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8883B - 多重輸出扼流器 - Google Patents

多重輸出扼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8883B
TWI398883B TW98133040A TW98133040A TWI398883B TW I398883 B TWI398883 B TW I398883B TW 98133040 A TW98133040 A TW 98133040A TW 98133040 A TW98133040 A TW 98133040A TW I398883 B TWI398883 B TW I3988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core
multiple output
output choke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3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2282A (en
Inventor
Lan Chin Hsieh
Yu Ching Kuo
Original Assignee
Cyn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yn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yntec Co Ltd
Priority to TW98133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888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12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2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8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8883B/zh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Description

多重輸出扼流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扼流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多重輸出的扼流器。
電源供應器於各類電器用品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其主要功用為交、直流電間的轉換,如交流轉直流、直流轉直流、直流轉交流、交流轉交流等。最常見的形式為交流轉直流或直流轉直流,輸出電源均為直流電,原因在於許多電器用品內部的電路或元件需要由直流電供應工作電源。
舉例來說,為了要讓桌上型電腦裝置順利開機,電源供應器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圖1繪示為傳統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傳統的電源供應器100可包括輸入整流器102、變壓器104以及整流器106~112。輸入整流器102用以整流輸入交流電壓AC(例如是110-240V的交流電壓)以輸出一工作電壓WV1至變壓器104,變壓器104接收整流後的工作電壓WV1並將其轉換為四組不同的直流電壓DC1~DC4,整流器106~112則分別對直流電壓DC1~DC4進行整流以輸出直流電壓DCO1~DCO4(例如是+12V、+5V、-12V、3.3V的直流電壓)。由於傳統的電源供應器100利用整流器106~112來整流輸出直流電壓,而各個整流器需要不同的扼流器(chock coil)來輸出不同的直流電壓,因此傳統的電源供應器100需要多個扼流器來配合輸出不同的直流電壓,造成生產成本的提高以及產品體積縮減的困難。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重輸出扼流器,可減少生產電源供應器所需的零件數以及電源供應器所佔之體積。
本發明提出一種多重輸出扼流器,包括一磁蕊、一第一扼流線圈、一第二扼流線圈以及、一第三扼流線圈。其中磁蕊為一內側線圈層所圍繞,而內側線圈層為一外側線圈層所圍繞,且內側線圈層包含之扼流線圈的自感值大於外側線圈層所包含之扼流線圈的自感值。第一扼流線圈具有一第一線圈數,第一扼流線圈屬於內側線圈層而圍繞磁蕊。第二扼流線圈,具有一第二線圈數且圍繞磁蕊,其中第一線圈數及第二線圈數之間具有一第一差值。另外,第三扼流線圈具有一第三線圈數,第三扼流線圈屬於外側線圈層而圍繞磁蕊,其中第三線圈數二及第二三線圈數之間具有一第二差值,其中若第一差值小於或等於第二差值一預設值,則第二扼流線圈屬於內側線圈層,若第一差值大於第二差值第二差值小於預設值,則第二扼流線圈屬於外側線圈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線圈的自感值大於第三線圈之自感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差值與第二差值中的至少一差值之絕對值小於3。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內側線圈層包括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內側線圈層具有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其中第一區域位於磁蕊與第二區域之間,第一線圈位於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內,並且第二線圈位於第二區域內。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內側線圈層包括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第二線圈圍繞第一線圈,且第一與第二線圈交錯地纏繞於磁蕊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捲線筒(Bobbin),且上述線圈纏繞於捲線筒。