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7950A - 發光模組、發光基板和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模組、發光基板和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7950A
TW202417950A TW112115503A TW112115503A TW202417950A TW 202417950 A TW202417950 A TW 202417950A TW 112115503 A TW112115503 A TW 112115503A TW 112115503 A TW112115503 A TW 112115503A TW 202417950 A TW202417950 A TW 2024179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lement
emitting
emitting elements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5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
羅文誠
胡美龍
張晉紅
冉偉
權雯琪
李志�
張賀寧
熊博文
袁瓊
岑鑫
廖科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商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商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7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7950A/zh

Links

Abstract

提供一種發光模組、發光基板和顯示裝置。發光模組包括:多個發光元件(10),多個發光元件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排列,所述多個發光元件(10)形成多列發光元件,所述多列發光元件中至少一列發光元件包括依序設置的第一發光元件(1)、第二發光元件(2)、第三發光元件(3)、以及第四發光元件(4),並且第二發光元件(2)和第四發光元件(4)分設在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兩側。所述發光模組使得發光模組的邊緣的發光元件的數量相對較少,以利於減少發光模組的邊緣的光通量,提升畫面品質。

Description

發光模組、發光基板和顯示裝置
本公開的實施例涉及一種發光模組、發光基板和顯示裝置。
對比傳統顯示幕,包含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LED)的顯示幕擁有更好的顯示效果,有更高的對比度以及更長的壽命。同時相比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次毫米發光二極體在產品組成上更具多樣性,良率更高。
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產品結合了傳統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這兩者特有的優點,同時,又避開了各自的缺點。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光模組、發光基板和顯示裝置。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光模組,包括:多個發光元件,所述多個發光元件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排列,所述多個發光元件形成多列發光元件,所述多列發光元件中至少一列發光元件包括依序設置的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第三發光元件、以及第四發光元件,並且所述第二發光元件和所述第四發光元件分設在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兩側。
例如,相鄰兩行發光元件錯開排列,每相鄰兩行發光元件構成一個發光元件組,且不同的發光元件組包括不同的發光元件,相鄰的發光元件組的錯開方向相反。
例如,所述多個發光元件更包括第五發光元件和第六發光元件,所述第五發光元件和所述第六發光元件與所述第二發光元件位於同一行且分別與所述第二發光元件相鄰,所述第五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大於所述第六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所述第二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小於所述第六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
例如,所述第六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為所述第二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的3到10倍。
例如,所述多個發光元件更包括第七發光元件和第八發光元件,所述第七發光元件和所述第八發光元件與所述第四發光元件位於同一行且分別與所述第四發光元件相鄰,所述第七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小於所述第八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所述第四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七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
例如,所述第七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為所述第四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的3到10倍。
例如,所述第二發光元件的中心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等於所述第四發光元件的中心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
例如,所述第二發光元件、所述第三發光元件、以及所述第四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在一條直線上。
例如,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二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與所述第二發光元件、所述第三發光元件、以及所述第四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所在的直線的夾角為鈍角。
例如,所述鈍角大於或等於120度並且小於或等於160度。
例如,位於同一行且相鄰的兩個發光元件之間的距離相等。
例如,所述發光模組包括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相對的兩個邊緣,最靠近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所述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的一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
例如,所述發光模組包括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相對的兩個邊緣,最靠近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所述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的一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
例如,所述發光模組包括沿所述行方向延伸的相對的兩個邊緣,最靠近沿所述行方向延伸的所述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的一行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
