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1284U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1284U
CN218181284U CN202222344433.1U CN202222344433U CN218181284U CN 218181284 U CN218181284 U CN 218181284U CN 202222344433 U CN202222344433 U CN 202222344433U CN 218181284 U CN218181284 U CN 218181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lectrode
display screen
pixel
pe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44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44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1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1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1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该显示屏包括像素结构以及防窥结构。像素结构包括间隔阵列的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中心区域以及位于中心区域的***的边缘区域,相邻两个像素单元的两个边缘区域之间具有间隔区域,防窥结构包括驱动电极以及多个带电遮光颗粒,驱动电极用于驱动多个带电遮光颗粒在对应于间隔区域的第一状态,和对应于间隔区域和多个像素单元的边缘区域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防窥结构对光线的影响小,显示屏处于普通显示模式,在第二状态下,防窥结构能够遮挡大角度的光线,以使显示屏处于防窥显示模式,从而该显示屏具有防窥显示模式以及普通显示模式,且能够在防窥显示模式以及普通显示模式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显示屏的防窥功能,相关技术中往往采用额外在显示屏表面贴附防窥膜的方式。但是,贴附防窥膜会导致该显示屏只能够实现防窥的显示效果,而不能够实现非防窥的普通显示效果,因此,用户难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使用场景来使显示屏实现在防窥显示模式以及普通显示模式之间切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该显示屏能够实现在防窥显示模式以及普通显示模式之间切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包括:
像素结构,所述像素结构包括阵列且间隔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中心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的边缘区域,相邻两个像素单元的两个所述边缘区域之间具有间隔区域;以及
防窥结构,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像素结构的一侧,所述防窥结构包括驱动电极以及多个带电遮光颗粒,所述驱动电极用于驱动多个所述带电遮光颗粒在对应于所述间隔区域的第一状态,和对应于所述间隔区域和多个所述像素单元的所述边缘区域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防窥结构形成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像素单元的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一透光区域,各所述像素单元的光线经由各对应的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射出;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防窥结构形成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像素单元的所述中心区域的多个第二透光区域,各所述像素单元的光线经由各对应的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射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带电遮光颗粒包括吸光颗粒,所述带电遮光颗粒用于吸收光线以阻挡光线穿过,或者,所述带电遮光颗粒包括反射颗粒,所述带电遮光颗粒用于反射光线以阻挡光线穿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沿自所述像素结构向所述防窥结构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设于同一侧,且所述第三电极设于另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对应于所述间隔区域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像素单元的所述边缘区域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间隔,所述第三电极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用于相通电,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吸附所述带电遮光颗粒;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极相通电,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均吸附有所述带电遮光颗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防窥结构的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所在的一侧靠近于所述像素结构,所述防窥结构的所述第三电极所在的一侧远离于所述像素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沿自所述中心区域指向所述边缘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尺寸a,5um≤a≤10u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防窥结构还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框胶结构以及填充介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