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4833A -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4833A
TW201544833A TW104113004A TW104113004A TW201544833A TW 201544833 A TW201544833 A TW 201544833A TW 104113004 A TW104113004 A TW 104113004A TW 104113004 A TW104113004 A TW 104113004A TW 201544833 A TW201544833 A TW 2015448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ne particles
laminate
glare
composi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3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9024B (zh
Inventor
Seika Minakoshi
Jun Tsujimoto
Aya NAITOU
Kenji Ohki
Nobuyuki Tobe
Gen Furui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44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4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9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90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製造穩定性優異,具有良好之防眩性且能夠以極高之等級抑制眩光之產生,可獲得高對比度之優異之顯示影像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且其特徵在於具有如下步驟:藉由將含有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黏合劑樹脂及溶劑之防眩層用組成物塗佈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使形成之塗膜於乾燥後硬化,而形成上述防眩層,並且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係藉由將上述黏合劑樹脂及上述有機微粒子混合於上述溶劑中並加以攪拌而製備中間組成物後,使上述無機微粒子混合、分散於上述中間組成物中而製備者。

Description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於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電子紙、平板PC、觸控面板等影像顯示裝置中,通常於最外表面設置有用於抗反射之光學積層體。
此種抗反射用之光學積層體係藉由光之散射或干涉,抑制像之映入或降低反射率者。
作為抗反射用光學積層體之一,已知有於透明性基材之表面形成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之防眩性膜。該防眩性膜可藉由表面之凹凸形狀使外界光散射而防止因外界光之反射或像之映入所引起的可見性之降低。
又,由於該光學積層體通常係設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最外表面者,故而為了於操作時不會受損,亦要求賦予硬塗性。
作為習知之防眩性膜,例如已知有於透光性基材之表面,塗 敷含有二氧化矽(silica)等填料之樹脂而形成防眩層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該等防眩性膜有藉由凝聚性二氧化矽等粒子之凝聚而於防眩層之表面形成凹凸形狀之類型、將有機填料添加至樹脂中而於層表面形成凹凸形狀之類型、或對在層表面具有凹凸之膜進行層疊而將凹凸形狀轉印之類型等。
然而,關於此種習知之防眩性膜,為了以藉由防眩層之表面形狀之作用,獲得光擴散、防眩作用之方式提高防眩性,任一種類型均必須使凹凸形狀變粗變多,但若凹凸變粗變多,則有塗膜之霧值(霧度值)上升而產生白色模糊,從而使顯示影像之對比度降低之問題。
又,習知之類型之防眩性膜亦有於膜表面產生被稱為所謂眩光的閃閃發光之光輝,而使顯示畫面之可見性降低之問題。眩光係於將影像顯示裝置點亮時,於來自背面之穿透光到達畫面時,於畫面表面顯現出細小之亮度不均,若改變觀察者所觀察之角度,則其亮度不均之位置看上去逐漸變化之現象,尤其是於整個面顯示白色或整個面顯示綠色時較顯著。
尤其是近年來,由於採用4K面板、或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等移動終端日益高精細化,故而藉由習知之防眩性膜無法充分地控制眩光。
針對此種問題,例如已知有利用內部霧度而改善防眩層之眩光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專利文獻4)。然而,於利用防眩層之內部霧度之方法中,為了應對近年來之超高精細化面板,若為了進一步抑制眩光而增大內部霧度,則有顯示影像之暗室對比度、解析度變差等問題。
又,例如亦已知有控制防眩層之表面形狀而改善眩光或對比度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然而,於專利文獻5中所記載之方法中,由於大量 添加無機微粒子,故而有防眩層形成用組成物之塗佈性變差,而容易產生斑點狀或條紋狀之塗佈缺陷之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1870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2010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1-30501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2-267818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第4510124號公報
本發明鑒於上述現狀,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造穩定性優異,具有良好之防眩性且能夠以極高之等級抑制眩光之產生,可獲得高對比度之優異之顯示影像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使用該積層體而成之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本發明係一種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且其特徵在於具有如下步驟:藉由將含有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黏合劑樹脂及溶劑之防眩層用組成物塗佈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使形成之塗膜於乾燥後硬化,而形成上述防眩層;並且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係藉由在上述溶劑 中混合上述黏合劑樹脂及上述有機微粒子並加以攪拌而製備中間組成物後,使上述無機微粒子混合、分散於上述中間組成物中而製備者。
又,本發明亦為一種積層體,其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者,且其特徵在於:將該防眩層之表面分割成100μm見方之測定區域,求出各測定區域之算術平均粗糙度Sa,於將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Sa之平均值設為Ma,並將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Sa之標準偏差設為Sq時,該Ma與Sq之比(Sq/Ma)為0.15以下。
於本發明之積層體中,較佳為上述防眩層含有黏合劑樹脂、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
又,本發明亦為一種積層體,其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者,且其特徵在於:上述防眩層含有黏合劑樹脂、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上述無機微粒子稀疏地分佈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且於上述防眩層中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以外係均勻地分佈。
於本發明之積層體中,較佳為上述無機微粒子為二氧化矽微粒子,較佳為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平均粒徑為100nm~1μm。
又,較佳為上述黏合劑樹脂以分子中不含羥基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作為主材料。
又,較佳為上述有機微粒子係由選自由丙烯酸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樹脂、環氧樹脂、聚矽氧樹脂(silicone resin)、聚偏二氟乙烯樹脂及聚氟乙烯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材料所構成之微粒子,較佳為未經表面親水化處理。
又,本發明亦為一種偏光板,其係具備偏光元件而成者,且其特徵在於:上述偏光板於偏光元件表面具備上述積層體。
本發明亦為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最外表面具備上述積層體、或上述偏光板。
又,本發明亦為一種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其係使用有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之積層體者,且其特徵在於:藉由將含有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黏合劑樹脂及溶劑之防眩層用組成物塗佈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使形成之塗膜於乾燥後硬化,而形成上述積層體之上述防眩層,且藉由將上述黏合劑樹脂及上述有機微粒子混合於上述溶劑中並加以攪拌而製備中間組成物後,使上述無機微粒子混合、分散於上述中間組成物中而製備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者等人對在透光性基材上具備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之積層體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藉由特定之方法製備之防眩層用組成物形成積層體之防眩層,凹凸形狀與習知之積層體之防眩層相比成為更為均勻且均等地形成者,具備此種防眩層之積層體具有良好之防眩性且能夠以極高之等級抑制眩光之產生,可獲得高對比度之優異之顯示影像,從而完成本發明。
又,本發明者等人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以使凹凸形狀之算術平均粗糙度Sa之平均值Ma與該算術平均粗糙度Sa之標準偏差Sq的比(Sq/Ma)成為特定範圍內之方式高度地控制之防眩層係成為上述凹凸形狀極均勻且均等地形成者,從而完成本發明之積層體。
進而,本發明者等人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具有以與習知之防眩層之表面之凹凸形狀相比,成為更均勻且均等者之方式控制之凹凸形狀的防眩層可藉由以成為特定狀態的方式來控制內部所含之有機微粒子與無機微粒子而獲得,從而完成另一態樣之本發明之積層體。
本發明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上述透光性基材較佳為具備平滑性、耐熱性,且機械強度優異者。作為形成透光性基材之材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素三乙酸酯、纖維素二乙酸酯、乙酸纖維素丁酸酯、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醚碸、聚碸、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基縮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聚胺酯(polyurethane)等熱塑性樹脂。可較佳地列舉: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素三乙酸酯。
上述透光性基材較佳為以富有柔軟性之膜狀體之形式使用上述熱塑性樹脂,但根據要求硬化性之使用態樣,亦可使用該等熱塑性樹脂之板,或亦可使用玻璃板等板狀體者。
除此以外,作為上述透光性基材,可列舉具有脂環結構之非晶質烯烴聚合物(COP,Cyclo-Olefin-Polymer,環狀烯烴聚合物)膜。其係可使用降莰烯系聚合物、單環之環狀烯烴系聚合物、環狀共軛二烯系聚合物、乙烯基脂環式烴系聚合物等之基材,例如可列舉:日本瑞翁公司製造之Zeonex或Zeonor(降莰烯系樹脂)、SUMITOMO BAKELITE公司製造之SUMILITE FS-1700、JSR公司製造之Arton(改質降莰烯系樹脂)、三井化學 公司製造之Apel(環狀烯烴共聚物)、Ticona公司製造之Topas(環狀烯烴共聚物)、日立化成公司製造之OPTOREZ OZ-1000系列(脂環式丙烯酸樹脂)等。
