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95880U -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95880U
CN221195880U CN202323019434.XU CN202323019434U CN221195880U CN 221195880 U CN221195880 U CN 221195880U CN 202323019434 U CN202323019434 U CN 202323019434U CN 221195880 U CN221195880 U CN 221195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valve assembly
passage
assembly
cor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194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
李文川
陈磊
汪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n Precision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n Precis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95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95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包括:活塞组件、控制阀组件、驱动控制阀组件和外壳,活塞组件接收来自路面的冲击,控制阀组件一端与活塞组件传动连接,驱动控制阀组件通过自身的轴向移动排出阻尼控制阀内部的流体,控制阀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驱动控制阀组件上,且驱动控制阀组件可轴向移动的抵靠于控制阀组件,驱动控制阀组件与驱动件传动连接,外壳密封的套设于驱动控制阀组件的外部,外壳上开有通孔,活塞组件的内部具有活塞腔,活塞腔通过控制阀组件和驱动控制阀组件的内部流道与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阻尼控制阀内的气体在芯杆的往复轴向移动作用下自动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
背景技术
阻尼控制阀即减振器,是对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进行的衰减,以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器具。减振器主要是用来抑制弹簧吸振后反弹时的振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振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振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振器是用于吸收和消散车辆悬架***的冲击和回弹运动。
阻尼控制阀是减振器的核心部件,阻尼阀通过控制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可以将减振器中的动能转变为热能,热能经过能量传递与交换等过程释放在大气中,以达到消耗减振器***能量的作用。减振器的阻尼阀可以为减振器提供适宜的阻尼特性,能够起到衰减液压减振器振动幅度,抑制减振器的振动,改善减振器***的作用,从而提高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
当阻尼阀处于工作状态时,阻尼阀的动作元件施加作用力,使得挺杆挤压在推动阀座上,推动阀座挤压阀座环,由于推动阀座与阀座环之间紧密贴合,推动阀座与阀座环之间具有腔室,推动阀座对阀座环的作用使阀座环变形,推动阀座与阀座环之间的腔室体积减小,腔室内的气体需要排出,还有就是当减振器异常工况下,可能会有气体进入阻尼控制阀的内部,若阻尼控制阀内部无法排出气体,会影响控制阀的性能表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让阻尼控制阀内部的气体自动排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阻尼控制阀内部的气体能够自动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包括:
活塞组件,通过自身轴向的移动能够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
控制阀组件,一端与所述活塞组件传动连接,且能够通过自身的轴向移动调节阻尼控制阀的阻尼大小;
驱动控制阀组件,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通过自身的轴向移动排出阻尼控制阀内部的流体,所述控制阀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驱动控制阀组件上,且驱动控制阀组件可轴向移动的抵靠于所述控制阀组件,驱动控制阀组件与驱动件传动连接;
