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6489B - Intake apparatus for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Intake apparatus for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6489B
TWI306489B TW094117209A TW94117209A TWI306489B TW I306489 B TWI306489 B TW I306489B TW 094117209 A TW094117209 A TW 094117209A TW 94117209 A TW94117209 A TW 94117209A TW I306489 B TWI306489 B TW I3064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duct
opening
portions
air clea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7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7922A (en
Inventor
Takada Yasuhiro
Yokomori Tetsuhito
Sugiuchi Tadashi
Anno Mami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07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7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6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64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2Motorcycles; All-terrain vehicles, e.g. quads, snowmobiles; Small vehicles, e.g. forkli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7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130648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適於二輪機車等的車輛之進氣裝置。 【先前技術】
P 於習知車輛之進氣裝置中,為阻止水滲入空氣濾清器殼
V 體内,有將防水用肋部設定於對向該空氣濾清器殼體的進 氣導管吸入口的後擋泥板上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3 3 0 8 3 4 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上述習知構造於防水用肋部的範圍上有限制。 又,有會因後擋泥板及空氣濾清器殼體的裝配誤差以致其 間的間隙發生增減,影響到沿後擋泥板的水的排水性的問 題。
因此,本發明提供可大範圍覆蓋進氣導管的外周,提高 防水性,並保持後擋泥板與空氣濾清器殼體間的間隙,提 高排水性的車輛之進氣裝置。 (解決問題之手段) 作為上述問題之解決手段,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發 明的特徵在於設置進行吸入空氣濾清器殼體(例如實施例 的空氣濾清器殼體5 1 )内的進氣的進氣導管(例如實施例 的進氣導管5 3 )於該空氣濾清器殼體的殼蓋(例如實施例 的殼蓋6 1 )側,一體設置覆蓋上述進氣導管的外周的導管 蓋(例如實施例的導管蓋1 1 2 )於該殼蓋。 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 ] 7209 1306489 根據此構造,可藉導管蓋覆蓋進氣導管周圍的較大範 圍。又,可一體操作導管蓋與殼體蓋。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載發明的特徵在於上述導管蓋具 有貫通上述進氣導管的開口部(例如實施例的導管貫通開 口部1 1 6 ),以上述進氣導管的上述殼蓋的安裝部(例如實 施例的導管嵌合溝部1 0 8 )支持該開口部。 根據此構造,可共用進氣導管的開口部與導管蓋的安裝 部,可簡化此等之安裝構造。
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載發明的特徵在於將上述導 管蓋的外周部卡止於設在上述殼蓋的卡止部(例如實施例 的各卡止部128、141、147)。 根據此構造,相較於使用緊固具等安裝導管蓋於殼蓋的 情況,可簡化此等之安裝構造。又,可有效防止導管蓋外 周部的浮起。 此時,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載發明,作成將上述 導管蓋的後部卡止於後擋泥板(例如實施例的後擋泥板 4 2 )的構造,即可保持後擋泥板與導管蓋間的間隙為固定。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載發明的特徵在於,於上述導管 蓋後部的對向上述後擋泥板面側設置朝前後方向延伸的肋 部(例如實施例的肋部1 2 4 )。 根據此構造,可確保既定間隙於導管蓋後部與後擋泥板 間。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載發明的特徵在於上述導管蓋由 彈性構件構成。 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根據此構造,即使與座墊的底板等相干涉,仍容易變 形,可優異地將其吸收。 (發明效果)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發明,可藉由廣闊覆蓋進 氣導管周圍,提高空氣濾清器殼體的防水性。又,可容易 進行導管蓋及殼體蓋的裝配及卸除作業,謀得該作業工數 的減低。