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8939B - Method for growing single crystal and single crystal grown thereby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growing single crystal and single crystal grown thereb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8939B
TWI308939B TW094131687A TW94131687A TWI308939B TW I308939 B TWI308939 B TW I308939B TW 094131687 A TW094131687 A TW 094131687A TW 94131687 A TW94131687 A TW 94131687A TW I308939 B TWI308939 B TW I3089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ngle crystal
crystal
hydrogen
pull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31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0590A (en
Inventor
Shuichi Inami
Hiroki Murakami
Nobumitsu Takase
Ken Hamada
Tsuyoshi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Sum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co Corp filed Critical Sumc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700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0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8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89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2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14Heating of the melt or the crystallised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02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adding crystallising materials or reactants forming it in situ to the melt
    • C30B15/04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adding crystallising materials or reactants forming it in situ to the melt adding doping materials, e.g. for n-p-jun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9/00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ir shape
    • C30B29/02Elements
    • C30B29/06Silic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Description

1308939 l 4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爲矽晶圓之材料的矽單晶之育成 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夠抑制因爲熱應力所造成的有 % 轉位化,能夠以好的良率來培育無轉位部的矽單晶之育成 -、 方法及由該方法所培育的矽單晶。 0 【先前技術】 爲矽晶圓之材料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已知有根據喬庫 拉爾斯基法(以下稱爲「CZj法)的育成方法。以往, 爲了要以CZ法有效率地來製造所希望之品質的矽單晶, 則已知有調整育成中之矽單晶之溫度的技術。例如已經提 出有藉由將在上拉中之矽單晶的固液界面附近加以急速冷 卻而增加最大上拉速度的技術(例如請參照專利文獻1 ) 〇 • 然而’在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技術,則容易因爲在 將矽單晶冷卻時所產生的熱應力而造成有轉位化,而有生 產性及良品率變差的問題。 . 通常當在上拉中的矽單晶產生有轉位化時,則目的在 ' 將已經上拉的矽單晶予以熔化,而再度藉由上拉來培育無 轉位部長的矽單晶。 但是當將矽單晶上拉時,若是反覆地予以熔解時,由 於上拉所需要的時間會變長,因此生產性會降低。又,當 放棄培育無轉位結晶而中斷培育結晶時,則由於多量的砂 -5- (2) B08939 熔液會殘留在坩鍋內,因此原料會浪費掉,且有因爲當殘 留下來的矽熔液發生凝固時的體積膨脹而導致坩鍋或加熱 器發生破損之虞。因此,即使以往發生多次的有轉位化, 而將已經上拉的矽單晶加以熔化而再度予以上拉時,當無 ·- 法期待上拉出無轉位部長的矽單晶時,則會上拉出已經產 ·. 生有轉位化的矽單晶。 更且,已經發生多次如此的有轉位化的矽單晶,由於 φ 因爲育成中的熱應力所引起的結晶粒的偏差大,因此,在 將已經上拉的矽單晶冷卻到室溫後,會因爲結晶粒的偏差 而產生大的殘留應力。因此,當將已經上拉的矽單晶取出 到爐外時、或在搬運已經取出到爐外的矽單晶時,因爲施 加稍微的衝擊,容易產生矽之降伏應力以上的應力而導致 結晶破裂的問題。 (專利文獻1)特開平11-199385號公報 φ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即是有鑑於以上的問題而提出,提供一能夠抑 . 制因爲藉由冷卻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所產生之熱應 力而造成的有轉位化,能夠以好的良率來培育較難產生裂 痕’且無轉位部之長度長的矽單晶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 (解決問題的手段) 爲了要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 -6- (3) 1308939 < l 包圍正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周圍,其內周面藉由與上拉軸 爲同軸的冷卻用構件將矽單晶的至少一部分一邊冷卻,一 邊藉由喬庫拉爾斯基法來育成矽單晶,而用來育成矽單晶 的環境氣體包含有含有氫原子之物質的氣體。在本發明中 • ’所謂育成中之矽單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直體部、頸部 . 、尾部等矽單晶的任一部分,例如可以是設爲通過熱區之 矽單晶的側面部。 φ 又’在上述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在上述環境氣體中 之含有氫原子之物質的氣體的氫分子分壓可以設爲40〜 400Pa 〇 更且’在上述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上述含有氫原子 之物質的氣體可以是氫氣。 