外壳,所述外壳密封的套设于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的外部,外壳上开有通孔;
所述活塞组件的内部具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通过所述控制阀组件和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的内部流道与所述通孔连通。
可选的,所述控制阀组件具有阀座环与推动阀座,阀座环通过自身轴向的移动的设置在控制阀组件内,所述阀座环抵靠于推动阀座的一端,推动阀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上。
可选的,所述控制阀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的内部,驱动控制阀组件具有阀壳和芯杆;
所述芯杆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朝向控制阀组件一端的且可自身轴向移动的芯杆上连接有挺杆,所述挺杆插设于阀壳内,且挺杆抵靠在推动阀座上。
可选的,后壳包括下后壳和上后壳,下后壳朝向所述控制阀组件,所述阀壳接触于下后壳,所述芯杆的一端插设在下后壳内,芯杆抵靠在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抵靠在阀壳和芯杆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抵靠在所述上后壳和芯杆之间。
可选的,所述阀壳上开有第一流体流道,挺杆插设在所述第一流体流道内,所述芯杆与上后壳之间具有第一通道,上后壳上开有排流孔,芯杆与阀壳之间具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排流孔、第二通道连通,排流孔连通通孔。
可选的,所述芯杆内贯穿的设置有连通通道,在所述芯杆的外周壁与下后壳的内周壁接触时,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芯杆与下后壳之间开有间隙通道时,连通通道一端的通道口被所述芯杆连接的所述挺杆堵塞,连通通道的另一端通向所述第二通道,第二通道通过间隙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
可选的,朝向所述挺杆一端的所述推动阀座与所述阀壳的内壁形成有阀腔,所述阀腔连通第二通道。
可选的,所述控制阀组件具有推动阀座,所述推动阀座上开有贯通小孔,所述贯通小孔连通阀腔和所述活塞腔,阀壳上开有布置通道,所述布置通道沿第一流体流道的轴线布置,布置通道连通所述阀腔和第二通道。
可选的,朝向所述阀腔方向的所述阀壳的内壁上设有引流斜面,所述引流斜面与第一流体流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流体从活塞腔进入,流体从活塞腔通过控制阀组件和驱动控制阀组件的内部到所述通孔排出,控制阀组件抵靠在驱动控制阀组件上,控制阀组件的轴向移动调节控制阻尼阀的阻尼大小时,驱动控制阀组件可自身轴向移动的抵靠于控制阀组件,驱动控制阀组件内部的自身结构在轴向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将驱动控制阀组件内部的流体排出于驱动控制阀组件,具体的是气体从活塞腔进入阻尼控制阀时,气体通过推动阀座的贯通小孔,进入阀腔,气体经过第一流体流道到第二通道,气体从连通通道或间隙通道进入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的气体体积增大,第二弹性元件推动芯杆朝推动阀座侧移动,第一弹性元件被压缩,第二通道内的气体体积减小,气体从通孔排出,在通电下,芯杆朝向阀壳侧动作,从而进一步压缩第二通道的体积,第二通道中的气体从连通通道进入第一通道,气体从通孔排出,第一通道内的气体排出后,断开电路,第一弹性元件恢复原状,第一通道的体积减小,第一通道内的气体从通孔排出,这样,阻尼控制阀内的芯杆轴向移动,阻尼控制阀内气体在芯杆的往复轴向移动作用下排出,阻尼控制阀内部的气体自动排出。
2.本实用新型朝向阀腔方向的阀壳的内壁上设有引流斜面,在阀壳上布置引流斜面以引导阀腔中的气体向第二通道流动。
3.本实用新型在阀壳上开有布置通道,布置通道连通阀腔和第二通道,布置通道增加了流体从阀腔到第二通道的流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活塞组件,2-控制阀组件,3-驱动控制阀组件,20-阀座环、21-推动阀座,211-贯通小孔,22-阀壳,221-第一流体流道,222-引流斜面,223-布置通道,23-挺杆,231-连通通道,24-第一弹性元件,25-芯杆,26-下后壳,27-第二弹性元件,28-驱动件,29-上后壳,291-排流孔,292-第一通道,293-第二通道,294-间隙通道,30-外壳,A-活塞腔,B-腔室,C-阀腔,D-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包括:活塞组件1、控制阀组件2、驱动控制阀组件3和外壳30,活塞组件1通过自身轴向的移动能够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控制阀组件2一端与所述活塞组件1传动连接,且能够通过自身的轴向移动调节阻尼控制阀的阻尼大小,驱动控制阀组件3通过自身的轴向移动排出阻尼控制阀内部的流体,控制阀组件2的另一端抵靠在驱动控制阀组件3上,且驱动控制阀组件3可轴向移动的抵靠于控制阀组件2,驱动控制阀组件3与驱动件28传动连接,外壳30密封的套设于驱动控制阀组件3的外部,外壳30上开有通孔D,活塞组件1的内部具有活塞腔A,活塞腔A通过控制阀组件2和驱动控制阀组件3的内部流道与通孔D连通。