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載發明,可簡化進氣導管及 殼體蓋的安裝構造,謀得空氣濾清器殼體的成本降低。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載發明,可簡化導管蓋 的安裝構造,謀得空氣濾清器殼體的成本降低。又,可防 止導管蓋外周部的浮起,妥善保持空氣濾清器殼體的防水 性及商品性。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所載發明,可確保後措泥 板與導管蓋間的間隙,提高移轉至後擋泥板上的水的排水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載發明,可容易進行導管蓋 及座墊等的裝配及卸除作業,謀得該作業工數的減低。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另,若無特別記 載,以下說明中的前後左右等方向係與車輛相同。又,分 別地,圖中箭頭FR表示車輛前方,箭頭LH表示車輛左方, 箭頭UP表示車輛上方。 如圖1所示,軸支承二輪機車(車輛)1的前輪2的左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右一對前叉3係透過轉向桿4,可操縱地樞支於設在車體 框架5前端部的車頭管6,軸支承後輪7的擺動臂8係可 搖動地樞支於其前端部設於車體框架5的大致中央的樞軸 9。車體框架5形成為自車頭管6的上部向後延伸後再向下 彎曲的以主框架1 1為主的所謂菱型,分別將安裝於該主框 架1 1的下端部兩側的枢板1 2以及自車頭管下部向斜後下 方延伸的下伸管13的下端部連結於裝載在車體中央的引 擎14的曲柄箱15前後,並且,該引擎14透過下伸管13 及樞板1 2懸掛於車體框架5。 向後延伸的座墊框架1 6的前端部結合於主框架1 1的上 部後側,自樞軸9附近向斜上後方延伸的副框架1 7的上端 部連結於該座墊框架1 6的中間部。後缓衝器1 8成前傾姿 勢配設於主框架1 1的後方,分別地,該後緩衝器1 8的上 端部連結於主框架1 1,下端部連結於擺動臂8。後鏈輪1 9 安裝於後輪7的左側,驅動鏈2 2繞此後鏈輪1 9及配設於 引擎1 4的後部左側的驅動鏈輪2 1懸掛,可將引擎1 4的驅 動力傳輸至後輪7。收容驅動鏈2 2及後鏈輪2 1的鏈箱2 3 安裝於擺動臂8的左側部。 支持於主框架1 1的燃料箱 2 4配設在引擎1 4的上方, 支持於座墊框架1 6的座墊2 5配設於該燃料箱2 4的後方。 座墊25之前半部供駕駛者用,後半部供後部乘坐者用。駕 駛者用踏板2 6支持於枢板1 2的下部前側,向斜上後方延 伸的踏板夾持具2 7設在柩板1 2的下部後側,後部乘坐者 用踏板 28支持於該踏板夾持具 27的後端部。主立架 29 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及側立架3 1分別可收藏地支持於框板1 2的下端部。把手 3 2安裝於轉向桿4的上部,前檔泥板3 3安裝於前叉3的 中間部。又,上罩3 7與車頭燈3 4、前方向燈3 5及儀錶裝 置36等一起透過未圖示的支柱安裝於轉向桿4。
自燃料箱2 4後部跨越座墊2 5前部而覆蓋車體側部的側 蓋3 8安裝於車體框架5的中央部兩側,自座墊2 5後部的 下方跨越後方而覆蓋車體的後罩39安裝於車體框架5的後 部。於後罩3 9的後端部配設尾燈41,並於後罩3 9的内側 配設留有既定間隙覆蓋後輪7的上部之側視大致呈半圓形 的後擋泥板4 2。於後擋泥板4 2中構成尾燈4 1下方的部位 安裝後方向燈4 3。於車體後部左側配設例如將鋼材裝配成 格子狀構成的衣服護罩4 4,該衣服護罩4 4的上端部安裝 於座墊框架1 6的後部。自座墊2 5後端部兩側向斜上後方 延伸,跨越後罩3 9的抓桿4 5安裝於座墊框架1 6的後端部。 汽缸部4 6在略微前傾狀態下立設於引擎1 4的曲柄箱1 5 上。排氣管4 7連接於汽缸部4 6的前部,該排氣管4 7連接 於通過曲柄箱 1 5的前方及下方後配設於車體後部右側的 消音器4 8。又,化油器4 9的下游側連接於汽缸部4 6的後 部,配設於大致車體中央的空氣濾清器裝置(進氣裝置) 5 0連接於該化油器4 9的上游側。 如圖2、3所示,空氣濾清器裝置5 0收容過濾引擎14 的吸入空氣的空氣濾清器元件(以下單稱元件5 2 ) 5 2於空 氣濾清器殼體51内。 空氣濾清器殼體 51主要以例如聚丙烯等合成樹脂構 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成,於其上壁部分連接略向後方延伸的例如EPDM (乙 丙烯二烯單體)等彈性構件構成的進氣導管5 3,並於 壁左側部分連接略向前方延伸的相同 EPDM等彈性構 成的連接管5 4。於此種空氣濾清器裝置5 0中,若化 4 9的閥開啟,藉由引擎1 4的吸入負壓自進氣導管5 3 的吸入口 5 5將外氣吸入空氣濾清器殼體5 1内,於該 通過元件5 2並過濾後,透過連接管5 4及化油器4 9導 擎14。另,於連接管54設置進氣聲音減低用共振器 空氣濾清器殼體5 1構成為具有:箱狀殼本體5 6, 上開口;元件夾持具5 8,其閉塞該殼本體5 6的上部 部5 7,留有元件5 2設置用開口(下稱元件用開口部〕 以及殼蓋6 1,其閉塞該元件夾持具5 8的元件用開口苟 留有進氣導管53的設置用開口(下稱導管用開口部〕 殼本體5 6的上部開口部5 7沿向後下方缓和傾斜的分 面Η形成,以於該分割平面Η對接之方式,安裝元件 具58於殼本體56。 元件52係以俯視略呈方形的例如聚丙烯製框體64 折疊成蛇腹狀的濾紙6 3者,全體呈具有既定厚度的扁 形體狀的外觀,其厚度方與上述分割平面Η正交,安 元件夾持具5 8的元件用開口部5 9。使此元件5 2自其 方向上側朝向下側,通過並過濾外氣。 殼本體5 6於元件5 2的下方、亦即下游側,以具有 深度以確保既定進氣容量之方式設置,並設成俯視較 5 2更大型。於殼本體5 6的前部右側,形成使其前壁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烯一 其前 件構 油器 後端 外氣 入引 5 4 a ° 其向 開口 丨59 ; ;59, | 62 〇 割平 爽持 保持 平矩 裝於 厚度 既定 元件 右側 10
