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9352A - 電子零件 - Google Patents

電子零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9352A
TW202329352A TW111140448A TW111140448A TW202329352A TW 202329352 A TW202329352 A TW 202329352A TW 111140448 A TW111140448 A TW 111140448A TW 111140448 A TW111140448 A TW 111140448A TW 202329352 A TW202329352 A TW 2023293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electrode terminal
voltage divider
molded
electron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0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6070B (zh
Inventor
宮下恭平
內盛瑞記
林大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興亞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興亞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興亞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9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9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6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607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02Housing; Enclosing; Embedding; Filling the housing or enclosure
    • H01C1/028Housing; Enclosing; Embedding; Filling the housing or enclosure the resistive element being embedded in insulation with outer enclosing she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14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6Terminals leading through the housing, i.e. lead-throug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etails Of Resistors (AREA)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係提供可確保電極端子間的沿面距離的電子零件。 解決手段係具有形成俯視為矩形之所定厚度的上面部、形成於上面部下面側的中央,電阻元件的收容部、比上面部下面側更往垂直方向延伸,具有作為腳部之功能的第1突起部(3)、第2突起部(4)及第3突起部(5)的構造。於上面部下面側之第1、第3突起部間、第2、第3突起部間,分別藉由以從下面側短邊方向的一方側面側隔著收容部到另一方側面側之方式形成的所定深度的凹部,在形成於突起部(3)、(4)的電極端子之間確保長度長的沿面距離。

Description

電子零件
本發明係關於高電壓用的電子零件。
例如,作為車載BMS等之分壓電路用的電阻器使用的分壓器產品係通常透過複數個高精度的薄膜、厚膜電阻構成。另一方面,塑模分壓器係藉由透過單一封裝實現以複數個晶片電阻器構成的分壓電阻,可減少安裝面積,成為更高精度的分壓電阻。
塑模分壓器係如上所述般可透過單一封裝分壓,所以,根據規格有對電極之間施加500V以上、進而1000V以上的高電壓之狀況,需要考慮絕緣性。
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於具有作為電壓分壓器之功能的高電壓用的電性裝置中,通過於絕緣性的成形體的內部安裝電性元件,於成形體的左右各側面連接導線端子,並於該等導線端子間之成形體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設置肋部,增加表面積,改善電壓性能的構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8-52242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像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電性裝置的附肋部的成形體,亦即於塑模的側面及背面設置複數個連續之淺肋部係即使可確保電極端子間之外觀上的沿面距離,肋部間的距離也會變短。因此,例如根據電性裝置的搭載環境的污損狀態,不會把沿著肋部的表面的距離直接當成沿面距離,有可使用的環境被限制之虞。
