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8372B -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thin-film transist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thin-film transist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8372B
TWI338372B TW095124464A TW95124464A TWI338372B TW I338372 B TWI338372 B TW I338372B TW 095124464 A TW095124464 A TW 095124464A TW 95124464 A TW95124464 A TW 95124464A TW I338372 B TWI338372 B TW I3383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mpurity
pattern
semiconductor layer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24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7756A (en
Inventor
Shiota Kunihiro
Okumura Hiroshi
Original Assigne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07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7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8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83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patterning of the active layer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01L27/123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of the active layer in differe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patterning of the active layer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 H01L27/1274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patterning of the active layer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using crystallisation of amorphous semiconductor or recrystallisation of 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88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employing particular masking sequences or specially adapted masks, e.g. half-tone mas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742Thin film unipolar transistors
    • H01L29/6675Amorphous silicon or poly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66757Lateral single gate single channel transistors with non-inverted structure, i.e. the channel layer is formed before the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01L29/78618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ain or the source properties, e.g. the doping structure, the composition,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contact structure
    • H01L29/78621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ain or the source properties, e.g. the doping structure, the composition,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contact structure with LDD structure or an extension or an offset region or characterised by the doping profi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51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7866Non-monocrystalline 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78672Polycrystalline or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transistor
    • H01L29/78675Polycrystalline or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transistor with normal-type structure, e.g. with top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e.g. multichannel, 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hape, length or width, doping structure, or the overlap or alignment between the channel and the gate, the source or the drain, or the contacting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Recrystallisation Technique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1338372 « 九、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薄膜電晶體(TFTs )之半導 w肢衣置及其製造方法。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可運用於液晶 』不裝置(LCD )中,作為像素之開關元件或驅動元件等。 此TFTs之主動層較佳為採用複晶矽薄膜所形成。 【先前技術】 「 一般[CD裳置包括配置成陣列TFTs之基底(以下稱 「TFT基底」)’相對此TFT基底並具有一預設空隙之另 基底(以下稱「相對基底」),以及介於此TFT基底與 此相對基底之-液晶層。在m基底之製程中,為確保製 ^良率與TFT特性之穩定,正確地對準每—製程間之圖案 為相當重要之課題。 在省知技術中’大多採用下列方法製造TFT基底: 盲先,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由二氧化矽(si〇。、氡化 石夕(SiN)或氮氧化石夕(Si〇N)所組成之絕緣底片層,接 著’利用化學器相沈積(CVD) &類似之方法於絕緣底片 層上形成非晶矽層。以下以” a-Si”纟示,,非晶矽”。 然後’於非晶梦層上形成第-光阻層,導入選擇性曝光盘 顯影製程,藉此形成具圖案之第一光罩。利用此第一光軍 選擇性Ί虫刻a - S i屛以裕士 # _ _ 第-對準記號。^第—對準記號。然後’移除此 接著’利用固態生成方式或準分子雷射等方法
2127-8170-PF 5 1338372 層結晶而形成複晶矽層(以下簡稱複晶矽層)’。然後,在 此複晶矽層上形成第二光阻層並施以選擇性曝光與顯影 製程,藉此形成具圖案之第二光罩,用於形成半導體島與 第二對準記號。在第二光阻之選擇性曝光製程中,係採用 ' 上述第一對準記號進行對準作業。 接著’利用第三記號選擇性地触刻複晶石夕層。複晶石夕 層得已被圖案化並形成半導體島(亦即複晶石夕島)。同時 在相同的複晶石夕層上會形成第二對準記號。然後移除第二 鲁 記號。 接著,形成第三光阻層並進行選擇式曝光與顯影,藉 此形成具圖案之第三光罩作為摻入雜質用。然後,利用第 三光罩選擇性地將雜質或摻雜離子植人島形複晶碎層(亦 即複晶矽島)之源汲極形成區域(亦即後續將形成於汲極 區域1下稱S/D形成區)。所卩’在對應複晶石夕島中形 成此對源汲極區(以下稱S/D區)。當移除第三光罩後, 利用準分子雷㈣火製程或熱回火製料❹驟活化植 入之雜質離子至複晶矽島中。 然後,依序完成形成閘極絕緣層、問極電極/線路、 層間絕緣層、接觸洞以及源極極線路,完成m基底。 如上所述,利用傳統習知製造m基底之方法,僅為 對準記號’就必須五組形成所需之步驟,曝光與 —光阻層、敍刻…,並移除第-光阻層。因 二=返增加的必須步驟以及製造成本為待解決之重要課 碭。故為降低製程步驟數目以發展出幾種解決方法,如在 2127-8l7〇-pp 6 1338372 曰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第2003-332349號(2003’年11月21 號發行)所揭示之方法。此方法詳述如下。 在破璃基板之絕緣底片層上形成a-Si層之步驟中, 玻璃基板之周圍會形成無a-Si層之區域(亦即無s-Si層 存在之區域同時在玻璃基板之無a-Si層所形成之島 内部形成a —Si層區域(亦即a-Si形成區)。此無a-Si 層係利用在形成a_S丨層步驟中取消或覆蓋玻璃基板週邊 的方法來形成。接著,在a_Si層區域與無a_Si層區域上 形成光阻層,並施以選擇性曝光與顯影以形成光罩,此光 罩具作為雜質摻雜之圖案與作為形成對準記號之圖案。作 為杉雜植入之圖案係配置於a_s丨層形成區域,而作為對 準記號形成之圖案則配置於無a_Si層區域。 接著,利用上述光罩選擇性地將預設雜質植入a_si 曰 並利用相同的光罩選擇性地蝕刻絕緣底片。結果在 3 Sl層之a —Sl層形成區域中形成S/D形成區域,同時在 無a-Si層區域中以絕緣底片層形成對準記號。在完成蝕 刻步驟後,移除記號。 利用曰本專利公開“。"323,號所揭示之方法, 了 4略上述習知製】生》p J7 T+ ' 土 &時形成第一對準記號之五組 製权步驟。所以製程之成本可得以抑制。 再者’為縮短製程户和 α ^ 入雜質至… 目前亦已發展出省略用以植 夤至a-Si層之活化贺 咖年7月曰之…:。此方法已接示於公開於 之日本專利第321 1 340號中。 接著’於絕緣板上,少接 &積a-Si層,並選擇性地將預設 2127-8170 - 7 1338372 雜質或離子植入a'Si層之S/D形成區,以於k-Si層中形 成雜質摻入區。然後以準離子雷射光束直接照射雜質摻入 區,使a-Si層轉換成複晶矽層(亦即a_Si層之結晶化), 並同時活化存在雜質摻入區之雜質。此方法稱為準離子雷 射回火方法。利用此方法可同時完成a_Sl層之結晶與摻 入離子之活化步驟,因而縮短製造流程。當然可以抑制成 本的增加。 如同公開第2003-332349號所示之方法,清楚地顯示 可縮短製程流程(亦即降低所需製程步驟之數目),可有 效率地利用# -組曝光與顯㈣程形成#質植入也對準 記號之圓案,或可同時形成“i層之結晶並使植入之雜 質活化至a—Sl層中。然而’若採用公開帛2__332349 號所示之方法,利用單一組曝光與顯影製程形成雜質植入 與對準記號之圖案’此對準記號僅能配置於玻璃基板之週 邊。故會影響在玻璃基板中央區域之對準記號正確性。 此外’為在玻璃基板週邊上形成對準記號,故會縮小 形成TFT之區域。此缺點將會增加製造成本。日 再者,若與日本專利第321 1 340 f卢所捃-々+ 现所揭不之方法相 同,選擇性地將預設雜質植入a〜Si 1層之S/D形成區域, 可利用準分子雷射方法同時形成 风a Sl層之結晶並使植入 之雜質活化,在使用準分子雷射期 耵’月間,重金屬雜質(預設 雜質不可避免地植入a-Si層之表面) * ^ J向a-Si層内部擴 政。右此’在a-Si層中此擴散之舌
