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1618U - 一种双色注塑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色注塑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1618U
CN220661618U CN202322393521.5U CN202322393521U CN220661618U CN 220661618 U CN220661618 U CN 220661618U CN 202322393521 U CN202322393521 U CN 202322393521U CN 220661618 U CN220661618 U CN 220661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ld
movable
color
injection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935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孝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Zhongtian Plastic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Zhongtian Plastic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Zhongtian Plastic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Zhongtian Plastic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935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1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1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1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模,其包括定模组以及与定模组相配合的动模组,所述定模组包括用于注射第一色原料的第一注塑端、与第一注塑端呈相对设置的第二注塑端、设置于第二注塑端靠近于第一注塑端的表面的定模以及两个设置于定模两侧的侧模,所述第二注塑端用于注射第二色原料;所述动模组包括设置于第一注塑端和第二注塑端之间的转盘以及两个均设置于转盘上且呈相对设置的动模,所述转盘以带动两个动模的转动,两个动模相对于第一注塑端和第二注塑端设置,动模开设有供与第一注塑端配合以形成用于对第一色原料定型的第一色型腔。本申请具有降低该双色注塑模的制作成本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色注塑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
背景技术
双色注塑模即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
现有技术中的双色注塑模包括转盘、两个均设置于转盘上的下模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上模两侧的上模,其中,两个下模均设置有供产品进行定型的第一色型腔和第二色型腔,第一色型腔和第二色型腔相互连通,两个上模分别设有第一色流道和第二色流道,两个上模均设置有注塑腔,两个注塑腔分别与第一色流道和第二色流道连通,两个上模中的注塑腔分别与第一色型腔和第二色型腔连通;两个下模与转盘之间均设置有顶出组件。
具体地,先将两个下模分别对应于两个上模设置,均将两个上模中的第一色原料和第二色原料注塑于相对应的第一色型腔和第二色型腔中,当注塑好后,此时转盘转动180度,以将两个下模调转位置,以将其未注塑的另一色进行注塑,注塑完成且冷却好后,此时通过顶出组件以将产品顶出,从而以实现双色注塑。
但是,在位于两个下模中的产品注塑好后,需要通过对应设置的顶出组件以将产品顶出后以便取出,从而使得下模的模具厚度较厚,进而增加该双色注塑模的制作成本,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该双色注塑模的制作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双色注塑模。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色注塑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色注塑模,包括定模组以及与定模组相配合的动模组,所述定模组包括用于注射第一色原料的第一注塑端、与第一注塑端呈相对设置的第二注塑端、设置于第二注塑端靠近于第一注塑端的表面的定模以及两个设置于定模两侧的侧模,所述第二注塑端用于注射第二色原料;所述动模组包括设置于第一注塑端和第二注塑端之间的转盘以及两个均设置于转盘上且呈相对设置的动模,所述转盘以带动两个动模的转动,两个动模相对于第一注塑端和第二注塑端设置,动模开设有供与第一注塑端配合以形成用于对第一色原料定型的第一色型腔,所述动模、定模和两个侧模配合以形成用于对第二色型原料定型的第二色型腔,所述定模和第二注塑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好的产品本体顶出于第二色型腔的顶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盘以将两个动模转动以分别与第一注塑端和第二注塑端相对应设置后,第一注塑端朝动模的方向靠近并抵接后,以将第一色原料注塑于第一色型腔进行定型,冷却定型后。通过转盘转动以带动已经注塑有第一色原料的动模转动到与定模相对应设置,此时定模与动模抵接,以对其进行第二色原料的注塑,而另一个动模则是与转动到与第一注塑端进行抵接以进行第一色原料的注塑。当第二色原料冷却定型好后,此时,通过第二注塑端设置的顶出组件以将位于定模上第二色型腔内的呈双色的产品本体顶出。首先,通过将顶出组件与第二注塑端设置于一侧,可只用设置一组顶出组件,以减少顶出组件的制作成本,且也减少第一注塑端的模具的厚度,进而以减少双色注塑模整体模具的厚度,即达到减少该双色注塑模的制作成本的有益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色型腔和所述第二色型腔均设置有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色型腔和第二色型腔设置有两个,可在一个动模上一次性生产出两个产品本体,以进一步加快该双色产品的生产速率,以节省对双色产品的加工时间。