例如,所述多列發光元件包括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和多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所述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每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所述多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每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所述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位於所述多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兩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之間。
例如,最靠近所述發光模組的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邊緣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和與其最靠近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列發光元件的發光元件之間的距離沿所述列方向先減小再逐漸增大或先增大再逐漸減小。
例如,所述發光模組呈矩形,具有四個邊緣,最靠近所述四個邊緣中每個邊緣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均呈直線,位於四條直線形成的矩形框內的每列發光元件均為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
例如,所述發光元件包括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位於同一行的兩個相鄰發光元件的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排列方向不同。
例如,位於同一行的兩個相鄰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排列方向相反。
例如,所述發光元件具有長軸和短軸,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垂直於所述短軸的延伸方向,所述長軸的長度大於所述短軸的長度,所述發光元件的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排列方向為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
例如,奇數列和偶數列之一中的所述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為所述列方向,奇數列和偶數列之另一中的所述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為所述行方向。
例如,所述多個發光元件中的至少一個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與所述行方向的夾角大於0。
例如,所述多個發光元件中的至少一個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與所述行方向的夾角大於0並且小於或等於45°。
例如,相鄰兩列發光元件中的一列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平行於所述列方向,相鄰兩列發光元件中的另一列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平行於所述行方向。
例如,位於最邊緣的一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呈折線型,所述中心連線包括多個重複部分,所述中心連線的重複部分連接的發光元件的數量大於三個。
例如,所述發光模組包括多個分區,所述多個分區沿所述行方向和所述列方向排列,每個分區包括所述多個發光元件中的至少兩個發光元件,偶數行分區內的發光元件排列方式相同,奇數行分區內的發光元件排列方式相同,並且偶數行分區內的發光元件排列方式與奇數行分區內的發光元件排列方式不同。本公開的實施例更提供一種發光基板,包括上述任一發光模組。
本公開的實施例更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一發光基板。
為使本公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公開實施例的圖式,對本公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公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所描述的本公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公開保護的範圍。
除非另外定義,本公開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公開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公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並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不同的組成部分。同樣,“包括”或者“包含”等類似的詞語意指出現此詞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蓋出現在此詞後面列舉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連接”或者“相連”等類似的詞語並非限定於物理的或者機械的連接,而是可以包括電性的連接,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上”、“下”、“左”、“右”等僅用於表示相對位置關係,當被描述物件的絕對位置改變後,則此相對位置關係也可能相應地改變。
第1圖為一種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的排列方式的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所示的排列方式的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的類比混光效果圖。
如第1圖所示,常規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的排列方式多採用矩形排列,此種排列方式的類比混光效果如第2圖所示。第1圖示出了多個次毫米發光二極體 21。如第1圖所示,每個次毫米發光二極體 21包括電極011和電極012,電極011和電極012之一為P電極,電極011和電極012之另一為N電極。
例如,次毫米發光二極體是指晶片尺寸介於50~200μm之間的LED裝置。
第1圖示出了佈線70以及佈線70中的電流I。圖中電流I的箭頭表示電流的方向。
對於矩形排列方案,次毫米發光二極體和次毫米發光二極體之間的混光效果較差,如第2圖中黑色線圈中的區域的亮度明顯弱於其餘位置,導致不均勻(Mura)和周邊發藍等問題。同時,為了考慮打件效率,發光二極體的P電極和N電極採用有序方式放置焊盤,然而,有序排列的P電極和N電極使得發光基板內部佈線佔用空間,佈線較複雜,電流流經線路長,且內部佈線存在多組反向電流間相互作用,線路多會出現電流流經聲音,多組反向電流相互作用產生安培力,整面發光基板安培力疊加達到一定數值時,發生的振盪頻率與接觸處的振盪頻率接近一致時,發生共振現象,這種共振引起噪音。
第3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光模組的示意圖。第4圖為第3圖中在列方向上相鄰的兩個分區內的發光元件的示意圖。
如第3圖所示,發光模組包括多個分區20,每個分區20包括多個發光元件10。每個分區20內的發光元件10可由一個或多個驅動晶片進行驅動。例如,每個分區20內的發光元件10可以被同時點亮,但不限於此。分區驅動的方式,利於提高解析度。第3圖的一個矩形框即為一個分區20。第3圖以一個分區20內設有六個發光元件10為例進行說明。
如第3圖所示,多個分區20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排列。