成之重金屬雜質會影塑TFT 之特性與可靠度。 2127-8170-pf 8 13,38372 【發明内容】 .’ 本發明係之形成係欲解決前述缺點。 本發明 > a AA 7^. 1« 目的係k供有關於一種具有薄膜電晶體 (TFTs )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可降低製程步驟數 '並改善操作特性與可靠度。 本發明之另—目的係提供一種TFT裝置與製造方法, 確保較習知技術有較佳之對準正確性。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TFT裝置與製造方法, 鲁較習知技術可降低生產成本。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特徵,提供一具有薄膜電晶體(Mi) 之半導體裝置,包括: 一基底; 島型半導體層’直接形成於該基底或形成於具—中 介底片(intervening backing film)上,此半導體層係 作為一 TFT之一主動層; 一對該TFT之源/汲極區,形成於該半導體層中;以 •及 —該TFT之通道區,形成於該半導體層之該對源以及 極區間; 其中,該對源/汲極區之厚度小於該半導體之一其餘 部分; 且其中該對源/汲極區與之該半導體之該其餘部分之 厚度差預設為10埃至1〇〇埃。 在此,介於該對源/汲極區與之該半導體之該其餘部 2127-8170-PF 9 1338372 分之厚度差預設為】〇埃至】〇〇埃之原因,係因為: 最小值1 0埃係依曝光設備之對準記號之最小可讀取 深度(最小厚度差)而決定。 最大值1 0 0埃則依下列原因而被決定。當利用準分子 雷射回火施於非晶石夕層結晶而形成半導體層8夺,在對準記 號形狀維持在曝光裝置可讀取的條件下,此對準記號之最 大可能深度(亦即最大厚度差值)為100埃。 根據本發明第-目的之半導體裝置,源汲極對區域之 厚度小於半導體層剩餘之厚度,其值為1G埃1⑽埃。 此即源及極對區域之表面係被選擇性地移除或消除。所 以’當隨後欲植入預定雜質至半導體層作為源没極區域時 (亦即源汲極形成區),隨預定雜質植入半導體層之重金 屬雜貝可利用源沒極對區之表面的選擇性移除而被移除。 因此,當準分子雷射同時實行非晶石夕層結晶與被植入 雜質之活化時’隨預定雜質植入非晶石夕層之重金屬雜質將 不曰朝非晶矽層之内部(亦即源汲極區域)擴散。, m之操作特性與可靠度(㈣具此m之半導體^ 可獲得改善。 此外。。利用形成作為雜質植人與形成對準記號之圖 ’、經由早-組曝光與顯影製程步驟,同時形成半導體層 之結晶與植入雜質之活化’達成降低必要製程步驟之: 的。結果’可進-步節省製程成本。 的进例中佳的實例中’此半導體層為複晶石夕材質。在更佳 貝1,此複^層係利用非⑼層之結晶化而得。 2127-8170-pp 10 1338372
Si 根據本發明第一目的之半導體裝置,其中還包括外加 之對準記號’配置於該半導體層之外部與鄰近。此對準記 波由與該半導體層之一相同材質所構成。在此實施例中, 與上述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第2003-332349號之對準記號 係配置於基底之週邊的差異在於,此時對準記號係配置於 半導體層之外部與鄰近區域。因此,對準記號可作為上部 (車又阿層)圖案對應半導體層之對準與定位之用。故可獲 得較高對準準確度之額外優點。
根據本發明第一特徵之半導體裝置之較佳實施例 中對準5己號之厚度與半導體層殘餘部分相同。在此實施 例中,可獲得較高對準準確度之額外優點。 很像本發明第一特 ,'股机且·<*平乂 I死例 ’還包括直接形成或利用中介底片於該基底上形成一外 加島型半導體層,此外加島型半導體層係作為一外加Μ 之一主動層。該外加TFT 一 ^ 對外加源/汲極區係形成於 〇外加半導體層。該外加TFT之一外λ、s β .,^ ^ 之外加通道區係形成於該 卜加+導體層之該對源/汲極 之P ^ β从 。亥對外加源/汲極區 之4度與戎外加半導體層之一 中,π锚π /、餘邛刀相同。在此實施例 了獲付互補性TFT結構之額外優點。 根據本發明第二特徵 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直接在一基底或利用 非晶石夕半導體層; 提供一種具有薄膜電晶體(TFT) 包括下列步驟: 中介底片在一基底上形成一 該第一光罩具有製 在該非晶矽層上形成一第一光罩 2127-8170-pf 11 丄 作複數源/汲極區之一 號之1二圆案;-圖案’與製作複數第-對準記 導體:該C性地將-雜質植入該非… 藉由該第-H荦:目案形成複數第-雜質摻雜區’且 圖案形成複數第二雜質摻雜區;
利用該第一弁置谐担tlL 之複蠢矣 先罩、擇性地蝕刻該等第一雜質摻雜區 之複數表面與該等第二雜質摻雜區之複數表面;
面敍:第3:::經表面钱刻第一雜質摻雜區與該等經表 非晶矽曰'摻雜區之該非晶矽層施以雷射光束,使該 第 曰”。曰曰以形成一複晶矽層,並活化該雜質進入該等 第雜質摻雜區與該等第二雜質捧雜區; ;成第-光罩於該複晶矽層上’該第二光罩具有作 升V成一半導體島之一第三圖案丨以及 :用該第二光罩選擇性地蝕刻該複晶矽層,藉 二圖案形成一半導體島; ’、中在施以雷射光束至非晶矽層之步驟中,利用該 ^ 雜質摻雜區形成一對源/汲極區,並用該等第二雜 質摻雜區形成該等第一對準記號; 以及在選擇性地钮刻複晶石夕層步驟中,該對源/沒極 區係包含於該半導體島中,且該等第一對準記號係不包含 於該半導體島中。 处利用本發明之第二特徵之製造半導體裝置之方法,僅 ί以連續之第一光罩之第一光阻層之曝光與顯影、非晶矽 曰之雜質植入與非晶石夕層之選擇性姓刻之操作,形成表面 12 212*7-8170 一 pf
J 1338372 J之第一雜質植入區與表面钮刻之第二雜質植入區。以 :射光束師於此非晶矽層後,使表面蝕刻之第一雜質植入 區域轉化為TFT之源汲極對區域,且同時使表面蝕刻之第 一雜質植入區域轉化為第一對準記號。 再者,利用雷射光束施於含表面蝕刻第一與第二雜質 區域之非aa石夕層,在非晶石夕層結晶形成複晶石夕層的同 時,植入第一與第二雜質植入區域之雜質會被活化。因 此,不需額外之製程來活化此雜質。
因此,此半導體製造之必須步驟數(亦即對應本發明 第-特徵之半導體裝置)得以減少。此即可降低製造成本。 此外,因利用第一光罩選擇性地蝕刻非晶矽層之第一 與第一雜質植入區域之表面,以確保隨預定雜質植入非晶 矽層之重金屬雜質得以移除。因&,相較於習知技術中未 移除重金屬雜質之方法,由源沒極對區域所形成m (亦 ㈣導《置)之初始特性浮動情形可得以改善,並提昇
根據本發明第二特徵之半導體t i t造方法之 較 • - 今、— 子乂 佳實施例中,在該利用該第-# "弟一九罩璉擇性蝕刻該複晶矽層 之步驟中’係利用該等第一 寻弟對旱3己唬進行對準操作。在此 實施例中可獲得額外之優點Α < 1愛點為可以更南之對準準確度形 成半導體島。 特徵之半導體裝置製造方法之另 根據本發明第 較 該 佳實施例中,其中除形成該半導體島之該第三圖案外, 第二記號具有形成複數第二對準記號之―“圖案;其
2127-8170-PF 13 ^38372 中’在該利用該第二記號選擇性地蝕刻該複晶石夕層以形成 該半導體島之步驟中,利用該第四圖案於該半導體島鄰近 形成複數第二對準記號。在此實施例中,與如在日本未審 查專利公開第2003-332349號(2003年11月21號發行) 所揭示之對準記號配置在週邊之結構不同在於,第一對準 記號形成於複晶矽層中接近源汲極對區域,第二對準記號 則形成於半導體島之外部與接近區域。因此第二對準記號 可作為對應半導體島之對準或定位之上部(亦即較高層) 圖案。因此,此舉額外之優點為上部圖案可得較高對準準 確度。 根據本發明第二特徵之另一實施例方法,其中還包括 一植入一雜質進該非晶矽半導體層之該表面以調整閥值 (threshold adjustment)之步驟;其中,上述該額外步 驟係在該使以雷射光束至該非晶矽半導體層步驟之前加 以實施。此較佳的條件為在移除第—光罩後再執行此 外步驟。然而必須採用合適的光罩將閥值調整之雜 雜質可被調整或控制。 根據本發明第二特徵之另—實施例方法,其中還 植入-雜質進該非晶矽層之該表面以形成⑽結構之 法;其中,上述該額外步驟係在該使以雷射光束至曰 石夕層步驟之前加以實施。此實施例之額外優點為可形成: LDD 之 TFT。 u &具 根據本發明之第 (TFT)之半導體裴置之 三特徵提供一種具有薄膜電 製造方法,該半導體裝置具有 晶體 一第
2127-8170-PF 14 1338372
V 導電性之一 TFT以及一第二導 步驟:
111 ^ ^ 卜夕 IJ 直接在一基底或利用一中介底片在一基底上形成一 非晶石夕層; 在該非晶矽層上形成一第一光罩’該第一光罩具有製 :複數源/汲極區之—第一圖案,其中該等源/汲極區屬具 第導電性之一第~ TFT,與製作複數第一對準記號之 一第二圖案; , μ利用該第一光罩選擇性地將具該第一導電性之—雜 貝植入该非晶矽層巾,藉由該第一圖案形成複數第一雜質 品i藉由該第二圖案形成複數第二雜質換雜區; —利用違第—光罩選擇性地触刻該等第-雜質掺雜區 之複數表面與該等第二雜質換雜區之複數表面; 在该非晶石夕層上形成一一 作複數源"及極區之 一〜第二光罩具有製 -第二導電性之-第 4等源/汲極區屬具 τγ 电 I王 < —第二 Τρτ,; μ利用該第二光罩選擇性地將具該第 質植入該非晶矽層中,藉由 、— -雜 摻雜區; ’、形成複數第三雜質 對含有該等細矣;& & 敍刻第二雜質二敍刻第一雜質摻雜區、該等經表面 乐雜吳摻雜區與該等第三摻 施以雷射光束,俅 。°或之5亥非晶石夕層 活化該等雜質進入該等二::晶以形成-複晶石夕層’並 雜區與該等第三雜質摻雜區::、摻雜區、該等第二雜質摻 2127-8170-pp 15 先罩於該複晶矽層 嘴—弟 β成複數半導體島之一第四圖案;以及 利用該第=止β Be 先罩選擇性地蝕刻該複晶矽層,藉由該篦 四圖案形成該第—τ 一 TFT之一第—半導體島,以及形成該第 之第二半導體島; 甘 中 ’、 在施以雷射光束至非晶矽層之步驟中,利用嗲 等第-雜質摻雜區形成該第—m之一對源/汲極區,: 用該等第-细 … 弟一雜為摻雜區形成該等第一對準記號,且利用該 複晶石夕層;^ @ _ μ專第三雜質摻雜區形成該第二TFT之—對源 /汲極區; ” 以及在選擇性地蝕刻複晶矽層步驟中,該第一 TFT之 、'、汲極區係包含於該第一半導體島中,該第二Τ”之 對源/;及極區係包含於該第二半導體島中,且該等第一對 準《己號係不包含於該第一與該第二半導體島中。 利用本發明第三目的以製造半導體裝置時,依序導入 下列操作以形成表面姓刻第—與第二雜質植人區域,依序 為第-導電型之第一 TFT所使用之第一光罩之光阻層之曝 光與顯影’導入第一導電型雜質進入非晶矽層,以及選擇 蝕J非S曰矽層。第二雜質植入區域係由下列步驟形 成’依序為第二導電型之第二TFT所使用之第二光罩之光 阻層之曝光與顯影,導入第二導電型雜質進入非晶矽層。 此外’對此非晶矽層施以雷射光束’使表面蝕刻第一雜質 植入區域轉化為第—TFT之源波極對區,使表面蝕刻第二 雜質植入區域轉化為第一對準記號,以即使第三雜質植入 2127-8170-PF 16 區域化為第二听之源汲極對區。 .. 再者,對具表面姓刻第一盥_ 雜質植入區域s 第一雜貝植入區域與第三 晶形成複晶二非ΓΗ施以雷射光束,此非晶㈣結 之第-導電型雜曾盘I使植入第—與第二雜質植入區域 型雜質第三雜f植人區域之第二導電 因此為活化雜質不需增加額外的步驟。 相較於本發=導=所需之製程步驟得以減少(亦即 製程成本。 巾之+導體裝置)。此意謂可降低 此外,因採用第_ # f 弟7b罩對第H雜質植人區域之 仃選擇性蝕刻,可確保已植入非晶矽層表面之重金 被移m,相較習知技術中未移 屬雜質之方法,利用對應源汲極對區所形成之TFT 初始特性變動可得卩&善,並增加可靠度。
所以因基於第二目的之所述方法之相同原因,在此 可獲得與第二目的相同之優點。 根據第三目的之方法’第-對準記號-般可運用於第 -與第二TFF 因此’第二記號不需具有對應第一對準 :己5虎之對準記號圖案。然而,不用說,第二記號具有對應 第一對準記號之對準記號圖案。此可運用到第二對準記 號。 。 根據第二目的之方法的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利用該第 二光罩選擇性敍刻該複晶矽半導體層之步驟令,係利用該 等第一對準記號進行對準操作。在此實施例中,相較以往 2127-8170-PF 17 1338372 技術之額外的優點為可 M k而對準準確度形成第一與第 二半導體島。 根據第三目的之方味 古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除形 成該等半導體島之該第 119圖案外,該第三記號具有形成複 數第二對準記號之一第 五圖案,其中,在該利用該第三記 號選擇性地蝕刻該福日 阳發半導體層以形成該第一與該第 二半導體島之步驟中,利 J用S亥第五圖案於該第一與該第二 半導體島鄰近形成複數第_ 第一對準記號。在此實施例中,與 如在曰本未審查專利公簡货 開第2003-332349號所揭示之對準 記號配置在週邊之結構不 不同在於,第一對準記號形成於複 晶矽層中接近第一與第_ 矛一ITT之源汲極對區域,第二對準 α己號則形成於半導體島之外部與接近區域。因此第二對準 記號可作為對應第二半導體島之對準或定位之上 部(亦即較高層)圖案。田 因此’此舉額外之優點為上部圖 案可得較高對準準確度。 根據第三目的之方法的萁 *的另一較佳實施例t,還包括一 植入-雜質進該非晶石夕半導體層之該表面以調整閥值 eshold ad川stment)之步驟;其中,上述㈣外步 驟係在該使以雷射光束至該非 — 外日日吵牛導體層步驟之前加以 貫施。此額外步驟利用合適光 … 庀皁將凋正閥值之雜質僅植入 硬…之通道區4 ’或植入整個複晶石夕表面。在此實施 财之額外優點為可調整或控制第-與第二TFT之間值。 【實施方式】