又’在上述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可以使從熔點到 1 350°C爲止之在結晶中心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c與從熔 點到1 350°C爲止之在結晶外周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e的 φ 比Gc/Ge成爲1.1〜1.4般來冷卻正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 側面部。 更且’在上述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在上述結晶中心 _ 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c可以是3.0〜3.5 °C /mm。 又’在上述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可以將上述矽單晶 < 的直體部設爲未含有Grown-in缺陷的無缺陷領域。 本發明的矽單晶,是藉由以上任一者所記載的矽單晶 之育成方法所育成。 在此,針對由CZ法所製造的矽單晶的品質(缺陷狀 (4) 1308939 I » 態)與生產性(上拉速度)來加以說明。 在由CZ法所製造的砂單晶中已知有在元件(device )的製造過程中會顯著化的微細缺陷、亦即產生Grown-in缺陷。圖1爲用於說明藉由CZ法所得到之矽單晶在徑 ·* 向之缺陷分佈狀態的斷面圖。如圖1所示般,由Z法所製 .、 造的矽單晶的Grown-in缺陷是由紅外線亂射體缺陷或被 稱爲 COP (Crystal Originated Particle)等,而大小爲 〇·1〜〇·2// m左右的空孔缺陷、及被稱爲轉位群(cluster )而大小爲1 02 /i m左右的微小轉位所構成。 又,在圖1所示的砂單晶中,則在外徑的約2/3的領 域呈環狀地出現了氧氣誘發積層缺陷(以下稱爲「OSF ( Oxygen induced Stacking Fault」)。在發生 OSF 的 OSF 產生領域的內側部分爲可以檢測出有105〜106個/cm3左 右的紅外線亂射體缺陷的領域(紅外線亂射體缺陷產生領 域),在外側部分爲存在有103〜104個/cm3左右的轉位 φ 群(cluster)的領域(轉位群產生領域)。 圖2爲針對讓在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地降低所培育 出來之矽單晶之斷面的缺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此外,圖 . 1爲根據相當於在圖2之A的位置的上拉速度所培育出來 之矽單晶之斷面圖。 如圖2所示般,在上拉速度快的階段,在結晶周邊部 會出現環狀的OSF產生領域,而OSF產生領域的內側部 分成爲會發生多數的紅外線亂射體缺陷的紅外線亂射體缺 陷產生領域。因此,隨著上拉速度的降低,OSF產生領域 (5) 1308.939 的直徑回逐漸地變小,而在〇 s F產生領域的外側部分出 現會發生轉位群的轉位群產生領域’不久,〇SF產生領域 會消滅,而全面地出現轉位群產生領域。 又,在與環狀的0 S F產生領域相接的外側爲能夠析 出氧析出物(BMD: Bulk Micro Defect)的氧析出促進領 -、 域(PV領域),在氧析出促進領域與轉位群產生領域之 間有不產生氧析出的氧析出抑制領域(PI領域)。氧析 Φ 出促進領域(PV領域)、氧析出抑制領域(PI領域)、 環狀的OSF產生領域均是Grown-in缺陷非常少的無缺陷 領域。 被檢測出紅外線亂射體缺陷的矽單晶則相較於被檢測 出轉位群的矽單晶,其對於元件所產生的惡劣影響小,由 於能夠加快上拉速度,因此具有優越的生產性。 又,隨著近年來的積體電路的微細化,則被指出會因 爲紅外線亂射體缺陷而導致氧化膜耐壓性的降低,而要求 Φ 由連紅外線亂射體缺陷及轉位群均不會被檢測出的無缺陷 領域所構成的矽單晶。 所希望之缺陷狀態的矽單晶則可藉由控制上拉速度V , (mm/min )與在固液界面附近之結晶側的溫度梯度G ( • °C /mm )的比V/G而得到。 利用圖1及圖2所說明之矽單晶的育成例是一利用在 矽單晶的側面部不進行用來控制溫度梯度G之溫度調整 的熱區構造而育成者。在如此的熱區構造中,在結晶中心 部的溫度梯度(Gc )較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 )爲 -9 - (6) 1308939 η * /Jn ( Gc< Ge)。又,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溫度處於1000 〜80CTC溫度範圍的時間,換言之,在育成中之矽單晶通 過1000〜800°C溫度範圍的時間則成爲超過180分的時間 。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溫度處於1000〜800 °C溫度範圍的 -· 時間則爲在矽單晶中之s OF核成長的溫度範圍。 在此,針對藉由控制在固液界面附近之結晶側的溫度 梯度G來培育所希望之缺陷狀態的矽單晶的方法舉例來 φ 說明。 例如考慮利用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Gc )相較於 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 )爲相等或較大(Gc 2 Ge )的熱區構造,來培育沿著晶圓整面爲均勻之無缺陷領域 所構成的矽單晶的方法。 具體地說,藉由改良包圍剛凝固後之單結晶的周圍的 熱遮蔽體的尺寸及位置,並且藉由冷卻手段來冷卻而來改 良熱區構造。藉此冷卻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而控制 # 在固液界面附近之結晶側的溫度梯度G,而在從熔點到 1250 °C附近爲止的溫度領域中設爲GcgGe。圖3爲利用 具有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Gc )相較於在結晶外周部 . 的溫度梯度(Ge)爲相等或較大(GcgGe)的熱區構造 的育成裝置’讓在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地降低而培育出 之矽單晶之斷面的缺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 當藉由具有成爲Gc^Ge之熱區構造的育成裝置而根 據圖3所示的B到C的範圍的上拉速度來培育時,可以 了解能夠得到一在固液界面附近之結晶側的溫度梯度〇 •10- (7) 1308939 » · 被控制而成爲無缺陷領域的矽單晶。 又,在利用圖3來說明之矽單晶的育成例中,相較於 圖2所示的例子能夠相對地讓將可以將無缺陷結晶上拉的 上拉速度加快。此外,將能夠將無缺陷結晶上拉的上拉速 ' - 度範圍(在圖3中爲B到C的範圍)稱爲無缺陷結晶的 .. 上拉速度範圍。 又,在利用圖3所說明之矽單晶的育成例中,在育成 φ 中之矽單晶的溫度處於1000〜800°c溫度範圍的時間,換 言之,在育成中之矽單晶通過1000〜8 00 °C溫度範圍的時 間則成爲80〜1 80分。因此,在利用圖3所說明之矽單晶 的育成例中,相較於圖2所示的例子,在育成中之矽單晶 的溫度處於1 000〜800°C溫度範圍的時間會變短。因此, 能夠抑制在矽單晶中之OSF核的成長,而能夠加大無缺 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範圍。 但是在利用圖3所說明之矽單晶的育成例中,冷卻在 • 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來控制在固液界面附近之結晶側 的溫度梯度G。因此,相較於在矽單晶的側面部未進行控 制溫度梯度G之溫度調整之圖2所示的例子,則被施加 . 於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的熱應力會變大,而容易因 爲熱應力而造成有轉位化。 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也能夠適用在具有將育成 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冷卻之熱區構造的育成裝置的情形。 