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磁蕊更包括一第一構件以及一第二構件。第一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一突出部與一第一嵌合部,且第一嵌合部穿設於捲線筒中。第二構件具有多個接觸面,且第一突出部及第一嵌合部分別與上述接觸面接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二突出部與一第二嵌合部,第二嵌合部穿設於捲線筒中,且與第一嵌合部接觸,並且些接觸面位於第二突出部與第二嵌合部。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固定件,配置於磁蕊的一側。固定件包括多個針腳以及多個導槽。上述針腳,遠離磁蕊凸起。上述導槽則位於上述針腳與磁蕊之間,並且第一線圈、第二線圈與第三線圈的導線穿過對應的導槽,而接觸於對應的針腳。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框體,套設於固定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殼體以及一固定件。上述磁蕊可容置於殼體中,且上述磁蕊為一柱體,固定件則配置於殼體的一側。其中固定件包括多個針腳以及多個導槽。上述針腳,遠離磁蕊凸起。上述導槽則位於上述針腳與磁蕊之間,並且第一線圈、第二線圈與第三線圈的導線穿過對應的導槽,而接觸於對應的針腳。
本發明提出一種多重輸出扼流器,包括一磁蕊、一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二線圈。磁蕊包含一柱體。第一線圈具有一第一線圈數,而第二線圈具有一第二線圈數。其中,第一線圈數及第二線圈數之間具有一第一差值,且第一差值之絕對值小於一預設值。另外,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交錯地堆疊纏繞於磁蕊之柱體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預設值為3。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固定件,配置於磁蕊的一側,固定件具有多個導槽,其中第一線圈、第二線圈與/或第三線圈的導線端穿過對應的導槽,而作為多重輸出扼流器的針腳。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固定件,配置於磁蕊的一側。其中固定件具有多個導槽,且至少一導槽之開口孔徑略小於穿過導槽之線圈的線徑,上述線圈由開口卡入導槽內。
基於上述,本發明利用將線圈圈數接近的線圈並繞在一起,並將自感值較大的線圈纏繞於較接近磁蕊的線圈層,以使單一個扼流器可輸出不同的直流電壓,減少生產電源供應器所需的零件數以及電源供應器所佔之體積。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將以文字配合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其中相同標號指示同樣或相似的元件。另外,以下的示範實施例僅是用以說明,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圖2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圖6A中繞線組沿AA’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2,本發明之實施例揭露一種可輸出不同電壓的多重輸出扼流器,包括一磁蕊202與纏繞於磁蕊202上的多個線圈204、206、208、210。線圈的纏繞方式為將線圈圈數接近的線圈劃分為同一線圈層。詳細地說,磁蕊202為一內側線圈層212所圍繞,內側線圈層212為一外側線圈層214所圍繞。多個線圈例如為第一線圈、第二線圈與第三線圈,第一線圈具有一第一線圈數且屬於內側線圈層212而圍繞磁蕊202,第三線圈具有一第三線圈數且屬於外側線圈層214而圍繞磁蕊202。第二線圈具有一第二線圈數且圍繞磁蕊,其中第一線圈數及第二線圈數之間具有一第一差值,第三線圈數及第二線圈數之間具有一第二差值,若第一差值小於或等於第二差值,則第二線圈屬於內側線圈層212,若第一差值大於第二差值,則第二線圈屬於外側線圈層214。較佳地,可將自感值較大之線圈纏繞在磁芯202之內層,即第一線圈的自感值大於第三線圈的自感值。第一差值與第二差值中的至少一差值之絕對值小於一預設值,本實施例中,預設值為3。藉由將多個線圈纏繞於同一磁芯上,並使每個線圈輸出不同電壓,以減少生產電源供應器所需的零件數以及電源供應器所佔之體積。
表1為不同工作電壓對應之線圈、線圈圈數、工作電流、線徑與抽載條件,其中工作電壓及抽載電流為現在市面上桌上型電腦常使用的條件。以下將以表1所示電源供應器的規格作為範例,但本發明的應用不應因此受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將以下所述實施例應用至其他電源供應器的規格。
以下將以圖2~圖11C示意性說明多重輸出扼流器的多種結構範例。也就是說,這些圖中所繪示線圈的圈數僅供實施參考。應用本發明者必須依照實際產品規格(例如表1所示)的設計需求來決定這些圖中所繪示各個線圈的圈數、線徑與纏繞方式,以調整各個線圈間的自感、漏感以及互感來達到規格的要求。
詳細來說,由於圖2的線圈204、208之圈數分別為28與27,而線圈206、210之圈數分別為12與10,線圈204(即第一線圈)與線圈208(即第二線圈)之間圈數的第一差值(=28-27=1)小於線圈206(即第三線圈)與線圈208(第二線圈)之間圈數的第二差值(=27-12=15),第一差值小於3,且線圈204的自感值大於線圈206的自感值。再者,線圈208(即第一線圈)與線圈206(即第二線圈)間之間圈數的第一差值(=27-12=15)大於線圈210(即第三線圈)與線圈206(即第二線圈)之間圈數的第二差值(=12-10),第二差值小於3,且線圈208的自感值大於線圈210的自感值;因此可將線圈204、208劃分為內側線圈層212,而線圈206、210則劃分為外側線圈層214。
