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9382U -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9382U
CN219269382U CN202222871608.4U CN202222871608U CN219269382U CN 219269382 U CN219269382 U CN 219269382U CN 202222871608 U CN202222871608 U CN 202222871608U CN 219269382 U CN219269382 U CN 219269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metal composite
graphene metal
hea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16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峰
唐智
周步存
孙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Fux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Fu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Fux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Fu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16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9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9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9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及与散热底座连接的至少一片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多片石墨烯导热片,相邻石墨烯导热片相对的外表面涂覆有金属层,相邻金属层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层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采用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其金属层不仅提升了石墨烯导热片的表面反应活性还提升石墨烯导热片的强度,还通过第一连接层连接相邻的涂覆有金属层的石墨烯导热片,使得多层石墨烯导热片紧密结合,使得散热器散兼具轻量化和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设备散热***中重要的、基础的散热材料/设备之一,通过增加散热面积,增强散热能力将热源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出去,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散热***中。散热器一般采用金属铝、铜制备,少部分由陶瓷、非金属材料制备。用于制备散热器的材料需要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以满足加工和安装需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铝合金散热器,具有质量轻,散热效果较好的优点,但是铝合金导热系数200W/(m·K)左右,密度2.7g/cm3,无法做到导热和轻量化兼顾。铜散热器的材料铜的导热系数为400W/(m·K)左右,密度8.9g/cm3,也无法做到导热和轻量化兼顾。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大功率,集成化成为趋势,对散热材料及散热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金属散热器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散热需求。大功率、集成化的产品需求更高功率的散热器,兼具轻量化和散热效率的散热器。金属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和轻量化都不能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烯金属复合,包括散热底座及与散热底座连接的至少一片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多片石墨烯导热片,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多片石墨烯导热片,相邻所述石墨烯导热片相对的外表面涂覆有金属层,相邻金属层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连接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槽,所述槽用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
可选地,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厚度大0.1mm~0.5mm,槽宽度过窄则不易安装,而槽宽度过宽则会造成热阻过大,影响导热效果(参见对比例1和对比例2,在此声明对比例只是众多实例中的简单列举,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对比实验),为了使散热翅片与底座更好结合,发挥最佳效果,优选地,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厚度大0.15mm。
可选地,所述槽的深度1mm~10mm,槽深过小,则安装后散热翅片易脱落,结合不好,槽深过大则会造成底座厚度过大,影响结构设计,为了使散热翅片与底座更好结合,发挥最佳效果,优选地,所述槽的深度为2mm。
可选地,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连接的面的开槽率20%~90%,开槽率过小则安装散热翅片的数量较少,散热能力不够,而开槽率过高则安装散热翅片的数量较多,安装困难,优选地,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连接的面的开槽率为50%。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用于连接所述散热底座及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层设置在所述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层的材质为低温焊膏或导热高分子粘接剂。所述第二连接层填充了翅片与散热底座之间的空隙,排出了空气,使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固定于散热底座上,降低了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与散热底座之间的界面热阻。
可选地,所述导热高分子粘接剂包括导热硅树脂、导热环氧树脂和导热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散热底座为铝合金底座、铜底座、不锈钢底座、陶瓷底座或水冷板底座。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导热片的厚度为8μm~300μm,石墨烯导热片厚度越薄越软,极易变形,不能进行机械操作,而大于300μm则层间结合力偏小不能满足制作散热翅片的要求,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导热片的厚度为40μm~200μm。
可选地,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2μm~10μm,金属层厚度低于2μm,则层间结合力会较差,而超过10μm则会增加热阻,影响导热效果,优选地,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5μm。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厚度为2μm~20μm,连接层厚度低于2μm,则层间结合力会较差,而超过20μm则会增加热阻,影响导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厚度为10μm。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厚度为0.2mm~5mm,优选地,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厚度为0.5mm~2mm。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的材质为低温焊膏、高温焊膏或金属焊粉。
可选地,所述金属层的成分为银、镍、铜、钛、锡、铟、铋、锌、锆和铬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导热片为面内定向排列的石墨烯导热片。面内定向是指石墨烯导热片内的石墨烯沿着石墨烯导热片的X-Y面呈现书页式堆叠结构的排列。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导热片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金属层涂覆在石墨烯导热片的外表面和通孔的内表面,第一连接层涂覆在相邻石墨烯导热片的金属层之间以及填充在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导热片的开孔率为10%~90%,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开孔率过低会导致层间结合力差,纵向导热效果差,开孔率过高则会导致石墨烯导热片有效面积下降,从而导致导热效果下降,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开孔率在10%~90%,石墨烯导热片存在导热通道,能够满足高导热的需求。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导热片的开孔率为20%~50%,既保证了导热效率,又保证了层间结合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采用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其金属层不仅提升了石墨烯导热片的表面反应活性还提升石墨烯导热片的强度,还通过第一连接层连接(第一连接层为焊料时,通过第一连接层焊接)相邻的涂覆有金属层的石墨烯导热片,使得多层石墨烯导热片紧密结合,提高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有利于轻量化,本实用新型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可以做到≥1000W/(m·K),密度≤2.2g/cm3,可以保持高导热的同时兼顾轻量化,使得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散兼具轻量化和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呈多层石墨烯导热片堆叠、金属层包裹、连接层夹心的堆叠夹心式结构,具有超越传统散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同时还具有低密度、高机械强度的优势,使得采用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散热器具有散热效率高、轻型化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大功率散热场景。