1306489 部 6 5向斜右前方移位的右前伸出部6 6,並於上述前壁 側部6 5形成連接管5 4連接用開口 (未圖示),連接管 以其後端部面臨殼本體56内的方式嵌合、保持於該開口 於殼本體5 6的下部前側,設置前退避部6 7,其避開後 衝器1 8,形成向後下方傾斜的傾斜壁,並於殼本體5 6 下部後側設置後退避部6 8,其避開副框架1 7,形成向後 方傾斜的傾斜壁。 於殼本體 5 6的下部右側中前後方的中間部,設置可 車寬方向插通未圖示的螺栓的右下螺栓插通部 6 9 a,並 於殼本體 56 的上部左侧的前端部及後端部分別設置可 與上述分割平面Η正交的方向(以下稱面正交方向)插 未圖示的螺栓的左前及左後螺栓插通部6 9 b、6 9 c。藉由 插通此種各個螺栓插通孔6 9 a、6 9 b、6 9 c的上述螺栓, 入與其對應並適當設於車體框架5的未圖示的螺入部, 空氣濾清器殼體5 1、進而將空氣濾清器裝置5 0固定於 體框架5。 一併參照圖7加以說明,元件夾持具5 8係俯視具有 殼本體 5 6的上部開口部 5 7大致相同的外部形狀的板 者,於其大致中央部形成上述元件用開口部59,並於外 部,在複數處(七處)適當設置可沿上述面正交方向插 攻螺絲螺栓7 2 (參照圖3 )的螺栓插通部7 1。藉由將插 此各個螺栓插通部7 1的攻螺絲螺栓7 2--螺入與其對 並設於殼本體5 6的上部開口部5 7周緣部的未圖示的螺 部,將元件夾持具5 8固定於殼本體5 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右 54 0 緩 的 上 沿 於 沿 通 使 螺 將 車 與 狀 周 通 通 應 入 11 1306489 元件夾持具5 8的元件用開口部5 9俯視係呈對應元件5 2 的外形且前後方向長的大致長方形,且其兩側的長邊部分 同樣以對應元件 52的外周形狀而呈朝外周側突出狀之方 式,缓緩彎曲設置。 又,於元件用開口部 5 9的左側部前側及右側部中央, 分別設置對應元件 52的外形並向内側變化該元件用開口 部5 9的外形之一部分所構成的左凹部9 5及右凹部9 6。藉 由此種各凹部 9 5、9 6,可在元件5 2安裝時確認其方及表
裏。 於此,如圖5所示,於元件爽持具5 8的外周部下面側, 跨越全周設置沿面正交方向朝下側突出的短肋部7 4,並於 殼本體5 6的上部開口部5 7周緣部跨越全周設置可與該短 肋部7 4嵌合的嵌合溝部7 5。於嵌合溝部7 5内配設密封構 件7 6,藉由短肋部7 4與嵌合溝部7 5相互嵌合,短肋部7 4 的前端於嵌合溝部7 5將密封構件7 6壓垮,從而密封殼本 體5 6的上部開口部5 7周緣部。 如圖2、3、8、9所示,殼蓋61係以自元件夾持具5 8 的元件用開口部 5 9向上膨出之方式設置之上下扁平的蓋 狀,於其上壁部77的外周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外周壁,於其 下面側形成與元件用開口部 5 9 —致的下部開口部 7 8。殼 蓋6 1的上壁部7 7具有屬於其前半部分的大致水平的前水 平部7 9,以及屬於其後半部分的向後下方傾斜的後傾斜部 8 1,跨越前水平部7 9及後傾斜部8 1呈前後方向延長的大 致長方形的上述導管用開口部6 2,形成於位在該上壁部7 7 12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的中央賴後方的部位。 設 並 元 〇 栓 夾 δ又 短 至 87 ? 〇 緣 部 78 上 具 92 體 藉 部 13 於此種殼蓋 6 1的兩側部前側及後側共計四處,分別 置可沿上述面正交方向插通螺栓8 3的螺栓插通部8 2, 且,對應各個此等螺栓插通部8 2的螺入部8 4分別設在 件夾持具5 8的元件用開口部5 9周緣部(參照圖4、7 ) 螺帽8 5***各螺入部8 4,將插通各螺栓插通部8 2的螺 83--螺入此各個螺入部8 4,藉以固定殼蓋6 1於元件 持具5 8。
於此,如圖5所示,於元件5 2的框體6 4,跨越全周 置自該元件 52的厚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向外周側突出的 凸緣部8 6,並跨越全周設置自該短凸緣部8 6前端突出 上述厚度方向(面正交方向)下側及上側的下短肋部 及上短肋部8 8。以此等短凸緣部8 6及各短肋部8 7、8 8 在框體6 4的外周形成截面大致呈T字型的被保持部8 9 另一方面,於元件夾持具5 8的元件用開口部5 9的周 部,跨越全周設置可與元件5 2的被保持部8 9的下短肋 8 7嵌合的下嵌合溝部 91,並於殼蓋61的下部開口部 的周緣部,跨越全周設置可與元件5 2的被保持部8 9的 短肋部8 8嵌合的上嵌合溝部 9 2。另外,藉由元件夾持 5 8與殼蓋6 1夾入被保持部8 9,以嵌合各嵌合溝部9 1、 與各短肋部8 7、8 8,藉此保持元件5 2於空氣濾清器殼 5卜 密封構件9 3、9 4分別配設於各嵌合溝部9 1、9 2内, 由各嵌合溝部9 1、9 2與各短肋部8 7、8 8嵌合,各短肋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7209 1306489 8 7、8 8的前端於各嵌合溝部9 1、9 2内將各密封構件9 3、 94壓垮,從而密封元件用開口部59及下部開口部78的周 緣部。
一併參照圖7加以說明,於元件夾持具5 8的元件用開 口部 5 9設置相對於分割平面 Η向下方移位的下段凸緣部 9 9。該下段凸緣部9 9相對於元件用開口部5 9形成小型下 段開口部1 0 1,於該下段開口部1 0 1兩側的長邊部分,在 前後各一處合計四處形成朝内周側突出的突出部 1 0 2,用 來保護元件5 2免受引擎1 4的反衝影響的細網目金屬網製 元件蓋1 0 3的外周部保持、固定於該各突出部1 0 2。 於元件夾持具5 8的前部上面側,密封構件1 0 4貼附於 沿元件用開口部5 9前緣的部位,藉由以殼蓋61的前緣部 前端壓垮該密封構件1 0 4,進一步密封元件用開口部5 9及 下部開口部7 8的正前方的部位。又,於元件夾持具5 8的 前部上面側,在前後方向的中間部的左右螺栓插通部 71 的較前側的外周部設置突出至上述面正交方向上侧的外周 短肋部1 0 5。進一步於元件夾持具5 8的前部兩側,以切斷 上述外周短肋部1 0 5的一部分之方式,設置用來支持抵接 車體框架5之阻尼器橡膠1 0 6的支持壁部1 0 7。 參照圖2、3加以說明,進氣導管5 3位於車寬方向大致 中央,形成左右方向(車寬方向)幅廣的截面略呈橢圓形 (參照圖1 2 ),其上半部設成在自殼蓋61的上壁部7 7向 上膨出後向後方伸出,下半部設成自殼蓋61的上壁部7 7 直接向後方伸出。進氣導管5 3後端的吸入口 5 5於殼蓋6 1 14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的後端附近設成其中心高度大致與殼蓋6 1的上壁部7 7的 前水平部7 9的高度大致等高。 於進氣導管 5 3的基端外周部,跨越其全周設置朝外周 側開放的導管嵌合溝部(安裝部)1 0 8。該導管嵌合溝部
