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1116U - 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1116U
CN219821116U CN202320735997.XU CN202320735997U CN219821116U CN 219821116 U CN219821116 U CN 219821116U CN 202320735997 U CN202320735997 U CN 202320735997U CN 219821116 U CN219821116 U CN 219821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tion mechanism
engagement
vehicle
axle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59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小健
韦佳
刘辉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359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1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1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1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该驱动桥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一减速机构、第二减速机构、差速装置、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及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本申请的驱动桥,单侧动力装置驱动时,另一侧的动力装置及减速机构能够完全独立,能够降低整车能耗,提高驱动桥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驱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驱动桥总成,匹配了两个驱动电机及两个减速器总成,可根据需要两个驱动电机同时或其中单个驱动电机为整车提供动力,通过选用不同功率、扭矩及效率分布等参数的驱动电机以及与之匹配的不同速比的减速器总成,可为整车提供多种驱动模式,并为整车在不同载荷、不同车速及不同路况等情况下提供最优的驱动模式。
但是,现有的集成两个驱动电机与两个减速器总成的电驱动桥总成,两个减速器总成内部需要分别设置换挡机构,减速器总成结构比较复杂,换挡机构的控制亦较为复杂且集成度低。并且,差速器壳体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当只有一侧的驱动电机工作时,也会带动另一侧的减速器总成的部分齿轮运转,两侧的驱动电机与减速器总成不能完全独立,增加了整车能耗,降低了电驱动桥总成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集成两个电机双与两个减速器总成的电驱动桥总成,两侧的驱动电机与减速器总成不能完全独立,增加了整车能耗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驱动桥,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一减速机构、第二减速机构、差速装置、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及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
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
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第一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这样,当第一接合断开装置与第二接合断开装置同时接合时,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同时驱动,通过差速装置将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两侧半轴;当第一接合断开装置接合且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断开时,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第二动力装置脱开,通过差速装置将第一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两侧半轴;当第一接合断开装置断开且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接合时,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动力装置脱开,通过差速装置将第二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两侧半轴。这样,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能够单独驱动,也能够共同驱动。并且,在第一动力装置单独驱动时,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断开,使得第一动力装置的动力不会传递至第二减速机构中的齿轮。同理,在第二动力装置单独驱动时,第一接合断开装置断开,使得第二动力装置的动力不会传递至第一减速机构中的齿轮。即,单侧动力装置驱动时,另一侧的动力装置及减速机构能够完全独立,能够降低整车能耗,提高驱动桥的工作效率。并且,第一减速机构及第二减速机构的内部无需设置换挡机构,能够简化减速器的结构,提升减速器的装配效率。
另外,第一接合断开装置与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至少部分地集成在差速装置上,能够提升驱动桥的集成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桥和后桥,所述前桥和后桥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上述的车辆的驱动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的线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的差速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的线框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的电机轴;
2、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的电机轴;
3、第一减速机构;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第三齿轮;33、第四齿轮;35、第一中间轴;301、第一太阳轮;302、第一行星轮;303、第一行星架;304、第一齿圈;
4、第二减速机构;41、第五齿轮;42、第六齿轮;43、第七齿轮;44、第八齿轮;45、第二中间轴;401、第二太阳轮;402、第二行星轮;403、第二行星架;404、第二齿圈;
5、差速装置;51、差速器壳体;52、行星齿轮;53、行星齿轮轴;54、第一半轴齿轮;55、第二半轴齿轮;
6、第一半轴;
7、第二半轴;
8、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1、第一花键毂;82、第一滑动齿套;83、第一结合齿;
9、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1、第二花键毂;92、第二滑动齿套;93、第二结合齿;
10、第一桥壳;20、第二桥壳;
100、第一车轮;1001、第一车轮的轮毂总成;200、第二车轮;2001、第二车轮的轮毂总成;300、第一制动鼓;400、第一制动器总成;500、第二制动鼓;600、第二制动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一减速机构、第二减速机构、差速装置、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及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与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至少部分地集成在所述差速装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为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轴向一侧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轴向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差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的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第一半轴齿轮及第二半轴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轴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半轴,所述行星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