其中內側線圈層212的線圈纏繞方式可將內側線圈層212分為第一區域216與第二區域218,第一區域216位於磁蕊202與第二區域218之間。線圈204纏繞於第一區域216與第二區域218內,線圈208則纏繞於第二區域218內,亦即第二區域218內包含了線圈204與線圈208兩種線圈。如圖2所示,在第二區域218中所纏繞的線圈分為兩側,一側纏繞線圈204,另一側則纏繞線圈208。另外,外側線圈層214則先於內側線圈層212上纏繞完線圈206後,再於線圈206上纏繞線圈210。
表2為依照圖2纏繞方式之線圈204~210於抽載條件2下,所對應之工作電壓、自感、漏感與輸出電壓。
利用本實施例的線圈纏繞方式可將線圈204~210中最大的漏感值降低至1.09μH,有效降低線圈的漏感值,使線圈204~210的輸出電壓符合電源供應器工作電壓的規格要求。
圖3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磁蕊與線圈的剖面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與圖2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內側線圈層212中線圈204、208的纏繞方式。在本實施例中,線圈204、208的纏繞方式為將線圈204、208由內而外、交錯地堆疊纏繞於磁蕊202上,亦即先纏繞一層線圈204於磁蕊202上後,再纏繞線圈208於線圈204上,然後再纏繞線圈204於線圈208上,如此交替地重複纏繞線圈204、208於磁蕊202上,以構成內側線圈層212。
表3為依照圖3纏繞方式之線圈204~210於抽載條件2下,所對應之工作電壓、自感、漏感與輸出電壓。
利用本實施例的線圈纏繞方式除可將線圈204~210中最大的漏感值降低至1.10μH外,線圈204與線圈208間的交錯地堆疊纏繞使得線圈間的排列更緊密,減少磁蕊202纏繞線圈後的體積大小,並使線圈204~210的輸出電壓符合電源供應器工作電壓的規格要求。
另外,在部分實施例中,可改變外側線圈層214內線圈206、210的纏繞方式,以調整多重輸出扼流器的電壓輸出。圖4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磁蕊與線圈的剖面圖。請參照圖4,本實施例與圖3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外側線圈層214中線圈206、210的纏繞方式。在本實施例中,線圈206、210的纏繞方式為先於內側線圈層212上纏繞完線圈210後,再於線圈210上纏繞線圈206,使線圈206纏繞於最外層。
表4為依照圖4纏繞方式之線圈204~210於抽載條件2下,所對應之工作電壓、自感、漏感與輸出電壓。
利用本實施例的線圈纏繞方式可將線圈206中的漏感值降低至0.47μH,使線圈204~210的輸出電壓符合電源供應器工作電壓的規格要求。
另外,在部分實施例中,可改變內側線圈層212內線圈204、208的纏繞方式,以調整多重輸出扼流器的輸出電壓。圖5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磁蕊與線圈的剖面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與圖4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內側線圈層212中線圈204、208的纏繞方式。在本實施例中,內側線圈層212的纏繞方式為先纏繞一層線圈208於磁蕊202上後,再纏繞線圈204於線圈208上,然後再線圈208於線圈204上,交替地重複纏繞線圈204、208於磁蕊202上,以構成內側線圈層212。如此改變線圈204、208纏繞磁蕊202的先後順序可調整多重輸出扼流器的輸出電壓。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便於說明線圈的纏繞方式,圖2~圖5的實施例並未繪示出各個線圈的完整線圈數,本領域內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透過本實施例的說明類推得知具有更多線圈數的線圈的纏繞方式。另外,上述實施例中對內側線圈層212及外側線圈層214的纏繞方式,並不限定於內側線圈層212及外側線圈層214內的線圈。
在實際應用上,多重輸出扼流器可包括如圖6A的裝置A。圖6A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組合示意圖。圖6B繪示為圖6A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圖。請同時參照圖6A與圖6B,多重輸出扼流器600包括一固定件602、一第一構件604A、一第二構件604B以及一繞線組606,繞線組606包括一捲線筒(Bobbin)608及多個纏繞於捲線筒608的線圈204~210。線圈204~210纏繞於捲線筒608之纏繞方式例如圖2~圖5所揭示,故在此不贅述。其中第一構件604A及第二構件604B構成多重輸出扼流器600的磁蕊,繞線組606配置於磁蕊內。
詳細來說,第一構件604A具有突出部P1以及嵌合部S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構件604A為一E型蕊材。第二構件604B則具有接觸面F1以及接觸面F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構件604B為一柱體,接觸面F1以及接觸面F2位於柱體的同一面上。第一構件604A的嵌合部S1可穿設於捲線筒608中,而與對應的接觸面F2接觸,同時突出部P1配置於線圈外層並與對應的接觸面F1接觸而形成一閉磁路的磁蕊。其中,第一構件604A與第二構件604B的固定方式,可利用於接觸面點膠以進行黏合,或是將第一構件604A與第二構件604B組合後再以膠帶黏貼纏繞的方式固定。