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此發光模組包括:多個發光元件10,多個發光元件10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排列,相鄰兩行發光元件10錯開排列。如第4圖所示,同一列發光元件10包括依序設置的第一發光元件1、第二發光元件2、第三發光元件3、以及第四發光元件4,並且第二發光元件2和第四發光元件4分設在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兩側。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藉由調整發光元件的設置位置和設置方式,使得在同一列的依序相鄰的第一發光元件1、第二發光元件2、第三發光元件3、以及第四發光元件4中,第二發光元件2和第四發光元件4分設在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兩側,採用此排列方式,使得發光模組的邊緣的發光元件的數量相對較少,以利於減少發光模組的邊緣的光通量,提升畫面品質。在發光元件10均發藍光的情況下,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設置方式,可以改善周邊發藍問題。
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多列發光元件沿行方向X依序排列,每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沿列方向Y排列。
第3圖示出了一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10的中心連線60。如第3圖所示,中心連線60呈折線型。如第3圖所示,中心連線60包括多個重複部分600,中心連線60的重複部分600連接的發光元件的數量大於三個。如第3圖所示,中心連線60的重複部分600連接的發光元件的數量為五個。例如,重複部分600是指中心連線60包括多個形狀一致的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重複部分600是指中心連線60包括多個形狀一致並且尺寸一致的部分。第3圖以重複部分600的形狀一致並且尺寸一致為例進行說明。第3圖中每個矩形框表示的分區20內的點表示發光元件10,第3圖以一個重複部分600連接五個發光元件為例進行說明,但不限於此,每個重複部分600連接的發光元件的數量可根據需要而定。當然,重複部分600的劃分方式不限於第3圖所示。
如第3圖所示,最靠近發光模組的邊緣的兩個相鄰的發光元件10(發光元件101和發光元件102)之間設有三個發光元件。即,最靠近發光模組的邊緣的兩個相鄰的發光元件10(發光元件101和發光元件102)之間的發光元件的個數大於一個。如第3圖所示,在列方向Y上相鄰的兩個重複部分600中的最靠近發光模組的邊緣的兩個發光元件10(發光元件101和發光元件102)之間設有三個發光元件。即,在列方向Y上相鄰的兩個重複部分600中的最靠近發光模組的邊緣的兩個發光元件10(發光元件101和發光元件102)之間的發光元件的個數大於一個。
如第3圖所示,發光模組的左側的中心連線60和發光模組的右側的中心連線60均呈折線型。如第3圖所示,發光模組的左側的中心連線60和發光模組的右側的中心連線60的彎折方式相同。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發光模組的左側的中心連線60和發光模組的右側的中心連線60經平移後可重合。
第3圖示出了發光模組的中心C0和通過此中心C0的中心線CL。中心線CL沿列方向Y延伸。發光模組的左側的中心連線60和發光模組的右側的中心連線60可看成是位於中心線CL的兩側的兩列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60。
第3圖示出了發光模組呈矩形,具有邊緣E1、邊緣E2、邊緣E3、以及邊緣E4,邊緣E1和邊緣E3相對設置,且均沿列方向Y延伸,邊緣E2和邊緣E4相對設置,且均沿行方向X延伸。
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邊緣E1、邊緣E2、邊緣E3、以及邊緣E4可分別稱作左邊緣、上邊緣、右邊緣、以及下邊緣。
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0的中心是指發光元件10的幾何中心。例如,發光元件10的中心是指發光元件10的重心,但不限於此。
如第3圖所示,發光模組的每列發光元件均為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如第3圖所示,發光模組的每行發光元件均為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行發光元件。從而,第3圖所示的發光模組的四個邊緣中,沿列方向Y延伸的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處,均設有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沿行方向X延伸的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處,均設有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行發光元件。即,在發光模組的四個邊緣處,左邊緣處的一列發光元件為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右邊緣處的一列發光元件為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上邊緣處的一列發光元件為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列發光元件,下邊緣處的一列發光元件為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列發光元件。
如第3圖所示,每列發光元件m0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均為折線。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一列發光元件沿列方向Y排列,但並不要求此列中的發光元件均在一條直線上,一列發光元件的排列趨勢沿列方向Y即可。
第4圖示出了四行三列發光元件。如第4圖所示,第二發光元件2設在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左側,第四發光元件4設在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右側。例如,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多列發光元件的設置方式相同。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不同列發光元件經平移後可重合。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不同列發光元件經在行方向X上平移後可重合。
如第4圖所示,每相鄰兩行發光元件10構成一個發光元件組30,且不同的發光元件組30包括不同的發光元件10,相鄰的發光元件組30的錯開方向相反,以利於減少發光模組的邊緣的光通量,提升畫面品質。例如,錯開方向是指錯位的一行發光元件相對於未錯位的一行發光元件的錯開方向。
如第4圖所示,發光元件組30包括發光元件組301和發光元件組302。在發光元件組301中的兩行發光元件中,在下的一行發光元件相對於在上的一行發光元件向左錯開,在發光元件組302中的兩行發光元件中,在下的一行發光元件相對於在上的一行發光元件向右錯開。
如第4圖所示,第一行發光元件為未錯位的一行發光元件,第二行發光元件為錯位的一行發光元件,相對於第一行發光元件向左錯開。
如第4圖所示,第三行發光元件為未錯位的一行發光元件,第四行發光元件為錯位的一行發光元件,相對於第三行發光元件向右錯開。
如第4圖所示,在列方向Y上相鄰的兩個發光元件組中發光元件的錯開方式不同。
如第4圖所示,在列方向Y上相鄰的兩個發光元件組中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不同。
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本公開的實施例以奇數行未錯位而偶數行錯位為例進行說明,但不限於此,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奇數行錯位而偶數行未錯位。
例如,如第4圖所示,多個發光元件10更包括第五發光元件5和第六發光元件6,第五發光元件5和第六發光元件6與第二發光元件2位於同一行且分別與第二發光元件2相鄰,第五發光元件5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5大於第六發光元件6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6,第二發光元件2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2小於第六發光元件6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6。從而,第4圖所示的第二行發光元件與第一行發光元件相比向左錯開。