行星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半轴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一半轴的内端,所述第一半轴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一车轮,所述第二半轴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二半轴的内端,所述第二半轴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二车轮,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为所述差速装置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为所述差速装置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正交啮合,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正交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包括第一花键毂、第一滑动齿套及第一结合齿,所述第一花键毂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滑动齿套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一花键毂的外侧,所述第一结合齿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滑动齿套可沿所述第一花键毂轴向移动,以与所述第一结合齿啮合或脱开,以实现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的接合或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花键毂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一结合齿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上,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轴向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结合齿压装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包括第二花键毂、第二滑动齿套及第二结合齿,所述第二花键毂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滑动齿套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二花键毂的外侧,所述第二结合齿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滑动齿套可沿所述第二花键毂轴向移动,以与所述第二结合齿啮合或脱开,以实现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的接合或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花键毂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二结合齿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上,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轴向另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结合齿压装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包括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部分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从动部分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另一个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主动部分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从动部分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另一个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为一级减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为多级减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速机构包括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为一级减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为多级减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两级减速,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四齿轮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两级减速,所述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及第二中间轴,所述第六齿轮及第七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五齿轮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五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所述第八齿轮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八齿轮之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减速机构包括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输入元件、第一输出元件及第一中间元件;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输出元件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一中间元件固定至车辆的第一静止部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速机构包括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二输入元件、第二输出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所述第二输入元件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二输出元件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中间元件固定至车辆的第二静止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为由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组成的单行星排,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的一个为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与所述第一半轴相连的一个为所述第一输出元件,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除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与第一输出元件之外的一个为所述第一中间元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为由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组成的单行星排,所述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中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的一个为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中与所述第二半轴相连的一个为所述第二输出元件,所述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中除所述第二输入元件与第二输出元件之外的一个为所述第二中间元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为复合型行星排,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为复合型行星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行星排),第一太阳轮为第一输入元件,第一行星架为第一输出元件,第一齿圈为第一中间元件;第二太阳轮为第二输入元件,第二行星架为第二输出元件,第二齿圈为第二中间元件。