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0041A - 逆開拉鏈 - Google Patents

逆開拉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0041A
TW202400041A TW111134871A TW111134871A TW202400041A TW 202400041 A TW202400041 A TW 202400041A TW 111134871 A TW111134871 A TW 111134871A TW 111134871 A TW111134871 A TW 111134871A TW 202400041 A TW202400041 A TW 2024000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atch
sprocket
pair
ch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4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數田久生
細川祐介
才津奈津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0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004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逆開拉鏈(1)具備:一對鏈齒排(6),其等沿著一對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固定;插銷(7)及筒銷(8),其等分別固定於一對鏈布之後端部;以及前側之正滑件(3)及後側之逆滑件(4),其等可沿著一對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前後移動。筒銷側之鏈齒排具備複數個鏈齒(6a)連續而成之連續鏈齒部(61)、及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獨立鏈齒在插銷可插拔於正滑件及逆滑件之狀態下收容於正滑件之內部,且以相對於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及筒銷之各者於前後隔開間隔之狀態配置於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與筒銷之間。由於前後存在間隔,故筒銷側之鏈布容易變形,插銷容易***一對滑件中。

Description

逆開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一對鏈帶及一對滑件之逆開拉鏈,該一對鏈帶前後延伸並且可開合地左右對向,該一對滑件可沿著一對鏈帶之對向之側緣部前後移動,並且打開一對鏈帶之移動方向為完全相反之方向。
作為先前之逆開拉鏈之一例,已知有具備一對拉鏈鏈帶、及將一對拉鏈鏈帶開合之開合用滑件及逆開用滑件者(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之逆開拉鏈如下所述。筒銷側之拉鏈鏈帶沿著拉鏈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依序具備線圈狀之拉鏈鏈齒、嚙合補強體及筒銷。而且,拉鏈鏈齒與嚙合補強體連續。即,拉鏈鏈齒與嚙合補強體成為一體。
又,專利文獻2之逆開拉鏈如下所述。筒銷側之拉鏈鏈帶沿著拉鏈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連續配置有線圈狀之線狀拉鏈鏈齒及筒銷。即,線狀拉鏈鏈齒與筒銷成為一體。 又,於將插銷插拔於一對滑件之狀態下,筒銷側之連續拉鏈鏈齒之末端、即與筒銷連續之側之端位於較正開用滑件之引導柱更靠逆開用滑件側。即,於將插銷插拔於一對拉鏈滑件之狀態下,筒銷側之線狀拉鏈鏈齒之末端深深地***正開用滑件之內部。
以下,於對專利文獻1、2之逆開拉鏈進行說明時,將拉鏈鏈帶稱為鏈帶,將拉鏈鏈齒及線狀拉鏈鏈齒稱為線圈鏈齒,將拉鏈鏈布稱為鏈布,將正開用滑件稱為正滑件,將逆開用滑件稱為逆滑件。
又,於專利文獻1、2之逆開拉鏈中,筒銷側之鏈帶之對向之側緣部因於鏈布上固定有筒銷及線圈鏈齒,故與對向之側緣部以外之部分(僅鏈布之部分)相比,剛性較高,只要未被施加力則會變成近似一直線之狀態。 又,線圈鏈齒係由複數個鏈齒連續而成者。而且,筒銷側之鏈帶因沿著拉鏈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固定有線圈鏈齒,故與複數個鏈齒不連續者相比,拉鏈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之形狀容易變成近似一直線之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0/089846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476210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假定一對線圈鏈齒以對向之側緣部之全長中之例如一半之程度嚙合之狀態。於該狀態下,一對線圈鏈齒中形成有嚙合成一直線之部分與左右分支之部分。而且,一對線圈鏈齒中嚙合成一直線之部分係相對於正滑件向逆滑件沿著一直線延伸,一對線圈鏈齒中向左右分支之部分係以正滑件為中心向左右遠離。即,一對線圈鏈齒自在正滑件之內部平行地沿一直線延伸之狀態變形為向左右分支之狀態。
該變形表示施加了對抗線圈鏈齒之剛性之力。因此,於插銷自一對滑件拔出而一對鏈帶分離之狀態之情形時,因線圈鏈齒之剛性,鏈帶之對向之側緣部變成近似一直線之狀態。
而且,於將插銷***一對滑件之狀態下,在專利文獻2之逆開滑件中,如上所述,筒銷側之線圈鏈齒之末端位於較正滑件之引導柱更靠逆滑件側,筒銷側之線圈鏈齒深深地***正滑件之內部。因此,於要將插銷***一對滑件中之情形時,必須使筒銷側之線圈鏈齒對抗其剛性而變形,插銷難以***一對滑件中。
又,在將插銷***之狀態下,正滑件與逆滑件之理想姿勢係正滑件與逆滑件於前後鄰接之狀態且彼此之引導柱位於前後對稱之位置的姿勢。於該姿勢之情形時,將插銷***一對滑件之後,僅使正滑件以遠離逆滑件之方式移動,便可將一對鏈帶閉合。於一對鏈帶為理想姿勢之情形時,筒銷側之鏈帶與插銷側之鏈帶為於正滑件之內部彎曲,且隨著相對於正滑件朝向前方而向左右分支之狀態。
然而,由於線圈鏈齒因其剛性而容易變成一直線之狀態,故於***插銷之前,筒銷側之線圈鏈齒容易變成自逆滑件向前方沿一直線延伸之狀態,即使在正滑件與逆滑件前後鄰接之狀態下,亦容易變成正滑件相對於逆滑件傾斜之狀態。該斜率越大,則越難***插銷。
又,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逆開拉鏈並未揭示將插銷***一對滑件之狀態下引導柱(連結柱)與線圈鏈齒之關係。
但是,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逆開拉鏈係筒銷側之線圈鏈齒與嚙合補強體為一體物,且一體物與筒銷之間分開之構造,但存在插銷難以***之問題。
如上所述,於專利文獻1、2所揭示之逆開拉鏈中,均有難以***插銷之共通之問題。
本發明係考慮上述實際情況而創作者,其目的在於使逆開拉鏈中之插銷容易***一對滑件中。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逆開拉鏈具備:一對鏈帶,其等前後延伸並且可開合地左右對向;以及正滑件及逆滑件,其等可沿著一對鏈帶之對向之側緣部前後移動,並且該正滑件打開一對鏈帶之移動方向為前方向,該逆滑件打開一對鏈帶之移動方向為後方向。而且,一對鏈帶具備:一對鏈布,其等前後延伸並且左右對向;一對鏈齒排,其等由前後排列成一排之複數個鏈齒構成,並且沿著一對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分別固定,且可協作地進行嚙合及分離;以及插銷及筒銷,其等分別固定於一對鏈布之後端部,當正滑件與逆滑件在一對鏈布之後端部前後鄰接時,插銷可插拔於正滑件及逆滑件。而且,一對鏈齒排具備複數個鏈齒前後連續而成之連續鏈齒部。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係以上述為前提。