進而,設置複數個細窄連續的肋部係除了肋部間隔變窄之外,構造會複雜化,發生塑模的缺角等的成形不良,或肋部間容易挾持異物等,也難以進行該等的確認。結果,有產品的生產效率惡化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課題所發明者,其目的係提供迴避複雜的構造,可確保電極端子間的沿面距離的厚膜塑模分壓器等的電子零件。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作為達成相關目的,解決上述之課題的一手段,例如具備以下的構造。亦即,本發明的電子零件,其特徵為具備:上面部,係俯視為矩形且由板狀的外裝材料所成;收容部,係配置於前述上面部之下面側的幾近中央,由埋設電阻元件的外裝材料所成;第1突起部,係直立設置於前述上面部之下面側的長邊方向一方端部側,從該下面側起往垂直方向具有所定高度,並且配置第1電極端子,由外裝材料所成;第2突起部,係直立設置於前述上面部之下面側的長邊方向另一方端部側,從該下面側起往垂直方向具有所定高度,並且配置第2電極端子,由外裝材料所成;及第3突起部,係直立設置於前述上面部的下面側,且從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2突起部分別隔開所定距離並被該等包夾的位置,從該下面側起往垂直方向具有所定高度,由外裝材料所成;前述第1突起部、前述第2突起部及前述第3突起部,係以分別於前述長邊方向具有一定寬度並且從前述下面側的短邊方向一方側面側延伸至另一方側面側之方式形成。
例如,前述第3突起部的前述長邊方向的寬度,係比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3突起部的間隔距離、及前述第2突起部與前述第3突起部的間隔距離還寬。例如,前述第3突起部的前述垂直方向之高度,係比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2突出部的各前述垂直方向之高度還高。又例如,在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3突起部之間、及前述第2突起部與前述第3突起部之間,前述下面側的前述短邊方向的兩端面側且鄰接於前述收容部的區域之前述垂直方向的深度比該收容部的該垂直方向的深度還深。又例如,前述區域係於前述上面部中未從上面側往下面側貫通於垂直方向而殘存。例如,前述上面部係具有在俯視時前述第1電極端子與前述第2電極端子被該上面部遮住的面積。例如,前述第1電極端子與前述第2電極端子係分別從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2突起部的前述垂直方向之高度的4分之3以上的位置貫通前述外裝材料而被拉出至外部。進而例如,前述第1電極端子與前述第2電極端子,係分別為前述被拉出的部位中前述短邊方向之兩側的所定區域的寬度比其他區域窄。又例如,前述第3突起部的數量為1個。又例如,前述第3突起部的數量為2個以上。又例如,前述外裝材料係由絕緣性的樹脂塑模構件所成。又例如,該電子零件係具有前述第1電極端子、前述第2電極端子、配置於前述第2突起部的第3電極端子之高電壓用的厚膜塑模分壓器。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可有效地確保厚膜塑模分壓器等的電子零件之電極端子間的沿面距離並且提升量產性。
以下,參照添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例。再者,以下的實施形態例中代表電子零件以厚膜塑模分壓器為例進行說明,但是,內包於塑模的電阻元件並不限定於厚膜分壓器,又,電阻元件以外,也可使用變阻器元件或電容器元件等。
<第1實施形態例> 圖1(a)~(c)係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例之厚膜塑模分壓器(以下也單稱為塑模分壓器)的外觀,圖1(a)係從可視認塑模分壓器1的導線端子即第1電極端子6的位置觀察時的上面側(也稱為表面側)立體圖,圖1(b)係從可視認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的位置觀察的上面側的立體圖。又,圖1(c)係從底面側觀察塑模分壓器1的立體圖。
圖2(a)係從Z軸方向上側觀察圖1(a)所示的塑模分壓器1時的俯視圖,圖2(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塑模分壓器1時的仰視圖,圖2(c)係從Y方向觀察塑模分壓器1時的側視圖,圖2(d)係將第1電極端子6設為正面側,從X軸方向觀察塑模分壓器1的端面圖(也適當稱為右端面圖),圖2(e)係將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設為正面側,從X軸方向觀察塑模分壓器1的端面圖(也適當稱為左端面圖)。
再者,從Y方向相反側觀察塑模分壓器1時的側視圖與圖2(c)相同,故在此省略圖示。
塑模分壓器1係如圖1(a)等及圖2(a)、(c)等所示般,具有形成俯視為矩形,於Z軸方向所定厚度的上面部2,從上面部2的下面側2b往垂直方向(Z軸方向)延伸出,形成對電路基板的安裝時具有作為腳部之功能的第1突起部3、第2突起部4及第3突起部5的構造。
上面部2的上面側2a係成為平坦,以利於在將塑模分壓器1安裝於電路基板上時,容易進行吸附噴嘴所致之吸附保持。上面部2及第1~第3突起部3~5係由外裝構件即絕緣性的塑模材料(塑模樹脂體)所成。
於上面部2的下面側2b,設置有塑模密封並收容圖2(b)、(c)等中以虛線揭示的電阻元件8(例如可使用厚膜分壓器、薄膜分壓器、厚膜/薄膜晶片電阻器等)的收容部9。透過內藏電阻元件8,塑模分壓器1具有作為分壓電阻器的功能。
於第1突起部3,例如形成X軸方向之剖面形狀整體形成ㄈ字狀的第1電極端子6。第1電極端子6為導線框,其一方端部26連接於電阻元件8的一方的端子,另一方端部係以一邊沿著第1突起部3的X軸方向的端面延伸於Z軸方向,一邊到達第1突起部3的底部之方式彎曲配置。
於第2突起部4,例如X軸方向之剖面形狀整體形成ㄈ字狀的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平行於Y軸方向而形成。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為導線框,各一方端部27連接於電阻元件8的另一方的端子,各另一方端部係以一邊沿著第2突起部4的X軸方向的端面延伸於Z軸方向,一邊到達第2突起部4的底部之方式彎曲配置。
