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0542U - 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0542U
CN209460542U CN201920448622.9U CN201920448622U CN209460542U CN 209460542 U CN209460542 U CN 209460542U CN 201920448622 U CN201920448622 U CN 201920448622U CN 209460542 U CN209460542 U CN 209460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
light source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86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登仟
耿玉旭
张超杰
雷嗣军
高亮
孙艳生
戴威
李旭
徐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86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0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0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0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可以实现防窥显示和非防窥显示的切换,且不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该背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和第二子光源;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小于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导光板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或凸起,导光板的底面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设置;第一方向为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边方向;凹槽的侧壁或凸起包括反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面反射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由于具有功耗小、微型化、轻薄等优点,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发展,用户对液晶显示装置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随着移动办公、开放式工作环境的增多以及高分辨率显示的普及,用户对于防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目前,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在空间具有较大的发光视角,使得屏幕信息窥取变得越来越容易,从而使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例如对于某些用户,其会在公共场所阅读一些机密信息,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发光视角大,会被周围其他人看到,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因而开发具有防窥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已成为液晶显示装置发展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防窥显示和非防窥显示的切换,且不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和第二子光源;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或凸起,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边方向;所述凹槽的侧壁或凸起包括反射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的夹角中靠近发出的光被该反射面反射的所述光源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为:60°≤β≤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为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双晶LED;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面的多个所述双晶LED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双晶LED中的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所述第一子光源,所述双晶LED中的另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所述第二子光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双晶LED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或者,多个所述双晶LED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光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LED灯条,或者所述第一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所述第二子光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LED灯条,或者所述第二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或者,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面的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沿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依次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所述第二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的情况下,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面的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LED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LED间隙正对的位置;或者,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面的所述第一LED和所述第二LED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或者,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在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以及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为0≤γ≤180°。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的打开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背光组件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背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和第二子光源,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小于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导光板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或凸起,凹槽的侧壁或凸起包括反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面反射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第一子光源发出的光和第二子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中凹槽或凸起的反射面反射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射向液晶显示面板。由于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小于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因而在第一子光源打开,第二子光源关闭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左右两侧的出光角度小于在第二子光源打开,第一子光源打开或关闭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左右两侧的出光角度,即,在第一子光源打开,第二子光源关闭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左右两侧防窥显示;在第二子光源打开,第一子光源打开或关闭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非防窥显示。相对于相关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需设置防窥膜或可切换扩散片,而是通过选取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发光角度较小的第一子光源来实现防窥显示,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会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子光源和第二子光源的打开或关闭,就可以控制液晶显示装置在防窥显示和非防窥显示之间任意切换。