优选的,所述定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和所述第二注塑端之间以供定模安装的定模座,所述侧模沿着定模座靠近于动模的表面滑移,所述动模设置有带动所述侧模滑移的驱动件;当动模朝靠近于定模的方向移动时,此时驱动件以带动侧模朝靠近于所述定模的方向移动,当动模朝远离于定模的方向移动时,此时驱动件以带动侧模朝远离于定模的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侧模沿着定模座靠近于动模的表面滑移,可使得侧模滑移先滑移脱离于产品本体,以便顶出组件以将产品顶出,由于侧模与顶出组件相配合设置,此时由于一套双色注塑模中设有一个顶出组件,相对应的侧模也设置有一组,以减少安装侧模的制作成本,从而进一步减少该双色注塑模的制作成本的有益效果。
且通过在动模上设置有驱动侧模相对于定模滑移的驱动件,可在动模朝靠近于定模的方向移动时以带动侧模朝靠近于定模的方向移动,进而以加快第二色型腔的形成时间;且在第二色注塑冷却好后,也可通过动模朝远离于定模的方向移动的同时以带动侧模朝远离于定模的方向远离,以加快产品的脱模的时间,进而以加快产品的生产速率。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为设置于所述动模的斜导柱,所述斜导柱设置有两个且分别靠近于所述动模的相对两侧壁设置,两个斜导柱远离于动模的一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设置,所述侧模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供斜导柱滑移穿设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斜导柱,和在侧模上开设有供斜导柱滑移穿设的滑槽设置,由于位于同一个动模上的两个斜导柱之间的间距自靠近动模的方向朝远离于动模的方向逐渐在增加,在动模朝靠近于或是远离于定模的方向移动时,可随着滑移穿设于滑槽的深度的增加或是减少,以带动侧模朝靠近于或是远离于定模的方向移动,以实现对侧模的滑移,以减少需要另设驱动件以带动侧模的移动的可能,即进一步减少该双色注塑模的制作成本。
优选的,所述斜导柱远离于所述动模的端部呈半圆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斜导柱远离于动模的端部呈半圆状设置,以便斜导柱较为顺畅地滑移穿设于滑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注塑端和所述定模座相互靠近的表面均开设有供所述斜导柱滑移插设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延伸至第一注塑端或是定模座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避让槽,可使得斜导柱的长度设置加长,可加长斜导柱的滑移路径,以便使得斜导柱滑移穿设于滑槽时使得侧模较为顺畅地滑移,且也减少设置有斜导柱以影响动模和定模之间的紧密抵接性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侧模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定模座的下侧模和滑移连接于下侧模的上侧模,所述滑槽设置于下侧模,所述下侧模设置有带动上侧模滑移的滑移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侧模包括下侧模和上侧模,并在下侧模设置有带动上侧模滑移的滑移件,可在动模远离于定模移动时,此时下侧模先滑移脱离于定模,即先滑移脱离于产品,以减少脱模的脱离难度,也可减少侧模一同脱离于产品时以对产品的损伤的可能,从而以减少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损耗。
优选的,所述下侧模靠近于所述上侧模的表面自远离于所述定模的一侧朝靠近于定模的一侧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模远离于定模移动时,此时下侧模先滑移脱离于定模,即滑移脱离于产品,由于下侧模靠近于上侧模的表面自远离于定模的一侧朝靠近于定模的一侧呈倾斜设置,可使得下侧模滑移脱离于定模时,而此时上侧模在倾斜面的导向作用下又逐渐向远离于定模的方向滑移,进而迫使侧模逐渐脱离于产品,间接减少产品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顶出组件与第二注塑端设置于一侧,可只用设置一组顶出组件,以减少顶出组件的制作成本,且也减少第一注塑端的模具的厚度,进而以减少双色注塑模整体模具的厚度,即达到减少该双色注塑模的制作成本的有益效果。