又,作為三乙醯纖維素之代替基材,亦較佳為Asahi Kasei Chemicals公司製造之FV系列(低雙折射率、低光彈性模數膜)。
作為上述透光性基材之厚度,於膜狀體之情形時,較佳為5~300μm,更佳為下限為20μm,且上限為200μm。於透光性基材為板狀體之情形時,亦可為超過該等厚度之厚度。
上述透光性基材於在其上形成上述硬塗層等時,為了提高接著性,除電暈放電處理、氧化處理等物理或化學處理以外,亦可預先進行定錨劑或稱為底塗劑之塗料之塗佈。
又,將多數情況下被主要用作針對LCD之透光性基材之三乙醯纖維素作為材料,且以顯示器薄膜化為目的之情形時,作為上述透光性基材之厚度,較佳為20~65μm。
上述防眩層係形成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且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者。
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包含形成此種防眩層之步驟。於本步驟中,藉由使將含有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黏合劑樹脂及溶劑之防眩層用組成物塗佈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而形成之塗膜於乾燥後硬化,而形成上述防眩層。
於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中,由於上述防眩層形成用組成物含有有機微粒子與無機微粒子,故而於所形成之防眩層之表面形成之 凹凸形狀與藉由單一之微粒子(例如有機微粒子等)或單一粒子之凝聚體(例如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於防眩層之表面形成的凹凸形狀相比,成為更均勻且均等地形成之形狀。推測其原因在於,如下所述,於藉由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製造之積層體中,上述無機微粒子與有機微粒子以特定之狀態分佈於防眩層中。
又,上述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較佳為單粒子狀態下之形狀為球狀。藉由上述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之單粒子為此種球狀,於將所製造之積層體應用於影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可獲得高對比度之顯示影像。
再者,上述所謂「球狀」,例如可列舉:真球狀、橢圓球狀等,且為不包括所謂之不定形之含義。
上述有機微粒子主要為形成防眩層之表面凹凸形狀之微粒子,係容易控制折射率或粒徑之微粒子。藉由含有此種有機微粒子,容易控制防眩層上所形成之凹凸形狀之大小或防眩層之折射率,而可控制防眩性以及抑制眩光及白色模糊之產生。
作為上述有機微粒子,較佳為由選自由丙烯酸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樹脂、環氧樹脂、聚矽氧樹脂、聚偏二氟乙烯樹脂及聚氟乙烯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材料所構成之微粒子。其中,可適宜地使用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微粒子。
上述有機微粒子較佳為未經表面親水化處理。若上述有機微粒子經表面親水化處理,則與上述無機微粒子之親和性過高,而有難以使上述無機微粒子稀疏地分佈於該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之虞。再者,關於上述 「稀疏地分佈」,於下文中進行詳細說明。
再者,作為上述親水化處理,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使具有羧酸基或羥基等官能基之單體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表面進行共聚合之方法等。
作為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含量,較佳為於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50質量%。若未達1質量%,則存在所製造之積層體之防眩性能變得不充分之情形,若超過50質量%,則存在產生白色模糊之問題之情形,又,存在如下情形:於將所製造之積層體用於影像顯示裝置中之情形時顯示影像之對比度較差。更佳之下限為5質量%,更佳之上限為20質量%。
又,上述有機微粒子較佳為粒徑相對一致之微粒子。
此處,上述所謂「粒徑相對一致之微粒子」,係指於將由重量平均所得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設為MV,將累積25%徑設為d25,將累積75%徑設為d75時,(d75-d25)/MV為0.25以下之情形。
再者,所謂累積25%徑,係指自粒徑分佈中之粒徑較小之粒子進行計數而成為25質量%時之粒徑,所謂累積75%徑,同樣地係指進行計數而成為75質量%時之粒徑。
上述由重量平均所得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累積25%徑及累積75%徑可作為利用庫爾特計數法之重量平均徑而進行測量。
藉由上述防眩層形成用組成物含有此種有機微粒子,而容易於防眩層表面適宜地形成均勻且均等之凹凸形狀。
又,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大小係根據所形成之防眩層之厚度等 而適當決定,例如,較佳為平均粒徑為0.3~6.0μm。若未達0.3μm,則有無法控制有機微粒子之分散性之虞,若超過6.0μm,則存在防眩層表面之凹凸形狀增大,產生表面眩光之問題之情形。更佳之下限為2.0μm,更佳之上限為4.0μm。
又,較佳為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相對於所形成之防眩層之厚度為20~90%。若超過90%,則有膜厚之偏差對凹凸形狀所造成之影響增強,防眩層形成為斑點狀之虞。若未達20%,則存在無法於防眩層表面形成充分之凹凸形狀,而使防眩性能變得不充分之情形。
再者,關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於以有機微粒子單獨進行測定之情形時,可作為利用庫爾特計數法之重量平均徑而進行測量。另一方面,關於防眩層中之有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於防眩層之透過光學顯微鏡觀察中,以對10個粒子之最大徑進行平均所得之值之形式求出。或者於該方法不適合之情形時,係於通過粒子中心附近之剖面之電子顯微鏡(較佳為TEM、STEM等穿透型,下同)觀察中,選擇30個為任意之相同種類且以大致相同程度之粒徑之形式而被觀察到之擴散粒子(由於不明確為粒子之哪一部位之剖面,故而增加選擇粒子數),對其剖面之最大粒徑進行測定,以其平均值之形式算出之值。由於均根據影像進行判斷,故而亦可利用影像分析軟體算出。
上述無機微粒子主要有以如可形成均勻之凹凸形狀之狀態使防眩層中之上述有機微粒子穩定地存在之功能,較佳為均勻地分散於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
作為此種無機微粒子,例如,較佳為二氧化矽微粒子。以下,將上述 無機微粒子設為二氧化矽微粒子而進行說明。
藉由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均勻地分散於防眩層用組成物中,而變得亦均勻地分散於所形成之防眩層中,並可於其表面形成均勻且均等之凹凸形狀。
上述所謂「均勻地分佈於防眩層中」,係指於利用電子顯微鏡(較佳為TEM、STEM等穿透型),於倍率1萬倍之條件下自未觀察到防眩層之厚度方向之有機微粒子之部位觀察10處任意剖面時,於各剖面中測定5μm見方之觀察區域中之二氧化矽微粒子之面積比率,於將其平均值設為M,將其標準偏差設為S時,為S/M≦0.1。
再者,此種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分佈可藉由上述防眩層之厚度方向之剖面電子顯微鏡觀察而容易地進行判別。例如,圖2為實施例1之積層體之剖面STEM照片,圖3為實施例1之積層體之另一剖面STEM照片,於圖2及圖3中,中央附近之深色帶狀區域為上述防眩層之剖面,於該防眩層之剖面中,發黑且被觀察到斑狀之部分為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可明確地確認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均勻地分散於上述防眩層中。又,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面積比率例如可使用影像分析軟體算出。
於本發明中,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較佳為經表面處理。藉由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經表面處理,可適宜地控制該二氧化矽微粒子之防眩層用組成物及於所形成之防眩層中之分佈,又,可將稀疏地分佈於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之效果控制為適度之範圍內。又,亦可謀求提高二氧化矽微粒子本身之耐化學品性及耐皂化性。
作為上述表面處理,較佳為使微粒子之表面成為疏水性之疏 水化處理。作為此種疏水化處理,例如可列舉利用具有甲基、辛基等烷基之矽烷化合物對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進行處理之方法等。
此處,通常於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表面存在羥基(矽烷醇基),藉由進行上述表面處理,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表面之羥基減少,可防止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過度凝聚,而發揮出防止二氧化矽微粒子不均勻地分散之效果。
又,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較佳為由非晶質二氧化矽所構成。於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由結晶性二氧化矽所構成之情形時,因其結晶結構中所含有之晶格缺陷,二氧化矽微粒子之路易斯酸性增強,而存在無法控制該二氧化矽微粒子之過度凝聚之情形。
作為此種二氧化矽微粒子,由於其本身容易凝聚而容易形成上述粒徑之凝聚體,因此例如可適宜地使用薰製二氧化矽。此處,上述所謂薰製二氧化矽,係指藉由乾式法製作之具有200nm以下之粒徑之非晶質之二氧化矽,可藉由使含有矽之揮發性化合物於氣相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矽化合物、例如使SiCl4於氧與氫之火焰中進行水解而產生者等。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AEROSIL R805(Nippon Aerosil公司製造)等。
作為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於上述防眩層中為1.0~10.0質量%。若未達1.0質量%,則存在無法以可形成均勻之凹凸形狀之方式使上述有機微粒子存在之情形,若超過10.0質量%,則有防眩層用組成物之黏度過度增高而塗佈適應性變差之虞。更佳之下限為3.0質量%,更佳之上限為8.0質量%。
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較佳為平均1次粒徑為1~100nm。若未達1nm,則存在無法形成較佳之凝聚體之情形,若超過100nm,則存在光會因二氧化矽微粒子而進行擴散,使用所製造之積層體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暗室對比度較差之情形。更佳之下限為5nm,更佳之上限為50nm。
再者,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平均1次粒徑係根據剖面電子顯微鏡(較佳為TEM、STEM等穿透型且倍率為5萬倍以上)之影像,使用影像處理軟體而測定之值。
又,於本發明中,於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形成凝聚體之情形時,於上述防眩層之剖面電子顯微鏡中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形成以珍珠項鏈狀連接之結構。
藉由在上述防眩層中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形成以珍珠項鏈狀連接之凝聚體,可有效地發揮以如可形成均勻之凹凸形狀之狀態使有機微粒子穩定地存在之功能。
再者,所謂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以珍珠項鏈狀連接之結構,例如可列舉: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以直線狀連續地連接之結構(直鏈結構)、該直鏈結構多個相互纏繞而成之結構、於上述直鏈結構上具有1個或2個以上之多個二氧化矽微粒子連續地形成之側鏈之支鏈結構等任意結構。