2127-8170-PF 18 133,8372 度差ATaCTc - Ta)以及複晶石夕島45之厚度Tc與S/D 區20b之厚度Tb之厚度差^Tb (Tc — Tb)分別設定在 ίο埃至1〇〇埃之間。即為: 10 埃 S Δ Tag 100 埃 1〇 埃 S^TbSlOO 埃,且 △ Ta= △几。 以下為Δ Ta與Δ Tb設定在1 〇埃至1 〇 〇埃之間之原 因: △Ta與之最小值設定在1〇埃之原因為曝光設備 所提供之對準記號(與複晶矽島45相同之複晶矽層)之 最小可讀取深度(亦即最小可讀取差值)為丨〇埃。 △ Ta與△ Tb之最大值設定在} 〇〇埃之原因為:複晶 石夕島45係採用準分子雷射回火方法使…層結晶並圖案 化而形成肖準s己號則以與複晶石夕$ 4 5才目@《複晶石夕層 而形成此時,在對準記號在曝光設備可讀取的條件下, 對準6己號之最大可能深声fm丄 取八J此冰度(亦即取大可能厚度差)為}00 埃。 右#合對應△了a盥Λ Th 乞 ” Δ i b之條件,第二對準記號47a 與47b之厚度不等於t 又个寻於稷日日矽島45之厚度Tc。差值ATa 與△ Tb亦可互不相等(亦即△ Ta古△ Tb)。 —夕島45與對準記號47a與仍覆蓋閉極絕緣 層5〇,此層5〇形成於底片層12上。問極絕緣層5〇覆蓋 基底1 0之整個表面。在卩 層0上形成閘極/線55。 閘極/線55與島45之全 邓通道區域2〇c覆蓋,覆蓋部分
2127-8170-PF 20 作為丁FT之閘極,其餘部 # I ^ ^ ^ 刀作為閘極線路。閘極/線55上 覆盍形成於閘極絕緣層5〇 ^ β fin * ^ „ 上之厚層間絕緣層60。層間絕 緣層60覆盍整個基底1〇 坦化製程。 之表面。對層60之表面施以平 TFT 由 S/D 區域 2i)a efe om ' /、20b '絕緣層50與閘極/線55 所構成。 在層間絕緣層6 〇上报士、.EΛ / 也成源〉及極線(S/D線)70a與 7〇b。S/D線7〇a以導電插塞填人深人閉極絕緣層5〇盘層 間絕緣層、6。之接觸洞65a請㊣2〇a以機械性與電性 方式連結。同樣地,S/D線7〇b以導電插塞填入深入閘極 絕緣層50與層間絕緣層6〇之接觸洞脱與s/d區_以 機械性與電性方式連結。 如上所述,利用顯示於第IA與1B圖中第一實施例之 半導體裝置1,S/D對區域2〇a與20b之厚度Ta與Tb被 设定小於複晶矽島45之剩餘部分(亦即通道區域2〇c)之 厚度Tc,數值範圍係選自} 〇至} 〇〇埃。此意即僅複晶矽 島45中S/D對區域20a與20b之表面可被選擇性地移除。 因此’當預設雜質或粒子被導入後續複晶矽島45上 將形成為S/D區域20a與20b (意即S/D形成區域),已 將預設雜質植入島45之重金屬雜質可利用選擇性地移除 S/D區域2〇a與20b之表面方式移除。 據此’當施用準分子雷射同時形成a~Si層結晶與植 入雜質之活化時’存在a — S i層中之不預期重金屬雜質將 不會擴散至S/D區域20a與20b之内部。相較於習知技術 2127-8l7〇-pp 21 1338372 中未移除重金屬之方法,具S/D區域20a與20b之TFT(意 即半導體裝置1 )之初始特徵變異可得以改善,並增加可 靠度。所以,可以進一步改進TFT (意即装置i )之操作 特性與可靠度。 再者’與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第2〇〇3_332349號中將 對準圮號配置於基底1〇周邊之方式不同在於,第二對準 記號對47a與47b係配置於複晶矽島45之外,並分別對 應配置於接近島45中S/D區20a與20b。(換言之,在基 底10上之每一 TFT皆提供有第二對準記號對47a與47b) 因此,在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第2〇〇3_332349號中配置於 「a-Si層形成區」之第二對準記號對47a與47b,可用於 對準或定位上部或更高層圖案。後續如閘極電極/線Η之 上部圖案將可得到較以往高之對準正確性。 再者,利用單一組曝光與顯影製程形成雜質植入與對 準記號之圖案,並同時可導A a_Sl層之結晶化與植入 a-Si層之雜質活化,可減少曝光/顯影之製程步驟。結果, 裝置1之必要步驟可得以降低。此意謂裝! !之製造成本 可進一步減少。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中,雖然形成開極電極/線^之 後續步驟中將犧牲較高之對準正4性,但仍可省略第二對 準記號對47a與47b。 一 [製造半導體裝置之方法] 第2A至2M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营 + »月弟貫她例中半導體製造
2127-8170-PF 22 叫 8372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 百先如第2A圖所示,在玻璃基板(亦即基底 形成預設尺寸之絕緣底片12。絕緣底片Μ用以防止基板 10中之雜質污染覆蓋在玻璃基板10上之材料層。底片層 ^由二氧切、氮化m切或二氧化㊉層與氮切 31形成。底片層12之厚度為選擇性,範圍在1000 至5000埃之間。此處底片層12係由厚度5_埃之 化矽層所構成。 κ 接者’如第2B圖所示,於底片層〗2上以低壓化學氣 相沈積(LPCVD )或電渡加強aD ( PEGVD )之方式形成a —§【 層】4。因a-Sl層]4在結晶後作為m主動層之用層 1曰4之厚度在較佳情況下為小至可抑制漏電流。然而,為考 1後續結晶a~Si層1 4之製程寬裕度,層1 4之厚度之較 佳值應落於300至3000埃之範圍。在此層14之厚^設= 為600埃。 接著,如第2C圖所示,具預設厚度之光阻層覆蓋形 成於a-Si層14上。然後,利用曝光與顯影圖案化光阻層, 藉此形成第一對準記號對18a與18b以及S/D區域對2曰仏 與2〇b之光罩16 ^光罩16具有對應第一對準記號對18& 與]8b之開口】6a與16b以及對應S/D區域對2〇a與2此 之0 接著’如第2D圖所示,利用光罩1 6離子植入之方式 選擇性地導入預設為P型如硼之雜質或粒子。在離子植入 製程中,劑量設定為ixl〇15C«T2。結果,預設p型摻雜離 2127-8170-pp 23 1338372 子會經由光罩16之開口 .. 入a-以層U。所以… …、咖選擇性地植 與_,,同時亦形成 對p型雜質換雜區域心, 18b, m 、^ 對P型雜質摻雜區域18a,與 18b。因-對P型雜質摻雜區域20a,與20 p型雜質摻雜尸坫ι〇, D以及一對 Μ雜S域18a與i8b,㈣形成, 未審查專利公開裳oo h本 僅形成在A广 '332349號之不同處在於對準記號 == 之週邊區域。所以,在第-實施例之方法 k驟令形成雜質摻雜區域18a,與】8b 續將成為第-對準記號⑽與18b),故 製程中提高對準正確度。 故了在曝先與顯影 在第2D圖所示步驟中p型雜質離 幾乎為a-Si層14之她戶片祕括 冰度叹疋 離子之活… 植入離子將因後續此雜質 /化1耘而擴散至a_Si層14之總厚度。 雜質摻雜區域18a,與18b,利用第⑼圖所示之 植入步驟分別形成於靠近雜質摻雜區域2〇a,肖2〇b,附 近’並不影響TFT特性。此因後續製程將移 域 18a’ 與 18b,。 接著,如第2E圖所示,利用相同之光罩16選擇 蝕刻p,型雜質摻雜區域18a’肖18b,與p型雜質摻雜區 域20a與20b’之表面。在餘刻完成後移除光罩心2 此,表面被蝕刻之雜質摻雜區域18a,與丨此, 18a, ’ 盥 18b, , η 样 α * 你‘為 ,” 18b 。同樣地,表面被触刻之雜質摻雜區 20a 與 20b’ 標記為 20a,,與 20b,,。 — 第2E圖所示之钱刻製程+ | 14之链刻深度為 2127-8170-PF 24 1338372 飞 選擇性設定,範圍在10至1〇〇埃之間,此原因如下述: 此處蝕刻深度設定為50埃。 ^ (1)第一對準記號18a與18b可被曝光裝置讀取之之 珉小冰度(亦即厚度差值△ Ta與△ Tb之最小值)為〗〇埃。 (11)當後續製程中以準分子雷射(ELA)方法使a_si 層w結晶日夺,維持曝光裝置可讀取出第一對準記们8&與 18b形狀之最大可能深度(亦即厚度差值△ 與△几之最 大值)為1 0 0埃。
、如上所述,因可簡化操作,如光罩丨6之曝光與顯影 以及an 14可—次完&’而形成表面被触刻之 雜質換雜區域l8a,’、18b’ ’、施,,、⑽,,。 如第2E圖所示,蝕刻隨後將形成S/D區域2〇a與2〇b 之雜質播雜區域20a’ ’與2〇b,,之表面。所以,隨預 雜質(亦即删)離子導入a Si層14之非預期重金屬雜 被移除。根據發明人之測試,與習知技術未移除重金 ”貝之方法相較’具S/D區域2〇a與之TFT (亦即 :導體裝置1)之初始特性可改善1〇%或更多。特別是相 乂之下可增加兩倍或更多之可靠度。 接者,如第2F圖所示,利用ELA方法將準分子雷射 質I!!射至8 —Sl層14之整體表面(包括表面被轴刻之雜 為摻雜區心,、18b’,、20a,,省, 此使 a - S i 層 1 4 έ士 a m 所 、,,〇日日。所以可形成複晶矽層35。此時,雜 二區'或2°a,、20b,,十摻雜雜質(亦即硼)被 ',因此不需額外之活化製程。再者,因層Η結
2127~8l7〇-pF 25 1338372 晶’P型雜質摻雜區l8a’ ,與18b’ ,分別轉換成第一對 準記號18a’與18b’ ,且P型雜質摻雜區20a,,與 20b ’分別轉換成第一對準記號2〇a,與20b,。 接著’如第2G圖所示,在複晶矽35上以覆蓋製程形 成光阻層,然後曝光顯影,藉此形成用於複晶矽島45與 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之光罩。光罩39包括形成複晶 矽島45之部分與形成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之部分42a 與42b,並移除光罩39之剩餘部分。利用前述已形成之第 一對準記號1 8a與1 8b完成光罩3 9。因第一對準記號j 8a 與18b分別配置接近於S/D區域2〇a與2〇b,光罩39之對 準性可控制在正確率為0. 1 " m或更小的範圍。
為簡化δ兒明’在此說明在基底1 〇上如何形成一組τρτ (包含S/D區域20a與20b以及閘極電極/線55)。然而, 實際上,在基底1 〇上配置許多矩陣陣列之TF]^在本發明 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對準記號18a與18b分別配置接近於 每一 TFT之S/D區域20a與20b,故根據s/D區域20a與 20b之配置在整體基底1〇上排列第一對準記號18&與 18b。因此,TFT之對準性可控制在正確率為或更 小的範圍。另一方面,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第2〇〇3_332349 號之方法揭露對準記號僅配置於基底之周邊。因此,TFT 之對準性可控制在正確率為〇.3//m或更大的範圍,因此 較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差。 接著,如第2H圖所示,利用光罩39選擇性地蝕刻複 晶矽層35,藉此形成島型複晶矽層35,意即,複晶矽島 2127-8170-PF 26 1338372 45。在此同時,利用複晶矽層35在複晶矽島“之每—端 形成第二對準記號473與47b。第二對準記號4?a與4几 與島45分離但以相等之距離配置。島45之形成包括s/]) 區域20a與20b以及通道區域20c,而不包括第二對準記 號47a與47b。第一對準記號l8a與18b則在此步驟中被 移除。 接著,如第21圖所示,在底片層12上形成閘極絕緣 層50以覆蓋複晶矽島45與第二對準記號47&與47b。覆 蓋基底10整體表面之閘極絕緣層5〇之厚度為1〇〇〇埃。 閉極絕緣層50由二氧化石夕、氮化石夕、氮氧化石夕或二氧化 石夕層與氮化碎層堆疊而形成。此處之閘極絕緣層5〇則由 二氧化ί夕層所組成。 接著,如第2J圖所示,間極電極人線55形成於間極 絕緣層50上,為於通道區域2〇c上方。閑極電極人線π 由導電材質如矽、鋁、絡、鉬、鎢與矽化鎢所構成。 閘極電極/線55係利用厚纟2〇〇〇埃之圖案化鉻層所形 成。閘極電極/線55之對準係利用複晶碎島45與第二對 準記號47a與47b。 接著如第2 K圖所示,在閘極絕緣層& 〇上形成層間 絕緣層6〇以覆蓋間極電極/線55。覆蓋在基底1G整體表 面上之層間絕緣層60係由厚度4000埃之二氧化矽層所形 成。接著以熟知之技術平坦化層間絕緣層6〇之表面。 接著,如第2L圖所示,利用熟知方法在層間絕緣層 60 ”閘極絕緣層5〇中形成接觸洞65a與π卜接觸洞
2127-8170-PF 27 1328372 與6 5 b分別到達複晶石々ικ 攸曰曰7島45之s/D區域20a與20b。 接著,如第2M圖所+ . 圆所不’在層間絕緣層6 〇上沈積金屬 層並圖案化,藉此在屏p卩 任厚間絕緣層60上形成S/D線7〇a與
7〇b S/D線70a與70b分別利用接觸洞⑽與抓與s/D 區或20a肖2Gb以機械式與電性連接。第2m圖之結構與 第1A圖相同。 ’ 乂驟在基底10上可完成具作為主動 層複晶矽層35之TFT Γ立…