控制阀组件2具有阀座环20与推动阀座21,阀座环20通过自身轴向的移动的设置在控制阀组件2内,所述阀座环20抵靠于推动阀座21的一端,推动阀座21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3上。
控制阀组件2设置在驱动控制阀组件3的内部,驱动控制阀组件3具有阀壳22和芯杆25,芯杆25与驱动件28传动连接,朝向控制阀组件2一端的且可自身轴向移动的芯杆25上连接有挺杆23,挺杆23插设于阀壳22内,且挺杆23抵靠在推动阀座21上。
后壳包括下后壳26和上后壳29,下后壳26朝向所述控制阀组件2,所述阀壳22接触于下后壳26,所述芯杆25的一端插设在下后壳26内,芯杆25抵靠在第一弹性元件24和第二弹性元件27上,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4抵靠在阀壳22和芯杆25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7抵靠在所述上后壳29和芯杆25之间。
阀壳22上开有第一流体流道221,挺杆23插设在所述第一流体流道221内,芯杆25与上后壳29之间具有第一通道292,上后壳29上开有排流孔291,芯杆25与阀壳22之间具有第二通道293,第一通道292与排流孔291、第二通道293连通,排流孔291连通通孔D,朝向挺杆23一端的推动阀座21与阀壳22的内壁形成有阀腔C,所述阀腔C连通第二通道293。
控制阀组件2具有推动阀座21,所述推动阀座21上开有贯通小孔211,贯通小孔211连通阀腔C和活塞腔A。
芯杆25内贯穿的设置有连通通道231,在芯杆25的外周壁与下后壳26的内周壁接触时,所述第一通道292与第二通道293通过连通通道231连通,挺杆23插设在连通通道231内。
如图1所示,具体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控制阀具有初始开口,芯杆25朝向推动阀座21侧动作,进而调整初始开口(阀座环20与推动阀座21的接触位置),以实现阻尼力调节,阀壳22将阻尼控制阀分为阀腔C和活塞腔A的不同腔室,当减振器异常工况下,可能会有气体从活塞腔A且进入阻尼控制阀内部,若无法排出气体,会影响阻尼控制阀的性能表现。
在未通电下,当气体从活塞腔A进入阻尼控制阀时,气体通过推动阀座21的贯通小孔211,进入阀腔C,气体经过第一流体流道221到第二通道293,气体从第二通道293经过挺杆23与芯杆25之间的连通通道231进入第一通道292,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体积增大,第二弹性元件27推动芯杆25朝推动阀座21侧移动,第一弹性元件24被压缩,第二通道293内的气体体积减小,气体从通孔D排出,在通电下,芯杆25朝向阀壳22侧动作,从而进一步压缩第二通道293的体积,第二通道293中的气体从连通通道231进入第一通道292,气体从通孔D排出;
第二弹性元件27的作用力使得上后壳29及芯杆25间存在第一通道292,且第二弹性元件27可为连通通道231及第一通道292提供通路,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进入通孔D内排出,通孔D将气体排出至腔室B,从而将控制阀内部的气体排出,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排出后,断开电路,第一弹性元件24恢复原状,第一通道292的体积减小,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从通孔D排出,这样,阻尼控制阀内的芯杆25轴向移动,阻尼控制阀内气体在芯杆25的往复轴向移动作用下排出。
第二弹性元件27可为连通通道231及第一通道292提供通路,第二弹性元件27可作为芯杆25的缓冲部件,降低对上后壳29以及设置于上后壳29上的附件冲击,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同时降低阻尼控制阀的动作噪声。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芯杆25与下后壳26之间开有间隙通道294,连通通道231一端的通道口被芯杆25连接的挺杆23堵塞,连通通道231的另一端通向所述第二通道292,第二通道292通过间隙通道294连通于第一通道292。
在未通电下,当气体从活塞腔A进入阻尼控制阀时,气体通过推动阀座21的贯通小孔211,进入阀腔C,气体经过第一流体流道221到第二通道293,气体从第二通道293经过间隙通道294进入第一通道292,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体积增大,同时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进入连通通道231内,第二弹性元件27推动芯杆25朝推动阀座21侧移动,连通通道231内的气体还推动挺杆23朝推动阀座21侧移动,第一弹性元件24被压缩,第二通道293内的气体体积减小,气体从通孔D排出,在通电下,芯杆25朝向阀壳22侧动作,从而进一步压缩第二通道293的体积,第二通道293中的气体从间隙通道294进入第一通道292,气体从通孔D排出。
