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0966U - 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0966U
CN219840966U CN202321372233.5U CN202321372233U CN219840966U CN 219840966 U CN219840966 U CN 219840966U CN 202321372233 U CN202321372233 U CN 202321372233U CN 219840966 U CN219840966 U CN 219840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noid valve
shock absorber
axial direction
hous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22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志明
王刚
林志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22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0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0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0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减振器包括壳体、叉臂和第二电磁阀组件,壳体具有沿轴向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沿壳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至壳体的内部空间;叉臂开设有安装孔,壳体的第二端插设于安装孔;第二电磁阀组件连接于内部空间,第二电磁阀组件包括第二电磁阀本体和电磁阀线束,第二电磁阀本体电连接至电磁阀线束,且电磁阀线束依次经由连接孔、安装孔伸至壳体的外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减少了电磁阀线束与电磁阀本体的连接处所占用的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和稳固。

Description

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车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振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减振器,布置有两个用来调节阻尼力的电磁阀组件。其中一个电磁阀组件布置在减振器的底部,另一个电磁阀组件位于减振器的侧部。位于底部的电磁阀组件所使用的线束通过预先装配连接器而形成电磁阀线束组件,电磁阀组件配置有用于与电磁阀线束组件的连接器相连的接口或接头。电磁阀线束组件是在电磁阀组件安装到减振器的底部之后再后安装到减振器的底部,并与电磁阀组件连接。然而,预先装配的电磁阀线束组件由于连接器的存在而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不利于电磁阀线束组件的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沿轴向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
叉臂,所述叉臂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以及
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包括第二电磁阀本体和电磁阀线束,所述第二电磁阀本体电连接至所述电磁阀线束,且所述电磁阀线束依次经由连接孔、安装孔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电磁阀线束属于第二电磁阀组件的一部分,在壳体的第二端插设在叉臂的安装孔之后,将安装在壳体的内部空间的第二电磁阀组件的电磁阀线束依次经由连接孔、安装孔引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这样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减少了电磁阀线束与电磁阀本体的连接处所占用的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和稳固。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还包括电磁阀螺线管,所述电磁阀螺线管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本体和所述电磁阀线束之间,所述电磁阀螺线管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磁阀本体和所述电磁阀线束。
可选地,所述电磁阀螺线管固定至所述电磁阀线束。
可选地,所述电磁阀螺线管包括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本体的外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连通至所述连接孔,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所述限位孔容置所述限位凸缘并限制所述限位凸缘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内侧构造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二止挡表面,所述第二止挡表面与所述安装孔的深度方向交叉;