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例中,例示說明厚膜塑模分壓器,故具有接地端子、電壓檢測端子及高電壓端子的3個電極端子,但是,也可因應內部的元件的種類,將電極端子設為2端子。
再者,第3突起部5之Z軸方向的長度係以比第1突起部3及第2突起部4之Z軸方向的長度還長電極端子的厚度份量之方式設定。亦即,透過底部形成電極端子的端部之狀態的第1突起部3及第2突起部4之Z軸方向的長度,與第3突起部5之Z軸方向的長度相等,可確保塑模分壓器1的安裝時等之穩定性。
或者,透過底部形成電極端子的端部之狀態的第1突起部3及第2突起部4之Z軸方向的長度設定為比第3突起部5稍微長,可提升塑模分壓器1的安裝時等之抗折強度。
於塑模分壓器1中第3突起部5係設置於分別從第1突起部3與第2突起部4往X軸方向間隔所定距離的位置。更詳細來說,如圖2(c)所示,第1突起部3與第3突起部5隔開L1,第2突起部4與第3突起部5隔開L1。將第3突起部5的X軸方向的厚度設為L2的話,具有L1<L2的關係。
通過具有如前述的構造,隔著塑模分壓器1的本體部分,在相互隔開於X軸方向(長邊方向)所形成的第1電極端子6,與第2電極端子7a及第3電極端子7b之間,可確保沿著塑模分壓器1的本體部分的表面之最小距離即沿面距離(creepage distance)。尤其對於為了讓對電極端子之間施加高電壓的塑模分壓器1發揮所定電性性能來說,在電極端子之間確保充分的沿面距離很重要。
亦即,通過於塑模分壓器1中在第1突起部3與第2突起部4之間設置1個第3突起部5,相較於如先前般設置複數個連續之淺肋部的狀況,可在垂直方向深的凹部更寬廣地確保各突起部彼此的間隔之外,可在電極端子之間確保充分的沿面距離。結果,可確保考慮了塑模分壓器1之搭載環境的污損狀態的沿面距離,例如可滿足國際電工委員會(IEC)60664-1所規定之污損度下的絕緣性。
進而,藉由將第3突起部5的X軸方向的厚度L2設為大於自第1突起部3與第2突起部4個別起的間隔距離L1,相較於設置複數個連續之肋部的先前例,提升塑模的成形性,可提升塑模分壓器1的X軸方向之機械強度。又,可抑制突起部之間發生異物等的挾持,假設即使挾持到異物等,也可通過檢查等容易發現該等狀況。因此,提升塑模分壓器的量產性。
此外,於因為零件進料器、塊狀包裝等而塑模分壓器彼此接觸的狀況中,可防止塑模分壓器的第3突起部5被夾住在其他塑模分壓器的第1突起部3與第3突起部5之間,或者第2突起部4與第3突起部5之間。
接著,針對設置於塑模分壓器1的上面部2的下面側2b,塑模密封電阻元件8的收容部9進行說明。圖3係將塑模分壓器1沿著圖1(a)的箭頭視點A-A´線切斷於Y軸方向時的剖面圖。
如圖3所示,設置於塑模分壓器1的上面部2之下面側2b的收容部9係Y軸方向的寬度W2比上面部2的Y軸方向(短邊方向)的寬度W1還短。結果,如圖1(c)、圖3等所示,於從上面部2的下面側2b到收容部9的部位,相當於收容部9的Z軸方向之厚度(圖3的D1)的段差形成於塑模分壓器1的短邊方向的兩側。
在塑模分壓器1中,如圖3所示,將塑模密封於收容部9內之電阻元件8的上面部8a,對合與上面部2的下面側2b接觸的位置的話,可使收容部9的厚度D1比電阻元件8的厚度D2稍厚,並且使收容部9的寬度W2稍大於電阻元件8的寬度W3。
通過設為此種構造,可盡可能讓覆蓋收容部9內的電阻元件8之Z軸方向的下面側8b、及X軸方向的兩側面側8c、8d的絕緣性塑模材的厚度變薄。藉此,於收容部9的周圍中,在第1突起部3與第3突起部5之間、及第2突起部4與第3突起部5之間,可形成更深的凹部,在電極端子之間,可確保更長的沿面距離。
又,通過在從上面部2的下面側2b到收容部9的部位設置上述的段差,相較於如先前般設置於零件本體的兩側面及底面的肋部於短邊方向貫通該等兩側面及底面的構造,可確保塑模分壓器1的機械強度。
具有前述的構造的塑模分壓器1係除了比先前更提升塑模的脫模性(成形性),並且可防止突起部之間夾住異物之外,容易進行出貨時的圖像等所致之形狀檢查,可發揮難以流出不良品的效果。又,因為塑模材的使用量變少,難以發生成形時之空氣的捲入,抑制突起部的內部形成較大的空隙,結果,提升塑模分壓器的絕緣性、耐電壓特性。
進而,設為於突起部3~5之間形成於垂直方向的凹部中,位於塑模分壓器1的短邊方向之兩側面的部位(圖2(b)中網點的部位11a~11d)不會從上面側2a往下面側2b(Z軸方向)貫通上面部2的構造,所以,可增大上面部2的上面側2a的面積,於該等部位中可迴避塑模材變薄。因此,藉由固定機等將塑模分壓器1安裝於基板上時,可容易進行吸附噴嘴所致之吸附保持,並且可防止該部位的強度的劣化。
塑模分壓器1係構成為比較俯視上面部2時的區域(稱為上部區域),與俯視除了上面部2之第1突起部3~第3突起部5等時的區域(稱為下部區域)的話,上部區域的面積大於下部區域。
藉此,形成於塑模分壓器1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面的第1電極端子6、第2電極端子7a及第3電極端子7b係在俯視塑模分壓器1時,如圖1(a)所示般位於被上部區域遮住的位置,不會從塑模分壓器1的長邊方向兩端面突出。藉此,可確保隔著上面部2的電極端子之間的沿面距離。
作為塑模分壓器1之塑模材料,使用例如熱可塑性樹脂即液晶聚合物(LCP)、聚醯胺材料、熱硬化性樹脂即環氧系樹脂等。
再者,考慮樹脂的耐電痕性(Tracking resistance)時,一般來說由於熱硬化性樹脂的耐電痕性比熱可塑性樹脂還高,通過作為塑模分壓器的塑模材料使用熱硬化性樹脂,相較於使用熱可塑性樹脂之狀況,可將沿面距離設定為比較短。
接著,針對塑模分壓器1之電極端子進行說明。第1電極端子6、第2電極端子7a及第3電極端子7b係由焊接性佳之銅等的高導電性材料所成。
於第1電極端子6中位於上面部2的附近的部位,於圖2(d)中以虛線的圓形記號B1、B2所示般形成凹部。同樣地,於圖1(e)中以虛線的圓形記號C1、C2所示般,也於第2電極端子7a及第3電極端子7b中位於上面部2的附近的部位形成凹部。