2、通过在动模上设置有驱动侧模相对于定模滑移的驱动件,且驱动件为斜导柱,以通过动模朝靠近于或是远离于定模的方向移动时,以带动侧模朝靠近于或是远离于定模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少需要另设驱动件以带动侧模的移动的可能,即进一步减少该双色注塑模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产品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侧模、定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注塑端和动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动模和定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产品本体;11、第一色板;12、第二色板;13、第一安装部;14、第二安装部;2、定模组;21、第一注塑端;22、第二注塑端;221、底座;23、定模座;24、定模;241、通槽;25、侧模;251、上侧模;2511、限位槽;2512、穿槽;2513、驱动柱;2514、压缩弹簧;2521、活动槽;2522、驱动板;2523、穿设孔;252、下侧模;3、动模组;31、转盘;32、动模;321、斜导柱;4、导向滑移柱;5、第一色型腔;6、第二色型腔;7、滑槽;8、避让槽;9、滑移件;91、滑块;92、限位柱;10、顶出组件;101、油缸;102、顶出板;103、直顶针;1031、抵接模;104、斜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双色注塑模。
实施例:
一种双色注塑模,参照图1,用于生产汽车B柱的产品本体1,需要说明的是,产品本体1具体包括第一色板11、设置于第一色板11的第二色板12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二色板12两侧的第一安装部13和第二安装部14,第一安装部13和第二安装部14以便将产品本体1安装于汽车壳体上。
参照图2、图3,该双色注塑模包括包括定模组2以及与定模组2相配合的动模组3。其中,定模组2包括第一注塑端21、第二注塑端22、定模座23、定模24和侧模25,具体地,第一注塑端21用于注射第一色原料的第一注塑端21,第二注塑端22与第一注塑端21呈相对设置,第二注塑端22用于注射第二色原料,定模座23设置于第二注塑端22靠近于第一注塑端21的表面,定模座23靠近于第一注塑端21的表面开设有供定模24安装的安装槽。侧模25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定模24的两侧,两个侧模25呈沿定模座23呈对称设置,两个侧模25均滑移连接于定模座23,且沿着定模座23靠近于第一注塑端21的表面水平滑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注塑端21和第二注塑端22之间相对滑移连接,两者之间设置有导向滑移柱4,外设有驱动源以使得第一注塑端21相对于第二注塑端22滑移,由于驱动源可具体为气缸或是油缸设置,为现有技术中常用手段,此处不多加赘述。
参照图2,其中,动模组3包括设置于第一注塑端21和第二注塑端22之间的转盘31以及两个均设置于转盘31上且呈相对设置的动模32,需要说明的是,转盘31自身设有驱动转盘31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动件,从而以使得转盘31以带动两个动模32的转动,且也外设有驱动源以使得转盘31也可相对于第一注塑端21、第二注塑端22相对滑移。由于转动件为现有技术中常用手段,此处不多加赘述。
参照图2、图4,两个动模32相对于第一注塑端21和第二注塑端22设置,动模32开设有供与第一注塑端21配合以形成用于对第一色原料定型的第一色型腔5,即以使得注射于第一色型腔5的第一色原料冷却后已形成第一色板11。
参照图2、图5,动模32、定模24和两个侧模25配合以形成用于对第二色型原料定型的第二色型腔6,即以使得注射于第二色型腔6的第二色原料冷却后已形成第二色板12和设置于第二色板12两侧的第一安装部13和第二安装部14。其中,第一色型腔5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第二色型腔6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
参照图5,侧模25沿着定模座23靠近于动模32的表面滑移,动模32设置有带动侧模25滑移的驱动件,本实施例中,当动模32朝靠近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时,此时驱动件以带动侧模25朝靠近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以和动模32、定模24以形成第二色型腔6;当动模32朝远离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时,此时驱动件以带动侧模25朝远离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以脱离于产品本体1。
参照图4、图,驱动件具体为固定连接于动模32的斜导柱321,斜导柱321设置于动模32靠近于第注塑端或是第二注塑端22的表面,一个动模32上设置有两组斜导柱321,两组斜导柱321沿动模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斜导柱321靠近于动模32的相对两侧壁的表面设置,一组中的两个斜导柱321远离于动模32的一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设置,且斜导柱321远离于动模32的端部呈半圆状设置。
其中,侧模25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供斜导柱321滑移穿设的滑槽7,而第一注塑端21靠近于动模32的端面以及定模座23靠近于动模32的端面均开设有供斜导柱321滑移插设的避让槽8,避让槽8连通于滑槽7,避让槽8延伸至第一注塑端21的侧壁或是定模座23的侧壁,本实施例中,滑槽7和避让槽8的倾斜角度均和斜导柱321的倾斜角度相同。
参照图3、图5,具体地,侧模25包括滑移连接定模座23的下侧模252和滑移连接于下侧模252的上侧模251,滑槽7设置于下侧模252,下侧模252设置有带动上侧模251滑移的滑移件9。其中,下侧模252远离于定模座23的表面自远离于定模24的一侧朝靠近于定模24的一侧呈倾斜设置.