又,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較佳為平均粒徑為100nm~1μm。若未達100nm,則有無法發揮出上述效果之虞,若超過1μm,則存在光會因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而進行擴散,使用所製造之積層體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暗室對比度較差之情形。上述凝聚體之平均粒徑之更佳之下限為200nm,更佳之上限為800nm。
再者,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平均粒徑係根據利用剖面電子顯微鏡之觀察(1萬~2萬倍左右),選擇包含大量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5μm見方之區域,對該區域中之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粒徑進行測定,將粒徑最大之10個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粒徑進行平均而得者。
再者,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粒徑」係於以任意平行之2條直線夾持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剖面時,以如該2條直線間距離成為最大之2條直線之組合之直線間距離的形式進行測定。又,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粒徑亦可使用影像分析軟體算出。
藉由在此種特定之狀態下二氧化矽微粒子之以珍珠項鏈狀連接之凝聚體與有機微粒子含有於防眩層用組成物中,所製造之積層體中之防眩層中的凹凸形狀與由單一之微粒子或其凝聚體形成之凹凸形狀相比,成為均勻且均等地形成者。其結果為,所製造之積層體具有良好之防眩性,可抑制眩光,且可提高對比度。
藉由上述凹凸為均勻且均等,雖然充分地具備防眩性,但如成為特異點之極大之凸部消失。因此,由於穿透光之顯著之變形消失,故而可抑制眩光,進而,由於可消除較大之擴散,故而可成為對比度優異者。
推測該情況係由如下所列舉之原因所導致。
即,於塗佈防眩層用組成物後,進行乾燥而使溶劑蒸發時,適度地凝聚之二氧化矽微粒子均勻地分散,藉此可保持形成凹凸之有機微粒子亦均勻地分散之狀態。進而,藉由上述無機微粒子稀疏地分佈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與上述無機微粒子大量地分佈之部位相比,黏合劑樹脂之硬化 收縮增大,故而穩定地形成對表現出良好之防眩性而言充分之凸部。因此,推測藉由上述有機微粒子而於防眩層之表面形成之凹凸形狀(凸部)與藉由微粒子單體形成之凹凸形狀(凸部)相比,變得均勻且均等。
作為上述黏合劑樹脂,較佳為將分子中不含羥基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作為主材料。上述所謂「將分子中不含羥基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作為主材料」,係指上述黏合劑樹脂之原料單體中,分子中不含羥基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之含量最多。
由於上述分子中不含羥基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為疏水性單體,故而較佳為於本發明之積層體中,構成上述防眩層之黏合劑樹脂為疏水性樹脂。若黏合劑樹脂中如具有羥基之親水性之樹脂成為主體,則下述極性較高之溶劑(例如異丙醇)難以蒸發,而有無法使無機微粒子稀疏地分佈於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之虞。
作為上述分子中不含羥基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列舉: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PGDA)、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PO改質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三羥甲基丙烷乙氧基三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新戊四醇乙氧基四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等。其中,可適宜地使用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
又,作為其他黏合劑樹脂,較佳為透明性者,例如,較佳為藉由紫外線或電子束進行硬化之樹脂即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藉由紫外線或電子束之照射而進行硬化者。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樹脂」,只要未特別提及,則為亦包括單體、低聚物、聚合物等之概念。
作為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例如可列舉丙烯酸酯系等之具有官能基之化合物等並具有1或2個以上之不飽和鍵之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不飽和鍵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啶酮等。作為具有2個以上之不飽和鍵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新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四新戊四醇十(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三(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三(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甲基)丙烯酸二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金剛烷基酯、二(甲基)丙烯酸異莰酯、二環戊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化合物等。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係指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又,於本發明中,作為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亦可使用利用PO、EO等對上述化合物進行改質而成者。
除上述化合物以外,亦可使用具有不飽和雙鍵之相對低分子量之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胺酯樹脂、醇酸樹脂、螺縮醛樹脂、聚丁二烯樹脂、多硫醇多烯樹脂等作為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 樹脂。
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亦可與溶劑乾燥型樹脂(熱塑性樹脂等僅藉由使於塗敷時為了調整固形物成分而添加之溶劑乾燥而成為被膜之類的樹脂)併用而使用。藉由併用溶劑乾燥型樹脂,於形成防眩層時,可有效地防止塗液之塗佈面之被膜缺陷。
作為可與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併用而使用之溶劑乾燥型樹脂,並無特別限定,通常可使用熱塑性樹脂。
作為上述熱塑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乙烯醚系樹脂、含鹵素之樹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聚矽氧系樹脂及橡膠或彈性體等。上述熱塑性樹脂較佳為非結晶性且可溶於有機溶劑(尤其是可溶解多種聚合物或硬化性化合物之共用溶劑)。尤其是就製膜性、透明性或耐候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纖維素酯類等)等。
又,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亦可含有熱硬化性樹脂。
作為上述熱硬化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酚系樹脂、脲樹脂、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胍胺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胺酯樹脂、環氧樹脂、胺醇酸樹脂、三聚氰胺-脲共縮合樹脂、矽樹脂、聚矽氧烷樹脂等。
於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較佳為均勻地分散於該組成物中之狀態,較佳為如圖4所示般於使上述塗膜乾燥時稀 疏地分佈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再者,圖4為實施例1之積層體之進而另一剖面STEM照片。
若不為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均勻地分散於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之狀態,則無法設為所形成之防眩層中之均勻之分散,又,於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凝聚過度進行,成為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巨大之凝聚體,而存在無法形成上述具有均勻且均等之凹凸形狀之防眩層之情形。
此處,由於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係可使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增黏之材料,故而藉由含有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可抑制防眩層用組成物中所含之有機微粒子之沈澱。即,推測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具有促進形成上述有機微粒子與二氧化矽微粒子之特定分佈之功能,並且亦具有提高防眩層用組成物之適用期(pot life)之功能。
又,作為使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均勻地分散於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且於上述塗膜中稀疏地分佈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含有特定量之極性較高且揮發速度較快之溶劑作為添加至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的溶劑之方法。藉由含有此種極性較高且揮發速度較快之溶劑,可防止二氧化矽微粒子過度地凝聚於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另一方面,於塗佈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上使之乾燥而形成塗膜時,由於上述極性較高且揮發速度較快之溶劑與其他溶劑相比先揮發,故而塗膜形成時之組成發生改質,其結果為,於該塗膜中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之疏水性增強,與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之親和性降低而使該二氧化矽微粒子難以存在,藉此可形成稀疏地分佈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之狀態。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極性較高之溶劑」,係指溶解度參數為 10[(cal/cm3)1/2]以上之溶劑,所謂「揮發速度較快之溶劑」,係指相對蒸發速度為150以上之溶劑。因此,上述所謂「極性較高且揮發速度較快之溶劑」,係指充分滿足上述「極性較高之溶劑」及「揮發速度較快之溶劑」之兩者之要件的溶劑。
於本說明書中,上述溶解度參數係藉由Fedors之方法進行計算。Fedors之方法例如記載於「SP值 基礎-應用與計算方法」(山本秀樹著 情報機構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05年)中。於Fedors之方法中,溶解度參數係根據下述式算出。
溶解度參數=[Σ Ecoh/Σ V]2
上述式中,Ecoh為凝聚能量密度,V為莫耳分子體積(molecular volume)。基於每一原子團所確定之Ecoh及V,求出作為Ecoh及V之總和之Σ Ecoh及Σ V,藉此可算出溶解度參數。
又,於本說明書中,上述所謂相對蒸發速度,係指於將乙酸正丁酯之蒸發速度設為100時之相對蒸發速度,係藉由依據ASTM D3539-87而測定之蒸發速度,藉由下述式算出。具體而言,測定25℃、乾燥空氣下之乙酸正丁酯之蒸發時間與各溶劑之蒸發時間而算出。