1 0 8可自其内周側嵌合導管用開口部6 2的周緣部。如圖6 所示,此導管嵌合溝部1 0 8具有密接殼蓋6 1的上面的上唇 部1 0 9,以及密接殼蓋6 1的下面的下唇部1 1 1,藉由此等 各個唇部1 0 9、1 1 1夾入導管用開口部6 2的周緣部,並且 密接導管用開口部 6 2的内緣於該導管嵌合溝部 1 0 8的底 部,密封導管用開口部6 2,並且於此狀態下,將進氣導管 5 3支持於殼蓋6 1。 於此,雖然如圖2所示,藉由進氣導管5 3的吸入口 5 5 向後方開口 ,於此吸入口 5 5的上方配置座墊 2 5的底板 2 5 a,並於兩側配置上述側蓋3 8及後罩3 9,且於後方配置 後擋泥板4 2,以底板2 5 a、侧蓋3 8、後罩3 9及後擋泥板 4 2圍繞吸入口 5 5的周邊,阻止水或泥巴等異物滲入進氣 導管53内,不過,為了更有效阻止於雨天連續行駛時或洗 車時水滲入進氣導管5 3内,於上述空氣濾清器裝置5 0設 置導管蓋112,其於吸入口 55周邊形成以適當隔壁圍繞的 既定進氣用空間。 一併參照圖3、1 0、1 1加以說明,導管蓋1 1 2係由例如 (PVC (聚氯乙烯))等彈性構件構成,具有於殼蓋6 1的上 壁部7 7,在可自其上方大致全面抵接的整合壁部1 1 3的後 方設置後述垂下壁部1 2 1、底壁部1 2 2及隔間壁部1 2 3的 1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Π209 1306489 基本構造。 整合壁部1 1 3藉由其前緣部位於殼蓋6 1的上壁部7 7前 緣部的既定距離後方,使俯視略呈正方形,其前半部構成 對應上述前水平部7 9的前整合水平部1 1 4,後半部構成對 應上述後傾斜部8 1的後整合傾斜部1 1 5。於此整合壁部1 1 3 的大致中央部,設置跨越前整合水平部1 1 4及後整合傾斜 部 11 5,前後方向長的略呈長方形的導管貫通用開口部 116°
導管貫通用開口部1 16設成較殼蓋6 1的導管用開口部 62更大型。於此,進氣導管53的導管嵌合溝部108的上 唇部1 0 9具有自其上面側外周部進一步突出至外周側,並 密接於導管蓋1 1 2的導管貫通用開口部1 1 6的周緣部上面 的副唇部1 0 9 a (參照圖6 ),藉由以此副唇部1 0 9 a與殼蓋 6 1將導管貫通用開口部1 1 6的周緣部夾入,並密接導管貫 通用開口部1 1 6的内緣於上唇部的外緣,密封導管貫通用 φ 開口部1 1 6,並於此狀態下,導管蓋1 1 2與進氣導管5 3 — 起支持於殼蓋6 1。 於整合壁部113的前緣部設置向上方突出的前豎立壁部 11 7,並且,同樣向上突出的中央豎立壁部118以包夾導管 貫通用開口部1 1 6且左右分開的方式,設在整合壁部1 1 3 的前整合水平部1 1 4與後整合傾斜部11 5之稜線部分。另, 各中央豎立壁部1 1 8的上緣部形成高度差,使車寬方向外 側的上緣高度較車寬方向内側的上緣高度高。 於此,在進氣導管5 3中位於各中豎立壁部1 1 8間的部 1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Π209 1306489 位,設置突出至其外周侧的凸緣狀壁部11 9,藉由各中豎 立壁部11 8的進氣導管5 3側的端部抵接該凸緣狀壁部1 1 9 的兩側部,各中豎立壁部1 1 8及凸緣狀壁部1 1 9跨越導管 蓋1 1 2的全寬連成一體(參照圖1 2 )。
於導管蓋1 1 2的後部設置:垂下壁部1 2 1,其自整合壁 部1 1 3的後緣部向下方突出,到達元件夾持具5 8的上面; 底壁部1 2 2,其自該垂下壁部1 2 1的下緣部沿分割平面Η 向後方延伸;以及隔間壁部1 2 3,其自該底壁部1 2 2的後 端部,沿位於其正後方的後擋泥板4 2的上部前側,向後上 方延伸。隔間壁部1 2 3配設成與後擋泥板4 2間留有既定間 隙,其對應後擋泥板4 2的形狀,於斜上前方形成突出狀的 大致球形(參照圖1 2 ),與平坦的底壁部1 2 2形成俯視呈 向前方突出狀的圓弧形交叉線。 一併參照圖1 2加以說明,於隔間壁部1 2 3的裏面側(下 面側),換言之,於對向後擋泥板4 2面側,設置側視呈沿 隔間壁部1 2 3的形狀的圓弧形的左右一對肋部1 2 4。各肋 部1 2 4係平行於前後方向而向下方突出的構件,設成跨越 其全長突出高度固定。各肋部124的突出高度等同於後擋 泥板4 2與隔間壁部1 2 3間的間隙,因此,藉由各肋部1 2 4 前端抵接後擋泥板4 2,於導管蓋1 1 2與後擋泥板4 2確保 既定間隙。另,於隔間壁部1 2 3的兩側部形成適於成形及 適於周邊零件的配置的去角(chamfered)形狀。 隔間壁部1 2 3設成於後視中,位於車寬方向中央部的進 氣導管53及吸入口 55的大部分重疊。於此,屬於導管蓋 1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1 1 2的兩側部且構成各中央豎立壁部1 1 8稍後方的部位, 分別設有與車寬方向正交的側壁部1 2 5。各側壁部1 2 5的 上緣部形成大致水平,且其上緣高度設成大致與進氣導管 5 3的的上側高度同高。