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部构造有第一止挡表面,所述第一止挡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轴向交叉,插设于所述安装孔的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止挡表面抵接所述第二止挡表面。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外周面构造有沿周向延伸的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配合面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止挡表面,所述第一止挡表面用于贴近或贴靠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所述第四配合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其余部分的径向外尺寸。
可选地,所述叉臂还开设有豁口,所述豁口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侧部,所述豁口沿径向连通至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叉臂的外部,且所述豁口沿轴向穿透所述叉臂,所述叉臂包括一对连接耳,一对所述连接耳分别位于所述豁口的两侧,所述连接耳用于连接紧固件,以夹紧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内侧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壳体的轴向交叉;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
工作缸;和
底阀,所述底阀沿壳体的轴向位于所述限位台阶和所述工作缸之间,并且所述底阀抵接至所述限位台阶和所述工作缸,所述底阀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沿轴向排布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
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连接至所述底阀,以限定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在所述壳体的轴向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工作缸将所述第一空间分隔为沿径向从外到内排布的第一腔和工作腔,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
活塞杆组件,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构件,所述活塞构件位于所述工作腔以将所述工作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二工作腔沿所述轴向比所述第一工作腔更靠近所述底阀,所述第一工作腔流体连通至所述第一腔,
其中,所述底阀构造为使得:在所述底阀所受的合力沿所述轴向朝向所述第一空间时,所述底阀允许油液从所述第二空间流入所述第二工作腔;在所述底阀所受的合力沿所述轴向朝向所述第二空间时,所述底阀允许油液从所述第二工作腔流入所述第二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底阀以及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压缩腔,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串联在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底阀之间;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外侧部,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串联在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一工作腔之间;
所述压缩腔经由所述流体通道连通至所述第一腔。
可选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
中间缸,所述中间缸套设于所述工作缸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中间缸沿所述轴向连接至所述底阀,所述中间缸将所述第一腔分隔为沿径向从外到内排布的复原腔和中间腔,所述复原腔流体连通至所述中间腔,所述中间腔流体连通至所述第一工作腔。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减振器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减振器在移除叉臂后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4为图1所示的叉臂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贮油缸组件 100a:复原腔
100b:第一工作腔 100c:第二工作腔
100d:中间腔 100e:压缩腔
100f:流体通道 110:底阀
111:底阀本体部 111b:压缩孔
111c:补偿孔 111d:压缩过油接头
112:补偿阀部 120:壳体
121:贮油缸 122:底座
122e:第一止挡表面 122f:第四配合面
130:中间缸 130a:中间过油孔
140:工作缸 140a:工作过油孔
160:阀座 170:导向套组件
200:活塞杆组件 210:杆构件
220:活塞构件 221:活塞本体部
221a:第一通孔 221b:第二通孔
222:流通阀部 223:复原阀部
230:限位构件 250:缓冲构件
300:第一电磁阀组件 500:第二电磁阀组件
500a:进油孔 500b:出油孔
510:第二电磁阀本体 530:过渡接头
550:电磁阀线束 560:电磁阀螺线管
800:叉臂 800a:安装孔
800b:第二止挡表面 800c:豁口