相對蒸發速度=(乙酸正丁酯之90重量%蒸發所需之時間)/(測定溶劑之90重量%蒸發所需之時間)×100
作為上述極性較高且揮發速度較快之溶劑,例如可列舉:乙醇、異丙醇等,其中,可適宜地使用異丙醇。
又,上述溶劑中之異丙醇之含量較佳為於全部溶劑中為10質量%以上。若未達10質量%,則存在於防眩層用組成物中產生二氧化矽微粒子之 凝聚體之情形。上述異丙醇之含量較佳為40質量%以下。若超過40質量%,則有無法使上述二氧化矽微粒子稀疏地分佈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之虞。
作為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所含之其他溶劑,例如可例示:酮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醚類(二烷、四氫呋喃等)、脂肪族烴類(己烷等)、脂環式烴類(環己烷等)、芳香族烴類(甲苯、二甲苯等)、鹵化碳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類(丁醇、環己醇等)、溶纖素類(甲基溶纖素、乙基溶纖素等)、溶纖素乙酸酯類、亞碸類(二甲基亞碸等)、醯胺類(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等)等,亦可為該等之混合物。
較佳為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進而含有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者,具體例例如可列舉:苯乙酮類、二苯甲酮類、米其勒苯甲醯基苯甲酸酯、α-戊基肟酯、9-氧硫類、苯丙酮類、二苯基乙二酮類、安息香類、醯基氧化膦類。又,較佳為將光敏劑混合而使用,作為其具體例,例如可列舉:正丁基胺、三乙基胺、聚-正丁基膦等。
作為上述光聚合起始劑,於上述黏合劑樹脂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飽和基之樹脂系之情形時,較佳為將苯乙酮類、二苯甲酮類、9-氧硫類、安息香、安息香甲醚等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又,於上述黏合劑樹脂係具有陽離子聚合性官能基之樹脂系之情形時,作為上述光聚合起始劑,較佳為將芳香族重氮鎓鹽、芳香族鋶鹽、芳香族錪鹽、茂金屬化合物、安息香磺酸酯等單獨使用或以混合物之形式使用。
關於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之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含量,相對於上述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0.5~10.0質量份。若未達0.5質量份,則存在所形成之防眩層之硬塗性能變得不充分之情形,若超過10.0質量份,則反而會出現阻礙硬化之可能性,故而欠佳。
作為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之原料之含有比率(固形物成分),並無特別限定,通常較佳為設為5~70質量%,尤佳為設為25~60質量%。
於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中,亦可根據提高防眩層之硬度、抑制硬化收縮、控制折射率等目的,添加先前公知之分散劑、界面活性劑、抗靜電劑、矽烷偶合劑、增黏劑、防著色劑、著色劑(顏料、染料)、消泡劑、調平劑、難燃劑、紫外線吸收劑、接著賦予劑、聚合抑制劑、抗氧化劑、表面改質劑、易滑劑等。
作為上述調平劑,例如可列舉:聚矽氧油、氟系界面活性劑等,就避免防眩層成為貝納得穴流(Benard Cell)構造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全氟烷基之氟系界面活性劑等。於塗敷含有溶劑之樹脂組成物,並進行乾燥之情形時,於塗膜內會在塗膜表面與內表面產生表面張力差等,藉此於塗膜內引起大量對流。由該對流所產生之構造稱為貝納得穴流構造,於所形成之防眩層中導致橘皮或塗敷缺陷等問題。
又,關於上述貝納得穴流構造,防眩層之表面之凹凸變得過大而產生白色模糊,而對表面眩光造成不良影響。若使用如上所述之調平劑,則由於可防止該對流,故而不僅可獲得無缺陷或不均之凹凸膜,亦容易進行凹凸形狀之調整。
又,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可混合光敏劑而使用,作為其具體例,例如可列舉:正丁基胺、三乙基胺、聚-正丁基膦等。
於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中,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係藉由如下方法而製備者:於上述溶劑中將上述黏合劑樹脂及上述有機微粒子混合及攪拌而製備中間組成物後,使上述無機微粒子(二氧化矽微粒子)混合、分散於上述中間組成物中。
即,於本發明中,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係於該防眩層用組成物之必需之構成材料之中,最後添加無機微粒子者。於添加上述有機微粒子或黏合劑樹脂前,將上述無機微粒子添加至溶劑中而製備防眩層用組成物之情形時,產生因溶劑侵蝕(attack)所引起之無機微粒子之過剩之凝聚,而無法形成具有均勻且均等之凹凸形狀之防眩層。又,為了使上述效果更確實,於最後添加無機微粒子時,該無機微粒子更佳為分散於上述溶劑之無機微粒子分散物。
作為製備上述中間組成物之方法,只要可將上述有機微粒子及黏合劑樹脂均勻地混合於上述溶劑中,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塗料振盪器、珠磨機、捏合機、攪拌機等公知之裝置而進行。
又,於上述中間組成物中添加無機微粒子而製備防眩層用組成物之方法亦可列舉與上述相同之方法。
作為將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塗佈於透光性基材上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旋轉塗佈法、浸漬法、噴霧法、模嘴塗佈法、棒式塗佈法、輥式塗佈機法、液面彎曲式塗佈法、軟版印刷法、網版印刷法、液滴塗佈法等公知之方法。
於藉由上述方法之任一種而將防眩層用組成物塗佈後,搬送至為了使所形成之塗膜乾燥而經加熱之區域,並藉由各種公知之方法使塗膜乾燥而使溶劑蒸發。此處,藉由選定溶劑相對蒸發速度、固形物成分濃度、塗佈液溫度、乾燥溫度、乾燥風之風速、乾燥時間、乾燥區域之溶劑氣氛濃度等,可調整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之分佈狀態。
尤其藉由選定乾燥條件而調整有機微粒子及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分佈狀態之方法較簡便而較佳。作為具體之乾燥溫度,較佳為30~120℃,關於乾燥風速,較佳為0.2~50m/s,藉由進行1次或多次於該範圍內適當調整之乾燥處理,可將有機微粒子及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分佈狀態調整為所需之狀態。
又,作為使上述乾燥後之塗膜硬化時之游離輻射之照射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超高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碳弧燈、黑光燈螢光燈、金屬鹵化物燈等光源之方法。
又,作為紫外線之波長,可使用190~380nm之波長區域。作為電子束源之具體例,可列舉:柯克勞夫-沃耳吞(Cockcroft-Walton)型、凡德格拉夫(Van de Graaff)型、共振變壓器型、絕緣芯變壓器型、或直線型、高頻高壓加速器(dynamitron)型、高頻型等各種電子束加速器。
關於此種藉由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而製造之積層體,如上所述,由於防眩層形成用組成物中之無機微粒子(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分散被高度地控制,故而形成於防眩層之表面之凹凸形狀與習知之積層體之防眩層之表面的凹凸形狀相比,成為極均勻且均等地形成者。
關於具有此種凹凸形狀之防眩層,由於在其表面幾乎未形成如成為特 異點之凸部,故而可製成具有良好之防眩性且能夠以極高之等級抑制眩光,可獲得高對比度之優異之顯示影像之積層體。
又,如下之積層體亦為本發明之一,其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者,且其特徵在於:將該防眩層之表面分割成100μm見方之測定區域,求出各測定區域之算術平均粗糙度Sa,於將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Sa之平均值設為Ma,並將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Sa之標準偏差設為Sq時,該Ma與Sq之比(Sq/Ma)為0.15以下。
由於人眼之分辨力為100μm左右,因此若每100μm見方之不均較大,則人眼識別出穿透光之變形而以眩光之形式被觀察到。因此,若上述Ma與Sq之比(Sq/Ma)超過0.15,則識別出本發明之積層體之穿透光的變形而以眩光之形式被觀察到。上述(Sq/Ma)較佳為0.12以下,更佳為0.10以下。
再者,於本發明之積層體中,上述Sa之平均值(Ma)較佳為0.10μm以上且0.40μm以下。若未達0.10μm,則存在本發明之積層體之防眩性變得不充分之情形,若超過0.40μm,則存在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對比度變差之情形。
再者,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Sa係將作為JIS B0601:1994中所記載之二維粗糙度參數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三維地擴大而成者,若於基準面設置正交座標軸X、Y軸,將粗糙度曲面設為Z(x,y),將測定區域面之大小設為Lx、Ly,則係藉由下述式(a)算出。
再者,上述式(a)中,表示A=Lx×Ly。
又,若將於X軸方向第i個、於Y軸方向第j個點之位置之高度設為Zi,j,則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Sa係藉由下述式(b)算出。
再者,於上述式(b)中,N表示全部點數。
作為獲得此種三維條件下之算術平均粗糙度Sa之裝置,可列舉:接觸式表面粗糙度計或非接觸式之表面粗糙度計(例如干涉顯微鏡、共聚聚焦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等)。該等之中,就測定之簡便性而言,較佳為使用干涉顯微鏡進行測定。作為此種干涉顯微鏡,可列舉Zygo公司製造之「New View」系列等。
於本發明之積層體中,較佳為上述防眩層含有黏合劑樹脂、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
作為上述黏合劑樹脂、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以及上述透光性基材,可列舉與上述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中所說明者相同者。
又,作為製造本發明之積層體之方法,只要為能夠以充分滿足上述要件之方式控制防眩層之表面之凹凸形狀的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上述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而進行製造。
又,如下積層體亦為另一態樣之本發明之一,其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者,且其特徵在於:上述防眩層含有黏合劑樹脂、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上述無機微粒子稀疏 地分佈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且於上述防眩層中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以外係均勻地分佈。
上述另一態樣之本發明之積層體係具有防眩層者,該防眩層含有黏合劑樹脂、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且上述無機微粒子稀疏地分佈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
此處,於對上述防眩層之剖面進行電子顯微鏡觀察之情形時,觀察到稀疏地分佈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之無機微粒子不僅稀疏地分佈於通過有機微粒子之中心之剖面,亦稀疏地分佈於偏離該有機微粒子之中心之剖面之狀態。
再者,上述所謂「上述無機微粒子稀疏地分佈於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係指如下狀態:於利用電子顯微鏡(較佳為TEM、STEM等穿透型)於倍率1萬倍之條件下對防眩層之厚度方向的觀察到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剖面進行顯微鏡觀察時,若將無機微粒子於距上述有機微粒子500nm外側之圓周內且除上述有機微粒子以外之區域中所占之面積比率設為Mn,將自距上述有機微粒子500nm外側之圓周至更外側之區域中之無機微粒子的面積比率設為Mf,則Mf/Mn為1.5以上。