各個此種側壁部1 2 5、隔間壁部1 2 3、底壁部1 2 2、垂下 壁部1 2 1、後整合傾斜部1 1 5、各甲央豎立壁部1 1 8及進氣 導管5 3的凸緣狀壁部1 1 9與座墊2 5的底板2 5 a —起圍繞 進氣導管53的吸入口 55的外周’於該吸入口 55周邊形成 側視大致呈逆三角形的進氣用空間部 K,從而有效阻止水 滲入進氣導管5 3内。 亦即,各中央豎立壁部1 1 8及凸緣狀壁部1 1 9構成覆蓋 吸入口 5 5前方的隔壁,防止因於空氣濾清器殼體51上傳 遞而至吸入口 5 5側的水之移動,並且,隔間壁部1 2 3構成 吸入口 5 5後方的隔壁,防止水沿後擋泥板4 2上傳遞等而 至吸入口 5 5側的移動,並且,二側壁部 1 2 5構成吸入口 5 5兩侧的隔壁,防止水自座墊2 5、側蓋3 8及後罩3 9等各 零件間的間隙朝吸入口 55移動。- 於此,於導管蓋1 1 2前端部,前豎立壁部1 1 7構成隔壁, 防止水朝其後方亦即朝吸入口 5 5側移動。又,藉由以各肋 部1 2 4於隔間壁部1 2 3與後擋泥板4 2間確保既定間隙,可 妥善進行沿後撞泥板4 2的水的排水。 於左側側壁部1 2 5,以沿前後方向自中央豎立壁部11 8 跨越底壁部1 2 2後端附近之方式,沿上下方向自底壁部1 2 2 跨越隔間壁部1 2 3中央附近,設置進氣用空間部K内構成 18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m-〇9/94 u 72〇9 1306489 主空氣導入口的側壁開口部1 2 6。於此側壁開口部1 2 6朝 車寬方向外側突設連續形成沿該側壁開口部1 2 6的前緣部 的前壁及沿上緣部的上壁構成的簷部 1 2 7,以阻止水滲入 進氣用空間部K内。 如圖13所示,進氣導管53及導管蓋112藉由共有進氣 導管5 3的導管嵌合溝部1 0 8,一體安裝於殼蓋6 1,於元件 5 2維修時,只要裝卸上述各螺栓 8 3,即可對元件夾持具 58 —體裝卸進氣導管53、導管蓋112以及殼蓋61。
於此,如圖4、8、9所示,於位在殼蓋61外周部的各 螺栓插通部 8 2分別設置朝上述面正交方向上側突出的圓 筒形突狀卡止部1 2 8。該各突狀卡止部1 2 8具有藉形成於 其左右的開缝1 2 9分為前後一對分割片1 3 1的構造,此等 各個分割片1 3 1以可相互接近分離之方式彈性變形。各分 割片 1 3 1之前端部係藉由形成向内周側突出的凸部 1 3 1 a (參照圖4 ),設定成其内徑較螺栓8 3的頭部略小。而且, 藉由一面使各分割片 1 31彈性變形,擴張此等各個凸部 1 3 1 a,一面將螺栓 8 3的頭部推入其内側,可保持該螺栓 83不易脫落。 另一方面,如圖4、10、11所示,於導管蓋112的外周 部,具體而言係於前整合水平部1 1 4及後整合傾斜部1 1 5 中對應殼蓋6 1的突狀卡止部1 2 8的位置,向垂直方向下側 突設可插通該突狀卡止部1 2 8的圓筒部1 3 2。各圓筒部1 3 2 設成其内徑較突狀卡止部1 2 8的外徑大,並沿垂直方突出。 此種各個突狀卡止部128及各圓筒苦[5 132在安裝導管蓋 1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1 1 2於元件夾持具5 8之狀態下,傾斜***各突狀卡止部1 2 8 對應的圓筒部1 3 2内,此時,各突狀卡止部1 2 8局部地推 入各圓筒部132内面,結果,各突狀卡止部128與各圓筒 部1 3 2彈性卡合。此種突狀卡止部1 2 8與圓筒部1 3 2的卡 合有助於導管蓋112與殼蓋61的一體結合。另,各突狀卡 止部1 2 8的前端部為容易***圓筒部1 3 2,形成為推拔狀。
又,於此,如圖3、1 0、1 1所示,在導管蓋1 12的前緣 部設置分別自該導管蓋11 2前側的兩圓筒部1 3 2的下端部 前側向前方伸出的卡止桿1 3 3以及一體設於該各卡止桿 1 3 3的中間部的卡止爪1 3 4所構成的一對前卡止片1 3 5。又, 一併參照圖1 2加以說明,於導管蓋1 1 2後緣部(隔間壁部 1 2 3的後緣部)的車寬方向中央部,換言之,於隔間壁部 1 2 3的上端部設置向上方突出的支持壁部1 3 6,並設置自該 支持壁部1 3 6向後方伸出的卡止桿1 3 7以及一體設於該卡 止桿1 3 7的中間部的卡止爪1 3 8構成的後卡止片1 3 9。 另一方面,如圖3、8、9所示,於殼蓋6 1,在其前側的 兩螺栓插通部8 2正前方的位置,分別設置對應上述各前卡 止片1 3 5的前卡止部1 4 1。一併參照圖1 4加以說明,各前 卡止部1 4 1係具有前壁部1 4 2、後壁部1 4 3以及跨越此等 的外側壁部1 4 4所構成的俯視略呈字形者,於前壁部1 4 2 形成向下方開口的逆U字形前溝部1 4 5,並於後壁部1 4 3 形成向上方開口的U字形後溝部1 4 6。 又,如圖2、3、1 3所示,於後擋泥板4 2,在對應後卡 止片1 3 9的位置設置後卡止部1 4 7。一併參照圖1 5加以說 2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明,後卡止部1 4 7於突設在後擋泥板4 2上之平行於車 向的豎立壁部 1 4 8形成向上方開放的略呈 U字形之 1 4 9。該溝部1 4 9藉由自其上方推入後卡止片1 3 9的卡 1 3 7,可限制該卡止桿1 3 7向上方移動。 於卡合各後卡止片135、139於此種各個卡止部141 之際,首先,在豎立導管蓋1 1 2使其前部在下側狀態 將各卡止片1 3 5***各前卡止部1 4 1的前後壁部1 4 2 間,藉由自此狀態(圖1 4的二點鏈線所示)傾斜移動 蓋1 1 2,將其後部移動至下方,卡止桿1 3 3自下方抵 溝部1 4 5的底部,並自上方抵接後溝部1 4 6的底部, 止爪134自前方抵接前壁部145,各前卡止部141成 制朝上方、下方及後方的移動的卡合狀態。 又,隨著導管蓋1 1 2的傾斜而向下移動的後卡止片 的卡止桿1 3 7,係自位於後卡止部1 4 7的溝部1 4 9上 狀態(圖1 5的二點鏈線所示)推入該溝部1 4 9,並且 該溝部1 4 9的底部,又,卡止爪1 3 8自後方抵接豎立 1 4 8,後卡止片1 3 9成為限制朝上方、下方及前方的移 卡合狀態。 此時,各突狀卡止部1 2 8成為***對應的圓筒部1 的卡合狀態,於此狀態下,藉由螺栓8 3插通各螺栓插 8 2,將其等螺入元件夾持具5 8的螺入部8 4,藉此, 蓋112與進氣導管53暨殼蓋61 —起固定於元件夾 5 8,並且,導管蓋1 1 2的後部卡止於後擋泥板4 2。 由於如以上說明,在上述實施例的車輛的空氣濾清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寬方 溝部 止桿 '147 下, 、143 導管 接前 且卡 為限 1 39 方的 抵接 壁部 動的 32内 通部 導管 持具 器裝 21 1306489 置5 0中,於空氣濾清器殼體5 1的殼蓋6 1側設置進行吸入 空氣濾清器殼體5 1的進氣的進氣導管5 3,於該殼蓋6 1 — 體設置覆蓋上述進氣導管53的外周的導管蓋112,可藉導 管蓋112覆蓋進氣導管53周圍的較大範圍,故可提高空氣 濾清器殼體5 1的防水性。又,由於可一體操縱導管蓋Π 2 與殼蓋6 1,故容易進行其組裝及卸除作業,可謀得該作業 工數的減低。