而且,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之第一形態中,筒銷側之鏈齒排除了連續鏈齒部以外,還具備可與插銷側之鏈帶嚙合及分離之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由固定於筒銷側之鏈布之一個或複數個鏈齒即獨立鏈齒構成。而且,後端之獨立鏈齒在插銷可插拔於正滑件及逆滑件之狀態下收容於正滑件之內部,獨立鏈齒部以相對於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及筒銷之各者於前後隔開間隔之狀態配置於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與筒銷之間。
又,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之第一形態中,插銷側之鏈齒排不論是否僅由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構成皆可。但是,為了容易將插銷***正滑件及逆滑件,理想的是如下所述。 即,插銷側之鏈齒排除了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以外,還具備可與筒銷側之鏈帶嚙合及分離之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而且,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係由固定於插銷側之鏈布之一個或複數個鏈齒即獨立鏈齒構成。而且,插銷側之後端之獨立鏈齒在插銷可插拔於正滑件及逆滑件之狀態下收容於正滑件之內部,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以相對於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及插銷之各者於前後隔開間隔之狀態配置於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與插銷之間。
又,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之第一形態中,於具備插銷側之獨立鏈齒之情形時,插銷側之獨立鏈齒不論是否可與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嚙合及分離皆可。但是,為了提昇一對鏈帶在閉合狀態下之連結強度,理想的是如下所述。 即,插銷側之後端之獨立鏈齒可與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及筒銷側之獨立鏈齒嚙合及分離。
又,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之第一形態中,就與鏈布之厚度方向對應之尺寸而言,筒銷側之獨立鏈齒可為任意之構成。但是,理想的是如下所述。 即,筒銷側之獨立鏈齒具備:固定部,其固定於筒銷側之鏈布;及嚙合部,其自固定部向插銷側之鏈布延伸,並且與插銷側之鏈帶嚙合;且關於與鏈布之厚度方向對應之尺寸,嚙合部之厚度較固定部之厚度薄。
又,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之第一形態中,筒銷側之獨立鏈齒可為任意之構成。但是,若筒銷側之獨立鏈齒之固定部與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之間之尺寸過寬,則正滑件及逆滑件容易從該過寬之間隙拔脫,並不理想。因此,為了使正滑件及逆滑件不易自筒銷側之鏈帶拔脫,理想的是如下所述。 即,筒銷側之獨立鏈齒之嚙合部具備:頸部,其自固定部向插銷側之鏈布延伸;及頭部,其自頸部向插銷側之鏈布延伸並且向前後突出;且筒銷側之獨立鏈齒之固定部延伸至較頭部更靠前。
又,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之第一形態中,筒銷側之獨立鏈齒不論是否可與插銷側之鏈帶嚙合及分離以及不論以哪種方式進行嚙合及分離皆可。但是,為了提昇一對鏈帶在閉合狀態下之連結強度,理想的是如下所述。 即,筒銷側之獨立鏈齒之嚙合部具備:頸部,其自固定部向插銷側之鏈布延伸;及頭部,其自頸部向插銷側之鏈布延伸並且向前後突出;且頭部可與插銷側之鏈帶嚙合及分離。
連續鏈齒部之具體之構成及筒銷側之獨立鏈齒之具體之構成之一例如下所述。 即,筒銷側之獨立鏈齒係射出成形至鏈布而成者,連續鏈齒部係於三維方向上彎曲而成之線圈狀或鋸齒狀之單絲。
又,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之第二形態係除了上述前提以外,正滑件具備以將一對連續鏈齒部向左右分離之狀態加以引導之引導柱,於將插銷插拔於正滑件及逆滑件之狀態下,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之後端位於較引導柱之後端更靠前側。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逆開拉鏈若具備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則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與筒銷之間之部分、及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與筒銷側之獨立鏈齒之間之部分藉由前後之間隔而分別具有該間隙從而變得柔軟,成為容易變形之部分(以下稱為「易變形部」),筒銷側之鏈帶之對向之側緣部之柔軟性提昇。因此,於將插銷***正滑件及逆滑件之情形時,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及連續鏈齒部分別相對於筒銷之一直線方向傾斜,正滑件相對於逆滑件之斜率變小。而且,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中,於正滑件與逆滑件在一對鏈布之後端部前後鄰接之狀態下,正滑件與逆滑件容易變成上下對稱之理想姿勢,故容易***插銷。
又,本發明之逆開拉鏈若具備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則基於與具備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相同之理由,於將插銷***正滑件及逆滑件之情形時,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及連續鏈齒部分別相對於插銷之一直線方向傾斜,於正滑件與逆滑件在一對鏈布之後端部前後鄰接之狀態下,容易變成前後對稱之理想姿勢,故容易***插銷。而且,本發明之逆開拉鏈中,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可與筒銷側之鏈帶嚙合及分離,故一對鏈帶在閉合時之連結強度提昇。
關於本發明之逆開拉鏈,若於將插銷插拔於正滑件及逆滑件之狀態下,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之後端位於較正滑件之引導柱之後端更靠前側,則相較於例如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之後端與引導柱之後端相同或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之後端位於較引導柱之後端更靠後側者,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較淺地進入正滑件之中,即便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基本不變形,亦於正滑件與逆滑件在一對鏈布之後端部前後鄰接之狀態下,容易變成前後對稱之理想姿勢,故插銷容易***一對滑件中。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具備:一對鏈帶2,其等前後延伸並且可開合地左右對向;以及正滑件3及逆滑件4,其等可沿著一對鏈帶2之對向之側緣部前後移動,並且該正滑件3打開一對鏈帶2之移動方向為前方向,該逆滑件4打開一對鏈帶2之移動方向為後方向。