在部分實施例中,第二構件604B也可具有如第一構件604A的突出部與嵌合部。圖7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圖。請參照圖7,本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700與圖6之多重輸出扼流器600的不同之處在於與第一構件604A接觸的第三構件702也具有如第二構件604B的突出部P1B與嵌合部S1B,且上述接觸面F1、F2分別位於對應的突出部P1B與嵌合部S1B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構件702為與第一構件604A相同對稱的E型蕊材,第三構件702的嵌合部S1B與第一構件604A的嵌合部S1穿設於捲線筒608中,並於捲線筒608中相互接觸。另外,突出部P1B也與相對應的突出部P1接觸,第一構件604A與第三構件702的連接固定方式可與圖6B之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之多個線圈可先纏繞於捲線筒608上,之後再與第一構件604A、第二構件604B(或第三構件702)相結合,如此可將纏繞線圈的步驟自動化,簡化線圈的纏繞作業,避免第一構件604A、第二構件604B(或第三構件702)的形狀造成纏繞作業自動化的障礙。
請繼續參照圖6B,固定件602配置於磁蕊的一側並與磁蕊相嵌合。固定件602包括遠離磁蕊突起的多個針腳N1,與多個導槽T1。其中導槽T1位於針腳N1與磁蕊之間,繞線組606上所纏繞的線圈可穿過對應的導槽T1與對應的針腳N1接觸,例如可將線圈纏繞於針腳N1上以透過針腳進行電性連接並加強固定磁蕊與固定件602。值得注意的是,導槽T1的孔徑可略大於線圈的線徑,且導槽T1之深度可大於導槽T1之孔徑,以使線圈更易被安置於導槽T1中。在部分實施例中,可限縮導槽T1的開口進行適當的限縮,以幫助固定線圈於導槽T1中,避免線圈脫離導槽T1。
圖8A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組合示意圖。圖8B繪示為圖8A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局部***圖。請同時參照圖8A與圖8B,多重輸出扼流器800與圖6A之多重輸出扼流器600的不同之處在於多重輸出扼流器800更包括一框體802。框體802可套設於固定件602上,當繞線組606的線圈204~210安置於對應的導槽T1後,套上框體802以更有效地防止線圈自導槽T1中脫出。
此外,本實施例之針腳N1與導槽T1的位置及數量可依實際情形的需求在合理的範圍內作變更。圖9A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組合示意圖。圖9B繪示為圖9A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局部***圖。圖9A、圖9B之多重輸出扼流器900與多重輸出扼流器800的不同之處在於固定件902上針腳N1的個數。當線圈的線徑夠粗時,可省去對應的針腳N1,而直接以線圈代替針腳N1與外部進行電性連接,且導槽T1的開口孔徑可略小於線圈的線徑,使線圈由開口卡入導槽T1後可固定於導槽T1內。如圖9A與圖9B所示,配合線徑較細的線圈208,固定件902上之針腳減少至兩根,以利線圈208與外部進行電性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在繞線組606上所有線圈的線徑皆夠粗的情形下,固定件602甚至可以省去所有的針腳N1。如此,可省略以人工方式將線圈纏繞於針腳N1上的動作,節省人力成本、簡化製造程序並縮短製程時間。值得注意的是,扼流器900更包括一框體802,框體802可套設於固定件602上,當繞線組606的線圈204~210安置於對應的導槽T1後,套上框體802以更有效地防止線圈自導槽T1中脫出。
圖10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0,本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1000與多重輸出扼流器600的不同之處在於多重輸出扼流器1000之磁蕊為一柱體1002,柱體1002被多個線圈所纏繞。由於柱體1002並無圖6中第一構件604A的突出部P1,因此在纏繞作業的自動化上不會有圖6之實施例的自動化障礙的問題,線圈可直接纏繞於柱體1002上,不需另先纏繞於捲線筒再將柱體1002穿設於捲線筒中。另外,多重輸出扼流器1000更包括一殼體1004,其配置於固定件602的一側,可將磁蕊及線圈容置於殼體1004中,殼體1004內側可設計兩對稱凹槽,以使柱體1002的兩端可卡合於凹槽中,使磁蕊及線圈可固定保持於殼體1004中。另外柱體1004上所纏繞之線圈也可穿過對應的導槽T1與對應的針腳N1接觸,以進行電性連接並加強磁蕊的固定。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柱體1002的剖面形狀並不限定為圖中所示之橢圓形,其他形狀亦可適用,諸如圓形、半圓弧、三角形、矩形、梯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邊多邊形、或不等邊多邊形等。
圖11A~11C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繞線組606的繞線示意圖。將線圈204~210纏繞至捲線筒608上的步驟可如下所述:首先,將自感值較大且圈數接近的線圈204、208並繞於捲線筒608上,也就是可使用自動化繞線機一次同時纏繞兩條線圈204與208於捲線筒608上。如圖11A所示,使用自動化繞線機纏繞第一層的線圈204、208時,線徑較細的線圈208較接近捲線筒608。接著,自動化繞線機再於先前纏繞的線圈204、208上再纏繞第二層的線圈204、208,不同的是,第二次所纏繞的線圈204、208,較靠近捲線筒608的線圈改為線徑較粗的線圈204。線圈204、208纏繞完後,接著自動化繞線機再纏繞線圈206(如圖11B所示)。最後,自動化繞線機再纏繞線圈210於最外層(如圖11C所示),而完成繞線組606的繞線作業。圖11A~11C僅是用以說明之示範實施例,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將圈數接近的線圈並繞在一起,並將自感值較大的線圈纏繞於較接近磁蕊的位置,以使多重輸出扼流器可輸出不同的直流電壓,減少生產電源供應器所需的零件數以及電源供應器所佔之體積。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源供應器
