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7935A - 雙重容器 - Google Patents

雙重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7935A
TW201507935A TW103122305A TW103122305A TW201507935A TW 201507935 A TW201507935 A TW 201507935A TW 103122305 A TW103122305 A TW 103122305A TW 103122305 A TW103122305 A TW 103122305A TW 201507935 A TW201507935 A TW 2015079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ody
wall
outer layer
double container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2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9452B (zh
Inventor
Shinya Hoshino
Katsuhito Kuwahara
Original Assignee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73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845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74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548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739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1511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07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7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4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32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means for ve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07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 B65D1/0215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65D47/0833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 B65D47/0838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located at an edge of the base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20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 B65D47/201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comprising a valve or like element which is opened or clos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losure
    • B65D47/205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comprising a valve or like element which is opened or clos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losure lift valve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20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 B65D47/201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comprising a valve or like element which is opened or clos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losure
    • B65D47/2093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comprising a valve or like element which is opened or clos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losure slide valve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055Containers or packages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bag or a deformable membrane or diaphragm for expelling the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重容器(1),具有:內層體(4),包括與內容物的收納部(S)相連的上部開口(4b);外層體(5),收納內層體(4),並且在口部(5a)包括開孔(6),開孔(6)將外部氣體導入至外層體(5)與內層體(4)之間;以及注出蓋(3),包括內容物的注出口(9),安裝於外層體(5)的口部(5a);在雙重容器(1)中設置有:中栓(12),包括使收納部(S)與注出口(9)連通的注出路徑(16),且安裝於上部開口(4b);止回閥(21A),對注出路徑(16)進行開閉;並且,使覆蓋注出蓋(3)的口部(5a)的外周的圓筒壁(7)的下端部分嵌合於外層體(5)的外周面,而在注出蓋(3)的內側設置通氣區域(32、33),在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1)經由通氣區域(32、33)直至開孔(6)的路徑中設置節流通路(35),外部氣體導入孔(31)使通氣區域(32、33)與外部連通。

Description

雙重容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雙重容器,具有在外層體的內側收納有對內容物進行收納的內層體的雙重構造,且設為伴隨著內容物的注出僅使內層體收縮。
自先前以來,作為收納例如洗髮精、潤絲精、液體肥皂、化妝水等化妝品或甜料酒、料酒、醬油、調味汁等食品調味料等內容物的容器,已知有雙重容器(分層容器(delamination container)),所述雙重容器(分層容器)具有在外層體的內側收納有對內容物進行收納的內層體的雙重構造,且設為自安裝於外層體的口部的注出蓋的注出口注出內容物。雙重容器可伴隨著內容物的注出而自設置於外層體的開孔向內層體與外層體之間導入外部氣體,從而使內層體收縮,因此可防止注出後外部氣體流入至內層體的內部,從而儘可能地避免內容物與外部氣體的接觸。
在此種雙重容器中,在設置於注出蓋的外部氣體導入孔與外層體的開孔之間的路徑中設置止回閥,藉由所述止回閥,使伴隨著內容物的注出而導入至內層體與外層體之間的外部氣體保 持在內層體與外層體之間,從而可藉由對外層體進行擠壓(squeeze)而注出內容物。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的雙重容器:在注出蓋的內側區劃出與外部隔離的通氣區域,經由所述通氣區域使設置於外層體的口部的開孔與設置於注出蓋的外部氣體導入孔連通,並且在注出蓋內配置有使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開閉的止回閥。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31921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雙重容器中,是使用止回閥來使導入至內層體與外層體之間的外部氣體保持在內層體與外層體之間,因此零件個數增加與止回閥相應的數量,從而產生所述雙重容器的成本升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解決如上所述的現有問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低成本的雙重容器,不需要用以使導入至內層體與外層體之間的外部氣體保持在內層體與外層體之間的止回閥。
本發明的雙重容器具有:內層體,包括與內容物的收納部相連的上部開口;外層體,收納所述內層體,並且在口部包括開孔,所述開孔將外部氣體導入至所述外層體與所述內層體之 間;以及注出蓋,包括內容物的注出口,安裝於所述外層體的所述口部;所述雙重容器包括:中栓,包括使所述收納部與所述注出口連通的注出路徑,且安裝於所述上部開口;以及止回閥,對所述注出路徑進行開閉;且在所述注出蓋的內側設置有通氣區域,在自外部氣體導入孔經由所述通氣區域直至所述開孔的路徑中設置節流通路(throttle passage),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使所述通氣區域與外部連通。
作為本發明的雙重容器的1個實施方式,較佳為在所述構成中設為如下構成:在所述注出蓋設置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使覆蓋所述注出蓋的所述口部的外周的圓筒壁的下端部分嵌合於所述外層體的外周面而對所述通氣區域的下端進行密封,在所述注出蓋與所述中栓之間設置區劃壁,所述區劃壁將所述注出蓋的內側區劃為將所述注出路徑與所述注出口加以連接的注出區域及所述通氣區域,使所述節流通路位於較所述上部開口更上方的位置而設置。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將所述節流通路與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一併設置於所述注出蓋。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將所述節流通路設置於所述中栓。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將所述注出蓋與所述中栓的間隙設為所述節流通路。
作為本發明的雙重容器的另一實施方式,可在所述構成 中設為如下構成:所述中栓在覆蓋所述上部開口的頂壁具有所述注出路徑,並且包括自所述頂壁的緣部豎立的內周壁,所述注出蓋的圓筒壁卡合保持於所述口部,並且在所述口部與所述中栓的內周壁的相互之間形成有與所述開孔連通的通氣路徑,在與所述圓筒壁連結的頂壁設置有所述注出口及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所述止回閥具有區劃壁,所述區劃壁設置於所述注出口與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之間,並且在所述頂壁與所述頂壁之間延伸且於與所述內周壁的相互之間對與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相通的內部空間進行區劃,所述中栓在所述內周壁的上表面與所述頂壁的下表面的相互之間具有將所述內部空間與所述通氣路徑相連的連接路徑,在所述通氣路徑及連接路徑中的至少一者設置有所述節流通路。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所述節流通路是設置於所述內周壁的外周面及所述圓筒壁的內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細槽。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所述節流通路是設置於所述內周壁的上表面及所述頂壁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細槽。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所述內周壁及所述外周壁中的一者具有朝向另一者突出的螺旋狀的凸部。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所述注出蓋在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與所述內周壁之間具有自所述頂壁的下表面突出的突起。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所述中栓具有朝向所述收納部延伸的筒狀壁,並且具有對應所述外層體的姿勢變更而在所述筒狀壁內移動的球狀體。