又,上述所謂「於上述防眩層中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以外係均勻地分佈」,係與上述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中所說明的「均勻地分佈於防眩層中」相同之含義。
由於另一態樣之本發明之積層體因以上述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中的防眩層用組成物中所說明之關係而於防眩層中含有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故而形成於其表面之凹凸形狀與習知之積層體之防眩 層的凹凸形狀相比,成為極均勻且均等者。根據具有此種防眩層之另一態樣之本發明之積層體,具有良好之防眩性且能夠以極高之等級抑制眩光之產生,可獲得高對比度之優異之顯示影像。
於另一態樣之本發明之積層體中,作為上述黏合劑樹脂、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以及上述透光性基材,可列舉與上述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中所說明者相同者。
又,作為製造另一態樣之本發明之積層體之方法,只要為能夠以於上述狀態下含有之方式對防眩層中之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進行控制之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上述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而進行製造。
如上所述,上述本發明之積層體及另一態樣之本發明之積層體(以下,將該等整合,以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形式加以說明)係具有特定之防眩層者,於該防眩層之表面形成有與習知之積層體之防眩層相比極均勻且均等之凹凸形狀。
作為上述防眩層之表面之凹凸形狀,具體而言,較佳為於將上述防眩層表面之凹凸之平均間隔設為Sm,將凹凸部之平均傾斜角設為θa,將凹凸之算術平均粗糙度設為Ra,將凹凸之十點平均粗糙度設為Rz之情形時,滿足下述式。若θa、Ra、Rz未達下限,則存在無法抑制外界光之映入之情形。又,若θa、Ra、Rz超過上限,則有因外界光之擴散反射之增加所引起的明室對比度之降低、或因來自穿透圖像光之雜散光增加而使暗室對比度降低之虞。於本發明之構成中,若使Sm未達下限,則有對比度較差之虞。另一方面,若Sm超過上限,則有無法充分地抑制眩光之虞。
50μm<Sm<300μm
0.5°<θa<4.0°
0.05μm<Ra<0.40μm
0.30μm<Rz<2.50μm
又,關於上述防眩層之凹凸形狀,就上述觀點而言,更佳為滿足下述式。
50μm<Sm<200μm
0.8°<θa<2.0°
0.10μm<Ra<0.25μm
0.50μm<Rz<1.80μm
上述防眩層之凹凸形狀進而較佳為滿足下述式。
70μm<Sm<100μm
1.0°<θa<1.5°
0.12μm<Ra<0.18μm
0.80μm<Rz<1.30μm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上述Sm、Ra及Rz係藉由依據JIS B 0601-1994之方法而獲得之值,θa係藉由表面粗糙度測定器:SE-3400之操作說明書(1995.07.20修訂)(小坂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中所記載之定義而獲得之值,如圖1所示,可藉由存在於基準長度L上之凸部高度之和(h1+h2+h3+‧‧‧+hn)之反正切(arc tangent)θa=tan-1{(h1+h2+h3+‧‧‧+hn)/L}而求出。
此種Sm、θa、Ra、Rz例如可藉由表面粗糙度測定器:SE-3400/小坂研 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進行測定而求出。
又,作為上述防眩層之厚度,較佳為2.0~7.0μm。若未達2.0μm,則存在防眩層表面容易受損之情形,若超過7.0μm,則存在防眩層容易破裂之情形。上述防眩層之厚度之更佳之範圍為2.0~5.0μm。再者,上述防眩層之厚度可藉由剖面顯微鏡觀察而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積層體較佳為全光線穿透率為85%以上。若未達85%,則於將本發明之積層體安裝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表面之情形時,有損及色再現性或可見性之虞。上述全光線穿透率更佳為90%以上,進而較佳為91%以上。再者,上述全光線穿透率可依據JIS K7361,利用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公司製造之「HM-150」等進行測定。
又,較佳為本發明之積層體之霧度未達40%。上述防眩層可由因所含之微粒子之因內部擴散所引起之內部霧度及因最外表面之凹凸形狀所引起的外部霧度所構成,因內部擴散所引起之內部霧度較佳為5%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若未達5%,則有無法充分地抑制本發明之積層體之眩光之虞,若超過30%,則有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對比度較差之虞。又,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內部霧度更佳為5%以上且20%以下之範圍,進而較佳為5%以上且15%以下之範圍。最外表面之外部霧度較佳為5%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若未達5%,則有本發明之積層體之防眩性不充分之虞,若超過30%,則有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對比度較差之虞。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外部霧度更佳為5%以上且20%以下之範圍,進而較佳為7%以上且15%以下之範圍。
再者,於本發明之積層體中,藉由使用薰製二氧化矽作為上述無機微粒子,可分別獨立控制上述防眩層之內部霧度及外部霧度。例如,藉由使 用薰製二氧化矽,由於該薰製二氧化矽之平均粒徑較小,故而未顯現出內部霧度,僅可調整外部霧度。又,關於內部霧度之調整,可藉由如下方式加以調整:藉由控制有機微粒子之折射率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之比,或使有機微粒子含浸黏合劑樹脂之單體,而改變有機粒子界面之折射率。
上述霧度可依據JIS K7136,利用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造之「HM-150」等進行測定。
又,上述內部霧度係以如下方式求出。
於位於積層體之防眩層之表面之凹凸上,利用線棒塗佈器以使乾燥膜厚成為8μm(係設為表面之凹凸形狀完全消失,可使表面變得平坦之膜厚)之方式塗佈折射率與形成表面凹凸之樹脂相等或折射率差為0.02以下之樹脂,於70℃乾燥1分鐘後,照射100mJ/cm2之紫外線而進行硬化。藉此,位於表面之凹凸壓扁,可獲得成為平坦之表面之膜。其中,於藉由在形成具有該凹凸形狀之防眩層之組成物中添加調平劑等,塗佈於上述防眩層之表面之樹脂容易斥水而不易潤濕之情形時,可預先對防眩層之表面藉由皂化處理(於2mol/L之NaOH(或KOH)溶液中於55℃浸漬3分鐘後,進行水洗,利用Kimwipe(註冊商標)等將水滴完全去除後,利用50℃烘箱乾燥1分鐘),而實施親水處理即可。
由於使其表面變平坦之膜不具有表面凹凸,因此呈現僅具有內部霧度之狀態。可依據JIS K-7136藉由與霧度相同之方法對該膜之霧度進行測定,藉此求出內部霧度。
又,上述外部霧度能夠以(霧度-內部霧度)之形式求出。
又,關於本發明之積層體,就可更適宜地防止白色模糊之產 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上述防眩層上具有低折射率層。
上述低折射率層係於來自外部之光(例如螢光燈、自然光等)於光學積層體之表面進行反射時,發揮降低其反射率之作用之層。作為低折射率層,較佳為由以下物質之任一種所構成1)含有二氧化矽、氟化鎂等低折射率粒子之樹脂、2)作為低折射率樹脂之氟系樹脂、5)含有二氧化矽或氟化鎂之氟系樹脂、4)二氧化矽、氟化鎂等低折射率物質之薄膜等。關於氟系樹脂以外之樹脂,可使用與構成上述防眩層之黏合劑樹脂相同之樹脂。
又,上述二氧化矽較佳為中空二氧化矽微粒子,此種中空二氧化矽微粒子例如可藉由日本特開2005-099778號公報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製造方法而製作。
關於該等低折射率層,其折射率較佳為1.45以下,尤佳為1.42以下。
又,低折射率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自30nm~1μm左右之範圍內進行適當設定即可。
又,上述低折射率層雖然能夠以單層獲得效果,但為了調整更低之最低反射率、或更高之最低反射率,亦可適當設置2層以上之低折射率層。於設置上述2層以上之低折射率層之情形時,較佳為於各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及厚度方面設置差異。
作為上述氟系樹脂,可使用分子中至少含有氟原子之聚合性化合物或其聚合物。作為聚合性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具有因游離輻射而進行硬化之官能基、進行熱硬化之極性基等硬化反應性之基者。又,亦可為同時兼具該等反應性之基之化合物。與該聚合性化合物相對,所謂聚合物,係完全不具有如上所述之反應性基等者。
作為上述具有因游離輻射而進行硬化之官能基之聚合性化合物,可廣泛使用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含氟之單體。更具體而言,可例示氟烯烴類(例如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丁二烯、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烯等)。作為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者,亦有如(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2,3,3,3-五氟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丁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癸基)乙酯、α-三氟甲基丙烯酸甲酯、α-三氟甲基丙烯酸乙酯之分子中具有氟原子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具有至少3個氟原子之碳數1~14之氟化烷基、氟環烷基或氟伸烷基、及至少2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含氟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作為上述進行熱硬化之極性基而較佳者例如為羥基、羧基、胺基、環氧基等氫鍵形成基。該等不僅與塗膜之密接性優異,與二氧化矽等無機超微粒子之親和性亦優異。作為具有熱硬化性極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4-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氟乙烯-烴系乙烯醚共聚物;環氧、聚胺酯、纖維素、酚、聚醯亞胺等各樹脂之氟改質物等。
作為上述兼具因游離輻射而進行硬化之官能基與進行熱硬化之極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可例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部分及完全氟化烷基、烯基、芳基酯類、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醚類、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酯類、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酮類等。
又,作為氟系樹脂,例如可列舉如下所述者。
含有至少1種上述具有游離輻射硬化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之含氟(甲基) 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單體或單體混合物之聚合物;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之至少1種與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2-(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之分子中不含氟原子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共聚物;如氟乙烯、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氯三氟乙烯、3,3,3-三氟丙烯、1,1,2-三氯-3,3,3-三氟丙烯、六氟丙烯之含氟單體之均聚物或共聚物等。亦可使用於該等共聚物中含有聚矽氧成分之含聚矽氧之偏二氟乙烯共聚物。作為該情形時之聚矽氧成分,可例示:(聚)二甲基矽氧烷、(聚)二乙基矽氧烷、(聚)二苯基矽氧烷、(聚)甲基苯基矽氧烷、烷基改質(聚)二甲基矽氧烷、含偶氮基之(聚)二甲基矽氧烷、二甲基聚矽氧、苯基甲基聚矽氧、烷基-芳烷基改質聚矽氧、氟聚矽氧、聚醚改質聚矽氧、脂肪酸酯改質聚矽氧、甲基氫聚矽氧、含矽烷醇基之聚矽氧、含烷氧基之聚矽氧、含苯基之聚矽氧、甲基丙烯酸改質聚矽氧、丙烯酸改質聚矽氧、胺基改質聚矽氧、羧酸改質聚矽氧、甲醇改質聚矽氧、環氧改質聚矽氧、巰基改質聚矽氧、氟改質聚矽氧、聚醚改質聚矽氧等。其中,較佳為具有二甲基矽氧烷結構者。
