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5669B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ide layer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ide lay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5669B
TWI225669B TW92115754A TW92115754A TWI225669B TW I225669 B TWI225669 B TW I225669B TW 92115754 A TW92115754 A TW 92115754A TW 92115754 A TW92115754 A TW 92115754A TW I225669 B TWI225669 B TW I2256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layer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15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8527A (en
Inventor
Hong-Yuan Chu
Chih-Jia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filed Critical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Priority to TW92115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25669B/zh
Publication of TW200428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8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5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5669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1225669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石夕化金屬層(Silicide Layer)之製造 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於非晶矽層(Am〇rph〇us
Si 1 icon Layer)上進行矽化金屬步驟以形成矽化金屬層之 方法。 【先前技術】 在互補式金氧半導(CMOS)積體電路(IC)中,隨著半導體製 程技術的快速演進,元件的尺寸已縮減到深次微米 (Deep-submicron)階段,甚至奈米(Nan〇meter)階段,藉以 增進積體電路的操作性能及運算速度,並降低每顆晶片之_ 製造成本。 隨著兀件尺寸的縮減,為了降低電晶體元件之源極 (Source)與汲極⑶^土“的片電阻(Sheet resistanc〇,而 發展出矽化金屬製程。此乃係由於電流透過接觸分流至源 極與汲極上之矽化金屬層,再進入源極/汲極擴散區中,Λ可 明顯降片電阻。在元件設計上,也可採用減少源極/汲極擴 散區的面積,來降低源極/汲極與基材之間的接面片電容,、 進一步降低元件的電阻電容延遲(RC Delay)。因此,源&極/ 没極擴散區之片電阻的大幅降低,將可使得電晶體元;| 牛' 的 操作速度可獲得有效提升,因而使電晶體技術得以 高頻率的應用。 請參照第1圖至第3圖,第1圖至第3圖係繪示習知矽化金 層之製程剖面圖。傳統矽化金屬層之製作,首先提供美材 2〇〇 ’且此基材2 0 0上已形成有閘極206結構。其中/閑&極
1225669
20 6包括位於基材200上之閘極介電^ ^ ^ 層m上之導電層21〇、以及位於問極介8電層 ==電 2二構侧壁上的間隙壁212。而緊鄰閘極206之:邊 的基材200表面則形成有非晶矽層2〇2與非晶矽層2〇4,如 1圖所示之結構。 接著,對基材200以及其上之結構進行回火(Anneal)步驟, 藉以使非晶矽層202與非晶矽層204内之非晶矽產生再結 晶’而使整個非晶矽層202與非晶矽層2〇4分別轉變成結晶 矽層21 4與結晶矽層2 1 6。受到矽之材料特性的影響,結晶 石夕層2 1 4與結晶矽層2 1 6内之結晶方位均位於一定方向,且_ 甚至會沿著結晶矽層2 1 4之角落與結晶矽層2 1 6之角落分別 產生差排(Dislocation)218與差排220之結晶缺陷,如第2 圖所示之結構。 待非晶石夕層2 0 2與非晶石夕層2 0 4分別完全轉變成結晶石夕層21 4 與結晶矽層2 1 6後,即可進行矽化金屬的程序。先於結晶石夕 層2 1 4與結晶矽層2 1 6上沉積一層金屬層(未繪示),再進行 回火步驟,以使此金屬層擴散至結晶矽層21 4與結晶矽層 2 1 6中,並與結晶矽層2 1 4以及結晶矽層2 1 6產生矽化金屬反 應。如此一來,分別在結晶矽層2 1 4以及結晶矽層2 1 6中形❿ 成矽化金屬層222以及矽化金屬層2 24,如第3圖所示。 由於之前形成結晶矽層21 4與結晶矽層21 6時,結晶矽層21 4 與結晶矽層216中分別產生差排218與差排220。因此,在矽 化金屬過程中,若差排218與差排220處於高應力的區域 時,差排218與差排220則由兩端向外延伸。如此一來,將
第6頁 1225669 五、發明說明(3) 導致結晶石夕層2 1 4與石夕化金屬層2 2 2、以及結晶矽層2丨6與矽 化金屬層224之結構的缺陷愈來愈嚴重,甚至造成差排218 與差排2 2 0穿出結晶矽層21 4與結晶矽層21 6而進入到基材 2 0 0之矽主體中。此外,由於矽結晶時,其結晶方位大致上 係朝同一方向。因此’在石夕化金屬過程中,受到結晶方位 與缺陷密度的影響’金屬原子通常比較會沿某些特定方向 擴散。如此一來’將會造成所形成之矽化金屬層222與矽化 金屬層224之厚度不一致,而使得矽化金屬層222與矽化金 屬層224之均勻度相當差。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其 係在基材表面形成非晶石夕層後,對此非晶碎層進行不完全 回火步驟(Incomplete Anneal Step),僅使此非晶石夕層下 面部分轉變成晶體結構,而使非晶矽層之上面部分仍維持 非晶石夕結構。因此’後續金屬層之石夕化金屬步驟可在原子 非有序排列的非晶石夕層上進行。如此一來,可獲得均勻之 金屬矽化層。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石夕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 其係對非晶矽層進行不完全回火步驟,而在非晶矽層於再❿ 結晶期間所產生之差排尚未發生前停止。於是,進行後續 之矽化金屬步驟時,可有效避免差排的發生,進而防止差 排延伸進入井區。因此,可避免接面漏電流(juncti〇n
Leakage) °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
