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61218B - Polishing composition - Google Patents

Polishing compos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61218B
TWI361218B TW095113440A TW95113440A TWI361218B TW I361218 B TWI361218 B TW I361218B TW 095113440 A TW095113440 A TW 095113440A TW 95113440 A TW95113440 A TW 95113440A TW I361218 B TWI361218 B TW I3612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ning
composition
acid
azole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13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0209A (en
Inventor
Nobuo Uotani
Hiroshi Takahashi
Takashi Sato
Hajime Sato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710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0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1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12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14Anti-slip materials; Abras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205Deposition of non-insulating-, e.g. conductive- or resistive-, layers on insulating layers; After-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 H01L21/321After treatment
    • H01L21/32115Planarisation
    • H01L21/3212Planarisation by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04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designed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 B24B37/042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designed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operating processes therefor
    • B24B37/044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designed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operat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app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GPOLISHING COMPOSITIONS; SKI WAXES
    • C09G1/00Polishing compositions
    • C09G1/02Polish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brasives or grind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14Anti-slip materials; Abrasives
    • C09K3/1454Abrasive powders, suspensions and pastes for polishing
    • C09K3/1463Aqueous liquid susp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4Mechan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polishing, cutting

Description

1361218 Ο)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硏磨基板之硏磨組成物;尤其,爲硏 磨基板之金屬部份的硏磨組成物者。又,本發明係有關硏 磨方法及基板之製造方法者。 【先前技術】 # 藉由1C或LSI中技術的進步,提升此等之作動速度或 積體規模,例如急速達成微處理裝置之高性能化或存儲晶 片之大容量化。此等高性能化對微細加工技術大有幫助。 . 此微細加工技術之一的平坦化技術,有化學機械硏磨法。 此化學機械硏磨法在多層配線步驟中,使用於層間絕緣膜 ' 、金屬管塞' 配線金屬之平坦化》 其中配線金屬,近年來由於配線延遲等問題嘗試使用 銅或銅合金。使用銅或銅合金之配線的製造方法有,預先 ® 在層間絕緣膜形成溝,因應需求形成薄層之钽、氮化鉅等 障壁膜,然後將銅或銅合金堆積之鑲嵌法。此時,銅或銅 合金的過剩量堆積於層間絕緣膜上部之故,藉由進行平坦 '化之同時施行硏磨以去除過剩量的銅或銅合金,形成配線 • 〇 又,磁性記錄媒體之磁性記憶裝置(MRAM)甚受注 目。MRAM之元件陣列中特定的存儲單元記錄資訊之故, 有設置縱橫交錯之存儲寫入線與文字寫入線的陣列,僅使 用位於其交差區域之元件,進行選擇寫入的方法(例如參 -5- (2) 1361218 照特開平1 0-1 1 6490號公報)。於此所形成之金屬配線, 係由鋁或鋁合金、銅或銅合金所成之導體層,與包圍其之 鎳-鐵(坡莫合金)等強磁性層所成。因應需求形成較薄 之挾持強磁性層的鉅、氮化鉅等障壁膜。此金屬配線係以 鑲嵌法所形成,過剩量之導體層、彈磁性層及障壁膜,係 施行硏磨同時平坦化而去除。 施行如此之硏磨同時平坦化的方法,考量以含有硏磨 • 材料之硏磨組成物予以處理的方法;僅以硏磨材料處理之 情況,銅或銅合金一般而言較柔軟之故,容易受到刮傷, 以致收率非常低。又,銅能以蝕刻劑溶解之故,考量添加 . 蝕刻劑之硏磨組成物。不過,如此之硏磨組成物,不但凸 ‘部、凹部亦進行蝕刻,不能全部平坦化、金屬配線部產生 ' 被削切之所謂凹狀變形的現象。 爲防止此現象之硏磨由銅或銅合金所成的金屬膜之金 屬硏磨組成物,有特開平8-83780號公報所揭示之含有過 # 氧化氫、苯并***、胺基乙酸,因應需求含有硏磨材料的 組成物。於此,有苯并***與被氧化之金屬膜反應,形成 保護膜,優先使凸部進行機械硏磨提高平坦性,同時降低 「凹狀變形之說明。 進而,特開平9-5 5 3 63號公報上,有添加與銅反應可 生成水難溶性,且機械上比銅脆弱的銅錯合物之2·唾啉羧 酸的金屬硏磨組成物之揭示。含苯并***之金屬硏磨組成 物雖然具有平坦性或凹狀變形的效果,苯并***的防蝕作 用甚強之故,有硏磨速度顯著下降的缺點。又,使用2_喹 -6- (3) 1361218 啉羧酸之金屬研磨組成物,由於2-喹啉羧酸相當高價’工 業上難以使用。 特開2002 - 1 34444號公報上,有使用二氧化铈與乙烯 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之漿料爲銅等金屬硏磨的 記載。此文獻記載之漿料的本質係二氧化矽膜之硏磨,實 ' 際上並無金屬膜硏磨之實施例,如此之漿料組成物幾乎不 能硏磨金屬膜。 • 專利第3,1 3 0,279號公報中,有含有硏磨粒子,具有與 此硏磨粒子之電荷相異的離子性電荷之高分子電解質之硏 磨用漿料組成物的揭示。又,於此,此高分子電解質之分 . 子量爲約500約10,000;濃度,相對於硏磨粒子爲約5 ~5 0 • 重量%。此文獻中,藉由使硏磨粒子與高分子電解質之電 荷相異’高分子電解質結合於硏磨粒子;又,藉由使高分 子電解質之濃度’相對於硏磨粒子爲約5〜50重量%,硏磨 粒子之僅一部份被高分子電解質被覆。即,此文獻中,僅 • 使用與硏磨粒子之關係的高分子電解質,就相對於被硏磨 金屬具有大親和性之唑的使用全未提及。又,此文獻中, -以有關基板之局部的平坦化效果爲主進行檢討,就有關凹 .' 狀變形之高分子電解質的分子量之效果並無檢討。 - 近年來,自銅配線之寄生容量的關係檢討作爲層間絕 緣膜之Low k材料的使用。Low k材料已開發各種無機系、 有機系材料,作爲次世代之Low k材料,必要介電常數未 達2.3程度者。爲達成此介電常數,必要L〇w k材料之多孔 化。依最新CMP製程與材料技術(技術資訊協會,2〇〇2, (4) 1361218 第133頁)之記載,如此的材料機械強度脆弱,以已往所 使用之CMP硏磨壓力有斷裂的問題,謀求以低壓之硏磨》 不過,上述記載之已往的技術中,設定爲高壓硏磨,以低 壓進行之高速硏磨並未檢討。 進而,近年來配線有微細化之傾向,微細配線以高密 度存在的情況,可能產生障壁膜及相關絕緣膜被侵蝕成爲 凹狀之現象。此與凹狀變形同樣的使配線電阻下降,亦成 # 爲配線短路之原因,期望予以抑制。 又,配線金屬之硏磨中,有配線以外之部份,例如障 壁膜上殘留配線金屬時,有限制障壁膜硏磨漿料之性能的 情況。因此,期望障壁膜上無配線金屬殘留。 【發明內容】 [發明之揭示] 本發明提供,可抑制蝕刻、侵蝕,尤其能以維持金屬 # 膜之平坦性的高速硏磨,全無例如在障壁膜上殘留配線金 屬之配線以外的部份之硏磨組成物。又,本發明以提供, -採用此硏磨組成物之金屬膜的硏磨方法、及包含以此硏磨 ••組成物進行平坦化之步驟的基板之製造方法爲目的。 # 本發明的工作同仁,就解決上述課題,經深入探討不 斷硏究之結果發現,使用含有具3個以上唑基之質量平均 分子量(以下簡稱「分子量」)30 0〜15,000的唑基化合物 之硏磨組成物,能解決上述課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爲下述[1]~[3 1]所示者。 -8 - (5) (5)1361218 π] —種研磨組成物,其特徵爲含有: (A)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唑基之分子量300~15,000 的含唑基化合物, (B )氧化劑, (C) 一種或兩種以上選自胺基酸、有機酸、無機酸 所成群之酸。 [2] 如上述[1]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含唑基化合 物之分子量爲2,000~8,000。 [3] 如上述[1]或[2]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含唑基 化合物爲含有具乙烯基之唑單位的聚合物。 [4] 如上述[1]〜[3]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 中該含唑基化合物之含量爲0.001〜1質量%。 [5] 如上述[1]〜[4]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 中該含唑基化合物之每1唑基的分子量爲90〜3 00。 [6] 如上述[1]〜[5]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 中尙含有硏磨材料。 [7] 如上述[6]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硏磨材料之 含量爲30質量%以下。 [8] 如上述[1]~[7]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 中尙含有碳數8以上之烷基芳香族磺酸。 [9] 如上述[8]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烷基芳香族 磺酸之含量爲〇.5質量%以下。 [10] 如上述[1]〜[9]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 中尙含有具碳數8以上之烷基的磷酸酯。 (6) 1361218 [11] 如上述[10]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具碳數8以 上之烷基的磷酸酯的含量爲0.5質量%以下。 [12] 如上述[1]〜[11]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 其中尙含有碳數8以上之脂肪酸。 [13] 如上述[12]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脂肪酸之 含量爲0.5質量%以下。 [14] 如上述[1]~[ 13]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 φ 其中尙含有防蝕劑。 [15] 如上述[14]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防蝕劑之 含量爲〇.5質量%以下。 [16] 如上述[1]〜[15]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 其中尙含有鹸。 [17] 如上述[1卜[16]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 其pH爲5〜1 1。 [18] 如上述[1]〜[17]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 # 其中尙含有非離子性水溶性聚合物。 [19] 如上述[18]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非離子性 水溶性聚合物爲乙烯基醇、.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醯基嗎 •啉' N-異丙基丙烯醯胺之聚合物或此等之組合的共聚物。 [20] 如上述[18]〜[19]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非離 子性水溶性聚合物之含量爲5質量%以下。 [21] 如上述[18]~[20]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 其中該非離子性水溶性聚合物之分子量爲3,00 0〜100, 〇〇〇。 [22] 如上述[1]〜[21]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 -10- (7) 1361218 其係將,在具有凹部之基板上覆蓋凹部而埋置的金屬膜, 或在具有凹部之基板上形成的障壁金屬膜及覆蓋凹部而埋 置之金屬膜,予以硏磨之硏磨組成物。 [23]—種基板之硏磨方法,其特徵爲以上述[1]〜[21] 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將在具有凹部之基板上覆 蓋凹部而埋置的金屬膜,或在具有凹部之基板上形成的障 壁金屬膜及覆蓋凹部而埋置之金屬膜,予以平坦化。 φ [24]如上述[23]記載之基板的硏磨方法,其中使該硏 磨組成物之溫度調爲3 0〜5 0 °C進行平坦化。 [25] 如上述[23]或[24]記載之硏磨方法,其中該金屬 膜爲銅或含銅之合金。 [26] 如上述[23]〜[25]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方法,其 中該障壁金屬膜爲鉅或鉅合金。 [2 7] —種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以上述 [23]〜[2 6]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方法將基板硏磨的步驟。 • [2 8]—種組成物,其特徵爲進行稀釋成爲上述[4]、 [7]、[9] ' [11]、[13]及[15]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 - 〇 [29]—種方法,其特徵爲將上述[28]記載之組成物作 • 爲輸送或儲存用組成物使用的方法。 [3 0]—種套組,其係複數之組成物的套組;其特徵爲 藉由將此等組成物混合、或混合及稀釋成爲上述[1]〜[2 2] 項中任一項記載之硏磨組成物而成。 [3 1]—種方法,其特徵爲將上述[30]記載之組成物作 -11 - (8) 1361218 爲輸送或儲存用組成物使用的方法。 在金屬膜,尤其銅膜之硏磨中,此含唑基化合物可減 低凹狀變形》又,此含唑基化合物可控制障壁膜之硏磨速 度,能抑制侵蝕。此含唑基化合物,藉由硏磨組成物中更 佳爲含有乙烯基咪唑,可使障壁膜上全無配線金屬殘留,
I 更減少凹狀變形。 進而,藉由採用含有具3個以上唑基之分子量 # 30 0〜15,00 0的含唑基化合物之硏磨組成物的本發明之硏磨 方法及基板的製造方法,可輕易製造平坦性優越的基板。 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詳細說明如下。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本發明係,含有: 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唑基之分子量3 00~ 1 5,000的含 唑基化合物, • 氧化劑,及 一種或兩種以上選自胺基酸、有機酸、無機酸所成群 之酸,以及 _ 隨意之硏磨材料, -的硏磨組成物;係有關金屬膜之硏磨中所使用之較佳硏磨 組成物者。 <含唑基化合物> 本發明之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唑基的分子量 -12- (9) 1361218 300〜1 5,000之含唑基化合物,係1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唑基 之含唑基化合物,能以各種方法製造。唑中有咪唑、*** 、四唑、噻唑,其中有具有羥基、羧基、胺基等反應性取 代基者。例如4-羧基-1H·苯并***、4-羥基苯并***、2-胺基咪唑等。其中,羧基與多元醇 '多元胺反應,分別生 成酯、醯胺。此時,藉由使用多元醇、多元胺之3價以上 化合物,可製造具有3個以上唑基之化合物。同樣的藉由 φ 自具有羥基、胺基之唑,與具有與此等反應之部位的化合 物反應,亦能製造具有3個以上唑基之化合物。 又,藉由將具有乙烯基之唑予以聚合,亦可製造本發 明使用之含唑基化合物。具有乙烯基之唑,有1-乙烯基咪 唑、2-[3-(2H-苯并***-1-基)-4-羥基苯基]乙基甲基丙 烯酸酯等。 此等含唑基化合物之中,以含有具乙烯基之唑單位的 聚合物爲佳。此聚合物,係將具乙烯基之唑進行聚合而得 • 。具乙烯基之唑可單獨進行聚合,亦可與其他之乙烯基化 合物進行共聚合。 具體而言,含唑基化合物之每1個唑基的分子量爲 90〜3 00,較佳爲90〜2 00,可予以合成含唑基化合物。 可與具乙烯基之唑共聚合的乙烯基化合物,有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醯胺 、N-乙烯基乙醯胺、N-乙烯基甲醢胺、丙烯醯基嗎啉、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 如此之乙烯基化合物的聚合方法,一般係在水溶液、 -13- (10) 1361218 有機溶劑中進行自由基聚合。使用偶氮雙異丁腈等自由基 引發劑予以聚合,亦可使用(十二)烷基硫醇、三羥甲基 丙烷三(3 -锍基丙酸酯)、α -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等鏈轉移 劑、調整分子量。 如此之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使用質量平均分子量爲 300〜15,000者。較佳爲 500〜105000,更佳爲 2,000〜8,000, 取佳爲4,500〜6,500。 # 本發明所使用之含唑基化合物,在硏磨組成物中之含 量爲0.001〜1質量%,較佳爲0.002〜0.5質量%,更佳爲 0.003〜0.1質量%。少量時,抑制蝕刻、提升硏磨速度之效 果極少;多量添加效果亦甚少;隨情況而異,亦有促進添 加之硏磨材料的凝聚之情況。 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可使用有機溶劑組成物、水機 溶劑/水混合組成物、水性組成物之任一種,考量成本、 使用方法等時,硏磨組成物以水溶液爲佳。因此,本發明 • 使用之含唑基化合物的對水溶解度以0.01質量%以上爲佳 ,更佳爲0.0 3質量%以上。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唑基,可與銅等金屬相互作用,此 •爲提升落差緩和性、凹狀變形特性者。又,本發明使用之 含唑基化合物,可控制鉬等障壁膜之硏磨速度,此爲改善 侵蝕特性有效者。相對於此,同樣的,爲控制障壁膜之硏 磨速度,一般所使用的乙醇胺等鹼性化合物,雖可提升侵 蝕特性,但落差緩和性、凹狀變形特性卻惡化。本發明藉 由使用具有3個以上唑基之分子量300〜15,000的含唑基化 -14 - (11) 1361218 合物,引起複雜的作用,具有提升落差緩和性、凹狀變形 特性,與提高侵蝕特性之相反的機能。還有,分子量爲超 過15,000之具3個以上唑基的含唑基化合物,在配線金屬 之研磨中,容易引起配線以外之部份的殘留,例如在障壁 膜上之金屬殘留,障壁膜硏磨漿料之用途有其限制。 <酸> φ 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中所含有選自無機酸、有機酸及 胺基酸所成群的酸,可作爲促進硏磨之蝕刻劑,同時爲進 行穩定硏磨而添加。