在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用來育成單結晶的環境 氣體則設成惰性氣體與含有氫原子之物質的氣體的混合氣 -11- (8) 1308939 體等之包含有含有氫原子之物質的氣體的氣體。因此,當 要冷卻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來控制在固液界面附近之 結晶側的溫度梯度G時,則即使是將熱應力施加在育成 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的條件,也可以如下所述般地來抑制 因爲熱應力所造成的有轉位化。 ,- 因爲熱應力而造成有轉位化的其中一者則舉例是以無 法抵抗熱應力而發生的轉位群爲起點的滑動(Slip )。在 • 本發明中,在含有氫原子之物質的氣體中的氫元素,由於 進入到矽結晶的格子間,因此變成與提高矽之格子間原子 的濃度的情形相同,在矽的凝固的過程中能夠減低從矽熔 液進入到結晶內之格子間原子的數目本身。 如此般,在本發明中,由於能夠抑制因爲氫氣而在格 子間原子產生轉位群,因此很難發生以轉位群爲起點的滑 動(slip ),而能夠抑制有轉位化。結果,若根據本發明 能夠培育出無轉位部之長度長而高品質的矽單晶。 • 又,對於在矽單晶的側面部未進行控制溫度梯度G 之溫度調整的圖2所示的例子,被施加在培育中之矽單晶 之側面部的熱應力通常是28MPa,而未達30 MPa。相較 . 於此,如圖3的例子般,當利用具有Gc 2 Ge之熱區構造 的育成裝置時則通常爲30〜45 MPa左右,而30 MPa以 上的熱應力會施加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因爲熱應 力所造成的有轉位化,當熱應力成爲30 MPa以上時,則 會變得非常的顯著,而熱應力成爲40 MPa以上時,則非 常容易發生有轉位化或裂痕。 -12- (9) 1,308939 若根據本發明,即使是在會導致因爲熱應力所造成的 有轉位化會變得顯著的30 MPa以上的熱應力被施加在培 育中之矽單晶之側面部的條件下,也能夠有效地來抑制因 爲熱應力所造成的有轉位化。 ·· 更且,即使是在以往發生多次的有轉位化,而在育成 .. 冷卻後的矽單晶發生接近於矽之降伏應力的殘留應力之 3 0 MPa以上的熱應力被施加在培育中之矽單晶之側面部 φ 的條件下,也能夠有效地來抑制因爲熱應力所造成的有轉 位化。 在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雖然含有氫原子之 物質的氣體設爲氫氣,但也可以是從含有H20、HC1等之 氫原子的無機化合物、矽烷氣體、CH4、C2H2等的碳化氫 、乙醇、羧酸等之含有氫原子的各種物質的氣體中所選出 的一種或多種氣體。 此外,當使用氫氣作爲含有氫原子物質的氣體時,則 φ 能夠從在市面上所販賣的氫氣筒、氫氣儲藏槽、將氫氣吸 藏在氫吸藏合金的氫氣槽等經由專用的配管而供給到上拉 爐內。 . 又,惰性氣體(稀有氣體)則能夠利用從Ar、He、
Ne、Kr、Xe中所選出的一種或多種的氣體。通常雖然是 利用便宜的氬氣(Ar ),但也能夠利用將He、Ne、Kr、 Xe等之其他的惰性氣體混合在Ar氣體內者。 此外,當將根據含有氫氣物質之氣體的氫分子換算的 濃度設爲α、將氧氣(02 )濃度設爲/3時,則滿足α -2 /3 -13- (10) 1308.939 2 3 % (體積% )。當在環境氣體中的氧氣(02 )濃度/3與 根據含有氫氣物質之氣體的氫分子換算的濃度未滿足上式 時,則無法得到抑制因爲被抓入到矽單晶的氫原子產生 Grown-in的效果。 " 圖4爲用於説明利用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所得 •. 到之矽單晶之斷面之缺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圖4所示的 矽單晶是一利用與圖3同樣地滿足Gc 2 Ge之熱區構造的 φ 育成裝置,如使氫氣分壓成爲250Pa般將已經添加了氫氣 的惰性氣體供給到上拉爐,而讓在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 地降低來育成者。 當用來育成單結晶的環境氣體爲惰性氣體與氫氣的混 合氣體時,如上所述般,由於能夠抑制因爲氫氣而在格子 間原子所造成的轉位群的發生,因此無缺陷領域移到上拉 速度的低速側。因此,相較環境氣體爲惰性氣體的圖3所 示的例子,如圖4所示般,能夠將無缺陷結晶上拉的最低 # 上拉速度會變慢,而使得能夠將無缺陷結晶上拉的上拉速 度範圍(在圖4中爲D到E的範圍)變大。 此外,會對Grown-in缺陷的形成帶來影響的幾乎全 . 部的氫氣,則在之後的冷卻的過程中逸散到矽單晶外。 又,當環境氣體爲惰性氣體與氫氣的混合氣體時,在 育成中的裝置內,與在惰性氣體環境中之氫氣的分壓呈比 例的氫氣則被分配到已熔入矽熔液中而凝固的矽結晶中。 在矽熔液的氫氣濃度則是從亨利的法則與在氣相中的 氫氣分壓有關地來決定,而表示爲 -14- (11) 1308939
Ph2 = KClH2 在此,Ph2爲在環境中的氫氣分壓、ClH2爲在砂熔液 中的氫氣濃度、k爲兩者間的係數。 另一方面,在矽單晶中的濃度是根據在矽熔液中的濃 · 度與偏析的關係來決定。 .. CSH2 = k’ CLh2 = ( k’/ k) Pη2 在此,CSH2爲在結晶中的氫氣濃度、k’爲氫氣在矽熔 液-結晶間的偏析係數。 由上可知,當在含有氫氣的惰性氣體環境中來培育時 ,在剛凝固後之矽單晶中的氫氣濃度,藉由控制在環境中 的氫氣分壓能夠在結晶的軸方向根據設定的濃度而控制成 一定。該氫氣分壓則能夠根據氫氣濃度與爐內壓力來控制 〇 又,圖5爲表示在環境中的氫分壓與V/G之關係的 說明圖。在上拉中之單結晶內部的溫度分佈,由於只要熱 φ 區構造相同,則即使上拉速度變化也幾乎不會有變化,因 此圖5所示的V/G可視爲上拉速度。如圖5所示般,能 得到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會隨著在環境中之氫氣分壓的 . 增加而降低,因此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範圍會變大。 "又,OSF領域的上拉速度範圍會隨著氫氣分壓的增加 而變窄。PI領域的上拉速度範圍會隨著氫氣分壓的增加 而大幅地擴大。又,PV領域的上拉速度範圍會隨著氫氣 分壓的增加而擴大或變窄,但當氫氣分壓成爲100〜 2 5 OP a時上拉速度範圍會變大。 -15- (12) 1308,939 在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藉由將在環境氣體 中之含氫原子物質之氣體的氫分子分壓設爲40〜400Pa, 能夠有效地抑制因爲熱應力所造成的有轉位化。當氫分子 分壓設爲未滿40Pa時,則會有無法充分地得到抑制有轉 • 位化的效果之虞。又當氫分子分壓設爲超過400Pa時,則 . 由於容易發生被稱爲氫氣缺陷的巨大空洞缺陷而並不好。 又’藉由將在環境氣體中之含氫原子物質之氣體的氫分子 φ 分壓設爲400Pa以下,即使空氣流入到矽單晶的育成裝置 內,也可以在不燃燒的情形下安全地進行作業。 更且,如圖5所示般’藉由將在環境氣體中之含氫原 子物質之氣體的氫分子分壓設爲4〇〜4〇〇Pa能夠加大無缺 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範圍。因此很容易培育出可得到整面爲 無缺陷結晶之大口徑之矽晶圓的矽單晶。更且,能得到整 面爲PV領域之矽晶圓的矽單晶與能得到整面爲PI領域之 矽晶圓的矽單晶則容易區分。此外,當氫分子分壓設爲未 # 滿4 0 P a時’則由於無法充分地得到加大無缺陷結晶之上 拉速度範圍的效果,因此並不好。 更且,如圖5所示般,藉由將在環境氣體中之含氫原 . 子物質之氣體的氫分子分壓設爲40〜160Pa (在圖5中爲 I的範圍),能夠很容易培育出可得到整面爲PV領域之 石夕晶圓的砂單晶。當氫分子分壓超過160Pa時,則pi領 域容易混合存在,因此很難培育出可得到整面爲PV領域 之矽晶圓的矽單晶。