第7頁 1225669
在並未完全再結晶時 叩進行矽化金屬步 非晶發層 此,不僅 層之厚度 善元件之 根據本發 法,至少 一表面至 藉以使部 非晶碎層 石夕層之未 在基材之 可避免矽 —致性赘 性能。 明之上述 包括下列 少已形成 分之非晶 位於此晶 結晶的部 表面形成 = 陷的影響,提升…屬 更了獲侍夂接面之矽化金屬&,有效改 目的,提出一種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步驟:首先提供—基材,其中此基材之 一非晶矽層。再進行一第一回火步驟, 矽層轉變成一晶體層,其中另一部分之 體層上。接著,形成一金屬層位於非晶 分上。然後,進行一第二回火步驟,而 矽化金屬層。 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基材之材料較佳為矽 (Silicon),金屬層之材料可例如為鈷(c〇bait),且第一回 火步驟與第二回火步驟均係採用例如快速熱回火(RapU Thermal Anneal ;RTA)方式來進行。此外’非晶矽層之厚 度約為100奈米,且晶體層之厚度較佳為控制在介於2〇奈米 至6 0奈米之間。 由於晶材表面之非晶矽層僅有底部部分產生結晶,因此矽 化金屬步驟係在原子非有序排列的非晶矽層上進行。如此j 一來’在石夕化金屬步驟進行期間,不僅可避免差排產生, 更可排除結晶方位之影響。此外,由於非晶矽層與結晶矽 之界面如同擴散阻障(Diffusion Barrier) —般,進而可獲 得較淺之接面且均勻度佳之石夕化金屬層。 【實施方式】
1225669 五、發明說明(5) 金屬層之製造方法,其係對非晶石夕層 石夕;’以使石夕化金屬反應在未結晶之非晶 θ上進灯因此,可避免差排產生,排除結晶方 曰,更可獲得淺接面且均勻度佳之石夕化金屬層。為: 發明之敘述更加詳盡盥完備,春 與第6圖之圖示。〃 參”、、下歹]描述並配合第4圖 二至第6圖’第4圖至第6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轭例的一種矽化金屬層之製程剖面圖。本發 材· 電· 二金之屬材層料的Λ'ν首先提供半導體之基材300,其中此基 300之材枓較佳為矽。再利用例如熱 ===3^_例如沉㈣方式形成導電層 ΐί 3°8與導電層310,而在部分之基材300 電電/3Q8與導電層3iq之堆疊結構。待間極介 二層;08 ?電層31〇之堆疊結構完成後,利用例 雷之及回㈣的方式於閉極介電層_與導 構的侧壁形成間隙壁312。其中,閉極介 3=:德ί °、以及間隙壁312構成閘極306。閘極 Γ/π ^306 ^ ^ ^ ^nmplantati〇n) ΪΪ:: 圍之基材300表面形成非晶矽層3〇2與非晶 矽層304,而形成如第4圖所示之結構興二曰 與非晶矽層304之厚度314可例如為1〇〇奈米。的曰 S邻快速熱回火的方式進行不完全回火步驟, 使4刀之非曰曰梦層302與非晶石夕層3〇4產生結晶反應。其 第9頁 1225669
^ b曰石夕層3 Ο 2與非晶矽層3 〇 4由非晶系結構再次結晶 時,’係從非晶矽層302與非晶矽層3 〇4之底部開始結晶。因 匕在此不70全回火步驟完成後,非晶石夕層3 〇 2與非晶石夕層 3 04分別僅有底部的一部分轉變成結晶矽層3丨6與結晶矽層 318 ◊而^其餘尚未結晶的非晶矽層3 02與非晶矽層304則依舊 維持非晶系結構,且分別成為非晶矽層3 2 〇位於結晶矽層 316上以及非晶矽層322位於結晶矽層318上,而形成如第5 圖所示之結構。其中,非晶矽層32〇以及非晶矽層322之厚 度324較佳是控制在介於2〇奈米至60奈米之間。 然後,進行矽化金屬步驟。首先,利用例如濺鍍沉積 < (Sputtering Deposition)的方式形成金屬層(未繪示)位於 非晶石夕層3 2 0以及非晶矽層3 2 2上。其中,此金屬層之材料 較佳可例如為始,且此金屬層之厚度係依據所欲形成之矽 化金屬的厚度而定。接下來,利用例如快速熱回火的方式 進行回火步驟,藉以使金屬層之金屬原子擴散到非晶矽層 3 2 0以及非晶矽層3 2 2中,而與非晶矽層3 2 0以及非晶石夕層 322反應,並在基材300之表面生成矽化金屬層326與石夕化金 屬層328 ’如第6圖所示。 本發明之"特被就是因為對非晶碎層進行不完全回火步 驟,而使非晶石夕層之上面部分仍舊維持非晶系結構。由 於,非晶石夕結晶時’差排等缺陷通常係在結晶末期才出 現。於是,在進行矽化金屬反應時,不僅無差排,且用以 進行矽化金屬反應之金屬層,係覆蓋在非晶系結構上,而 使石夕化金屬反應不受結晶石夕之結晶方位與結晶缺陷的影
第10頁 1225669
響,更可完全排除差排的影響。再加上,非晶矽層與 之結晶矽層之界面在矽化金屬過程中,如同一擴散阻^下 因此,可獲得高均勻度之矽化金屬層。 早。 由上述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明之一優點就是 在矽化金屬過程中,金屬層之矽化金屬步驟可在原子= 序排列的非晶矽層中進行,且非晶矽層與結晶層之界 形成一擴散阻障。因此,可獲得厚度相當一致之金屬^ 層。 / ^上述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明之又一優點就 為非晶矽層之不完全回火步驟,.可避免差排產生。因此, 在矽化金屬步驟期間,可排除差排對矽化金屬層之产八 ^的影響。如此-纟,可避免时化金屬層厚度不均= 尖峰狀(Spike)結構,進而可防止漏電流路徑的產生。 此’可達消減接面漏電流的目的。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明之再-優點就是因 ,金屬層之矽化金屬反應係在非晶系結構之非晶矽上進 行,因此可排除結晶方位與結晶缺陷的影響。因此,不僅 升石夕化金屬層之厚度一致性,更可獲得淺接面之 匕金屬層,進而達到改善元件之性能的目的。 定ϊ ^發月已以較佳貫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 r *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 二二二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 圍备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25669 圖式簡單說明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至第3圖係繪示習知矽化金屬層之製程剖面圖。 第4圖至第6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矽化 金屬層之製程剖面圖。 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200 基 材 202 非 晶 矽 層 204 非 晶 矽 層 206 閘 極 208 閘 極 介 電 層 210 導 電 層 212 間 隙 壁 214 結 晶 矽 層 216 結 晶 矽 層 218 差 排 220 差 排 222 矽 化 金 屬 層 224 矽 化 金 屬 層 300 基 材 302 非 晶 矽 層 304 非 晶 矽 層 306 閘 極 308 閘 極 介 電 層 _ ❿