又,由於在上述空氣濾清器裝置50中,上述導管蓋112 具有貫通上述進氣導管53的導管貫通用開口部116,藉由 以屬於上述進氣導管53對上述殼蓋61的安裝部的導管嵌 合溝部108支持該導管貫通用開口部116,共用進氣導管 5 3的安裝部與導管蓋1 1 2的安裝部,可簡化此等安裝構 造,故可謀得空氣濾清器殼體5 1的成本降低。 此外,由於在上述空氣遽清器裝置 50中,藉由卡止上 述導管蓋 1 1 2 的外周部於設在上述殼蓋 6 1 的各卡止部 128、141、147,相較於使用緊固具等安裝導管蓋112於殼 蓋6 1的情況,可更為簡化此等安裝構造,故可謀得空氣濾 清器殼體5 1的成本降低。又,由於可有效防止導管蓋1 1 2 外周部的浮起,故可妥善保持空氣濾清器殼體5 1的防水性 及商品性。 此時,若作成將上述導管蓋1 1 2的後部卡止於後擋泥板 4 2的構造,即可保持後擋泥板4 2與導管蓋1 1 2間的間隙 固定,故可提高沿後擋泥板4 2的水的排水性。 此外,在上述空氣濾清器裝置5 0中,於上述導管蓋1 1 2 22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後部的隔間壁部1 2 3的對向上述後擋泥板4 2面側設置沿前 後方向延伸的肋部 1 2 4,藉此可確保既定間隙於隔間壁部 1 2 3與後擋泥板4 2間,故可順利地將沿後擋泥板4 2上的 水排至其前方。 並且,在上述空氣濾清器裝置 50中,上述導管蓋112 由彈性構件構成,藉此,即使與座墊2 5的底板2 5 a等相干 擾,仍容易變形,可妥善將其吸收,故可容易進行導管蓋 1 1 2及座墊2 5等的裝配及卸除作業,謀得該作業工數的減 低。 另,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亦可適用於具備例如濕 式或卡式空氣濾清器元件者。 另外,上述實施例的構造係一例,當然不限於應用在二 輪機車,在不悖離發明要旨的範圍内,材質、形狀及構造 等可作種種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實施例的二輪機車的側視圖。 圖2係上述二輪機車的空氣濾清器裝置的側視圖。 圖3係上述空氣濾清器裝置的俯視圖。 圖4係圖3之A-A截面圖。 圖5係圖2之要部放大圖。 圖6係圖2之其他要部放大圖。 圖7係自圖2的箭頭B方向觀看上述空氣濾清器裝置的 元件挾持具的箭視圖。 圖8係自圖2的箭頭B方向觀看上述空氣濾清器裝置的 23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1306489 殼盖的前視圖。 圖9係上述殼蓋的側視圖。 圖1 0係上述空氣濾清器裝置的導管蓋的俯視圖。 . 圖1 1係上述導管蓋的側視圖。 圖1 2係上述導管蓋的後視圖。 圖1 3係上述空氣滤清器裝置的分解側視圖。 圖14係上述導管蓋的前卡止片及前卡止部的立體圖。 圖1 5係上述導管蓋的後卡止片及後卡止部的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二 輪 機 車(車輛) 2 前 輪 3 前 叉 4 轉 向 桿 5 車 體 框 架 6 車 頭 管 7 後 輪 8 擺 動 臂 9 樞 轴 11 主 框 架 12 樞 板 13 下 伸 管 14 引 擎 15 曲 柄 箱 16 座 墊 框 架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24 1306489
17 副 框 架 18 後 缓 衝 器 19 後 鏈 輪 2 1 馬區 動 鏈 輪 22 驅 動 鏈 23 鏈 箱 24 燃 料 箱 2 5 座 墊 2 6 駕 駛 者 用 踏 板 27 踏 板 夾 持 具 28 乘 坐 者 用 踏 板 29 主 立 架 3 1 側 立 架 32 把 手 3 3 前 檔 泥 板 34 車 頭 燈 35 前 方 向 指 示 燈 3 6 儀 錄 裝 置 3 7 上 罩 38 側 蓋 39 後 罩 4 1 尾 燈 42 後 擋 泥 板 43 後 方 向 指 示 燈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25 1306489
44 衣 服 護 罩 45 抓 桿 46 汽 缸 部 47 排 氣 管 48 消 音 器 49 化 油 器 50 空 氣 遽 清 器 裝 置( 進氣裝置) 5 1 空 氣 滤 清 器 殼 體 52 空 氣 濾 清 器 元 件 53 進 氣 導 管 54 連 接 管 55 吸 入 口 56 箱 狀 殼 本 體 57 上 部 開 π 部 58 元 件 央 持 具 5 9 元 件 設 置 用 開 σ 6 1 殼 蓋 62 進 氣 導 管 的 設 置用 開口 63 遽 紙 64 聚 丙 稀 製 框 體 65 前 壁 右 側 部 66 右 前 伸 出 部 67 前 退 避 部 68 後 退 避 部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26 1306489
6 9a 右 69b 左 69c 左 72 攻 74 短 75 嵌 76 密 7 7 上 78 下 79 前 81 後 82 螺 83 螺 84 螺 85 螺 86 短 87 下 88 上 89 被 91 下 92 上 93 密 94 密 95 左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下螺栓插通部 前螺栓插通部 後螺栓插通部 螺絲螺栓 肋部 合溝部 封構件 壁部 部開口部 水平部 傾斜部 栓插通部 栓 入部 帽 凸緣部 短肋部 短肋部 保持部 嵌合溝部 嵌合溝部 封構件 封構件 凹部 27 1306489
96 右 凹 部 99 下 段 凸 緣 部 10 1 下 段 開 口 部 10 2 突 出 部 10 3 元 件 蓋 104 密 封 構 件 105 外 周 短 肋 部 10 7 支 持 壁 部 1 0 8 導 管 鼓 合 溝 部 (安 裝 部) 10 9 上 唇 部 10 9a 副 唇 部 111 下 唇 部 112 導 管 蓋 113 整 合 壁 部 114 前 整 合 水 平 部 115 後 整 合 傾 斜 部 116 導 管 貫 通 用 開 口部 ( 開口 117 前 豎 立 壁 部 118 中 央 豎 立 壁 部 119 凸 緣 狀 壁 部 12 1 垂 下 壁 部 122 底 壁 部 123 隔 間 壁 部 1 24 肋 部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28 1306489