作為本發明的雙重容器的進而另一實施方式,可設為如下構成:使覆蓋所述注出蓋的所述口部的外周的圓筒壁的下端部分嵌合於所述外層體的外周面,而在所述圓筒壁與所述口部之間區劃形成通氣區域,使所述節流通路位於較所述上部開口更下方的位置而設置。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將所述節流通路在所述圓筒壁的下端部分的內周面形成槽狀。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將所述節流通路設置於所述圓筒壁。
作為本發明的雙重容器的進而另一實施方式,可設為如下構成:所述止回閥具有對所述注出口與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之間進行區劃而在所述注出蓋的內側形成至少1個所述通氣區域的區劃壁,各所述通氣區域的最小剖面積的合計為0.11mm2~0.19mm2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在所述中栓的外緣及所述圓筒壁中的至少一者設置槽部,所述槽部形成所述通氣區域的一部分,並且具有所述通氣區域的最小剖面積。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較佳為將所述槽部設置於所述中栓的外緣。
根據本發明,藉由在自外部氣體導入孔經由通氣區域直至外層體的開孔的路徑中設置節流通路,而可將伴隨著內容物的 注出經由外部氣體導入孔導入至通氣區域的外部氣體自開孔導入至內層體與外層體之間,並且在對外層體進行擠壓以注出內容物時,可使內層體與外層體之間的空氣保持在所需的壓力而可藉由擠壓外層體來注出內容物,因此不需要止回閥,可降低所述雙重容器的成本。
1‧‧‧雙重容器
2‧‧‧容器本體
3‧‧‧注出蓋
4‧‧‧內層體
4a‧‧‧收納部
4b‧‧‧上部開口
5‧‧‧外層體
5a‧‧‧口部
5b‧‧‧主體部
5c‧‧‧外螺紋部
5d‧‧‧嵌合部
6‧‧‧開孔
7‧‧‧圓筒壁
7a‧‧‧內螺紋部
8‧‧‧頂壁
8a‧‧‧階差部
8b‧‧‧環狀槽
9‧‧‧注出口(噴嘴)
10‧‧‧上蓋
10a‧‧‧栓體
11‧‧‧鉸鏈
12‧‧‧中栓
13‧‧‧本體部
13a‧‧‧環狀槽
14‧‧‧內周壁(間隔件部)
15‧‧‧嵌合筒部
16‧‧‧注出路徑
21‧‧‧閥單元
21a‧‧‧區劃壁
21A‧‧‧止回閥
21b‧‧‧閥部
21c‧‧‧連結片
22‧‧‧注出區域
23‧‧‧筒狀部
23a‧‧‧縮徑部
24‧‧‧球
31‧‧‧外部氣體導入孔
32‧‧‧第1通氣區域
33‧‧‧第2通氣區域
34‧‧‧槽部
35‧‧‧節流通路
35a‧‧‧擴徑孔
35b‧‧‧小孔
36‧‧‧螺旋狀通路
37‧‧‧連通槽
41‧‧‧縱槽
42‧‧‧缺口部
43、44‧‧‧縱槽
45‧‧‧節流槽
101‧‧‧雙重容器
110‧‧‧外層體
111‧‧‧口部(口部周壁)
112‧‧‧主體部
113‧‧‧外螺紋部
114‧‧‧開孔(貫通孔)
115‧‧‧槽部
120‧‧‧內層體
121‧‧‧上部開口
130‧‧‧中栓
131‧‧‧本體部(頂壁)
132‧‧‧筒狀部(筒狀壁)
133‧‧‧階梯部
134‧‧‧注出路徑(注出開口)
135‧‧‧嵌合壁
136‧‧‧內周壁(間隔件部)
136a‧‧‧細槽(節流通路)
136b‧‧‧細槽(節流通路)
137‧‧‧嵌合筒部(密封壁)
140‧‧‧內容物用止回閥
141‧‧‧區劃壁(環狀壁)
142‧‧‧連結片(臂部)
143‧‧‧閥部
150‧‧‧注出蓋
151‧‧‧圓筒壁(外周壁)
151a‧‧‧螺旋狀的凸部
152‧‧‧內螺紋部
153‧‧‧頂壁
154‧‧‧注出口(注出筒)
155‧‧‧上部嵌合壁
156‧‧‧外部氣體導入孔
157‧‧‧突起
160‧‧‧上蓋(蓋體)
161‧‧‧鉸鏈
162‧‧‧上壁
163‧‧‧蓋體周壁
164‧‧‧栓體(棒體)
201‧‧‧雙重容器
202‧‧‧容器本體
203‧‧‧注出蓋
204‧‧‧內層體
204a‧‧‧收納部
204b‧‧‧上部開口
205‧‧‧外層體
205a‧‧‧口部
205b‧‧‧主體部
205c‧‧‧外螺紋部
205d‧‧‧嵌合部
206‧‧‧開孔
207‧‧‧圓筒壁
207a‧‧‧內螺紋部
208‧‧‧頂壁
208a‧‧‧階差部
208b‧‧‧環狀槽
209‧‧‧注出口(噴嘴)
210‧‧‧上蓋
210a‧‧‧栓體
211‧‧‧鉸鏈
212‧‧‧中栓
213‧‧‧本體部
213a‧‧‧環狀槽
214‧‧‧內周壁(間隔件部)
215‧‧‧嵌合筒部
216‧‧‧注出路徑
221‧‧‧閥單元
221a‧‧‧區劃壁
221A‧‧‧止回閥
221b‧‧‧閥體
221c‧‧‧連結片
222‧‧‧注出區域
223‧‧‧筒狀部
223a‧‧‧縮徑部
224‧‧‧球
231‧‧‧通氣區域
232‧‧‧槽部
233‧‧‧節流通路
233a‧‧‧大徑擴徑孔
233b‧‧‧小徑擴徑孔
301‧‧‧雙重容器
310‧‧‧內層體
320‧‧‧外層體
321‧‧‧主體部
322‧‧‧口部(口部周壁)
322a‧‧‧上部開口
322b‧‧‧外螺紋部
323‧‧‧開孔(貫通開口)
324‧‧‧槽部
330‧‧‧中栓
331‧‧‧本體部(頂壁)
332‧‧‧筒狀部(筒狀壁)
332a‧‧‧縮徑部
333‧‧‧階梯部
334‧‧‧注出路徑
335‧‧‧嵌合壁
336‧‧‧內周壁
336a‧‧‧連通槽(槽部)
336b‧‧‧橫槽
337‧‧‧嵌合筒部(密封壁)
340‧‧‧止回閥
341‧‧‧區劃壁(環狀壁)
342‧‧‧連結片(彈性臂部)
343‧‧‧閥體
350‧‧‧球(移動閥)
360‧‧‧注出蓋
361‧‧‧圓筒壁(外周壁)
362‧‧‧內螺紋部
363‧‧‧頂壁
364‧‧‧注出口(注出筒)
365‧‧‧上部嵌合壁
366‧‧‧外部氣體導入孔
370‧‧‧上蓋(蓋體)
371‧‧‧鉸鏈
372‧‧‧上壁
373‧‧‧蓋體周壁
374‧‧‧栓體(密封部)
B‧‧‧球(球狀體)
N‧‧‧內部空間
S‧‧‧收納部(填充空間)
T1‧‧‧通氣路徑
T2‧‧‧連接路徑
T3‧‧‧外部氣體導入路徑(通氣區域)
圖1是作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2是圖1所示的雙重容器的變形例,是表示將節流通路與外部氣體導入孔一併設置於注出蓋的頂壁的情況的剖面圖。
圖3是圖1所示的雙重容器的變形例,是表示將設置於中栓的節流通路經由設置於中栓的外周面的縱槽而與第2通氣區域連通的情況的剖面圖。
圖4是圖1所示的雙重容器的變形例,是表示在中栓設置有狹縫狀的節流通路的情況的剖面圖。
圖5是圖1所示的雙重容器的變形例,是表示將節流通路與外部氣體導入孔一併設置於注出蓋的圓筒壁的情況的剖面圖。
圖6是圖1所示的雙重容器的變形例,是表示將注出蓋與中栓的間隙設為節流通路的情況的剖面圖。
圖7是作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8是圖7所示的雙重容器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9是作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10是圖9所示的雙重容器的變形例,是表示將節流通路設置於注出蓋的圓筒壁的情況的剖面圖。
圖11是作為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12是圖11所示的雙重容器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更具體地進行例示說明。
再者,在本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摘要中,所謂「上」,是將雙重容器載置於水平面上時注出蓋相對於外層體所處之側,所謂「下」是其相反側。
作為圖1所示的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1例如是對食品調味料等液體狀的內容物進行收納的容器,包括容器本體2及注出蓋3。容器本體2形成為包括內層體4及外層體5的積層剝離型的雙重構造,注出蓋3安裝於口部5a,所述口部5a設置於外層體5。再者,作為容器本體2,並不限於積層剝離型,亦可採用使內層體(內容器)4與外層體(外容器)5個別地成形之後組合而成的組合型。
構成容器本體2的內層體4例如藉由薄壁的合成樹脂而形成為具有可撓性的袋體,其內側成為對內容物進行收納的收納 部4a。內層體4的上端部形成為與收納部4a相連的上部開口4b,可使收納於收納部4a的內容物自上部開口4b注出。
外層體5形成容器本體2的外殼,包括所述口部5a及與所述口部5a連成一體的主體部5b。外層體5在其內側可剝離地收納有內層體4,且在其口部5a的開口端固定有內層體4的上部開口4b。
外層體5的口部5a形成為圓筒狀,在其外周面一體地設置有外螺紋部5c。又,在外層體5的口部5a,設置有沿徑向貫通所述口部5a的一對開孔6。所述開孔6連通至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可將外部氣體自開孔6導入至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再者,開孔6並不限於2個,只要設置有至少1個即可。
注出蓋3形成為有頂圓筒狀,包括圓筒狀的圓筒壁7及與所述圓筒壁7的上端相連的頂壁8,在圓筒壁7的內周面一體地設置有內螺紋部7a。注出蓋3藉由內螺紋部7a與設置於外層體5的口部5a的外螺紋部5c螺紋結合,而安裝於外層體5的口部5a。安裝於口部5a的注出蓋3藉由所述圓筒壁7來覆蓋口部5a的外周,並且藉由頂壁8來覆蓋口部5a的上方。在注出蓋3的頂壁8設置有向上突出的圓筒狀的階差部8a,在所述階差部8a與頂壁8的軸心錯開而一體地設置有注出口(噴嘴)9。所述注出口9自頂壁8的階差部8a的上表面呈喇叭狀突出,並且自所述階差部8a的下表面呈圓筒狀突出而貫通著頂壁8。所述注出口9與內層體4的上部開口4b連通,可將收納於內層體4內的內容物注出至外 部。再者,所謂上方,是內層體4的相對於收納部4a而設置上部開口4b之側。
在注出蓋3經由鉸鏈(hinge)11開閉自如地設置有上蓋(over cap)10。所述上蓋10形成為直徑與注出蓋3大致相同的有頂圓筒狀,可藉由底割(under cut)等手段而卡合於注出蓋3,使注出蓋3保持為關閉的狀態。在上蓋10的內表面,一體地突設有圓筒狀的栓體10a,所述圓筒狀的栓體10a在將上蓋10關閉時***至注出口9而使注出口9阻塞。
在內層體4的上部開口4b安裝有中栓12。所述中栓12例如設為合成樹脂製,包括大致圓板狀的本體部13、以及自所述本體部13的外周緣向上突出的圓筒狀的內周壁(間隔件部)14。內周壁14具有與注出蓋3的圓筒壁7的內徑尺寸為大致相同的外徑尺寸,中栓12形成為使內周壁14的外周面嵌合於圓筒壁7的內周面並且使內周壁14的上端自軸向抵接於頂壁8的狀態而配置在注出蓋3的內側。藉由設置內周壁14,而在安裝於注出蓋3的中栓12與注出蓋3的頂壁8之間設置有空間。在中栓12的本體部13的下表面,即,在朝向內層體4的收納部4a之側的面,同軸且一體地設置有圓筒狀的嵌合筒部15,所述嵌合筒部15液密地嵌入至口部5a的內側。又,在中栓12的本體部13設置有注出路徑16,所述注出路徑16形成為貫通所述本體部13的表面及背面的貫通孔,藉由所述注出路徑16,將內層體4的收納部4a與注出蓋3的注出口9加以連通。
在注出蓋3與中栓12之間的空間內,安裝有例如由合成樹脂、橡膠、彈性體(elastomer)、矽等所形成的閥單元21。所述閥單元21包括圓筒狀的區劃壁21a。所述區劃壁21a的軸向一端部嵌入至形成於中栓12的本體部13的上表面的環狀槽13a,並且其軸向另一端部嵌入至與所述環狀槽13a同軸地形成於注出蓋3的頂壁8的下表面上的環狀槽8b,從而固定在注出蓋3與中栓12之間。藉由所述區劃壁21a而區劃的注出蓋3的內側空間成為將注出路徑16與注出口9相連的注出區域22,自注出路徑16注出的內容物通過所述注出區域22而流入至注出口9。
