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3950A - 拉鏈用之滑件 - Google Patents

拉鏈用之滑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3950A
TW201633950A TW105103595A TW105103595A TW201633950A TW 201633950 A TW201633950 A TW 201633950A TW 105103595 A TW105103595 A TW 105103595A TW 105103595 A TW105103595 A TW 105103595A TW 201633950 A TW201633950 A TW 2016339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cover member
portions
engaged
pull ta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3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9247B (zh
Inventor
Chun-Chun Lai
Yuichi Iwase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33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3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2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拉鏈用之滑件(6、7)包括具有上翼板(40、40a)之滑件主體(10)、拉片(20、20a)、及蓋構件(30、50),拉片(20、20a)具有:捏部(21);1個連結部(22),其自捏部(21)延出;及一對安裝軸部(23),其等自連結部(22)之端部朝左右兩側突出。蓋構件(30、50)具有:第1蓋部(31a、51a),其被覆上翼板(40、40a)之導入口側端部;及一對第2蓋部(31b、51b),其等自第1蓋部(31a、51a)朝嚙合口方向延出。藉此,即便拉片(20、20a)受到如扭轉之方向之力,拉片(20、20a)之連結部(22)亦不易產生變形或折損。又,滑件(6、7)之手感及外觀良好,並且滑件(6、7)上不易鉤掛其他物品等。

Description

拉鏈用之滑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括滑件主體、拉片及蓋構件此3個零件之拉鏈用之滑件。
拉鏈通常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帶,其等係於左右之拉鏈鏈布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沿鏈布長度方向形成有鏈齒排;及滑件,其可滑動地安裝於鏈齒排;且藉由使滑件沿鏈齒排朝拉鏈鏈齒之嚙合方向或分離方向滑動,可使拉鏈閉合或拉開。
關於用於該拉鏈之滑件,例如於日本專利第4906644號說明書(專利文獻1)、或國際公開第2013/001597號說明書(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包括滑件主體、拉片及蓋構件此3個構件之滑件。尤其是,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具備停止機構之滑件,該停止機構係將滑件以不移動之方式相對於拉鏈鏈帶之鏈齒排鎖定,並維持滑件之停止狀態。
例如,如圖13所示,該專利文獻1之滑件8係由如下3個零件形成:滑件主體60;拉片70,其可旋動地安裝於滑件主體60;及蓋構件75,其扣合於滑件主體60,將拉片70保持於與滑件主體60之間。
滑件主體60具有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之上翼板61及下翼板62,該等上下翼板61、62之導入口側端部(前端部)係藉由引導柱63而連結,並且於上下翼板61、62間,形成有將設置於引導柱63之左右兩側之導入口與設置於後端之嚙合口連通之Y字狀之鏈齒引導路徑。又, 於上翼板61之左右側緣部垂下設置有凸緣部64。
於滑件主體60之上翼板61,形成有收容拉片70之下述停止爪74之收容部61a,於該收容部61a之底部,穿設有貫通鏈齒引導路徑之左右之窗部(爪孔)。於收容部61a之前後,配置有具備供蓋構件75扣合之被卡合部之扣合柱61b。以將前後之扣合柱61b連結之方式設置具備軸承部61d之左右之支持壁部61c。
拉片70具有:捏部71;左右一對連結臂部72,其等自捏部71沿拉片70之長度方向延出;及安裝軸部73,其於左右之連結臂部72之前端部間沿寬度方向配置;且於安裝軸部73之寬度方向中央部一體地形成有停止爪74。
於此情形時,左右之連結臂部72配置於較設置於滑件主體60之左右之支持壁部61c之軸承部61d更靠外側之位置。停止爪74具有:爪體基部74a,其自安裝軸部73朝與連結臂部72正交之方向鼓出;及左右之第1爪部74b及第2爪部74c,其等自爪體基部74a突出。
蓋構件75具有可彈性變形之蓋部75a、及突出設置於蓋部75a之前端部及後端部之內表面之卡合部75b。
於此種使用滑件主體60、拉片70及蓋構件75此3個零件組裝滑件8之情形時,首先,將停止爪74***至滑件主體60之收容部61a內並且將拉片70之安裝軸部73***至滑件主體60之軸承部61d,而將拉片70載置於滑件主體60。
其次,自滑件主體60之上方蓋上蓋構件75,使蓋構件75之前後之卡合部75b與設置於滑件主體60之扣合柱61b之前後之被卡合部卡合,藉此,將蓋構件75安裝於滑件主體60。此時,蓋部75a之一部分彈性變形,藉此,前後之卡合部75卡合於前後之被卡合部。藉此,製造將拉片70之安裝軸部73可旋動地保持於滑件主體60與蓋構件75之間之滑件8。
於此種專利文獻1之滑件8中,拉片70具有如上所述之停止爪74,故而藉由利用拉片70之自重旋動及滑件8朝鏈齒分離方向之強制移動,可將停止爪74之爪部嵌入至鏈齒排之拉鏈鏈齒間,將滑件8以不滑動之方式鎖定。
因此,於目前為止之具備停止機構之通常之滑件中,多數情況下藉由安裝如板彈簧般之金屬製之彈性構件而形成停止機構,但於專利文獻1之滑件8中,可不使用金屬製之彈性構件而形成停止機構。
藉此,可減少具備停止機構之滑件8之零件件數,故而可謀求削減成本,並且亦可容易地且機械性穩定地進行滑件8之組裝。進而,於專利文獻1中,於將滑件8鎖定時可抑制停止爪74之磨耗,故而可使停止機構持續長時間穩定地發揮功能。
又,如圖14所示,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滑件9係由如下3個零件形成:滑件主體80;拉片90,其可旋動地安裝於滑件主體80;及蓋構件95,其扣合於滑件主體80,將拉片90保持於與滑件主體80之間。
於專利文獻2中之滑件主體80之上翼板81,豎立設置有左右一對軸承部82,並且於左右之軸承部82間穿設有供拉片90之下述停止爪93a插拔之爪孔83。又,於上翼板81之前端部,豎立設置有將蓋構件95固定之左右一對固定柱84,於各固定柱84之下端部形成有被卡合槽部84a。
拉片90具有:捏部91;左右一對連結臂部92,其等自捏部91延出;及安裝軸部93,其沿寬度方向配置於左右之連結臂部92之前端部間;並且於該拉片90形成有被捏部91、左右之連結臂部92、及安裝軸部93包圍而成之開口窗部94。
於安裝軸部93,停止爪93a突出設置於與左右之連結臂部92大致正交之方向。於捏部91之內側緣部,配置有朝安裝軸部93延伸之左右一對卡止片部91a。於此情形時,左右之連結臂部92配置於較設置於 滑件主體80之左右之軸承部82更靠外側之位置。
蓋構件95具有:寬幅部96,其配置於前端部;窄幅部97,其自寬幅部96朝後方延伸,且滑件寬度方向之尺寸小於寬幅部96;及懸臂狀之突片部98,其自窄幅部97進而朝後方延出,供拉片90之左右一對卡止片部91a卡止。於專利文獻2中,藉由將拉片90之左右一對卡止片部91a卡止於該蓋構件95之突片部98,可保持拉片90之倒伏狀態。
於俯視滑件9時,蓋構件95之寬幅部96具有與上翼板81之前端部之形狀(平面形狀)大致相同之形狀(平面形狀)。又,寬幅部96具有頂板部、及垂下設置於頂板部之背面(下表面)之左右之側壁部及前後壁部,該等頂板部係藉由左右之側壁部及前後壁部而形成收容設置於滑件主體80之左右之固定柱84的收容空間部。窄幅部97係以自寬幅部96呈平板狀延出,自上方側覆蓋拉片90之安裝軸部93之方式配置。