相对于相关技术中设置的防窥膜会吸收部分光导致亮度降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现防窥时,不会降低第一子光源发出光的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b为图3a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c为图3a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3d为图3a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4b为图4a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五;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六;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七;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八;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框架;2-盖板玻璃;3-液晶显示面板;4-背光组件;5-电路板;10-阵列基板;20-对盒基板;30-液晶层;40-封框胶;41-导光板;42-光源;43-防窥膜(可切换扩散片);44-双晶LED;45-反射片;50-上偏光片;60-下偏光片;70-控制器;100-第一衬底;101-像素电极;102-薄膜晶体管;103-公共电极;104-第一绝缘层;105-第二绝缘层;200-第二衬底;201-彩色滤光层;202-黑矩阵图案;410-凹槽(凸起);4101-子凹槽(子凸起);411-反射面;420-第一子光源;421-第二子光源;422-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框架1、盖板玻璃2、液晶显示面板3、背光组件4以及电路板5等其它电子配件。
其中,框架1的纵截面呈U型,液晶显示面板3、背光组件4、电路板5以及其它电子配件均设置于框架1内,背光组件4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3的下方,电路板5设置于背光组件4的下方,盖板玻璃2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3远离背光组件4的一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3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0和对盒基板2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0和对盒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10和对盒基板20通过封框胶40粘贴在一起,从而将液晶层30限定在封框胶40围成的区域内。
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10包括多个亚像素,每个亚像素均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100上的像素电极101以及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102。薄膜晶体管102包括源极、漏极、有源层、栅极以及栅绝缘层,像素电极101与薄膜晶体管102的漏极电连接。
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100上的公共电极103。其中,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103可以设置在同一层,在此情况下,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103均为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的梳齿结构。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103也可以设置在不同层,在此情况下,如图2所示,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103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04。在公共电极103设置在薄膜晶体管102和像素电极101之间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公共电极103与薄膜晶体管10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05。在阵列基板10包括公共电极103和像素电极101的情况下,公共电极103和像素电极101产生的水平电场驱动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盒基板20包括公共电极103。在对盒基板20包括公共电极103,阵列基板10包括像素电极101的情况下,公共电极103和像素电极101产生的竖直电场驱动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转动。
为了实现彩色显示,液晶显示面板3还包括彩色滤光层,彩色滤光层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对盒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00以及设置在第二衬底200上的彩色滤光层201,在此情况下,对盒基板20也可以称为彩膜基板。其中,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与阵列基板10上的亚像素一一正对。此处,沿液晶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正对的二者在第一衬底100上的投影重叠。示例的,沿水平方向,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周期性排布,沿竖直方向,红色光阻单元呈列设置、绿色光阻单元呈列设置、蓝色光阻单元呈列设置。
在此基础上,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从相邻亚像素出射的光相互串扰,对盒基板20还可以包括黑矩阵图案202(Black Matrix,简称BM)。示例的,黑矩阵图案202包括多条平行的第一遮光条和多条平行的第二遮光条,多条第一遮光条和多条第二遮光条围成多个网格,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设置在网格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包括彩色滤光层201,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位于不同的子像素中。在此情况下,阵列基板可以称为COA基板(Color filter on Array,彩色滤光层整合于阵列基板上)。示例的,沿水平方向,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的亚像素、包括绿色光阻单元的亚像素以及包括蓝色光阻单元的亚像素周期性排布,沿竖直方向,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的亚像素呈列设置、包括绿色光阻单元的亚像素呈列设置、包括蓝色光阻单元的亚像素呈列设置。
在阵列基板10包括彩色滤光层201的情况下,可以是阵列基板10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100上的黑矩阵图案202;也可以是对盒基板20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200上的黑矩阵图案202。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在对盒基板20背离液晶层30一侧的上偏光片5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0背离液晶层30一侧的下偏光片60,上偏光片50和下偏光片60的透光轴相互垂直或者平行。
基于图2的液晶显示面板3的结构,以上偏光片50和下偏光片60的透光轴相互垂直为例,当该液晶显示面板3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为:背光组件4发出白光,经过下偏光片60形成有特定偏振方向的白色偏振光,射入液晶显示面板3中,被彩色滤光层201过滤形成红绿蓝三色的偏振光。当该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50的偏振方向垂直时,偏振光不能穿过上偏光片;当该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50的偏振方向平行时,偏振光可以穿过上偏光片50,此时出射光的光强最强。由于液晶分子对偏振光有旋光特性,特定的分子排布方向可使该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当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受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103之间产生的电场控制发生旋转时,通过液晶分子的偏振光方向也发生改变,从而可以控制偏振光从上偏光片50出射的多少。当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103根据施加在各自电极上的电信号有规律的控制液晶分子旋转时,红绿蓝亚像素的光就会有规律的透过上偏光片50,最终形成彩色图像。上述光路传播顺序为:从背光组件4出射、依次透过下偏光片60、阵列基板10、液晶层30、对盒基板20、上偏光片50。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组件4,可以应用于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3提供光源,对于液晶显示装置中除背光组件4以外的其它结构可以参考上述,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4,如图3a以及图4a所示,包括:导光板41以及设置在导光板41侧面的光源42;光源42包括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小于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410或凸起410,导光板41的底面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相对设置;第一方向为导光板41的入光面的长边方向;凹槽410的侧壁或凸起410包括反射面411,光源42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面411反射后从导光板41的出光面出射。
