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6454A - 釣魚用捲線器 - Google Patents

釣魚用捲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6454A
TW202406454A TW112117088A TW112117088A TW202406454A TW 202406454 A TW202406454 A TW 202406454A TW 112117088 A TW112117088 A TW 112117088A TW 112117088 A TW112117088 A TW 112117088A TW 202406454 A TW202406454 A TW 2024064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friction member
pair
reel
friction mem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7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健太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6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645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31Spool or spool shaft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motor-drive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之釣魚用捲線器。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電動捲線器(1),係具備:捲線器本體(3)、旋轉軸(10)及制動構造(15)。捲線器本體部(3)具有轂部(41)。旋轉軸(10)的端部配置於捲線器本體(3)的轂部(41)之內部。制動構造(15)具有:筒狀部(43)、第1摩擦構件(45a)、(45b)、第2摩擦構件(47a)、(47b)、按壓構件(51)及調整構件(53)。筒狀部(43)對於轂部(41)不能旋轉地配置。第1摩擦構件(45a)、(45b)對於筒狀部(43)不能旋轉地設置。第2摩擦構件(47a)、(47b)對於旋轉軸(10)不能旋轉地設置。按壓構件(51)將第2摩擦構件(47a)、(47b)朝第1摩擦構件(45a)、(45b)按壓。調整構件(53)用以設在轂部(41),用以調整按壓構件(51)之按壓力。

Description

釣魚用捲線器
本發明係關於釣魚用捲線器,特別是關於雙軸承捲線器。
專利文獻1所述之雙軸承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可旋轉地支承於捲線器本體且捲繞有釣線之捲筒;與捲筒一體旋轉的捲筒軸;為了調整放出釣線時的放出速度而制動捲筒的旋轉之制動構造。捲線器本體具有轂部。藉由調整可旋轉地設在轂部之蓋構件,調整施加於捲筒的旋轉之制動力。
具體而言,在專利文獻1所述之雙軸承捲線器的情況,將與捲筒一體旋轉的捲筒軸經由軸承對於轂部可旋轉地配置。制動構造具有蓋構件、和摩擦構件,對於轂部可旋轉地裝設。摩擦構件配置於蓋構件及捲筒軸的前端之間。藉由使蓋構件旋轉,調整捲筒軸與摩擦構件之摩擦力,對於與捲筒軸一體旋轉的捲筒之旋轉施加制動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11-1565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這種以往的釣魚用捲線器,藉由按壓旋轉軸(在此情況,為捲筒軸)的端部與摩擦構件,制動捲筒的旋轉。在此情況,旋轉軸與摩擦構件之接觸面小,所以,有無法獲得充分的制動力之問題點。例如,在以大型魚為對象的雙軸承捲線器尤其是大型的電動捲線器,因使用較重的釣組,所以,有無法獲得充分的制動力之問題點。 另外,即使可獲得充分的制動力,若捲筒朝釣線的捲取方向旋轉時旋轉軸旋轉,則制動力作用於旋轉軸。特別是若捲筒藉由馬達朝釣線的捲取方向旋轉驅動之際,制動力作用於旋轉軸,則負載施加於馬達。此馬達的負載,有造成馬達故障的原因,或成為馬達的消耗電力增加的原因之問題點。 且,當作為調整構件的蓋構件朝鬆弛的方向旋轉之際,調整構件與轂部的螺合脫離,亦有調整構件落下或遺落之問題點。
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當捲筒朝釣線的捲取方向旋轉之際,特別是捲筒藉由馬達朝釣線的捲取方向旋轉之際,不會讓制動構造的制動力的影響施加到馬達,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之釣魚用捲線器。另外,提供在將調整構件過度鬆弛的情況,也可防止調整構件的落下、及調整構件的遺失之釣魚用捲線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關於本發明的第1態樣,釣魚用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旋轉軸及制動構造。捲線器本體具有本體部、及從本體部突出的轂部。旋轉軸可旋轉地支承於本體部。旋轉軸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轂部的內部。制動構造制動旋轉軸對本體部之旋轉。
