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3248A - 畫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畫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3248A
TW201703248A TW104121877A TW104121877A TW201703248A TW 201703248 A TW201703248 A TW 201703248A TW 104121877 A TW104121877 A TW 104121877A TW 104121877 A TW104121877 A TW 104121877A TW 201703248 A TW201703248 A TW 2017032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emitting diode
layer
opening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蕭翔允
劉康弘
劉品妙
吳宗典
陳振彰
張正杰
林宗毅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1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703248A/zh
Priority to CN201510580314.8A priority patent/CN105070744A/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3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3248A/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畫素結構包含基板及畫素單元位於基板上。各畫素單元包含畫素電路結構層、畫素定義層、畫素電極、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及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畫素電路結構層形成於基板。畫素定義層形成於畫素電路結構層且具有第一、第二開口。畫素電極位於第一、第二開口中且電連接畫素電路結構層。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包含黏著層與第一、第二半導體層依序設置於第一開口內之畫素電極上。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包含第一、第二傳輸層依序設置於第二開口內之畫素電極上。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與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發出之光線顏色不同。

Description

畫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畫素結構。
隨著科技的進步,顯示器也從較為厚重的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器逐漸轉變成較為扁平且輕薄的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等。
液晶顯示器則是利用背光模組發光,分別透過液晶分子與彩色濾光片產生不同亮度與不同顏色的光線。因此,液晶顯示器的每個像素無法自己發光,屬於被動式發光的顯示器。液晶顯示器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且沒有影像烙印的問題。此外,隨著薄膜電晶體技術的發展,液晶顯示器中的每個像素可被獨立的控制,因此可提高液晶顯示器的反應時間與對比度。
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相較於液晶顯示器,結構更為簡單、且耗電量少、體積小,並且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概分為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與無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有機發光二極體可製作在可撓式之基板上,使得有機發光二極體 顯示器不只輕薄還可彎曲,因此,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開發與研究儼然已成為目前市場重要的趨勢之一。然而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藍光效率不佳,以及發光材料穩定性等問題,是造成現今產品量產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無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則是另一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技術。無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也可直接將不同顏色的發光二極體設置於顯示器的各個畫素當中,以構成紅、綠、藍(R、G、B)等次畫素,而不需要液晶顯示器中的彩色濾光片,也不需要額外設置背光模組作為發光源,但其微小化後會有不同顏色的次畫素發光效率不一致的問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藍光效率低落以及無機發光二極體微小化後所面臨之不同顏色的次畫素發光效率不一致的問題。
本發明之畫素結構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畫素與無機發光二極體(in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inorganic LED)次畫素。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畫素結構包含基板以及複數個畫素單元。複數個畫素單元位於基板上,其中各個畫素單元包含畫素電路結構層、畫素定義層、畫素電極、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以及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畫素電路結構層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畫素定義層形成於畫素電路結構層 上,且具有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畫素電極位於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中,且與畫素電路結構層電性連接。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包含黏著層、第一半導體層以及第二半導體層。黏著層設置於第一開口內之畫素電極上。第一半導體層設置於黏著層上。第二半導體層設置於第一半導體層上。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包含第一傳輸層以及第二傳輸層。第一傳輸層設置於該第二開口內之畫素電極上,第二傳輸層設置於第一傳輸層上,其中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與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發出之光線顏色不同。
本發明之另一技術態樣是在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之畫素結構的製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畫素結構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基板。形成畫素電路結構層於基板上。形成畫素定義層於畫素電路結構層上。圖案化畫素定義層,以形成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並由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露出部分畫素電路結構層。形成畫素電極於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設置至少一無機發光二極體於第一開口中,其中無機發光二極體利用黏著層設置於畫素電極上。形成有機發光二極體於第二開口中,其中有機發光二極體在無機發光二極體之後形成。