通過形成此種凹部,在沿著塑模分壓器1的長邊方向之側面側的第1電極端子6與第2電極端子7a之間、及第1電極端子6與第3電極端子7b之間,可確保更長的沿面距離。
又,以B1、B2、C1、C2所示的部位相當於於塑模分壓器的製造工程中藉由塑模的模具壓制電極端子(導線框)的部分,亦即塑模構件與導線框的邊際部分。
因此,如上所述,設為於電極端子形成凹部,被塑模覆蓋的部位與焊接安裝的部位中導線框的寬度不同的構造,通過在尺寸上分成可對於塑模模具微調整框架寬度尺寸的區域,與影響基板安裝之框架寬度尺寸的區域,可容易進行塑模分壓器的製造並且成為不影響安裝性能的模具設計。
第1電極端子6係於連接於被收容於收容部9內的電阻元件8之側中,沿著上面部2的下面側2b延伸至X軸方向,在到達第1突起部3之X軸方向的端面之處被拉出至外部。
例如圖2(d)所示,從將拉出第1電極端子6的位置的高度(從塑模分壓器1的底面到下面側2b為止高度)設為H2,將塑模分壓器1的Z軸方向的高度設為H1時,滿足H2≧(2/3)H1,理想為H2≧(3/4)H1的關係的位置,將第1電極端子6拉出至第1突起部3的外部。
關於第2電極端子7a及第3電極端子7b,也從與第1電極端子6相同的拉出位置,拉出至第2突起部4的外部。
如上所述,通過規定電極端子的拉出位置,相較於從例如突起部的Z軸方向幾近中央部拉出電極端子的構造,在高電壓下使用塑模分壓器1時可藉由電極端子緩和熱應力。
<第2實施形態例> 圖4(a)~(c)係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例之厚膜塑模分壓器10的外觀。圖4(a)係從底面側觀察塑模分壓器10的立體圖,圖4(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塑模分壓器10的仰視圖,圖4(c)係從Y方向觀察塑模分壓器10的側視圖。
再者,於第2實施形態例及其他實施形態例中,對於與圖1等所示的第1實施形態例的塑模分壓器1相同的構造部分,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該等說明。又,塑模分壓器10的俯視圖、右端面圖及左端面圖係分別與圖2(a)、(d)、(e)相同,故省略該等圖示。
第2實施形態例的塑模分壓器10係具有在第1突起部3與第2突起部4之間設置2個突起部(第3突起部5a及第4突起部5b)的構造。於該實施形態例中,如圖4(c)所示,第1突起部3與第3突起部5a、第2突起部4與第4突起部5b、第3突起部5a與第4突起部5b分別隔開等間隔(L3)。
再者,在不將該等突起部相互的間隔設為等間隔時,根據與塑模分壓器10的長邊方向(X軸方向)的長度的關係,通過將L3設為0.5mm以上,理想為1mm以上,可一邊維持加工性、成形性,一邊確保所希望的沿面距離。
如此,通過在形成第1電極端子6的第1突起部3與形成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的第2突起部4之間配置第3突起部5a及第4突起部5b,在電極端子6與電極端子7a、7b之間,可確保更長的沿面距離。
<第3實施形態例> 圖5(a)~(c)係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例之厚膜塑模分壓器20的外觀。圖5(a)係從底面側觀察塑模分壓器20的立體圖,圖5(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塑模分壓器20的仰視圖,圖5(c)係從Y方向觀察塑模分壓器20的側視圖。
再者,塑模分壓器20的俯視圖、右端面圖及左端面圖係分別與圖2(a)、(d)、(e)相同,故省略該等圖示。
塑模分壓器20係具有在第1突起部3與第2突起部4之間設置2個突起部(第3突起部5c及第4突起部5d)的構造,但是,特徵為將第3突起部5c與第4突起部5d之間的凹部12形成為Z軸方向的深度比第2實施形態例的塑模分壓器10之第3突起部5a與第4突起部5b之間的凹部淺。
如此,通過在第3突起部5c與第4突起部5d之間形成Z軸方向的深度淺的凹部12,在電極端子6與電極端子7a、7b之間,可確保更長的沿面距離。此外,塑模分壓器20對電路基板的安裝時,使用接著劑將第3、第4突起部5c、5d固定於電路基板的狀況中,將剩餘的接著劑收容於凹部12內,可進行對基板之確實且堅固的固定。
<第4實施形態例> 圖6~圖9係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例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外觀立體圖等。圖6係從底面側觀察第4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1之塑模分壓器30的外觀立體圖,圖7係從底面側觀察實施例2之塑模分壓器40的外觀立體圖,圖8係從底面側觀察實施例3之塑模分壓器50的外觀立體圖,圖9係從底面側觀察實施例4之塑模分壓器60的外觀立體圖。
圖6(a)係從底面側觀察實施例1之塑模分壓器30的立體圖,圖6(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塑模分壓器30的仰視圖,圖6(c)、(d)係分別為塑模分壓器30的右端面圖、左端面圖。塑模分壓器30的側視圖與圖2(c)相同,故省略圖示。
圖6(a)等所示的實施例1之塑模分壓器30係具有以虛線所示之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配置於隔著沿著X軸方向的中心線所形成的凹部15分割之2個突起部4a、4b的構造。
亦即,在實施例1中,通過中間存在凹部15,第2電極端子7a對應突起部4a而形成,第3電極端子7b對應突起部4b而形成。凹部15係具有例如從上面部2的下面側2b殘留收容部9,到達突起部4a、4b的底面部的深度。凹部15的深度越深則後述的效果越提升,但是,設定為從上面部2的下面側2b到達突起部4a、4b的底面部之途中的位置的深度亦可。