制動構造具有:筒狀部、第1摩擦構件、第2摩擦構件、按壓構件及調整構件。筒狀部對於轂部不能旋轉地配置於轂部的內部。第1摩擦構件對於筒狀部不能旋轉地設置。第2摩擦構件對於旋轉軸不能旋轉地設置。第2摩擦構件與第1摩擦構件接觸。
按壓構件將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中的其中一方朝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中的另一方按壓。調整構件設在轂部。調整構件調整按壓構件的按壓力。
在第1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調整構件調整:對於筒狀部不能旋轉之第1摩擦構件、及對於旋轉軸不能旋轉之第2摩擦構件的按壓力。當在此狀態,旋轉軸旋轉的情況,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互相地滑動,在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產生摩擦力。藉由將此摩擦力作為制動力使用,能夠以充分的制動力制動旋轉軸的旋轉。亦即,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
再者,在前述釣魚用捲線器可與當馬達將捲筒朝釣線的捲取方向旋轉之際,以使制動構造的制動力的影響不會作用於馬達的方式讓捲筒旋轉的結構一同使用。
關於本發明的第2態樣,如第1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制動構造還具有接觸摩擦材。接觸摩擦材配置於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之間。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經由接觸摩擦材接觸。
在如第2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因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經由接觸摩擦材接觸,所以,在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之間,可理想地產生摩擦力。藉由此摩擦力,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
關於本發明的第3態樣,如第2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其中,接觸摩擦材一體地設在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中的至少一方。
在如第3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在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之間,可理想地產生摩擦力。藉由此摩擦力,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
關於本發明的第4態樣,如第1至第3態樣中的任一個釣魚用捲線器,其中,還具備固定構造。固定構造用於將筒狀部固定於轂部。固定構造具有:設在轂部的孔部;設在筒狀部,插通於孔部之突出部;及限制突出部從孔部脫落之防脫構件。
在第4態樣的釣魚用捲線器,藉由固定構造,可將筒狀部對於轂部不能旋轉地適當固定於轂部的內部。
關於本發明的第5態樣,如第1至第4態樣中的任一個釣魚用捲線器,其中,筒狀部具有第1卡合部。第1摩擦構件具有與第1卡合部不能旋轉地卡合之第2卡合部。
在如第5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藉由使第1摩擦構件的第2卡合部卡合於筒狀部的第1卡合部,能夠將第1摩擦構件對於筒狀部容易且不能旋轉地設置。
關於本發明的第6態樣,如第1至第5態樣中的任一個釣魚用捲線器,其中,旋轉軸具有第3卡合部。第2摩擦構件具有與第3卡合部不能旋轉地卡合之第4卡合部。
在如第6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藉由使第2摩擦構件的第4卡合部卡合於旋轉軸的第3卡合部,能夠將第2摩擦構件對於旋轉軸容易且不能旋轉地設置。
關於本發明的第7態樣,如第1至第6態樣中的任一個釣魚用捲線器,其中,調整構件對於轂部可進退地設置。調整構件具有調整凸部。調整凸部調整:藉由按壓構件將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中的其中一方朝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中的另一方按壓之按壓力。
在如第7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藉由調整凸部可容易地調整前述按壓力。
關於本發明的第8態樣,如第1至第7態樣中的任一個釣魚用捲線器,其中,調整構件具有第1限制部。第1限制部限制在旋轉軸的軸方向上之調整構件對筒狀部的移動。
在如第8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藉由調整構件的第1限制部,可限制調整構件對筒狀部之脫離。藉此,在將調整構件過度鬆弛的情況,也可防止調整構件的落下、及調整構件的遺失。
關於本發明的第9態樣,如第1至第7態樣中的任一個釣魚用捲線器,其中,筒狀部具有第2限制部。第2限制部限制在旋轉軸的軸方向上之調整構件的移動。