如此之無機酸有,硫酸、磷酸、鱗酸 、硝酸等;又,有機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 酸、2-甲基丁酸、正己酸、3,3-二甲基丁酸、2-乙基丁酸 ' 4-甲基戊酸、正庚酸、2·甲基己酸、正辛酸、2-乙基己 酸、苯甲酸、乙醇酸、水楊酸、甘油酸、乙二酸、丙二酸 、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順丁烯二酸、苯二 ©甲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乳酸等羧酸及此等之鹽 等;又,進而胺基酸有,甘胺酸、L-丙胺酸、/3-丙胺酸 、L-2-胺基丁酸、L·戊胺酸、L-胺基異戊酸、L-胺基異己 酸、L-己胺酸、L-異己胺酸、L-另己胺酸、L·苯基丙胺酸 、L-脯胺酸、肌胺酸、L_鳥胺酸、L-賴胺酸、牛磺酸、L· 絲胺酸、L-蘇胺酸、L-別蘇胺酸、L-勻絲胺酸、L-酪胺酸 、3,5-碘-!^酪胺酸、召-(3,4-二羥基苯基)-1^-丙胺酸、 L-甲狀腺素、4-羥基-L-脯胺酸、L-半胱胺酸、L-蛋胺酸、 L-乙(基)硫胺酸、L-羊毛硫胺酸、L-胱硫醚、L-胱胺酸 -15- (12) 1361218 、L-磺基丙胺酸、L-天冬胺酸、L-谷胺酸、S·(羧基甲基 )-L-半胱胺酸、4-胺基丁酸、L-天冬醯胺、L·谷胺醯胺、 重氮乙醯絲胺酸、L-精胺酸、L-刀豆胺酸、L·瓜胺酸、5 -羥基-L-賴胺酸 '肌酸、L-犬尿素、L-組胺酸、1-甲基-L-組胺酸、3-甲基-L-組胺酸、麥角硫因、L-色胺酸等胺基酸 此等無機酸、有機酸及胺基酸之酸,硏磨組成物中可 # 含有一種’亦可含有兩種以上。此等酸之含量,相對於硏 磨組成物爲0.01〜10質量%,較佳爲0.02~5質量%,更佳爲 0.0 5〜2質量% »過少時難以獲得高硏磨速度,過多時金屬 或金屬合金等之蝕刻速度過快。 <氧化劑> 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所使用的氧化劑,將金屬或金屬 合金等氧化,有助於提升硏磨速度。氧化劑有,氧、臭氧 、過氧化氫、叔丁基氫過氧化物、乙基苯氫過氧化物等烷 基過氧化物;過乙酸、過苯甲酸等過酸;高錳酸鉀等高錳 酸鹽;過碘酸鉀等過碘酸鹽;過硫酸銨、過硫酸鉀等過硫 酸鹽;次氯酸鉀等次氯酸鹽;多縮含氧酸等。此等氧化劑 ,從處理容易而言,以過氧化氫、過硫酸鹽爲佳。 氧化劑之含量,相對於硏磨組成物爲〇·01〜30質量%’ 較佳爲0.05〜20質量%,更佳爲〇·1~1〇質量%。過少時硏磨 速度過小;過多時不但浪費’相反的有抑制硏磨速度之情 況。 -16- (13) 1361218 <硏磨材料> 本發明之研磨組成物中可使用的硏 矽、氧化鋁、二氧化鈽、有機硏磨材料 可含有一種,亦可含有兩種以上。此等 充分提高硏磨速度,依硏磨材料之種類 表面受擦傷之情況。可充分提高硏磨速 Φ 佳硏磨材料,有二氧化矽等。更佳之硏 氧基矽烷水解所製得之膠體二氧化矽爲 磨材料之含量,相對於硏磨組成物爲0. 爲0.1〜20質量%,更佳爲0.2〜10質量%。 多時,成爲凹狀變形或擦傷之原因;過 高硏磨速度,恐難以消除障壁上之金屬 材料之大小,較佳之粒徑爲1 g m以下 /zm。硏磨材料之粒徑過小時,硏磨速 # 之情況;過大時,有成爲擦傷等金屬表 之情況。 <其他之成份> 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中,尙可含窄 芳香族磺酸。如此之烷基芳香族磺酸, 十一)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 苯磺酸、(十四)烷基苯磺酸或此等之 酸、烷基萘磺酸,烷基萘磺酸之福馬林 磨材料,有二氧化 等。此等硏磨材料 硏磨材料之目的爲 的不同,有使基板 度、抑制擦傷之較 磨材料,係以自烷 主成份者。此等硏 )1〜30質量%,較佳 硏磨材質之含量過 少時,不能充分提 膜殘留。又,硏磨 ,更佳爲0.01〜0.5 度有不能充分提高 面之傷的主要原因 碳數8以上之烷基 有癸基苯磺酸、( 酸、(十三)烷基 混合物的烷基苯磺 縮合物等。如此之 -17- (15) 1361218 1〇~15之聚環氧院醒憐酸醋。 本發明所使用之具有碳數8以上的烷g 含有一種或兩種以上。此等化合物之含量 成物爲5質量%以下,較佳爲1質量%以下, ^ %以下。如此之磷酸酯或聚環氧烷醚磷酸i 形之抑制,少量時凹狀變形之抑制效果極 雖可減低凹狀變形,要求高硏磨速度時, • 適用。 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中,尙可含有碳 酸。此碳數8以上之脂肪酸,單獨或與分子 唑基之分子量3〇〇~15,000的含唑基化合物 制硏磨中之金屬膜的表面粗糙。如此之碳 酸有,辛酸、壬酸、癸酸、十二酸、十四 六酸、十七酸、十八酸、二十酸、二十二 六酸、廿八酸、三十酸等飽和脂肪酸;二 •酸、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等° 等之鹽;可含有一種或兩種以上。此等之 油酸可單獨,或50質量%以上爲油酸之脂 -此之碳數8以上之脂肪酸的含量’以5質量 佳爲1質量%以下,更佳爲〇.5質量%以下。 防止金屬膜表面之粗糙,過多時障壁膜上 留的情況。 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中,進而可添加 界面活性劑。 S之磷酸酯,可 ,相對於硏磨組 更佳爲0.5質量 酷能發揮凹狀變 少;多量添加時 實用性能上較不 數8以上之脂肪 =中具有3個以上 等組合時,可抑 丨數8以上的脂肪 酸、十五酸、十 酸、廿四酸、廿 十碳五烯酸、油 此等可爲鉀或銨 中較佳爲油酸。 肪酸混合物。如 %以下爲佳,較 過少時不能充分 有產生金屬膜殘 水溶性聚合物或 -19- (16) 1361218 水溶性聚合物有,聚丙烯酸、聚甲 、聚異丙基丙烯醯胺、聚二甲基丙烯醯 胺、聚甲氧基乙錦、聚乙烧醇、經基乙 基纖維素、羧基乙基纖維素、聚乙烯吡 內醯胺、聚丙烯醯基嗎啉等。此等在不 添加。從金屬表面之防蝕的觀點而言, 性羥基、甲氧基、乙氧基等非離子性之 • 。更佳之水溶性聚合物,爲具有環狀醯 胺基、醇性羥基之非離子性水溶性聚合 性水溶性聚合物,爲聚乙烯醇、聚乙烯 醯基嗎啉、或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又 聚物,例如N-異丙基丙烯醯胺與乙烯基 、N-異丙基丙烯醯胺與丙烯醯基嗎啉之 內醯胺與乙烯基吡咯烷酮之共聚物等。 界面活性劑,可使用陽離子性、陰 • 之任一種。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有脂 肪族銨鹽等。又,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 其鹽、高級醇硫酸酯、烷基醚硫酸或其 • 等。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有聚環氧乙 ^ 甘油酯之聚環氧乙烷醚等醚酯型、聚乙 油酯、山梨糖醇酐酯等酯型。 此等水溶性高分子、界面活性劑之 組成物,較佳均爲5質量%以下。更佳】 佳爲0.5質量。/。以下。 基丙烯酸或其銨鹽 胺、聚甲基丙烯醯 基纖維素、羧基甲 咯烷酮、聚乙烯己 影響性能之範圍可 以具有醯胺基、醇 水溶性聚合物爲佳 胺、N-烷基取代醯 物;最佳之非離子 吡咯烷酮、聚丙烯 ,可使用此等之共 吡咯烷酮之共聚物 共聚物、乙烯基己 離子性及非離子性 肪族胺或其鹽、脂 ,有烷基醚羧酸或 鹽等硫酸酯化合物 烷烷基醚等醚型、 二醇脂肪酸酯、甘 含量,相對於硏磨 專1質量%以下,最 -20- (17) 1361218 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中,可尙含有防蝕劑(保護膜形 成劑)。如此之成份,以苯并咪唑-2-硫醇' 2-[2-(苯并 噻唑基)]硫代丙酸、2-[2·(苯并噻唑基)]硫代丁酸、2-锍基苯并噻唑、1,2,3-***、1,2,4-***、3·胺基-ΙΗ-1,2,4-***、苯并***' 1-羥基苯并***、1-二羥基丙基 苯并***、2,3-二羧基丙基苯并***、4-羥基苯并***、 4-羧基-1H·苯并***、4-甲氧基羰基-1H-苯并***、4-丁 φ 氧基羰基-1H·苯并***、4·辛基氧羰基-1H-苯并***、5-己基苯并***、N· ( 1,2,3 -苯并***基-1-甲基)-N·( 1,2,4-***基-1-甲基)-2-乙基己基胺、甲苯并***、萘并 ***、雙[(1-苯并***基)甲基]膦酸、苯并咪唑、四唑 等唑或其鹽爲佳。最佳爲苯并***、甲苯基***、羥基苯 并***、羧基苯并***、苯并咪唑、四唑、喹啉-2-羧酸》 防蝕劑之含量,相對於硏磨組成物以5質量%以下爲佳,較 佳爲2質量%以下,更佳爲0.5質量%以下。含有如此之防蝕 • 劑,可有效防止金屬膜表面之粗糙。 在對性能、物性沒有不良影響之範圍,本發明之硏磨 - 組成物中可添加鹼。爲維持穩定之硏磨性能的目的或pH調 整,可作爲緩衝劑使用。如此之鹼有,氨、氫氧化鈉、氫 - 氧化鉀、碳酸鉀、碳酸氫鉀、碳酸氫銨、甲胺、乙胺、丙 胺、異丙胺'丁胺、異丁胺、叔丁胺、戊胺、烯丙胺'2-乙基己基胺、環己胺、苄基胺、糠基胺等烷基單胺;〇-胺 基苯酚、乙醇胺、3-胺基-1-丙醇、2-胺基-1-丙醇等具有 羥基之單胺;乙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 -21 - (18) 1361218 烯五胺、五乙烯六胺、0·亞苯基二胺、三亞甲基二胺、 2,2 -二胺基二正丙基胺' 2 -甲基-2- (2 -苄基乙硫基)乙烯 二胺' 1,5-二胺基·3-戊醇、1,3-二胺基-2-丙醇、二甲苯二 胺、雙胺基丙基聚亞烷基醚等二胺;聚烯丙基胺、聚乙烯 醯亞胺等聚胺。此等鹼之中,較佳爲氨、氫氧化鉀。鹼之 添加量,相對於硏磨組成物以1 0質量%以下爲佳,較佳爲5 質量%以下,更佳爲1質量%以下。 <硏磨組成物之使用> 本發明所使用之硏磨組成物,可在ρΗ2~ 12之間使用。 較佳爲ρΗ3〜11,更佳爲ρΗ5~10。調整如此之pH的試藥, 可使用上述無機酸、上述有機酸、上述鹼。 本發明所使用之硏磨組成物,可在較佳爲100 °c之 範圍使用。一般而言以在室溫附近使用爲佳,以調整硏磨 速度之目的,可調整硏磨組成物之溫度。溫度過低時不能 # 提高硏磨速度,於〇°c以下時有結冰之情況。又,溫度高 時容易引起副反應。較佳爲10~50°c,更佳爲15〜40°c。 • 本發明所使用之硏磨組成物對硏磨機的滴下量,依硏 : 磨機、晶圓之大小而決定。採用8吋晶圓(200mm )時, - 可使用10〜1 000 ml/分鐘。較佳爲50〜500 ml/分鐘,更佳爲 1 00-400 ml/分鐘。 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較佳之通用被硏磨對象物有金 屬等:較佳之金屬的具體例,有鋁、銅、鐵、鎢、鎳、鉅 、釕或鉑等鉑族金屬或此等金屬之合金等。更佳爲多層配 -22- (19) 1361218 線部之配線部份或覆蓋配線部份所成的金屬膜,在具有凹 部之基板上覆蓋凹部而埋置。最佳爲,可使用於在多層配 線部之配線部份所成銅或銅合金、鐵或鐵合金。還有,此 配線金屬膜,在與基板之間有形成障壁膜的情況,此情況 時可與金屬膜同時研磨障壁膜。如此之障壁膜材料,以使 用鉬、鉬合金、氮化钽、鈦、鈦合金等爲佳。 採用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的硏磨方法有,在硏磨定盤 # 之硏磨布上供給本發明的硏磨組成物之同時,例如將具有 被硏磨金屬膜之基板,以壓觸於硏磨布的狀態,藉由使硏 磨定盤與基板相對移動,將被硏磨金屬膜予以硏磨之方法 。