800d:连接耳 900:弹簧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可以包括具有壳体120的贮油缸组件100、叉臂800和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壳体120具有用于容置油液的内部空间。壳体120具有沿轴向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120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沿壳体120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至内部空间。叉臂800开设有安装孔800a。壳体120的第二端插设于安装孔800a。第二电磁阀组件500连接于内部空间。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可以包括第二电磁阀本体510和电磁阀线束550。第二电磁阀本体510电连接至电磁阀线束550。且电磁阀线束550依次经由连接孔、安装孔800a伸至壳体120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电磁阀线束550属于第二电磁阀组件500的一部分,在壳体120的第二端插设在叉臂800的安装孔800a之后,将安装在壳体120的内部空间的第二电磁阀组件500的电磁阀线束550依次经由连接孔、安装孔800a引出至壳体120的外部。由于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包括电磁阀线束550和电磁阀本体,在将第二电磁阀组件500作为一个整体安装至壳体120的内部空间,无需单独安装电磁阀线束550,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减少了电磁阀线束550与电磁阀本体的连接处所占用的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和稳固。进一步地,电磁阀线束550是从安装孔800a引出而非叉臂800的侧部引出,减少对于壳体120和叉臂800的连接处的周向空间的占用,从而使得壳体120和叉臂800的连接处的结构更加紧凑。
参阅图1,此外,第二电磁阀组件500还可以包括电磁阀螺线管560。电磁阀螺线管560位于第二电磁阀本体510和电磁阀线束550之间。电磁阀螺线管560分别连接至第二电磁阀本体510和电磁阀线束550。电磁阀螺线管560属于第二电磁阀组件500的一部分,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电磁场,相当于电磁铁,以实现吸引电磁阀本体内的柱塞而打开进油孔500a,从而允许油液经由第二电磁阀组件500流通。这里的电磁阀螺线管560连接至电磁阀线束550,是电连接。电磁阀线束550可以配置为向电磁阀螺线管560供电。
进一步地,电磁阀螺线管560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与电磁阀线束550固定连接。即,电磁阀螺线管560除了与电磁阀线束550电连接,还与电磁阀线束550彼此固定连接。电磁阀本体、电磁阀螺线管560以及电磁阀线束550可以作为一个组合体的产品从连接孔装入壳体120的内部空间。
参阅图1,例如,电磁阀螺线管560可以包括限位凸缘(未标注)。限位凸缘位于第二电磁阀本体510的外部。这里的限位凸缘例如是第二电磁阀本体510的外周面沿径向凸出的结构。壳体120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限位孔(未标注)。限位孔连通至连接孔。且限位孔的内径大于连接孔的内径。限位孔容置限位凸缘并限制限位凸缘沿壳体120的轴向的位置。通过限位凸缘和限位孔,可以限制电磁阀螺线管560相对于壳体120的轴向的位置,从而可以限制第二电磁阀组件500沿壳体120的轴向的位置。
在第二电磁阀本体510螺接至壳体120的内壁,且第二电磁阀本体510与电磁阀螺线管560固定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二电磁阀组件500沿壳体120的轴向的位置。
参阅图1和图4,例如,安装孔800a的内侧构造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二止挡表面800b。第二止挡表面800b与安装孔800a的深度方向交叉。壳体120的第二端的端部构造有第一止挡表面122e。第一止挡表面122e与壳体120的轴向交叉。插设于安装孔800a的壳体120的第一止挡表面122e抵接第二止挡表面800b。通过在安装孔800a的内侧设置第二止挡表面800b,并在壳体120的第二端的端部设置第一止挡表面122e,以在壳体120的第二端***安装孔800a时,通过第二止挡表面800b与第一止挡表面122e的抵接,实现对壳体120和叉臂800沿壳体120的轴向的位置的限定。在根据本申请的减振器的安装状态下,叉臂800能够可靠地支承壳体120。
参阅图1、图3以及图4,进一步地,壳体120的第二端的外周面构造有沿周向延伸的第四配合面122f。第四配合面122f沿壳体120的轴向延伸至第一止挡表面122e。第一止挡表面122e用于贴近或贴靠安装孔800a的内壁。第四配合面122f的直径小于壳体120的其余部分的径向外尺寸。亦即,在壳体120的第二端的径向外尺寸设置得小一些,从而可以将叉臂800的安装孔800a处的结构的径向外尺寸设置的小一些,这样在壳体120的第二端连接至叉臂800的安装状态下,能够使得壳体120和叉臂800的连接处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助于在整车安装环境中避让相邻的其他结构。而且,第四配合面122f可以在叉臂800夹紧状态下紧贴安装孔800a的内周面,以提高壳体120和叉臂800的连接结构的稳固性。
参阅图2至图4,可选地,叉臂800还开设有豁口800c。豁口800c位于安装孔800a的侧部。豁口800c沿径向连通至安装孔800a和叉臂800的外部。且豁口800c沿轴向穿透叉臂800。叉臂800可以包括一对连接耳800d。一对连接耳800d分别位于豁口800c的两侧。连接耳800d用于连接紧固件,以夹紧壳体120。通过设置豁口800c,可以在利用紧固件对连接耳800d进行紧固的过程中,使得豁口800c的开口大小减小,从而实现叉臂800紧贴第四配合面122f并夹紧壳体120的目的。
例如,壳体120的内侧形成有限位台阶(未标注)。限位台阶与壳体120的轴向交叉。减振器还可以包括底阀110和工作缸140。底阀110位于内部空间并且将内部空间分隔为沿轴向排布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底阀110沿壳体120的轴向位于工作缸140和限位台阶之间,并且底阀110抵接至工作缸140和限位台阶。这里的底阀110相当于夹设在工作缸140和壳体120内的限位台阶之间,从而使底阀110沿壳体120的轴向的位置得以被限定。