在如第9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藉由筒狀部的第2限制部,可容易限制調整構件對筒狀部之脫離。藉此,在將調整構件過度鬆弛的情況,也可防止調整構件的落下、及調整構件的遺失。
關於本發明的第10態樣,如第1至第9態樣中的任一個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在旋轉軸的軸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之複數個第1摩擦構件作為第1摩擦構件組構成。與複數個第1摩擦構件各別地接觸之複數個第2摩擦構件作為第2摩擦構件組構成。
在如第10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在第1摩擦構件組及第2摩擦構件組之間,可更理想地產生摩擦力。藉由此摩擦力,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
關於本發明的第11態樣,如第10態樣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第1摩擦構件組包含在旋轉軸的軸方向上互相隔著間隔進行配置之1對第1摩擦構件。第2摩擦構件組設在1對第1摩擦構件之間。第2摩擦構件組包含與1對第1摩擦構件各別地接觸的1對第2摩擦構件。按壓構件設在1對第2摩擦構件之間。按壓構件將1對第2摩擦構件朝1對第1摩擦構件按壓。
在如第11態樣之釣魚用捲線器,在第1摩擦構件組及第2摩擦構件組之間,可更理想地產生摩擦力。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針對釣魚用捲線器,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能夠施加充分的制動力。另外,針對釣魚用捲線器,在將調整構件過度鬆弛的情況,也可防止調整構件的落下、及調整構件的遺失。
以下,作為本發明之釣魚用捲線器的一例,參照圖面,說明作為雙軸承捲線器之電動捲線器的實施形態。如圖1所示,電動捲線器1具備有捲線器本體3、把手5及捲筒7。如圖2所示,電動捲線器1還具備:將捲筒7可旋轉地支承的捲筒軸9;第1旋轉傳達機構11;第2旋轉傳達機構12;及離合器機構13。電動捲線器1進一步具備對旋轉軸10的旋轉施加制動力之制動構造15、及固定構造17。
在以下的說明中,軸方向係指捲筒軸9的軸心X1延伸的方向、及旋轉軸10的軸心X2延伸的方向。徑方向係指遠離捲筒軸9的軸心X1之徑方向、及遠離旋轉軸10的軸心X2之徑方向。
周方向係指繞著捲筒軸9的軸心X1之周方向及繞著旋轉軸10的軸心X2之周方向。周方向包含:捲筒軸9的旋轉方向、及旋轉軸10的軸心X2之旋轉方向。
如圖2所示,捲線器本體3具有第1捲線器本體部19、第2捲線器本體部21及連結部23。第1捲線器本體部19與第2捲線器本體部21在軸方向上相互隔著間隔而配置。第1捲線器本體部19與第2捲線器本體部21經由連結部23相互地連結。
第1捲線器本體部19具有第1側板19a和第1蓋19b。第1蓋19b具有側蓋19b1、及轂蓋19b2。側蓋19b1覆蓋第1側板19a。側蓋19b1裝設於第1側板19a。
在側蓋19b1與第1蓋19b之間,形成有機構收容空間S。轂蓋19b2裝設於側蓋19b1。例如,轂蓋19b2裝設於側蓋19b1的外表面。
第2捲線器本體部21具有:第2側板21a、第2蓋21b及軸保持部21c。第2側板21a在軸方向,與第1側板19a隔著間隔進行配置。第2側板21a是經由連結部23來與第1側板19a連接。
第1側板19a與第2側板21a及連結部23形成為一體,構成捲線器本體3的框架。第2蓋21b覆蓋第2側板21a。第2蓋21b裝設於第2側板21a。
軸保持部21c在軸方向上配置於捲筒7及第2蓋21b之間。軸保持部21c裝設於第2側板21a。軸保持部21c經由軸承61a支承捲筒軸9。
如圖2所示,把手5在軸方向上配置於第1捲線器本體部19的外側面。把手5可旋轉地支承於捲線器本體3。例如,把手5可旋轉地支承於第1捲線器本體部19。藉由使把手5旋轉,讓捲筒7旋轉。
捲筒7對於捲線器本體3可旋轉地裝設。捲筒7在軸方向上配置於第1捲線器本體部19與第2捲線器本體部21之間。捲筒7對於捲筒軸9可旋轉地支承。例如,捲筒7經由軸承61b安裝於捲筒軸9。
如圖2所示,捲筒軸9具有軸心X1。捲筒軸9對於捲線器本體3可旋轉地裝設。在捲筒軸9的一端部,裝設有後述的行星齒輪機構33之太陽齒輪36。捲筒軸9的另一端部經由軸承61a,可旋轉地支承於軸保持部21c。
旋轉軸10具有軸心X2。旋轉軸10在軸方向,與捲筒軸9鄰接地配置。旋轉軸10對於捲線器本體3可旋轉地支承。在本實施形態,以旋轉軸10的軸心X2與捲筒軸9的軸心X1成為同心的方式,旋轉軸10對於捲線器本體3可旋轉地支承。
旋轉軸10的一端部配置於後述的轂部41之內部。旋轉軸10的另一端部以與後述的行星齒輪機構33之載體37一體地旋轉的方式連接於載體37。
如圖2所示,第1旋轉傳達機構11將馬達25的旋轉傳達至捲筒7。第1旋轉傳達機構11包含未圖示的複數個齒輪。第1旋轉傳達機構11配置於捲筒7及第2蓋21b之間。
第1旋轉傳達機構11將馬達25的旋轉經由未圖示的複數個齒輪傳達至捲筒軸9。捲筒軸9的旋轉從設在捲筒軸9的一端部之太陽齒輪36經由後述的行星齒輪機構33的複數個行星齒輪35傳達至環狀齒輪34。環狀齒輪34的旋轉傳達至與環狀齒輪34一體地旋轉之捲筒7。
再者,當馬達25經由第1旋轉傳達機構11、捲筒軸9及行星齒輪機構33使捲筒7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之際,載體37不旋轉。亦即,制動構造15不作動。因此,馬達25不會受到制動構造15的制動力的影響,能使捲筒7朝捲取方向旋轉。