於此種由滑件主體80、拉片90及蓋構件95此3個零件組裝滑件9之情形時,首先,將停止爪93a***至滑件主體80之爪孔83,並且將拉片90之安裝軸部93***至滑件主體80之軸承部82,而將拉片90載置於滑件主體80。其次,自滑件主體80之上方蓋上蓋構件95,將滑件主體80之左右之固定柱84收容於設置在蓋構件95之寬幅部96之收容空間部內,其後,使蓋構件95之左右之側壁部之下端部向內側擠壓變形。
藉此,將以朝內側突出之方式塑性變形之蓋構件95之突出部位壓入至形成於固定柱84之被卡合槽部84a,而使蓋構件95固定於滑件主體80。根據以上,製造將拉片90之安裝軸部93可旋動地保持於滑件主體80與蓋構件95之窄幅部97之間之滑件9。
於此種專利文獻2之滑件9中,具備利用停止爪93a而形成之停止機構,並且與上述專利文獻1之滑件9同樣地,利用3個零件形成,故而可謀求藉由減少零件件數而削減成本,並且亦可容易地進行滑件9之組裝。進而,於專利文獻2之滑件9中,蓋構件95之寬幅部96、窄幅 部97及卡止片部91a之上表面形成為相對較寬之平面狀,故而可提高滑件9之外觀品質及設計性,並且可提高滑件9之手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906644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3/001597號說明書
通常,於將拉鏈安裝於衣類或包類等製品時,多數情況下滑件露出至製品之外部,故而有手感及外觀(設計)亦受到重視之情況。
然而,例如於圖13所示之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滑件8中,滑件主體60之上翼板61之上表面暴露至外部,並且例如於拉片70倒伏之狀態下拉片70之正面或背面相對於上翼板61之上表面形成階差。又,固定於滑件主體60之蓋構件75亦相對於上翼板61及拉片70形成階差。
如此,滑件8之上表面側之形態具有數量較多之階差,故而滑件8之手感成為凹凸不平之感覺,觸感較差。又,有滑件8之外觀不符合拉鏈被安裝製品之設計之情形。進而,於將滑件8用於衣類或包類等製品之情形時,有其他物品鉤掛於滑件8之階差之虞。
另一方面,圖14所示之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滑件9與專利文獻1之滑件8相比,蓋構件95形成為寬幅,故而具有給人留下相對平坦之印象之外觀。因此,專利文獻2之滑件9成為看起來具時尚感,並且滑件9之手感亦相對良好者。
然而,即便於此種專利文獻2之滑件9中拉片90為倒伏之狀態,於蓋構件95之上表面與拉片90之上表面之間、或於拉片90之上表面與經由拉片90之開口窗部94而暴露至外部之上翼板81之上表面之間形成有階差。因此,為了使滑件9之觸感更提高,並且使其他物品之鉤掛 更減少,期望使滑件9整體之上表面形態更平坦化。
又,就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滑件8、9而言,藉由左右一對連結臂部72、92而將拉片70、90之捏部71、91與安裝軸部73、93連結。此種拉片70、90之安裝軸部73、93係以由設置於滑件主體60、80之左右之軸承部61d、82支持之狀態安裝於滑件主體60、80。於此情形時,拉片70、90之左右連結臂部72、92配置於較設置於滑件主體60、80之左右之軸承部61d、82更靠滑件寬度方向之外側。
如此,於拉片70、90之左右連結臂部72、92在較滑件主體60、80之左右之軸承部61d、82更靠外側,配置於相互隔開某種程度之位置,並且各連結臂部72、92形成為細長之情形時,例如於在滑件8、9之滑動操作中,拉片70、90於如相對於保持在滑件主體60、80之安裝軸部73、93扭轉之方向受到過度之力時,有左右之連結臂部72、92之一者或兩者變形或彎折之虞。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之課題而完成者,其具體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滑件,該滑件係可謀求削減成本或提高組裝作業性之由滑件主體、拉片及蓋構件此3個零件形成的拉鏈用之滑件,且可使拉片對抗扭轉之方向之力之強度提高,進而,使形成於滑件之上表面側之階差變少,手感良好且外觀亦良好,又,可防止其他物品鉤掛。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藉由本發明提供之拉鏈用之滑件作為基本構成,最主要之特徵在於:其係拉鏈用之滑件,且包括:滑件主體,其上翼板及下翼板係藉由引導柱而連結;拉片,其相對於上述滑件主體可旋動地配置;及蓋構件,其安裝於上述滑件主體;且上述拉片具有:捏部;1個連結部,其自上述捏部沿拉片長度方向延出;及一對安裝軸部,其等自上述連結部之與上述捏部為相反側之端部朝拉片寬度方向之左右兩側突出;且上述蓋構件具有:第1蓋部,其係於自上 述滑件主體之上表面方向觀察之狀態下,被覆上述上翼板之導入口側端部;及一對第2蓋部,其等自上述第1蓋部朝嚙合口方向延出;且於上述蓋構件之一對上述第2蓋部間設置有可收容上述拉片之上述連結部之槽部。
於本發明之滑件中,較佳為上述蓋構件具有卡合於上述上翼板之卡合部,並且上述蓋構件之至少一部形成為可彈性變形,上述上翼板具有供上述蓋構件之上述卡合部卡合之被卡合部。
於此情形時,較佳為上述卡合部具有:至少1個第1卡合部,其配置於上述第1蓋部;及一對第2卡合部,其等分別配置於左右之上述第2蓋部;且上述被卡合部具有:至少1個第1被卡合部,其係於在上述滑件主體安裝有上述蓋構件及上述拉片之狀態下,配置於較上述安裝軸部更靠上述滑件主體之導入口側,且供上述蓋構件之上述第1卡合部卡合;及一對第2被卡合部,其等配置於較上述安裝軸部更靠上述滑件主體之嚙合口側,且分別供上述蓋構件之上述第2卡合部卡合。
又,較佳為上述上翼板具有:第1加強壁部,其分別豎立設置於上述上翼板之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左右且與上述第1被卡合部一體地形成;及第2加強壁部,其分別豎立設置於上述上翼板之一對上述第2被卡合部之外側且與上述第2被卡合部一體地形成。
進而,較佳為上述上翼板之上述第1加強壁部與上述第2加強壁部係相互隔開地配置,上述蓋構件具有嵌入至上述上翼板之上述第1加強壁部與上述第2加強壁部之間之嵌入壁部。於此情形時,尤佳為於上述上翼板之左右側緣部配置有自上述上翼板***之左右之加強肋,上述嵌入壁部配置於上述加強肋與上述安裝軸部之間。
於本發明之滑件中,較佳為上述連結部之寬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1個上述第2蓋部之最大寬度尺寸。
又,較佳為上述拉片之上述捏部具有供上述連結部連結並且形成為較上述連結部更寬幅之基端部,上述捏部之上述基端部係於上述連結部收容於上述蓋構件之上述槽部時鄰接於上述蓋構件之嚙合口側端部。於此情形時,尤佳為上述基端部之左右外側緣間之寬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上述蓋構件之上述嚙合口側端部之左右外側緣間之寬度尺寸。
進而,於本發明之滑件中,較佳為上述滑件主體具有穿設於上述上翼板之爪孔部,上述拉片具有停止爪,該停止爪突出設置於上述中央連結部,經由上述爪孔部而朝上述滑件主體之鏈齒引導路徑內突出。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滑件係由滑件主體、拉片及蓋構件此3件零件形成。又,拉片具有:捏部,其配置於拉片之一端部;安裝軸部,其配置於拉片之另一端部;及1根連結部,其自捏部沿拉片長度方向延出,將捏部及安裝軸部間連結;安裝軸部係自與連結部之捏部所連結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之左右側面沿拉片寬度方向突出。
如此,於本發明之滑件中,藉由1根連結部而將拉片之捏部與安裝軸部連結,藉此,本發明之連結部具有較先前之拉片之分成左右而形成為連結部之左右之各連結臂部大之橫截面積(變粗),而可使連結部之強度增大。
又,關於本發明之連結部,尤其是藉由配置於拉片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即便於例如捏拉片並沿鏈齒排對滑件進行滑動操作時,拉片受到如相對於安裝軸部扭轉之方向之力,與如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般將先前之左右之連結臂部配置於相互隔開某種程度之外側之位置之情形相比,亦可使連結部所受到之力矩變小。
即,本發明之拉片與如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之先前之拉片相 比,可使連結捏部與安裝軸部之連結部之強度變大,並且可使該連結部受到扭轉之方向之力時之力矩變小,故而可更不容易產生連結部之變形或折損。