圖7(a)係從底面側觀察實施例2之塑模分壓器40的立體圖,圖7(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塑模分壓器40的仰視圖,圖7(c)、(d)係分別為塑模分壓器40的右端面圖、左端面圖。塑模分壓器40的側視圖與圖2(c)相同,故省略圖示。
圖7(a)等所示的實施例2之塑模分壓器40係與實施例1相同,具有在藉由凹部15分割成2個的突起部4a、4b分別形成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進而,在藉由沿著X軸方向的中心線所形成的凹部17分割成2個突起部3a、3b形成第1電極端子6的構造。
在實施例2的狀況中,第1電極端子6係如圖7中以虛線所示般,以跨越2個突起部3a、3b之方式形成。凹部17係具有例如從上面部2的下面側2b,殘留收容部9而到達突起部3a、3b的底面部的深度。凹部17的深度越深則後述的效果越提升,但是,設定為從上面部2的下面側2b到達突起部3a、3b的底面部之途中的位置的深度亦可。
如實施例1、2,通過藉由凹部15、17將突起部分割成2個,在塑模分壓器施加電壓而發熱的狀況中,可吸收構成該等突起部的塑模材的熱收縮及熱膨脹。又,因為突起部的形成所需之塑模材的使用量變少,所以,難以發生成形時之空氣的捲入,抑制突起部內部形成較大的空隙,結果,提升塑模分壓器的絕緣性、耐電壓特性。
又,可藉由形成於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之間的凹部15,防止該等電極端子之間的電性短路。進而,實施例2的狀況中,將形成第1電極端子6的突起部,與形成第2電極端子7a及第3電極端子7b的突起部雙方隔著凹部分隔開,故可取得X軸方向與Y軸方向之塑模分壓器整體的均衡,維持電路基板上穩定的安裝狀態。
另一方面,根據防止平行鄰接之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的短路的觀點,在該等端子之間,代替前述的實施例1、2的凹部15,如圖8(a)等所示之實施例3的塑模分壓器50般,形成深度淺的溝18亦可,如圖9(a)等所示之實施例4的塑模分壓器60般,形成從上面部2的下面側2b到達突起部的底面部之寬度窄的溝19亦可。
在此,圖8(a)係從底面側觀察實施例3之塑模分壓器50的立體圖,圖8(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塑模分壓器50的仰視圖,圖8(c)、(d)係分別為塑模分壓器50的右端面圖、左端面圖。塑模分壓器50的側視圖與圖2(c)相同,故省略圖示。
圖9(a)係從底面側觀察實施例4之塑模分壓器60的立體圖,圖9(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塑模分壓器60的仰視圖,圖9(c)、(d)係分別為塑模分壓器60的右端面圖、左端面圖。塑模分壓器60的側視圖與圖2(c)相同,故省略圖示。
塑模分壓器係由於在收容部9內藏電阻元件8,被施加電壓而發熱的話,塑模構件會重複熱收縮與熱膨脹,但是,如第4實施形態例般,藉由在塑模分壓器的長邊方向的一方端部或兩端的突起部,形成圖6~圖9所示的凹部與溝,相較於未形成凹部與溝的狀況,除了突起部之間的空間之外,可寬廣地確保吸收熱膨脹的空間。
<第5實施形態例> 圖10(a)係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1之厚膜塑模分壓器70的外觀立體圖,圖10(b)係塑模分壓器70的俯視圖,圖10(c)係側視圖,圖10(d)係將第1電極端子6設為正面側從X軸方向觀察塑模分壓器70的右端面圖,圖10(e)係將第2、3電極端子7a、7b設為正面側觀察的左端面圖。
又,圖11(a)係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2之厚膜塑模分壓器80的外觀立體圖,圖11(b)係俯視圖,圖11(c)係側視圖。塑模分壓器80的右端面圖、左端面圖與圖2(d)、(e)相同,故省略圖示。
塑模分壓器係塑模構件重複上述之熱收縮與熱膨脹,以上面部的中央部分為中心,零件整體有翹曲成弓狀的變形的可能性。因此,圖10(a)~(e)所示的實施例1之塑模分壓器70係通過將上面部22的Z軸方向的厚度t設為比上述之其他實施形態例的上面部還厚,可補強塑模分壓器的上面部,同時在電極端子6與電極端子7a、7b之間確保更長的沿面距離。此時,使Y軸方向中增厚厚度t的寬度W4,比電極端子6、7a、7b的拉出位置之寬度W5、W6還寬為佳。
於圖11(a)~(c)所示的實施例2之塑模分壓器80,在上面部24的上側且X軸方向的兩端附近,形成延伸於Y軸方向(短邊方向)的淺凹部21、23。
藉此於塑模分壓器80中,形成於第1突起部3與第3突起部5之間的空間、及形成於第2突起部4與第3突起部5之間的空間之外,形成於上面部24的凹部21、23所致之空間具有作為吸收塑模分壓器80的熱膨脹的空間之功能。結果,塑模的上面部24與具有收容部9及第1突起部3與第2突起部4與第3突起部5之塑模的下部係熱收縮與熱膨脹所致之變形的方向差異90度,故可抑制因為發熱而塑模分壓器80整體翹曲成弓狀的變形。
進而,通過在上面部24形成凹部21、23,於塑模分壓器80的上面中,在電極端子6與電極端子7a、7b之間,可確保更長的沿面距離。
<第6實施形態例> 對於厚膜塑模分壓器中確保電極端子之間的沿面距離來說,需要在塑模成形體的外側面形成凹凸(配置起伏),但是,根據部位而塑模材的厚度有差距的話,會有機械強度的問題。
以上述的圖2(b)所示的塑模分壓器為例的話,突起部3~5之間的凹部(尤其是網點的部位11a~11d)係塑模材變薄,故推估該部分的強度較差。因此,用以取得沿面距離的確保與零件強度的均衡的構造很重要。
圖12(a)係第6實施形態例的厚膜塑模分壓器之實施例1的塑模分壓器90的立體圖,從底面側觀察塑模分壓器90的外觀。圖12(b)係仰視圖,圖12(c)係從Y方向觀察塑模分壓器90的側視圖,圖12(d)係沿著圖12(a)的箭頭視點E-E´線切斷於Y軸方向時的剖面圖。