由於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不同,以及不同顏色的無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不同。因此,如果畫素結構中,不同顏色的次畫素之發光源皆為有機發光二極體或皆為無機發光二極體,容易產生不同顏色的次畫素發光效率不一致的問題,並影響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色彩表 現。有鑑於此,上述實施方式在畫素結構中,設置有至少一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無機發光二極體。如此一來,在不同顏色的次畫素間,可藉由發光效率較好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取代發光效率較差的無機發光二極體,或者是藉由發光效率較好的無機發光二極體取代發光效率較差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使得不同顏色的次畫素之發光效率不致於落差太大,藉以改善畫素結構中,不同顏色的次畫素發光效率不一致的問題。
10‧‧‧發光顯示裝置
100‧‧‧畫素單元
200‧‧‧基板
110‧‧‧畫素電路結構層
111‧‧‧畫素區
112‧‧‧非畫素區
114‧‧‧資料線驅動電路
115‧‧‧掃描線驅動電路
120‧‧‧畫素定義層
121‧‧‧頂面
122‧‧‧內表面
130‧‧‧畫素電極
140‧‧‧黏著層
150‧‧‧無機發光二極體
152‧‧‧無機層
160‧‧‧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
162‧‧‧第一有機層
170‧‧‧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
172‧‧‧第二有機層
180‧‧‧對向電極
231‧‧‧第一半導體層
232‧‧‧主動層
233‧‧‧第二半導體層
S‧‧‧出光面
H1‧‧‧無機發光二極體垂直高度
H2‧‧‧畫素定義層垂直高度
T1、T2、T3‧‧‧畫素電路
O1‧‧‧第一開口
O2‧‧‧第二開口
O3‧‧‧第三開口
P1‧‧‧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
P2‧‧‧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
P3‧‧‧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發光顯示裝置的俯視圖。
第2圖為沿第1圖之線段2-2的剖面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請參考第1圖與第2圖,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發光顯示裝置10的俯視圖,第2圖為沿第1圖之線段2-2的剖面圖。如圖所示,發光顯示裝置10包含基板200。基板200上可包含有畫素區111與非畫素區112。基板200的 畫素區111內具有複數個畫素單元100。並且,畫素單元100中可包含有複數個次畫素。在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中,畫素單元100內同時包含至少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畫素與至少一無機發光二極體(in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inorganic LED)次畫素。舉例而言,在第1圖與第2圖中,畫素單元100內包含有一個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以及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P3,以分別形成畫素單元100中不同顏色的次畫素,例如紅色、綠色與藍色次畫素。
基板200的非畫素區112可包含有資料線驅動電路114以及掃描線驅動電路115。以第1圖為例,資料線驅動電路114連接至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以及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P3之資料線。掃描線驅動電路115連接至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以及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P3之掃描線。如此一來,發光顯示裝置10可驅動畫素單元100內不同顏色的次畫素發光,藉由不同顏色的次畫素所發出之光線的組合,可使得發光顯示裝置10發出全彩的影像。
請一併參考第1圖與第2圖。如圖所示,畫素單元100位於基板200上,且各個畫素單元200包含畫素電路結構層110、畫素定義層120、畫素電極130、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以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3,其中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包含無機發光二極體150、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包含 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160、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3包含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70,並且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以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3發出之光線的顏色各不相同。如此一來,為了因應有機以及無機發光二極體中,不同顏色的色光發光效率不同的現象,本實施方式可在畫素單元100中同時設置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以及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P3,以達到最佳發光效率的組合。
更進一步而言,在畫素單元100中,如果只具備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或者只具備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可能會造成畫素單元100中,不同顏色的次畫素之間,發光效率不佳的問題。舉例而言,在一實施方式中,紅光、綠光與藍光無機發光二極體(in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LED)之外部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以及紅光、綠光與藍光有機發光二極體之外部量子效率,可如「表格一」所示。
上述無機發光二極體可為邊長小於或等於10微米(μm),且出光面的面積小於或等於100平方微米(μm2)的無機發光二極體。由「表格一」可知,藍光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效率最低,而藍光無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效率最 高。因此,在第2圖之實施方式中,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可為藍光之無機發光二極體,而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可分別為紅光以及綠光有機發光二極體。如此一來,本實施方式因應不同色光間的效率,選擇無機發光二極體與有機發光二極體最佳發光效率的組合,可改善藍光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之發光效率較低與微小化後的紅光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之發光效率較低的問題。
換句話說,在本實施方式之畫素單元100中,因為第一與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可分別為紅光與綠光有機發光二極體,而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可為藍光有機發光二極體,所以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以及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P3之發光效率可較為接近,藉以改善不同顏色的次畫素發光效率不一致的問題,並提升畫素單元100整體的發光效率。