即複日日矽TFT )。最後完成第一 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利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製造半導體裝置方法,表面被 姓刻之p型雜質摻雜區域18a,,肖18b,,^表面被 敍刻之p型雜質摻雜區域20a,,肖2〇b,,彳由一系列 製程操作一次完成,句枯忠s t β 匕括先罩16之光阻層曝光顯影、雜 質植入a-Si層14以及選擇性触刻心層14 (第%至 2E圖)。再者,利用雷射光束B ^射於a%層μ之整體 表面使其得以結晶’藉此形成複晶碎層35(第2F圖), 因此可活化植入雜質摻雜㈣2〇a,,肖挪,,“灸續 將為S/D區域20a與2〇b)之雜質或粒子(意即硼)。因 此,不需額外製程步驟以活化p型植入雜質。據此,本發 明第一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之必須步驟數可得以減少, 製造成本可得以降低。 再者’因選擇性地姓刻P型雜質摻雜區域心,,與 ’,(後續將為S/D區域20a與20b)(第冗圖)。 可確保隨預設雜質(意即棚)植入"4 14之重金屬雜 2127-8170-PF 28 1328372 質可被移除。因此,柏鉍仏妇4 丄 · 才車义於S知技術中未移除重金屬之方 法,具S/D區域2〇a與2〇b之m (意即半導體裝置】) 之初始特徵變異可得以改善’並增加可靠度。所以,可以 進一步改進TFT (意即裝置1)之操作特性與可靠度。 再者,與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第2。。3—3323二中將 對準記號配置於基底10周邊 土 & 周瓊之方式不同在於,第一對準 έ己號對1 8 a與18 b係配置於分別斜庙里 丁 αο罝γ刀別對應配置於接近複晶矽層 35 中 S/D 區 20ai5i 2f)h,0 楚—地上-住^· ·> ” Wb,且第—對準記號對47a與47b係 配置於複晶以45之外鄰近區域。因此,第—對準記號 對18a與l8b可用於對應S/J)區施與咖之對準或定位υ 上部或更高層圖案。第二對準記號對47a肖47b,可用於 對準或定位島45上部志承古安· y> ,. 次更间層圖案。後續如閘極電極/線 5 5之上部圖案將可得至丨丨龄v允令 灯j付刹权以彺尚之對準正確性。後續製程 中可獲得較高對準正確率之上部圖案。 [第二實施例] 第3A至3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半導體製造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I異在於加入一步驟,為 調整閥值而植入通道之雜質之製程。因此,利用第二實施 例之方法製造之半導體裝置〗a係為利用第一實施例:方 法製造之半導體裝置!加人雜質推雜區域作為閥值之調 整。 首先先進行第-實施例中第2A 1 2£圖之製程。所 2127-8170-PF 29 7”2E圖所示,在a—Sl層14中形成表面被叙刻之P :雜質推雜區域…,,請,以及表面錢刻之p :雜質摻雜區域20a,’與20b,,。心層14之钮刻深 又為選擇性設定,範圍在1()至m埃之間。表面被 =:型雜質摻雜區域18a’ ’與18b,,以及表面被蝕刻 雜質摻雜區域2Da,,與2Gb,,卩由―系列製程 呆乍一次完成,包括光罩16之光阻層曝光顯影、雜質植 入a~Si層14以及選擇性蝕刻a_Si層14。 接著,如第3A圖所示,在移除光罩〗6後,離子植入 作為TFT間值調整或控制之p型雜f (亦即棚)進入心 層M,劑量約為lxl〇lw。因此次離子植入製程僅導入 基底之整體表面,P型雜質離子不僅被植入p型雜質推雜 區域 18a,, 、18b,, 、, 18b 20a 、2〇b’ ,,亦存在於 1層14之剩餘區在此,p型雜質離子已植入 雜質摻雜區域18a’ ’ 、18b’ ’標示為18的,,盘 18bb,,。同樣的,P型雜質離子已植入p型雜 ^ 域2。…邮’標示為2。‘,與鳩,,、。= 層“之其他剩餘區域則標示為Ha。上述狀 3A圖中。 弟 作為閱值控制之P型植人雜質之濃度低於P型雜質摻 田 18b 、20a’,、20b’,。因此’運 閥值控制之P型植入雜質並不影響TFT之操作。 ,接著,與第一實施例中第2F圖相同地,利用ELA方 法將準分子雷射光B照射至a-Si層Η之整體表面(包括 2127'8170-pf 30 1338372 表面被蝕刻之雜質摻雜區18a,, 、18b,,.、20a,,、 2〇b ),藉此使a —Si層14結晶e如第3β圖所示,可 形成複晶矽層35Α。此時,雜質摻雜區域2〇a,,與 瑯’,中摻雜雜f (亦即硼)被活化,因此不需額外之 活化製程。再者’ S a-Si層u結晶,p型雜質摻雜區 18a,’肖⑽,,分別轉換成第一對準記㉟‘與 18bb’且p型雜質摻雜區2〇a,,與2此,,分別轉換成 第一對準記號20aa與20bl^P型雜質摻雜區域14則轉換 成雜質摻雜區域35aa。 、 後續之製程則與第一實施例之方法相同。特別是如第 3?圖所示(請參閱第2。圖)’在複晶矽⑺上以覆蓋製程 形成光阻層’然後曝光顯影,藉此形成用於複晶砂島❿ 與第二對準記號47犯與47bb之光罩39a。光罩39a包括 形成複晶矽島45a之部分與形成第二對準記號47时與
47bb之部分42以與42bb,並移除光罩39&之剩餘部分X 利用前述已形成之第一對準記號18aa與18bb完成光罩 39a。因第一對準記號18aa與18汕分別配置接近於vd 區域2〇的與20bb,光罩393之對準性在基底1〇上可^制 在正確率A 或更小㈣圍。而日本未審查專^公 開第2003-332349號之方法揭露TFT之對準性可控制在正 確率為或更大的範圍,因此較本發 — 例差。 "之弟-貫施 接著,如第3D圖所示(請參閱第2H圖),利用光罩 39a選擇性地㈣複晶石夕層35a,藉此形成島型複晶石夕層 2127 -817〇-pp 31 1338372 35a ’意即,複晶矽島45a。在此同時,利用複晶矽層35a 在複晶矽島45a之每一端形成第二對準記號47aa盥 47bb °第二對準記號47aa與47bb與島45a分離但以相等 之距離配置。島45之形成包括S/D區域20aa與20bb以 及通道區域2〇cc。 接著’如第3E圖所示(請參閱第21圖),在底片層 1 2上形成閘極絕緣層5〇 (由厚度為1 〇〇〇埃之二氧化石夕層 所組成)以覆蓋複晶矽島45a與第二對準記號47aa與 47bb。閘極絕緣層50覆蓋基底10之整體表面。閘極絕緣 層50之材質與厚度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相同。 接著,如第3F圖所示(請參閱第2J圖),閘極電極 /線55形成於閘極絕緣層5〇上。此處閘極電極人線55係 利用厚度2 0 0 〇埃之圖案化鉻層所形成。閘極電極/線5 5 之對準係利用複晶矽島45a與第二對準記號47aa與47bb。 接著,如第3G圖所示(請參閱第2K圖),在閘極絕 緣層50上形成層間絕緣層6〇以覆蓋閉極電極厂線55。覆 蓋在基底10整體表面上之層間絕緣層6〇係由厚度顯 埃之二氧切層所形成。接著以熟知之技術平坦化層間絕 緣層6 0之表面。 接著,如第3Η圖所示(請參閱第乩圖),利用孰知 方法在層間絕緣層60與問極絕緣層5〇中形成接觸洞… 與65b。接觸洞65a與65b分別至,丨、έ ^ #
J至丨達複晶石夕島45之S/D 區域20aa與20bb。 接著’如第31圖所示 請參閱第圖) 在層間絕 2127-8170-PF 32 1338372 緣層60上沈積金屬層並圖案化,藉此在層間絕緣層上 形成S/D線70a與70b。S/D線70a與70b分別利用接觸 洞65a與65b與S/D區域2〇aa與2 0bb以機械式與電性連 接。 利用上述製程步驟可在基底丨〇上完成具複晶矽層犯 之主動層(亦即複晶矽TFT)之製作。半導體裝置丨&係根 據第二實施例而製成。裝置la有與第一實施例中裝置! 相同之結構。除p型雜質摻雜區域35aa分別形成在通道 區域20cc之表面與第二對準記號47抑與47讣之表面上。 利用第二實施例所揭示之方法製造半導體裝置1 a,可 獲得與第-實施例相同之下列優點t之(a)、( b)、( 。 (a )可降低製造半導體裝置la所需之製程步驟總數, 減少製程成本。 4 (b )改善TFT之操作特性之可靠度。 (c)上部圖案可獲得更高之對準準確度。 此外,還可從第二實施例中獲得(d )之優點。 (d )可調整或控制TF7之閥值。 [第三實施例] 第4A至4M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半導體製造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方、土# " m 万法係採用兩種不同導電型(亦 即η與ρ通道),盥第_音^ 、笫 貫施例採用一種導電型(亦即η 或Ρ、込)不1¾目此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汕係為
2127-8170-PF 33 1338372 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之互補型態。
首先,如第4A圖所示,玻璃基板10(意即基底)上 形成預設尺寸之底片層12(由厚度5000埃之二氧化石夕層 構成)。接著’於底片層12上形成a-Si層14(此層14 之厚度設定為600埃)。接著,具預設厚度之光阻層覆 蓋形成於a-Si層1 4上。然後,利用曝光與顯影圖案化光 阻層’藉此形成第一對準記號對1 9Aa與19Bb以及S/D區 域對21Aa與21Ab之光罩17A。光罩17A具有對應第一對 準記號對19Aa與19Bb之開口 17Ac與17Ad以及對應s/D 區域對21 Aa與21 Ab之開口 1 7Aa與1 7Ab。 接著’如第4B圖所示,利用光罩丨7A離子植入之方 式選擇性地導入預設為N型如磷之雜質或粒子。在離子植 入製私中’劑量設定為1 xl 〇15cm 2。結果,預設n型摻雜 離子會經由光罩17A之開口 17Aa、17Ab、17Ac、17Ad選 擇I·生地植人a-S l 14。所以,形成—對p型雜質摻雜區 域21Aa與21Ab’ ,同時亦形成一對N型雜質摻雜區域 19Aa與i9Ab’ 。因一對N型雜質摻雜區域與 隱’以及-重"型雜質摻雜區域21Aa’與21Ab,同時 形成’此方法與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帛2〇〇3_332349號之 不同處在於對準記號僅形成在基底之週邊區域。所以,因 V驟中开乂成雜質摻雜區域19Aa,肖i ’ 成為第一對準4轳1(U 頌财 辜6己#鳥與糊,故可在曝光與顯影製 矛王中提向對準正確度。 在第4B圖所不步驟中N型雜質離子(如碟離子)之 2127-8170-pp 34 1338372 植入深度設定幾乎為a-Si層14之總厚度。故植入離子將 因後續此雜質離子之活化製程而擴散至a-Si層14之總厚 度。雜質摻雜區域19八3,與19Ab,利用第4β圖所示之離 子植入步驟分別形成於靠近雜質摻雜區域21 Aa,與 21 Ab附近,並不影響TFT特性《此因後續製程將移除雜 質換雜區域1 9Aa’與1 9Ab,。 接著,如第4C圖所示,利用相同之光罩1 7A選擇性 地蝕刻N型雜質摻雜區域19六3,與19Ab,與p型雜質摻 雜區或21Aa與21Ab之表面。在蝕刻完成後移除光罩 17A。在此,表面被蝕刻之雜質摻雜區域19八,與 1。己為19Aa肖19Ab’ ’。同樣地,表面被蝕刻之雜 質摻雜區域21Aa’與21Ab,標記為ma,, 21Ab’ ’ 。 〇 •如上所述’因可簡化操作’如光罩曝光與顯影以及 a S i層14之|虫刻可一二会士 士、 - t -凡成,而形成表面被触刻之N型 =推雜區域ma,,與I9Ab,,以及2Ua,,與 如第4C _示’㈣隨後將形成W區域 ⑽之^雜質摻雜區域21Aa,,與21Ab,,之表^ 頁期雜質離子導入心層14之非預期重金屬雜 貝將被移除。根據發明人之 屈Μ奸—士 1 ^知技術未移除重金 =之方法相較’具S/D區域21Aa與21Ab :
始特性可改善或更多。 I 更多之可靠度。 杈乏下了粍加兩倍或 2127-8170 —pp· 35 如第4D圖所示,在a-Si層14上形成一預設厚度之 光阻層,然後,利用曝光與顯影圖案化光阻層,藉此形成 第:對準記號對P通道TFT之p型S/D區域對21^與21此 之光罩17B。光罩17B具有對應S/D區域對21以與21仙 之開口 17Ba 與 17Bb。 接著,如第4E圖所示,利用光罩m離子植入之方 式選擇性地導人預設為Η_之雜質或粒子。在離子植 入製程中’劑量設定為lxl〇1W。結果,預言"型摻雜 離子會經由光罩17B之開σ 17Ba、mb選擇性地植入心 層14。所以,形成一對p型雜質摻雜區域2ιβ&,與21仙, 於雜質摻雜區g21b,’請,,之間。雜質摻雜區域 21Ba與21Bb’之表面並未被移除。 在第4E圖t p型雜質離子(意即硼離子)之植入深 度係依為形成P型S/D區域⑽與議所需而設定。此 深度較第4B圖步驟中N型雜質離子淺。&因雜諸雜區 域21Ba與2lBb’之表面並未被蝕刻移除。 如上所述可簡化製程之操作步驟,僅需一次曝光與顯 影步驟即可於a _ ς ; a ^ 、 層14中形成P型雜質摻雜區域域 21 Ba' sk 21 Rh* ( t , '、 (表面未被移除)。然後移除光罩l 7B。 妾著如帛4F圖所示,利用ELA方法將準分子雷射 t B照射至a —。層14之整體表面(包括表面被蝕刻之雜 :摻雜區 19“ ’ 谓,、21Aa,,、21Ab,,), 藉此使a-Si層1 4 έ士 a ^ 4 。日日。所以可形成複晶矽層35b。此時, N型雜質換雜 域2lAa , ' 21Ab’ ,中摻雜雜質(亦即 2127-8170-ρρ 36 1338372 峨)以及p型雜質摻雜區域21Ba, 、21Bb,中摻雜雜質(亦 即峨)被活化,因此不需額外之活化製程。再者,因a-Si 層14結晶,n型雜質摻雜區i9Aa,,與19Ab’ ,分別轉 換成第一對準記號1 9Αβ與1 9Ab。同樣地,N型雜質摻雜 區21Aa ’與21Ab’ ’分別轉換成S/D區域21Aa與 21Ab ’且P型雜質摻雜區21Ba,與21Bb,’分別轉換成 S/D 區域 2lBa 與 21Bb。