對於PV領域容易形成氧氣析出物, 而由PV領域所構成的矽晶圓而言,當例如針對表面實施 -16- (13) 1,308.939 所謂的DZ ( Deunded Zone )層形成處理時,能夠容易在 內部形成具有收氣(gettering)作用的BMD。 更且,如圖5所示般,藉由將在環境氣體中之含氫原 子物質之氣體的氫分子分壓設爲160〜400Pa (在圖5中 - 爲II的範圍),能夠很容易培育出可得到整面爲PI領域 _ 之矽晶圓的矽單晶。又,由於能夠縮小OSF產生領域, 因此,能夠容易製造出由已經提高氧氣濃度的無缺陷結晶 p 所構成的晶圓。當氫分子分壓未達160Pa時,貝(J PV領域 容易混合存在,因此很難培育出可得到整面爲PI領域之 政晶圓的砂單晶。 圖7爲利用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所得到之其他 的矽單晶的斷面的缺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除了改良用來 包圍在剛凝固後之單結晶之周圍的熱遮蔽體的尺寸及位置 外,也藉由冷卻手段強制地來冷卻在育成中的矽單晶,是 一具有Gc/Ge爲1.1〜1.4,而軸方向溫度梯度G爲3.0〜 φ 3.5 °C /mm之熱區構造的育成裝置。利用該育成裝置來冷 卻在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而控制在固液界面附近之結 晶側的溫度梯度G,且如使氫氣分壓成爲240Pa般地供給 . 已經添加了氫氣的惰性氣體,讓在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 地降低來培育矽單晶。圖7所示的矽單晶則是如此培育出 來。 又’圖6爲用於説明利用具有與圖7同樣之熱區構造 的育成裝置,來調整在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的溫度而 控制在固液界面附近之結晶側的溫度梯度G,只將惰性氣 -17- (14) 1308939
• I 體供給到上拉爐內,讓在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地降低而 培育出之矽單晶的斷面的缺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 即使是使用具有如此之熱區構造的育成裝置,通常 45MPa左右的熱應力被施加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而 ' 在育成中的矽單晶的溫度處於1 000〜800 °C的範圍的時間 - 、換言之,在育成中的矽單晶通過1000〜800 °c的範圍的 時間成爲80〜180分。 • 在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將用來培育單結晶 的環境氣體設爲惰性氣體與含有氫原子物質的氣體的混合 氣體。因此,即使是利用從熔點到1 350°c爲止之在結晶 中心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c與熔點到1 350°C爲止之在結 晶外周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e的比Gc/Ge爲1.1〜1.4, 而溫度梯度Gc成爲3.0〜3.5°C /mm之熱區構造的育成裝 置時,也能夠有效地抑制因爲熱應力所造成的有轉位化。 如圖7所示般,藉由以上的方法來培育,相較於將環 φ 境氣體設爲惰性氣體的圖6所示的例子,能夠加大無缺陷 結晶的上拉速度範圍(在圖6中爲F到G的範圍、在圖7 中爲F到G的範圍)。又,藉由利用具有Gc/Ge爲1 .1〜 . 1.4,而溫度梯度Gc成爲3_0〜3.5 °C /mm之熱區構造的育 成裝置,能夠加大在固液界面附近之結晶側的溫度梯度G 。因此,能夠在不變更V/G的情形下提高上拉速度V,而 能夠提高可以將無缺陷結晶上拉的最低上拉速度。又,藉 由以上述的方法來培育能夠提高在將矽單晶上拉時的V/G 的控制性。又,如圖7所示般,藉由以上述的方法來培育 -18- (15) 1308939 能夠加大氧氣析出促進領域(PV領域)的上拉速度範圍 及氧氣析出抑制領域(PI領域)的上拉速度範圍(在圖7 中爲F到G的範圍)。因此能夠得到沿著晶圓面整面成 爲PV領域的矽單晶、及沿著晶圓面整面成爲Μ領域的矽 - 單晶。 又,如圖6及圖7所示般’藉由利用具有Gc/Ge爲 1.1〜1.4,而溫度梯度Gc成爲3.0〜3.5 °C /mm之熱區構 φ 造的育成裝置能夠控制成滿足以下的公式。 -20 ^ (fpD-fpR)/ fpD x 10 0^ + 20 ( % ) 在此,公式中,fpD是一在PV領域與OSF產生領域 之間所形成的邊界面,如圖6所示般相當於中央部在結晶 軸方向上膨出之部分m之培育的速度。fpR是一如圖6所 示般膨出爲環狀之部分(在結晶的直徑方向,在結晶中心 與最外部的中間位置朝結晶軸方向呈凸狀的部分)η之培 育的速度。 φ 此外,在本發明中,當爐內壓爲4〜6.7 kPa(30〜50 T〇rr )的範圍時,則在環境氣體中也可以根據20體積%以 下的濃度A而存在有氮氣(N2)。 : 當氮氣濃度超過20體積%時,則矽單晶恐會進行有 •轉位化。 (發明的效果) 若根據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能夠抑制因爲冷卻 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所產生之熱應力而造成的有轉 -19- (16) 1308939 » » 位化。因此能夠以好的良率來培育出無轉位部長的矽單晶 而可以達成優越的生產性。 【實施方式】 - 以下請根據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
. 圖8爲適合於實施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之CZ 爐的縱斷面圖。 φ 圖 8所示的 CZ爐具備有被配置在處理室( CHAMBER )內之中心部的堪鍋1、被配置在坩鍋1之外 側的加熱器2、及被配置在加熱器2之外側的磁場供給裝 置9。坩鍋1是一以外側的石墨坩鍋1 b來保持在內側收 容有矽熔液3的石英坩鍋la的雙重構造,藉由被稱爲支 架(pedestal )的支撐軸而被旋轉及昇降驅動。 在坩鍋1的上方設有圓筒形狀的熱遮蔽體7。熱遮蔽 體7是一用石墨來製作外殼,而在內部塡充有石墨氈( # felt)的構造。熱遮蔽體7的內面成爲從上端部朝下端部 內徑逐漸減少的推拔面。熱遮蔽體7的上部外面是一與內 面呈對應的推拔面’而下部外面則被形成爲熱遮蔽體7的 . 厚度朝下逐漸增加之大略呈筆直(straight)面。 該CZ爐具備有從熔點到1350〇c爲止之在結晶中心部 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c與熔點到1350°c爲止之在結晶外周 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e的比Gc/Ge爲1.1〜1.4,而溫度 梯度Gc成爲3.0〜3.5°C/mm的熱區構造,上述比Gc/Ge 最好是1·2〜1.4’上述溫度梯度Gc最好是3.2〜3.3它 *20- (17) 1.308.939 /mm。 在育成中的矽單晶的溫度處於1000〜800°C之範圍的 時間,換言之,在育成中的矽單晶通過1 〇 〇 〇〜8 0 0 °C溫度 範圍的時間則爲80〜180分、更好是1〇〇〜150分。如此 ' 的熱區構造是由熱遮蔽體7及水冷手段8 (冷卻手段)所 . ' 構成。 熱遮蔽體7是用於遮斷從加熱器2及矽熔液3面到矽 % 單晶6的側面部的輻射熱者’是一包圍在育成中之矽單晶 6的側面,並且包圍矽熔液3面者。若是要舉出熱遮蔽體 7的規格的例子則如下所述。 半徑方向的寬度W例如爲20mm,而相對於爲倒圓錐 台面之內面的垂直方向的傾斜角度Θ例如爲2Γ、距熱遮 蔽體7的下端的熔液面的高度H1例如是60mm。 水冷手段8被設在熱遮蔽體7的內側。藉由將水冷手 段8安裝在熱遮蔽體7的內側’能夠有效地冷卻矽單晶6 % 的側面部,並且藉由高速地在熱遮蔽體7之內側下降的惰 性氣體氣流能夠抑制SiO朝水冷手段8析出。 在此所使用的水冷手段8可以是由銅或不鏽鋼等所構 . 