例如,如第4圖所示,為了獲得較好的混光效果,第六發光元件6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6為第二發光元件2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2的3到10倍。進一步例如,距離D6為距離D2的3到8倍。
例如,如第4圖所示,多個發光元件10更包括第七發光元件7和第八發光元件8,第七發光元件7和第八發光元件8與第四發光元件4位於同一行且分別與第四發光元件4相鄰,第七發光元件7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7小於第八發光元件8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8,第四發光元件4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4小於第七發光元件7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7。從而,第4圖所示的第四行發光元件與第三行發光元件相比向右錯開。
例如,如第4圖所示,第一行發光元件與第三行發光元件在行方向X上不錯位。
例如,如第4圖所示,為了獲得較好的混光效果,第七發光元件7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7為第四發光元件4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4的3到10倍。進一步例如,距離D7為距離D4的3到8倍。
例如,如第4圖所示,為了獲得較好的混光效果,第二發光元件2的中心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2等於第四發光元件4的中心到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連線100的距離D4。即,距離D2等於距離D4。此設置使得第二行發光元件相對於第一行發光元件向左錯開的距離等於第四行發光元件相對於第三行發光元件向右錯開的距離。
例如,如第4圖所示,第二發光元件2、第三發光元件3、以及第四發光元件4的中心連線在一條直線L234上。
例如,如第4圖所示,第一發光元件1和第二發光元件2的中心連線100與直線L234的夾角A0為鈍角。例如,此鈍角大於或等於120度並且小於或等於160度。
第4圖示出了第一發光元件1的中心C1和第三發光元件3的中心C3。例如,各個發光元件的中心可以為此發光元件的重心,但不限於此。
第4圖示出了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之一可以為P電極,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之另一可以為N電極。例如,各個發光元件的中心可以位於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之間。
例如,如第4圖所示,位於同一行且相鄰的兩個發光元件10之間的距離相等。例如,如第4圖所示,位於同一列且相鄰的兩個發光元件10之間的在列方向Y上的距離相等。
例如,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行方向X和列方向Y相交。例如,行方向X為水平方向,列方向Y為垂直方向。本公開的實施例以行方向X和列方向Y垂直為例進行說明。在列方向Y上的多個發光元件10的整體走勢在列方向上,並不要求列方向Y上的多個發光元件10按照直線排列。同一列發光元件可以按照非直線例如折線方式排列。
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一列分區20中,隔行的分區20中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相同。如第3圖所示,偶數行的分區20內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相同,奇數行的分區20內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相同。如第3圖所示,偶數行的分區20內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和奇數行的分區20內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不同。例如,每個分區20包括多個發光元件中的至少兩個發光元件。採用此排列方式,發光模組的邊緣發光元件相對較少,可改善周邊發藍問題。
第5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圖。
例如,如第4圖和第5圖所示,發光元件10包括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位於同一行的兩個相鄰發光元件10的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的排列方向不同。從而,使得同一行的兩個相鄰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交錯設置,使得佈局中的佈線簡單,簡化佈線佈置,有效減少電流流動聲音,有效減少反向電流相互作用產生的安培力引起的振盪頻率。
例如,如第4圖和第5圖所示,位於同一行的兩個相鄰發光元件10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排列方向相反。如第4圖所示,在第一行發光元件中,第二列的發光元件中的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按照從上至下的方式設置,第三列的發光元件中的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按照從下至上的方式設置。
例如,如第4圖和第5圖所示,發光元件10具有長軸A1和短軸A2,長軸A1的延伸方向垂直於短軸A2的延伸方向,長軸A1的長度大於短軸A2的長度,發光元件10的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的排列方向為長軸A1的延伸方向。例如,長軸A1為發光元件10的相對的兩個短邊的中心連線,短軸A2為發光元件10的相對的兩個長邊的中心連線。
例如,如第4圖和第5圖所示,各個發光元件10的長軸A1的延伸方向為列方向Y,各個發光元件10的短軸A2的延伸方向為行方向X。
第5圖示出了佈線70以及佈線70中的電流I。
第6圖為採用第4圖的發光元件的設置方式的發光模組的混光效果圖。如第6圖所示,此種排列方式臨近的發光元件的混光效果均勻,無發暗現象,同時,發光模組的邊緣光通量相對矩形排列較少,採用此種排列方式,不僅可有效提升畫面品味,更可有效減少發光元件的數量(例如,藉由提升發光元件的電流達到亮度),節約成本。在發光元件均發藍光的情況下,此種排列方式可有效解決周邊發藍問題。
第7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圖。
例如,如第7圖所示,奇數列和偶數列之一中的發光元件10的長軸A1的延伸方向為列方向Y,奇數列和偶數列之另一中的發光元件10的長軸A1的延伸方向為行方向X。
例如,如第7圖所示,奇數列和偶數列之一中的發光元件10的長軸A1的延伸方向垂直於奇數列和偶數列之另一中的發光元件10的長軸A1的延伸方向。
例如,如第7圖所示,即,奇數列的發光元件10縱向放置,偶數列的發光元件10橫向放置。
如第7圖所示,奇數列和偶數列之一中的發光元件10沿列方向Y放置,奇數列和偶數列之另一中的發光元件10沿行方向X放置,相鄰列且位於同一行的兩個發光元件10交錯放置,即,一個發光元件沿列方向Y放置,一個發光元件沿行方向X放置。
例如,如第7圖所示,相鄰兩列發光元件10中的一列發光元件10的長軸的延伸方向平行於列方向Y,相鄰兩列發光元件10中的另一列發光元件10的長軸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行方向X。
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縱向放置、沿列方向Y放置、橫向放置、沿行方向X放置均指發光元件10的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的排列方向的設置方式,或指發光元件10的長軸A1的延伸方向的設置方式。
第7圖示出了不同分區20之間的沿行方向延伸的分隔線501。第7圖所示的分隔線501即為第3圖所示的表示分區20的矩形框的一部分。
第8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圖。
例如,如第8圖所示,多個發光元件10中的至少一個發光元件10的長軸A1的延伸方向與行方向X的夾角a1大於0。