第二弹性元件27的作用力使得上后壳29及芯杆25间存在第一通道292,且第二弹性元件27可为间隙通道294及第一通道292提供通路,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进入通孔D内排出,通孔D将气体排出至腔室B,从而将控制阀内部的气体排出,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排出后,断开电路,第一弹性元件24恢复原状,第一通道292的体积减小,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从通孔D排出,这样,阻尼控制阀内的芯杆25轴向移动,阻尼控制阀内气体在芯杆25的往复轴向移动作用下排出。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如图3所示,将第一通道292与第二通道293通过连通通道231连通,挺杆23固定连接在芯杆25上,连通通道231设置在挺杆23与芯杆25之外,即连通通道231设置在芯杆25内,但连通通道231不在挺杆23与芯杆25之间。
同理,在未通电下,当气体从活塞腔A进入阻尼控制阀时,气体通过推动阀座21的贯通小孔211,进入阀腔C,气体经过第一流体流道221到第二通道293,气体从第二通道293经过连通通道231进入第一通道292,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体积增大,第二弹性元件27推动芯杆25朝推动阀座21侧移动,第一弹性元件24被压缩,第二通道293内的气体体积减小,气体从通孔D排出,在通电下,芯杆25朝向阀壳22侧动作,从而进一步压缩第二通道293的体积,第二通道293中的气体从连通通道231进入第一通道292,气体从通孔D排出;
第二弹性元件27可为连通通道231及第一通道292提供通路,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进入通孔D内排出,通孔D将气体排出至腔室B,从而将控制阀内部的气体排出,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排出后,断开电路,第一弹性元件24恢复原状,第一通道292的体积减小,第一通道292内的气体从通孔D排出,这样,阻尼控制阀内的芯杆25轴向移动,阻尼控制阀内气体在芯杆25的轴向移动作用下排出。
可选择地,朝向阀腔C方向的阀壳22的内壁上设有引流斜面222,引流斜面222与第一流体流道221连通,在阀壳22上布置引流斜面222以引导阀腔C中的气体向第二通道293流动。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基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在阀壳22上开有布置通道223,布置通道223沿第一流体流道221的轴线布置,布置通道223连通阀腔C和第二通道293,布置通道223增加了流体从阀腔C到第二通道293的流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组件(1),通过自身轴向的移动能够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
控制阀组件(2),一端与所述活塞组件(1)传动连接,且能够通过自身的轴向移动调节阻尼控制阀的阻尼大小;
驱动控制阀组件(3),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3)通过自身的轴向移动排出阻尼控制阀内部的流体,所述控制阀组件(2)的另一端抵靠在驱动控制阀组件(3)上,且驱动控制阀组件(3)可轴向移动的抵靠于所述控制阀组件(2),驱动控制阀组件(3)与驱动件(28)传动连接;
外壳(30),所述外壳(30)密封的套设于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3)的外部,外壳(30)上开有通孔(D);
所述活塞组件(1)的内部具有活塞腔(A),所述活塞腔(A)通过所述控制阀组件(2)和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3)的内部流道与所述通孔(D)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2)具有阀座环(20)与推动阀座(21),所述阀座环(20)通过自身轴向的移动的设置在控制阀组件(2)内,所述阀座环(20)抵靠于推动阀座(21)的一端,推动阀座(21)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2)设置在所述驱动控制阀组件(3)的内部,驱动控制阀组件(3)具有阀壳(22)和芯杆(25);