具体地,位于一侧的侧模25上设置有两个滑移件9,滑移件9包括限位柱92以及固定连接于限位柱92的端部的滑块91,上侧模251远离于下侧模252的表面开设有供滑块91滑移连接的限位槽2511,上侧模251位于限位槽2511的底部内壁贯穿开设有供限位柱92滑移穿设的穿槽2512,限位柱92固定连接于下侧模252靠近于上侧模251的表面。
参照图7,上侧模251靠近下侧模252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柱2513,下侧模252靠近上侧模251的表面上设有供驱动柱2513滑移的活动槽2521,活动槽2521沿下侧模252的滑移方向设置,使得上侧模251与下侧模252发生相对滑移时。下侧模252远离定模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板2522,此处以驱动板2522嵌设于下侧模252内为例。活动槽2521远离定模24的侧壁上设有穿设孔2523,驱动柱2513靠近于穿设孔2523的一侧设置有压缩弹簧2514,压缩弹簧2514的另一端抵接于驱动板2522上,使得上侧模251与下侧模252发生相对滑移。
参照图5、图8,具体地,定模24和第二注塑端2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好的产品本体1顶出于第二色型腔6的顶出组件10,定模座23和第二注塑端22之间设置有供顶出组件10安装的底座221,定模座23固定连接于底座221远离于第二注塑端22的表面。
具体地,顶出组件10包括油缸101、顶出板102、直顶针103和斜顶针104,其中,油缸101固定连接于定模座23的侧壁,油缸10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定模座23的相对两侧壁,油缸101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定模座23的厚度方向,且朝靠近于底座221的方向设置,顶出板102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油缸101的活塞杆上,使得顶出板102随着油缸101的伸缩而进行移动。直顶针103固定连接于顶出板102靠近定模座23的表面,直顶针103与顶出板102呈垂直设置,直顶针103穿设于定模座23和定模24内且抵接于产品本体1靠近定模24的一侧,以将产品本体1顶出。
斜顶针104转动连接于顶出板102靠近定模座23的一侧,斜顶针104与直顶针103呈倾斜设置,斜顶针104依次穿设于定模座23和定模24上,斜顶针104远离于顶出板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接模1031,抵接模1031安装于定模座23,定模24开设有供抵接模1031滑移穿设的通槽241。当顶出板102位于远离定模座23的一侧时,抵接模1031配合定模座23以形成第一色型腔5的底部,当顶出板102向定模座23靠近时,斜顶针104因为穿设于定模座23上受到定模座23的限位而向远离中心的方向转动,抵触模斜向从靠近产品本体1的一侧脱离于第二安装部14。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双色注塑模的实施原理为:注塑前,先将动模32、第一注塑端21均朝靠近于第二注塑端22的方向移动,以使得两个动模32分别与第一注塑端21和定模24上相盖合,其中与第一注塑端21盖合的动模32与第一注塑端21以形成第一色型腔5,而与第二注塑端22盖合的动模32在朝靠近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时,此时斜导柱321先滑移穿设于滑槽7,随着动模32越发靠近于定模24,以使得斜导柱321滑移插设于避让槽8,以使得下侧模252朝靠近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着上侧模251也朝靠近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上侧模251、下侧模252、定模24和动模32之间以形成第二色型腔6。
接着通过第一注塑端21和第二注塑端22以对第一色型腔5和第二色型腔6内注胶,冷却后以分别形成第一色板11和产品本体1。
在进行脱模时,先将动模32朝远离于第二注塑端22的方向远离,以通过斜导柱321以带动下侧模252朝远离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上侧模251由于压缩弹簧2514的存在而滞后移动,相对而言,上侧模251沿下侧模252的倾斜方向向下运动,从而以使得侧模25脱离于产品板体的第一安装部13,接着驱动油缸101以带动顶出板102朝靠近于定模座23的方向移动,以使得驱使产品本体1脱离定模座23。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双色注塑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组(2)以及与定模组(2)相配合的动模组(3),所述定模组(2)包括用于注射第一色原料的第一注塑端(21)、与第一注塑端(21)呈相对设置的第二注塑端(22)、设置于第二注塑端(22)靠近于第一注塑端(21)的表面的定模(24)以及两个设置于定模(24)两侧的侧模(25),所述第二注塑端(22)用于注射第二色原料;所述动模组(3)包括设置于第一注塑端(21)和第二注塑端(22)之间的转盘(31)以及两个均设置于转盘(31)上且呈相对设置的动模(32),所述转盘(31)以带动两个动模(32)的转动,两个动模(32)相对于第一注塑端(21)和第二注塑端(22)设置,动模(32)开设有供与第一注塑端(21)配合以形成用于对第一色原料定型的第一色型腔(5),所述动模(32)、定模(24)和两个侧模(25)配合以形成用于对第二色型原料定型的第二色型腔(6),所述定模(24)和第二注塑端(2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好的产品本体(1)顶出于第二色型腔(6)的顶出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