舉例而言,若定義一發光效率差值比率=[(最大發光效率-最小發光效率)/最小發光效率]×100%,當畫素單元100中的紅色、綠色以及藍色次畫素皆以無機發光二極體作為發光源,則發光效率最小者(即紅光無機發光二極體)與發光效率最大者(即藍光無機發光二極體)之間的差值比率為[(15-3)/3]×100%=400%。又如對照實施例,舉例而言,畫素單元100中的紅色、綠色以及藍色次畫素皆以有機發光二極體作為發光源,則發光效率最小者(即藍光有機發光二極體)與發光效率最大者(即綠光有機發光二極體)之間的差值比率為[(25-5)/5]×100%=400%。
由表格一中,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的發光效率,較佳必須大於等於15,此改善效果最明顯。本發明實施例之實施態樣為,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P3分別以紅色、綠色有機發光二極體作為發光源;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以藍色無機發光二極體作為發光源,發光效率差值比率為[(25-15)/15]×100%=67%。由此可知,本實施方式中,發光效率最小者與發光效率最大者之間的差值比率明顯較前述對照實施例小,因此可改善不同顏色的次畫素發光效率不一致的問題,以及提升畫素結構100中藍色次畫素的穩定度與長效性。又較佳狀態發光效率差值比率必須小於或等於67%,改善次畫素發光效率不一致的問題可較為顯著。
應了解的是,上述實施方式中,因為藍色的無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最好,同時藍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最差,所以畫素單元100中的藍色次畫素以藍色的無機發光二極體為發光源。但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能因為無機發光二極體150以及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選用的材料或製造過程不同,所以藍色的無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效率未必最好,且藍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效率未必最差。因此,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視實際情況,將發光效率較好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取代發光效率較差的無機發光二極體,或者是將發光效率較好的無機發光二極體取代發光效率較差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方式中,無機發光二極體150也有可能是紅色、綠色或其他 顏色的無機發光二極體。同理,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中,也有可能包含藍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
應了解的是,上述一或多個實施態樣之畫素單元100雖然以一個無機發光二極體、兩個有機發光二極體為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畫素單元100可包含有兩個無機發光二極體以及一個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形成畫素單元100中的紅色、綠色以及藍色次畫素。又再一實施方式中,畫素單元100可包含有紅色、綠色、藍色以及黃色次畫素,且其中至少一個次畫素之發光源為無機發光二極體,至少一個次畫素之發光源為有機發光二極體,藉以改善不同顏色的次畫素發光效率不一致的問題。
接著,請繼續參考第1圖與第2圖。如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基板200可為主動元件陣列基板。更進一步而言,畫素電路結構層110形成於基板200之表面,並包含畫素電路T1、T2與T3。各個畫素電路T1、T2與T3可包含有至少一電晶體。畫素電路T1、T2與T3可透過資料線以及掃描線與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資料線驅動電路114以及掃描線驅動電路115電性連接,以獨立地控制畫素單元100中的各個次畫素。
請繼續參考第2圖。畫素定義層120形成於畫素電路結構層110上並至少部分覆蓋各個畫素電路T1、T2與T3,且畫素定義層120包含有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畫素電極130分別位於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中,且與畫素電路T1、T2與T3電性連 接。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包含黏著層140,其係設置於第一開口O1中,且位於畫素電極130上。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分別位於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且與畫素電極130電性連接,無機發光二極體150位於第一開口O1中,且利用黏著層140固定於畫素電極130上。黏著層140可具有導電性,使得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可與畫素電極130電性連接。
請繼續參考第2圖,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160包含第一有機層162,第一有機層162位於畫素電極130上,且第一有機層162與畫素電極130電性連接,以形成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2。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70包含第二有機層172,第二有機層172位於畫素電極層330上,且第二有機層172與畫素電極130電性連接,以形成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3。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包含無機層152,無機層152與黏著層140黏接,並與畫素電極130電性連接,以形成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P1。
請繼續參考第2圖,畫素單元100可更包含對向電極180。對向電極180位於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中,且對向電極180與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以及無機發光二極體150電性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畫素電極130可為陽極,對向電極180可為陰極。畫素電路T1、T2與T3可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中的畫素電極130,並傳送資料訊號至畫素電極130,以分別點亮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 160、170以及無機發光二極體150,此時對向電極180則可為共通電極。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畫素電極130可為陰極,對向電極180可為陽極。此時,畫素電路T1、T2與T3可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中的對向電極180,而畫素電極130可作為共通電極。
如此一來,本實施方式之無機發光二極體150與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可分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以作為畫素單元100中不同顏色次畫素。例如無機發光二極體150與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發出之光線可為紅色、綠色與藍色之任意組合,以至少形成紅色次畫素、綠色次畫素以及藍色次畫素。因此,本實施方式之畫素單元100中,不同顏色的次畫素之間,發光效率不一致(即藍色次畫素的發光效率較低)可被改善。
接著,為使更於理解,以下實施方式更進一步揭露一種畫素結構的製造方法。請參考第2圖,畫素結構之製造方法可包含下述步驟。