關於鏈帶2,所謂「對向之側緣部」,對左側之鏈帶2而言為右側之緣部,對右側之鏈帶2而言為左側之緣部。
一對鏈帶2之基本構成具備:一對鏈布5,其等前後延伸並且左右對向;一對鏈齒排6,其等分別沿著一對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固定,並且可協作地進行嚙合及分離;插銷7及筒銷8,其等分別固定於一對鏈布5之後端部;以及一對止擋9,其等分別固定於一對鏈布5之前端部。
方向係於將拉鏈1置於平面之狀態下以如下方式定義。 「左右方向」係指閉合狀態之一對鏈帶2相對向之方向。所謂「左方向」,於圖1中指左方向。所謂「右方向」,於圖1中指右方向。 對插銷側之鏈帶2進行說明時,有時將左右方向稱為「筒銷側」、「反筒銷側」。於此情形時,由於在本實施方式中左側之鏈帶2具備插銷7,右側之鏈帶2具備筒銷8,故「筒銷側」指右側,「反筒銷側」指左側。又,對筒銷側之鏈帶2進行說明時,有時將左右方向稱為「插銷側」、「反插銷側」。於此情形時,在本實施方式中「插銷側」指左側,「反插銷側」指右側。 又,「前後方向」係指於俯視狀態下一對鏈帶2延伸之方向,於圖1中為一直線之方向,且為與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所謂「前方向」,於圖1中指上方向。所謂「後方向」,於圖1中指下方向。 「上下方向」係指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所謂「上方向」,於圖1中指與紙面正交之方向中朝向近前側之方向。所謂「下方向」,於圖1中指與紙面正交之方向中朝向裏側之方向。
鏈布5係前後較長之帶狀,將其厚度方向設為上下方向。又,鏈布5較一對鏈齒排6、插銷7及筒銷8更柔軟。因此,鏈布5除對向之側緣部以外之部分(未固定一對鏈齒排6、插銷7及筒銷8之部分)可自由變形。
一對止擋9係藉由供正滑件3碰撞來規定正滑件3之移動範圍中之前側之邊界位置。逆滑件4之移動範圍中之前側之邊界位置係藉由逆滑件4碰撞正滑件3來規定。
如圖1或圖2所示,筒銷8具備:筒銷本體部81,其沿前後方向延伸;及防脫部82,其於筒銷本體部81之後端部向反插銷側延伸,並且阻止逆滑件4脫離。又,筒銷8於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以覆蓋其上下兩表面及左表面(插銷側之面)之狀態固定。 又,筒銷8係藉由逆滑件4碰撞防脫部82來規定逆滑件4之移動範圍中之後側之邊界位置。正滑件3之移動範圍中之後側之邊界位置係藉由正滑件3碰撞逆滑件4來規定。
插銷7具備沿前後方向延伸之插銷本體部71。又,插銷7於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以覆蓋其上下兩表面及右表面(筒銷側之面)之狀態固定。當正滑件3與逆滑件4在一對鏈布5之後端部前後鄰接時,插銷7可插拔於正滑件3及逆滑件4。於此情形時,逆滑件4配置於後側之邊界位置。
插銷7與筒銷8分別具備相互定位之一對定位部73、83。於本實施方式中,筒銷8之定位部83係自筒銷本體部81之插銷側之面突出之突出片83,插銷7之定位部73係於插銷本體部71之筒銷側之面凹陷並且收容突出片83之收容凹部73。
如圖1所示,正滑件3可沿著一對鏈帶2之對向之側緣部前後移動。而且,正滑件3具備:滑件本體31,其可引導一對鏈齒排6進行嚙合及分離;及拉片32,其連結於滑件本體31。
如圖7、8所示,滑件本體31具備如下構件作為其內部空間:鏈齒通路33,其沿前後方向貫通並且供一對鏈齒排6穿過;及一對鏈布槽34,其等將鏈齒通路33與滑件本體31之外部於左右連通並且供一對鏈布5穿過。 鏈齒通路33具備:嚙合路33a,其供一對鏈齒排6於嚙合之狀態下穿過;及一對分支路33b,其等自嚙合路33a起隨著朝向前方而向左右分支,且供一對鏈齒排6於向左右分離之狀態下穿過。
滑件本體31具備:引導柱35,其以上下延伸之狀態配置於一對分支路33b之間並且將一對鏈齒排6以向左右分離之狀態加以引導;上翼板36(參照圖1)及下翼板37,其等於引導柱35之上下對向,並且劃分出鏈齒通路33之上下;以及左右之側板38,其等於以引導柱35為中心之左右劃分出鏈齒通路33之左右。 於左右之側板38以沿前後方向貫通之狀態形成鏈布槽34。將左右之側板38中之被鏈布槽34上下分割之部分稱為凸緣38a。凸緣38a係自上翼板36及下翼板37之左右緣部向相互接近之方向延伸。 又,滑件本體31具備***部35a,該***部35a於引導柱35之上下端部自上翼板36及下翼板37向相互接近之方向***。***部35a將鏈齒通路31之上下間隔局部縮窄,沿著引導柱35之左右並且向引導柱35之後方延伸。 又,如圖1所示,滑件本體31具備於上翼板36之上表面側突出之拉片安裝部39。於拉片安裝部39連結有拉片32。
逆滑件4係與正滑件3前後對稱之構成。因此,簡化地說明逆滑件4之構成。 逆滑件4具備滑件本體41及拉片42。滑件本體41具備鏈齒通路43及一對鏈布槽44作為其內部空間。鏈齒通路43具備嚙合路43a及一對分支路43b。滑件本體41具備引導柱45、上翼板46、下翼板47、左右之側板48、***部45a及拉片安裝部49。於左右之側板48形成鏈布槽44。將左右之側板48中之被鏈布槽44上下分割之部分稱為凸緣48a。
一對鏈齒排6係由沿前後方向排列成一排之複數個鏈齒構成。而且,如圖2所示,一對鏈齒排6分別具備複數個鏈齒6a於前後方向連續而成之連續鏈齒部61。
連續鏈齒部61係於三維方向(上下、左右、前後)上彎曲而成之一根合成樹脂製單絲。單絲係與對向之單絲嚙合之一個單位之鏈齒6a前後連續而成者。因此,連續鏈齒部61係由沿前後方向連續之複數個鏈齒6a構成。而且,連續鏈齒部61之鏈齒6a可與對向之另一連續鏈齒部61之鏈齒6a嚙合及分離。單絲為線圈狀或鋸齒狀。而且,單絲亦可對應於彎曲之形狀亦被稱為線圈鏈齒或鋸齒鏈齒。另外,如圖2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單絲為線圈鏈齒,且為捲繞於在前後方向沿一直線延伸之芯繩5a之周圍之形態。 另外,線圈鏈齒之鏈齒6a如周知般具備:上腳部61a及下腳部61b,其等於上下方向對向;嚙合頭部61c,其將上腳部61a與下腳部61b在左右端部中之對向之連續鏈齒部61之側之端部接合,並且與對向之連續鏈齒部61之鏈齒6a嚙合;上側之接合部61d,其在左右端部中之與嚙合頭部61c相反側之端部,將上腳部61a接合於前後之一鏈齒6a之下腳部61b;以及下側之接合部61d,其在左右端部中之與嚙合頭部61c相反側之端部將下腳部61b接合於前後之另一鏈齒6a之上腳部61a。而且,嚙合頭部61c上下延伸以將上腳部61a與下腳部61b接合。又,嚙合頭部61c之上下方向之中間部向前後突出以***對向之連續鏈齒部61之鏈齒6a之上腳部61a與下腳部61b之間從而嚙合。再者,連續鏈齒部61係藉由未圖示之縫線而固定於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
插銷側之鏈齒排6除了連續鏈齒部61以外,還具備在連續鏈齒部61與插銷7之間相對於兩者獨立之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於本實施方式中,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係由固定於插銷側之鏈布5之側緣部之一個鏈齒11即獨立鏈齒11構成。連續鏈齒部61由沿前後方向連續之鏈齒6a構成,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由一個鏈齒11構成,因而插銷側之鏈齒排6係由沿前後方向排列成一排之複數個鏈齒(複數個鏈齒6a及1個鏈齒11)構成。而且,因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由一個獨立鏈齒11構成,故該獨立鏈齒11為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中之後端之獨立鏈齒11。