接著’如第4G圖所示,在複晶矽35b上以覆蓋製程 形成光阻層’然後曝光顯影,藉此形成用於複晶矽島4 5 與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 7b之光罩39a»光罩39a包括形 成複晶石夕島45a與45b與形成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 光罩39a之圖案有形成複晶矽島45a( n通道TFT)之部分 4〇a、形成複晶矽島45b ( p通道TFT)之部分4〇b,以及 形成第一對準記號47a與47b之部分42a與42b,其餘部 分則予以移除。利用前述已形成之第一對準記號1 9Aa與 1 9Ab完成光罩39a之對準。因第一對準記號1 9Aa與1 9Ab 分別配置接近於N型S/D區域21Aa以及P型S/D區域 21Bb ’光罩39a之對準性可控制在正確率為〇. ;! # m或更 小的範圍。 為間化5兒明’在此έ兒明在基底1 〇上如何形成一組ν 型與Ρ型TFT。然而’實際上’在基底1 〇上配置許多Ν 型與Ρ型對矩陣陣列之TFT。在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第 一對準記號1 9Aa與1 9Ab分別配置接近於每一 T7T之N型 S/D區域21Aa以及P型S/D區域21Bb,故根據S/D區域 2127-8170-PF 37 1338372 21 Aa、21 Ab、21 Ba、21 Bb之配置在整體基底! 〇上排列第 一對準έ己號1 9 A a與1 9 A b。因此,T F 了之對準性可控制在 正破率為O.lem或更小的範圍。另一方面,曰本未審查 專利公開第2 0 0 3 - 3 3 2 3 4 9號之方法揭露對準記號僅配置於 基底之周邊。因此’ TFT之對準性可控制在正確率為 0 ‘ 3 // m或更大的範圍,因此較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差。 接著,如第4H圖所示’利用光罩39a選擇性地蝕刻 複晶矽層35b ’藉此形成島型複晶矽層35b,意即’複晶 籲石夕島45A與45B 〇在此同時,利用複晶矽層35b在複晶石夕 島45A與45B之每一端形成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几。島 45A之形成包括S/D區域21Aa與2Ub。同樣地,島 45B之形成p型S/D區域21Ba與21肋,以及通道區域 21Bc。第一對準記號19人3與19Ab則在此步驟中被移除。 接著,如第41圖所示,在底片層12上形成閘極絕緣 層50(此處之閘極絕緣層5〇則由1 00〇埃之二氧化石夕層所 ^ 組成)以覆蓋複晶矽島45A與45B與第二對準記號47a與 4几。閘極絕緣層5〇覆蓋基底1〇整體表面。此處形成層 5 〇之方法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相同。 接著’如第4J圖所示,閘極電極/線55a與55b (此 處係利用厚度2000埃之圖案化鉻層所形成)形成於閘極 絕緣層50上,為於通道區域21Ac與21Bc上方。閘極電 極/線55a與55b由導電材質如矽、鋁、鉻、鉬、鎢與矽 化鎢所構成。閘極電極/線55a與55b對準係利用複a矽 島45A與45B與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 2l27'8i7〇-pp 38 1338372 接著,如第4K圖所示,在閘極絕緣層5〇上形成層間 絕緣層60 (係由厚度4_埃之二氧化石夕層所形成)覆蓋 閘極電極/線55a與55b。層間絕緣層6〇覆蓋在基底1〇 整體表面上。接著以熟知之技術平坦化層間絕緣層6〇之 表面。 接著,如第4L圖所示,利用熟知方法在層間絕緣層 60與閘極絕緣層50中形成接觸洞65a與65b以及65c與 65d。接觸洞65a與65b分別到達複晶矽島45a之^型 區域21Aa與21Ab,接觸洞65(:與65d分別到達複晶矽島 45B 之 P 型 S/D 區域 21Ba 與 21Bb。
接著,如第4M圖所示,在層間絕緣層6〇上沈積金屬 層並圖案化,藉此在層間絕緣層6〇上形成s/d線與 70b與S/D,線了化與—s/d、線7〇a與m分別利用接觸 洞65a與挪與N型S/D區域心與2m以機械式與電 性連接。S/D線70c與70d分別利用接觸洞65c與65d盘 P型S/D區域2lBa與21Bb以機械式與電性連接。 。 利用上述製程步驟,在基底1〇上可完成具作為主動 層(意即N型與p型複晶石夕m)複晶石夕^ 45八與45b之 TFT。最後完成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利用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製造半導體裝置lb方法, 面被蝕刻之N型雜質摻雜區域19Aa,,與19^,,’ 、’表 表面被蝕刻之N型雜質摻雜區域21^,,與21^,以及 由-糸列製程操作一次完成,包括光”7A之光阻層晛: 顯影、雜質植入a-Si層14以及選擇性蝕刻層1《第
2127-8170-PF 39 I33J8372
4A至4C圖)。同樣地,利用光罩πΒ之光阻一系列曝光 與顯影以及對a-Si g 14雜質植入之一次性操作(第4D _至4E圖)可形成表面未被蝕刻之P型雜質摻雜區域 ^ 21Ba,與 21Bb,。 … - 再者,利用雷射光束B照射於a-Si層14之整體表面 使其得以結晶’藉此形成複晶石夕層35b (第4f圖),因此 可活化植入N型雜質摻雜區域21Aa,,與2ub,,(後 續將為S/D區域21Aa與21Ab)之雜質或粒子(意即磷), •以及可活化植人P型雜f摻雜區域2心’與驗,(後 續將為S/D區域21Ba與21Bb)之雜質或粒子(意即硼)。 因此,不需額外製程步驟以活化N與p型植入雜質。 據此,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lb之必須步驟數 可彳于以減少’製造成本可得以降低。 再者,因選擇性地蝕刻雜質摻雜區域21Aa,,與 21 Ab (後續將為S/D區域21 Aa與21 Ab )(第4C圖), φ可確保隨預設雜質(意即磷)植入3-5丨層14之重金屬雜 質可被移除。因此,相較於習知技術中未移除重金屬之方 法,具S/D區域21Aa與21Ab之N通道TFT之初始特徵變 異可得以改善,並增加可靠度。所以,可以進一步改進TFT (意即裝置1 b)之操作特性與可靠度。 再者,與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第2〇〇3_332349號中將 對準s己號配置於基底10周邊之方式不同在於,第一對準 汜唬對1 9Aa與1 9Ab係配置於分別對應配置於接近複晶矽 層35b中N型S/D區21Aa與P型S/D區21Bb,且第二對 2127-8170-PF 40 133^372 準記號對47a與47b係配置於複晶矽島45A與45B之鄰近 區域。因此,第一對準記號對】9Aa與! 9Ab可用於對應S/D 區21Aa與21Ab以及21Ba與21Bb之對準或定位上部或更 高層圖案。第二對準記號對47a與47b,可用於對準或定 位複晶矽島45A與45B上部或更高層圖案。後續N與p塑 TFT之上部圖案將可得到較以往高之對準正確性 [第四貫施例] 第5A至5L圖係顯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半導體製造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第貫把例相對第二貫施例力口入對N與p型通道區域 刀別植入N型肖p型雜質之步驟以調整閥值。因此,第四 實,例中半導體裝f 之製造係根據第三實施例中半導 體裝置lb之W p型通道TFT’加入雜質摻雜區域以調整
’進行第三實施例中帛4A至4E II之製程。所r 19A,E圖所不’在a_Si層14中形成N型雜質摻雜區 ,,” 、N型雜質摻雜區域2Ua,,
Ub 、 ^型雜質摻雜區域21Ba,,與21Bb,,。 刻移除N型雜質摻雜F , 質摻雜區域2二:,:表 質換雜區域2lBa,,"Bb,,=,但不對?型 第圖中……之_;二面;行㈣移除 50埃。在完成p型粒子之離子:貫施魏 子之離子植入後,移除光罩1 7B。
PF 2127-8170-
V 接著,如第5Α圖所示,在 9ft ^ ^ ^ OP 在a~Si層14上形成具開口 26a之光罩26。開口 26a之位罟在如 置係對應至N型通道TFT之 通道區域21 Ac。接著,如第” Β圖所不,利用光罩2Θ選擇 性地植入控制閥值之ρ型摻 ^ ^雜離子(如硼)至a-Si層14 中。在離子植入製程中,劑 %里叹弋為lX1012Cm-2。結果, 預6又P型摻雜離子會經由光1R β 元罩26之開口 26a選擇性地植 入a-Si層14,形成一 ρ型雜 1雜貝摻雜區域14bl。在完成離 子植入後,移除光罩26。
接著’如第5C圖所示,在a ς.成^ l , 任a-Si層14上形成具開口 28a之光罩28。開口 28a之你罢及 之位置係對應至P型通道TFT之 通道區域21Bc。接著,如篦固& 第5D圖所示’利用光罩28選擇 性地植入控制閥值之N型摻雜離 〇滩離千(如磷)至a-Si層1 4 中。在離子植入製程中,劑 W 3: a又疋為 lxl〇12cn] 2。結果, 預設N型栘雜離子合埒出忠 卞s 4由先罩28之開口 28a選擇性地植 入a Si層14’形成一 雜質摻雜區域。在完成離 子植入後,移除光罩28。
接貝之製程與第二實施例所述相同。特別是,如第Μ 圖所不(第4F圖)’利用Eu方法將準分子雷射光b照 射至心層u之整體表面,藉此使a_Si@…结晶形成 複晶矽層35〇此時,N型雜質摻雜區域2Ua,, 21 Ab 、14b2中摻雜雜質(亦即磷)以及P型雜質摻雜 區域21Ba 、21Bb 、i4bl中摻雜雜質(亦即墙)被活 化’因此不需額外之活化製程。再者,因a-Si層14结晶, N型雜質摻雜區19Aa’,請b,,分別轉換成第一對
2127-8170-PF 42 133.8372 準記號maw9Ab。同樣地,N型雜質摻雜區2iAa,, 與21Ab分別轉換成S/D區域21Aa與21Ab,且P型雜 質換雜區14bl轉換成N通道m之p型雜質推雜區35小 p型雜質#雜區ma’ ’與21Bb’ ’轉換成p通道m 之p型雜質摻雜區21Ba與21Bb。N型雜質摻雜區141)2轉 換成N通道TFT之P型雜質摻雜區35c2。 接著,如第5F圖(第4G圖)所示,在複晶石夕35c上 以覆蓋製程形成光罩39a。光罩39a之圖案有形成複晶石夕 島45A’之部分4〇a、形成複晶矽島45β,之部分4〇b,以 及形成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之部分42a與4加,其餘 部分則予以移除。利用前述已形成之第-對準記號丨9α& 與19Ab完成光罩39a之對準。因第_對準記號i9Aa與 19Ab分別配置接近於n型S/D區域21Aa以及p型S/D區 域21Bb,光罩39a之對準性可控制在正確率為〇·丨以m或 更小的範圍。 接著’如第5G圊(第4H圖)所示,利用光罩393選 擇性地蝕刻複晶矽層35c,藉此形成島型複晶矽層35c, 意即’複晶矽島45A,與45B,。在此同時,利用複晶石夕 層35c在複晶石夕島45A’與45B’之每一端形成第二對準 記號47a與47b。島45A,之形成包括N型S/D區域21Aa 與21Ab。同樣地,島45B’之形成P型S/D區域21Ba與 21Bb,以及S/D區域21Ba與21Bb間之通道區域2ibc。 接著,如第5H圖(第41圖)所示,在底片層I?上 形成閘極絕緣層50以覆蓋複晶矽島45A’與45B,與第二 2127-8170-PF 43 133.8372 對準記號47a與47b。閘極絕緣層50覆蓋基底l〇整體表 面。此處形成層5 0之方法與第三實施例所述相同。 接著,如第51圖(第4J圖)所示,閘極電極/線55a 與55b形成於閘極絕緣層5〇上。在此利用第三實施例中 相同之方法形成閘極電極/線5 5 a與5 5 b。閘極電極/線5 5 a 與55b對準係利用複晶矽島45A’與45B’與第二對準記 號 47a 與 47b。 接著’如第5J圖(第4K圖)所示,在閘極絕緣層5〇 上形成層間絕緣層60覆蓋閘極電極/線55a與55b。層間 、·‘邑緣層60覆蓋在基底1〇整體表面上。在此利用第三實施 例中相同之方法形成層間絕緣層6〇。接著以熟知之技術平 垣化層間絕緣層60之表面。 接著,如第5K圖(第4L圖)所示,利用熟知方法在 層間絕緣層60與閘極絕緣層50中形成接觸洞65a與65b