步驟S1:提供基板200。如第2圖所示,基板200可為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步驟S2:形成畫素電路結構層110於基板200上。如第2圖所示,畫素電路結構層110包含複數個畫素電路T1、T2、T3。各個畫素電路T1、T2、T3可包含電晶體。電晶體可包含主動層、閘極、源極以及汲極等,其中閘極、源極以及汲極之材料可為金屬,主動層之材料可為非晶矽、多 晶矽或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等。
步驟S3:形成畫素定義層120於畫素電路結構層110上。
步驟S4:圖案化畫素定義層,以形成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並由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露出部分畫素電路結構層110。如第2圖所示,畫素定義層120至少部分覆蓋畫素電路T1、T2、T3,且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及第三開口O3分別與畫素電路T1、T2、T3之一極(如源極或汲極)連通。
步驟S5:形成畫素電極130於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因為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與第三開口O3分別與畫素電路T1、T2、T3之源極或汲極連通,所以畫素電極130與畫素電路T1、T2、T3之源極或汲極可電性連接。
步驟S6:設置無機發光二極體150於第一開口O1中。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可藉由黏著層140設置於畫素電極130上。在一實施方式中,黏著層140可設置於第一開口O1中的畫素電極130上,接著再利用微機械裝置將無機發光二極體150轉置至基板200上方,並對準第一開口O1中的黏著層140。在另一實施方式中,黏著層140可設置於無機發光二極體150之無機層152上,使得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可藉由微機械裝置直接連接至第一開口O1中的畫素電極130上。
如第2圖所示,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可具有出光面S。畫素定義層120具有背對基板200之頂面121。當無機發光 二極體150設置於第一開口O1後,由基板200之第一開口O1中的內表面122至無機發光二極體150之出光面S的無機發光二極體垂直高度H1,小於或等於基板200之第一開口O1中的內表面122至畫素定義層200之頂面121的畫素定義層垂直高度H2。簡言之,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容納於第一開口O1中,且沒有突出於第一開口O1外。因此,在畫素單元100後續的製程中,可避免無機發光二極體150損壞。
接著,進行步驟S7:形成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160於第二開口O2中,以及形成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70於第三開口O3中。需說明的是,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160以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70在無機發光二極體150之後形成。如此一來,可避免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160以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70在無機發光二極體150的設置過程破壞。此外,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可分別藉由至少一道蒸鍍製程或至少一道噴墨列印製程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在蒸鍍製程中,可利用一遮罩裸露第二開口O2或第三開口O3,以將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分別形成於第二開口O2或第三開口O3。而在蒸鍍製程中,因為步驟S4中的無機發光二極體150沒有突出於第一開口O1外,所以蒸鍍用的遮罩不會壓壞無機發光二極體150。
在一實施方式中,無機發光二極體150之邊長可小於或等於10微米(um),其出光面的面積可小於或等於100平方微米(μm2)。如第2圖所示,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可為垂直式(Vertical Type)的無機發光二極體150,其中無機層152 可更包含第一半導體層231以及第二半導體層233。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半導體層231和第二半導體層233可直接相疊。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半導體層231以及第二半導體層233可間接相疊。如第2圖所示,無機層152可更包含主動層232。主動層232可位於第一半導體層231與第二半導體層233之間,使得第一半導體層231以及第二半導體層233間接相疊。上述第一半導體層231、主動層232以及第二半導體層233皆為無機材料所組成。
上述無機發光二極體200可根據不同的半導體材料而產生紅、綠和藍之三原色,以構成基本色彩。而在無機發光二極體200縮小至微米尺寸(≦100μm2)後,半導體材料間晶格不匹配的現象會影響無機發光二極體200之發光效率,導致上述「表格一」中不同色光的無機發光二極體200發光效率不一致的現象。
如第2圖所示,上述之第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160、170分別包含第一有機層162、第二有機層172。第一有機層162以及第二有機層172為有機材料所組成。舉例而言,第一有機層162以及第二有機層172可分別包含第一傳輸層與第二傳輸層,其中第一傳輸層可為電洞傳輸層(Hole Transport Layer,HTL),而第二傳輸層可為電子傳輸層(Electrode Transport Layer,ETL)。在一實施方式中,電洞傳輸層與電子傳輸層可直接相疊。在另一實施方式中,電洞傳輸層與電子傳輸層可間接相疊,例如電洞傳輸層與電子傳輸層之間可還包含發光層(Emitting Layer,EML)。
在又一實施方式中,第一有機層162以及第二有機層172可分別更包含電洞注入層(Hole Injection Layer,HIL)、電子注入層(Electrode Injection Layer,EIL)、電洞阻擋層(Hole Blocking Layer,HBL)以及電子阻擋層(Electrode Blocking Layer,EBL)等。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依實際需求在第一有機層162以及第二有機層172中選擇性地加入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電洞阻擋層、電子阻擋層中至少一者。上述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電洞阻擋層、電子阻擋層之材料皆為有機材料所組成。
上述第一有機層162以及第二有機層172可依其材料之不同而產生紅、綠和藍之三原色,以構成基本色彩。然而,不同的有機材料之發光效率不盡相同。進一步而言,在一實施方式中,綠光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效率大於紅光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效率,且紅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大於藍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並且,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由於目前藍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有機材料較不穩定,因此藍光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效率只有綠光或紅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間。