成之線圈狀的通水管、或具有通水隔壁的水冷外套( jacket)等。水冷手段8的通水量最好是公升/分以上 。水冷手段8的冷卻能力可藉由調整水冷手段8在結晶上 拉方向的高度或距熔液表面的設置距離來調整。又’藉由 調查水冷手段8的冷卻能力可以讓在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 面部所負荷的熱應力在30〜45 MPa的範圍內變化’並且 -21 - (18) I30S939 讓在育成中的矽單晶的溫度在1000〜800 °c的範圍的時間 能夠在80〜180分的範圍內變化。 又,水冷手段8當將上拉的單結晶的直徑設爲Dc時 ,則一般冷卻用構件的內周面的直徑爲1.20DC〜2.50DC 、長度爲〇 . 2 5 D c以上。從熔液表面到冷卻用構件的下端 . 面的距離設計在〇.30Dc〜0.85DC的範圍。 又,從磁場供給裝置9所供給的磁場的強度爲200〜 • 1000G、更好是300〜700G,磁場中心高度相對於熔液液 面被設定在—100〜+ 100mm、更好在—50〜+ 50mm的範 圍內。 藉由以上述的磁場的強度在上述磁場中心高度範圍內 而從磁場供給裝置9來供給磁場,即能夠抑制對流,且能 夠將固液界面的形狀作成最好的形狀。 當利用圖8所示的C Z爐來進行矽單晶6的上拉動作 時’則從熔點到1 3 5 0 °C爲止之在結晶中心部處的軸方向 鲁 溫度梯度Gc爲3.0〜3.2°C/mm,在結晶外周部處的軸方 向溫度梯度Ge爲2.3〜2.5°C/mm,Gc/Ge成爲1.3左右。 又’被施加於在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的熱應力成爲 30〜45MPa。此狀態即使是改變上拉速度也幾乎不會改變 〇 接著則針對利用圖8所示的CZ爐,利用惰性氣體與 氫氣的混合氣體當作用來育成單結晶的環境氣體,而培育 出作爲直體部未包含有Grown-in缺陷之無缺陷領域的矽 單晶6的方法來加以說明。 -22- (19) 1308939 (作業條件的設定) 首先進行用來培育作爲目標之無缺 作業條件的設定。首先,爲了要掌握氫 ' 無缺陷結晶之上拉速度的容許範圍,則 氫分子分壓例如設爲〇、20、40、160、 合比例,而在各自的條件下來培育 ^ 300mm的單結晶。 亦即,將例如300kg的高純度矽的 ,如使單結晶的電阻常數成爲所希望的 般地來添加P型(B,Al,Ga等)或n )的雜質(dopant)。將裝置內在鐘(氣 1.33 〜26.7kPa(10 〜200 torr),而如 氫分子分壓成爲上述設定的混合比例般 爐內。 φ 接著從磁場供給裝置9如使磁場中 液面成爲-75〜+5〇mm般地來供給例如 . 場,並且藉由加熱器2將矽的多結晶加 . ,將爲種子夾頭(seed chuck) 5所抓 矽熔液3,讓坩鍋1及上拉軸連結構件 上拉。結晶方位設爲(100}、 1111) 任一個,在進行完用來結晶無轉位化的 後形成肩部(shoulder),而改變成爲 直徑。 陷結晶之矽單晶的 氣濃度與能夠得到 將在環境氣體中的 240、 400Pa 的混 目標直徑例如是 多結晶裝入i甘鍋內 値、例如 1 0 Ω c m 型(P, As,Sb 等 環境下設爲減壓的 使在環境氣體中的 加以設定而流入到 心高度相對於熔液 ]3 0 0 0 G的水平磁 熱而成爲矽熔液3 持的種結晶浸漬在 4旋轉而進行結晶 或{ 1 10 ί的其中 種子(seed)縮徑 目標本體(body ) -23- (20) 1308,939 因此,當本體長度達到例如3 00mm時,將上拉速度 調整到遠較於臨界速度爲大的例如l.〇mm/min,之後則根 據上拉的長度以幾乎呈直線地降低上拉速度,當本體長度 達到例如 600mm時則成爲較臨界速度爲小的例如 〇.3mm/min。之後,以該上拉速度讓本體部培育到例如 . 1 600mm爲止,在根據通常的條件進行完尾部縮徑後則結 束了結晶成長。 φ 將如此般以不同的氫濃度所培育的單結晶沿著上拉軸 縱向切割而製作出包含上拉軸附近的板狀試片而進行Cu 裝飾(decoration),觀察Grown-in缺陷的分佈》首先, 在將各自的試片浸漬到硫酸銅水溶液後自然乾燥,在氮氣 環境中在900°C下實施20分鐘的熱處理。之後,爲了要 除去試片表層的Cu金屬矽化物(silicide ),則浸漬在 HF/HN03混合液中,在藉由蝕刻除去表層數十// m後,根 據X射線地形法(topography)法來調查OSF環(ring) • 的位置及各缺陷領域的分佈情形。又,根據例如OPP法 來調查該切片的COP的密度,根據例如Secco蝕刻法來 調査轉位群(cluster )的密度。 . 藉由上述的上拉實驗可以得到紅外線亂射體缺陷產生 領域、OSF產生領域、PV領域、PI領域、轉位群產生領 域之各缺陷領域的V/G與氫濃度的關係。又,藉由將讓 上拉速度變化的位置如從 300mm到600mm、500mm到 800mm及700mm到1000mm般在不同的部位在多處實施 ,而求得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範圍與結晶軸方向位置的 -24- (21) 1308939 I t 關係,而設定用來得到無缺陷結晶的作業條件。 (矽單晶的培育) 接著,利用圖8所示的CZ爐,且將惰性氣體與氫氣 - 的混合氣體當作用來培育單結晶的環境氣體,根據藉由上 . 述的方法所設定的適當的作業條件來培育出作爲直體部未 包含有Grown-in缺陷之無缺陷領域的矽單晶6。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矽單晶的育成方法,將用來培育單 結晶的環境氣體設成惰性氣體與氫氣的混合氣體。因此, 即使是在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施加熱應力的條件,也 能夠有效地抑制因此熱應力所引起的有轉位化。又,由於 能夠加大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範圍,因此能夠容易地出 培育作爲直體部未包含有Grown-in缺陷之無缺陷領域的 矽單晶6。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是以藉由冷卻手段8( • 水冷手段)積極地來冷卻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的情 形爲例來說明。然而本發明並非只限於藉由冷卻手段8 ( 水冷手段)來冷卻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的情形,只 • 要是能夠冷卻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則也可以利用 其他的手段。 (實施例) 爲了要驗證本發明來進行以下所示的實際。 亦即’利用具有表1及以下所示的1〜3之熱區構造 -25- (22) 1308939 的育成裝置’而利用氬氣或氬氣與氫氣的混合氣體作爲環 境氣體’來培育爲外徑300mm、本體長度〗800mm之無缺 陷結晶的矽單晶6。 熱區構造 結晶側面熱應力(Mpa) 1 40 2 35.7 3 28
(熱區構造1 ) 利用圖8所示的C Z爐’將水冷手段8的冷卻能力設 爲尺寸爲內徑600mm、高度200mm,其下面距熔液表面 爲1 5 0mm。更且’從磁場供給裝置9如使磁場中心高度 相對於熔液液面爲0 m m般地供給3 0 0 0 G的水平磁場。藉 # 此’成爲一從熔點到1 350 °C爲止之在結晶中心部的軸方 向溫度梯度G c爲3.2 °C / m m ’在結晶外周部的軸方向溫度 梯度Ge爲2.2°C/mm,Gc/Ge爲1.3的熱區構造。 (熱區構造2) 利用圖8所示的CZ爐,將水冷手段8的冷卻能力設 爲尺寸爲內徑 600mm、高度 150mm,其下面距溶液表面 爲200mm。更且’則與熱區構造1同樣地供給水平磁場 。藉此’成爲一從熔點到1 3 5 0 °C爲止之在結晶中心部的 -26- (23) 1308939 « « 軸方向溫度梯度Gc爲3.0 °C /mm,在結晶外周部的軸方向 溫度梯度Ge爲2.5°C/mm,Gc/Ge爲1.2的熱區構造。 (熱區構造3 ) ’· 利用沒有水冷手段8及熱遮蔽體7的CZ爐,與熱區 -. 構造1同樣地供給水平磁場。藉此,成爲一從熔點到 1 3 5 0 °C爲止之在結晶中心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 c爲2.8 φ °C /mm,在結晶外周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e爲2.5°C /mm ,Gc/Ge爲1.1的熱區構造。 當利用具有如1〜3之熱區構造的育成裝置來培育矽 單晶時,則根據以下所示的方法來求得被施加在育成中之 矽單晶的側面部的熱應力。 〈導熱計算〉 熱應力則利用進行完圖9所示的導熱計算的結果來求 ❿得。 在導熱計算中,首先進行上拉爐的模擬(modeling ) (S 1 )。在上拉爐的模擬中,進行用於外形及網目形狀之 . 數値化的形狀的數値化、與根據材質來設定熱傳導率與表 '面輻射率之材料之物理特性的設定。 接著則進行表示2個表面元件彼此要如何地看到之形 態係數的計算(S2 )。形態係數的計算則是針對各表面元 件來進行。