102‧‧‧輸入整流器
104‧‧‧變壓器
106~112‧‧‧整流器
AC‧‧‧交流電壓
WV1‧‧‧工作電壓
DC1~DC4‧‧‧直流電壓
DCO1~DCO4‧‧‧輸出直流電壓
202‧‧‧磁蕊
204~210‧‧‧線圈
212‧‧‧內側線圈層
214‧‧‧外側線圈層
216‧‧‧第一區域
218‧‧‧第二區域
600、700、800、900、1000‧‧‧多重輸出扼流器
602、902‧‧‧固定件
604A‧‧‧第一構件
604B‧‧‧第二構件
606‧‧‧繞線組
608‧‧‧捲線筒
P1、P1B‧‧‧突出部
S1、S1B‧‧‧嵌合部
F1、F2‧‧‧接觸面
702‧‧‧第三構件
N1‧‧‧針腳
T1‧‧‧導槽
802‧‧‧框體
1002‧‧‧柱體
1004‧‧‧殼體
圖1繪示為傳統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
圖2繪示為圖6A中沿AA’線的的剖面示意圖。
圖3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磁蕊與線圈的剖面示意圖。
圖4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磁蕊與線圈的剖面示意圖。
圖5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磁蕊與線圈的剖面示意圖。
圖6A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組合示意圖。
圖6B繪示為圖6A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圖。
圖7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圖。
圖8A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組合示意圖。
圖8B繪示為圖8A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局部***圖。
圖9A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組合示意圖。
圖9B繪示為圖9A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局部***圖。
圖10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重輸出扼流器的組合示意圖。
圖11A~11C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繞線組的繞線示意圖。
202...磁蕊
204~210...線圈
212...內側線圈層
214...外側線圈層

Claims (17)

  1. 一種多重輸出扼流器,包括:一磁蕊,該磁蕊為一內側線圈層所圍繞,而該內側線圈層為一外側線圈層所圍繞;一第一線圈,具有一第一線圈數,該第一線圈屬於該內側線圈層而圍繞該磁蕊;一第二線圈,具有一第二線圈數且圍繞該磁蕊,其中該第一線圈數及該第二線圈數之間具有一第一差值;以及一第三線圈,具有一第三線圈數,該第三線圈屬於該外側線圈層而圍繞該磁蕊,其中該第三線圈數及該第二線圈數之間具有一第二差值;其中若該第一差值小於或等於該第二差值,則該第二線圈屬於該內側線圈層,若該第一差值大於該第二差值,則該第二線圈屬於該外側線圈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其中該第一線圈的自感值大於該第三線圈之自感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其中該第一差值與該第二差值中的至少一差值之絕對值小於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其中該內側線圈層包括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該內側線圈層具有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其中該第一區域位於該磁蕊與第二區域之間,該第一線圈位於該第一區域與該第二區域內,並且該第二線圈位於該第二區域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其中該內側線圈層包括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該第一與第二線圈交錯地纏繞於該磁蕊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捲線筒,該些線圈纏繞於該捲線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其中該磁蕊更包括:一第一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一突出部與一第一嵌合部,且該第一嵌合部穿設於該捲線筒中;以及一第二構件,具有多個接觸面,且該第一突出部及該第一嵌合部分別與該些接觸面接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其中該第二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二突出部與一第二嵌合部,該第二嵌合部穿設於該捲線筒中且與該第一嵌合部接觸,並且該些接觸面位於該第二突出部與該第二嵌合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固定件,配置於該磁蕊的一側,該固定件包括:多個針腳,遠離該磁蕊凸起;以及多個導槽,位於該些針腳與該磁蕊之間,並且該第一線圈、該第二線圈與該第三線圈的導線穿過對應的導槽,而接觸於對應的針腳。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框體,套設於該固定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 更包括一固定件,配置於該磁蕊的一側,該固定件具有多個導槽,其中該第一線圈、該第二線圈與/或該第三線圈的導線端穿過對應的導槽,而作為該多重輸出扼流器的針腳。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框體,套設於該固定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殼體,該磁蕊容置於該殼體中,且該磁蕊為一柱體;以及一固定件,配置於該殼體的一側,該固定件包括:多個針腳,遠離該磁蕊凸起;以及多個導槽,位於該些針腳與該磁蕊之間,並且該第一線圈、該第二線圈與該第三線圈的導線穿過對應的導槽,而接觸於對應的針腳。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固定件,配置於該磁蕊的一側,該固定件具有多個導槽,至少一導槽之開口孔徑略小於穿過該導槽之該線圈的線徑,且該線圈由該開口卡入該導槽內。