綜上所述,由於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及不同顏色的無機發光二極體因為分別具有不同的外部量子效率。因此,如果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畫素結構只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或者只包含無機發光二極體,則畫素結構中的各個次畫素的發光效率會不一致,而影響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的色彩表現。有鑑於此,本實施方式之畫素結構包含至少一無機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有機發光二極體。因此,在不同顏色的次畫素間,可藉由發光效率較好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取代發光效率較差的無機發光二極體,或者是藉由發光效率較好的無機發光二極體取代發光效率較差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藉以改善不同顏色的次畫素發光效率不一致的問題,以增進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色彩表現。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畫素單元
200‧‧‧基板
110‧‧‧畫素電路結構層
120‧‧‧畫素定義層
121‧‧‧頂面
122‧‧‧內表面
130‧‧‧畫素電極
140‧‧‧黏著層
150‧‧‧無機發光二極體
152‧‧‧無機層
160‧‧‧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
162‧‧‧第一有機層
170‧‧‧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
172‧‧‧第二有機層
180‧‧‧對向電極
231‧‧‧第一半導體層
232‧‧‧主動層
233‧‧‧第二半導體層
S‧‧‧出光面
H1‧‧‧無機發光二極體垂直高度
H2‧‧‧畫素定義層垂直高度
T1、T2、T3‧‧‧畫素電路
O1‧‧‧第一開口
O2‧‧‧第二開口
O3‧‧‧第三開口
P1‧‧‧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
P2‧‧‧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
P3‧‧‧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

Claims (8)

  1. 一種畫素結構,包含:一基板;以及複數個畫素單元,位於該基板上,其中各該畫素單元包含:一畫素電路結構層,形成於該基板之表面;一畫素定義層,形成於該畫素電路結構層上,且畫素定義層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一畫素電極,位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中,且與該畫素電路結構層電性連接;一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包含:一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開口內之該畫素電極上;一第一半導體層,設置於該黏著層上;以及一第二半導體層,設置於該第一半導體層上;以及一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包含:一第一傳輸層,設置於該第二開口內之該畫素電極上;以及一第二傳輸層,設置於該第一傳輸層上;其中,該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與該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所發出之光線顏色不同。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各該畫素 單元更包含: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具有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無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該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以及該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次畫素,三者所發出之光線顏色均不相同。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無機發光二極體發出之光線顏色為藍色。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無機發光二極體、該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之間的一發光效率差值比率≦67%,該發光效率差值比率為該無機發光二極體、該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有機發光二極體之間,[(最大發光效率-最小發光效率)/最小發光效率]×100%。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無機發光二極體具有一出光面,該畫素定義層具有背對該基板之一頂面,且由該基板至該無機發光二極體之該出光面的一無機發光二極體垂直高度,小於或等於由該基板至該畫素定義層之該頂面的一畫素定義層垂直高度。
  6. 一種畫素結構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基板; 形成一畫素電路結構層於該基板上;形成一畫素定義層於該畫素電路結構層上;圖案化該畫素定義層,以形成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並由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露出部分該畫素電路結構層;形成一畫素電極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設置至少一無機發光二極體於該第一開口中,其中該無機發光二極體利用一黏著層設置於該畫素電極上;以及形成一有機發光二極體於該第二開口中,其中該有機發光二極體在該無機發光二極體之後形成。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畫素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有機發光二極體之步驟包含至少一道蒸鍍製程或至少一道噴墨列印製程。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畫素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無機發光二極體之步驟包含:利用至少一微機械裝置將該無機發光二極體轉置至該基板上方。
TW104121877A 2015-07-06 2015-07-06 畫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17032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877A TW201703248A (zh) 2015-07-06 2015-07-06 畫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201510580314.8A CN105070744A (zh) 2015-07-06 2015-09-14 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877A TW201703248A (zh) 2015-07-06 2015-07-06 畫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3248A true TW201703248A (zh) 2017-01-16

Family

ID=54500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877A TW201703248A (zh) 2015-07-06 2015-07-06 畫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0744A (zh)
TW (1) TW20170324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3744B (zh) * 2018-03-23 2019-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679765B (zh) * 2018-06-22 2019-1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4223B (zh) * 2016-05-04 2019-08-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面板