此处,反射面411可以为弧面或倾斜的平面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均以反射面411为倾斜的平面为例进行示意。在反射面411为倾斜的平面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面411与出光面的夹角中靠近发出的光被该反射面反射的光源42的夹角θ为锐角。
上述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小于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即,第一子光源420在第一方向上的发光角度小于第二子光源421在第一方向上的发光角度。
应当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到的第一子光源420的发光角度均指的是第一子光源420发出光的发光角度,第二子光源421的发光角度均指的是第二子光源421发出光的发光角度。
此处,导光板41包括出光面、底面以及侧面,底面与出光面相对设置,导光板41的表面中除出光面和底面以外的其它面均为侧面。光源42设置在导光板41的侧面,其中,设置有光源42的侧面为入光面。在背光组件4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3提供光源时,导光板41的出光面正对液晶显示面板3。由于光源42设置在导光板41的侧面,因而可以将背光组件4称为侧入式背光组件。
对于导光板41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和图4b所示,导光板41的形状为长方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c所示,导光板41的形状为楔形。
此处,可以是如图3b和图3c所示,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410;也可以是如图3d所示,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凸起4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4a所示,凹槽410或凸起410由导光板41的一个侧边沿第一方向连续延伸至导光板41相对的另一个侧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0b所示,至少一个凹槽410包括相互不连接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子凹槽4101,或者,至少一个凸起410包括相互不连接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子凸起4101。
对于导光板41底面包括的凹槽410或凸起410的个数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导光板41底面的面积选择设置的凹槽410或凸起410的个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410或凸起410在整个导光板41的底面均匀分布。
在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凹槽410的情况下,可选的,凹槽410为V型槽。在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凸起410的情况下,可选的,凸起410的形状为三棱柱。在此基础上,在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多个凹槽410的情况下,多个凹槽41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多个凸起410的情况下,多个凸起41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此外,可以如图3a、图3b以及如图3c所示,光源42设置在导光板41的一个侧面;也可以如图4a和图4b所示,光源42设置在导光板41相对的两个侧面。
在此基础上,如图3b和图3c所示,在光源42设置在导光板41的一个侧面的情况下,每个凹槽410的侧壁或每个凸起410至少包括410一个用于反射该光源42发出光的反射面411,且反射面411与出光面的夹角中靠近该光源42的夹角θ为锐角,在此情况下,锐角的开口方向朝向该光源42。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面411与出光面会形成两个夹角,其中一个夹角靠近光源42,另一个夹角远离光源42。参考图3b和图3d,反射面411与出光面形成的夹角θ靠近光源42,反射面411与出光面形成的夹角θ'远离光源42。
如图4b所示,在光源42设置在导光板41相对的两个侧面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光源42发出的光都可以经过反射面411的反射后从导光板41的出光面出射,因而每个凹槽410的侧壁或每个凸起410至少包括两个反射面411,两个反射面411分别用于反射设置在导光板41相对的两个侧面的光源42发出的光,且每个反射面411与出光面的夹角中靠近发出的光被该反射面反射的光源42的夹角为锐角。
示例的,参考图4b,以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多个凹槽为例,光源42分别设置在导光板41的左右两侧,凹槽410的侧壁包括两个反射面411a和411b,反射面411a用于反射左侧光源42发出的光,以使左侧光源42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面411a反射后从导光板41的出光面出射,反射面411b用于反射右侧光源42发出的光,以使右侧光源42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面411b反射后从导光板41的出光面出射。反射面411a与出光面的夹角中靠近左侧光源42的夹角θ为锐角,反射面411b与出光面的夹角中靠近右侧光源42的夹角θ为锐角。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观看者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前侧观看画面。在背光组件4应用于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光源42设置在导光板41的上侧和/或下侧的情况下,第一方向即指的是观看着左眼到右眼的方向,光源42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41中凹槽410或凸起410的反射面411反射后从导光板41的出光面出射,射向液晶显示面板3。根据光的反射原理,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和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影响着液晶显示面板3左右两侧的出光角度。第一子光源420或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越大,液晶显示面板3左右两侧的出光角度越大。由于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小于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因而第一子光源420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面411反射,从液晶显示面板3左右两侧出射的光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子光源421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面411反射,从液晶显示面板3左右两侧出射的光的出光角度。
为了使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防窥功能,相关技术在制作液晶显示装置时,如图6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3和导光板41之间增设一层防窥膜43或可切换扩散片43。可以通过防窥膜43控制光线的出光角度来实现防窥,防窥膜43例如可以为光栅。或者,通过可切换扩散片43搭配准直光源或向中心聚焦的光源来实现防窥,可切换扩散片43可以在散射态和透明态之间切换,当可切换扩散片43处于散射态时,实现非防窥显示(即正常显示,也即分享态显示);当可切换扩散片43处于透明态时,实现防窥显示。可切换扩散片43例如可以为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散射膜。然而,增加防窥膜43或可切换扩散片43会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
此外,防窥膜43是通过控制光线的出光角度来实现防窥,防窥膜43在控制光线的出光角度时,部分射到防窥膜43上的光会被吸收,从而导致背光组件4发出的光被浪费,导致亮度下降(亮度会下降30%),且设置防窥膜43的液晶显示装置只能进行防窥显示,不能进行正常显示,不利于用户体验。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组件4,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3提供光源,背光组件4包括导光板41以及设置在导光板41侧面的光源42,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小于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410或凸起410,凹槽410的侧壁或凸起410包括反射面411,光源42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面411反射后从导光板41的出光面出射。第一子光源420发出的光和第二子光源421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41中凹槽410或凸起410的反射面411反射后从导光板41的出光面出射,射向液晶显示面板3。由于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小于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因而在第一子光源420打开,第二子光源421关闭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3左右两侧的出光角度小于在第二子光源421打开,第一子光源420打开或关闭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3左右两侧的出光角度,即,在第一子光源420打开,第二子光源421关闭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左右两侧防窥显示;在第二子光源421打开,第一子光源420打开或关闭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非防窥显示,(即正常显示,也即分享态显示)。相对于相关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需设置防窥膜43或可切换扩散片43,而是通过选取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发光角度较小的第一子光源420来实现防窥显示,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会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的打开或关闭,就可以控制液晶显示装置在防窥显示和非防窥显示之间任意切换。相对于相关技术中设置的防窥膜43会吸收部分光导致亮度降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现防窥时,不会降低第一子光源420发出光的亮度。