  15. 一種多重輸出扼流器,包括:一磁蕊,包含一柱體;一第一線圈,具有一第一線圈數;以及一第二線圈,具有一第二線圈數,該第一線圈數及該第二線圈數之間具有一第一差值,其中該第一差值之絕對值小於一預設值,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交錯地堆疊纏 繞於該磁蕊之該柱體上,其中該預設值為3。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固定件,配置於與該磁蕊延伸方向平行的一側,該固定件具有多個導槽,其中該第一線圈與/或該第二線圈的導線端穿過對應的導槽,而作為該多重輸出扼流器的針腳。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多重輸出扼流器,更包括一固定件,配置於與該磁蕊延伸方向平行的一側,該固定件具有多個導槽,至少一導槽之開口孔徑略小於穿過該導槽之該線圈的線徑,且該線圈由該開口卡入該導槽內。
TW98133040A 2009-09-29 2009-09-29 多重輸出扼流器 TWI398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3040A TWI398883B (zh) 2009-09-29 2009-09-29 多重輸出扼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3040A TWI398883B (zh) 2009-09-29 2009-09-29 多重輸出扼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2282A TW201112282A (en) 2011-04-01
TWI398883B true TWI398883B (zh) 2013-06-11

Family

ID=44909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3040A TWI398883B (zh) 2009-09-29 2009-09-29 多重輸出扼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9888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37465A (en) * 2008-02-22 2009-09-01 Cyntec Co Ltd Choke coil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37465A (en) * 2008-02-22 2009-09-01 Cyntec Co Ltd Choke co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2282A (en) 201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1713B2 (en) Multiple parallel-connected resonant converter, inductor-integrated magnetic element and transformer-integrated magnetic element
US9224530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100561616C (zh) 变压器
US9899144B2 (en) Resonant high current density transformer
CN102132364A (zh) 三相高频变压器
KR101216752B1 (ko) 동축권선 변압기를 이용하는 플라이백 컨버터
JP4287495B1 (ja) 三相高周波トランス
CN103985526A (zh) 变压器
US20140266559A1 (en)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s iron core
JP5691722B2 (ja) 電圧変換装置
TWI398883B (zh) 多重輸出扼流器
CN203839173U (zh) 变压器
CN102054559B (zh) 多重输出扼流器
TWI501266B (zh) Leakage inductance adjustment transformer
TWM359780U (en) Improved transformer structure
JP2007165623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8270347A (ja) トランス
CN103985525A (zh) 变压器
JP2004022721A (ja) トラン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力変換装置、並びに、発電装置
WO2023166914A1 (ja) 結合インダクタおよび回路
JP2019029454A (ja) コア、トランス
US20110102120A1 (en) Transformer
US20100123539A1 (en) Transformer
KR20130078249A (ko) 일체형 pfc 변압기
CN105023709A (zh) 具有多气隙的磁性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