馬達25用來將捲筒7旋轉驅動。馬達25配置於捲筒7的前方。馬達25配置於第1蓋19b及第2蓋21b之間。馬達25連接於第1旋轉傳達機構11。馬達25的旋轉經由第1旋轉傳達機構11傳達至捲筒7。
如圖3所示,第2旋轉傳達機構12收容於機構收容空間S。第2旋轉傳達機構12將把手5的旋轉傳達至捲筒7。例如,第2旋轉傳達機構12具有:與把手5一體地旋轉的驅動軸27;與驅動軸27的旋轉連動而進行旋轉之驅動齒輪29;小齒輪31;及行星齒輪機構33。
如圖3所示,驅動齒輪29對第1捲線器本體部19可旋轉地被支承著。例如,驅動齒輪29對於第1側板19a及第1蓋19b可旋轉地支承。驅動齒輪29嚙合於小齒輪31。驅動齒輪29的旋轉傳達至小齒輪31。
小齒輪31配置於捲筒7及第1蓋19b之間。例如,小齒輪31配置於行星齒輪機構33及第1蓋19b之間。小齒輪31配置於旋轉軸10的徑方向外側。小齒輪31在旋轉軸10的外周面上,可朝旋轉軸10的軸心X2延伸的軸方向移動。小齒輪31卡合於後述的行星齒輪機構33之載體37。
如圖3所示,行星齒輪機構33配置於小齒輪31及捲筒7之間。例如,行星齒輪機構33配置於捲筒7的凸緣7a及捲筒蓋7b的軸方向間。捲筒蓋7b固定於捲筒7的凸緣7a之外周部。
捲筒蓋7b經由軸承61c,對於第1側板19a可旋轉地支承。捲筒蓋7b經由軸承61d,對於行星齒輪機構33的載體37可旋轉地支承。
行星齒輪機構33配置於捲筒軸9的一端部之徑方向外側。行星齒輪機構33具有環狀齒輪34、複數個行星齒輪35、太陽齒輪36及載體37。環狀齒輪34固定於捲筒7的凸緣7a之外周部。複數個行星齒輪35例如3個行星齒輪35分別配置於環狀齒輪34及太陽齒輪36的徑方向間。太陽齒輪36對於捲筒軸9可一體旋轉地裝設。載體37對於捲筒軸9可相對旋轉地連接於捲筒軸9。載體37對於旋轉軸10可一體旋轉地連接於旋轉軸10。
如圖3所示的離合器機構13,從離合器開狀態及離合器關狀態中的其中一方切換為離合器開狀態及離合器關狀態中的另一方。離合器開狀態為把手5的旋轉傳達至捲筒7的狀態。離合器關狀態為在把手5的旋轉未傳達至捲筒7的狀態下,捲筒可自由旋轉的狀態,例如釣組落下的狀態。
在離合器開狀態,小齒輪31及載體37卡合,小齒輪31及載體37互相一體地旋轉。在離合器開狀態,小齒輪31及載體37的旋轉經由3個行星齒輪35傳達至環狀齒輪34及捲筒7。
在離合器開狀態,小齒輪31朝遠離捲筒7的軸方向移動的情況,小齒輪31及載體37之卡合被解除。藉此,小齒輪31的旋轉變得不會經由行星齒輪機構33傳達至捲筒7。此狀態為離合器關狀態。
離合器開狀態及離合器關狀態,藉由操作圖1所示的離合器操作構件38進行切換。例如,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38,使如圖3所示的離合器控制機構14作動,切換離合器開狀態及離合器關狀態。離合器控制機構14的結構,因實施與以往技術相同,所以,在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在具有前述結構的電動捲線器1,如圖2所示,捲線器本體3還具有轂部41。詳細而言,捲線器本體3具有第1捲線器本體部19、第2捲線器本體部21、連結部23及轂部41。第1捲線器本體部19、第2捲線器本體部21、及連結部23為本體部的一例。
轂部41設在第1捲線器本體部19。例如,轂部41設在第1蓋19b。詳細而言,轂部41從側蓋19b1突出。轂部41與側蓋19b1一體地形成。轂部41通過轂蓋19b2的孔部19b3而配置於較轂蓋19b2的外表面更靠軸方向外側。
如圖4、圖5A及圖5B所示,在轂部41,配置有旋轉軸1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轂部41,配置有旋轉軸10的另一端部。轂部41具有:輪轂本體41a、公螺紋部41b、如圖5A所示的底壁41c及如圖5A所示的1對貫通孔41d。
如圖5A及圖5B所示,公螺紋部41b形成於轂本體41a的外周面。底壁41c為了配置制動構造15而設置。底壁41c在軸方向上形成為與後述的調整構件53相對向。
底壁41c形成於轂本體41a的內周面。在底壁41c,形成有供旋轉軸10插通用的孔部41e。旋轉軸10經由軸承構件42支承於孔部41e的內周面。1對貫通孔41d設在底壁41c。如圖5A所示,1對貫通孔41d貫通底壁41c。1對貫通孔41d構成固定構造17。
如圖4所示的制動構造15制動旋轉軸10對捲線器本體3之旋轉。例如,制動構造15制動旋轉軸10對轂部41之旋轉。
如圖4、圖5A及圖5B所示,制動構造15具有:筒狀部43、第1摩擦構件組45、第2摩擦構件組47、接觸摩擦材49a、49b、按壓構件51及調整構件53。
如圖5A所示,筒狀部43對於轂部41不能旋轉地配置於轂部41的內部。筒狀部43具備:有底筒部43a、1對狹縫43b、鍔部43c、防脫突起43d及突出部43e。
如圖5A、及圖5B所示,有底筒部43a形成為有底筒狀。在有底筒部43a,形成有供旋轉軸插通用的孔部。如圖5A所示,1對狹縫43b設在有底筒部43a。1對狹縫43b在有底筒部43a的壁部朝軸方向延伸。1對狹縫43b為第1卡合部的一例。
如圖5A及圖5B所示,鍔部43c在有底筒部43a的開口側,從有底筒部43a的壁部朝徑方向外側突出。鍔部43c抵接於轂部41的前端。在鍔部43c及調整構件53的徑方向間,配置有O型環48。
防脫突起43d限制調整構件53之軸方向移動。防脫突起43d設在有底筒部43a的內周面。防脫突起43d在有底筒部43a的開口側,從有底筒部43a的內周面朝徑方向內側突出。防脫突起43d為第2限制部的一例。