以及65c與65(^接觸洞65a與65b分別到達複晶矽島 4、5A之N型S/D區域21Aa與21Ab,接觸洞65c與65d 刀別到達複晶矽島45B,之P型S/D區域21Ba與21Bb。 接著,如苐5L圖(第4M圖)所示,在層間絕緣層6〇 上沈積金屬層並圖案化,藉此在層間絕緣層60上形成S/D 線70a與7〇b與S/D、線7〇c與·。s/d線7〇a與抓分 別利用接觸洞653與655與N型S/D區域2仏與以处以 :械式與電性連接。S/D線7〇c與7〇d分別利用接觸洞I 、咖與P型S/D區域21Ba與21Bb以機械式與電性連接。 、、二由上述製程可在基底〗0上形成具作為主動層(章 2127-817〇-pf 44 Π38372 即N與P型通道複晶矽TFT)之複晶矽層35c之N與p裂 通道TFT。最後完成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〇。 利用第四實施例所揭示之方法製造半導體裝置丨c,< 獲得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下列優點中之(a)、( b)、( c )、 (d ) ° (a) 可降低製造半導體裝置lc所需之製程步驟總數, 減少製程成本。 (b) 改善N型TFT (裝置1 c )之操作特性之可靠度。 (c) 上部圖案可獲得更高之對準準確度。 (d) 可調整或控制n與P型TFT之閥值。 [第五實施例] 第6 A至6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半導體製造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第五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相同,相對第三實施例加入 對N與或p型通道區域分別植入N型或p型雜質之步驟以 δ周整閥值。然而’與第四實施例不同在於離子植入步驟 中’將閥值調整用之雜質導入基底10之整體表面時並未 使用任何光罩。 首先,進行第三實施例中第4Α至4Ε圖之製程。所以, 如第4Ε圖所示,在a-Si層14中形成Ν型表面被蝕刻之 雜質摻雜區域l9Aa’ ,與l9Ab,, 、 N型表面被蝕刻之 雜質摻雜區域21Aa’ ’與21Ab’ ’ ' P型表面未被蝕刻 之雜質摻雜區域21Ba’與21Bb’ 。第4C圖中蝕刻a-si 2127-817〇-pp 45 /z 層14之姓刻深度與第-實施例同為50埃。在完成”粒 子之離子植入後,移除光罩〗7β。 接者,如第6A圖所示,在不使用光罩之條件下,離 :植入作為N型與卩型m閥值調整或控制之㈣p变雜 質(亦即删)违人a_c. a Η ^
Sl層14 ’劑量約為lxlOl2cm-2。Ρ塑 雜質離子(亦即硼彳γ β 4 , 硼)不僅被植入Ν型雜質摻雜區域 21BAb 。 a-Si層14之剩餘區域則形成p蜇雜 夤播雜區14b。 、作為閥值控制之植入雜質之濃度低於N型雜質推雜區 ^•21Aa,與2Ub,,,以及P型雜f摻雜區域2他,, 21Bb 。因此,運用閥值控制之植入雜質並不影響N 型與P型TFT之操作。 a 後、.’只之製程則與第三實施例之方法相同。特別是,如 第6B圖所示(第㈣)’利用EU方法將準分子雷射光 B ’’、、射至a-Si | ! 4之整體表(包括表面被蚀刻之雜質 :雜區 19Aa’,、19Ab,,、21Aa’,、21Ab,,), 藉此使a S i層1 4結晶,所以可形成複晶矽層3 5 d。此時, Nil雜貝摻雜區域2iAa ’、21Ab,’巾摻雜N型雜質(亦 P磷)與P型雜質(意即侧),以及p型雜質換雜區域 21Ba '21Bb 、14b中P型摻雜雜質(亦即磷)被活化, 因此不需額外之活化摻雜雜質製程。再者,因a —Si層Μ 結晶’N型雜質摻雜區19Aa,,與19仏,,分別轉換成第 一對準汜號19Aa與19Ab。同樣地,N型雜質推雜區 21Aa與2Ub’ ,分別轉換成N型S/D區域21Aa與
2127-8170-PF 46 133 幻 72 21Ab,且p型雜質摻雜 區域 2lBa 與 21Bb。p 質摻雜區域35dd。 區21Ba’與2lBb’分別轉換成s/d 型雜質摻雜區域14b轉換成p型雜 接者,如第6 C圖所千r楚/f p si、 y 圃斤不(第4G圖)所示,在複晶矽35d 上形成光罩39a。光罩―之圖案有形成複晶矽島45a,, 之部分4 0a、形成複晶矽島45B’,之部分傷,以及形成 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之部分似與似,其餘部分則 :以移除。利用前述已形成之第—對準記號心與舰 凡成光罩39a之對準。因第一對準記號19Α&與19肋分別 配置接近於N $ S/D區域21Aa以及p型s/D區域21Bb, 光罩39a之對準性可控制在正確率為〇i#m或更小的範 接著,如第6D圖所示(第4H圖)所示,利用光罩心 選擇性地蝕刻複晶矽層35d ’藉此形成島型複晶矽層35d, 意即,複晶矽島45A,,與45B’ ,。在此同時,利用複 晶矽層35d在複晶矽島45A,,與45β,,之附近第二對 準έ己號4 7a與47b。島45A’ ,之形成包括n型S/D區域 21Aa與21Ab,以及N型S/D區域21Aa與21Λ間之通道區 域21Ac。同樣地,島45B’ ,之形成p型s/D區域21Ba 與21Bb,以及p型s/D區域21Ba與21Bb間之通道區域 21Bc。 接著,如第6E圖所示(第41圖)所示,在底片層12 上形成閘極絕緣層50以覆蓋複晶矽島45A,’與45B’ ’ 與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閘極絕緣層50覆蓋基底1 0 2127-8170-PF 47 整體表面。此處形成層 0之方法與第三實施例所述相同。
接著’如第6F圖所干广处 _ N v、(第4J圖)所示,開極電極/ 線55a與55b形成於闡杌ψ2[ ' 枝 '.、邑緣層5 0上。此處形成閘極電 極/線55a與55b之方法斑馆 π戍興第三實施例所述相同。閘極電 極/線55a與55b對準倍未丨田、fc . ^ r 千你利用複晶矽島45A’ ,與45B,, 與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
接者’如第6G圖所示(第4K圖)所示,在閘極絕緣 層50上形成層間絕緣層6〇覆蓋閘極電極,線…與服。 層間絕緣層60覆蓋在基底!。整體表面上。此處形成層6。 之方法與第三實施例所述相同。接著以熟知之技術平坦化 層間絕緣層60之表面。 接著,如第6H圖所示(第⑪圖)所示,利用熟知方 法在層間絕緣層6G與閘極絕緣層5()中形成接觸洞心與 65b以及65c與65d。接觸洞65a與65b分別到達複晶砂 島45A之N型S/D區域21Aa與21Ab,接觸洞65c與 65d分別到達複晶矽島45β,,之p型s/d區域與 接著’如第61圖所示(第⑽圖)所示,在層間絕緣 層60上沈積金屬層並圖案化,藉此在層間絕緣層6〇上形 成S/D線70a與湯與S/D線7〇c與7〇d。s/d線^與 7〇b分別利用接觸洞65a與65b與N型s/D區域與 21Ab以機械式與電性連接。S/D線7〇c與7〇d分別利用接 觸洞65c與65d與P型S/D區域21Ba與21Bb以機械式俶 電性連接。 ~ 2127-817〇__Pf 48 1338372 相詞· 經由上述製程可在基底1G上㈣具作為主動 即N與P型通道複晶矽m)之複晶矽層祝之心(意 通道TFT。最後完成第五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W。、P型 ^在第五實施例中製造半導體裝置Id之方法中,
第三實施例加入對N與或P型通道區域分別植入 型雜質之步驟以調整閱值。因此,在本實施例 :P 裳置Id之方法中加入p型雜質摻雜區域35dd至N與體 通道TFT之對應通道區域21AC與21 Be。 、P型 利用第五貫施例所揭示之方法製造半導體裝置1 獲得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下列優點中之(a )、( b )、d可 (d) 。 c)、 (a) 可降低製造半導體裝置ld所需之製程步驟物 減少製程成本。 % ^ (b) 改善N型TFT (裝置ld)之操作特性之可靠户 (c) 上部圖案可獲得更高之對準準確度。 #度 (d) 可調整或控制n與p型TFT之閥值。 [第六實施例] 半導體製造 第7 A至7 J圖係顯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第六實施例相較第一實施例之TFT製程方法係加入* 摻雜汲極(LDD )區域之步驟。因此,第六實施例之半導 體裳置1 e係由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加入lDD結構。 首先’執行第2A至2E圖所示之製程步驟。在a-Si 2127-8170-PF 49 1338372 層〗4上形成表面被姓刻之p型雜質摻雜區域iga’ ,與 18b ,以及表面被蝕刻之N型雜質摻雜區域20a,,與 2〇b 。蝕刻製程中a-Si層1 4之蝕刻深度與第一實施 例相同設定為50埃。 如第7A圖所示’在移除光罩丨6後,在a —以層14上 也成LDD區域之光罩3〇。光罩3Q係經由覆蓋光阻層、曝 光與顯影而形成。接著利用光罩3〇選擇性地對a_Si層14
植入合適雜質(此處為硼)以形成LDD區域。在此離子植 入製程中之劑量設定為lxl〇15cm-2 。 所以,P型雜質離子(意即蝴離子)經由光罩3〇之開 口心與30b選擇性地植入…層14,藉此在p型雜質 摻雜區域20a,’肖20b,’間形成p型雜質摻雜區域 a與22b ,如第7B圖所示。相互分離之p型雜 質摻雜區域20a’ ’與2Gb’,分別連結至ρ型雜質拆雜 區域’肖施’、在完成離子植人後移除光罩. 後續之製程步驟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相同。特別是 第7C圖(第冗圖)所示,利用Eu方法將準分子雷 B照射至a - S i声14之粒主工- 尤 層14之整體表面,藉此使a-Si層14钟曰 形成複晶石夕岸。。日曰’ 7層35e。此時,雜質摻雜區域2〇a,, 20b' ' 22a,’ 盘 , 、 八22b 中摻雜雜質(亦即硼)被 化,因此不需箱外夕、、妥儿制 做/舌 D 額外之活化製程。再者,因a-Si層i “士曰 p型雜質摻雜區18a,,盥 , 日日, ^ ^ ” 18b 分別轉換成第—料.住 圮號18a與i8b,且p型 對準 主雜為摻雜區20a 與20h,, 別轉換成第一對準記栌9 '、 分 對旱^ 2Ga肖2Qb。p型雜f穆雜區
2127-8170-PF 50 133,8372 、 分別轉換成p型LDD區域22a與22b。 、接者’如第7D圖(第2G圖)所示,在複晶矽35e上 曰炎蓋製私形成光阻層,然後曝光顯影藉此形成用於複 島恤與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之光罩39。光罩 匕括形成複晶矽島45b之部分4〇與形成第二對準記號 47a 與 Λ 42a與42b,並移除光罩39之剩餘部分。 k匕巾成之第一對準記號18a與18b完成對準用光 S Q Π
。·因第一對準記號18a與18b分別配置接近於s/D 區或2〇a與2〇b,光罩39之對準性可控制在正確率為 0 · 1 β m或更小的範圍α 接著如第7Ε圖(第2Η圖)所示,利用光罩3g選 :性地蝕刻複晶矽& 35e ’藉此形成島型複晶矽層35e, 意即,複晶矽島45b。在此同時,利用複晶矽層35在複晶 矽島45b之每—端鄰近形成第二對準記號47a與47b。島 “b之形成包括p型S/D區域2〇a與2吒、p型匕卯區域 22a與22b以及p型LDD區域22a與22b間之通道區域2〇以 ,接著,如第7F圖(第21圖)所示,在底片層12上 形成閘極絕緣層50以覆蓋複晶矽島45b與第二對準記號 47a與47b。閘極絕緣層50覆蓋基底1〇整體表面。層5〇 可利用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方法製成。 接著,如第7G圖(第2J圖)所示’閘極電極人線55 形成於閘極絕緣層50上,為於通道區域2〇c與ldd區城 22a與22b上方。閘極電極/線55可利用第—實施例所述 之方法製成。此製程之對準係利用複晶矽島45b與第二對 2127-8170-pp 51 1338372 準記號47a與47b。 接著’如第7 Η圖(第2 K圖)所示’在閘極絕緣層5〇 上形成層間絕緣層60以覆蓋閘極電極/線55 ^廣60覆蓋 基底1 0整體表面。層60可利用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方法製 成。接著以熟知之技術平坦化層間絕緣層6〇之表面。 接著’如第71圖(第2L圖)所示,利用熟知方法在 層間絕緣層60與閘極絕緣層50中形成接觸洞65a與 6 5b。接觸洞65a與65b分別到達複晶矽島45b之S/D區 _ 域 20a 與 20b。 接著,如第7J圖(第2M圖)所示,在層間絕緣層6〇 上沈積金屬層並圖案化,藉此在層間絕緣層6〇上形成s/d 線7〇a與70b。S/D線70a與7仆分別利用接觸洞\5a與 65b與S/D區域20a與2 0b以機械式與電性連接。 利用上述製程步驟,在基底1〇上可完成具作為主動 層複晶石夕層35e之TFT (意即複晶矽m)。最後完成第 I 六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le之製造。 …利用第六實施例所揭示之方法製造半導體裝置^,可 獲得與第-實施例相同之下列優點中之⑷、⑴、⑴、 I e所蕙之製程步驟總數, (a)可降低製造半導體裝置 減少製程成本。 (M改善Νϊ! m(裝置1〇之操作特性之可靠度 (c) 上部圓案可獲得更高之對準準確度。 & (d) 可調整或控制N與P型TFT之閥值。 2127-8170-pf 52 133^372 [其他實施例] 雖然上述揭示本發明第一至第六實施例,但本發明之 精神不限於上述實施例與其相關變化。其他調整亦可達成 此類實施例與變異之應用。 〜不二π他m T,隹雜買植入裂程 完成N型通道TFT之S/D形成區域後,接著進行雜質植入 製程以完成P型通道TFT《S/D形成區域。然@,上述兩 步驟之次序可相互對調。換言之,在雜質植入製程完成p 型通道TFT之S/D形成區域後,接著進行雜質 完成N型通道TFT之S/D形成區域。 在上述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在雜質植入製程完成N 通道TFT之間值調整後,接著進行雜質植入製 道m之閥值調整。然而’上述兩步驟之次序可相互對^ 換s之,雜質植入製程完成p通道m之間 著進行雜質植入製程完成NP通道m之間值調整後接 在上述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在雜質 TFT之S/D形成區域後,接著進行雜質植入製程以/成 區域。然而,上述兩步驟之次序可相互對調。換:之 進行雜質植入製程以完成LDD區域, 雜二: 程完成TFT之S/D形成區域。 仃雜貝植入製 任何熟習此技藝纟,在不脫 内,當可作更動與潤飾,因此本 二:精神和範圍 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呆蠖乾圍當視後附