筒銷側之鏈齒排6亦除了連續鏈齒部61以外,還具備於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與筒銷8之間相對於兩者獨立之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於本實施方式中,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亦由固定於筒銷側之鏈布5之一個鏈齒21即獨立鏈齒21構成。連續鏈齒部61由沿前後方向連續之鏈齒6a構成,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由一個鏈齒21構成,因而筒銷側之鏈齒排6係由沿前後方向排列成一排之複數個鏈齒(複數個鏈齒6a及1個鏈齒21)構成。而且,因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由一個獨立鏈齒21構成,故該獨立鏈齒21為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中之後端之獨立鏈齒21。
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可與插銷側之鏈帶2嚙合及分離,更詳細而言,於本實施方式中,可與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及插銷7嚙合及分離。又,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以相對於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及筒銷8之各者沿前後方向隔開間隔之狀態配置於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與筒銷8之間。筒銷側之鏈帶2之對向之側緣部因於鏈布5上固定有連續鏈齒部61、獨立鏈齒21及筒銷8而趨於變成一條直線,但獨立鏈齒21前後之間隔部分分別成為易變形部。
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可與筒銷側之鏈帶2嚙合及分離,更詳細而言,於本實施方式中,可與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及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嚙合及分離。又,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以相對於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及插銷7之各者沿前後方向隔開間隔之狀態配置於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與插銷7之間。插銷側之鏈帶2之對向之側緣部因於鏈布5上固定有連續鏈齒部61、獨立鏈齒11及插銷7而趨於變成一條直線,但獨立鏈齒11前後之間隔部分分別成為易變形部。
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與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均為將合成樹脂直接射出成形至對應之側之鏈布5上而製成者,且均為於前後方向較連續鏈齒部61之1個鏈齒6a長之塊。以下,對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及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構成進行詳細敍述。
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具備:固定部12,其固定於插銷側之鏈布5;及嚙合部13,其自固定部12向筒銷側之鏈布5延伸,並且與筒銷側之鏈帶2嚙合。
固定部12係以自上下夾著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之狀態固定於鏈布5之上下表面。更詳細而言,穿過作為連續鏈齒部61之線圈鏈齒之內部的芯繩5a相對於線圈鏈齒向後方延伸,並且藉由縫線(未圖示)固定於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而且,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與重疊於其上之芯繩5a沿前後方向貫通固定部12,且收容於插銷7內。又,於圖3、圖4、圖6中,為方便起見,省略固定部12中之鏈布5及芯繩5a,取而代之地將配置鏈布5及芯繩5a之部分表示為槽12s。槽12s以沿前後方向貫通之狀態形成於固定部12中之反筒銷側之面。再者,關於槽12s之上下方向之尺寸,筒銷側較反筒銷側寬,眾所周知這是為了使獨立鏈齒不自鏈布5脫離。再者,固定部12自上下方向觀察時呈大致矩形狀。
如圖6所示,固定部12之上表面中之筒銷側之上表面12a係隨著朝向筒銷側變低之斜面。固定部12之上表面中之反筒銷側之上表面12c係隨著朝向反筒銷側變低之斜面。固定部12之上表面中之左右方向之中間部之上表面12b係固定部12之上表面中最高且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 固定部12之下表面中之筒銷側之下表面12d係固定部12之下表面中最低且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固定部12之下表面中之反筒銷側之下表面12e係隨著朝向反筒銷側變高之斜面。固定部12之最低部分與最高部分之上下方向上之尺寸為固定部12之厚度12t。
嚙合部13具備:頸部14,其自固定部12向筒銷側之鏈布5延伸;頭部15,其自頸部14向筒銷側之鏈布5延伸,並且向前後突出;及肩部16,其自頸部14之後表面向後方延伸。
頸部14係自固定部12之前後方向之中間部向筒銷側之鏈布5(筒銷側)延伸。 頸部14之上表面14a係相較於固定部12之上表面中之最高部分呈階梯狀下降且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 頸部14之下表面中之固定部側(反筒銷側)之下表面14d係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且為與固定部12之筒銷側之下表面相同高度之平面。頸部14之下表面中之筒銷側之下表面14e係隨著朝向筒銷側變高之斜面。 而且,頸部14之最低部分與最高部分之上下方向上之尺寸為頸部14之厚度14t。而且,頸部14之厚度14t較固定部12之厚度12t薄,於本實施方式中為嚙合部13中最厚之部分,亦即嚙合部13之厚度13t。
頭部15具備:頭部本體151,其自頸部14向筒銷側延伸;前凸部152,其自頭部本體151向較頸部14更靠前方突出,並且與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中之後端之鏈齒6a嚙合;及後凸部153,其自頭部本體151向較頸部14更靠後方突出,並且與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嚙合。
頭部15之上表面15a相較於固定部12之上表面中最高之部分呈階梯狀下降,頭部15之下表面15d相較於固定部12之下表面中最低之部分呈階梯狀下降。因此,頭部15之厚度15t較固定部12之厚度12t薄。頭部15之上表面15a中之前部之上表面15b係隨著朝向前方變低之斜面。 關於頭部15之下表面15d,將筒銷側之下表面中之前後方向之中央部之下表面15e設為隨著朝向筒銷側變高之斜面,將筒銷側之下表面中之前後方向之前部之下表面15f與後部之下表面15h設為相較於前後方向之中央部之下表面15e(斜面)呈階梯狀升高且於同一高度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 該前後方向之前部之下表面15f係前凸部152之下表面。該前後方向之後部之下表面15h係後凸部153之下表面之一部分及頭部本體151之下表面之一部分(筒銷側之尾部),該下表面15h之前端15k(前邊)係隨著朝向筒銷側而朝向前方之傾斜狀態。