進而,於本發明之滑件中,蓋構件具有:第1蓋部,其係於自上方觀察滑件主體之情形時,被覆上翼板之導入口側端部;及左右一對第2蓋部,其等自第1蓋部朝嚙合口方向分為兩股而延出;並且於蓋構件之左右之第2蓋部間,設置有可收容拉片之連結部之槽部。
藉此,於使拉片倒伏於滑件主體之嚙合口側時拉片嵌入並收容於蓋構件之槽部內,故而可使形成於蓋構件之上表面與拉片之上表面之間之階差變小,或可防止於蓋構件之上表面與拉片之上表面之間形成階差。進而,於本發明中,可藉由蓋構件及拉片而自上方整體地被覆上翼板,故而亦可防止於蓋構件及拉片之上表面與上翼板之上表面之間形成階差。
因此,於本發明之滑件中,可使滑件整體之上表面形成為階差較少之接***坦之狀態(或無階差之平坦之狀態),故而自上方側觸摸滑件時之觸感變得良好,並且於將具有本發明之滑件之拉鏈安裝於衣類等拉鏈被安裝製品時,可使其他物品等不易鉤掛於滑件。又,於此情形時,滑件具有相對較薄且平坦之感覺之外觀形狀,故而例如可給人帶來靈巧之印象或時尚之印象等般,使滑件之外觀品質提高。
於此種本發明之滑件中,蓋構件具有卡合於上翼板之卡合部,並且蓋構件之至少一部分形成為可彈性變形。又,滑件主體之上翼板具有可供蓋構件之卡合部卡合之被卡合部。若為此種滑件,則可利用搭扣式之卡合將蓋構件簡單且穩定地組裝於滑件主體。
尤其是,於此情形時,蓋構件之卡合部具有:至少1個第1卡合部,其配置於第1蓋部;及一對第2卡合部,其等分別配置於左右之第2蓋部。上翼板之被卡合部具有:至少1個第1被卡合部,其係於在滑 件主體組裝有蓋構件及拉片之狀態下,配置於較拉片之安裝軸部更靠滑件主體之導入口側,供蓋構件之第1卡合部卡合;及一對第2被卡合部,其等配置於較拉片之安裝軸部更靠滑件主體之嚙合口側,且分別供蓋構件之第2卡合部卡合。
因此,於將拉片之安裝軸部保持於上翼板之第1被卡合部與第2被卡合部之間之狀態下,使蓋構件之第1及第2卡合部卡合於上翼板之第1及第2被卡合部,藉此,可將蓋構件牢固地安裝於滑件主體並且可將拉片之安裝軸部穩定地保持於滑件主體與蓋構件之間。藉此,可將包括3個零件之滑件穩固地組裝,並且可簡單且穩定地進行滑件之組裝作業。又,於對安裝於拉鏈之滑件進行滑動操作時,蓋構件或拉片不易自滑件主體脫離,可穩定地確保能充分耐於通常使用之品質。
又,於此情形時,上翼板具有:第1加強壁部,其分別豎立設置於上翼板之第1被卡合部之左右且與第1被卡合部一體地形成;及第2加強壁部,其分別豎立設置於上翼板之一對第2被卡合部之外側且與第2被卡合部一體地形成。藉此,藉由第1加強壁部及第2加強壁部而分別加強第1被卡合部及第2被卡合部,故而可將蓋構件更穩固地安裝於滑件主體。
進而,於此情形時,上翼板之第1加強壁部與第2加強壁部係相互隔開地配置,並且蓋構件具有嵌入至上翼板之第1加強壁部與第2加強壁部之間之嵌入壁部。藉此,於將蓋構件組裝於滑件主體時,可穩定地進行蓋構件相對於上翼板之定位(尤其是前後方向之定位)。進而,於組裝滑件時,上翼板之第1加強壁部及第2加強壁部與蓋構件之嵌入壁部係以連續之方式配置。因此,可藉由該等壁部而將上翼板之第1及第2被卡合部或軸承部、進而拉片之安裝軸部以自外部觀察不到之方式隱藏並保護,並且可使滑件之外形看起來更靈巧。
進而,於上翼板之左右側緣部,配置有自上翼板***之左右之 加強肋,蓋構件之嵌入壁部配置於加強肋與安裝軸部之間。藉由配置加強肋,可使上翼板之強度增大。又,藉由將蓋構件之嵌入壁部配置於加強肋與安裝軸部之間,可將嵌入壁部配置於加強肋之內側而加以保護,且可藉由該嵌入壁部將拉片之安裝軸部穩定地隱藏並保護。
又,於本發明之滑件中,拉片之連結部之寬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左右一對第2蓋部中之一者之最大寬度尺寸。藉此,拉片之連結部變粗,而可使連結部之強度增大。
於本發明中,拉片之捏部具有供連結部連結並且形成為較連結部更寬幅之基端部。又,該捏部之基端部係於連結部嵌入至蓋構件之槽部時鄰接於蓋構件之嚙合口側端部。進而,捏部之基端部之左右外側緣間之寬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蓋構件之嚙合口側端部之左右外側緣間之寬度尺寸。
藉此,於拉片倒伏並收容於蓋構件之槽部內之狀態下,蓋構件之左右側緣與拉片之捏部之左右側緣看起來連續,故而於自上方觀察滑件整體時,蓋構件與拉片呈現一體之外形(輪廓)。藉此,可進而提高滑件之手感及外觀品質。進而,藉由使捏部之基端部之寬度尺寸小於蓋構件之嚙合口側端部之寬度尺寸,可使其他物品等更不容易鉤掛於滑件。
又,本發明之滑件主體具有穿設於上翼板之爪孔,拉片具有停止爪,該停止爪係突出設置於連結部之安裝軸部側之端部,經由上翼板之爪孔而朝滑件主體之鏈齒引導路徑內突出。藉此,滑件可穩定地具備相對於拉鏈鏈帶之鏈齒排維持滑件之停止狀態之停止機構。
進而,藉由具有由拉片之停止爪形成之停止機構,於將停止爪嵌入至拉鏈鏈帶之拉鏈鏈齒間並將滑件之滑動鎖定時,拉片相對於滑件主體之旋動亦同時被鎖定。藉此,可有效地防止拉片之搖晃或因該搖晃而產生之拉片與滑件主體之接觸聲。
1‧‧‧拉鏈
2‧‧‧拉鏈鏈帶
3‧‧‧拉鏈鏈布
4‧‧‧鏈齒排
5‧‧‧拉鏈鏈齒
6‧‧‧滑件
7‧‧‧滑件
8‧‧‧滑件
9‧‧‧滑件
10‧‧‧滑件主體
12‧‧‧下翼板
13‧‧‧引導柱
14‧‧‧上凸緣部
15‧‧‧***部
16‧‧‧鏈齒引導路徑
20‧‧‧拉片
20a‧‧‧拉片
21‧‧‧捏部
22‧‧‧中央連結部
23‧‧‧安裝軸部
24‧‧‧停止爪
24a‧‧‧爪體基部
24b‧‧‧延出片部
24c‧‧‧第1爪部
24d‧‧‧第2爪部
30‧‧‧蓋構件
31‧‧‧蓋部
31a‧‧‧第1蓋部
31b‧‧‧第2蓋部
32‧‧‧槽部
33‧‧‧前方卡合部(第1卡合部)
33a‧‧‧前方柱部
33b‧‧‧前方爪部
34‧‧‧後方卡合部(第2卡合部)
34a‧‧‧後方柱部
34b‧‧‧後方爪部
35‧‧‧嵌入壁部
36‧‧‧軸壓固部
37‧‧‧連結橫壁部
40‧‧‧上翼板
40a‧‧‧上翼板
41‧‧‧前方被卡合部(第1被卡合部)
41a‧‧‧前方柱部
41b‧‧‧前方鉤部
42‧‧‧後方被卡合部(第2被卡合部)
42a‧‧‧後方柱部
42b‧‧‧後方鉤部
43‧‧‧前方加強壁部(第1加強壁部)
44‧‧‧後方加強壁部(第2加強壁部)
45‧‧‧連結縱壁部
45a‧‧‧前壁部
45b‧‧‧後壁部
45c‧‧‧中間壁部
45d‧‧‧軸承部
46‧‧‧支持鼓出部
46a‧‧‧基座部
46b‧‧‧支持突出部
47‧‧‧加強肋
48‧‧‧爪孔部
49‧‧‧凹槽部
50‧‧‧蓋構件
51‧‧‧蓋部
51a‧‧‧第1蓋部
51b‧‧‧第2蓋部
53‧‧‧前方卡合部(第1卡合部)
54‧‧‧後方卡合部(第2卡合部)
60‧‧‧滑件主體
61‧‧‧上翼板
61a‧‧‧收容部
61b‧‧‧扣合柱
61c‧‧‧支持壁部
61d‧‧‧軸承部
62‧‧‧下翼板
63‧‧‧引導柱
64‧‧‧凸緣部
70‧‧‧拉片
71‧‧‧捏部
72‧‧‧連結臂部
73‧‧‧安裝軸部
74‧‧‧停止爪
74a‧‧‧爪體基部
74b‧‧‧第1爪部
74c‧‧‧第2爪部
75‧‧‧蓋構件
75a‧‧‧蓋部
75b‧‧‧卡合部
80‧‧‧滑件主體
81‧‧‧上翼板
82‧‧‧軸承部
83‧‧‧爪孔
84‧‧‧固定柱
84a‧‧‧被卡合槽部
90‧‧‧拉片
91‧‧‧捏部
91a‧‧‧卡止片部
92‧‧‧連結臂部
93‧‧‧安裝軸部
93a‧‧‧停止爪
94‧‧‧開口窗部
95‧‧‧蓋構件
96‧‧‧寬幅部
97‧‧‧窄幅部
98‧‧‧突片部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拉鏈之俯視圖。
圖2係表示實施例1之滑件之俯視圖。
圖3係該滑件之前視圖。
圖4係該滑件之側視圖。
圖5係圖2所示之V-V線處之剖視圖。
圖6係圖2所示之VI-VI線處之局部剖視圖。
圖7係將該滑件分解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8係將該滑件分解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9係表示將拉片相對於上翼板之上表面立起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0係將實施例1之變化例之滑件分解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1係將該滑件分解之狀態的剖視圖。
圖12係表示實施例1之另一變化例之滑件之蓋構件的立體圖。
圖13係先前之滑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4係先前之另一滑件之分解立體圖。
以下,對於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一面列舉實施例並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發明不受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任何限定,只要具有與本發明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且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便可進行多種變更。