在區劃壁21a的徑向內側,為了防止自注出路徑16向內層體4的收納部4a導入外部氣體,一體地設置有止回閥21A。所述止回閥21A包括與區劃壁21a為同軸的圓板狀的閥體21b,所述閥體21b在其外周緣藉由彈性變形自如的多個(例如3個)連結片21c而連結於區劃壁21a的內周面,藉由所述連結片21c的彈性變形,相對於區劃壁21a在其軸向(上下方向)上移動自如。閥體21b配置於注出路徑16的朝向注出口9之側的開口端而使注出路徑16阻塞,在對外層體5進行擠壓等而對收納於內層體4內的內容物施加壓力時打開,使內容物自注出路徑16向注出口9流通。另一方面,當注出內容物之後施加至內容物的壓力被解除時,閥體21b藉由連結片21c的彈力而回歸至使注出路徑16阻塞的位置,藉此,防止外部氣體自注出路徑16流入至內層體4的收納部4a。
在中栓12的本體部13,與注出路徑16鄰接而一體地設置有圓筒狀的筒狀部23。所述筒狀部23在內層體4的收納部4a及注出蓋3的注出區域22形成開口,在其內部,配置有例如利用鋼材或樹脂材料等形成為球形的球24。所述球24的直徑與筒狀部23的內徑相等,在筒狀部23的內部沿軸向移動自如。在筒狀部23的下端,一體地設置有縮徑部23a,又,在筒狀部23的上端配置有閥體21b的一部分,藉此將球24保持在筒狀部23的內部。球24在雙重容器1為將注出蓋3設為上側的豎立姿勢時,藉由自重而位於筒狀部23內的收納部4a側的端部,在雙重容器1相對於豎立姿勢傾斜90度以上而注出內容物時,如圖中以虛線所示,移動至筒狀部23的注出區域22側的端部為止。在所述狀態下注出內容物之後,雙重容器1恢復至原來的豎立姿勢後,球24在筒狀部23的內部朝向收納部4a側在與注出區域22相離的方向上移動,伴隨著所述移動,將滯留於注出口9或注出區域22內的內容物吸入(吸回(suck back))至筒狀部23的內部。藉此,可有效防止自注出口9的前端滴落液體。
為了使外部氣體導入至設置於外層體5的口部5a的開孔6,在注出蓋3設置有外部氣體導入孔31。在圖示的情況下,外部氣體導入孔31設置於注出蓋3的頂壁8。較注出蓋3的頂壁8與中栓12之間的區劃壁21a更靠外側的空間成為第1通氣區域32,外部氣體導入孔31與所述第1通氣區域32連通,並且在階差部8a的側面,在注出蓋3的外部形成開口。
另一方面,注出蓋3的圓筒壁7與外層體5的口部5a之間的空間成為第2通氣區域33,設置於外層體5的口部5a的開孔6在所述第2通氣區域33形成開口。在設置於口部5a的外螺紋部5c,設置有沿軸向延伸的狹縫狀的槽部34,所述槽部34亦構成第2通氣區域33的一部分。在外層體5的口部5a與主體部5b之間,一體地設置有直徑大於口部5a的圓筒狀的嵌合部5d,注出蓋3的圓筒壁7的下端部分抵接於所述嵌合部5d的外周面,對第2通氣區域33的下端進行密封。
在中栓12的內周壁14,設置有位於較內層體4的上部開口4b更上方(相對於上部開口4b而與收納部4a為相反側)的位置的節流通路35。所述節流通路35包括具有錐狀的內表面的擴徑孔35a、以及設置於所述擴徑孔35a的底壁且內徑為固定的小孔35b。節流通路35的小孔35b在第1通氣區域32形成開口,節流通路35的擴徑孔35a在形成於內周壁14的外周面與圓筒壁7的內周面之間的螺旋狀通路36形成開口。在內周壁14的外周面的下端形成有沿軸向延伸的連通槽37,藉由所述連通槽37而將螺旋狀通路36與第2通氣區域33連通。即,第1通氣區域32及第2通氣區域33經由節流通路35而連通。節流通路35的小孔35b作為節流口(orifice)而發揮作用,可使在第1通氣區域32與第2通氣區域33之間流動的外部氣體(空氣)產生規定的阻力。
藉由如上所述的構成,在注出蓋3的內側,形成用以導入外部氣體的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1經由第1通氣區域32、節流通 路35及第2通氣區域33直至開孔6的路徑。因此,當伴隨著內容物的注出而內層體4減容時,可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1經過所述路徑向開孔6即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導入外部氣體。
另一方面,當對外層體5進行擠壓以注出內容物時,滯留於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的空氣的壓力升高,從而欲自開孔6向外部氣體導入孔31流出。然而,由於在開孔6與外部氣體導入孔31之間的通氣的路徑中設置有節流通路35,故而即使對外層體5進行擠壓而使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的空氣的壓力升高,所述空氣亦在通過節流通路35時被賦予大的阻力而無法容易地向外部氣體導入孔31流出。即,藉由擠壓外層體5而升高的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的空氣的壓力會緩慢減小而不會急遽減小。因此,當對外層體5進行擠壓以注出內容物時,可使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的空氣的壓力暫時保持在可使內容物自內層體4注出的程度的高壓狀態。藉此,當擠壓外層體5時,可經由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的壓力已升高的空氣而將內層體4壓癟,從而使收納於所述收納部4a中的內容物自注出蓋3的注出口9注出至外部。
為了產生所述功能,節流通路35的小孔35b的內徑是根據內容物的注出量、外層體5的剛性、擠壓後的復原力等來設定,以使得能夠在擠壓外層體5時注出內容物。
如此一來,在注出蓋3的內側,設置有用以進行通氣的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1經由第1通氣區域32及第2通氣區域33直至開孔6的路徑,且在所述路徑中設置有節流通路35,因此可伴 隨著內容物的注出,使外部氣體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1經由所述路徑導入至開孔6即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並且可在對外層體115進行擠壓以注出內容物時,使內層體4與外層體5之間的空氣保持在高壓的狀態,從而使收納於內層體4內的內容物自注出蓋3的注出口9注出至外部。並且,節流通路35與中栓12設置成一體,故而無需設置如止回閥般的其他零件,因此,可減少所述雙重容器1的零件個數,從而降低其成本。
在圖1所示的實施形態中,是將外部氣體導入孔31設置於注出蓋3的頂壁8,並且將節流通路35設置於中栓12的內周壁14,但只要將外部氣體導入孔31設置於注出蓋3,且將節流通路35設置於較內層體4的上部開口4b更上方的位置,即可如圖2~圖6所示的變形例般,對所述配置進行各種變更。再者,在圖2~圖6中,對與所述構件相對應的構件標註相同的符號。
例如,在圖2所示的變形例中,將節流通路35設置於注出蓋3的頂壁8。此時,節流通路35兼作外部氣體導入孔31,可將外部氣體導入至注出蓋3的內側的第1通氣區域32,並且將第1通氣區域32的內部的空氣放出至外部。如此一來,藉由設為節流通路35兼作外部氣體導入孔31的構成,可簡化所述雙重容器1的構成,從而進一步降低其成本。
再者,在所述情形時,節流通路35亦可設為如下構成:包括擴徑孔35a及小孔35b,所述擴徑孔35a具有錐狀的內表面,且在第1通氣區域32內形成開口,所述小孔35b設置於所述擴徑 孔35a的底壁,在外部形成開口,且內徑為固定。又,為了使第1通氣區域32與第2通氣區域33連通,在中栓12的內周壁14可設為如下構成:設置有縱槽41及缺口部42,所述縱槽41設置於內周壁14的內周面且沿軸向延伸,所述缺口部42設置於內周壁14的外周面且與縱槽41連通。
在圖3所示的變形例中,是在中栓12的內周壁14的內周面及外周面分別設置有縱槽43、縱槽44,在夾於所述縱槽43、縱槽44之間的薄圓筒板部分設置有節流通路35。此時,節流通路35形成為內徑為固定的小孔,經由設置於中栓12的內周面的縱槽43而與第1通氣區域32連通,並且經由設置於中栓12的外周面的縱槽44而與第2通氣區域33連通。
在圖4所示的變形例中,使縱槽41與缺口部42在微小的範圍內彼此連通,將所述狹縫狀的連通部分設為節流通路35,所述縱槽41設置於中栓12的內周壁14的內周面且沿軸向延伸,所述缺口部42設置於內周壁14的外周面。
在圖5所示的變形例中,是將節流通路35設置於注出蓋3的圓筒壁7。此時,節流通路35設置於較內層體4的上部開口4b更上方的位置,經由設置於內周壁14的外周面的連通槽37而與第2通氣區域33連通。再者,在所述變形例中,通氣區域亦可僅包括第2通氣區域33。
又,在圖5所示的變形例中,節流通路35兼作外部氣體導入孔31,可將外部氣體導入至注出蓋3的內側的第2通氣區 域33,並且可將第2通氣區域33的內部的空氣放出至外部。因此,可簡化雙重容器1的構成,從而進一步降低其成本。再者,此時,與圖1、圖2所示的情況相同,節流通路35亦可設為包括擴徑孔35a及小孔35b的構成。
在圖6所示的變形例中,是將注出蓋3與中栓12的間隙設為節流通路35。在圖示的情況下,在注出蓋3的頂壁8的內表面形成有朝向徑向延伸的節流槽45,藉由中栓12的內周壁14的上端而使所述節流槽45的開口阻塞。並且,將藉由節流槽45而形成於注出蓋3與中栓12之間的間隙設為節流通路35。所述節流通路35的一端與第1通氣區域32直接連通,並且其另一端經由螺旋狀通路36及連通槽37與第2通氣區域33連通。
再者,在圖示的情況下,是在注出蓋3的頂壁8的內表面設置節流槽45而在注出蓋3與中栓12之間形成節流通路35,但可設為在內周壁14的抵接於注出蓋3的前端面設置節流槽45而在注出蓋3與中栓12之間形成節流通路35的構成,或者,亦可設為在注出蓋3的頂壁8的內表面及內周壁14的抵接於注出蓋3的前端面的兩者設置節流槽45而在注出蓋3與中栓12之間形成節流通路35的構成。
在所述第1實施形態中,是根據內容物的注出量或外層體5的剛性、擠壓後的復原力等對節流通路35的內徑進行調整,以使得能夠在擠壓外層體5時注出內容物,但亦可並非僅藉由節流通路35的內徑來對施加至在外部氣體導入孔31與開孔6之間 的通氣路徑中流動的外部氣體(空氣)的阻力進行調整,而是除了節流通路35的內徑以外,例如在圖1所示的情況下對外部氣體導入孔31的開口面積及連通槽37的槽徑進行調整等、配合設置於所述通氣路徑中的其他細槽的剖面積或孔的內徑等而進行調整,藉此使其他細槽的剖面積或孔所產生的阻力與節流通路35所產生的阻力複合地組合,而對施加至在所述路徑中流動的外部氣體(空氣)的阻力進行更寬範圍的調整。
又,在所述第1實施形態中,止回閥21A設為閥體21b與區劃壁21a形成為一體的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只要可使注出路徑16開閉,則亦可設為其他構成。又,閥體21b並不限於形成為平板狀,只要是可使注出路徑16開閉的構造,則可設為各種形狀。
其次,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7是作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圖8是圖7所示的雙重容器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7中,符號101表示作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雙重容器101包括:外層體110,形成容器的外殼;以及內層體120,收納於外層體110的內側;且在其上部包含中栓130、內容物用止回閥140、注出蓋(注出栓)150及上蓋(蓋體)160。
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101是使合成樹脂製的外層體110以及由相對於外層體110相容性低的合成樹脂所形成的內層體120積層而成,是藉由對積層所述合成樹脂原材料而成的型坯 (parison)進行吹塑成形而獲得。又,雖省略圖示,但亦可在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之間,設置沿縱向延伸而將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部分地加以接合的1條或多條黏接帶。
外層體110將復原自如的具有可撓性的主體部112連結於圓筒狀的口部(口部周壁)111,並且將已省略圖示的底部連結於主體部112。在口部111的外周面設置有外螺紋部113。又,在口部111設置有開孔(貫通孔)114,此外,在設置有開孔114的外周面,設置有沿上下方向對外螺紋部113進行切割而成的槽部115。
內層體120在其內側形成可填充內容物的收納部(填充空間)S,並且具有與收納部S相通的上部開口121,可藉由自所積層的外層體110剝離而進行減容變形。