又,前凸部152、頸部14及固定部12形成覆蓋頸部14前側之左右的前凹部17。前凹部17係於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之前表面凹陷而形成。前凹部17向前方開口並且沿上下方向貫通。 而且,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中之後端之鏈齒6a與前凹部17及前凸部152嚙合。更詳細而言,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中之後端之鏈齒6a之嚙合頭部61c之後部收容於前凹部17。前凸部152相對於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中之後端之鏈齒6a***其上腳部61a與下腳部61b之間。
後凸部153、頸部14及固定部12形成覆蓋頸部14後側之左右的後凹部18。後凹部18係於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之後表面凹陷而形成。又,後凹部18向後方及上方開口,並且呈下方被肩部16堵塞之狀態。
肩部16於前後方向上之頸部14後側,自固定部12、頸部14及頭部15突出。又,肩部16於上下方向自固定部12、頸部14及頭部15各自之下部突出。 肩部16之上表面16a係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頭部15之下表面15中之前部之下表面15f與後部之下表面15h為同一高度。又,肩部16之後端16b係隨著朝向筒銷側而朝向前方之傾斜狀態。再者,肩部16中之左右方向上之筒銷側之端16c位於後凸部153中之反筒銷側之面。
如圖1所示,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具備:固定部22,其固定於筒銷側之鏈布5;及嚙合部23,其自固定部22向插銷側之鏈布5延伸,並且與插銷側之鏈帶2嚙合。
固定部22以自上下夾著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之狀態固定於鏈布5之上下表面。再者,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及重疊於其上之芯繩5a沿前後方向貫通固定部22,且收容於筒銷8內。於圖3~圖5中,為方便起見,省略固定部22中之鏈布5,代替鏈布5將配置鏈布5之部分表示為槽22s。槽22s以沿前後方向貫通之狀態形成於固定部22中之反插銷側之面。再者,關於槽22s之上下方向之尺寸,插銷側較反插銷側寬。
如圖5所示,固定部22之上表面中之插銷側之上表面22a係隨著朝向插銷側變低之斜面。固定部22之上表面中之反插銷側之上表面22c係隨著朝向反插銷側變低之斜面。固定部22之上表面中之左右方向之中間部之上表面22b係固定部22之上表面中最高且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 固定部22之下表面22d係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固定部22之最低部分與最高部分之上下方向上之尺寸為固定部22之厚度22t。 將固定部22之右表面即反插銷側之面與後表面之角部22h設為隨著朝向反插銷側而朝向前方之斜面。如圖1所示,該角部22h與筒銷8之前表面對向。角部22h與筒銷8之前表面之間隔隨著朝向反插銷側變寬。
嚙合部23具備:頸部24,其自固定部22向插銷側之鏈布5延伸;頭部25,其自頸部24向插銷側之鏈布5延伸,並且向前後突出;及一對肩部26、27,其等自頸部24之前後表面向前方及後方延伸。
頸部24係自固定部22之後部向插銷側之鏈布5(插銷側)延伸。 頸部24之上表面24a係相較於固定部22之上表面中之最高部分(平面)呈階梯狀下降且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 頸部24之下表面24d係隨著朝向插銷側變低之斜面。 而且,頸部24之最低部分與最高部分之上下方向上之尺寸為頸部24之厚度24t。而且,頸部24之厚度24t較固定部22之厚度22t薄,於本實施方式中為嚙合部23中最厚之部分,亦即嚙合部23之厚度23t。
頭部25具備:頭部本體251,其自頸部24向插銷側延伸;前凸部252,其自頭部本體251向較頸部24更靠前方突出,並且收容於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之後凹部18;及後凸部253,其自頭部本體251向較頸部24更靠後方突出,並且與插銷7嚙合。
頭部25之上表面25a相較於固定部22之上表面中最高之部分呈階梯狀下降,頭部25之下表面25d相較於固定部之下表面中最低之部分呈階梯狀升高。又,於本實施方式中,頭部25之厚度25t較頸部24之厚度24t薄,且較固定部22之厚度22t薄。 頭部25之上表面25a中之頸部側(插銷側)之上表面25b係隨著朝向插銷側變低之斜面。 關於頭部25之下表面25d,將插銷側之下表面中之前後方向之中央部之下表面25e設為隨著朝向插銷側變高之斜面,將插銷側之下表面中之前後方向之前部之下表面25f設為相較於前後方向之中央部之下表面25e(斜面)呈階梯狀升高且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平面。 該前後方向之前部之下表面25f係前凸部253之下表面及頭部本體251之下表面之一部分(插銷側之尾部),該下表面25f之後端25k(後邊)係隨著朝向插銷側而朝向後方之傾斜狀態。
又,如圖1所示,頭部25之前端與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中之後端之鏈齒6a之嚙合頭部61c之前端的間隔W較一個鏈齒6a(相當於繞芯繩5a一圈)之前後方向之尺寸P寬。
又,如圖5所示,前凸部252、頸部24及固定部22形成覆蓋頸部24前側之左右的前凹部28。前凹部28係於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前表面凹陷而形成。前凹部28向前方及上方開口,並且呈下方被前肩部26堵塞之狀態。 而且,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與前凸部252及前凹部28嚙合(參照圖2)。更詳細而言,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之後凸部153收容於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前凹部28,並且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前凸部252收容於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之後凹部18。又,成為如下狀態: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前凸部252與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之肩部16上下對向,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之後凸部153與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前側之肩部26上下對向。
如圖5所示,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後凸部253、頸部24及固定部22形成覆蓋頸部24後側之左右的後凹部29。後凹部29係於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後表面凹陷而形成。後凹部29向後方及上方開口,並且呈下方被後側之肩部27堵塞之狀態。而且,插銷7之前部與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後凹部29及後凸部253嚙合(參照圖2)。
於插銷7(插銷本體71)之前表面凹陷而形成有收容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後凸部253的前凹部74。又,插銷7之右表面(筒銷側之面)與前表面之角部75收容於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後凹部29。於角部75之前表面與右表面(筒銷側之面)之角部形成收容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後側之肩部27的角凹部76。角凹部76係以自上下覆蓋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後側之肩部27之狀態對其予以收容。