硏磨之裝置,可使用具有將半導體基板保持之夾子與使 硏磨存貼合的定盤之一般的硏磨裝置。硏磨定盤之轉速, 依硏磨機之構造及大小而異於此難以規定,通常以10〜5 0 0 m/分鐘進行研磨。較佳爲20-3 00 m/分鐘,更佳爲30~150 m/分鐘。藉由研磨定盤之旋轉而維持基板硏磨的均勻性之 # 故,必要使基板旋轉。基板,與硏磨定盤之轉速幾乎相同 ,爲獲得均勻性,轉速有若干或多或少的情況。又,基板 • 透過固定夾在硏磨布上施加壓力壓觸,此時之壓力能以 : 〇.1〜1〇〇 kPa進行。硏磨定盤之轉速快時,壓力有降低的傾 • 向之故,難以規定,較佳爲0.5~80 kPa,更佳爲1〜50 kPa 〇 硏磨布,可使用一般的不織布、發泡胺基甲酸酯等。 硏磨布,以提高硏磨速度,使漿料之排出良好爲目的,大 多使用結成群者。有XY群、k群等;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 -23- (20) 1361218 ,任一群均可使用。又,爲防止硏磨布堵塞、穩定進行硏 磨,以附置金剛石等之清除器整理,可使_般所知之方法 〇 供給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至硏磨定盤的硏磨布上之方 法,可採用泵等連續供給。此時,硏磨組成物以含有全部 成份之1液供給亦佳;進而,考慮液之穩定性,亦可將過 氧化氫之溶液與其他的溶液以分別之管線供給。以分別之 φ 管線供給2液以上的情況,可使用之前1液所使用的硏磨布 供給,亦可使用另外之管線直接供給至硏磨布。 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考量液之穩定性等的處理方便 性,可將輸送時或儲存時分成複數種,及/或濃度的組成 物儲存。例如分成氧化劑與其他之溶液的2種。進而含有 硏磨材料之磨粒的情況,可將以磨粒爲主體者分開,成爲 合計3種之組成物。又,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係比使用 時濃厚的硏磨組成物,硏磨時可使用水等稀釋至適合硏磨 • 之濃度而使用。例如可作成比使用時濃厚2〜5倍的組成物 。將如此分開之組成物組合,藉由使此等組成物混合及因 •應需求之稀釋,可構成成爲本發明之硏磨組成物的套組。 「藉由如此之硏磨方法,可製造金屬膜經平坦化的基板 。將此步驟在元件上形成配線之方法說明如下。首先,在 基板上的層間絕緣膜上控開形成配線之溝及開口部,於絕 緣膜上形成較薄之障壁膜。進而,藉由電鍍等方法,如將 該溝及開口部埋塡,形成銅等金屬配線用之金屬膜。硏磨 此金屬膜,因應需求,進而藉由將障壁膜及層間絕緣膜進 • 24 - (21) 1361218 行硏磨平坦化,可製造金屬膜經平坦化之基板。其次,就 MR AM中配線形成方法予以說明。金屬配線,係由以鋁或 鋁合金、銅或銅合金所成的導體層,與將其包圍之鎳-鐵 (坡莫合金)等強磁性層所成。因應需求形成較薄之挾持 強磁性層的鉅、氮化鉅等障壁膜。此金屬配線係以鑲嵌法 所形成’過剩量之導體層、強磁性層及障壁膜,係施行硏 磨同時平坦化而去除。 • 於此’所謂層間絕緣膜,係指氧化矽膜、羥基倍半矽 氧烷(HSQ)、甲基倍半矽氧烷(MSQ)等含有多量矽之 無機系的層間絕緣膜,或由苯并環丁烯所成之膜的有機系 層間絕緣膜;又,此等之中亦可使用具有空隙的低介電常 數層間絕緣膜。 【實施方式】 以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如下;本發明並非限定於 • 此等實施例者。 • [合成例] : 下述爲具有3個以上唑基之含唑基化合物(化合物 • A〜G )的合成例,及非離子性水溶性聚合物(化合物Η及I )之合成例;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等合成例者。 <化合物A > 在安裝溫度計、攪拌裝置、氮氣導入管及回流冷卻管 -25- (22) (22)1361218 之500ml燒瓶中,加入2 -丙醇40g’於氮氣氣體環境下攪拌 同時升溫至75 °C »於其中分別以定量泵添加,將丨-乙烯基 咪唑46.31g與卜乙烯基吡咯烷酮43.69g溶解於2-丙醇78g中 之液(以下稱爲單體溶液),與將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酯)4.08g溶解於2 -丙醇163.92g之液(以下稱爲 引發劑溶液1 )。添加時間,單體溶液爲4小時’引發劑溶 液1爲6小時。引發劑溶液添加後,將反應溶液升溫至回流 溫度(約83°C),添加將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 酯)2.04g溶解於2-丙醇3 8.76g之液(以下稱爲引發劑溶液 2 ),進而繼續反應7.5小時。冷卻至室溫後’即得約4 1 5 g 之茶色透明溶液。將此茶色透明溶液’以旋轉真空蒸發器 濃縮,重覆2次水溶解,將溶劑由2 -丙醇取代爲水。固形 份濃度爲15 %,調整爲無離析之漿料而使用。 <化合物B > 在如上所述之500ml燒瓶中,加入2 -丙醇30g,於氮氣 氣體環境下攪拌同時升溫至回流溫度(約83 °C)。於其中 分別以定量泵添加,將1-乙烯基咪唑46.31g、1-乙烯基口比 咯烷酮43_69g與α -甲基苯乙烯二聚物〇.84g溶解於2-丙醇 77.2g之液(以下稱爲單體溶液),與將二甲基2,2’-偶氮 雙(2-甲基丙酸酯)3.26g溶解於2-丙醇1 64.74g之液(以 下稱爲引發劑溶液1 )。添加時間,雙方之液均爲4小時。 在添加單體溶液、引發劑溶液1後,繼續反應1小時。進而 ,添加將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酯)0.82 g溶解 -26- (23) (23)1361218 於2 -丙醇15.58g之液(以下稱爲引發劑溶液2)。反應1小 時後添加相同之引發劑溶液2 (引發劑追加添加操作), 操作重覆3次後,繼續反應4小時。冷卻至室溫,即得約 42 Og之茶色透明溶液。將此茶色透明溶液以旋轉真空蒸發 器濃縮,重覆2次水溶解,將溶劑由2·丙醇取代爲水。固 形份濃度爲15%,調整爲無離析之漿料而使用。 <化合物C> 在上述之500ml燒瓶中,加入正丙醇30g,於氮氣氣體 環境下攪拌同時升溫至回流溫度(約98 °C)。於其中分別 以定量泵添加,將1-乙烯基咪唑15.72g、1-乙烯基吡咯烷 酮74.28g與2-锍基乙醇0.066g溶解於正丙醇29.93g之液( 以下稱爲單體溶液),與將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 酸酯)0.77g溶解於正丙醇215.23g之液(以下稱爲引發劑 溶液1 )。添加時間,雙方之液均爲4小時。添加單體溶液 、引發劑溶液1後,繼續反應1小時。進而,添加將二甲基 2,2’-偶氮雙(2 -甲基丙酸酯)0.77g溶解於正丙醇14.63g之 液(以下稱爲引發劑溶液2 )。其後繼續反應5小時。冷卻 至室溫之後,即得約3 8 0 g之茶色透明溶液。將此茶色透明 溶液以旋轉真空蒸發器濃縮,重覆2次水溶解,將溶劑由 正丙醇取代爲水。固形份濃度爲1 5% ’調整爲無離析之漿 料而使用。 <化合物D> -27- (24) 1361218 除單體溶液爲1-乙烯基咪唑46.3 lg、1-乙烯基啦略院 酮43.69g與2-巯基乙醇0_21g溶解於正丙醇29.79g之液;引 發劑溶液1爲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酯)〇.82g溶 解於正丙醇215.18g之液;引發劑溶液2爲二甲基2,2’-偶氮 雙(2-甲基丙酸酯)0.82g溶解於正丙醇15_58g之液;及引 發劑追加添加操作重覆2次以外,與化合物C同樣進行合成 。固形份濃度爲18 %,調整爲無離析之漿料而使用。 <化合物E> 在上述之500ml燒瓶中,加入2 -丙醇40g,於氮氣氣體 環境下攪拌同時升溫至回流溫度(約83 °C)。於其中分別 以定量泵添加,將1-乙烯基咪唑46.31g、N-乙烯基吡略烷 酮43.69g與α -甲基苯乙烯二聚物l.46g溶解於2·丙醇28.5g 之液,溶解於2-丙醇78g之液(以下稱爲單體溶液)’與 將二甲基2,2,-偶氮雙(2 -甲基丙酸酯)2.45g溶解於2_丙醇 φ 213.55g之液(以下稱爲引發劑溶液1 )。添加時間’單體 溶液爲4小時,引發劑溶液1爲7小時。引發劑溶液1添加後 - ,繼續反應1小時,添加將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 : 酸酯)0.21g溶解於2·丙醇6.59g之液(以下稱爲引發劑溶 - 液2 )。反應1小時後添加相同之引發劑溶液2 (引發劑追 加添加操作),操作重覆5次後’繼續反應4小時。冷卻至 室溫後,即得約380g之茶色透明溶液。將此茶色透明溶液 以旋轉真空蒸發器濃縮’重覆2次水溶解’將溶劑由2-丙 醇取代爲水》固形份濃度爲15 %,調整爲無離析之漿料而 -28- (25) 1361218 使用。 <化合物F> 在上述之500ml燒瓶中,加入2-丙醇4〇g ’於氮氣氣體 環境下攪拌同時升溫至回流溫度(約83 °C) °於其中分別 以定量泵添加,將1-乙烯基咪唑46.3 lg、屮乙稀基批略垸 酮43.69g與(十二)烷基硫醇〇.36g溶解於2-丙醇77.68之 9 液(以下稱爲單體溶液),與將二甲基2,2’-偶氮雙(2·甲 基丙酸酯)1.22g溶解於2-丙醇166.78g之液(以下稱爲引 發劑溶液1 )»添加時間,單體溶液爲4小時,引發劑溶液 1爲7小時。引發劑溶液1添加後,繼續反應丨小時,添加將 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酯)〇.41g溶解於2-丙醇 7.79g之液(以下稱爲引發劑溶液2 )。反應1小時後添加 相同之引發劑溶液2 (引發劑追加添加操作),操作重覆2 次後’繼續反應4小時。冷卻至室溫後,將此茶色透明溶 • 液以旋轉真空蒸發器濃縮,重覆2次水溶解,將溶劑由2_ 丙醇取代爲水。固形份濃度爲15%’調整爲無離析之獎料 • 而使用。 <化合物G> 除(十二)垸基硫醇爲l.OOg以外,與化合物F同樣進 行〇成。將此米色透明溶液以旋轉真空蒸發器濃縮,重覆 2次水溶解,溶劑以水取代後,進行精製。固形份濃度爲 14%’調整爲無離析之漿料而使用。 -29- (26) 1361218 <化合物H> 在安裝溫度計、攪拌裝置 '氮氣導入管及回流冷卻管 之100ml燒瓶中,加入正丙醇55g、丙烯醯基嗎啉1〇g、二 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酯)〇.36g、十二)烷硫 醇〇.〇8g’於氮氣氣體環境下攪拌同時升溫至回流溫度( 約98°C )。於回流溫度經4小時後·,加入4質量%之二甲基 φ 2,2’·偶氮雙(2_甲基丙酸酯)的正丙醇溶液4.00g,保持 回流溫度再經4小時。冷卻至室溫後,將所得反應液以旋 轉真空蒸發器濃縮,溶解於水中。濃縮,再一次進行水溶 解’將溶劑由正丙醇取代爲水。固形份濃度爲5 %,調整爲 無離析之漿料而使用。 <化合物I〉 在上述之100 ml燒瓶中,加入正丙醇55g、N-乙烯基吡 咯烷酮5.15g、N-異丙基丙烯醯胺4.85g、二甲基2,2’-偶氮 雙(2-甲基丙酸酯)0.45g、1-(十二)烷硫醇0.10g,於 氮氣氣體環境下攪拌同時升溫至回流溫度(約98 °C)。於 回流溫度經4小時後,加入4質量%之二甲基2,2’-偶氮雙( 2-甲基丙酸酯)的正丙醇溶液5.0 0g,保持回流溫度再經4 小時。冷卻至室溫後,將所得反應液以旋轉真空蒸發器濃 縮,溶解於水中。