例如,如第8圖所示,多個發光元件10中的至少一個發光元件10的長軸的延伸方向與行方向X的夾角a1大於0並且小於或等於45°。
如第8圖所示,多個發光元件10的傾斜方向相同,並且傾斜角度相同。第8圖所示的發光模組以發光元件10向右傾斜45°為例進行說明。
第8圖示出了不同分區20之間的沿行方向延伸的分隔線501和沿列方向延伸的分隔線502。
例如,如第3圖、第4圖、第7圖和第8圖所示,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每個分區可以設置兩行三列共六個發光元件。
例如,如第3圖至第5圖、第7圖和第8圖所示,在同一分區20中,相鄰的四個發光元件形成平行四邊形的排列方式。
第9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光模組的示意圖。第10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光模組的示意圖。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為了進一步提升發光模組周邊的亮度的均一性,使得光源均一性更好,在發光模組的沿列方向Y延伸的相對的兩個邊緣處,發光模組分別具有中心連線為直線的至少一列發光元件。
第9圖和第10圖示出了發光模組呈矩形,具有邊緣E1、邊緣E2、邊緣E3、以及邊緣E4,邊緣E1和邊緣E3相對設置,且均沿列方向Y延伸,邊緣E2和邊緣E4相對設置,且均沿行方向X延伸。
第9圖和第10圖以在邊緣E1具有一列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列發光元件,並且在邊緣E3具有一列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列發光元件為例進行說明,但不限於圖中所示。在其他的實施例中,邊緣E1處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發光元件的列數可根據需要而定,邊緣E3處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發光元件的列數可根據需要而定。
例如,為了兼顧避免周邊發藍以及周邊亮度均一性,邊緣E1處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發光元件的列數小於或等於四,邊緣E3處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發光元件的列數小於或等於四。即,在邊緣E1具有小於或等於四列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發光元件,並且在邊緣E3具有小於或等於四列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發光元件。在邊緣E1處,這些中心連線為直線的多列發光元件依序排列,並且在邊緣E3處,這些中心連線為直線的多列發光元件依序排列。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除了邊緣E1和邊緣E3處之外,發光模組的每列發光元件均為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發光模組的每行發光元件均為中心連線為直線的發光元件行。從而,第9圖和第10圖所示的發光模組的四個邊緣中,沿列方向Y延伸的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處,均設有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列發光元件,沿行方向X延伸的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處,均設有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行發光元件。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在發光模組的四個邊緣處,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均為直線。從而形成內部錯位排列,四邊直線排列的發光元件排列方式。
第9圖和第10圖示出了多列發光元件m0。第9圖和第10圖標示出了一列發光元件m1、一列發光元件m2、一列發光元件m3、以及一列發光元件m4。
第9圖和第10圖示出了多行發光元件r0。第9圖和第10圖標示出了一行發光元件r1、一行發光元件r2、一行發光元件r3、一行發光元件r4。
第9圖和第10圖以發光模組包括七行發光元件r0和六列發光元件m0為例進行說明,然而,本公開的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此,發光元件的行數和發光元件的列數可根據需要而定。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多列發光元件m0包括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m01和多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m02,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m01中的每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多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每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m02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m01位於多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m02中的兩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之間。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發光模組呈矩形,具有四個邊緣(邊緣E1、邊緣E2、邊緣E3、以及邊緣E4),最靠近四個邊緣中每個邊緣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均呈直線,位於四條直線形成的矩形框306內的每列發光元件均為發光元件10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最靠近發光模組的沿列方向Y延伸的邊緣的發光元件10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和與前述發光元件10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最靠近的發光元件10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列發光元件之間的發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可沿列方向Y先減小再逐漸增大。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最靠近發光模組的沿列方向Y延伸的邊緣的發光元件10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和與前述發光元件10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最靠近的發光元件10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列發光元件之間的發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包括距離d1、距離d2、距離d3、以及距離d4。距離d1、距離d2、距離d3、以及距離d4沿列方向Y依序排列。距離d1大於距離d2,距離d2小於距離d3,距離d3小於距離d4。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距離d1、距離d2、距離d3、以及距離d4構成距離組d0,多個距離組d0沿列方向Y依序排列。
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1等於距離d3,但不限於此。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在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m01中,兩個相鄰發光元件10之間在行方向X上的距離為df。例如,距離d1等於距離df,距離d2小於距離df,距離d3等於距離df,距離d4大於距離df。