第一电机与第一太阳轮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二接合断开装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单行星排),第一太阳轮为第一输入元件,第一齿圈为第一输出元件,第一行星架为第一中间元件;第二太阳轮为第二输入元件,第二齿圈为第二输出元件,第二行星架为第二中间元件。第一电机与第一太阳轮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一齿圈连接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第二齿圈连接第二接合断开装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单行星排),第一行星架为第一输入元件,第一齿圈为第一输出元件,第一太阳轮为第一中间元件;第二行星架为第二输入元件,第二齿圈为第二输出元件,第二太阳轮为第二中间元件。第一电机与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一齿圈连接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第二齿圈轮连接第二接合断开装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单行星排),第一行星架为第一输入元件,第一太阳轮为第一输出元件,第一齿圈为第一中间元件;第二行星架为第二输入元件,第二太阳轮为第二输出元件,第二齿圈为第二中间元件。第一电机与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一太阳轮连接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二接合断开装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单行星排),第一齿圈为第一输入元件,第一太阳轮为第一输出元件,第一行星架为第一中间元件;第二齿圈为第二输入元件,第二太阳轮为第二输出元件,第二行星架为第二中间元件。第一电机与第一齿圈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齿圈连接,第一太阳轮连接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二接合断开装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单行星排),第一齿圈为第一输入元件,第一行星架为第一输出元件,第一太阳轮为第一中间元件;第二齿圈为第二输入元件,第二行星架为第二输出元件,第二太阳轮为第二中间元件。第一电机与第一齿圈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齿圈连接,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二接合断开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由第一花键毂、第一滑动齿套及第一结合齿组成,第二接合断开装置由第二花键毂、第二滑动齿套及第二结合齿组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及第二接合断开装置全部为离合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由第一花键毂、第一滑动齿套及第一结合齿组成,第二接合断开装置为离合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合断开装置为离合器,第二接合断开装置由第二花键毂、第二滑动齿套及第二结合齿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第二电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发动机,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发动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的其中一个为电机,另一个为发动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半轴及第二半轴,所述差速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半轴传动连接,所述差速装置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半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差速装置、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第二接合断开装置、第一半轴及第二半轴同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机构为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为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第二电机同轴,所述第一电机、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差速装置、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第二电机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第一半轴穿过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第二半轴穿过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所述车辆的驱动桥还包括第一桥壳及第二桥壳,所述第一桥壳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与车辆的第一车轮的轮毂总成之间,所述第一半轴穿过所述第一桥壳且所述第一半轴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一车轮的轮毂总成,所述第二桥壳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与车辆的第二车轮的轮毂总成之间,所述第二半轴穿过所述第二桥壳且所述第二半轴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二车轮的轮毂总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机构为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为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的旋转轴线平行间隔,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的旋转轴线平行间隔,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平行布置。所述车辆的驱动桥还包括第一桥壳及第二桥壳,所述第一桥壳设置在所述差速装置与车辆的第一车轮的轮毂总成之间,所述第一半轴穿过所述第一桥壳且所述第一半轴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一车轮的轮毂总成,所述第二桥壳设置在所述差速装置与车辆的第二车轮的轮毂总成之间,所述第二半轴穿过所述第二桥壳且所述第二半轴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二车轮的轮毂总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布置在所述差速装置的前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布置在所述差速装置的后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其中一个布置在差速装置的前侧,另一个布置在差速装置的后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桥壳与第二桥壳分别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桥壳与第二桥壳集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第一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这样,当第一接合断开装置与第二接合断开装置同时接合时,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同时驱动,通过差速装置将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两侧半轴;当第一接合断开装置接合且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断开时,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第二动力装置脱开,通过差速装置将第一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两侧半轴;当第一接合断开装置断开且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接合时,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动力装置脱开,通过差速装置将第二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两侧半轴。这样,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能够单独驱动,也能够共同驱动。并且,在第一动力装置单独驱动时,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断开,使得第一动力装置的动力不会传递至第二减速机构中的齿轮。同理,在第二动力装置单独驱动时,第一接合断开装置断开,使得第二动力装置的动力不会传递至第一减速机构中的齿轮。即,单侧动力装置驱动时,另一侧的动力装置及减速机构能够完全独立,能够降低整车能耗,提高驱动桥的工作效率。并且,第一减速机构及第二减速机构的内部无需设置换挡机构,能够简化减速器的结构,提升减速器的装配效率。