125 側 壁 部 126 側 壁 開 D 部 127 簷 部 128 突 狀 卡 止 部 ( 卡 止 部) 129 開 缝 13 1 分 割 片 13 1a 凸 部 1 32 圓 筒 部 133 卡 止 桿 134 卡 止 爪 13 5 前 卡 止 片 136 支 持 壁 部 13 7 卡 止 桿 138 卡 止 爪 139 後 卡 止 片 14 1 前 卡 止 部 ( 卡 止 部 ) 142 前 壁 部 143 後 壁 部 144 外 側 壁 部 145 前 溝 部 146 後 溝 部 147 後 卡 止 部 ( 卡 止 部 ) 148 豎 立 壁 部 149 溝 部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209 29 1306489 F R 車輛前方 UP 表示車輛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Π209 30

Claims (1)

130648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車輛之進氣裝置,其特徵為,設置進行對空氣濾 清器殼體内的進氣的進氣導管於該空氣濾清器殼體的殼蓋 側,一體設置覆蓋上述進氣導管的外周的導管蓋於該殼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車輛之進氣裝置,其中,上 述導管蓋具有貫通上述進氣導管的開口部,以對上述進氣 導管安裝的上述殼蓋的安裝部支持該開口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車輛之進氣裝置,其中,將 上述導管蓋的外周部卡止於設在上述殼蓋的卡止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車輛之進氣裝置,其中,將 上述導管蓋的外周部卡止於設在上述殼蓋的卡止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車輛之進氣裝 置,其中,將上述導管蓋的後部卡止於後擋泥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車輛之進氣裝 置,其中,於上述導管蓋後部之面向上述後擋泥板的對向 面側設置沿前後方向延伸的肋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車輛之進氣裝 置,其中,上述導管蓋由彈性構件構成。 3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Π209
TW094117209A 2004-08-27 2005-05-26 Intake apparatus for vehicle TWI30648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8581A JP4472466B2 (ja) 2004-08-27 2004-08-27 車両の吸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7922A TW200607922A (en) 2006-03-01
TWI306489B true TWI306489B (en) 2009-02-21

Family

ID=3609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7209A TWI306489B (en) 2004-08-27 2005-05-26 Intake apparatus for vehicl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472466B2 (zh)
KR (1) KR100779923B1 (zh)
CN (1) CN100374316C (zh)
BR (1) BRPI0503381B1 (zh)
TW (1) TWI306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5581B2 (ja) * 2006-03-22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電装品支持構造
JP5113547B2 (ja) * 2008-02-15 2013-0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管構造
JP5142781B2 (ja) * 2008-03-27 2013-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084618B2 (ja) * 2008-06-03 2012-11-28 株式会社Roki 吸気ダクト
JP5564308B2 (ja) * 2010-03-31 2014-07-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958071B2 (ja) * 2012-05-17 2016-07-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アンダー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CN102654087A (zh) * 2012-05-23 2012-09-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空滤器的进气结构
JP6130212B2 (ja) 2013-05-17 2017-05-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JP5941485B2 (ja) * 2014-01-20 2016-06-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JP5934287B2 (ja) * 2014-06-05 2016-06-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5911538B2 (ja) * 2014-08-27 2016-04-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吸気装置