框胶结构沿所述第一盖板的边缘设置,且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以及所述框胶结构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朝向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所述填充介质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带电遮光颗粒掺杂于所述填充介质,且所述带电遮光颗粒用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在所述填充介质中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用于发光,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像素结构的出光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以及液晶模组,所述液晶模组设于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且所述液晶模组包括所述像素结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滤光色块,所述像素单元用于接收自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线,并供所述光线中的部分所述光线沿背离所述发光层的方向透出,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像素结构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或者,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像素结构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液晶模组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或者,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液晶模组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的防窥结构,在第一状态下,带电遮光颗粒对应于间隔区域,以使防窥结构形成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的中心区域以及边缘区域的第一透光区域,从而带电遮光颗粒能够避开绝大多数像素单元的光线,防窥结构对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影响较小,使得显示屏处于正常显示模式;在第二状态下,带电遮光颗粒对应于间隔区域以及多个像素单元的边缘区域,以使防窥结构形成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的中心区域的第二透光区域,从而带电遮光颗粒能够自对应于边缘区域的位置阻挡、吸收大角度的显示光线,并且供小角度的光线经第二透光区域射出于显示屏,从而减小显示屏的显示视场角,使得显示屏处于防窥显示模式。
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使用需求,用户可通过按键、软件、指令等操控显示屏的驱动电极,或显示屏可自动操控驱动电极,以使驱动电极来驱动带电遮光颗粒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就能够实现使显示屏在正常显示模式与防窥显示模式之间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另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还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M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N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像素单元的光线的简示图;
图7是图3中的O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屏1;像素结构10;像素单元100;中心区域100a;边缘区域100b;光致发光块1001;透光块1002;滤光色块1003;间隔区域101;光阻部102;防窥结构11;驱动电极110;第一电极110a;第二电极110b;第三电极110c;带电遮光颗粒111;第一盖板112;第二盖板113;框胶结构114;容置空间115;第一透光区域11a;第二透光区域11b;发光层12;驱动背板120;发光二极管121;液晶模组13;第一偏光片130;液晶层131;第二偏光片132;电子设备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另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还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显示屏1,该显示屏1可包括但不限于于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显示屏(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器)、液晶显示屏等,该显示屏1可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家教机、游戏机、电子手表、手提电脑、车载显示屏等具有屏幕显示功能的设备,当将该显示屏1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时,该显示屏1可作为上述电子设备的包括的至少一个屏幕使用。
具体地,该显示屏1包括像素结构10以及防窥结构11。像素结构10包括阵列且间隔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00,像素单元100包括中心区域100a以及位于中心区域100a的***的边缘区域100b,相邻两个像素单元100的两个边缘区域100b之间具有间隔区域101,防窥结构11设于像素结构10的一侧,防窥结构11包括驱动电极110以及多个带电遮光颗粒111,驱动电极110用于驱动多个带电遮光颗粒111在对应于间隔区域101的第一状态,和对应于间隔区域101和多个像素单元100的边缘区域100b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请一并参阅图1、图2与图4所示,在第一状态下,防窥结构11形成分别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100的中心区域100a以及边缘区域100b的多个第一透光区域11a,各像素单元100的光线经由各对应的第一透光区域11a射出。