第12頁 1225669 圖式簡單說明 310 :導電層 31 2 :間隙壁 314 :厚度 31 6 :結晶矽層 3 1 8 :結晶矽層 320 :非晶矽層 322 :非晶矽層 324 :厚度 3 2 6 :矽化金屬層 3 2 8 :矽化金屬層
第13頁

Claims (1)

1225669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矽化金屬層(Silicide Layer)之製造方法,至少包 括: 提供一基材,其中該基材之一表面至少已形成一#晶矽層 (Amorphous Silicon Layer); 進行一結晶步驟,藉以使部分之該非晶矽層轉變成一晶體 層;以及 對另一部分之該非晶矽層進行一矽化金屬步驟,而在該基 材之該表面形成該石夕化金屬層。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 其中該基材之材料為矽(Silicon)。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 其中形成該非晶矽層係利用一離子植入(Implantation) 法。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 其中該結晶步驟係一不完全回火步驟(Incomplete Anneal Step),且該晶體層位於該#晶矽層之該另一部分下。 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石夕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 其中該結晶步驟係利用一快速熱回火(RTA)方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石夕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
第14頁 1225669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其中該矽化金屬步驟至少包括: 形成一金屬層覆蓋在該非晶矽層之該另一部分上;以及 進行一熱處理步驟,藉以使該金屬層與該非晶矽層反應而 形成該矽化金屬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 其中該金屬層之材料為始(Cobalt)。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馨 其中形成該金屬層之步驟係利用一濺鍍沉積(Sputtering Deposition)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 其中該熱處理步驟係一快速熱回火步驟。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石夕化金屬層之製级去 其中該非晶矽層之厚度為100奈米(Nanometer)。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二〇太法、,‘ 其中該非晶石夕層之該另一部分的厚度介於奈米多τ米 之間。 12· —種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至少包括: 曰石 提供一基材,其中該基材之一表面至少已形成一井日曰矽
第15頁 1225669 六、 申請專到範圍 i行-第-回火步驟,藉以橡部分之該非晶矽層轉變成一 晶體層,…一部分之該#晶石夕層位於該晶體層上;以 i該非晶矽層之該另一部分進行一矽化金屬步驟,而在該 基材之該表面形成該矽化金屬廣。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基材之材料為;^。 _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石夕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形成該非晶矽層係利用一離子植入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石夕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第一回火步驟係〆不完全回火步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石夕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第一回火步驟係利用一快速熱回火方式。 鲁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石夕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矽化金屬步驟至少包括: 形成一金屬層覆蓋在該非晶矽層之該另一部分上; 進行一熱處理步驟,藉以使該金屬層與該非晶矽層反應而 形成該矽化金屬層。
第16頁 以 5669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7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去’其中該金屬層之材料為鈷。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石夕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形成該金屬層之步驟係利用一濺鍍沉積法。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熱處理步驟係一第二回火步驟。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熱處理步驟係利用一快速熱回火方式。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非晶矽層之厚度為1 0 0奈米。 2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非晶矽層之該另一部分的厚度介於20奈米至60 奈米之間。 24. —種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法,至少包括: 提供一基材,其中該基材之一表面至少已形成一非晶矽 層; 進行一第一回火步驟,藉以使部分之該非晶矽層轉變成一