例如,於以下之實施例中,對本發明之滑件形成為藉由呈環扣狀連續之複數個拉鏈鏈齒而形成鏈齒排之拉鏈用之滑件的情形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滑件亦可形成為用於如下拉鏈之滑件,即,藉由對拉鏈鏈布射出成形複數個獨立之拉鏈鏈齒而安裝之拉鏈、或藉由對拉鏈鏈布按壓金屬製之拉鏈鏈齒並使其塑性變形而安裝之拉鏈。
[實施例1]
圖1係表示本實施例1之拉鏈之俯視圖。圖2~圖4係本實施例1之滑件之俯視圖、前視圖及側視圖。圖5及圖6係圖2所示之V-V線及VI-VI線處之剖視圖。圖7及圖8係滑件之分解圖。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所謂前後方向係指滑件之滑動方向或拉鏈鏈布之鏈布長度方向,尤其是,將以使左右之鏈齒排嚙合之方式使滑件滑動之方向設為前方,將以使嚙合狀態之鏈齒排分離(分離)之方式使滑件滑動之方向設為後方。
所謂左右方向係指滑件之寬度方向或拉鏈鏈布之鏈布寬度方向。又,於圖1之實施例1中,滑件之寬度方向與拉片寬度方向為相同方向。進而,所謂上下方向係指滑件之高度方向或拉鏈鏈布之鏈布正背方向,尤其是,將對滑件之滑件主體安裝拉片之側設為上方,將其相反側之方向設為下方。
本實施例1之拉鏈1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帶2,其等係於左右之拉鏈鏈布3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亦稱為鏈齒安裝部)沿鏈布長度方向形成有鏈齒排4;及滑件6,其可滑動地安裝於鏈齒排4。
於此情形時,拉鏈鏈帶2之鏈齒排4係藉由如下方式而形成:將使單絲成形為環扣狀而獲得之複數個連續狀之拉鏈鏈齒5於使未圖示之芯繩插通至各拉鏈鏈齒5內之狀態下藉由未圖示之縫紉線之雙重鏈縫而縫合於拉鏈鏈布3。
本實施例1之滑件6具備停止機構,該停止機構係藉由於使滑件6相對於鏈齒排4停止時,使拉片20之下述停止爪24嵌入至鏈齒排4之拉鏈鏈齒5間並卡合於鏈齒排4,而可保持滑件6之停止狀態。
該滑件6係由滑件主體10、拉片20及蓋構件30此3個零件形成。又,該等滑件主體10、拉片20、及蓋構件30係藉由將聚醯胺、聚縮醛、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熱塑性樹脂射出成形而形成為特定之形狀。
藉由以此方式利用合成樹脂形成滑件6之整體,可謀求滑件6之輕量化。再者,於本發明中,亦可代替合成樹脂,使用鋅合金等金屬材料形成滑件主體10、拉片20及蓋構件30中之至少1個零件。
本實施例1之滑件主體10形成為以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心面為基準而左右對稱之形狀。該滑件主體10具有:上翼板40;下翼板12,其與上翼板40隔開而平行地配置;引導柱13,其將上下翼板40、12之前端部(導入口側端部)間連結;上凸緣部14,其自上翼板40之左右側緣部朝下翼板12垂下設置;及***部15,其配置於下翼板12之左右側緣部。
又,於滑件主體10之前端部,於中間隔著引導柱13之左右兩側形成有導入口,並且於滑件主體10之後端形成有嚙合口。又,於上翼板40及下翼板12間,形成有將左右之導入口與嚙合口連通之Y字形狀之鏈齒引導路徑16。進而,於滑件主體10之上凸緣部14與***部15之間,設置有供拉鏈鏈布3插通之鏈布插通間隙。
滑件主體10之上翼板40具有:前方被卡合部(第1被卡合部)41,其豎立設置於上翼板40之前端部上表面;左右之前方加強壁部(第1加強壁部)43,其等與前方被卡合部41一體地配置於前方被卡合部41之左右兩側;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第2被卡合部)42,其等豎立設置於上翼板40之後端部上表面;左右之後方加強壁部(第2加強壁部)44,其等與後方被卡合部42一體地配置於各後方被卡合部42之寬度方向外側;左右之連結縱壁部45,其等沿前後方向配置於前方加強壁部43及後方加強壁部44之內側;支持鼓出部46,其配置於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42間,且支持倒伏於嚙合口側之拉片20;左右之加強肋47,其等配置於上翼板40之左右側緣部;及爪孔部48,其穿設於左右之連結縱壁部45間,供拉片20之停止爪24***。
上翼板40之前方被卡合部(第1被卡合部)41與後方被卡合部(第2 被卡合部)42係設置作為供蓋構件30卡合之被卡合部。於此情形時,前方被卡合部(第1被卡合部)41係於形成有本實施例1之滑件6時,關於前後方向,配置於較拉片20之下述安裝軸部23之位置更靠前方(導入口側),後方被卡合部(第2被卡合部)42配置於較安裝軸部23之位置更靠後方(嚙合口側)。又,前方被卡合部(第1被卡合部)41配置於較利用連結縱壁部45支持安裝軸部23之下述軸承部45d之位置更靠前方(導入口側),後方被卡合部(第2被卡合部)42配置於較軸承部45d之位置更靠後方(嚙合口側)。
本實施例1中之上翼板40之前方被卡合部41具有:前方柱部41a,其自上翼板40豎起;及前方鉤部41b,其自前方柱部41a之上端部朝前方延出。
於此情形時,於上翼板40之上表面與前方鉤部41b之間,設置有供蓋構件30之下述前方卡合部33之前方爪部33b嵌入之空間部。又,於上翼板40之前端部上表面,供蓋構件30之前方卡合部33***之凹槽部49自前方被卡合部41形成至上翼板40之前端緣為止。
左右之前方加強壁部43係由豎立設置於上翼板40之上表面之壁厚較薄之壁體形成。各前方加強壁部43係藉由與前方被卡合部41之左右兩端連結並一體形成而加強前方被卡合部41,並且亦與連結縱壁部45之前端部連結。於此情形時,左右之前方加強壁部43之連結於前方被卡合部41之部分係使壁厚局部形成得較厚。又,左右之前方加強壁部43之外壁面係以左右之外側面間之寬度尺寸自前端部朝向後端部逐漸增大之方式,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地配置。
左右之前方加強壁部43之距離上翼板40之上表面之高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前方被卡合部41及連結縱壁部45之距離上翼板40之上表面之高度尺寸。前方加強壁部43之上端緣係以對應於蓋構件30之下述蓋部31之彎曲形狀之方式,以前方加強壁部43之高度尺寸自前方加強壁 部43之前端部朝後端部逐漸增大之方式相對於上翼板40之上表面傾斜地形成。
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42分別具有:後方柱部42a,其自上翼板40豎起;及後方鉤部42b,其自後方柱部42a之上端部朝後方延出。於此情形時,於上翼板40之上表面與後方鉤部42b之間,設置有供蓋構件30之下述後方卡合部34之後方爪部34b嵌入之空間部。
於此情形時,各後方被卡合部(第2被卡合部)42配置於第2加強壁部44與支持鼓出部46之間。藉此,於蓋構件30之下述後方卡合部(第2卡合部)34卡合於後方被卡合部42之狀態下,該後方卡合部34被夾於第2加強壁部44與支持鼓出部46之間,故而可防止蓋構件30之後方卡合部34之位置朝左右方向偏移。
左右之後方加強壁部44係由沿前後方向豎立設置於上翼板40之上表面之壁厚較薄之壁體形成。又,左右之後方加強壁部44係藉由與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42之外側緣連結並一體形成而加強後方被卡合部42,並且亦與連結縱壁部45之後端部連結。各後方加強壁部44之後端部之外壁面係於上翼板40之側面與上凸緣部14之外側面,形成為未形成階差地連續之連續面。
又,左右之後方加強壁部44之距離上翼板40之上表面之高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後方被卡合部42及連結縱壁部45之距離上翼板40之上表面之高度尺寸。進而,後方加強壁部44之上端緣係以對應於蓋構件30之下述蓋部31之彎曲形狀之方式,以後方加強壁部44之高度尺寸自後方加強壁部44之前端部朝後端部逐漸減小之方式相對於上翼板40之上表面傾斜地形成。
左右之連結縱壁部45係以將前方加強壁部43與後方加強壁部44及後方被卡合部42之間連結之方式,自前方被卡合部41之左右兩側至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42為止沿前後方向配置。左右之各連結縱壁部45 具有:壁厚較厚之前壁部45a,其連結於前方加強壁部43;壁厚較厚之後壁部45b,其連結於後方加強壁部44及後方被卡合部42;壁厚較薄之中間壁部45c,其配置於前壁部45a及後壁部45b間;及軸承部45d,其係於中間壁部45c之前後方向之中央部形成為凹狀。
