‧‧‧第四透鏡
141‧‧‧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
142‧‧‧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
1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成像面
180‧‧‧影像感測元件

Claims (23)

  1. 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屈折力;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為一雙凸型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與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至少有一光學面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該第四透鏡並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另設置一光圈,其係位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4,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8;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f/f4<0.75 -1.0<(R3+R4)/(R3-R4)<0.8 0<R8/f<1.0 1.2<| f/f2 |+| f/f3 |<3.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三透鏡之該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及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該第四透鏡之該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與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該第四透鏡係由塑膠材質製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光圈至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L/TTL<0.9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4;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以取代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與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之間的關係式,為:-1.0<(R3+R4)/(R3-R4)<0.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滿足下列關係式: -0.6<f/f1<0.6。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4;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以取代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與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之間的關係式,為:-0.5<(R3+R4)/(R3-R4)<-0.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三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4;滿足下列關係式:20<v4-v3<4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滿足下列關係式:0<SAG32/Y32<0.2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為玻璃材質。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其中,該第二透鏡之折射率N2,滿足下列關係式:N2>1.7。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4;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以取代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與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之間的關係式,為:-0.5<(R3+R4)/(R3-R4)<-0.1。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以取代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該第二透鏡之焦距及該第三透鏡之焦距之間的關係式,為:1.7<| f/f2 |+| f/f3 |<2.8。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較佳地,滿足下列關係式以取代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該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與該第一透鏡之焦距之間的關係式,為:-0.3<f/f1<0.3。
  14. 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沿著光軸排列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屈折力;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為一雙凸型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三透鏡物側光學面及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其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其第四透鏡物側光學面及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另設置一光圈,其係位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二透鏡物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4,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8;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f/f4<0.75 -1.0<(R3+R4)/(R3-R4)<0.0 0<R8/f<5.0 -0.6<f/f1<0.6。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係由塑膠材質製成;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8;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以取代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與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之間的關係式,為:0<R8/f<2.0。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該第三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4;滿足下列關係式:20<v4-v3<4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 f/f2 |+| f/f3 |<3.1。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以取代申請專利範圍第 1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與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之間的關係式,為:0<f/f4<0.55。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為R8;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以取代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與該第四透鏡像側光學面之曲率半徑之間的關係式,為:0<R8/f<1.0。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為玻璃材質所製成。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之折射率N2,滿足下列關係式:N2>1.7。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上光線通過之最大範圍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32,該第三透鏡像側光學面上距離光軸為Y32的位置與相切於該第 三透鏡像側光學面於光軸頂點上之切面的距離為SAG32;滿足下列關係式:0<SAG32/Y32<0.25。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較佳地,滿足下列關係式以取代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組之焦距與該第一透鏡之焦距之間的關係式,為:-0.3<f/f1<0.3。
TW099142253A 2010-12-03 2010-12-03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TWI421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2253A TWI421562B (zh) 2010-12-03 2010-12-03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CN2011100692206A CN102486571B (zh) 2010-12-03 2011-03-18 摄像用光学镜头组
CN2011200754602U CN201984203U (zh) 2010-12-03 2011-03-18 摄像用光学镜头组
US13/182,932 US8189272B1 (en) 2010-12-03 2011-07-14 Optical lens assembly for image tak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2253A TWI421562B (zh) 2010-12-03 2010-12-03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4568A TW201224568A (en) 2012-06-16
TWI421562B true TWI421562B (zh) 2014-01-01