2127-8170-PF 53 【圖式簡單說明】 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結構 第1A圓係顯示本發明第— 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第1B圖係顯 (亦即複晶矽島) 面圖; 不第1A圖中第一實施例之島型複晶矽 與半導體裝置之第二對準記號之佈局 層 平 第2A至2M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半導體製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第3A至3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半導體製造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第4A至4M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半導體製造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第5A至5L圖係顯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半導體製造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第6 A至6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半導體製造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以及 第7A至7J圖係顯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半導體製造 方法之部分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la、lb、lc、Id、le〜半導體裝置; 10〜基底、玻璃基板; 12〜絕緣底片; 14 〜a-Si 層; 54
2127-8170-PF 1338372 35、35a、35b、35c、35d、35e、45、45(:~複晶石夕層; 35、35a、35b、45'45a、45b、45A、45A,、45A’ ’ 、 45B’ 、 45B’ ’ 、45B ~複晶矽島; 18a、18b、18aa、18bb、19Aa、19Ab、19Bb、20a、 _ 20b〜第一對準記號對; 47a、47b、 47aa、47bb〜第二對準記號對; 20c、 20cc、21 Ac、21 Be 〜通道區域; 20a、20b、20aa、20bb、 21 Aa、21 Ab 〜S/D 區域; # 21Aa、 21Ab 〜N 型 S/D 區域; 21Ba、21Bb 〜P 型 S/D 區域;
Ta、Tb〜S/D區厚度;Tc〜複晶矽島厚度; △ Ta、 △ Tb ~厚度差; 5 0、 5 5 a、5 5 b ~閘極絕緣層; 5 5 ~閘極/線; 5 5 a、5 5 b ~閘極電極/線; 60〜層間絕緣層; ® 70a ' 70b、70c、70d ~ S/D 線; 65a、65b、 6 5c、65d 〜接觸洞; 16、17A、17B、30、39、39a、40a' 40b、4 2a、42b、 42aa、42bb、26、28、39a 〜光罩; 16a、16b、16c、16d、17A、17Aa、17Ab、17Ac、17Ad、 17Ba 、 17Bb 、 26a 、 28a 、 30a 、 3〇b 〜開口; 14b2、19Aa’、19Ab’、19Aa’ ’、19Ab’ ’、20a’ ’ 、 20b’ ’ 、21 Aa’ 、21 Ab’ 、19b,’ 、21 Aa,, 、21 Ab,’ 2127-8170-PF 55 Π38372 ~ N型雜質摻雜區域; 14M、18a, 、18b’ 、: 20a’ ’、20b, ’ 、20aa’ 21Ab’ 、21b’ ’ 、21Ba’ 22a’ ’ 、 22b’ ,、35dd 22a 、 22b 〜P型LDD 18a’,、18b’ ’ ’、20bb,’ 、 、21Bb’ 、 21Ba, P型雜質摻雜區域; 、20a’ 、20b’ 35aa、 21Aa’ ’ 、21Bb’ ’
2127-8170-PF 56

Claims (1)

1338372: . 第095124464號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修正日期:99.10.1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具有薄膜電晶體(TFT)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 法’包括下列步驟: 直接在一基底或利用 非晶矽半導體層; 一中介底片在一基底上形成一
在該非晶矽半導體層上形成一第一 具有製作複數源/汲極區之一第一圖案 對準記號之一第二圖案; 光罩,該第一光罩 ’與製作複數第一
利用該第一光罩選擇性地將一 #質植入該非晶石夕半 導體層中,藉由該第一圖案形成複數第一雜質摻雜區且 藉由該第二圖案形成複數第二雜質摻雜區; 利用該第-光罩選擇性地餘刻該等第—雜質播雜區 之複數表面與該等第二雜質摻雜區之複數表面; 對含有該等經表面㈣之第_雜f摻雜區與該等經 表面之㈣第二雜質掺雜區之該非晶料導體層施以雷 射光束’使該非晶料導體層結晶以形成—複晶料導體 層並活化該雜質進入該等第一雜質推雜區與該等第二雜 〉成-第二光罩於該複晶矽半導體層上,該第二光罩 具有作為形成-半導體島之—第三圖案;以及 利用該第一光罩選擇性地钱刻該複晶石夕半導體層’藉 由該第二圖案形成—半導體島. 其中,在把以雷射光束至非晶矽半導體層之步驟中, 在該複晶料導體層中利用該等[雜質摻雜區形成一 S 2127-8170-PF2 57 1338372 對源/汲極區,並用該等第二雜質摻雜區形成該等第一對 準記號;以及 在選擇性地蝕刻複晶矽半導體層步驟中,該對源/汲 極區係包含於該半導體島中,且該等第一對準記號係不包 含於該半導體島中; 且其中’該對源/汲極區之厚度小於該半導體島之一 其餘部分; 又其中該對源/汲極區與該半導體島之該其餘部分之 厚度差設定在1〇埃至1〇〇埃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該方法,其中該利用 。亥第一光罩選擇性蝕刻該複晶矽半導體層之步驟令,係利 用該等第一對準記號進行對準操作。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該方法,其中除形成 5玄半導體島之該第三圖案外,該第二記號具有形成複數第 二對準記號之一第四圖案;以及 在该利用該第二記號選擇性地蝕刻該複晶矽半導體 層以形成該半導體島之步驟中,利用該第四圖案於該半導 體島鄰近形成複數第二對準記號。 > 4.如申凊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該方法,其中除形成 該半導體島之該第三圖案外,該第二記號具有形成複數第 二對準記號之一第四圖案;以及 在》玄利用忒第二記號選擇性地蝕刻該複晶矽半導體 層4成β半導體島之步驟中,利用該第四圖案於該半導 體島鄰近形成複數第二對準記號。 S 2127-8170-PF2 58 1338372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方法,還包括一植入 一雜質進該非晶矽半導體層之該表面以調整閥值 (threshold adjustment)之步驟; 其中,上述該額外步驟係在該施以雷射光束至該非晶 石夕半導體層步驟之前加以實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該方法還包括一植 入一雜質進該非晶矽半導體層之該表面以形成LDD結構之 步驟;以及 其中上述該額外步驟係在該施以雷射光束至該非晶 矽半導體層步驟之前加以實施。 7. —種具有薄膜電晶體(TFT)之半導體裝 法,該半導體裝置具有一第一導電性之一 TFT以及一第二 導電性之一 TFT,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直接在一基底或利用一中介底片在一基底上形成一 非晶矽半導體層;
在該非晶石夕半導體層上形成一第—光罩,該第一光罩 具有製作複數源/沒極區之—第—圖案,其中該等源/沒極 區屬具-第-導電性之—第—TFT’與製作複數第一對準 記號之一第二圖案; •利用該第-光罩選擇性地將具該第_導電性之—雜 貝植入該非晶碎半導體層中,藉,兮货 ^ r藉甶4第一圖案形成複數第 雜質換雜區,且藉由該帛β _ 田"茨弟一圖案形成複數第二雜質摻雜 一雜質摻雜區 孝】用6亥第一光罩選擇性地姓刻該等第 2127-8X70-PF2 59 1338.372 之複數表面與該等第二雜質摻雜區之複數表面; 在該非晶矽半導體層上形成一第二光罩,該第二光罩 =製作複數源/汲極區之一第三圖案,其中該等源/汲極 品屬具一第二導電性之一TFT,; 利用該第二参罩選擇性地將具該第二導電性之一雜 質^入該非晶石夕半導體層中,藉由該第三圖案形成複數第 二雜質摻雜區; 對含有該等經表面蝕刻之第一雜質摻雜區、該等經表 面蝕刻之第二雜質摻雜區與該等第三摻雜區域之該非晶 石夕半導體層施以雷射光束,使該非晶石夕半導體層結晶以: 成一複晶石夕半導體層,並活化該等雜質進入該等第一雜質 摻雜區、該等第二雜質摻雜區與該等第三雜質摻雜區; 形成一第三光罩於該複晶矽半導體層上,該第三光罩 具有作為形成複數半導體島之一第四圖案;以及 利用該第三光罩選擇性地蝕刻該複晶矽半導體層,藉 由該第四圖案形成該第-TFT之—第_半導體島,以日及开; 成該第二TFT之一第二半導體島; 其中’在施以雷射光束至非晶石夕半導體層之步驟中, 在該複晶石夕半導體層利用該等第一雜質格雜區形成該第 —TFT之一對源/汲極區,並利用該等第二雜質摻雜區形 成該等第-對準記號,且利用該等第三雜質摻雜區形成該 第二TFT之一對源/汲極區;以及 在選擇性地蝕刻複晶矽半導體層步驟中,該第一 TFT 之對源/沒極區係包含於該第一半導體島令,該第二τπ S 2127-8170-PF2 60 1338372 之對源/汲極區係包含於該第二半導體島中,且該等第一 對準S己號係不包含於該第一與該第二半導體島中; 且其中’該第一 TFT之該對源/汲極區之厚度小於該 第一半導體島之一其餘部分; 又其中該第一 TFT之該對源/汲極區與該第_半導體 島之該其餘部分之厚度差設定在1 〇埃至1 〇〇埃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該方法,其中該利用 該第三光罩選擇性蝕刻該複晶矽半導體層之步驟中,係利 用該等第一對準記號進行對準操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該方法,其中除形成 複數半導體島之該第四圖案外,該第三記號具有形成複數 第二對準記號之一第五圖案;以及 在該利用該第三光罩選擇性地蝕刻該複晶矽半導體 層以形成該第一與該第二半導體島之步驟中,利用該第五 圖案於該第一與該第二半導體島鄰近形成複數第二對準 記號。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該方法其令除形 成複數半導體島之該第四圖案外,該第三記號具有形成複 數第二對準記號之一第五圖案;以及 在》亥利用該第—光罩選擇性地钱刻該複晶石夕半導體 層以形成該第-與該第二半導體島之步驟中,利用該第五 圖案於該帛-與該第二半導料鄰近形成複數第二對準 記號。 11.如申叫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還包括一植 2127-8170-PF2 61 1338372 入一雜質進該非晶矽半導體層之該表面以調整閥值 (threshold adjustment)之步驟;以及 上述該額外步驟係在施使以雷射光束至該非晶矽半 導體層步驟之前加以實施。
£ 2127 — SllO-PF'S 62