突出部43e包含1對突出部43e。1對突出部43e設在有底筒部43a。例如,1對突出部43e從有底筒部43a的底部朝軸方向突出。1對突出部43e***於1對貫通孔41d。藉此,筒狀部43對於轂部41不能旋轉地配置。1對突出部43e構成固定構造17。
如圖4所示,第1摩擦構件組45包含複數個第1摩擦構件45a、45b。在本實施形態,第1摩擦構件組45包含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如圖5A所示,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對於筒狀部43不能旋轉地設置。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在軸方向上互相隔著間隔而配置。
如圖5A、及圖5B所示,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分別具有第1本體45c1、1對卡合突起45c2、及第1孔部45c3。第1本體45c1形成為圓形的板狀。
如圖4及圖5A所示,1對卡合突起45c2從第1本體45c1的外周部朝徑方向外側突出。如圖5A所示,1對卡合突起45c2不能旋轉地卡合於1對狹縫43b。1對卡合突起45c2為第2卡合部的一例。如圖5A及圖5B所示,第1孔部45c3貫通第1本體45c1。在第1孔部45c3插通旋轉軸10。
如圖4所示,第2摩擦構件組47包含複數個第2摩擦構件47a、47b。在本實施形態,第2摩擦構件組47包含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如圖5A及圖5B所示,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對於旋轉軸10不能旋轉地設置。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在軸方向上互相隔著間隔而配置。
如圖5A、及圖5B所示,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配置於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之間。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各別與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接觸。詳細而言,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分別經由接觸摩擦材49a、49b與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各自接觸。
如圖5A、及圖5B所示,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分別具有第2本體47c1、及第2孔部47c2。第2本體47c1形成為圓形的板狀。第2孔部47c2貫通第2本體47c1。第2孔部47c2的內周面形成為非圓形。
在第2孔部47c2插通旋轉軸10。第2孔部47c2與旋轉軸10的卡合部10a不能旋轉地卡合。卡合部10a具有非圓形的外周面。第2孔部47c2為第4卡合部的一例。卡合部10a為第3卡合部的一例。
如圖4、圖5A、及圖5B所示,接觸摩擦材49a、49b配置於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之間。接觸摩擦材49a、49b一體地設在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中的至少任一方。
在本實施形態,接觸摩擦材49a、49b分別設在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詳細而言,接觸摩擦材49a、49b分別設在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接觸摩擦材49a、49b亦可分別黏貼在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接觸摩擦材49a、49b係碳、及毛氈材這樣的摩擦材為佳。
在本實施形態,顯示接觸摩擦材49a、49b配置於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之間的情況之例子。在此情況,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經由接觸摩擦材49a、49b接觸。亦可取代此結構,不使用接觸摩擦材49a、49b,而是使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直接接觸。
在旋轉軸10的前端,裝設有防止第1摩擦構件組45、第2摩擦構件組47、接觸摩擦材49a、49b、及按壓構件51脫落之C形環53f。
如圖4所示,按壓構件51包含1對按壓構件51a、51b。1對按壓構件51a、51b將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中的其中一方朝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中的另一方按壓。
在本實施形態,如圖5A及圖5B所示,按壓構件51將第2摩擦構件47a、47b朝第1摩擦構件45a、45b按壓。1對按壓構件51a、51b在旋轉軸10的徑方向外側,設於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之間。例如,1對按壓構件51a、51b分別為碟形彈簧。