濃縮’再一次進行水溶解’將溶劑由IE 丙醇取代爲水。固形份濃度爲5 %,調整爲無離析之漿料而 使用。 © (27) 1361218 <分子量測定> 合成之化合物的分子量,採用凝膠滲透色譜儀(GPC ),以聚乙二醇換算進行測定。還有,本發明亦使用市售 的化合物之故,與此等一起測定。市售之化合物使用1-乙 烯基咪唑與1_乙烯基吡咯烷酮之1:1 共聚物, VPI55K72W (簡稱 72W,BASF 公司製)。 φ 化合物A~I及72W之分子量測定結果如下。 化合物A: 10,500 化合物B : 6,200 化合物C : 5,5 0 0 化合物D : 5 ,5 0 0 化合物E : 5,0 0 0 化合物F : 6,1 0 0 化合物G : 1,8 0 0 # 化合物Η : 1 1,0 0 0 化合物I : 1 2,0 0 0 • 化合物 72W: 220,000 ' 〈晶圓> 殼層晶圓:均勻附置銅膜及鉬膜(障壁膜)之砂晶圓 〇 圖型晶圓:形成溝2之深度爲5〇〇nm、2 5nm之厚度、 鉅爲障壁膜4,附置lOOOnm之銅膜5的砂晶圓1 (參照圖1之 (28) (28)1361218 上圖)。於此銅線2’、2”配置於空間3、3”之間。 <8吋晶圓之硏磨> 基板與研磨定盤之相對速度:7〇 m/分鐘 硏磨墊:洛鐵魯尼達公司製ICl〇〇〇/SUBA400 硏磨組成物供給速度:200 ml/分鐘 <硏磨特性評估> 落差之測定:採用觸診式之落差測定計。 殼層銅、鉅膜厚之測定:由薄片電阻測定。 圖型銅膜厚測定:由評估之部位附近的無圖型之銅膜 的薄片電阻測定。 硏磨速度之測定:由研磨前後之電阻値測定銅膜、障 壁膜厚,以硏磨時間換算》 凹狀變形評估:以上述圖型晶圓(100 " m/100 /z m之 線/空間;參照圖1之上圖)硏磨至約300nm之銅殘留時之 硏磨速度爲基準,硏磨至相對於初期銅膜厚,超過50%硏 磨(自圖1之中圖起再硏磨50%)時之l〇〇//m/100/zm之線 /空間的銅圖型產生之落差(圖2之d),評估凹狀變形。 侵蝕測定:以與上述同樣之圖型晶圓之 線/空間),硏磨至約3 00nm之銅殘留時之硏磨速度爲基準 ,硏磨至相對於初期銅膜厚,超過50%硏磨時之9// m/1 // m線/空間之空間部份的障壁膜及相關絕緣膜之高度差(圖 3之e )作爲侵蝕,進行測定。 -32 - (29) 1361218 [實施例1〜10及比較1與2] 硏磨機採用斯品多華姆公司製之SH-24,進行8吋晶w (200mm晶圓)之評估。以基板與硏磨定盤之相對速度 70m/分鐘,研磨組成物供給速度爲200ml/分鐘,壓力爲 15kPa進行硏磨。 硏磨墊採用洛鐵魯尼達公司製之IC1400 (k群)°組 φ 成如表1所示。表以外之添加物爲水,添加量以質量%表示 。於此,APS爲過硫酸銨、DBS爲(十二)烷基苯磺酸、 POE爲聚環氧乙烷仲烷基醚磷酸酯、〇LA爲油酸、BZI爲苯 并咪唑。膠體二氧化矽爲使用粒徑120nm者。
-33- (31) 1361218 結果如表2所示。圖型晶圓之銅粗糙如下述之評估。 硏磨之圖型晶圓以金屬顯微鏡放大1〇~ 100倍,於銅之部份 確認有焦茶色之變色。此焦茶色之變色,藉由SEM觀測可 知有微細之孔洞;有此變色時,即爲乾斑。又,採用金屬 顯微鏡放大10〜100倍觀測銅殘留,評估斑點之銅殘留於 0.25/z /0.25//之狹配線成爲問題的高峰銅殘留。還有,有 斑點銅殘留時,顯示在更廣之區域有斑點銅殘留。 Φ 實施例及比較例1,採用各種之乙烯基咪唑與1-乙 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作爲唑類,其他之添加劑爲相同者。 實施例5使用分子量1,800之唑類時,凹狀變形稍大,任一 之凹狀變形、侵蝕均低;尤其使用分子量大之化合物72 W 的比較例,少量添加可獲得同樣的性能。 結果,採用分子量220,000之含唑基化合物72W的比較 例1,硏磨完成後之銅殘留多,晶圓全體可觀測到斑銅殘 留以外亦觀測到高峰殘留。此係可使用銅殘留少能修正之 • 障壁硏磨漿料的情況等,不成問題,亦有並非如此之情況 ,分子量大時,可使用之硏磨的種類受到限制。另一方面 • ’使用分子量1 〇,5 0 0之化合物的實施例1,觀測到少許之 • 尚峰殘留;使用分子量5,000〜6,000程度之化合物的實施例 • 2〜4,完全觀測不到銅殘留。由此結果可知,銅殘留依存 於具有3個以上之唑基的化合物之分子量。 實施例6爲使用磷酸油烯基酯作爲磷酸酯之例,任一 之性能均良好。實施例7爲少量添加乙烯二胺作爲驗而進 行硏磨。此情況,凹狀變形稍微增大。由於製程亦有必要 -35- (32) (32)1361218 某程度之凹狀變形的情況,此情況添加乙烯二胺甚爲有效 〇 實施例1 0係改變膠體二氧化矽之添加量者。添加量 增多時,凹狀變形有略爲增加之傾向,其他並未增大。 還有,實施例1〜1 0及比較例1中,並未能確認圖型晶 圓之配線銅的乾斑。又,比較例2中,添加分子量2,000之 聚乙烯亞胺替代唑類。將磨粒與氧化劑以外之添加劑溶解 ’添加磨粒之結果,白色漸漸變濃開始分離爲2層。進而 ’添加氧化劑之結果,更爲加速分離。磨粒凝聚而沉澱之 故。此比較例2不能使用於硏磨。
-36- (33) 1361218 表2
實施例 比較例 Cu(殼層) 硏磨速度 Cu(圖型) 硏磨速度 凹狀 變形 侵蝕 圖型晶圓 銅殘留 圖型晶圓配線 銅乾斑 實施例1 510 nm/min 585 nm/min 12nm lOnm 確認僅有少許 高峰之銅殘留 Μ J 1 \> 實施例2 511 nm/min 588 nm/min 22nm 7nm 無銅殘留 4τπ. Ifil /1 \\ 實施例3 506 nm/min 614 nm/min 3nm lOnm 無銅殘留 Μ ^\\\ 實施例4 489 nm/min 602 nm/min 8nm 18nm 無銅殘留 Μ J » 實施例5 522 nm/min 619 nm/min 44nm 9nm 無銅殘留 實施例6 490 nm/min 588 nm/min 8nm lOnm 無銅殘留 M j\w 實施例7 419 nm/min 584 nm/min 37nm 7nm 無銅殘留 M 實施例8 612 nm/min 731 nm/min 56nm 6nm 無銅殘留 姐 J » 實施例9 606 nm/min 736 nm/min 71nm 5nm 無銅殘留 M /\ w 實施例10 587 nm/min 729 nm/min 82nm 8nm 無銅殘留 M /\\\ 比較例1 512 nm/min 679 nm/min 8nm 6nm 晶圓全體有斑狀之 淺薄的銅殘留及高 峰銅殘留 4E y\\\ [實施例1 1〜14] 硏磨機採用阿普萊多馬鐵利阿魯公司製之Mirra,進 行8吋晶圓之評估,以基板與硏磨定盤之相對速度爲75m/ 分鐘、硏磨組成物供給速度爲200ml/分鐘、壓力爲14kPa 進行硏磨。 -37- (34) 1361218 硏磨墊採用洛鐵魯尼達公司製之IC 1 000 ( k群)。組 成如表3所示。表以外之添加物爲水’添加量以質量%表示 。於此,APS爲過硫酸銨、DBS爲(十二)烷基苯磺酸、 POE爲聚環氧乙烷仲烷基醚磷酸酯、OLA爲油酸、BZI爲苯 并咪唑。膠體二氧化矽採用粒徑120 nm者。 表3 實施例 唑 酸 氧化劑 界面活性劑 防蝕材料 鹼 磨粒 pH 實施例11 化合物F 0.05% 草酸 0.5% APS 1.5% DBS 0.07% POE 0.003% OLA 0.01% BZI 0.007% 氨 膠體二氧化矽 1.5% 9.1 實施例12 化合物F 0.05% 草酸 0.5% APS 1.5% DBS 0.07% POE 0.005% OLA 0.01% BZI 0.007% 氨 膠體二氧化矽 1.5% 9.1 實施例13 化合物F 0.05% 草酸 0.5% APS 1.5% DBS 0.07% POE 0.0085% LA無 BZI 0.007% 氨 膠體二氧化矽 1.5% 9.1 實施例14 化合物F 0.05% 草酸 0.5% APS 1.5% DBS 0.07% POE 0.01% OLA無 BZI 0.007% 氨 膠體二氧化矽 1.5% 9.1
結果如表4所示。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銅殘留、銅乾斑 之評估。實施例11及12爲添加油酸之硏磨組成物,實施例 13及14爲未添加油酸之漿料。實施例η ' 12與實施例π、 14比較’凹狀變形、侵蝕性能略高;尤其,在配線部份之 銅乾斑上確認添加油酸之效果》雖不清楚單獨使用油酸即 可發揮防止銅乾斑之效果,或藉由與分子中具3個以上唑 基之含唑基化合物等的協同效應而發揮銅乾斑之防止效果 -38- (35) 1361218 ,但可知本發明中以添加油酸爲佳。 表4 實施例 Cu(殼層 硏磨速度) 凹狀變形 侵蝕 圖型晶H 銅殘留 圖型晶圓配 線銅乾斑 實施例11 714nxn/min Onm 18nm 無銅殘留 Μ ^\\\ 實施例12 690nm/min Onm 14nm 無銅殘留 Μ 實施例13 660nm/min 21nm 40nm 無銅殘留 於配線部份 有茶色乾斑 實施例14 710nm/min 20nm 40nm 無銅殘留 於配線部份 有茶色乾斑 [實施例15〜17] 硏磨機採用斯比多華姆公司製之SH-24,進行8吋晶圓 之評估。以基板與硏磨定盤之相對速度83m/分鐘,硏磨組 成物供給速度爲150ml/分鐘、壓力爲7kPa進行硏磨。就高 溫下之銅硏磨速度、凹狀變形、侵蝕性能進行比較。 ® 硏磨墊採用洛鐵魯尼達公司製之IC 1 400 ( k群)。組 成如表5所示。表以外之添加物爲水,添加量以質量°/。表示 ' 。於此,APS爲過硫酸銨、DBS爲(十二)烷基苯磺酸、 : POE爲聚環氧乙烷仲烷基醚磷酸酯、〇LA爲油酸、BZI爲苯 ' 并咪唑。膠體二氧化矽採用粒徑120nm者。高溫下的硏磨 爲將添加氧化劑的糊料經約3 〇分鐘昇溫下’快速提供於硏 磨步驟中。 -39- (36) 1361218 表5 實施例 唑 酸 氧化劑 界面活性劑 防蝕材料 鹼 磨粒 pH 實施例15 ~17 . 化合物F 0.05% 草酸 0.5% APS 1.5% DBS 0.07% POE 0.003% OLA 0.03% BZI 0.003% 氨 膠體二氧化矽 1.5% 9.1 結果如表6所示。通常,硏磨在室溫附近(22t )進 行,升溫至40°C、50°C進行硏磨之結果,獲得硏磨速度高 、凹狀變形、侵蝕性能亦提升的效果。 表6 實施例 硏磨溫度 Cu(殼層) 硏磨速度 Cu(圖型) 硏磨速度 凹狀變形 侵蝕 實施例15 22〇C 539 nm/min 641 nm/min 53nm 10nm 實施例16 40°C 628 nm/min 694 nm/min 34nm 9nm 實施例17 50°C 638 nm/min 706 nm/min 22nm lOnm
[實施例18~26] 此等實施例就腐蝕之抑制進行檢討。 硏磨機採用阿普萊多馬鐵利阿魯公司製之Mirra,進 行8吋晶圓之評估。以基板與硏磨定盤之相對速度爲75 m/ 分鐘、硏磨組成物供給速度爲15 Oml/分鐘、壓力爲14kPa 進行硏磨。 硏磨墊採用洛鐵魯尼達公司製之IC1000(k-XY群)。 組成如表所示。表所示以外之成份爲水,此等成份之量以 -40- (37) (37)1361218
質量%表示。於此APS爲過硫酸銨、DBS爲(十二)烷基苯 磺酸' POE爲聚環氧乙烷仲烷基醚磷酸酯、〇la爲油酸、 BZI爲苯并咪唑、Phe爲苯基丙胺酸。膠體二氧化矽採用粒 徑120nm者。 -41 - (38)1361218 表7