TW095124464A 2005-08-05 2006-07-05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thin-film transist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33837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8586A JP4957942B2 (ja) 2005-08-05 2005-08-05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を備え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7756A TW200707756A (en) 2007-02-16
TWI338372B true TWI338372B (en) 2011-03-01

Family

ID=3770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4464A TWI338372B (en) 2005-08-05 2006-07-05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thin-film transist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14387B2 (zh)
JP (1) JP4957942B2 (zh)
CN (1) CN1909249B (zh)
TW (1) TWI3383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7608B2 (en) * 2006-05-10 2009-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lysilicon hard mask for enhanced alignment signal
KR100788551B1 (ko) * 2006-12-29 2007-12-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00023151A (ko) * 2008-08-21 2010-03-0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816437B2 (en) * 2010-06-15 2014-08-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054874B (zh) * 2010-11-01 2012-01-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132613A1 (ja) * 2011-03-25 2012-10-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13005250A1 (ja) * 2011-07-05 2013-01-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TWI464869B (zh) * 2011-07-14 2014-12-11 Au Optronics Corp 半導體元件及電致發光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CN103839825A (zh) * 2014-02-24 2014-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299961B (zh) 2014-10-11 2017-02-1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42615B1 (ko) * 2015-07-09 2022-09-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기판의 제조방법
CN105097841B (zh) * 2015-08-04 2018-11-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基板的制作方法及tft基板
CN112133710A (zh) * 2016-04-08 2020-12-2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KR102510397B1 (ko) * 2017-09-01 2023-03-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46780B1 (ko) 2018-12-28 2023-06-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두께 차를 갖는 액티브층을 포함하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1340B2 (ja) 1992-02-19 2001-09-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3318384B2 (ja) * 1993-02-05 2002-08-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3941120B2 (ja) * 1993-02-10 2007-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及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H07106576A (ja) * 1993-10-05 1995-04-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TW272319B (zh) * 1993-12-20 1996-03-11 Sharp Kk
JP3048829B2 (ja) * 1994-03-31 2000-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585534B2 (ja) * 1994-07-29 2004-11-0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3873811B2 (ja) * 2002-05-15 2007-01-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228196A (ja) * 2003-01-21 2004-08-12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電気光学装置
TW200616232A (en) * 2004-08-09 2006-05-16 Adv Lcd Tech Dev Ct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which is subjected to heat treatment to have alignment mark, crystallizing method for th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and crystallizing apparatus for th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7756A (en) 2007-02-16
US7714387B2 (en) 2010-05-11
JP4957942B2 (ja) 2012-06-20
CN1909249A (zh) 2007-02-07
JP2007048777A (ja) 2007-02-22
CN1909249B (zh) 2012-07-11
US20070029614A1 (en)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8372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thin-film transist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EP3113217B1 (en) 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thin-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9964854B2 (en) Doping method for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of the same
US20020056839A1 (en) Method of crystallizing a silicon thin film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fabricated thereby
TWI221340B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reof
CN101165881B (zh) 制造薄膜晶体管的方法
TW200812090A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device, and their process
KR100543061B1 (ko) 구동회로부 일체형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의 제조방법
US6245602B1 (en) Top gate self-aligned polysilicon TFT and a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JPH10223904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10860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35910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emiconductor device, display, crystallization meth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TW544939B (en) Thin film semiconductor devic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CN104008999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构件、其制造方法及阵列基板
US20080067515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aterally crystallized semiconductor la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using the same method
KR101198312B1 (ko) 구리 하부 게이트 구조를 갖는 다결정 실리콘 박막 트랜지스터의 제조방법
TW200304706A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circui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20192882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JP5117000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半導体装置
KR100838752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를 갖는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03867B1 (ko) 비정질 실리콘층의 결정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박막트랜지스터의 제조방법
JPH08139335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KR20110062300A (ko) 폴리실리콘을 이용한 박막트랜지스터를 포함하는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840323B1 (ko) 반사형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의제조 방법
JPH05251465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