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距離d1、距離d2、距離d3、以及距離d4分別為最靠近沿列方向Y延伸的邊緣的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m01中的第一發光元件1、第二發光元件2、第三發光元件3、以及第四發光元件4和與其最接近的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m02中的發光元件之間的最小距離。距離d1、距離d2、距離d3、以及距離d4也可以看成最靠近沿列方向Y延伸的邊緣的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m01中的第一發光元件1、第二發光元件2、第三發光元件3、以及第四發光元件4和與其最接近的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m02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所在的直線之間的最小距離。
如第10圖所示,在邊緣E3處,最靠近沿列方向Y延伸的邊緣的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m01中的第一發光元件1、第二發光元件2、第三發光元件3、以及第四發光元件4和與其最接近的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m02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所在的直線之間的最小距離先增大再逐漸減小。
如第10圖所示,在邊緣E3處,最靠近沿列方向Y延伸的邊緣的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m01中的第一發光元件1、第二發光元件2、第三發光元件3、以及第四發光元件4和與其最接近的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m02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所在的直線之間的最小距離分別為距離da、距離db、距離dc、以及距離dd。
例如,如第10圖所示,距離da小於距離db,距離db大於距離dc,距離dc大於距離dd,但不限於此。
例如,如第10圖所示,距離da等於距離df,距離db大於距離df,距離dc等於距離df,距離dd小於距離df,但不限於此。
例如,如第10圖所示,距離da、距離db、距離dc、以及距離dd構成距離組d6,多個距離組d6沿列方向Y依序排列。
例如,如第10圖所示,距離組d0和距離組d6分別位於四行發光元件的兩端。
例如,如第10圖所示,距離d1和距離da分別位於同一行發光元件的兩端,距離d2和距離db分別位於同一行發光元件的兩端,距離d3和距離dc分別位於同一行發光元件的兩端,距離d4和距離dd分別位於同一行發光元件的兩端。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可以採用通常工藝製作,利於量產化。
第11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平面示意圖。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如第4圖、第5圖、第7圖、第8圖、和第11圖所示,發光元件10的中心C0可指發光元件10的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在排列方向上的連線的中心。第11圖以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沿列方向Y排列為例進行說明。
如第11圖所示,發光元件10的中心C0可指長軸A1和短軸A2的交點。
例如,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圖式標記11和圖式標記12也可分別指代與第一電極相連的焊盤和與第二電極相連的焊盤。
本公開的實施例更提供一種發光基板,包括上述任一發光模組。發光基板也可稱作燈板。
本公開的實施例更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一發光基板。
第12圖是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如第12圖所示,顯示裝置1000包括發光基板01,光學層02以及顯示面板03,且光學層02設置在發光基板01的遠離電路板1010的一側,顯示面板03設置在光學層02的遠離發光基板01的一側。第12圖示出了發光模組201。
例如,如第12圖所示,光學層02包括沿遠離電路板1010的垂直方向上依序設置的擴散層0202、量子點膜層0203、擴散層0204和複合膜層0205。例如,擴散層0202和擴散層0204可以改善發光基板01所產生的不均勻,提高顯示裝置1000的顯示畫質。量子點膜層0203可在發光基板01所發出的藍光的激發下,將藍光轉化為白光,可提高發光基板01的光能的利用率。複合膜層0205可以提高經複合膜層0205傳播後的光線的亮度。例如,光學層02更可以包括其他膜層,以提高顯示裝置1000的光學性能。複合膜層0205也可稱作增亮膜。
例如,如第12圖所示,發光基板01和光學層02可構成了顯示裝置1000中的光源模組012的至少一部分。顯示面板03設置於發光模組012的一側,被配置為保護顯示裝置1000中的各裝置。例如,顯示面板03可以包括多個功能層,以更好的實現顯示效果。例如,顯示面板03包括液晶顯示面板。
在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顯示裝置1000中,發光模組的邊緣的發光元件的數量相對較少,以利於減少發光模組的邊緣的光通量,提升畫面品質。由此,可以使得顯示裝置1000的顯示性能得到提升。在發光元件10均發藍光的情況下,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設置方式,可以改善周邊發藍問題。
例如,此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顯示裝置。例如,顯示裝置包括含有上述發光基板的電視、數位相機、手機、手錶、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導航機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液晶顯示產品或者部件。
以上所述,僅為本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公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公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公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公開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為准。
01:發光基板 011:電極 012:電極 02:光學層 0202:擴散層 0203:量子點膜層 0204:擴散層 0205:複合膜層 03顯示面板 1:第一發光元件 2:第二發光元件 3:第三發光元件 4:第四發光元件 5:第五發光元件 6:第六發光元件 7:第七發光元件 8:第八發光元件 10:發光元件 11:第一電極 12:第二電極 20:分區 21:次毫米發光二極體 30:發光元件組 60:中心連線 70:佈線 100中心連線 101:發光元件 102:發光元件 201:發光模組 301:發光元件組 302:發光元件組 306:矩形框 501:分隔線 502:分隔線 600:重複部分 1000:顯示裝置 1010:電路板 A0:夾角 A1:長軸 A2:短軸 a1夾角 C0:中心 C1,C3:中心 CL:中心線 D2:距離 D4:距離 D5:距離 D6:距離 D7:距離 D8:距離 d0:距離組 d1:距離 d2:距離 d3:距離 d4:距離 d6:距離組 da:距離 db:距離 dc:距離 dd:距離 df:距離 E1,E2,E3,E4:邊緣 L234:直線 I:電流 m0:多列發光元件 m01: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 m02: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 m1,m2,m3,m4:列發光元件 r0:多行發光元件 r1,r2,r3,r4:行發光元件 X:行方向 Y:列方向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公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式僅只是涉及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而非對本公開的限制。 