實施例 唑 酸 氧化劑 界面活性劑 防倉虫材料 鹼 磨粒 其他 pH 實施例18 化合物Ε 草酸 APS DBS 0.07% BZI 氨 膠體二氧化矽 9.3 0.05% 0.5% 1.5% POE 0.005% 0.005% 1.5% OLA 0.01% 實施例19 化合物Ε 早酸 APS DBS 0.07% BZI 氨 膠體二氧化矽 聚乙烯醇 9.3 0.05% 0.5% 1.5% POE 0.005% 0.005% 1.5% 0.08% OLA 0.01% 實施例20 化合物Ε 草酸 APS DBS 0.07% BZI 氨 膠體二氧化矽 9.3 0.05% 0.5% 1.5% POE 0.005% 0.005% 1.5% OLA 0.01% 實施例21 化合物Ε 草酸 APS DBS 0.07% BZI 氣 膠體二氧化矽 聚乙烯吡 9.3 0.05% 0.5% 1.5% POE 0.005% 0.005% 1.5% 啥院酮 OLA 0.01% 0.1% 實施例22 化合物Ε 草酸 APS DBS 0.07% BZI 氨 膠體二氧化矽 化合物Η 9.3 0.05% 0.5% 1.5% POE 0.005% 0.005% 1.5% 0.1% OLA 0.01% 實施例23 化合物Ε 草酸 APS DBS 0.07% BZI 氨 膠體二氧化矽 化合物I 9.3 0.05% 0.5% 1.5% POE 0.005% 0.005% 1.5% 0.1% OLA 0.01% 實施例24 化合物C 草酸 APS DBS 0.07% BZI 氨 膠體二氧化矽 9.3 0.05% 0.5% 1.5% POE 0.005% 0.007% 1.5% OLA 0.01% 實施例25 化合物C 草酸 APS DBS 0.07% BZI 氨 膠體二氧化矽 9.3 0.05% 0.5% 1.5% POE 0.005% 0.007% 1.5% Phe OLA 0.01% 0.2% 實施例26 化合物Ε 草酸 APS DBS 0.07% BZI 氨 膠體二氧化矽 聚乙烯吡 9.3 0.05% 0.5% 1.5% POE 0.005% 0.007% 1.5% 咯烷酮 Phe OLA 0.01% 0.1% 0.2% 腐蝕之評估,係藉由SEM以5 Ο, Ο Ο 0倍觀測晶圓中之 -42- (39) 1361218 100///100#正方形,進行A〜G之7階段的相對評估。即, 視界中不能確認腐蝕者爲A、確認僅少許者爲B、以下隨腐 蝕之增加依序爲C、D、E、F、視界中幾乎全區域無腐蝕 者爲G。 添加聚乙烯醇之實施例19,與未添加聚乙烯醇之實施 例18比較,硏磨速度雖略低,但凹狀變形、侵蝕卻極爲良 ' 好,且腐蝕甚少。 φ 實施例2 1中添加之聚乙烯吡咯烷酮(阿魯多利吉公司 製,分子量10,000),雖對硏磨速度、凹狀變形、侵蝕沒 有影響,但具全無腐蝕之效果。又,實施例22及23使用之 非離子性水溶性聚合物(化合物Η及I ),亦雖對硏磨速度 、凹狀變形、侵蝕沒有影響,但具有抑制腐鈾之效果。實 施例25及26中加入酸之草酸,亦添加苯基丙胺酸。亦添加 苯基丙胺酸更能抑制腐蝕。 -43- (40) 1361218 表8
實施例 比較例 流量 ml/min Cu(殼層) 硏磨速度 凹狀變形 侵蝕 腐蝕 實施例18 150 991nm/min 12.8nm 21.5nm D 實施例19 150 860nm/min O.Onm 9.4nm C 實施例20 200 1115nm/min 15.9nm 17.0nm C 實施例21 200 1158nm/min 14.4nm 24.4nm A 實施例22 150 923nm/min 11.3nm 16.6nm C 實施例23 150 822nm/min 7.2nm 21.2nm C 實施例24 100 773nm/min O.Onm 7.0nm c 實施例25 100 862nm/min O.Onm 12.3nm B 實施例26 100 924nm/min O.Onm 7.3nm A
[實施例27及28、以及比較例3〜6] 硏磨機採用阿普萊多馬鐵利阿魯公司製之Mirra,進 行8吋晶圓之評估。以基板與硏磨定盤之相對速度爲75m/ 分鐘、硏磨組成物供給速度爲2 00ml/分鐘、壓力爲14kP a 進行硏磨。 硏磨墊採用洛鐵魯尼達公司製之IC1000 ( k-XY群)。 組成如表所示。表所示以外之成份爲水,此等成份之量以 質量%表示。於此,APS爲過硫酸銨、DBS爲(十二)烷基 苯磺酸、POE爲聚環氧乙烷仲烷基醚磷酸酯、OLA爲油酸 、BZI爲苯并咪唑。膠體二氧化矽爲採用粒徑120nm者、聚 丙烯醯胺(阿魯多利吉公司製)爲採用分子量1〇,〇〇〇者, 及聚丙烯酸(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爲採用分子量25,000 -44 - (41) 1361218
表9 實施例 比較例 磨粒 唑 酸 氧化劑 界面活性劑 防蝕 材料 驗 pH 實施例27 膠體二 氧化妙 1.5% 化合物E 0.05% 草酸2 水合物 0.7% 過硫酸錢 1.5% DBS 0.07% OLA 0.005% BZI 0.005% 氨 0.32% 9.3 實施例28 同上 化合物E 0.05% 同上 同上 同上 無 同上 9.3 比較例3 同上 化合物E Μ '»、、 同上 同上 同上 BZI 0.005% 同上 9.3 比較例4 同上 化合物Ε Μ 同上 同上 同上 姐 y» \\ 同上 9.3 比較例5 同上 聚丙烯醯胺 0.05% 同上 同上 同上 BZI 0.005% 同上 9.3 比較例6 同上 化合物E 0.05% 聚丙烯酸 0.01%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9.3 比較例4,係均不含唑化合物、防蝕材料之組成,凹 - 狀變形、侵蝕同時增大。又,比較例3,係比較例4中添加 ; 防蝕材料BZI之組成,凹狀變形、侵蝕均無改變。相對於 .此,僅添加唑化合物之實施例28,凹狀變形、侵蝕均獲得 提升。進而,添加防蝕材料之BZI的實施例27,凹狀變形 更減小。 就實施例2 7與比較例3,測定Ta之硏磨速度,對藉由 添加唑化合物有何改變,進行檢討。依其,藉由添加唑化 -45- (42) 1361218 合物’獲得Ta硏磨速度略爲降低之結果。 又’添加聚丙烯醯胺替代唑化合物之比較例5,雖凹 狀變形稍之提升,但侵蝕顯著增大。又,在實施例27中添 . 加陰離子聚合物之聚丙烯酸,爲比較例6。在不妨礙本發 明之範圍,雖可添加其他之水溶性聚合物,在本條件下, 聚丙烯酸顯著增大凹狀變形,同時在銅膜表面產生多數之 腐蝕。 φ 特開平Π-195628號公報中有,水溶性聚合物藉由與 苯并***等防蝕材料組合,可增加硏磨速度,同時使蝕刻 速度顯著降低,藉此能使凹狀變形減小之記載。 不過’依本發明,僅水溶性聚合物即具有抑制凹狀變 形、侵蝕之效果,藉由於其中添加防飩材料之苯并咪唑, 能使凹狀變形更爲良好。又,防蝕材料之有無,對銅之硏 磨速度或蝕刻速度沒有太大的影響。由此而言,本發明係 來自與特開平11-195628不同的機構者。進而,使用特開 φ 平^^95628中適合之聚丙烯醯胺或聚丙烯酸的比較例3或 4,雖提升性能,亦可清楚瞭解因情況而異,有使性能顯 • 著降低的情形。 -46-

Claims (1)

1361218 年月a ’ 4- 補充|Γ 第095113440號專利申請案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100年11月3日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硏磨組成物,其特徵爲含有: (Α)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唑基之分子量500~10,000 之含唑基化合物0.001〜1質量%, (Β)氧化劑0.01〜30質量%, φ (C) 一種或兩種以上選自胺基酸、有機酸、無機酸 所成群之酸0.01〜10質量%, (D )硏磨材料30質量%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含唑 基化合物之分子量爲2,000〜8,000。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含 唑基化合物爲含有具乙烯基之唑單位的聚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含 φ 唑基化合物之每1唑基的分子量爲90〜30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尙含 . 有碳數8以上之烷基芳香族磺酸。 .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烷基 芳香族磺酸之含量爲0.5質量%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尙含 有具碳數8以上之烷基的磷酸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具碳 數8以上之烷基之磷酸酯的含量爲0.5質量%以下。 1361218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尙含 有碳數8以上之脂肪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脂肪 酸之含量爲0.5質量%以下。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尙 含有防蝕劑。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防餓 劑之含量爲0.5質量%以下。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尙 含有驗。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ρ η爲 5~1 1。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尙 含有非離子性水溶性聚合物。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非 離子性水溶性聚合物爲乙烯基醇、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 醯基嗎啉、Ν-異丙基丙烯醯胺之聚合物,或此等之組合共 聚物。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非 離子性水溶性聚合物之含量爲5質量%以下。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中該非 離子性水溶性聚合物之分子量爲3,000~100,000。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其係將 在具有凹部之基板上覆蓋凹部而埋置之金屬膜,或在具有 -2 - 1361218 凹部之基板上形成的障壁金屬膜及覆蓋凹部而埋置之金屬 膜,予以硏磨之硏磨組成物。 20. —種硏磨方法,其特徵爲將在具有凹部之基板上 覆蓋凹部而埋置之金屬膜,或在具有凹部之基板上形成的 / 障壁金屬膜及覆蓋凹部而埋置之金屬膜,以申請專利範圍 第1或2項之硏磨組成物使其平坦化。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硏磨方法,其中使該硏 φ 磨組成物之溫度調爲3 0〜5 0 °C進行平坦化。