参阅图1,可选地,底阀110和限位台阶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100f,以使得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连通。
继续参阅图1,例如,工作缸140将第一空间分隔为沿径向从外到内排布的第一腔和工作腔。减振器还可以包括活塞杆组件200。活塞杆组件200可以包括活塞构件220。活塞构件220位于工作腔以将工作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100b和第二工作腔100c。第二工作腔100c沿轴向比第一工作腔100b更靠近底阀110。第一工作腔100b流体连通至第一腔。第一腔通过上述的流体通道100f连通至第二空间。其中,底阀110构造为使得:在底阀110所受的合力沿轴向朝向第一空间时,底阀110允许油液从第二空间流入第二工作腔100c;在底阀110所受的合力沿轴向朝向第二空间时,底阀110允许油液从第二工作腔100c流入第二空间。
再参阅图1,进一步地,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底阀110以及壳体120之间围合形成压缩腔100e。第二电磁阀组件500串联在压缩腔100e和底阀110之间。在底阀110所受的合力沿轴向朝向第二空间时,第二工作腔100c的油液可以依次经由底阀110、第二电磁阀组件500流入压缩腔100e。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可以用来调节活塞杆回缩至壳体120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尼力。减振器还可以包括第一电磁阀组件300。第一电磁阀组件300连接至壳体120的外侧部。第一电磁阀组件300串联在第一腔和第一工作腔100b之间。第一电磁阀组件300可以用来调节活塞杆组件200伸出壳体120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尼力。
再参阅图1,此外,减振器还可以包括中间缸130。中间缸130套设于工作缸140的外侧且位于第一腔。中间缸130沿轴向连接至底阀110。中间缸130将第一腔分隔为沿径向从外到内排布的复原腔100a和中间腔100d。复原腔100a流体连通至和中间腔100d。中间腔100d流体连通至第一工作腔100b。其中,中间过油孔130a沿轴向与工作过油孔140a间隔设置。中间过油孔130a沿轴向靠近底阀110。工作过油孔140a沿轴向远离底阀110。工作过油孔140a连通中间腔100d和第一工作腔100b。
再参阅图1,例如,底阀110可以包括底阀本体部111和补偿阀部112。底阀本体部111具有压缩孔111b和补偿孔111c。压缩孔111b流体连通至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和第二工作腔100c。补偿孔111c与压缩腔100e对应设置。补偿阀部112可活动地盖设于补偿孔111c。补偿阀部112构件构造为在所受的合力沿轴向朝向第一空间或第二工作腔100c时打开补偿孔111c,以使得补偿孔111c流体连通至压缩腔100e和第二工作腔100c,进而使得油液能够从压缩腔100e流向第二工作腔100c。补偿阀部112构造为在所受的液压合力沿轴向背离第二工作腔100c时关闭补偿孔111c。压缩孔111b与补偿孔111c是并联关系,底阀110在所受的液压合力朝向第一空间时,压缩腔100e中的油液可以通过补偿孔111c流进工作缸140;底阀110在所受的液压合力朝向第二空间时,工作缸140中的油液可以通过压缩孔111b流进530a、再进入到第二电磁阀组件500、被第二电磁阀组件500节流后流进压缩腔100e。底阀110可以理解成是由两个单向阀并联而成,允许油液双向流动、只是每个的流动方向的流动路径不同。
再参阅图1,此外,减振器还可以包括过渡接头530。过渡接头530沿轴向位于底阀110和第二电磁阀组件500之间。处于安装状态下的过渡接头530的轴向平行于壳体120的轴向。过渡接头530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通孔221a。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具有进油孔500a和出油孔500b。进油孔500a用于流入油液。出油孔500b用于流出油液。出油孔500b流体连通至压缩腔100e。底阀本体部111包括与过渡接头530适配的压缩过油接头111d。压缩孔111b沿轴向延伸并穿透压缩过油接头111d。压缩过油接头111d连接至过渡接头530。压缩过油接头111d与过渡接头530沿轴向彼此相连。且进油孔500a连通至第一通孔221a。
再参阅图1,进一步地,压缩过油接头111d与过渡接头530可以通过沿轴向彼此抵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或者,压缩过油接头111d与过渡接头530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的方式连接。
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包括第二电磁阀本体510和端盖。端盖连接至第二电磁阀本体510且位于进油孔500a处。该端盖构造为环形件。进油孔500a至少部分地位于端盖。过渡接头530的沿轴向的一端抵接端盖,过渡接头530的沿轴向的另一端抵接至压缩过油接头111d。由此,第二工作腔100c依次经由压缩孔111b、第一通孔221a、进油孔500a流体连通至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500。
在未示出的例子中,过渡接头530可以是第二电磁阀组件500的一部分。比如,过渡接头530与上述的端盖构造为一体,或者两者固定连接。
再参阅图1,例如,活塞构件220可以包括活塞本体部221、流通阀部222和复原阀部223。活塞本体部221具有第一通孔221a和第二通孔221b。且第一通孔221a和第二通孔221b错位布置。流通阀部222可活动地盖设于第一通孔221a。流通阀部222构造为在所受的合力沿轴向朝第一工作腔100b时打开通孔,以允许油液从第二工作腔100c流向第一工作腔100b。通过在活塞本体部221设置第一通孔221a,并在第一通孔221a处设置流通阀部222,能够在第二工作腔100c压力较大时进行泄油泄压,以防第二工作腔100c过载。复原阀部223可活动地盖设于第二通孔221b。复原阀部223构造为在所受的合力沿轴向朝第二工作腔100c时打开第二通孔221b,以允许油液从第一工作腔100b流向第二工作腔100c。通过在活塞本体部221设置第二通孔221b,并在第二通孔221b处设置复原阀部223,能够在第一工作腔100b压力较大时进行泄油泄压,以防第一工作腔100b过载。