所述芯杆(25)与所述驱动件(28)传动连接,朝向控制阀组件(2)一端的且可自身轴向移动的芯杆(25)上连接有挺杆(23),所述挺杆(23)插设于阀壳(22)内,且挺杆(23)抵靠在推动阀座(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后壳包括下后壳(26)和上后壳(29),下后壳(26)朝向所述控制阀组件(2),所述阀壳(22)接触于下后壳(26),所述芯杆(25)的一端插设在下后壳(26)内,芯杆(25)抵靠在第一弹性元件(24)和第二弹性元件(27)上,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4)抵靠在阀壳(22)和芯杆(25)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7)抵靠在所述上后壳(29)和芯杆(2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22)上开有第一流体流道(221),挺杆(23)插设在所述第一流体流道(221)内,所述芯杆(25)与上后壳(29)之间具有第一通道(292),所述上后壳(29)上开有排流孔(291),芯杆(25)与所述阀壳(22)之间具有第二通道(293),所述第一通道(292)与排流孔(291)、第二通道(293)连通,排流孔(291)连通所述通孔(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25)内贯穿的设置有连通通道(231),在所述芯杆(25)的外周壁与下后壳(26)的内周壁接触时,所述第一通道(292)与第二通道(293)通过所述连通通道(23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杆(25)与下后壳(26)之间开有间隙通道(294)时,连通通道(231)一端的通道口被所述芯杆(25)连接的所述挺杆(23)堵塞,连通通道(231)的另一端通向所述第二通道(293),第二通道(293)通过所述间隙通道(294)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29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挺杆(23)一端的所述推动阀座(21)与所述阀壳(22)的内壁形成有阀腔(C),所述阀腔(C)连通第二通道(29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2)具有推动阀座(21),所述推动阀座(21)上开有贯通小孔(211),所述贯通小孔(211)连通阀腔(C)和所述活塞腔(A),阀壳(22)上开有布置通道(223),所述布置通道(223)沿第一流体流道(221)的轴线布置,布置通道(223)连通所述阀腔(C)和第二通道(29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阀腔(C)方向的所述阀壳(22)的内壁上设有引流斜面(222),所述引流斜面(222)与第一流体流道(221)连通。
CN202323019434.XU 2023-11-07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 Active CN221195880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95880U true CN221195880U (zh) 2024-06-2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42028B2 (ja) 切換可能なマウント
KR100965918B1 (ko) 자동 펌프식 하이드로뉴매틱 스트럿 유닛
US20120049424A1 (en) Electronically switchable bi-state engine mount
JP2000110881A (ja) 二段型ショックアブソ―バ
CN221195880U (zh)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阻尼控制阀
CN113027977B (zh) 一种电磁阀控制阻尼线性调节阻尼装置以及阻尼设备
CN114046332A (zh) 一种独立排气泄压的减振器
CN217130193U (zh)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EP1396360A1 (en) Self leveling vehicle suspension damper
KR100391419B1 (ko) 차량용 쇽 업소버
US6148969A (en) Frequency dependant damper
KR101398755B1 (ko) 가변식 유압 스토핑 댐퍼
US20050046137A1 (en) Hydraulic suspension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wheel hop
CN221195878U (zh) 一种直驱式阻尼控制阀
KR100435730B1 (ko) 자동차의 롤로드 인슐레이터
KR100320807B1 (ko) 쇽 업소버
CN215059095U (zh) 行程响应结构的减震器
CN218935396U (zh) 一种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
CN221195879U (zh) 一种多段阻尼调节控制阀
CN214698943U (zh) 一种新型减震导向器
CN221195877U (zh) 一种用于减振器的阻尼控制阀
KR20020045772A (ko) 쇽 업소버의 스토퍼 장치
KR101229443B1 (ko)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밸브
KR102528338B1 (ko)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조립체
CN218761098U (zh) 一种电动车用液压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