於此情形時,連結縱壁部45之距離上翼板40之上表面之高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前方加強壁部43及後方加強壁部44之距離上翼板40之上表面之高度尺寸。又,成為連結縱壁部45之內壁面之前壁部45a之內壁面、中間壁部45c之內壁面、及後壁部45b之內壁面係形成連續之單一之平面,左右之連結縱壁部45之內壁面間之間隔係設定為大於拉片20之下述中央連結部22之寬度尺寸(左右方向之尺寸)。再者,亦可將中央連結部22稱為連結部。
進而,於連結縱壁部45之前壁部45a與後壁部45b之間,藉由壁厚較厚之前後壁部45a、45b與壁厚較薄之中間壁部45c之間之壁厚差(滑件寬度方向之尺寸差),而設置有可供拉片20之下述安裝軸部23***之大小之空間部。連結縱壁部45之軸承部45d係以自中間壁部45c之上端朝下方呈半圓形狀切下之方式凹設,藉由該軸承部45d之圓弧狀之內表面(上表面)而支持拉片20之安裝軸部23。
支持鼓出部46係以於上翼板40之後端部(嚙合口側端部)自上翼板40之上表面鼓出之方式,於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42間,自爪孔部48之後端配置至上翼板40之嚙合口側端緣為止。該支持鼓出部46具有:基座部46a,其與上翼板40一體化;及支持突出部46b,其配置於基座部46a之前端部上表面。因此,於拉片20倒伏於嚙合口側時,支持鼓出部46之支持突出部46b抵接於拉片20之下述中央連結部22,藉此,拉片20係以與上翼板40大致平行之方式支持於支持鼓出部46。
左右之加強肋47係於上翼板40之左右側緣部自上翼板40***而形成,並且連結於左右之前方加強壁部43而設置。藉由具有此種加強 肋47,可使滑件主體10(尤其是上翼板40)之強度增大。再者,於藉由材質等而充分地確保滑件主體10之強度之情形時,亦可不設置加強肋47而形成滑件主體10。
上翼板40之爪孔部48係於滑件寬度方向之被左右之連結縱壁部45夾著之區域,自滑件長度方向之上翼板40之中央部形成至支持鼓出部46之前端之位置為止。該爪孔部48係以自上翼板40之上表面貫通至鏈齒引導路徑16之方式穿設。
本實施例1中之拉片20具有:捏部21,其配置於拉片20之一端部(第1端部),可供使用者以手指捏;1根中央連結部22,其自捏部21之基端部沿拉片長度方向延出;左右之安裝軸部23,其等配置於中央連結部22之基端部;以及停止爪24,其突出設置於中央連結部22之基端部。捏部21之基端部形成為較中央連結部22更寬幅。即,捏部21之基端部與中央連結部22相比,使拉片寬度方向之尺寸形成得更大。
捏部21形成為於自一面(上表面)側觀察拉片20時呈大致等腰梯形之形態,拉片20係與上翼板40大致平行地倒伏於滑件主體10之嚙合口側,於嵌入至蓋構件30之下述槽部32之狀態下,朝滑件主體10之外側(後方側)突出而配置。此處,所謂拉片20之上表面係指於拉片20倒伏於滑件主體10之嚙合口側並嵌入至蓋構件30之槽部32之狀態下,面向拉片20之上方側之面,所謂拉片20之下表面係指朝向與上表面為相反之方向側之面。
該捏部21之基端部之左右外側緣係於拉片20倒伏於嚙合口側之狀態下,鄰接於蓋構件30之下述蓋部31之後端部而配置。又,捏部21之基端部之左右外側緣間之寬度尺寸小於蓋部31之後端部之寬度尺寸,較佳為設定為85%以上且未達100%之大小。
藉此,蓋構件30之左右側緣與倒伏之拉片20之捏部21之左右側緣係以連續之方式形成,而不易發生其他物品鉤掛於或夾於蓋構件30 與拉片20之捏部21之間之情況。進而,可最終加工為如於自上方側觀察滑件6時蓋構件30與拉片20看起來為一體之外觀。又,於此情形時,配置於捏部21之外周之外周面與上表面之間之脊線部係為了提高捏部21之手感而形成為如將角削除之平滑之面形狀。
拉片20之中央連結部22係由自捏部21之寬度方向中央部呈直線狀延出之1根連結體形成。再者,本實施例1中之中央連結部22係自捏部21之寬度方向中央部沿拉片長度方向延伸設置,但於本發明中,將拉片之捏部與安裝軸部連結之連結部亦可自較捏部之寬度方向中央部略微朝左右方向偏移之位置延伸設置。
該中央連結部22自連結於捏部21之前端部至配置有安裝軸部23之基端部為止具有固定之寬度尺寸。尤其是,中央連結部22之寬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捏部21之基端部之寬度尺寸,並且捏部21之上表面形成為相對於中央連結部22之上表面未形成有階差而連續之平坦面。因此,捏部21及中央連結部22於俯視時呈T字狀。
又,中央連結部22之寬度尺寸係以將中央連結部22配置於設置在上翼板40之左右之軸承部45d間之方式,設定為小於上翼板40之左右之連結縱壁部45之內壁面間之間隔。進而,該中央連結部22之寬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蓋構件30之下述左右之第2蓋部31b中之一者之最大寬度尺寸(於本實施例1中,右側或左側之第2蓋部31b之連結於第1蓋部31a之連結側端部之寬度尺寸)。
如此,藉由使本實施例1之中央連結部22形成得較粗,而可確保中央連結部22之相對於拉片長度方向正交之截面之面積(橫截面積)大於例如先前之拉片般自捏部於左右分成2根而延出之連結臂部各自之截面積,藉此,可提高中央連結部22之強度。
拉片20之安裝軸部23係自中央連結部22之基端部之左右側面朝寬度方向(與拉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左右兩側呈圓柱狀突出。圓 柱狀之安裝軸部23之直徑係設定為可***至設置於上翼板40之連結縱壁部45之軸承部45d之大小。於此情形時,左右之各安裝軸部23之寬度尺寸(即,中央連結部22之側面與安裝軸部23之圓形狀之側面之間之尺寸)係設定為大於上翼板40之連結縱壁部45之較薄之中間壁部45c之壁厚(寬度尺寸)。
拉片20之停止爪24係自中央連結部22之基端部朝與拉片20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大致正交之方向延伸。該停止爪24具有:爪體基部24a,其係以鼓出之方式一體地形成於中央連結部22之下表面;左右一對延出片部24b,其等自爪體基部24a之左右側緣部延出;及左右之第1爪部24c及第2爪部24d,其等自左右之延出片部24b之前端進而突出。左右之延出片部24b係隔開特定之間隔而相互平行地配置。
如圖8中虛線所示,停止爪24之第1爪部24c係突出設置於左側之延出片部24b。第2爪部24d係突出設置於右側之延出片部24b。該等第1爪部24c與第2爪部24d係使拉片長度方向之位置於前後相互錯開地配置。
於此情形時,第1爪部24c之位置與第2爪部24d之位置係對應於鏈齒排4中之1個拉鏈鏈齒5之大小而錯開,於本實施例1中,於拉片20倒伏於嚙合口側且中央連結部22收容於蓋構件30之槽部32之狀態下,將左側之第1爪部24c配置於較右側之第2爪部24d更靠前方。
再者,於本實施例1之停止爪24配置有左右一對第1爪部24c及第2爪部24d,但於本發明中,亦能以僅具有左側之第1爪部24c與右側之第2爪部24d中之任一者之方式形成停止爪24。
本實施例1中之蓋構件30具有:蓋部31,其成為頂板;1個前方卡合部(第1卡合部)33,其配置於蓋部31之前端部;左右一對後方卡合部(第2卡合部)34,其等配置於蓋部31之後端部;左右一對嵌入壁部35,其等配置於蓋部31之左右側緣部,且嵌入至上翼板40之前方及 後方加強壁部43、44間;左右一對軸壓固部36,其等自上方壓住拉片20之安裝軸部23;及連結橫壁部37,其將左右之軸壓固部36之前端部間連結。
蓋構件30之蓋部31形成為於自左右側面側觀察滑件6時,滑件長度方向之中央部分以朝上方凸起之方式緩緩地彎曲之薄板狀,並且形成為於將蓋構件30組裝於滑件主體10時可略微彈性變形。又,配置於蓋部31之外周之外周面與上表面之間之脊線部係為了提高手感,而形成為將角削除之平滑之面形狀。
蓋部31具有:第1蓋部31a,其係於自上方觀察滑件主體10之狀態下,被覆上翼板40之導入口側端部(前端部);及左右之第2蓋部31b,其等自第1蓋部31a朝後方分成兩股而延出。進而,於左右之第2蓋部31b間形成有槽部32,該槽部32可於拉片20倒伏於嚙合口側時使拉片20之中央連結部22嵌入並予以收容,並且可於使拉片20旋動時使中央連結部22拔出。於此情形時,第1蓋部31a之上表面與左右之第2蓋部31b之上表面係形成平滑之一個彎曲狀之平面。
第1蓋部31a係以於將蓋構件30蓋於滑件主體10之上翼板40上時第1蓋部31a覆蓋上翼板40之前端部整體之方式,形成為於俯視時與上翼板40之較軸承部45d更靠前側之區域之形狀大致相同之形狀。