另外,第一接合断开装置与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至少部分地集成在差速装置上,能够提升驱动桥的集成度。
以下结合附图与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包括构成第一动力装置的第一电机1、构成第二动力装置的第二电机2、第一减速机构3、第二减速机构4、差速装置5、第一半轴6、第二半轴7、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及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所述第一减速机构4的输入元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所述第二减速机构5的输入元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所述差速装置5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半轴6传动连接,所述差速装置5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半轴7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
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与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至少部分地集成在所述差速装置5上,能够提升驱动桥的集成度。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减速机构3及第二减速机构4的内部无需设置换挡机构,直接通过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与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的状态控制来实现驱动桥的工作模式切换,能够简化减速器的结构,提升减速器的装配效率,降低驱动桥的工作模式切换难度。
所述差速装置5包括差速器壳体51,以及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内的行星齿轮52、行星齿轮轴53、第一半轴齿轮54及第二半轴齿轮55,所述差速器壳体51为所述差速装置5的输入端,所述行星齿轮轴53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内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半轴6,所述行星齿轮52转动连接在所述行星齿轮轴53上。通常,行星齿轮轴53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行星齿轮52。所述第一半轴齿轮54连接在所述第一半轴6的内端,所述第一半轴6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一车轮100,所述第二半轴齿轮55连接在所述第二半轴7的内端,所述第二半轴7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二车轮200,所述第一半轴齿轮54为所述差速装置5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半轴齿轮55为所述差速装置5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半轴齿轮54与行星齿轮52正交啮合,所述第二半轴齿轮55与行星齿轮52正交啮合;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的轴向一侧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器壳体51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的轴向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器壳体51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
第一半轴齿轮54及第二半轴齿轮55关于行星齿轮轴53对称。
本实施例中,第一半轴齿轮54、第一半轴齿轮55及行星齿轮52均为锥齿轮,以便于第一半轴齿轮54与行星齿轮52、第二半轴齿轮55与行星齿轮52的正交啮合。
参见图1至3,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包括第一花键毂81、第一滑动齿套82及第一结合齿83,所述第一花键毂81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上,所述第一滑动齿套82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一花键毂81的外侧,所述第一结合齿83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上,所述第一滑动齿套82可沿所述第一花键毂81轴向移动,以与所述第一结合齿83啮合或脱开,以实现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的接合或断开。所述第一滑动齿套82的轴向移动,例如可通过拨叉左右拨动第一滑动齿套82实现。
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包括第二花键毂91、第二滑动齿套92及第二结合齿93,所述第二花键毂91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上,所述第二滑动齿套92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二花键毂91的外侧,所述第二结合齿93连接在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上,所述第二滑动齿套92可沿所述第二花键毂91轴向移动,以与所述第二结合齿93啮合或脱开,以实现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的接合或断开。所述第二滑动齿套92的轴向移动,例如可通过拨叉左右拨动第二滑动齿套92实现。
所述第一花键毂81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上,所述第一结合齿83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上,所述差速器壳体51的轴向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结合齿83压装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二花键毂91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上,所述第二结合齿93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上,所述差速器壳体51的轴向另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结合齿93压装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上。
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及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接合时,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与差速器壳体51结合,进而第一电机1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一减速机构3传递至差速装置5,第二电机2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二减速机构4传递至差速装置5,动力在差速器壳体5处汇合后,再通过第一半轴齿轮54及第二半轴齿轮55分别传递给第一半轴6及第二半轴7。
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接合且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断开时,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与差速器壳体51结合,差速装置5与第二减速机构4动力中断,进而第一电机1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一减速机构3传递至差速装置5,再通过第一半轴齿轮54及第二半轴齿轮55分别传递给第一半轴6及第二半轴7。此时,第一电机1的工作不会带动第二减速机构3的齿轮旋转。
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断开且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接合时,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与差速器壳体51结合,差速装置5与第一减速机构3动力中断,进而第二电机2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二减速机构4传递至差速装置5,再通过第一半轴齿轮54及第二半轴齿轮55分别传递给第一半轴6及第二半轴7。此时,第二电机2的工作不会带动第一减速机构3的齿轮旋转。