在此基础上,在防窥显示时,即在第一子光源420打开,第二子光源421关闭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反射面411与出光面的夹角中靠近发出的光被该反射面反射的光源的夹角,还可以控制从液晶显示面板3上侧出射的光的出光角度,从而可以实现液晶显示面板3上侧的防窥,进而实现了三侧(三侧即左侧、右侧以及上侧)防窥。
对于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在防窥显示时,在左右两侧能看清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画面的最大侧视视角来设计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可选的,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100°。
示例的,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可以为0°、50°或100°等。
当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即第一子光源420沿第一方向的夹角为0°,也即第一子光源420仅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发光时,观看者只有在正视视角下才能看能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
考虑到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在50°~100°范围内时,在偷窥者观看液晶显示面板3的侧视视角较小的情况下,偷窥者有可能会看到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不利于防窥显示,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50°。
示例的,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可以为0°、20°、30°或50°。
由于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越小,观看者能看清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画面的最大侧视视角越小,因而当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50°时,能看清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画面的最大侧视视角较小,更有利于实现防窥显示。
对于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在非防窥显示时,在左右两侧能看清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画面的最大侧视视角来设计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可选的,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为:60°≤β≤180°。
示例的,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可以为60°、80°、100°、120°或180°。
考虑到观看者在观看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时,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大于120°的光不能进入观看者的眼睛,为了避免这部分光浪费,且为了确保在非防窥显示时,观看者能够看清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为1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当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为120°时,光将四面八方出射,从而可以实现非防窥显示,即分享态显示。
参考图7,以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410,凹槽410的形状为V型槽,在导光板41的一个侧面设置光源41,且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为50°为例,通过光学模拟软件Light tools,测试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与液晶显示面板3左右两侧视角的收敛情况,图7为模拟结果。曲线A表示上下两侧的观看视角,曲线B表示左右两侧的观看视角。从图7可以看出,在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为50°的情况下,在左右视角为45°时,光线的能量(即亮度)衰减了95%,从而可以实现左右防窥显示。
根据光的反射原理,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影响着液晶显示面板3上下两侧的出光角度。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越大,液晶显示面板3上下两侧的出光角度越大。
上述“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即,在导光板41厚度方向上的发光角度。
由于偷窥者大多都是从液晶显示面板3的左右两侧偷窥到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很难从液晶显示面板3的上下两侧偷窥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在进行防窥显示时只要能实现左右两侧防窥显示即可。基于此,可选的,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为0≤γ≤180°。
此处,第一子光源420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和第二子光源421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光源420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小于第二子光源421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
示例的,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可以为0、50°、100°、120°、150°以及180°。
考虑到若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太小,则观看者会看不清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而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大于120°的光不能进入观看者的眼睛,为了避免这部分光浪费,且为了确保在第一子光源420打开或第二子光源421打开时,观看者能够看清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均为120°。
参考图3b和图3d,图3b和图3d为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光路图,从图3b和图3d所示的光路图可以看出,当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在与导光板41的出光面以及导光板41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均为120°时,液晶显示面板3的上下侧均有光线出射,因此观看者可以看清液晶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
对于光源42的类型不进行限定,示例的,可以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
可选的,如图8所示,光源42包括多个双晶LED44;位于导光板41同一侧面的多个双晶LED44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双晶LED44中的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第一子光源420,双晶LED中的另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第二子光源421。
此处,双晶LED44指的是将两个LED颗粒封装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每个双晶LED44中两个LED颗粒的打开和关闭可以单独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光源42包括多个双晶LED44的情况下,多个双晶LED44中用于作为第一子光源420的LED颗粒的发光角度相同,多个双晶LED44中用于作为第二子光源421的LED颗粒的发光角度即第二子光源421的发光角度相同。任一个双晶LED44中用于作为第一子光源420的LED颗粒的发光角度即第一子光源420的发光角度,任一个双晶LED44中用于作为第二子光源421的LED颗粒的发光角度即第二子光源421的发光角度。第一子光源420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小于第二子光源421在平行于导光板41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即每个双晶LED44中用于作为第一子光源420的LED颗粒的发光角度小于每个双晶LED44中用于作为第二子光源421的LED颗粒的发光角度。