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器的石墨烯导热片开设有多个通孔,石墨烯导热片之间存在导热通道,提高导热性,同时通过金属层和第一连接层提高层间结合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2及与散热底座连接的至少一片上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1。
优选地,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连接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槽,所述槽用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
上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可以与上述槽间隙配合,***所述槽内固定,为了降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与散热底座之间的界面热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用于连接所述散热底座及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层是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与散热底座表面开槽部位结合的部位。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1包括多片石墨烯导热片11,所述相邻石墨烯导热片相对的外表面涂覆有金属层12,相邻金属层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层13连接。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导热片外表面包覆有金属层12,相邻的包覆有金属层的石墨烯导热片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层13连接。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有益效果,列举了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23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4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23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400W/(m·K),密度为2.15g/cm3,弯曲强度4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50%,槽的宽度为380μm(230+15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410W/kg。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20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500W/(m·K),密度为2.1g/cm3,弯曲强度3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50%,槽的宽度为1020μm(870+15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505W/kg。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20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500W/(m·K),密度为2.1g/cm3,弯曲强度3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20%,槽的宽度为1020μm(870+15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202W/kg。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20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500W/(m·K),密度为2.1g/cm3,弯曲强度3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90%,槽的宽度为1020μm(870+15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820W/kg。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20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500W/(m·K),密度为2.1g/cm3,弯曲强度3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50%,槽的宽度为970μm(870+10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600W/kg。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20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500W/(m·K),密度为2.1g/cm3,弯曲强度3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50%,槽的宽度为1370μm(870+50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400W/kg。
实施例7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23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4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低温焊膏,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23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400W/(m·K),密度为2.15g/cm3,弯曲强度4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50%,槽的宽度为380μm(230+15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410W/kg。
实施例8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23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4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低温焊膏,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23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400W/(m·K),密度为2.15g/cm3,弯曲强度4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50%,槽的宽度为380μm(230+15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导热高分子粘接剂,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390W/kg。
实施例9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20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开孔率为50%,开孔直径为1mm,开孔方式为激光打孔,开孔的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有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300W/(m·K),密度为2.25g/cm3,弯曲强度6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90%,槽的宽度为1020μm(870+15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720W/kg。
实施例10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20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开孔率为20%,开孔直径为1mm,开孔方式为激光打孔,开孔的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有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导热系数为1400W/(m·K),密度为2.2g/cm3,弯曲强度40MPa;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90%,槽的宽度为1020μm(870+15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780W/kg。