请一并参阅图2、图3与图5所示,在第二状态下,防窥结构11形成分别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100的中心区域100a的多个第二透光区域11b,各像素单元100的光线经由各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域11b射出,其中图1中示出了防窥结构11处于第一状态下,图2中示出了防窥结构11包括的多个带电遮光颗粒111中,部分带电遮光颗粒111处于第一状态下,剩余部分带电遮光颗粒111处于第二状态下,图1中示出了防窥结构11处于第二状态下,图4中示出了多个带电遮光颗粒111处于第一状态下,且通过粗实线与箭头示例性地示出了几条光线的光路,图5中示出了多个带电遮光颗粒111处于第二状态下,且通过粗实线与箭头示例性地示出了几条光线的光路。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中所述的“多个带电遮光颗粒111对应于间隔区域101的状态”,指的是沿自防窥结构11向像素结构10的方向上,多个带电遮光颗粒111在像素结构10上的投影均位于间隔区域101内的状态,前文中所述的“带电遮光颗粒111对应于间隔区域101和多个像素单元100的边缘区域100b的状态”,指的是沿自防窥结构11向像素结构10的方向上,多个带电遮光颗粒111在像素结构10上的投影位于间隔区域101以及边缘区域100b内的状态,前文中所述的“像素单元100的光线”,包括自像素单元100射出的光线,或射向像素单元100的光线。
请结合图6所示,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各像素单元100的光线中,大部分的大角度的出射光线的光路会经过对应于边缘区域100b的位置,且大部分的小角度的出射光线的光路不会经过对应于边缘区域100b的位置,因此,通过使显示屏1包括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的防窥结构11,在第一状态下,带电遮光颗粒111对应于间隔区域101,以使防窥结构11形成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100的中心区域100a以及边缘区域100b的第一透光区域11a,从而带电遮光颗粒111能够避开绝大多数像素单元100的光线,防窥结构11对显示屏1的显示效果影响较小,使得显示屏1处于正常显示模式,在第二状态下,带电遮光颗粒111对应于间隔区域101以及多个像素单元100的边缘区域100b,以使防窥结构11形成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100的中心区域100a的第二透光区域11b,从而带电遮光颗粒111能够自对应于边缘区域100b的位置阻挡、吸收大角度的显示光线,并且供小角度的光线经第二透光区域11b射出于显示屏1,从而减小显示屏1的显示视场角,使得显示屏1处于防窥显示模式,其中,图6中以粗实线与箭头示例性地示出了几条像素单元100的光线的光路。
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使用需求,用户可通过按键、软件、指令等操控显示屏1的驱动电极110,或显示屏1可自动操控驱动电极110,以使驱动电极110驱动带电遮光颗粒11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就能够实现使显示屏1在正常显示模式与防窥显示模式之间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中所述的“大角度的光线”以及“小角度的光线”,具体是根据显示屏1在防窥显示模式下的可视角度决定。具体地,像素单元100具有垂直于自身一侧表面的主出光方向P,光线的传播方向与该主出光方向P之间成夹角θ,当0°≤θ,且θ小于或等于可视角度时,该光线为小角度的光线,当θ大于可视角度时,该光线为大角度的光线。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窥结构11可在第二状态下,针对各像素单元100形成第二透光区域11b,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的贴附防窥膜的方式,本申请提供的防窥结构11在第二状态下,各像素单元100的小角度光线的透出率更高,从而显示屏在防窥显示模式下的光线利用率更高,显示亮度更高,显示画面的效果更好。
可选地,带电遮光颗粒111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遮光的功能。
如图5所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带电遮光颗粒111可包括吸光颗粒,例如可包括带电的黑色、深灰色、深棕色等深色颗粒,从而带电遮光颗粒111能够通过吸收光线来实现阻挡光线穿过的功能,由于被吸收的光线不会成为杂散光而继续射向其他地方,因此能够减少光线串扰,以提升显示屏1的显示效果。
如图7所示,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带电遮光颗粒111可包括反射颗粒,例如可包括带电的白色、浅灰色、浅黄色等浅色颗粒,从而带电遮光颗粒111能够通过反射光线来实现阻挡光线穿过的功能,因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够通过带电遮光颗粒111对大角度的光线进行多次反射,以使部分大角度的光线被调整为小角度的光线,并经第二透光区域11b射出,从而提升光线的利用率,以提升显示屏1在防窥显示模式下的显示亮度,从而进一步地提升显示屏1的显示效果,其中,图7中以粗实线与箭头示例性地示出了几条光线的光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极110可包括透明电极,以减小驱动电极110对光线的影响,从而减小驱动电机对显示屏1的显示效果的影响。
具体地,驱动电极110可通电以产生电场,从而对带电遮光颗粒111产生吸附力或排斥力,以实现驱动带电遮光颗粒111移动至不同位置的功能。
请一并参阅图1、图5以及图8,示例性的,驱动电极110可包括第一电极110a、多个第二电极110b以及第三电极110c,第一电极110a、多个第二电极110b以及第三电极110c均可为透明电极,沿自像素结构10向防窥结构11的方向上,第一电极110a与第二电极110b设于同一侧,且第三电极110c设于另一侧,第一电极110a对应于间隔区域101设置,多个第二电极110b分别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100的边缘区域100b设置,且第二电极110b与第一电极110a相间隔,第三电极110c至少对应于第一电极110a以及第二电极110b设置,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电极110a与第三电极110c用于相通电,以使第一电极110a的表面吸附带电遮光颗粒111,在第二状态下,第一电极110a以及第二电极110b用于分别与第三电极110c相通电,以使第一电极110a以及第二电极110b的表面均吸附有带电遮光颗粒111,其中,图8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沿自像素结构10向防窥结构11的方向上,第一电极110a与第二电极110b的一种分布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中所述的“第一电极110a对应于间隔区域101设置”,指的是沿自防窥结构11向像素结构1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110a在像素结构10上的投影均位于间隔区域101内,前文中所述的“多个第二电极110b分别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100的边缘区域100b设置”,指的是多个第二电极110b分别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100,且沿自防窥结构11向像素结构10的方向上,各第二电极110b在像素结构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像素单元100的边缘区域100b内。