第1圖為一種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的排列方式的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所示的排列方式的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的類比混光效果圖。 第3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光模組的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中在列方向上相鄰的兩個分區內的發光元件的示意圖。 第5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圖。 第6圖為採用第4圖的發光元件的設置方式的發光模組的混光效果圖。 第7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圖。 第8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圖。 第9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光模組的示意圖。 第10圖是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第11圖為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發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的平面示意圖。 第12圖是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1:第一發光元件
2:第二發光元件
3:第三發光元件
4:第四發光元件
5:第五發光元件
6:第六發光元件
7:第七發光元件
8:第八發光元件
10:發光元件
11:第一電極
12:第二電極
20:分區
100:中心連線
201:發光模組
301:發光元件組
302:發光元件組
A0:夾角
A1:長軸
A2:短軸
C1,C3:中心
CL:中心線
D2:距離
D4:距離
D5:距離
D6:距離
D7:距離
D8:距離
X:行方向
Y:列方向

Claims (28)

  1. 一種發光模組,包括:多個發光元件,其中, 所述多個發光元件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排列,所述多個發光元件形成多列發光元件,所述多列發光元件中至少一列發光元件包括依序設置的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第三發光元件、以及第四發光元件,並且所述第二發光元件和所述第四發光元件分設在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兩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相鄰兩行發光元件錯開排列,每相鄰兩行發光元件構成一個發光元件組,且不同的發光元件組包括不同的發光元件,相鄰的發光元件組的錯開方向相反。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多個發光元件更包括第五發光元件和第六發光元件,所述第五發光元件和所述第六發光元件與所述第二發光元件位於同一行且分別與所述第二發光元件相鄰,所述第五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大於所述第六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所述第二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小於所述第六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六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為所述第二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的3到10倍。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多個發光元件更包括第七發光元件和第八發光元件,所述第七發光元件和所述第八發光元件與所述第四發光元件位於同一行且分別與所述第四發光元件相鄰,所述第七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小於所述第八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所述第四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七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七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為所述第四發光元件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的3到10倍。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二發光元件的中心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等於所述第四發光元件的中心到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三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的距離。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二發光元件、所述第三發光元件、以及所述第四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在一條直線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發光元件和所述第二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與所述第二發光元件、所述第三發光元件、以及所述第四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所在的直線的夾角為鈍角。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鈍角大於或等於120度並且小於或等於160度。
  11.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位於同一行且相鄰的兩個發光元件之間的距離相等。
  12.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模組包括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相對的兩個邊緣,最靠近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所述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的一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
  13.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模組包括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相對的兩個邊緣,最靠近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所述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的一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模組包括沿所述行方向延伸的相對的兩個邊緣,最靠近沿所述行方向延伸的所述兩個邊緣的每個邊緣的一行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多列發光元件包括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和多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所述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每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所述多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每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所述多個第一類型列發光元件位於所述多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中的兩個第二類型列發光元件之間。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最靠近所述發光模組的沿所述列方向延伸的邊緣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和與所述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最靠近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直線的一列發光元件的發光元件之間的距離沿所述列方向先減小再逐漸增大或先增大再逐漸減小。