由于每个双晶LED44中的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第一子光源420,另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第二子光源421,因而第一子光源420包括的LED颗粒的数量与第二子光源421包括的LED颗粒的数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多个双晶LED44设置在导光板41的一个侧面。在此情况下,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设置在导光板41的一个侧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多个双晶LED44设置在导光板41相对的两个侧面。在此情况下,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在导光板41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当控制双晶LED44中用于作为第一子光源420的LED颗粒打开,用于作为第二子光源421的LED颗粒关闭时,在此情况下,可以实现防窥显示;当控制双晶LED44中用于作为第二子光源421的LED颗粒打开,用于作为第一子光源420的LED颗粒打开或关闭时,在此情况下,可以实现防窥显示。
可选的,如图10a所示,第一子光源420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LED灯条,或者如图3a和图10b所示,第一子光源42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如图10a所示,第二子光源421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LED灯条,或者如图3a和图10b所示,第二子光源42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LED可以是单晶LED,也可以是双晶LED。第二LED可以是单晶LED,也可以是双晶LED。
此处,在第一子光源420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LED灯条的情况下,第一LED灯条的发光角度即第一子光源420的发光角度;在第二子光源421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LED灯条的情况下,第二LED灯条的发光角度即第二子光源421的发光角度。在第一子光源42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的情况下,当第一LED为单晶LED,则多个单晶LED的发光角度相同,任一个单晶LED的发光角度即第一子光源420的发光角度;当第一LED为双晶LED,则每个双晶LED中两个LED颗粒的发光角度相同,且位于不同双晶LED中的LED颗粒的发光角度相同,任一个双晶LED中的一个LED颗粒的发光角度即第一子光源420的发光角度。在第二子光源42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的情况下,当第二LED为单晶LED,则多个单晶LED的发光角度相同,任一个单晶LED的发光角度即第二子光源421的发光角度;当第二LED为双晶LED,则每个双晶LED中两个LED颗粒的发光角度相同,且位于不同双晶LED中的LED颗粒的发光角度相同,任一个双晶LED中的一个LED颗粒的发光角度即第二子光源421的发光角度。
基于上述,对于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的设置方式不进行限定,以第一子光源420发出的光和第二子光源421发出的光相互不影响为准。以下提供两种可选的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的设置方式。
第一种: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分别设置在导光板41相对的两个侧面。
此处,可以是第一子光源420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LED灯条,第二子光源421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LED灯条。也可以是第一子光源420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LED灯条,第二子光源42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当然还可以是第一子光源42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第二子光源421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LED灯条。
在此基础上,在将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分别设置在导光板41相对的两个侧面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子光源420设置在导光板41的出光面,第二子光源421设置在导光板41的底面;也可以将第一子光源420设置在导光板41的底面,第二子光源421设置在导光板41的出光面。
第二种:如图11和图12所示,位于导光板41同一侧面的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沿导光板41的厚度依次设置。
附图11和附图12以导光板41的底面包括多个凹槽410为例进行示意。
此处,可以是第一子光源420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LED灯条,第二子光源421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LED灯条。也可以是第一子光源420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LED灯条,第二子光源42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当然还可以是第一子光源42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第二子光源421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LED灯条。
此外,可以是第一子光源420相对于第二子光源421靠近导光板41的出光面;也可以是第二子光源421相对与第一子光源420靠近导光板41的出光面。附图11以第一子光源420相对于第二子光源421靠近导光板41的出光面为例进行示意。
在此基础上,可以如图11所示,在导光板41的一个侧面设置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也可以如图12所示,在导光板41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置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源是双晶LED,还是单晶LED,或者是LED灯条,光源都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通过柔性电路板上的电路控制光源的打开或关闭。在位于导光板41同一侧面的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沿导光板41的厚度依次设置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422上,其中一个柔性电路板422正放在导光板41的底面的边缘,另一个柔性电路板422倒扣在导光板41出光面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背光组件4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情况下,由于位于导光板41同一侧面的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沿导光板41的厚度依次设置,因而可以减小光源42占边框的宽度,从而实现窄边框。
在第一子光源42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第二子光源42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的情况下,可以是如图3a和图4a所示,位于导光板41同一侧面的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沿靠近导光板41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LED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LED间隙正对的位置;也可以是如图13所示,位于导光板41同一侧面的第一LED和第二LED沿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排列。
在位于导光板41同一侧面的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沿靠近导光板4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情况下,可以是第一子光源420相对于第二子光源421靠近导光板41;也可以是第二子光源421相对于第一子光源420靠近导光板41。
在此基础上,可以如图3a和图13所示,在导光板41的一个侧面设置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也可以如图4a所示,在导光板41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置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子光源42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第二子光源42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位于导光板41同一侧面的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沿靠近导光板41的方向依次设置,或者位于导光板41同一侧面的第一LED和第二LED沿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排列,在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都打开的情况下,第一子光源420可以补偿相邻两个第二子光源421之间的暗区,或者,第二子光源421可以补偿相邻两个第一子光源420之间的暗区,从而降低了暗点(Hot Spot)的严重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背光组件4还包括反射片45,反射片45设置在导光板41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导光板41的底面设置反射片45可以提高光源42发出光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70,控制器70分别与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的打开和关闭。