在1對按壓構件51a、51b之間配置有墊圈51c。1對按壓構件51a、51b分別在壓縮狀態下配置於墊圈51c、及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的各自的間。藉此,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藉由1對按壓構件51a、51b朝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各別按壓。
如圖4所示的調整構件53用以調整按壓構件51之按壓力。如圖5A及圖5B所示,調整構件53設在轂部41。調整構件53對於轂部41可進退地設置。
如圖5A及圖5B所示,調整構件53具有旋鈕部53a、母螺紋部53b、調整凸部53c及固定輪53d。旋鈕部53a形成為有底筒狀。母螺紋部53b形成於旋鈕部53a的內周面。母螺紋部53b螺合於轂部41的公螺紋部41b。
調整凸部53c調整藉由按壓構件51將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中的其中一方朝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中的另一方按壓之按壓力。在本實施形態,調整凸部53c調整藉由按壓構件51將第2摩擦構件47a、47b朝第1摩擦構件45a、45b按壓之按壓力。
調整凸部53c從旋鈕部53a的底部突出。調整凸部53c係形成為筒狀。調整凸部53c按壓第1摩擦構件45a。詳細而言,調整凸部53c經由墊圈53e按壓第1摩擦構件45a。在調整凸部53c及轂部41的徑方向間,配置有筒狀部43。
如圖5A及圖5B所示,固定輪53d限制在軸方向上調整構件53對筒狀部43之移動。固定輪53d裝設於調整凸部53c的前端部。詳細而言,固定輪53d以較調整凸部53c的外周面更靠徑方向外側突出的方式,裝設於調整凸部53c的前端部。
如圖5B所示,在調整構件53朝遠離捲筒的方向移動之情況,藉由固定輪53d抵接於筒狀部43的防脫突起43d,調整構件53對於筒狀部43脫落防止。固定輪53為第1限制部的一例。
圖5A所示的固定構造17用於將筒狀部43固定於轂部41。固定構造17具有1對突出部43e、1對貫通孔41d及1對防脫構件55。如前述般,1對突出部43e設在筒狀部43。如前述般,1對貫通孔41d設在轂部41。
如圖5A所示,1對防脫構件55各別地限制1對突出部43e從1對貫通孔41d之脫離。例如,1對防脫構件55為推壓螺帽。在1對突出部43e已經插通於1對貫通孔41d的狀態,1對防脫構件55各別地裝設於1對突出部43e的前端部。
具有前述結構的制動構造15如以下方式作動。藉由釣者使調整構件53旋轉,調整制動構造15的按壓力。在釣者將離合器機構13設定為離合器關狀態之狀態下,釣線被不斷送出,則捲筒7旋轉。捲筒7的旋轉經由環狀齒輪34及複數個行星齒輪35傳達至載體37。旋轉軸10與載體37一同旋轉。
1對第2摩擦構件47a、47b與旋轉軸10一同旋轉,並且與1對第1摩擦構件45a、45b的接觸摩擦材49a、49b滑動。藉此,旋轉軸10的旋轉被制動。
以上,在本實施形態之電動捲線器1,調整構件53調整:對於筒狀部43不能旋轉之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對於旋轉軸10不能旋轉之第2摩擦構件47a、47b的按壓力。當在此狀態,旋轉軸10旋轉的情況,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互相地滑動,在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產生摩擦力。藉由將此摩擦力作為制動力使用,能夠以充分的制動力制動旋轉軸10的旋轉。亦即,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7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
在電動捲線器1,當馬達25使捲筒7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之際,馬達25的旋轉經由第1旋轉傳達機構11、捲筒軸9及行星齒輪機構33傳達至捲筒7。在此情況,行星齒輪機構33的載體37不旋轉。因此,馬達25不會受到制動構造15的制動力的影響,能使捲筒7朝捲取方向旋轉。
在電動捲線器1,因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經由接觸摩擦材49a、49b接觸,所以,在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之間,可更理想地產生摩擦力。藉由此摩擦力,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7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
在電動捲線器1,接觸摩擦材49a、49b一體地設在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中的至少任一方。具體而言,接觸摩擦材49a、49b一體地設在第1摩擦構件45a、45b。藉此,在第1摩擦構件45a、45b及第2摩擦構件47a、47b之間,可更理想地產生摩擦力。藉由此摩擦力,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7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