对比例1
在本对比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20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50%,槽的宽度为920μm(870+5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槽的宽度过窄,结果难以安装翅片,对翅片的表面造成损伤。
对比例2
在本对比例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包括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铝合金散热底座,其中,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4片200μm石墨烯导热片,每片石墨烯导热片表面PVD(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的5μm金属铜层,相邻金属铜层之间涂覆有厚度10μm的金属银铜钛焊料,在焊接炉焊接后冷却形成连接相邻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层,从而形成870μm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开槽率为50%,槽的宽度为1470μm(870+600μm),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槽内涂满有低温焊膏,用于***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在烘箱中进行焊接处理,形成连接相邻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和散热底座的第二连接层,从而形成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经测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为200W/kg,槽的宽度过宽,散热器的散热功率降低。
通过对比例1和对比例2,槽的宽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宽或过窄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启示的,相关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多样化的变更及修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底座及与散热底座连接的至少一片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包括多片石墨烯导热片,相邻所述石墨烯导热片相对的外表面涂覆有金属层,相邻金属层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连接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槽,所述槽用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厚度大0.1mm~0.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厚度大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深度1m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深度为2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连接的面的开槽率20%~9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连接的面的开槽率为5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为铝合金底座、铜底座、不锈钢底座、陶瓷底座或水冷板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用于连接所述散热底座及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层设置在所述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材质为低温焊膏或导热高分子粘接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材质为低温焊膏、高温焊膏或金属焊粉。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导热片的厚度为8μm~30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导热片的厚度为40μm~200μ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2μm~10μm。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5μm。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厚度为2μm~20μm。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厚度为10μm。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厚度为0.2mm~5mm。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的厚度为0.5mm~2mm。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导热片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金属层涂覆在石墨烯导热片的外表面和通孔的内表面,第一连接层涂覆在相邻石墨烯导热片的金属层之间以及填充在通孔内。
CN202222871608.4U 2022-10-27 2022-10-27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 Active CN219269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608.4U CN219269382U (zh) 2022-10-27 2022-10-27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608.4U CN219269382U (zh) 2022-10-27 2022-10-27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9382U true CN219269382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3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1608.4U Active CN219269382U (zh) 2022-10-27 2022-10-27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9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31651A (en) Flexible heat transfer device and method
US8616266B2 (en) Mechanically compliant thermal spreader with an embedded cooling loop for containing and circulating electrically-conductive liquid
US7743763B2 (en) Structurally isolated thermal interface
CN1969397A (zh) 热电模块
JP3128955U (ja) 放熱シート結合の電気回路板構造
JP2001177024A (ja) 熱拡散用複合プレート
CN105304593B (zh) 用于光电器件的高效散热基板
TW202027977A (zh) 附有金屬層之碳質構件,及熱傳導板
CN104202947A (zh) 一种柔性轻质高效导热索
CN102446878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装置
CN219269382U (zh)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器
US20210136949A1 (en) Remote heat exchanging module and composite thin-layered heat conduction structure
JP3128948U (ja) 放熱層を備えた電気回路基板構造
CN218955559U (zh)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
JP4051402B2 (ja) 可撓性を有する伝熱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868549U (zh) 一种高导热均热板结构及有源相控阵tr组件散热结构
CN115682810A (zh) 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翅片、散热器、制备方法
CN209845582U (zh) 一种多层导热件
CN210771489U (zh) 一种超高导热led线路基板
CN115674803B (zh) 基片、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材料、制备方法
CN209731686U (zh) 一种电路板
CN110678048A (zh) 一种高导热均热板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CN111342327A (zh) 一种激光转换介质夹持装置及激光器
JP2019075564A (ja) 放熱板材
JP7404845B2 (ja) ヒートシン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