再者,塑模分壓器90的俯視圖、右端面圖及左端面圖係分別與圖2(a)、(d)、(e)相同,故省略該等圖示。
實施例1的塑模分壓器90係在第1突起部3與第3突起部5之間、及第2突起部4與第3突起部5之間的凹部中,如圖12(d)所示,收容電阻元件8的收容部29之Y軸方向的兩端部分(於圖中以虛線的圓形記號E1、E2表示)形成為階梯狀。
藉此,於實施例1的塑模分壓器90中,可取得沿面距離的確保與作為零件的強度的均衡。
圖13(a)、(b)係從底面側觀察第6實施形態例的厚膜塑模分壓器之實施例2的塑模分壓器100時的立體圖。圖13(a)係從可視認第1電極端子6整體的位置觀察的外觀,圖13(b)係從可視認第2電極端子7a與第3電極端子7b的位置觀察的外觀。
圖13(c)係從Y方向觀察塑模分壓器100的側視圖,圖13(d)係沿著圖13(a)、(b)的箭頭視點F-F´線將塑模分壓器切斷於Y軸方向時的剖面圖,圖13(e)係沿著圖13(a)、(b)的箭頭視點G-G´線將塑模分壓器切斷於Y軸方向時的剖面圖。
再者,塑模分壓器100的俯視圖、仰視圖、右端面圖及左端面圖係分別與圖2(a)、(b)、(d)、(e)相同,故省略該等圖示。
於實施例2的塑模分壓器100中,於第2突起部4與第3突起部5之間的凹部,如圖13(d)所示,於收容電阻元件8的收容部39a之Y軸方向的一方端部形成第1壁狀部(以虛線的橢圓J1表示)。又,於第1突起部3與第3突起部5之間凹部,如圖13(e)所示,於收容電阻元件8的收容部39b之Y軸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形成第2壁狀部(以虛線的橢圓J2表示)。
亦即,該等第1壁狀部與第2壁狀部係俯視塑模分壓器100時,配置於突起部之間平行於Y軸方向的凹部相互相反側的端部(斜對側的位置)。
如圖13(d)、(e)所示,於塑模分壓器100中第1壁狀部的Y軸方向的高度H4與第2壁狀部的Y軸方向的高度H4係形成為比收容部39a、39b的Y軸方向的高度H3還高,將第1壁狀部與第2壁狀部形成為較高的話會變得難以確保沿面距離。因此,於塑模分壓器100的一方側面側形成1處壁狀部,於另一方側面側形成1處壁狀部。
藉由上述般配置的第1壁狀部與第2壁狀部,即使於塑模分壓器100中,可取得沿面距離的確保與作為零件的強度的均衡。
圖14(a)係第6實施形態例的厚膜塑模分壓器之實施例3的塑模分壓器110的立體圖,從底面側觀察塑模分壓器110的外觀。圖14(b)係仰視圖,圖14(c)係從Y方向觀察塑模分壓器110的側視圖,圖14(d)係沿著圖14(a)的箭頭視點K-K´線將塑模分壓器110切斷於Y軸方向時的剖面圖。
再者,塑模分壓器110的俯視圖、右端面圖及左端面圖係分別與圖2(a)、(d)、(e)相同,故省略該等圖示。
如圖14(a)、(c)所示,在實施例3的塑模分壓器110中,在第1突起部3與第3突起部5之間的凹部、及第2突起部4與第3突起部5之間的凹部中,於收容電阻元件8的收容部49a、49b之Y軸方向的兩端部分形成為傾斜部M1、M2。
即使於形成此種傾斜部M1、M2的塑模分壓器110中,也可取得沿面距離的確保與作為零件的強度的均衡。
以上說明的各實施形態例係為了易於理解本發明所記載者,並不是為了限定本發明所記載者,可在發揮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適當變更。又,本發明的各構成要素係可任意捨取選擇,具備捨取選擇的構造的發明也包含於本發明。
1,10,20,30,40,50,60,70,80,90,100,110:厚膜塑模分壓器 2,22,24:上面部 2a:上面部的上面側 2b:上面部的下面側 3:第1突起部 4:第2突起部 5,5c:第3突起部 5d:第4突起部 6:第1電極端子 7a:第2電極端子 7b:第3電極端子 8:電阻元件 9,29,39a,39b,49a,49b:收容部 12,15,17,21,23:凹部 18,19:溝 M1,M2:傾斜部 D1,D2:厚度 L1,L2,L3:間隔(間隔距離) W1,W2,W3,W4,W5,W6:寬度
[圖1]圖1(a)係從可視認第1電極端子的位置觀察第1實施形態例的厚膜塑模分壓器的上面側立體圖,圖1(b)係從可視認第2電極端子與第3電極端子的位置觀察的上面側立體圖,圖1(c)係從底面側觀察的立體圖。 [圖2]圖2(a)係從Z軸方向上側觀察圖1(a)的厚膜塑模分壓器的俯視圖,圖2(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的仰視圖,圖2(c)係從Y方向觀察的側視圖,圖2(d)係將第1電極端子設為正面側,從X軸方向觀察的端面圖,圖2(e)係將第2電極端子與第3電極端子設為正面側,從X軸方向觀察的端面圖。 [圖3]將第1實施形態例的厚膜塑模分壓器沿著圖1(a)的箭頭視點A-A´線切斷於Y軸方向時的剖面圖。 [圖4]圖4(a)係從底面側觀察第2實施形態例的厚膜塑模分壓器的立體圖,圖4(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的仰視圖,圖4(c)係從Y方向觀察的側視圖。 [圖5]圖5(a)係從底面側觀察第3實施形態例的厚膜塑模分壓器的立體圖,圖5(b)係從Z軸方向下側觀察的仰視圖,圖5(c)係從Y方向觀察的側視圖。 [圖6]圖6(a)~(d)係第4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1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底面側立體圖等。 [圖7]圖7(a)~(d)係第4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2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底面側立體圖等。 [圖8]圖8(a)~(d)係第4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3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底面側立體圖等。 [圖9]圖9(a)~(d)係第4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4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底面側立體圖等。 [圖10]圖10(a)係第5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1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外觀立體圖,圖10(b)係俯視圖,圖10(c)係側視圖,圖10(d)、(e)係分別為右端面圖、左端面圖。 [圖11]圖11(a)係第5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2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外觀立體圖,圖11(b)係俯視圖,圖11(c)係側視圖。 [圖12]圖12(a)係第6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1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底面側立體圖,圖12(b)係仰視圖,圖12(c)係從Y方向觀察的側視圖,圖12(d)係沿著圖12(a)的箭頭視點E-E´線切斷於Y軸方向時的剖面圖。 [圖13]圖13(a)、(b)係分別為從底面側的不同位置觀察第6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2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外觀立體圖,圖13(c)係側視圖,圖13(d)、(e)係分別為沿著圖13(a)、(b)的箭頭視點F-F´線、箭頭視點G-G´線切斷時的剖面圖。 [圖14]圖14(a)係第6實施形態例的實施例3之厚膜塑模分壓器的底面側立體圖,圖14(b)係仰視圖,圖14(c)係從Y方向觀察的側視圖,圖14(d)係沿著圖14(a)的箭頭視點K-K´線切斷於Y軸方向時的剖面圖。
1:厚膜塑模分壓器
2:上面部
2b:上面部的下面側
3:第1突起部
4:第2突起部
5:第3突起部
6:第1電極端子
7a:第2電極端子
7b:第3電極端子
9:收容部

Claims (12)

  1. 一種電子零件,其特徵為具備: 上面部,係俯視為矩形且由板狀的外裝材料所成; 收容部,係配置於前述上面部之下面側的幾近中央,由埋設電阻元件的外裝材料所成; 第1突起部,係直立設置於前述上面部之下面側的長邊方向一方端部側,從該下面側起往垂直方向具有所定高度,並且配置第1電極端子,由外裝材料所成; 第2突起部,係直立設置於前述上面部之下面側的長邊方向另一方端部側,從該下面側起往垂直方向具有所定高度,並且配置第2電極端子,由外裝材料所成;及 第3突起部,係直立設置於前述上面部的下面側,且從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2突起部分別隔開所定距離並被該等包夾的位置,從該下面側起往垂直方向具有所定高度,由外裝材料所成; 前述第1突起部、前述第2突起部及前述第3突起部,係以分別於前述長邊方向具有一定寬度並且從前述下面側的短邊方向一方側面側延伸至另一方側面側之方式形成。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前述第3突起部的前述長邊方向的寬度,係比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3突起部的間隔距離、及前述第2突起部與前述第3突起部的間隔距離還寬。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前述第3突起部的前述垂直方向之高度,係比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2突出部的各前述垂直方向之高度還高。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在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3突起部之間、及前述第2突起部與前述第3突起部之間,前述下面側的前述短邊方向的兩端面側且鄰接於前述收容部的區域之前述垂直方向的深度比該收容部的該垂直方向的深度還深。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前述區域係於前述上面部中未從上面側往下面側貫通於垂直方向而殘存。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前述上面部,係具有在俯視時前述第1電極端子與前述第2電極端子被該上面部遮住的面積。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前述第1電極端子與前述第2電極端子,係分別從前述第1突起部與前述第2突起部的前述垂直方向之高度的4分之3以上的位置貫通前述外裝材料而被拉出至外部。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前述第1電極端子與前述第2電極端子,係分別為前述被拉出的部位中前述短邊方向之兩側的所定區域的寬度比其他區域窄。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前述第3突起部的數量為1個。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前述第3突起部的數量為2個以上。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前述外裝材料係由絕緣性的樹脂塑模構件所成。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零件,其中, 該電子零件,係具有前述第1電極端子、前述第2電極端子、配置於前述第2突起部的第3電極端子之高電壓用的厚膜塑模分壓器。