再参阅图1,此外,减振器还可以包括导向套组件170。导向套组件170连接至工作缸140且沿轴向位于活塞构件220的背离底阀110的一侧。活塞构件220在轴向位于导向套组件170和底阀110之间。活塞杆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杆构件210和限位构件230。杆构件210沿壳体120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导向套组件170。限位构件230套设于杆构件210的外部。限位构件230在轴向位于活塞构件220和导向套组件170之间。且限位构件230在轴向与活塞构件220间隔设置。限位构件230的径向外尺寸小于工作缸140的径向内尺寸。通过设置导向套组件170可以对杆构件210沿轴向的移动进行导向。通过设置限位构件230,可以阻止活塞构件220在轴向背离底阀110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将第一工作腔100b完全压缩,即确保第一工作腔100b始终存在。同理,活塞杆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另一限位结构(未标注)。该限位结构位于第二工作腔100c并连接至杆构件210,用于阻止活塞构件220在轴向朝底阀110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将第二工作腔100c完全压缩,从而确保第二工作腔100c始终存在。这里的导向套组件170可以构造为橡胶套或者金属与橡胶组合的结构。
再参阅图1,进一步地,活塞杆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缓冲构件250。缓冲构件250位于限位构件230的沿轴向背离底阀110的一侧且相对于限位构件230固定。缓冲构件250构造为软质弹性结构。软质弹性结构可以为橡胶、硅橡胶、硅胶等材质中的一种。
例如,第一电磁阀组件300和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均可以包括节流阀(未示出)。第一电磁阀组件300和第二电磁阀组件50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单向阀(未示出)。
进一步地,第一电磁阀组件300包括彼此并联的单向阀和节流阀。并联的单向阀和节流阀构成一个组合式阀。该组合式阀串联在工作缸140的工作过油孔140a和壳体120的复原过油孔(未示出)之间。单向阀允许油液从复原腔100a经由中间腔100d流入第一工作腔100b。节流阀对自第一工作腔100b经由中间腔100d流向复原腔100a的油液进行节流。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包括节流阀。节流阀对流经的油液进行节流。
可选地,第一电磁阀组件300和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可选择地采用具有相应功能的电磁阀。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组件300和第二电磁阀组件500的节流性能可以达到调节阻尼力的目的。
参阅图1至图3,此外,减振器还可以包括弹簧支撑座900。弹簧支撑座900套设于壳体120的外侧。在轴向,第一电磁阀组件300位于弹簧支撑座900和底阀110之间且更靠近底阀110。弹簧支撑座900用于限定套设于壳体120的外侧的减振弹簧在轴向的位置。
参阅图1至图4,壳体120的侧部设置有阀座160。第一电磁阀组件300安装在阀座160中。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布置在减振器的底部,并与减振器中心轴线平行,第二电磁阀组件500通过过渡接头530与底阀110的压缩过油接头111d轴孔配合连接、再通过密封圈密封,端盖与过渡接头530端面零贴配合,这样布置可以让第二工作腔100c里面的油液通过压缩孔111b流进第二电磁阀组件500。过渡接头530的上端面支撑抵在底阀110的下端面上、以实现第二电磁阀组件500的轴向定位,第二电磁阀组件500与底座122的电磁阀配合面轴孔配合、可通过螺纹紧固连接,以实现第二电磁阀组件500的径向定位与锁固。第二电磁阀组件500上设有密封圈,以实现电磁阀外壳与底座122内孔的密封。电磁阀螺线管560与电磁阀外壳通过卡簧锁止紧固,电磁阀螺线管560外表面与底座122的限位孔的内周面配合,二者间可通过密封胶密封,以防止外界的沙、尘、水等杂质进入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内部。底座122的第一端口与贮油缸121的下端口零贴配合、并通过焊接连接锁固,底座122通过第四配合面122f与叉臂800内孔配合面轴孔配合、以实现径向定位,第一止挡表面122e与第二止挡表面800b零贴配合、以实现轴向定位。叉臂800上设有豁口800c,以方便底座122装进叉臂800的叉臂800内孔配合面,底座122装进叉臂800的叉臂800的安装孔800a后,再安装并锁紧叉臂800的锁紧螺栓,即可将底座122夹紧锁固在叉臂800中。电磁阀线束550从电磁阀螺线管560的下端面引出,穿过叉臂800的下端口,继而将电磁阀线束550引伸到减振器外部与整车线束连接。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没有连接插头,电磁阀线束550与电磁阀螺线管560是注塑一体的,电磁阀线束550直接从电磁阀螺线管560中引伸出来。
参阅图1,在活塞杆组件200处于压缩行程即回缩的过程时,活塞构件220向靠近底阀110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工作腔100c容积变小和第一工作腔100b的容积变大。在此过程中,第二工作腔100c内的油液先通过压缩孔111b流进过渡接头530;然后进入第二电磁阀组件500;油液在被第二电磁阀组件500节流后再从出油孔500b流出进入到底座122的压缩腔100e内;压缩腔100e通过流体通道100f与复原腔100a连通。活塞构件220向靠近底阀110的方向移动,这时复原腔100a中的油液会通过第一电磁阀组件300的单向阀进入到中间过油孔130a中,然后油液再通过中间腔100d流进工作过油孔140a,最终油液将第一工作腔100b填充满。当压缩行程速度很快时,第二工作腔100c内的部分高压油液可以推开活塞构件220的流通阀部222而进入到第一工作腔100b中。活塞构件220在压缩行程中所受的阻尼力可以被第二电磁阀组件500控制调节。