中栓130包括覆蓋內層體120的上部開口121的本體部(頂壁)131。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本體部131,設置有向收納部S延伸的圓筒狀的筒狀部(筒狀壁)132,所述筒狀部132的收納部S側的端部的直徑朝向收納部S而縮小,在筒狀部132內,設置有根據外層體110的姿勢變更利用其自身的自重進行移動的球(球狀體)B。在本體部131,與筒狀部132鄰接而設置有呈向上凸狀的階梯部133,在所述階梯部133設置有貫通表面及背面的注出路徑(注出開口)134。並且,在本體部131的上表面,設置有包圍筒狀部132及階梯部133,並且在與所述筒狀部132及階梯部133之間對內容物用止回閥140進行嵌合保持的環狀的嵌合壁 135。此外,在嵌合壁135的徑向外側,設置有自本體部131的緣部豎立的圓筒狀的內周壁(間隔件部)136。並且,在本體部131的下表面,設置有液密地嵌入至口部111的內側的環狀的嵌合筒部(密封壁)137。
若一面參照圖8,一面對內周壁136進行詳細說明,則在第2實施形態中,在內周壁136的外周面設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細槽(連通槽)136a。又,在內周壁136的上表面,設置有沿徑向延伸的細槽136b(與細槽136a相同的構成)。
內容物用止回閥140包含區劃壁(環狀壁)141,所述區劃壁(環狀壁)141的下部嵌合保持於中栓130的筒狀部132、階梯部133及嵌合壁135中。在區劃壁141的徑向內側,包含經由連結片(臂部)142而連結的板狀的閥部143,藉由閥部143而對注出路徑134進行封閉。並且,閥部143雖亦掩蓋筒狀部132的上部開口的大部分,但其一部分為一直開口。在第2實施形態中,內容物用止回閥140是形成所謂三角閥的形態,但亦可使用單座閥等現有的其他形態的止回閥。又,在第2實施形態中,區劃壁141為圓筒狀,但亦可為方筒狀。
注出蓋150連結著包圍口部111的周壁的圓筒壁(外周壁)151,且在圓筒壁151的內周面設置有與口部111的周壁的外螺紋部113相對應的內螺紋部152。又,在圓筒壁151的上部,設置有掩蓋中栓130及內容物用止回閥140的頂壁153。在頂壁153,設置有在內容物用止回閥140打開的狀態下注出收納部S內的內 容物的注出口(注出筒)154。再者,注出口154亦延伸至頂壁153的下方側,藉此亦作為閥部143過度上提時的止擋部(stopper)而發揮作用。又,在頂壁153的下表面,設置有對區劃壁141的上部進行嵌合保持的呈同心雙重配置的一對上部嵌合壁155。此外,在上部嵌合壁155的徑向外側,設置有貫通頂壁153的外部氣體導入孔156。藉此,在內周壁136與區劃壁141之間,形成夾於本體部131與頂壁153之間並且外部氣體導入孔156開口的內部空間N。又,在外部氣體導入孔156與內周壁136之間,在頂壁153的下表面設置有朝向內部空間N突出的突起157。
此處,若一面參照圖8,一面對圓筒壁151進行詳細說明,則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圓筒壁151的內周面上方,設置有朝向內周壁136而突出的螺旋狀的凸部151a。又,圓筒壁151的內周面的與細槽136a靠近的區域中,除了細槽136a以外均與內周壁136的外周面抵接,且頂壁153的下表面的與細槽136b靠近的區域中,除了細槽136b以外均與內周壁136的上表面抵接。藉由如上所述而構成,而在開孔114與外部氣體導入孔156之間,形成經過槽部115及細槽136a且穿過螺旋狀的凸部151a的通氣路徑T1、由細槽136b構成的連接路徑T2、以及將連接路徑T2與外部氣體導入孔156相連的內部空間N作為空氣流動的通路(通氣區域)。再者,雖省略圖示,但在內周壁136的外周面,設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肋,當將中栓130組裝至注出蓋150時,所述凸肋會陷入至螺旋狀的凸部151a。藉此,中栓130停止旋轉而保 持於注出蓋150。
再者,在外層體110的口部111與主體部112之間一體地設置有直徑大於口部111的圓筒狀的嵌合部,在所述嵌合部的外周面嵌合有注出蓋150的圓筒壁151的下端部分。藉此,包含通氣路徑T1、連接路徑T2及內部空間N等的通氣區域的下端被密封,從而相對於注出蓋150的外部區劃出所述通氣區域。
上蓋(蓋體)160經由鉸鏈161而連結於注出蓋150的圓筒壁151,可藉由鉸鏈161彎曲來掩蓋注出口154及外部氣體導入孔156。更具體而言,上蓋160包括平板狀的上壁162、以及呈與上壁162的緣部連結並且與圓筒壁151相連的形狀的蓋體周壁163,在上壁162包括栓體(棒體)164,所述栓體(棒體)164在使上蓋160關閉時進入至注出口154的內側而對注出口154進行密封。再者,上蓋160亦可不設置鉸鏈161而設為與注出蓋150分開的構件,以藉由螺紋或底割而安裝於注出蓋150的方式而構成。
當自如上所述而構成的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101噴出內容物時,如圖7所示,打開上蓋160,將雙重容器101自豎立姿勢變更為傾倒或倒立姿勢。藉此,筒狀部132內的球B藉由自重而移動至圖7中以虛線表示的位置(注出口154側)。並且,當對外層體110的主體部進行按壓時,內層體120藉由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之間的空氣而受到按壓,對收納部S進行加壓。藉此,經加壓的內容物使閥部143上提,內容物自注出路徑134流 出,並自注出口154向外界注出。此處,開孔114與外部氣體導入孔156之間藉由通氣路徑T1、連接路徑T2、內部空間N而相連,因此為一直打開的狀態,然而由於細槽136a及細槽136b的通路剖面積(槽寬或槽深)小於通氣路徑T1、連接路徑T2及內部空間N的其他部分而作為節流通路發揮作用,因此即使對外層體110進行按壓,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之間的空氣亦不會漏出那麼多,內容物的注出功能維持在與先前相等的程度。特別是在第2實施形態中,由於設置有螺旋狀的凸部而增加了通氣路徑T1的延伸長度,因此可更有效地阻止空氣的漏出。
當注出所需量的內容物之後,解除對外層體110的主體部的按壓時,收納部S內的壓力下降,伴隨於此,閥部143對注出路徑134進行封閉,因此可有效防止外部氣體進入至收納部S內。又,外層體110欲藉由其自身的復原力而恢復至原來的形狀,因此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之間成為負壓狀態,藉此,自外部氣體導入孔156經過內部空間N、連接路徑T2、通氣路徑T1,自開孔114導入空氣,保持著使內層體120減容的狀態外層體110復原。再者,雖然空氣因細槽136a及細槽136b而難以流動,但可藉由外層體110的材質、厚度、形狀等而對復原力進行調整,而且藉由一面維持縮小的功能一面適當調整細槽136a及細槽136b的通路剖面積(槽寬或槽深),可在與利用空氣用止回閥時相等的時間內使外層體110復原。即,根據本申請案發明,藉由變更細槽的寬度或深度等,可發揮出所期望的性能,因此與使用成為更 複雜的構造的空氣用止回閥的情況相比更容易調節,而且亦不需要先前所使用的空氣用止回閥,因此亦可減少成本。
此處,當液體附著於外部氣體導入孔156的附近時,存在液體與空氣一起被吸引至注出蓋150內的情況,但是經吸引的液體會暫且收進內部空間N內,且連接路徑T2位於內部空間N的上方,因此可有效防止液體流入至通氣路徑T1。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頂壁153的下表面設置有突起157,且突起157形成為進入至外部氣體導入孔156與連接路徑T2之間的狀態,因此可防止來自外部氣體導入孔156的液體直接流入至連接路徑T2,從而可更確實地防止液體流入至通氣路徑T1。即,即使液體自外部氣體導入孔156被吸引,亦可暫且收進並滯留於內部空間N內,而且由於連接路徑T2位於內部空間N的上方,因此可有效防止液體滲入至注出蓋150的內部側或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之間。
再者,若內容物注出後,使雙重容器101恢復為豎立姿勢,則球B會藉由自重而移動至收納部S側。藉此,可將殘留於注出口154內的內容物吸入至注出蓋150內,因此可防止自注出口154滴落液體。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101中,在設置於內容物用止回閥140的區劃壁141與設置於中栓130的內周壁136之間,對通入至外部氣體導入孔156的內部空間N進行區劃,且在內周壁136的上表面與注出蓋150的頂壁153的下表面之間設置有將所述內部空間N與通氣路徑T1(與設置於外 層體110的口部111的開孔114相連)相連的連接路徑T2,藉此即使液體自外部氣體導入孔156被吸引,亦可暫且收進並滯留於內部空間內,而且由於連接路徑T2位於內部空間N的上方,因此可有效防止液體滲入至注出蓋150的內部側或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之間。
又,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101中,將通氣路徑T1及連接路徑T2中的至少一者設為對空氣的流動進行限制的節流通路,因此即使按壓外層體110,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之間的空氣亦會某種程度地保持於容器內,即使無空氣用止回閥,亦可注出內容物。此處,節流通路可由設置於內周壁136的外周面及圓筒壁151的內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細槽136a、或設置於內周壁136的上表面及頂壁153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細槽136b所構成。
此外,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101中,當在內周壁136及圓筒壁151中的一者,設置朝向另一者突出的螺旋狀的凸部151a時,可進一步延長通氣路徑T1的延伸長度,因此可使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之間的空氣更難以自外部氣體導入孔156漏出。
此外,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101中,當在注出蓋150,在外部氣體導入孔156與內周壁136之間,設置自頂壁153的下表面突出的突起157時,可防止自外部氣體導入孔156吸引的液體直接流入至連接路徑T2,因此可更確實地防止液 體滲入至注出蓋150的內部側或外層體110與內層體120之間。
此外,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101中,當在中栓130設置朝向收納部S延伸的筒狀部132,並且設置根據外層體110的姿勢變更而在筒狀部132內進行移動的球B時,若使外層體110傾斜而注出內容物之後,使外層體110恢復為原來的豎立姿勢,則藉由球B向收納部S移動,可對注出口154內的內容物進行倒吸(回吸(suction back)),因此可防止自注出口154滴落液體,可改善使用方便性。
在所述第2實施形態中,設為通過設置於外層體110的槽部115將空氣導入至開孔114,但亦可不設置所述槽部115,而設為通過外螺紋部113與內螺紋部152的間隙而導入空氣。
又,在所述第2實施形態中,設置有2個細槽136a、細槽136b,但亦可設置其中任一者。又,亦可代替細槽136a,而使構成通氣路徑T1的其他部位的通路剖面積減小。又,細槽136a、細槽136b是設置於內周壁136,但亦可設置於圓筒壁151,且亦可分成兩半而由所述兩者構成。又,螺旋狀的凸部151a是設置於圓筒壁151,但亦可設置於內周壁136,且亦可設置於圓筒壁151及內周壁136兩者。又,外層體110及內層體120並不限於藉由對積層構造的型坯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者,亦可為個別地形成外層體110及內層體120,其後使內層體120安裝至外層體110內者。
其次,對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9所示的作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201 是收納例如食品調味料等液體狀的內容物的容器,包括容器本體202及注出蓋203。容器本體202形成為包括內層體204及外層體205的積層剝離型的雙重構造,注出蓋203安裝於設置在外層體205的口部205a。再者,作為容器本體202,並不限於積層剝離型,亦可採用使內層體(內容器)204及外層體(外容器)205個別地成形之後組合而成的組合型。