進而,由如下所述之化合物所構成之非聚合物或聚合物亦可用作氟系樹脂。即,可使用使分子中具有至少1個異氰酸酯基之含氟化合物和分子中具有至少1個如胺基、羥基、羧基之與異氰酸酯基反應之官能基的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之化合物;使如含氟之聚醚多元醇、含氟之烷基多元醇、含氟之聚酯多元醇、含氟之ε-己內酯改質多元醇之含氟之多元醇與具有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之化合物等。
又,亦可將上述具有氟原子之聚合性化合物或聚合物與如上 述防眩層中所記載之各黏合劑樹脂一起混合而使用。進而,可適當使用用於使反應性基等硬化之硬化劑、為了提高塗敷性或賦予防污性之各種添加劑、溶劑。
於上述低折射率層之形成時,較佳為將添加低折射率劑及樹脂等而成之低折射率層用組成物之黏度設為可獲得較佳之塗佈性的0.5~5mPa‧s(25℃)、較佳為0.7~3mPa‧s(25℃)之範圍者。可實現可見光之優異之抗反射層,且可形成均勻且無塗佈不均之薄膜,且可形成密接性特別優異之低折射率層。
樹脂之硬化手段可與上述防眩層中所說明者相同。於為了硬化處理而利用加熱手段之情形時,較佳為將藉由加熱使例如產生自由基而開始聚合性化合物之聚合之熱聚合起始劑添加至氟系樹脂組成物中。
低折射率層之層厚(nm)dA較佳為滿足下述式(1)者:dA=mλ/(4nA) (1)
(上述式中,nA表示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m表示正奇數,較佳為表示1,λ為波長,較佳為480~580nm之範圍之值)。
又,於本發明中,就低反射率化之觀點而言,低折射率層較佳為滿足下述式(2):120<nAdA<145 (2)。
又,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本發明之積層體視需要可適當形成其他層(抗靜電層、防污層、接著劑層、其他硬塗層等)之1 層或2層以上。其中,較佳為具有抗靜電層及防污層中之至少一層。該等層亦可採用與公知之抗反射用積層體相同者。
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對比率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若未達40%,則於將本發明之積層體安裝於顯示器表面之情形時,暗室對比度較差而有損及可見性之虞。再者,本說明書中之上述對比率係藉由下述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而測得之值。
本發明之積層體可藉由在偏光元件之表面,將本發明之積層體設置於與該積層體之存在防眩層之面相反的面上而製成偏光板。此種偏光板亦為本發明之一。
作為上述偏光元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利用碘等進行染色並進行延伸而成之聚乙烯醇膜、聚乙烯基縮甲醛膜、聚乙烯基縮醛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膜等。於上述偏光元件與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層疊處理中,較佳為對透光性基材(三乙醯纖維素膜)進行皂化處理。藉由皂化處理,接著性變良好,亦可獲得抗靜電效果。
本發明亦為於最外表面具備上述積層體或上述偏光板而成之影像顯示裝置。
上述影像顯示裝置亦可為LCD、PDP、FED、ELD(有機EL、無機EL)、CRT、平板PC、觸控面板、電子紙等影像顯示裝置。
作為上述代表性例之LCD係具備穿透性顯示體與自背面照射上述穿透性顯示體之光源裝置而成者。於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為LCD之情形時,係於該穿透性顯示體之表面,形成本發明之積層體或本發明之偏光板而成者。
於本發明為具有上述積層體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光源裝置之光源係自積層體之下側照射。再者,於液晶顯示元件與偏光板之間可***相位差板。於該液晶顯示裝置之各層間視需要可設置接著劑層。
作為上述影像顯示裝置之PDP係具備如下基板而成者:表面玻璃基板(於表面形成電極);及背面玻璃基板(於表面形成電極及微小之槽,且於槽內形成紅、綠、藍之螢光體層),其係與該表面玻璃基板對向並於其間封入放電氣體配置而成。於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為PDP之情形時,亦為於上述表面玻璃基板之表面、或其前面板(玻璃基板或膜基板)上具備上述積層體者。
上述影像顯示裝置亦可為於玻璃基板上蒸鍍施加電壓即發光之硫化鋅、二胺類物質:發光體,控制對基板所施加之電壓而進行顯示之ELD裝置;或將電氣訊號轉換為光,產生人眼可見之像之CRT等影像顯示裝置。於該情形時,於如上所述之各顯示裝置之最外表面或其前面板之表面具備上述積層體。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於任一情形時均可用於電視、電腦、電子紙、觸控面板、平板PC等顯示器顯示。尤其可適宜地用於CRT、液晶面板、PDP、ELD、FED、觸控面板等高精細影像用顯示器之表面。
上述影像顯示裝置成為具有良好之防眩性且能夠以極高之等級抑制眩光之產生、高對比度優異、可見性得到改善者。此種利用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亦為本發明之一。
即,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係使用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之積層體的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 性改善方法,且其特徵在於:藉由使將含有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黏合劑樹脂及溶劑之防眩層用組成物塗佈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而形成之塗膜於乾燥後硬化,而形成上述防眩層,並且上述防眩層用組成物係藉由在上述溶劑中將上述黏合劑樹脂及上述有機微粒子混合及攪拌而製備中間組成物後,使上述無機微粒子混合、分散於上述中間組成物中而製備者。
於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中,作為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之積層體、及防眩層用組成物,可列舉與上述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中所說明者相同者。
由於本發明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係由上述構成所構成者,故而可製造具有良好之防眩性且能夠以極高之等級抑制眩光之產生,可獲得高對比度之優異之顯示影像之本發明之積層體。
因此,本發明之積層體可適宜地應用於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場發射顯示器(FED)、電子紙、觸控面板、平板PC等。
θa‧‧‧平均傾斜角
h1、h2、h3、h4、hn‧‧‧凸部高度
L‧‧‧基準長度
圖1為θa之測定方法之說明圖。
圖2為實施例1之積層體之剖面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3為實施例1之積層體之另一剖面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4為實施例1之積層體之進而另一剖面電子顯微鏡照片。
藉由下述實施例對本發明之內容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內容並非限定於該等實施態樣而進行解釋者。只要未特別說明,則「份」及「%」為質量基準。
(防眩層用組成物1之製備)
利用珠磨機使下述所示之組成分散而獲得中間組成物。
其次,利用珠磨機使下述所示之組成分散而獲得無機微粒子分散物。
然後,一面利用分散機將中間組成物攪拌,一面緩慢添加無機微粒子分散物,而獲得防眩層用組成物1。
(中間組成物)
有機微粒子(非親水化處理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平均粒徑3.5μm,折射率1.55,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造) 14質量份
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製品名:PETA,Daicel Cytec公司製造) 65質量份
丙烯酸胺酯(製品名「V-4000BA」,DIC公司製造) 35質量份
Irgacure184(BASF Japan公司製造) 5質量份
聚醚改質聚矽氧(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造)0.025質量份
甲苯 100質量份
異丙醇 35質量份
環己酮 20質量份
(無機微粒子分散物)
薰製二氧化矽(辛基矽烷處理;平均1次粒徑12nm,Nippon Aerosil公司製造) 6質量份
甲苯 45質量份
異丙醇 20質量份
(防眩層用組成物2之製備)
將中間組成物中之有機微粒子設為非親水化處理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平均粒徑5.0μm,折射率1.55,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造),將調配量設為16質量份,除此以外,以與防眩層用組成物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層用組成物2。
(防眩層用組成物3之製備)
將中間組成物中之異丙醇之調配量設為5質量份,將環己酮之調配量設為50質量份,除此以外,以與防眩層用組成物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層用組成物3。
(防眩層用組成物4之製備)
將無機微粒子分散物中之薰製二氧化矽之調配量設為4質量份,除此以外,以與防眩層用組成物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層用組成物4。
(防眩層用組成物5之製備)
同時利用珠磨機使防眩層用組成物1中之中間組成物及無機微粒子分散物中所示之各組成分散,而獲得防眩層用組成物5。
(防眩層用組成物6之製備)
利用珠磨機使下述所示之組成分散而獲得防眩層用組成物6。
有機微粒子(非親水化處理聚苯乙烯粒子,平均粒徑3.5μm,折射率 1.59,綜研化學公司製造) 14質量份
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製品名「PETIA」,Daicel Cytec公司製造) 100質量份
丙烯酸聚合物(分子量75,000,Mitsubishi Rayon公司製造) 10質量份
聚合起始劑(製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公司製造) 5質量份
聚醚改質聚矽氧(製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造) 0.025質量份
甲苯 120質量份
環己酮 30質量份
(防眩層用組成物7之製備)
將防眩層用組成物6中之有機微粒子設為非親水化處理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平均粒徑3.5μm,折射率1.55,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造),除此以外,以與防眩層用組成物6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層用組成物7。
(實施例1)
將防眩層用組成物1塗佈於透光性基材(厚度60μm,三乙醯纖維素樹脂膜,Fuji Film公司製造,TD60UL)之單面,而形成塗膜。繼而,藉由對所形成之塗膜以0.2m/s之流速使70℃之乾燥空氣流通15秒鐘後,進而以10m/s之流速使70℃之乾燥空氣流通30秒鐘使之乾燥,而使塗膜中之溶劑蒸發,並以使累計光量成為100mJ/cm2之方式照射紫外線使塗膜硬化,藉此形成6μm厚(硬化時)之防眩層,而製作實施例1之積層體。
(實施例2~4)
分別使用防眩層用組成物2~4代替防眩層用組成物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4之積層體。
(比較例1)
使用防眩層用組成物5代替防眩層用組成物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1之積層體。
(比較例2~3)
分別使用防眩層用組成物6~7代替防眩層用組成物1,並將硬化時之厚度設為4.5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2~3之積層體。