左右之第2蓋部31b形成為如下形狀:於將蓋構件30蓋於上翼板40上時各第2蓋部31b之配置於寬度方向外側之左右外側緣,於俯視時與上翼板40之軸承部45d後側之區域之左右側緣重疊。
形成於左右之第2蓋部31b間之槽部32形成為於拉片20倒伏於嚙合口側時可使拉片20之中央連結部22嵌入並予以收容,該槽部32之滑件寬度方向之間隔係設定為與拉片20之中央連結部22之寬度尺寸大致相同之尺寸或略大之尺寸。
蓋構件30之前方卡合部33與左右之後方卡合部34係設置作為針 對滑件主體10之卡合部。前方卡合部33具有:前方柱部33a,其自第1蓋部31a之前端部朝下方垂下設置;及前方爪部33b,其自前方柱部33a之下端部朝後方延出。如圖3所示,該前方卡合部33之前方柱部33a具有如寬度尺寸朝下方減少之形狀,又,前方柱部33a之下端部係於蓋構件30組裝於滑件主體10時,***至設置於上翼板40之前端部之凹槽部49。
左右之後方卡合部34分別設置於左右之第2蓋部31b之後端部。各後方卡合部34具有:後方柱部34a,其自第2蓋部31b朝下方垂下設置;及後方爪部34b,其自後方柱部34a之下端朝前方延出。於此情形時,後方卡合部34之後方柱部34a具有與自上翼板40豎起之後方被卡合部42之後方柱部42a相同之寬度尺寸。
左右之嵌入壁部35係於蓋部31之長度方向之中央部,沿前後方向配置於較蓋部31之左右側緣略微靠內側之位置。藉由以此方式配置嵌入壁部35,即便嵌入壁部35沿前後方向自蓋部31垂下設置,亦可實現蓋部31之上述彈性變形。
又,左右之嵌入壁部35形成為如下形狀:於將蓋構件30組裝於滑件主體10時,嵌入至上翼板40之前方及後方加強壁部43、44間並且與上翼板40之上表面抵接或接近。於此情形時,為了使滑件6更不易鉤掛於其他物品,各嵌入壁部35較佳為以該嵌入壁部35之外壁面相對於前方及後方加強壁部43、44之外壁面連續之方式形成。進而,左右之各嵌入壁部35係於蓋構件30組裝於滑件主體10時,配置於上翼板40之加強肋47與拉片20之安裝軸部23之間。
左右之軸壓固部36沿前後方向配置於較左右之嵌入壁部35更靠寬度方向之內側之位置,尤其是,於本實施例1中,左右之軸壓固部36分別自左右之第2蓋部31b之內側緣部垂下設置。各軸壓固部36具有:垂下壁部,其自第2蓋部31b朝下方延出;及凹部,其以自垂下壁 部之下端朝上方呈半圓形狀切下之方式凹設;可藉由凹部之圓弧狀之內表面,而將拉片20之安裝軸部23自上方側可旋轉地壓住。
蓋構件30之連結橫壁部37係於第1蓋部31a之後端部沿左右寬度方向垂下設置。該連結橫壁部37係使蓋構件30之強度提高,並且於將蓋構件30組裝於滑件主體10時抵接於上翼板40之左右之連結縱壁部45之上表面,使蓋部31相對於上翼板40之位置穩定。
其次,對組裝如上所述之包括滑件主體10、拉片20及蓋構件30之滑件6之順序進行說明。
首先,將拉片20之左右之安裝軸部23***至設置於滑件主體10之上翼板40之左右之軸承部45d,並且將拉片20之中央連結部22載置於上翼板40之支持鼓出部46,藉此,將拉片20以倒伏於嚙合口側之狀態設於滑件主體10。此時,拉片20之停止爪24***至滑件主體10之爪孔部48。
其次,於設有拉片20之滑件主體10,將蓋構件30自滑件主體10及拉片20之上方蓋上。此時,可使蓋構件30之前方卡合部33及左右之後方卡合部34之位置與滑件主體10之前方被卡合部41及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42之位置一致,並且可藉由以將蓋構件30之左右之嵌入壁部35***至滑件主體10之前方及後方加強壁部43、44間之方式蓋上蓋構件30,而使蓋構件30之軸壓固部36之位置與拉片20之安裝軸部23之位置一致。
繼而,於將蓋構件30蓋於滑件主體10之後,將蓋構件30朝滑件主體10按壓。藉此,蓋構件30之蓋部31彈性變形,且蓋構件30之前方卡合部33越過並卡合滑件主體10之前方被卡合部41之前方鉤部41b,並且蓋構件30之後方卡合部34越過並卡合滑件主體10之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42之後方鉤部42b。
藉此,將蓋構件30安裝於滑件主體10,並且將拉片20之安裝軸 部23可旋動地保持於上翼板40之軸承部45d與蓋構件30之軸壓固部36之間。又,此時,拉片20之中央連結部22收容於蓋構件30之槽部32,蓋構件30之蓋部31之上表面與拉片20之捏部21及中央連結部22之上表面配置為形成於兩者之間之階差極小之平坦狀。
如此,於本實施例1中,蓋構件30之前方卡合部33及後方卡合部34係以將上翼板40之軸承部45d及拉片20之安裝軸部23夾於中間之方式,卡合於滑件主體10之前方被卡合部41及後方被卡合部42而組裝滑件6,故而可由滑件主體10、拉片20及蓋構件30此3個零件穩固且牢固地組裝滑件6。又,可不使用特殊之道具或器具而簡單地進行該滑件6之組裝作業。
又,所組裝之本實施例1之滑件6係例如圖5所示,於使拉片20以與上翼板40之上表面大致平行之方式倒伏於滑件主體10之嚙合口側時,可使停止爪24之第1及第2爪部24c、24d朝滑件主體10之鏈齒引導路徑16突出。
又,自第1及第2爪部24c、24d朝鏈齒引導路徑16突出之狀態,使拉片20朝相對於上翼板40之上表面大致正交之方向旋動,藉此,如圖9所示,可使第1及第2爪部24c、24d自鏈齒引導路徑16拔出。此時,拉片20抵接於蓋構件30之第1蓋部31a之後端緣,藉此,限制拉片20倒伏於導入口側。
此時,停止爪24之第1及第2爪部24c、24d雖提昇至較上翼板40之上表面位置更靠上方,但拉片20之旋動受到限制,因此,未突出至較蓋構件30更靠外側(上方側),而保持於蓋構件30之槽部32內。藉此,可防止產生拉片20之第1及第2爪部24c、24d容易鉤掛於其他物品等之類之不良情況。
於如上所述之具有本實施例1之滑件6之圖1所示之拉鏈1中,於使拉鏈1開閉時,捏拉片20,以例如相對於上翼板40之嚙合口側之上 表面之傾斜角度成為50°以上之方式使其旋動。藉此,可使拉片20之第1及第2爪部24c、24d自滑件主體10之鏈齒引導路徑16退避。
進而,一面將拉片20以50°以上之傾斜角度保持,一面使滑件6朝鏈齒排4之嚙合方向(前方)或分離方向(後方)滑動,藉此,可不使停止爪24之第1及第2爪部24c、24d與鏈齒排4干涉地使滑件6順利地滑動,從而將拉鏈1拉開或閉合。
又,於使滑件6滑動至鏈齒排4之所期望之位置並使滑件6之操作結束時,放開所捏之拉片20,藉此,拉片20藉由自重而朝滑件6之嚙合口側旋動。藉此,拉片20可使第1及第2爪部24c、24d經由形成於上翼板40之爪孔部48而朝鏈齒引導路徑16內突出。
又,此時,第1爪部24c自上側抵接於鏈齒排4中之1個拉鏈鏈齒5,故而拉片20被以相對於上翼板40之嚙合口側上表面以特定之角度傾倒之旋動停止狀態保持。於此情形時,將第1爪部24c所抵接之拉鏈鏈齒5設為第1鏈齒。
進而,於將拉片20以如上所述之旋動停止狀態保持時,若例如左右之拉鏈鏈帶2受到橫向拉力,則使得滑件6經由左右之拉鏈鏈帶2之鏈齒排4而朝分離方向強制地移動。於此情形時,第1爪部24c抵接於第1鏈齒,且拉片20藉由滑件6之移動與自重而再次旋動,藉此,第1爪部24c嵌入至第1鏈齒與鄰接於該第1鏈齒之第2鏈齒之間,並且停止爪24之第2爪部24d嵌入至另一鏈齒排4之相互鄰接之拉鏈鏈齒5間。
其後,於停止爪24之第1爪部24c及第2爪部24d嵌入至左右之鏈齒排4之狀態下,滑件6進而強制移動,藉此,停止爪24之爪體基部24a抵接於上翼板40之爪孔部48之前壁面,並且拉片20之中央連結部22抵接並支持於滑件主體10之支持鼓出部46。藉此,於第1爪部24c及第2爪部24d嵌入至鏈齒排4之狀態下拉片20之旋動停止,故而使滑件6之強制移動停止,而可將滑件6相對於鏈齒排4鎖定。
如此,本實施例1之滑件6係利用拉片20之自重旋動與滑件6朝鏈齒分離方向之強制移動,而將停止爪24之第1爪部24c及第2爪部24d嵌入至鏈齒排4,藉此,可使停止機構發揮功能。
於如上所述之本實施例1之滑件6中,拉片20之捏部21與安裝軸部23係藉由配置於拉片20之寬度方向中央部之橫截面積較大之1個中央連結部22而連結。因此,本實施例1之中央連結部22與先前之通常之分為左右而配置之2個中央連結部(臂部)相比,可使1根中央連結部自體之強度增大。
又,例如於捏拉片20並沿鏈齒排4對滑件6進行滑動操作時,即便拉片20受到如相對於安裝軸部23扭轉之方向之力,由於中央連結部22之強度如上述般較高,且中央連結部22配置於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央部,故而本實施例1之拉片20與如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之先前之拉片相比,可使中央連結部22所受之力矩變小。藉此,於拉片20之中央連結部22不易產生變形或折損,而可使滑件6沿鏈齒排4穩定地滑動。