接著進行導熱計算(S3)。在導熱計算中’根據SOR -27- (24) 1303939 法反覆地實施計算來求得輻射導熱,根據熱平衡來進行收 斂計算。 根據熱平衡來進行收斂計算則是根據上拉速度在設定 範圍內能夠安定的收斂條件而如下述般地進行。 '' 1 .在結束第η次的導熱計算後,當將在矽單晶內流動 ·· 的熱流速設爲Hso、在固液界面所發生的凝固線熱設爲 Η 1 a、在矽熔液內流動的熱流速設爲Η 1 q時,則如滿足 # Hs〇= Hla+Hlq地來決定Hla。在此,由於Hla是上拉速 度的函數,因此能夠求得滿足熱平衡的上拉速度。 2·若上拉速度較收斂目標爲快時,則加熱器的發熱量 會增加,若較收斂目標爲慢時,則加熱器的發熱量會減少 〇 3.實施第Π+1次的導熱計算。 〈熱應力計算〉 # 熱應力則如圖1 〇所示般地進行。首先進行結晶的模 擬化(S 4 )。在結晶的模擬中’進行用於矽單晶的外形及 . 網目形狀之數値化之形狀的數値化、作爲矽單晶之物理特 # 性的熱膨脹常數、楊氏常數、泊松(Poisson)比的設定 〇 接著則藉由輸入導熱計算結果來輸入溫度分佈(S5) 〇 之後,根據有限元素法進行熱應力計算來計算在結晶 中的熱應力(S 6 )。 -28- (25) 1308939 當利用具有如此所求得之1〜3的熱區構成的育成裝 置來培育矽單晶6時,將被施加在育成中的砂單晶之側面 部之熱應力的結果表示在表1。 一 (實施例1 ) -. 利用具有表1所示之熱區構造1的育成裝置。利用氫 分子分壓成爲24〇Pa般將氫氣混合到氣中的混合氣體作 φ 爲用來育成單結晶的環境氣體。在根據上述的方法所設定 的作業條件下來培育爲無缺陷結晶的矽單晶。 (實施例2) 利用具有表1所不之熱區構造3的育成裝置。利用氫 氣作爲用來育成單結晶的環境氣體來培育爲無缺陷結晶的 石夕單晶。 _ (實施例3 ) 利用具有表1所示之熱區構造2的育成裝置。利用氫 氣作爲用來育成單結晶的環境氣體來培育爲無缺陷結晶的 , 矽單晶。 (實施例4 ) 利用具有表1以及以下所示之熱區構造1的育成裝置 。利用氫氣作爲用來育成單結晶的環境氣體,根據上述的 方法所設定的作業條件下來培育爲無缺陷結晶的矽單晶。
-29- (26) 1308939 (實施例5) 利用具有表1所示之熱區構造3的育成裝置。利用氫 分子分壓成爲240Pa般將氫氣混合到氬氣中的混合氣體作 " 爲用來育成單結晶的環境氣體。在根據上述的方法所設定 •- 的作業條件下來培育爲無缺陷結晶的砂單晶。 將如此所得到之實驗例1〜實驗例5之矽單晶的上拉 φ 速度(mm/min)與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範圍(mm/min )表示在表2。 (表2 )
_實驗例 拉起速度 範圍 無轉位性 龜裂 — 1 0.5 1 0.043 A A —_ 2 0.42 0.015 A A —-3 0.534 0.027 B B 4 0.55 0.03 C C — 5 0.4 0.023 A A
又,分別培育多個實驗例1〜實驗例5的矽單晶當作 試驗體,而將在育成時之每次上拉試驗的有轉位化次數表 示如下。 針對已經發生有轉位化但未滿上拉長度l〇〇〇mm者將 結晶熔化而再度嘗試進行無轉位的結晶上拉作業。反覆地 進行如此的作業’當沿著全部的長度均能得到無轉位的結 -30- (27) 1308939 t r 晶時,則將已上拉的結晶熔化的次數即成爲有轉位化次數 ,當在1 OOOmm以後能夠得到已經有轉位化的結晶時,則 將已上拉的結晶熔化的次數+ 1次即成爲有轉位化次數。 將實驗例1〜實驗例4之結果的平均値表示在圖1 1。 又,分別培育多個實驗例1〜實驗例5的矽單晶當作 . 試驗體,而在育成後調查無轉位部的長度。將實驗例1〜 實驗例4的結果的平均値表示在圖12。 @ 更且,根據以下所示的評估基準來評估實驗例1〜實 驗例5的矽單晶的無轉位性。將其結果表示在表2。 A ( Good ):無轉位部的長度的平均値超過l4〇〇mm ,且有轉位化次數的平均値未滿0.5次。 B ( Fair ):無轉位部的長度的平均値在1 〇〇〇mm〜 1400mm的範圍,且有轉位化次數的平均値在〇·5次〜1 次的範圍。 C( Bad):無轉位部的長度的平均値未滿1000mm, • 且有轉位化次數的平均値超過1次。 更且,針對實驗例1〜實驗例5的矽單晶,根據以下 所示的評估基準來評估是否因爲取出到爐外的作業及搬運 . 已取出到爐外的矽單晶的作業而導致裂痕。將其結果表示 在表2。 A ( Good ):全部的試驗體均未產生裂痕。 B (Fair):—部分的試驗體均未產生裂痕。 C ( Bad):全部的試驗體均產生裂痕。 從表2可知,在爲本發明的實施例,利用熱區構造i -31 - (28) 1308939 i * 而將氫氣添加在環境氣體中的實施例1、及利用熱區構造 3而將氫氣添加在環境氣體中的實施例5中,其無轉位性 及裂痕的評估成爲A。 又,在環境氣體中未添加氫氣,而利用與實驗例1不 同的熱區構造1之爲本發明的比較例的實驗例4中,其無 , 轉位性及裂痕的評估成爲C。 因此,當利用用來冷卻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之 0 相同的熱區構造1時,藉由將氫氣添加在環境氣體中能夠 提高無轉位性。又,相較於未將氫氣添加在環境氣體中的 情形,則能夠確認出有轉位化變少,而能夠培育出無轉位 部的長度長的矽單晶。 又,從表2可知,在利用熱應力爲35.7MPa的熱區構 造2的實施例3中,雖然熱應力較實驗例1爲小,但其無 轉位性及裂痕的評估成爲B。 又,從表2可知,實驗例1的上拉速度則遠較於實驗 0 例2及實驗例5爲快,但較實驗例3及實驗例4爲慢,而 成爲一毫不遜色的結果。更且,實施例5的上拉速度則較 實驗例2爲慢,而成爲一毫不遜色的結果。 '又,從表2可知成爲實驗例1的上拉速度範圍遠較於 實驗例2爲寬,而也較實驗例3〜實驗例5爲寬的結果。 " 更且,成爲一實驗例5的上拉速度範圍遠較於實驗例2爲 寬的結果。 又,從圖1 1可以確認出有轉位化次數遠較於實驗例 4爲少的情形。 -32- 1308939 (29) 又’在實驗例1中,其有轉位化次數較利用熱區構造 2的實施例3爲少,較利用熱區構造3的實施例2爲多, 而成爲一毫不遜色的結果。 因此’在實驗例1中能夠確認出可以以與未將育成中 ·* 之矽單晶的側面部冷卻的情形爲相同的有轉位化次數來培 .. 育矽單晶。 又’從圖12可知,在實驗例1中,其無轉位部的長 φ 度較實驗例4長400MM以上。因此,可以確認出藉由將 氫氣添加在環境氣體中能夠培育出無轉位部的長度較長的 砂單晶。 又,從圖1 2可知,在實驗例1中,雖然無轉位部的 長度較實驗例2及實驗例3爲短,但無轉位部的長度未到 2 5 0mm,相較於實驗例1與實驗例4的差只有一點點。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 若根據本發明,能夠抑制因爲藉由將育成中之矽單晶 的側面部強制地冷卻所產生的熱應力而導致的有轉位化, 而能夠以好的良率來培育出較難產生裂痕,且無轉位部的 . 長度長的矽單晶,而具有優秀的生產性之矽單晶之育成方 '法。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用於說明藉由CZ法所得到之矽單晶在徑向之 缺陷分佈狀態的斷面圖。 -33- (30) 1308939 « f 圖2爲用於說明藉由在矽單晶的側面部不進行控制溫 度梯度G的溫度調整,利用具有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 度(Gc )較在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 )爲小(Gc < Ge)之熱區構造的育成裝置,讓在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 〃 地降低而育成之矽單晶的斷面的缺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 … 圖3爲藉由將在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加以冷卻, 利用具有在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Gc )與在結晶外周部 • 的溫度梯度(Ge)爲相同或較大(Gcg Ge)之熱區構造 的育成裝置,讓在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地降低而育成之 矽單晶的斷面的缺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 圖4爲用於説明利用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所得 到之矽單晶之斷面之缺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 圖5爲表示在環境中的氫分壓與V/G之關係的說明 圖。 圖6爲用於説明利用具有Gc/Ge爲1 . 1〜1.4,而軸方 Φ 向溫度梯度Gc爲3.0〜3.5 °C /mm之熱區構造的育成裝置 ,讓在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地降低而育成之矽單晶的斷 面的缺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 齡 . 圖7爲用於説明利用具有Gc/Ge爲1.1〜1.4,而軸方 向溫度梯度Gc爲3.0〜3.5°C/mm之熱區構造的育成裝置 ,且在上拉爐內供給已經被添加了氫氣的惰性氣體,讓在 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地降低而育成之矽單晶的斷面的缺 陷分佈狀態的說明圖。 圖8爲適合於實施本發明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之cz -34- (31) 1303939 爐的縱斷面圖。 圖9爲用於説明熱傳導計算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1 〇爲用於説明熱應力計算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1 1爲表示各實驗例之有轉位化次數的說明圖 圖1 2爲表示各實驗例之無轉位部分的說明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坩鍋 1 a :石英坩鍋 1 b :石墨坩鍋 2 :加熱器 3 :矽熔液 4 :上拉軸 5 :種子夾頭 6 :單結晶 7 :熱遮蔽體 8 :水冷手段 9 :磁場供給裝置 -35-

Claims (1)

1308939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41 3 1 687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7年6月曰修正 1. 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其特徵在於: 包圍正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周圍,其內周面藉由與上 拉軸爲同軸的冷卻用構件將矽單晶的至少一部分一邊冷卻 ,一邊藉由喬庫拉爾斯基法來育成矽單晶, 在包含有含有氫原子之物質的氣體的環境氣體中,育 成前述矽單結晶的同時,使從熔點到1350 °C爲止之在結 晶中心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c與從熔點到1350 °C爲止之 在結晶外周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e的比Gc/Ge成爲1.1 〜1 · 4,來冷卻正在育成中之矽單晶的側面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 ,其中,在上述環境氣體中之含有氫原子之物質的氣體的 氫分子分壓設爲40〜400Pa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砂單晶之育成方法 ,其中,上述含有氫原子之物質的氣體是氫氣。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矽單晶之育成方法 ’其中,在上述結晶中心部的軸方向溫度梯度Gc是3.0 〜3.5〇C /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砂單晶之育成方法 ,其中,將上述矽單晶的直體部設爲未含有Grown-in缺 陷的無缺陷領域。 • 1308939 6 . —種矽單晶,其特徵在於: 是藉由第1項所記載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所育成。
-2-
TW094131687A 2005-06-20 2005-09-14 Method for growing single crystal and single crystal grown thereby TWI30893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79996A JP4806974B2 (ja) 2005-06-20 2005-06-20 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0590A TW200700590A (en) 2007-01-01
TWI308939B true TWI308939B (en) 2009-04-21

Family

ID=37570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31687A TWI308939B (en) 2005-06-20 2005-09-14 Method for growing single crystal and single crystal grown thereby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895026B1 (zh)
JP (1) JP4806974B2 (zh)
KR (1) KR100921175B1 (zh)
CN (1) CN101175872B (zh)
DE (1) DE05782038T1 (zh)
TW (1) TWI308939B (zh)
WO (1) WO20061371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05346B4 (de) 2007-02-02 2015-09-17 Siltronic Ag Halbleiterscheiben aus Silicium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5136518B2 (ja) * 2008-06-16 2013-02-06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JP5428608B2 (ja) * 2009-07-15 2014-02-26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KR101407395B1 (ko) * 2012-11-09 2014-06-17 주식회사 티씨케이 잉곳 성장장치의 리플렉터