由此可见,单侧电机驱动时,另一侧的电机及减速机构能够完全独立,能够降低整车能耗,提高驱动桥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的壳体与第一减速机构3的壳体分别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第一减速机构3的壳体固定在差速器壳体51上,第二电机2的壳体与第二减速机构4的壳体分别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第二减速机构4的壳体固定在差速器壳体51上。
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电机1的壳体与第一减速机构3的壳体集成一体,第二电机2的壳体与第二减速机构4的壳体集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包括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包括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
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为两级减速,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第四齿轮34及第一中间轴35,所述第二齿轮32及第三齿轮33固定在所述第一中间轴35上,所述第一齿轮31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一齿轮31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1的电机轴11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32啮合,所述第四齿轮34与第三齿轮33啮合,所述第四齿轮34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与所述第四齿轮34之间。
所述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五齿轮41、第六齿轮42、第七齿轮43、第八齿轮44及第二中间轴45,所述第六齿轮42及第七齿轮43固定在所述第二中间轴45上,所述第五齿轮41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五齿轮41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2的电机轴21上且与所述第六齿轮42啮合,所述第八齿轮44与所述第七齿轮43啮合,所述第八齿轮44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与所述第八齿轮44之间。
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器8的第一结合齿83连接在第四齿轮34上,第二同步器9的第二结合齿93连接在第八齿轮38上。
优选地,第四齿轮34与第一结合齿83整体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的轴向一端。这样,不需要为第四齿轮34单独配置转轴,简化了结构。同样,第八齿轮38与第二结合齿93整体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51的轴向另一端,这样,不需要为第八齿轮38单独配置转轴,简化了结构。
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第四齿轮34)、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第八齿轮38)、差速装置5、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第一半轴6及第二半轴7同轴设置。
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入元件(第一齿轮31)与输出元件(第四齿轮34)的旋转轴线平行间隔,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入元件(第五齿轮35)与输出元件(第八齿轮38)的旋转轴线平行间隔,所述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2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2布置在所述差速装置5的前后两侧。例如,第一电机1位于第二电机2的后侧。这样,两个电机前后布置,两个电机与两个减速机构均不占用驱动桥的轴向空间,适用于宽度较小的车型的驱动桥的布置。
所述车辆的驱动桥还包括第一桥壳10及第二桥壳20,所述第一桥壳10设置在所述差速装置5与车辆的第一车轮100的轮毂总成1001之间,所述第一半轴6穿过所述第一桥壳10且所述第一半轴6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一车轮100的轮毂总成1001,所述第二桥壳20设置在所述差速装置5与车辆的第二车轮200的轮毂总成2001之间,所述第二半轴7穿过所述第二桥壳20且所述第二半轴7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二车轮200的轮毂总成2001。
桥壳分为第一桥壳10及第二桥壳20独立的两段,能够降低桥壳的总重,并且制造安装更为方便。此外,第一桥壳10及第二桥壳20可以设置为左右对称,以降低模具成本。
参见图1,具体地,第一桥壳10呈内端大、外端小的筒状,第一桥壳10的内端固定在差速器壳体51上,第一桥壳10的外端连接第一制动鼓300,第一制动鼓300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一制动器总成400,第一制动器总成400用于第一制动鼓300的制动。第二桥壳20呈内端大、外端小的筒状,第二桥壳20的内端固定在差速器壳体51上,第二桥壳20的外端连接第二制动鼓500,第二制动鼓500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制动器总成600,第二制动器总成600用于第二制动鼓500的制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1)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2共同驱动。当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接合(第一滑动齿套82与第一结合齿83结合),且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接合(第二滑动齿套92与第二结合齿93结合)时,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2同时驱动,动力在差速器壳体51处汇合,再通过第一半轴齿轮54、第二半轴齿轮55分别传递至第一半轴6及第二半轴7,驱动第一车轮100及第二车轮200。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2共同驱动能够提供较大的扭矩。
(2)第一电机1单独驱动。当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接合(第一滑动齿套82与第一结合齿83结合),且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断开(第二滑动齿套92与第二结合齿93脱开)时,第一电机1驱动,第二电机2不工作,第一电机1的动力传递至差速器壳体51,再通过第一半轴齿轮54、第二半轴齿轮55分别传递至第一半轴6及第二半轴7,驱动第一车轮100及第二车轮200。此时,第一电机1提供动力。第一电机1单独驱动,可以降低能耗。此外,在第二电机2故障时也能驱动车辆,安全性较好。
(3)第二电机2单独驱动。当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断开(第一滑动齿套82与第一结合齿83脱开),且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接合(第二滑动齿套92与第二结合齿93结合)时,第二电机2驱动,第一电机1不工作,第二电机2的动力传递至差速器壳体51,再通过第一半轴齿轮54、第二半轴齿轮55分别传递至第一半轴6及第二半轴7,驱动第一车轮100及第二车轮200。此时,第二电机2提供动力。第二电机2单独驱动,可以降低能耗。此外,在第一电机1故障时也能驱动车辆,安全性较好。
第二实施例
图4及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其与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包括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包括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输入元件、第一输出元件及第一中间元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二输入元件、第二输出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输出元件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一中间元件固定至车辆的第一静止部件;所述第二输入元件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二输出元件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4输出元件,所述第二中间元件固定至车辆的第二静止部件。第一静止部件,例如可以是差速器壳体51、第一电机1的壳体或第一减速机构3的壳体。第二静止部件,例如可以是差速器壳体51、第二电机2的壳体或第二减速机构4的壳体。