進而,於本實施例1之滑件6中,拉片20之1根中央連結部22於寬度方向形成得較寬,並且中央連結部22之上表面與捏部21之上表面形成為平坦之連續面。又,於使拉片20倒伏於嚙合口側時,拉片20之中央連結部22嵌入並收容於蓋構件30之槽部32,而可使形成於蓋構件30之上表面與拉片20之上表面之間之階差變小(或可防止於蓋構件30之上表面與拉片20之上表面之間形成階差)。藉此,滑件6之手感良好,並且於將拉鏈1安裝於衣類等拉鏈被安裝製品時,可使其他物品等不易鉤掛於滑件6。
進而,於自上表面側觀察滑件6時,可使滑件6之整體看起來感覺較平坦。而且,如上所述,拉片20之捏部21之基端部之左右外側緣係具有與蓋構件30之蓋部31之後端部對應之寬度尺寸而形成,且以蓋構件30與拉片20具備一體之外形之方式形成。因此,滑件6整體具有 精細之外觀或時尚之外觀,從而可提高滑件6之外觀品質。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1之滑件6中,於滑件主體10設置有爪孔部48,並且於拉片20設置有停止爪24,藉此,形成停止機構。然而,於本發明中,雖使拉片20相對於扭轉之方向之力之強度、或滑件6之手感及外觀提高,但於在拉鏈1之使用上無需使滑件6相對於鏈齒排4鎖定之情形時,亦可形成不具備停止機構之滑件。
例如於圖10及圖11中,將不具備停止機構之滑件7設為實施例1之變化例而表示。該變化例之滑件7與上述實施例1之滑件6相比,於上翼板40a未設置爪孔部48並且於拉片20a未設置停止爪24地形成。再者,除將爪孔部48及停止爪24排除以外,變化例之滑件7具有與實施例1之滑件6相同之形狀及構造。因此,於該變化例之說明及圖10及圖11中,對於與上述實施例1之滑件6實質上相同之零件或部分使用相同之符號而表示,藉此,省略其詳細之說明。
於此種變化例之滑件7中,亦與上述實施例1之滑件6同樣地,可獲得拉片20a之中央連結部22不易產生變形或折損之效果、或滑件7之手感及外觀良好且其他物品等不易鉤掛於滑件7之效果。
又,於上述實施例1之滑件6中,於滑件主體10之上翼板40之前端部設置1個前方被卡合部(第1被卡合部)41,於上翼板40之後端部設置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第2被卡合部)42。又,於蓋構件30之蓋部31之前端部設置1個前方卡合部(第1卡合部)33,於蓋部31之後端部設置左右之後方卡合部(第2卡合部)34。藉由設置此種前方及後方被卡合部41、42與前方及後方卡合部33、34,可使蓋構件30以搭扣式卡合於滑件主體10。
然而,於本發明中,例如,如圖12所示,亦可於蓋構件50中之具備第1及第2蓋部51a、51b之蓋部51之前端部,設置配置於左右對稱之位置之左右一對前方卡合部(第1卡合部)53,而非設置1個前方卡合 部,並且將與該等前方卡合部53對應之左右一對前方被卡合部(第1被卡合部)設置於省略圖示之滑件主體之上翼板之前端部。
於此情形時,上翼板之前方被卡合部配置於較軸承部更靠滑件長度方向之前方。又,蓋構件50之左右之後方卡合部(第2卡合部)54與省略圖示之滑件主體之左右之後方被卡合部(第2被卡合部)係與上述實施例1之滑件6同樣地形成。進而,該蓋構件50係未設置上述實施例1中之左右之嵌入壁部35地形成。
藉由利用此種蓋構件50之前方及後方卡合部53、54、滑件主體之前方及後方被卡合部,亦可使蓋構件50呈搭扣式簡單地卡合於滑件主體。
進而,於上述實施例1中,對將滑件6用於在拉鏈鏈布3之鏈布側緣部安裝有環扣狀之拉鏈鏈齒5之普通類型之拉鏈1之情形進行說明。
然而,本發明之滑件雖省略圖示,但亦可應用於使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呈U字狀彎折且於該呈U字狀彎折之回折部分安裝有拉鏈鏈齒之所謂隱藏類型之拉鏈。
於此情形時,隱藏類型之拉鏈係以可於拉鏈被安裝製品之正面側看見拉鏈鏈齒之方式,以反裝之形式安裝於拉鏈被安裝製品之隱藏類型之拉鏈。又,用於該反裝用之隱藏類型之拉鏈之滑件(以下,稱為隱藏類型用之滑件)具有滑件主體、拉片、及蓋構件。
此種隱藏類型用之滑件之滑件主體具有:上翼板;引導柱,其垂下設置於上翼板之導入口側端部;下翼板,其自引導柱之下端部之外周朝外側突出;左右之側壁部,其等垂下設置於上翼板之左右側緣部;及左右之下板部,其等自左右之側壁部之下端部朝下翼板向內側延出。於此情形時,下翼板形成為小於上翼板。又,於下翼板與左右之下板部之間,形成有供拉鏈鏈布插通之插通空間部。
使用此種隱藏類型用之滑件,使滑件主體之上翼板、拉片、及 蓋構件形成為與上述實施例1中之滑件6之上翼板40、拉片20、及蓋構件30實質上相同之構造,藉此,可獲得與上述實施例1中之滑件6相同之效果。
6‧‧‧滑件
10‧‧‧滑件主體
12‧‧‧下翼板
14‧‧‧上凸緣部
15‧‧‧***部
16‧‧‧鏈齒引導路徑
20‧‧‧拉片
21‧‧‧捏部
22‧‧‧中央連結部
23‧‧‧安裝軸部
24‧‧‧停止爪
24d‧‧‧第2爪部
30‧‧‧蓋構件
31‧‧‧蓋部
31a‧‧‧第1蓋部
31b‧‧‧第2蓋部
32‧‧‧槽部
34‧‧‧後方卡合部(第2卡合部)
34a‧‧‧後方柱部
34b‧‧‧後方爪部
35‧‧‧嵌入壁部
36‧‧‧軸壓固部
37‧‧‧連結橫壁部
40‧‧‧上翼板
41‧‧‧前方被卡合部(第1被卡合部)
42‧‧‧後方被卡合部(第2被卡合部)
43‧‧‧前方加強壁部(第1加強壁部)
44‧‧‧後方加強壁部(第2加強壁部)
45‧‧‧連結縱壁部
45a‧‧‧前壁部
45b‧‧‧後壁部
45c‧‧‧中間壁部
45d‧‧‧軸承部
46‧‧‧支持鼓出部
46a‧‧‧基座部
46b‧‧‧支持突出部
47‧‧‧加強肋
48‧‧‧爪孔部

Claims (10)

  1. 一種拉鏈用之滑件,其特徵在於:其係拉鏈用之滑件(6、7),且包括:滑件主體(10),其上翼板(40、40a)及下翼板(12)係藉由引導柱(13)而連結;拉片(20、20a),其相對於上述滑件主體(10)可旋動地配置;及蓋構件(30、50),其安裝於上述滑件主體(10);且上述拉片(20、20a)具有:捏部(21);1個連結部(22),其自上述捏部(21)沿拉片長度方向延出;及一對安裝軸部(23),其等係自上述連結部(22)之與上述捏部(21)為相反側之端部朝拉片寬度方向之左右兩側突出;且上述蓋構件(30、50)具有:第1蓋部(31a、51a),其係於自上述滑件主體(10)之上表面方向觀察之狀態下,被覆上述上翼板(40、40a)之導入口側端部;及一對第2蓋部(31b、51b),其等自上述第1蓋部(31a、51a)朝嚙合口方向延出;且於上述蓋構件(30、50)之一對上述第2蓋部(31b、51b)間設置有可收容上述拉片(20、20a)之上述連結部(22)之槽部(32)。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用之滑件,其中上述蓋構件(30、50)具有卡合於上述上翼板(40、40a)之卡合部,並且上述蓋構件(30、50)之至少一部分形成為可彈性變形,上述上翼板(40、40a)具有供上述蓋構件(30、50)之上述卡合部卡合之被卡合部。
  3. 如請求項2之拉鏈用之滑件,其中上述卡合部具有:至少1個第1卡合部(33、53),其配置於上述第1蓋部(31a、51a);及一對第2卡合部(34、54),其等分別配置於左右之上述第2蓋部(31b、51b);且 上述被卡合部具有:至少1個第1被卡合部(41),其係於在上述滑件主體(10)組裝有上述蓋構件(30、50)及上述拉片(20、20a)之狀態下,配置於較上述安裝軸部(23)更靠上述滑件主體(10)之導入口側,且供上述蓋構件(30、50)之上述第1卡合部(33、53)卡合;及一對第2被卡合部(42),其等配置於較上述安裝軸部(23)更靠上述滑件主體(10)之嚙合口側,且分別供上述蓋構件(30、50)之上述第2卡合部(34、54)卡合。
  4. 如請求項3之拉鏈用之滑件,其中上述上翼板(40、40a)具有:第1加強壁部(43),其分別豎立設置於上述上翼板(40、40a)之上述第1被卡合部(41)之左右且與上述第1被卡合部(41)一體地形成;及第2加強壁部(44),其分別豎立設置於上述上翼板(40、40a)之一對上述第2被卡合部(42)之外側且與上述第2被卡合部(42)一體地形成。
  5. 如請求項4之拉鏈用之滑件,其中上述上翼板(40、40a)之上述第1加強壁部(43)與上述第2加強壁部(44)係相互隔開地配置,上述蓋構件(30、50)具有嵌入至上述上翼板(40、40a)之上述第1加強壁部(43)與上述第2加強壁部(44)之間之嵌入壁部(35)。
  6. 如請求項5之拉鏈用之滑件,其係於上述上翼板(40、40a)之左右側緣部配置有自上述上翼板(40、40a)***之左右之加強肋(47),上述嵌入壁部(35)配置於上述加強肋(47)與上述安裝軸部(23)之間。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拉鏈用之滑件,其中上述連結部(22)之寬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1個上述第2蓋部(31b、51b)之最大寬度尺寸。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拉鏈用之滑件,其中上述拉片(20、20a)之上述捏部(21)具有供上述連結部(22)連結並且形成為較上 述連結部(22)更寬幅之基端部,上述捏部(21)之上述基端部係於上述連結部(22)收容於上述蓋構件(30、50)之上述槽部(32)時鄰接於上述蓋構件(30、50)之嚙合口側端部。