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或21項之硏磨方法,其中該 金屬膜爲銅或含銅之合金。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或21項之硏磨方法,其中該 障壁金屬膜爲钽或鉅合金。 24. —種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以申請專利 範圍第20〜23項中任一項之硏磨方法將基板硏磨的步驟。 25. —種組成物,其特徵爲以水稀釋至2〜5倍成爲申 φ 請專利範圍第6 ' 9 ' 10及12項中任一項之硏磨組成物。 2 6 · —種套組,其特徵爲具有以下第1組成物與第2組 成物之套組;第1組成物爲含有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唑基的 s : 分子量500〜10,000的含唑基化合物、及選自胺基酸、有 機酸、無機酸所成群的1種或2種以上的酸;第2組成物爲 含有酸化劑;藉由混合前述第1及第2的組成物,或藉由混 合前述第1及第2組成物,且以水稀釋至2〜5倍後成爲如申 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之硏磨組成物者。 2 7.—種套組,其特徵爲具有以下第1、第2及第3組成 1361218 物:第1組成物爲含有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唑基的分子量 500〜10,000的含唑基化合物、及選自胺基酸、有機酸、 無機酸所成群的1種或2種以上的酸;第2組成物爲含有酸 化劑;第3組成物爲含有硏磨材料; 混合前述第1〜3組成物,或混合前述第1〜3組成物, 且以水稀釋至2〜5倍,更含有硏磨材料而成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之硏磨組成物者。
-4 -
TW095113440A 2005-04-14 2006-04-14 Polishing composition TWI36121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17538 2005-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0209A TW200710209A (en) 2007-03-16
TWI361218B true TWI361218B (en) 2012-04-01

Family

ID=37115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3440A TWI361218B (en) 2005-04-14 2006-04-14 Polishing composition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93118A1 (zh)
EP (1) EP1870928A4 (zh)
JP (1) JP4628423B2 (zh)
KR (1) KR100961116B1 (zh)
CN (1) CN100595892C (zh)
TW (1) TWI361218B (zh)
WO (1) WO20061125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6710B2 (ja) * 2005-09-02 2012-09-19 株式会社フジミ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研磨用組成物
JP5180185B2 (ja) * 2006-03-31 2013-04-10 キャボット 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改良された平坦化のためのポリマー抑制剤
KR101032504B1 (ko) * 2006-06-30 2011-05-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Cmp 슬러리
TWI437083B (zh) * 2006-07-28 2014-05-11 Showa Denko Kk 研磨組成物
TW200916564A (en) * 2007-01-31 2009-04-16 Advanced Tech Materials Stabilization of polymer-silica dispersions for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slurry applications
JP2009123880A (ja) * 2007-11-14 2009-06-04 Showa Denko Kk 研磨組成物
JP5273710B2 (ja) * 2007-11-27 2013-08-28 メック株式会社 エッチング剤
KR101094662B1 (ko) * 2008-07-24 2011-12-20 솔브레인 주식회사 폴리실리콘 연마정지제를 함유하는 화학 기계적 연마조성물
JP2010161201A (ja) * 2009-01-08 2010-07-22 Jsr Corp 化学機械研磨用水系分散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化学機械研磨方法、化学機械研磨用水系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CN102559060A (zh) * 2010-12-28 2012-07-11 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抛光硅和铜的化学机械平坦化浆料
KR20140034231A (ko) * 2011-05-24 2014-03-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구라레 화학 기계 연마용 부식 방지제, 화학 기계 연마용 슬러리, 및 화학 기계 연마 방법
CN103146306B (zh) * 2011-12-07 2016-12-28 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tsv阻挡层抛光液
CN103160207A (zh) * 2011-12-16 2013-06-19 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化学机械抛光浆料及其应用
JP5822356B2 (ja) * 2012-04-17 2015-11-24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用研磨液組成物
JP5741864B2 (ja) * 2012-12-25 2015-07-0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研磨組成物
WO2014112418A1 (ja) * 2013-01-16 2014-07-2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金属用研磨液及び研磨方法
JP5890583B2 (ja) * 2013-02-21 2016-03-22 株式会社フジミ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研磨用組成物および研磨物製造方法
KR102330030B1 (ko) * 2013-03-19 2021-11-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후지미인코퍼레이티드 연마용 조성물, 연마용 조성물 제조 방법 및 연마용 조성물 조제용 키트
JP6037416B2 (ja) * 2013-06-07 2016-12-07 株式会社フジミ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シリコンウエハ研磨用組成物
JP5857310B2 (ja) * 2013-09-30 2016-02-10 株式会社フジミ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研磨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068672A1 (ja) * 2013-11-08 2015-05-14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半導体用濡れ剤及び研磨用組成物
JP6185432B2 (ja) 2014-06-24 2017-08-23 株式会社フジミ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研磨用組成物
JP6435689B2 (ja) * 2014-07-25 2018-12-12 Agc株式会社 研磨剤と研磨方法、および研磨用添加液
KR102296739B1 (ko) 2014-10-27 2021-09-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포토마스크용 세정 조성물을 이용한 집적회로 소자 제조 방법
US9593261B2 (en) * 2015-02-04 2017-03-14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Polishing agent, polishing method, and liquid additive for polishing
KR101943702B1 (ko) * 2016-05-12 2019-01-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구리 연마용 cmp 슬러리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연마 방법
KR101943704B1 (ko) * 2016-06-27 2019-01-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금속막용 cmp 슬러리 조성물 및 연마 방법
US10711159B2 (en) * 2016-12-30 2020-07-14 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 U.S.A., Inc. Polishing compositions
CN107841288A (zh) * 2017-12-12 2018-03-27 戚明海 Cmp研磨剂及其制造方法
KR20190074597A (ko) * 2017-12-20 2019-06-28 주식회사 케이씨텍 Sti 공정용 연마 슬러리 조성물
EP4263734A1 (en) * 2020-12-21 2023-10-25 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 U.S.A, Inc.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79098B (de) * 1961-05-03 1964-10-01 Basf Ag Flotationsmittel zum Klaeren von Papierfasern enthaltenden Abwaessern