WO2016035576A1 (ja) * 2014-09-01 2016-03-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365754B2 (ja) * 2017-11-09 2018-08-0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6812472B2 (ja) * 2019-01-30 2021-0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装置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9952B2 (ja) * 1986-10-30 1996-09-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JP3475636B2 (ja) * 1996-02-26 2003-1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JP3720150B2 (ja) * 1996-10-31 2005-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JPH11171075A (ja) 1997-12-09 1999-06-29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4249345B2 (ja) * 1999-08-31 2009-04-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クリーナ
JP4371548B2 (ja) * 2000-07-21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02371928A (ja) * 2001-06-18 2002-12-26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4236471B2 (ja) * 2003-01-17 2009-03-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吸気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79923B1 (ko) 2007-11-28
CN1740547A (zh) 2006-03-01
TW200607922A (en) 2006-03-01
BRPI0503381B1 (pt) 2019-03-19
KR20060050413A (ko) 2006-05-19
JP2006063907A (ja) 2006-03-09
CN100374316C (zh) 2008-03-12
BRPI0503381A (pt) 2006-04-11
JP4472466B2 (ja)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6489B (en) Intake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5481254B2 (ja) 車両
JP2011196314A (ja)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BR102019005349A2 (pt) Estrutura de disposição de componentes elétricos
AU2010288005A1 (e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US20140063825A1 (en) Rear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2010076538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4296079B2 (ja) 車両の吸気系構造
US6959934B2 (en) Air intake system for straddle-type all terrain vehicle
JP4096389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3603633B2 (ja) 自動車のアンダーカバー構造
JP3767413B2 (ja) 車両のバンパー
JP4776375B2 (ja) 自動2輪車のカバー構造
TWI257451B (en) Fuel pump case
JP413285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4236471B2 (ja) 自動2輪車の吸気構造
JPH0665555B2 (ja) スク−タ型車輌の物入れ装置
JPS63309761A (ja) 吸気ダクトの接続構造
JP2010228492A5 (zh)
TWI342842B (en) Air cleaner layout structure and battery support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e vehicle
JP4545090B2 (ja) 自動2輪車のシートストッパ構造
JP2010083325A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JP4202474B2 (ja) 自動2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2020060116A (ja) 自動車用内燃機関
JP2005067372A (ja) クリッ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