  9. 如請求項8之拉鏈用之滑件,其中上述基端部之左右外側緣間之寬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上述蓋構件(30、50)之上述嚙合口側端部之左右外側緣間之寬度尺寸。
  1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拉鏈用之滑件,其中上述滑件主體(10)具有穿設於上述上翼板(40)之爪孔部(48),上述拉片(20)具有停止爪(24),該停止爪(24)突出設置於上述連結部(22),經由上述爪孔部(48)而朝上述滑件主體(10)之鏈齒引導路徑(16)內突出。
TW105103595A 2015-02-25 2016-02-03 Slider for zipper TWI5892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5332 WO2016135873A1 (ja) 2015-02-25 2015-02-25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3950A true TW201633950A (zh) 2016-10-01
TWI589247B TWI589247B (zh) 2017-07-01

Family

ID=56788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3595A TWI589247B (zh) 2015-02-25 2016-02-03 Slider for zipp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5830B (zh)
TW (1) TWI589247B (zh)
WO (1) WO20161358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5130B (zh) * 2017-10-10 2023-09-29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用于拉链的灵动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CN109744661A (zh) * 2017-11-02 2019-05-14 吉田拉链(深圳)有限公司 拉链拉头的辅助用具、拉链、服装以及收纳袋
CN107912916A (zh) * 2017-11-08 2018-04-17 海宁市伊佳人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蚊帐
CN109198809B (zh) * 2018-10-30 2021-07-13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脱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N114273892B (zh) * 2021-11-19 2023-01-24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头装销方法及装销装置
CN217986854U (zh) * 2022-03-31 2022-12-09 理想(广东)拉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任意悬停拉牌的隐形拉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32318A (en) * 1939-07-17 1941-01-22 Ambroise Di Tulli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liding clasp fasteners
GB564703A (en) * 1943-01-25 1944-10-10 Aero Zipp Fasteners Ltd Improved sliders for sliding clasp fasteners
JPS5122002U (zh) * 1974-08-03 1976-02-18
JP3379005B2 (ja) * 1995-07-31 2003-02-17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4152254B2 (ja) * 2003-05-21 2008-09-1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4906644B2 (ja) * 2007-09-07 2012-03-2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ES2598532T3 (es) * 2009-12-25 2017-01-27 Ykk Corporation Cursor para cierre de cremallera
WO2013001597A1 (ja) * 2011-06-28 2013-01-0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9247B (zh) 2017-07-01
CN107105830A (zh) 2017-08-29
CN107105830B (zh) 2020-09-25
WO2016135873A1 (ja)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247B (zh) Slider for zipper
TWI401043B (zh) Zipper with the slider
TWI243657B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TWI421040B (zh) Zipper with the slider
TW200938113A (en) Slider for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TW201238515A (en) Slide fastener and slider with simple locking mechanism
TW201615120A (zh) 拉鏈鏈齒、鏈帶及拉鏈
TWI391104B (zh) Invisible zipper
TW201106891A (en) Slider for hidden slide fastener
TWI468124B (zh) Zipper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gears
TWI459913B (zh) With zipper from the insert
TWI480006B (zh) Zipper with the slider
JP2007054176A5 (zh)
WO2018100691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480007B (zh) Zipper with slider
TWI448258B (zh) Zipper with the slider
TW201225872A (en) Slide fastener
TW589163B (en) Slide fastener
WO201114518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ファスナー被着製品
TWI544880B (zh) The slide fastener with
TWI711398B (zh) 拉鏈
TWI630882B (zh) Zipper slider
JP2016198270A (ja)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ダー操作具
TWI577304B (zh) Zipper slide
TWI580373B (zh) Slip and zi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