继续参阅图1,在活塞杆组件200处于复原行程即伸出的过程时,活塞构件220向远离底阀110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工作腔100b的容积变小和第二工作腔100c的容积变大。在此过程中,第一工作腔100b内的油液先通过工作过油孔140a流进中间腔100d;然后油液通过中间过油孔130a进入第一电磁阀组件300;油液在被第一电磁阀组件300节流后再流进复原腔100a。在活塞构件220向远离底阀110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复原腔100a中的油液会通过流体通道100f流进底阀110的补偿孔111c并推开补偿阀部112,最终油液将第二工作腔100c填充满。当复原行程速度很快时,第一工作腔100b内的部分高压油液可以推开活塞构件220的复原阀部223而进入到第二工作腔100c中。活塞构件220在复原行程中所受的复原阻尼力可以被第一电磁阀组件300控制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设置有两个电磁阀组件,使得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独立分开可调。第二电磁阀组件500布置在减振器的底部、第一电磁阀组件300布置在减振器的侧部,占用减振器侧周向空间较小。由于复原腔100a和压缩腔100e沿减振器中心轴线的方向分布在底阀110的两侧,至少一个蓄能器布置减振器的外部、可以减小减振器的径向尺寸或轴向尺寸,便于减振器在整车底盘悬架上安装布置。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1)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沿轴向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
叉臂,所述叉臂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以及
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连接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包括第二电磁阀本体和电磁阀线束,所述第二电磁阀本体电连接至所述电磁阀线束,且所述电磁阀线束依次经由连接孔、安装孔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还包括电磁阀螺线管,所述电磁阀螺线管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本体和所述电磁阀线束之间,所述电磁阀螺线管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磁阀本体和所述电磁阀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阀螺线管固定至所述电磁阀线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阀螺线管包括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本体的外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连通至所述连接孔,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所述限位孔容置所述限位凸缘并限制所述限位凸缘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的内侧构造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二止挡表面,所述第二止挡表面与所述安装孔的深度方向交叉;
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部构造有第一止挡表面,所述第一止挡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轴向交叉,插设于所述安装孔的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止挡表面抵接所述第二止挡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外周面构造有沿周向延伸的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配合面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止挡表面,所述第一止挡表面用于贴近或贴靠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所述第四配合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其余部分的径向外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叉臂还开设有豁口,所述豁口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侧部,所述豁口沿径向连通至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叉臂的外部,且所述豁口沿轴向穿透所述叉臂,所述叉臂包括一对连接耳,一对所述连接耳分别位于所述豁口的两侧,所述连接耳用于连接紧固件,以夹紧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侧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壳体的轴向交叉;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
工作缸;和
底阀,所述底阀沿壳体的轴向位于所述限位台阶和所述工作缸之间,并且所述底阀抵接至所述限位台阶和所述工作缸,所述底阀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沿轴向排布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底阀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