構成容器本體202的內層體204例如藉由薄壁的合成樹脂而形成為具有可撓性的袋體,其內側成為對內容物進行收納的收納部204a。內層體204的上端部成為與收納部204a相連的上部開口204b,可使收納於收納部204a的內容物自上部開口204b注出。
外層體205形成容器本體202的外殼,包括所述口部205a以及與所述口部205a連成一體的主體部205b。外層體205在其內側可剝離地收納有內層體204,又,在其口部205a的開口端固定有內層體204的上部開口204b。
外層體205的口部205a形成為圓筒狀,在其外周面一體地設置有外螺紋部205c。又,在外層體205的口部205a,設置有沿徑向貫通所述口部205a的一對開孔206。所述開孔206連通至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可將外部氣體自開孔206導入至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再者,開孔206並不限於2個,只要設置有至少1個即可。
注出蓋203形成為包含圓筒狀的圓筒壁207及與所述圓 筒壁207的上端相連的頂壁208的有頂圓筒狀,在圓筒壁207的內周面一體地設置有內螺紋部207a。注出蓋203藉由內螺紋部207a與設置於外層體205的口部205a的外螺紋部205c螺紋結合,而安裝於外層體205的口部205a。安裝於口部205a的注出蓋203藉由其圓筒壁207而覆蓋口部205a的外周,並且藉由頂壁208而覆蓋口部205a的上方。在注出蓋203的頂壁208設置有向上突出的圓筒狀的階差部208a,在所述階差部208a,與頂壁208的軸心錯開而一體地設置有注出口(噴嘴)209。所述注出口209自頂壁208的階差部208a的上表面呈喇叭狀突出,並且自所述階差部208a的下表面呈圓筒狀突出而貫通著頂壁208。所述注出口209與內層體204的上部開口204b連通,可將收納於內層體204內的內容物注出至外部。再者,所謂上方,是內層體204的相對於收納部204a而設置上部開口204b之側。
在注出蓋203,經由鉸鏈211而開閉自如地設置有上蓋210。所述上蓋210形成為直徑與注出蓋203大致相同的有頂圓筒狀,可藉由底割等手段而卡合於注出蓋203,使注出蓋203保持為關閉的狀態。在上蓋210的內表面,一體地突設有圓筒狀的栓體210a,所述圓筒狀的栓體210a在將上蓋210關閉時***至注出口209而使注出口209阻塞。
在內層體204的上部開口204b,安裝有中栓212。所述中栓212例如設為合成樹脂製,包括大致圓板狀的本體部213、以及自所述本體部213的外周緣向上突出的圓筒狀的內周壁(間隔 件部)214。內周壁214具有與注出蓋203的圓筒壁207的內徑尺寸為大致相同的外徑尺寸,中栓212形成為使內周壁214的外周面嵌合於圓筒壁207的內周面,並且使內周壁214的上端自軸向抵接於頂壁208的狀態,而配置在注出蓋203的內側。藉由設置內周壁214,而在安裝於注出蓋203的中栓212與注出蓋203的頂壁208之間設置有空間。在中栓212的本體部213的下表面,即,在朝向內層體204的收納部204a之側的面,同軸且一體地設置有圓筒狀的嵌合筒部215,所述嵌合筒部215液密地嵌入至口部205a的內側。又,在中栓212的本體部213,設置有作為貫通其表面及背面的貫通孔而形成的注出路徑216,藉由所述注出路徑216而將內層體204的收納部204a與注出蓋203的注出口209加以連通。
在注出蓋203與中栓212之間的空間內,安裝有例如由合成樹脂、橡膠、彈性體、矽等所形成的閥單元221。所述閥單元221包括圓筒狀的區劃壁221a。所述區劃壁221a的軸向一端部嵌入至形成於中栓212的本體部213的上表面的環狀槽213a內,並且其軸向另一端部嵌入至與所述環狀槽213a同軸而形成於注出蓋203的頂壁208的下表面的環狀槽208b內,從而固定在注出蓋203與中栓212之間。藉由所述區劃壁221a而區劃的注出蓋203的內側空間成為將注出路徑216與注出口209相連的注出區域222,自注出路徑216注出的內容物通過所述注出區域222而流入至注出口209。
在區劃壁221a的徑向內側,為了防止將外部氣體自注 出路徑216導入至內層體204的收納部204a,一體地設置有止回閥221A。所述止回閥221A包含與區劃壁221a為同軸的圓板狀的閥體221b,所述閥體221b在其外周緣,藉由彈性變形自如的多個(例如3個)連結片221c而連結於區劃壁221a的內周面,且藉由所述連結片221c的彈性變形,而相對於區劃壁221a沿其軸向(上下方向)移動自如。閥體221b配置在注出路徑216的朝向注出口209之側的開口端而使注出路徑216阻塞,當對外層體205進行擠壓等而對收納於內層體204內的內容物施加壓力時打開,使內容物自注出路徑216向注出口209流通。另一方面,當注出內容物之後,施加至內容物的壓力被解除時,閥體221b藉由連結片221c的彈力而回歸至使注出路徑216阻塞的位置,藉此,防止外部氣體自注出路徑216流入至內層體204的收納部204a。
在中栓212的本體部213,與注出路徑216鄰接而一體地設置有圓筒狀的筒狀部223。所述筒狀部223在內層體204的收納部204a及注出蓋203的注出區域222形成開口,在其內部,配置有例如利用鋼材或樹脂材料等形成為球形的球224。所述球224的直徑設為與筒狀部223的內徑相等,在筒狀部223的內部沿軸向移動自如。在筒狀部223的下端,一體地設置有縮徑部223a,又,在筒狀部223的上端配置有閥體221b的一部分,藉此將球224保持在筒狀部223的內部。球224在雙重容器201為將注出蓋203設為上側的豎立姿勢時藉由自重而位於筒狀部223內的收納部204a側的端部,且在雙重容器201相對於豎立姿勢傾斜90度以上 而注出內容物時,如圖9中以虛線所示,移動至筒狀部223的注出區域222側的端部為止。在所述狀態下注出內容物之後,雙重容器201恢復為原來的豎立姿勢時,球224在筒狀部223的內部朝向收納部204a側在與注出區域222相離的方向上移動,伴隨著所述移動,將滯留於注出口209或注出區域222內的內容物吸入(吸回)至筒狀部223的內部。藉此,可有效防止自注出口209的前端滴落液體。
注出蓋203的圓筒壁207與外層體205的口部205a之間的空間形成為通氣區域231,設置在外層體205的口部205a的開孔206在所述通氣區域231形成開口。在設置於口部205a的外螺紋部205c設置有沿軸向延伸的狹縫狀的槽部232,所述槽部232亦構成通氣區域231的一部分。
在外層體205的口部205a與主體部205b之間,一體地設置有直徑大於口部205a的圓筒狀的嵌合部205d,在所述嵌合部205d的外周面嵌合有注出蓋203的圓筒壁207的下端部分。藉此,通氣區域231的下端被密封,從而相對於注出蓋203的外部區劃出通氣區域231。再者,通氣區域231的上方側藉由中栓212的下表面抵接於口部205a的開口端(上端),並且內周壁214的上端抵接於注出蓋203的頂壁208的內表面而加以密閉。
為了使外部氣體導入至設置於外層體205的口部205a的開孔206,在注出蓋203,設置有位於較內層體204的上部開口204b更下方(相對於上部開口204b為收納部204a之側)的位置 的節流通路233。如圖9中作為B-B剖面所示,節流通路233於外層體205的嵌合部205d的外周面所嵌合的圓筒壁207的下端部分的內周面形成為沿所述圓筒壁207的軸向延伸的剖面為矩形的槽狀。所述節流通路233在其上端側,與通氣區域231連通,並且在圓筒壁207的下端側,在注出蓋203的外部形成開口,使通氣區域231與外部連通。又,所述節流通路233作為節流口而發揮作用,可通過所述節流通路233使在注出蓋203的外部與通氣區域231之間流動的外部氣體(空氣)產生規定的阻力。
藉由如上所述的構成,當內層體204伴隨著內容物的注出而減容時,可將外部氣體自節流通路233經由通氣區域231導入至開孔206即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從而僅使內層體204減容。
另一方面,當對外層體205進行擠壓以注出內容物時,滯留於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的空氣的壓力升高,從而欲自開孔206經由節流通路233向注出蓋203的外部流出。然而,節流通路233作為節流口而發揮作用,因此即使對外層體205進行擠壓而使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的空氣的壓力升高,所述空氣亦在通過節流通路233時被賦予大的阻力而無法容易地流出至外部。即,藉由擠壓外層體205而升高的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的空氣的壓力會緩慢減小而不會急遽減小。因此,當對外層體205進行擠壓以注出內容物時,可使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的空氣的壓力暫時保持在可使內容物自內層體204注 出的程度的高壓狀態。藉此,當擠壓外層體205時,可經由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的壓力已升高的空氣而將內層體204壓癟,從而使收納於所述收納部204a的內容物自注出蓋203的注出口209注出至外部。
為了產生所述功能,形成為槽狀的節流通路233的剖面積是根據內容物的注出量或外層體205的剛性、擠壓後的復原力等來設定,以使得能夠在擠壓外層體205時注出內容物。
如上所述,在注出蓋203設置節流通路233,設為經由所述節流通路233在內層體204和外層體205之間與注出蓋203的外部之間進行外部氣體的導入、排出,因此可伴隨著內容物的注出,使外部氣體自節流通路233導入至開孔206即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並且當擠壓外層體205以注出內容物時,可使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的空氣保持在高壓的狀態,從而使收納於內層體204內的內容物自注出蓋203的注出口209注出至外部。並且,所述節流通路233在注出蓋203的圓筒壁207一體地設置為槽狀,故而不需要設置如止回閥般的其他零件,因此可減少所述雙重容器201的零件個數,從而降低其成本。
又,設為將節流通路233設置在較內層體204的上部開口204b更下方的位置,因此設置節流通路233時,可簡化中栓212及注出蓋203的槽以外的部分的構成,從而進一步降低所述雙重容器201的成本。
圖10是圖1所示的雙重容器的變形例,是表示將節流 通路設置於注出蓋的圓筒壁的情況的剖面圖。再者,圖10中,對與圖9中所說明的構件相對應的構件標註相同的符號。
在圖10所示的變形例中,是將節流通路233設置成在注出蓋203的圓筒壁207沿徑向貫通所述圓筒壁207的貫通孔。此時,節流通路233亦位於較內層體204的上部開口204b更下方、即較開孔206更下方的位置。
所述變形例中的節流通路233包括具有錐狀的內表面的大徑擴徑孔233a、以及直徑小於所述大徑擴徑孔233a的具有錐狀的內表面的小徑擴徑孔233b,且大徑擴徑孔233a在注出蓋203的外部形成開口,小徑擴徑孔233b在通氣區域231形成開口。此時,節流通路233的小徑擴徑孔233b作為節流口而發揮作用,使在注出蓋203的外部與通氣區域231之間在所述節流通路233內流動的外部氣體(空氣)產生規定的阻力。藉由如上所述的變形例的構成,亦可產生與圖9所示的情況相同的效果。
在圖9所示的第2實施形態中,是將節流通路233在注出蓋203的圓筒壁207的下端部分的內周面設置成槽狀,在圖10所示的第2實施形態中,則是將節流通路233在注出蓋203的圓筒壁207設置為貫通孔,但並不限定於此,只要是設置於較內層體204的上部開口204b更下方的位置而可使通氣區域231與外部連通的構成,即可將節流通路233設為其他構成或配置。
又,在第2實施形態中,較佳為將節流通路233設置於較開孔206更下方的位置,所述開孔206設置於外層體205的口 部205a。藉由將節流通路233設置於較開孔206更下方的位置,即使自注出口209落下的內容物等異物自節流通路233被誤導入,亦可防止所述異物經由通氣區域231而自開孔206滲入至內層體204與外層體205之間。
此外,在所述第2實施形態中,使注出路徑216開閉的閥體221b與區劃壁221a形成為一體,但並不限於此,只要可使注出路徑216開閉,則亦可設為其他構成。又,閥體221b並不限於形成為平板狀,只要是可使注出路徑216開閉的構造,即可設為各種形狀。