Family

ID=4461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2253A TWI421562B (zh) 2010-12-03 2010-12-03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89272B1 (zh)
CN (2) CN102486571B (zh)
TW (1) TWI421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5195B2 (en) * 2009-06-03 2013-12-1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taking lens system, image-tak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an image-taking lens system, and portable terminal provided with an image-taking device
JP5877523B2 (ja) * 2012-04-19 2016-03-08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CN103135206B (zh) 2012-09-07 2016-04-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TWI467222B (zh) * 2012-09-19 2015-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TWI443371B (zh) * 2012-09-26 2014-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系統鏡頭組
TWI461732B (zh) * 2012-11-09 2014-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系統鏡頭組
TWI565970B (zh) * 2012-11-26 2017-01-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廣角成像鏡頭
JP2014178623A (ja) * 2013-03-15 2014-09-25 Hitachi Maxell Ltd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3278911B (zh) * 2013-05-31 2017-02-08 深圳市长江力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投影镜头及显示装置
KR20150012571A (ko) * 2013-07-25 2015-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시스템 및 이를 채용한 촬상 장치
TWI494586B (zh) 2013-09-02 2015-08-0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hin wide-angle four-piece imaging lens group
TWI467225B (zh) * 2013-10-29 2015-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CN103913816B (zh) 2013-11-29 2016-05-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913823B (zh) 2013-11-29 2017-01-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69807B (zh) 2013-12-30 2016-04-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5093495B (zh) * 2015-03-17 2017-11-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JP6545997B2 (ja) * 2015-04-24 2019-07-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9746648B1 (en) * 2016-02-11 2017-08-29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our-piece infrared single wavelength lens system
TWI626465B (zh) * 2016-03-24 2018-06-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72895B (zh) 2016-04-06 2017-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589518B (zh) * 2016-07-08 2023-09-2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光学镜头及具有该光学镜头的激光对中测量设备
WO2019019626A1 (zh) 2017-07-25 2019-01-3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07861247B (zh) * 2017-12-22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及增强现实设备
CN108152923B (zh) * 2017-12-29 2019-12-1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JP6491777B1 (ja) * 2018-02-05 2019-03-27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6489512B1 (ja) * 2018-03-13 2019-03-27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08319001B (zh) * 2018-03-13 2021-09-24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0554911B2 (en) * 2018-04-26 2020-02-04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CN108776380B (zh) * 2018-06-01 2021-08-13 戴雅贝森(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透镜和光谱仪
CN109613678B (zh) * 2018-12-25 2024-04-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09814235B (zh) * 2018-12-28 2022-02-0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74430B (zh) * 2019-01-29 2019-10-11 中國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三)
CN116107059A (zh) 2021-02-05 2023-05-1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885166B (zh) * 2021-08-27 2024-04-05 芜湖瑞视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机光学镜头
CN115079378B (zh) * 2022-06-15 2023-07-14 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短焦低畸变消热差红外镜头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10562A1 (en) * 2008-10-30 2010-05-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Lens unit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TWI332584B (en) * 2007-04-25 2010-1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14860U (en) 1997-04-14 1997-09-01 Su-Ru Ye Structure of portable bag
TW508450B (en) * 2000-12-26 2002-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Wide-angle lens
JP3695449B2 (ja) 2003-01-30 2005-09-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3411565B1 (ja) 2002-07-30 2003-06-03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4587702B2 (ja) 2003-05-12 2010-11-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712318B2 (ja) 2003-06-11 2011-06-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5091666A (ja) 2003-09-17 2005-04-07 Nagano Kogaku Kenkyusho:Kk 撮像レンズ
JP3544972B1 (ja) * 2003-12-12 2004-07-21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815287A (zh) 2005-02-01 2006-08-09 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图像撷取装置及其镜头组
US7215492B2 (en) 2005-03-17 2007-05-0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provided with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4980590B2 (ja) 2005-07-04 2012-07-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928609A (zh) 2005-09-09 2007-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复合透镜***
CN1940627A (zh) 2005-09-28 2007-04-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复合透镜***
JP4717617B2 (ja) 2005-12-08 2011-07-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連想メモリ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4890870B2 (ja) 2006-01-20 2012-03-07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KR100691624B1 (ko) 2006-02-15 2007-03-1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소형 촬상 광학계
JP4879600B2 (ja) 2006-02-15 2012-02-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2007225833A (ja) 2006-02-23 2007-09-06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
JP4940740B2 (ja) 2006-04-13 2012-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5301795B2 (ja) 2006-06-15 2013-09-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KR100790716B1 (ko) 2006-07-25 2008-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소형 촬상 광학계
JP4977869B2 (ja) 2006-08-21 2012-07-1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CN100541259C (zh) * 2006-09-01 2009-09-1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用光学***
KR100799217B1 (ko) 2006-09-11 2008-01-29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촬영렌즈
TWM314860U (en) 2006-12-15 2007-07-01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TWI382199B (zh) 2008-12-16 2013-0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用透鏡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2584B (en) * 2007-04-25 2010-1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US20100110562A1 (en) * 2008-10-30 2010-05-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Lens unit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4568A (en) 2012-06-16
CN201984203U (zh) 2011-09-21
US20120140339A1 (en) 2012-06-07
CN102486571A (zh) 2012-06-06
CN102486571B (zh) 2013-08-21
US8189272B1 (en) 2012-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1562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TWI432822B (zh) 光學攝像鏡頭組
TWI435135B (zh) 光學透鏡系統
TWI437311B (zh) 影像拾取鏡組
TWI435138B (zh) 影像拾取光學系統
TWI434096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
TWI421560B (zh) 光學透鏡組
TWI440924B (zh) 影像鏡頭組
TWI432821B (zh)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
TWI429944B (zh) 光學取像鏡頭組
TWI421557B (zh) 攝像透鏡系統
TWI429943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447471B (zh) 影像拾取鏡片組
TWI432772B (zh)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24217B (zh) 影像擷取鏡頭組
TWI401485B (zh) 成像光學鏡片組
TWI424215B (zh) 取像用光學系統
TWI416163B (zh) 光學影像拾取鏡頭
TWI436092B (zh) 攝影鏡頭組
TWI424216B (zh) 光學影像鏡組
TWI400506B (zh) 攝像光學鏡片組
TWI421533B (zh) 光學攝影鏡頭
TWI435136B (zh) 光學成像鏡頭組
TWI453498B (zh) 光學影像鏡頭組
TWI421563B (zh) 影像拾取光學鏡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