JP3397501B2 (ja) * 1994-07-12 2003-04-14 株式会社東芝 研磨剤および研磨方法
US6046110A (en) * 1995-06-08 2000-04-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pper-based metal polishing solu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5920500A (en) * 1996-08-23 1999-07-06 Motorola, Inc.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having stacked memory cells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US5876490A (en) * 1996-12-09 1999-03-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n Polish process and slurry for planarization
JPH11256141A (ja) * 1998-03-12 1999-09-21 Sony Corp 研磨スラリーおよび研磨方法
KR100447551B1 (ko) * 1999-01-18 2004-09-08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복합 입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수계 분산체, 화학 기계연마용 수계 분산체 조성물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TW593674B (en) * 1999-09-14 2004-06-21 Jsr Corp Cleaning agent for semiconductor part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semiconductor parts
US6355153B1 (en) * 1999-09-17 2002-03-12 Nutool, Inc. Chip interconnect and packaging deposition methods and structures
US6299795B1 (en) * 2000-01-18 2001-10-09 Praxair S.T. Technology, Inc. Polishing slurry
US6872329B2 (en) * 2000-07-28 2005-03-29 Applied Materials, Inc.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JP3825246B2 (ja) * 2000-11-24 2006-09-27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化学的機械的研磨用スラリー
EP2418258A1 (en) * 2001-02-20 2012-02-15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Polishing slurry and method of polishing substrate
US20020173221A1 (en) * 2001-03-14 2002-11-21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wo-step polishing
US7323416B2 (en) * 2001-03-14 2008-01-29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polishing a substrate
JP2002303731A (ja) * 2001-04-09 2002-10-18 Nitto Denko Corp 半透過反射板、半透過型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EP1287986A4 (en) * 2001-04-26 2006-11-2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GENERATIVE PROCESSING AND PRINTING
JP2002367996A (ja) * 2001-06-06 2002-12-20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945857B2 (ja) * 2001-06-13 2012-06-06 Jsr株式会社 研磨パッド洗浄用組成物及び研磨パッド洗浄方法
JP2003113370A (ja) * 2001-07-30 2003-04-18 Toshiba Corp 化学的機械的研磨用スラリー、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化学的機械的研磨用スラリーの取り扱い方法
US6821897B2 (en) * 2001-12-05 2004-11-23 Cabot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pper CMP using polymeric complexing agents
US6934487B2 (en) * 2002-02-08 2005-08-23 Cf Technologies Sealing member for toner cartridge
US6776810B1 (en) * 2002-02-11 2004-08-17 Cabot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nionic abrasive particles treated with positive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s for CMP
WO2004039905A1 (en) * 2002-10-31 2004-05-13 Showa Denko K.K. Composition for polishing metal, polishing method for metal lay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wafer
US20050092620A1 (en) * 2003-10-01 2005-05-05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lishing a substrate
TWI288046B (en) * 2003-11-14 2007-10-11 Showa Denko Kk Polishing composition and polishing method
TW200521217A (en) * 2003-11-14 2005-07-01 Showa Denko Kk Polishing composition and polishing method
JP2005340755A (ja) * 2003-11-14 2005-12-08 Showa Denko Kk 研磨組成物および研磨方法
JP2006179845A (ja) * 2004-11-26 2006-07-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金属用研磨液及び研磨方法
JP2006208409A (ja) * 2005-01-24 2006-08-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ハロゲン化銀カラー写真感光材料
CN101443890A (zh) * 2006-05-16 2009-05-27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研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TWI437083B (zh) * 2006-07-28 2014-05-11 Showa Denko Kk 研磨組成物
US20100207057A1 (en) * 2007-08-23 2010-08-19 Hiroshi Nitta Polishing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0644A (zh) 2008-04-09
KR100961116B1 (ko) 2010-06-07
JP4628423B2 (ja) 2011-02-09
WO2006112519A1 (ja) 2006-10-26
KR20070112273A (ko) 2007-11-22
CN100595892C (zh) 2010-03-24
JPWO2006112519A1 (ja) 2008-12-11
US20090093118A1 (en) 2009-04-09
TW200710209A (en) 2007-03-16
EP1870928A1 (en) 2007-12-26
EP1870928A4 (en) 200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61218B (en) Polishing composition
US20070082456A1 (en) Polishing composition and polishing method
TWI437083B (zh) 研磨組成物
US20070128872A1 (en) Polishing composition and polishing method
JP5153623B2 (ja) 研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5340755A (ja) 研磨組成物および研磨方法
JP4667013B2 (ja) 研磨組成物および研磨方法
TWI428437B (zh) 研磨組成物
JP2004153086A (ja) 金属研磨組成物、金属膜の研磨方法および基板の製造方法
JP3902897B2 (ja) 金属用研磨液を用いた基板の研磨方法
JP5741864B2 (ja) 研磨組成物
JP4062903B2 (ja) 金属用研磨液及び研磨方法
JP3627598B2 (ja) 金属用研磨液及び研磨方法
JP2001144042A (ja) 金属研磨方法
JP2001144046A (ja) 金属用研磨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研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