其次,對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1中,符號301表示作為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雙重容器301包括對內容液進行收納的內層體310、以及將內層體310收納於內側的外層體320,且更包括中栓330、止回閥340、球(移動閥)350、注出蓋360及上蓋(蓋體)370。
內層體310在其內側包含對內容液進行收納的收納部(填充空間)S。內層體310為薄壁的合成樹脂製,且被形成為自如地減容變形。
外層體320具有與省略圖示的底部相連的主體部321,在主體部321一體地連結有下部直徑大於上部直徑的帶階梯部的圓筒狀的口部(口部周壁)322。在口部322設置有向上開口的上部開口322a,在口部322的外周面設置有外螺紋部322b。又,在口部322,設置有用以使空氣導入至內層體310與外層體320之間 的開孔(貫通開口)323,進而在開孔323所處的口部322的外周面,設置有沿上下方向對外螺紋部322b進行切割而成的槽部324。
再者,內層體310的上部開口配置在外層體320的口部322的內側,與口部322的上部開口322a一併形成開口。
在第4實施形態中,內層體310與外層體320是使彼此相容性低的合成樹脂可剝離地積層而成,是藉由對積層所述合成樹脂原材料而成的型坯進行吹塑成形而獲得。除了吹塑成形以外,亦可使用對形成為試管狀的預製件(preform)進行雙軸延伸吹塑成形,或個別地形成外層體及內層體,其後使內層體安裝至外層體內者。又,雖省略圖示,但亦可在內層體310與外層體320之間,設置沿縱向延伸而將內層體310與外層體320部分地接合的1條或多條黏接帶。
中栓330包括覆蓋外層體320的上部開口322a的本體部(頂壁)331。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本體部331,設置有使上下貫通並且向收納部S延伸的筒狀部(筒狀壁)332。本實施形態的筒狀部332為其內周面的橫剖面形狀為圓形的圓筒狀,但亦可為內周面的橫剖面形狀為四邊形或六邊形等多邊形的方筒狀。又,在筒狀部332,設置有隨著朝向下方而使內徑縮小的縮徑部332a。在本體部331,與筒狀部332鄰接而設置有呈向上凸狀的階梯部333,在所述階梯部333設置有貫通表面及背面的注出路徑334。又,在本體部331的上表面設置有環狀的嵌合壁335,所述環狀的嵌合壁335包圍筒狀部332及階梯部333,並且在與所述筒狀部 332及階梯部333之間嵌合保持著止回閥340。此外,在嵌合壁335的徑向外側,設置有自本體部331的緣部豎立的圓筒狀的內周壁336。並且,在本體部331的下表面,設置有液密地嵌入至口部322的內側的環狀的嵌合筒部(密封壁)337。
若一面參照圖12,一面對內周壁336進行詳細說明,則在內周壁336的外緣,設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縱槽(槽部)336a。第4實施形態中的連通槽336a的橫剖面形狀如圖12的C-C剖面所示呈三角形狀,但亦可採用半圓狀、四邊形狀等各種形態。又,在第4實施形態中,如圖11所示,藉由對向配置而設置有合計2條連通槽336a。此外,在內周壁336的上表面,設置有沿徑向延伸的橫槽336b。
止回閥340包括區劃壁(環狀壁)341,所述區劃壁(環狀壁)341的下部嵌合保持於中栓330的筒狀部332、階梯部333及嵌合壁335中。在區劃壁341的徑向內側,包括經由連結片(彈性臂部)342而連結的板狀的閥體343,且藉由閥體343而對注出路徑334進行封閉。又,閥體343雖亦掩蓋筒狀部332的上部開口的大部分,但其一部分為一直開口。在本實施形態中,止回閥340形成所謂三角閥的形態,但亦可使用單座閥等現有的其他形態的止回閥。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區劃壁341為圓筒狀,但亦可為方筒狀。
作為移動閥的球350配置在筒狀部332內而可沿其內周面移動而設置。在第4實施形態中,是在筒狀部332內配置有呈 球狀的球350作為移動閥,但亦可使用實心柱狀的構件、或呈筒狀並且包含對形成於其內側的內部通路進行封閉的封閉壁的構件等各種形態的構件作為移動閥。再者,如圖11所示,設為當將雙重容器301設為豎立姿勢時,球350落座於縮徑部332a,對收納部S進行封閉。
注出蓋360包含包圍口部322的圓筒壁(外周壁)361,且在圓筒壁361的內周面,包含與口部322的外螺紋部322b相對應的內螺紋部362。又,在圓筒壁361的上部,設置有掩蓋中栓330及止回閥340的頂壁363。在頂壁363,設置有在止回閥340打開的狀態下注出收納部S內的內容液的注出口(注出筒)364。再者,注出口364亦延伸至頂壁363的下方側,藉此亦作為閥體343過度上提時的止擋部而發揮作用。又,在頂壁363的下表面,設置有對區劃壁341的上部進行嵌合保持的呈同心雙重配置的一對上部嵌合壁365。此外,在上部嵌合壁365的徑向外側,設置有貫通頂壁363的外部氣體導入孔366。藉此,藉由區劃壁341而對注出口364與外部氣體導入孔366之間進行區劃,在區劃壁341的徑向外側,形成外部氣體導入孔366開口的內部空間N。
又,圓筒壁361的內周面的與連通槽336a靠近的區域中,除了作為槽部的連通槽(縱槽)336a以外均與內周壁336的外周面抵接,頂壁363的下表面的與橫槽336b靠近的區域中,除了橫槽336b以外均與內周壁336的上表面抵接。即,在注出蓋360的內側,形成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66開始,依次經過內部空間N、 橫槽336b、圓筒壁361與內周壁336的間隙、連通槽336a及槽部324直至開孔323的外部氣體導入路徑(通氣區域)T3,作為外部氣體自外界流入至內層體310與外層體320之間的通路。此處,在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有合計2條連通槽336a,因此形成2條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再者,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數量既可為1條,亦可為3條以上。又,在本實施形態的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中,連通槽336a具有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最小剖面積。此處,所謂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最小剖面積,是指與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的剖面積之中,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66至開孔323之間成為最小的剖面積,在本實施形態中,連通槽336a的水平面的剖面積在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66至開孔23之間為最小。並且,各個連通槽336a的水平面的剖面積的合計設定為處於0.11mm2~0.19mm2的範圍內。
再者,在外層體320的口部322與主體部321之間,一體地設置有直徑大於口部322的圓筒狀的嵌合部,且在所述嵌合部的外周面嵌合有注出蓋360的圓筒壁361的下端部分。藉此,包含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通氣區域的下端被密封,從而相對於注出蓋360的外部區劃出所述通氣區域。
上蓋370經由鉸鏈371而連結於注出蓋360的圓筒壁361,可藉由鉸鏈371彎曲而掩蓋注出口364及外部氣體導入孔366。更具體而言,上蓋370包括平板狀的上壁372、以及呈與上壁372的緣部連結並且與圓筒壁361相連的形狀的蓋體周壁373, 在上壁372包含棒狀的栓體(密封部)374,所述棒狀的栓體(密封部)374在使上蓋370關閉時進入至注出口364的內側而對注出口364進行密封。再者,上蓋370亦可不設置鉸鏈371而設為與注出蓋360分開的構件,以藉由螺紋或底割而安裝於注出蓋360的方式而構成。
當自如上所述而構成的雙重容器301噴出內容液時,如圖11所示,打開上蓋370,將雙重容器301自豎立姿勢變更為傾倒或倒立姿勢。並且,當對外層體320的主體部321進行按壓時,內層體310自外層體320直接受到按壓,或經由內層體310與外層體320之間的空氣受到按壓而對收納部S進行加壓。藉此,經加壓的內容液自注出路徑334對閥體343進行上推,使內容液自注出路徑334流出,並通過注出口364注出至外界。再者,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雖一直打開,但由於將連通槽336a的水平面的剖面積的合計設定為0.11mm2~0.19mm2,因此內層體310與外層體320之間的空氣不會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66漏出那麼多,從而可良好地注出內容液。再者,在所述狀態下,筒狀部332內的球350即移動閥藉由自重或自筒狀部332的下方側的開口流入的內容液,而移動至注出口364側(圖1中以虛線表示的位置)。
注出所需量的內容液之後,解除對外層體320的主體部321的按壓。藉此,收納部S內的壓力下降,閥體343對注出路徑334進行封閉,因此可防止外部氣體進入至收納部S內。又,外層體320藉由其自身的復原力而欲恢復為原來的形狀,內層體310 與外層體320之間成為負壓狀態,因此通過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而導入外部氣體。藉此,保持著使內層體310減容的狀態而僅使外層體320復原。再者,將連通槽336a的水平面的剖面積的合計設定為0.11mm2~0.19mm2,由此不會大幅阻礙外部氣體的導入,因此至外層體完全復原為止不會過度耗費時間。
當閥體343對注出路徑334進行封閉時,雖然在注出口364內保持著內容液殘留的狀態,但當將雙重容器301恢復為原來的豎立姿勢時,球350藉由其自身的自重或收納部S內的壓力下降而向下移動。藉此,在筒狀部332的上方,形成與球50的移動量相對應的空間,因此可自注出口364倒吸相當於所述空間的量的內容液(吸回功能),從而可有效防止液體滴落。再者,向下移動的球350落座於筒狀部332的縮徑部332a,因此可使收納部S內部保持為封閉的狀態。
如上所述,在第4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301中,在注出蓋360的內側,設置有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66至開孔323的至少1個通氣區域即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且將各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最小剖面積的合計設為0.11mm2~0.19mm2,藉此當對外層體320進行按壓時,外層體320與內層體310之間的空氣不會自外部氣體導入孔366漏出那麼多,從而可對收納部S充分地進行加壓,因此可良好地注出內容液。又,只要在所述範圍內,則至外層體320完全復原為止不會過度耗費時間,因此在實際使用時不會產生影響。
又,在第4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301中,當使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最小剖面積的合計處於所述範圍時,例如亦可設為在1個構件設置貫通孔,以使所述貫通孔的開口面積處於所述範圍內的方式來實現,但由於貫通孔的內徑變小,因此存在難以形成的情況。與此相對,當在中栓330的外緣及注出蓋360的圓筒壁361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一部分,並且設置具有所述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最小剖面積的槽部(連通槽336a)時,會在各構件的外表面或內表面製作出槽部,因此槽部的形成變得容易。
此外,在第4實施形態的雙重容器301中,設置於中栓330的注出路徑334例如存在根據內容液的種類而變更開口面積的情況,且外部氣體導入路徑T3的最小剖面積的合計亦存在對應於此而在所述範圍內實現最佳化的情況。此處,只要將所述槽部設置於中栓330,即使在此種情況下亦可使用相同的注出蓋360,因此可實現零件的共同化。
實施例1
針對圖11、圖12所示的雙重容器,進行對外層體進行按壓時的內容液的注出性能及外層體的復原時間的調查。調查是藉由如下方式來確認:準備如下的雙重容器,對外層體進行按壓而反覆注出規定量的內容液,所述雙重容器內填充有相同種類、相同量的內容液,並且對2條連通槽336a變更其等的剖面積,以變更外部氣體導入路徑的最小剖面積的合計。將結果與連通槽 336a的剖面積的合計一併示於表1。再者,雙重容器的容量為200ml。