具体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为由第一太阳轮301、第一行星轮302、第一行星架303及第一齿圈304组成的单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轮302通过销轴转动支承在第一行星架302上,所述第一行星轮302啮合在第一太阳轮301与第一齿圈304之间。所述第一太阳轮301为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一太阳轮301与第一电机1相连,所述第一行星架303为第一输出元件,所述第一行星架303与所述第一同步器8的第一结合齿83相连,所述第一齿圈304为所述第一中间元件。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为由第二太阳轮401、第二行星轮402、第二行星架403及第二齿圈404组成的单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轮402通过销轴转动支承在第二行星架402上,所述第二行星轮402啮合在第二太阳轮401与第二齿圈404之间。所述第二太阳轮401为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二太阳轮301与第二电机2相连,所述第二行星架403为第二输出元件,所述第二行星架403与所述第二同步器9的第二结合齿93相连,所述第二齿圈404为所述第二中间元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的输出元件(第一行星架303)、第二减速机构4的输出元件(第二行星架403)、差速装置5、第一接合断开装置8、第二接合断开装置9、第一半轴6及第二半轴7同轴设置。
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1、第一减速机构3(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第二减速机构4(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第二电机2同轴,所述第一电机1、第一减速机构3(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差速装置5、第二减速机构4(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第二电机2依次布置。
所述第一电机1的电机轴11为空心轴,所述第一半轴6穿过所述第一电机1的电机轴11;所述第二电机2的电机轴21为空心轴,所述第二半轴7穿过所述第二电机2的电机轴21。
所述车辆的驱动桥还包括第一桥壳10及第二桥壳20,所述第一桥壳1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1与车辆的第一车轮100的轮毂总成1001之间,所述第一半轴6穿过所述第一桥壳10且所述第一半轴6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一车轮100的轮毂总成1001,所述第二桥壳20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2与车辆的第二车轮200的轮毂总成2001之间,所述第二半轴7穿过所述第二桥壳20且所述第二半轴7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二车轮200的轮毂总成2001。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的壳体与第一减速机构3的壳体集成一体,第一减速机构3集成在第一电机1的壳体内,第一电机1的壳体固定在差速器壳体51上,第二电机2的壳体与第二减速机构4的壳体集成一体,第二减速机构4集成在第二电机2的壳体内,第二电机2的壳体固定在差速器壳体51上。这样,第一减速机构3(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集成在第一电机1的壳体中,第二减速机构4(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集成在第二电机2的壳体中,能够提高驱动桥的集成度,减少空间占用。
具体地,第一桥壳10呈内端大、外端小的筒状,第一桥壳10的内端连接第一电机1,第一桥壳10的外端连接第一制动鼓300,第一制动鼓300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一制动器总成400,第一制动器总成400用于第一制动鼓300的制动。第二桥壳20呈内端大、外端小的筒状,第二桥壳20的内端连接第二电机2,第二桥壳20的外端连接第二制动鼓500,第二制动鼓500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制动器总成600,第二制动器总成600用于第二制动鼓500的制动。
本实施例的车辆的驱动桥,所述第一电机1、第一减速机构3(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差速装置5、第二减速机构4(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第二电机2同轴布置,可以减少驱动桥对车辆前后方向的空间的占用,便于整车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桥和后桥,所述前桥和后桥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驱动桥。
仅在前桥上设置上述的车辆的驱动桥时,可以匹配前驱车型。
仅在后桥上设置上述的车辆的驱动桥时,可以匹配后驱车型。
同时在前桥及后桥上设置上述的车辆的驱动桥时,可以匹配电动四驱车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一减速机构、第二减速机构、差速装置、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及第二接合断开装置,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
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
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与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至少部分地集成在所述差速装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为所述差速装置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轴向一侧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轴向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包括第一花键毂、第一滑动齿套及第一结合齿,所述第一花键毂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滑动齿套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一花键毂的外侧,所述第一结合齿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滑动齿套可沿所述第一花键毂轴向移动,以与所述第一结合齿啮合或脱开,以实现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的接合或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花键毂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一结合齿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上,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轴向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结合齿压装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包括第二花键毂、第二滑动齿套及第二结合齿,所述第二花键毂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滑动齿套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二花键毂的外侧,所述第二结合齿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滑动齿套可沿所述第二花键毂轴向移动,以与所述第二结合齿啮合或脱开,以实现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的接合或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花键毂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二结合齿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上,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轴向另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结合齿压装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断开装置包括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部分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从动部分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另一个上;