前側之肩部26於前後方向上在頸部24前側,自固定部22、頸部24及頭部25突出。又,前側之肩部26自較固定部22之前端更靠後側突出。又,前側之肩部26於上下方向自固定部22、頸部24及頭部25各自之下部突出。再者,前側之肩部26之前表面26c為隨著朝向插銷側而朝向後方之斜面。
後側之肩部27於前後方向上在頸部24後側,自固定部22及頸部24突出。又,後側之肩部27之後端位於與固定部22之後端相同之位置。又,後側之肩部27於上下方向自頸部24之下部突出。再者,後側之肩部27之上表面27a與前側之肩部之上表面26a係與頭部25之下表面25d中之前後方向之前部之下表面25f相同高度之平面。
如圖7、圖8所示,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中,當正滑件3與逆滑件4在一對鏈布5之後端部前後鄰接時,插銷7可插拔於正滑件3及逆滑件4。 在可進行該插拔之狀態下,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收容於正滑件3之內部,筒銷8橫跨正滑件3及逆滑件4兩者而收容於其等之內部。又,在可進行該插拔之狀態下,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之後端位於較正滑件3之引導柱35之後端更靠前側。
又,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具備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且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以相對於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及筒銷8之各者沿前後方向隔開特定間隔之狀態配置,故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與筒銷8之間之部分及連續鏈齒部61與獨立鏈齒部61之間之部分藉由前後方向之間隔而分別具有該間隙從而變得柔軟,成為易變形部。而且,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中,藉由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與筒銷8之間形成之充分之間隔、及易變形部,而筒銷側之鏈帶2之對向之側緣部之柔軟性提昇。因此,於將插銷7***正滑件3及逆滑件4之情形時,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及連續鏈齒部61分別相對於筒銷8之一直線方向傾斜,正滑件相對於逆滑件4之斜率變小。而且,於正滑件3與逆滑件4在一對鏈布5之後端部前後鄰接之狀態下,容易變成前後對稱之理想之姿勢,故容易***插銷7。
又,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中,在將插銷7插拔於正滑件3及逆滑件4之狀態下,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之後端位於較引導柱35之後端更靠前側,故相較於例如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之後端與引導柱35之後端相同、或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之後端位於較引導柱35之後端更靠後側者,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較淺地進入正滑件3之中,即便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基本不變形,亦於正滑件3與逆滑件4在一對鏈布5之後端部前後鄰接之狀態下,容易成為前後對稱之理想姿勢,故插銷7容易***一對滑件中。
又,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中,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固定部22延伸至較頭部25更靠前,故相較於例如具備固定部22之前端之位置與該頭部25之前端對齊之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的筒銷側之鏈帶2,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與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之間之尺寸變窄,正滑件3及逆滑件4不易拔脫。
又,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中,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與連續鏈齒部61之間隔W在頭部25處較連續鏈齒部61之一個鏈齒6a之前後方向之尺寸P寬,故相較於例如使該間隔W與該尺寸P相同之構成之筒銷側之鏈帶,藉由該間隔W較該尺寸P寬出之量,在不使頭部25碰撞引導柱35的情況下,容易使筒銷側之鏈帶2變形。
又,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中,關於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將固定部22之右表面(反插銷側之面)與後表面之角部22h設為隨著朝向反插銷側而朝向前方之斜面,藉由斜面使固定部22與筒銷8之間隔隨著朝向反插銷側變寬,故於將插銷7***之狀態下即便在正滑件3內獨立鏈齒21相對於筒銷之一直線之狀態傾斜,該角部22h亦不易碰撞正滑件3之凸緣38a且不易使角部22h與筒銷8之前表面接觸,從而易於將插銷7***。
又,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具備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之獨立鏈齒11以相對於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及插銷7之各者沿前後方向隔開間隔之狀態配置,故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與插銷7之間之部分及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與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之間之部分藉由前後方向之特定間隔而分別成為易變形部。而且,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藉由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與插銷7之間形成之充分之間隔及易變形部,而插銷側之鏈帶2之對向之側緣部之柔軟性提昇。因此,將插銷7***正滑件3及逆滑件4時,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及連續鏈齒部61分別相對於插銷7之一直線方向傾斜,於正滑件3及逆滑件4在一對鏈布5之後端部前後鄰接之狀態下,容易變成前後對稱之理想姿勢,故容易***插銷7。
又,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中,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之獨立鏈齒11可與筒銷側之鏈帶2嚙合及分離,更詳細而言,可與筒銷側之連續鏈齒部61及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嚙合及分離,故將一對鏈帶2閉合時之連結強度提昇。