可选地,防窥结构11的第一电极110a以及第二电极110b所在的一侧可靠近于像素结构10,防窥结构11的第三电极110c所在的一侧可远离于像素结构10,从而使带电遮光颗粒111更加接近于像素结构10,以在第二状态下,使带电遮光颗粒111从更加接近于边缘区域100b的位置遮挡光线,以更加准确地阻挡大角度的光线。
沿自中心区域100a指向边缘区域100b的方向上,第二电极110b具有尺寸a,为了使吸附于第二电极110b的表面的带电遮光颗粒111能够有效地阻挡大角度的光线,该尺寸a可较大,为了避免吸附于第二电极110b的表面的带电遮光颗粒111阻挡过多小角度的光线,影响显示屏1在防窥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该尺寸a不可过大,基于此,可选地,尺寸a可满足:5um≤a≤10um,例如,尺寸a可为:5um、5.5um、6um、6.5um、7um、7.5um、8um、8.5um、9um、9.5um或10um等。
为了使防窥结构11整体形成为一个稳定的结构,防窥结构11还可包括其他的连接、框胶结构。请结合图1与图4所示,示例性的,防窥结构11还可包括第一盖板112、第二盖板113、框胶结构114以及填充介质(图中未示出),第一盖板112与第二盖板113间隔相对设置,框胶结构114沿第一盖板112的边缘设置,且连接于第一盖板112与第二盖板113之间,第一盖板112、第二盖板113以及框胶结构114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15,第一电极110a设于第一盖板112的朝向第二盖板113的一侧,且第一电极110a位于容置空间115内,第二电极110b设于第二盖板113的朝向第一盖板112的一侧,且第二电极110b位于容置空间115内,填充介质包括透明的液体,填充介质填充于容置空间115内,且带电遮光颗粒111掺杂于填充介质,且带电遮光颗粒111用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在填充介质中移动,从而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盖板112、第二盖板113以及框胶结构114来使防窥结构11整体形成为一个较稳定的结构,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盖板112、第二盖板113以及框胶结构114来将填充介质、第一电极110a、第二电极110b以及带电遮光颗粒111封装于容置空间115内部,从而保护第一电极110a、第二电极110b,并防止带电遮光颗粒111以及填充介质漏出。
此外,通过将带电遮光颗粒111掺杂于填充介质,能够增大带电遮光颗粒111在容置空间115内移动时受到的阻力,从而使带电遮光颗粒111在不受到额外的电场力的情况下,不易发生移动,无需使驱动电极110通电,也能够使带电遮光颗粒111维持在当前状态下,防窥结构11的能耗低,从而显示屏1整体的能耗也较低。
可选地,第一盖板112以及第二盖板113可均为透明盖板,以减小第一盖板112、第二盖板113对光线的影响,从而减小第一盖板112、第二盖板113对显示屏1的显示效果的影响。
由前文所述,显示屏1可包括但不限于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显示屏(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器)、液晶显示屏等。接下来,将集合附图详细介绍在显示屏1为不同的结构时,显示屏1的具体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显示屏1包括OLED显示屏,此时,像素单元100可用于发光,防窥结构11可设于像素结构10的出光侧,从而能够避免光线在穿过像素结构10时产生再次扩散,而导致再次产生较大角度的出射光线,削弱防窥结构11的防窥效果的情况,以使防窥结构11在防窥稳态下,能够使显示屏1实现较好的自主防窥效果。
如图1所示,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显示屏1还可包括发光层12,发光层12包括驱动背板120以及阵列设于驱动背板120的一侧的多个用于发出蓝光的发光二极管121,多个发光二极管121中,多个发光二极管121分别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100设置,部分像素单元100可包括光致发光块1001,蓝光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用于激发光致发光块1001发光。此时,各光致发光块1001具有对应的光线的预定波段,预定波段包括红光波段以及绿光波段中的任意一种波段,光致发光块1001用于接收自对应的发光二极管121的发出的光线,并在光线的激发下,朝向背离发光二极管121的方向发出对应的预定波段的光线,剩余像素单元100可包括透光块1002,透光块1002用于接收自对应的发光二极管121的发出的蓝光波段的光线,并供光线透过,从而通过各光致发光块1001将发光二极管121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红光或绿光,通过透光块1002透出发光二极管121发出的蓝光,以供显示屏1分别调整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的强度,从而实现显示不同颜色功能。
可选地,间隔区域101内还可设有光阻部102,该光阻部102为黑色、深灰色或其他深色材质,光阻部102用于吸收射向间隔区域101的光线,以缓解相邻的像素单元100之间的串光问题。
可选地,像素单元100还可包括滤光色块1003,像素单元100包括光致发光块1001时,滤光色块1003对应设于光致发光块1001的出光侧,各滤光色块1003用于供对应的光致发光块1001发出的绿光或红光透过,并阻挡非对应的光致发光块1001发出的光线以及透射的蓝光,像素单元100包括透光块1002时,滤光色块1003对应设于透块的出光侧,各滤光色块1003用于供对应的透光块1002透出的蓝光透过,并阻挡光致发光块1001发出的光线,从而进一步地缓解光线串扰的问题,并且阻挡在光致发光块1001处没有被完全转换的蓝光透出,以缓解显示屏1的显示颜色偏蓝的问题。