在電動捲線器1,藉由固定構造17,可將筒狀部43對於轂部41不能旋轉地適當固定於轂部41的內部。
在電動捲線器1,藉由使第1摩擦構件45a、45b的卡合突起45c2卡合於筒狀部43的狹縫43b,能夠將第1摩擦構件45a、45b對於筒狀部43容易且不能旋轉地設置。
在電動捲線器1,藉由使第2摩擦構件47a、47b的第2孔部47c2卡合於旋轉軸10的卡合部10a,能使第2摩擦構件47a、47b對於旋轉軸10容易且不能旋轉地設置。
在電動捲線器1,藉由在調整構件53的旋鈕部53a設置調整凸部53c,使得容易調整第2摩擦構件47a、47b按壓第1摩擦構件45a、45b之按壓力。
在電動捲線器1,可藉由調整構件53的固定輪53d及筒狀部43的防脫突起43d,容易限制調整構件53對筒狀部43之脫離。藉此,在將調整構件53過度鬆弛的情況,也可防止調整構件53的落下、及調整構件53的遺失。
在電動捲線器1,藉由包含複數個第1摩擦構件45a、45b之第1摩擦構件組45、及包含複數個第2摩擦構件47a、47b之第2摩擦構件組47,能夠更理想地產生摩擦力。藉由此摩擦力,當釣線放出時,對於捲筒7可施加充分的制動力。
(變形例1) 在前述實施形態,如圖5B所示,藉由調整構件53的固定輪53d及筒狀部43的防脫突起43d,限制調整構件53對筒狀部43之脫離。
亦可如圖6所示,以如以下的結構達成調整構件53對筒狀部43之脫離限制。調整構件53具有旋鈕部53a、母螺紋部53b、調整凸部53c、及鍔部53g。旋鈕部53a、母螺紋部53b、及調整凸部53c的結構是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
鍔部53g一體地形成於調整凸部53c的前端部。詳細而言,鍔部53g以較調整凸部53c的外周面更靠徑方向外側突出的方式,一體地形成於調整凸部53c的前端部。鍔部53g為第1限制部的一例。如此,即使將前述實施形態的固定輪53d變更為鍔部53g,亦可限制調整構件53對筒狀部43之脫離。 (變形例2) 在前述實施形態,如圖5A所示,筒狀部43對於轂部41不能旋轉地配置於轂部41的內部。相對於此,筒狀部43亦可一體地形成於轂部41的內周面。
1:電動捲線器 3:捲線器本體 7:捲筒 9:捲筒軸 10:旋轉軸 10a:卡合部 15:制動構造 17:固定構造 19:第1捲線器本體部 21:第2捲線器本體部 23:連結部 41:轂部 41d:貫通孔 43:筒狀部 43b:狹縫部 43d:防脫突起 43e:突出部 45:第1摩擦構件組 45a,45b:第1摩擦構件 45c2:卡合突起 47:第2摩擦構件組 47a,47b:第2摩擦構件 47c2:第2孔部 49a,49b:接觸摩擦材 51:按壓部 53:調整構件 53c:調整凸部 53d:固定輪 55:防脫構件
[圖1]係雙軸承捲線器的外觀立體圖。 [圖2]係圖1之切斷線II的剖面圖。 [圖3]係將圖2的第2旋轉傳達機構、及制動構造部分地放大的剖面圖。 [圖4]係制動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5A]係將圖2的制動構造部分地放大的剖面圖。 [圖5B]係在圖1的切斷線VB之剖面,將制動構造部分地放大的剖面圖。 [圖6]係在圖1的切斷線VB之剖面,將制動構造部分地放大的變形例之剖面圖。
10:旋轉軸
19b:第1蓋
19b1:側蓋
19b2:轂蓋
41:轂部
41a:輪轂本體
41b:公螺紋部
41c:底壁
41e:孔部
41d:貫通孔
42:軸承構件
43:筒狀部
43a:有底筒部
43b:狹縫部
43c:鍔部
43d:防脫突起
43e:突出部
45a,45b:第1摩擦構件
45c1:第1本體
45c2:卡合突起
45c3:第1孔部
47a,47b:第2摩擦構件
47c1:第2本體
48:O型環
49a,49b:接觸摩擦材
51a,51b:按壓構件
51c:墊圈
53:調整構件
53a:旋鈕部
53b:母螺紋部
53c:調整凸部
53d:固定輪
53f:C形環
55:防脫構件
X2:軸心

Claims (11)

  1. 一種釣魚用捲線器,係具備:捲線器本體,其具有前述本體部及從本體部突出的轂部; 旋轉軸,可旋轉地支承於前述本體部,至少一部分配置於前述轂部的內部;及 制動構造,其制動前述旋轉軸對前述本體部之旋轉, 前述制動構造具有: 筒狀部,其對於前述轂部不能旋轉地配置於前述轂部的內部; 第1摩擦構件,其對於前述筒狀部不能旋轉地設置; 第2摩擦構件,其對於前述旋轉軸不能旋轉地設置,且與前述第1摩擦構件接觸; 按壓構件,其將前述第1摩擦構件及前述第2摩擦構件中的其中一方朝前述第1摩擦構件及前述第2摩擦構件中的另一方按壓;及 調整構件,其設在前述轂部,調整前述按壓構件之按壓力。
  2. 如請求項1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前述制動構造還具有接觸摩擦材,其配置於前述第1摩擦構件及前述第2摩擦構件之間, 前述第1摩擦構件及前述第2摩擦構件經由前述接觸摩擦材接觸。
  3. 如請求項2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前述接觸摩擦材一體地設在前述第1摩擦構件及前述第2摩擦構件中的至少其中一方。
  4. 如請求項1或2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還具備固定構造,其用於將前述筒狀部固定於前述轂部, 前述固定構造具有:設在前述轂部的孔部;設在前述筒狀部,插通於前述孔部之突出部;及限制前述突出部從前述孔部脫離之防脫構件。
  5. 如請求項1或2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前述筒狀部具有第1卡合部, 前述第1摩擦構件具有與前述第1卡合部不能旋轉地卡合之第2卡合部。