內容液的注出性能是確認對外層體進行按壓是否可使內容液良好地注出。表中「○」表示內容液可良好地注出,「×」表示只有對外層體進行強力按壓才可注出內容液,或即使強力按壓亦完全無法注出。
外層體的復原時間是對自解除對外層體的按壓起至外層體完全復原為止的時間進行測定。表1的結果是表示針對1個種類而對多個雙重容器測定至完全復原為止的時間而獲得的平均值。並且,若復原時間的平均值未達6s,則判斷為在實際使用時不存在問題。
在外部氣體導入路徑的最小剖面積的合計未達0.11mm2的雙重容器(比較例1)中,外層體的復原需要時間,因此在 實際使用時存在問題,又,在外部氣體導入路徑的最小剖面積的合計大於0.19mm2的雙重容器(比較例2、比較例3)中,需要對外層體進行強力按壓,因此在內容液的注出性能上存在問題,而且外層體的復原亦需要時間。另一方面,在外部氣體導入路徑的最小剖面積的合計為0.11mm2~0.19mm2的雙重容器(較佳例1~較佳例6)中,結果為良好。特別是獲知,所述數值範圍為0.14mm2~0.19mm2的雙重容器(較佳例3~較佳例6)中,外層體的復原時間變得更短,因而較佳,且所述數值範圍為0.16mm2~0.18mm2的雙重容器(較佳例4、較佳例5)中,外層體的復原時間進一步變短,因而更佳。
實施例2
進而,對如下雙重容器進行外層體的復原時間的調查,所述雙重容器相對於圖11、圖12所示的雙重容器而言具有相同的構造,且對容量進行了改變。將其結果與用於調查的雙重容器的容量一併示於表2。再者,2條連通槽336a的剖面積的合計為0.14mm2
由表2的結果獲知,若為根據本發明的雙重容器,則即使變更容量,外層體完全復原所需的時間在實際使用時亦不存在問題。
在所述第4實施形態中,外部氣體導入路徑的具有最小剖面積的部位並不限於中栓的外緣,而可適當設置於自外部氣體導入孔至貫通開口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雙重容器並不限定於所述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可在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例如,亦可設為如下的雙重容器:將所述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中的節流通路的最小剖面積設為0.11mm2~0.19mm2等,對所述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中所記載的特徵構成進行相互應用。
1‧‧‧雙重容器
2‧‧‧容器本體
3‧‧‧注出蓋
4‧‧‧內層體
4a‧‧‧收納部
4b‧‧‧上部開口
5‧‧‧外層體
5a‧‧‧口部
5b‧‧‧主體部
5c‧‧‧外螺紋部
5d‧‧‧嵌合部
6‧‧‧開孔
7‧‧‧圓筒壁
7a‧‧‧內螺紋部
8‧‧‧頂壁
8a‧‧‧階差部
8b‧‧‧環狀槽
9‧‧‧注出口(噴嘴)
10‧‧‧上蓋
10a‧‧‧栓體
11‧‧‧鉸鏈
12‧‧‧中栓
13‧‧‧本體部
13a‧‧‧環狀槽
14‧‧‧內周壁(間隔件部)
15‧‧‧嵌合筒部
16‧‧‧注出路徑
21‧‧‧閥單元
21a‧‧‧區劃壁
21A‧‧‧止回閥
21b‧‧‧閥部
21c‧‧‧連結片
22‧‧‧注出區域
23‧‧‧筒狀部
23a‧‧‧縮徑部
24‧‧‧球
31‧‧‧外部氣體導入孔
32‧‧‧第1通氣區域
33‧‧‧第2通氣區域
34‧‧‧槽部
35‧‧‧節流通路
35a‧‧‧擴徑孔
35b‧‧‧小孔
36‧‧‧螺旋狀通路
37‧‧‧連通槽

Claims (17)

  1. 一種雙重容器,具有:內層體,包括與內容物的收納部相連的上部開口;外層體,收納所述內層體,並且在口部包括開孔,所述開孔將外部氣體導入至所述外層體與所述內層體之間;以及注出蓋,包括內容物的注出口,安裝於所述外層體的所述口部;所述雙重容器的特徵在於包括:中栓,包括使所述收納部與所述注出口連通的注出路徑,且安裝於所述上部開口;以及止回閥,對所述注出路徑進行開閉;且在所述注出蓋的內側設置通氣區域,在自外部氣體導入孔經由所述通氣區域直至所述開孔的路徑中設置節流通路,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使所述通氣區域與外部連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將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設置於所述注出蓋,使覆蓋所述注出蓋的所述口部的外周的圓筒壁的下端部分嵌合於所述外層體的外周面,而對所述通氣區域的下端進行密封,在所述注出蓋與所述中栓之間設置區劃壁,所述區劃壁將所述注出蓋的內側區劃為將所述注出路徑與所述注出口相連的注出區域及所述通氣區域,使所述節流通路位於較所述上部開口更上方的位置而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將所述節流通路與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一併設置於所述注出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將所述節流通路設置於所述中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將所述注出蓋與所述中栓的間隙設為所述節流通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所述中栓在覆蓋所述上部開口的頂壁具有所述注出路徑,並且包括自所述頂壁的緣部豎立的內周壁,所述注出蓋的圓筒壁卡合保持於所述口部,並且在所述口部與所述中栓的內周壁的相互之間形成與所述開孔連通的通氣路徑,在與所述圓筒壁連結的頂壁設置有所述注出口及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所述止回閥具有區劃壁,所述區劃壁設置於所述注出口與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之間,並且在所述頂壁與所述頂壁之間延伸且於與所述內周壁的相互之間對與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相通的內部空間進行區劃,所述中栓在所述內周壁的上表面與所述頂壁的下表面的相互之間具有將所述內部空間與所述通氣路徑相連的連接路徑,在所述通氣路徑及連接路徑中的至少一者設置所述節流通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所述節流通 路是設置於所述內周壁的外周面及所述圓筒壁的內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細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所述節流通路是設置於所述內周壁的上表面及所述頂壁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細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所述內周壁及所述外周壁中的一者具有朝向另一者突出的螺旋狀的凸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所述注出蓋在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與所述內周壁之間具有自所述頂壁的下表面突出的突起。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所述中栓具有朝向所述收納部延伸的筒狀壁,並且具有對應所述外層體的姿勢變更而在所述筒狀壁內移動的球狀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使覆蓋所述注出蓋的所述口部的外周的圓筒壁的下端部分嵌合於所述外層體的外周面,而在所述圓筒壁與所述口部之間區劃形成通氣區域,使所述節流通路位於較所述上部開口更下方的位置而設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將所述節流通路在所述圓筒壁的下端部分的內周面形成槽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將所述節 流通路設置於所述圓筒壁。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所述止回閥具有區劃壁,所述區劃壁對所述注出口與所述外部氣體導入孔之間進行區劃而在所述注出蓋的內側形成至少1個所述通氣區域,各所述通氣區域內的最小剖面積的合計為0.11mm2~0.19mm2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在所述中栓的外緣及所述圓筒壁中的至少一者設置槽部,所述槽部形成所述通氣區域的一部分,並且具有所述通氣區域的最小剖面積。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雙重容器,其中將所述槽部設置於所述中栓的外緣。
TW103122305A 2013-06-28 2014-06-27 雙重容器 TWI519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7349A JP6084529B2 (ja) 2013-06-28 2013-06-28 二重容器
JP2013137444 2013-06-28
JP2013137451A JP6054820B2 (ja) 2013-06-28 2013-06-28 二重容器
JP2014073947A JP6215117B2 (ja) 2014-03-31 2014-03-31 二重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7935A true TW201507935A (zh) 2015-03-01
TWI519452B TWI519452B (zh) 2016-02-01

Family

ID=52141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2305A TWI519452B (zh) 2013-06-28 2014-06-27 雙重容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69973B2 (zh)
EP (3) EP3015383B1 (zh)
KR (1) KR101758549B1 (zh)
CN (1) CN105324312B (zh)
AU (1) AU2014300355B2 (zh)
CA (1) CA2916039C (zh)
TW (1) TWI519452B (zh)
WO (1) WO20142080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4106B (zh) * 2017-12-21 2022-11-21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蓋帽以及層疊剝離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5912B2 (ja) 2013-03-29 2017-05-10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
DE102013105760A1 (de) * 2013-06-04 2014-12-04 Krones Ag Getränkeflasche mit Zuführmöglichkeit für gasförmiges Medium
DE102013105761A1 (de) * 2013-06-04 2014-12-04 Krones Ag Verschluss für Getränkeflasche mit Zuführmöglichkeit für gasförmiges Medium
JP6489851B2 (ja) * 2015-01-30 2019-03-2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
JP6537319B2 (ja) * 2015-03-30 2019-07-03 東京ライト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