又,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中,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可與插銷側之鏈帶2嚙合及分離,更詳細而言,可與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及插銷7嚙合及分離,故將一對鏈帶2閉合時之連結強度提昇。再者,關於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之頭部25,其前部(前凸部252)可與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嚙合及分離,其後部(後凸部253)可與插銷7嚙合及分離。
又,關於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1關於與鏈布5之厚度方向對應之尺寸,插銷側之獨立鏈齒11中之嚙合部13之厚度13t較固定部12之厚度12t薄,筒銷側之獨立鏈齒21中亦為嚙合部23之厚度23t較固定部22之厚度22t薄,故於使正滑件3或逆滑件4前後移動時,正滑件3及逆滑件4內部之上下之***部35a、45a不易碰撞固定部12、22。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例如,於本實施方式中,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由一個獨立鏈齒21構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由複數個獨立鏈齒21構成。於此情形時,複數個獨立鏈齒沿前後方向上分別隔開間隔而配置,且固定於鏈布5。又,於本實施方式中,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亦由一個獨立鏈齒11構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由複數個獨立鏈齒11構成。於此情形時,複數個獨立鏈齒11亦沿前後方向上分別隔開間隔而配置,且固定於鏈布5。
1:逆開拉鏈 2:鏈帶 3:正滑件 4:逆滑件 5:鏈布 5a:芯繩 6:鏈齒排 6a:鏈齒 7:插銷 8:筒銷 9:止擋 10: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 11: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鏈齒) 12:固定部 12a:上表面 12b:上表面 12c:上表面 12d:下表面 12e:下表面 12s:槽 12t:厚度 13:嚙合部 13t:厚度 14:頸部 14a:上表面 14d:下表面 14e:下表面 14t:厚度 15:頭部 15a:上表面 15b:上表面 15d:下表面 15e:下表面 15f:下表面 15h:下表面 15k:前端 15t:厚度 16:肩部 16a:上表面 16b:後端 16c:筒銷側之端 17:前凹部 18:後凹部 20: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 21: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鏈齒) 22:固定部 22a:上表面 22b:上表面 22c:上表面 22d:下表面 22h:角部 22s:槽 22t:厚度 23:嚙合部 23t:厚度 24:頸部 24a:上表面 24d:下表面 24t:厚度 25:頭部 25a:上表面 25b:上表面 25d:下表面 25e:下表面 25f:下表面 25k:後端 25t:厚度 26:肩部 26a:上表面 26c:前表面 27:肩部 27a:上表面 28:前凹部 29:後凹部 31:滑件本體 32:拉片 33:鏈齒通路 33a:嚙合路 33b:分支路 34:鏈布槽 35:引導柱 35a:***部 36:上翼板 37:下翼板 38:側板 38a:凸緣 39:拉片安裝部 41:滑件本體 42:拉片 43:鏈齒通路 43a:嚙合路 43b:分支路 44:鏈布槽 45:引導柱 45a:***部 46:上翼板 47:下翼板 48:側板 48a:凸緣 49:拉片安裝部 61:連續鏈齒部 61a:上腳部 61b:下腳部 61c:嚙合頭部 61d:接合部 71:插銷本體 73:定位部(突出片) 74:前凹部 75:角部 76:角凹部 81:插銷本體 82:防脫部 83:定位部(收容凹部) 151:頭部本體 152:前凸部 153:後凸部 251:頭部本體 252:前凸部 253:後凸部 P:鏈齒之前後方向之尺寸 W:間隔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之整體的俯視圖。 圖2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之逆開拉鏈之一對鏈帶之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3係表示自後側及上側觀察插銷側之獨立鏈齒與筒銷側之獨立鏈齒時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4係表示自後側及下側觀察插銷側之獨立鏈齒與筒銷側之獨立鏈齒時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5(A)~(D)係表示筒銷側之獨立鏈齒之俯視圖、前視圖、左視圖、仰視圖。 圖6(A)~(D)係表示插銷側之獨立鏈齒之俯視圖、前視圖、左視圖、仰視圖。 圖7係表示將插銷深深地***正滑件與逆滑件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8係表示開始將插銷***正滑件與逆滑件之狀態之剖視圖。
1:逆開拉鏈
2:鏈帶
3:正滑件
4:逆滑件
5:鏈布
5a:芯繩
6:鏈齒排
6a:鏈齒
7:插銷
8:筒銷
9:止擋
10: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
11: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鏈齒)
12:固定部
13:嚙合部
17:前凹部
20: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
21: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鏈齒)
22:固定部
22h:角部
23:嚙合部
31:滑件本體
32:拉片
36:上翼板
39:拉片安裝部
41:滑件本體
42:拉片
46:上翼板
49:拉片安裝部
61:連續鏈齒部
61a:上腳部
61c:嚙合頭部
71:插銷本體
73:定位部(突出片)
81:插銷本體
83:定位部(收容凹部)
152:前凸部
P:鏈齒之前後方向之尺寸
W:間隔

Claims (8)