FR3057995B1 (fr) * 2016-10-21 2019-03-29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Dispositif d'affichag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KR102318335B1 (ko) 2017-04-13 2021-10-28 제이드 버드 디스플레이(상하이) 리미티드 Led-oled 하이브리드 자체-발광 디스플레이
KR102513102B1 (ko) * 2017-12-20 2023-03-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조명 장치
CN108878499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全彩显示阵列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9148545B (zh) * 2018-08-31 2021-03-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896088A (zh) * 2018-09-13 2020-03-20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CN109300966A (zh) * 2018-10-31 2019-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616499A (zh) * 2018-12-04 2019-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WO2020133161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显示屏制造方法
KR20210063056A (ko) * 2019-11-22 2021-06-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1114028A1 (zh) * 2019-12-09 2021-06-17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单元、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设备
CN111354877B (zh) * 2020-03-11 2023-04-18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Oled杂化发光面板的制备方法及发光面板
CN113540157A (zh) * 2020-04-15 2021-10-22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11834420B (zh) * 2020-06-12 2023-05-09 福州大学 一种半导体混合型全彩化三极发光管显示器件及制造方法
CN111710711A (zh) * 2020-07-29 2020-09-25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杂化结构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1697047B (zh) * 2020-07-29 2023-09-01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杂化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3437089B (zh) * 2021-06-10 2024-03-26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9030B2 (en) * 2004-03-29 2007-08-21 Articulated Technologies, Llc Roll-to-roll fabricated light sheet and encapsulated semiconductor circuit devices
US20070205423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912020B2 (en) * 2011-11-23 2014-12-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grating active matrix in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for display devices
TWI467528B (zh) * 2013-10-30 2015-01-01 Au Op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3744B (zh) * 2018-03-23 2019-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679765B (zh) * 2018-06-22 2019-1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0744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03248A (zh) 畫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KR102578544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JP5153825B2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223567A1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
TWI672811B (zh)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TW201721858A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KR100608403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11251059A (ja) カラー表示装置
WO2019127790A1 (zh) 用于woled显示器的彩膜基板及woled显示器
WO2014172951A1 (zh)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WO2016095335A1 (zh) 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0840407A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WO2020233284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624093B (zh) 白光發光裝置、包含其之白光發光面板、製造白光發光面板之方法、及包含白光發光裝置之顯示設備
WO2014153801A1 (zh) 有机电致发光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012316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WO2018205619A1 (zh)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oled显示装置
KR2013009318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0248404A1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及显示面板
WO2022257951A1 (zh) 电致发光单元、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9773851B2 (en) OLE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n insulative layer of varying thickne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8188153A1 (zh) Woled显示装置
JP2010123286A (ja) 積層型有機el表示装置
US7659664B2 (en)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
WO2019001362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