此处,控制器70可以集成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防窥显示的情况下,控制器70控制第一子光源420打开,第二子光源421关闭;在正常显示的情况下,控制器70控制第二子光源421打开,第一子光源420打开或关闭。在正常显示的情况下,当控制器70控制第一子光源420和第二子光源421均打开时,可以提高背光组件4发出光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如图16所示,包括:
S100、在防窥显示时,控制第一子光源420打开,第二子光源421关闭;在非防窥显示时,控制第二子光源421打开,第一子光源420打开或关闭。
此处,在非防窥显示时,控制第二子光源421打开,可以控制第一子光源420打开,也可以控制第一子光源420关闭,当控制第一子光源420打开时,可以提高背光组件4发出光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组件4,上述实施例已经对背光组件4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和第二子光源;
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
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或凸起,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边方向;
所述凹槽的侧壁或所述凸起包括反射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为:60°≤β≤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双晶LED;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面的多个所述双晶LED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双晶LED中的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所述第一子光源,所述双晶LED中的另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所述第二子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双晶LED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
或者,多个所述双晶LED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LED灯条,或者所述第一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
所述第二子光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LED灯条,或者所述第二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
或者,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面的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沿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依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LED,所述第二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LED的情况下,
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面的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LED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LED间隙正对的位置;
或者,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面的所述第一LED和所述第二LED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
或者,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在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以及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为0≤γ≤180°。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背光组件;
所述背光组件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子光源和所述第二子光源的打开和关闭。
CN201920448622.9U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460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8622.9U CN209460542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8622.9U CN209460542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0542U true CN209460542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47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8622.9U Active CN209460542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05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7820A (zh) * 2022-10-12 2022-11-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7820A (zh) * 2022-10-12 2022-11-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842701B1 (en) 2022-10-12 2023-12-12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9070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7238974A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JP2021535415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070111610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061855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632451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KR2009012754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와게임기
CN214751240U (zh) 视角可切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656307B (zh) 双视场显示面板和双视场显示装置
CN112198709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398864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236333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14007263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5661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와게임기
CN1107371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28407A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显示装置和背光式显示装置
CN209460542U (zh) 一种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1781769B (zh)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37286C (zh) 电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US773343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2004662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9514119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23102975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829026B2 (en)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32847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