TW111140448A 2021-12-07 2022-10-25 電子零件 TWI826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8587A JP2023084418A (ja) 2021-12-07 2021-12-07 電子部品
JP2021-198587 2021-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9352A true TW202329352A (zh) 2023-07-16
TWI826070B TWI826070B (zh) 2023-12-11

Family

ID=86730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0448A TWI826070B (zh) 2021-12-07 2022-10-25 電子零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84418A (zh)
CN (1) CN118355460A (zh)
DE (1) DE112022004985T5 (zh)
TW (1) TWI826070B (zh)
WO (1) WO20231059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0801A (ja) * 1996-03-29 1997-12-12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高電圧用電気部品及び高電圧用可変抵抗器ユニット並びにフライバックトランス
MX2018001527A (es) * 2015-08-07 2018-05-17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Cuerpo moldeado y dispositivo electrico que tiene un cuerpo moldeado para aplicaciones de alto voltaje.
JP6694303B2 (ja) * 2016-03-24 2020-05-13 Koa株式会社 面実装型抵抗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84418A (ja) 2023-06-19
CN118355460A (zh) 2024-07-16
DE112022004985T5 (de) 2024-08-01
TWI826070B (zh) 2023-12-11
WO2023105995A1 (ja)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167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terminals
JP5858135B2 (ja) 半導体装置
US7247509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s
US943752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n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040232507A1 (en) Sensor package
US20070262409A1 (en) Lead fram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984127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0156433A (ja) 電子装置
US20090290054A1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US10297734B2 (en) LED module
JP2020098885A (ja) 半導体装置
JP2015195415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329352A (zh) 電子零件
CN117542821A (zh) 半导体器件及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引线框
US2023038674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3197858A (ja) 電力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12340B1 (ko) 렌즈 삽입부 내에 접합 홈을 구비하는 칩 기판
US994118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23123180A (ja) 電子部品
KR102567485B1 (ko) 배터리용 전기적 연결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531693B (zh) 半导体装置
TW202025317A (zh)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CN220172118U (zh) 防分层引线框架、半导体封装器件及半导体模块
JP3375283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路モジュール
JP2023032908A (ja) 電子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