如图2与图4所示,另一种可选的示例中,像素结构10还可包括驱动背板120,多个像素单元100阵列设于驱动背板120,像素单元100可包括发光二极管121,一种可选地,多个发光二极管121可分别用于发出红光、绿光以及蓝光中的一种光线,从而能够通过调整各像素单元100发出的光线的亮度,来调整红光、绿光以及蓝光各光线的亮度,以使显示屏1能够用于显示彩色画面。
另一种可选地,发光二极管121可用于发出红光、绿光以及蓝光混合的复色光,换言之,发光二极管121发出的光线包括了使显示屏1实现彩色画面显示功能所需要的波段的光线,显示屏1还可包括对应于间隔区域101设置的光阻部102,以及对应于发光二极管121设置于光阻部102的滤光色块1003,各滤光色块1003具有对应的预定波段,该预定波段包括红光波段、绿光波段以及蓝光波段中的任意一种波段,滤光色块1003用于接收自对应的发光二极管121的发出的复色光,并滤除复色光中,对应的预定波段之外的波段的光线,供复色光中,对应的预定波段的光线透过,且沿背离像素结构10的方向射出,从而通过各滤光色块1003将发光二极管121发出的复色光过滤为红光、绿光以及蓝光中的任意一种光线,通过调整各发光二极管121的发光亮度来分别调整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的亮度,从而实现显示不同颜色功能。
可选地,防窥结构11可设于像素结构10与光阻部102、滤光色块1003之间,以使防窥结构11更加接近于像素结构10,以使防窥结构11在第二状态下,能够在大角度的光线传播至对应于其他像素单元100的中心区域100a之前,阻挡、吸收该大角度的光线,防窥结构11的在第二状态下的防窥效果更好,或者,防窥结构11可设于光阻部102、滤光色块1003的背离像素结构10的一侧,能够避免光线在穿过滤光色块1003时产生再次扩散,而导致再次产生较大角度的出射光线,影响显示屏1在防窥显示模式下的防窥效果的情况。
请参阅图3,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显示屏1可包括液晶显示屏,此时,显示屏1可包括发光层12以及液晶模组13,该发光层12可包括但不限于直下式或侧入式背光源,液晶模组13设于发光层12的出光侧,且液晶模组13包括像素结构10,像素单元100包括滤光色块1003,像素单元100用于接收自发光层12发出的光线,并供光线中的部分光线沿背离发光层12的方向透出,以使透出的光线呈现预定的颜色,此时,防窥结构11可设于像素结构10的背离发光层12的一侧,从而能够避免光线在穿过像素结构10时产生再次扩散,而导致再次产生较大角度的出射光线,削弱防窥结构11的防窥效果的情况,以使显示屏1在防窥显示模式下能够实现较好的自主防窥效果,或者,防窥结构11可设于发光层12与像素结构10之间,以使防窥结构11在第二状态下,能够在大角度的光线自对应于边缘区域100b的位置传播至对应于中心区域100a的位置之前,阻挡、吸收该大角度的光线,从而防窥结构11的在第二状态下的防窥效果更好。
可选地,间隔区域101内还可设有光阻部102,该光阻部102为黑色、深灰色或其他深色材质,光阻部102用于吸收射向间隔区域101的光线,以缓解相邻的像素单元100之间的串光问题。
优选地,防窥结构11可设于液晶模组13的外部,换言之,防窥结构11设于液晶模组13的背离发光层12的一侧,或者,防窥结构11设于发光层12与液晶模组13之间,从而防窥结构11对液晶模组13的工作性能影响小,显示屏1的显示效果更好。
可选地,液晶模组13可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偏光片130、液晶层131、像素结构10以及第二偏光片132,第一偏光片130用于接收发光层12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转换为偏振光以射向液晶层131,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层131内的各个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分别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穿过液晶层1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从而通过液晶层131来控制能够穿过第二偏光片132的光线的量,像素单元100用于接收自液晶层131射出的光线,并供光线中的部分光线透射向第二偏光片132,以使透出的光线呈现预定的颜色,该预定的颜色可包括光的三原色,即红色、绿色以及蓝色,从而,通过第一偏光片130、液晶层131、像素结构10以及第二偏光片132相配合,实现调整穿过第二偏光片132后各特定颜色的光强比例,从而实现显示各种颜色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的使用、设计需求,防窥结构11还可设于液晶模组13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显示屏1,通过使显示屏1包括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的防窥结构11,以在第一状态下,带电遮光颗粒111对应于间隔区域101,从而防窥结构11对显示屏1的显示效果影响较小,使得显示屏1处于正常显示模式,在第二状态下,带电遮光颗粒111对应于间隔区域101以及多个像素单元100的边缘区域100b,以使防窥结构11形成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100的中心区域100a的第二透光区域11b,从而带电遮光颗粒111能够自对应于边缘区域100b的位置阻挡、吸收大角度的显示光线,并且供小角度的光线经第二透光区域11b射出于显示屏1,从而减小显示屏1的显示视场角,使得显示屏1处于防窥显示模式。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使用需求,用户可通过按键、软件、指令等操控显示屏1的驱动电极110,或显示屏1可自动操控驱动电极110,以使驱动电极110驱动带电遮光颗粒11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就能够实现使显示屏1在正常显示模式与防窥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从而能够根据使用需要来调整显示屏1的显示模式。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窥结构11可在第二状态下,针对各像素单元100形成第二透光区域11b,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的贴附防窥膜的方式,本申请提供的防窥结构11在第二状态下,各像素单元100的小角度光线的透出率更高,从而显示屏在防窥显示模式下的光线利用率更高,显示亮度更高,显示画面的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2,该电子设备2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家教机、游戏机、电子手表、手提电脑、车载显示屏等具有屏幕显示功能的设备,如图9所示,图9中以电子设备2为手机为例,示例性地示出了电子设备2的一种立体结构。