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连接至所述底阀,以限定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在所述壳体的轴向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缸将所述第一空间分隔为沿径向从外到内排布的第一腔和工作腔,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
活塞杆组件,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构件,所述活塞构件位于所述工作腔以将所述工作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二工作腔沿所述轴向比所述第一工作腔更靠近所述底阀,所述第一工作腔流体连通至所述第一腔,
其中,所述底阀构造为使得:在所述底阀所受的合力沿所述轴向朝向所述第一空间时,所述底阀允许油液从所述第二空间流入所述第二工作腔;在所述底阀所受的合力沿所述轴向朝向所述第二空间时,所述底阀允许油液从所述第二工作腔流入所述第二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底阀以及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压缩腔,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串联在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底阀之间;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外侧部,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串联在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一工作腔之间;
所述压缩腔经由所述流体通道连通至所述第一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
中间缸,所述中间缸套设于所述工作缸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中间缸沿所述轴向连接至所述底阀,所述中间缸将所述第一腔分隔为沿径向从外到内排布的复原腔和中间腔,所述复原腔流体连通至所述中间腔,所述中间腔流体连通至所述第一工作腔。
CN202321372233.5U 2023-05-31 2023-05-31 减振器 Active CN219840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2233.5U CN219840966U (zh) 2023-05-31 2023-05-31 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2233.5U CN219840966U (zh) 2023-05-31 2023-05-31 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0966U true CN219840966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5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2233.5U Active CN219840966U (zh) 2023-05-31 2023-05-31 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0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60857B2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CN101290036B (zh) 流体压力缓冲器
US7967117B2 (en) Suspension spring adjusting apparatus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7390001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105102847B (zh) 针对电控阀应用的杆引导安排
KR100834504B1 (ko)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식 밸브
US8047340B2 (en) Suspension spring adjusting apparatus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11181161B2 (en) Shock absorber base valve assembly
US20120305349A1 (en) Shock absorber
KR20100046231A (ko) 디스크 스프링 유입구조
JPH03502829A (ja) 液圧ポンプ
CN105329084B (zh) 液压悬置
KR20240042665A (ko) 완충기의 제조 방법
CN219840966U (zh) 减振器
JP2985707B2 (ja) セルフポンピング式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US20050189186A1 (en) Self-pumping hydropneumatic suspension strut unit
CN107701645A (zh) 一种复合式磁流变液减振器
CN219840967U (zh) 阻尼可调减振器
CN219840965U (zh) 分隔组件及阻尼可调减振器
KR20220098031A (ko) 완충기
KR20210081085A (ko) 쇼크 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조립체
CN221195878U (zh) 一种直驱式阻尼控制阀
CN218031214U (zh) 中间缸体及可变阻尼减振器
CN217926911U (zh) 用于电磁阀式减振器的单向阀总成及电磁阀式减振器
CN216923009U (zh) 一种长度紧凑的小型液压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