  6. 如請求項1或2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前述旋轉軸具有第3卡合部, 前述第2摩擦構件具有與前述第3卡合部不能旋轉地卡合之第4卡合部。
  7. 如請求項1或2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前述調整構件 對於前述轂部可進退地設置,並 具備調整凸部,其調整:藉由前述按壓構件將前述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中的其中一方朝前述第1摩擦構件及前述第2摩擦構件中的另一方按壓之按壓力。
  8. 如請求項1或2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前述調整構件具有第1限制部,其限制在前述旋轉軸的軸方向上之前述調整構件對前述筒狀部的移動。
  9. 如請求項1或2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前述筒狀部具有第2限制部,其限制在前述旋轉軸的軸方向上之前述調整構件的移動。
  10. 如請求項1或2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在前述旋轉軸的軸方向上互相隔著間隔配置之複數個前述第1摩擦構件作為第1摩擦構件組構成, 與前述複數個第1摩擦構件各別地接觸之複數個前述第2摩擦構件作為第2摩擦構件組構成。
  11. 如請求項10的釣魚用捲線器,其中,前述第1摩擦構件組包含在前述旋轉軸的軸方向上互相隔著間隔而配置之1對前述第1摩擦構件, 前述第2摩擦構件組包含設在前述1對第1摩擦構件之間且與前述1對第1摩擦構件各別地接觸的1對第2摩擦構件, 前述按壓構件設在前述1對第2摩擦構件之間,將前述1對第2摩擦構件朝前述1對第1摩擦構件按壓。
TW112117088A 2022-08-10 2023-05-09 釣魚用捲線器 TW2024064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28333A JP2024025131A (ja) 2022-08-10 2022-08-10 釣用リール
JP2022-128333 2022-08-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6454A true TW202406454A (zh) 2024-02-16

Family

ID=89920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7088A TW202406454A (zh) 2022-08-10 2023-05-09 釣魚用捲線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25131A (zh)
KR (1) KR20240021687A (zh)
CN (1) CN117581839A (zh)
TW (1) TW20240645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4423B2 (ja) 2009-07-10 2014-04-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スプール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25131A (ja) 2024-02-26
KR20240021687A (ko) 2024-02-19
CN117581839A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969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6560903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CN105494278B (zh) 双轴承绕线轮
JP2016077174A5 (zh)
JP2018038328A (ja) 両軸受リール
TWI755516B (zh) 雙軸承捲線器
KR102489975B1 (ko) 낚시용 릴
TW202406454A (zh) 釣魚用捲線器
JP656090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677505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操作レバー
JP688634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7079724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7420704B2 (ja) 両軸受けリール
JP696512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6739581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8174791A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01269100A (ja) 魚釣用リ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