型腔(5)和所述第二色型腔(6)均设置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24)和所述第二注塑端(22)之间以供定模(24)安装的定模座(23),所述侧模(25)沿着定模座(23)靠近于动模(32)的表面滑移,所述动模(32)设置有带动所述侧模(25)滑移的驱动件;当动模(32)朝靠近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时,此时驱动件以带动侧模(25)朝靠近于所述定模(24)的方向移动,当动模(32)朝远离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时,此时驱动件以带动侧模(25)朝远离于定模(24)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设置于所述动模(32)的斜导柱(321),所述斜导柱(32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靠近于所述动模(32)的相对两侧壁设置,两个斜导柱(321)远离于动模(32)的一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设置,所述侧模(25)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供斜导柱(321)滑移穿设的滑槽(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柱(321)远离于所述动模(32)的端部呈半圆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塑端(21)和所述定模座(23)相互靠近的表面均开设有供所述斜导柱(321)滑移插设的避让槽(8),所述避让槽(8)延伸至第一注塑端(21)或是定模座(23)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25)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定模座(23)的下侧模(252)和滑移连接于下侧模(252)的上侧模(251),所述滑槽(7)设置于下侧模(252),所述下侧模(252)设置有带动上侧模(251)滑移的滑移件(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模(252)靠近于所述上侧模(251)的表面自远离于所述定模(24)的一侧朝靠近于定模(24)的一侧呈倾斜设置。
CN202322393521.5U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双色注塑模 Active CN220661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3521.5U CN220661618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双色注塑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3521.5U CN220661618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双色注塑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1618U true CN220661618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3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93521.5U Active CN220661618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双色注塑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1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48104A (zh) 汽车仪表板装饰条双色注塑模具
CN220661618U (zh) 一种双色注塑模
CN217803133U (zh) 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
CN113650247B (zh) 一种隧道下顶针的仪表板装饰件模具及注塑机
CN214266486U (zh) 汽车仪表板装饰条双色注塑模具
CN210047016U (zh) 一种注塑模具三级行位出模结构
CN213675208U (zh) 一种旋转双色模具
CN211165131U (zh) 汽车立柱内饰板模具大角度斜抽芯机构
CN213860419U (zh) 行位延时开模的注塑模具
CN113510899A (zh) 一种水桶注塑模具
CN205044069U (zh) 一种塑料帽罩成型模具
CN112757583A (zh) 一种实现将注塑件顶出的注塑模具及操作方法
CN211640783U (zh) 一种精密注塑模具
CN216544516U (zh) 一种弹性支架模具
CN211165127U (zh) 汽车保险杠侧壁侧向辅助滑块脱模机构
CN219338383U (zh) 一种胎压传感器壳体注塑模具
CN216329829U (zh) 防变形的弧形装饰板注塑成型模具
CN210590346U (zh) 注塑模具模内自动装配结构
CN216465988U (zh) 一种针对透明产品的无痕脱模模具
CN218615262U (zh) 具有滑块进胶机构的汽车后保险杠电镀装饰条模具
CN215039800U (zh) 一种水桶注塑模具
CN216329738U (zh) 一种塑料外盖注塑模具
CN219486466U (zh) 一种带内部活动镶件斜顶结构
CN220784728U (zh) 一种结构精简的二次顶出模具
CN217704518U (zh) 具有内抽芯的旋转抽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