电子设备2可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屏1,由于该显示屏1具有正常显示模式与防窥显示模式两种显示模式,且能够在该两种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并且在防窥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更好,因此,电子设备2能够实现正常显示模式与防窥显示模式两种显示模式,且用户能够根据使用需求,使电子设备2在该两种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并且在防窥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更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结构,所述像素结构包括阵列且间隔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中心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的边缘区域,相邻两个像素单元的两个所述边缘区域之间具有间隔区域;以及
防窥结构,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像素结构的一侧,所述防窥结构包括驱动电极以及多个带电遮光颗粒,所述驱动电极用于驱动多个所述带电遮光颗粒在对应于所述间隔区域的第一状态,和对应于所述间隔区域和多个所述像素单元的所述边缘区域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防窥结构形成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像素单元的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一透光区域,各所述像素单元的光线经由各对应的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射出;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防窥结构形成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像素单元的所述中心区域的多个第二透光区域,各所述像素单元的光线经由各对应的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遮光颗粒包括吸光颗粒,所述带电遮光颗粒用于吸收光线以阻挡光线穿过,或者,所述带电遮光颗粒包括反射颗粒,所述带电遮光颗粒用于反射光线以阻挡光线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沿自所述像素结构向所述防窥结构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设于同一侧,且所述第三电极设于另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对应于所述间隔区域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像素单元的所述边缘区域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间隔,所述第三电极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用于相通电,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吸附所述带电遮光颗粒;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极相通电,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均吸附有所述带电遮光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结构的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所在的一侧靠近于所述像素结构,所述防窥结构的所述第三电极所在的一侧远离于所述像素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沿自所述中心区域指向所述边缘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尺寸a,5um≤a≤10u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结构还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框胶结构以及填充介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框胶结构沿所述第一盖板的边缘设置,且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以及所述框胶结构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朝向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所述填充介质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带电遮光颗粒掺杂于所述填充介质,且所述带电遮光颗粒用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在所述填充介质中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用于发光,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像素结构的出光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以及液晶模组,所述液晶模组设于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且所述液晶模组包括所述像素结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滤光色块,所述像素单元用于接收自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线,并供所述光线中的部分所述光线沿背离所述发光层的方向透出,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像素结构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或者,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像素结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液晶模组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或者,所述防窥结构设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液晶模组之间。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