CN106591944B (zh) * 2015-10-15 2018-08-24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单晶硅锭及晶圆的形成方法
JP6202119B2 (ja) * 2016-03-14 2017-09-27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TWI698557B (zh) 2018-12-28 2020-07-11 環球晶圓股份有限公司 矽單晶長晶方法及矽單晶長晶設備
CN114737247A (zh) * 2022-05-18 2022-07-12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水冷套装置和单晶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7599B2 (ja) * 1997-12-26 2008-09-10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12974B2 (ja) 1997-12-26 2005-01-26 三菱住友シリコン株式会社 結晶育成方法
JP3994602B2 (ja) * 1999-11-12 2007-10-24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エー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soiウエーハ
JP3573045B2 (ja) * 2000-02-08 2004-10-06 三菱住友シリコン株式会社 高品質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DE10014650A1 (de) * 2000-03-24 2001-10-04 Wacker Siltronic Halbleitermat Halbleiterscheibe aus Siliciu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Halbleiterscheibe
JP3624827B2 (ja) * 2000-12-20 2005-03-02 三菱住友シリコン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4192530B2 (ja) * 2002-08-27 2008-12-10 株式会社Sumco パーティクルモニター用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4380141B2 (ja) * 2002-10-31 2009-12-09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評価方法
JPWO2004083496A1 (ja) * 2003-02-25 2006-06-22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JP4742711B2 (ja) 2005-04-08 2011-08-10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21175B1 (ko) 2009-10-13
KR20070119738A (ko) 2007-12-20
JP4806974B2 (ja) 2011-11-02
DE05782038T1 (de) 2008-07-31
EP1895026A4 (en) 2009-06-24
JP2006347854A (ja) 2006-12-28
WO2006137174A1 (ja) 2006-12-28
TW200700590A (en) 2007-01-01
EP1895026B1 (en) 2013-06-19
CN101175872A (zh) 2008-05-07
CN101175872B (zh) 2010-10-06
EP1895026A1 (en)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8939B (en) Method for growing single crystal and single crystal grown thereby
JP4797477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TWI302952B (en) Silicon waf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US7320731B2 (en) Process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ilicon wafer
JP4742711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TWI308605B (en)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JP4806975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JPWO2007013189A1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87794A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TWI277665B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
JP5283543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TW201128002A (de) Verfahren zum ziehen eines einkristalls aus silicium aus einer in einem tiegel enthaltenen schmelze und dadurch hergestellter einkristall
JP2010126401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およびその育成方法、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19972B2 (en)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wafer
JP2007045682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およびシリコンウェーハ
US744225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s and silicon single crystal produced thereby
US7473314B2 (en)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JP5262257B2 (ja) 窒素ドープ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2000016897A (ja) 高品質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2011020882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TWI654343B (zh) 單晶矽之成長方法及其製備之單晶矽錠(一)
JP2016222520A (ja) 太陽電池用シリコン単結晶インゴ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89751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引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