對所獲得之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之積層體關於下述項目進行評價。
將所有結果示於表1。
(防眩性)
關於所獲得之積層體之防眩性,對依序貼附黑丙烯酸樹脂板、透明黏著劑、積層體(黏著側為透光性基材之非塗敷面)而成者,於在1.5m上方配置有三波長螢光燈之照度約1000Lx之明室環境下,藉由下述基準對螢光燈之映入不引人注意之程度來進行評價。
◎:螢光燈之像完全模糊,無法識別
○:雖然映入螢光燈之像,但輪廓模糊,無法識別輪廓之邊界
×:映入螢光燈之像,亦可清晰地識別輪廓
(眩光評價)
對所獲得之積層體之表面眩光,以如下方式進行評價。
利用透明黏著劑將積層體之未形成防眩層之面與黑矩陣(玻璃厚度0.7mm)之未形成矩陣之玻璃面貼合而獲得試樣。
對如此獲得之試樣,於黑矩陣側設置白色面光源(HAKUBA公司製造,LIGHTBOX,平均亮度1000cd/m2),藉此模擬地產生眩光。
自積層體側利用CCD相機(KP-M1,C安裝適配器,特寫環;PK-11A Nikon,相機透鏡;50mm,F1.4s NIKKOR)對其進行拍攝。CCD相機與積層體之距離係設為250mm,CCD相機之聚焦係以與積層體一致之方式進行調節。將利用CCD相機拍攝到之影像導入至個人電腦中,利用影像處理軟體(ImagePro Plus ver.6.2;Media Cybernetics公司製造)以如下方式進行分析。
首先,自所導入之影像中選擇200×160像素之評價部位,於該評價部位中,轉換為16bit灰度。其次,自濾波指令之強調標籤中選擇低通濾波,於「3×3、次數3、強度10」之條件下施加濾波。藉此,將來自黑矩陣圖案之成分去除。
其次,選擇平坦化,於「背景:較暗,目標寬度10」之條件下進行遮光修正。
其次,於對比度強調指令中設為「對比度:96,亮度:48」而進行對比度強調。
將所獲得之影像轉換為8位灰度,對其中之150×110像素,將各像素之值之不均設為標準偏差值而進行算出,藉此將眩光數值化。可認為該數值化之眩光值越小,眩光越少。再者,測定係藉由黑矩陣相當於像素密度200 ppi者進行。
對所測得之眩光值,藉由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
◎:上述眩光值為14以下
○:上述眩光值超過14且為18以下
×:上述眩光值超過18
(對比率)
於對比率之測定中,使用於冷陰極管光源中設置有擴散板者作為背光單元,使用2片偏光板(Samsung公司製造之AMN-3244TP),以將該偏光板設置於平行偏光鏡上時通過之光之亮度之Lmax除以設置於正交偏光鏡上時通過之光的亮度之Lmin,將所得之值(Lmax/Lmin)設為對比度,求出將積層體(透光性基材+防眩層)載置於最外表面時之對比度(L1)與僅將透光性基材載置於最外表面時之對比度(L2),並算出(L1/L2)×100(%),藉此算出對比率。
再者,亮度之測定係使用色彩亮度計(TOPCON公司製造之BM-5A),於照度5Lx以下之暗室環境下進行。色彩亮度計之測定角設定為1°,以樣品上之視野φ5mm進行測定。背光之光量係以於未設置樣品之狀態下,使將2片偏光板設置於平行偏光鏡上之時之亮度成為3600cd/m2之方式進行設置。
◎:上述對比率為60%以上
○:上述對比率為40%以上且未達60%
×:上述對比率未達40%
(Sq/Ma)
於與所獲得之各積層體之形成有防眩層之面相反之側之面,經由透明黏著劑,貼附於玻璃板而製成樣品,使用白色干涉顯微鏡(New View7300,Zygo公司製造),於以下之條件下,進行防眩層之表面形狀之測定、分析。再者,測定、分析軟體使用MetroPro ver 8.3.2之Microscope Application。
(測定條件)
物鏡:50倍
變焦(Zoom):1倍
測定區域:414μm×414μm
解析度(每1點之間隔):0.44μm
(分析條件)
去除(Removed):球體(Sphere)
濾波器(Filter):低通(Low Pass)
濾波器類型(Filter Type):高斯平滑(Gauss Spline)
高波長(High wavelength):2.5μm
去除尖峰值(Remove spikes):開(on)
尖峰值高度(Spike Height)(xRMS):2.5
對在上述測定條件下測得之資料,使用「Mask Editor」分割成16個100μm×100μm之大小之區域,對各區域讀取於上述分析條件下於Surface Map(表面映相)畫面上所顯示之「Ra」之數值,設為Sa之值。然後,將該等之平均值設為Ma,將該等之標準偏差設為Sq,並算出(Sq/Ma)。
(霧度、內部霧度)
對各積層體之霧度,使用霧度計(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造,型號名 稱;HM-150),藉由依據JIS K-7136(霧度)之方法進行測定。關於內部霧度,係藉由上述方法進行測定。
(凹凸之平均間隔(Sm)、凹凸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凹凸部之平均傾斜角(θa)、十點平均粗糙度(Rz))
依據JIS B 0601-1994而測定凹凸之平均間隔(Sm)、凹凸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及十點平均粗糙度(Rz),藉由圖1所示之方法測定凹凸部之平均傾斜角(θa)。再者,上述Sm、Ra、θa及Rz之測定係使用表面粗糙度測定器:SE-3400/小坂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如下條件進行測定。
(1)表面粗糙度檢測部之觸針:
型號/SE2555N(2μ觸針),小坂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前端曲率半徑2μm/頂角:90度/材質:金剛石)
(2)表面粗糙度測定器之測定條件:
基準長度(粗糙度曲線之臨界值λc):0.8mm
評價長度(基準長度(臨界值λc)×5):4.0mm
觸針之進給速度:0.5mm/s
預備長度:(臨界值λc)×2
縱倍率:2000倍
橫倍率:10倍
如表1所示,實施例之積層體之任一者之眩光、對比率及防眩性之評價均優異,且製造穩定性亦優異。
另一方面,由於比較例1之積層體係使用同時使中間組成物及無機微粒子分散物之各組成分散而成之防眩層用組成物而製造,故而眩光之評價較差。又,由於比較例2之積層體未使用無機微粒子,未均勻且均等地形成凹凸形狀,故而眩光之評價較差。又,比較例3之積層體由於內部霧度較大,故而雖然眩光良好,但對比率之評價較差。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積層體可適宜地應用於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場發射顯示器(FED)、觸控面板、電子紙、平板PC等。

Claims (12)

  1. 一種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且其特徵在於具有如下步驟:藉由將含有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黏合劑樹脂及溶劑之防眩層用組成物塗佈於該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使形成之塗膜於乾燥後硬化,而形成該防眩層;並且該防眩層用組成物係藉由在該溶劑中混合該黏合劑樹脂及該有機微粒子並加以攪拌而製備中間組成物後,使該無機微粒子混合、分散於該中間組成物中而製備者。
  2. 一種積層體,其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者,且其特徵在於:將該防眩層之表面分割成100μm見方之測定區域,求出各測定區域之算術平均粗糙度Sa,於將該算術平均粗糙度Sa之平均值設為Ma,並將該算術平均粗糙度Sa之標準偏差設為Sq時,該Ma與Sq之比(Sq/Ma)為0.15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積層體,其中,防眩層含有黏合劑樹脂、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
  4. 一種積層體,其係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者,且其特徵在於:該防眩層含有黏合劑樹脂、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粒子,且該無機微粒子稀疏地分佈於該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且於該防眩層中於該有機微粒子之周圍以外係均勻地分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積層體,其中,無機微粒子為二氧化矽微粒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積層體,其中,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凝聚體之平均粒徑為100nm~1μ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5或6項之積層體,其中,黏合劑樹脂以分子中不含羥基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作為主材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5、6或7項之積層體,其中,有機微粒子係由選自由丙烯酸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樹脂、環氧樹脂、聚矽氧樹脂(silicone resin)、聚偏二氟乙烯樹脂及聚氟乙烯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材料所構成之微粒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5、6、7或8項之積層體,其中,有機微粒子未經表面親水化處理。
  10. 一種偏光板,其係具備偏光元件而成者,且其特徵在於:該偏光板於偏光元件表面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2、3、4、5、6、7、8或9項之積層體。
  11.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在最外表面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2、3、4、5、6、7、8或9項之積層體、或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偏光板。
  12.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其係使用有於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具有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之積層體者,且其特徵在於:藉由將含有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黏合劑樹脂及溶劑之防眩層用組成物塗佈於該透光性基材之一面上,使形成之塗膜於乾燥後硬化,而形成該積層體之該防眩層,且 藉由將該黏合劑樹脂及該有機微粒子混合於該溶劑中並加以攪拌而製備中間組成物後,使該無機微粒子混合、分散於該中間組成物中而製備該防眩層用組成物。
TW104113004A 2014-04-23 2015-04-23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TWI6390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4-089382 2014-04-23
JP2014089382A JP6476582B2 (ja) 2014-04-23 2014-04-23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4833A true TW201544833A (zh) 2015-12-01
TWI639024B TWI639024B (zh) 2018-10-21

Family

ID=54332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3004A TWI639024B (zh) 2014-04-23 2015-04-23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476582B2 (zh)
KR (1) KR102365537B1 (zh)
CN (1) CN106030349B (zh)
TW (1) TWI639024B (zh)
WO (1) WO20151633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7317B2 (ja) * 2015-10-09 2020-07-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偏光板、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WO2018110949A1 (ko) * 2016-12-12 2018-06-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US11555950B2 (en) 2016-12-12 2023-01-17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Transparent article