JP6548440B2 (ja) * 2015-04-15 2019-07-24 東京ライト工業株式会社 容器及びキャップ
CN107614387B (zh) * 2015-05-28 2019-11-15 京洛株式会社 双层容器
CN109153481B (zh) * 2016-05-20 2020-06-12 东京光工业株式会社 盖和排出容器
CN105800050A (zh) * 2016-05-31 2016-07-27 上海品冠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便于挤压的塑料瓶和瓶盖组合
JP6656761B2 (ja) 2016-06-30 2020-03-0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JP6840474B2 (ja) * 2016-06-30 2021-03-10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
JP6752512B2 (ja) * 2016-07-28 2020-09-0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JP6710462B2 (ja) * 2016-09-30 2020-06-1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EP3608240A4 (en) 2017-04-05 2021-01-27 Kikkoman Corporation DISPOSAL BIN
CN110626623A (zh) * 2018-06-21 2019-12-31 弘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密封作用的瓶盖的结构
JP7120944B2 (ja) * 2019-02-28 2022-08-1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キャップ及びそのリーク検査方法並びにキャップの製造方法
US11807427B2 (en) * 2019-06-28 2023-11-07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Double container pouring cap and double container
PL3984912T3 (pl) * 2020-10-13 2024-02-19 Henkel Ag & Co. Kgaa Przyrząd nanoszący i sposób wytwarzania przyrządu nanoszącego
US11679914B2 (en) * 2020-11-16 2023-06-20 Partha Rao Puskur Fluid dispensing device
US11751585B1 (en) 2022-05-13 2023-09-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lavored beverage carbonation system
US11647860B1 (en) 2022-05-13 2023-05-1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lavored beverage carbonation system
US11738988B1 (en) 2022-11-17 2023-08-2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Ingredient container valve control
US11745996B1 (en) 2022-11-17 2023-09-0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Ingredient containers for use with beverage dispensers
US11634314B1 (en) 2022-11-17 2023-04-2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Dosing accuracy
US11925287B1 (en) 2023-03-22 2024-03-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Additive container with inlet tube
US11871867B1 (en) 2023-03-22 2024-01-1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Additive container with bottom cover
US12005408B1 (en) 2023-04-14 2024-06-1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Mixing funnel
US11931704B1 (en) 2023-06-16 2024-03-1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arbonation cha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3647A (en) * 1990-03-09 1991-07-23 Allergan, Inc. Value controlled squeezable fluid dispenser
WO1993025319A1 (en) 1992-06-17 1993-12-23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Spout hole for pump
DE4219857A1 (de) 1992-06-17 1993-12-23 Perfect Ventil Gmbh Verformbarer Behälter zum Ausbringen von Flüssigkeit
AU685110B2 (en) * 1993-07-08 1998-01-15 Monsanto Europe S.A. Improved closure for liquid containing containers
JP3741323B2 (ja) * 1996-07-30 2006-02-0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液体注出容器
JP4580524B2 (ja) * 2000-09-12 2010-11-17 株式会社日本点眼薬研究所 フィルター付き吐出容器
JP4613472B2 (ja) * 2001-10-12 2011-01-19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逆止弁付チューブ容器
JP4129811B2 (ja) * 2002-04-30 2008-08-0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注出容器
KR100921133B1 (ko) * 2002-04-30 2009-10-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요시노 고교쇼 주출용기
JP4451251B2 (ja) 2004-08-31 2010-04-1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容器用キャップ
JP4587824B2 (ja) 2005-01-31 2010-11-2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スクイズ容器用注出キャップ
JP4502846B2 (ja) 2005-02-28 2010-07-1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剥離式積層容器
JP5295901B2 (ja) 2009-07-31 2013-09-1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用注出キャップ及び、当該注出キャップ付き二重容器
JP5299697B2 (ja) 2009-09-30 2013-09-2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注出キャップ付きブロー成形壜体
KR101067748B1 (ko) * 2009-10-09 2011-09-28 (주)연우 거품분출 튜브용기
JP5538057B2 (ja) 2010-04-30 2014-07-0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JP5667010B2 (ja) * 2011-06-09 2015-02-1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JP5809907B2 (ja) 2011-09-28 2015-11-1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JP5830333B2 (ja) * 2011-09-29 2015-12-0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4106B (zh) * 2017-12-21 2022-11-21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蓋帽以及層疊剝離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4300355A1 (en) 2016-01-21
CN105324312A (zh) 2016-02-10
EP3375723A1 (en) 2018-09-19
CA2916039A1 (en) 2014-12-31
EP3269655B1 (en) 2019-02-27
EP3375723B1 (en) 2020-03-11
EP3269655A1 (en) 2018-01-17
AU2014300355B2 (en) 2016-12-15
US20160145015A1 (en) 2016-05-26
US9669973B2 (en) 2017-06-06
TWI519452B (zh) 2016-02-01
KR101758549B1 (ko) 2017-07-14
CN105324312B (zh) 2017-05-24
CA2916039C (en) 2017-08-29
EP3015383B1 (en) 2018-06-27
WO2014208096A1 (ja) 2014-12-31
KR20160009668A (ko) 2016-01-26
EP3015383A1 (en) 2016-05-04
EP3015383A4 (en)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9452B (zh) 雙重容器
WO2018020800A1 (ja) 吐出容器
JP6203633B2 (ja) 二重容器
JP6840012B2 (ja) 二重容器
JP6775370B2 (ja) 二重容器
JP6938340B2 (ja) 二重容器用キャップ
JP6868445B2 (ja) 計量容器
JP6084529B2 (ja) 二重容器
JP7264723B2 (ja) 二重容器用注出キャップ及び二重容器
JP6366518B2 (ja) スクイズフォーマー容器
JP6839988B2 (ja) 二重容器
JP6416042B2 (ja) 泡吐出容器
JP2007069931A (ja) 内容物の収納容器
JP7265416B2 (ja) 二重容器用注出キャップ及び二重容器
JP7181844B2 (ja) 二重容器用注出キャップ及び二重容器
US9278794B2 (en) Small food storage container
JP7082483B2 (ja) 二重容器
JP2024015326A (ja) 二重容器用注出キャップ及び二重容器
JP2021024575A (ja) 二重容器用キャップ
JP6465776B2 (ja) 二重容器
JP2023111623A (ja) 吐出ポンプ及びポンプ付き容器
JP2020083462A (ja) 注出容器
JP2018140806A (ja) スクイズ吐出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