  1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模組呈矩形,具有四個邊緣,最靠近所述四個邊緣中每個邊緣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均呈直線,位於四條直線形成的矩形框內的每列發光元件均為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為折線的一列發光元件。
  1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元件包括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位於同一行的兩個相鄰發光元件的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排列方向不同。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位於同一行的兩個相鄰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排列方向相反。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元件具有長軸和短軸,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垂直於所述短軸的延伸方向,所述長軸的長度大於所述短軸的長度,所述發光元件的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排列方向為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奇數列和偶數列之一中的所述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為所述列方向,奇數列和偶數列之另一中的所述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為所述行方向。
  22. 如請求項20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多個發光元件中的至少一個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與所述行方向的夾角大於0。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多個發光元件中的至少一個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與所述行方向的夾角大於0並且小於或等於45°。
  24. 如請求項20至23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相鄰兩列發光元件中的一列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平行於所述列方向,相鄰兩列發光元件中的另一列發光元件的所述長軸的延伸方向平行於所述行方向。
  25.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多列發光元件中至少一列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元件的中心連線呈折線型,所述呈折線型的中心連線包括多個重複部分,所述中心連線的重複部分連接的發光元件的數量大於三個。
  26.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模組包括多個分區,所述多個分區沿所述行方向和所述列方向排列,每個分區包括所述多個發光元件中的至少兩個發光元件,偶數行分區內的發光元件排列方式相同,奇數行分區內的發光元件排列方式相同,並且偶數行分區內的發光元件排列方式與奇數行分區內的發光元件排列方式不同。
  27. 一種發光基板,包括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
  28.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請求項27所述的發光基板。
TW112115503A 2022-06-29 2023-04-26 發光模組、發光基板和顯示裝置 TW2024179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22/102307 2022-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7950A true TW202417950A (zh) 2024-05-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30088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7483807B2 (ja) ローカルパッシブマトリクスディスプレイ
CN11152492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683094B1 (ko) 조명 장치, 조명 모듈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641352B2 (en) LED backlight device with deviated LED pitch
CN113805378B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32795B (zh) 背光源及其背板、制作方法
US20110007238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201113613A (en)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JP7281549B2 (ja) 画素構成、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210075441A (ko) 투명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표시 장치
WO2021142558A1 (zh) 一种Micro-LED像素排列结构、排列方法及显示面板
JP200922279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559945B1 (ko) 발광모듈, 발광 캐비닛 및 표시장치
TW201217874A (en) Pixel array structure
TW202417950A (zh) 發光模組、發光基板和顯示裝置
WO2024000256A1 (zh) 发光模组、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TWI764471B (zh) 發光板、線路板以及顯示裝置
WO2021147000A1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17983391U (zh) 显示模组的基板及显示模组
WO2024113112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05343A1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60203A1 (zh) 驱动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90235A1 (ja) 自発光装置
US11574936B2 (en)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