CN110050206B9 (zh) * 2016-12-12 2022-05-27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膜和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KR101988549B1 (ko) *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1988548B1 (ko) *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6526728B (zh) * 2016-12-23 2018-10-16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棱镜复合膜用基膜
CN114296159B (zh) * 2017-04-11 2023-11-14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JP7124299B2 (ja) * 2017-04-11 2022-08-2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KR102300811B1 (ko) * 2017-08-04 2021-09-13 주식회사 다이셀 방현 필름
CN111164173A (zh) * 2017-09-29 2020-05-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粘合膜
JP7040234B2 (ja) * 2018-04-04 2022-03-23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物品
JPWO2019221000A1 (ja) * 2018-05-15 2021-07-08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防眩性フィルム
WO2020009083A1 (ja) * 2018-07-03 2020-01-0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ペン入力デバイス用表面材及びペン入力デバイス
JP2020098239A (ja) * 2018-12-17 2020-06-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転写シート
JP7214462B2 (ja) * 2018-12-19 2023-01-30 トクラス株式会社 樹脂製品の製造方法
KR102325975B1 (ko) 2019-01-08 2021-11-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1106797A1 (ja) * 2019-11-25 2021-06-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117624A1 (ja) * 2019-12-10 2021-06-1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カバーテープおよび電子部品包装体
CN115038995A (zh) * 2020-01-27 2022-09-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防眩膜及具有防眩性和低反射性的膜
US20230176264A1 (en) * 2020-04-30 2023-06-08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Display device
WO2021261602A1 (ja) * 2020-06-26 2021-12-3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12457773B (zh) * 2020-11-24 2022-04-12 苏州浩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纳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TWI788089B (zh) * 2021-09-17 2022-12-2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霧度防眩膜以及高霧度防眩抗反射膜
US12032121B2 (en) 2021-09-17 2024-07-09 Benq Materials Corporation High-haze anti-glare film and high-haze anti-glare anti-reflection film
WO2023145973A1 (ja) * 2022-01-31 2023-08-03 太陽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ドライフィルム、硬化物、該硬化物からなる層間絶縁層、および配線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706A (ja) 1992-01-24 1994-0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耐擦傷性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69403A (ja) * 1996-03-29 1997-10-14 Nippon Kayaku Co Ltd ノングレア層を有するシート
JPH1020103A (ja) 1996-07-05 1998-01-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3507719B2 (ja) 1998-02-17 2004-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3703133B2 (ja) 2001-03-12 2005-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CN101156089B (zh) * 2005-03-30 2010-05-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JP4747769B2 (ja) * 2005-10-04 2011-08-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凹凸パターン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011877B2 (ja) * 2006-08-04 2012-08-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及び防眩性光拡散部材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JP4155337B1 (ja) * 2007-02-21 2008-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10527045A (ja) * 2007-05-16 2010-08-05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アンチグレア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したアンチグレアフィルム
JP4510124B2 (ja) 2008-03-31 2010-07-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2083617A (zh) * 2008-07-02 2011-06-01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防眩性层压体
JP4788830B1 (ja) * 2010-03-18 2011-10-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9017566B2 (en) * 2010-04-30 2015-04-28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glare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and articles thereof
US20120213968A1 (en) * 2011-02-23 2012-08-23 Hosoda Hidemasa Optical laminate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582829B (zh) * 2011-05-27 2015-12-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防眩膜、其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用部件
KR101771104B1 (ko) * 2011-05-27 2017-08-2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JP6213241B2 (ja) * 2011-07-26 2017-10-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970457B2 (ja) * 2011-07-26 2016-08-17 株式会社きもと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防眩性フィルム
KR101469260B1 (ko) * 2011-12-15 2014-12-0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 및 광확산 패턴 형성방법
JP6212844B2 (ja) * 2012-09-14 2017-10-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107184B2 (ja) * 2013-02-04 2017-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235233A (ja) * 2013-05-31 2014-12-15 日油株式会社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10273A (ja) 2015-11-24
CN106030349A (zh) 2016-10-12
CN106030349B (zh) 2020-03-17
WO2015163328A1 (ja) 2015-10-29
KR102365537B1 (ko) 2022-02-21
KR20160146661A (ko) 2016-12-21
TWI639024B (zh) 2018-10-21
JP6476582B2 (ja) 2019-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9024B (zh)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TWI545338B (zh)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618950B (zh)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540342B (zh)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1418946B1 (ko) 방현성 광학 적층체
TWI534002B (zh) 光學積層體及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KR20130051519A (ko) 방현성 광학 적층체
KR20130105510A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액정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025646B1 (ko)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6886065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TWI702414B (zh) 光學膜及附觸控面板之顯示裝置
TW201643652A (zh) 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及光學片與光學片之篩選方法及光學片之製造方法
TWI635309B (zh)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JP2013134358A (ja) 防眩層用組成物、防眩層用組成物の調製方法及び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49712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721067B2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2036959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