和/或,
所述第二接合断开装置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主动部分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从动部分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中的另一个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为一级减速或多级减速;
和/或,
所述第二减速机构包括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为一级减速或多级减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输入元件、第一输出元件及第一中间元件;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输出元件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一中间元件固定至所述车辆的第一静止部件;
和/或,
所述第二减速机构包括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二输入元件、第二输出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所述第二输入元件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所述第二输出元件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所述第二中间元件固定至所述车辆的第二静止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半轴及第二半轴,所述差速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半轴传动连接,所述差速装置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半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元件、差速装置、第一接合断开装置、第二接合断开装置、第一半轴及第二半轴同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为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为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第二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第二电机同轴,所述第一电机、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差速装置、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第二电机依次布置;
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第一半轴穿过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第二半轴穿过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驱动桥还包括第一桥壳及第二桥壳,所述第一桥壳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车辆的第一车轮的轮毂总成之间,所述第一半轴穿过所述第一桥壳且所述第一半轴的外端连接所述车辆的第一车轮的轮毂总成,所述第二桥壳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车辆的第二车轮的轮毂总成之间,所述第二半轴穿过所述第二桥壳且所述第二半轴的外端连接所述车辆的第二车轮的轮毂总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为第一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为第二平行轴齿轮减速机构;
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的旋转轴线平行间隔,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的旋转轴线平行间隔,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平行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驱动桥还包括第一桥壳及第二桥壳,所述第一桥壳设置在所述差速装置与所述车辆的第一车轮的轮毂总成之间,所述第一半轴穿过所述第一桥壳且所述第一半轴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一车轮的轮毂总成,所述第二桥壳设置在所述差速装置与车辆的第二车轮的轮毂总成之间,所述第二半轴穿过所述第二桥壳且所述第二半轴的外端连接车辆的第二车轮的轮毂总成。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桥和后桥,所述前桥和后桥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桥。
CN202320735997.XU 2023-03-27 2023-03-27 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Active CN219821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5997.XU CN219821116U (zh) 2023-03-27 2023-03-27 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5997.XU CN219821116U (zh) 2023-03-27 2023-03-27 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1116U true CN219821116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4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5997.XU Active CN219821116U (zh) 2023-03-27 2023-03-27 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1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12617B1 (en) Transmission, power drive system, and vehicle
EP4077007B1 (en) A gearbox for an electric powertrain
CN115972896B (zh) 多挡电驱桥传动***
CN112752666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驱动桥的驱动装置
CN11359738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驱动***的换挡装置、驱动***和机动车辆
CN210852020U (zh) 电动车辆驱动***及电驱动桥、电动车辆
CN112277612A (zh) 一种电驱动***及电动车辆
CN115087555A (zh) 具有多挡位的变速器装置的混合动力驱动***以及机动车
CN219821116U (zh) 车辆的驱动桥及车辆
CN116373596A (zh) 高效四挡电驱桥传动***
CN112313429B (zh) 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的传动设备
CN114435106A (zh)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CN115837834B (zh) 驱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994141U (zh) 减速器、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15360910U (zh) 用于四轮驱动机动车的双电机行星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111216538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及车辆
CN220785437U (zh) 一种双行星排混动***
CN217951129U (zh) 分动器和车辆
CN218400206U (zh) 一种多挡同轴电驱桥结构
CN219821209U (zh) 一种车辆及其可变速比驱动桥
CN221137606U (zh) 动力传动***、四驱***及车辆
CN220923810U (zh) 一种集成式行星变速***及车辆
CN117507808A (zh) 一种电驱桥***及其工作方法
CN113232503A (zh) 用于四轮驱动机动车的双电机行星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115320367A (zh) 平行轴式单电机三挡电驱动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