第17頁 1225669 六、申請專利範圍 晶體層’其中另一部分之該扑晶石夕層位於該晶體層上; 形成一金屬層位於該非晶石夕廣之該另一部分上;以及 進行一第二回火步驟,而在該基材之該表面形成該矽化金 屬層。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4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基材之材料為矽。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形成該非晶石夕層係利用一離子植入法。 馨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第一回火步驟係一不完全回火步驟。 2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4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第一回火步驟係利用一快速熱回火方式。 2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4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金屬層之材料為#。 m 3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形成該金屬層之步驟係利用一濺鍍沉積法。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1225669 六、申請專利範圍 法,其中該第二回火步驟係利用一快速熱回火方式。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非晶矽層之厚度為1 〇 〇奈米。 3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矽化金屬層之製造方 法,其中該非晶矽層之該另一部分的厚度介於20奈米至60 奈米之間。
第19頁
TW92115754A 2003-06-10 2003-06-10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ide layer TWI225669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2115754A TWI225669B (en) 2003-06-10 2003-06-10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ide lay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2115754A TWI225669B (en) 2003-06-10 2003-06-10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ide lay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8527A TW200428527A (en) 2004-12-16
TWI225669B true TWI225669B (en) 2004-12-21

Family

ID=34588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15754A TWI225669B (en) 2003-06-10 2003-06-10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ide laye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225669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8527A (en) 2004-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3580C (zh)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半导体装置
US20150372099A1 (en) Contact silicide formation using a spike annealing process
US10522631B2 (en) Contact silicide having a non-angular profile
JPH10223889A (ja) Mis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59623B2 (zh)
WO2012071841A1 (zh) 化学机械平坦化方法和后金属栅的制作方法
US6096647A (en) Method to form CoSi2 on shallow junction by Si implantation
US2005007008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nickel/cobalt silicide region formed in a silicon region
TWI302726B (en) Method for forming conductive lin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337390B (en)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TWI225669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ide layer
JP2007324187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73008B2 (ja) 半導体素子のシリサイド膜の形成方法
JP3827734B2 (ja) Ldd構造をもつmosトランジスタを有する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2164343A (ja) 改良した誘電特性を有する電子回路構造
JP5553256B2 (ja) 3次元構造のmosfet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1101075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0091560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11736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63155B2 (ja) 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TW586182B (en)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MOS transistor
JP333469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534401A (ja) 異なる厚みのゲート酸化物を有する複数のmosトランンジスタを備え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741283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188386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