  1. 一種逆開拉鏈(1),其具備: 一對鏈帶(2),其等前後延伸,並且可開合地左右對向; 正滑件(3)及逆滑件(4),其等可沿著一對上述鏈帶(2)之對向之側緣部前後移動,並且該正滑件(3)打開一對上述鏈帶(2)之移動方向為前方向,該逆滑件(4)打開一對上述鏈帶(2)之移動方向為後方向;上述逆開拉鏈(1)之特徵在於: 一對上述鏈帶(2)具備: 一對鏈布(5),其等前後延伸並且左右對向; 一對鏈齒排(6),其等由前後排列成一排之複數個鏈齒(6a、11、21)構成,並且沿著一對上述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分別固定,且可協作地進行嚙合及分離; 插銷(7)及筒銷(8),其等分別固定於一對上述鏈布(5)之後端部,當上述正滑件(3)與上述逆滑件(4)在一對上述鏈布(5)之後端部前後鄰接時,上述插銷(7)可插拔於上述正滑件(3)及上述逆滑件(4); 一對上述鏈齒排(6)具備複數個上述鏈齒(6a)前後連續而成之連續鏈齒部(61), 筒銷側之上述鏈齒排(6)除了上述連續鏈齒部(61)以外,還具備可與插銷側之上述鏈帶(2)嚙合及分離之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20), 筒銷側之上述獨立鏈齒部(20)係由固定於筒銷側之上述鏈布(5)之一個或複數個上述鏈齒(21)即獨立鏈齒(21)構成, 後端之上述獨立鏈齒(21)在上述插銷(7)可插拔於上述正滑件(3)及上述逆滑件(4)之狀態下收容於上述正滑件(3)之內部, 上述獨立鏈齒部(20)以相對於筒銷側之上述連續鏈齒部(61)及上述筒銷(8)之各者於前後隔開間隔之狀態配置於筒銷側之上述連續鏈齒部(61)與上述筒銷(8)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逆開拉鏈(1),其中插銷側之上述鏈齒排(6)除了插銷側之上述連續鏈齒部(61)以外,還具備可與筒銷側之上述鏈帶(2)嚙合及分離之插銷側之獨立鏈齒部(10), 插銷側之上述獨立鏈齒部(10)係由固定於插銷側之上述鏈布(5)之一個或複數個上述鏈齒(11)即獨立鏈齒(11)構成, 插銷側之後端之上述獨立鏈齒(11)在上述插銷(7)可插拔於上述正滑件(3)及上述逆滑件(4)之狀態下收容於上述正滑件(3)之內部, 插銷側之上述獨立鏈齒部(10)以相對於插銷側之上述連續鏈齒部(61)及上述插銷(7)之各者於前後隔開間隔之狀態配置於插銷側之上述連續鏈齒部(61)與上述插銷(7)之間。
  3. 如請求項2之逆開拉鏈(1),其中插銷側之後端之上述獨立鏈齒(11)可與筒銷側之上述連續鏈齒部(61)及筒銷側之上述獨立鏈齒(21)嚙合及分離。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逆開拉鏈(1),其中筒銷側之上述獨立鏈齒(21)具備:固定部(22),其固定於筒銷側之上述鏈布(5);及嚙合部(23),其自上述固定部(22)向插銷側之上述鏈布(5)延伸,並且與插銷側之上述鏈帶(2)嚙合;且 關於與上述鏈布(5)之厚度方向對應之尺寸,上述嚙合部(23)之厚度(23t)較上述固定部(22)之厚度(22t)薄。
  5. 如請求項4之逆開拉鏈(1),其中筒銷側之上述獨立鏈齒(21)之上述嚙合部(23)具備:頸部(24),其自上述固定部(22)向插銷側之上述鏈布(5)延伸;及頭部(25),其自上述頸部(24)向插銷側之上述鏈布(5)延伸,並且向前後突出;且 筒銷側之上述獨立鏈齒(21)之上述固定部(22)延伸至較上述頭部(25)更靠前。
  6. 如請求項4之逆開拉鏈(1),其中筒銷側之上述獨立鏈齒(21)之上述嚙合部(23)具備:頸部(24),其自上述固定部(22)向插銷側之上述鏈布(5)延伸;及頭部(25),其自上述頸部(24)向插銷側之上述鏈布(5)延伸並且向前後突出;且 上述頭部(25)可與插銷側之上述鏈帶(2)嚙合及分離。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逆開拉鏈(1),其中筒銷側之上述獨立鏈齒(21)係射出成形至上述鏈布(5)而成者, 上述連續鏈齒部(61)係於三維方向上彎曲而成之線圈狀或鋸齒狀之單絲。
  8. 一種逆開拉鏈(1),其具備: 一對鏈帶(2),其等前後延伸並且可開合地左右對向;以及 正滑件(3)及逆滑件(4),其等可沿著一對上述鏈帶(2)之對向之側緣部前後移動,並且該正滑件(3)打開一對上述鏈帶(2)之移動方向為前方向,該逆滑件(4)打開一對上述鏈帶(2)之移動方向為後方向;上述逆開拉鏈(1)之特徵在於: 一對上述鏈帶(2)具備: 一對鏈布(5),其等前後延伸並且左右對向; 一對鏈齒排(6),其等由前後排列成一排之複數個鏈齒(6a)構成,並且沿著一對上述鏈布(5)之對向之側緣部分別固定,且可協作地進行嚙合及分離;以及 插銷(7)及筒銷(8),其等分別固定於一對上述鏈布(5)之後端部,當上述正滑件(3)與上述逆滑件(4)在一對上述鏈布(5)之後端部前後鄰接時,上述插銷(7)可插拔於上述正滑件(3)及上述逆滑件(4);且 一對上述鏈齒排(6)具備複數個鏈齒(6a)前後連續而成之連續鏈齒部(61), 上述正滑件(3)具備以將一對上述連續鏈齒部(61)向左右分離之狀態加以引導之引導柱(35), 於將上述插銷(7)插拔於上述正滑件(3)及上述逆滑件(4)之狀態下,筒銷側之上述連續鏈齒部(61)之後端位於較上述引導柱(35)之後端更靠前側。
TW111134871A 2022-06-17 2022-09-15 逆開拉鏈 TW2024000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2/024385 WO2023243092A1 (ja) 2022-06-17 2022-06-17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PCT/JP2022/024385 2022-06-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0041A true TW202400041A (zh) 2024-01-01

Family

ID=89190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4871A TW202400041A (zh) 2022-06-17 2022-09-15 逆開拉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0041A (zh)
WO (1) WO202324309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2108B2 (ja) * 2006-10-20 2011-08-31 Ykk株式会社 逆開き開離嵌挿具付きの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5606452B2 (ja) * 2009-12-25 2014-10-15 Ykk株式会社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3092A1 (ja)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1411B (zh) Waterproof zipper
EP1938706B1 (en) Slide fastener with top end stop
CN1883329B (zh) 拉链
TWI526171B (zh) A zipper with a separable insert and a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TWI363603B (zh)
TWI563935B (zh) Zipper chain, chain and zipper
TWI457090B (zh) Lacquers and sliders with simple locking mechanism
KR100989277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TWI386173B (zh) Chain and zipper
US20130074293A1 (en) Slide Fastener
US7669296B2 (en) Slide fastener
TWI523616B (zh) zipper
TWI689266B (zh) 拉鏈及拉鏈用之可分離式嵌插件
TWI711398B (zh) 拉鏈
TW202400041A (zh) 逆開拉鏈
TWI524859B (zh) zipper
TWI484926B (zh) Zipper with slider and zipper
TWI617256B (zh) 滑件及拉鏈
TW201526819A (zh) 拉鏈鏈條及拉鏈
JP7394237B2 (ja)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CN114557518A (zh) 一种拉链及其链牙
TWI630883B (zh) zipper
WO202403414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開き具
TW201433277A (zh) 拉鏈開合件及鏈條
CN218898619U (zh) 无牙气密拉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