CN202222344433.1U 2022-09-02 2022-09-02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181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4433.1U CN218181284U (zh) 2022-09-02 2022-09-02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4433.1U CN218181284U (zh) 2022-09-02 2022-09-02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1284U true CN218181284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21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4433.1U Active CN218181284U (zh) 2022-09-02 2022-09-02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128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8224A (zh) * 2023-02-27 2023-05-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CN116794898A (zh) * 2023-05-31 2023-09-22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867323A (zh) * 2023-09-05 2023-10-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8224A (zh) * 2023-02-27 2023-05-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CN116088224B (zh) * 2023-02-27 2023-06-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US11876082B1 (en) 2023-02-27 2024-01-16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Backlight circuit, displaying device and displaying driving method
CN116794898A (zh) * 2023-05-31 2023-09-22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867323A (zh) * 2023-09-05 2023-10-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867323B (zh) * 2023-09-05 2024-01-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81284U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7495719B2 (en) Device capable of switching between an image display status and a mirror status, and an instrument disposed therewith
US11099425B2 (en) Collimation backlight sourc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212460249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0763271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해당 액정 표시 장치에 이용되는 구동방법
EP2541312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20070042909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WO2011077866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9016919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20060120470A (ko) 표시 장치
JP6951109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1852429B1 (ko) 액체 미세 셔터 표시장치
JP5337882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080174716A1 (en) Transreflective type LCD panel and LCD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40009695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JP200201434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77864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6654082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and color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transflector
CN111781769B (zh)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252294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193096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111812768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2419909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器
KR2016008199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9460542U (zh) 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